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12089A - 一种生态袋护坡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态袋护坡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912089A CN104912089A CN201510300935.6A CN201510300935A CN104912089A CN 104912089 A CN104912089 A CN 104912089A CN 201510300935 A CN201510300935 A CN 201510300935A CN 104912089 A CN104912089 A CN 10491208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ecology bag
- protection layer
- slope protection
- bank prot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生态袋护坡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涉及边坡或斜坡的绿化技术领域,针对现有生态袋采用三层堆叠法,生态袋用量大,导致工程造价较高的问题,它包括一紧靠主体建筑外侧的建筑结构保护层;位于建筑结构保护层外围且由生态袋垒砌而成的护坡层;以及位于护坡层和建筑结构保护层之间的覆土层;生态袋沿水平方向堆叠单层或双层,且每层生态袋均为纵横交错垒砌,生态袋与建筑结构保护层之间的空隙充满压实的种植土构成覆土层。施工方法:安装建筑结构保护层并形成坡面;每横向垒砌一层至五层则纵向垒砌一层生态袋,横纵交错垒砌形成护坡层,护坡层与保护层之间填充种植土并压实得到覆土层;在生态袋上种植草种或苗木以实现覆盖绿化及护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边坡或斜坡的绿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态袋护坡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传统园林斜坡绿化工程中,景观堆土相对于水平面之边坡角度会在某一极小值下维持固定,此角度乃是土体颗粒在非常疏松状态下的最稳定边坡,称之为安息角(angle of repose),传统景观堆土最大安息角为23°,若安息角大于23°时会出现滑坡现象,造成景观土体塌方。生态袋护坡系统的出现解决了上述问题,生态袋护坡系统是通过将装满植物生长基质的生态袋以沿斜坡表面层层堆叠的方式,在斜坡表面形成一层适宜植物生长的环境,同时通过连接配件将袋与袋之间,层与层之间,生态袋与斜坡表面之间完全紧密的结合起来;达到牢固的护坡作用,使得景观土体坡度不再受限于上述最大安息角;而且,在堆叠好的袋面采用绿化手段播种或栽植植物,能够达到恢复植被的目的,使其与园林整体景观相融合。
请参考图1,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生态袋21垒砌摆放时,相邻上、下层的竖缝应错开,连接配件22要骑缝放置,人工压板踩踏压实,以保证互锁结构的稳定性,然而,现有的生态袋护坡系统一般采用如图所示的三层堆叠法,每层生态袋21由下至上的放置方向基本一致,且呈三角型结构垒砌,这种结构使得生态袋21用量较大,导致绿化工程成本升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生态袋护坡系统中,生态袋采用三层堆叠法,生态袋用量大,导致工程造价较高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态袋护坡系统及其施工方法,生态袋横纵交错垒砌,而且护坡层与建筑结构保护层之间利用覆土层代替生态袋,使得生态袋的使用数量大幅减少,不但提高了施工效率,而且降低了工程成本。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生态袋护坡系统,包括一紧靠主体建筑外侧的建筑结构保护层;位于所述建筑结构保护层外围,且由生态袋垒砌而成的护坡层;以及位于所述护坡层和所述建筑结构保护层之间的覆土层;其中,所述护坡层的所述生态袋沿水平方向堆叠单层或双层,且每层所述生态袋均为纵横交错垒砌,所述生态袋的靠近所述主体建筑的一侧与所述建筑结构保护层之间的空隙充满压实的种植土构成所述覆土层。
优选的,所述护坡层每横向垒砌一层至五层所述生态袋,则纵向垒砌一层所述生态袋。
优选的,所述护坡层底部的所述生态袋纵向垒砌。
优选的,每层横向垒砌的所述生态袋中间隔放置若干纵向垒砌的所述生态袋。
优选的,它还包括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生态袋之间的排水盲沟,所述排水盲沟的一端与所述覆土层的土体相通,所述排水盲沟的自由端暴露于所述护坡层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排水盲沟包括排水管及包裹于其外层的塑料盲沟,所述塑料盲沟的外表面包裹有土工布。
优选的,所述覆土层的种植土厚度大于等于1500mm,所述种植土压实密度不小于90%。
优选的,所述建筑结构保护层由EPS板堆叠而成,所述建筑结构保护层与所述覆土层之间设有土工布。
优选的,它还包括自动喷灌装置,所述自动喷灌装置包括输水管网及埋设于所述护坡层外围地坪及所述护坡层侧面的若干散射喷头,所述散射喷头通过所述输水管网与喷灌水源连通。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生态袋护坡系统的施工方法,步骤如下:
一、在所述主体建筑外侧安装所述建筑结构保护层并形成坡面;
二、吊运所述生态袋至施工坡面并分层垒砌,每横向垒砌一层至五层所述生态袋,则纵向垒砌一层所述生态袋,如此横纵交错垒砌形成所述护坡层,在所述护坡层与所述建筑结构保护层之间的间隙内填充种植土并压实得到所述覆土层;
三、在已垒砌完成的所述护坡层的所述生态袋上种植草种或苗木以实现覆盖绿化及护坡。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
一、现有的生态袋护坡系统中,生态袋沿水平方向堆叠三层,每层生态袋由下至上的放置方向基本一致,且呈三角型结构垒砌,这种结构使得生态袋用量较大,导致绿化工程成本升高,本发明的生态袋护坡系统将传统生态袋的垒砌方式改为沿水平方向堆叠单层或双层,且每层的生态袋纵横交错垒砌构成护坡层,护坡层与建筑结构保护层之间的空隙则充满压实的种植土而构成覆土层,纵横交错垒砌的方式减少了生态袋的使用数量,而且,这种结构使得护坡层与覆土层的结合更为紧密;由于覆土层所占空间由种植土替代原生态袋,因而进一步减少了生态袋的使用数量,从而降低了工程成本;另外,覆盖绿化植被的护坡层营造了斜坡绿化,使得主体建筑与其周围景观绿化融合为一体。
二、本发明生态袋护坡系统的施工方法,护坡层的生态袋分层垒砌,每横向垒砌一层至五层生态袋,则纵向垒砌一层生态袋,如此横纵交错垒砌形成上述护坡层,而且,在护坡层与建筑结构保护层之间的间隙内填充种植土并压实得到覆土层,生态袋的使用数量大幅减少,不但提高了施工效率,而且降低了工程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生态袋三层堆叠法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某能源中心绿化工程的平面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生态袋横向堆叠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纵向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生态袋横向堆叠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纵向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自动喷灌装置的布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生态袋护坡系统及其施工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的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以下将由所列举之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特征。需另外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述的“上”、“下”与附图的上、下的方向一致,但这不能成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以某能源中心的绿化工程为例,该能源中心采用区域集中供能系统,实行热、冷、电三联供,因此,该能源中心的主体建筑1内管路纵横交错,与其周围的建筑风格及景观绿化极不协调,视觉上尤显突兀,为克服这一缺陷,在主体建筑1外围设计了本实施例的生态袋护坡系统,它不但起到了隐蔽主体建筑1的目的,而且使绿化覆盖后的主体建筑1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下面结合图2至图5说明本实施例的生态袋护坡系统,为了明确方向关系,按需要设置了将z轴方向作为主体建筑1高度延伸方向的xyz直角坐标系。它包括一紧靠主体建筑1外侧的建筑结构保护层10;位于建筑结构保护层10外围,且由生态袋21垒砌而成的护坡层20;以及位于护坡层20和建筑结构保护层10之间的覆土层30;其中,护坡层20的生态袋21沿水平方向堆叠单层或双层,且每层生态袋21均为纵横交错垒砌,生态袋21的靠近主体建筑1的一侧与建筑结构保护层10之间的空隙充满压实的种植土构成覆土层30,本实施例种植于生态袋21上的绿化植物可选择易成活,少(免)维护的土生植物,如草、灌木、花卉及藤蔓等。
现有的生态袋护坡系统中,生态袋21沿水平方向堆叠三层,每层生态袋21由下至上的放置方向基本一致,且呈三角型结构垒砌,这种结构使得生态袋21用量较大,导致绿化工程成本升高。本发明的生态袋护坡系统将传统生态袋21的垒砌方式改为沿水平方向堆叠单层或双层,且每层的生态袋21纵横交错垒砌构成护坡层20,护坡层20与建筑结构保护层10之间的空隙则充满压实的种植土而构成覆土层30,纵横交错垒砌的方式减少了生态袋21的使用数量,而且,这种结构使得护坡层20与覆土层30的结合更为紧密;由于覆土层30所占空间由种植土替代原生态袋21,因而进一步减少了生态袋21的使用数量,从而降低了工程成本;另外,覆盖绿化植被的护坡层20营造了斜坡绿化,使得主体建筑1与其周围景观绿化融合为一体。
请参阅图4和图5,护坡层20每横向垒砌五层生态袋21,纵向垒砌一层生态袋21。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下文以生态袋21a表示横向垒砌的生态袋,以生态袋21b表示纵向垒砌的生态袋;生态袋21a长度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各生态袋21a沿y轴方向首尾相接,并沿z轴方向由低到高垒砌五层,且层层错缝摆砌,相邻的两个生态袋21a之间通过连接配件22连接,且每一连接配件22骑跨两个生态袋21a,扎实生态袋21a以便连接配件22刺穿生态袋21a,使得各层生态袋21a紧密结合,然后,在第五层生态袋21a上纵向垒砌第六层生态袋21b,也就是说,第六层的每个生态袋21b的长度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且各生态袋21b沿y轴方向连续摆砌,第六层生态袋21b与第五层生态袋21a之间也采用上述连接配件22连接,如此反复,每横向垒砌五层生态袋21a则纵向垒砌一层生态袋21b,从而构成如图5所示的单层护坡层20,当然,也可使生态袋21a横向垒砌五层,且每层为双层,纵向垒砌一层生态袋21b,以构成双层护坡层,结构较单层更为稳定。本实施例生态袋21规格为680*320*160,单位mm,由生产厂家订制加工,以截面4080*960mm,高度960mm的单位堆叠体积为例,采用传统三层堆叠法,生态袋21使用数量为3*6*6=108袋,而以本实施例的结构,六层高度的单层护坡层20使用生态袋21的数量约为43袋,可见,单位堆叠体积内本发明生态袋21使用数量仅为传统三层堆叠法生态袋21使用数量的39.8%,因而,明显降低了工程成本。
上述连接配件22是由聚丙烯材料挤压成型的高强度材料,其两侧具有若干倒钩棘爪,倒钩棘爪的剪切力一般大于300N(测试速度:50mm/min,实验室环境:23±2℃,50±5%RH),倒钩棘爪具有防侧滑剪切力,主要是防止生态袋21袋体与袋体之间相对滑动,从而使垒砌的生态袋21之间形成一个稳固的整体,再加上生态袋21本身具有透水不透土的过滤功能,从而减小了斜坡的静水压力,也有效减小了水平方向的剪切力。
更进一步,为保证护坡层20底部的稳定性,本实施例护坡层20底部的生态袋21纵向垒砌;具体而言,纵向垒砌的生态袋21b的长度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生态袋21b沿y轴方向连续排列,如此设置,能够增大护坡层20底部与覆土层30内种植土的接触面积,使得具有较大坡度的护坡层20稳定性更强,避免护坡层10在压力作用下滑移。
请继续参考图4,为增强横向垒砌生态袋21a的稳定性,每层生态袋21a中间隔放置若干纵向垒砌的生态袋21c,且生态袋21c与生态袋21a之间通过连接配件22连接,生态袋21c的设置使得相邻两层横向垒砌的生态袋21a之间的结合更为紧密,避免横向垒砌的生态袋21a因滑移而导致护坡层20坍塌。
本实施例的上述结构降低了生态袋21的使用数量,除此之外,如何及时排除渗入覆土层30的雨水,以保证坡体稳定是本发明的另一亮点。为此,本实施例在相邻两个生态袋21之间设置了排水盲沟23,排水盲沟23的一端与覆土层30的土体相通,排水盲沟23的自由端暴露于护坡层20外侧,以利于覆土层30内的雨水汇集于排水盲沟23并排泄于护坡层20外。为了更便于雨水排出,排水盲沟23的与覆土层30相通的一端应略高于其自由端。
上述排水盲沟23包括排水管及包裹于其外层的塑料盲沟,塑料盲沟的外表面包裹有土工布。本实施例排水管可由硬聚氯乙烯管(PVC-U),高密度聚乙烯管(PE-HD)、交联聚乙烯管(PE-X)、无规共聚聚丙烯管(PP-R)、聚丁烯管(PB),工程塑料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等任一种材料制成;塑料盲沟是将热塑性合成树脂加热熔化后通过喷咀挤压出纤维丝叠置在一起,并将其相接点溶结而成的三维立体多孔材料,其表面开孔率高,集水性好,空隙率大,排水性好,抗压性强,耐压性好,柔性好,能够适应土体变形,而且施工方便;塑料盲沟外表面包裹的土工布起到滤膜的作用,能够隔离土体和排水管,利用土工布良好的透气性和透水性,使水流易于通过,并有效截流土颗粒,细沙等,以保持覆土层30结构稳定。需另外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在护坡层20下部局部设置若干排水管24,排水管24的安装位置与排水盲沟23类似,仅为进一步降低工程成本,并不影响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中覆土层30种植土厚度大于等于1500mm,这一土层厚度能够满足大部分植被生长所需,另外,种植土压实密度应不小于90%,以保证覆土层30结构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主体建筑1顶板荷载:活载大于5吨/m2,在保证覆土层30种植土深度大于1500mm的前提下,建筑结构保护层10由EPS板堆叠而成,EPS板(又称苯板)是可发性聚苯乙烯板的简称,是具有闭孔结构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材,具有质轻价廉、导热率低、吸水性小、电绝缘性能好、隔音、防震、防潮及成型工艺简单等优点,因此,采用EPS板作为建筑结构保护层10不但能够起到保护主体建筑1及隔音防潮的作用,而且大幅降低了工程造价,EPS板由生产厂家订制加工,本实施例的EPS板规格为2m*2m,厚度为0.1-0.5m。较佳的,建筑结构保护层10与覆土层30之间还设有土工布,土工布的设置能够增强覆土层30土体的抗拉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增强主体建筑1结构的稳定性。
更佳的,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生态袋护坡系统还包括的自动喷灌装置40,用于苗木及草坪的补充灌溉,上述自动喷灌装置40包括输水管网42及埋设于护坡层20外围地坪及护坡层20侧面的若干散射喷头43,散射喷头43通过输水管网42与喷灌水源41连通。输水管网42由管材和管件构成,其作用是将有压水流从喷灌水源41按照一定方式输送到每个散射喷头43底部,管材和管件应保证在规定的工作压力下不发生开裂和爆管现象,同时,还应具有抗老化、不锈蚀、便于安装的性能,输水管网42应尽量沿灌溉区的几何轴线布置,力求最佳的水力条件,干管尽量顺坡布置,支管最好与等高线平行;上述喷灌水源41有多种形式,市政或局域供水管网、处理后的生活及生产废水,以及汇集的降水等都可为自动喷灌装置40提供良好的水源。因该自动喷灌装置40的具体组成及结构为现有技术内容,故不再详述。
实施例二:结合图2、图3、图6和图7说明本实施例的生态袋护坡系统,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护坡层20每横向垒砌双层生态袋21,则纵向垒砌一层生态袋21;具体而言,纵向垒砌的生态袋21b长度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各生态袋21b沿y轴方向连续排列垒砌一层,然后,再于其上横向垒砌双层生态袋,也就是说,第二层的横向垒砌的生态袋21a的长度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各生态袋21a沿y轴方向首尾相接且连续摆砌双层,如此反复,每横向垒砌双层生态袋21a则纵向垒砌一层生态袋21b,纵横交错垒砌从而构成如图7所示的双层护坡层20'。仍以截面4080*960mm,高度960mm的单位堆叠体积为例,采用传统三层堆叠法,计算生态袋21的使用数量为3*6*6=108袋,而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计算生态袋21的使用数量为75袋,可见,单位堆叠体积内本实施例生态袋21使用数量仅为传统三层堆叠法生态袋21使用数量的69.4%。当然,横向垒砌的生态袋21a沿z轴方向堆叠的层数也可为二层至四层,均可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文不再逐一列举,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采用本发明的生态袋护坡系统,护坡层20每横向垒砌一至五层生态袋21a,则纵向垒砌一层生态袋21b,使用生态袋的数量仅为传统三层堆叠生态袋数量的39%-69%,从而大幅降低了工程成本。
实施例三:结合图2至图5说明本实施例的生态袋护坡系统的施工方法,以实施例一的生态袋护坡系统为例,具体步骤如下:
一、在主体建筑1外侧安装建筑结构保护层10并形成坡面;
二、吊运生态袋21至施工坡面并分层垒砌,每横向垒砌五层生态袋21,则纵向垒砌一层生态袋21,如此横纵交错垒砌形成护坡层20,在护坡层20与建筑结构保护层10之间的间隙内填充种植土并压实得到覆土层30;
三、在已垒砌完成的护坡层20的生态袋21上种植草种或苗木,以达到覆盖绿化及护坡的目的。
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上述步骤二中,纵向铺设底层生态袋21b,生态袋21b长度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并沿y轴方向连续排列,将连接配件22放在底层相邻两个生态袋21b之间,并靠近内边缘1/3的位置,以便每个连接配件22能够横跨两个生态袋21b,使每个连接配件22可以穿透生态袋21b的中部,接着,在底层生态袋21b上横向铺设第二层生态袋21a,第二层生态袋21a的长度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并沿y轴方向首尾相接,通过在生态袋21a上踩踏或在顶层夯实,有助于确保上、下层生态袋21a、21b之间的互锁及紧密联结,按第二层生态袋21a的垒砌形式连续沿z轴方向垒砌五层生态袋21a并压实,后续砌层要在前一砌层的基础上进行,以便每个上层生态袋21a能够通过连接配件22固定在两个下层生态袋21a上,从而形成层与层之间的坚实联结;重复上述施工砌叠步骤,也就是说,每横向垒砌五层生态袋21a,则纵向垒砌一层生态袋21b,如此纵横交错垒砌,直至垒砌完成护坡层20。更佳的,为保证每层横向垒砌的生态袋21a的稳定性,生态袋21a内间隔设置若干纵向垒砌的生态袋21b,如图4所示,间隔设置的生态袋21c的长度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使得横向砌层通过纵向设置的生态袋21c与覆土层30结合更为紧密,从而增强其结构稳定性。
上述步骤一还包括,安装自动喷灌装置40,在护坡层20外围地坪及护坡层20侧面埋设若干散射喷头43,上述散射喷头43均通过输水管网42与喷灌水源41连通,输水管网42应沿灌溉区的几何轴线布置,力求最佳的水力条件,干管尽量顺坡布置,支管最好与等高线平行。
上述步骤三中,在垒砌就位的生态袋21上开孔点入混合草种,或在生态袋21上开设比种植物土球或植物根茎的直径略大的洞口,将植被穿过该洞口种植在生态袋21上,使植被层次丰富,而且,也可构筑各色图案。
实施例四:结合图2、图3、图6和图7说明本实施例的生态袋护坡系统的施工方法,以实施例二的生态袋护坡系统为例,与实施例三不同的是,步骤二中,每横向垒砌双层生态袋21a,则纵向垒砌一层生态袋21b,也就是说,一层生态袋21a的长度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并沿y轴方向连续排列并列的双层,另一层生态袋21b的长度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并沿y轴方向连续排列,如此一横一纵交错垒砌构成护坡层20',本实施例的其他步骤同实施例三,故不再赘述。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发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生态袋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紧靠主体建筑外侧的建筑结构保护层;
位于所述建筑结构保护层外围,且由生态袋垒砌而成的护坡层;
以及位于所述护坡层和所述建筑结构保护层之间的覆土层;
其中,所述护坡层的所述生态袋沿水平方向堆叠单层或双层,且每层所述生态袋均为纵横交错垒砌,所述生态袋靠近所述主体建筑的一侧与所述建筑结构保护层之间的空隙充满压实的种植土构成所述覆土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袋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层每横向垒砌一层至五层所述生态袋,则纵向垒砌一层所述生态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袋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层底部的所述生态袋纵向垒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袋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每层横向垒砌的所述生态袋中间隔放置若干纵向垒砌的所述生态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生态袋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生态袋之间的排水盲沟,所述排水盲沟的一端与所述覆土层的土体相通,所述排水盲沟的自由端暴露于所述护坡层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态袋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盲沟包括排水管及包裹于其外层的塑料盲沟,所述塑料盲沟的外表面包裹有土工布。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生态袋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覆土层的种植土厚度大于等于1500mm,所述种植土压实密度不小于90%。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生态袋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结构保护层由EPS板堆叠而成,所述建筑结构保护层与所述覆土层之间设有土工布。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生态袋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动喷灌装置,所述自动喷灌装置包括输水管网及埋设于所述护坡层外围地坪及所述护坡层侧面的若干散射喷头,所述散射喷头通过所述输水管网与喷灌水源连通。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生态袋护坡系统的施工方法,步骤如下:
一、在所述主体建筑外侧安装所述建筑结构保护层并形成坡面;
二、吊运所述生态袋至施工坡面并分层垒砌,每横向垒砌一层至五层所述生态袋,则纵向垒砌一层所述生态袋,如此横纵交错垒砌形成所述护坡层,在所述护坡层与所述建筑结构保护层之间的间隙内填充种植土并压实得到所述覆土层;
三、在已垒砌完成的所述护坡层的所述生态袋上种植草种或苗木以实现覆盖绿化及护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300935.6A CN104912089B (zh) | 2015-06-05 | 2015-06-05 | 一种生态袋护坡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300935.6A CN104912089B (zh) | 2015-06-05 | 2015-06-05 | 一种生态袋护坡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12089A true CN104912089A (zh) | 2015-09-16 |
CN104912089B CN104912089B (zh) | 2016-10-26 |
Family
ID=54081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300935.6A Active CN104912089B (zh) | 2015-06-05 | 2015-06-05 | 一种生态袋护坡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912089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10945A (zh) * | 2017-10-19 | 2018-02-23 | 西藏俊富环境恢复有限公司 | 一种沙丘边坡复绿装置及沙丘边坡复绿方法 |
CN109479538A (zh) * | 2018-11-04 | 2019-03-19 | 浙江杭博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山体生态治理植物播种方法 |
CN109537567A (zh) * | 2019-01-23 | 2019-03-29 | 西施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堆积煤矸石复绿工程的施工方法与施工结构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031133A1 (en) * | 2006-06-01 | 2009-03-04 | Yushun Chang | A planting slope structure |
CN101949143A (zh) * | 2010-06-08 | 2011-01-19 | 沈承秀 | 水道、河道两侧边坡柔性防护系统及施工方法 |
CN103758139A (zh) * | 2014-01-27 | 2014-04-30 |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 植被型锚杆生态袋及其护坡方法 |
CN204014608U (zh) * | 2014-08-15 | 2014-12-17 | 申新山 | 一种框格梁边坡绿化设施 |
-
2015
- 2015-06-05 CN CN201510300935.6A patent/CN10491208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031133A1 (en) * | 2006-06-01 | 2009-03-04 | Yushun Chang | A planting slope structure |
CN101949143A (zh) * | 2010-06-08 | 2011-01-19 | 沈承秀 | 水道、河道两侧边坡柔性防护系统及施工方法 |
CN103758139A (zh) * | 2014-01-27 | 2014-04-30 |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 植被型锚杆生态袋及其护坡方法 |
CN204014608U (zh) * | 2014-08-15 | 2014-12-17 | 申新山 | 一种框格梁边坡绿化设施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10945A (zh) * | 2017-10-19 | 2018-02-23 | 西藏俊富环境恢复有限公司 | 一种沙丘边坡复绿装置及沙丘边坡复绿方法 |
CN109479538A (zh) * | 2018-11-04 | 2019-03-19 | 浙江杭博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山体生态治理植物播种方法 |
CN109537567A (zh) * | 2019-01-23 | 2019-03-29 | 西施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堆积煤矸石复绿工程的施工方法与施工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12089B (zh) | 2016-10-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982009B (zh) | 一种屋顶绿化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US8371772B2 (en) | Retaining wall structure | |
CN109618719A (zh) | 种植面结构以及用于形成这种种植面结构的模块和方法 | |
CN104912089B (zh) | 一种生态袋护坡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
JP6416477B2 (ja) | 放射線透過低減構成基材それを用いた放射線防護緑地及び放射性物質拡散防止策緑地化構造体 | |
CN206956743U (zh) | 一种岩石边坡的低碳生态防护系统 | |
CN204780950U (zh) | 一种生态袋护坡系统 | |
WO2009111995A1 (en) | Vegetation roof, especially pitched, and method of its production | |
CN108513763A (zh) | 一种抗冲刷抗侵蚀生态植被网垫 | |
CN114592574B (zh) | 一种智能景观排水方法及排水装置 | |
CN106613428A (zh) | 一种防止水土流失的种植系统 | |
CN101823030A (zh) | 水缆、水缆地下灌溉系统及其应用 | |
JP6714643B2 (ja) | 導水構造 | |
CN202658489U (zh) | 形成环保地板铺面的框料构造 | |
CN201801877U (zh) | 生态护坡固土的草坪垫 | |
GB2486886A (en) | Plant wall system and a laminate material for making the system | |
CN206319323U (zh) | 生态袋生态护坡系统 | |
JP2008208604A (ja) | 法面保護マット | |
JP3669946B2 (ja) | 構造物の緑化構造 | |
CN211735487U (zh) | 一种仰斜式生态路堤挡土墙 | |
CN212200563U (zh) | 一种用于植被供水的集水装置 | |
KR101417672B1 (ko) | 벽면 녹화구조물 | |
JP2019004879A (ja) | 自動降雨潅水システム | |
JP2018066758A (ja) | 放射線透過低減構成基材それを用いた放射線防護緑地及び放射性物質拡散防止策緑地化構造体 | |
JP6978013B2 (ja) | 放射線透過低減容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