CN104953861A - 一种电源变换器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源变换器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53861A
CN104953861A CN201410127603.8A CN201410127603A CN104953861A CN 104953861 A CN104953861 A CN 104953861A CN 201410127603 A CN201410127603 A CN 201410127603A CN 104953861 A CN104953861 A CN 1049538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put
output
reactor
switch
capacitor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2760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53861B (zh
Inventor
豆飞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ertiv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ieber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ebert Corp filed Critical Liebert Corp
Priority to CN20141012760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538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538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538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538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538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变换器电路,用于连接高频开关电源设备和后备电源,所述电路包括:用于储能的第一电容器件和第二电容器件、用于在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将电容器件储存的电能转移至后备电源或者将所述电能从电压高的电容器件转移至电抗器件的第一开关器件、用于将电能转移至后备电源或者将电能转移至电压低的电容器件电抗器件和用于导通所述电抗器件和所述后备电源之间的连接,或者导通所述电抗器件和中性线输入端之间的连接第二开关器件。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在第二开关器件的切换和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实现了充电器和均衡器的复用,解决了额外增加连接高频开关电源设备和后备电源之间连接的中性线带来的布线复杂度增加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电源变换器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源变换器电路。
背景技术
在随着高频电源的普及,尤其近年大容量高频开关电源的普及,为配合电源后备时间,后备电源容量(比如电池容量随之大幅增加),考虑到大电流容量需求,配线成本上升明显。当前,对于后备电源和开关电源设备之间的连接中的一类为除需要正、负母线缆外,还需要额外增加一根中性线(N),如图1所示(图1中用电池代替后备电源进行说明)。这是因为当输入市电掉电进入后备电源运行模式时,需要利用中性线实现母线电压平衡,以确保电源系统正常运行,然而,额外增加一根中性线,会造成布线复杂度增大以及成本增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变换器电路,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需要使用中性线连接高频开关电源和后备电源导致的布线复杂度增大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变换器电路,所述电路包括:正母线输入端、负母线输入端、中性线输入端、控制信号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以及第一电容器件、第二电容器件、电抗器件、第一开关器件和第二开关器件;其中,
第一电容器件,用于储存从正母线输入端和中性线输入端输入的直流电;
第二电容器件,用于储存从中性线输入端和负母线输入端输入的直流电,所述直流电是对交流电进行整流后得到的;
第一开关器件,用于在从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将第一电容器件和第二电容器件储存的电能经由电抗器件通过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转移至后备电源,或者将所述电能从第一电容器件和第二电容器件中电压高的电容器件转移至电抗器件;
所述电抗器件,用于将第一电容器件和第二电容器件的电能流经自身时获得的电能转移至后备电源,或者将第一电容器件和第二电容器件中电压高的电容器件转移至自身的电能,转移至第一电容器件和第二电容器件中电压低的电容器件;
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用于导通所述电抗器件和所述后备电源之间的连接,或者导通所述电抗器件和所述中性线输入端之间的连接。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在第二开关器件的切换和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实现了充电器和均衡器的复用,解决了额外增加连接高频开关电源设备和后备电源之间连接的中性线带来的布线复杂度增加的问题。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信号输入端包括: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器件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
所述第一开关管,其控制端与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相连,其输入端与正母线输入端相连,其输出端与电抗器件的一端相连;
所述第二开关管,其控制端与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相连,其输入端与电抗器件的一端相连,其输出端与负母线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一二极管,其正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相连,负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二二极管,其正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相连,负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相连。
结合上述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抗器件包括:第一电抗器,或者包括第一电抗器和第二电抗器;
所述第一电抗器,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相连;
所述第二电抗器,其一端与负母线输入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相连。
结合上述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开关器件包括:第一单刀双掷开关,或者包括第一单刀双掷开关和第二单刀双掷开关;
所述第一单刀双掷开关,其动端与所述第一电抗器的另一端相连,其第一不动端与所述中性线输入端相连接,其第二不动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第二单刀双掷开关,在所述电路中不包括所述第二电抗器时,其动端与所述负母线输入端相连,其第一不动端与所述中性线输入端相连,其第二不动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相连;在所述电路中包括所述第二电抗器时,其动端与所述第二电抗器的另一端相连,其第一不动端与所述中性线输入端相连,其第二不动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相连。
结合上述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容器件包括第一电容器,所述第二电容器件包括第二电容器;
所述第一电容器,其正极与正母线输入端相连,其负极与中性线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二电容器,其正极与中性线输入端相连,其负极与负母线输入端相连。
结合上述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信号输入端,包括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器件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开关、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其中:
所述第一开关管,其控制端与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相连,其输入端与正母线输入端相连,其输出端与电抗器件的一端相连;
所述第二开关管,其控制端与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相连,其输入端与电抗器件的一端相连,其输出端与负母线输入端相连;
所述开关,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以及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三二极管,其阳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相连,其阴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相连;
所述第一二极管,其正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相连,负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二二极管,其正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相连,负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相连。
结合上述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抗器件包括:第一电抗器,或者包括第一电抗器和第二电抗器;
所述第一电抗器,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相连;
所述第二电抗器,其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输入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相连。
结合上述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开关器件包括:第一单刀双掷开关,或者包括第一单刀双掷开关和第二单刀双掷开关;
所述第一单刀双掷开关,其动端与所述第一电抗器的另一端相连,其第一不动端与所述中性线输入端相连接,其第二不动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第二单刀双掷开关,在所述电路中不包括所述第二电抗器时,其动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相连,其第一不动端与所述中性线输入端相连,其第二不动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相连;在所述电路中包括所述第二电抗器时,其动端与所述第二电抗器的另一端相连,其第一不动端与所述中性线输入端相连,其第二不动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相连。
结合上述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容器件包括第一电容器,所述第二电容器件包括第二电容器;
所述第一电容器,其正极与正母线输入端相连,其负极与中性线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二电容器,其正极与中性线输入端相连,其负极与负母线输入端相连。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的后备电源和开关电源设备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电源变换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电源变换器电路图之一;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电源变换器电路图之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电源变换器电路图之三;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电源变换器电路图之四;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电源变换器作为充电器时的电路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电源变换器作为均衡器时的电路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电源变换器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因需要使用中性线连接高频开关电源和后备电源导致的布线复杂负增大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变换器电路。
为了清楚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首选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进行说明:
目前,高频电源和后备电源实际连接一方面需要充电器电路,另一方面需要中性线,若取消所述中性线,则需要在高频电源和后备电源之间另外加入均衡器电路,以实现母线电压平衡,确保电源系统正常运行;而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中,主要思想是利用开关器件的切换,以及控制信号对开关器件的控制来实现均衡器和充电器复用同一套电路,达到取消中性线又不影响电源系统正常运行的目的,也就减少了布线复杂度,同时降低了成本。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电源变换器电路,用于连接高频开关电源设备和后备电源,其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电路包括:正母线输入端、负母线输入端、中性线输入端、控制信号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以及第一电容器件11、第二电容器件12、电抗器件13、第一开关器件14和第二开关器件15;其中,
第一电容器件11,用于储存从正母线输入端和中性线输入端输入的直流电;
第二电容器件12,用于储存从中性线输入端和负母线输入端输入的直流电,所述直流电是对交流电进行整流后得到的;
第一开关器件14,用于在从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将第一电容器件和第二电容器件储存的电能经由电抗器件通过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转移至后备电源,或者将所述电能从第一电容器件和第二电容器件中电压高的电容器件转移至电抗器件;
所述电抗器件13,用于将第一电容器件和第二电容器件的电能流经自身时获得的电能转移至后备电源,或者将第一电容器件和第二电容器件中电压高的电容器件转移至自身的电能,转移至第一电容器件和第二电容器件中电压低的电容器件;
所述第二开关器件15,用于导通所述电抗器件和所述后备电源之间的连接,或者导通所述电抗器件和所述中性线输入端之间的连接。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在第二开关器件的切换和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实现了充电器和均衡器的复用,解决了额外增加连接高频开关电源设备和后备电源之间连接的中性线带来的布线复杂度增加的问题,使得在高频开关电源和后备电源之间不使用中性线进行连接,也能达到母线电压的平衡,确保了电源系统的正常运行。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方案,下面通过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的具体电路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方案。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一种电源变换器电路,其电路图如图3所示。图3中所示的电路以输入端接入高频开关电源设备中的整流器且输出端接电池(以替代后备电源)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源变换电路进行说明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电源变换器的结构中,较优的,所述控制信号输入端包括: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器件14包括: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
所述第一开关管Q1,其控制端与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相连,其输入端与正母线输入端相连,其输出端与电抗器件的一端相连;
所述第二开关管Q2,其控制端与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相连,其输入端与电抗器件的一端相连,其输出端与负母线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一二极管D1,其正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相连,负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二二极管D2,其正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相连,负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相连。
较优的,所述电抗器件13包括:第一电抗器L1,所述第一电抗器L1,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器件15相连。
较优的,所述第二开关器件15包括:第一单刀双掷开关S1,所述第一单刀双掷开关S1,其动端与所述第一电抗器L1的另一端相连,其第一不动端1与所述中性线输入端相连接,其第二不动端2与所述第一输出端相连接;
较优的,所述第一电容器件11包括第一电容器C1,所述第二电容器件12包括第二电容器C2;
所述第一电容器C1,其正极与正母线输入端相连,其负极与中性线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二电容器C2,其正极与中性线输入端相连,其负极与负母线输入端相连。
在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抗器件包括两个电抗时,也即所述电抗器件13包括:包括第一电抗器L1和第二电抗器L2;
所述第一电抗器L1,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相连;
所述第二电抗器L2,其一端与负母线输入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相连。
上述包括第一电抗器L1和第二电抗器L2,以及包括第一单刀双掷开关S1的电源变换器的电路如图4所示。
在图2所示的电路中第二开关器件包括单刀双掷开关时,所述第二开关器件15包括:第一单刀双掷开关S1和第一单刀双掷开关S2;
所述第一单刀双掷开关S1,其动端与所述第一电抗器L1的另一端相连,其第一不动端与所述中性线输入端相连接,其第二不动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第二单刀双掷开关S2,在所述电路中不包括所述第二电抗器L2时,其动端与所述负母线输入端相连,其第一不动端与所述中性线输入端相连,其第二不动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相连;在所述电路中包括所述第二电抗器L2时,其动端与所述第二电抗器的另一端相连,其第一不动端与所述中性线输入端相连,其第二不动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相连。
上述不包括第二电抗器,包括第一单刀双掷开关和第二单刀双掷开关的电路图如图5所示;上述包括第二电抗器、第一单刀双掷开关和第二单刀双掷开关的电路图如图6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的电路图均为图1中所示的电路结构示意图的具体实现电路。下面通过对图3所示的电路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图3所示的电路有以下两种工作模式:
工作模式一:
在第一单刀双掷开关S1处于位置2时,此时如图7所示:第一开关管Q1及与其并联的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抗器L1、第一单刀双掷开关S1(处于位置2)、电池BATT(图7中用电池代替后备电源)以及第二开关管Q2和与其并联的第二二极管共同构成了一个Buck降压充电电路,给电池充电,此时电源来源于市电整流器的输出第一电容器C1和第二电容器C2(也即直流母线储能电容器),此时构成充电器。
具体来说,在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当第一开关管Q1开关开通,第二开关管Q2截止时,第一电容器(也可称为直流母线储能电容器)C1、第二电容器(也可称为直流母线储能电容器)C2内的电能流经第一开关管Q1、第一电抗器L1、第一单刀双掷开关S1、电池,最后回流至第一电容器C1和第二电容器C2。此时第一电抗器L1电流上升,同时储能,电池充电;
在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当第一开关管Q1截止时,第一电抗器L1电流续流,第二开关管Q2的并联第二二极管D2开通,此时和第一单刀双掷开关S1、BATT形成续流回路,这个过程第一电抗器L1电流逐渐下降直至下一个周期第一开关管Q1开通为止,整个过程电池BATT仍然为充电状态。即在这个工作模式下,电池为充电状态。
工作模式二:
在第一单刀双掷开关S1处于位置1时,此时电源变换器电路如图8所示。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一电抗器L1、第一单刀双掷开关S1的1点与第一电容器C1、第二电容器C2的公共点A相连。此时通过调整半导体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控制策略,可以第一电容器C1和第二电容器C2之间的能量转移,最终实现母线电压平衡控制的目的,也即构成平衡器。
具体来说,在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当第一开关管Q1开通,第二开关管Q2截止时,此时第一电容器C1电流流经第一开关管Q1、第一电抗器L1、第一单刀双掷开关S1,然后通过第一电容器与第二电容器的公共点回流至第一电容器C1,第一电抗器L1电流增大,实现储能,即将第一电容器C1能量转移至第一电抗器L1,第一电容器C1电压降低;
在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当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截止均截止时,第一电抗器L1的电流流经第二开关管Q2并联的第二二极管D2实现续流,再流过第一电抗器L1、第一单刀双掷开关S1、然后回流至第二电容器C2的正极,此过程第一电抗器L1电流下降能量减少,第二电容器C2电压上升,能量增加。
因此综合整个过程看来,在关闭第二开关管Q2,频繁开和关第一开关管Q1,可以实现电能从第一电容器C1向第二电容器C2转移的目的,比如在某种情况下,由于控制的原因导致第一电容器C1电压偏高,可以通过如上所述控制,将第一电容器C1电压降低到合理范围。即实现母线平衡控制之目的。
此种方法反过来,操作第二开关管Q2,关闭第一开关管Q1,可以实现相反的作用,即将第二电容器C2的能量转移至第一电容器C1。
通过以上分析,即在控制第一单刀双掷开关S1处于不同位置时,按照不同的控制策略,可以实现后备电源充电或母线平衡的两重目的。
在实际应用中,后备电源直接挂接在整流器上,由于电路选择或者控制等原因,在后备电源缺少中性线的情况下,当输入市电掉电进入后备电源运行模式时,无法实现母线储能第一电容器C1、第二电容器C2电压的平衡控制,最终导致电源系统运行故障而宕机。为解决此问题,通常要加入母线平衡电路,但会带来额外的成本支出。本发明提出利用第一单刀双掷开关S1的切换动作,实现充电器和平衡器电路之间的转换,仅仅增加第一单刀双掷开关S1,成本低。另外在工程上,通常充电器和平衡器容量接近或者相当,这又进一步降低了本发明的实现成本。
实施例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图2所示的电源变换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一种电源变换器电路,如图9所示。
较优的,所述控制信号输入端,包括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器件包括: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开关S、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二极管D3;其中:
所述第一开关管Q1,其控制端与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相连,其输入端与正母线输入端相连,其输出端与电抗器件的一端相连;
所述第二开关管Q2,其控制端与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相连,其输入端与电抗器件13的一端相连,其输出端与负母线输入端相连;
所述开关S,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输出端以及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三二极管D3,其阳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输入端相连,其阴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输出端相连;
所述第一二极管D1,其阳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输出端相连,其阴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二二极管D2,其阳极正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输出端相连,阳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输入端相连。
较优的,所述电抗器件13包括:第一电抗器L1,或者包括第一电抗器L1和第二电抗器L2;
所述第一电抗器L1,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器件15相连;
所述第二电抗器L2,其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Q2输入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相连。
较优的,所述第二开关器件15包括:第一单刀双掷开关S1,或者包括第一单刀双掷开关和第二单刀双掷开关S2;
所述第一单刀双掷开关S1,其动端与所述第一电抗器的另一端相连,其第一不动端与所述中性线输入端相连接,其第二不动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第二单刀双掷开关S2,在所述电路中不包括所述第二电抗器L2时,其动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输入端相连,其第一不动端与所述中性线输入端相连,其第二不动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相连。在所述电路中包括所述第二电抗器L2时,其动端与所述第二电抗器L2的另一端相连,其第一不动端与所述中性线输入端相连,其第二不动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相连。
较优的,所述第一电容器件11包括第一电容器C1,所述第二电容器件12包括第二电容器C2;
所述第一电容器C1,其正极与正母线输入端相连,其负极与中性线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二电容器C2,其正极与中性线输入端相连,其负极与负母线输入端相连。
综合来说,图9中的L1和L2的作用等同于图3中的L1的作用,图9中的Q1和Q2的作用等同于图3中的Q1的作用,图9中的S1和S2的作用等同于图3中的S1的作用,图9中的D3和开关S的作用等同于图3中的Q2的作用,也就是说图9所示的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上述的其他电路与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工作原理相同,简要分析如下:
当第一单刀双掷开关S1、第二单刀双掷开关S2均置于位置2,开关S断开时,此时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二极管D3,第一电抗器L1、第二电抗器L2和BATT组成了充电器,充电器电源取自第一电容器C1和第二电容器C2;
当第一单刀双掷开关S1、第二单刀双掷开关S2均置于位置1,开关S导通时,此时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相连,并和第一电容器C1与第二电容器C2的公共点相连,此时,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一单刀双掷开关S1、第二单刀双掷开关S2和开关S组成了一个第一电容器C1、第二电容器C2的平衡器电路,实现了母线平衡控制之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适用于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Power System,UPS)、直流电源等带有充电和平衡需求的电源变换装置。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电源变换器电路,用于连接高频开关电源设备和后备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正母线输入端、负母线输入端、中性线输入端、控制信号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以及第一电容器件、第二电容器件、电抗器件、第一开关器件和第二开关器件;其中,
第一电容器件,用于储存从正母线输入端和中性线输入端输入的直流电;
第二电容器件,用于储存从中性线输入端和负母线输入端输入的直流电,所述直流电是对交流电进行整流后得到的;
第一开关器件,用于在从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将第一电容器件和第二电容器件储存的电能经由电抗器件通过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转移至后备电源,或者将所述电能从第一电容器件和第二电容器件中电压高的电容器件转移至电抗器件;
所述电抗器件,用于将第一电容器件和第二电容器件的电能流经自身时获得的电能转移至后备电源,或者将第一电容器件和第二电容器件中电压高的电容器件转移至自身的电能,转移至第一电容器件和第二电容器件中电压低的电容器件;
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用于导通所述电抗器件和所述后备电源之间的连接,或者导通所述电抗器件和所述中性线输入端之间的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所述控制信号输入端包括: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器件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
所述第一开关管,其控制端与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相连,其输入端与正母线输入端相连,其输出端与电抗器件的一端相连;
所述第二开关管,其控制端与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相连,其输入端与电抗器件的一端相连,其输出端与负母线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一二极管,其正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相连,负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二二极管,其正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相连,负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抗器件包括:第一电抗器,或者包括第一电抗器和第二电抗器;
所述第一电抗器,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相连;
所述第二电抗器,其一端与负母线输入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器件包括:第一单刀双掷开关,或者包括第一单刀双掷开关和第二单刀双掷开关;
所述第一单刀双掷开关,其动端与所述第一电抗器的另一端相连,其第一不动端与所述中性线输入端相连接,其第二不动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第二单刀双掷开关,在所述电路中不包括所述第二电抗器时,其动端与所述负母线输入端相连,其第一不动端与所述中性线输入端相连,其第二不动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相连;在所述电路中包括所述第二电抗器时,其动端与所述第二电抗器的另一端相连,其第一不动端与所述中性线输入端相连,其第二不动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相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器件包括第一电容器,所述第二电容器件包括第二电容器;
所述第一电容器,其正极与正母线输入端相连,其负极与中性线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二电容器,其正极与中性线输入端相连,其负极与负母线输入端相连。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号输入端,包括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器件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开关、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其中:
所述第一开关管,其控制端与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相连,其输入端与正母线输入端相连,其输出端与电抗器件的一端相连;
所述第二开关管,其控制端与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相连,其输入端与电抗器件的一端相连,其输出端与负母线输入端相连;
所述开关,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以及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三二极管,其阳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相连,其阴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相连;
所述第一二极管,其正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相连,负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二二极管,其正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相连,负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相连。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抗器件包括:第一电抗器,或者包括第一电抗器和第二电抗器;
所述第一电抗器,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相连;
所述第二电抗器,其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输入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相连。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器件包括:第一单刀双掷开关,或者包括第一单刀双掷开关和第二单刀双掷开关;
所述第一单刀双掷开关,其动端与所述第一电抗器的另一端相连,其第一不动端与所述中性线输入端相连接,其第二不动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第二单刀双掷开关,在所述电路中不包括所述第二电抗器时,其动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相连,其第一不动端与所述中性线输入端相连,其第二不动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相连;在所述电路中包括所述第二电抗器时,其动端与所述第二电抗器的另一端相连,其第一不动端与所述中性线输入端相连,其第二不动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相连。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器件包括第一电容器,所述第二电容器件包括第二电容器;
所述第一电容器,其正极与正母线输入端相连,其负极与中性线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二电容器,其正极与中性线输入端相连,其负极与负母线输入端相连。
CN201410127603.8A 2014-03-31 2014-03-31 一种电源变换器电路 Active CN1049538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27603.8A CN104953861B (zh) 2014-03-31 2014-03-31 一种电源变换器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27603.8A CN104953861B (zh) 2014-03-31 2014-03-31 一种电源变换器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53861A true CN104953861A (zh) 2015-09-30
CN104953861B CN104953861B (zh) 2017-06-23

Family

ID=54168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27603.8A Active CN104953861B (zh) 2014-03-31 2014-03-31 一种电源变换器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5386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9222A (zh) * 2003-09-19 2005-03-23 株式会社三社电机制作所 电镀电源装置
CN101677191A (zh) * 2008-09-19 2010-03-24 力博特公司 Ups电池充电器及ups
US20120175958A1 (en) * 2011-01-11 2012-07-12 American Power Conversion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uninterruptible power
CN102739100A (zh) * 2012-06-11 2012-10-17 合肥工业大学 三电平三相四桥臂变流器
US20130026836A1 (en) * 2011-07-29 2013-01-31 American Power Conversion Corporation Non-isolated ac-dc converter having a positive output buck-boost converter and pfc at input supply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9222A (zh) * 2003-09-19 2005-03-23 株式会社三社电机制作所 电镀电源装置
CN101677191A (zh) * 2008-09-19 2010-03-24 力博特公司 Ups电池充电器及ups
US20120175958A1 (en) * 2011-01-11 2012-07-12 American Power Conversion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uninterruptible power
US20130026836A1 (en) * 2011-07-29 2013-01-31 American Power Conversion Corporation Non-isolated ac-dc converter having a positive output buck-boost converter and pfc at input supply
CN102739100A (zh) * 2012-06-11 2012-10-17 合肥工业大学 三电平三相四桥臂变流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53861B (zh) 2017-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87055B (zh) 一种充电电路、系统、方法及终端
JP6495592B2 (ja) 電源システム、電源システムを動作させ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コントローラ
TW201815019A (zh) 行動終端
CN106505726B (zh) 基于电池和超级电容的直流不间断电源
CN102801328A (zh) 电源装置
CN107947338A (zh) Dc链路总线平衡器
CN104167809B (zh) Ups市电电池切换辅助电路
CN105406580A (zh) 一种供电系统和方法
CN102790422A (zh) 一种ups充电模块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4734264A (zh) 在线互动式不间断电源及其控制方法
CN102664435A (zh) 一种充电管理电路
CN104638961A (zh) 用于平衡多级功率转换器的系统和方法
CN107872090A (zh) 一种储能电池预充电电路及预充电方法
CN204103532U (zh) 一种双向充电器
CN106716775A (zh) 具有预充电转换器的不间断电源系统
CN104218840A (zh) 一种微网储能拓扑逆变器及工作方法
US10661662B2 (en) Battery charger for electric vehicles
CN103746573A (zh) 整流装置
CN204707045U (zh) 一种配电网电力电子变压器
CN102882256B (zh) 一种具有双母线充电电路的ups电源
CN102904317A (zh) 一种双向电能转移电路
CN104901358A (zh) 一种供电电路、供电方法及终端
CN104953861A (zh) 一种电源变换器电路
CN102377203B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充电控制方法
CN110829584B (zh) 一种基于电池状态的不间断电源动态功率分配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Columbo Road, Ohio, Dearborn 1050

Patentee after: Vitamin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Columbo Road, Ohio, Dearborn 1050

Patentee before: Libot Inc.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