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31274B - 一种车辆通过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通过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31274B
CN104931274B CN201510290327.1A CN201510290327A CN104931274B CN 104931274 B CN104931274 B CN 104931274B CN 201510290327 A CN201510290327 A CN 201510290327A CN 104931274 B CN104931274 B CN 1049312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interface
running gear
road surface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9032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31274A (zh
Inventor
秦萌
颜枫
周磊
陶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entral TV Station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entral TV Sta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entral TV Station filed Critical China Central TV Station
Priority to CN20151029032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312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312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312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312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312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通过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车辆通过检测装置包括第一行走装置、第二行走装置和第一连系装置,第一行走装置包括第一滚轮、第一支持杆及第一固定装置;第二行走装置包括第二滚轮、第二支持杆及第二固定装置;第一连系装置的两端通过固定装置分别与第一行走装置、第二行走装置连接;第一连系装置至水平地面的距离与车辆底盘至水平地面的距离相同,第一连系装置的长度与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间的轴距相同。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每个行走装置的滚轮将车辆通过检测装置滚动于车辆将要行驶的路面,通过连系装置至路面的距离或角度变化来检测车辆是否会发生托底/托尾。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检测车辆是否可以安全通过路面。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通过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械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通过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车辆正常行驶时,正常情况下应当只有车辆的轮胎接触地面。当车辆经过一些凸起的路面时,容易发生车辆底盘与地面的突起物发生接触,导致底盘被刮蹭的情况,通常称之为托底。严重的托底有可能造成车辆底盘部件损坏,甚至将底盘顶起,对车身造成重大损害。
目前,在经过凸起的路面时,只能靠司机的经验来判断车辆是否可以安全通过该道路,而这种方式容易出现判断失误的情况。
现有技术不足在于:
现有车辆的道路通过性的判断完全依赖司机经验,容易判断失误。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通过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的道路通过性判断完全依赖司机经验、容易导致判断失误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通过检测装置,包括第一行走装置、第二行走装置和第一连系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行走装置包括第一滚轮和第一支持杆,所述第一滚轮的中心与所述第一支持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持杆上设有第一固定装置;
所述第二行走装置包括第二滚轮和第二支持杆,所述第二滚轮的中心与所述第二支持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持杆上设有第二固定装置;
所述第一连系装置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固定装置与所述第一行走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系装置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固定装置与所述第二行走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系装置至水平地面的距离与车辆底盘至水平地面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一连系装置的长度与车辆的车轮间的轴距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述车辆通过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车辆通过检测装置置于车辆将要行驶的路面上,通过每个行走装置的滚轮将所述车辆通过检测装置滚动于所述路面;
在滚动过程中,如果所述第一连系装置与所述路面发生碰触,则检测结果为如果所述车辆行驶于所述路面会发生托底情况;
如果滚动至所述路面结束时所述第一连系装置均未与所述路面发生碰触,则检测结果为如果所述车辆行驶于所述路面不会发生托底情况。
有益效果如下: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车辆通过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将第一行走装置、第二行走装置通过第一连系装置连接起来,第一连系装置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行走装置、第二行走装置的固定装置连接,由于第一连系装置至水平地面的距离与车辆底盘至水平地面的距离相同,从而可以通过第一滚轮、第一连系装置和第二滚轮更好地模拟出车辆的车轮和底盘;在使用时,首先将所述车辆通过检测装置置于车辆将要行驶的路面上,通过每个行走装置的滚轮将所述车辆通过检测装置滚动于所述路面;在滚动过程中,通过判断第一连系装置与路面是否发生碰触来检测如果车辆行驶于该路面是否会发生托底情况,实现利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车辆通过检测装置就可以检测出车辆是否可以安全通过路面的目的。
上述车辆通过检测装置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第三行走装置,所述第三行走装置包括第三滚轮和第三支持杆,所述第三滚轮的中心与所述第三支持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支持杆上设有第三固定装置;
第二连系装置,所述第二连系装置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固定装置与所述第二行走装置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系装置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固定装置与所述第三行走装置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系装置至水平地面的距离与车辆底盘至水平地面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二连系装置的长度为车辆的尾车轮圆心至车辆尾端的水平距离与车辆离去角的余弦值的商;
角度监控装置,位于所述第二行走装置的第二支持杆上,监控所述第二连系装置的角度变化。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述车辆通过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车辆通过检测装置置于车辆将要行驶的路面上,通过每个行走装置的滚轮将所述车辆通过检测装置滚动于所述路面;
在滚动过程中,如果所述角度监控装置监控到所述第二连系装置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所述车辆的离去角,则检测结果为如果所述车辆行驶于所述路面会发生托尾情况;
如果滚动至所述路面结束时所述第二连系装置与水平面的夹角均小于所述车辆的离去角,则检测结果为如果所述车辆行驶于所述路面不会发生托尾情况。
有益效果如下: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车辆通过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通过第二连系装置分别第二行走装置、第三行走装置可转动连接,由于第二连系装置至水平地面的距离与车辆底盘至水平地面的距离相同,第二连系装置的长度为车辆的尾车轮圆心至车辆尾端的水平距离与车辆离去角的余弦值的商,从而可以通过第二行走装置、第二连系装置和第三行走装置模拟出车辆的尾端结构;在使用时,首先将所述车辆通过检测装置置于车辆将要行驶的路面上,通过每个行走装置的滚轮将所述车辆通过检测装置滚动于所述路面;在滚动过程中,通过角度监控装置监控第二连系装置的角度变化来检测如果车辆行驶于该路面是否会发生托尾情况,实现检测车辆是否可以安全通过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辆通过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辆不发生托底的场景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辆发生托底的场景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辆通过检测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车辆通过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实施的流程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车辆通过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实施的流程示意图;
第一行走装置1、第二行走装置2、第三行走装置3、第一连系装置4、第二连系装置5、角度监控装置6;
第一滚轮101、第一支持杆102、第一固定装置103;
第二滚轮201、第二支持杆202、第二固定装置203;
第三滚轮301、第三支持杆302、第三固定装置30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说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互相结合。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辆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车辆包括车体和4个车轮,分别为车轮11、车轮12、车轮13和车轮14,每个车轮的直径相同。假设中间两个车轮(即车轮12、车轮13)之间的距离为L1,L1即为该车的轴距,车轮12和车轮13之间的底盘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1,车轮12与尾车轮14之间的距离为L2,尾车轮14与车辆尾端之间的距离为L3,尾车轮14底部与车辆尾端的夹角(通常可以称为车辆的离去角)为α。
发明人在发明过程中注意到:
现有技术中,当车轮间的轴距L1较长、而底盘至水平地面的距离H1较短时,容易导致经过凸面较大或凹凸不平的路面时产生托底的情况,也即,凸起物凸出水平地面的高度大于底盘至水平地面的距离H1,进而损坏车辆的底盘。
针对上述不足,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通过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下面进行说明。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辆通过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辆通过检测装置包括第一行走装置1、第二行走装置2和第一连系装置4,其中:
第一行走装置1包括第一滚轮101和第一支持杆102,所述第一滚轮101的中心与所述第一支持杆10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持杆102上设有第一固定装置103;
所述第二行走装置2包括第二滚轮201和第二支持杆202,所述第二滚轮201的中心与所述第二支持杆20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持杆202上设有第二固定装置203;
所述第一连系装置4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固定装置103与所述第一行走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系装置4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固定装置203与所述第二行走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系装置4至水平地面的距离与所述车辆底盘至水平地面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一连系装置4的长度与车辆的车轮间的轴距相同。
在具体实施时,每个行走装置的滚轮的直径可以接近于车辆的车轮直径,滚轮为可以转动的轮子。如图2所示,当所述车辆通过检测装置处于直立状态时,每个滚轮的中心(也可以称之为圆心)可以安装至支持杆的底部。
其中,固定装置可以采用固定孔的方式实现固定,也可以采用其他固定结构,例如,通过可以在支持杆上进行上下滑动的结构固定,如果采用固定孔方式固定,可以将固定孔沿支持杆布置在不同的高度上,本申请对固定装置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第一行走装置1和第二行走装置2组装起来检测车辆是否发生托底的情况,两个支持杆(102和202)通过第一连系装置4连系起来,第一连系装置4的长度与车辆的车轮之间的轴距相同,第一连系装置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H2与车辆底盘距离地面的高度H1相同。
以图1所示的车辆为例,进行说明如下:
由于图1中车辆的各个车轮大小相同,车辆底盘与水平地面平行,因此,在具体实施时,第一滚轮101和第二滚轮201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一连系装置4的长度,均与车轮12至13之间的距离相同,也即均为L1;第一连系装置4与水平地面平行,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装置103、第二固定装置203固定连接,确保第一连系装置4与第一支持杆102、第二支持杆202均垂直;所述第一连系装置4距水平地面的高度H2与车辆底盘距水平地面的高度H1相同。
其中,第一连系装置4可以为一个长杆类硬质装置或者为绳子类柔性装置,如果第一连系装置4为柔性装置,在具体使用时可以使第一连系装置4绷紧并与两个支持杆保持垂直;如果第一连系装置4为长杆类硬质装置,可以使第一连系装置4的两端与两个支持杆垂直固定在一起。
在实施中采用长杆、绳子等方式是由于这些方式比较常用、主流,易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使用/理解,所以这里以长杆、绳子为例;但是,从理论上来说,用其他的方式也是可以的,只要能够实现将行走端连系起来的目的即可,长杆、绳子仅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具体如何实施本申请,但并不意味仅能使用长杆、绳子,实施过程中可以结合实践需要来确定相应的方式。
假设司机在行驶过程中遇到凸起的路面,可以通过组装该检测装置,两人各手持一个行走装置,保持第一连系装置4绷紧、支持杆垂直于水平面。此时,两个滚轮101和201模拟车辆的车轮、第一连系装置4模拟车辆的底盘,以这样的形态通过该凸起的路面。如果在此过程中,第一连系装置4接触到路面,则说明车辆如果通过将发生托底情况;如果第一连系装置4始终高于路面,则车辆将可以安全通过。
图3和图4分别示出了使用过程中车辆通过(不发生托底)、车辆不通过(发生托底)的场景示意图,图中的弧面代表路面。
如图3所示,在这段路面上,路面不会触碰到第一连系装置4,则结果证明,如果车辆从此路面通过时不会发生托底情况;如图4所示,路面触碰到第一连系装置4,表明如果车辆从此路面通过则会发生托底情况,必须绕行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例如垫路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通过检测装置,通过简单的结构模拟出车辆的车轮和底盘,经过简单的检测即可预判出车辆通过路面是否会发生托底情况,以便及时更换路线或在将要发生托底的位置铺设垫板来避免托底,确保车辆的安全行驶。该装置在不使用时可以拆装后放置于车上,遇到凸起路面难于确定时可以简单组装后滚过路面,即可确定该路面是否可以允许车辆通过,组装和拆卸均较为方便。
发明人在发明过程中还注意到:
有些路况下,尽管车辆底盘通过、没有发生托底情况,但由于车辆尾端的离去角α较小,或者尾车轮至车辆尾端的距离较长,经常会发生托尾的情况,也即,路面触碰到车体的尾部。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实施。
实施中,车辆通过检测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
第三行走装置3,所述第三行走装置3包括第三滚轮301和第三支持杆302,所述第三滚轮301的中心与所述第三支持杆30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支持杆302上设有第三固定装置303;
第二连系装置5,所述第二连系装置5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固定装置203与所述第二行走装置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系装置5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固定装置303与所述第三行走装置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系装置5至水平地面的距离与所述车辆的底盘至水平地面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二连系装置5的长度为车辆的尾车轮圆心至车辆后角的水平距离与车辆离去角的余弦值的商;
角度监控装置6,位于所述第二行走装置2的第二支持杆202上,可以监控所述第二连系装置5的角度变化。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辆通过检测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第二支持杆和第三支持杆之间通过第二连系装置5连接,第二连系装置5的两端可转动地连接到第二支持杆和第三支持杆的相同高度处。继续以图1的车辆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如下:
假设第一行走装置和第二行走装置之间的距离为L2,也即车轮12至车轮14间的距离。当车辆在进行下坡时,容易发生托尾的情况,此时,可以通过第一行走装置模拟车轮12、第二行走装置模拟车轮14、第三行走装置模拟车辆尾端。
第二连系装置5至行走装置底部的距离与车辆底盘至水平地面的高度相同,第二连系装置5的长度等于L3/cosα,其中,L3为尾车轮圆心至车辆尾端的水平距离,α为车辆的离去角。
角度监控装置6可以在车辆通过检测装置在路面检测时,监控所述第二连系装置5的角度变化,从而可以确定车辆尾部是否会发生托尾的情况,例如,当角度变化大于车辆的离去角α时,即认为车辆在通过该路面位置时会发生托尾的情况。
实施中,角度监控装置6可以具体为角度测量装置,用于测量所述第二连系装置5与所述第一连系装置4的延长线之间的夹角。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二行走装置的第二支持杆上可以设有角度测量装置,角度测量装置可以测量出第二连系装置5和第一连系装置4的延长线之间的夹角。
继续以上述举例说明:
在使用过程中,第二行走装置、第三行走装置保持平行,并且由于第二连系装置5安装在第二行走装置和第三行走装置的相同高度处,则构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结构,也即第二连系装置5与地面平行,此时测得的第二连系装置与第一连系装置的延长线之间的夹角即等于坡面与前方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当该角度大于等于车辆的离去角α时,说明车辆走到这个位置时会发生托尾情况;反之,则不会发生托尾情况。
实施中,角度监控装置6可以具体为角度限制装置,当所述第二连系装置5转动的角度达到车辆离去角时,所述第二连系装置5与角度限制装置相碰触。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二行走装置上设置角度限制装置来代替角度测量装置,当第二连系装置5转动的角度达到离去角α时,所述第二连系装置5将触碰到所述角度限制装置,此时,代表车辆到此位置时会发生托尾。相比角度测量装置来说,无需一直测量转动过程中的角度。
实施中,第一连系装置4的长度可以为可调节的。
由于各种车辆的车轮之间的轴距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调节第一连系装置的长度,来模拟不同的轴距,进而可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车辆。
实施中,第一连系装置4可以由多节连接杆组成,所述多节连接杆为可折叠的。
第一连系装置4可以由多节连接杆组成,这些连接杆可以折叠起来,也可以展开后形成长杆,采用这样结构的第一连系装置更加便于携带。
实施中,每个行走装置上的固定装置可以为多个。
在具体实施中,每个支持杆上的固定装置可以为多个。假设滚轮被放置于水平地面上,当在每个支持杆上设置多个固定装置时,可以根据实际车辆底盘距离地面的高度将连系装置固定于不同高度的固定装置处,从而调节被固定物体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
实施中,每个行走装置上的滚轮可以为三个,所述三个滚轮之间水平固定,所述三个滚轮的转轴连线与所述支持杆垂直固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行走装置的下端可以具有三个滚轮,三个滚轮固定在一起,三个滚轮水平布置,三个滚轮的转轴连线与支持杆垂直固定,以使支持杆2可以自然保持与地面垂直的角度,确保行走过程更加稳定。
发明人在发明过程中注意到:
如果滚轮的半径比较小,当地面出现小的凹坑时,真实的车轮是不会受该凹坑的影响的,也即,对于真实的车轮来说相当于平地。但对于小的滚轮来说,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构,甚至会影响到检测的准确性。
为了避免这样的误差影响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实施。
实施中,每个行走装置上的滚轮可以为三个,所述三个滚轮的转轴固定于固定架上,所述三个滚轮的转轴形成一条弧线,所述弧线的半径等于车辆的车轮半径与所述滚轮半径的差值。
每个行走装置下端可以具有三个滚轮,三个滚轮的转轴固定在固定架上,三个滚轮的转轴布置在一个弧线上,该弧线的半径等于转播车车轮的半径减去滚轮的半径,这样三个滚轮能够更好地模拟车轮,避免小的凹坑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实施中,每个行走装置上的滚轮的直径为0.1~0.5米。
在具体实施时,为了便于携带,通常选择滚轮的直径为0.1到0.5米之间。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述车辆通过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下面进行说明。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上述车辆通过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实施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601、将所述车辆通过检测装置置于车辆将要行驶的路面上,通过每个行走装置的滚轮将所述车辆通过检测装置滚动于所述路面;
步骤602、在滚动过程中,如果所述第一连系装置与所述路面发生碰触,则检测结果为如果所述车辆行驶于所述路面会发生托底情况;
步骤603、如果滚动至所述路面结束时所述第一连系装置均未与所述路面发生碰触,则检测结果为如果所述车辆行驶于所述路面不会发生托底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使用方法,在使用时,首先将车辆通过检测装置放在车辆将要行驶的路面上,通过每个行走装置的滚轮将所述车辆通过检测装置在路面上滚动;在滚动过程中,通过判断第一连系装置与路面是否发生碰触来检测如果车辆行驶于该路面是否会发生托底情况,实现利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车辆通过检测装置就可以检测出车辆是否可以安全通过路面的目的。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上述车辆通过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实施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701、将所述车辆通过检测装置置于车辆将要行驶的路面上,通过每个行走装置的滚轮将所述车辆通过检测装置滚动于所述路面;
步骤702、在滚动过程中,如果所述角度监控装置监控到所述第二连系装置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所述车辆的离去角,则检测结果为如果所述车辆行驶于所述路面会发生托尾情况;
步骤703、如果滚动至所述路面结束时所述第二连系装置与水平面的夹角均小于所述车辆的离去角,则检测结果为如果所述车辆行驶于所述路面不会发生托尾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使用方法,在使用时,首先将车辆通过检测装置放在车辆将要行驶的路面上,通过每个行走装置的滚轮将所述车辆通过检测装置在路面上滚动;在滚动过程中,通过角度监控装置监控第二连系装置的角度变化来检测如果车辆行驶于该路面是否会发生托尾情况,从而可以实现检测车辆是否可以安全通过的目的。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Claims (10)

1.一种车辆通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行走装置(1)、第二行走装置(2)和第一连系装置(4),其中:
所述第一行走装置(1)包括第一滚轮(101)和第一支持杆(102),所述第一滚轮(101)的中心与所述第一支持杆(10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持杆(102)上设有第一固定装置(103);
所述第二行走装置(2)包括第二滚轮(201)和第二支持杆(202),所述第二滚轮(201)的中心与所述第二支持杆(20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持杆(202)上设有第二固定装置(203);
所述第一连系装置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固定装置(103)与所述第一行走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系装置(4)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固定装置(203)与所述第二行走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系装置(4)至水平地面的距离与车辆底盘至水平地面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一连系装置(4)的长度与车辆的车轮间的轴距相同;所述第一连系装置的长度为可调节的;每个行走装置上的固定装置为多个。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三行走装置(3),所述第三行走装置(3)包括第三滚轮(301)和第三支持杆(302),所述第三滚轮(301)的中心与所述第三支持杆(30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支持杆(302)上设有第三固定装置(303);
第二连系装置(5),所述第二连系装置(5)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固定装置(203)与所述第二行走装置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系装置(5)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固定装置(303)与所述第三行走装置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系装置(5)至水平地面的距离与车辆底盘至水平地面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二连系装置(5)的长度为车辆的尾车轮圆心至车辆尾端的水平距离与车辆离去角的余弦值的商;
角度监控装置(6),位于所述第二行走装置的第二支持杆(202)上,监控所述第二连系装置(5)的角度变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所述角度监控装置(6)具体为角度测量装置,用于测量所述第二连系装置(5)与所述第一连系装置(4)的延长线之间的夹角。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所述角度监控装置(6)具体为角度限制装置,当所述第二连系装置(5)转动的角度达到车辆离去角时,所述角度限制装置与第二连系装置(5)相碰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系装置(4)由多节连接杆组成,所述多节连接杆为可折叠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行走装置上的滚轮为三个,所述三个滚轮之间水平固定,所述三个滚轮的转轴连线与所述行走装置上的支持杆垂直固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行走装置上的滚轮为三个,所述三个滚轮的转轴固定于固定架上,三个滚轮的转轴形成一条弧线,所述弧线的半径为车辆的车轮半径与滚轮半径的差值。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行走装置上滚轮的直径为0.1~0.5米。
9.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车辆通过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车辆通过检测装置置于车辆将要行驶的路面上,通过每个行走装置的滚轮将所述车辆通过检测装置滚动于所述路面;
在滚动过程中,如果所述第一连系装置与所述路面发生碰触,则检测结果为如果所述车辆行驶于所述路面会发生托底情况;
如果滚动至所述路面结束时所述第一连系装置均未与所述路面发生碰触,则检测结果为如果所述车辆行驶于所述路面不会发生托底情况。
10.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车辆通过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车辆通过检测装置置于车辆将要行驶的路面上,通过每个行走装置的滚轮将所述车辆通过检测装置滚动于所述路面;
在滚动过程中,如果所述角度监控装置监控到所述第二连系装置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所述车辆的离去角,则检测结果为如果所述车辆行驶于所述路面会发生托尾情况;
如果滚动至所述路面结束时所述第二连系装置与水平面的夹角均小于所述车辆的离去角,则检测结果为如果所述车辆行驶于所述路面不会发生托尾情况。
CN201510290327.1A 2015-05-29 2015-05-29 一种车辆通过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ctive CN1049312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90327.1A CN104931274B (zh) 2015-05-29 2015-05-29 一种车辆通过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90327.1A CN104931274B (zh) 2015-05-29 2015-05-29 一种车辆通过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31274A CN104931274A (zh) 2015-09-23
CN104931274B true CN104931274B (zh) 2017-07-11

Family

ID=54118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90327.1A Active CN104931274B (zh) 2015-05-29 2015-05-29 一种车辆通过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312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24551A1 (zh) * 2016-01-24 2017-07-27 张仓 汽车防止托底时的信息推送方法以及提示系统
CN107843442A (zh) * 2017-12-07 2018-03-27 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验证静态时车辆通过性的测量装置与方法
CN108692952A (zh) * 2018-03-26 2018-10-23 江铃控股有限公司 汽车通过性参数的测量方法与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51549B2 (ja) * 1998-02-13 2005-05-25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路面摩擦係数判定装置
CN102561773A (zh) * 2012-01-11 2012-07-11 杭州西子石川岛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车辆底盘高度检测装置
CN103674584A (zh) * 2013-12-03 2014-03-26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曲线通过能力测试方法
CN104608832A (zh) * 2014-12-30 2015-05-13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用气坝系统及带有该系统的客车
CN204788962U (zh) * 2015-05-29 2015-11-18 中央电视台 一种车辆通过检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51549B2 (ja) * 1998-02-13 2005-05-25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路面摩擦係数判定装置
CN102561773A (zh) * 2012-01-11 2012-07-11 杭州西子石川岛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车辆底盘高度检测装置
CN103674584A (zh) * 2013-12-03 2014-03-26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曲线通过能力测试方法
CN104608832A (zh) * 2014-12-30 2015-05-13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用气坝系统及带有该系统的客车
CN204788962U (zh) * 2015-05-29 2015-11-18 中央电视台 一种车辆通过检测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转播车设计原则浅谈;陈江疆;《现代电视技术》;20041031;73-7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31274A (zh) 2015-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31274B (zh) 一种车辆通过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DE102008045307A1 (d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estimmen und Einstellen der Fahrwerksgeometrie eines Fahrzeuges
CN104165774A (zh) 一种研究铰接转向车辆侧倾稳定性的实验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Matsumoto et al. Creep force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rail and wheel on scaled model
CN104527722B (zh) 一种车辆限界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1623688A (zh) 可移动式多规格管道直径及圆度在线快速检测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03547897A (zh) 用于平衡车辆车轮的平衡机器
Stallmann et al. Parameterization and modelling of large off-road tyres for ride analyses: Part 1–Obtaining parameterization data
CN105445041B (zh) 一种轻型无人车参数测试平台
TW201918697A (zh) 輪胎滾動阻力測試機
CN108918166B (zh) 一种用于汽车轮胎的检测装置
CN107678037B (zh) 一种汽车跑偏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CN109506860B (zh) 转动铰接装置载荷试验装置
CN102607770B (zh) 旋挖钻机的重心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旋挖钻机
CN214737219U (zh) 公路平整度检测装置
CN204788962U (zh) 一种车辆通过检测装置
CN206177221U (zh) 一种用于冷轧精密无缝钢管直线度的高精度检测设备
CN212058582U (zh) 可移动式多规格管道直径及圆度在线快速检测装置
CN107421754A (zh) 一种行人碰撞保护划线装置
CN107966304A (zh) 一种测试轮胎的耐磨性与轮毂的耐撞击性的装置
CN106225978A (zh) 铁路横向轮轨力标定装置、系统及其标定方法
CN206804499U (zh) 一种测定路面摩擦系数的装置
CN205537625U (zh) 一种气泡平衡双刻度电杆测正器
JPH02136405A (ja) 舗装厚検出装置
JP3424116B2 (ja) 前後輪測定用ホイルアライメント測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