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51944B - 一种产品扫描检查的方法以及一种产品检查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产品扫描检查的方法以及一种产品检查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51944B
CN104951944B CN201510230954.6A CN201510230954A CN104951944B CN 104951944 B CN104951944 B CN 104951944B CN 201510230954 A CN201510230954 A CN 201510230954A CN 104951944 B CN104951944 B CN 1049519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duct
information
manufacturer
serial number
smart ph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3095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51944A (zh
Inventor
许丽萍
余群
许丽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Nuo Biao Securit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Nuo Biao Securit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Nuo Biao Securit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Nuo Biao Securit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23095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519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519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519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519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519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产品防伪技术领域和产品追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产品扫描检查的方法、以及一种产品检查的方法。在微信平台上,当产品检查后,存在着黏度不足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其特征是:包括以下多个步骤:第一步骤,手机对二维码进行扫描;第二步骤,手机判断对厂商进行过关注吗?是,则转跳进行第四步骤;否,则手机上出现包括关注二字的第一画面;第三步骤,客户在手机上点击关注文字处;第四步骤,手机上出现提示再次进行扫描的文字;第五步骤,客户使用智能手机对着产品的二维码进行第二次扫描;以及其他步骤,等等。有益效果是:厂商和客户之间的黏度大为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产品扫描检查的方法以及一种产品检查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产品防伪技术领域和产品追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产品扫描检查的方法、以及一种产品检查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假冒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采用了设置编码的技术,即对每一个产品设置一个与众不同的号码(也称产品序列码、或密码、或防伪密码),并且将号码用可刮除的材料覆盖。另外,厂商在编制号码时,各号码并不连续,而是有很大的间隔。比如:有一百个产品,其号码随机散布在一百万个连续的号码段中,也就是讲,相邻号码的平均间隔为一万。当客户购买产品后,要检查真伪时,可以通过电话与厂商联系,以告知号码的方式进行查验。如果是真品,客户告知的号码在厂商的数据库中是存在的,厂商可以答复是真品;如果是假冒产品,并且假冒的号码也是随机胡乱编写的,则正好撞上真品号码的可能性为万分之一,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概率是撞不上真品号码的;如果制假者买了一个真品,并且按照真品的号码一成不变设置在成批的假冒产品上,则客户告知号码时,由于号码多次出现重复,厂商就可以知道情况异常,一方面可以采取应对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通知客户,该号码的产品是第几次检查真伪了、而不是第一次检查真伪,以提醒客户注意。上述检查一般称之为防伪检查。
另外,很多厂商还在产品上设置了号码,供客户进行追溯检查;客户通过商品上设置的号码,可以对该产品的生产日期、生产场地、用料情况、生产情况、检验情况、保质日期等等进行溯源查询。追溯检查也称溯源检查。
近年来,上述号码纷纷改为二维码的形式,即产品上的二维码中包含了用于检查的号码,其中,尤其是腾讯公司开发的微信得到了迅速而广泛的运用。参加微信的客户,使用智能手机对着二维码扫描,就能获知产品的真伪信息。
微信,也称微信平台、或微信公众平台。在微信平台上,现有技术的二维码扫描检查,其存在的不足是:客户和厂商之间的黏度(或称粘度)不够;换言之,客户检查完成后,并没有对厂商的其他信息有更多的了解,也没有便捷的方法触发客户对厂商产生进一步的兴趣;而厂商回答了客户的查询后,也不知道客户的身份信息和潜在需求信息;进一步讲,查询后,客户和厂商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联系。
在当下的营销理论和营销实践中,加强客户和厂商之间的黏度,建立客户和厂商之间联系,是一件及其重要的大事;对厂商而言,这种黏度和联系,其本身就是一笔重要的财富。
目前,微信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人们不满足于在微信的平台上仅仅可以进行产品的检查;人们、特别是厂商,还希望在产品检查之后,双方增加黏度,以利于产品的宣传和推销。
发明内容
在微信平台上,当产品检查后,存在着客户和厂商之间黏度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两个并立的独立技术方案。
1.第一个独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产品扫描检查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基于微信,所述的产品设有二维码;每一个产品二维码的序列号均不相同;每一个二维码中包括厂商的信息;
所述的方法包括:安装准备工作和扫描检查工作;
所述的扫描检查工作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骤,
客户使用智能手机对着产品的二维码进行扫描;
第二步骤,
智能手机进行判断,本手机对二维码中的厂商进行过关注吗;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转跳进行第四步骤;
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智能手机的显示屏上出现第一画面,所述第一画面包括文字;所述的文字包括关注二字;然后进行以下的第三步骤;
第三步骤,
客户在智能手机上点击关注文字处;
第四步骤,
智能手机的显示屏上出现第二画面,所述第二画面包括:提示再次进行扫描的文字;
第五步骤,
客户使用智能手机对着产品的二维码进行第二次扫描;
第六步骤,
第二次扫描完成后,智能手机自动发送查询信息;所述的查询信息包括产品序列号;
第七步骤,
厂商端接收到查询信息后,收集与产品序列号对应的数据信息,并整理得到所需的回复信息;
第八步骤,
厂商端发送回复信息;
第九步骤,
智能手机的显示屏上出现查询结果画面,所述查询结果画面包括:厂商端回复信息的内容。
2.所述的安装准备工作包括厂商端的安装准备工作;厂商端的安装准备工作包括以下的5项内容:
a.设立属于厂商的微信公众账号;
b.建立数据库;所述的数据库包括:智能手机相关信息的子数据库,全部产品序列号的子数据库;
c.建立用于回复的资料库;
d.设置链接关系;
以及e.设置流程,所述流程包括:接收查询信息的子流程,对查询信息进行存档的子流程,收集数据信息的子流程,整理得到所需回复信息的子流程,以及发送查询结果的子流程。
3.所述的检查,其内容包括:检查产品的追溯信息;
所述第二步骤中的第一画面,其包括的文字为以下五者中的任意一者:
a.关注;
b.请点击关注,以及关注;
c.请先点击关注,然后才能查询产品的追溯信息,以及关注;
d.欲查产品的追溯信息,请先点击关注,以及关注;
e.先点击关注,再查询追溯信息,以及关注;
所述第四步骤中的第二画面包括:提示再次进行扫描的文字,其文字内容为以下四者中的任意一者:
A.追溯扫描;
B.请再次扫描二维码,以及追溯扫描;
C.检查产品追溯信息,需进行再次扫描,以及追溯扫描;
D.再次扫描进行产品追溯检查,以及追溯扫描。
4.所述的检查,其内容包括:检查产品的追溯信息;
所述的安装准备工作包括厂商端的安装准备工作;厂商端的安装准备工作包括:
设立产品的追溯信息资料库,在该资料库中,每一件产品对应一个序列号,并且每一个序列号的产品均记载了追溯信息;
所述第七步骤中的收集和整理,其包括:厂商端根据查询信息中的产品序列号,将该序列号对应的产品追溯信息复制出来,复制出来的产品追溯信息,经整理后得到回复信息;
在整理完成回复信息后,发送回复信息。
5.所述的检查,其内容包括:检查产品的真伪信息和检查产品的追溯信息;
所述第二步骤中的第一画面,其包括的文字为以下五者中的任意一者:
a.关注;
b.请点击关注,以及关注;
c.请先点击关注,然后才能查询产品的真伪和检查产品的追溯信息,以及关注;
d.欲查产品真伪和追溯信息,请先点击关注,以及关注;
e.先点击关注,再查询真伪和追溯信息,以及关注;
所述第四步骤中的第二画面包括:提示再次进行扫描的文字,其文字内容为以下四者中的任意一者:
A.真伪追溯扫描;
B.请再次扫描二维码,以及真伪追溯扫描;
C.欲获取产品真伪信息和追溯信息,需进行再次扫描二维码,以及真伪追溯扫描;
D.再次扫描二维码,进行产品真伪和追溯检查,以及真伪追溯扫描。
本发明第二个独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产品检查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基于微信,所述的产品设有二维码;每一个产品二维码的序列号均不相同;每一个二维码中包括厂商的信息;
所述的方法包括:安装准备工作和扫描检查工作;
所述的扫描检查工作包括以下步骤:
第1步骤,
客户使用智能手机对着产品的二维码进行扫描,智能手机自动保存二维码的信息;
第2步骤,
智能手机进行判断,本手机对二维码中的厂商进行过关注吗;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转跳进行第4步骤;
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智能手机的显示屏上出现第1画面,所述第1画面包括文字;所述的文字包括关注二字;然后进行以下的第3步骤;
第3步骤,
客户在智能手机上点击关注文字处;
第4步骤,
智能手机的显示屏上出现第2画面,所述第2画面包括:提示进行检查的文字;
第5步骤,
客户使用智能手机点击提示进行检查的文字处;
第6步骤,
智能手机自动发送查询信息;所述的查询信息包括产品序列号;
第7步骤,
厂商端接收到查询信息后,收集与产品序列号对应的数据信息,并整理得到所需的回复信息;
第8步骤,
厂商端发送回复信息;
第9步骤,
智能手机的显示屏上出现查询结果画面,所述查询结果画面包括:厂商端回复信息的内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原先未对厂商关注的客户,在对产品进行了检查后,由于客户关注过了厂商,双方的黏度大为提高,特别是厂商掌握了客户的相关信息;厂商今后可以有针对性的、高效率的投放营销宣传资料;等等。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个总体技术方案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划归工作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检查产品的真伪信息和检查产品的追溯信息之流程示意图;
图4第二个总体技术方案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六中、检查产品的真伪信息和检查产品的追溯信息之流程示意图;
图6是智能手机显示屏上第一画面出现文字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变化图;
图8是是智能手机显示屏上第二画面出现文字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变化图。
图中的标号说明
1.智能手机显示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技术的二维码扫描检查,其存在的不足是:客户和厂商之间的黏度不够;换言之,客户检查完成后,并没有对厂商的其他信息有更多的了解,也不会对厂商的各种情况有了解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厂商回答了客户的查询后,也不知道客户的有关讯息;进一步讲,查询后,客户和厂商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联系。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解决之道,并且是两个并立的总体技术方案。
下面,首先将本发明的第一个总体技术方案描述如下。
一种产品扫描检查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基于微信,所述的产品设有二维码;每一个产品二维码的序列号均不相同;每一个二维码中包括厂商的信息;
所述的方法包括:安装准备工作和扫描检查工作;
其特别之处是:所述的扫描检查工作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骤,
客户使用智能手机对着产品的二维码进行扫描;
第二步骤,
智能手机进行判断,本手机对二维码中的厂商进行过关注吗;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转跳进行第四步骤;
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智能手机的显示屏上出现第一画面,所述第一画面包括文字;所述的文字包括关注二字;然后进行以下的第三步骤;
第三步骤,
客户在智能手机上点击关注文字处;
第四步骤,
智能手机的显示屏上出现第二画面,所述第二画面包括:提示再次进行扫描的文字;
第五步骤,
客户使用智能手机对着产品的二维码进行第二次扫描;
第六步骤,
第二次扫描完成后,智能手机自动发送查询信息;所述的查询信息包括产品序列号;
第七步骤,
厂商端接收到查询信息后,收集与产品序列号对应的数据信息,并整理得到所需的回复信息;
第八步骤,
厂商端发送回复信息;
第九步骤,
智能手机的显示屏上出现查询结果画面,所述查询结果画面包括:厂商端回复信息的内容。
上面,对本发明的第一个总体技术方案作了描述;下面,对第一个总体技术方案作相关的说明和解释。
1.第一个总体技术方案,其流程可以参见图1进行理解。
2.在本发明文件中,其所称的检查,如无特别说明或指明,可以是真伪检查,也可是追溯检查,还可以是真伪检查和追溯检查。
在本发明文件中,如果是:真伪检查,或者是:追溯检查,抑或是:真伪检查和追溯检查,均会在相关之处明确指出。
3.关于微信,从网上下载了如下两个段落的资料: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使用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插件。
]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微信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4.任何一个智能或自动化的设备、器具,都需要作安装准备工作,比如,手机要充有电、具有号码才能正常使用;手机加入微信、以及进行扫描,都需要进行相关的注册工作以及安装相关的软件,等等。厂商如果要在微信平台上展开作业,也要进行一系列的安装准备工作,比如在微信平台上进行注册登记;在厂商端安装相关的软件,等等。
实施本发明需要的安装准备工作,均为现有普通技术的范围内,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均能进行,不存在无法逾越的技术障碍。对于没有技术人员的微小企业,可以委托软件开发、服务类的公司安装相关的软件。
在此,推荐以下的三本技术书籍,供借鉴、参考:
a.《微信公众平台搭建与开发揭秘》,机械工业出版社,易伟编著;
b.《微信公众平台开发最佳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方倍工作室著;
c.《微信公众平台应用开发实战》,机械工业出版社,钟志勇、何威俊、冯煜博著。
5.关于第一画面的说明。本发明中,除了第一画面外,还有其他的画面;“第一”、“第二”等等,仅仅是编排了序号,以使各个画面可以区分开来,避免发生混淆。画面是一个习惯用语,画面中可以有图画,也可以没有图画而仅仅只有文字。
6.关于“第三步骤,客户在智能手机上点击关注文字处”的说明。
a.在社交媒体术语中,以及在微信技术领域,“关注”一词的含义是:加入、同意加入、参加、同意参加、进入、同意进入、建立链接关系、同意建立链接关系,等等。
b.参加微信的人们都知道,点击了“关注”,意味着同意双方建立起联系关系,并且知道点击“关注”后、对方就在某种程度上掌握了自己在微信平台上留下的身份资料。
c.某些不良厂商,为了获取客户的讯息、身份资料等,采用了种种不法手段;而本发明通过合法、合乎商业道德的光明正大方法,在客户知情和主动点击的情况之下,双方建立了连接关系。
7.由于客户对厂商进行了关注,因此,厂商也就知晓了客户的若干身份信息,即知晓了客户智能手机的相关信息。所述的智能手机相关的信息是指:可以是(但不限于)以下五者的任意组合:
a.智能手机号码;b.QQ号;c.登录名;d.客户信息;e.账户信息;
所述的任意组合,是五者中的任意一者,或者是五者中的任意两者,或者是五者中的任意三者,或者是五者中的任意四者,或者是五者全部。
上述信息,是客户在微信平台上留下的信息;客户在进入微信平台时需要注册,而注册时必须留下有关的身份信息。
在微信平台上,客户对厂商点击了关注;此后,厂商就对客户的信息就有若干掌握。
厂商知晓客户的身份信息之程度,受以下两者的限制。
第一者来自客户的限制,客户在微信平台注册等时,如果某些身份信息未填写,那么,对于未填写的身份信息,厂商就无法知道。
第二者来自微信平台的开发管理方。微信平台的开发管理方,为了保护客户的隐私等等,客户即使在注册等时填写的身份信息,厂商也不是全部都可以知道的。
但是,无论第一者作出的限制、还是第二者作出的限制,当智能手机在微信平台上发送查询信息后,对于厂商端发送回复的信息,智能手机能够收到。
8.由于客户关注过了厂商,所以,客户通过智能手机在微信平台上,可以主动了解、阅读厂商的各种信息,包括厂商发布的各种宣传资料。这是双方增加黏度的具体表现一。
9.客户使用智能手机进行了检查之后,由于对客户的身份信息有某种程度的知晓,厂商还可以主动向客户有针对性的、高效率的投放营销宣传资料,至少可以通过微信平台投放营销宣传资料,这是双方增加黏度的具体表现二。
如果对客户的其他身份信息有某种程度的知晓,比如,知道了客户的QQ号,可以通过QQ进行联系或投放营销宣传资料;再比如,知道了客户的智能手机号码,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号码进行联系或投放营销宣传资料。
10.现有技术的检查,只要将二维码扫描后,就可以获得所需的查询回复信息。
现有技术没有设置:必须先关注、然后才能得到查询信息;换言之,现有技术没有规定:在通往获得回复信息的道路上,关注是一道必经的关口。
而在本发明中,客户在查询、得到回复信息的过程中,期间必须经过关注这一关口;如果不关注,则无法实现获取回复信息的目的。
11.客户通过微信平台发出检查询问信息,其后,厂商又将检查结果的回复信息通过微信平台发送,让客户收到。
12.本专利所称的智能手机,其主要是要求手机具有两个性能:1.可以安装扫描软件并能正常对二维码进行扫描;2.能够正常的加入微信平台。
若干型号的手机,不同时具有上述两个性能,因此在本专利的范围内不能称为智能手机。
上面,对本发明的第一个总体技术方案作了描述、说明和解释。下面,对第一个总体技术方案的各个进一步之技术方案,分别作描述、说明和解释。
进一步技术方案1。
技术方案描述。所述的厂商端通过微信获取智能手机相关的信息;所述的智能手机相关的信息是指:以下五者的任意组合,a.智能手机号码;b.QQ号;c.登录名;d.客户信息;e.账户信息;所述的任意组合,是五者中的任意一者,或者是五者中的任意两者,或者是五者中的任意三者,或者是五者中的任意四者,或者是五者全部。
技术方案的说明和解释。
一、上述信息,是客户在微信平台上留下的信息;客户在进入微信平台时需要注册,而注册时必须留下有关的身份信息。
在微信平台上,客户对厂商点击了关注;此后,厂商就对客户的信息就有若干掌握。
厂商知晓客户的身份信息之程度,受以下两者的限制。
第一者来自客户的限制,客户在微信平台注册等时,如果某些身份信息未填写,那么,对于未填写的身份信息,厂商就无法知道。
第二者来自微信平台的开发管理方。微信平台的开发管理方,为了保护客户的隐私等等,客户即使在注册等时填写的身份信息,厂商也不是全部都可以知道的。
但是,无论第一者作出的限制、还是第二者作出的限制,当智能手机在微信平台上发送查询信息后,对于厂商端发送回复的信息,智能手机能够收到。
二、举例说明。如果客户在微信上的账号与QQ号是捆绑的;那么,厂商除了可以在微信上向客户发送信息外,也可以不在微信、而是通过QQ号向客户发送信息。
三、再举例说明。客户关注过和进行过查询,如果厂商端获取了客户的智能手机号码的,则厂商除了可以在微信上向客户发送信息外,也可以不在微信、而是通过短信向客户发送信息。
进一步技术方案2。
所述的安装准备工作包括智能手机的安装准备工作,其包括:智能手机安装微信软件和注册微信,或者智能手机安装微信软件、注册微信、以及安装扫描软件。
技术方案说明解释如下。
使用本发明方法的智能手机,需要运用扫描软件;如果智能手机已经安装了扫描软件,或者,安装的微信软件中含有了扫描软件,则不需要重复安装了。
进一步技术方案3。
技术方案描述。所述的安装准备工作包括厂商端的安装准备工作;厂商端的安装准备工作包括以下的6项内容:a.设立属于厂商的微信公众账号,并且账号的类型为企业类型;b.开启开发模式;c.建立数据库;所述的数据库包括:智能手机相关信息的子数据库,全部产品序列号的子数据库;d.建立用于回复的资料库;e.设置链接关系;以及f.设置进行回复的自动流程。
技术方案说明解释如下。
一、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微信的技术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所发布的微信版本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地更新。就本发明专利提出申请的日期而言,上述6项中的a和b是合适的和可行的;而上述6项中的c、d、e和f,则不论时间如何推进、版本如何变化,均不淘汰。
二、数据库是一个总的名称,其下面还有很多子数据库,比如:智能手机相关信息的子数据库,等等。
如果检查是指防伪检查,则还需要建立全部产品序列号的子数据库;如果检查是指追溯检查,则需要建立用于溯源的的子数据库;如果检查是指防伪检查和追溯检查,则需要建立全部产品序列号的子数据库和需要建立用于溯源的的子数据库。
三、关于建立用于回复的资料库,设置链接关系,以及设置进行回复的自动流程,现举例进行说明。
假设:客户进行的是追溯检查,厂商端收到查询信息后,通过数据库查知:该产品2014年12月1日生产,由A车间生产,检验员是B,产品等级B。
上述数据,以及回复资料库的格式信息资料,在自动化程序的链接下,形成如下的回复信息:
尊敬的客户:您好!您所查询的产品追溯信息如下:所查产品由本公司A车间于2014年12月1日生产,检验员B,产品等级为B级。
上述回复中,如下内容为格式信息资料:
尊敬的客户:您好!您所查询的产品追溯信息如下:所查产品由本公司__车间于__生产,检验员__,产品等级为__级。
以上四个下划线处,其内容由厂商端的自动化程序链接数据库的内容自动填写。
进一步技术方案4。
技术方案描述。所述的检查,其为以下三者中的任意一者:a.所述的检查包括:检查产品的真伪信息;b.所述的检查包括:检查产品的追溯信息;c.所述的检查包括:检查产品的真伪信息和检查产品的追溯信息。
技术方案的说明和解释。
在本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厂商端连同二维码作为整个系统,它有以下的三个可供选用的技术方案。
第一个技术方案是:检查是指:检查产品的真伪信息,另外,检查还可以包括其他的内容、或者可以不包括其他的内容。
第二个技术方案是:检查是指:检查产品的追溯信息,另外,检查还可以包括其他的内容、或者可以不包括其他的内容。
第三个技术方案是:检查是指:检查产品的真伪信息和追溯信息,另外,检查还可以包括其他的内容、或者可以不包括其他的内容。
进一步技术方案5。
技术方案描述。
所述的检查,其内容包括:检查产品的真伪信息;
所述第二步骤中的第一画面,其包括的文字为以下五者中的任意一者:a.关注;
b.请点击关注,以及关注;c.请先点击关注,然后才能查询产品的真伪,以及关注;d.欲查产品真伪,请先点击关注,以及关注;e.先点击关注,再查询真伪,以及关注;
所述第四步骤中的第二画面包括:提示再次进行扫描的文字,其文字内容为以下四者中的任意一者:A.防伪扫描;B.请再次扫描二维码,以及防伪扫描;C.检查产品真伪,需进行再次扫描二维码,以及防伪扫描;D.再次扫描二维码,进行产品真伪检查,以及防伪扫描。
技术方案的说明和解释。
一、关于第二步骤中的第一画面,核心的文字是“关注”两字,并需要智能手机的客户去点击“关注”两字。下面,就此展开讨论。
1.如果“关注”改成其他词可以吗;比如,“关注”改成“点击”。
“关注”两字改成“点击”两字,从技术方案来讲,是可以的,但是,改成“点击”两字、或改成其他的字,依然属于本专利所保护的范围,其理由有以下A、B、C三点。
A.当改成“点击”、或改成其他的字,还是需要客户去点击的,其进行关注的本质没有改变,换句话讲,无论是“关注”、或“点击”、或其他的字,客户对其进行点击,就是关注的行为。
B.在社交媒体术语中,以及在微信技术领域,“关注”一词的含义是:加入、同意加入、参加、同意参加、进入、同意进入、建立链接关系、同意建立链接关系,等等。参加微信的人们都知道,点击了“关注”,意味着同意双方建立起联系关系,并且知道点击“关注”后、对方就在某种程度上掌握了自己在微信平台上留下的身份资料。因此,本专利主张,应当向客户明示关注,不主张欺骗客户,不主张将“关注”改成“点击”两字、或改成其他的字。
C.某些不良厂商,为了获取客户的讯息、身份资料等,采用了种种违反商业道德、甚至违法手段;而本发明通过合法、合乎商业道德的光明正大方法,在客户知情和主动点击的情况之下,双方建立了连接关系。
2.在b、c、d和e四者中,“以及”两字均不在第一画面中出现。
二、关于第四步骤中的第二画面,其出现的文字是:提示再次进行扫描。如果超越本进一步技术方案而言,除了所述的A、B、C、D文字内容外,还可以有很多其他的文字,比如:真伪扫描,查真扫描,等等。
另外,在B、C、D三者中,“以及”两字均不在第二画面中出现。
进一步技术方案6。
技术方案分A和B进行描述,以及说明和解释。
技术方案A描述:所述的检查,其内容包括:检查产品的真伪信息;所述的安装准备工作包括厂商端的安装准备工作;厂商端的安装准备工作包括:设置计数功能和建立全部产品的序列号数据库;所述第七步骤中的收集和整理,其包括:厂商端根据查询信息中的产品序列号,将被查的产品序列号划归到第一类型、或划归到第二类型、或划归到第三类型;所述的第一类型,是本厂商产品的序列号,并且是第一次查询;所述的第二类型,是本厂商产品的序列号,并且此前已经被查询过;所述的第三类型,不是本厂商的产品序列号,该产品是假冒伪劣品。
技术方案A的说明和解释。
检查产品的真伪信息,分出三个类型。第一类型,是本厂商产品的序列号,并在回复中告知客户,是第一次查询;第二类型,是本厂商产品的序列号,并且此前已经被查询过,在回复中告知客户是第几次查询;第三类型,不是本厂商的产品序列号,在回复中告知客户,该产品是假冒伪劣品。
技术方案B描述和说明、解释。
所述的划归,其方法如下。结合图2,进行说明、解释。
第一作业工作。
审查核对被查的产品序列号是否是本厂商的产品序列号;假如厂商的数据中没有对应的产品序列号,审查核对结果为否的,则被查的产品序列号划归到第三类型,即划归为假冒伪劣品,随后进行第四作业工作。
如果厂商的数据中找到对应的产品序列号,审查核对结果为是的,进入以下的第二作业工作。
第二作业工作。
审查核对被查的产品序列号,此前是否进行过扫描查真伪;如果审查核对过的,将被查的产品序列号划归到第二类型,并将计数值增加1,随后进行第四作业工作。计数值增加1的说明:比如,原来已经检查过3次,本次检查次数=3+1=4,则回答客户:本次检查为第4次检查;本次检查后,数据库中的计数值为4。
如果审查核对结果为否的,说明此前没有进行过扫描查真伪,进行第三作业工作。
第三作业工作。
由于被查的产品序列号此前没有被查过,划归到首次检查的第一类型,并将计数值由0改为1,随后转入第四作业工作;本次检查后,数据库中的计数值为1。
第四作业工作,划归工作进入结束程序,即开始进行相关的后续程序。
上面,对本发明的第一个总体技术方案,以及各进一步技术方案作了相关的描述、说明和解释。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二个总体技术方案作描述、说明和解释。
第二个总体技术方案描述如下。
一种产品检查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基于微信,所述的产品设有二维码;每一个产品二维码的序列号均不相同;每一个二维码中包括厂商的信息;
所述的方法包括:安装准备工作和扫描检查工作;
其特别之处是:所述的扫描检查工作包括以下步骤:
第1步骤,
客户使用智能手机对着产品的二维码进行扫描,智能手机自动保存二维码的信息;
第2步骤,
智能手机进行判断,本手机对二维码中的厂商进行过关注吗;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转跳进行第4步骤;
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智能手机的显示屏上出现第1画面,所述第1画面包括文字;所述的文字包括关注二字;然后进行以下的第3步骤;
第3步骤,
客户在智能手机上点击关注文字处;
第4步骤,
智能手机的显示屏上出现第2画面,所述第2画面包括:提示进行检查的文字;
第5步骤,
客户使用智能手机点击提示进行检查的文字处;
第6步骤,
智能手机自动发送查询信息;所述的查询信息包括产品序列号;
第7步骤,
厂商端接收到查询信息后,收集与产品序列号对应的数据信息,并整理得到所需的回复信息;
第8步骤,
厂商端发送回复信息;
第9步骤,
智能手机的显示屏上出现查询结果画面,所述查询结果画面包括:厂商端回复信息的内容。
第二个总体技术方案相关的说明和解释如下。
一、第二个总体技术方案的流程示意图见图4。
二、与第一个总体技术方案相比较,第二个总体技术方案主要有如下的不同点。
1.第一个总体技术方案中,共有两次扫描,一次在第一步骤中,另一次在第五步骤中;而第二个总体技术方案中,在第1步骤中进行了扫描,由于智能手机自动保存了二维码的信息,所以不再进行扫描。
2.在第一个总体技术方案中,各步骤的编号以中文冠名,为步骤一至步骤九;而第二个总体技术方案中,各步骤的编号以阿拉伯数字冠名,为步骤1至步骤9。
三、第一个总体技术方案和第二个总体技术方案,它们主要有如下重要的相同点。
两个总体技术方案都必须先关注、然后才能得到查询信息;换言之,在通往获得回复信息的道路上,关注是一道必经的关口,这是两个总体技术方案的共同的技术特征。
客户在查询、得到回复信息的过程中,期间都必须经过关注这一关口;如果不关注,均无法实现获取回复信息的目的。
四、第一个总体技术方案相关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可以直接、或间接、或经过合适的改变,用作第二个总体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可以直接使用的,就直接使用,无法直接使用的,可以通过间接的方式或经过合适改变的方式进行使用。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一,运用了第一个总体技术方案,并且是检查产品的真伪信息,情况如下。
某顾客A,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并且该智能手机已经安装了扫描软件,以及在微信上已经注册、能和朋友通过微信进行正常的交流。
厂商B,生产和销售时装;作为企业,厂商B也已经办妥了一切准备工作,使用微信平台,正常接收客户的检查查询工作、以及向客户回复检查查询结果信息;检查内容是产品的真伪。
顾客A购买了一件西装产品,系厂商B生产,西装产品盒上贴有二维码。二维码中有厂商的信息、以及产品序列号;二维码被易刮材料覆盖。
在本实施例一中,顾客A对该产品的真伪不放心,他要检查产品的真伪,相关的流程如下。
第一步骤,
客户将二维码上的覆盖材料刮去,然后使用智能手机,对着产品的二维码进行扫描。
第二步骤,
智能手机扫入二维码后,智能手机自动进行判断,本智能手机对二维码中的厂商进行过关注吗;由于本智能手机对二维码中的厂商没有关注,所以判断结果为否,智能手机上的显示屏上出现第一画面;
第一画面上出现如下两行文字:
请先点击关注,然后才能查询产品的真伪
关注
第三步骤,
客户在智能手机上点击“关注”。
第四步骤,
智能手机的显示屏上出现第二画面,第二画面上出现如下两行文字:
检查产品真伪,需进行再次扫描二维码
防伪扫描
第五步骤,
客户使用智能手机对着产品的二维码进行第二次扫描。
第六步骤,
第二次扫描完成后,智能手机自动发送查询信息,查询信息中包含有产品序列号。
第七步骤,
厂商端接收到查询信息后,收集与产品序列号对应的数据信息,并整理得到所需的回复信息。
厂商端收集工作和整理工作均由事先建立的、自动化的程序完成。
自动化程序在收集数据时得知:该产品序列号在相关的数据库中存在,并且是第一次查询;随后,自动化程序修改记录,将查询次数由第0次改为第1次。
接着,自动化程序整理出如下的回复信息:
尊敬的顾客:您好!您购买的产品是本公司生产的真品,并且是第1次查询真伪。谢谢!
第八步骤,
厂商端发送上述内容的回复信息。
第九步骤,
智能手机的显示屏上出现查询结果的画面,画面显示了如下文字内容:
尊敬的顾客:您好!您购买的产品是本公司生产的真品,并且是第1次查询真伪。谢谢!
本实施例的情况说明:在微信平台,经过客户检查产品的真伪,特别是客户点击了“关注”,使得双方建立了联系,增加了黏度。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二中,运用了第一个总体技术方案,并且是检查产品的真伪信息。假设,产品为假冒产品,相关的流程如下。
第一步骤,
客户将二维码上的覆盖材料刮去,然后使用智能手机,对着产品的二维码进行扫描。
第二步骤,
智能手机扫入二维码后,智能手机自动进行判断,本智能手机对二维码中的厂商进行过关注吗;由于本智能手机对二维码中的厂商没有关注,所以判断结果为否,智能手机上的显示屏上出现第一画面;
第一画面上出现如下两行文字:
请先点击关注,然后才能查询产品的真伪
关注
第三步骤,
客户在智能手机上点击“关注”。
第四步骤,
智能手机的显示屏上出现第二画面,第二画面上出现如下两行文字:
检查产品真伪,需进行再次扫描二维码
防伪扫描
第五步骤,
客户使用智能手机对着产品的二维码进行第二次扫描。
第六步骤,
第二次扫描完成后,智能手机自动发送查询信息。
第七步骤,
厂商端接收到查询信息后,在数据库中不存在对应的信息,然后调用现成的、针对假冒产品的、专用回复信息;
上述针对假冒产品的专用回复信息,由厂商端事先设置,其内容如下:
尊敬的顾客:您好!你查询的产品为假冒产品,谢谢!
第八步骤,
厂商端发送上述内容的回复信息。
第九步骤,
智能手机的显示屏上出现查询结果的画面,画面显示了如下文字内容:
尊敬的顾客:您好!你查询的产品为假冒产品,谢谢!
本实施例的情况说明:虽然客户买到的是假冒产品,但在微信平台,经过客户检查产品的真伪,特别是客户点击了“关注”,使得双方建立了联系,增加了黏度。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三,运用了第一个总体技术方案,并且是检查产品的真伪信息;假设,此前产品已经被检查过4次,相关的流程如下。
第一步骤,
客户使用智能手机,对着产品的二维码进行扫描。
第二步骤,
智能手机扫入二维码后,智能手机自动进行判断,本智能手机对二维码中的厂商进行过关注吗;由于本智能手机对二维码中的厂商关注过,所以判断结果为是,跳过第三步骤直接进入第四步骤。
第四步骤,
智能手机的显示屏上出现第二画面,第二画面上出现如下两行文字:
检查产品真伪,需进行再次扫描二维码
防伪扫描
第五步骤,
客户使用智能手机对着产品的二维码进行第二次扫描。
第六步骤,
第二次扫描完成后,智能手机自动发送查询信息。
第七步骤,
厂商端接收到查询信息后,收集与产品序列号对应的数据信息,并整理得到所需的回复信息。
厂商端收集工作和整理工作均由事先建立的、自动化的程序完成。
自动化程序在收集数据时得知:该产品序列号在相关的数据库中存在,并且此前已进行过4次查询;随后,自动化程序修改记录,将查询次数由第4次改为第5次。
接着,自动化程序整理出如下的回复信息:
尊敬的顾客:您好!您购买的产品,此前已进行过4次真伪查询,本次是第5次查询真伪。谢谢!
第八步骤,
厂商端发送上述内容的回复信息。
第九步骤,
智能手机的显示屏上出现查询结果的画面,画面显示了如下文字内容:
尊敬的顾客:您好!您购买的产品,此前已进行过4次真伪查询,本次是第5次查询真伪。谢谢!
看到以上的信息,如果该产品是客户将二维码上的覆盖材料刮除后的第1次检查,则客户可以自行判断为假冒产品。如果客户此前确已检查过4次,则又是另外一回事。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四,运用了第一个总体技术方案,并且是检查产品的追溯信息。厂商D生产的产品,客户C可以做追溯检查,情况如下。
顾客C,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并且该智能手机已经安装了扫描软件,并在微信上已经注册、并且和朋友通过微信进行正常的交流。
厂商D,生产和销售大米;作为企业,厂商也已经办妥了一切准备工作,使用微信平台,正常接收客户检查产品的追溯信息、以及向客户回复追溯信息。
客户C购买了袋装的大米,袋上贴有二维码。客户C想了解大米的生产情况,追溯检查如下。
第一步骤,
客户将二维码上的覆盖材料刮去,然后使用智能手机,对着产品的二维码进行扫描。
第二步骤,
智能手机扫入二维码后,智能手机自动进行判断,本智能手机对二维码中的厂商进行过关注吗;由于本智能手机对二维码中的厂商没有关注,所以判断结果为否,智能手机上的显示屏上出现第一画面;
第一画面上出现如下两行文字:
请先点击关注,然后才能查询产品的真伪
关注
第三步骤,
客户在智能手机上点击“关注”。
第四步骤,
智能手机的显示屏上出现第二画面,第二画面上出现如下两行文字:
检查产品真伪,需进行再次扫描二维码
防伪扫描
第五步骤,
客户使用智能手机对着产品的二维码进行第二次扫描。
第六步骤,
第二次扫描完成后,智能手机自动发送查询信息,查询信息中包含有产品序列号。
第七步骤,
厂商端接收到查询信息后,收集与产品序列号对应的数据信息,并整理得到所需的回复信息。
厂商端收集工作和整理工作均由事先建立的、自动化的程序完成。
自动化程序在收集数据时得知:大米产地在某省某县,下种为某年月日,插秧为某年月日,种植过程施加过E品牌的化肥,及施加过F化肥,大米入库于某年月日,入库时农药残留检测数据及检测人员代号。
接着,自动化程序整理出追溯检查的回复信息。
第八步骤,
厂商端发送追溯检查的回复信息。
第九步骤,
智能手机的显示屏上出现追溯检查的回复信息画面,画面显示了如下文字内容。
本实施例的情况说明:在微信平台,经过客户对产品的追溯检查,特别是客户点击了“关注”,使得双方建立了联系,增加了黏度。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五,运用了第一个总体技术方案,情况如下。
本实施例五中的检查,其内容是:检查产品的真伪信息和检查产品的追溯信息,其相关的流程示意图见图3。
在作检查之前,智能手机的安装准备工作已经进行完毕,厂商端的安装准备工作也已经进行完毕。厂商端的安装准备工作包括a和b:a.设置计数功能,以及b.建立全部产品的数据库,在数据库中,每一件产品对应一个序列号,并且每一个序列号的产品均记载了追溯信息。
然后,按以下步骤进行检查。
§.第一步骤,
客户使用智能手机对着产品的二维码进行扫描。
§.第二步骤,
智能手机进行判断,本手机对二维码中的厂商进行过关注吗;判断结果为否,智能手机的显示屏上出现第一画面;第一画面上出现以下两行文字:
“欲查产品真伪和追溯信息,请先点击关注”
“关注”
上述两行文字如图6所示。如果觉得图6中的文字太小的,也可以将文字的字号变大,比如,由图7取代图6。换言之,图7是图6的变化图。
§.第三步骤,
客户在智能手机上点击关注文字处。
§.第四步骤,
智能手机的显示屏上出现第二画面;第二画面上出现以下两行文字:
“欲获取产品真伪信息和追溯信息,需进行再次扫描二维码”
“真伪追溯扫描”
上述两行文字如图8所示。如果觉得图8中的文字太小的,也可以将文字的字号变大,比如,由图9取代图8。换言之,图9是图8的变化图。
§.第五步骤,
客户使用智能手机对着产品的二维码进行第二次扫描。
§.第六步骤,
第二次扫描完成后,智能手机自动发送查询信息;所述的查询信息包括产品序列号。
§.第七步骤,
厂商端接收到查询信息后,收集与产品序列号对应的数据信息,并整理得到所需的回复信息。所述的收集和整理,其包括:收集整理A和收集整理B;
所述的收集整理A包括:厂商端根据查询信息中的产品序列号,将该序列号对应的产品追溯信息复制出来;
所述的收集整理B包括:厂商端根据查询信息中的产品序列号,将被查的产品序列号划归到第一类型、或划归到第二类型、或划归到第三类型;所述的第一类型,是本厂商产品的序列号,并且是第一次查询;所述的第二类型,是本厂商产品的序列号,并且此前已经被查询过;所述的第三类型,不是本厂商的产品序列号,该产品是假冒伪劣品;
上述划归,其方法如下;
第一作业工作,审查核对被查的产品序列号是否是本厂商的产品序列号;如果审查核对结果为否的,将被查的产品序列号划归到第三类型,随后跳转进行第四作业工作;如果审查核对结果为是的,进入以下的第二作业工作;
第二作业工作,审查核对被查的产品序列号,此前是否进行过扫描查真伪;如果审查核对结果为是的,将被查的产品序列号划归到第二类型,并将计数值增加1,随后跳转进入第四作业工作;如果审查核对结果为否的,则进行第三作业工作;
第三作业工作,将被查的产品序列号划归到第一类型,并将计数值由0改为1,随后转入第四作业工作;
第四作业工作,划归工作进入结束。
上述收集整理A和收集整理B完成后,得到的产品追溯信息和划归类型的结果信息,该两个信息经整理后得到回复信息,随后厂商端发送回复信息。
§.第八步骤,
厂商端发送回复信息;
§.第九步骤,
智能手机的显示屏上出现查询结果画面,所述查询结果画面包括:厂商端回复信息的内容。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六中的检查,运用了第二个总体技术方案,其内容是:检查产品的真伪信息和检查产品的追溯信息,其相关的流程示意图见图5。
在作检查之前,智能手机的安装准备工作已经进行完毕,厂商端的安装准备工作也已经进行完毕。厂商端的安装准备工作包括a和b:a.设置计数功能,以及b.建立全部产品的数据库,在数据库中,每一件产品对应一个序列号,并且每一个序列号的产品均记载了追溯信息。
然后,按以下步骤进行检查。
§第1步骤,
客户使用智能手机对着产品的二维码进行扫描,智能手机自动保存二维码的信息。
§第2步骤,
智能手机进行判断,本手机对二维码中的厂商进行过关注吗;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转跳进行第4步骤;
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智能手机的显示屏上出现第1画面,所述第1画面包括文字;所述的文字包括关注二字;然后进行以下的第3步骤。
§第3步骤,
客户在智能手机上点击关注文字处。
§第4步骤,
智能手机的显示屏上出现第2画面,所述第2画面包括:提示进行检查的文字。
§第5步骤,
客户使用智能手机点击提示进行检查的文字处。
§第6步骤,
智能手机自动发送查询信息;所述的查询信息包括产品序列号。
§第7步骤,
厂商端接收到查询信息后,收集与产品序列号对应的数据信息,并整理得到所需的回复信息。
上述的收集和整理,其包括:收集整理A和收集整理B。
收集整理A,包括:厂商端根据查询信息中的产品序列号,将该序列号对应的产品追溯信息复制出来,
收集整理B,包括:厂商端根据查询信息中的产品序列号,将被查的产品序列号划归到第一类型、或划归到第二类型、或划归到第三类型;所述的第一类型,是本厂商产品的序列号,并且是第一次查询;所述的第二类型,是本厂商产品的序列号,并且此前已经被查询过;所述的第三类型,不是本厂商的产品序列号,该产品是假冒伪劣品。上述划归,其方法如下;第一作业工作,审查核对被查的产品序列号是否是本厂商的产品序列号;如果审查核对结果为否的,将被查的产品序列号划归到第三类型,随后进行第四作业工作;如果审查核对结果为是的,进入以下的第二作业工作;第二作业工作,审查核对被查的产品序列号,此前是否进行过扫描查真伪;如果审查核对结果为是的,将被查的产品序列号划归到第二类型,并将计数值增加1,随后进行第四作业工作;如果审查核对结果为否的,则进行第三作业工作;第三作业工作,将被查的产品序列号划归到第一类型,并将计数值由0改为1,随后进行第四作业工作;第四作业工作,划归工作进入结束。
上述收集整理A和收集整理B完成后,得到的产品追溯信息和划归类型的结果信息,该两个信息经整理后得到回复信息,随后厂商端发送回复信息。
§第8步骤,
厂商端发送回复信息;
§第9步骤,
智能手机的显示屏上出现查询结果画面,所述查询结果画面包括:厂商端回复信息的内容。

Claims (4)

1.一种产品扫描检查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基于微信,所述的产品设有二维码;每一个产品二维码的序列号均不相同;每一个二维码中包括厂商的信息;
所述的方法包括:安装准备工作和扫描检查工作;
其特征是:所述的扫描检查工作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骤,
客户使用智能手机对着产品的二维码进行扫描;
第二步骤,
智能手机进行判断,本手机对二维码中的厂商进行过关注吗,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转跳进行第四步骤;
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智能手机的显示屏上出现第一画面,所述第一画面包括文字;所述的文字包括关注二字;然后进行以下的第三步骤;
第三步骤,
客户在智能手机上点击关注文字处;
第四步骤,
智能手机的显示屏上出现第二画面,所述第二画面包括:提示再次进行扫描的文字;
第五步骤,
客户使用智能手机对着产品的二维码进行第二次扫描;
第六步骤,
第二次扫描完成后,智能手机自动发送查询信息;所述的查询信息包括产品序列号;
第七步骤,
厂商端接收到查询信息后,收集与产品序列号对应的数据信息,并整理得到所需的回复信息;
第八步骤,
厂商端发送回复信息;
第九步骤,
智能手机的显示屏上出现查询结果画面,所述查询结果画面包括:厂商端回复信息的内容;
所述的安装准备工作包括厂商端的安装准备工作;厂商端的安装准备工作包括设置计数功能和建立全部产品的序列号数据库,具体包括以下的6项内容:
a.设立属于厂商的微信公众账号,并且账号的类型为企业类型;
b.开启开发模式;
c.建立数据库;所述的数据库包括:智能手机相关信息的子数据库,全部产品序列号的子数据库;
d.建立用于回复的资料库;
e.设置链接关系;
以及f.设置进行回复的自动流程;
所述第七步骤中的收集和整理,其包括:厂商端根据查询信息中的产品序列号,将被查的产品序列号划归到第一类型、或划归到第二类型、或划归到第三类型;所述的第一类型,是本厂商产品的序列号,并且是第一次查询;所述的第二类型,是本厂商产品的序列号,并且此前已经被查询过;所述的第三类型,不是本厂商的产品序列号,该产品是假冒伪劣品;
所述的划归,其方法如下;
第一作业工作,审查核对被查的产品序列号是否是本厂商的产品序列号,如果审查核对结果为否的,将被查的产品序列号划归到第三类型,随后进行第四作业工作;如果审查核对结果为是的,进入以下的第二作业工作;
第二作业工作,审查核对被查的产品序列号,此前是否进行过扫描查真伪,如果审查核对结果为是的,将被查的产品序列号划归到第二类型,并将计数值增加1,随后进行第四作业工作;如果审查核对结果为否的,则进行第三作业工作;
第三作业工作,将被查的产品序列号划归到第一类型,并将计数值由0改为1,随后进入第四作业工作;
第四作业工作,划归工作进入结束程序;
厂商端的安装准备工作包括:设立产品的追溯信息资料库,在该资料库中,每一件产品对应一个序列号,并且每一个序列号的产品均记载了追溯信息;
所述第七步骤中的收集和整理,其包括:厂商端根据查询信息中的产品序列号,将该序列号对应的产品追溯信息复制出来,复制出来的产品追溯信息,经整理后得到回复信息;
在整理完成回复信息后,发送回复信息;
所述的检查,其内容包括:检查产品的真伪信息和检查产品的追溯信息;
所述第二步骤中的第一画面,其包括的文字为以下五者中的任意一者:
a. 关注;
b. 请点击关注,以及关注;
c.请先点击关注,然后才能查询产品的真伪和检查产品的追溯信息,以及关注;
d.欲查产品真伪和追溯信息,请先点击关注,以及关注;
e.先点击关注,再查询真伪和追溯信息,以及关注;
所述第四步骤中的第二画面包括:提示再次进行扫描的文字,其文字内容为以下四者中的任意一者:A.真伪追溯扫描;
B.请再次扫描二维码,以及真伪追溯扫描;
C.欲获取产品真伪信息和追溯信息,需进行再次扫描二维码,以及真伪追溯扫描;
D.再次扫描二维码,进行产品真伪和追溯检查,以及真伪追溯扫描;
所述第七步骤中的收集和整理,其包括:收集整理A和收集整理B;
所述的收集整理A包括:厂商端根据查询信息中的产品序列号,将该序列号对应的产品追溯信息复制出来;
所述的收集整理B包括:厂商端根据查询信息中的产品序列号,将被查的产品序列号划归到第一类型、或划归到第二类型、或划归到第三类型;所述的第一类型,是本厂商产品的序列号,并且是第一次查询;所述的第二类型,是本厂商产品的序列号,并且此前已经被查询过;所述的第三类型,不是本厂商的产品序列号,该产品是假冒伪劣品;
上述收集整理A和收集整理B完成后,得到的产品追溯信息和划归类型的结果信息,该两个信息经整理后得到回复信息,随后厂商端发送回复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产品扫描检查的方法,其特征是:厂商端通过微信获取智能手机相关的信息;
所述的智能手机相关的信息是指:以下五者的任意组合,
a.智能手机号码;
b.QQ号;
c.登录名;
d.客户信息;
e.账户信息;
所述的任意组合,是五者中的任意一者,或者是五者中的任意两者,或者是五者中的任意三者,或者是五者中的任意四者,或者是五者全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产品扫描检查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安装准备工作还包括:智能手机的安装准备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产品扫描检查的方法,其特征是:
所述智能手机的安装准备工作包括:智能手机安装微信软件和注册微信,或者智能手机安装微信软件、注册微信、以及安装扫描软件。
CN201510230954.6A 2015-05-07 2015-05-07 一种产品扫描检查的方法以及一种产品检查的方法 Active CN1049519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30954.6A CN104951944B (zh) 2015-05-07 2015-05-07 一种产品扫描检查的方法以及一种产品检查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30954.6A CN104951944B (zh) 2015-05-07 2015-05-07 一种产品扫描检查的方法以及一种产品检查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51944A CN104951944A (zh) 2015-09-30
CN104951944B true CN104951944B (zh) 2022-09-30

Family

ID=54166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30954.6A Active CN104951944B (zh) 2015-05-07 2015-05-07 一种产品扫描检查的方法以及一种产品检查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519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75891A (zh) * 2016-05-03 2016-09-28 立德高科(昆山)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识读演出门票上的二维码以查看演出信息的方法
CN108830628B (zh) * 2018-07-28 2022-03-22 深圳市倍诺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质量防伪二维码溯源系统
CN110203530A (zh) * 2019-05-31 2019-09-06 佛山星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自助定制溯源内容的显示包装盒个性定制系统及其方法
CN110294193B (zh) * 2019-05-31 2021-05-14 佛山星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溯源的显示包装盒及其溯源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6773A (zh) * 2013-03-21 2013-07-31 李峰 利用微信进行查询的防伪方法
CN104156862A (zh) * 2014-08-07 2014-11-19 四川途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微信平台的二维码防伪防窜货查询系统和方法
CN104318457A (zh) * 2014-11-01 2015-01-28 湖南天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手机的追溯防伪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防伪查询解决方案;sddzzdl;《https://wenku.baidu.com/view/145522b6910ef12d2bf9e725.html》;20140420;第1-7页 *
微信关注 - 如何让用户先关注公众号才能进行交互? - SegmentFault 思否;JohnLui;《https://segmentfault.com/q/1010000000703520》;20141001;第1-2页 *
现在用微信扫个网页,能否实现在跳转到这个网页前先判断是否关注了微信公众号;searen;《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947063448726540788.html》;20150203;第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51944A (zh) 2015-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88806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using unique identifiers associated with electronic addresses
CN106384273B (zh) 恶意刷单检测系统及方法
Phillips et al. Tracing cryptocurrency scams: Clustering replicated advance-fee and phishing websites
CN104951944B (zh) 一种产品扫描检查的方法以及一种产品检查的方法
CN105631688A (zh) 一种基于公众平台的防伪防窜货查询方法及其系统
US20120205439A1 (en) Internet community based counterfeit and grey market combating method
CN105847059B (zh) 信息发送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04010064B (zh) 联网搜索号码的方法及装置
CN110392155B (zh) 通知消息的显示、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3139155A (zh) 举报信息的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5101124A (zh) 标注短信类别的方法及装置
CN106682863A (zh) 物资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03189885A (zh) 服务器、信息管理方法、信息管理程序以及记录该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CN105915440A (zh) 邮件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4240093A (zh) 一种二维码防伪方法
WO2018214303A1 (zh) 基于关注量及消费次数的健康服务推广评估系统及方法
CN106462587A (zh) 利用移动设备建立和管理合并广告的方法和系统
US20090268890A1 (en) Targeting ads by tracking calls
CN107784591B (zh) 名单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936807A (zh) 一种恶意操作的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08881593A (zh) 失信号码的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2298689A (zh) 一种采用图形标识符获取信息的方法和服务器
CN110995570A (zh) 待审批消息提醒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A2648251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customized maps
CN102270329A (zh) 基于会员制的精准分类网络交互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