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08918B - 用于水中推进及方向控制的反向转向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水中推进及方向控制的反向转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08918B
CN104908918B CN201510268821.8A CN201510268821A CN104908918B CN 104908918 B CN104908918 B CN 104908918B CN 201510268821 A CN201510268821 A CN 201510268821A CN 104908918 B CN104908918 B CN 1049089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dder
hydraulic propeller
water jet
water
prope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6882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08918A (zh
Inventor
黄塬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26882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089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089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089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089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0891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水中推进及方向控制的反向转向装置,包括喷水推进器,该反向转向装置还包括:方向舵,设置于喷水推进器喷水口外侧,用于改变喷水推进器喷出的水流方向,所述方向舵至少为两个;移位装置,与方向舵连接,用于驱动方向舵偏离或返回喷水推进器喷水口外侧。所述喷水推进器设置为一个;所述方向舵设置为一对,并且相对分布于喷水口竖直中轴线两侧。采用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水中推进及方向控制的反向转向装置,在减少转向舵的同时,依然能实现左转弯、右转弯、左原位转弯、右原位转弯以及后退的功能,从而大大减少了零部件,同时体积减小,重量减轻,速度提高,日常维护方便,相关费用也相对更低。

Description

用于水中推进及方向控制的反向转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船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中推进及方向控制的反向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喷水推进器推进的船舶,当需要转弯时,转弯舵向左或右偏转,从而实现船的左、右转弯。实际中喷水推进器一般安装在船舶吃水线以下,行进时通常水流会经过喷水推进器的三分之二的高度以下,而喷水推进器与转弯舵之间所形成的凹凸间隙部位,刚好环绕着整个喷水推进器的高度,水流经过转弯舵时形成一定的冲击力,造成行进速度降低,能量消耗增大。因此为了减少在行进时水流对转弯舵造成的冲击力,则在转弯舵外用保护罩围起来,使得转弯舵不与水流产生对流时所形成的冲击力,从而提升船舶的行进速度。
为了提速,加装的保护罩使得转弯舵转弯的角度受限,从而使得船舶在转弯的过程中转弯半径大。因此为了减小船舶的转弯半径以及后退的功能的实现,则在喷水推进器上加装后退舵,当需要后退时,后退舵向下偏转,喷水推进器产生的水流经过后退舵向前导出,从而实现船的后退。而为了实现原位转弯,则需在单喷水推进器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喷水推进器,在拥有转弯舵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后退舵,当其中一个左后退舵或右后退舵偏转到极限后,偏转的后退舵将喷水推进器产生的水流向前导出,产生一个向后推力,而后退舵没偏转的另一个喷水推进器的水流流向向后导出,产生一个向前推力,由于两个喷水推进器导出的水流推力相等,方向相反,在两喷水推进器之间形成一个转矩,使两喷水推进器环绕这个转矩支点转动。而喷水推进器被固定在船上时,使船也环绕这个点转动,从而使船达到原位转弯的功能。
与此同时,在达到原位转弯的功能的同时,加装的后退舵又会受到转弯舵转弯角度的影响,则后退舵的横向尺寸不能太大,因此推进效率就会降低,船舶向前、后转弯的半径就会变大。
另外,为了在行进过程中保持船身平衡,则在船尾部增加平衡尾翼。
对于以上现有技术中涉及到的船舶,由于涉及到的零部件繁多,使得整个船舶的体积大,重量重,结构复杂,日常维护不方便,费用也相对较高,同时在速度上也不可能太快,并且如果要实现原位转弯,则在结构上还需要喷水推进器对称分布,与此同时,加装的后退舵的尺寸还会受到转弯舵转弯角的限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用于水中推进及方向控制的反向转向装置,在减少转向舵的同时,依然能实现左转弯、右转弯、左原位转弯、右原位转弯以及后退的功能,从而大大减少了零部件,同时体积减小,重量减轻,速度提高,日常维护方便,相关费用也相对更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本发明所述用于水中推进及方向控制的反向转向装置,包括喷水推进器,该反向转向装置还包括:
方向舵,设置于喷水推进器喷水口外侧,用于改变喷水推进器喷出的水流方向,所述方向舵至少为两个;
移位装置,与方向舵连接,用于驱动方向舵偏离或返回喷水推进器喷水口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喷水推进器设置为一个;所述方向舵设置为一对,并且相对分布于喷水口竖直中轴线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方向舵都通过连接支杆纵向分布于喷水口竖直中轴线两侧;所述连接支杆一端与方向舵连接,另一端通过铰接点与所述喷水推进器连接;所述铰接点位于所述喷水推进器外壁的中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方向舵通过连接支杆横向分布于喷水口竖直中轴线两侧;所述连接支杆一端与方向舵连接,另一端通过铰接点与所述喷水推进器连接;所述铰接点位于所述喷水推进器外壁的中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方向舵中的一个通过连接支杆纵向分布于喷水口竖直中轴线的一侧,另一个所述方向舵通过连接杆横向分布于喷水口竖直中轴线的另一侧;所述连接支杆一端与方向舵连接,另一端通过连铰接点与所述喷水推进器连接;与纵向设置的方向舵对应的所述铰接点位于所述喷水推进器外壁的中上方;与横向设置的方向舵对应的所述铰接点位于所述喷水推进器外壁的中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喷水推进器设置为两个;所述方向舵设置为一对,并且各自分布于对应喷水口的竖直中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方向舵都通过连接支杆纵向分布于对应喷水口的竖直中轴线上;所述连接支杆一端与方向舵连接,另一端通过铰接点与所述喷水推进器连接;所述铰接点都位于所述喷水推进器外壁的中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方向舵都通过连接支杆横向分布于对应喷水口的竖直中轴线上;所述连接支杆一端与方向舵连接,另一端通过铰接点与所述喷水推进器连接;所述铰接点都位于所述喷水推进器外壁的中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方向舵中的一个通过连接支杆纵向分布于对应喷水口的竖直中轴线上,另一个通过连接支杆横向分布于对应喷水口的竖直中轴线上;所述连接支杆一端与方向舵连接,另一端通过铰接点与所述喷水推进器连接;与纵向设置的方向舵对应的铰接点位于喷水推进器外壁的中上方;与横向设置的方向舵对应的铰接点位于喷水推进器外壁的中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移位装置为伸缩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水中推进及方向控制的反向转向装置,减少了转向舵的安装,采用在喷水推进器底部设置至少两个方向舵来实现左、右转向的功能,并且该方向舵通过各自对应的移位装置的推拉作用下活动于所述喷水推进器喷水口的外侧,用于改变喷水推进器喷出的水流方向。该过程中,当方向舵不进行偏转,都位于喷水推进器喷水口时,则从喷水口流出的水经过方向舵向前导出,从而给予船舶向后的推力,从而实现船舶的后退;当方向舵完全偏转,即方向舵完全偏离喷水口,则从喷水口流出的水直接流出,从而给予船舶向前的推力,从而实现船舶的前进;当位于左侧的方向舵不偏转,右侧的方向舵完全偏转,则喷水口左侧部分流出的水给予船舶向后的推力,喷水口右侧部分的水直接流出,给予船舶向前的推力,由于左右推力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两推力之间形成转矩,使得船舶完成向左的原位转弯;同理,当位于左侧的方向舵完全偏转,右侧的方向舵不偏转,则船舶实现向右的原位转弯;当位于左侧的方向舵偏转至喷水口的1/2处,右侧的方向舵完全偏转,由于左侧向前和向后的推力相等,则左侧综合作用力为0,右侧的推力向前,并且最大,从而船舶实现向前行进中的左转弯;同理,当位于左侧的方向舵完全偏转,右侧的方向舵偏转至喷水口的1/2处,则船舶实现向前进行中的右转弯。
因此,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水中推进及方向控制的反向转向装置,虽然减少了转向舵,但是通过设置相对分布的方向舵,利用喷水推进器喷水口喷出的水与方向舵之间的作用力,完成左、右以及原位转弯的功能,不仅减少了零部件的安装,也减轻了重量,使得日常维护方便,费用也相对较低,同时速度也就相应得到了提高。还有在实现原位转弯的过程中,单个喷水推进器就可完成,更加无需喷水推进器对称分布。另外,由于根本不存在转弯舵的结构,因此后退舵的尺寸也不会受限。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对应的单喷水推进器反向推进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对应的单喷水推进器反向推进的仰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对应的单喷水推进器原位逆时针转弯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对应的单喷水推进器原位逆时针转弯的仰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左转弯状态下方向舵与喷水口对应的仰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正向推进状态下方向舵与喷水口对应的仰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对应的单喷水推进器反向推进的主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对应的单喷水推进器反向推进的仰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对应的单喷水推进器原位逆时针转弯的主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4对应的双喷水推进器反向推进的主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4对应的双喷水推进器反向推进的仰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5对应的双喷水推进器反向推进的主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5对应的双喷水推进器反向推进的仰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6对应的双喷水推进器原位顺时针转弯的主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6对应的双喷水推进器反向推进的仰视图。
图中:
1:方向舵 2:喷水推进器 3:移位装置 4:铰接点 5:连接支杆 6:喷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用于水中推进及方向控制的反向转向装置,其主要结构与现有的转向装置相比,虽然减少了用于左、右转向的转向舵,但是在功能的实现上毫不逊色。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零部件繁多导致整个船舶体积大、重量重、结构复杂、日常维护不方便以及速度不太快的问题,本发明主要原理如下:
本发明在现有反向转向装置的基础上减少了转向舵,通过设置至少两个方向舵在喷水推进器喷水口的外侧,利用喷水口喷出的水与方向舵之间的作用力,进而改变喷水推进器喷出的水流方向,完成前进、后退、左、右转弯以及左、右原位转弯的目的。
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水中推进及方向控制的反向转向装置,在图1-图15中,方向舵1始终设置的是一对,优选为成对出现,但也可以是三个,其中两个位于一侧,剩下的一个位于另一侧,并且二者相对分布,同时喷水推进器2则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当然还可以是三个,甚至更多;对于方向舵2而言,其也可以是两个,三个,四个,甚至更多,都是属于本发明的等效变化的保护范围,对于移位装置3而言,其在数量上与方向舵1维持在1:1的关系。
因此,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水中推进及方向控制的反向转向装置,利用成对设置的方向舵1即可完成前进、后退、左、右转弯以及左、右原位转弯的功能,并且操作简单,使得其在结构上大大简化,重量变轻,维护费用减少,速度得到提升,并且喷水推进器可以是单个,因此根本就不存在对称分布的问题,即使喷水推进器2设置多个,也无需对称分布。同时无论安装在大、中、小型船,安装位置不对称或重心高底有要求的船型上时,都可以最大限度地适应安装以及满足设计要求,而且也适宜高性能或高性能低造价的船类建造,日常维护更简便甚至免维护。再则喷水推进器2不会对水形成冲击力,能量消耗很少,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反而对船类而言,喷水推进器2起到一种平衡尾翼的作用,因为没有了转弯舵,使喷水推进器长度有所缩短,因此喷水推进器适宜安装在更靠船尾位置,避免了高速行进时因船头向上抬起,造成吃水浅,喷水推进器2入水口出现空泡的现象出现。另外,对于方向舵1的尺寸也不会受到转弯舵的限制,因此为了提高速度,可以适当增大方向舵1的尺寸。在实际过程中,移位装置3带动方向舵1移动的过程中,是可以缓慢进行的,从而实现了对船舶无级变速的操控。
以下是基于上述原理的几种具体实施例,以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水中推进及方向控制的反向转向装置,其包括方向舵1、喷水推进器2和移位装置3。
其中,所述喷水推进器2的数目为一个。方向舵设置为一对,并且相对分布于喷水口6的竖直中轴线的两侧。同时,每个方向舵1连接一个移位装置4,所述移位装置4在本实施例中是以伸缩机构表现出,采用液压、推拉轴或者电动模式进行伸缩操作,旨在驱动方向舵1偏离或返回喷水口外侧,但是也可以以具有相同功效的其他机构代替。
其中,方向舵是以喷水口的竖直中轴线相对分布的,目的在于使得与其连接并给予推拉作用力的移位装置在作用的过程中,能有效的控制方向舵活动于喷水口处的竖直面上的位置,进而也就有效的控制了从喷水口喷出的水与左右方向舵之间的作用力,也就保证了左、右转弯以及左、右原位转弯的准确性。当然,其也可以无需对称分布,但是在控制水流的作用上就相对不是很好控制,其同样是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中方向舵1通过连接支杆5纵向设置于所述喷水推进器2喷水口6处的竖直中轴线上,所述连接支杆5的一端与所述方向舵1连接,另一端通过铰接点4与所述喷水推进器2连接,所述铰接点4位于所述喷水推进器2外壁的中上方。之所以将铰接点4设置于喷水推进器2外壁的中上方,是由于方向舵1是以纵向的方式设置于喷水口6处的竖直面上决定的,因为方向舵1在移位装置3的推拉过程中,由于其本身长度在纵向尺寸相对横向尺寸小,因此在需要改变喷水口6喷出水对方向舵1的作用力时,则需要更大改变方向舵1偏转位置,因此对连接支杆5的长度要求就要长,因此设置的铰接点4也就需在喷水推进器外壁的中上方位置。当然,所述铰接点4也可以设置与所述喷水推进器2外壁的中下方,只是其实现的效果不如设置于中上方的效果好,但是同样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图1中显示的是单喷水推进器反向推进的状态,是由方向舵1都不偏离所述喷水口6处实现的,其中有图2的仰视图更为直接的可以看出。当由喷水推进器2通过喷水口6喷出的水作用于方向舵1时,水流向前,从而使得船舶以相反方向向后倒退。
如图3和图4所示,显示的是单喷水推进器逆时针原位转弯的状态,因此从喷水口6左侧喷出的水由于左侧方向舵1的作用,则向前喷出,从而给予船舶向后的动力,从喷水口6右侧喷出的水直接往后喷出,从而则给予船舶向前的动力。由于二者喷出的水量相等,因此给予船舶向前和向后的作用力相等,但是由于二者产生了转矩,从而使得船舶在原位逆时针转动。
同理,如果要实现顺时针原位转弯,则位于左侧的方向舵1完全偏离喷水口6,位于右侧的方向舵1不偏离喷水口6,因此位于左侧的喷水推进器2喷出的水流直接往后喷出,位于右侧的喷水推进器2喷出的水流由于方向舵1的作用,则水流往前喷出,因此左侧产生向前的作用力,右侧产生向后的作用力,二者的作用力相等,但是由于二者产生了转矩,从而使得船舶在原位顺时针转动。
同时,为了实现左转弯,则需将方向舵1偏转至如图5的位置,即位于左侧的方向舵1被移位装置3拉至位于喷水口6的1/2处,位于右侧的方向舵1被移位装置3拉至完全偏离喷水口,因此由喷水口6左侧喷出的水一半喷向前,一半喷向后,因此位于左侧的作用力也就相抵为零,但是由喷水口6右侧喷出的水全部往后喷出,从而产生向前的作用力,从喷水推进器2的整体看,位于左侧的部分停止运动,位于右侧的部分向前运动,因此对于喷水推进器2而言,也就形成了左转弯,因此使得船舶在前进的过程中向左转弯。
同理,为了实现右转弯,则只需将左侧的方向舵拉至完全偏离喷水口的位置,将位于右侧的方向舵拉至喷水口6的1/2(也即整个喷水口6的1/4)处。
为了实现正向推进,则需将方向舵1调整至如图6的位置,即位于左右两侧的方向舵1都拉至完全偏离喷水口6的位置,因此,喷水口6喷出的水全部往后,从而给予船舶向前的动力,也就实现了船舶的正向推进。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仅在于:所述方向舵1通过连接支杆5横向设置与所述喷水推进器2喷水口6的竖直中轴线两侧。由于方向舵1是横向设置的,因此,所述铰接点4位于所述喷水推进器2外壁的中下方。
之所以将铰接点4设置于喷水推进器2外壁的中下方,是由于方向舵1是以横向的方式设置于喷水口6处的纵向面上决定的,因为方向舵1在移位装置3的推拉过程中,由于其本身长度在横向尺寸相对纵向尺寸小,因此在需要改变喷水口6喷出水对反向舵1的作用力时,所述反向舵1则是在垂直于喷水口纵向面的面上偏转,因此对连接支杆5的长度要求就较短,因此设置的铰接点4也就需在喷水推进器外壁的中下方位置。
如图7和图8所示,显示的是单喷水推进器反向推进的状态,是由方向舵1都不偏离所述喷水口6处实现的,其中有图8的仰视图更为直接的可以看出。当由喷水推进器2通过喷水口6喷出的水作用于方向舵1时,水流向前,从而使得船舶以相反方向向后倒退。
如果要实现逆时针原位转弯的状态,其中位于左侧的方向舵1没有偏转,位于右侧的方向舵1则在移位装置3的拉动中完全偏离喷水口6;同理如果要实现顺时针原位转弯的状态,则位于左侧的方向舵1完全偏离喷水口6,位于右侧的方向舵1不偏离喷水口6。
如果要实现左转弯,则位于左侧的方向舵1被移位装置3拉至位于喷水口6的1/2处,位于右侧的方向舵1被移位装置3拉至完全偏离喷水口,也即图5所示的位置。同理,要实现右转弯,则只需将左侧的方向舵拉至完全偏离喷水口的位置,将位于右侧的方向舵拉至其对应喷水口6的1/2(也即整个喷水口6的1/4)处。
如果要实现正向推进,则需将方向舵1调整至如图6所示的位置,即位于左右两侧的方向舵1都拉至完全偏离喷水口6的位置。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仅在于:位于左侧的方向舵1是横向设置的,因此对应的铰接点4设置于所述喷水推进器2的中下方,如图9所示,即两个喷水推进器2连接的反向舵1的方式不同,将铰接点4设置于该处的原理与实施例2的原理一样,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也可以是位于左侧的方向舵是纵向设置,位于右侧的方向舵1是横向设置。
由图9可看出,其显示的是逆时针原位转弯的状态,左侧方向舵1不偏离喷水口6,右侧方向舵1完全偏离喷水口6,因此左侧的水流受到方向舵1的作用往前喷出,右侧的水流直接往后喷出,从而使得左侧产生往后的作用力,右侧产生往前的作用力,二者作用力的大小相等,从而对于整个船舶而言,相抵为零,但是产生了逆时针的转矩,从而实现逆时针原位转弯。
同理,要实现顺时针原位转弯,左侧方向舵1完全偏离喷水口6,右侧方向舵1不偏离喷水口6。
为了实现左转弯,则只需左侧喷水推进器2的方向舵1偏离其对应喷水口1/2(也即是整个喷水口的1/4)的位置,右侧喷水推进器2的方向舵1完全偏离喷水口,即如图5所示的位置。同理,为了实现右转弯,只需左侧喷水推进器2的方向舵1完全偏离喷水口,右侧喷水推进器2的方向舵1偏离其对应喷水口1/2(也即是整个喷水口的1/4)的位置。
为了实现正向推进,则只需左侧喷水推进器2上的方向舵1与右侧喷水推进器2上的方向舵1都完全偏离喷水口6即可。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点仅在于:所述喷水推进器2的数目增加至两个,并且方向舵1也均分的分布于对应的喷水口6的竖直中轴线上,并且尺寸增大一倍,即一个喷水推进器2的喷水口6处的纵向面上即分布一个方向舵1,一个方向舵1对应于一个喷水口6。其实现的向前推进、向后推进、左右转弯以及左右原位转弯原理都是一样的,具体如下:
图10和图11显示的是双喷水推进器反向推进状态,其中位于左侧喷水推进器2上的方向舵1不偏离喷水口6,位于右侧喷水推进器3上的方向舵1也不偏离喷水口6,因此,在喷水推进器2喷水的过程中,水流都往前,从而同时产生往后的动力,使得船舶反向推进,该动力则是实施例1中的动力的两倍,因此本实施例使得船舶行进的速度比实施例1的快一倍。
如果要实现逆时针的原位转弯,则只需位于左侧喷水推进器2的方向舵1不偏离喷水口6,位于右侧喷水推进器2的方向舵1完全偏离喷水口6,因此位于左侧喷水推进器2喷出的水流往前,从而给予船舶向后的动力;位于右侧喷水推进器2喷出的水流直接往后,则给予船舶往前的动力,并且该动力之间形成转矩,从而实现逆时针的原位转弯。该过程中,与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由于从左侧和右侧喷水口6喷出的水量是实施例1中各自对应水量的两倍,因此产生的作用力也是实施例1中对应作用力的两倍,最终也就决定了本实施例在完成逆时针原位转弯的操作时,速度会更快。
同理,如果要实现顺时针的原位转弯,只需位于左侧喷水推进器2的方向舵1完全偏离喷水口6,位于右侧喷水推进器2的方向舵1不偏离喷水口6。
如果要实现向前推进,则只需左侧喷水推进器2上的方向舵1与右侧喷水推进器2上的方向舵1都完全偏离喷水口6即可,从而使得左右侧喷水推进器2喷出的水都直接往后,从而产生向前的动力,也就使得船舶向前推进。
如果要实现左转弯,则只需左侧喷水推进器2的方向舵1偏离其对应喷水口1/2(也即是整个喷水口的1/2)的位置,右侧喷水推进器2的方向舵1完全偏离喷水口,因此,位于左侧喷水推进器2喷出的水一半往前,一半往后,从而使得作用力相抵为零,位于右侧的喷水推进器2喷出的水全部直接往后,从而得到往前的作用力,从整体看,位于左侧的喷水推进器2停止运动,位于右侧的喷水推进器2向前运动,从而形成左转弯。
同理,要实现右转弯,只需左侧喷水推进器2的方向舵1完全偏离喷水口,右侧喷水推进器2的方向舵1偏离其对应喷水口1/2(也即是整个喷水口的1/2)的位置。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由于产生的动力是实施例1的两倍,因此用于水中推进以及方向控制的速度较实施例1而言也就快一倍。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点仅在于:所述喷水推进器2设置为两个,同时所述方向舵1通过连接支杆5横向设置与所述喷水推进器2喷水口6处的纵向面上。由于反向舵1是横向设置的,因此,所述铰接点4位于所述喷水推进器2外壁的中下方。将铰接点4设置于该处的原理与实施例2的原理一样,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在实现向前推进、向后推进、左右转弯以及左右原位转弯原理与实施例4都是一样的,具体如下:
如图12和图13所示,显示的是双喷水推进器反向推进的状态,其中位于左侧喷水推进器2和右侧喷水推进器3的方向舵1都不偏离喷水口6,因此在喷水推进器2喷水的过程中,水流都往前,从而同时产生往后的动力,使得船舶反向推进,该动力与实施例2中的动力一样,但是是实施例1中动力的两倍,因此船舶的速度较实施例1而言也就快一倍。
如果要实现逆时针的原位转弯,则只需位于左侧喷水推进器2的方向舵1不偏离喷水口6,位于右侧喷水推进器2的方向舵1完全偏离喷水口6;同理,如果要实现顺时针的原位转弯,只需位于左侧喷水推进器2的方向舵1完全偏离喷水口6,位于右侧喷水推进器2的方向舵1不偏离喷水口6。
如果要实现向前推进,则只需左侧喷水推进器2上的方向舵1与右侧喷水推进器2上的方向舵1都完全偏离喷水口6即可。
如果要实现左转弯,则只需左侧喷水推进器2的方向舵1偏离其对应喷水口1/2(也即是整个喷水口的1/2)的位置,右侧喷水推进器2的方向舵1完全偏离喷水口;同理,要实现右转弯,只需左侧喷水推进器2的方向舵1完全偏离喷水口,右侧喷水推进器2的方向舵1偏离其对应喷水口1/2(也即是整个喷水口的1/2)的位置。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仅在于:所述喷水推进器2设置有两个,位于左侧的方向舵1是横向设置的,因此,所述铰接点4位于所述喷水推进器2外壁的中下方。当然,横向设置的方向舵1也可以是位于右侧的。
如图15所示,显示的是双喷水推进器反向推进的状态,其中左侧的方向舵1和右侧的方向舵1都不偏离喷水口。
为了实现正向推进,则位于左右两侧的方向舵1都拉至完全偏离喷水口6的位置。
为了实现逆时针原位转弯,则需位于左侧的方向舵1不偏离喷水口6,位于右侧的方向舵1完全偏离喷水口6。
为了实现顺时针原位转弯,如图14所示,则需位于左侧的方向舵1完全偏离喷水口6,位于右侧的方向舵1不偏离喷水口6。
为了实现左转弯,则需位于左侧的方向舵1被移位装置3拉至位于喷水口6的1/2处,位于右侧的方向舵1被移位装置3拉至完全偏离喷水口。
为了实现右转弯,则只需将左侧的方向舵拉至完全偏离喷水口的位置,将位于右侧的方向舵拉至喷水口6的1/2(也即整个喷水口6的1/4)处。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用于水中推进及方向控制的反向转向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喷水推进器,其特征在于,该反向转向装置还包括:
方向舵,设置于喷水推进器喷水口外侧,用于改变喷水推进器喷出的水流方向,所述方向舵至少为一对,并且相对分布于喷水口竖直中轴线两侧;
移位装置,分别与方向舵和喷水推进器连接,用于驱动方向舵偏离或返回喷水推进器喷水口外侧;
当所述方向舵不偏转,均位于喷水推进器喷水口时,船舶后退行进;当所述移位装置驱动所述方向舵完全偏离喷水推进器喷水口时,船舶向前行进;当位于喷水推进器喷水口一侧的方向舵不偏转,另一侧的方向舵完全偏转时,船舶进行原位转弯;当位于喷水推进器喷水口一侧的方向舵偏转至喷水推进器喷水口的1/2处,另一侧的方向舵完全偏转时,船舶向前行进并转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中推进及方向控制的反向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向舵都通过连接支杆纵向分布于喷水口竖直中轴线两侧;
所述连接支杆一端与方向舵连接,另一端通过铰接点与所述喷水推进器连接;
所述铰接点位于所述喷水推进器外壁的中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中推进及方向控制的反向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向舵通过连接支杆横向分布于喷水口竖直中轴线两侧;
所述连接支杆一端与方向舵连接,另一端通过铰接点与所述喷水推进器连接;
所述铰接点位于所述喷水推进器外壁的中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中推进及方向控制的反向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向舵中的一个通过连接支杆纵向分布于喷水口竖直中轴线的一侧,另一个所述方向舵通过连接杆横向分布于喷水口竖直中轴线的另一侧;
所述连接支杆一端与方向舵连接,另一端通过铰接点与所述喷水推进器连接;
与纵向设置的方向舵对应的所述铰接点位于所述喷水推进器外壁的中上方;
与横向设置的方向舵对应的所述铰接点位于所述喷水推进器外壁的中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中推进及方向控制的反向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位装置为伸缩机构。
CN201510268821.8A 2015-05-22 2015-05-22 用于水中推进及方向控制的反向转向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089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68821.8A CN104908918B (zh) 2015-05-22 2015-05-22 用于水中推进及方向控制的反向转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68821.8A CN104908918B (zh) 2015-05-22 2015-05-22 用于水中推进及方向控制的反向转向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08918A CN104908918A (zh) 2015-09-16
CN104908918B true CN104908918B (zh) 2017-11-21

Family

ID=54078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6882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08918B (zh) 2015-05-22 2015-05-22 用于水中推进及方向控制的反向转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089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60281A (zh) * 2021-08-05 2021-10-01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 能实现三维喷射力的喷水推进方向舵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467304B (sv) * 1990-10-31 1992-06-29 Kamewa Ab Styr- och reverseringsanordning foer ett marint straaldriftsaggregat
JPH0848295A (ja) * 1994-08-09 1996-02-20 Kawasaki Heavy Ind Ltd 舶用ウォータージェット推進機の操舵装置
JP2780966B2 (ja) * 1996-06-11 1998-07-30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舶用ウオータージェット推進機の操縦方法と装置
DE10135543A1 (de) * 2001-07-20 2003-02-06 Karl-Josef Becker Antriebs- und Steuereinrichtung für Wasserfahrzeuge
SE523967C2 (sv) * 2002-04-30 2004-06-08 Rolls Royce Ab Styrarrangemang för fartyg med vattenjet
CN101049857A (zh) * 2007-05-17 2007-10-10 董国志 喷水式船舶反向-转向装置
US20090203270A1 (en) * 2008-02-08 2009-08-13 Marine 1, Llc Reverse mechanism for a jet system
AU2009229579B2 (en) * 2008-03-27 2012-12-20 Kongsberg Maritime Sweden Ab Method for system for a water jet propulsion system for a ship
JP2012025260A (ja) * 2010-07-22 2012-02-09 Yamaha Motor Co Ltd 船舶用推進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船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08918A (zh) 2015-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04632B1 (en) Submersible power plant having multiple turbines
CN110171259B (zh) 一种全矢量喷口结构及矢量喷水推进控制方法
CN104527957B (zh) 船用喷水t型水翼舵
CN110626463B (zh) 一种破冰船水池模型实验装置
CN103879536A (zh) 一种喷水推进系统
CN104165064A (zh) 带有六足行走装置的喷浆机械手
JP2014073815A (ja) 二枚舵システム及び二枚舵システムを装備した船舶
CN104908918B (zh) 用于水中推进及方向控制的反向转向装置
CN202193198U (zh) 喷水推进带缆遥控水下机器人
CN205331086U (zh) 一种全液压水陆两栖游乐坦克液压驱动控制系统
CN103192973A (zh) 船用可偏转的喷水推进装置
CN205113331U (zh) 一种使用单涵道风扇进行矢量推进的气垫船
CN206679235U (zh) 一种多向行驶舰艇
CN107089311A (zh) 一种水下深潜器
CN204623810U (zh) 一种新型的水下推进装置
CN107628214A (zh) 基于旁路式无源推力矢量喷管的船用推进装置及其推进方法
CN107060813A (zh) 一种小半径曲线盾构管片选型的方法
CN105041741A (zh) 一种全液压水陆两栖游乐坦克液压驱动控制系统
CN201313627Y (zh) 用于潜艇的推进和水平转向机构
CN208789915U (zh) 潜艇稳定推进装置
CN204279911U (zh) 一种喷水推进船舶的操纵装置
CN204755433U (zh) 一种全液压水陆两栖游乐坦克液压驱动控制系统
CN115776963A (zh) 推进单元和包括该推进单元的船舶
CN204871567U (zh) 具有整流结构的可变式船舵
CN105799898B (zh) 一种大功率万向拖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1

Termination date: 2019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