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02505A - 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干扰消除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干扰消除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02505A
CN104902505A CN201410079166.7A CN201410079166A CN104902505A CN 104902505 A CN104902505 A CN 104902505A CN 201410079166 A CN201410079166 A CN 201410079166A CN 104902505 A CN104902505 A CN 1049025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interference
frame number
information
up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7916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02505B (zh
Inventor
李男
张瑞艳
王大鹏
潘峮
张晓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7916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025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025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025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025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025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干扰检测方法,包括:第一基站检测信道内干扰信号强度;确定所述干扰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对所述干扰信号进行谱识别,确定干扰信号所在频率。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干扰消除方法,包括:接收基站上报的第一基站相关信息以及第二基站相关信息;根据接收的第一基站相关信息以及第二基站相关信息,确定造成交叉时隙干扰的原因,以及施扰基站;向所述施扰基站发送重配置信息,或者,上报干扰告警信息。本发明实施例还相应地公开了一种干扰检测装置、干扰消除装置及系统。

Description

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干扰消除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干扰消除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正式发放4G牌照,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获得4G(TD-LTE)运营权,根据具体频率分配情况,在Band40(2300-2400MHz)和Band41(2500-2690MHz)频段都出现了多家运营商紧邻的频率分配场景。工信部要求多家运营商的网络需要进行同步和上下行时隙比例协调,但由于技术或竞争策略等限制,很可能出现基站失步而导致基站之间的严重干扰。
目前尚无有效措施判定基站是否失步,也不能定位出失步基站干扰的位置,进而无法进行相应的修复工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
一种干扰检测方法,包括:
第一基站检测信道内干扰信号强度;
确定所述干扰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对所述干扰信号进行谱识别,确定干扰信号所在频率。
较佳的,所述对干扰信号进行谱识别,确定干扰信号所在频率,包括:
当所述干扰信号的时域功率高于第二预设值的持续时间与第一基站下行子帧的持续时间一致时,确定干扰信号所在频率为当前检测信道频率,和/或,
当所述干扰信号的频域功率在整个接收频段内的纹波小于第三预设值时,确定干扰信号所在频率为当前检测信道频率。
较佳的,该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干扰信号的时域功率高于第二预设值的持续时间与第二基站下行子帧的持续时间不一致,或者,当所述干扰信号的频域功率在整个接收频段内的纹波不小于第三预设值时,调整检测信道频率,继续进行干扰检测,直到确定干扰信号所在频率。
较佳的,该方法还包括:
当干扰信号频域功率从第一基站的接收机带宽内由左至右递减时,判定干扰信号所在频率为当前检测信道左侧的信道频率;
当干扰信号频域功率从第一基站的接收机带宽内由右至左递减时,判定干扰信号所在频率为当前检测信道右侧的信道频率。
较佳的,所述调整检测信道频率,包括:
当干扰信号频域功率从第一基站的接收机带宽内由左至右递减时,调整检测信道频率为当前检测信道左侧相邻的信道频率;
当干扰信号频域功率从第一基站的接收机带宽内由右至左递减时,调整检测信道频率为当前检测信道右侧相邻的信道频率。
较佳的,所述第一预设值和/或第二预设值的取值为第一基站接收机底噪功率、第一基站上行干扰噪声比以及容限之和。
较佳的,该方法还包括:
当确定所述干扰信号所在频率为当前检测信道频率时,第一基站与产生干扰信号的第二基站进行下行同步;
第一基站获取第二基站的系统信息,所述系统信息包括下述信息的一种或多种:
小区标识Cell ID2
公共陆地移动网络编号PLMN2
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信息TDD-Config2
系统帧号SFN2
世界协调时间UTC2
较佳的,该方法还包括:
第一基站获取与第二基站之间的传播时延。
较佳的,所述第一基站获取与第二基站之间的传播时延,包括:
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起随机接入请求,获取第二基站发出的随机接入请求响应中的时间提前量,并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计算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传播时延。
较佳的,所述第一基站获取与第二基站之间的传播时延,包括:
第一基站将从第二基站发出的随机接入请求响应中获取的时间提前量减去基本时间提前量后,将所得数值除以2得到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传播时延。
较佳的,该方法还包括:
第一基站根据与第二基站之间的传播时延确定在第二基站发送系统帧号SFN2的时刻第一基站发送的系统帧号SFN1
较佳的,所述第一基站根据与第二基站之间的传播时延确定在第二基站发送系统帧号SFN2的时刻第一基站发送的系统帧号SFN1,包括:
第一基站将获得第二基站系统帧号SFN2的时刻减去传播时延后得到第一时刻;
当第一基站在第一时刻承载系统帧号信息时,第一基站记录此时的系统帧号作为对应第二基站发送SFN2的时刻第一基站发送的系统帧号SFN1
当第一基站在第一时刻没有承载系统帧号信息时,第一基站确定下一承载系统帧号时刻为第二时刻,并将第一基站在第二时刻发送的系统帧号减去第二时刻至第一时刻的子帧编号差值,作为对应第二基站发送SFN2的时刻第一基站发送的系统帧号SFN1
较佳的,该方法还包括:
当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起随机接入请求时,第一基站的发射功率不超过终端最大允许发射功率限值。
较佳的,该方法还包括:第一基站向网管系统上报第一基站相关信息以及第二基站相关信息,
所述第一基站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第一基站的小区标识CellID1、地理位置信息、工作频率f1、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信息TDD-Config1、系统帧号SFN1与世界协调时间UTC1
所述第二基站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第二基站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编号PLMN2、小区标识Cell ID2、工作频率f2、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信息TDD-Config2、系统帧号SFN2与世界协调时间UTC2
一种干扰消除方法,包括:
接收基站上报的第一基站相关信息以及第二基站相关信息;
根据接收的第一基站相关信息以及第二基站相关信息,确定造成交叉时隙干扰的原因,以及施扰基站;
向所述施扰基站发送重配置信息,或者,上报干扰告警信息。
较佳的,所述第一基站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第一基站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编号PLMN1、小区标识Cell ID1、物理位置信息、工作频率f1、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信息TDD-Config1、系统帧号SFN1与世界协调时间UTC1
所述第二基站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第二基站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编号PLMN2、小区标识Cell ID2、工作频率f2、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信息TDD-Config2、系统帧号SFN2与世界协调时间UTC2
较佳的,所述根据接收的第一基站相关信息以及第二基站相关信息,确定造成交叉时隙干扰的原因,包括:
根据接收的第一基站相关信息以及第二基站相关信息,确定交叉时隙干扰是否由于基站失步造成。
较佳的,所述根据接收的第一基站相关信息以及第二基站相关信息,确定交叉时隙干扰是否由于基站失步造成,包括:
根据第一基站的系统帧号SFN1、世界协调时间UTC1、第二基站系统帧号SFN2、世界协调时间UTC2,与网管系统中的基站系统帧号与世界协调时间的标准对应关系,确定交叉时隙干扰是否为第一基站和/或第二基站失步造成。
较佳的,所述确定施扰基站,包括:
当确定交叉时隙干扰是由于基站失步造成时,确定第一基站和/或第二基站为施扰基站。
较佳的,所述根据接收的第一基站相关信息以及第二基站相关信息,确定造成交叉时隙干扰的原因,包括:
根据接收的第一基站相关信息以及第二基站相关信息,确定交叉时隙干扰是否由于基站上下行时隙参数配置错误造成。
较佳的,所述根据接收的第一基站相关信息以及第二基站相关信息,确定交叉时隙干扰是否由于基站上下行时隙参数配置错误造成,包括:
根据第一基站的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信息TDD-Config1和第二基站的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信息TDD-Config2,与网管系统中的基站的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信息标准数值进行比对,确定交叉时隙干扰是否为第一基站和/或第二基站的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信息错误造成。
较佳的,所述确定施扰基站,包括:
当确定交叉时隙干扰是由于基站上下行时隙比例参数配置错误造成时,确定第一基站和/或第二基站为施扰基站。
较佳的,当确定交叉时隙干扰为第一基站失步造成时,所述重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正确的系统帧号与对应的世界协调时间;
当确定交叉时隙干扰为第二基站失步造成时,若第二基站与第一基站归属于同一网管系统,所述重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正确的系统帧号及对应的世界协调时间;
否则,网管系统发出交叉时隙干扰告警信息,所述干扰告警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干扰类型为基站失步干扰、第二基站为施扰基站、第一基站物理位置信息、第二基站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编号、小区标识、工作频率、正确的系统帧号及对应的世界协调时间;
当确定交叉时隙干扰为第一基站上下行时隙配置错误造成时,所述重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正确的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
当确定交叉时隙干扰为第二基站上下行时隙配置错误造成时,若第二基站与第一基站归属于同一网管系统,所述重配置信息为:正确的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
否则,网管系统发出交叉时隙干扰告警信息,所述干扰告警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干扰类型为上下行时隙配置错误干扰、第二基站为施扰基站、第一基站物理位置信息、第二基站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编号、小区标识、工作频率、正确的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
较佳的,该方法还包括:
当确定交叉时隙干扰为第一基站失步造成时,第一基站接收到所述重配置信息后,更新正确的系统帧号与对应的世界协调时间;
当确定交叉时隙干扰为第二基站失步造成时,第二基站接收到所述重配置信息后,更新正确的系统帧号与对应的世界协调时间;
当确定交叉时隙干扰为第一基站上下行时隙配置错误造成时,第一基站接收到所述重配置信息后,更新正确的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
当确定交叉时隙干扰为第二基站上下行时隙配置错误造成时,第二基站接收到所述重配置信息后,更新正确的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
较佳的,该方法还包括:
获取网管系统发出的交叉时隙干扰告警信息,根据第二基站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编号确认第二基站所属运营商;
根据第一基站的物理位置信息、第二基站的小区标识、工作频率判断第二基站的物理位置;
利用第二基站所属运营商、所在物理位置、消除干扰所需的正确的系统帧号与对应的世界协调时间和/或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进行人工干扰排查。
较佳的,该方法还包括:
获取网管系统发出的交叉时隙干扰告警信息,根据第二基站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编号确认第二基站所属运营商;
向第二基站所属运营商的网管系统传递干扰告警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干扰类型为基站失步干扰和/或上下行时隙配置错误干扰、第二基站为施扰基站、第二基站小区标识、工作频率、受扰的第一基站物理位置、正确的系统帧号及对应的世界协调时间和/或正确的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
较佳的,该方法还包括:
第二基站所属的网管系统根据获取的干扰告警信息,根据第一基站所在物理位置、第二基站的小区标识、工作频率定位第二基站;
向第二基站配置正确的系统帧号及对应的世界协调时间和/或正确的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
第二基站根据正确的系统帧号及对应的世界协调时间和/或正确的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更新相关信息。
一种干扰检测装置,该装置设置于第一基站,包括:第一检测模块、第一判断模块、第一确定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信道内干扰信号强度;
所述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干扰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值;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第一判断模块确定干扰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对所述干扰信号进行谱识别,确定干扰信号所在频率。
较佳的,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干扰信号的时域功率高于第二预设值的持续时间与第一基站下行子帧的持续时间一致时,确定干扰信号所在频率为当前检测信道频率,和/或,当所述干扰信号的频域功率在整个接收频段内的纹波小于第三预设值时,确定干扰信号所在频率为当前检测信道频率。
较佳的,该装置还包括调整模块,
所述调整模块,用于在当所述干扰信号的时域功率高于第二预设值的持续时间与第二基站下行子帧的持续时间不一致,或者,当所述干扰信号的频域功率在整个接收频段内的纹波不小于第三预设值时,调整检测信道频率,之后通知第一检测模块继续进行干扰检测,直到确定干扰信号所在频率。
较佳的,所述调整模块,具体用于当干扰信号频域功率从第一基站的接收机带宽内由左至右递减时,判定干扰信号所在频率为当前检测信道左侧的信道频率;当干扰信号频域功率从第一基站的接收机带宽内由右至左递减时,判定干扰信号所在频率为当前检测信道右侧的信道频率。
较佳的,该装置还包括第一获取模块,
所述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当确定所述干扰信号所在频率为当前检测信道频率时,与产生干扰信号的第二基站进行下行同步,之后获取第二基站的系统信息,所述系统信息包括下述信息的一种或多种:
小区标识Cell ID2
公共陆地移动网络编号PLMN2
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信息TDD-Config2
系统帧号SFN2
世界协调时间UTC2
较佳的,该装置还包括第二获取模块,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传播时延。
较佳的,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具体用于获取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传播时延,具体包括:向第二基站发起随机接入请求,获取第二基站发出的随机接入请求响应中的时间提前量,并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计算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传播时延。
较佳的,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具体用于将从第二基站发出的随机接入请求响应中获取的时间提前量减去基本时间提前量后,将所得数值除以2得到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传播时延。
较佳的,该装置还包括第二确定模块,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传播时延确定在第二基站发送系统帧号SFN2的时刻第一基站发送的系统帧号SFN1
较佳的,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将获得第二基站系统帧号SFN2的时刻减去传播时延后得到第一时刻;当第一基站在第一时刻承载系统帧号信息时,第一基站记录此时的系统帧号作为对应第二基站发送SFN2的时刻第一基站发送的系统帧号SFN1;当第一基站在第一时刻没有承载系统帧号信息时,第一基站确定下一承载系统帧号时刻为第二时刻,并将第一基站在第二时刻发送的系统帧号减去第二时刻至第一时刻的子帧编号差值,作为对应第二基站发送SFN2的时刻第一基站发送的系统帧号SFN1
较佳的,该装置还包括上报模块,
所述上报模块,用于向网管系统上报第一基站相关信息以及第二基站相关信息,
所述第一基站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第一基站的小区标识CellID1、地理位置信息、工作频率f1、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信息TDD-Config1、系统帧号SFN1与世界协调时间UTC1
所述第二基站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第二基站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编号PLMN2、小区标识Cell ID2、工作频率f2、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信息TDD-Config2、系统帧号SFN2与世界协调时间UTC2
一种干扰消除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第三确定模块和发送模块;其中,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上报的第一基站相关信息以及第二基站相关信息;
所述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接收的第一基站相关信息以及第二基站相关信息,确定造成交叉时隙干扰的原因,以及施扰基站;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施扰基站发送重配置信息,或者,上报干扰告警信息。
较佳的,所述第三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接收的第一基站相关信息以及第二基站相关信息,确定交叉时隙干扰是否由于基站失步造成。
较佳的,所述第三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第一基站的系统帧号SFN1、世界协调时间UTC1、第二基站系统帧号SFN2、世界协调时间UTC2,与网管系统中的基站系统帧号与世界协调时间的标准对应关系,确定交叉时隙干扰是否为第一基站和/或第二基站失步造成。
较佳的,所述第三确定模块,还用于当确定交叉时隙干扰是由于基站失步造成时,确定第一基站和/或第二基站为施扰基站。
较佳的,所述第三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接收的第一基站相关信息以及第二基站相关信息,确定交叉时隙干扰是否由于基站上下行时隙参数配置错误造成。
较佳的,所述第三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第一基站的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信息TDD-Config1和第二基站的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信息TDD-Config2,与网管系统中的基站的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信息标准数值进行比对,确定交叉时隙干扰是否为第一基站和/或第二基站的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信息错误造成。
较佳的,所述第三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当确定交叉时隙干扰是由于基站上下行时隙比例参数配置错误造成时,确定第一基站和/或第二基站为施扰基站。
一种干扰消除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基站和网管系统;其中,
所述基站设置有上述的干扰检测装置;
所述网管系统设置有上述的干扰消除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干扰消除方法及装置,检测信道内干扰信号强度;确定所述干扰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对所述干扰信号进行谱识别,确定干扰信号所在频率。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技术方案中,能够有效定位失步基站及频率,为干扰排查提供判断依据,有利于提高系统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干扰检测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干扰消除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干扰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再一种干扰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再一种干扰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干扰消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1所述的干扰消除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8为具体实施例1中一种时域功率波形示意图;
图9为具体实施例1中一种频域功率波形示意图;
图10为具体实施例1中再一种频域功率波形示意图;
图11为具体实施例1中再一种频域功率波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检测信道内干扰信号强度;步骤102:确定所述干扰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对所述干扰信号进行谱识别,确定干扰信号所在频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干扰检测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第一基站检测信道内干扰信号强度;
步骤102:确定所述干扰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对所述干扰信号进行谱识别,确定干扰信号所在频率。
可选的,步骤102所述对干扰信号进行谱识别,确定干扰信号所在频率,包括:
当所述干扰信号的时域功率高于第二预设值的持续时间与第一基站下行子帧的持续时间一致时,确定干扰信号所在频率为当前检测信道频率,和/或,
当所述干扰信号的频域功率在整个接收频段内的纹波(Ripple)小于第三预设值时,确定干扰信号所在频率为当前检测信道频率。
可选的,当所述干扰信号的时域功率高于第二预设值的持续时间与第二基站下行子帧的持续时间不一致,或者,当所述干扰信号的频域功率在整个接收频段内的纹波不小于第三预设值时,调整检测信道频率,继续进行干扰检测,直到确定干扰信号所在频率。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
当干扰信号频域功率从第一基站的接收机带宽内由左至右递减时,判定干扰信号所在频率为当前检测信道左侧的信道频率;
当干扰信号频域功率从第一基站的接收机带宽内由右至左递减时,判定干扰信号所在频率为当前检测信道右侧的信道频率。
可选的,所述调整检测信道频率,包括:
当干扰信号频域功率从第一基站的接收机带宽内由左至右递减时,调整检测信道频率为当前检测信道左侧相邻的信道频率;
当干扰信号频域功率从第一基站的接收机带宽内由右至左递减时,调整检测信道频率为当前检测信道右侧相邻的信道频率。
可选的,所述第一预设值和/或第二预设值的取值为第一基站接收机底噪功率、第一基站上行干扰噪声比(IoT)以及容限之和。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
当确定所述干扰信号所在频率为当前检测信道频率时,第一基站与产生干扰信号的第二基站进行下行同步;
第一基站获取第二基站的系统信息,所述系统信息包括下述信息的一种或多种:
小区标识Cell ID2
公共陆地移动网络编号PLMN2
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信息TDD-Config2
系统帧号SFN2
世界协调时间UTC2(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
第一基站获取与第二基站之间的传播时延。
可选的,所述第一基站获取与第二基站之间的传播时延,包括:
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起随机接入请求,获取第二基站发出的随机接入请求响应中的时间提前量(Timing Advance),并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计算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传播时延。
可选的,所述第一基站获取与第二基站之间的传播时延,包括:
第一基站将从第二基站发出的随机接入请求响应中获取的时间提前量减去基本时间提前量后,将所得数值除以2得到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传播时延。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
第一基站根据与第二基站之间的传播时延确定在第二基站发送系统帧号SFN2的时刻第一基站发送的系统帧号SFN1
可选的,所述第一基站根据与第二基站之间的传播时延确定在第二基站发送系统帧号SFN2的时刻第一基站发送的系统帧号SFN1,包括:
第一基站将获得第二基站系统帧号SFN2的时刻减去传播时延后得到第一时刻;
当第一基站在第一时刻承载系统帧号信息时,第一基站记录此时的系统帧号作为对应第二基站发送SFN2的时刻第一基站发送的系统帧号SFN1
当第一基站在第一时刻没有承载系统帧号信息时,第一基站确定下一承载系统帧号时刻为第二时刻,并将第一基站在第二时刻发送的系统帧号减去第二时刻至第一时刻的子帧编号差值,作为对应第二基站发送SFN2的时刻第一基站发送的系统帧号SFN1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
当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起随机接入请求时,第一基站的发射功率不超过标准中规定的终端最大允许发射功率限值,以避免对第二基站产生干扰。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第一基站向网管系统上报第一基站相关信息以及第二基站相关信息,
所述第一基站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第一基站的小区标识CellID1、地理位置信息、工作频率f1、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信息TDD-Config1、系统帧号SFN1与世界协调时间UTC1
所述第二基站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第二基站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编号PLMN2、小区标识Cell ID2、工作频率f2、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信息TDD-Config2、系统帧号SFN2与世界协调时间UTC2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干扰消除方法,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接收基站上报的第一基站相关信息以及第二基站相关信息;
步骤202:根据接收的第一基站相关信息以及第二基站相关信息,确定造成交叉时隙干扰的原因,以及施扰基站;
步骤203:向所述施扰基站发送重配置信息,或者,上报干扰告警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基站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第一基站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编号PLMN1、小区标识Cell ID1、物理位置信息、工作频率f1、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信息TDD-Config1、系统帧号SFN1与世界协调时间UTC1
所述第二基站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第二基站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编号PLMN2、小区标识Cell ID2、工作频率f2、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信息TDD-Config2、系统帧号SFN2与世界协调时间UTC2
可选的,所述根据接收的第一基站相关信息以及第二基站相关信息,确定造成交叉时隙干扰的原因,包括:
根据接收的第一基站相关信息以及第二基站相关信息,确定交叉时隙干扰是否由于基站失步造成。
可选的,所述根据接收的第一基站相关信息以及第二基站相关信息,确定交叉时隙干扰是否由于基站失步造成,包括:
根据第一基站的系统帧号SFN1、世界协调时间UTC1、第二基站系统帧号SFN2、世界协调时间UTC2,与网管系统中的基站系统帧号与世界协调时间的标准对应关系,确定交叉时隙干扰是否为第一基站和/或第二基站失步造成。
可选的,所述确定施扰基站,包括:
当确定交叉时隙干扰是由于基站失步造成时,确定第一基站和/或第二基站为施扰基站。
可选的,所述根据接收的第一基站相关信息以及第二基站相关信息,确定造成交叉时隙干扰的原因,包括:
根据接收的第一基站相关信息以及第二基站相关信息,确定交叉时隙干扰是否由于基站上下行时隙参数配置错误造成。
可选的,所述根据接收的第一基站相关信息以及第二基站相关信息,确定交叉时隙干扰是否由于基站上下行时隙参数配置错误造成,包括:
根据第一基站的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信息TDD-Config1和第二基站的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信息TDD-Config2,与网管系统中的基站的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信息标准数值进行比对,确定交叉时隙干扰是否为第一基站和/或第二基站的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信息错误造成。
可选的,所述确定施扰基站,包括:
当确定交叉时隙干扰是由于基站上下行时隙比例参数配置错误造成时,确定第一基站和/或第二基站为施扰基站。
可选的,当确定交叉时隙干扰为第一基站失步造成时,所述重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正确的系统帧号与对应的世界协调时间;
当确定交叉时隙干扰为第二基站失步造成时,若第二基站与第一基站归属于同一网管系统,所述重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正确的系统帧号及对应的世界协调时间;
否则,网管系统发出交叉时隙干扰告警信息,所述干扰告警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干扰类型为基站失步干扰、第二基站为施扰基站、第一基站物理位置信息、第二基站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编号、小区标识、工作频率、正确的系统帧号及对应的世界协调时间;
当确定交叉时隙干扰为第一基站上下行时隙配置错误造成时,所述重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正确的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
当确定交叉时隙干扰为第二基站上下行时隙配置错误造成时,若第二基站与第一基站归属于同一网管系统,所述重配置信息为:正确的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
否则,网管系统发出交叉时隙干扰告警信息,所述干扰告警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干扰类型为上下行时隙配置错误干扰、第二基站为施扰基站、第一基站物理位置信息、第二基站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编号、小区标识、工作频率、正确的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
当确定交叉时隙干扰为第一基站失步造成时,第一基站接收到所述重配置信息后,更新正确的系统帧号与对应的世界协调时间;
当确定交叉时隙干扰为第二基站失步造成时,第二基站接收到所述重配置信息后,更新正确的系统帧号与对应的世界协调时间;
当确定交叉时隙干扰为第一基站上下行时隙配置错误造成时,第一基站接收到所述重配置信息后,更新正确的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
当确定交叉时隙干扰为第二基站上下行时隙配置错误造成时,第二基站接收到所述重配置信息后,更新正确的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
获取网管系统发出的交叉时隙干扰告警信息,根据第二基站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编号确认第二基站所属运营商;
根据第一基站的物理位置信息、第二基站的小区标识、工作频率判断第二基站的物理位置;
利用第二基站所属运营商、所在物理位置、消除干扰所需的正确的系统帧号与对应的世界协调时间和/或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进行人工干扰排查。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
获取网管系统发出的交叉时隙干扰告警信息,根据第二基站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编号确认第二基站所属运营商;
向第二基站所属运营商的网管系统传递干扰告警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干扰类型为基站失步干扰和/或上下行时隙配置错误干扰、第二基站为施扰基站、第二基站小区标识、工作频率、受扰的第一基站物理位置、正确的系统帧号及对应的世界协调时间和/或正确的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
第二基站所属的网管系统根据获取的干扰告警信息,根据第一基站所在物理位置、第二基站的小区标识、工作频率定位第二基站;
向第二基站配置正确的系统帧号及对应的世界协调时间和/或正确的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
第二基站根据正确的系统帧号及对应的世界协调时间和/或正确的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更新相关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相应地提出了一种干扰检测装置,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检测模块31、第一判断模块32、第一确定模块33;其中,
第一检测模块31,用于检测信道内干扰信号强度;
第一判断模块32,用于判断所述干扰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值;
第一确定模块33,用于在第一判断模块32确定干扰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对所述干扰信号进行谱识别,确定干扰信号所在频率。
可选的,第一确定模块33,具体用于当所述干扰信号的时域功率高于第二预设值的持续时间与第一基站下行子帧的持续时间一致时,确定干扰信号所在频率为当前检测信道频率,和/或,当所述干扰信号的频域功率在整个接收频段内的纹波(Ripple)小于第三预设值时,确定干扰信号所在频率为当前检测信道频率。
可选的,如图4所示,该装置还包括调整模块34,
调整模块34,用于在当所述干扰信号的时域功率高于第二预设值的持续时间与第二基站下行子帧的持续时间不一致,或者,当所述干扰信号的频域功率在整个接收频段内的纹波不小于第三预设值时,调整检测信道频率,之后通知第一检测模块继续进行干扰检测,直到确定干扰信号所在频率。
可选的,调整模块34,具体用于当干扰信号频域功率从第一基站的接收机带宽内由左至右递减时,判定干扰信号所在频率为当前检测信道左侧的信道频率;当干扰信号频域功率从第一基站的接收机带宽内由右至左递减时,判定干扰信号所在频率为当前检测信道右侧的信道频率。
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第一获取模块,
所述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当确定所述干扰信号所在频率为当前检测信道频率时,与产生干扰信号的第二基站进行下行同步,之后获取第二基站的系统信息,所述系统信息包括下述信息的一种或多种:
小区标识Cell ID2
公共陆地移动网络编号PLMN2
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信息TDD-Config2
系统帧号SFN2
世界协调时间UTC2(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该装置还包括第二获取模块,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传播时延。
可选的,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具体用于获取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传播时延,具体包括:向第二基站发起随机接入请求,获取第二基站发出的随机接入请求响应中的时间提前量Timing Advance,并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计算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传播时延。
可选的,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具体用于将从第二基站发出的随机接入请求响应中获取的时间提前量减去基本时间提前量后,将所得数值除以2得到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传播时延。
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第二确定模块,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传播时延确定在第二基站发送系统帧号SFN2的时刻第一基站发送的系统帧号SFN1
可选的,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将获得第二基站系统帧号SFN2的时刻减去传播时延后得到第一时刻;当第一基站在第一时刻承载系统帧号信息时,第一基站记录此时的系统帧号作为对应第二基站发送SFN2的时刻第一基站发送的系统帧号SFN1;当第一基站在第一时刻没有承载系统帧号信息时,第一基站确定下一承载系统帧号时刻为第二时刻,并将第一基站在第二时刻发送的系统帧号减去第二时刻至第一时刻的子帧编号差值,作为对应第二基站发送SFN2的时刻第一基站发送的系统帧号SFN1
可选的,如图5所示,该装置还包括上报模块35,
上报模块35,用于向网管系统上报第一基站相关信息以及第二基站相关信息,
所述第一基站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第一基站的小区标识CellID1、地理位置信息、工作频率f1、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信息TDD-Config1、系统帧号SFN1与世界协调时间UTC1
所述第二基站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第二基站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编号PLMN2、小区标识Cell ID2、工作频率f2、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信息TDD-Config2、系统帧号SFN2与世界协调时间UTC2
本发明实施例还相应地提出了一种干扰消除装置,如图5所示,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61、第三确定模块62和发送模块63;其中,
接收模块61,用于接收基站上报的第一基站相关信息以及第二基站相关信息;
第三确定模块62,用于根据接收的第一基站相关信息以及第二基站相关信息,确定造成交叉时隙干扰的原因,以及施扰基站;
发送模块63,用于向所述施扰基站发送重配置信息,或者,上报干扰告警信息。
可选的,第三确定模块62,具体用于根据接收的第一基站相关信息以及第二基站相关信息,确定交叉时隙干扰是否由于基站失步造成。
可选的,第三确定模块62,具体用于根据第一基站的系统帧号SFN1、世界协调时间UTC1、第二基站系统帧号SFN2、世界协调时间UTC2,与网管系统中的基站系统帧号与世界协调时间的标准对应关系,确定交叉时隙干扰是否为第一基站和/或第二基站失步造成。
可选的,第三确定模块62,还用于当确定交叉时隙干扰是由于基站失步造成时,确定第一基站和/或第二基站为施扰基站。
可选的,第三确定模块62,具体用于根据接收的第一基站相关信息以及第二基站相关信息,确定交叉时隙干扰是否由于基站上下行时隙参数配置错误造成。
可选的,第三确定模块62,具体用于根据第一基站的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信息TDD-Config1和第二基站的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信息TDD-Config2,与网管系统中的基站的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信息标准数值进行比对,确定交叉时隙干扰是否为第一基站和/或第二基站的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信息错误造成。
可选的,第三确定模块62,具体用于当确定交叉时隙干扰是由于基站上下行时隙比例参数配置错误造成时,确定第一基站和/或第二基站为施扰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还相应地提出了一种干扰消除系统,该系统包括:基站和网管系统;其中,
所述基站设置有图3至5任一所示的干扰检测装置;
所述网管系统设置有图6所示的干扰消除装置。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1
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1所述的干扰消除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701:基站1利用部分或全部上行子帧资源进行信道内交叉时隙干扰检测。
例如,基站1可以将上行子帧配置为fake subframe(假上行)不进行调度,用于干扰检测。
步骤702:基站1判断检测到的干扰信号强度是否超过预设的门限,如果是,执行步骤703;否则,继续检测。
这里,门限值可以根据网络部署需求进行动态调整,优选的,可以设置为Pthreshold=接收机底噪功率+上行IoT+容限,其中,IoT为干扰噪声比(Interferenceover Thermal),接收机底噪功率=-174+10*log(Bandwidth/Hz)+NF,bandwidth为带宽,NF为接收机噪声系数。
本实施例中,上行IoT取值为15dB,20MHz系统带宽对应的基站接收机底噪功率为-174+60+13+5=-96dBm,容限可以根据需求设定,容限值越小,则干扰检测越频繁,但检测效果更好,容限值越大,则检测开销较小,但可能出现漏检;例如,若容限值设置为3dB,Pthreshold=-78dBm。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IoT基础上设置干扰检测门限,可以有效区分受扰基站接收到的干扰信号是邻基站的UE上行信号还是邻基站的下行信号,因为,邻基站的UE的上行信号,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超过上行IoT常规门限,依据干扰信号强度即可判断是邻区UE,还是BS造成的干扰。
步骤703:基站1根据频域和/或时域干扰检测结果,与LTE信号进行比对,判断干扰信号是否符合LTE信号特点,如果符合,执行步骤704;否则,调整检测信道频率,返回步骤702。
步骤704:确定干扰信号所在频率为当前检测信道频率。
如果检测到的时域功率波形如图8所示,可以看出,干扰信号的时域功率高于接收功率检测门限的持续时间与基站下行发送的持续时间一致,则可以确定时域干扰检测结果符合LTE信号特点。
如果检测到的频域功率波形如图9所示,可以看出,波形在接收带宽内是平坦的(例如,在整个接收频段内的功率检测结果的纹波小于一定数值,可以判断波形在接收带宽内是平坦的),则可以确定频域域干扰检测结果符合LTE频谱波形,判断施扰基站频率为受扰接收机频率2570-2590MHz。
如果检测到的频域功率波形如图10所示,功率谱呈规律性的从接收机带宽由左至右的递减,则可初步推断施扰基站频率为受扰接收机的左侧相邻信道,结合结合运营商部署信道带宽信息(如20MHz)及后续检测,可以定位出施扰基站频率为2550-2570MHz。
如果检测到的频域功率波形如图11所示,功率谱呈规律性的从接收机带宽由右至左的递减,则可初步推断施扰基站频率为受扰接收机的右侧相邻信道,结合运营商部署信道带宽信息(如20MHz)及后续检测,可以定位出施扰基站频率为2590-2610MHz。
步骤705:基站1与产生所述干扰信号的基站2进行下行同步,读取基站2的系统信息。
具体的,基站1对基站2的主辅同步信号进行相关检测,进行下行同步,本实施例中,基站1读取基站2的系统信息,包括小区编号Cell ID、公共陆地移动网络编号PLMN(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TDDconfig、系统帧号SFN(System Frame Number)。
步骤706:基站1获取基站2至基站1的传输时延。
这里,基站1可通过向基站2发起随机接入请求的方式,获取基站2反馈的时间提前量(timing advance,TA)。之后,基站1可根据TA数值,计算基站2至基站1的传输时延,例如,TA=30us,系统内基本时间提前量TAbasic为20us,则传输时延为(TA-TAbasic)/2即5us。
步骤707:基站1向网管系统上报基站2的PLMN、Cell ID、工作频率、SFN编号与世界协调时间,以及本基站的Cell ID、物理位置信息(经纬度标准标识)、受扰基站工作频率、SFN编号与世界协调时间。
步骤708:网管系统根据多个基站上报的干扰信息判断干扰源基站,以及干扰产生原因(是由上下行时隙配置不同导致,还是由帧失步造成)。
上下行时隙配置不同:网管系统已知网络中某个片区的基站的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网管系统根据收集到的施扰基站和受扰基站的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确定干扰是否由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出错导致。
帧失步:在同一运营商之内,通常各个基站间是子帧级别的同步,例如,对应世界协调时间的某一时刻,各个基站的SFN编号相同;不同运营商的基站之间,保持无线帧级别(10ms一个无线帧)的同步即可,即不同运营商的基站之间在世界协调时间的某一时刻,10ms无线帧的开始时间是相同的;关于同步的实现方式,如子帧级别同步或无线帧级别同步,管理机构会进行规定,或多个运营商间会进行协调,因此,网管系统可以知道施扰基站和受扰基站采用的同步方式。
若基站之间采用的是子帧级别的同步方式,则网管系统根据收集到的施扰基站和受扰基站各自的SFN编号及对应的世界协调时间判断,是否存在失步情况;进一步的网管系统可以根据额外信息判断是哪个基站出现了失步问题,如网管系统可以和预存的子帧SFN编号与世界协调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与施扰基站及受扰基站上报的SFN编号与世界协调时间信息,判断哪个基站出现了失步。
若基站之间采用的是无线帧级别的同步方式,网管系统可获得不同基站的SFN编号与世界协调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网管系统可以根据预存的对应关系,以及施扰基站和受扰基站上报的SFN编号与世界协调时间信息判断,是哪个基站出现了失步。
步骤709:网管系统根据判断结果,若造成交叉时隙干扰的基站为本运营商的基站,则执行步骤710;若为其他运营商基站,则执行步骤711。
步骤710:网管系统向该基站发送重配置信息,消除交叉时隙干扰。
本实施例中,重配置信息包括:正确的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和/或正确的SFN编号与对应时刻的世界协调时间信息。
施扰基站接收到网管系统的重配置信息后,可以对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进行更新,或更改基站定时,消除干扰。
步骤711:网管系统向监管机构上报或自动输出干扰告警信息。
本实施例中,告警信息包括:施扰基站PLMN编号、工作频率、Cell ID,受扰基站的工作频率、物理位置信息,以及产生干扰的原因(上下行时隙配置错误和/或失步)等。
其它运营商网管系统或监管机构或网管人员接收到告警信息后,可定位到受干扰基站位置、频率,以及周围的施扰基站Cell ID、频率等,则可以精确定位干扰源基站的位置及干扰产生原因,辅助干扰排查及规避。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基站通过谱识别方法进行同信道及邻信道基站失步检测,可以有效定位失步基站及频率,为干扰排查提供自动化手段,精确定位,若无法获得上述信息,仍可向网管系统告警,给人工干扰排查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46)

1.一种干扰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第一基站检测信道内干扰信号强度;
确定所述干扰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对所述干扰信号进行谱识别,确定干扰信号所在频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干扰信号进行谱识别,确定干扰信号所在频率,包括:
当所述干扰信号的时域功率高于第二预设值的持续时间与第一基站下行子帧的持续时间一致时,确定干扰信号所在频率为当前检测信道频率,和/或,
当所述干扰信号的频域功率在整个接收频段内的纹波小于第三预设值时,确定干扰信号所在频率为当前检测信道频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干扰信号的时域功率高于第二预设值的持续时间与第二基站下行子帧的持续时间不一致,或者,当所述干扰信号的频域功率在整个接收频段内的纹波不小于第三预设值时,调整检测信道频率,继续进行干扰检测,直到确定干扰信号所在频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当干扰信号频域功率从第一基站的接收机带宽内由左至右递减时,判定干扰信号所在频率为当前检测信道左侧的信道频率;
当干扰信号频域功率从第一基站的接收机带宽内由右至左递减时,判定干扰信号所在频率为当前检测信道右侧的信道频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检测信道频率,包括:
当干扰信号频域功率从第一基站的接收机带宽内由左至右递减时,调整检测信道频率为当前检测信道左侧相邻的信道频率;
当干扰信号频域功率从第一基站的接收机带宽内由右至左递减时,调整检测信道频率为当前检测信道右侧相邻的信道频率。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值和/或第二预设值的取值为第一基站接收机底噪功率、第一基站上行干扰噪声比以及容限之和。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当确定所述干扰信号所在频率为当前检测信道频率时,第一基站与产生干扰信号的第二基站进行下行同步;
第一基站获取第二基站的系统信息,所述系统信息包括下述信息的一种或多种:
小区标识Cell ID2
公共陆地移动网络编号PLMN2
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信息TDD-Config2
系统帧号SFN2
世界协调时间UTC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第一基站获取与第二基站之间的传播时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获取与第二基站之间的传播时延,包括:
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起随机接入请求,获取第二基站发出的随机接入请求响应中的时间提前量,并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计算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传播时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获取与第二基站之间的传播时延,包括:
第一基站将从第二基站发出的随机接入请求响应中获取的时间提前量减去基本时间提前量后,将所得数值除以2得到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传播时延。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第一基站根据与第二基站之间的传播时延确定在第二基站发送系统帧号SFN2的时刻第一基站发送的系统帧号SFN1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根据与第二基站之间的传播时延确定在第二基站发送系统帧号SFN2的时刻第一基站发送的系统帧号SFN1,包括:
第一基站将获得第二基站系统帧号SFN2的时刻减去传播时延后得到第一时刻;
当第一基站在第一时刻承载系统帧号信息时,第一基站记录此时的系统帧号作为对应第二基站发送SFN2的时刻第一基站发送的系统帧号SFN1
当第一基站在第一时刻没有承载系统帧号信息时,第一基站确定下一承载系统帧号时刻为第二时刻,并将第一基站在第二时刻发送的系统帧号减去第二时刻至第一时刻的子帧编号差值,作为对应第二基站发送SFN2的时刻第一基站发送的系统帧号SFN1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当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起随机接入请求时,第一基站的发射功率不超过终端最大允许发射功率限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第一基站向网管系统上报第一基站相关信息以及第二基站相关信息,
所述第一基站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第一基站的小区标识CellID1、地理位置信息、工作频率f1、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信息TDD-Config1、系统帧号SFN1与世界协调时间UTC1
所述第二基站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第二基站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编号PLMN2、小区标识Cell ID2、工作频率f2、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信息TDD-Config2、系统帧号SFN2与世界协调时间UTC2
15.一种干扰消除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接收基站上报的第一基站相关信息以及第二基站相关信息;
根据接收的第一基站相关信息以及第二基站相关信息,确定造成交叉时隙干扰的原因,以及施扰基站;
向所述施扰基站发送重配置信息,或者,上报干扰告警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站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第一基站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编号PLMN1、小区标识Cell ID1、物理位置信息、工作频率f1、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信息TDD-Config1、系统帧号SFN1与世界协调时间UTC1
所述第二基站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第二基站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编号PLMN2、小区标识Cell ID2、工作频率f2、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信息TDD-Config2、系统帧号SFN2与世界协调时间UTC2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接收的第一基站相关信息以及第二基站相关信息,确定造成交叉时隙干扰的原因,包括:
根据接收的第一基站相关信息以及第二基站相关信息,确定交叉时隙干扰是否由于基站失步造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接收的第一基站相关信息以及第二基站相关信息,确定交叉时隙干扰是否由于基站失步造成,包括:
根据第一基站的系统帧号SFN1、世界协调时间UTC1、第二基站系统帧号SFN2、世界协调时间UTC2,与网管系统中的基站系统帧号与世界协调时间的标准对应关系,确定交叉时隙干扰是否为第一基站和/或第二基站失步造成。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施扰基站,包括:
当确定交叉时隙干扰是由于基站失步造成时,确定第一基站和/或第二基站为施扰基站。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接收的第一基站相关信息以及第二基站相关信息,确定造成交叉时隙干扰的原因,包括:
根据接收的第一基站相关信息以及第二基站相关信息,确定交叉时隙干扰是否由于基站上下行时隙参数配置错误造成。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接收的第一基站相关信息以及第二基站相关信息,确定交叉时隙干扰是否由于基站上下行时隙参数配置错误造成,包括:
根据第一基站的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信息TDD-Config1和第二基站的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信息TDD-Config2,与网管系统中的基站的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信息标准数值进行比对,确定交叉时隙干扰是否为第一基站和/或第二基站的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信息错误造成。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施扰基站,包括:
当确定交叉时隙干扰是由于基站上下行时隙比例参数配置错误造成时,确定第一基站和/或第二基站为施扰基站。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确定交叉时隙干扰为第一基站失步造成时,所述重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正确的系统帧号与对应的世界协调时间;
当确定交叉时隙干扰为第二基站失步造成时,若第二基站与第一基站归属于同一网管系统,所述重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正确的系统帧号及对应的世界协调时间;
否则,网管系统发出交叉时隙干扰告警信息,所述干扰告警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干扰类型为基站失步干扰、第二基站为施扰基站、第一基站物理位置信息、第二基站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编号、小区标识、工作频率、正确的系统帧号及对应的世界协调时间;
当确定交叉时隙干扰为第一基站上下行时隙配置错误造成时,所述重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正确的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
当确定交叉时隙干扰为第二基站上下行时隙配置错误造成时,若第二基站与第一基站归属于同一网管系统,所述重配置信息为:正确的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
否则,网管系统发出交叉时隙干扰告警信息,所述干扰告警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干扰类型为上下行时隙配置错误干扰、第二基站为施扰基站、第一基站物理位置信息、第二基站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编号、小区标识、工作频率、正确的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当确定交叉时隙干扰为第一基站失步造成时,第一基站接收到所述重配置信息后,更新正确的系统帧号与对应的世界协调时间;
当确定交叉时隙干扰为第二基站失步造成时,第二基站接收到所述重配置信息后,更新正确的系统帧号与对应的世界协调时间;
当确定交叉时隙干扰为第一基站上下行时隙配置错误造成时,第一基站接收到所述重配置信息后,更新正确的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
当确定交叉时隙干扰为第二基站上下行时隙配置错误造成时,第二基站接收到所述重配置信息后,更新正确的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获取网管系统发出的交叉时隙干扰告警信息,根据第二基站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编号确认第二基站所属运营商;
根据第一基站的物理位置信息、第二基站的小区标识、工作频率判断第二基站的物理位置;
利用第二基站所属运营商、所在物理位置、消除干扰所需的正确的系统帧号与对应的世界协调时间和/或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进行人工干扰排查。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获取网管系统发出的交叉时隙干扰告警信息,根据第二基站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编号确认第二基站所属运营商;
向第二基站所属运营商的网管系统传递干扰告警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干扰类型为基站失步干扰和/或上下行时隙配置错误干扰、第二基站为施扰基站、第二基站小区标识、工作频率、受扰的第一基站物理位置、正确的系统帧号及对应的世界协调时间和/或正确的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第二基站所属的网管系统根据获取的干扰告警信息,根据第一基站所在物理位置、第二基站的小区标识、工作频率定位第二基站;
向第二基站配置正确的系统帧号及对应的世界协调时间和/或正确的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
第二基站根据正确的系统帧号及对应的世界协调时间和/或正确的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更新相关信息。
28.一种干扰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设置于第一基站,包括:第一检测模块、第一判断模块、第一确定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信道内干扰信号强度;
所述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干扰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值;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第一判断模块确定干扰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对所述干扰信号进行谱识别,确定干扰信号所在频率。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干扰信号的时域功率高于第二预设值的持续时间与第一基站下行子帧的持续时间一致时,确定干扰信号所在频率为当前检测信道频率,和/或,当所述干扰信号的频域功率在整个接收频段内的纹波小于第三预设值时,确定干扰信号所在频率为当前检测信道频率。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调整模块,
所述调整模块,用于在当所述干扰信号的时域功率高于第二预设值的持续时间与第二基站下行子帧的持续时间不一致,或者,当所述干扰信号的频域功率在整个接收频段内的纹波不小于第三预设值时,调整检测信道频率,之后通知第一检测模块继续进行干扰检测,直到确定干扰信号所在频率。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模块,具体用于当干扰信号频域功率从第一基站的接收机带宽内由左至右递减时,判定干扰信号所在频率为当前检测信道左侧的信道频率;当干扰信号频域功率从第一基站的接收机带宽内由右至左递减时,判定干扰信号所在频率为当前检测信道右侧的信道频率。
32.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第一获取模块,
所述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当确定所述干扰信号所在频率为当前检测信道频率时,与产生干扰信号的第二基站进行下行同步,之后获取第二基站的系统信息,所述系统信息包括下述信息的一种或多种:
小区标识Cell ID2
公共陆地移动网络编号PLMN2
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信息TDD-Config2
系统帧号SFN2
世界协调时间UTC2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第二获取模块,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传播时延。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具体用于获取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传播时延,具体包括:向第二基站发起随机接入请求,获取第二基站发出的随机接入请求响应中的时间提前量,并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计算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传播时延。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具体用于将从第二基站发出的随机接入请求响应中获取的时间提前量减去基本时间提前量后,将所得数值除以2得到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传播时延。
36.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第二确定模块,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传播时延确定在第二基站发送系统帧号SFN2的时刻第一基站发送的系统帧号SFN1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将获得第二基站系统帧号SFN2的时刻减去传播时延后得到第一时刻;当第一基站在第一时刻承载系统帧号信息时,第一基站记录此时的系统帧号作为对应第二基站发送SFN2的时刻第一基站发送的系统帧号SFN1;当第一基站在第一时刻没有承载系统帧号信息时,第一基站确定下一承载系统帧号时刻为第二时刻,并将第一基站在第二时刻发送的系统帧号减去第二时刻至第一时刻的子帧编号差值,作为对应第二基站发送SFN2的时刻第一基站发送的系统帧号SFN1
38.根据权利要求28至3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上报模块,
所述上报模块,用于向网管系统上报第一基站相关信息以及第二基站相关信息,
所述第一基站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第一基站的小区标识CellID1、地理位置信息、工作频率f1、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信息TDD-Config1、系统帧号SFN1与世界协调时间UTC1
所述第二基站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第二基站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编号PLMN2、小区标识Cell ID2、工作频率f2、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信息TDD-Config2、系统帧号SFN2与世界协调时间UTC2
39.一种干扰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第三确定模块和发送模块;其中,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上报的第一基站相关信息以及第二基站相关信息;
所述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接收的第一基站相关信息以及第二基站相关信息,确定造成交叉时隙干扰的原因,以及施扰基站;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施扰基站发送重配置信息,或者,上报干扰告警信息。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接收的第一基站相关信息以及第二基站相关信息,确定交叉时隙干扰是否由于基站失步造成。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第一基站的系统帧号SFN1、世界协调时间UTC1、第二基站系统帧号SFN2、世界协调时间UTC2,与网管系统中的基站系统帧号与世界协调时间的标准对应关系,确定交叉时隙干扰是否为第一基站和/或第二基站失步造成。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确定模块,还用于当确定交叉时隙干扰是由于基站失步造成时,确定第一基站和/或第二基站为施扰基站。
43.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接收的第一基站相关信息以及第二基站相关信息,确定交叉时隙干扰是否由于基站上下行时隙参数配置错误造成。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第一基站的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信息TDD-Config1和第二基站的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信息TDD-Config2,与网管系统中的基站的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信息标准数值进行比对,确定交叉时隙干扰是否为第一基站和/或第二基站的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信息错误造成。
45.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当确定交叉时隙干扰是由于基站上下行时隙比例参数配置错误造成时,确定第一基站和/或第二基站为施扰基站。
46.一种干扰消除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基站和网管系统;其中,
所述基站设置有权利要求28至38任一项所述的干扰检测装置;
所述网管系统设置有权利要求39至45任一项所述的干扰消除装置。
CN201410079166.7A 2014-03-05 2014-03-05 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干扰消除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049025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79166.7A CN104902505B (zh) 2014-03-05 2014-03-05 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干扰消除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79166.7A CN104902505B (zh) 2014-03-05 2014-03-05 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干扰消除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02505A true CN104902505A (zh) 2015-09-09
CN104902505B CN104902505B (zh) 2019-01-01

Family

ID=54034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79166.7A Active CN104902505B (zh) 2014-03-05 2014-03-05 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干扰消除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02505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07403A (zh) * 2017-12-05 2018-03-16 中磊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用于降低误警报的移动感测方法和移动感测器
WO2018126448A1 (zh) * 2017-01-06 2018-07-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于动态时分双工的传输装置、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CN109525519A (zh) * 2017-09-19 2019-03-26 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符号率估计装置、符号率估计方法与邻近通道干扰检测装置
CN110657864A (zh) * 2019-10-08 2020-01-07 三门核电有限公司 一种传感器响应时间测量方法
CN110831176A (zh) * 2018-08-10 2020-02-2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信号发送方法、信号检测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11629436A (zh) * 2019-02-27 2020-09-04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数据调度方法及基站
CN114554528A (zh) * 2022-03-09 2022-05-27 福建晶一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端干扰的检测和优化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5654A (zh) * 2003-02-27 2004-09-0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站,和无线电通信方法
CN102202353A (zh) * 2010-03-24 2011-09-2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干扰协调控制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20028663A1 (en) * 2010-07-30 2012-02-02 Alireza Nejatian Interference identification and mitig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2695191A (zh) * 2012-05-30 2012-09-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2740304A (zh) * 2011-04-11 2012-10-1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空闲电视信道的使用方法和一种基站
CN103532601A (zh) * 2013-10-22 2014-01-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多天线tdd系统的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5654A (zh) * 2003-02-27 2004-09-0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站,和无线电通信方法
CN102202353A (zh) * 2010-03-24 2011-09-2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干扰协调控制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20028663A1 (en) * 2010-07-30 2012-02-02 Alireza Nejatian Interference identification and mitig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2740304A (zh) * 2011-04-11 2012-10-1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空闲电视信道的使用方法和一种基站
CN102695191A (zh) * 2012-05-30 2012-09-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3532601A (zh) * 2013-10-22 2014-01-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多天线tdd系统的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26448A1 (zh) * 2017-01-06 2018-07-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于动态时分双工的传输装置、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CN109525519A (zh) * 2017-09-19 2019-03-26 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符号率估计装置、符号率估计方法与邻近通道干扰检测装置
CN107807403A (zh) * 2017-12-05 2018-03-16 中磊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用于降低误警报的移动感测方法和移动感测器
CN107807403B (zh) * 2017-12-05 2020-02-14 中磊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用于降低误警报的移动感测方法和移动感测器
CN110831176A (zh) * 2018-08-10 2020-02-2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信号发送方法、信号检测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10831176B (zh) * 2018-08-10 2023-03-3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信号发送方法、信号检测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11629436A (zh) * 2019-02-27 2020-09-04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数据调度方法及基站
CN111629436B (zh) * 2019-02-27 2023-05-0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数据调度方法及基站
CN110657864A (zh) * 2019-10-08 2020-01-07 三门核电有限公司 一种传感器响应时间测量方法
CN110657864B (zh) * 2019-10-08 2020-12-18 三门核电有限公司 一种传感器响应时间测量方法
CN114554528A (zh) * 2022-03-09 2022-05-27 福建晶一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端干扰的检测和优化方法
CN114554528B (zh) * 2022-03-09 2023-12-29 福建晶一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端干扰的检测和优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02505B (zh) 2019-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02505A (zh) 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干扰消除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662824B (zh) 用于通过定标确定信号功率估计的方法和设备
US9585104B2 (en) Performing inter-frequency measurements on carriers with overlapping bandwidths
EP2995054B1 (en) Synchronization sequences and carrier type detection
EP3096481A1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369712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inter-frequency neighboring cell and user equipment thereof
EP3182750B1 (en) Radio signal measurement method and device
EP2681957B1 (en) Load estimation in a user equipment
CN107113761A (zh) 用户设备、无线接入网络节点、通信系统以及确定用户设备的相对位置的方法
US20120170545A1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US2019017371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synchronous detection between time division duplex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ells
CN102137480B (zh) Femtocell基站下行功率的调节方法和系统
US10715265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controlling measurements bandwidth to account for impairments
CN101167377B (zh) 检测无线通讯网络中非法占用频率信号的方法
CN101998483B (zh) 为家庭基站配置测量时间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3916903A (zh) 一种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测量方法及装置
EP2999269A1 (en) Cell-based processing method, system, and related apparatus
KR101689846B1 (ko) 트래픽 추이를 검출할 수 있는 분산안테나시스템 및 그 트래픽 분석 방법
CN112996022B (zh) Td-lte上行干扰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298017A (zh) 移动性测量的方法和设备
JP5538486B2 (ja) 基地局装置
CN105517658A (zh) 邻区干扰的消除方法、基站控制设备及基站
CN104813599B (zh) Ue和ue滤波方法
JP2014132800A (ja) 通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