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35410B - 基于中继协作空时块码传输的三用户信息共享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中继协作空时块码传输的三用户信息共享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35410B
CN104935410B CN201510341225.8A CN201510341225A CN104935410B CN 104935410 B CN104935410 B CN 104935410B CN 201510341225 A CN201510341225 A CN 201510341225A CN 104935410 B CN104935410 B CN 1049354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td
antenna
msub
symbol
mt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4122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35410A (zh
Inventor
宫丰奎
李果
张南
郭网媚
王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di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di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di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di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34122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354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354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354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354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354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6Distributed coding, e.g. network coding, involving channel coding
    • H04L1/0077Cooperative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04L1/0618Space-time co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中继协作空时块码传输的三用户信息共享方法,主要解决两用户中继协作网络的系统分集度不高、误比特性能差的问题。其实现步骤是:1.三个用户节点分别从星座集合中选取发送符号,并各自用两个符号周期通过单根天线同时将符号发送到中继节点;2.中继节点收到三个用户节点的发送符号后,对接收信号进行线性处理,并通过四根天线将处理后的信号广播给三个用户节点;3.每个用户在收到中继节点广播的信号后,进行独立的译码,同时得到其他两个用户的共享信息。本发明拓展了两用户双向中继通信系统,提高了系统分集度,降低了传输误比特率,可用于三个用户需要共享信息的中继协作通信系统。

Description

基于中继协作空时块码传输的三用户信息共享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领域,涉及空时块码的传输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中继协作的分布式空时块码的编码方法,可用于由三个单天线用户和一个多天线中继构成的中继协作系统。
背景技术
中继协作通信能够有效增强无线通信链路的稳健性,并扩大无线通信的覆盖范围。对于由两个用户和单个或多个中继构成的协作网络,目前已经有很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如2006年Yindi Jing等人在“Distributed Space-Time Coding in Wireless RelayNetworks”中研究了两用户单向多中继网络,2009年Tao Cui等人在“Distributed Space-Time Coding for Two-Way Wireless Relay Networks”中研究了两用户双向多中继网络,2012年Feng-Kui Gong等人在“Distributed Concatenated Alamouti Codes for Two-WayRelay Networks”中研究了中继节点配置两根天线的两用户双向通信网络。
然而,这些方法都只考虑了两用户的中继协作网络,对于含有两个以上用户的中继协作网络并不适用,例如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中,多个终端节点需要通过卫星或者融合中心来共享采集到的信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另外,相比于多用户中继协作网络,两用户中继协作网络的系统分集度不高,传输误比特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中继协作空时块码传输的三用户信息共享方法,以提高系统的分集度,降低传输误比特率。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三个相互独立的用户,同时向一个中继节点发送数据,中继节点将收到的信号进行线性处理,并通过多根天线将处理后的信号广播给每个用户,每个用户在收到中继节点广播的信号后,进行独立的解调,同时得到其他两个用户共享的信息。其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1)用户节点选择待发送符号并发送给中继节点:
1a)三个用户节点均从星座集合S中选取两个星座符号作为自己的两个待发送符号,即第一户用节点T1选取第一个待发送符号s11和第二待发送符号s12,第二用户节点T2选取第一待发送符号s21和第二待发送符号s22,第三用户节点T3选取第一待发送符号s31和第二待发送符号s32
1b)三个用户节点分别利用两个符号周期同时将自己的待发送符号发送至中继节点;
2)中继节点通过四根天线在两个符号周期内接收信号,并根据接收的信号得到一个组合接收信号向量r:
r=[r11,r12,r13,r14,r21,r22,r23,r24]T
其中,r11、r12、r13、r14分别表示中继节点在第一个符号周期内获得的第一根天线、第二根天线、第三根天线、第四根天线的接收信号;r21、r22、r23、r24分别表示中继节点在第二个符号周期内获得的第一根天线、第二根天线、第三根天线、第四根天线的接收信号,上标T表示转置运算;
3)中继节点根据组合接收信号向量r,得到四个待广播信号向量t1、t2、t3和t4,分别表示为:
t1=[t11,t12,t13,t14]T=A1r+B1r*
t2=[t21,t22,t23,t24]T=A2r+B2r*
t3=[t31,t32,t33,t34]T=A3r+B3r*
t4=[t41,t42,t43,t44]T=A4r+B4r*
其中,t11,t12,t13,t14分别表示第一个待广播信号向量t1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分量,
t21,t22,t23,t24分别表示第二个待广播信号向量t2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分量,
t31,t32,t33,t34分别表示第三个待广播信号向量t3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分量,
t41,t42,t43,t44分别表示第四个待广播信号向量t4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分量,
A1和B1为用于生成第一个待广播信号向量t1的两个编码矩阵,
A2和B2为用于生成第二个待广播信号向量t2的两个编码矩阵,
A3和B3为用于生成第三个待广播信号向量t3的两个编码矩阵,
A4和B4为用于生成第四个待广播信号向量t4的两个编码矩阵,
上标*为取共轭操作;
4)中继节点在四个符号周期内,通过四根天线将四个待广播信号向量广播到三个用户节点;
5)三个用户节点在四个符号周期内各自通过一根天线接收中继节点广播的信号,即第一用户节点获得接收信号向量z1,第二用户节点获得接收信号向量z2,第三用户节点获得接收信号向量z3
6)用户节点对接收信号进行译码:
6a)第i个用户节点Ti根据接收信号向量zi和自己发送的符号si=[si1,si2]T,得到用户节点Ti的待译码向量其中i=1,2,3;
6b)第i个用户节点Ti对待译码向量进行译码,得到第j个用户节点Tj的发送符号的估计值其中j=1,2,3且j≠i。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考虑了三个用户的信息共享场景,拓展了两用户双向中继通信系统;
2)本发明采用空时块码的编码方式,提高了系统的分集度;
3)本发明采用多天线中继协作的传输方式,进一步增加了系统的分集度,降低了系统传输误比特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现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仿真使用的场景图;
图3是本发明的系统平均误比特率性能仿真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法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2,本发明使用的通信系统由三个用户节点和一个中继节点构成;其中,第一用户节点T1、第二用户节点T2、第三用户节点T3分别配置一根天线,中继节点配置四根天线;三个用户节点均可以与中继节点通信;三个用户节点相互之间不存在通信链路,不能直接进行通信。
参照图1,本发明的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步骤1:用户节点选择待发送符号并发送给中继节点。
1a)三个用户节点均从星座集合S中选取两个星座符号作为自己的两个待发送符号,即第一户用节点T1选取第一个待发送符号s11和第二待发送符号s12,第二用户节点T2选取第一待发送符号s21和第二待发送符号s22,第三用户节点T3选取第一待发送符号s31和第二待发送符号s32
1b)三个用户节点分别利用两个符号周期同时将自己的待发送符号发送至中继节点,即:
在第一个符号周期内,第一用户节点T1发送其第一个待发送符号s11,第二用户节点T2发送其第一个待发送符号s21,第三用户节点T3发送其第一个待发送符号s31
在第二个符号周期内,第一用户节点T1发送其第二个待发送符号s12,第二用户节点T2发送其第二个待发送符号s22,第三用户节点T3发送其第二个待发送符号s32
其中,三个用户节点的发射功率均归一化为1。
步骤2:中继节点接收信号。
中继节点接收信号是通过四根天线在两个符号周期内接收,其中:
在第一个符号周期内中继节点获得第一根天线、第二根天线、第三根天线、第四根天线的接收信号r11、r12、r13、r14分别为:
r11=h11s11+h21s21+h31s31+n11
r12=h12s11+h22s21+h32s31+n12
r13=h13s11+h23s21+h33s31+n13
r14=h14s11+h24s21+h34s31+n14
在第二个符号周期内中继节点获得第一根天线、第二根天线、第三根天线、第四根天线的接收信号r21、r22、r23、r24分别为:
r21=h11s12+h21s22+h31s32+n21
r22=h12s12+h22s22+h32s32+n22
r23=h13s12+h23s22+h33s32+n23
r24=h14s12+h24s22+h34s32+n24
其中,h11、h12、h13、h14分别表示第一用户节点T1与中继节点的第一根天线、第二根天线、第三根天线、第四根天线之间的准静态衰落信道系数;
h21、h22、h23、h24分别表示第二用户节点T2与中继节点的第一根天线、第二根天线、第三根天线、第四根天线之间的准静态衰落信道系数;
h31、h32、h33、h34分别表示第三用户节点T3与中继节点的第一根天线、第二根天线、第三根天线、第四根天线之间的准静态衰落信道系数,所有的准静态衰落信道系数均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1的复高斯分布;
n11、n12、n13、n14分别表示中继节点在第一符号周期内第一根天线、第二根天线、第三根天线、第四根天线接收的复高斯白噪声;
n21、n22、n23、n24分别表示中继节点在第二符号周期内第一根天线、第二根天线、第三根天线、第四根天线接收的复高斯白噪声,所有接收的复高斯白噪声均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δ2的复高斯分布。
步骤3:中继节点根据接收的信号得到一个组合接收信号向量r:
r=[r11,r12,r13,r14,r21,r22,r23,r24]T
其中,上标T表示转置运算。
步骤4:中继节点根据组合接收信号向量r,得到四个待广播信号向量t1、t2、t3、t4
t1=[t11,t12,t13,t14]T=A1r+B1r*
t2=[t21,t22,t23,t24]T=A2r+B2r*
t3=[t31,t32,t33,t34]T=A3r+B3r*
t4=[t41,t42,t43,t44]T=A4r+B4r*
其中,t11,t12,t13,t14分别表示第一个待广播信号向量t1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分量,
t21,t22,t23,t24分别表示第二个待广播信号向量t2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分量,
t31,t32,t33,t34分别表示第三个待广播信号向量t3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分量,
t41,t42,t43,t44分别表示第四个待广播信号向量t4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分量,
A1和B1为用于生成第一个待广播信号向量t1的两个编码矩阵,表示为:
A2和B2为用于生成第二个待广播信号向量t2的两个编码矩阵,表示为:
A3和B3为用于生成第三个待广播信号向量t3的两个编码矩阵,表示为:
A4和B4为用于生成第四个待广播信号向量t4的两个编码矩阵,表示为:
其中,上标*为取共轭操作。
步骤5:中继节点在四个符号周期内,通过四根天线将四个待广播信号向量广播到三个用户节点。
5a)在第一个符号周期内,中继节点的第一根天线、第二根天线、第三根天线、第四根天线分别广播第一个待广播信号向量t1的第一个分量t11、第二个分量t12、第三个分量t13、第四个分量t14
5b)在第二个符号周期内,中继节点的第一根天线、第二根天线、第三根天线、第四根天线分别广播第二个待广播信号向量t2的第一个分量t21、第二个分量t22、第三个分量t23、第四个分量t24
5c)在第三个符号周期内,中继节点的第一根天线、第二根天线、第三根天线、第四根天线分别广播第三个待广播信号向量t3的第一个分量t31、第二个分量t32、第三个分量t33、第四个分量t34
5d)在第四个符号周期内,中继节点的第一根天线、第二根天线、第三根天线、第四根天线分别广播第四个待广播信号向量t4的第一个分量t41、第二个分量t42、第三个分量t43、第四个分量t44
步骤6:三个用户节点在四个符号周期内各自通过一根天线接收中继节点广播的信号。
6a)第一用户节点获得接收信号向量z1
6b)第二用户节点获得接收信号向量z2
6c)第三用户节点获得接收信号向量z3
其中,I4表示4阶单位矩阵,运算符表示kronecker乘积;
h1=[h11,h12,h13,h14]T表示第一用户节点T1与中继节点之间的信道衰落向量,
h2=[h21,h22,h23,h24]T表示第二用户节点T2与中继节点之间的信道衰落向量,
h3=[h31,h32,h33,h34]T表示第三用户节点T3与中继节点之间的信道衰落向量。
步骤7:用户节点对接收信号进行译码。
7a)第i个用户节点Ti根据接收信号向量zi和自己发送的符号si=[si1,si2]T,得到用户节点Ti的待译码向量
其中,β表示中继节点的功率放大因子,β=1/(6+2σ2);表示第i个用户节点Ti的两个等效编码矩阵:hi=[hi1 hi2 hi3hi4]T表示第i个用户节点Ti的信道衰落向量;表示第i个用户节点Ti的等效信道矩阵,i=1,2,3;
7b)第i个用户节点Ti对待译码向量进行译码:
7b1)第i个用户节点Ti对待译码向量采用最大似然算法进行译码,得到一个最大似然估计向量
其中,arg min表示使目标函数取最小值时的变量值;||·||2表示取二范数运算;表示从星座集合S中任意取四个星座点构成的四维列向量的集合;表示从四维列向量的集合中任意选取的一个四维列向量,为不包含第i个用户节点Ti的信道信息的联合信道矩阵;上标*为取共轭操作;
7b2)第i个用户节点Ti根据得到的最大似然估计向量获得相应的第j个用户节点所发送符号的估计值
若i=1,则取j为2和3,得到第二用户节点T2和第三用户节点T3在两个发送符号的估计值,即:第二用户节点T2的第一个发送符号s21的估计值和第二个发送符号s22的估计值第三用户节点T3的第一个发送符号s31的估计值和第二个发送符号s32的估计值
若i=2,则取j为1和3,得到第一用户节点T1和第三用户节点T3在两个发送符号的估计值,即:第一用户节点T1的第一个发送符号s11的估计值和第二个发送符号s12的估计值第三用户节点T3的第一个发送符号s31的估计值和第二个发送符号s32的估计值
若i=3,则取j为1和2,得到第一用户节点T1和第二用户节点T2在两个发送符号的估计值,即:第一用户节点T1的第一个发送符号s11的估计值和第二个发送符号s12的估计值第二用户节点T2的第一个发送符号s21的估计值和第二个发送符号s22的估计值
本发明的效果可通过以下仿真进一步说明:
1.仿真条件
仿真使用的通信系统如图2,所有信道均为准静态瑞利平坦衰落信道,信道系数服从均值为零,方差为1的复高斯分布。
2.仿真内容与结果
用本发明仿真在星座集合S为4QAM星座时的系统平均误比特率,并将本发明与由两个单天线用户和两个双天线中继节点构成的网络的平均误比特率进行比较,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在高信噪比时,本发明的平均误比特率更低,且下降更快,获得的系统分集度更高。

Claims (7)

1.一种基于中继协作空时块码传输的三用户信息共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用户节点选择待发送符号并发送给中继节点:
1a)三个用户节点均从星座集合S中选取两个星座符号作为自己的两个待发送符号,即第一用户节点T1选取第一个待发送符号s11和第二待发送符号s12,第二用户节点T2选取第一待发送符号s21和第二待发送符号s22,第三用户节点T3选取第一待发送符号s31和第二待发送符号s32
1b)三个用户节点分别利用两个符号周期同时将自己的待发送符号发送至中继节点;
2)中继节点通过四根天线在两个符号周期内接收信号,并根据接收的信号得到一个组合接收信号向量r:
r=[r11,r12,r13,r14,r21,r22,r23,r24]T
其中,r11、r12、r13、r14分别表示中继节点在第一个符号周期内获得的第一根天线、第二根天线、第三根天线、第四根天线的接收信号;r21、r22、r23、r24分别表示中继节点在第二个符号周期内获得的第一根天线、第二根天线、第三根天线、第四根天线的接收信号,上标T表示转置运算;
3)中继节点根据组合接收信号向量r,得到四个待广播信号向量t1、t2、t3和t4,分别表示为:
t1=[t11,t12,t13,t14]T=A1r+B1r*
t2=[t21,t22,t23,t24]T=A2r+B2r*
t3=[t31,t32,t33,t34]T=A3r+B3r*
t4=[t41,t42,t43,t44]T=A4r+B4r*
其中,t11,t12,t13,t14分别表示第一个待广播信号向量t1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分量,
t21,t22,t23,t24分别表示第二个待广播信号向量t2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分量,
t31,t32,t33,t34分别表示第三个待广播信号向量t3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分量,
t41,t42,t43,t44分别表示第四个待广播信号向量t4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分量,
A1和B1为用于生成第一个待广播信号向量t1的两个编码矩阵,
A2和B2为用于生成第二个待广播信号向量t2的两个编码矩阵,
A3和B3为用于生成第三个待广播信号向量t3的两个编码矩阵,
A4和B4为用于生成第四个待广播信号向量t4的两个编码矩阵,
上标*为取共轭操作;
4)中继节点在四个符号周期内,通过四根天线将四个待广播信号向量广播到三个用户节点;
5)三个用户节点在四个符号周期内各自通过一根天线接收中继节点广播的信号,即第一用户节点获得接收信号向量z1,第二用户节点获得接收信号向量z2,第三用户节点获得接收信号向量z3
6)用户节点对接收信号进行译码:
6a)第i个用户节点Ti根据接收信号向量zi和自己发送的符号si=[si1,si2]T,得到用户节点Ti的待译码向量其中i=1,2,3;
6b)第i个用户节点Ti对待译码向量进行译码,得到第j个用户节点Tj的发送符号的估计值其中j=1,2,3且j≠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中继协作空时块码传输的三用户信息共享方法,其中所述步骤1b)中三个用户节点分别利用两个符号周期同时将自己的待发送符号发送至中继节点,是在两个符号周期内进行,即:
在第一个符号周期内,第一用户节点T1发送其第一个待发送符号s11,第二用户节点T2发送其第一个待发送符号s21,第三用户节点T3发送其第一个待发送符号s31
在第二个符号周期内,第一用户节点T1发送其第二个待发送符号s12,第二用户节点T2发送其第二个待发送符号s22,第三用户节点T3发送其第二个待发送符号s32
其中,三个用户节点的发射功率均归一化为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中继协作空时块码传输的三用户信息共享方法,其中所述步骤2)的中继节点在第一个符号周期内分别获得的第一根天线、第二根天线、第三根天线、第四根天线的接收信号r11、r12、r13、r14,表示如下:
r11=h11s11+h21s21+h31s31+n11
r12=h12s11+h22s21+h32s31+n12
r13=h13s11+h23s21+h33s31+n13
r14=h14s11+h24s21+h34s31+n14
其中,h11、h12、h13、h14分别表示第一用户节点T1与中继节点的第一根天线、第二根天线、第三根天线、第四根天线之间的准静态衰落信道系数;
h21、h22、h23、h24分别表示第二用户节点T2与中继节点的第一根天线、第二根天线、第三根天线、第四根天线之间的准静态衰落信道系数,所有的准静态衰落信道系数均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1的复高斯分布;
h31、h32、h33、h34分别表示第三用户节点T3与中继节点的第一根天线、第二根天线、第三根天线、第四根天线之间的准静态衰落信道系数,所有的准静态衰落信道系数均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1的复高斯分布;
n11、n12、n13、n14分别表示中继节点在第一符号周期内第一根天线、第二根天线、第三根天线、第四根天线接收的复高斯白噪声,所有接收的复高斯白噪声均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δ2的复高斯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中继协作空时块码传输的三用户信息共享方法,其中所述步骤2)的中继节点在第二个符号周期内分别获得的第一根天线、第二根天线、第三根天线、第四根天线的接收信号r21、r22、r23、r24,表示如下:
r21=h11s12+h21s22+h31s32+n21
r22=h12s12+h22s22+h32s32+n22
r23=h13s12+h23s22+h33s32+n23
r24=h14s12+h24s22+h34s32+n24
其中,n21、n22、n23、n24分别表示中继节点在第二符号周期内第一根天线、第二根天线、第三根天线、第四根天线接收的复高斯白噪声,所有接收的复高斯白噪声均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δ2的复高斯分布;h11、h12、h13、h14分别表示第一用户节点T1与中继节点的第一根天线、第二根天线、第三根天线、第四根天线之间的准静态衰落信道系数;h21、h22、h23、h24分别表示第二用户节点T2与中继节点的第一根天线、第二根天线、第三根天线、第四根天线之间的准静态衰落信道系数;h31、h32、h33、h34分别表示第三用户节点T3与中继节点的第一根天线、第二根天线、第三根天线、第四根天线之间的准静态衰落信道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中继协作空时块码传输的三用户信息共享方法,其中所述步骤3)中四个待广播信号的编码矩阵向量,分别表示如下:
第一个待广播信号向量t1的两个编码矩阵A1和B1为:
<mrow> <msub> <mi>A</mi> <mn>1</mn> </msub> <mo>=</mo> <mfenced open = "[" close = "]"> <mtable> <mtr> <mtd> <msub> <mi>I</mi> <mn>2</mn> </msub> </mtd> <mtd> <mn>0</mn> </mtd> <mtd> <mn>0</mn> </mtd> <mtd> <mn>0</mn> </mtd> </mtr> <mtr> <mtd> <mn>0</mn> </mtd> <mtd> <msub> <mi>I</mi> <mn>2</mn> </msub> </mtd> <mtd> <mn>0</mn> </mtd> <mtd> <mn>0</mn> </mtd> </mtr> </mtable> </mfenced> <mo>,</mo> </mrow>
<mrow> <msub> <mi>B</mi> <mn>1</mn> </msub> <mo>=</mo> <mfenced open = "[" close = "]"> <mtable> <mtr> <mtd> <mn>0</mn> </mtd> <mtd> <mn>0</mn> </mtd> <mtd> <mi>Q</mi> </mtd> <mtd> <mn>0</mn> </mtd> </mtr> <mtr> <mtd> <mn>0</mn> </mtd> <mtd> <mn>0</mn> </mtd> <mtd> <mn>0</mn> </mtd> <mtd> <mi>Q</mi> </mtd> </mtr> </mtable> </mfenced> <mo>;</mo> </mrow>
第二个待广播信号向量t2的两个编码矩阵A2和B2为:
<mrow> <msub> <mi>A</mi> <mn>2</mn> </msub> <mo>=</mo> <mfenced open = "[" close = "]"> <mtable> <mtr> <mtd> <mn>0</mn> </mtd> <mtd> <mn>0</mn> </mtd> <mtd> <msub> <mi>I</mi> <mn>2</mn> </msub> </mtd> <mtd> <mn>0</mn> </mtd> </mtr> <mtr> <mtd> <mn>0</mn> </mtd> <mtd> <mn>0</mn> </mtd> <mtd> <mn>0</mn> </mtd> <mtd> <msub> <mi>I</mi> <mn>2</mn> </msub> </mtd> </mtr> </mtable> </mfenced> <mo>,</mo> </mrow>
<mrow> <msub> <mi>B</mi> <mn>2</mn> </msub> <mo>=</mo> <mfenced open = "[" close = "]"> <mtable> <mtr> <mtd> <mrow> <mo>-</mo> <mi>Q</mi> </mrow> </mtd> <mtd> <mn>0</mn> </mtd> <mtd> <mn>0</mn> </mtd> <mtd> <mn>0</mn> </mtd> </mtr> <mtr> <mtd> <mn>0</mn> </mtd> <mtd> <mrow> <mo>-</mo> <mi>Q</mi> </mrow> </mtd> <mtd> <mn>0</mn> </mtd> <mtd> <mn>0</mn> </mtd> </mtr> </mtable> </mfenced> <mo>;</mo> </mrow>
第三个待广播信号向量t3的两个编码矩阵A3和B3为:
<mrow> <msub> <mi>A</mi> <mn>3</mn> </msub> <mo>=</mo> <mfenced open = "[" close = "]"> <mtable> <mtr> <mtd> <mn>0</mn> </mtd> <mtd> <mn>0</mn> </mtd> <mtd> <mn>0</mn> </mtd> <mtd> <mi>Q</mi> </mtd> </mtr> <mtr> <mtd> <mn>0</mn> </mtd> <mtd> <mn>0</mn> </mtd> <mtd> <mi>Q</mi> </mtd> <mtd> <mn>0</mn> </mtd> </mtr> </mtable> </mfenced> <mo>,</mo> </mrow>
<mrow> <msub> <mi>B</mi> <mn>3</mn> </msub> <mo>=</mo> <mfenced open = "[" close = "]"> <mtable> <mtr> <mtd> <mn>0</mn> </mtd> <mtd> <msub> <mi>I</mi> <mn>2</mn> </msub> </mtd> <mtd> <mn>0</mn> </mtd> <mtd> <mn>0</mn> </mtd> </mtr> <mtr> <mtd> <mrow> <mo>-</mo> <msub> <mi>I</mi> <mn>2</mn> </msub> </mrow> </mtd> <mtd> <mn>0</mn> </mtd> <mtd> <mn>0</mn> </mtd> <mtd> <mn>0</mn> </mtd> </mtr> </mtable> </mfenced> <mo>;</mo> </mrow>
第四个待广播信号向量t4的两个编码矩阵A4和B4为:
<mrow> <msub> <mi>A</mi> <mn>4</mn> </msub> <mo>=</mo> <mfenced open = "[" close = "]"> <mtable> <mtr> <mtd> <mn>0</mn> </mtd> <mtd> <mrow> <mo>-</mo> <mi>Q</mi> </mrow> </mtd> <mtd> <mn>0</mn> </mtd> <mtd> <mn>0</mn> </mtd> </mtr> <mtr> <mtd> <mi>Q</mi> </mtd> <mtd> <mn>0</mn> </mtd> <mtd> <mn>0</mn> </mtd> <mtd> <mn>0</mn> </mtd> </mtr> </mtable> </mfenced> <mo>,</mo> </mrow>
<mrow> <msub> <mi>B</mi> <mn>4</mn> </msub> <mo>=</mo> <mfenced open = "[" close = "]"> <mtable> <mtr> <mtd> <mn>0</mn> </mtd> <mtd> <mn>0</mn> </mtd> <mtd> <mn>0</mn> </mtd> <mtd> <msub> <mi>I</mi> <mn>2</mn> </msub> </mtd> </mtr> <mtr> <mtd> <mn>0</mn> </mtd> <mtd> <mn>0</mn> </mtd> <mtd> <mrow> <mo>-</mo> <msub> <mi>I</mi> <mn>2</mn> </msub> </mrow> </mtd> <mtd> <mn>0</mn> </mtd> </mtr> </mtable> </mfenced> <mo>;</mo> </mrow>
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中继协作空时块码传输的三用户信息共享方法,其中所述步骤4)中中继节点在四个符号周期内通过四根天线将四个待广播信号向量广播到三个用户节点,是在四个周期内进行,即:
在第一个符号周期内,中继节点的第一根天线、第二根天线、第三根天线、第四根天线分别广播第一个待广播信号向量t1的第一个分量t11、第二个分量t12、第三个分量t13、第四个分量t14
在第二个符号周期内,中继节点的第一根天线、第二根天线、第三根天线、第四根天线分别广播第二个待广播信号向量t2的第一个分量t21、第二个分量t22、第三个分量t23、第四个分量t24
在第三个符号周期内,中继节点的第一根天线、第二根天线、第三根天线、第四根天线分别广播第三个待广播信号向量t3的第一个分量t31、第二个分量t32、第三个分量t33、第四个分量t34
在第四个符号周期内,中继节点的第一根天线、第二根天线、第三根天线、第四根天线分别广播第四个待广播信号向量t4的第一个分量t41、第二个分量t42、第三个分量t43、第四个分量t4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中继协作空时块码传输的三用户信息共享方法,其中所述步骤6a)中第i个用户节点Ti基于接收信号向量zi和自己发送的符号si=[si1,si2]T所得到的待译码向量表示为:
<mrow> <msub> <mover> <mi>z</mi> <mo>&amp;OverBar;</mo> </mover> <mi>i</mi> </msub> <mo>=</mo> <msub> <mi>z</mi> <mi>i</mi> </msub> <mo>-</mo> <msqrt> <mi>&amp;beta;</mi> </msqrt> <msub> <mover> <mi>A</mi> <mo>~</mo> </mover> <msub> <mi>T</mi> <mi>i</mi> </msub> </msub> <msub> <mi>F</mi> <mi>i</mi> </msub> <msub> <mi>s</mi> <mi>i</mi> </msub> <mo>-</mo> <msqrt> <mi>&amp;beta;</mi> </msqrt> <msub> <mover> <mi>B</mi> <mo>~</mo> </mover> <msub> <mi>T</mi> <mi>i</mi> </msub> </msub> <msup> <mrow> <mo>(</mo> <msub> <mi>F</mi> <mi>i</mi> </msub> <msub> <mi>s</mi> <mi>i</mi> </msub> <mo>)</mo> </mrow> <mo>*</mo> </msup> <mo>,</mo> </mrow>
其中,β表示中继节点的功率放大因子,β=1/(6+2σ2);表示第i个用户节点Ti的两个等效编码矩阵:hi=[hi1 hi2 hi3 hi4]T表示第i个用户节点Ti的信道衰落向量;表示第i个用户节点Ti的等效信道矩阵,运算符表示kronecker乘积,i=1,2,3,I4表示4阶单位矩阵;A1和B1为用于生成第一个待广播信号向量t1的两个编码矩阵,A2和B2为用于生成第二个待广播信号向量t2的两个编码矩阵,A3和B3为用于生成第三个待广播信号向量t3的两个编码矩阵,A4和B4为用于生成第四个待广播信号向量t4的两个编码矩阵。
CN201510341225.8A 2015-06-18 2015-06-18 基于中继协作空时块码传输的三用户信息共享方法 Active CN1049354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41225.8A CN104935410B (zh) 2015-06-18 2015-06-18 基于中继协作空时块码传输的三用户信息共享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41225.8A CN104935410B (zh) 2015-06-18 2015-06-18 基于中继协作空时块码传输的三用户信息共享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35410A CN104935410A (zh) 2015-09-23
CN104935410B true CN104935410B (zh) 2018-05-04

Family

ID=54122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41225.8A Active CN104935410B (zh) 2015-06-18 2015-06-18 基于中继协作空时块码传输的三用户信息共享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354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53535B (zh) * 2015-12-15 2018-11-1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天线选择的正交空时双向中继传输方法
WO2018218514A1 (zh) * 2017-05-31 2018-1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数据的协作接收方法及网络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9583A (zh) * 2008-11-07 2009-04-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蜂窝通信系统中的协作伙伴选择和预编码协作通信方法
CN102665260A (zh) * 2012-05-21 2012-09-12 哈尔滨工业大学 结合功率分配的多天线终端协作式mimo中继选择方法
CN104065462A (zh) * 2014-07-07 2014-09-2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中继干扰信道下具有分集增益的信号传输处理方法
KR20150019233A (ko) * 2013-08-13 2015-02-25 전북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다중-셀 다중-사용자 lte-a 협력 네트워크에서의 효율적인 공유 릴레이 빔포밍 방법 및 이를 적용한 통신 시스템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9583A (zh) * 2008-11-07 2009-04-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蜂窝通信系统中的协作伙伴选择和预编码协作通信方法
CN102665260A (zh) * 2012-05-21 2012-09-12 哈尔滨工业大学 结合功率分配的多天线终端协作式mimo中继选择方法
KR20150019233A (ko) * 2013-08-13 2015-02-25 전북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다중-셀 다중-사용자 lte-a 협력 네트워크에서의 효율적인 공유 릴레이 빔포밍 방법 및 이를 적용한 통신 시스템
CN104065462A (zh) * 2014-07-07 2014-09-2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中继干扰信道下具有分集增益的信号传输处理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lustering Based Space-Time Network Coding;Wei Guan;《Global 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 (GLOBECOM), 2012 IEEE》;20130423;5633-5638 *
协同中继系统性能分析与CPM空时码设计;罗胜;《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20130115(第1期);I136-482 *
双向/多向中继系统传输方案设计;王苗;《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20141215(第12期);I136-6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35410A (zh) 2015-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ang et al. Optimal analogue relaying with multi-antennas for physical layer network coding
CN105515625B (zh) 基于接收端空间调制的多用户下行传输方法
Sharma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maximum likelihood detection for decode and forward MIMO relay channels in Rayleigh fading
CN102281129A (zh) Mimo双向中继系统中的信息处理方法
Arti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OSTBC relaying in AF MIMO relay systems with imperfect CSI
Alabed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differential beamforming in decentralized networks
CN103546210A (zh) 多基站协作场景中基于安全速率优化的预编码方法
Ahmed et al. Linear transceiver design for nonorthogonal amplify-and-forward protocol using a bit error rate criterion
CN102769486B (zh) 双向多跳中继系统中的中继端信号处理方法
Arti et al. Channel estimation and decoding of OSTBC in two-way AF MIMO relay networks
CN104935410B (zh) 基于中继协作空时块码传输的三用户信息共享方法
CN103856298A (zh) 一种低复杂度最小距离收发信端编译码构建方法
Alabed et al. Distributed differential beamforming and power allocation for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03401657A (zh) 一种协作通信部分相干非差分分布式空时编码方法
Shi et al. Single-symbol decodable distributed STBC for two-path successive relay networks
Lee et al. Multi-way information exchange over completely-connected interference networks with a multi-antenna relay
CN103414668B (zh) 基于训练序列估计双向中继协作系统的信道系数的方法
CN106788633A (zh) 用于大规模天线系统的上链路非相干空时传输方法
Chen et al. Error performance of physical-layer network coding in multiple-antenna two-way relay systems with outdated CSI
CN105553535B (zh) 基于天线选择的正交空时双向中继传输方法
Liu et al. Error probability for orthogonal space-time block code diversity system using rectangular QAM transmission over Rayleigh fading channels
CN103746780B (zh) 基于自信息传输的中继节点旋转转发方法
Şahin et al. Physical‐layer network coding with limited feedback using orthogonal space–time block codes
Lu et al. Realizing high-accuracy transmission in high-rate data broadcasting networks with heterogeneous users via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Ji et al. A new differential space-time modulation scheme for MIMO systems with four transmit antenna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