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27412A - 一种抗蓝光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蓝光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27412A
CN104927412A CN201510265327.6A CN201510265327A CN104927412A CN 104927412 A CN104927412 A CN 104927412A CN 201510265327 A CN201510265327 A CN 201510265327A CN 104927412 A CN104927412 A CN 1049274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ue light
transparent substrate
nanometer silver
coating
silver co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6532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27412B (zh
Inventor
朱文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an's Functional Plast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Nali Optical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Nali Optical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Nali Optical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26532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274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274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274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274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2741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导电薄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蓝光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该抗蓝光导电薄膜包括透明基材层、纳米银涂层和抗蓝光UV保护层,纳米银涂层设置于透明基材层和抗蓝光UV保护层之间,纳米银涂层的上表面与透明基材层的下表面贴合,纳米银涂层的下表面与抗蓝光UV保护层的上表面贴合。本发明的抗蓝光导电薄膜能吸收蓝光并转化成其它波段的可见光,可以阻隔蓝光,减轻蓝光对眼睛的刺激;且导电性能稳定,电阻率低,透光率高,附着力强,结构简单,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抗蓝光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电薄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蓝光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触摸屏显示屏幕中,透明导电薄膜(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s,TCF)作为电极元件,是触摸屏显示屏幕重要的组成配件之一。而在使用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时,荧屏发出的可见光中都有大量的不规则的短波蓝光,对眼睛伤害较大,通常是采用在显示屏外贴抗蓝光保护膜过滤部分蓝光。而如果将抗蓝光膜作为显示屏内置组件或与其他光学膜复合制备,则不必再外置抗蓝光保护膜,而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内置的抗蓝光复合膜产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蓝光导电薄膜,该抗蓝光导电薄膜能吸收蓝光并转化成其它波段的可见光,可以阻隔蓝光,减轻蓝光对眼睛的刺激;且导电性能稳定,电阻率低,透光率高,附着力强,结构简单,成本低。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蓝光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控制方便,成本低廉,质量稳定,生产效率高,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抗蓝光导电薄膜,包括透明基材层、纳米银涂层和抗蓝光UV保护层,纳米银涂层设置于透明基材层和抗蓝光UV保护层之间,纳米银涂层的上表面与透明基材层的下表面贴合,纳米银涂层的下表面与抗蓝光UV保护层的上表面贴合。
本发明的抗蓝光导电薄膜通过采用抗蓝光UV保护层,其能吸收蓝光并转化成其它波段的可见光,可以阻隔蓝光,减轻蓝光对眼睛的刺激;本发明的抗蓝光导电薄膜通过采用纳米银涂层,其导电性能稳定,电阻率低,透光率高,附着力强;本发明的抗蓝光导电薄膜在满足导电膜基本特性的同时,还增加了抗蓝光功能,结构简单,成本低。
优选的,所述纳米银涂层采用纳米银涂料涂布而成,纳米银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纳米银线浆    22-30份
增稠剂        4.5-5.5份
分散剂        3.5-4.5份
流平剂        2.5-3.5份
表面活性剂    1.2-2份
溶剂          51-70份。
本发明的纳米银涂料通过采用上述原料,并严格控制各原料的重量配比,采用该纳米银涂料制得的导电薄膜具有成膜表面导电性能稳定,电阻率低,透光率高,附着力强的优点。
优选的,所述增稠剂是由羟乙基纤维素和羧甲基纤维素以重量比2-4:1组成的混合物。本发明的纳米银涂料通过采用羟乙基纤维素和羧甲基纤维素作为增稠剂复配使用,并控制其重量比为2-4:1,可以改善和增加纳米银涂料的粘稠度,并提高涂料的稳定性。
所述分散剂为山梨醇酐三油酸酯和三硬脂酸甘油酯以重量比1.5-2.5:1组成的混合物。本发明的纳米银涂料通过采用山梨醇酐三油酸酯和三硬脂酸甘油酯作为分散剂复配使用,并控制其重量比为1.5-2.5:1,可均一分散难于溶解于液体的无机、有机固体及液体颗粒,同时也能防止颗粒的沉降和凝聚,形成稳定的悬浮液。
所述流平剂是由乙二醇二丁醚和有机硅油以重量比1.5-2:1-1.5组成的混合物。本发明的纳米银涂料通过采用乙二醇二丁醚和有机硅油作为流平剂复配使用,能促使涂料在干燥成膜过程中形成一个平整、光滑、均匀的涂膜,能有效降低涂料表面张力,提高涂料流平性和均匀性,可改善涂料的渗透性,能减少涂布时产生斑点和斑痕的可能性,增加覆盖性,使成膜均匀、自然。
所述表面活性剂是由六偏磷酸钠和三聚磷酸钠以重量比1-2:1组成的混合物。本发明的纳米银涂料通过采用六偏磷酸钠和三聚磷酸钠作为表面活性剂复配使用,并控制其重量比为1-2:1,能降低涂料的表面张力,并提高有机化合物的可溶性,提高涂料的稳定性。
所述溶剂是由无水乙醇和松油醇以重量比50-65:1-5组成的混合物。本发明的纳米银涂料通过采用无水乙醇和松油醇作为溶剂复配使用,其对其它原料的溶解效果好,使得涂料均匀、稳定。
优选的,所述纳米银涂料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配比称取上述原料,在容器中加入溶剂和流平剂,搅拌30-60min,再依次加入纳米银线浆、增稠剂和表面活性剂,继续搅拌30-60min,最后加入分散剂,超声分散2-3h,超声波频率为50-100KHz。
本发明的纳米银涂料的制备方法通过采用原料分批加入的方式,并严格控制个步骤的工艺参数,使得采用该纳米银涂料制得的导电薄膜具有成膜表面导电性能稳定,电阻率低,透光率高,附着力强的优点。
优选的,所述抗蓝光UV保护层采用抗蓝光UV涂料涂布而成,抗蓝光UV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卤硅酸盐荧光粉    5-10份
紫外光固化树脂    20-40份
成膜剂            1-5份
有机溶剂          40-60份。
本发明的抗蓝光UV涂料通过采用上述原料,并严格控制各原料的重量配比,能吸收蓝光并转化成其它波段的可见光,可以阻隔蓝光,减轻蓝光对眼睛的刺激。
优选的,所述卤硅酸盐荧光粉为碱土金属卤硅酸盐荧光粉。本发明的抗蓝光UV涂料通过采用碱土金属卤硅酸盐荧光粉,使得抗蓝光UV涂料能吸收蓝光并转化成其它波段的可见光,可以阻隔蓝光,减轻蓝光对眼睛的刺激。
所述紫外光固化树脂为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单体中的至少一种。更为优选的,所述紫外光固化树脂是由丙烯酸和丙烯酸甲酯以重量比0.5-1.5:1组成的混合物。本发明的抗蓝光UV涂料通过采用丙烯酸和丙烯酸甲酯作为紫外光固化树脂复配使用,并控制其重量比为0.5-1.5:1,可以从液体转化为固体涂膜可在瞬间完成(一秒至几秒),适合大工业流水线生产;且树脂成分全部为光洁性物质,无挥发成分,可百分之百固化成膜,减少了环境污染,是典型的绿色材料;固化膜层性能优异,可实现高光泽、亚光泽及着色等不同外观要求,具有优异的耐紫外光、耐高温、耐磨、阻燃、防静电等性能;固化时操作温度低、能耗低、占地面积小。
所述成膜剂为硝酸纤维成膜剂和聚氨酯成膜剂中的至少一种。更为优选的,所述成膜剂是由硝酸纤维成膜剂和聚氨酯成膜剂以重量比0.8-1.2:1组成的混合物。本发明的抗蓝光UV涂料通过采用硝酸纤维成膜剂和聚氨酯成膜剂作为成膜剂复配使用,并控制其重量比为0.8-1.2:1,使得抗蓝光UV涂料可以形成一层黏着牢固,具有一定柔软性、延伸性和弹性、耐摩擦性、耐水性等的连续均匀薄膜。
所述有机溶剂为醋酸酯和环醚中的至少一种。更为优选的,所述溶剂是由醋酸酯和环己醚以重量比1-2:1组成的混合物。本发明的抗蓝光UV涂料通过采用醋酸酯和环己醚作为溶剂复配使用,并控制其重量比为1-2:1,其对其它原料的溶解效果好,使得涂料均匀、稳定。
优选的,所述抗蓝光UV涂料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配比称取上述原料,在容器中加入紫外光固化树脂、成膜剂和有机溶剂,搅拌15-25min,然后加入卤硅酸盐荧光粉,继续搅拌30-60min,最后超声分散1-2h,超声波频率为50-100KHz。
本发明的抗蓝光UV涂料的制备方法通过采用原料分批加入的方式,并严格控制个步骤的工艺参数,制得的抗蓝光UV涂料能吸收蓝光并转化成其它波段的可见光,可以阻隔蓝光,减轻蓝光对眼睛的刺激。
优选的,所述透明基材层的厚度为15-288μm。所述透明基材层的厚度可以为15μm、50μm、100μm、150μm、200μm、250μm或288μm,更为优选的,所述透明基材层的厚度为150μm。
所述纳米银涂层的厚度为0.08-10μm。所述纳米银涂层的厚度可以为0.08μm、1μm、3μm、5μm、8μm或10μm,更为优选的,所述纳米银涂层的厚度为5μm。
所述抗蓝光UV保护层的厚度为1-5μm。所述抗蓝光UV保护层的厚度可以为1μm、2μm、3μm、4μm或5μm,更为优选的,所述抗蓝光UV保护层的厚度为3μm。
优选的,所述透明基材层为经过电晕处理的PET透明基材层、PC透明基材层、PP透明基材层或PVC透明基材层。更为优选的,所述透明基材层为经过电晕处理的PET透明基材层。所述PET透明基材层的电晕处理其原理是利用高频率高电压在被处理的塑料表面电晕放电(高频交流电压高达5000-15000V/m2),而产生低温等离子体,使塑料表面产生游离基反应而使聚合物发生交联,表面变粗糙并增加其对极性溶剂的润湿性,这些离子体由电击和渗透进入被印体的表面破坏其分子结构,进而将被处理的表面分子氧化和极化,离子电击侵蚀表面,以致增加承印物表面的附着能力。电晕处理使承印物表面分子结构重新排列,产生更多的极性部位,有利于附着外物,形成高光泽透明薄膜,提高PET透明基材层对油墨和粘胶剂的润湿能力,增加附着的牢固度,使氧化膜表面产生化学基团,表面融化并粗糙化作用,并使PET透明基材层表面张力≥50mN/m,摩擦系数≥0.55。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抗蓝光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透明基材处理:将透明基材用去离子水洗涤,再经清洗液抽提,然后烘干,将烘干后的透明基材进行电晕处理,电晕处理的电流强度为0.8-8A,透明基材的移动速度为1-8m/s;
(2)纳米银涂层涂布:以透明基材的电晕处理面为涂布面,采用纳米银涂料进行涂布,涂布后烘干,形成纳米银涂层;
(3)抗蓝光UV保护层涂布:以纳米银涂层的上表面为涂布面,采用抗蓝光UV涂料进行涂布,涂布后经烘干和UV固化,形成抗蓝光UV保护层。
所述步骤(2)和步骤(3)中,涂布采用狭缝涂布、凹版涂布、刮刀涂布或挤出涂布,优选,涂布采用狭缝涂布。
本发明的抗蓝光导电薄膜通过采用上述步骤,并严格控制电晕处理的电流强度为0.8-8A,透明基材的移动速度为1-8m/s,制得的抗蓝光导电薄膜能吸收蓝光并转化成其它波段的可见光,可以阻隔蓝光,减轻蓝光对眼睛的刺激;且导电性能稳定,电阻率低,透光率高,附着力强,结构简单,成本低。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控制方便,成本低廉,质量稳定,生产效率高,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抗蓝光导电薄膜通过采用抗蓝光UV保护层,其能吸收蓝光并转化成其它波段的可见光,可以阻隔蓝光,减轻蓝光对眼睛的刺激;本发明的抗蓝光导电薄膜通过采用纳米银涂层,其导电性能稳定,电阻率低,透光率高,附着力强;本发明的抗蓝光导电薄膜在满足导电膜基本特性的同时,还增加了抗蓝光功能,结构简单,成本低。
本发明的抗蓝光导电薄膜能吸收蓝光并转化成其它波段的可见光,可以阻隔蓝光,减轻蓝光对眼睛的刺激;且导电性能稳定,电阻率低,透光率高,附着力强,结构简单,成本低。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控制方便,成本低廉,质量稳定,生产效率高,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为:1—透明基材层、2—纳米银涂层、3—抗蓝光UV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抗蓝光导电薄膜,包括透明基材层1、纳米银涂层2和抗蓝光UV保护层3,纳米银涂层2设置于透明基材层1和抗蓝光UV保护层3之间,纳米银涂层2的上表面与透明基材层1的下表面贴合,纳米银涂层2的下表面与抗蓝光UV保护层3的上表面贴合。
所述透明基材层1的厚度为15μm;所述纳米银涂层2的厚度为0.08μm;所述抗蓝光UV保护层3的厚度为1μm。
所述透明基材层1为经过电晕处理的PET透明基材层。
所述纳米银涂层2采用纳米银涂料涂布而成,纳米银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纳米银线浆    22份
增稠剂        4.5份
分散剂        3.5份
流平剂        2.5份
表面活性剂    1.2份
溶剂          51份。
所述增稠剂是由羟乙基纤维素和羧甲基纤维素以重量比2:1组成的混合物;所述分散剂为山梨醇酐三油酸酯和三硬脂酸甘油酯以重量比1.5:1组成的混合物;所述流平剂是由乙二醇二丁醚和有机硅油以重量比1.5:1组成的混合物;所述表面活性剂是由六偏磷酸钠和三聚磷酸钠以重量比1:1组成的混合物;所述溶剂是由无水乙醇和松油醇以重量比50: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纳米银涂料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配比称取上述原料,在容器中加入溶剂和流平剂,搅拌30min,再依次加入纳米银线浆、增稠剂和表面活性剂,继续搅拌30min,最后加入分散剂,超声分散2h,超声波频率为50KHz。
所述抗蓝光UV保护层3采用抗蓝光UV涂料涂布而成,抗蓝光UV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卤硅酸盐荧光粉    5份
紫外光固化树脂    20份
成膜剂            1份
有机溶剂          40份。
所述紫外光固化树脂是由丙烯酸和丙烯酸甲酯以重量比0.5:1组成的混合物;所述成膜剂是由硝酸纤维成膜剂和聚氨酯成膜剂以重量比0.8:1组成的混合物;所述溶剂是由醋酸酯和环己醚以重量比1: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抗蓝光UV涂料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配比称取上述原料,在容器中加入紫外光固化树脂、成膜剂和有机溶剂,搅拌15min,然后加入卤硅酸盐荧光粉,继续搅拌30min,最后超声分散1h,超声波频率为50KHz。
一种抗蓝光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透明基材处理:将透明基材用去离子水洗涤,再经清洗液抽提以去除其表面油污以及吸附灰尘,然后经过高温真空烤箱中烘干,将烘干后的透明基材在电晕处理设备上进行电晕处理,电晕处理的电流强度为0.8A,透明基材的移动速度为1m/s;
(2)纳米银涂层2涂布:以透明基材的电晕处理面为涂布面,采用纳米银涂料进行涂布,涂布后经烤箱烘干,形成纳米银涂层2;
(3)抗蓝光UV保护层3涂布:以纳米银涂层2的上表面为涂布面,采用抗蓝光UV涂料进行涂布,涂布后经烤箱烘干和UV灯照射后固化,形成抗蓝光UV保护层3。
所述步骤(2)和步骤(3)中,涂布采用狭缝涂布。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透明基材层1的厚度为100μm;所述纳米银涂层2的厚度为3μm;所述抗蓝光UV保护层3的厚度为2μm。
所述透明基材层1为经过电晕处理的PC透明基材层。
所述纳米银涂层2采用纳米银涂料涂布而成,纳米银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纳米银线浆    24份
增稠剂        4.8份
分散剂        3.8份
流平剂        2.8份
表面活性剂    1.4份
溶剂          55份。
所述增稠剂是由羟乙基纤维素和羧甲基纤维素以重量比2.5:1组成的混合物;所述分散剂为山梨醇酐三油酸酯和三硬脂酸甘油酯以重量比1.8:1组成的混合物;所述流平剂是由乙二醇二丁醚和有机硅油以重量比1.6:1.2组成的混合物;所述表面活性剂是由六偏磷酸钠和三聚磷酸钠以重量比1.2:1组成的混合物;所述溶剂是由无水乙醇和松油醇以重量比52:3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纳米银涂料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配比称取上述原料,在容器中加入溶剂和流平剂,搅拌40min,再依次加入纳米银线浆、增稠剂和表面活性剂,继续搅拌40min,最后加入分散剂,超声分散2.5h,超声波频率为60KHz。
所述抗蓝光UV保护层3采用抗蓝光UV涂料涂布而成,抗蓝光UV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卤硅酸盐荧光粉    6份
紫外光固化树脂    25份
成膜剂            2份
有机溶剂          45份。
所述紫外光固化树脂是由丙烯酸和丙烯酸甲酯以重量比0.8:1组成的混合物;所述成膜剂是由硝酸纤维成膜剂和聚氨酯成膜剂以重量比0.9:1组成的混合物;所述溶剂是由醋酸酯和环己醚以重量比1.2: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抗蓝光UV涂料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配比称取上述原料,在容器中加入紫外光固化树脂、成膜剂和有机溶剂,搅拌18min,然后加入卤硅酸盐荧光粉,继续搅拌40min,最后超声分散1.5h,超声波频率为60KHz。
所述步骤(1)中,电晕处理的电流强度为2A,透明基材的移动速度为2m/s。
所述步骤(2)和步骤(3)中,涂布采用凹版涂布。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透明基材层1的厚度为150μm;所述纳米银涂层2的厚度为5μm;所述抗蓝光UV保护层3的厚度为3μm。
所述透明基材层1为经过电晕处理的PP透明基材层。
所述纳米银涂层2采用纳米银涂料涂布而成,纳米银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纳米银线浆    26份
增稠剂        5份
分散剂        4份
流平剂        3份
表面活性剂    1.6份
溶剂          60份。
所述增稠剂是由羟乙基纤维素和羧甲基纤维素以重量比3:1组成的混合物;所述分散剂为山梨醇酐三油酸酯和三硬脂酸甘油酯以重量比2:1组成的混合物;所述流平剂是由乙二醇二丁醚和有机硅油以重量比1.7:1.3组成的混合物;所述表面活性剂是由六偏磷酸钠和三聚磷酸钠以重量比1.5:1组成的混合物;所述溶剂是由无水乙醇和松油醇以重量比57:3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纳米银涂料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配比称取上述原料,在容器中加入溶剂和流平剂,搅拌45min,再依次加入纳米银线浆、增稠剂和表面活性剂,继续搅拌45min,最后加入分散剂,超声分散2.5h,超声波频率为75KHz。
所述抗蓝光UV保护层3采用抗蓝光UV涂料涂布而成,抗蓝光UV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卤硅酸盐荧光粉    7.5份
紫外光固化树脂    30份
成膜剂            3份
有机溶剂          50份。
所述紫外光固化树脂是由丙烯酸和丙烯酸甲酯以重量比1:1组成的混合物;所述成膜剂是由硝酸纤维成膜剂和聚氨酯成膜剂以重量比1:1组成的混合物;所述溶剂是由醋酸酯和环己醚以重量比1.5: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抗蓝光UV涂料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配比称取上述原料,在容器中加入紫外光固化树脂、成膜剂和有机溶剂,搅拌20min,然后加入卤硅酸盐荧光粉,继续搅拌45min,最后超声分散1.5h,超声波频率为75KHz。
所述步骤(1)中,电晕处理的电流强度为4A,透明基材的移动速度为4m/s。
所述步骤(2)和步骤(3)中,涂布采用刮刀涂布。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透明基材层1的厚度为200μm;所述纳米银涂层2的厚度为8μm;所述抗蓝光UV保护层3的厚度为4μm。
所述透明基材层1为经过电晕处理的PVC透明基材层。
所述纳米银涂层2采用纳米银涂料涂布而成,纳米银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纳米银线浆    28份
增稠剂        5.2份
分散剂        4.2份
流平剂        3.2份
表面活性剂    1.8份
溶剂          65份。
所述增稠剂是由羟乙基纤维素和羧甲基纤维素以重量比3.5:1组成的混合物;所述分散剂为山梨醇酐三油酸酯和三硬脂酸甘油酯以重量比2.2:1组成的混合物;所述流平剂是由乙二醇二丁醚和有机硅油以重量比1.8:1.4组成的混合物;所述表面活性剂是由六偏磷酸钠和三聚磷酸钠以重量比1.8:1组成的混合物;所述溶剂是由无水乙醇和松油醇以重量比61:4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纳米银涂料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配比称取上述原料,在容器中加入溶剂和流平剂,搅拌50min,再依次加入纳米银线浆、增稠剂和表面活性剂,继续搅拌50min,最后加入分散剂,超声分散3h,超声波频率为90KHz。
所述抗蓝光UV保护层3采用抗蓝光UV涂料涂布而成,抗蓝光UV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卤硅酸盐荧光粉    9份
紫外光固化树脂    35份
成膜剂            4份
有机溶剂          55份。
所述紫外光固化树脂是由丙烯酸和丙烯酸甲酯以重量比1.2:1组成的混合物;所述成膜剂是由硝酸纤维成膜剂和聚氨酯成膜剂以重量比1.1:1组成的混合物;所述溶剂是由醋酸酯和环己醚以重量比1.8: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抗蓝光UV涂料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配比称取上述原料,在容器中加入紫外光固化树脂、成膜剂和有机溶剂,搅拌22min,然后加入卤硅酸盐荧光粉,继续搅拌50min,最后超声分散2h,超声波频率为90KHz。
所述步骤(1)中,电晕处理的电流强度为6A,透明基材的移动速度为6m/s。
所述步骤(2)和步骤(3)中,涂布采用挤出涂布。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透明基材层1的厚度为288μm;所述纳米银涂层2的厚度为10μm;所述抗蓝光UV保护层3的厚度为5μm。
所述透明基材层1为经过电晕处理的PET透明基材层。
所述纳米银涂层2采用纳米银涂料涂布而成,纳米银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纳米银线浆    30份
增稠剂        5.5份
分散剂        4.5份
流平剂        3.5份
表面活性剂    2份
溶剂          70份。
所述增稠剂是由羟乙基纤维素和羧甲基纤维素以重量比4:1组成的混合物;所述分散剂为山梨醇酐三油酸酯和三硬脂酸甘油酯以重量比2.5:1组成的混合物;所述流平剂是由乙二醇二丁醚和有机硅油以重量比2:1.5组成的混合物;所述表面活性剂是由六偏磷酸钠和三聚磷酸钠以重量比2:1组成的混合物;所述溶剂是由无水乙醇和松油醇以重量比65:5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纳米银涂料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配比称取上述原料,在容器中加入溶剂和流平剂,搅拌60min,再依次加入纳米银线浆、增稠剂和表面活性剂,继续搅拌60min,最后加入分散剂,超声分散3h,超声波频率为100KHz。
所述抗蓝光UV保护层3采用抗蓝光UV涂料涂布而成,抗蓝光UV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卤硅酸盐荧光粉    10份
紫外光固化树脂    40份
成膜剂            5份
有机溶剂          60份。
所述紫外光固化树脂是由丙烯酸和丙烯酸甲酯以重量比1.5:1组成的混合物;所述成膜剂是由硝酸纤维成膜剂和聚氨酯成膜剂以重量比1.2:1组成的混合物;所述溶剂是由醋酸酯和环己醚以重量比2: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抗蓝光UV涂料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配比称取上述原料,在容器中加入紫外光固化树脂、成膜剂和有机溶剂,搅拌25min,然后加入卤硅酸盐荧光粉,继续搅拌60min,最后超声分散2h,超声波频率为100KHz。
所述步骤(1)中,电晕处理的电流强度为8A,透明基材的移动速度为8m/s。
所述步骤(2)和步骤(3)中,涂布采用狭缝涂布。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抗蓝光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基材层、纳米银涂层和抗蓝光UV保护层,纳米银涂层设置于透明基材层和抗蓝光UV保护层之间,纳米银涂层的上表面与透明基材层的下表面贴合,纳米银涂层的下表面与抗蓝光UV保护层的上表面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蓝光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银涂层采用纳米银涂料涂布而成,纳米银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纳米银线浆    22-30份
增稠剂        4.5-5.5份
分散剂        3.5-4.5份
流平剂        2.5-3.5份
表面活性剂    1.2-2份
溶剂          51-70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蓝光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稠剂是由羟乙基纤维素和羧甲基纤维素以重量比2-4:1组成的混合物;所述分散剂为山梨醇酐三油酸酯和三硬脂酸甘油酯以重量比1.5-2.5:1组成的混合物;所述流平剂是由乙二醇二丁醚和有机硅油以重量比1.5-2:1-1.5组成的混合物;所述表面活性剂是由六偏磷酸钠和三聚磷酸钠以重量比1-2:1组成的混合物;所述溶剂是由无水乙醇和松油醇以重量比50-65:1-5组成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蓝光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银涂料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配比称取上述原料,在容器中加入溶剂和流平剂,搅拌30-60min,再依次加入纳米银线浆、增稠剂和表面活性剂,继续搅拌30-60min,最后加入分散剂,超声分散2-3h,超声波频率为50-100KHz。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蓝光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蓝光UV保护层采用抗蓝光UV涂料涂布而成,抗蓝光UV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卤硅酸盐荧光粉    5-10份
紫外光固化树脂    20-40份
成膜剂            1-5份
有机溶剂          40-60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抗蓝光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卤硅酸盐荧光粉为碱土金属卤硅酸盐荧光粉;所述紫外光固化树脂为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单体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成膜剂为硝酸纤维成膜剂和聚氨酯成膜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有机溶剂为醋酸酯和环醚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抗蓝光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蓝光UV涂料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配比称取上述原料,在容器中加入紫外光固化树脂、成膜剂和有机溶剂,搅拌15-25min,然后加入卤硅酸盐荧光粉,继续搅拌30-60min,最后超声分散1-2h,超声波频率为50-100KHz。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蓝光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材层的厚度为15-288μm;所述纳米银涂层的厚度为0.08-10μm;所述抗蓝光UV保护层的厚度为1-5μ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蓝光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材层为经过电晕处理的PET透明基材层、PC透明基材层、PP透明基材层或PVC透明基材层。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抗蓝光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透明基材处理:将透明基材用去离子水洗涤,再经清洗液抽提,然后烘干,将烘干后的透明基材进行电晕处理,电晕处理的电流强度为0.8-8A,透明基材的移动速度为1-8m/s;
(2)纳米银涂层涂布:以透明基材的电晕处理面为涂布面,采用纳米银涂料进行涂布,涂布后烘干,形成纳米银涂层;
(3)抗蓝光UV保护层涂布:以纳米银涂层的上表面为涂布面,采用抗蓝光UV涂料进行涂布,涂布后经烘干和UV固化,形成抗蓝光UV保护层。
CN201510265327.6A 2015-05-22 2015-05-22 一种抗蓝光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274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65327.6A CN104927412B (zh) 2015-05-22 2015-05-22 一种抗蓝光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65327.6A CN104927412B (zh) 2015-05-22 2015-05-22 一种抗蓝光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27412A true CN104927412A (zh) 2015-09-23
CN104927412B CN104927412B (zh) 2017-05-24

Family

ID=54114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6532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27412B (zh) 2015-05-22 2015-05-22 一种抗蓝光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27412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78129B1 (ko) 2015-09-23 2015-12-17 이진호 스마트폰 보호필름
CN107236446A (zh) * 2017-06-21 2017-10-10 天津宝兴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电膜的纳米涂布液
CN110364287A (zh) * 2019-08-09 2019-10-22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抗uv辐照的银纳米线墨水及其配制方法和制备的透明导电薄膜
CN115283222A (zh) * 2022-05-20 2022-11-04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 一种用于激光微推力器的等离子体增强界面结合力双层工质靶带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4132A (zh) * 2013-09-16 2013-12-25 宁波东旭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触摸屏的导电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3614089A (zh) * 2013-11-22 2014-03-05 东莞市纳利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金色抗蓝光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48371A (zh) * 2014-12-31 2015-03-25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抗蓝光和防静电保护膜
CN104575701A (zh) * 2014-12-17 2015-04-29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高分子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CN204737913U (zh) * 2015-05-22 2015-11-04 东莞市纳利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抗蓝光导电薄膜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4132A (zh) * 2013-09-16 2013-12-25 宁波东旭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触摸屏的导电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3614089A (zh) * 2013-11-22 2014-03-05 东莞市纳利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金色抗蓝光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75701A (zh) * 2014-12-17 2015-04-29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高分子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48371A (zh) * 2014-12-31 2015-03-25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抗蓝光和防静电保护膜
CN204737913U (zh) * 2015-05-22 2015-11-04 东莞市纳利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抗蓝光导电薄膜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78129B1 (ko) 2015-09-23 2015-12-17 이진호 스마트폰 보호필름
CN107236446A (zh) * 2017-06-21 2017-10-10 天津宝兴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电膜的纳米涂布液
CN110364287A (zh) * 2019-08-09 2019-10-22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抗uv辐照的银纳米线墨水及其配制方法和制备的透明导电薄膜
CN110364287B (zh) * 2019-08-09 2021-01-26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抗uv辐照的银纳米线墨水及其配制方法和制备的透明导电薄膜
CN115283222A (zh) * 2022-05-20 2022-11-04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 一种用于激光微推力器的等离子体增强界面结合力双层工质靶带制备方法
CN115283222B (zh) * 2022-05-20 2023-11-10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 一种用于激光微推力器的等离子体增强界面结合力双层工质靶带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27412B (zh) 2017-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27412A (zh) 一种抗蓝光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88295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集流体用涂层浆料、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99737B (zh) 一种微纳米银/高分子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128564B (zh) 经光照烧结处理的pet/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的制备方法
CN105761774A (zh) 一种可用于智能液晶调光膜的新型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16351A (zh) 一种柔性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79740B (zh) 一种树脂混合物、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85434A (zh) 一种透明导电膜的制造方法及透明导电膜
CN110183700A (zh) 银纳米线柔性透明导电电极的制备方法、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29752B (zh) 一种石墨烯银纳米线复合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27449A (zh) 一种柔性基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5153814A (zh) 一种水基银纳米线墨水的配制方法
CN108711462A (zh) 一种不含玻璃粉的导电银浆及其制备方法和烧结方法
CN109251636A (zh) 高透光率水性导电涂料的制备工艺
CN109698040B (zh) 一种水基电子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75686A (zh) 一种低成本铜掺杂导电银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58094B (zh) 一种水系MXene纳米纤维素基功能墨水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方法
CN107384025A (zh) 一种喷涂透明导电油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291996A (zh) 石墨烯复合透明导电薄膜及智能调光膜的卷对卷制备方法
CN204737913U (zh) 一种抗蓝光导电薄膜
CN107015394B (zh) 具有屏蔽近红外光功能的反式电控调光膜及其制备方法
CN213844777U (zh) 一种纳米银线复合透明导电膜
JP2018527431A (ja) 剛性および可撓性基材用の導電性透明コーティング
CN105131720B (zh) 一种醇基银纳米线导电墨水
CN110317525B (zh) 一种导电高分子水性浆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222

Address after: 214000 Hongshan Street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area (East District), New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QIAN'S FUNCTIONAL PLASTIC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6 HUAYU street, Changlong village, Huang Jiang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NALIFILM OPTICAL MATERIAL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24

Termination date: 202105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