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35487U - 一种仰斜式生态路堤挡土墙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仰斜式生态路堤挡土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35487U
CN211735487U CN201922115346.7U CN201922115346U CN211735487U CN 211735487 U CN211735487 U CN 211735487U CN 201922115346 U CN201922115346 U CN 201922115346U CN 211735487 U CN211735487 U CN 2117354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retaining wall
planting
formula
decl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1534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明友
刘威
范志勇
潘麒宇
张笑程
许俊
周太陆
程德胜
陈秀铜
潘冉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eng Linzhi Hydropower Project Preparation Office
Original Assignee
Huaneng Linzhi Hydropower Project Preparation Offi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eng Linzhi Hydropower Project Preparation Office filed Critical Huaneng Linzhi Hydropower Project Preparation Office
Priority to CN20192211534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354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354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3548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仰斜式生态路堤挡土墙,包括墙身,墙身的正面为墙面,墙面为仰斜设置,墙身的背面为墙背,墙身的顶部为墙顶,墙身的底部为基底,墙面与基底的连接处为墙趾,墙背与基底的连接处为墙踵,墙顶上靠近墙面的一侧设有多个种植槽,墙趾处设有种树区,种树区由墙面、墙趾和排水沟的挡边组成,种树区的旁侧设有排水沟,种树区与排水沟共用挡边,挡边内还设有连通种树区和排水沟的排水管。该挡土墙在墙顶开槽,减少了挡墙材料用量,扩大了种植区,增加了绿化面积,且未增加成本,值得广泛推荐在实际生产生活中。

Description

一种仰斜式生态路堤挡土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挡土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仰斜式生态路堤挡土墙。
背景技术
生态挡土墙属于土建工程,主要应用于河湖治理、公路、铁路和市政等工程领域,其广泛应用于边坡稳定、路基成型和装饰绿化等领域。仰斜式路堤墙是重力式挡土墙中的一种,主要以挡土墙的自身重力来维持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稳定,是我国目前常用的一种挡土墙。为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生态挡土墙逐渐走入工程领域。所谓生态挡土墙,指一种既能起到生态环保的作用,又兼具景观功能,且能防止水土流失的挡土墙。生态挡土墙拥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能够在城市河道整治、公路护坡中得到充分的应用。
现有的土工格式生态挡土墙往往是在挡土墙墙面做成格子状,以土工格加钢筋的型式较多,但它施工繁琐,制模要求高,成本较高。模块式生态挡土墙广泛应用于河道治理工作中的护岸工程和市政装饰工程,其模块型式多样,常见的有菱形、“Z”字型等,其原理主要是通过模块之间的相互扣紧,在留下的空隙内种植植被以起到绿化作用。嵌入式生态挡土墙主要是在墙面设置嵌入模块,在模块上种植植被,它施工简单,往往是间隔设置,但对墙面的绿化面积不大。台阶式生态挡土墙主要是通过设置台阶,在台阶上种植植被,其绿化效果好,但施工步骤多,使用材料多,成本较高。孔洞式生态挡土墙是在原有挡土墙墙面上预留孔洞,并在孔洞内种植植被,以达到绿化效果,其施工简单,成本低廉,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墙体上设置孔洞太多,影响墙体的结构受力。另外,现有的结构型式未考虑与排水沟结合,且虽然实现了种植槽的绿化效果,但无法实现更大墙面的绿化,如压顶以上及其下面的墙面的绿化。
因此,现在亟需一种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仰斜式生态路堤挡土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仰斜式生态路堤挡土墙,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挡土墙的力学结构不合理,结构形式复杂,未考虑与排水沟结合,无法实现更大墙面的绿化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仰斜式生态路堤挡土墙,包括墙身,所述墙身的正面为墙面,所述墙面为仰斜设置,所述墙身的背面为墙背,所述墙身的顶部为墙顶,所述墙身的底部为基底,所述墙面与所述基底的连接处为墙趾,所述墙背与所述基底的连接处为墙踵,所述墙顶上靠近所述墙面的一侧设有多个种植槽,所述墙趾处设有种树区,所述种树区由所述墙面、所述墙趾和排水沟的挡边组成,所述种树区的旁侧设有所述排水沟,所述种树区与所述排水沟共用所述挡边,所述挡边内还设有连通所述种树区和所述排水沟的排水管。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墙身内设有多根贯穿整个墙身的泄水管,所述泄水管呈梅花形布置。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种植槽内的植物与所述种树区内的树木在纵向上间隔布置。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种植槽和所述种树区内均铺设有腐殖土层。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种植槽内的腐殖土层上铺设有遮阳网。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每个所述种植槽的长为40cm,宽为30cm,高为20cm。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种树区的宽和高均大于等于60cm。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泄水管的材质为PVC。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排水管为倾斜设置,所述排水管位于种树区的管口位置高于所述排水管位于排水沟的管口位置。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现有生态挡土墙基础上进行了改良,设置了2个种植区(种藤类和种树),且两个种植区的植被成间隔布置,扩大了种植面积,增加了视觉感。此外,该挡土墙在墙顶开槽,减少了挡墙材料用量,在挡土墙墙趾处设置底板,又增加了挡土墙材料,但总体上并未增加过多的建设成本。综合上述,该挡土墙扩大了种植区,增加了绿化面积,且未增加成本,值得广泛推荐在实际生产生活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仰斜式生态路堤挡土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种植槽和泄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墙身;2-墙面;3-墙背;4-墙顶;5-基底;6-墙趾;7-墙踵;8-种植槽;9-种树区;10-排水沟;11-挡边;12-排水管;13-泄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和2所示,一种仰斜式生态路堤挡土墙,包括墙身1,墙身1的正面为墙面2,墙面2为仰斜设置,墙身1的背面为墙背3,墙身1的顶部为墙顶4,墙身1的底部为基底5,墙面2与基底5的连接处为墙趾6,墙背3与基底5的连接处为墙踵7,墙顶4上靠近墙面2的一侧设有多个种植槽8,墙趾6处设有种树区9,种树区9由墙面2、墙趾6和排水沟10的挡边11组成,种树区9的旁侧设有排水沟10,种树区9与排水沟10共用挡边11,挡边11内还设有连通种树区9和排水沟10的排水管12,墙身1内设有多根贯穿整个墙身1的泄水管13,泄水管13呈梅花形布置,种植槽8内的植物与种树区9内的树木在纵向上间隔布置,种植槽8和种树区9内均铺设有腐殖土层,种植槽8内的腐殖土层上铺设有遮阳网,每个种植槽8的长为40cm,宽为30cm,高为20cm,种树区9的宽和高均大于等于60cm,泄水管13的材质为PVC,排水管10为倾斜设置,排水管12位于种树区9的管口位置高于排水管12位于排水沟10的管口位置。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种植槽结构进行了改进,将该技术与仰斜式路堤挡土墙结合,考虑排水沟一起施工,形成了新的结构型式。该型式在路堤挡土墙最顶端开设了种植槽,后期考虑以种植藤类植物为主;该型式在路堤挡土墙墙身中设置了梅花形分布的PVC泄水管,以便于将墙背内的渗水排出;该型式在挡土墙墙面底部设置了种树区,后期考虑以灌木为主,种植区与排水沟相通,种树区的水量过大时将会渗透到排水沟排走,以减少树木烂根的发生;该型式排水沟与种树区共用一挡边,减少了施工成本,种树区内的灌木间隔种植,与顶部种植槽中的藤类植物间隔种植,相互弥补,可实现更大的绿化面积,且其施工简单,成本低廉,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挡土墙墙顶部分设置种植槽,实际工程中以种植藤类植物为主。种植槽的大小初步拟定长×宽×高=40cm×30cm×20cm,在槽内放置腐殖土,在土的表面设置一层遮阳网,起到保温保湿和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在土里种植藤类植物。该种植槽交叉间隔布置,与种树区的树木种植间隔开来。
挡土墙墙趾处设置种树区,种树区内放置腐殖土,用于种树。该种树区由挡土墙墙面、墙趾和排水沟一侧组成,该区的尺寸根据种树树径、路面宽度(可种植宽度)进行确定,尺寸不小于(宽60cm,高60cm)。种树区可以充分吸收挡土墙墙面流下来的水,有利于树木水分吸收;当来水过大时,在种树区底部设有一定倾斜度的排水管,将多余的水排向排水沟,由排水沟流走,而排水管以下部分存水用于应对干旱时树木根系吸水。
种树区旁设置排水沟,排水沟与种树区共用一挡边,排水沟型式与现行公路排水沟型式一样,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仰斜式生态路堤挡土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墙身,所述墙身的正面为墙面,所述墙面为仰斜设置,所述墙身的背面为墙背,所述墙身的顶部为墙顶,所述墙身的底部为基底,所述墙面与所述基底的连接处为墙趾,所述墙背与所述基底的连接处为墙踵,所述墙顶上靠近所述墙面的一侧设有多个种植槽,所述墙趾处设有种树区,所述种树区由所述墙面、所述墙趾和排水沟的挡边组成,所述种树区的旁侧设有所述排水沟,所述种树区与所述排水沟共用所述挡边,所述挡边内还设有连通所述种树区和所述排水沟的排水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仰斜式生态路堤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墙身内设有多根贯穿整个墙身的泄水管,所述泄水管呈梅花形布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仰斜式生态路堤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槽内的植物与所述种树区内的树木在纵向上间隔布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仰斜式生态路堤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槽和所述种树区内均铺设有腐殖土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仰斜式生态路堤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槽内的腐殖土层上铺设有遮阳网。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仰斜式生态路堤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种植槽的长为40cm,宽为30cm,高为20c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仰斜式生态路堤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树区的宽和高均大于等于60cm。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仰斜式生态路堤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水管的材质为PVC。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仰斜式生态路堤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为倾斜设置,所述排水管位于种树区的管口位置高于所述排水管位于排水沟的管口位置。
CN201922115346.7U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仰斜式生态路堤挡土墙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7354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15346.7U CN211735487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仰斜式生态路堤挡土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15346.7U CN211735487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仰斜式生态路堤挡土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35487U true CN211735487U (zh) 2020-10-23

Family

ID=72874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15346.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735487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仰斜式生态路堤挡土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354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266847U (zh) 适用于黄土地区的沟壑区快速修复结构
CN107938807A (zh) 渗蓄排雨水管廊及施工方法
CN205305500U (zh) 防止表土冲蚀的植被毯
CN104846912B (zh) 一种用于沙丘地带的集水灌溉系统
CN103321194A (zh) 一种采用护坡技术的旱地生态拦截沟渠及其构建方法
CN201003160Y (zh) 压沙防沙生态环境保护网架系统
CN107023023A (zh) 边坡植被恢复结构及方法
CZ2008145A3 (cs) Vegetacní strecha, zejména sklonitá a zpusob její výroby
CN211735487U (zh) 一种仰斜式生态路堤挡土墙
CN209162859U (zh) 一种用于裸露坡地生态修复的装置
JP3455799B2 (ja) 緑化コンクリートブロック及びコンクリート二次製品
CN207567790U (zh) 一种生态护坡系统
CN207639118U (zh) 一种梯田田埂
CN105544601A (zh) 生态挡土墙系统
CN214061497U (zh) 一种防止水土流失的水利施工用护坡结构
CN213061572U (zh) 一种园林景观道路垫层
CN210782188U (zh) 一种利用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沙障
CN210507515U (zh) 一种绿化型重力式挡土墙
CN209260665U (zh) 一种堆砌型航道生态整治结构
CN206736930U (zh) 生态护坡砖及生态护坡
CN212078002U (zh) 一种衡重式生态路肩挡土墙
CN1200172C (zh) 复合式淤滩坝地工程技术
CN112095640A (zh) 一种生态隔离带梯田及其构建方法
CN214169090U (zh) 一种高海拔地区三维柔性排水生态护坡结构
CN211200410U (zh) 一种景观生态护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