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98958B - 一种数据转移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转移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98958B
CN104898958B CN201410603767.3A CN201410603767A CN104898958B CN 104898958 B CN104898958 B CN 104898958B CN 201410603767 A CN201410603767 A CN 201410603767A CN 104898958 B CN104898958 B CN 1048989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information
data
field communication
transfer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0376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98958A (zh
Inventor
谭晓光
罗聪
姚晓文
李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60376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989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989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989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989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989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数据转移方法、装置和系统,包括:第一终端对近场通信区域进行监听,得到监听信息;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监听信息符合预置条件时,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近场通信信息,所述近场通信信息包括第二终端信息与物品标识码;所述第一终端向服务器发送第一终端信息与所述近场通信信息,以便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终端信息与所述近场通信信息生成待转移数据列表;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数据转移指示信息,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根据所述待转移数据列表生成;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进行数据转移。本发明通过iBeacon等近场通信信息进行信息的交互,使数据的转移更加便捷、有针对性,具有效率高、安全性高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转移方法、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转移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常见的近场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在10厘米(3.9英吋)内交换数据。
此外,iBeacon作为苹果公司发布的应用于移动操作系统IOS7.0及以上版本的新技术,利用低功耗蓝牙(Blue Low Energy,BLE)技术实现位置的感知与交互,也可以视为另一种与NFC竞争的另一种近场通信技术。iBeacon的接收端并不仔细推断距离,而只判断10cm以内为贴近(Immediate)、1m以内为附近(Near)、以及1m以上为较远(Far)三种距离状态。
iBeacon可以衍生出多种应用场景,包括室内定位、寻物、以及到店优惠提醒等。一般商家都会使用iBeacon设备进行信息推送等功能。
然而,单纯的信息推送并不能完成整个交易,还需要有交易数据的转移环节,比如支付环节。以支付为例,现阶段的移动支付,除传统模式的登陆移动网上银行,更多是偏向于手机扫描二维码支付。然而二维码支付既需要商家不断生成二维码,还需要消费者对准并扫描二维码才能发起支付流程,实现过于繁琐,处理效率较为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转移方法、装置和系统,可以解决现有的数据转移方式的实现过于繁琐、以及处理效率较为低下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数据转移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对近场通信区域进行监听,得到监听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监听信息符合预置条件时,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近场通信信息,所述近场通信信息包括第二终端信息与物品标识码;
所述第一终端向服务器发送第一终端信息与所述近场通信信息,以便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终端信息与所述近场通信信息生成待转移数据列表;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数据转移指示信息,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根据所述待转移数据列表生成;以及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进行数据转移。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又一种数据转移方法,包括:
第二终端生成近场通信信息,所述近场通信信息包括第二终端信息与物品标识码;
第二终端在预设范围内推送近场通信信息;
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待转移数据列表,所述待转移数据列表根据所述近场通信信息与第一终端信息生成;
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待转移数据列表生成数据转移指示信息,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指示需要转移的数据;以及
所述第二终端通过所述服务器将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转发给所述第一终端,用以转移数据。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服务器,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终端信息与近场通信信息,所述近场通信信息包括第二终端信息与物品标识码;
清单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终端信息与所述近场通信信息生成待转移数据列表;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终端信息将所述待转移数据列表发送给第二终端;以及
转发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待转移数据列表发送的数据转移指示信息,并转发给所述第一终端,使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进行数据转移。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包括:
监听模块,用于对近场通信区域进行监听,得到监听信息;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监听信息是否符合预置条件;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当符合预置条件时,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近场通信信息,所述近场通信信息包括第二终端信息与物品标识码;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服务器发送第一终端信息与所述近场通信信息,用于在服务器形成待转移数据列表;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数据转移指示信息,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根据所述待转移数据列表生成;以及
转移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进行数据转移。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终端,包括:
近场通信信息生成模块,用于生成近场通信信息,所述近场通信信息包括第二终端信息与物品标识码;
推送模块,用于在预设范围内推送近场通信信息;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待转移数据列表,所述待转移数据列表根据所述近场通信信息与第一终端信息生成;
指示信息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转移数据列表生成数据转移指示信息,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指示需要转移的数据;以及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数据转移信息至所述服务器,并经由所述服务器将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转送给所述第一终端,用以转移数据。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服务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中的数据转移方法、装置和系统,通过iBeacon等近场通信技术进行信息的交互,使数据的转移更加便捷、有针对性,具有效率高、安全性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转移方法、装置和系统的应用环境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数据转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数据转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数据转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服务器的模块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第一终端的模块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第二终端的模块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数据转移系统的泳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附图中的图式,其中相同的组件符号代表相同的组件,本发明的原理是以实施在一适当的运算环境中来举例说明。以下的说明是基于所示例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其不应被视为限制本发明未在此详述的其它具体实施例。
在以下的说明中,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将参考由一部或多部计算机所执行的步骤及符号来说明,除非另有述明。因此,这些步骤及操作将有数次提到由计算机执行,本文所指的计算机执行包括了由代表了以一结构化型式中的数据的电子信号的计算机处理单元的操作。此操作转换该数据或将其维持在该计算机的内存系统中的位置处,其可重新配置或另外以本领域测试人员所熟知的方式来改变该计算机的运作。该数据所维持的数据结构为该内存的实体位置,其具有由该数据格式所定义的特定特性。但是,本发明原理以上述文字来说明,其并不代表为一种限制,本领域测试人员将可了解到以下所述的多种步骤及操作亦可实施在硬件当中。
本发明的原理使用许多其它泛用性或特定目的运算、通信环境或组态来进行操作。所熟知的适合用于本发明的运算系统、环境与组态的范例可包括(但不限于)手持电话、个人计算机、服务器、多处理器系统、微电脑为主的系统、主架构型计算机、及分布式运算环境,其中包括了任何的上述系统或装置。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看作为在该运算系统上执行的软件对象。本文所述的不同组件、模块、引擎及服务可看作为在该运算系统上的实施对象。而本文所述的装置及方法优选的以软件的方式进行实施,当然也可在硬件上进行实施,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中提供的数据转移方法、装置和系统的应用环境示意图,包括第一终端10、第二终端20、服务器40、以及通信网络30。其中,所述装置是指所述第一终端10、第二终端20或服务器40中的任一个。
第一终端10,位于消费者端,包括常见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也包括智能眼镜、智能手表、以及其他融合了iBeacon等近场通信技术的终端设备。所述第一终端10接收近场通信信息,并将第一终端信息与近场通信信息发送给服务器,并接收数据转移指示信息进而完成数据转移。
第二终端20,位于商家端,生成并推送近场通信信息,以及接收待转移数据列表生成数据转移指示信息。
服务器40,包括常见的台式机以及云服务平台等。所述服务器40接收第一终端信息与近场通信信息,并据此生成待转移数据列表,以及将第二终端20的数据转移指示信息转发给第一终端10。
通信网络30,包括无线网络及有线网络。其中无线网络包括无线广域网(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WW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WLAN)、无线城域网(Wireless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WMAN)、以及无线个人网(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WPAN)。
请参照以下实施例,其中,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以支付为例阐述本发明的中数据转移方法的流程图,并分别侧重于服务器40、第一终端10、以及第二终端20。实施例四、五、六分别侧重于服务器40、第一终端10、以及第二终端20等装置的内部模块,实施例七主要展示数据转移系统中的各装置的主要职责及对应的数据处理与流转过程。
可以理解的是:虽然各实施例的侧重不同,但其设计思想是一致的,在实现时应互相配合实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说明书全文的详细描述,不再赘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2,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数据转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数据转移方法由图1中的服务器进行实现。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数据转移方法基于服务器、第一终端、以及第二终端三者之间的信息处理与交互。即使在实际使用中侧重的应用端不同,皆在本发明的设计思想所涵盖之下。
在步骤S201中,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终端信息与近场通信信息,所述近场通信信息包括第二终端信息与物品标识码。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终端信息,包括:手机号码、即时通讯软件号码、会员卡号、银行卡号或其他可用于支付或享受折扣信息的代码等信息。
所述近场通信信息,以iBeacon信息为例,由UUID(通用唯一标识符)、多数标识符(Major)、少数标识符(Minor)构成的的代码,其中,该代码中可以包含有第二终端信息与物品标识码等信息,如A家咖啡店-拿铁咖啡1杯,等等,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S202中,根据所述第一终端信息与所述近场通信信息生成待转移数据列表,并根据所述第二终端信息将所述待转移数据列表发送给第二终端。
其中,生成待转移数据列表的步骤可以细化为:
(1)获取预置的待转移数据列表的配置参数。
(2)将所述第一终端信息、所述近场通信信息与所述配置参数等信息进行匹配,以生成所述待转移数据列表。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待转移数据列表的配置参数可以包括:付款方、收款方、以及待付款物品,依次对应于第一终端信息、第二终端信息、以及物品标识码等信息。
在步骤S203中,接收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待转移数据列表发送的数据转移指示信息,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指示需要转移的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以支付为例,所述数据转移的指示信息可以为待转移的付款金额等信息。
在步骤S204中,将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以便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进行数据转移。
可以理解的是:服务器可以通过短信、邮件、或即时通讯软件的实时信息等方式向第一终端发送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即发送支付金额等信息。其中,第一终端的数据转移方式,可以包括通过回复短信、验证码、登陆网上银行等方式。
在步骤S205中,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表示完成数据转移的反馈消息,并转发给所述第二终端。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转移方法,针对性强、且实现过程简便,有利于提高数据转移的效率。
此外,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除近场通信信息外,一般是通过服务器转发。好处在于:第一,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无需设置除了近场通信之外的通信接口,成本低廉;第二,通过可靠的第三方进行转发,可以避免用户信息的泄露和滥用,增加安全保障。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数据转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数据转移方法由图1中的第一终端进行实现。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数据转移方法基于服务器、第一终端、以及第二终端三者之间的信息处理与交互。即使在实际使用中侧重的应用端不同,皆在本发明的设计思想所涵盖之下。
在步骤S301中,第一终端对近场通信区域进行监听,得到监听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近场通信信息,以iBeacon的信息为例,由四种资讯构成,分别是UUID(通用唯一标识符)、多数标识符(Major)、少数标识符(Minor)、以及可测强度(Measured Power)。其中,UUID、Major与Minor经过设定,可生成唯一的iBeacon信息。而Measured Power是用于确定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其中,iBeacon信息的可测强度,包括:贴近(Immediate)、附近(Near)、以及较远(Far)。
在步骤S302中,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监听信息符合预置条件时,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近场通信信息,所述近场通信信息包括第二终端信息与物品标识码。
其中,第一终端确定所述监听信息符合预置条件的步骤,可以细化为:
(1)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监听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的距离是否小于等于预设阈值;
(2)若所述距离等于小于预设阈值,则确定为符合预置条件;或
(3)若所述距离大于预设阈值,则确定为不符合预置条件。
其中,该阈值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进行设置,例如,为了数据交换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通常会选择贴近(Immediate)状态的监听信息,因此,可以将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的距离阈值设置为小于或等于10厘米,当然,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值,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S303中,所述第一终端向服务器发送第一终端信息与所述近场通信信息,以便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终端信息与所述近场通信信息生成待转移数据列表。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待转移数据列表可以包括:付款方、收款方、以及待付款物品等信息,依次对应于第一终端信息、第二终端信息、以及物品标识码等信息。
在步骤S304中,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数据转移指示信息,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根据所述待转移数据列表生成。
可以理解的是:数据转移指示信息,可以包括数据转移的发送方、数据转移的接收方和转移数据明细等信息。即,通过待转移数据列表上的付款方、收款方、以及待付款物品等信息,调取付款方的银行账户、收款方的银行账号和待付款金额等信息。
在步骤S305中,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进行数据转移。
其中,本步骤可以细化为:
(1)所述第一终端显示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
(2)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用户根据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输入的操作指令,所述操作指令携带验证密码等信息;
(3)判断所述验证码是否正确;
(4)若验证码正确,则进行数据转移;或
(5)若验证码不正确,则进行提示。
在步骤S306中,所述第一终端发送表示完成数据转移的反馈消息给所述服务器,以便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反馈消息通知所述第二终端数据转移完成。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转移方法,针对性强、且实现过程简便,有利于提高数据转移的效率。
此外,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除近场通信信息外,一般是通过服务器转发。好处在于:第一,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无需设置除了近场通信之外的通信接口,成本低廉;第二,通过可靠的第三方进行转发,可以避免用户信息的泄露和滥用,增加安全保障。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4,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数据转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数据转移方法由图1中的第二终端进行实现。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数据转移方法基于服务器、第一终端、以及第二终端三者之间的信息处理与交互。即使在实际使用中侧重的应用端不同,皆在本发明的设计思想所涵盖之下。
在步骤S401中,第二终端生成近场通信信息,所述近场通信信息可以包括第二终端信息与物品标识码等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商家每次生成不同的近场通信信息,其生成的过程与二维码类似。不同的是:二维码生成的信息,首先需要商家生成图形,而用户需要开启扫描模式,并执行调整摄像头位置并对准二维码的动作;而生成近场通信信息的优势在于,只需用户将第一终端放在指定的范围内即可。
其中,所述近场通信信息,以iBeacon信息为例,可以包括UUID(通用唯一标识符)、多数标识符(Major)、少数标识符(Minor)、以及可测强度(MeasuredPower)等信息。其中,UUID、Major与Minor经过设定,可生成唯一的iBeacon信息。而Measured Power是用于确定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的距离。
在步骤S402中,第二终端在预设范围内推送所述近场通信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iBeacon信息的可测强度,包括:贴近(Immediate)、附近(Near)、以及较远(Far)。在本步骤中,预设范围是指贴近状态,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进行设置,比如,可以设置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的距离小于等于10厘米,等等。
在步骤S403中,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待转移数据列表,所述待转移数据列表根据所述近场通信信息与第一终端信息生成。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待转移数据列表可以包括:付款方、收款方、以及待付款物品,依次对应于第一终端信息、第二终端信息、以及物品标识码等信息。
在步骤S404中,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待转移数据列表生成数据转移指示信息,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指示需要转移的数据。
其中,生成数据转移指示信息的步骤,可以细化为:
(1)所述第二终端显示所述待转移数据列表;
(2)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待转移数据列表导入消费金额和折扣,以形成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数据转移指示信息,可以包括数据转移的发送方、数据转移的接收方和转移数据明细等信息。即,通过待转移数据列表上的付款方、收款方、以及待付款物品等信息,调取付款方的银行账户、收款方的银行账号和待付款金额等信息。
其中,所述折扣可以包括普通折扣或专属折扣,所述专属折扣由所述第一终端信息所包含的消费等级所确定。比如,第一终端信息显示,其为金卡会员,则专属折扣为7折;若为普通会员,则普通折扣为9.5折,等等。
在步骤S405中,所述第二终端通过所述服务器将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转发给所述第一终端,用以指示第一终端应转移的数据。
在步骤S406中,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表示数据转移完成的通知。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转移方法,针对性强、且实现过程简便,有利于提高数据转移的效率。
此外,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除近场通信信息外,一般是通过服务器转发。好处在于:第一,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无需设置除了近场通信之外的通信接口,成本低廉;第二,通过可靠的第三方进行转发,可以避免用户信息的泄露和滥用,增加安全保障。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5,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服务器,用于支持数据转移方法。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服务器40可以是台式机也可以是云服务平台。
所述服务器40包括:第一接收模块41、清单生成模块42、第一发送模块43、转发模块44。可以理解的是:处理器与存储器等必备的组成元件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接收模块41,用于接收第一终端10发送的第一终端信息与近场通信信息,所述近场通信信息包括第二终端信息与物品标识码。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终端信息10,可以包括:手机号码、即时通讯软件号码、会员卡号、银行卡号或其他可用于支付或享受折扣信息的代码,等等。
所述近场通信信息,以iBeacon信息为例,是生成由UUID(通用唯一标识符)、多数标识符(Major)、少数标识符(Minor)等信息构成的唯一的代码,所述代码中可以包含有第二终端信息与物品标识码等信息,如A家咖啡店-拿铁咖啡1杯。
清单生成模块42,根据所述第一终端信息与所述近场通信信息生成待转移数据列表。
其中,所述清单生成模块42包括:
参数子模块421,用于获取预置的待转移数据列表的配置参数;
匹配子模块422,用于将所述第一终端信息、所述近场通信信息与所述配置参数进行匹配,以生成所述待转移数据列表。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待转移数据列表的配置参数可以包括:付款方、收款方、以及待付款物品等信息,依次对应于第一终端信息、第二终端信息、以及物品标识码等信息。
第一发送模块43,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终端信息将所述待转移数据列表发送给第二终端20。
转发模块44,用于接收第二终端20根据待转移数据列表发送的数据转移指示信息,并转发给第一终端10,使第一终端10根据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进行数据转移;还可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表示完成数据转移的反馈消息,并转发给所述第二终端。
可以理解的是:服务器40与第一终端10的通信方式可以包括:短信、邮件、或即时通讯软件的实时信息等。选择主要是通过在第一终端信息中包含的可反馈方式进行优先级的选择,如即时通讯软件的优先级高于短信,短信高于网页提示。选择的依据可以包括该方式的收费价格及实时性能等。
服务器40与第二终端20的通信模式包括:系统提示、即时通讯提示信息、网页提示等。服务器40与支付设备10的通信模式的选择主要是通过系统的设定。
上述二者的优选通信模式皆为:即时通讯软件,如常见的QQ、SKYPY、易信、MSN等。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服务器,在数据转移过程中针对性强、且实现过程简便,有利于提高数据转移的效率。
此外,第一终端10与第二终端20之间除近场通信信息外,一般是通过服务器40转发。好处在于:第一,第一终端10与第二终端20无需设置除了近场通信之外的通信接口,成本低廉;第二,通过可靠的第三方进行转发,可以避免用户信息的泄露和滥用,增加安全保障。
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6,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终端的模块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终端10,包括常见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也包括智能眼镜、智能手表、以及其他融合了近场通信技术的便携式终端设备。
所述移动设备10包括:监听模块11、判断模块12、第二接收模块13、第二发送模块14、转移模块15、以及反馈模块16。
监听模块11,用于对近场通信区域的近场通信信息进行监听,得到监听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近场通信信息,以iBeacon信息为例,由四种资讯构成,分别是UUID(通用唯一标识符)、多数标识符(Major)、少数标识符(Minor)、以及可测强度(Measured Power)。其中,UUID、Major与Minor经过设定,可生成唯一的iBeacon信息。而Measured Power是用于确定第一终端10与第二终端20之间的距离。其中,iBeacon信息的可测强度,包括:贴近(Immediate)、附近(Near)、以及较远(Far)。所述监听消息,是针对所述可测强度。
判断模块12,用于判断所述监听信息符合预置条件。
其中,判断所述监听信息符合预置条件的步骤,可以细化为:
(1)根据所述监听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的距离是否小于等于预设阈值;
(2)若所述距离等于小于预设阈值,则确定为符合预置条件;或
(3)若所述距离大于预设阈值,则确定为不符合预置条件。
其中,该阈值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数据交换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通常会选择贴近(Immediate)状态的监听信息,即将第一终端10与第二终端20的距离阈值设置为小于或等于10厘米,等等。
第二接收模块13,用于当符合预置条件时,接收第二终端20发送的近场通信信息,所述近场通信信息可以包括第二终端信息与物品标识码等信息。
第二发送模块14,用于向服务器40发送第一终端信息与所述近场通信信息,以便所述服务器40根据所述第一终端信息与所述近场通信信息生成待转移数据列表。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待转移数据列表可以包括:付款方、收款方、以及待付款物品等信息,依次对应于第一终端信息、第二终端信息、以及物品标识码等信息。
第二接收模块13,还可以用于接收服务器40发送的数据转移指示信息,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根据所述待转移数据列表生成。
可以理解的是:数据转移指示信息,可以包括数据转移的发送方、数据转移的接收方和转移数据明细等信息。即,通过待转移数据列表上的付款方、收款方、以及待付款物品等信息,调取付款方的银行账户、收款方的银行账号和待付款金额等信息。
转移模块15,用于根据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进行数据转移。
其中,所述转移模块15具体包括:
显示子模块151,用于显示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
输入子模块152,用于接收用户根据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输入的操作指令,所述操作指令携带验证密码等信息;
判断子模块153,用于判断所述验证码是否正确;
转移子模块,用于当判断子模块153判断所述验证码正确时,进行数据转移;以及
提示子模块154,用于当判断子模块153判断所述验证码不正确时,进行提示。
反馈模块16,用于产生表示完成数据转移的反馈消息,并由所述第二发送模块14发送给所述服务器40,以便所述服务器40根据所述反馈消息通知所述第二终端20数据转移完成。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终端,在数据转移过程中针对性强、且实现过程简便,有利于提高数据转移的效率。
此外,第一终端10与第二终端20之间除近场通信信息外,一般是通过服务器40转发。好处在于:第一,第一终端10与第二终端20无需设置除了近场通信之外的通信接口,成本低廉;第二,通过可靠的第三方进行转发,可以避免用户信息的泄露和滥用,增加安全保障。
实施例六
请参阅图7,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二终端的模块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终端20,在数据转移过程中,用于输出数据转移的指示信息,并通过服务器接收转移的数据。第二终端20的实体可以是便携式的,通过无线的通信网络30接入服务器40;也可以是台式机,通过有线的通信网络30接入服务器40。
所述第二终端20,包括:近场通信信息生成模块21、推送模块22、第三接收模块23、指示信息生成模块24、以及第三发送模块25。
近场通信信息生成模块21,用于生成近场通信信息,所述近场通信信息可以包括第二终端信息与物品标识码等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商家(即第二终端20)每次生成不同的近场通信信息,其生成的过程与二维码类似。不同的是:二维码生成的信息,首先需要商家生成图形,而用户需要开启扫描模式,并执行调整摄像头位置并对准二维码的动作;而生成近场通信信息的优势在于,只需用户将第一终端放在指定的范围内即可。
其中,所述近场通信信息,以iBeacon信息为例,可以包括UUID(通用唯一标识符)、多数标识符(Major)、少数标识符(Minor)、以及可测强度(MeasuredPower)等信息。其中,UUID、Major与Minor经过设定,可生成唯一的iBeacon信息。而Measured Power是用于确定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的距离。
推送模块22,用于在预设范围内推送近场通信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iBeacon信息的可测强度,包括:贴近(Immediate)、附近(Near)、以及较远(Far)。在本步骤中,预设范围是指贴近状态,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进行设置,例如,一般可以设置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的距离小于等于10厘米,等等。
第三接收模块23,用于接收服务器40发送的待转移数据列表,所述待转移数据列表根据所述近场通信信息与第一终端信息生成。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待转移数据列表可以包括:付款方、收款方、以及待付款物品等信息,依次对应于第一终端信息、第二终端信息、以及物品标识码等信息。
指示信息生成模块24,用于根据所述待转移数据列表生成数据转移指示信息,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指示需要转移的数据。
其中,指示信息生成模块24包括:
显示子模块241,用于显示所述待转移数据列表。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显示子模块通常为终端设备的显示屏。
输入子模块242,用于根据所述待转移数据列表导入消费金额和折扣,以形成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所述输入可以通过扫描或手动辅助等方式进行。
可以理解的是:数据转移指示信息,可以包括数据转移的发送方、数据转移的接收方和转移数据明细等信息。即,通过待转移数据列表上的付款方、收款方、以及待付款物品等信息,调取付款方的银行账户、收款方的银行账号和待付款金额等信息。
其中,所述折扣可以包括普通折扣或专属折扣,所述专属折扣由所述第一终端信息所包含的消费等级所确定。比如,第一终端信息显示,其为金卡会员,则专属折扣为7折;若为普通会员,则普通折扣为9.5折,等等。
第三发送模块25,用于发送所述数据转移信息至所述服务器40,并经由所述服务器40将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转送给所述第一终端10,用以转移数据;以及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40送的表示数据转移完成的通知。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终端10与第二终端20之间除近场通信信息外,一般是通过服务器40转发。好处在于:第一,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无需设置除了近场通信之外的通信接口,成本低廉;第二,通过可靠的第三方进行转发,可以避免用户信息的泄露和滥用,增加安全保障。
实施例七
请参阅图8,所示为本发明数据转移系统的泳道图。主要用于展示上述实施例中数据转移系统中各装置的职责与数据流转。
请结合图5~7,本发明中的数据转移系统,包括第一终端10、第二终端20、以及服务器40。各装置的具体模块在此不再赘述。
就作用而言,第一终端用于贴近第二终端接收近场通信信息,并将近场通信信息与第一终端信息发送给服务器;以及接收数据转移指示信息,并按照指示进行数据转移;转移完成后通知服务器。
第二终端,用于生成及发送近场通信信息;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待转移数据列表并生成数据转移指示信息;以及接收服务器转发的完成数据转移的通知。
服务器,用于根据第一终端信息、近场通信信息生成待转移数据列表,并发送给第二终端;接收第二终端据此发送的数据转移指示信息,并发送给第一终端;以及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完成转移的通知,并转发给第二终端。
就上述数据、信号或信息的处理与发送的步骤而言,包括:
在步骤A中,为系统的准备阶段,由第一终端选择物品。
在步骤B中,商家在第二终端中输入所述选择的物品,并结合第二终端信息,生成近场通信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近场通信信息,以iBeacon信息为例,由四种资讯构成,分别是UUID(通用唯一标识符)、多数标识符(Major)、少数标识符(Minor)、以及可测强度(Measured Power)。其中,UUID、Major与Minor经过设定,可生成唯一的iBeacon信息,用于代表第二终端信息与物品标识码。而MeasuredPower是用于确定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的距离。
在步骤C中,由第二终端在预设范围内推送近场通信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只有当第一终端贴近所述第二终端时,才会接收到所述近场通信信息。
在步骤D中,第一终端发送第一终端信息与近场通信信息到服务器。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发送方式可以包括短信、邮件、即时通信软件、购物应用程序等方式中的任一种,优选为即时通信软件。
在步骤E中,由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终端信息、第二终端信息和物品标识码生成待转移数据列表。
在步骤F中,服务器根据第二终端信息将待转移数据列表发送给指定的第二终端。
在步骤G中,第二终端生成数据转移指示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以支付为例,在本步骤中,第二终端可以输入物品的金额、及其对应的折扣。
在步骤H中,第二终端将数据转移指示信息发送至服务器。
在步骤I中,由服务器提供接口将数据转移指示信息转发给第一终端。
在步骤J中,第一终端进行数据转移。
在步骤K中,第一终端发送完成数据转移的反馈信息。
在步骤L中,由服务器将所述反馈信息转发给第二终端。
可以理解的是:本文所使用的词语“优选的”意指用作实例、示例或例证。奉文描述为“优选的”任意方面或设计不必被解释为比其他方面或设计更有利。相反,词语“优选的”的使用旨在以具体方式提出概念。如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或”旨在意指包含的“或”而非排除的“或”。即,除非另外指定或从上下文中清楚,“X使用A或B”意指自然包括排列的任意一个。即,如果X使用A;X使用B;或X使用A和B二者,则“X使用A或B”在前述任一示例中得到满足。
而且,尽管已经相对于一个或多个实现方式示出并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对本说明书和附图的阅读和理解将会想到等价变型和修改。本公开包括所有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并且仅由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制。特别地关于由上述模块(例如元件、资源等)执行的各种功能,用于描述这样的模块的术语旨在对应于执行所述模块的指定功能(例如其在功能上是等价的)的任意模块(除非另外指示),即使在结构上与执行本文所示的本公开的示范性实现方式中的功能的公开结构不等同。此外,尽管本公开的特定特征已经相对于若干实现方式中的仅一个被公开,但是这种特征可以与如可以对给定或特定应用而言是期望和有利的其他实现方式的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组合。而且,就术语“包括”、“具有”、“含有”或其变形被用在具体实施方式或权利要求中而言,这样的术语旨在以与术语“包含”相似的方式包括。
本文提供了实施例的各种操作。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一个或多个操作可以构成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存储的计算机可读指令,其在被服务器执行时将使得计算设备执行所述操作。描述一些或所有操作的顺序不应当被解释为暗示这些操作必需是顺序相关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具有本说明书的益处的可替代的排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转移方法、装置和系统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说明书全文,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对本发明的数据转移方法、装置和系统而言,本领域普通测试人员可以理解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应用程序运行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控制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如存储在客户端的存储器中,并被该终端内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可包括如所述运行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M)等。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测试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9)

1.一种数据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终端信息与近场通信信息,所述近场通信信息包括第二终端信息与物品标识码;
获取预置的待转移数据列表的配置参数,并将所述第一终端信息、所述近场通信信息与所述配置参数进行匹配,以生成所述待转移数据列表;
根据所述第二终端信息将所述待转移数据列表发送给第二终端;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待转移数据列表发送的数据转移指示信息,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指示需要转移的数据;以及
将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以便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进行数据转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发送给第一终端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表示完成数据转移的反馈消息;
根据所述反馈消息通知所述第二终端数据转移完成。
3.一种数据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对近场通信区域进行监听,得到监听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监听信息符合预置条件时,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近场通信信息,所述近场通信信息包括第二终端信息与物品标识码;
所述第一终端向服务器发送第一终端信息与所述近场通信信息,以便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终端信息、所述近场通信信息、和预置的待转移数据列表的配置参数进行匹配,并生成待转移数据列表;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数据转移指示信息,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根据所述待转移数据列表生成;以及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进行数据转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监听信息符合预置条件的步骤,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监听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的距离是否小于等于阈值;
若所述距离等于小于预设阈值,则确定为符合预置条件;或
若所述距离大于预设阈值,则确定为不符合预置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进行数据转移的步骤,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显示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用户根据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输入的操作指令,所述操作指令携带验证密码;
判断所述验证码是否正确;
若验证码正确,则进行数据转移;或
若验证码不正确,则进行提示。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对需要转移的数据进行转移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发送表示完成数据转移的反馈消息给所述服务器,以便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反馈消息通知所述第二终端数据转移完成。
7.一种数据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终端生成近场通信信息,所述近场通信信息包括第二终端信息与物品标识码;
第二终端在预设范围内推送近场通信信息;
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待转移数据列表,所述待转移数据列表根据所述近场通信信息、第一终端信息、和预置的待转移数据列表的配置参数进行匹配而生成;
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待转移数据列表生成数据转移指示信息,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指示需要转移的数据;以及
所述第二终端通过所述服务器将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转发给所述第一终端,用以转移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待转移数据列表生成数据转移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显示所述待转移数据列表;
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待转移数据列表导入消费金额和折扣,以形成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给服务器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表示数据转移完成的通知。
10.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终端信息与近场通信信息,所述近场通信信息包括第二终端信息与物品标识码;
清单生成模块,包括:参数子模块和匹配子模块,其中,所述参数子模块用于获取预置的待转移数据列表的配置参数,匹配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终端信息、所述近场通信信息与所述配置参数进行匹配,以生成待转移数据列表;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终端信息将所述待转移数据列表发送给第二终端;以及
转发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待转移数据列表发送的数据转移指示信息,并转发给所述第一终端,使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进行数据转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表示完成数据转移的反馈消息,并转发给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知。
12.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作为第一终端,包括:
监听模块,用于对近场通信区域进行监听,得到监听信息;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监听信息是否符合预置条件;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当所述判断模块确定符合预置条件时,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近场通信信息,所述近场通信信息包括第二终端信息与物品标识码;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服务器发送第一终端信息与所述近场通信信息,用于在服务器与预置的待转移数据列表的配置参数进行匹配,以形成待转移数据列表;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数据转移指示信息,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根据所述待转移数据列表生成;以及
转移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进行数据转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监听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的距离是否小于等于预设阈值;
若所述距离等于小于预设阈值,则确定为符合预置条件;或
若所述距离大于预设阈值,则确定为不符合预置条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模块包括:
显示子模块,用于显示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
输入子模块,用于接收用户根据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输入的操作指令,所述操作指令携带验证密码;
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验证码是否正确;
转移子模块,用于当判断子模块确定所述验证码正确时,进行数据转移;及
提示子模块,用于当判断子模块确定所述验证码不正确时,进行提示。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馈模块,用于产生表示完成数据转移的反馈消息,并由所述发送模块发送给所述服务器,以便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反馈消息通知所述第二终端数据转移完成。
16.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作为第二终端,包括:
近场通信信息生成模块,用于生成近场通信信息,所述近场通信信息包括第二终端信息与物品标识码;
推送模块,用于在预设范围内推送近场通信信息;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待转移数据列表,所述待转移数据列表根据所述近场通信信息、第一终端信息和预置的待转移数据列表的配置参数进行匹配而生成;
指示信息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转移数据列表生成数据转移指示信息,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指示需要转移的数据;以及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数据转移信息至所述服务器,并经由所述服务器将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转送给所述第一终端,用以转移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生成模块包括:
显示子模块,用于显示所述待转移数据列表;
输入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转移数据列表导入消费金额和折扣,以形成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接收模块还用于在发送所述数据转移指示信息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表示数据转移完成的通知。
19.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0至11任一项所述的服务器、权利要求12至15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终端和权利要求16至18任一项所述的第二终端。
CN201410603767.3A 2014-10-30 2014-10-30 一种数据转移方法、装置和系统 Active CN1048989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03767.3A CN104898958B (zh) 2014-10-30 2014-10-30 一种数据转移方法、装置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03767.3A CN104898958B (zh) 2014-10-30 2014-10-30 一种数据转移方法、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98958A CN104898958A (zh) 2015-09-09
CN104898958B true CN104898958B (zh) 2016-10-05

Family

ID=54031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03767.3A Active CN104898958B (zh) 2014-10-30 2014-10-30 一种数据转移方法、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989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51163A (zh) * 2015-11-13 2016-03-30 锐翱数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终端与无线传输装置的数据交互方法
CN108429661B (zh) * 2018-02-09 2020-11-24 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家居设备配置信息转移方法及其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299885U (zh) * 2010-04-13 2013-11-20 维萨国际服务协会 用于交易的系统和移动设备
US9126122B2 (en) * 2011-05-17 2015-09-08 Zugworks, Inc Doll companion integrating child self-directed execution of applications with cell phone communication, education, entertainment, alert and monitoring system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98958A (zh) 2015-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80275B (zh) 跨区域资源转移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043175B2 (en) Enhanced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s attachment
CN105472546B (zh) 近场通信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846657A (zh) 一种电子转账的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US20160210632A1 (en) Secured payment method and relevant device and system
CN105512881A (zh) 一种基于二维码完成支付的方法及终端
CN106413124A (zh) 设备绑定方法和装置
CN101872448A (zh) 利用手机二维条形码的石油销售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06228251A (zh) 汽车维修部件质量可追溯系统
CN104599112A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915600A (zh) 一种便于功能扩展的pos前置系统及方法
CN103049858A (zh) 一种电子商务服务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10458559A (zh) 交易数据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103714461A (zh) 一种收银方法和支付系统
CN103927827A (zh) 超市收银系统和方法
CN104616143A (zh) 社交应用中虚拟票据转移方法及装置
CN202394268U (zh) 一种现场支付设备
CN103903134A (zh) 一种移动支付o2o下单器、o2o移动支付系统以及支付方法
CN104898958B (zh) 一种数据转移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306202A (zh) 身份验证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04599115A (zh) 一种基于终端进行结算的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CN106503986B (zh) 虚拟资源转移方法及装置
CN205541170U (zh) 一种mpos机以及移动支付系统
CN104517174A (zh) 一种统一凭证平台及其处理方法
CN101751701B (zh) 非接触电子票证共享系统及其共享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