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01994A - 网络系统中用户的属性数值转移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网络系统中用户的属性数值转移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01994A
CN104901994A CN201410567731.4A CN201410567731A CN104901994A CN 104901994 A CN104901994 A CN 104901994A CN 201410567731 A CN201410567731 A CN 201410567731A CN 104901994 A CN104901994 A CN 1049019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face
photo
target
attribute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6773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01994B (zh
Inventor
王小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Tencent Cloud Computing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56773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019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019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01994A/zh
Priority to PCT/CN2015/089417 priority patent/WO2016062173A1/zh
Priority to US15/110,316 priority patent/US10127529B2/en
Priority to JP2017503518A priority patent/JP6359173B2/ja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019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01994B/zh
Priority to US16/157,980 priority patent/US10417620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8Payment architectures
    • G06Q20/10Payment archite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funds transfer [EFT]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me banking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2Selection of displayed objects or displayed text el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5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for image manipulation, e.g. dragging, rotation, expansion or change of colou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8Payment architectures
    • G06Q20/12Payment archite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shopping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61Detection; Localisation; Normal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22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comprising specially adapte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2866Architectures; Arrangements
    • H04L67/30Profiles
    • H04L67/306User profil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wireless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101/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 H04L61/00
    • H04L2101/60Type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18Detail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63Transport layer addresses, e.g. aspects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conom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网络系统中用户的属性数值转移方法,用于用户终端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用户选择的至少一张照片;对所述至少一张照片进行人脸识别处理以识别出所有的人脸;根据用户输入的指令确定用户选定的目标人脸以及对应的目标数值;根据所述目标数值以及对应的人脸识别信息生成属性数值转移请求;以及将所述属性数值转移请求发送给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请求进行数值转移操作。所述方法可以提升数值转移操作的便利性及安全性。

Description

网络系统中用户的属性数值转移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系统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网络系统中用户的属性数值的转移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构建出各式各样的网络系统用来解决人们生活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在网络系统中,每个用户实质上都是被映射为一个或者多个数据对象,而每个数据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按照属性的值的类别大体上可以分为数值类型与非数值类型。数值类型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用来存储用户拥有的资源的数量的数值。上述的用户拥有的资源可以是用户拥有的实体物资(例如货物)的数量,也可以是虚拟资源(例如各种线上服务提供商发布的各种代币如游戏币、积分等),还可以是用户在银行系统中的帐户余额等等。
在线上交易系统要完成交易双方之间的交易操作,就会涉及到要进行交易双方之间的数值转移操作。在现有技术中,这种数值转移操作一般都是由用户发起。例如,用户要在线上游戏系统中将游戏币交付给其他用户,则其需要通过游戏内建立的交易系统或者系统邮件系统来实现。在交易系统中,用户需要找到对方的虚拟角色,然后才能进行当面(指在同一虚拟场景中)的交易过程;而在邮件系统中,用户需要输入接收方的用户名、邮箱地址等等用来唯一标识接收方,然后还要输入要向每个接收方转移的数值。而在网上支付系统,例如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或者其他金融帐户中,要实现给其他人转账(账户余额被映射为用户的属性数值),一样每次输入接收方的账号与转账金额。
也就是说,在各种网络系统中发起用户要实现属性数值的转移,输入或者选择目标用户以及转移数值的输入是必不可少的步骤。然而,在现有的技术方案中,当一个用户需要同时向多个用户发起数值转移的操作时,需要逐一选择或者输入,其流程相当繁琐,输入或者选择目标用户以及数值的操作耗费发起用户相当长的时间。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便捷的操作方式,使得用户可以方便的实现网络系统中各种属性数值的转移操作。
一种网络系统中用户的属性数值转移方法,用于用户终端中,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选择的至少一张照片;
对所述至少一张照片进行人脸识别处理以识别出所有的人脸;
根据用户输入的指令确定用户选定的目标人脸以及对应的目标数值;
根据所述目标数值以及对应的人脸识别信息生成属性数值转移请求;以及
将所述属性数值转移请求发送给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请求进行数值转移操作。
一种网络系统中用户的属性数值转移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用户终端对发起用户选择至少一张照片进行人脸识别处理以识别出所有的人脸,根据用户输入的指令确定用户选定的目标人脸以及对应的目标数值,根据所述目标数值以及对应的人脸识别信息生成属性数值转移请求;并将所述属性数值转移请求发送给服务器;以及
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属性数值转移请求进行数值转移操作。
一种网络系统中用户的属性数值转移装置,用于用户终端中,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选择的至少一张照片;
人脸识别模块,用于对所述至少一张照片进行人脸识别处理以识别出所有的人脸;
交互模块,用于根据用户输入的指令确定用户选定的目标人脸以及对应的目标数值;
请求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数值以及对应的人脸识别信息生成属性数值转移请求;以及
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属性数值转移请求发送给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请求进行数值转移操作。
一种网络系统中用户的属性数值转移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用户终端,用于对发起用户选择至少一张照片进行人脸识别处理以识别出所有的人脸,根据用户输入的指令确定用户选定的目标人脸以及对应的目标数值,根据所述目标数值以及对应的人脸识别信息生成属性数值转移请求;并将所述属性数值转移请求发送给服务器;以及
所述服务器根,用于据所述属性数值转移请求进行数值转移操作。
根据上述的技术方案,用户可以通过一张照片发起属性数值转移操作,只用在照片上点击人脸,输入要转移的数值,无须输入用户的帐号,提升了用户发起属性数值转移操作时的便利性。而且,通过人脸识别的方式还可以防止在输入用户帐号时输入错误,从而提升了属性数值转移操作时的安全性。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系统中用户的属性数值转移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实施例的属性数值转移系统进行属性数值转移操作时的交互示意图。
图3-5为第一实施例的属性数值转移系统进行属性数值转移操作时的界面示意图。
图6为第一实施例的属性数值转移系统进行属性数值转移操作时的交互示意图。
图7-10为第一实施例的属性数值转移系统进行属性数值转移操作时的界面示意图。
图11为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系统中用户的属性数值转移方法的流程图。
图12为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系统中用户的属性数值转移方法的流程图。
图13为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系统中用户的属性数值转移方法的流程图。
图14为第五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系统中用户的属性数值转移方法的流程图。
图15为第六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系统中用户的属性数值转移方法的流程图。
图16为第七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系统中用户的属性数值转移方法的流程图。
图17为第八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系统中用户的属性数值转移装置的模块框图。
图18为第九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系统中用户的属性数值转移装置的模块框图。
图19为第十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系统中用户的属性数值转移装置的模块框图。
图20为第十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系统中用户的属性数值转移装置的模块框图。
图21为第十二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系统中用户的属性数值转移装置的模块框图。
图22为第十三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系统中用户的属性数值转移装置的模块框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终端的硬件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实现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系统中用户的属性数值转移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系统包括服务器系统10以及多个用户终端20。服务器系统10可以包括一台或者多台服务器11以及数据库12。服务器11可以读取或者修改数据库12内存储的数据。在本实施例中,数据库12内可以存储与用户一一对应的数据对象。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这些数据对象可以具有不同的用途。例如,在线上游戏系统中,数据对象可用来描述用户的虚拟角色,虚拟角色可以具有很多数值属性,例如,拥有的游戏币的数值,拥有的虚拟物品的数量等等,这些数据或者数量都可以作为数据对象的属性进行存储。又例如,在线上交易系统中,数据对象可用来描述用户拥有的资源(无论是虚拟资源还是实物资产)的数量,例如拥有的银行帐户余额或者某种商品的数量。
在关系数据库中,数据对象可以对应于一条或者多条记录,而一个属性例如可以对应于一个或者多个字段(Field)。而在以文件方式进行存储的数据库中,一个数据对象可以对应于一份或者多份文件,或者文件中的某个片段。
可以理解的是,无论在数据库中采取何种存储模型,其实质都是将用户映射为一个或者多个数据对象,而服务器11通过操作这些数据对象,就可以实现用户之间的数值转移操作,进而实现虚拟物品或者实体货物的线上交易、支付、赠与等功能。
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多个用户终端20包括第一用户终端21、第二用户终端22、第三用户终端23、以及第四用户终端24。这些用户终端20具体的实例可包括但并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用户终端20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接入互联网,并可与服务器系统10进行网络数据交互。
例如,第一用户终端21为智能手机,其通过移动基站31接入互联网;而第二用户终端22、第三用户终端23通过同一移动基站32接入互联网;第四用户终端23通过Wifi热点33接入互联网。
用户通过操作用户终端20与服务器系统10进行网络数据交互而全用服务器系统10提供的各种网络服务。在图1所示的架构中,第一用户终端21、第二用户终端22、第三用户终端23、以及第四用户终端24分别与用户A、B、C、D一一对应。
本实施例的属性数值转移系统是用于在不同用户之间进行属性数值转移操作,以下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描述本实施例的属性数值转移系统的具体工作流程。
参阅图2,其为本实施例的属性数值转移系统进行属性数值转移操作时的交互示意图。首先,一个发起用户(发起属性数值转移操作的用户,本实施例中其为用户A)启动安装在第一用户终端21内的应用程序(可为独立的应用程序,或者应用程序内的功能模块)。相应地,该应用程序被启动后显示应用程序的界面,在此界面中,用户可以选择一个存储在第一用户终端21内的照片或者启动第一用户终端21的拍摄功能现场拍摄一张照片,选择的照片或者实时拍摄的照片内需要至少包括要进行属性数值转移操作的交易方。例如,在本实施例中,交易方可以是用户B、C及D。
应用程序在获取到用户选择的照片后需要根据选择的照片实现与用户的交互机制以确定与当前用户要进行属性数值转移的交易方以及每个交易方的目标数值。
具体地,应用程序首先可以进行人脸识别处理以识别出照片内的所有人脸,并在用户界面中输出用户选择的照片。这里输出照片的目的是让用户可以选择照片中的人脸。参阅图3,其为在第一用户终端21中输出照片的界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界面101中显示有照片102,而照片102中具有三个人脸103。当第一用户终端21包括触控屏幕时,为了检测用户对照片102中人脸选择指令,可以对用户点击或者触摸第一用户终端21的事件进行追踪。也就是说,人脸选择指令要以为点击、触摸等用户输入操作。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检测用户对人脸的选择指令是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的。在进行人脸识别的过程中,识别出照片101中所有人脸所在的区域。而在用户界面101中,可以监测照片102的父容器的点击/触控事件,在这些事件被触发时执行判定是否有人脸被选择的过程。上述的父容器是指收纳照片102的各种界面元素(或者说是控件)。以安卓系统为例,其例如可为ImageView控件,其他操作系统与安卓系统不尽相同,但都具有类似功能的控件。
对于触控屏幕,上述的判定是否有人脸被选择的过程具体如下:获取触点的坐标;判定触点的坐标是否在人脸所在的区域内;若触点的坐标在一个人脸所在的区域内,则判定用户选择了对应的人脸。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检测用户对人脸的选择指令是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的。在进行人脸识别的过程中,识别过照片102中人脸所在的区域。然后,在用户界面101中对应于人脸所在的位置显示一个对应的标示对象104,标示对象104例如可为一个边框或者一个透明的浮层。应用程序还监测标示对象的点击/触摸事件。在标示对象104的点击/触摸事件被触发后,即可判定用户选择了对应的人脸。与上一种方式相比,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系统自带的点击/触摸事件触发机制,无须每次比较触点坐标是否在人脸所在的区域内。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标示对象104的形状是与人脸相匹配,然而可以理解的是,标示对象104也可以规则的形状,例如长方形、圆形、或者正方形,在此种情形下,检测标示对象104的点击/触摸事件坐标比较过程会简单得多,具有更高的效率。
在检测到用户选择某个人脸的用户指令后,例如,当一个标示对象104被点击或者触摸后,可以显示一个文本输入框105,提示用户可以输入与选择的人脸对应的一个数值,这个数值就表示要在当前用户与该目标人脸所对应的用户之间要转移的属性数值。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用正数表示当前用户需要转移属性数值给选择的目标人脸对应的用户;负数表示目标人脸对应的用户需要转移属性数据给当前的用户。当然,也可以预先确定用正数表示目标人脸对应的用户需要转移属性数据给当前用户;用负数表示前用户需要转移属性数值给选择的目标人脸对应的用户。
在用户完成一个目标人脸的选择以及目标数值的输入后,可以获取并保存用户输入的目标数值。参阅图4,进一步地,为了让用户及时了解输入的数值,还可以在用户界面101中显示提示信息,例如在目标人脸的上方显示一个提示框106,其内容包括用户刚刚输入的数值。用户可以随时再次选择目标人脸进行输入的数值的调整。
用户界面101中还可以包括一个提交按钮107,在提交按钮107被按下后,应用程序根据用户输入的数值生成数值转移请求。数值转移请求例如可包括以下信息,每个识别出的人脸对应的识别信息,以及与之对应的数值;数值转移请求还可包括当前用户的识别信息。在生成数值转移请求后,还可以进行加密处理。然后,可以采用预定的网络协议(如超文本传输协议)发送给服务器11。
在上述的方式中,每个目标人脸都需要用户输入一次目标数值,然而,目标数值的输入并不限于这种方式,例如,用户可先从照片中选择目标人脸。参阅图5,按照与图3相似的方式,在用户界面中还可以在人脸所在的区域显示对应标示对象108。标示对象108与图3中的标示对象104都能够对用户的点击/触摸事件做出响应,但其具体的响应不同。在图5所示的方式中,标示对象108被点击/触摸后对应于目标人脸选中/未被选中状态的切换。也就是说,用户可以通过对标示对象108的点选以选择目标人脸。在默认状态下,所有的标示对象108均可处于未被选中或者均处于被选状态。用户在完成对目标人脸的选择后,可以点击按钮109确认选择。
在按钮109被点击后,应用程序弹出弹窗110,弹窗110中包括输入框111以及按钮112,输入框111用于让用户输入一个总数。在输入完成后,可以通过按钮112进行确认。在按钮112被点击后,应用程序根据标示对象108的选择/未被选择的状态确定用户选择的所有目标人脸,而每个目标人脸的目标数值为总数除以用户选定的所有目标人脸的数量。然后,与按钮107被按下后相似,应用程序会向服务器11发送属性数值转移请求。
总之,任何通过照片中人脸的点选以选择要进行属性数值转移的目标用户的方式均可应用于本实施例中,而每个目标用户的目标数值可以是通过平均数的方式确定,也可以是单独输入。
服务器11在接收到第一用户终端21发送的数值转移请求后执行相应的数值转移操作。首先,服务器11从数值转移请求中解析出要进行属性数值转移请求的用户以及对应的目标数值。例如,服务器11根据人脸识别信息获取对应的用户标识符(ID)。可以理解,为了实现根据人脸识别信息获取到对应的用户ID,需要预先在数据库12中存储每个用户的人脸识别信息,然后在接收到第一用户终端21发送的数值转移请后,可以获取其中的人脸识别信息,在数据库中检索获取的人脸识别信息,即可获取对应的用户ID。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中,解析数值转移请求得到如下数据:用户A:-45;用户B:20;用户C:10;用户D:15。在解析出这些数据后,即可修改数据库12,将每个相关用户的属性数值与解析得到的数值相加。可以理解,根据本应用场景中的数值,用户A的属性数值减少45,用户B的属性数值增加20,用户C的属性数值增加10,用户D的属性数据增加15。因此,在本应用场景中,用户A分别向用户B、用户C以及用户D转移一定数额的属性数值。可以理解,一次数值转移操作中涉及的所有用户的属性数值变化之和应为零。
在另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中,解析数值转移请求得到如下数据:用户A:-25;用户B:20;用户C:-10;用户D:15。在解析出这些数据后,即可修改数据库12,将每个相关用户的属性数值与解析得到的数值相加。可以理解,根据本应用场景中的数值,用户A的属性数值减少25,用户B的属性数值增加20,用户C的属性数值减少10,用户D的属性数据增加15。因此,在本应用场景中,用户A与用户C为属性数值转出方,而用户B与用户D为属性数值转入方。
在另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中,解析数值转移请求得到如下数据:用户A:30;用户B:-10;用户C:-10;用户D:-10。在解析出这些数据后,即可修改数据库12,将每个相关用户的属性数值与解析得到的数值相加。可以理解,根据本应用场景中的数值,用户A的属性数值增加30,用户B、用户C以及用户D的属性数值减少10。因此,在本应用场景中,用户A向其他每个用户收取了属性数值。
在另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中,解析数值转移请求得到如下数据:用户A:30;用户B:-10;用户C:-10;用户D:-10。在解析出这些数据后,即可修改数据库12,但与以上的方式不同的地方在于,并不是直接将每个相关用户的属性数值与解析得到的数值相加,而是对解析得到的数值按一定比例(例如1%)提取转入指定的第三方用户。因此,此时用户A的属性数值只增加30*(1-1%)=29.7。
根据以上的方式,就可以实现不同用户之间进行属性数值转移操作。可以理解,在这些方式中,只要发起用户发起了数值转移请求,就直接进行了数值转移操作,如果应用在发起用户向其他用户转出属性数值的场景不会导致数据安全问题,然而应用在发起用户向其他用户收取属性数值的场景就可能导致数据安全问题。
因此,在执行数值转移请求的过程中,参阅图6,在正式执行数值修改操作之前,还可进行其他用户进行授权确认过程。例如,对应于一个数值转移请求,服务器11可以为每个涉及的用户(除发起用户外)推送一条确认请求,其他用户通过其他用户终端启动对应的应用程序后可以收到该确认请求。例如,用户B可以通过第二用户终端22内的应用程序收取服务器11推送确认请求,或者主动向服务器11查询是否有属于自己的确认请求。其他用户以此类推,不再重复描述。
在收取的服务器11发送的确认请求后,应用程序可将其在用户界面中输出,并让用户可以对确认请求进行确认。参阅图7,其为第二用户终端22内应用程序收到取到服务器11发送的确认请求后的界面示意图。用户界面201中包括确认请求202,以及按钮203以及按钮204。其中,按钮203用于让用户B确认提取用户A转移的属性数值,而按钮204用于让用户B拒绝用户A转移的属性数值。在按钮203或者按钮204被按下后,应用程序生成相应的确认信息,并将确认信息发送给服务器11。相应地,在确认请求被用户B确认通过后,或者说收到第二用户终端22发送的表示确认接收的确认信息后,服务器11才执行与用户B对应的数值转移操作,即,从用户A的属性数值中向用户B的属性数值转移对应的数值。对于每一个用户执行此流程就可以完成整个属性数值转移操作。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安全性,在按钮203被按下后,还可不直接发送确认请求,而如图8所示,让用户进行一次额外的身份验证,例如让用户输入预留在网络系统中的确认密码、动态口令、短信验证码等等以进行身份验证。按钮205被按下后,第二用户终端22对用户输入的验证信息进行校验,校验通过后才向服务器11发送表示用户接受属性数值转移请求的确认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让用户进行确认请求的确认并不限于界面201中所示的方式。参阅图9,在另一个实例中,用户界面201中包括确认请求202,以及按钮205。其中按钮205被按下后,应用程序启动拍照功能拍摄当前用户的照片,并将拍摄的照片或者照片的人脸识别信息发送给服务器11进行验证。根据这种实施方式,采用人脸识别取代用户输入的密码或者其他身份验证措施,可以提升用户便利性与安全性。
如果接收到的是照片,服务器11先进行人脸识别分析。以用户B为例,数值转移请求内包括其人脸识别信息,若数值转移请求内包括的用户B的人脸识别信息与第二用户终端22上传的人脸识别信息或者上传的照片的人脸识别分析结果相互匹配,则用户授权确认通过,服务器11可以执行数值转移操作,即修改数据库12内的数据。
参阅图10,可以理解,在某一时刻,同一用户可能收到多个确认请求,在此种情形下,可以一次性对所有的确认请求进行确认操作。例如,对每个确认请求分别发送一次确认信息,或者在确认信息包括所有确认请求的确认信息。如此,服务器11在接收到第二用户终端22发送的确认信息后,根据确认信息执行属性数值的转移操作,即修改数据库中内的属性数值。
根据本实施例的属性数值转移系统,用户可以通过一张照片发起属性数值转移操作,只用在照片上点击人脸,输入要转移的数值,无须输入用户的帐号,提升了用户发起属性数值转移操作时的便利性。而且,通过人脸识别的方式还可以防止在输入用户帐号时输入错误,从而提升了属性数值转移操作时的安全性。
图11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属性数值转移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获取用户选择的至少一张照片。
一个发起用户(发起属性数值转移操作的用户,本实施例中其为用户A)启动安装在第一用户终端21内的应用程序(可为独立的应用程序,或者应用程序内的功能模块)。相应地,该应用程序被启动后显示应用程序的界面,在此界面中,用户可以选择一个存储在第一用户终端21内的照片或者启动第一用户终端21的拍摄功能现场拍摄一张照片,选择的照片或者实时拍摄的照片内需要至少包括要进行属性数值转移操作的交易方。
步骤S102,对所述至少一张照片进行人脸识别处理以识别出所有的人脸。
人脸识别所采用的算法并不受任何限制,所有能够准确有效的识别出人脸的算法均可应用于本实施例。
步骤S103,根据用户输入的指令确定用户选定的目标人脸以及对应的目标数值。
在获取到用户选择的照片后需要根据选择的照片实现与用户的交互机制以确定与当前用户要进行属性数值转移的交易方(目标人脸)以及每个交易方的目标数值。
步骤S104,根据所述目标数值以及对应的人脸识别信息生成属性数值转移请求。
应用程序根据用户输入的数值生成数值转移请求。数值转移请求例如可包括以下信息,每个识别出的人脸对应的识别信息,以及与之对应的数值;数值转移请求还可包括当前用户的识别信息。在生成属性数值转移请求后,还可以进行加密处理。
步骤S105,将所述属性数值转移请求发送给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请求进行数值转移操作。
在生成属性数值转移请求后,可以采用预定的网络协议(如超文本传输协议)发送给服务器11。服务器11在接收到属性数值转移请求后根据请求执行数值转移操作。
根据本实施例的属性数值转移方法,用户可以通过一张照片发起属性数值转移操作,只用在照片上点击人脸,输入要转移的数值,无须输入用户的帐号,提升了用户发起属性数值转移操作时的便利性。而且,通过人脸识别的方式还可以防止在输入用户帐号时输入错误,从而提升了属性数值转移操作时的安全性。
图12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属性数值转移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方法与图11的方法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103具体包括:
步骤S106,响应于用户输入的人脸选择指令显示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输入界面。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检测用户对人脸的选择指令是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的。在进行人脸识别的过程中,识别过照片102中人脸所在的区域。然后,在用户界面101中对应于人脸所在的位置显示一个对应的标示对象104,标示对象104例如可为一个边框或者一个透明的浮层。应用程序还监测标示对象的点击/触摸事件。在标示对象104的点击/触摸事件被触发后,即可判定用户选择了对应的人脸。与上一种方式相比,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系统自带的点击/触摸事件触发机制,无须每次比较触点坐标是否在人脸所在的区域内。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标示对象104的形状是与人脸相匹配,然而可以理解的是,标示对象104也可以规则的形状,例如长方形、圆形、或者正方形,在此种情形下,检测标示对象104的点击/触摸事件坐标比较过程会简单得多,具有更高的效率。
步骤S107,确定与所述人脸选择指令对应的人脸的目标数值为所述用户在所述输入界面中输入的数值。
在检测到用户选择某个人脸的用户指令后,例如,当一个标示对象104被点击或者触摸后,可以显示一个文本输入框105,提示用户可以输入与选择的人脸对应的一个数值,这个数值就表示要在当前用户与该目标人脸所对应的用户之间要转移的属性数值。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用正数表示当前用户需要转移属性数值给选择的目标人脸对应的用户;负数表示目标人脸对应的用户需要转移属性数据给当前的用户。当然,也可以预先确定用正数表示目标人脸对应的用户需要转移属性数据给当前用户;用负灵敏表示前用户需要转移属性数值给选择的目标人脸对应的用户。
根据本实施例,可以通过点击人脸按个输入目标数值,无须输入用户的帐号,提升了用户发起属性数值转移操作时的便利性。而且,通过人脸识别的方式还可以防止在输入用户帐号时输入错误,从而提升了属性数值转移操作时的安全性。
图13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属性数值转移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方法与图11的方法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103具体包括:
步骤S108,获取用户输入的总数。
步骤S109,确定所述用户选定的目标人脸的目标数值为所述总数除以所述目标人脸的数量。
例如,用户可先从照片中选择目标人脸。参阅图5,按照与图3相似的方式,在用户界面中还可以在人脸所在的区域显示对应标示对象108。标示对象108与图3中的标示对象104都能够对用户的点击/触摸事件做出响应,但其具体的响应不同。在图5所示的方式中,标示对象108被点击/触摸后对应于目标人脸选中/未被选中状态的切换。也就是说,用户可以通过对标示对象108的点选以选择目标人脸。在默认状态下,所有的标示对象108均可处于未被选中或者均处于被选状态。用户在完成对目标人脸的选择后,可以点击按钮109确认选择。
在按钮109被点击后,应用程序弹出弹窗110,弹窗110中包括输入框111以及按钮112,输入框111用于让用户输入一个总数。在输入完成后,可以通过按钮112进行确认。在按钮112被点击后,应用程序根据标示对象108的选择/未被选择的状态确定用户选择的所有目标人脸,而每个目标人脸的目标数值为总数除以用户选定的所有目标人脸的数量。然后,与按钮107被按下后相似,应用程序会向服务器11发送属性数值转移请求。
根据本实施例中,只需要输入一次总数,无须为每个目标人脸输入一次目标数值,进一步提升用户输入操作的便利性。
图14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属性数值转移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方法与图11的方法相似,所述方法在步骤S102与步骤S103之间还包括:
步骤S110,在一个用户界面中输出所述至少一张照片,所述用户界面被显示于一个触控屏幕中;
步骤S111,在检测一个对象与所述触控屏幕的接触后判断触点的坐标是否在所述至少一个照片中的人脸对应的区域内,若是,则检测到所述人脸选择指令。
在进行人脸识别的过程中,识别出照片101中所有人脸所在的区域。而在用户界面101中,可以监测照片102的父容器的点击/触控事件,在这些事件被触发时执行判定是否有人脸被选择的过程。上述的父容器是指收纳照片102的各种界面元素(或者说是控件)。以安卓系统为例,其例如可为ImageView控件,其他操作系统与安卓系统不尽相同,但都具有类似功能的控件。
对于触控屏幕,上述的判定是否有人脸被选择的过程具体如下:获取触点的坐标;判定触点的坐标是否在人脸所在的区域内;若触点的坐标在一个人脸所在的区域内,则判定用户选择了对应的人脸。
根据本实施例,通过监测显示的照片的父容器的点击事件即可实现对人脸选择指令的监测,技术方案简单。
图15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属性数值转移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方法与图11的方法相似,所述方法在步骤S102与步骤S103之间还包括:
步骤S112,在一个用户界面中输出所述至少一张照片。
如图3所示,在界面101中显示有照片102,而照片102中具有三个人脸103。
步骤S113,在所述用户界面中生成与所述至少一张照片中的人脸一一对应的标示对象。
在用户界面101中对应于人脸所在的位置显示一个对应的标示对象104,标示对象104例如可为一个边框或者一个透明的浮层。
步骤S114,注册所述标示对象的点击事件。
步骤S115,若所述标示对象的点击事件被触发则检测到所述人脸选择指令。
根据本实施例,可以充分利用系统自带的点击/触摸事件触发机制,无须每次比较触点坐标是否在人脸所在的区域内。
图16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提供的属性数值转移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方法与图11的方法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103之后还包括:
步骤S116,在确定每个人脸对应的目标数值后还在所述至少一个照片上显示所述目标数值。
参阅图4,进一步地,为了让用户及时了解输入的数值,还可以在用户界面101中显示提示信息,例如在目标人脸的上方显示一个提示框106,其内容包括用户刚刚输入的数值。用户可以随时再次选择目标人脸进行输入的数值的调整。
图17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提供的属性数值转移装置的模块框图。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的装置包括:获取模块21、人脸识别模块22、交互模块23、请求生成模块24、以及请求发送模块25。
获取模块21用于获取用户选择的至少一张照片。
一个发起用户(发起属性数值转移操作的用户,本实施例中其为用户A)启动安装在第一用户终端21内的应用程序(可为独立的应用程序,或者应用程序内的功能模块)。相应地,该应用程序被启动后显示应用程序的界面,在此界面中,用户可以选择一个存储在第一用户终端21内的照片或者启动第一用户终端21的拍摄功能现场拍摄一张照片,选择的照片或者实时拍摄的照片内需要至少包括要进行属性数值转移操作的交易方。
人脸识别模块22用于对所述至少一张照片进行人脸识别处理以识别出所有的人脸。
人脸识别所采用的算法并不受任何限制,所有能够准确有效的识别出人脸的算法均可应用于本实施例。
交互模块23用于根据用户输入的指令确定用户选定的目标人脸以及对应的目标数值。
在获取到用户选择的照片后需要根据选择的照片实现与用户的交互机制以确定与当前用户要进行属性数值转移的交易方(目标人脸)以及每个交易方的目标数值。
请求生成模块24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数值以及对应的人脸识别信息生成属性数值转移请求。
应用程序根据用户输入的数值生成数值转移请求。数值转移请求例如可包括以下信息,每个识别出的人脸对应的识别信息,以及与之对应的数值;数值转移请求还可包括当前用户的识别信息。在生成属性数值转移请求后,还可以进行加密处理。
请求发送模块25用于将所述属性数值转移请求发送给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请求进行数值转移操作。
在生成属性数值转移请求后,可以采用预定的网络协议(如超文本传输协议)发送给服务器11。服务器11在接收到属性数值转移请求后根据请求执行数值转移操作。
根据本实施例的属性数值转移装置,用户可以通过一张照片发起属性数值转移操作,只用在照片上点击人脸,输入要转移的数值,无须输入用户的帐号,提升了用户发起属性数值转移操作时的便利性。而且,通过人脸识别的方式还可以防止在输入用户帐号时输入错误,从而提升了属性数值转移操作时的安全性。
图18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提供的属性数值转移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方法与图17的装置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交互模块23具体包括:第一显示单元231以及第一确定单元232。
步第一显示单元231用于响应于用户输入的人脸选择指令显示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输入界面。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检测用户对人脸的选择指令是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的。在进行人脸识别的过程中,识别过照片102中人脸所在的区域。然后,在用户界面101中对应于人脸所在的位置显示一个对应的标示对象104,标示对象104例如可为一个边框或者一个透明的浮层。应用程序还监测标示对象的点击/触摸事件。在标示对象104的点击/触摸事件被触发后,即可判定用户选择了对应的人脸。与上一种方式相比,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系统自带的点击/触摸事件触发机制,无须每次比较触点坐标是否在人脸所在的区域内。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标示对象104的形状是与人脸相匹配,然而可以理解的是,标示对象104也可以规则的形状,例如长方形、圆形、或者正方形,在此种情形下,检测标示对象104的点击/触摸事件坐标比较过程会简单得多,具有更高的效率。
第一确定单元232用于确定与所述人脸选择指令对应的人脸的目标数值为所述用户在所述输入界面中输入的数值。
在检测到用户选择某个人脸的用户指令后,例如,当一个标示对象104被点击或者触摸后,可以显示一个文本输入框105,提示用户可以输入与选择的人脸对应的一个数值,这个数值就表示要在当前用户与该目标人脸所对应的用户之间要转移的属性数值。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用正数表示当前用户需要转移属性数值给选择的目标人脸对应的用户;负数表示目标人脸对应的用户需要转移属性数据给当前的用户。当然,也可以预先确定用正数表示目标人脸对应的用户需要转移属性数据给当前用户;用负灵敏表示前用户需要转移属性数值给选择的目标人脸对应的用户。
根据本实施例,可以通过点击人脸按个输入目标数值,无须输入用户的帐号,提升了用户发起属性数值转移操作时的便利性。而且,通过人脸识别的方式还可以防止在输入用户帐号时输入错误,从而提升了属性数值转移操作时的安全性。
图19为本发明第十实施例提供的属性数值转移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方法与图17的装置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交互模块23具体包括:获取单元233以及第二确定单元234。
获取单元233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总数。
第二确定单元234用于确定所述用户选定的目标人脸的目标数值为所述总数除以所述目标人脸的数量。
例如,用户可先从照片中选择目标人脸。参阅图5,按照与图3相似的方式,在用户界面中还可以在人脸所在的区域显示对应标示对象108。标示对象108与图3中的标示对象104都能够对用户的点击/触摸事件做出响应,但其具体的响应不同。在图5所示的方式中,标示对象108被点击/触摸后对应于目标人脸选中/未被选中状态的切换。也就是说,用户可以通过对标示对象108的点选以选择目标人脸。在默认状态下,所有的标示对象108均可处于未被选中或者均处于被选状态。用户在完成对目标人脸的选择后,可以点击按钮109确认选择。
在按钮109被点击后,应用程序弹出弹窗110,弹窗110中包括输入框111以及按钮112,输入框111用于让用户输入一个总数。在输入完成后,可以通过按钮112进行确认。在按钮112被点击后,应用程序根据标示对象108的选择/未被选择的状态确定用户选择的所有目标人脸,而每个目标人脸的目标数值为总数除以用户选定的所有目标人脸的数量。然后,与按钮107被按下后相似,应用程序会向服务器11发送属性数值转移请求。
根据本实施例中,只需要输入一次总数,无须为每个目标人脸输入一次目标数值,进一步提升用户输入操作的便利性。
图20为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提供的属性数值转移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方法与图18的装置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交互模块23还包括:第二显示单元235以及第一检测单元236。
第二显示单元235用于在一个用户界面中输出所述至少一张照片,所述用户界面被显示于一个触控屏幕中;
第一检测单元236用于在检测一个对象与所述触控屏幕的接触后判断触点的坐标是否在所述至少一个照片中的人脸对应的区域内,若是,则检测到所述人脸选择指令。
在进行人脸识别的过程中,识别出照片101中所有人脸所在的区域。而在用户界面101中,可以监测照片102的父容器的点击/触控事件,在这些事件被触发时执行判定是否有人脸被选择的过程。上述的父容器是指收纳照片102的各种界面元素(或者说是控件)。以安卓系统为例,其例如可为ImageView控件,其他操作系统与安卓系统不尽相同,但都具有类似功能的控件。
对于触控屏幕,上述的判定是否有人脸被选择的过程具体如下:获取触点的坐标;判定触点的坐标是否在人脸所在的区域内;若触点的坐标在一个人脸所在的区域内,则判定用户选择了对应的人脸。
根据本实施例,通过监测显示的照片的父容器的点击事件即可实现对人脸选择指令的监测,技术方案简单。
图21为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提供的属性数值转移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方法与图18的装置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交互模块23还包括:第三显示单元237、第四显示单元238、事件注册单元239、以及第二检测单元240。
第三显示单元237用于在一个用户界面中输出所述至少一张照片。
如图3所示,在界面101中显示有照片102,而照片102中具有三个人脸103。
第四显示单元238用于在所述用户界面中生成与所述至少一张照片中的人脸一一对应的标示对象。
在用户界面101中对应于人脸所在的位置显示一个对应的标示对象104,标示对象104例如可为一个边框或者一个透明的浮层。
事件注册单元239用于注册所述标示对象的点击事件。
第二检测单元240用于若所述标示对象的点击事件被触发则检测到所述人脸选择指令。
根据本实施例,可以充分利用系统自带的点击/触摸事件触发机制,无须每次比较触点坐标是否在人脸所在的区域内。
图21为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提供的属性数值转移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方法与图18的装置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交互模块23还包括:提示单元241。
提示单元241用于在确定每个人脸对应的目标数值后还在所述至少一个照片上显示所述目标数值。
参阅图4,进一步地,为了让用户及时了解输入的数值,还可以在用户界面101中显示提示信息,例如在目标人脸的上方显示一个提示框106,其内容包括用户刚刚输入的数值。用户可以随时再次选择目标人脸进行输入的数值的调整。
图23示出了上述的第一用户终端21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可以理解,其他用户终端可以与第一用户终端具有类似的硬件架构。如图23所示,第一用户终端21包括存储器212、存储控制器214,一个或多个(图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216、外设接口218、网络模块220、以及显示器222。这些组件通过一条或多条通讯总线/信号线相互通讯。
可以理解,图23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上述第一用户终端21还可包括比图23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23所示不同的配置。图23中所示的各组件可以采用硬件、软件或其组合实现。
存储器212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各方法及装置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216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212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方法。
存储器212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212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216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上述服务器。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处理器216以及其他可能的组件对存储器212的访问可在存储控制器214的控制下进行。
外设接口218将各种输入/输入装置耦合至处理器216。处理器216运行存储器212内的各种软件、指令上述服务器执行各种功能以及进行数据处理。在一些实施例中,外设接口218、处理器216以及存储控制器214可以在单个芯片中实现。在其他一些实例中,他们可以分别由独立的芯片实现。
网络模块220用于接收以及发送网络信号。上述网络信号可包括无线信号或者有线信号。在一个实例中,上述网络信号为有线网络信号。此时,网络模块220可包括处理器、随机存储器、转换器、晶体振荡器等元件。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网络信号为无线信号(例如射频信号)。此时网络模块220实质是射频模块,接收以及发送电磁波,实现电磁波与电信号的相互转换,从而与通讯网络或者其他设备进行通讯。射频模块可包括各种现有的用于执行这些功能的电路元件,例如,天线、射频收发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加密/解密芯片、用户身份模块(SIM)卡、存储器等等。射频模块可与各种网络如互联网、企业内部网、无线网络进行通讯或者通过无线网络与其他设备进行通讯。上述的无线网络可包括蜂窝式电话网、无线局域网或者城域网。上述的无线网络可以使用各种通信标准、协议及技术,包括但并不限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GSM)、增强型移动通信技术(Enhanced Data GSMEnvironment,EDGE),宽带码分多址技术(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W-CDMA),码分多址技术(Code division access,CDMA)、时分多址技术(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无线保真技术(Wireless,Fidelity,WiFi)(如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标准IEEE802.11a,IEEE 802.11b,IEEE802.11g和/或IEEE 802.11n)、网络电话(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al,VoIP)、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其他用于邮件、即时通讯及短消息的协议,以及任何其他合适的通讯协议,甚至可包括那些当前仍未被开发出来的协议。
显示模块222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各种图形用户接口,这些图形用户接口可以由图形、文本、图标、视频和其任意组合来构成。在一个实例中,显示模块222包括一个显示面板。显示面板例如可为一个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OLED)显示面板、电泳显示面板(Electro-Phoretic Display,EPD)等。进一步地,触控表面可设置于显示面板上从而与显示面板构成一个整体。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块222还可包括其他类型的显示装置,例如包括一个投影显示装置。相比于一般的显示面板,投影显示装置还需要包括一些用于投影的部件例如透镜组。
上述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包括:操作系统224、以及应用程序226。操作系统224其可包括各种用于管理系统任务(例如内存管理、存储设备控制、电源管理等)的软件组件和/或驱动,并可与各种硬件或软件组件相互通讯,从而提供其他软件组件的运行环境。应用程序22运行在操作系统224的基础上,用于实现上实施例中的各种方法。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内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上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为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光盘、硬盘、或者闪存。上述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让计算机或者类似的运算装置完成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26)

1.一种网络系统中用户的属性数值转移方法,用于用户终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选择的至少一张照片;
对所述至少一张照片进行人脸识别处理以识别出所有的人脸;
根据用户输入的指令确定用户选定的目标人脸以及对应的目标数值;
根据所述目标数值以及对应的人脸识别信息生成属性数值转移请求;以及
将所述属性数值转移请求发送给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请求进行数值转移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用户输入的指令确定用户选定的目标人脸以及对应的目标数值包括:
响应于用户输入的人脸选择指令显示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输入界面;以及
确定与所述人脸选择指令对应的人脸的目标数值为所述用户在所述输入界面中输入的数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用户输入的指令确定用户选定的目标人脸以及对应的目标数值包括:
获取用户输入的总数;
确定所述用户选定的目标人脸的目标数值为所述总数除以所述目标人脸的数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一个用户界面中输出所述至少一张照片,所述用户界面被显示于一个触控屏幕中;
在检测一个对象与所述触控屏幕的接触后判断触点的坐标是否在所述至少一个照片中的人脸对应的区域内,若是,则检测到所述人脸选择指令。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一个用户界面中输出所述至少一张照片;
在所述用户界面中生成与所述至少一张照片中的人脸一一对应的标示对象;
注册所述标示对象的点击事件;以及
若所述标示对象的点击事件被触发则检测到所述人脸选择指令。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确定每个人脸对应的目标数值后还在所述至少一个照片上显示所述目标数值。
7.一种网络系统中用户的属性数值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用户终端对发起用户选择至少一张照片进行人脸识别处理以识别出所有的人脸,根据用户输入的指令确定用户选定的目标人脸以及对应的目标数值,根据所述目标数值以及对应的人脸识别信息生成属性数值转移请求;并将所述属性数值转移请求发送给服务器;以及
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属性数值转移请求进行数值转移操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终端根据用户输入的指令确定用户选定的目标人脸以及对应的目标数值包括:
响应于用户输入的人脸选择指令显示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输入界面;以及
确定与所述人脸选择指令对应的人脸的目标数值为所述用户在所述输入界面中输入的数值。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终端根据用户输入的指令确定用户选定的目标人脸以及对应的目标数值包括:
获取用户输入的总数;
确定所述用户选定的目标人脸的目标数值为所述总数除以所述目标人脸的总数。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在一个用户界面中输出所述至少一张照片,所述用户界面被显示于一个触控屏幕中;
在检测一个对象与所述触控屏幕的接触后判断触点的坐标是否在所述至少一个照片中的人脸对应的区域内,若是,则检测到所述人脸选择指令。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在一个用户界面中输出所述至少一张照片;
在所述用户界面中生成与所述至少一张照片中的人脸一一对应的标示对象;
注册所述标示对象的点击事件;以及
若所述标示对象的点击事件被触发则检测到所述人脸选择指令。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在确定每个人脸对应的目标数值后还在所述至少一个照片上显示所述目标数值。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服务器在接收到所述属性数值转移请求之后还向第二用户终端发送确认请求;
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根据用户输入的指令判断是否接受所述发起用户的属性数值转称请求,并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确认信息;以及
若接收到表示接受所述属性数值转请求的确认信息则所述服务器执行所述数值转移操作。
14.一种网络系统中用户的属性数值转移装置,用于用户终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选择的至少一张照片;
人脸识别模块,用于对所述至少一张照片进行人脸识别处理以识别出所有的人脸;
交互模块,用于根据用户输入的指令确定用户选定的目标人脸以及对应的目标数值;
请求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数值以及对应的人脸识别信息生成属性数值转移请求;以及
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属性数值转移请求发送给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请求进行数值转移操作。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模块包括:
第一显示单元,用于响应于用户输入的人脸选择指令显示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输入界面;以及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与所述人脸选择指令对应的人脸的目标数值为所述用户在所述输入界面中输入的数值。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模块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总数;以及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用户选定的目标人脸的目标数值为所述总数除以所述目标人脸的数量。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模块还包括:
第二显示单元,用于在一个用户界面中输出所述至少一张照片,所述用户界面被显示于一个触控屏幕中;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在检测一个对象与所述触控屏幕的接触后判断触点的坐标是否在所述至少一个照片中的人脸对应的区域内,若是,则检测到所述人脸选择指令。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模块还包括:
第三显示单元,用于在一个用户界面中输出所述至少一张照片;
第四显示单元,用于在所述用户界面中生成与所述至少一张照片中的人脸一一对应的标示对象;
事件注册单元,用于注册所述标示对象的点击事件;以及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若所述标示对象的点击事件被触发则检测到所述人脸选择指令。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模块还包括:提示单元,用于在确定每个人脸对应的目标数值后还在所述至少一个照片上显示所述目标数值。
20.一种网络系统中用户的属性数值转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用户终端,用于对发起用户选择至少一张照片进行人脸识别处理以识别出所有的人脸,根据用户输入的指令确定用户选定的目标人脸以及对应的目标数值,根据所述目标数值以及对应的人脸识别信息生成属性数值转移请求;并将所述属性数值转移请求发送给服务器;以及
所述服务器根,用于据所述属性数值转移请求进行数值转移操作。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终端根据用户输入的指令确定用户选定的目标人脸以及对应的目标数值包括:
响应于用户输入的人脸选择指令显示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输入界面;以及
确定与所述人脸选择指令对应的人脸的目标数值为所述用户在所述输入界面中输入的数值。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终端根据用户输入的指令确定用户选定的目标人脸以及对应的目标数值包括:
获取用户输入的总数;
确定所述用户选定的目标人脸的目标数值为所述总数除以所述目标人脸的总数。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终端还用于:
在一个用户界面中输出所述至少一张照片,所述用户界面被显示于一个触控屏幕中;
在检测一个对象与所述触控屏幕的接触后判断触点的坐标是否在所述至少一个照片中的人脸对应的区域内,若是,则检测到所述人脸选择指令。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终端还用于:
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在一个用户界面中输出所述至少一张照片;
在所述用户界面中生成与所述至少一张照片中的人脸一一对应的标示对象;
注册所述标示对象的点击事件;以及
若所述标示对象的点击事件被触发则检测到所述人脸选择指令。
25.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终端还用于:在确定每个人脸对应的目标数值后还在所述至少一个照片上显示所述目标数值。
26.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属性数值转移请求之后还向第二用户终端发送确认请求;
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用户终端,用于根据用户输入的指令判断是否接受所述发起用户的属性数值转称请求,并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确认信息;以及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若接收到表示接受所述属性数值转请求的确认信息则执行所述数值转移操作。
CN201410567731.4A 2014-10-22 2014-10-22 网络系统中用户的属性数值转移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049019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67731.4A CN104901994B (zh) 2014-10-22 2014-10-22 网络系统中用户的属性数值转移方法、装置及系统
PCT/CN2015/089417 WO2016062173A1 (zh) 2014-10-22 2015-09-11 用户属性数值转移方法及终端
US15/110,316 US10127529B2 (en) 2014-10-22 2015-09-11 User attribute value transfer method and terminal
JP2017503518A JP6359173B2 (ja) 2014-10-22 2015-09-11 ユーザ属性値転送方法および端末
US16/157,980 US10417620B2 (en) 2014-10-22 2018-10-11 User attribute value transfer method and termina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67731.4A CN104901994B (zh) 2014-10-22 2014-10-22 网络系统中用户的属性数值转移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01994A true CN104901994A (zh) 2015-09-09
CN104901994B CN104901994B (zh) 2018-05-25

Family

ID=54034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67731.4A Active CN104901994B (zh) 2014-10-22 2014-10-22 网络系统中用户的属性数值转移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0127529B2 (zh)
JP (1) JP6359173B2 (zh)
CN (1) CN104901994B (zh)
WO (1) WO201606217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62173A1 (zh) * 2014-10-22 2016-04-2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用户属性数值转移方法及终端
CN108992926A (zh) * 2018-06-15 2018-12-14 广州市点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人脸识别游戏登录方法、装置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493073A (zh) * 2018-10-25 2019-03-1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脸的身份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84710A1 (en) * 2014-12-31 2016-06-30 Wrafl, Inc. Secure Computing for Virtual Environment and Interactive Experiences
CN108229937A (zh) * 2017-12-20 2018-06-2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基于增强现实的虚拟对象分配方法及装置
US10733676B2 (en) * 2018-05-17 2020-08-04 Coupa Software Incorporated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expense data using facial recognition in digitally captured photographic images
CN111353357B (zh) * 2019-01-31 2023-06-30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人脸建模系统、方法和装置
JP2020136899A (ja) * 2019-02-19 2020-08-31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撮像方法
CN110442290A (zh) * 2019-07-29 2019-11-12 吴新建 一种城市安全系统的数据获取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93374A1 (en) * 2009-10-20 2011-04-21 Trading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an Interface for use in Electronic Trading
CN103457943A (zh) * 2013-08-27 2013-12-18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数值转移方法、终端、服务器及系统
CN103699988A (zh) * 2013-11-26 2014-04-02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数值转移方法、终端、服务器及系统
CN103824180A (zh) * 2014-02-18 2014-05-28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数值扣除方法、终端、服务器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52632B2 (ja) * 2004-12-03 2010-09-29 株式会社ニコン 携帯機器
JP5283884B2 (ja) * 2007-10-23 2013-09-04 楽天株式会社 ポイント管理システム
CN101520924A (zh) * 2008-12-31 2009-09-02 上海序参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利用二维条码实现的金融交易终端、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US20120084200A1 (en) * 2010-10-01 2012-04-05 Michel Trian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pleting a financial transaction
CN102890604B (zh) * 2011-07-21 2015-12-1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人机交互中在机器侧标识目标对象的方法及装置
US10223710B2 (en) * 2013-01-04 2019-03-05 Visa International Service Association Wearable intelligent vision device apparatuses, methods and systems
EP2801065A4 (en) * 2012-01-05 2015-08-05 Visa Int Service Ass APPARATUS,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VISUAL TRANSACTION CAPTURE
US20130218757A1 (en) * 2012-02-16 2013-08-22 Dharani Ramanathan Payments using a recipient photograph
JP5791557B2 (ja) * 2012-03-29 2015-10-07 Kddi株式会社 連絡操作支援システム、連絡操作支援装置および連絡操作方法
JP5395205B2 (ja) * 2012-04-09 2014-01-22 株式会社コナミデジタル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ゲーム制御装置、ゲーム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ゲームシステム
WO2015112108A1 (en) * 2012-11-28 2015-07-30 Visa International Service Association Multi disparate gesture actions and transactions apparatuses, methods and systems
CN103076879A (zh) * 2012-12-28 2013-05-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人脸信息的多媒体交互方法及装置及终端
US20150046320A1 (en) * 2013-08-07 2015-02-12 Tiply, Inc. Service productivity and guest management system
US10037082B2 (en) * 2013-09-17 2018-07-31 Paypal, Inc. Physical interaction dependent transactions
US20150095228A1 (en) * 2013-10-01 2015-04-02 Libo Su Capturing images for financial transactions
CN103824068B (zh) * 2014-03-19 2018-06-01 上海看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人脸支付认证系统及方法
US10043184B2 (en) * 2014-05-30 2018-08-07 Paypal,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transactions based on facial recognition
CN104901994B (zh) 2014-10-22 2018-05-2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络系统中用户的属性数值转移方法、装置及系统
US9864982B2 (en) * 2014-10-31 2018-01-09 The Toronto-Dominion Bank Image recognition-based payment request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93374A1 (en) * 2009-10-20 2011-04-21 Trading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an Interface for use in Electronic Trading
CN103457943A (zh) * 2013-08-27 2013-12-18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数值转移方法、终端、服务器及系统
CN103699988A (zh) * 2013-11-26 2014-04-02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数值转移方法、终端、服务器及系统
CN103824180A (zh) * 2014-02-18 2014-05-28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数值扣除方法、终端、服务器及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62173A1 (zh) * 2014-10-22 2016-04-2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用户属性数值转移方法及终端
US10127529B2 (en) 2014-10-22 2018-11-13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User attribute value transfer method and terminal
US10417620B2 (en) 2014-10-22 2019-09-17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User attribute value transfer method and terminal
CN108992926A (zh) * 2018-06-15 2018-12-14 广州市点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人脸识别游戏登录方法、装置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493073A (zh) * 2018-10-25 2019-03-1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脸的身份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527017A (ja) 2017-09-14
US20160335611A1 (en) 2016-11-17
WO2016062173A1 (zh) 2016-04-28
US10127529B2 (en) 2018-11-13
US20190043030A1 (en) 2019-02-07
JP6359173B2 (ja) 2018-07-18
US10417620B2 (en) 2019-09-17
CN104901994B (zh) 2018-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01994A (zh) 网络系统中用户的属性数值转移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9028710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performing payment option aggregation utilizing an automated authentication engine
CN110245941B (zh) 一种交易风险识别方法及装置
US8756657B2 (en) Mobile or user device authentication and tracking
US20160132866A1 (e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creating virtual credit card
CN105099688A (zh) 一种电子账户的操作方法、支付页面的展示方法及装置
US9948645B2 (en) Techniques for call-based user verification
CN102971758A (zh) 用于提供自动化支付的方法和装置
CN105656627A (zh) 身份验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8023274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payment option aggregation and without additional user input, payment option selection, utilizing an automated authentication engine
TW201608496A (zh) 交互資訊的處理方法、裝置及系統
CN105592005A (zh) 一种安全验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616143A (zh) 社交应用中虚拟票据转移方法及装置
US2018023271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payment option aggregation to complete a transaction initiated at a third party payment apparatus, utilizing an automated authentication engine
US2018026847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multi-element bidding for influencing a position on a payment list generated by an automated authentication engine
CN105809466A (zh) 一种请求发送方法及其装置
US20150248673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 token management system for transactions
US11924226B2 (en) Device analytics engine
Perlman Technology inequality: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mobile financial services
CN109426961B (zh) 一种绑卡风险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955005A (zh) 为通讯终端进行充值的方法及装置
CN107528822A (zh) 一种业务执行方法以及装置
US20170187726A1 (en) Cross-domain message authentication
CN108156206B (zh) 一种数据转移方法、服务器、客户端以及系统
CN111539742B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731

Address after: Shenzhen Futian District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44 Zhenxing Road, SEG Science Park 2 East Room 403

Co-patentee after: Tencent cloud computing (Beijing)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Patentee after: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Address before: Shenzhen Futian District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Zhenxing Road, SEG Science Park 2 East Room 403

Patentee befor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