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93659A - 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Google Patents

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93659A
CN104893659A CN201510289079.9A CN201510289079A CN104893659A CN 104893659 A CN104893659 A CN 104893659A CN 201510289079 A CN201510289079 A CN 201510289079A CN 104893659 A CN104893659 A CN 1048936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e
nanocrystalline
composite material
graphene composite
graphe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8907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晓晶
吴红
孙根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Science Park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Science Park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Science Park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28907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93659A/zh
Publication of CN1048936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936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由β-LiFe5O8纳米晶和石墨烯复合而成,石墨烯呈片状且作为复合材料的基底,β-LiFe5O8纳米晶分散在石墨烯上。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上述的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其在吸收电磁波领域的应用。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中,β-LiFe5O8纳米晶有序地“镶嵌”在二维石墨烯纳米片上,避免了团聚现象,且相比于β-LiFe5O8纳米晶,表现出了更好的吸波性能,另外由于采用热分解“一锅法”,一步合成了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简便、快速、节省成本。

Description

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波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无线电通讯技术正广泛地应用于军事、民用和工业领域。在军事上,雷达探测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军事目标的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发展隐身技术屏蔽军舰、飞机等目标的雷达信号,成了军事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另外,在民用和工业上,无线电通讯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电磁辐射。恶化的电磁环境产生的电磁干扰(EMI)不仅对人们日常的通信、计算机与各种电子系统造成危害,而且会对人们身体健康带来威胁。因此,对于电磁波具有高吸收容量、宽吸收范围、抗氧化能力好、质量轻的吸波材料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目前锂铁氧体作为典型的铁基材料,无毒,环境友好,且低价易得,因此被认为是非常有潜力的吸波材料。其中,作为锂铁氧体之一的β-LiFe5O8,由于其密度小,仅为4.82g/cm3,因此作为吸波材料比较有利。但是,β-LiFe5O8纳米晶比较容易团聚,难以控制其大小和分散性,所以吸波性能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所述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解决了β-LiFe5O8纳米晶比较容易团聚的问题,生成了单分散的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由β-LiFe5O8纳米晶和石墨烯复合而成,所述石墨烯呈片状且作为所述复合材料的基底,所述β-LiFe5O8纳米晶分散在所述石墨烯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β-LiFe5O8纳米晶为尖晶石型的面心立方结构,在(220)、(311)、(400)、(440)面有衍射峰。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β-LiFe5O8纳米晶的粒径为1~15nm。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反射损耗值为-3.60~-27.00dB。
一种上述的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氧化石墨加入到N-甲基吡咯烷酮中,进行分散,得到第一分散液;
b)将乙酰丙酮铁、一水合氢氧化锂及十八胺加入至所述第一分散液中,形成第一混合液,在搅拌状态下将第一混合液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后,进行第一次保温处理,然后继续在搅拌状态下,加热至第二预设温度,进行第二次保温处理,得到第一反应液,对第一反应液进行骤停处理;
c)对骤停处理后的第一反应液进行分离得到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初产物,对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初产物进行洗涤、离心及干燥处理,得到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氧化石墨的克数与所述乙酰丙酮铁的摩尔数之比为10~50,所述N-甲基吡咯烷酮的升数与所述乙酰丙酮铁的摩尔数之比为10~50。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一水合氢氧化锂与所述乙酰丙酮铁的摩尔比为2~10,所述十八胺的克数与所述乙酰丙酮铁的摩尔数的比为0.25~4。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为90℃~160℃,所述第一次保温处理的时间为5min以上,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为160℃以上,所述第二次保温处理的时间为30min以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对第一反应液进行骤停处理通过向第一反应液中加入乙醇或丙酮来实现。
上述的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在吸收电磁波领域的应用。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1)制备的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中,β-LiFe5O8纳米晶有序地“镶嵌”在二维石墨烯纳米片上,避免了团聚现象。
2)制备的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相比于β-LiFe5O8纳米晶,表现出了更好的吸波性能。
3)采用热分解“一锅法”,一步合成了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简便、快速、节省成本。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氧化石墨(GO)、石墨烯(GN)和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XRD图,其中图1(a)是氧化石墨(GO)的XRD图,图1(b)是石墨烯(GN)的XRD图,图1(c)是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XRD图,图1(d)是将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在700℃进行煅烧而得到的α-LiFe5O8的XRD图;
图2是氧化石墨(GO)、石墨烯(GN)和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拉曼谱图,其中图2(a)是氧化石墨(GO)的拉曼谱图,图2(b)是石墨烯(GN)的拉曼谱图,图2(c)是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拉曼谱图;
图3是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透射电镜和AFM图,其中图3(a)是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透射电镜图,图3(b)、(c)是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高分辨透射电镜图,图3(d)是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选区电子衍射图,图3(e)是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AFM图、图3(f)是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AFM图对应的高度分析图;
图4是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微波反射率损耗值与样品厚度、频率的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石墨烯因具有大的表面积,质量轻,极好的导电性,柔韧性和耐腐蚀性而成为完美基底,将石墨烯作为基底材料与β-LiFe5O8纳米晶进行复合所得的材料,能够使β-LiFe5O8纳米晶能够很好地分散,并且由于石墨烯是介损耗材料,因此,通过石墨烯与磁损耗材料β-LiFe5O8纳米晶构筑的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具有优于β-LiFe5O8纳米晶的电磁波吸收性能。基于上面的分析,本发明提供了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由β-LiFe5O8纳米晶和石墨烯(GN)复合而成,上述石墨烯呈二维片状且作为所述复合材料的基底,上述β-LiFe5O8纳米晶分散在上述石墨烯上。其中,上述β-LiFe5O8纳米晶为尖晶石型的面心立方结构,在(220)、(311)、(400)、(440)面有衍射峰,粒径为1~15nm,平均粒径为5nm。上述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反射损耗值为-3.60~-27.00dB。
上述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氧化石墨(GO)加入到N-甲基吡咯烷酮中,进行分散,得到第一分散液。氧化石墨和N-甲基吡咯烷酮的量根据下述的乙酰丙酮铁为基准来选择,因此在步骤b)后进行描述。上述分散的分散方式可以为超声分散、振荡分散或其组合,优选为超声分散。分散的时间本发明在此不作具体限定,以能得到分散均匀的分散液为准,一般来说,可以分散1~3小时。
b)将乙酰丙酮铁、一水合氢氧化锂及十八胺加入至上述第一分散液中,形成第一混合液,在搅拌状态下将第一混合液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后,进行第一次保温处理,然后继续在搅拌状态下,加热至第二预设温度,进行第二次保温处理,得到第一反应液,对第一反应液进行骤停处理。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方式中,上述氧化石墨的克数(g)与上述乙酰丙酮铁的摩尔数(mol)之比为10~50,更优选为20。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方式中,上述N-甲基吡咯烷酮的升数与上述乙酰丙酮铁的摩尔数之比为10~50,更优选为20~40。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方式中,上述一水合氢氧化锂与上述乙酰丙酮铁的摩尔比为2~10,更优选为4。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方式中,上述十八胺的克数与上述乙酰丙酮铁的摩尔数的比为0.25~4。在本发明中加入十八胺,将其作为限域剂使用来限制纳米晶生长不均匀,有利于形成单分散的β-LiFe5O8纳米晶,同时十八胺也是一种还原剂,如果含量过多的话,会将Fe3+还原为Fe2+,不利于目标产物的生成。因此,更优选上述十八胺的克数与上述乙酰丙酮铁的摩尔数的比为0.5~2,进一步优选为1。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方式中,上述第一预设温度为90℃~160℃,更优选为120℃。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方式中,上述第一次保温处理的时间为5min以上。加热到第一预设温度并进行第一次保温处理的目的是因为在该环境下,β-LiFe5O8纳米晶易成核,并能够缓慢地生长,因此有利于形成单分散的纳米晶,另外还可除去反应体系中的水分,因此上述第一指定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但是考虑时间成本,更优选上述第一指定时间为15min~60min,进一步优选为30min。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方式中,在搅拌状态下可以为在磁力搅拌状态下。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方式中,上述第二预设温度为160℃以上。由于N-甲基吡咯烷酮的沸点是202℃,因此可以考虑将第二预设温度在160℃和N-甲基吡咯烷酮的沸点之间进行选择,即,更优选上述第二预设温度为160~202℃,进一步上述第二预设温度为180~202℃。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方式中,上述第二次保温处理的时间为30min以上,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但是考虑时间成本,更优选上述第二次保温处理的时间为60~180min,进一步优选为120min。
为了使第一反应液降温并停止反应而对第一反应液进行骤停处理。对第一反应液进行骤停处理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方法,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方式中,上述对第一反应液进行骤停处理通过向第一反应液中加入乙醇或丙酮来实现。
c)对骤停处理后的第一反应液进行分离得到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初产物,对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初产物进行洗涤、离心及干燥处理,得到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
上述分离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方法,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方式中,可采用离心的方式进行分离,该离心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规的离心方法,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进行分离的目的是为了从第一反应液中分离出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初产物。
上述洗涤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常规方法进行,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方式中,采用正己烷和丙酮交替洗涤的方式。
上述对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初产物进行洗涤、离心及干燥处理步骤中的离心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规的离心方法,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该步骤中采用离心的方式进行分离的目的是为了将经过洗涤处理后的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初产物与洗涤剂分离。
上述干燥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规的干燥方法,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例如采用真空干燥的方式。
根据上述方法得到的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可以用于吸收电磁波。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所有原料,对其来源没有特殊的限制,在市场上购得或自制均可。例如,在本发明中,石墨粉购自青岛南墅石墨有限公司;N-甲基吡咯烷酮购自北京市通广精细化工公司,分析纯;乙酰丙酮铁购自上海晶纯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阿拉丁),分析纯;一水合氢氧化锂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分析纯;十八胺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分析纯。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在制备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实验设备,均为本领域通用的设备,均可在市场上购得。发明人相信,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通过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描述来选择适当的实验设备,本发明在此不对实验设备进行具体限制与说明。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氧化石墨的制备
本发明的原料用到了氧化石墨(GO)。对于氧化石墨的制备方法属于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了如下制作方法,采用该方法制作的氧化石墨,氧化程度高,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效果好。
本发明采用改进的Hummers方法制备氧化石墨,作为实施例1~实施例5制备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原料。
称取5g石墨粉、5gNaNO3和230mL浓H2SO4,置于冰水浴中,边搅拌边缓慢加入30gKMnO4
大约45min后,撤去冰水浴,放入35℃水浴中,缓慢加入460mL蒸馏水,此过程约30min,产物由黑色渐渐变为褐色。
之后放于98℃油浴中保温15min。
撤出油浴后,加入1400mL温水,搅拌,加入100mLH2O2,此时产物变为金黄色。过滤,用质量分数为5%的稀HCl溶液洗涤,再用蒸馏水洗涤4次,至滤液中无SO4 2-为止。所得产物于70℃空气中干燥,制得4.8g氧化石墨。
实施例1
a)将自制的40mg氧化石墨(GO)加入到40mLN-甲基吡咯烷酮中,进行超声分散2小时,得到第一分散液;
b)将2mmol(0.7063g)乙酰丙酮铁Fe(acac)3、8mmol(0.3357g)一水合氢氧化锂(LiOH·H2O)及2g十八胺加入至上述第一分散液中,在保持磁力搅拌状态下加热至120℃,保温30min,然后继续在保持磁力搅拌状态下加热至202℃,保温120min,得到第一反应液,加入20mL乙醇来对第一反应液进行骤停处理。
c)对骤停处理后的第一反应液进行以10000转/分的转速离心分离5min得到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初产物,然后用正己烷和丙酮对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初产物进行交替洗涤3次,接着以10000转/分的转速离心5min,最后在40℃于条件下进行干燥,得到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
实施例2
a)将自制的20mg氧化石墨(GO)加入到20mLN-甲基吡咯烷酮中,进行超声分散2小时,得到第一分散液;
b)将2mmol(0.7063g)乙酰丙酮铁Fe(acac)3、4mmol(0.1678g)一水合氢氧化锂(LiOH·H2O),0.5g十八胺加入至上述第一分散液中,在保持磁力搅拌状态下加热至160℃,保温5min,然后继续在保持磁力搅拌状态下加热至202℃,保温60min,得到第一反应液,加入20mL乙醇来对第一反应液进行骤停处理。
c)对骤停处理后的第一反应液进行以10000转/分的转速离心分离5min得到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初产物,然后用正己烷和丙酮对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初产物进行交替洗涤3次,接着以10000转/分的转速离心5min,最后在40℃于真空条件下进行干燥,得到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
实施例3
a)将自制的40mg氧化石墨(GO)加入到60mLN-甲基吡咯烷酮中,进行超声分散2小时,得到第一分散液;
b)将2mmol(0.7063g)乙酰丙酮铁Fe(acac)3、9mmol(0.3776g)一水合氢氧化锂(LiOH·H2O)及3g十八胺加入至上述第一分散液中,在保持磁力搅拌状态下加热至90℃,保温60min,然后继续在保持磁力搅拌状态下加热至160℃,保温180min,得到第一反应液,加入20mL乙醇来对第一反应液进行骤停处理。
c)对骤停处理后的第一反应液进行以10000转/分的转速离心分离5min得到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初产物,然后用正己烷和丙酮对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初产物进行交替洗涤3次,接着以10000转/分的转速离心5min,最后在40℃于真空条件下进行干燥,得到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
实施例4
a)将自制的50mg氧化石墨(GO)加入到80mLN-甲基吡咯烷酮中,进行超声分散2小时,得到第一分散液;
b)将2mmol(0.7063g)乙酰丙酮铁Fe(acac)3、12mmol(0.5035g)一水合氢氧化锂(LiOH·H2O)及3g十八胺加入至上述第一分散液中,在保持磁力搅拌状态下加热至100℃,保温15min,然后继续在保持磁力搅拌状态下加热至180℃,保温120min,得到第一反应液,加入20mL乙醇来对第一反应液进行骤停处理。
c)对骤停处理后的第一反应液进行以10000转/分的转速离心分离5min得到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初产物,然后用正己烷和丙酮对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初产物进行交替洗涤3次,接着以10000转/分的转速离心5min,最后在40℃于真空条件下进行干燥,得到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
实施例5
a)将自制的100mg氧化石墨(GO)加入到100mLN-甲基吡咯烷酮中,进行超声分散2小时,得到第一分散液;
b)将2mmol(0.7063g)乙酰丙酮铁Fe(acac)3、20mmol(0.8392g)一水合氢氧化锂(LiOH·H2O)及8g十八胺加入至上述第一分散液中,在保持磁力搅拌状态下加热至140℃,保温15min,然后继续在保持磁力搅拌状态下加热至190℃,保温120min,得到第一反应液,加入40mL乙醇来对第一反应液进行骤停处理。
c)对骤停处理后的第一反应液进行以10000转/分的转速离心分离5min得到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初产物,然后用正己烷和丙酮对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初产物进行交替洗涤3次,接着以10000转/分的转速离心5min,最后在40℃于真空条件下进行干燥,得到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
由于实施例1~5所制得的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样貌近似,所以对其进行表征和分析的图也近似,考虑到文件篇幅,以实施例1所制得的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为例,来进行表征和分析。
表征及分析
1、XRD(X-ray diffraction,X射线衍射)分析
采用荷兰PANalytical公司生产的X射线粉末衍射仪(型号:X Pert PRO MPD)对本发明自制的原料氧化石墨、石墨烯以及本发明制备的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β-LiFe5O8/GN)进行XRD表征,XRD图如图1所示。
在图1中,(a)、(b)、(c)分别是氧化石墨(GO),石墨烯(GN)和制备的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XRD图。在图1(a)中,通过对石墨进行氧化而得到的GO的层间距为(原始石墨约为),同时在2θ=10.9°位置有一个典型的衍射峰,而原始石墨的典型衍射峰消失(2θ=26.5°),说明获得的GO已经被有效的氧化,因此可验证本发明的自制原料氧化石墨符合要求。图1(b)中,在20-30°范围内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衍射晕,同时43.2°有一个弱的衍射峰,分别对应GN的(002)和(100)面,表明无定形碳存在,并且GO被还原为GN。图1(c)中,制备的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在2θ为30.5°、35.9°、43.4°、63.0°处的衍射峰,分别对应(220)、(311)、(400)、(440)面,同时没有产生图1(a)和图1(b)对应的衍射峰,说明在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中,不存在GO,可能是GO被还原为了无定形的GN,且GN没有叠加的情况(没有GN的峰)。进一步指标化,对应尖晶石型的面心立方结构(空间群Fd3m,)。由于Fe3O4、γ-Fe2O3和β-LiFe5O8/GN的XRD衍射锋一致,为了证明我们获得的是尖晶石型的β-LiFe5O8/GN,将其在700℃煅烧1h,得到的是α-LiFe5O8,如图1(d)所示,从而表明我们制备的是纯相的β-LiFe5O8/GN(JCPDS card no.76-1590),不含Fe3O4、γ-Fe2O3杂质。因为β-LiFe5O8在700℃转化为α-LiFe5O8,Fe3O4和γ-Fe2O3分别在600℃,400-500℃会转变为α-Fe2O3。图中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XRD衍射峰明显宽化,推测得到的纳米颗粒尺寸较小。
2、拉曼光谱分析
采用拉曼光谱仪(Horiba JobinYvon公司生产,型号LavRAMAramis)来证明在合成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过程中,GO被还原的程度。
图2是氧化石墨、石墨烯和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拉曼谱图。从天然石墨到氧化石墨再渐变到石墨烯,发生了巨大的结构变化,而这种变化能够从拉曼图中表现出来。我们用拉曼图谱来证明在合成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过程中,GO被还原的程度。在碳材料的拉曼光谱中,分别把1345cm-1、1570cm-1附近的峰,称为D带、G带,它们是C原子晶体的Raman特征峰。通常认为G带是二维六方晶格中C原子sp2的E2g面内弯曲振动引起的,也与材料的堆垛结果有关。而D带是A1g型对称的κ-点的振动,对应无序的sp3杂化碳原子振动,和C原子晶格缺陷与混乱度有关。如图2(a)所示,氧化石墨的D带和G带的强度比,即ID/IG为0.93:1,已报道的石墨的ID/IG约为0.27:1,可见随着含氧官能团的引入和sp2杂化碳原子区域被破坏,氧化石墨晶格缺陷增大,所以其ID/IG比石墨的ID/IG大。如图2(b)所示,所示石墨烯的ID/IG为1.31:1,与氧化石墨相比,石墨烯的ID/IG有所增大,可能是因为还原过程中,石墨烯的片层变小所致。如图2(c)所示,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ID/IG为1.15:1,表明在复合材料中氧化石墨已经被还原了。
3、透射电镜图像分析
透射电镜:HRTEM,an acceleration voltage of 200kV,FEI Technai G2F20进行电镜图像分析。
图3为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透射电镜和AFM图。从图3(a)、(b)图可见,石墨烯和纳米晶的轮廓清晰,制备的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呈球形颗粒,粒径在5nm左右,纳米晶有序地“镶嵌”在石墨烯中,没有团聚现象。图3(c)呈现了清晰的晶格,晶格间距为0.251和0.298nm,与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311)和(220)面对应。同时,没有分散在石墨烯外的纳米晶,也没有大面积裸露的石墨烯,表明已经成功地制得石墨烯和β-LiFe5O8纳米晶的复合材料。图3(d)是选区电子衍射图,表明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是多晶结构,与XRD图谱一致。由于石墨烯比较薄,容易出现褶皱和团聚。但是多次实验的过程中没有发现大面积裸露的石墨烯及石墨烯团聚的现象,表明β-LiFe5O8纳米晶生长在石墨烯上,同时起到了阻止石墨烯团聚的作用,这也与XRD图中没有石墨烯重叠的峰是一致的。图3(e)、(f)是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AFM图及其对应的高度分析图。测试时是将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分散在乙醇中,经过长时间超声,形成均匀的分散液,并且将其悬涂在新剥开的云母片上。如图3(e)所示,由于超声时间过长,纳米晶散落,石墨烯上形成凹陷的小孔。同时,石墨烯的厚度也能很好地被表征,如图3(f),随意选取石墨烯上的几个凹陷处测量其高度,即为石墨烯的厚度,测量结果分别为1.021nm、1.251nm和0.975nm、1.989nm,表明纳米晶可以生长在一层或者双层的石墨烯上。
4、吸波性能结果
为比较和评价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把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与石蜡均匀混合(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重量分数是60%,石蜡没有电磁波吸收),组装成一个电磁波吸收装置,外径和内径分别是7.00mm和3.04mm,采用Agilent E8362B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在固定的频率和样品厚度下进行,反射损耗值(RL)根据微波传输理论进行计算,公式如下:
Z in = Z 0 μ r / ϵ r tanh [ j ( 2 πfd / c ) μ r ϵ r ]
RL(dB)=20log|(Zin-Z0)/(Zin+Z0)|
其中f代表的是微波频率,d代表的是吸收剂厚度,c代表的是光速,Zin表示吸收剂的输入抗阻。
在1.0-18.0GHz频率范围内测了不同样品厚度的反射损耗值随频率的变化关系。图4(a)、(b)分别表示的是β-LiFe5O8纳米晶和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反射损耗值随频率的变化关系。从图4(a)、(b)可见,随着样品厚度的增加,出现最小损耗值的吸收频率稍微移向低频,同时吸收强度增加。对比复合材料和β-LiFe5O8纳米晶的反射损耗值,可以看到复合材料的反射损耗值比β-LiFe5O8纳米晶的反射损耗值大。β-LiFe5O8纳米晶的最小反射损耗值是在9mm、17GHz时达到-14.9dB,而在3、4、5mm处的最大吸收值分别在9.9GHz、-3.6dB;7.8GHz、-3.8dB;18.0GHz、-16.7dB。最小反射损耗值是在9mm、16.5GHz时达到-27dB。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表现出了更好的吸波性能,同时样品厚度会影响其电磁吸波性能。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由β-LiFe5O8纳米晶和石墨烯复合而成,所述石墨烯呈片状且作为所述复合材料的基底,所述β-LiFe5O8纳米晶分散在所述石墨烯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β-LiFe5O8纳米晶为尖晶石型的面心立方结构,在(220)、(311)、(400)、(440)面有衍射峰。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β-LiFe5O8纳米晶的粒径为1~15n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反射损耗值为-3.60~-27.00dB。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氧化石墨加入到N-甲基吡咯烷酮中,进行分散,得到第一分散液;
b)将乙酰丙酮铁、一水合氢氧化锂及十八胺加入至所述第一分散液中,形成第一混合液,在搅拌状态下将第一混合液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后,进行第一次保温处理,然后继续在搅拌状态下,加热至第二预设温度,进行第二次保温处理,得到第一反应液,对第一反应液进行骤停处理;
c)对骤停处理后的第一反应液进行分离得到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初产物,对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初产物进行洗涤、离心及干燥处理,得到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石墨的克数与所述乙酰丙酮铁的摩尔数之比为10~50,所述N-甲基吡咯烷酮的升数与所述乙酰丙酮铁的摩尔数之比为10~50。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水合氢氧化锂与所述乙酰丙酮铁的摩尔比为2~10,所述十八胺的克数与所述乙酰丙酮铁的摩尔数的比为0.25~4。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为90℃~160℃,所述第一次保温处理的时间为5min以上,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为160℃以上,所述第二次保温处理的时间为30min以上。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第一反应液进行骤停处理通过向第一反应液中加入乙醇或丙酮来实现。
10.如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在吸收电磁波领域的应用。
CN201510289079.9A 2015-05-29 2015-05-29 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Pending CN1048936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89079.9A CN104893659A (zh) 2015-05-29 2015-05-29 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89079.9A CN104893659A (zh) 2015-05-29 2015-05-29 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93659A true CN104893659A (zh) 2015-09-09

Family

ID=54026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89079.9A Pending CN104893659A (zh) 2015-05-29 2015-05-29 β-LiFe5O8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9365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85600A (zh) * 2018-05-16 2018-09-04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铁酸锂@rGO三维纳米复合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66780A (zh) * 2018-05-16 2018-11-06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核壳结构的铁酸锂@PPy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7945A (zh) * 2012-03-16 2012-08-08 北京师范大学 六方相镍纳米粒子-石墨烯复合体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7945A (zh) * 2012-03-16 2012-08-08 北京师范大学 六方相镍纳米粒子-石墨烯复合体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ONG WU, ET AL: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electromagnetic performance of nanocomposites of graphene with α-LiFeO2 and β-LiFe5O8",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 *
范薇等: "锂铁氧体纳米晶材料的制备与微波吸收性能的研究", 《J MAGN MATER DEVICES》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85600A (zh) * 2018-05-16 2018-09-04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铁酸锂@rGO三维纳米复合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66780A (zh) * 2018-05-16 2018-11-06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核壳结构的铁酸锂@PPy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85600B (zh) * 2018-05-16 2020-08-25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铁酸锂@rGO三维纳米复合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hai et al. In-situ growth of core-shell ZnFe2O4@ porous hollow carbon microspheres as an efficient microwave absorber
Chen et al. Bimetallic CoFe-MOF@ Ti3C2Tx MXene derived composites for broadband microwave absorption
Mu et al.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 and one-dimensional carbon nanotube composites for microwave absorption
Wang et al. Biomass carbon derived from pine nut shells decorated with NiO nanoflakes for enhanced microwave absorption properties
Zhao et al. The flaky porous Fe3O4 with tunable dimensions for enhanced microwave absorption performance in X and C bands
Deng et al. Rational construction of MXene/Ferrite@ C hybrids with improved impedance matching for high-performance electromagnetic absorption applications
Zhou et al. Loss mechanism and microwave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hierarchical NiCo2O4 nanomaterial
Liu et al. Anisotropy engineering of metal organic framework derivatives for effective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Himakar et al. Effect of Cu substitution on the structural, magnetic, and dc electrical resistivity response of Co0. 5Mg0. 5-x Cu x Fe2O4 nanoferrites
Bi et al.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decorated with La-doped BaTiO3 nanocrystals synthesized by a solvothermal method
Yu et al. Preparation and high-performance microwave absorption of hierarchical dendrite-like Co superstructures self-assembly of nanoflakes
Yang et al. Electrospinning fabrication and enhanced microwave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nickel porous nanofibers
Zhang et al. Preparation of room-temperature ferromagnetic semiconductor based on graphdiyne-transition metal hybrid
Liu et al. Cage-structured CoFe2O4@ CNTs from Fe–Co-MOF confined growth in CNTs for high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performances
CN105817648A (zh) 铁镍合金纳米簇-石墨烯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Su et al. Enhanced microwave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novel hierarchical core-shell δ/α MnO2 composites
Handoko et al. Magnetic and microwave absorbing properties of BaFe12− 2xCoxZnxO19 (x= 0.0; 0.2; 0.4; 0.6) nanocrystalline
Liang et al. Synthesis of core-shell fishbone-like Cu@ Ni composites and their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properties
Adebayo et al. Facile preparation and enhanced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Fe3O4@ PVDF nanocomposite
Hu et al. Synthesis of urchin-like MnO2/reduced graphene oxide (RGO) composite and their wave-absorbing property
Zhu et al. A MOF-driven porous iron with high dielectric loss and excellent microwave absorption properties
Ding et al. The effect of Co2+, Cu2+ element ratio on the microwave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CoxCu1-xFe2O4/RGO composites
Liu et al. Controllable synthesis of Fe3O4-based magneto-dielectric ternary nanocomposites and their enhanced microwave absorption properties
CN104194721B (zh) 铁钴合金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Li et al. Tunable design of yolk-shell ZnFe2O4@ C composites for enhancing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9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