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32814A -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电子终端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电子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32814A
CN104932814A CN201510216009.0A CN201510216009A CN104932814A CN 104932814 A CN104932814 A CN 104932814A CN 201510216009 A CN201510216009 A CN 201510216009A CN 104932814 A CN104932814 A CN 1049328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terminal
vector
data
vector data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1600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红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ng B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ng B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ng B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ng B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21600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32814A/zh
Publication of CN1049328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328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电子终端,其中,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具有触敏显示器的第一电子终端,具体可包括:检测在所述触敏显示器上生成的书写信号;根据所述书写信号转换成第一矢量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矢量数据包括书写信息和位置矢量信息;将所述第一矢量数据传输至第二电子终端,以使所述第二电子终端在所述位置矢量信息对应的位置显示所述书写信息。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电子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电子终端。
背景技术
传统教学模式虽然能够使大多数学生安安稳稳地坐在教室里学习,但并不能保证每位学生的听课质量,并且课程大多是不重复的,若有同学错过了不同的课程,老师需分别再次教学,浪费了时间及精力。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教育应运而生。网络教育的实现方式主要为:
1)录像视频:在拍摄场地,教师对着拍摄设备进行教材的宣讲,然后生成教学视频传到视频网站的网络服务器上,学生可在视频网站上下载并观看该教学视频。
2)在线教育:学生在规定的时间登陆到教师授课的直播室,教师对着拍摄设备进行教材的宣讲,生成教学视频,该教学视频被上传到视频网站的网络服务器上,网络服务器将该视频实时向各学生传送。
现有的网络教学中传输的是视频帧,具有较大数据量的图像。当视频较大时,传输所需的带宽、网速等网络资源较大,且容易在直播时出现卡顿、马赛克等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电子终端,用以避免由于现有技术中在线教学传输数据所需的带宽、网速等网络资源较大,容易在直播时出现卡顿、马赛克等现象。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具有触敏显示器的第一电子终端,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检测在所述触敏显示器上生成的书写信号;
根据所述书写信号转换成第一矢量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矢量数据包括书写信息和位置矢量信息;
将所述第一矢量数据传输至第二电子终端,以使所述第二电子终端在所述位置矢量信息对应的位置显示所述书写信息。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触敏显示器的电子终端,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在所述触敏显示器上生成的书写信号;
转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书写信号转换成第一矢量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矢量数据包括书写信息和位置矢量信息;
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矢量数据传输至第二电子终端,以使所述第二电子终端在所述位置矢量信息对应的位置显示所述书写信息。
具体的,电子终端还包括:监听模块,用于监听对矢量数据进行的操作指令,并对所述矢量数据进行相应的操作。
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触敏显示器的电子终端,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检测在所述触敏显示器上生成的书写信号;
根据所述书写信号转换成第一矢量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矢量数据包括书写信息和位置矢量信息;
将所述第一矢量数据传输至第二电子终端,以使所述第二电子终端在所述位置矢量信息对应的位置显示所述书写信息。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具有触敏显示器的第一电子终端和与所述第一电子终端通信连接的第二电子终端;
所述第一电子终端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在所述触敏显示器上生成的书写信号;
转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书写信号转换成第一矢量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矢量数据包括书写信息和位置矢量信息;
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矢量数据传输至第二电子终端;
所述第二电子终端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矢量数据,在所述位置矢量信息对应的位置显示所述书写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电子终端,通过将书写信号 转换成数据量极少的矢量数据并进行传输,可在第二电子终端实时显示第一电子终端书写的信息,解决现有技术中在线教学传输数据所需的带宽、网速等网络资源较大,容易在直播时出现卡顿、马赛克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架构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4b-4e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图形用户界面之一至之四;
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5b、5c、5d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老师书写完成的图形用户界面、对图5b进行撤消操作指令之后的图形用户界面、对5c进行擦除操作指令之后的图形用户界面;
图6a-6i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图形用户界面之一至之十;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8a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图形用户界面之一;
图8b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图形用户界面之二;
图9a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电子终端结构模块图之一;
图9b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电子终端结构模块图之二;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电子终端结构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具有触敏显示器的第一电子终端,所述第一电子终端可以为智能手机、PAD(平板电脑)、PC平板二合一、或连接计算机的手写板。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子终端通过移动网络与第二电子终端通信连接,该移动网络的网络制式可以为2G(GSM)、2.5G(GPRS)、3G(WCDMA、TD-SCDMA、CDMA2000、UTMS)、4G(LTE)、4G+(LTE+)、WiMax等中的任意一种。
下面具体阐述实施例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步骤101、检测在所述触敏显示器上生成的书写信号。具体的,第一电子终端检测与触敏显示器的一连续接触(可以为当前连续接触),并根据所述一连续接触生成书写信号。所谓的连续接触是指用户或触控装置与触敏显示器的不间断接触,即与触敏显示器接触后不间断。若触控装置与触敏显示器接触后间断后再次接触,则为两次连续接触。
所述书写信号为用户通过手指或触控笔在触敏显示器上书写时产生的信号,用户书写的内容(书写信息)可以包括手绘产生的文字、由手绘产生的图形以及基于快捷操作对应产生的预置矢量图形。
书写信号还记录有书写信息的位置矢量信息,可以包括坐标。例如当书写信息为文字时,其位置矢量信息为手绘文字时产生的轨迹坐标;当书写信息为图形时,其位置矢量信息为手绘图形时产生的轨迹坐标。当书写信息为预置矢量图形时,其位置矢量信息为预置矢量图形的最小外接矩形的坐标。
最小外接矩形(minimum bounding rectangle,MBR),也有译为最小边界矩形,最小包含矩形,或最小外包矩形。最小外接矩形是指以二维坐标表示的若干二维形状(例如点、直线、多边形)的最大范围,即以给定的二维形状各顶点中的最大横坐标、最小横坐标、最大纵坐标、最小纵坐标定下边界的矩形。这样的一个矩形包含给定的二维形状,且边与坐标轴平行。最小外接矩形是最小外接框(minimum bounding box)的二维形式。
步骤102、根据所述书写信号转换成第一矢量数据,并将第一矢量数据显示至第一电子终端的触敏显示器上,优选的可通过图形用户界面显示。具体的,根据所述书写信号,第一电子终端记录书写信号的起始点和终结点在 触敏显示器的二维坐标及形状特征,从而把书写信号转换成第一矢量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矢量数据包括书写信息和位置矢量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矢量数据为由点、线、坐标组成的数据,由5个字节组成,其中第1和第2字节描述X坐标,第3和第4字节描述Y坐标,第5字节描述矢量特征,其占用的空间非常小,数据量粒度用KB表示。矢量数据组成的文字、图形可以被任意放大而不影响观看质量。
步骤103、将所述第一矢量数据传输至第二电子终端,以使所述第二电子终端在所述位置矢量信息对应的位置显示所述书写信息。
本实施例通过将书写信号转换成数据量极少的矢量数据并进行传输,可在第二电子终端实时显示第一电子终端书写的信息,由于本实施例传输的数据量仅为矢量数据,占用的空间非常小,所需的带宽要求在2KB左右。相较于最低带宽需求为100KB的传统视频,本发明实施例极大地降低了带宽、网速等网络资源的需求,避免了直播时出现卡顿、马赛克的现象。
进一步的,传统的rmvb、H264/265、flv等格式在可以接收的图像质量下为100M左右,如果想达到在不同屏幕上显示而不影响质量的效果,需要更大的存储空间。本实施例由于是矢量数据,无需更大的存储空间,可以任意放大而不影响观看质量。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还可应用到社交场景。其现有技术是:利用现有的社交软件进行打字聊天,需要点击输入框并调出输入键盘,然后输入完成后点击发送。上述操作较为复杂,并且当不法分子冒用好友时无法辨别对方是否真的为好友,容易造成损失。通过本实施例,可在第二电子终端实时显示第一电子终端书写的信息,操作简单快捷方便,并且对于互相熟悉的好友来说容易通过对方字体辨别对方。用户还可通过对端传输过来的音频数据进一步确认对端用户的身份。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具有触敏显示器的第一电子终端,所述第一电子终端可以为智能手机、PAD(平板电脑)、PC平板二合一、或连接计算机的手写板。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子终端通过移动网络与第二电子终端通信连接,该移动网络的网络制式可以为2G(GSM)、2.5G(GPRS)、3G(WCDMA、TD-SCDMA、CDMA2000、 UTMS)、4G(LTE)、4G+(LTE+)、WiMax等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具体实现方案如下。
步骤201、检测在所述触敏显示器上生成的书写信号。具体的,第一电子终端检测与触敏显示器的当前连续接触,并根据所述当前连续接触生成书写信号。所谓的连续接触是指用户或触控装置与触敏显示器的不间断接触,即与触敏显示器接触后不间断。若触控装置与触敏显示器接触后间断后再次接触,则为两次连续接触。
所述书写信号为用户通过手指或触控笔在触敏显示器上书写时产生的信号,用户书写的内容(书写信息)可以包括手绘产生的文字、由手绘产生的图形以及基于快捷操作对应产生的预置矢量图形。
书写信号还记录有书写信息的位置矢量信息,可以包括坐标。例如当书写信息为文字时,其位置矢量信息为手绘文字时产生的轨迹坐标;当书写信息为图形时,其位置矢量信息为手绘图形时产生的轨迹坐标。当书写信息为预置矢量图形时,其位置矢量信息为预置矢量图形的最小外接矩形的坐标。
最小外接矩形(minimum bounding rectangle,MBR),也有译为最小边界矩形,最小包含矩形,或最小外包矩形。最小外接矩形是指以二维坐标表示的若干二维形状(例如点、直线、多边形)的最大范围,即以给定的二维形状各顶点中的最大横坐标、最小横坐标、最大纵坐标、最小纵坐标定下边界的矩形。这样的一个矩形包含给定的二维形状,且边与坐标轴平行。最小外接矩形是最小外接框(minimum bounding box)的二维形式。
步骤202、根据所述书写信号转换成第一矢量数据,并将第一矢量数据显示至第一电子终端的触敏显示器上,优选的可通过图形用户界面显示。具体的,根据所述书写信号,第一电子终端记录书写信号的起始点和终结点在触敏显示器的二维坐标及形状特征,从而把书写信号转换成第一矢量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矢量数据包括书写信息和位置矢量信息。
本实施例在显示矢量数据时还进行平滑处理。所述平滑处理包括路径的光滑处理和边缘的光滑处理,其中路径光滑处理是指,对于不规则曲线,绘制的时候,不是用短直线拼接出来的,而是在绘制动作完毕后,首先创造性地进行去冗余点算法,对于相距很近的点,当用直线连接起来后,发现锯齿 较明显,超过可忍受阀值时,去除掉锯齿定点;绘制完毕后应用比塞尔光滑算法将所有剩余点用比塞尔曲线连接起来,因此保证了曲线路径的光滑性,并且放大后不失真。在保证路径光滑的同时,本实施例还应用了抗锯齿算法,对边缘进行了光滑处理,从而保证了曲线的边缘光滑。
在本实施例中,矢量数据为由点、线、坐标组成的数据,由5个字节组成,其中第1和第2字节描述X坐标,第3和第4字节描述Y坐标,第5字节描述矢量特征,其占用的空间非常小,数据量粒度用KB表示。矢量数据组成的文字、图形可以被任意放大而不影响观看质量。
步骤203、将所述第一矢量数据实时传输至第二电子终端,以使所述第二电子终端在所述位置矢量信息对应的位置显示所述书写信息。
步骤204、监听对矢量数据进行的操作指令,并对所述矢量数据进行相应的操作。具体的,所述操作指令可以包括第一操作指令和第二操作指令,第一操作指令用于对当前连续接触生成的矢量数据进行操作,第二操作指令用于对下一连续接触生成的矢量数据进行操作。所述第一操作指令可以包括以下一种或任意几种:存储、撤消、擦除、清空、剪切、复制、删除、移动、放大/缩小、旋转,所述第二操作指令可以包括颜色选择、线宽选择、字体选择。由上可以看出,第一操作指令主要是对矢量数据对应的显示内容进行操作,第二操作指令主要是对矢量数据对应的显示属性进行操作。
运行操作指令时,该操作指令均可通过动作事件完成对矢量数据的相应操作。在本实施例中,步骤204可以处于步骤201、202之间,也可以处于步骤202、203之间,也可以与步骤201或202或203并行执行,还可以与上述步骤201-203不分先后。为了能更好地对步骤204进行解释,我们假设步骤204处于步骤203之后,且用户意欲利用第一电子终端书写“你好吗”,此时用户书写完成“你好”。
(1)当第一电子终端监听到对矢量数据进行存储时,用户可通过触控笔与第一电子终端触敏显示器的接触触发存储事件,第一电子终端在生成所述第一矢量数据后将所述第一矢量数据存储在本地。
(2)当第一电子终端监听到对矢量数据进行撤消时,用户可通过触控笔与第一电子终端触敏显示器的接触触发撤消事件,第一电子终端对已经完成最后一个动作进行撤消动作,即将“你好”的最后一笔画去除。
(3)当第一电子终端监听到对矢量数据进行擦除时,用户可通过触控笔与第一电子终端触敏显示器的接触触发擦除事件,对已经完成的第一矢量数据“你好”进行擦除动作。
(4)当第一电子终端监听到对矢量数据进行清空时,用户可通过触控笔与第一电子终端触敏显示器的接触触发清空事件,第一电子终端将所有显示的内容清空。
(5)当第一电子终端监听到对矢量数据进行剪切时,用户可通过触控笔与第一电子终端触敏显示器的接触触发剪切事件,第一电子终端将“你好”进行选中并剪切。
(6)当第一电子终端监听到对矢量数据进行复制时,用户可通过触控笔与第一电子终端触敏显示器的接触触发复制事件,第一电子终端将“你好”进行选中并复制。
(7)当第一电子终端监听到对矢量数据进行删除时,用户可通过触控笔与第一电子终端触敏显示器的接触触发删除事件,第一电子终端对“你好”进行删除。
(8)当第一电子终端监听到对矢量数据进行移动时,用户可通过触控笔与第一电子终端触敏显示器的接触触发移动事件,第一电子终端选中“你好”并进行位置的移动。
(9)当第一电子终端监听到对矢量数据进行放大/缩小时,用户可通过触控笔与第一电子终端触敏显示器的接触触发放大/缩小事件,第一电子终端选中“你好”并进行尺寸大小的放大/缩小。
(10)当第一电子终端监听到对矢量数据进行旋转时,用户可通过触控笔与第一电子终端触敏显示器的接触触发旋转事件,第一电子终端选中“你好”并进行角度的旋转。
(11)当第一电子终端监听到对矢量数据进行颜色选择时,用户可通过触控笔与第一电子终端触敏显示器的接触触发颜色选择事件,假设第一电子终端监测到选择“红色”的操作指令,第一电子终端以红色笔画显示用户书写的“吗”。
(12)当第一电子终端监听到对矢量数据进行线宽选择时,用户可通过触控笔与第一电子终端触敏显示器的接触触发线宽选择事件,假设第一电子 终端监测到选择“0.5mm”的操作指令,第一电子终端以0.5mm线宽显示用户书写的“吗”。
(13)当第一电子终端监听到对矢量数据进行字体选择时,用户可通过触控笔与第一电子终端触敏显示器的接触触发字体选择事件,假设第一电子终端监测到选择“楷体”的操作指令,第一电子终端以楷体字体显示用户书写的“吗”。
进一步的,为了能够使对方更清楚地了解用户在第一电子终端的书写过程,第一电子终端还会将操作指令发送至第二电子终端,使得第二电子终端根据操作指令对显示的书写信息进行相应的操作,从而实现第一电子终端对其显示内容的操作与第二电子终端对其显示内容的操作同步。以上述(2)情况为例:当第一电子终端监听到对矢量数据进行撤消时,用户可通过触控笔与第一电子终端触敏显示器的接触触发撤消事件,第一电子终端对已经完成最后一个动作进行撤消动作,即将“你好”的最后一笔画去除,第二电子终端也同步将“你好”的最后一笔画去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文所指的“同步”并非是指完全同一时刻,是允许有时间误差的,它是受网络的带宽、时延抖动等影响,但由于本文采用的是数据量极少的矢量数据,所以第一电子终端、第二电子终端对矢量数据的操作几乎是同时执行的。
步骤205、当监听到开启指令时,开启接收数据的通道,其中,所述数据为所述第二电子终端发送。优选的,当第一电子终端监听到开启指令时,第一电子终端调起互动或提问通道,用于接收第二电子终端发送的互动数据或提问的问题。更进一步的,第一电子终端可通过接口调起/激活互动界面或提问界面,以便直接在图形用户界面上显示第二电子终端发送的互动数据或提问的问题。
优选的,第一电子终端还可接收所述第二电子终端发送的第二矢量数据,其中,所述第二矢量数据包括第二书写信息和第二位置矢量信息。第二矢量数据在第二电子终端的生成过程与前文第一矢量数据在第一电子终端的生成过程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电子终端根据所述第二位置矢量信息定位对应的显示位置,并在所述显示位置上显示所述第二书写信息。具体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二位置矢量信息定位对应的显示位置包括:
获取所述触敏显示器的显示比例,其中,所述显示比例为显示对象尺寸大小与屏幕尺寸大小的比例;
获取所述第二电子终端显示器的显示比例;
根据所述触敏显示器的显示比例和第二电子终端显示器的显示比例,确定所述第二位置矢量信息在所述触敏显示器对应的显示位置。
上述“根据所述第二位置矢量信息定位对应的显示位置”可以解释以下几种情况:
一、当第一电子终端、第二电子终端两者的显示屏幕尺寸一样,且第一电子终端、第二电子终端的显示对象尺寸一样时,此时第一电子终端的显示比例与第二电子终端的显示比例均为1。第一电子终端显示内容的显示位置与第二电子终端显示内容的显示位置一样,就像将第二电子终端显示屏的显示内容直接复制,得到第一电子终端显示屏的显示内容。
二、当第一电子终端、第二电子终端两者的显示屏幕尺寸一样,但第一电子终端的显示对象尺寸为第二电子终端的显示对象尺寸2倍时,此时第一电子终端的显示比例为第二电子终端的显示比例的2倍。第一电子终端显示内容的显示位置按2的显示比例显示,就像将第二电子终端显示屏的显示内容放大至2倍,得到第一电子终端显示屏的显示内容。
三、当第一电子终端的显示屏幕尺寸为第二电子终端的显示屏幕尺寸的2倍,第一电子终端、第二电子终端的显示对象尺寸一样时,此时第一电子终端的显示比例为第二电子终端的显示比例的2倍。第一电子终端显示内容的显示位置按2的显示比例显示,就像将第二电子终端显示屏的显示内容放大至2倍,得到第一电子终端显示屏的显示内容。
四、当第一电子终端的显示屏幕尺寸为第二电子终端的显示屏幕尺寸的2倍,但第一电子终端的显示对象尺寸为第二电子终端的显示对象尺寸2倍时,此时第一电子终端的显示比例为第二电子终端的显示比例的4倍。第一电子终端显示内容的显示位置按4的显示比例显示,就像将第二电子终端显示屏的显示内容放大至4倍,得到第一电子终端显示屏的显示内容。
优选的,为了使使用第二电子终端的用户更能理解第一电子终端的内容,本实施例还提供同步教学解释音频,在检测书写信号的同时还记录与所述书写信号匹配的音频数据,并将第一矢量数据与匹配的音频数据同步传输至第 二电子终端,以使第二电子终端在显示书写信息时同步播放匹配的音频数据。本实施例还对记录的音频数据进行压缩,优选地,采用SPEEX压缩格式对所述音频数据进行压缩。SPEEX是一套主要针对语音的开源免费,无专利保护的音频压缩格式。SPEEX工程着力于通过提供一个可以替代高性能语音编解码来降低语音应用输入门槛。另外,相对于其它编解码器,SPEEX也很适合网络应用,在网络应用上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同时,SPEEX还是GNU工程的一部分,在改版的BSD协议中得到了很好的支持。
具体的,为了实现第二电子终端书写信息的内容显示与音频数据的播放同步,本实施例还记录书写信号和音频数据的时间戳信息,以使第二电子终端根据所述时间戳信息将书写信息和音频数据同步呈现。
本实施例通过将书写信号转换成数据量极少的矢量数据并进行传输,可在第二电子终端实时显示第一电子终端书写的信息,由于本实施例传输的数据量仅为矢量数据,占用的空间非常小,所需的带宽要求在2KB左右。相较于最低带宽需求为100KB的传统视频,本发明实施例极大地降低了带宽、网速等网络资源的需求,避免了直播时出现卡顿、马赛克的现象。
进一步的,传统的rmvb、H264/265、flv等格式在可以接收的图像质量下为100M左右,如果想达到在不同屏幕上显示而不影响质量的效果,需要更大的存储空间。本实施例由于是矢量数据,无需更大的存储空间,可以任意放大而不影响观看质量。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还可应用到社交场景。其现有技术是:利用现有的社交软件进行打字聊天,需要点击输入框并调出输入键盘,然后输入完成后点击发送。上述操作较为复杂,并且当不法分子冒用好友时无法辨别对方是否真的为好友,容易造成损失。通过本实施例,可在第二电子终端实时显示第一电子终端书写的信息,操作简单快捷方便,并且对于互相熟悉的好友来说容易通过对方字体辨别对方。用户还可通过对端传输过来的音频数据进一步确认对端用户的身份。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3至4e,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图3示出了一种可应用场景所依赖的数据传输系统,该应用场景为直播在线教学,依赖数据传输系统包括第一电子终端(本实施例简称老师端)以及至少一第二电子终 端(本实施例简称学生端),第一电子终端通过移动网络与第二电子终端通信连接,该移动网络的网络制式可以为2G(GSM)、2.5G(GPRS)、3G(WCDMA、TD-SCDMA、CDMA2000、UTMS)、4G(LTE)、4G+(LTE+)、WiMax等中的任意一种。其中,第一电子终端、第二电子终端均具有触敏显示器,第一电子终端、第二电子终端可以为智能手机、PAD(平板电脑)、PC平板二合一、或连接计算机的手写板。
为了能更清楚地解释本实施例中老师端与各学生端之间的数据传输原理,下面以老师端与学生端一对一的方式进行阐述。
请参阅图4a至图4e,图4a示出了老师端与学生端1之间的在线教学方法的数据传输原理流程示意图。图4b示出了上课前老师端与学生端1的图形用户界面,从下到上依次包括下端的黑板(或书写板)、黑板控制条(包括字体颜色选择按键、撤消按键、清空按键、橡皮按键)、课堂情况栏。可以看出,共有6名学生参与此堂课,该堂课的时间为2014年12月22日的19:00-20:00,包括50分钟的讲课时间和10分钟的提问时间。老师点击“开始上课”后开始此次课堂的教学。
在本实施例中,我们假设老师意欲利用老师端书写“你好”,此时老师开始书写笔画撇“丿”。步骤400,老师端检测到与触敏显示器的当前连续接触,并根据所述当前连续接触生成书写信号。所谓的连续接触是指用户或触控装置与触敏显示器的不间断接触,即与触敏显示器接触后不间断。若触控装置与触敏显示器接触后间断后再次接触,则为两次连续接触。在步骤400中,老师书写笔画撇“丿”时与触敏显示器的接触即为当前连续接触。
所述书写信号为用户通过手指或触控笔在触敏显示器上书写时产生的信号,用户书写的内容(书写信息)可以包括手绘产生的文字、由手绘产生的图形以及基于快捷操作对应产生的预置矢量图形。
书写信号还记录有书写信息的位置矢量信息,可以包括坐标。例如当书写信息为文字时,其位置矢量信息为手绘文字时产生的轨迹坐标;当书写信息为图形时,其位置矢量信息为手绘图形时产生的轨迹坐标。当书写信息为预置矢量图形时,其位置矢量信息为预置矢量图形的最小外接矩形的坐标。
最小外接矩形(minimum bounding rectangle,MBR),也有译为最小边界矩形,最小包含矩形,或最小外包矩形。最小外接矩形是指以二维坐标表示的 若干二维形状(例如点、直线、多边形)的最大范围,即以给定的二维形状各顶点中的最大横坐标、最小横坐标、最大纵坐标、最小纵坐标定下边界的矩形。这样的一个矩形包含给定的二维形状,且边与坐标轴平行。最小外接矩形是最小外接框(minimum bounding box)的二维形式。
步骤401,老师端根据所述书写信号转换成第一矢量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矢量数据包括书写信息和位置矢量信息。具体的,根据所述书写信号,老师端记录书写信号的起始点和终结点在触敏显示器的二维坐标及形状特征,从而把书写信号转换成第一矢量数据。
步骤4021,老师端根据位置矢量信息定位书写信息在触敏显示器上的显示位置,并将第一矢量数据显示至定位的显示位置上,优选的可通过图形用户界面显示该书写信息——笔画撇“丿”,如图4c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矢量数据为由点、线、坐标组成的数据,由5个字节组成,其中第1和第2字节描述X坐标,第3和第4字节描述Y坐标,第5字节描述矢量特征,其占用的空间非常小,数据量粒度用KB表示。矢量数据组成的文字、图形可以被任意放大而不影响观看质量。
步骤4022,老师端将所述第一矢量数据实时传输至学生端1。
步骤403,学生端1接收并解析所述第一矢量数据,得到书写信息和位置矢量信息,学生端1在所述位置矢量信息对应的位置显示所述书写信息——笔画撇“丿”,如图4c所示。
应当说明的是,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传输的是数据量极少的矢量数据,占用的空间非常小,所需的带宽要求在2KB左右,极大地降低了带宽、网速等网络资源的需求,因此能够在老师端显示书写信息的同时,学生端也显示该书写信息,从而实现老师端、学生端的同步显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文所指的“同步”并非是指完全同一时刻,是允许有时间误差的,它是受网络的带宽、时延抖动等影响,但由于本文采用的是数据量极少的矢量数据,所以第一电子终端(老师端)、第二电子终端(学生端1)对矢量数据的操作几乎是同时执行的。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由于传输的为矢量数据,无需更大的存储空间,可以任意放大而不影响观看质量。
步骤404,当老师完成笔画撇“丿”的书写后,继续进行笔画竖“丨” 的书写,后续每一笔画(即每一连续接触)的书写过程均与上述步骤400-403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4d所示,随着老师在老师端的书写完成,老师端、学生端1的图形用户界面同步显示老师的书写信息——“你好”。应当说明的是,老师端和其他各学生端2-6的在线教学时数据传输原理与前述老师端和学生端1的数据传输原理一样,如图4e所示,随着老师在老师端的书写完成,老师端、学生端1-6的图形用户界面同步显示老师的书写信息——“你好”。
进一步的,为了使使用学生端1的学生1更能理解老师在老师端讲解的内容,本实施例还提供同步教学解释音频,老师端在生成第一矢量数据时还记录与所述书写信号匹配的音频数据,并将第一矢量数据与匹配的音频数据同步传输至学生端1,以使学生端1在显示书写信息时同步播放匹配的音频数据。具体的,为了实现学生端1书写信息的内容显示与音频数据的播放同步,本实施例还记录书写信号和音频数据的时间戳信息,以使学生端1根据所述时间戳信息将书写信息和音频数据同步呈现。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还可应用到社交场景。其现有技术是:利用现有的社交软件进行打字聊天,需要点击输入框并调出输入键盘,然后输入完成后点击发送。上述操作较为复杂,并且当不法分子冒用好友时无法辨别对方是否真的为好友,容易造成损失。通过本实施例,可在第二电子终端实时显示第一电子终端书写的信息,操作简单快捷方便,并且对于互相熟悉的好友来说容易通过对方字体辨别对方。用户还可通过对端传输过来的音频数据进一步确认对端用户的身份。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3及5a至5d,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图3示出了一种可应用场景所依赖的数据传输系统,该应用场景为直播在线教学,依赖数据传输系统包括第一电子终端(本实施例简称老师端)以及至少一第二电子终端(本实施例简称学生端),第一电子终端通过移动网络与第二电子终端通信连接,该移动网络的网络制式可以为2G(GSM)、2.5G(GPRS)、3G(WCDMA、TD-SCDMA、CDMA2000、UTMS)、4G(LTE)、4G+(LTE+)、WiMax等中的任意一种。其中,第一电子终端、第二电子终端均具有触敏显示器,第一电子终端、第二电子终端可以为智能手机、PAD(平板电脑)、 PC平板二合一、或连接计算机的手写板。
为了能更清楚地解释本实施例中老师端与各学生端之间的数据传输原理,下面以老师端与学生端一对一的方式进行阐述。
本实施例的步骤500-503与实施例三的步骤400-403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为能重点阐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的不同之处,我们假设老师在老师端的书写已经完成,此时老师端、学生端1的图形用户界面同步显示老师的书写信息——“你好”,如图5b所示。
步骤504,当老师点击“撤消”时,老师端监听到对矢量数据进行的操作指令——撤消指令——撤消上一连续接触产生的书写信号,即撤消书写笔画横“一”产生的书写信号。
步骤505,老师端对所述矢量数据进行撤消的操作,回到书写笔画横“一”前一连续接触的状态,如图5c所示。
步骤506,老师端将操作指令(撤消)发送至学生端1。
步骤507,学生端1根据操作指令对显示的书写信息进行相应的撤消操作,实现老师端对其显示内容的操作与学生端1对其显示内容的操作同步。也就是说,随着老师端撤消笔画横“一”,学生端1也同步撤消笔画横“一”。
如图5d所示,当老师点击“橡皮”时,老师端监听到对矢量数据进行的操作指令——擦除指令——对某矢量位置显示的书写信息进行擦除,与上述原理相同,老师端在进行本地书写信息的擦除时,还会将擦除指令发送至学生端1,使得学生端1对本地书写信息进行擦除。应当理解的是,学生端1擦除的位置、内容与老师端擦除的位置、内容相同。
为了能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发明思想,本实施例提供了一具体应用场景进行解释。请参阅图6a至6i,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老师端与学生端1一对一的在线教学场景。
步骤600,老师端与学生端1通过移动网络连接后,各自的图形用户界面可如图6a所示。老师端点击“开始上课”后,进入图6b所示的图形用户界面。老师可在下面的黑板处进行教材的书写及讲解。但由于黑板板面并不算大,老师可点击收起/打开按键“…”收起课堂情况栏,以便获取更大的板书空间/书写空间。
步骤601,老师端监听到“收起/打开”指令后,将课堂情况栏收起,其 图形用户界面可如图6c所示。
步骤602,老师在板书前可选择板书的颜色,其选择的界面可如图6d所示。老师端监听到操作指令—“字体颜色选择”,且监听到“选择红色”的操作指令,在当前用户界面显示被选择的颜色、以提示老师板书时书写的颜色,其图形用户界面可如图6e所示。
请参阅图6f及6g,我们仍然假设老师意欲利用老师端书写“你好”,此时老师开始书写笔画撇“丿”。老师的书写信息“你好”在老师端、学生端1的数据传输原理可如前述实施例三所示,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6h及6i,图6h示出了对图6g显示的书写信息进行撤消指令的图形用户界面,图6i示出了对图6h显示的书与信息进行擦除指令的图形用户界面,“撤消指令”“擦除指令”的实现原理可如前述步骤504-506所示。
应当指出的是,无论老师端监听到书写信号还是对矢量数据的操作指令,学生端显示的内容均与老师端同步。
进一步的,为了使使用学生端1的学生1更能理解老师在老师端讲解的内容,本实施例还提供同步教学解释音频,老师端在生成第一矢量数据时还记录与所述书写信号匹配的音频数据,并将第一矢量数据与匹配的音频数据同步传输至学生端1,以使学生端1在显示书写信息时同步播放匹配的音频数据。具体的,为了实现学生端1书写信息的内容显示与音频数据的播放同步,本实施例还记录书写信号和音频数据的时间戳信息,以使学生端1根据所述时间戳信息将书写信息和音频数据同步呈现。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还可应用到社交场景。其现有技术是:利用现有的社交软件进行打字聊天,需要点击输入框并调出输入键盘,然后输入完成后点击发送。上述操作较为复杂,并且当不法分子冒用好友时无法辨别对方是否真的为好友,容易造成损失。通过本实施例,可在第二电子终端实时显示第一电子终端书写的信息,操作简单快捷方便,并且对于互相熟悉的好友来说容易通过对方字体辨别对方。用户还可通过对端传输过来的音频数据进一步确认对端用户的身份。
实施例五
为了使在线教育的听课效率高,本发明提出了实施例五。进一步的,本实施例可在基于前述实施例三、四的基础上提出。本实施例应用场景所依赖 的数据传输系统仍然可如图3所示,请参阅图7至图8b,图7示出了老师端接收学生端1发送数据的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
当老师讲完课程后,点击老师端的“举手提问”按键,老师端监听到开启指令,开启接收学生端数据的通道。当老师端监听到开启指令后,向学生端发送提示信息,用以提醒学生端的学生可以对当堂课的内容进行提问。
学生通过学生端接收到老师端发送的提示信息后,可在学生端点击“举手提问”按键请求提问。学生端监听到请求提问指令后,将该请求提问指令发送至老师端。老师端接收各学生端发送的请求提问指令,可在发送请求提问指令的学生头像显示提问标识(例如“举手标识”),以提示老师有哪些学生进行了提问。如图8a所示,老师端的图形用户界面上学生1和学生2的头像上均有提问标识,可表明学生端1和学生端2发送了请求提问指令,即学生端1和学生端2的学生均在各自设备上点击了“举手提问”。
老师点击学生1的头像,老师端监听到学生1的头像点击指令,表示允许学生1进行提问;如图8b所示,此时老师端1撤消学生1头像上的提问标识。老师端向学生端1发送允许提问提示至学生端1,学生端1获取到了提问的机会。
学生1可在黑板上书写问题进行提问,此时学生端1与老师端的角色互调,学生端1的数据传输原理大致可如前述实施例一至三描述的老师端的数据传输原理。具体的实现原理如下。
步骤700、学生端1检测到与触敏显示器的当前连续接触,并根据所述当前连续接触生成书写信号。与此同时,还会在记录书写信号的同时,记录提问音频以及书写信号和提问音频的时间戳信息。
步骤701、学生端1根据所述书写信号转换成第二矢量数据。其中,所述第二矢量数据包括第二书写信息和第二位置矢量信息。具体的,根据所述书写信号,学生端1记录书写信号的起始点和终结点在触敏显示器的二维坐标及形状特征,从而把书写信号转换成第二矢量数据。
步骤7021,学生端1根据第二位置矢量信息定位第二书写信息在触敏显示器上的显示位置,并将第二矢量数据显示至定位的显示位置上,优选的可通过图形用户界面显示该第二书写信息,可如图8b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矢量数据为由点、线、坐标组成的数据,由5个字节组 成,其中第1和第2字节描述X坐标,第3和第4字节描述Y坐标,第5字节描述矢量特征,其占用的空间非常小,数据量粒度用KB表示。矢量数据组成的文字、图形可以被任意放大而不影响观看质量。
步骤7022,学生端1将所述第二矢量数据、提问音频和时间戳信息实时传输至老师端。
步骤703,老师端接收并解析所述第二矢量数据,得到书写信息和位置矢量信息,老师端在所述位置矢量信息对应的位置显示所述书写信息,可如图8b所示。老师端还会根据时间戳信息播放学生端发送的提问音频。
实施例六
请参阅图9a及9b,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电子终端,该电子终端具有触敏显示器,包括:
检测模块901,用于检测在所述触敏显示器上生成的书写信号;
转换模块902,可与检测模块901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书写信号转换成第一矢量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矢量数据包括书写信息和位置矢量信息;
传输模块903,可与转换模块902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一矢量数据传输至第二电子终端,以使所述第二电子终端在所述位置矢量信息对应的位置显示所述书写信息;
接收模块904,可与传输模块903连接,包括接收单元和显示单元。其中,显示单元包括第一获取子单元、第二获取子单元及确定子单元。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子终端发送的第二矢量数据,其中,所述第二矢量数据包括第二书写信息和第二位置矢量信息。
第一获取子单元,可与所述接收单元连接,用于获取所述触敏显示器的显示比例,其中,所述显示比例为显示对象尺寸大小与屏幕尺寸大小的比例。
第二获取子单元,可与所述第一获取子单元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第二电子终端显示器的显示比例。
确定子单元,可所述第二获取子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触敏显示器的显示比例和第二电子终端显示器的显示比例,确定所述第二位置矢量信息在所述触敏显示器对应的显示位置。
实施例七
请参阅图1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电子终端,包括:
存储器(memory)1000;
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1020;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processor)1030;以及,
一个或多个模块1021,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成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1021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检测在所述触敏显示器上生成的书写信号;
根据所述书写信号转换成第一矢量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矢量数据包括书写信息和位置矢量信息;
将所述第一矢量数据传输至第二电子终端,以使所述第二电子终端在所述位置矢量信息对应的位置显示所述书写信息。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具有触敏显示器的第一电子终端,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检测在所述触敏显示器上生成的书写信号;
根据所述书写信号转换成第一矢量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矢量数据包括书写信息和位置矢量信息;
将所述第一矢量数据传输至第二电子终端,以使所述第二电子终端在所述位置矢量信息对应的位置显示所述书写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电子终端发送的第二矢量数据,其中,所述第二矢量数据包括第二书写信息和第二位置矢量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位置矢量信息定位对应的显示位置,并在所述显示位置上显示所述第二书写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位置矢量信息定位对应的显示位置包括:
获取所述触敏显示器的显示比例,其中,所述显示比例为显示对象尺寸大小与屏幕尺寸大小的比例;
获取所述第二电子终端显示器的显示比例;
根据所述触敏显示器的显示比例和第二电子终端显示器的显示比例,确定所述第二位置矢量信息在所述触敏显示器对应的显示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监听对矢量数据进行的操作指令,并对所述矢量数据进行相应的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指令包括:存储、撤消、擦除、清空、剪切、复制、删除、颜色选择、线宽选择、移动、放大/缩小、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记录与所述书写信号匹配的音频数据;
所述将所述第一矢量数据传输至第二电子终端时还将所述匹配的音频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电子终端,以使所这第二电子终端显示所述书写信息并同步播放所述匹配的音频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监听到开启指令时,开启接收数据的通道,其中,所述数据为所述第二电子终端发送。
8.一种具有触敏显示器的电子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在所述触敏显示器上生成的书写信号;
转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书写信号转换成第一矢量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矢量数据包括书写信息和位置矢量信息;
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矢量数据传输至第二电子终端,以使所述第二电子终端在所述位置矢量信息对应的位置显示所述书写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监听模块,用于监听对矢量数据进行的操作指令,并对所述矢量数据进行相应的操作。
10.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触敏显示器的第一电子终端和与所述第一电子终端通信连接的第二电子终端;
所述第一电子终端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在所述触敏显示器上生成的书写信号;
转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书写信号转换成第一矢量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矢量数据包括书写信息和位置矢量信息;
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矢量数据传输至第二电子终端;
所述第二电子终端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矢量数据,在所述位置矢量信息对应的位置显示所述书写信息。
CN201510216009.0A 2015-04-29 2015-04-29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电子终端 Pending CN1049328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16009.0A CN104932814A (zh) 2015-04-29 2015-04-29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电子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16009.0A CN104932814A (zh) 2015-04-29 2015-04-29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电子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32814A true CN104932814A (zh) 2015-09-23

Family

ID=54119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16009.0A Pending CN104932814A (zh) 2015-04-29 2015-04-29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电子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32814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24111A (zh) * 2015-11-05 2016-01-06 北京康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环境下的互动阅读方法及系统
CN105808188A (zh) * 2016-03-07 2016-07-27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屏幕间传输在线手绘的方法
CN106775539A (zh) * 2016-12-30 2017-05-31 上海云丞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同步显示方法、装置及教学系统
CN107333167A (zh) * 2017-05-22 2017-11-07 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观看记录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7665139A (zh) * 2016-07-29 2018-02-06 北京新唐思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在线教学中的实时双向绘制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8280864A (zh) * 2018-01-24 2018-07-13 福建升腾资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优化动态显示手写电子签名过程的方法
WO2019237636A1 (zh) * 2018-06-15 2019-12-19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系统设备及其书写方法、装置和交互智能平板
CN110737383A (zh) * 2019-09-30 2020-01-31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元素添加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0034651A1 (zh) * 2018-08-14 2020-02-20 北京大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操作内容同步的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8722A (zh) * 2003-04-18 2004-10-20 一种使通信终端实现手写笔迹信息交流的方法
US20060209802A1 (en) * 2005-03-05 2006-09-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image data in real-time
CN101021764A (zh) * 2006-02-14 2007-08-2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通讯系统中通讯信息的显示方法
CN101536558A (zh) * 2006-11-01 2009-09-16 李勇直 用于通过有线和/或无线网络系统来发送手写即时消息的信使系统及其信使服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8722A (zh) * 2003-04-18 2004-10-20 一种使通信终端实现手写笔迹信息交流的方法
US20060209802A1 (en) * 2005-03-05 2006-09-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image data in real-time
CN101021764A (zh) * 2006-02-14 2007-08-2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通讯系统中通讯信息的显示方法
CN101536558A (zh) * 2006-11-01 2009-09-16 李勇直 用于通过有线和/或无线网络系统来发送手写即时消息的信使系统及其信使服务方法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24111A (zh) * 2015-11-05 2016-01-06 北京康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环境下的互动阅读方法及系统
CN105808188A (zh) * 2016-03-07 2016-07-27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屏幕间传输在线手绘的方法
CN107665139A (zh) * 2016-07-29 2018-02-06 北京新唐思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在线教学中的实时双向绘制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6775539A (zh) * 2016-12-30 2017-05-31 上海云丞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同步显示方法、装置及教学系统
CN107333167A (zh) * 2017-05-22 2017-11-07 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观看记录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280864B (zh) * 2018-01-24 2022-11-11 福建升腾资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优化动态显示手写电子签名过程的方法
CN108280864A (zh) * 2018-01-24 2018-07-13 福建升腾资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优化动态显示手写电子签名过程的方法
WO2019237636A1 (zh) * 2018-06-15 2019-12-19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系统设备及其书写方法、装置和交互智能平板
CN110609653A (zh) * 2018-06-15 2019-12-24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系统设备及其书写方法、装置和交互智能平板
US11614912B2 (en) 2018-06-15 2023-03-28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Co., Ltd. Dual-system device and wri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and interactive intelligent tablet
WO2020034651A1 (zh) * 2018-08-14 2020-02-20 北京大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操作内容同步的系统及方法
CN110737383A (zh) * 2019-09-30 2020-01-31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元素添加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737383B (zh) * 2019-09-30 2021-06-18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元素添加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32814A (zh)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电子终端
US10419618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having whiteboard and video conferencing functions
CN109509375B (zh) 一种录播一体的智能全面屏黑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6171319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9388329A (zh) 远程批注同步的方法与系统
CN104106037A (zh) 投影仪,图形输入·显示装置,便携终端和程序
DE112015007020T5 (de) Verfahren und system zum aufzeichnen und bereitstellen von netzwerkunterricht
WO201312349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bining educational content
CN103269346A (zh) 一种用于教学的远程交互系统
CN104360764A (zh) 书写系统
CN105320282A (zh) 一种基于增强现实的图像识别解决方法
CN111066075A (zh) 一种课堂教学互动方法、终端和系统
CN112019907A (zh) 直播画面分流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016107A1 (zh) 远程交互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0619770A (zh) 一种绘本课件直播互动教学系统
CN113419693A (zh) 一种多用户轨迹的同步显示方法及系统
KR101000893B1 (ko) 화면 공유 방법 및 장치
CN107665139B (zh) 用于在线教学中的实时双向绘制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8268520B (zh) 课件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在线课程直播系统
CN103543829A (zh) 一种可实现投影触摸的3d智能视频展台
JPS6253084A (ja) 遠隔会議用端末装置
CN204632154U (zh) 基于无线传输的实验演示电子看台系统
CN112019906A (zh) 直播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661880A (zh) 一种远程协助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3316011B (zh) 电子白板系统的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92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