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39472B - 连接件 - Google Patents

连接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39472B
CN104939472B CN201510144677.7A CN201510144677A CN104939472B CN 104939472 B CN104939472 B CN 104939472B CN 201510144677 A CN201510144677 A CN 201510144677A CN 104939472 B CN104939472 B CN 1049394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opening
male parts
engaged
female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4467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39472A (zh
Inventor
石井大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f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if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fco Inc filed Critical Nifc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9394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394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394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394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连接件,其要解决的问题是能够通过一次动作完成卡合操作。连接件(10)将分别呈板状的阴部件(20)和阳部件(30)的至少一部分重合并相互连接。阴部件(20)具有:具备与阳部件(30)的被卡合部(41)的开口(40);以及带连接部(50)或与一方部件的连结部。阳部件(30)具有:插入开口(40)并具备与被卡合部(41)卡合的卡合部(61)的卡合突起(60);及带连接部(70)或与另一方部件的连结部。在开口(40)中具备施力单元(80),施力单元与被卡合部(41)协作而向夹持卡合部(61)的方向施力。在阴部件(20)与阳部件(30)重合时,施力单元克服卡合部(61)的侵入而挠曲,并通过弹性恢复而使卡合部(61)与被卡合部(41)卡合。

Description

连接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件,其能够通过一次动作来完成卡合操作。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带连接件”,该带连接件由阳部件和阴部件这两个部件构成,阳部件和阴部件的卡合操作如下进行,在将阳部件压入阴部件中之后,使两个部件向拉开方向移动而卡合(参照专利文献1的段落号“0021”、“0027”、“0033”、“0034”、以及图1~9)。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7783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带连接件中,卡合操作不能通过一次动作来完成,存在操作性差的问题。
于是,各方案中分别记载的各发明是鉴于上述的现有技术所具有的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如下几个方面。
(方案1)
方案1记载的发明以如下内容为目的。
即,根据方案1记载的发明,相对于阴部件使阴部件与阳部件重合时,施力单元克服卡合部的侵入而挠曲,并通过弹性恢复而使卡合部与被卡合部卡合,从而能够通过一次动作完成卡合操作。
(方案2)
方案2记载的发明以如下内容为目的。
即,根据方案2记载的发明,在卡合突起侧具备施力单元,从而与上述方案1记载的发明的目的同样,能够通过一次动作完成卡合操作。
(方案3)
方案3记载的发明除了具有上述方案1或方案2记载的发明目的之外,还以如下内容为目的。
即,根据方案3记载的发明,卡合部和被卡合部具有通过施力单元的挠曲进入而相互嵌合的台阶部,从而能够提高卡合强度。
(方案4)
方案4记载的发明除了具有上述方案1~3中任一项记载的发明目的之外,还以如下内容为目的。
即,根据方案4记载的发明,阴部件具有形成于开口周缘并从阳部件插入方向朝向开口中心倾斜的导向面,从而能够起到使阴部件与阳部件重合时的导向功能。
(方案5)
方案5记载的发明除了具有上述方案1~4中任一项记载的发明目的之外,还以如下内容为目的。
即,根据方案5记载的发明,阴部件和阳部件中的至少任何一方具备倾斜面,该倾斜面从重合的双方的部件的端部附近朝向与卡合方向对置的方向倾斜,从而能够起到卡合解除时的导向功能。
(方案6)
方案6记载的发明除了具有上述方案1~5中任一项记载的发明目的之外,还以如下内容为目的。
即,根据方案6记载的发明,使构成施力单元的弹性片向卡合方向斜向地倾斜,从而能够在连接时向卡合方向施力,并且在解除时向卡合突起从开口拔出的方向施力。
因此,根据方案6记载的发明,在连接时向卡合方向施力,从而不仅能够可靠地进行连接,而且能够稳定连接状态。另外,根据方案6记载的发明,在解除时向卡合突起从开口拔出的方向施力,从而能够容易且迅速地进行连接状态的解除。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各方案分别记载的各发明用于完成上述各目的,以下使用附图所示的发明的实施方式对各发明的特征点进行说明。
此外,附图标记表示在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附图标记,并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并且,附图编号也表示在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图号,并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方案1)
方案1记载的发明以如下内容为特征。
第一,例如图1所示,是将分别呈板状的阴部件20和阳部件30的至少一部分重合并相互连接的连接件10。
第二,例如图1所示,阴部件20具有如下结构。
(1)开口40
例如图8所示,开口40具备与阳部件30的被卡合部41。
(2)带连接部50或与一方部件的连结部(未图示)
此外,虽然举例说明了带连接部50,但不限于此,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在阴部件20上设置与一方部件的连结部。作为一方部件,虽然未图示,但例如是带,但不限于此。例如,虽然未图示,在利用带来固定箱包的盖的壳体中,也可以将阴部件20安装在箱包主体侧,或者安装在带侧,在前者的情况下,箱包主体成为一方部件。另外,虽然未图示,但一方部件与连结部既可以缝制,也可以用铆钉固定。
第三,阳部件30例如图1及图2所示,具有如下结构。
(3)卡合突起60
例如图8所示,卡合突起60插入到开口40中,并具备与被卡合部41卡合的卡合部61。
(4)带连接部70或与另一方部件的连结部(未图示)
此外,虽然举例说明了带连接部70,但不限于此,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在阳部件30上设置与另一方部件的连结部。作为另一方部件,虽然未图示,但例如是带,但不限于此。例如,虽然未图示,但在利用带固定箱包的盖的壳体中,可以将阳部件30安装在箱包主体侧,或者也可以安装在带侧,在前者的情况下,箱包主体成为另一方部件。另外,虽然未图示,但另一方部件与连结部既可以缝制,也可以利用铆钉固定。而且,另一方部件也可以是与之前说明的一方部件相同的部件的两端部。
第四,例如图3所示,开口40具有如下结构。
(5)施力单元(例如弹性片80)
施力单元(例如弹性片80)例如图7及图8所示,与被卡合部41协作而向夹持卡合部61的方向施力。
此外,例如图1所示,施力单元例如作为弹性片80一体地设置在阴部件20上,但不限于此,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一体地设置在阳部件30侧,或者分别一体地设置在阴部件20和阳部件30上,或者与阴部件20和阳部件20分体设置,并配置在阴部件20与阳部件30之间。
第五,在使阴部件20与阳部件30重合时,例如图7及图8所示,施力单元(例如弹性片80)克服卡合部61的侵入而挠曲,并通过弹性恢复而使卡合部61和被卡合部41卡合。
(方案2)
方案2记载的发明,其主要结构与上述方案1记载的发明的特征点相同,并且以如下内容为特征。
第一,例如图1所示,是将分别呈板状的阴部件20和阳部件30的至少一部分重合并相互连接的连接件10。
第二,例如图1所示,阴部件20具有如下结构。
(1)开口40
例如图8所示,开口40具备与阳部件30的被卡合部41。
(2)带连接部50或与一方部件的连结部(未图示)
第三,例如图1及图2所示,阳部件30具有如下结构。
(3)卡合突起60
例如图8所示,卡合突起60从背面突出,插入到开口40中,并具备与被卡合部41卡合的卡合部61。
(4)带连接部70或与另一方部件的连结部(未图示)
第四,虽然未图示,但卡合突起60具备如下结构。
(5)施力单元(未图示)
虽然未图示,但施力单元与被卡合部41协作而向将卡合部61推压到开口40内的方向施力。
第五,在使阴部件20与阳部件30重合时,施力单元(未图示)克服卡合部61的侵入而挠曲,并通过弹性恢复而使卡合部61与被卡合部41卡合。
(方案3)
方案3记载的发明不仅具有上述方案1或方案2记载的发明的特征点,而且还以如下内容为特征。
即,例如图7及图8所示,卡合部61和被卡合部41分别具有通过施力单元(例如弹性片80)的挠曲进入而相互嵌合的台阶部61a、41a。
(方案4)
方案4记载的发明不仅具有上述方案1~3中任一项记载的发明的特征点,而且还以如下内容为特征。
即,例如图1及图3所示,阴部件20具有导向面42,导向面42形成于开口40周缘,并从阳部件30的插入方向朝向开口40中心倾斜。此外,在例如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将导向面42形成于开口40周缘的四方,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形成在四方之中一~三个方向上。
(方案5)
方案5记载的发明不仅具有上述方案1~4中任一项记载的发明的特征点,而且还以如下内容为特征。
即,例如图3所示,阴部件20和阳部件30中的至少任何一方(例如阴部件20)具备倾斜面45,倾斜面45从重合的双方的部件的端部附近朝向与卡合方向对置的方向倾斜。
此外,虽然将倾斜面45设置在阴部件20侧,但不限于此,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设置在阳部件30侧,或者虽然未图示,也可以设置在阴部件20和阳部件30这两侧。
(方案6)
方案6记载的发明不仅具有上述方案1~5中任一项记载的发明的特征点,而且还以如下内容为特征。
即,例如图7所示,施力单元是弹性片80,弹性片80一体地设置在阴部件20或阳部件30上,并向卡合方向斜向地倾斜。
此外,虽然将弹性片80设置在阴部件20侧,但不限于此,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设置在阳部件30侧,或设置在方案2记载的阳部件30的卡合突起60上。
发明效果
本发明由于如上所述构成,因此具有如下记载的效果。
(方案1)
根据方案1记载的发明,具有如下效果。
即,根据方案1记载的发明,相对于阴部件使阴部件与阳部件重合时,施力单元克服卡合部的侵入而挠曲,并通过弹性恢复而使卡合部与被卡合部卡合,从而能够通过一次动作完成卡合操作。
(方案2)
根据方案2记载的发明,具有如下效果。
即,根据方案2记载的发明,在卡合突起侧具备施力单元,从而与上述方案1记载的发明的效果同样,能够通过一次动作完成卡合操作。
(方案3)
根据方案3记载的发明,除了具有上述方案1或方案2记载的发明效果之外,还具有如下效果。
即,根据方案3记载的发明,卡合部和被卡合部具有通过施力单元的挠曲进入而相互嵌合的台阶部,从而能够提高卡合强度。
(方案4)
根据方案4记载的发明,除了具有上述方案1~3中任一项记载的发明效果之外,还具有如下效果。
即,根据方案4记载的发明,阴部件具有形成于开口周缘并从阳部件插入方向朝向开口中心倾斜的导向面,从而能够起到使阴部件与阳部件重合时的导向功能。
(方案5)
根据方案5记载的发明,除了具有上述方案1~4中任一项记载的发明效果之外,还具有如下效果。
即,根据方案5记载的发明,阴部件和阳部件中的至少任何一方具备倾斜面,该倾斜面从重合的双方的部件的端部附近朝向与卡合方向对置的方向倾斜,从而能够起到卡合解除时的导向功能。
(方案6)
根据方案6记载的发明,除了具有上述方案1~5中任一项记载的发明效果之外,还具有如下效果。
即,根据方案6记载的发明,使构成施力单元的弹性片向卡合方向斜向地倾斜,从而能够在连接时向卡合方向施力,并且在解除时向卡合突起从开口拔出的方向施力。
因此,根据方案6记载的发明,在连接时向卡合方向施力,从而不仅能够可靠地进行连接,而且能够稳定连接状态。另外,根据方案6记载的发明,在解除时向卡合突起从开口拔出的方向施力,从而能够容易且迅速地进行连接状态的解除。
附图说明
图1~8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连接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从阳部件的底面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3及图4表示阴部件,图3是阴部件的俯视图。
图4是阴部件的仰视图。
图5~图8表示连接件的连接状态,图5是连接件的俯视图。
图6是连接件的仰视图。
图7是沿着图5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是沿着图6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
图9~图17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而且,图9~图11表示阴部件,图9是阴部件的立体图。
图10是从底面侧观察图9所示的阴部件的立体图。
图11是阴部件的俯视图。
图12及图13表示阴部件,图12是阴部件的立体图。
图13是从底面侧观察图12所示的阳部件的立体图。
图14~图17表示连接状态的连接件,图14是连接件的立体图。
图15是从底面侧观察图14所示的连接件的立体图。
图16是连接件的俯视图。
图17沿着图16的XVII-XVII线的剖视图。
图18~图29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而且,图18~图21表示阴部件,图18是阴部件的立体图。
图19是从底面侧观察图18所示的阴部件的立体图。
图20是阴部件的俯视图。
图21是沿着图20的XXI-XXI线的剖视图。
图22~图25表示阴部件,图22是阴部件的立体图。
图23是从底面侧观察图22所示的阴部件的立体图。
图24是阴部件的俯视图。
图25是沿着图24的XXV-XXV线的剖视图。
图26~图29表示连接状态的连接件,图26是连接件的俯视图。
图27是连接件的仰视图。
图28是沿着图27的XXVIII-XXVIII线的剖视图。
图29是沿着图27的XXIX-XXIX线的剖视图。
图中:
(第一实施方式)
10-连接件,20-阴部件,30-阳部件,40-阴部件的开口,41-被卡合部,41a-台阶部,42-导向面,42a~42d-第一~第四面,43-凹部,44-防滑部,45-倾斜面,50-阴部件的带连接部,51-带插入孔,52-带插通孔,53-杆,60-阳部件的卡合突起,61-卡合部,61a-台阶部,62-抵接部,63-叶片部,70-阳部件的带连接部,71-第一带插通孔,72-第二带插通孔,73-第一杆,74-第二杆,80-阴部件的弹性片(施力单元),81-被抵接部。
(第二实施方式)
100-连接件,111-缩颈部,112-倾斜面,120-阳部件,121-贯通孔,130-阴部件的开口,131-被卡合部,131a-台阶部,132-导向面,132a~132c-第一~第三面,140-阴部件的带连接部,150-阳部件的卡合突起,151-卡合部,151a-台阶部,152-抵接部,160-阳部件的带连接部,170-阴部件的弹性片(施力单元),171-被抵接部,
(第三实施方式)
200-连接件,210-阴部件,220-阳部件,230-阴部件的开口,231-被卡合部,231a-台阶部,232-导向面,232a~232d-第一~第四面,233-导向槽,234-底面,240-阴部件的带连接部,250-阳部件的卡合突起,251-卡合部,251a-台阶部,252-抵接部,253-导向突起,254-导向面,260-阳部件的带连接部,270-阴部件的弹性片(施力单元),271-凸部,272-被抵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使用图1~图8,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中,10表示连接件,例如使用于相互连接带的两端部。
此外,作为连接件10的用途,虽然举例说明了带,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用于箱包的盖的固定件等,而且,也不限于衣服、箱包等。
连接件10是将分别呈板状的阴部件20和阳部件30的至少一部分重合并相互连接而成。
(阴部件20)
如图1、图3及图4所示,阴部件20呈板状,与后面叙述的阳部件30的至少一部分重合并相互连接。阴部件20利用具有适当的弹性和刚性的热塑性树脂、例如POM(聚缩醛、缩醛树脂)一体成型。
如图1、图3及图4所示,阴部件20如果大致区分,则具备以下各部分。
此外,对于以下(1)及(2)在后面叙述。
(1)开口40
(2)带连接部50
此外,阴部件20的各部分不限于上述的(1)及(2)。
(开口40)
如图8所示,开口40位于在连接状态下与阳部件30重合的阴部件20的一端部,并且具备与该阳部件30卡合的被卡合部41。此外,关于被卡合部41在后面叙述。
如图3所示,开口40形成为平面大致T字形或大致十字形,并且沿板状的厚度方向贯通。
此外,虽然将开口40形成为平面大致T字形或大致十字形,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形成为其他的多边形、圆形、椭圆形、长圆形。此外,在阴部件20与阳部件30的连接状态下,为了防止两者旋转,将开口40的平面形状做成非圆形比较有利。
如图1、图3及图4所示,在开口40侧,具有以下各部分。
此外,关于以下的(1)~(6),在后面叙述。
(1)被卡合部41
(2)弹性片80(施力单元)
(3)导向面42
(4)凹部43
(5)防滑部44
(6)倾斜面45
此外,开口40侧不限于上述的(1)~(6)。
(被卡合部41)
如图8所示,被卡合部41用于与阳部件30、即在其后面叙述的卡合部61卡合。
作为被卡合部41,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设有台阶部41a。
如图7及图8所示,台阶部41a通过弹性片80(施力单元)的挠曲进入而与阳部件30的后面叙述的卡合部61的台阶部61a相互嵌合。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台阶部61a分别位于向开口40的左右扩展的后面叙述的凹部43的左右的缘部,并且设有一对。在面对图8将左侧作为前方时,台阶部61a位于凹部43的后方侧的缘部,从上缘部朝向后方以截面大致L字形或大致凸缘形或大致帽檐形突出,其下侧凹陷成前方表面及下表面敞开的截面大致方形或角形。
此外,虽然将台阶部61a设置在开口40的凹部43,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在凹部43以外的开口40的缘部,个数也不限于一对,也可以设置单个或者三个以上。
另外,作为被卡合部41,虽然举例说明了台阶部41a,但不限于此,不仅可以设置在开口40的缘部,而且也可以设置在开口40的任何部位,还能够将开口40整体作为被卡合部41来考虑。
(弹性片80(施力单元))
弹性片80一体地设置在阴部件20或阳部件3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及图8所示,一体地设置在阴部件20上,并且朝向卡合方向斜向地倾斜。
此外,虽然将弹性片80一体地设置在阴部件20侧,但不限于此,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设置在阳部件30侧或阳部件30的后面叙述的卡合突起60上。
以下分别说明弹性片80的主要特征。
第一特征是,弹性片80在连接状态下与阳部件30抵接而挠曲。
首先,基于图3从平面方向开始进行说明,在该图3中,弹性片80位于开口40的上方的缘部,并位于左右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弹性片80的左右两侧由从开口40向上方延伸至中途的左右一对切口切割,从而能够进行挠曲。在图3的上下方向上,弹性片80的上端侧的至少一部分与导向面42的后面叙述的第一面42a重叠。并且,弹性片80的下端部朝向开口40内稍微突出。
接着,基于图7从截面方向进行说明,弹性片80朝向开口40向该图7的斜下方倾斜并突出。
并且,在连接状态下,即、在将卡合突起60插入到开口40中的状态下,弹性片80与卡合突起60的后面叙述的抵接部62抵接,被该抵接部62推压,向与卡合方向相反的方向挠曲,在面对图7将右侧作为前方时,向前方方向挠曲。
此时,由于弹性片80倾斜地突出,因此通过挠曲的弹性片80的弹性恢复力,两个方向的作用力作用于卡合突起60。
第一作用力是通过弹性片80的弹性恢复力,经由形成于弹性片80的上表面上的后面叙述的被抵接部81(参照图7),在开口40中要将卡合突起60朝向后方推回的作用力。
第二作用力是通过弹性片80的弹性恢复力,经由上述的被抵接部81,在开口40中要将卡合突起60朝向开口40的上方推起的作用力。针对第二作用力,在连接状态下,如图8所示,在后面叙述,由于卡合突起60侧的凸状的台阶部61a(卡合部61)与开口40侧的凹状的台阶部41a(被卡合部41)相互嵌合,因此由两个部分承受该第二作用力。对此,在拆卸时,即,若面对图7向右侧推压阳部件30,则台阶部61a(卡合部61)与台阶部41a(被卡合部41)的嵌合被解除,第二作用力对卡合突起60的作用变得明显,卡合突起60朝向开口40的上方被推起。
第二特征是,弹性片80或其被抵接部81与图3中位于左右两侧的导向面42的后面叙述的第一面42a,在该图3的上下方向上至少重叠一部分,且与该第一面42a的倾斜角度相同或大致平行地倾斜。
即,使被抵接部81与第一面42a的倾斜角度相同或大致平行地朝向开口40倾斜。
因此,弹性片80或其被抵接部81兼备与导向面42相同位置的功能、作用和效果。即,导向面42具有将卡合突起60朝向开口40引导的导向功能,而通过使被抵接部81以与导向面42相同位置的倾斜角度或大致平行地倾斜,能够期待相同的功能。并且,导向面42在开口40的周围沿多个方向配置,从而起到定中心功能,而被抵接部81也能起到其一部分功能。
此外,如图4所示,弹性片80的下端部的端面在平面上与开口40的缘部大致拉平或者是稍微突出的程度,在向开口40插入阳部件30的后面叙述的卡合突起60的初始阶段不产生作用力,从而确保插入性。
此外,弹性片80一体地设置在阴部件20侧,但不限于此,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设置在阳部件30侧或阳部件30的后面叙述的卡合突起60上。
另一方面,作为施力单元,举例说明了弹性片80,但不限于此,施力单元只要与被卡合部41协作而向夹持阳部件30的后面叙述的卡合突起60的方向施力即可。另外,施力单元在使阴部件20与阳部件30重合时,如图7及图8所示,克服阳部件30的后面叙述的卡合部61的侵入而挠曲、进行弹性恢复,从而使卡合部61与被卡合部41卡合。从该意义上讲,相对于弹性片80一体地设置在阴部件20上,施力单元可以与阴部件20分体设置并配置在阴部件20与阳部件30之间,或者也可以一体地设置在阳部件30或其后面叙述的卡合突起61上。
(导向面42)
如图1及图3所示,导向面42形成于开口40的周缘,并且从阳部件30的插入方向朝向开口4的中心倾斜。导向面42由位于开口40的四方的共四个第一~第四面42a~42d构成。
此外,在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导向面42由位于四方的共四个第一~第四面42a~42d构成,但不限于此,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形成于四方之中一~三个方向上,或者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形成五个以上的导向面的面。
(凹部43)
如图3所示,凹部43以弹性片80为中心,从开口40的左右两侧以大致T字形延伸,并且使左右的被卡合部41位于其中。
(防滑部44)
如图3所示,一对防滑部44位于阴部件20的左右的外侧面上,并且俯视时形成为反复形成凹凸部的形状或者波形。虽然未图示,但防滑部用于在用手指保持阴部件20时进行防滑。
(倾斜面45)
倾斜面45位于阴部件20和阳部件30的至少任意一方,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位于阴部件20上,从重合的双方的部件的端部附近向与卡合方向对置的方向倾斜。
即,如图3所示,倾斜面45在弹性片8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左右一对,并且朝向后面叙述的带连接部50向上倾斜。
此外,倾斜面45虽然在弹性片8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左右一对,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仅设置在单侧,或者也可以设置在阳部件30或其后面叙述的卡合突起60上。
(带连接部50)
图7及图8所示,带连接部50位于在连接状态下不与阳部件30重合的阴部件20的另一端部,虽然未图示,但用于使带通过。
此外,虽然举例说明了带连接部50,但不限于此,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在阴部件20上设置与一方部件的连结部。作为一方部件,虽然未图示,但例如是带,但不限于此。例如,虽然未图示,在利用带来固定箱包的盖的壳体中,也可以将阴部件20安装在箱包主体侧,或者安装在带侧,在前者的情况下,箱包主体成为一方部件。另外,虽然未图示,但一方部件与连结部既可以缝制,也可以用铆钉固定。
具体而言,如图7~8所示,带连接部50如果大致分类,则具备以下各部分。
此外,带连接部50的各部分不限于以下的(1)~(3)。
(1)带插入孔51
(2)带插通孔52
(3)杆53
(阳部件30)
如图1及图2所示,阳部件30呈板状,并且与阴部件20的至少一部分重合并相互连接。阳部件30与阴部件20同样,利用具有适当的弹性和刚性的热塑性树脂、例如POM(聚缩醛、缩醛树脂)一体成型。
如图1及图2所示,阳部件30如果大致分类,则具备以下的各部分。
此外,对于以下的(1)及(2)在后面叙述。
(1)卡合突起60
(2)带连接部70
此外,阳部件30的各部分不限于上述的(1)及(2)。
(卡合突起60)
如图8所示,卡合突起60位于在连接状态下与阴部件20重合的阳部件30的一端部,插入到开口40中,具备与被卡合部41卡合的卡合部61。此外,关于卡合部61在后面叙述。
如图2所示,卡合突起60从阳部件30的下表面突出,如图7及图8所示,具有平面形状嵌入开口40中的大小,形成为比开口40小一圈的平面形状大致十字形。
如图2所示,卡合突起60如果大致分类,则具备以下的各部分。
此外,关于以下的(1)~(3)在后面叙述。
(1)卡合部61
(2)抵接部62
(3)叶片部63
此外,卡合突起61的各部分不限于以下的(1)~(3)。
(卡合部61)
如图8所示,卡合部61与卡合突起60一起插入开口40中,并与被卡合部41卡合。
作为卡合部61,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及图4所示,设有台阶部61a。
如图7及图8所示,台阶部61a通过弹性片80(施力单元)的挠曲进入而与阴部件20的被卡合部41的台阶部41a相互嵌合。
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台阶部61a与被卡合部41的台阶部41a对置而配置。即,如图2所示,台阶部61a分别位于在左右两侧突出的后面叙述的左右一对叶片部63,并且设有一对。在面对图8将左侧作为前方时,卡合部61分别在叶片部63的后方侧的缘部。另外,在面对图8将左侧作为前方时,卡合部61从阳部件30的下表面朝向下方延伸,下端的前端部朝向被卡合部41的台阶部以大致钩形或大致L字形弯曲并延伸。
此外,虽然将台阶部61a设置在叶片部63,但也可以设置在叶片部63以外的卡合突起60的外表面上,个数也不限于一对,也可以设置单个或者三个以上。
另外,作为卡合部61,虽然举例说明了台阶部61a,但不限于此,不仅可以设置在卡合突起60的外表面上,而且也可以设置在卡合突起60的任何部位,也可以将卡合突起60整体作为卡合部61来考虑。
(抵接部62)
如图7所示,抵接部62在将卡合突起60插入阴部件20的开口40中时,与弹性片80抵接。
在面对图7将右侧作为前方时,抵接部62位于卡合突起60的前方侧的端部。
此外,如图7所示,在弹性片80的上表面形成被抵接部81,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在抵接部62侧形成倾斜面,或者在两者上形成倾斜面。
(叶片部63)
如图2所示,叶片部63从卡合突起60的左右两侧在平面上延伸成大致十字形,并且形成左右一对。叶片部63分别嵌入到阴部件20的开口40的左右一对凹部43中,并且分别具备上述的卡合部61。
(带连接部70)
如图7及图8所示,带连接部70位于在连接状态下不与阴部件20重合的阳部件30的另一端部,虽然未图示,用于使带通过。
此外,虽然举例说明了带连接部70,但不限于此,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在阳部件30上设置与另一方部件的连结部。作为另一方部件,虽然未图示,但例如是带,但不限于此。例如,虽然未图示,但在利用带固定箱包的盖的壳体中,也可以将阳部件30安装在箱包主体侧,或者也可以安装在带侧,在前者的情况下,箱包主体成为另一方部件。另外,虽然未图示,但另一方部件与连结部既可以缝制,也可以利用铆钉固定。而且,另一方部件也可以是与之前说明的一方部件相同的部件的两端部。
具体而言,如图7及图8所示,带连接部70具备以下的各部分。
此外,带连接部70的各部分不限于以下的(1)~(4)。
(1)第一带插通孔71
(2)第二带插通孔72
(3)第一杆73
(4)第二杆74
(连接件10的连接方法)
接着,使用图5~图8,对具备上述结构的阴部件20和阳部件30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所示,如果从分离的状态进行连接,则将阳部件30的卡合突起60对准阴部件20的开口40插入即可。
此时,卡合突起60的下表面与开口40的周围的导向面42抵接,在导向面42上滑动,朝向开口40的中心被引导(定中心功能)。因此,无需通过目视来使阴部件20与阳部件30进行对位,而通过手的感觉能够将卡合突起60对准开口40插入。
若卡合突起60被插入到开口40中,则与面对开口40的弹性片80抵接。弹性片80受到卡合突起60的抵接部62推压而挠曲,如图7及图8所示,卡合突起60嵌入到开口40中。
若将卡合突起60嵌入到开口40中,则挠曲的弹性片80想要恢复,在面对图7将右侧作为前方时,向后方推压卡合突起60。
此时,如图8所示,在开口40内,卡合突起60侧的凸状的台阶部61a(卡合部61)与开口40侧的凹状的台阶部41a(被卡合部41)相互嵌合。并且,挠曲的弹性片80通过恢复力,向图8中右侧的后方方向推压卡合突起60,向两个台阶部61a、41a嵌合的方向弹性地施力,两者的嵌合变得牢固。而且,由于凸状的台阶部61a与凹状的台阶部41a以大致钩形嵌合,因此阻止了向图8的上方方向的脱离,卡合突起60被固定在开口40内,阴部件20与阳部件30以连接状态被锁定。
(连接件10的拆卸方法)
想要解除连接状态,将阳部件30相对于阴部件20向图7中右侧的前方方向推压即可。
若推压阳部件30,则卡合突起60在开口40中向图8中右侧的前方方向前进,卡合突起60侧的卡合部61向从开口40侧的被卡合部41拔出的方向移动,两者的嵌合状态被解除。
若卡合突起60在开口40中向图7中右侧的前方方向前进,则弹性片80被其抵接部62推压而挠曲。弹性片80通过其恢复力,向将卡合突起60从开口40拔出的方向、图7的上方跳起。同时,阳部件30的前方侧的端部朝向带连接部50以登上向上倾斜的倾斜面45的方式进行滑动,阳部件30的前方部分朝向倾斜上方浮起。
因此,虽然未图示,通过用手指抓住浮起的阳部件30的前方部分并进一步拉起,卡合突起60从开口40拔出,能够简单且迅速地分离阴部件20与阳部件30。
另外,与连接时同样,由于阳部件30的前方部分浮起,因此通过手的感觉也能从阴部件20拆卸阳部件30。
此外,由于弹性片80的上表面的被抵接部81倾斜,因此利用该被抵接部81也能使阳部件30从开口40浮起。
(第二实施方式)
使用图9~图17,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特征是,提高强度。
即,如图9~图11所示,阴部件110的开口130的平面形状做成大致方形。并且,如图13所示,阳部件110的卡合突起150也做成大致棒状,并且使其具有足够的强度。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高强度。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特征是,改变了外观。
即,如图9~图11所示,在阴部件110上设有大致V字形的缩颈部111。并且,如图12~图16所示,在阳部件120上也设有沿板的厚度方向贯通的贯通孔121,使得在阳部件120与阴部件110的连接状态下看不见该缩颈部111。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高外观性并实现轻量化。
(连接件100)
实施方式的连接件100改变了形状,但在结构方面,具有与之前使用图1~图8进行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以下,称为“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如图9及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构成导向面132的面的个数为第一~第三面132a~132c共三个面,对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为第一~第四面42a~42d(参照图3)共四个面,在这方面两者存在不同。该不同是由于两者的开口40、130的形状不同而引起的。此外,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如果有三个面,则能够实现卡合突起150向开口130的定中心功能,而通过改变开口130的形状,也能够设置成四个面以上。
对连接件100进行简单说明,如图9、图10、图12及图13所示,如果大致分类,则具备阴部件110和阳部件120。
如图9及图10所示,阴部件110具备缩颈部111、倾斜面112、具有被抵接部171的弹性片170(施力单元)。
如图9及图10所示,阴部件110如果大致分类,则具备开口190和带连接部140。此外,也可以代替带连接部140,将与一方部件的连结部设置在阴部件110上。
开口130具备如图10所示包含台阶部131a的被卡合部131、和如图11所示由第一~第三面132a~132c共三个面构成的导向面132。
如图12及图13所示,阳部件120如果大致分类,则具备卡合突起150和带连接部160。此外,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代替带连接部160,将与一方部件的连结部设置在阳部件120上。
如图13所示,卡合突起150具备包含台阶部151a的卡合部151和抵接部15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施加了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所使用的名称大致相同的名称的部分,具有大致相同的功能,因此省略具体的说明。
(连接件100的连接方法)
以下,使用图14~图17,对具备上述结构的阴部件110和阳部件120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要从分离的状态进行连接,则将阳部件120的卡合突起150对准阴部件110的开口130插入即可。
此时,卡合突起150的下表面与开口130的周围的导向面232抵接,在导向面232上滑动,朝向开口130的中心被引导(定中心功能)。因此,无需通过目视来使阴部件110与阳部件120进行对位,而通过手的感觉能够将卡合突起150对准开口130插入。
若卡合突起150被插入到开口130中,则与面对开口130的弹性片170抵接。弹性片170被卡合突起150的抵接部252推压而挠曲,如图17所示,卡合突起150嵌入到开口130中。
若将卡合突起150嵌入到开口130中,则挠曲的弹性片170想要恢复,在面对图7将右侧作为前方时,向后方推压卡合突起150。
此时,如图17所示,在开口130内,卡合突起150侧的凸状的台阶部151a(卡合部151)与开口130侧的凹状的台阶部131a(被卡合部131)相互嵌合。并且,挠曲的弹性片170通过恢复力,向图17中右侧的后方方向推压卡合突起150,向两个台阶部151a、131a嵌合的方向弹性地施力,两者的嵌合变得牢固。而且,由于凸状的台阶部151a与凹状的台阶部131a以大致钩形嵌合,因此阻止了向图17的上方方向的脱离,卡合突起150被固定在开口130内,阴部件110与阳部件120以连接状态被锁定。
(连接件100的拆卸方法)
想要解除连接状态,将阳部件120相对于阴部件110向图17中右侧的前方方向推压即可。
若推压阳部件120,则卡合突起150在开口130中向图17中右侧的前方方向前进,卡合突起150侧的卡合部151向从开口130侧的被卡合部131拔出的方向移动,两者的嵌合状态被解除。
若卡合突起150在开口130中向图17中右侧的前方方向前进,则弹性片170被其抵接部252推压而挠曲。弹性片170通过其恢复力,向卡合突起150从开口130拔出的方向、图17的上方跳起。同时,阳部件1200的前方的端部朝向带连接部140以登上向上倾斜的倾斜面112的方式进行滑动,阳部件120的前方部分朝向倾斜上方浮起。
因此,虽然未图示,通过用手指抓住浮起的阳部件120的前方部分并进一步拉起,卡合突起150从开口130拔出,能够简单且迅速地分离阴部件110与阳部件120。
此外,由于弹性片170的上表面的被抵接部171倾斜,因此利用该被抵接部171也能使阳部件120从开口130浮起。
(第三实施方式)
使用图18~图29,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特征是,如图18及图19所示,改变了弹性片270的形状。
即,将弹性片270设置成左右横跨开口230的桥状。并且,如图19所示,在弹性片270的大致中央,设有推压阳部件220的卡合突起250的凸部271。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弹性片270,能够提高弹力。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特征是,如图18所示,在阴部件210上设置凹状的导向槽233,如图23所示,在阳部件220上设置与上述导向槽233嵌合的导向突起253。
即,如图21所示,导向槽233的底面234朝向开口230向下倾斜。并且,如图28所示,导向突起253的下表面做成与底面234的斜面适合的斜面。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防止在开口230的左右的宽度方向上的、阳部件220相对于阴部件210的晃动。
(连接件200)
实施方式的连接件200改变了形状,但在结构方面,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在本实施方式在中省略了对实施方式的倾斜面45。
对连接件200进行简单说明,如图18~图29所示,如果大致分类,则具备阴部件210和阳部件220。
如图18及图19所示,阴部件210具备具有被抵接部272的弹性片270(施力单元)。
如图18及图19所示,阴部件210如果大致分类,则具备开口230和带连接部240。此外,也可以代替带连接部240,将与一方部件的连结部设置在阴部件210上。
开口230具备如图18及图19所示包含台阶部231a的被卡合部231、和如图20所示由第一~第四面232a~232d共四个面构成的导向面232。
如图22及图23所示,阳部件220如果大致分类,则具备卡合突起250和带连接部260。此外,也可以代替带连接部260,将与一方部件的连结部设置在阳部件220上。
如图23所示,卡合突起250具备包含台阶部251a的卡合部251和抵接部25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施加了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所使用的名称大致相同的名称的部分,具有大致相同的功能,因此省略具体的说明。
(连接件200的连接方法)
以下,使用图26~图29,对具备上述结构的阴部件210和阳部件220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要从分离的状态进行连接,则将阳部件220的卡合突起250对准阴部件210的开口230插入即可。
此时,卡合突起250的下表面与开口230的周围的导向面132抵接,在导向面132上滑动,朝向开口230的中心被引导(定中心功能)。因此,无需通过目视来使阴部件210与阳部件220进行对位,而通过手的感觉能够将卡合突起250对准开口230插入。此时,卡合突起250的导向突起253如图23所示嵌入到阴部件210的导向槽233中。
若卡合突起250被插入到开口230中,则与面对开口230的弹性片270抵接。弹性片270受到卡合突起250的抵接部252推压而挠曲,如图28及图29所示,将卡合突起250嵌入到开口230中。
若将卡合突起250嵌入到开口230中,则挠曲的弹性片270想要恢复,在面对图28将右侧作为前方时,向后方推压卡合突起250。
此时,如图29所示,在开口230内,卡合突起250侧的凸状的台阶部251a(卡合部251)与开口230侧的凹状的台阶部231a(被卡合部231)相互嵌合。并且,挠曲的弹性片270通过恢复力,向图29中右侧的后方方向推压卡合突起250,因此向两个台阶部251a、231a嵌合的方向弹性地施力,两者的嵌合变得牢固。而且,由于卡合部251与被卡合部231以大致钩形嵌合,因此阻止了向图29的上方方向的脱离,卡合突起250被固定在开口230内,阴部件210与阳部件220以连接状态被锁定。
(连接件200的拆卸方法)
想要解除连接状态,将阳部件220相对于阴部件210向图28中右侧的前方方向推压即可。
若推压阳部件220,则卡合突起250在开口230中向图29中右侧的前方方向前进,卡合突起250侧的卡合部251向从开口230侧的被卡合部231拔出的方向移动,两者的嵌合状态被解除。
若卡合突起250在开口230中向图28中右侧的前方方向前进,则弹性片270被其抵接部252推压而挠曲。弹性片270通过其恢复力,向卡合突起250从开口230拔出的方向、图28的上方跳起。
因此,虽然未图示,通过用手指抓住跳起的阳部件220的前方部分并进一步拉起,卡合突起250从开口230拔出,能够简单且迅速地分离阴部件210与阳部件220。
此外,由于弹性片270的凸部271的上表面的被抵接部272倾斜,因此利用该被抵接部272也能使阳部件220从开口230浮起。

Claims (6)

1.一种连接件,将分别呈板状的阴部件和阳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重合并相互连接,其特征在于,
上述阴部件具有:
开口,该开口具备与上述阳部件卡合的被卡合部;以及
带连接部或与一方部件的连结部,
上述阳部件具有:
插入上述开口,并具备与上述被卡合部卡合的卡合部的卡合突起;以及
带连接部或与另一方部件的连结部,
在上述开口中具备施力单元,该施力单元与上述被卡合部协作而向夹持上述卡合部的方向施力,
在使上述阴部件与上述阳部件重合时,上述施力单元克服上述卡合部的侵入而挠曲,并通过弹性恢复而使上述卡合部与上述被卡合部卡合,
上述施力单元是弹性片,该弹性片一体地设置在上述阴部件或上述阳部件上,并向卡合方向斜向地倾斜,
上述阴部件和上述阳部件的至少任何一方具备倾斜面,该倾斜面从重合的双方的部件的端部附近朝向与卡合方向对置的方向倾斜,从而能够起到卡合解除时的导向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合部和上述被卡合部分别具有通过上述施力单元的挠曲进入而相互嵌合的台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阴部件具有导向面,该导向面形成于上述开口周缘并从上述阳部件的插入方向朝向开口中心倾斜。
4.一种连接件,将分别呈板状的阴部件和阳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重合并相互连接,其特征在于,
上述阴部件具有:
开口,该开口具备与阳部件卡合的被卡合部;以及
带连接部或与一方部件的连结部,
上述阳部件具有:
从背面突出,插入上述开口,并具备与上述被卡合部卡合的卡合部的卡合突起;以及
带连接部或与另一方部件的连结部,
在上述卡合突起上具备施力单元,该施力单元与上述被卡合部协作而向将上述卡合部推压到上述开口内的方向施力,
在上述阴部件与上述阳部件重合时,上述施力单元克服上述卡合部的侵入而挠曲,并通过弹性恢复而使上述卡合部与上述被卡合部卡合,上述施力单元是弹性片,该弹性片一体地设置在上述阴部件或上述阳部件上,并向卡合方向斜向地倾斜,
上述阴部件和上述阳部件的至少任何一方具备倾斜面,该倾斜面从重合的双方的部件的端部附近朝向与卡合方向对置的方向倾斜,从而能够起到卡合解除时的导向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合部和上述被卡合部分别具有通过上述施力单元的挠曲进入而相互嵌合的台阶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阴部件具有导向面,该导向面形成于上述开口周缘并从上述阳部件的插入方向朝向开口中心倾斜。
CN201510144677.7A 2014-03-31 2015-03-30 连接件 Active CN1049394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74164 2014-03-31
JP2014074164A JP6212428B2 (ja) 2014-03-31 2014-03-31 連結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39472A CN104939472A (zh) 2015-09-30
CN104939472B true CN104939472B (zh) 2017-10-27

Family

ID=54154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44677.7A Active CN104939472B (zh) 2014-03-31 2015-03-30 连接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212428B2 (zh)
CN (1) CN1049394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568344A1 (en) * 2017-01-16 2019-11-20 Eurorad Deutschland GmbH Bicycle frame, in particular for electric bicycles, electric bicycle and mobile lighting device and adapter parts for bicycle accessories
CN111683558B (zh) * 2018-03-26 2022-05-31 Ykk株式会社 带扣
AT521157B1 (de) 2018-06-13 2019-11-15 Aba Hoertnagl Gmbh Schnalle, insbesondere Gurtschnalle
CN110367653A (zh) * 2019-06-28 2019-10-25 江苏柏拉斯精密扣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插扣
CN113132819B (zh) * 2019-12-30 2024-07-19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装结构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43071U (en) * 2002-09-03 2004-09-11 Taiwan Ind Fastener Corp Front open buckle
CN201398539Y (zh) * 2009-04-27 2010-02-10 台湾扣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按压式扣具
CN102406287A (zh) * 2010-09-22 2012-04-11 株式会社利富高 带扣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98324A (en) * 1981-03-16 1983-08-16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Center release buckle
JPH088643Y2 (ja) * 1988-08-24 1996-03-13 株式会社ニフコ バツクル
JPH079113U (ja) * 1993-07-22 1995-02-10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バックル
JP3130211B2 (ja) * 1994-08-13 2001-01-31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バックル
JP3778340B2 (ja) * 2000-09-26 2006-05-24 Ykk株式会社 ベルト連結具
US6857169B2 (en) * 2002-12-10 2005-02-22 Taiwan Industrial Fastener Corporation Structure of magnetic buckle
US6704977B1 (en) * 2002-12-12 2004-03-16 Taiwan Industrial Fastener Corporation Strap buckle
JP4528642B2 (ja) * 2005-01-28 2010-08-18 Ykk株式会社 バックル
JP5134437B2 (ja) * 2008-05-28 2013-01-30 株式会社ニフコ バックル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43071U (en) * 2002-09-03 2004-09-11 Taiwan Ind Fastener Corp Front open buckle
CN201398539Y (zh) * 2009-04-27 2010-02-10 台湾扣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按压式扣具
CN102406287A (zh) * 2010-09-22 2012-04-11 株式会社利富高 带扣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95839A (ja) 2015-11-09
JP6212428B2 (ja) 2017-10-11
CN104939472A (zh) 2015-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39472B (zh) 连接件
JP5889919B2 (ja) パネル
US7644867B2 (en) Business card sized storage device
USD644609S1 (en) Female connector
CN105308797B (zh) 线缆连接器
US825173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latch system easy to operating
USD644610S1 (en) Male connector
CN105284010B (zh) 线缆连接器
CN103153121A (zh) 拉链
USD609713S1 (en) Data card
USD848361S1 (en) Solar charger
JPS62500480A (ja) 二重列電気コネクタ−
CN205982743U (zh) 光纤连接器组
CN102280763B (zh) 带有电缆盖的连接器
CN103153119A (zh) 拉链
US20140364000A1 (en)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a lock mechanism
CN103153117A (zh) 拉链
CN103427057B (zh) 电池组以及充电式电气设备系统
CN101014232B (zh) 带有可移动口盖的改进封闭装置
CN102022634A (zh) 广告灯箱
CN104956550B (zh) 插头类型连接器和插头类型连接器系统
CN105228481B (zh) 拉头组件及包括其的拉链
CN102406287A (zh) 带扣
KR20070096582A (ko) 조인트 커넥터의 결합구조
JP3980947B2 (ja) 連結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