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34556B - 可再充电电池 - Google Patents

可再充电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34556B
CN104934556B CN201510054412.8A CN201510054412A CN104934556B CN 104934556 B CN104934556 B CN 104934556B CN 201510054412 A CN201510054412 A CN 201510054412A CN 104934556 B CN104934556 B CN 1049345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rier
rechargeable battery
gap
electrode terminal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5441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34556A (zh
Inventor
权玟亨
李致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S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345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345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345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345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7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 H01M50/17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50/176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42Non-re-sealable arrangements
    • H01M50/3425Non-re-sealable arrangements in the form of rupturable membranes or weakened parts, e.g. pierced with the aid of a sharp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5Gas exhaust passages comprising elongated, tortuous or labyrinth-shaped exhaust passag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5Gas exhaust passages comprising elongated, tortuous or labyrinth-shaped exhaust passages
    • H01M50/367Internal gas exhaust passages forming part of the battery cover or case; Double cover vent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5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3Terminals adapted for prismatic, pouch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64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 H01M50/56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by fixing means, e.g. screws, rivets or bol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74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 H01M50/578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in response to press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00/00Safety devices for primary or secondary batteries
    • H01M2200/20Pressure-sensitive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具有外部短路部件的可再充电电池,具有防止异物和水分从外部渗透并且当膜反转变形时泄放内部压力的优点。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包括:容纳电极组件的壳体;密封壳体的开口的盖板;被提供为穿透盖板以电连接到电极组件的第一电极端子和第二电极端子;以及在电极组件外将第一电极端子和第二电极端子电分离或短路的外部短路部件。外部短路部件包括:用于对形成在盖板中的短路孔进行密封的膜;电连接到第一电极端子并设置在膜的一侧以与其隔开的连接板;结合到连接板的通孔并提供有用于当膜反转变形时泄放内部压力的出口的绝缘体;以及结合到绝缘体使得它能够泄放内部压力并防止异物渗透到出口中的盖。

Description

可再充电电池
技术领域
所描述的技术总地来说涉及具有外部短路部件的可再充电电池。
背景技术
可再充电电池不同于一次电池在于它可以被重复充电和放电,而后者没有被设计成可被再充电。
低容量的可再充电电池被用在诸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和便携式摄像机的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中,而高容量的可再充电电池可以被用作用于驱动混合动力车辆等的电动机的电源。
可再充电电池包括:通过在隔板的相应表面设置正电极和负电极而形成的电极组件;用于容纳电极组件的壳体;用于密封壳体的开口的盖组件;以及电连接到电极组件同时被提供为延伸穿过盖组件的负电极端子和正电极端子。
当被重复充电和放电时,可再充电电池可能在壳体内部产生过多的热量,或者电解质溶液可能在其中分解。
这样的发热或电解质溶液分解可能增加可再充电电池的内部压力。
增加的内部压力可能会引起可再充电电池着火或爆炸。
因此,为了防止可再充电电池由于增加的内部压力着火和爆炸,壳体可以被提供有外部短路部件。
当可再充电电池的内部压力增加时,外部短路部件在可再充电电池的外部将电极组件的负电极与其正电极短路。
当外部短路部件被短路从而电池被放电时,电极组件的充电状态变低。
例如,外部短路部件包括连接到负电极端子的连接板以及连接到盖板以与连接板保持分离状态的膜,该膜可以反转变形以接触连接板。
盖板和膜被连接到正电极端子。
连接板可以被提供有通孔,从而不干扰膜的反转变形。
通孔可允许异物和水分从外部渗透通过连接板与膜之间的空间。
在此背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所描述技术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能包含不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经知晓的现有技术中的一部分的信息。
发明内容
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具有外部短路部件的可再充电电池,该外部短路部件具有防止外部的异物和水分渗透并且当膜反转变形时泄放内部压力的特征。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包括:容纳电极组件的壳体;密封壳体的开口的盖板;第一电极端子和第二电极端子,各自延伸穿过盖板并电连接到电极组件;在电极组件外将第一电极端子和第二电极端子电分离或短路的外部短路部件。外部短路部件包括:对形成在盖板中的短路孔进行密封的膜;电连接到第一电极端子并设置在膜的一侧以与膜隔开的连接板;绝缘体,结合到连接板的通孔,并具有用于当膜反转变形时泄放内部压力的出口;以及盖,结合到绝缘体,使得盖能够泄放内部压力并防止异物渗透到出口中。
连接板可以包括连接到第一电极端子的板部分和设置在短路孔中同时从板部分朝膜突出并与短路孔的内表面隔开的圆柱部分,其中通孔可以形成在圆柱部分的底部。
绝缘体可以包括在圆柱部分中的内绝缘部分以及在圆柱部分的外表面上使其连接到内绝缘部分的外绝缘部分。
内绝缘部分可以包括:第一插入部分,第一插入部分的上部是打开的,并且第一插入部分被紧密地附着到圆柱部分的通孔、底部和内表面;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一障壁,在第一插入部分的直径方向上与第一插入部分的内侧隔开以在其间形成一个或多个接收槽。
盖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障壁,该一个或多个第二障壁插入到第一插入部分的打开侧内以插入到一个或多个接收槽内;以及覆盖部分,该覆盖部分连接到一个或多个第二障壁的一侧并覆盖第一插入部分。
一个或多个第一障壁可以包括多个第一障壁,一个或多个接收槽可以包括多个接收槽,并且一个或多个第二障壁可以包括待与多个接收槽结合的多个第二障壁。
一个或多个第一障壁中的第一障壁的端部和覆盖部分的内表面可以在它们之间形成第一间隙,并且一个或多个第二障壁中的第二障壁的端部和一个或多个接收槽中的接收槽的底表面可以在它们之间形成第二间隙。
多个第一障壁中的第三障壁和多个第二障壁中的第四障壁可以在第三障壁的一侧形成第三间隙,并在第三障壁的另一侧形成第四间隙。
出口、第一间隙、第四间隙、第二间隙和第三间隙可以依次连接到形成在绝缘体中的最终出口。
内绝缘部分的第一插入部分可以包括内接合槽,并且盖的第二障壁包括外卡止突起,外卡止突起延伸到内接合槽内,盖被配置为升高和下降。
多个第一障壁中的第一障壁可以在第一障壁的一侧上与多个第二障壁中的第二障壁松散地结合,并且可再充电电池在第一障壁的另一侧可以具有第三间隙。
绝缘体可以形成在覆盖部分的至少一侧处,使得外部短路部件可以包括连接到第三间隙的最终出口。
第一插入部分和一个或多个第一障壁中的第一障壁可以被形成为同心圆柱形式。
第一插入部分和一个或多个第二障壁中的第二障壁可以被形成为同心圆柱形式。
一个或多个第二障壁中的第二障壁可以包括沿圆周方向隔开的多个部分。
如上所述,通过将盖结合到被结合到连接板的通孔的绝缘体的出口提供有外部短路部件,示例性实施例可以防止外部异物和水分渗透,并在膜反转变形时泄放内部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沿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外部短路部件中的连接板和注射成型绝缘体的剖视图。
图4是图2的外部短路部件中的连接板、内绝缘部分和盖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负电极端子和外部短路部件的放大详细视图。
图6是外部短路部件的操作状态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外部短路部件中的连接板、内绝缘部分和盖的分解透视图。
图8是图7的外部短路部件组装后然后沿线VIII-V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外部短路部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其中示出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附图更充分地描述本发明。
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那样,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修改,所有这些都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当第一元件被描述为“联接到”或“连接到”第二元件时,第一元件可以直接“联接到”或“连接到”第二元件,或者可以间接“联接到”或“连接到”第二元件,其间插入有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
图和描述将被认为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透视图,图2是图1的沿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
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10,通过该电极组件10执行充电和放电操作;用于容纳电极组件10的壳体15;用于密封壳体15的开口的盖板20;被提供在盖板20的端子孔(即,端子开口)H1和H2中以连接到电极组件10的第一电极端子21和第二电极端子22;以及将盖板20与第一电极端子21电分离或连接的外部短路部件40。
盖板20电连接到第二电极端子22。
为了方便起见,第一电极端子21被称为负电极端子,第二电极端子22被称为正电极端子。
通过在是绝缘体的隔板13的相对侧上设置负电极11和正电极12、然后将负电极11、隔板13和正电极12螺旋卷绕成果子冻结构而形成电极组件10。
负电极11和正电极12分别包括涂覆区域11a和12a以及未涂覆区域11b和12b,在涂覆区域11a和12a中,活性物质被涂覆在金属板形成的集流体上,在未涂覆区域11b和12b中,活性物质没有被涂覆在其上因而被形成为金属板形成的暴露的集流体。
负电极11的未涂覆区域11b沿卷绕的负电极11形成在其一端。
正电极12的未涂覆区域12b沿卷绕的正电极12形成在其一端。
因而,正电极11和负电极12的未涂覆区域11b和12b分别设置在电极组件10的相对端部。
例如,壳体15基本上被形成为其中设置有用于容纳电极组件10和电解质溶液的空间的长方体,并且被形成有开口,用于连接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例如,提供接近壳体15的内部的通路)。
开口允许电极组件10被插入到壳体15中。
盖板20由薄板形成,并焊接到壳体15的开口以密封该开口。
盖板20被进一步提供有电解质注入开口201、通气孔202和短路孔42。
在将盖板20结合到壳体15然后焊接它们之后,电解质注入开口201允许电解质溶液被注入到壳体15中。
在电解质溶液被注入之后,电解质注入开口201由密封帽203密封。
通气孔202由通气板204密封,以泄放可再充电电池的内部压力。
通气板204被设计成当可再充电电池的内部压力达到预定压力时破裂,以打开通气孔202。
通气板204被提供有诱发破裂的凹痕205。
负电极端子21和正电极端子22被提供在穿过盖板20的端子孔H1和H2中,并电连接到电极组件10。
也就是,负电极端子21电连接到电极组件10的负电极11,而正电极端子22电连接到电极组件10的正电极12。
因此,电极组件10通过负电极端子21和正电极端子22连接到壳体15的外部。
负电极端子21和正电极端子22包括:被分别提供在盖板20的端子孔H1和H2中的铆接端子21a和22a、在盖板20的内侧与铆接端子21a和22a一体并且宽大地形成(例如,具有更大的直径)的凸缘21b和22b、通过铆接或焊接连接到铆接端子21a和22a并同时设置在盖板20外的端子板21c和22c。
负电极衬垫36和正电极衬垫37被分别插入在负电极端子21和正电极端子22的铆接端子21a和22a与盖板20的端子孔H1和H2的内侧之间,以密封在负电极端子21和正电极端子22的铆接端子21a和22a与盖板20之间。
负电极衬垫36和正电极衬垫37被提供为带有凸缘并在凸缘21b和22b与盖板20的内侧之间延伸,并进一步密封在凸缘21b和22b与盖板20之间。
负电极引线接线片61和正电极引线接线片62分别将负电极端子21和正电极端子22电连接到电极组件10的负电极11和正电极12的未涂覆区域11b和12b。
也就是说,通过将负电极引线接线片61和正电极引线接线片62结合到铆接端子21a和22a的下端部然后填塞该下端部,负电极引线接线片61和正电极引线接线片62作为导电结构连接到铆接端子21a和22a的下端部,同时由凸缘21b和22b支撑。
负绝缘体71和正绝缘体72被分别提供在负电极引线接线片61和正电极引线接线片62与盖板20之间,并将负电极引线接线片61和正电极引线接线片62与盖板20电绝缘。
进一步,负绝缘体71和正绝缘体72在一侧被结合到盖板20,并在另一侧包围负电极引线接线片61和正电极引线接线片62、铆接端子21a和22a以及凸缘21b和22b,从而稳定其间的连接结构。
正电极端子22进一步包括插入在端子板22c与盖板20之间的顶板32。
正电极衬垫37进一步延伸以插入在正电极端子22的铆接端子22a与顶板32之间,并防止铆接端子22a和顶板32之间的直接电接触。
也就是,铆接端子22a通过端子板22c电连接到顶板32。
因此,为了带正电荷,顶板32、盖板20和壳体15电连接到正电极端子22。
负电极衬垫36进一步延伸,以被插入在负电极端子21的铆接端子21a与外部短路部件40之间(例如,绝缘体80的通孔对应于端子孔H1)。
根据可再充电电池的内部压力,外部短路部件40被构造成保持分离状态或当内部压力达到预定值时被短路。
图3是图2的外部短路部件中的连接板和注射成型绝缘体的剖视图,图4是图2的外部短路部件中的连接板、内绝缘部分和盖的分解透视图,图5是负电极端子和外部短路部件的放大详细视图。
参考图3和图4,外部短路部件40包括:根据内部压力反转变形同时密封形成在盖板20中的短路孔42的膜43;电连接到负电极端子21并设置在膜43的一侧以与膜43隔开的连接板44;用于将连接板44与膜43和盖板20电绝缘的绝缘体80;以及结合到绝缘体80的出口H80的盖90。
当膜43因增加的内部压力反转变形时,连接板44在膜43的面对侧被提供有短路突起45,以将膜43和连接板44有效地短路。
绝缘体80结合到连接板44的通孔H44,并提供有出口H80,以当膜43反转变形时泄放内部压力。
盖90结合到绝缘体80以当膜43反转变形时泄放内部压力,并防止当膜没有变形时异物渗透到出口H80中。
绝缘体80被提供在盖板20上,以将带正电荷的盖板20与连接到负电极端子21的铆接端子21a的连接板44电绝缘。
被提供有对应于端子孔H1和短路孔42的通孔,绝缘体80不干扰铆接端子21a的安装和膜43的反转。
连接板44包括连接到负电极端子21的板部分441以及设置在短路孔42的内侧同时从板部分441朝膜43突出并与短路孔42的内侧隔开的圆柱部分442。如本文所用,术语“侧”包括对象的任何表面,“内侧”例如可以指中空的圆柱部件的内表面。
通孔H44形成在圆柱部分442的底部443。
绝缘体80包括彼此一体地形成的内绝缘部分81和外绝缘部分82。
内绝缘部分81被形成在连接板44的圆柱部分442内从而当膜43反转变形时泄放内部压力,并且容纳用于防止异物和水分从外部渗透的盖90。
外绝缘部分82形成在板部分441和圆柱部分442的外表面处,并在板部分441的顶表面连接到内绝缘部分81,并且将带负电荷的连接板44与带正电荷的盖板20电绝缘。
参考图3至图5,内绝缘部分81包括被插入到圆柱部分442中的第一插入部分811和提供在第一插入部分811内的第一障壁812。
第一插入部分811被紧密地附着到圆柱部分442的通孔H44、底部443和内表面,并且被形成为其顶侧打开。
第一障壁812在第一插入部分811的内部在第一插入部分811的直径方向上彼此隔开,以在第一障壁812之间形成接收槽813。
盖90包括用于覆盖一个或多个第二障壁92以及第一插入部分811的覆盖部分91,使得它因此地被结合到内绝缘部分81。
第二障壁92被插入到第一插入部分811的打开侧,使得它被插入到内绝缘部分81的接收槽813中。
覆盖部分91被连接到一个或多个第二障壁92的一侧,以覆盖第一插入部分811。
作为示例,内绝缘部分81的第一障壁812被形成为复数个,以在第一插入部分811内形成复数个接收槽813。也就是,内绝缘部分81可以包括多个第一障壁812,形成多个接收槽813。
因此,盖90的第二障壁92被形成为复数个,以被结合到接收槽813,例如,盖90可以包括被布置成装配到多个接收槽813中的多个第二障壁92。
在这种情况下,在防止异物和水分渗透到内绝缘部分81中的同时,盖90允许当膜43反转变形时通过内绝缘部分81的出口H80泄放内部压力。
第一插入部分811和第一障壁812在内绝缘部分81中被形成为同心圆柱形式。
第一插入部分811和第二障壁92也被形成为同心圆柱形式。
因此,盖90的第二障壁92可以被结合到内绝缘部分81的接收槽813。
图6是外部短路部件的操作状态图。
参考图5和图6,内绝缘部分81的第一障壁812的端部和覆盖部分91的内表面在它们之间形成第一间隙G1,盖90的第二障壁92的端部和接收槽813的底表面在它们之间形成第二间隙G2。
当将盖90结合到内绝缘部分81时,第一障壁812和第二障壁92被松散地结合,以具有联接公差(未示出),使得当膜43反转变形时第一障壁812和第二障壁92能泄放其间的内部压力。
作为示例,绝缘体80被提供有形成在覆盖部分91的至少一侧以连接到第三间隙G3的最终出口H81。
也就是,最终出口H81可以被形成为复数个(例如,可以有多个最终出口H81),使得它们在内绝缘部分81与外绝缘部分82的边界处等间距布置(参考图1和图4)。
由于在第一间隙G1和第二间隙G2形成联接公差,内绝缘部分81的出口H80被连接到其上,以通过最终出口H81将内部压力泄放到外部。
此外,第一障壁812和第二障壁92在一侧被松散地结合(例如,第一障壁812的外表面或外侧可以松散地装配抵靠着第二障壁92的内表面或内侧),因此可以在另一侧形成第三间隙G3(例如,在第一障壁812的内侧和/或第二障壁92的外侧)。
第三间隙G3以及联接公差也被连接到第一间隙G1和第二间隙G2,使得内绝缘部分81的出口H80被更有效地连接,以通过最终出口H81将内部压力泄放到外部。
当膜43因可再充电电池的增加的内部压力反转变形以与连接板44的短路突起45短路时,电极组件10中的电荷(由电流充电)通过膜43和连接板44被泄放。
随着膜43反转变形,内部压力通过内绝缘部分81的出口H80依次经过第一间隙G1、第三间隙G3、第二间隙G2和另一第三间隙G3,由此被泄放到最终出口H81。
进一步,第一障壁812和第二障壁92被形成为复数个,接收槽813相应地也形成为复数个。也就是,内绝缘部分81可包括多个第一障壁812,形成多个接收槽813,并且盖可以包括多个第二障壁92。
因此,出口H80和最终出口H81之间的路径长度增加。
也就是,内绝缘部分81的第一障壁812和盖90的第二障壁92使内部压力的泄放路径以及异物和水分的渗透路径两者更长。
因此,除了有效地泄放内部压力之外,外部短路部件40可有效地防止异物和水分的渗透。
例如,盖90可以由聚丙烯(PP)树脂、聚碳酸酯(PC)树脂、聚碳硅烷(PCS)前体或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PC-ABS)复合树脂形成。
现在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示例性实施例。
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和前述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相比,将省略相同结构的描述,而将描述不同的结构。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外部短路部件中的连接板、内绝缘部分和盖的分解透视图,图8是示出图7的外部短路部件组装然后沿线VIII-VIII截取的剖视图。
参考图7和图8,在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外部短路部件240中,第二障壁292沿圆周方向隔开以形成为复数个,例如,第二障壁292由沿圆周方向隔开的多个部分组成。
第二障壁292的相邻部分以距离D彼此隔开,并被连接到覆盖部分291。
随着膜43反转变形,内部压力通过内绝缘部分81的出口H80依次经过第一间隙G1、第三间隙G3、第二间隙G2、另一第三间隙G3(参考图6)、进一步到第二障壁292之间的设置在圆周方向上具有距离D的部分,由此被泄放到最终出口H81。例如,内部压力通过出口H80并通过间隙G1、G3、G2、G3和最终出口H81被释放。
第二障壁292之间的距离D使得即使盖290被强制结合到内绝缘部分81也能泄放内部压力。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剖视图。
参考图9,在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外部短路部件340中,第一障壁812和第二障壁392在第二障壁392的一侧形成第三间隙G3,并且在第二障壁392的另一侧形成第四间隙G4。
出口H80、第一间隙G1、第四间隙G4、第二间隙G2和第三间隙G3依次连接到形成在绝缘体380中的最终出口H81。
因此,随着膜43反转变形,内部压力通过内绝缘部分381的出口H80依次经过第一间隙G1、第四间隙G4、第二间隙G2和第三间隙G3,由此被泄放到最终出口H81。例如,内部压力通过出口H80并通过间隙G1、G4、G2、G3和最终出口H81被释放。
此外,内绝缘部分381的第一插入部分3811在内部形成有接合槽3813,盖390的第二障壁392形成有卡止突起393,使得第二障壁392被结合到接合槽3813,以升高和下降。
当膜43反转变形以泄放内部压力(例如,释放内部压力)时,内部压力通过内绝缘部分381的出口H80,依次经过第一间隙G1、第四间隙G4、第二间隙G2和第三间隙G3,从而被泄放到最终出口H81。例如,内部压力通过出口H80并通过间隙G1、G4、G2、G3和最终出口H81被释放。
内部压力还影响覆盖部分391,使得它从内绝缘部分381将盖390升高。
因此,内部压力可以被更有效地泄放到打开的最终出口H81。
尽管已经结合目前被认为是可行的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此发明,应该理解,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而是相反,意在覆盖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内包括的各种变型和等同布置。
符号说明
10:电极组件 11:负电极
11a、12a:涂覆区域 11b、12b:未涂覆区域
12:正电极 13:隔板
15:壳体 20:盖板
21:第一电极端子(负电极端子)
21a、22a:铆接端子
21b、22b:凸缘 21c、22c:端子板
22:第二电极端子(正电极端子)
32:顶板 36、37:负、正电极衬垫
40、240、340:外部短路部件
42:短路孔 43:膜
44:连接板 45:短路突起
61、62:负、正电极引线接线片
71、72:负、正绝缘体
80、380:绝缘体 81、381:内绝缘部分
82:外绝缘部分 90、290、390:盖
91、291、391:覆盖部分 92、292、392:第二障壁
201:电解质注入开口 202:通气孔
203:密封帽 204:通气板
205:凹痕 393:卡止突起
441:板部分 442:圆柱部分
443:底部 811、3811:第一插入部分
812:第一障壁 813、3813:接收槽、接合槽
D:距离 G1、G2、G3、G4: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间隙
H1、H2:端子孔 H44:通孔
H80:出口 H81:最终出口

Claims (11)

1.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
容纳电极组件的壳体;
密封所述壳体的开口的盖板;
第一电极端子和第二电极端子,各自延伸穿过所述盖板并电连接到所述电极组件;和
在所述电极组件外将所述第一电极端子和所述第二电极端子电分离或短路的外部短路部件,其中
所述外部短路部件包括:
对形成在所述盖板中的短路孔进行密封的膜;
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端子并设置在所述膜的一侧以与所述膜隔开的连接板;
绝缘体,结合到所述连接板的通孔,并具有用于当所述膜反转变形时泄放内部压力的出口;和
盖,结合到所述绝缘体,使得所述盖能够泄放所述内部压力并防止异物渗透到所述出口中,
其中所述连接板包括:
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端子的板部分;和
设置在所述短路孔中同时从所述板部分朝所述膜突出并与所述短路孔的内表面隔开的圆柱部分,
其中所述通孔形成在所述圆柱部分的底部,
其中所述绝缘体包括:在所述圆柱部分中的内绝缘部分;以及外绝缘部分,外绝缘部分在所述圆柱部分的外表面上使得该外绝缘部分连接到所述内绝缘部分,
其中所述内绝缘部分包括:
第一插入部分,所述第一插入部分的上部是打开的,并且所述第一插入部分被紧密地附着到所述圆柱部分的所述通孔、所述底部和所述内表面;和
一个或多个第一障壁,在所述第一插入部分的直径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插入部分的内侧隔开以在其间形成一个或多个接收槽,
其中所述盖包括:
一个或多个第二障壁,该一个或多个第二障壁插入到所述第一插入部分的打开侧内和所述一个或多个接收槽中;和
覆盖部分,该覆盖部分连接到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障壁的一侧并覆盖所述第一插入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
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障壁包括多个第一障壁,
所述一个或多个接收槽包括多个接收槽,并且
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障壁包括待与所述多个接收槽结合的多个第二障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多个第一障壁中的第一障壁的端部和所述覆盖部分的内表面在它们之间限定第一间隙,并且所述多个第二障壁中的第二障壁的端部和所述多个接收槽中的接收槽的底表面在它们之间限定第二间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多个第一障壁中的一个第一障壁和所述多个第二障壁中的一个第二障壁在所述一个第一障壁的一侧形成第三间隙,并在所述一个第一障壁的另一侧形成第四间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出口、所述第一间隙、所述第四间隙、所述第二间隙和所述第三间隙依次连接到形成在所述绝缘体中的最终出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内绝缘部分的所述第一插入部分包括内接合槽,并且所述盖的所述第二障壁包括外卡止突起,所述外卡止突起延伸到所述内接合槽内,所述盖被配置为升高和下降。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多个第一障壁中的第一障壁在所述第一障壁的一侧上与所述多个第二障壁中的第二障壁松散地结合,并且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在所述第一障壁的另一侧具有间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绝缘体形成在所述覆盖部分的至少一侧处,使得所述外部短路部件包括连接到所述间隙的最终出口。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插入部分和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障壁中的第一障壁被形成为同心圆柱形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插入部分和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障壁中的第二障壁被形成为同心圆柱形式。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障壁中的第二障壁包括沿圆周方向隔开的多个部分。
CN201510054412.8A 2014-03-17 2015-02-03 可再充电电池 Active CN1049345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4-0030927 2014-03-17
KR1020140030927A KR102108277B1 (ko) 2014-03-17 2014-03-17 이차 전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34556A CN104934556A (zh) 2015-09-23
CN104934556B true CN104934556B (zh) 2019-12-17

Family

ID=52736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54412.8A Active CN104934556B (zh) 2014-03-17 2015-02-03 可再充电电池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728762B2 (zh)
EP (1) EP2922113B1 (zh)
JP (1) JP6532100B2 (zh)
KR (1) KR102108277B1 (zh)
CN (1) CN1049345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11364B1 (ko) * 2014-04-07 2021-02-0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전지
KR102323949B1 (ko) * 2015-03-03 2021-11-0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상부 커버를 갖는 이차 전지
KR102356494B1 (ko) * 2015-04-06 2022-01-2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단락부재를 갖는 이차 전지
JP6597130B2 (ja) * 2015-09-29 2019-10-30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角形二次電池
DE102017006683A1 (de) * 2016-07-22 2018-01-25 FRÖTEK Vermögensverwaltung GmbH Verschlussdeckel einer Batteriezelle
CN106450063B (zh) * 2016-11-15 2019-07-1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
CN209515844U (zh) * 2019-01-07 2019-10-1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CN111261810B (zh) * 2019-09-20 2023-02-28 杭州乾代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
EP4071920A1 (en) * 2019-12-04 2022-10-12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Secondary battery
JP7291654B2 (ja) * 2020-03-17 2023-06-15 プライムアースEv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
DE102021212162B4 (de) 2021-10-27 2023-08-17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Notentgasungseinrichtung für einen Akkumulator und Akkumulator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7133A (zh) * 2009-08-14 2011-03-30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可再充电电池
CN102867933A (zh) * 2011-07-07 2013-01-09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可再充电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8608Y2 (zh) * 1985-01-11 1992-03-04
JP2005285565A (ja) * 2004-03-30 2005-10-13 Toshiba Corp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US8420254B2 (en) * 2007-12-25 2013-04-16 Byd Co. Ltd. End cover assembly for an electrochemical cell
KR101056426B1 (ko) 2009-06-23 2011-08-11 에스비리모티브 주식회사 이차전지 및 그 모듈
US8632911B2 (en) 2010-01-15 2014-01-21 Samsung Sdi Co., Ltd. Rechargeable battery
US20120052341A1 (en) * 2010-09-01 2012-03-01 Duk-Jung Kim Rechargeable battery
US8753765B2 (en) 2011-03-14 2014-06-17 Samsung Sdi Co., Ltd. Secondary battery
US8642196B2 (en) * 2011-06-08 2014-02-04 Samsung Sdi Co., Ltd. Rechargeable battery
KR101265202B1 (ko) * 2011-06-08 2013-05-27 로베르트 보쉬 게엠베하 이차 전지
KR101201108B1 (ko) * 2011-06-13 2012-11-1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리튬 이차 전지
KR101274909B1 (ko) 2011-07-29 2013-06-17 로베르트 보쉬 게엠베하 이차 전지
KR20150045739A (ko) * 2013-10-21 2015-04-2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모듈
KR102210217B1 (ko) 2014-03-10 2021-01-2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KR102249895B1 (ko) * 2014-03-31 2021-05-0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상부 절연부재를 갖는 이차 전지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7133A (zh) * 2009-08-14 2011-03-30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可再充电电池
CN102867933A (zh) * 2011-07-07 2013-01-09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可再充电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22113B1 (en) 2017-10-11
KR102108277B1 (ko) 2020-05-07
JP2015176865A (ja) 2015-10-05
KR20150108128A (ko) 2015-09-25
JP6532100B2 (ja) 2019-06-19
US20150263329A1 (en) 2015-09-17
US9728762B2 (en) 2017-08-08
EP2922113A1 (en) 2015-09-23
CN104934556A (zh) 2015-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34556B (zh) 可再充电电池
US8367242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JP5481443B2 (ja) 2次電池
KR101627631B1 (ko) 이차 전지 및 그 모듈
JP5424218B2 (ja) 2次電池
EP2426751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EP2927987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having top insulating member
CN106257709B (zh) 可再充电电池和可再充电电池模块
EP2849263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EP2642561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EP2849248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US20130196219A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US9865864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KR101117622B1 (ko) 이차 전지
EP2919292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KR102385746B1 (ko) 이차 전지
CN105374955A (zh) 具有短路突起的可再充电电池
US9728761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and battery module
CN109314196B (zh) 可再充电电池
EP2927994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US9190637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KR20180001341A (ko) 이차 전지 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