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90829A - 充气膜结构体、充气体装置及其形成的人工控制气候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充气膜结构体、充气体装置及其形成的人工控制气候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90829A
CN104890829A CN201510293876.4A CN201510293876A CN104890829A CN 104890829 A CN104890829 A CN 104890829A CN 201510293876 A CN201510293876 A CN 201510293876A CN 104890829 A CN104890829 A CN 1048908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gas
air
includes following
main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9387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怀民
吕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29387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90829A/zh
Publication of CN1048908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908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充气膜结构体工程、阻流聚能工程、能源工程、航空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气象工程、农林牧渔业工程、水利工程等十几个工程技术领域。提出8种廉价安全耐久的充气膜结构体(6种双层轻气膜结构体、1种双层重气膜结构体、1种双层重气膜结构体)及其8种隔离体(隔离壳体、腔体、块体、幕墙体、框架体、索架体、索网体、幕面体等8种),试图解决现有充气膜结构体的价费高、寿命短、易爆炸问题。充气膜结构体及其隔离体可制作成3种充气体装置(阻导聚流装置、负重装置、交通装置),还可形成10种人工控制气候方法(控制陆地大气、陆地人工水渠、陆地人工海渠、陆地人工海峡、改造海洋天然海峡、海流或洋流1-2、人工海沟、海洋咸淡水面积分布1-2等10种方法)。

Description

充气膜结构体、充气体装置及其形成的人工控制气候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气膜结构体(包括有轻气膜结构体、重气膜结构体)工程、阻流聚能工程、能源工程、航空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气象工程、通信工程、农林牧渔业工程、水利工程、淡水工程、环境保护工程、生态工程等技术领域,尤其是防渗漏\防爆炸的轻气膜结构体、高耸巨大的重气膜结构体、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海流水力发电、电力运输、高空冷能开发、飞行器、近太空载物平台、船舶、空中建筑\建造、人工影响控制“自然\气候\地理\人工生态”等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1、现有的充气膜结构体(指轻气膜结构体,如浮空器、浮升气囊、浮升气球)造价高又不安全,限制了它的大量普遍使用。其原因是没有解决下述几个问题:由于充气膜结构体内的氢\氦等浮升气体从蒙皮向外渗漏的浪费问题和氢气爆炸问题;由于有机材料老化造成的蒙皮使用寿命年限短问题;由于蒙皮材料和氦气价格高,造成现有的充气膜结构体的造价和使用费很高问题。2、由于没有采用高性价比的无机纤维材料、合理结构和固定拉索系统,现有的充气膜结构体(指重气膜结构体、充气膜结构体)的超高、超长性能没有充分发挥。3、没有充分利用高空资源。高空平流层风力强度是地面的50-100倍,高空阳光强度和光照时间是地面的几倍以上,高空气温比地面低60--70度。因此,没有利用高空的这些风力、阳光和低温资源,来发电、发热、降温、制冷、生产能源、淡化海水、驱动交通工具等。4、现有的充气膜结构体没有充分利用高空无遮挡有利条件进行满负荷光伏发电,以提供驱动电力或者提供热气球内部加热空气的电力。5、现有的主要能源生产方式造成大量环境污染和能源紧张。其原因是过分依赖如石油、天然气、煤等原料,既造成能源短缺又造成环境污染。因此,急需找到一种廉价、清洁和丰富的能源方式。6、现有的自然灾害频发,如干旱、洪涝、台风、寒潮、沙尘暴等,造成损失巨大。因此,急需找到一种减少自然灾害的廉价、清洁、通用和实用的人工影响控制“自然\气候\地理\人工生态”等人工生态体系方法。
技术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缺点,提供一种充气膜结构体、充气体装置及其形成的人工控制气候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措施来达到。
内容1。
充气膜结构体(5)包括有主壳体(1)和气体(2),气体(2)设置在主壳体(1)围成的空间内;气体(2)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重气(2.1)、浮升气(2.2);其浮升气(2.2)的密度低于充气膜结构体(5)外空间的密度,其重气(2.1)的密度等于或高于充气膜结构体(5)外空间的密度,重气(2.1)的气压等于或高于充气膜结构体(5)外的空间的气压;充气膜结构体(5)的种类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重气膜结构体(5.1)、轻气膜结构体(5.2)、轻重气组合结构体(5.3);其轻气膜结构体(5.2)内包括有浮升气(2.2),轻气膜结构体(5.2)的种类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单壳轻气膜结构体(5.2.1)、多壳轻气膜结构体(5.2.2);其重气膜结构体(5.1)(即不能浮升的充气膜结构体)包括有重气(2.1),重气膜结构体(5.1)的种类包括有下述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单壳重气膜结构体(5.1.1)、多壳重气膜结构体(5.1.2);其特征在于:
充气膜结构体(5)还包括有隔离体(3)。
隔离体(3)能够把多个主壳体(1)之间隔离分开,或者把主壳体(1)之里或之外的不同气体隔离分开,或者把主壳体(1)之外的不同水体隔离分开;达到保气、保水、保速、保质、保量、保体积空间、保温隔热等等功能;还能够达到把许多个小型充气膜结构体(5)联结组合成一个整体巨大型的充气膜结构体(5)的功能;这些功能用以满足众多的不同用途。
内容2。
应用内容1所述的充气膜结构体(5)制作成的充气体装置,充气体装置的种类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阻导聚流装置(6)、负重装置(7)、交通装置(8);
其中阻导聚流装置(6)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索定系统(13)、压重系统(19);索定系统(13)或压重系统(19)的一端连接阻导聚流装置(6),索定系统(13)或压重系统(19)的另一端连接陆地或地锚(13.2)或水面,索定系统(13)能够把充气膜结构体(5)固定不移动,压重系统(19)能够把充气膜结构体(5)固定并且可以横向移动;阻导聚流装置(6)的种类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挡气软墙(6.1)、柔性气道(6.2)、柔性风筒(6.3)、柔性气库(6.4)、气利枢纽(6.5)、挡水软墙(6.6)、柔性水道(6.7)、柔性水库(6.8)、柔性水利枢纽(6.9);
其中负重装置(7)包括有外载荷系统(18);负重装置(7)的种类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吊挂装置(7.1)、支承装置(7.2);
其中交通装置(8)包括有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的种类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车、船、飞行器、高空滞留器、平流层滞留器;
其特征在于:充气体装置包括有充气膜结构体(5)或隔离体(3)。
阻导聚流装置(6)利用自身或者其中的隔离体(3)作为墙体、坝体、水平面层体、通风筒体,对于流体(气流、水流)可以进行阻流、导流、聚流,达到改变流体的流向、流速、流量、温度、流域面积的用途。挡气软墙(6.1)、柔性气道(6.2)或柔性气库(6.4)或气利枢纽(6.5)能够使气流流动发生变化,柔性抽风筒(6.3)能够使气流垂直方向流动发生变化,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道(6.7)或柔性水库(6.8)或柔性水利枢纽(6.9)能够使河流、海流、洋流流动发生变化,或水域面积变化,或咸淡水面积分布变化;柔性水道(6.7)或柔性水库(6.8)或柔性水利枢纽(6.9)能够在海洋中形成淡水水域,并且使河流、海流、洋流流动发生变化和咸淡水面积分布变化;柔性水道(6.7)或柔性水库(6.8)或柔性水利枢纽(6.9)可以充分蓄积出海口的淡水、降水量大的海域降雨淡水、融化后的冰山淡水等等淡水资源,并且利用长距离的带型柔性水道(6.7)或柔性水库(6.8)或柔性水利枢纽(6.9)把这些淡水资源输送到缺水地区。由于柔性水道(6.7)或柔性水库(6.8)或柔性水利枢纽(6.9)依靠柔性的索定系统(13)固定,可以有一定的变形,所以称之为“柔性”的。
负重装置(7)是利用充气膜结构体(5)或其中的隔离体(3)作为负重结构体,对重物或载荷(外载荷系统(18))、自身重量进行悬吊、悬挂、支承用途。吊挂装置(7.1)是对重物或载荷(外载荷系统(18))、自身重量进行悬吊、悬挂;支承装置(7.2)是对重物或载荷、自身重量进行支承。
交通装置(8)利用轻气膜结构体(5.2)或其中的隔离体(3)作为交通工具的浮力体(9.1),起到减少交通工具自重、动力消耗的效果。
内容3。
应用内容1所述的充气膜结构体(5)或者应用内容2所述的充气体装置而形成的人工控制气候方法,该人工控制气候方法的种类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A控制陆地大气方法、B控制陆地人工水渠方法、C控制陆地人工海渠方法、D控制陆地人工海峡方法、E控制改造海洋天然海峡方法、F控制海流或洋流方法1、G控制海流或洋流方法2、H控制人工海沟方法、J控制海洋咸淡水面积分布方法1、K控制海洋咸淡水面积分布方法2;其特征在于:
在人工控制气候方法中包括有这一步骤:设置充气膜结构体(5)或充气体装置;其充气膜结构体(5)或充气体装置包括有隔离体(3);其充气膜结构体(5)包括有充气膜结构体(5)。通过人工调节充气膜结构体(5)或充气体装置的流通面积;实现了调节气流或海流或洋流的流向、流速、流量变化,或水域面积变化,或海洋咸淡水面积分布等等变化;进而直接达到人工控制气候的效果,或者间接达到人工控制气候的效果。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还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措施来达到。
内容4。
根据内容1所述的充气膜结构体(5)或者内容2所述的充气体装置之中的充气膜结构体(5)或者内容3所述的人工控制气候方法之中的充气膜结构体(5),还包括有下述特征:
在主壳体(1)中,主壳体(1)包括有下述结构层,基膜(1.1)或基板(1.2)、防漏密封层(1.3);
在气体(2)中,重气(2.1)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空气、氮气、二氧化碳、大分子气体;浮升气(2.2)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氦气(2.2.1)、氢气(2.2.2)、热空气(2.2.3)、氨气(2.2.4);
其隔离体(3)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结构体,隔离壳体(3.1)、隔离腔体(3.2)、隔离块体(3.3)、隔离幕墙体(3.4)、隔离框架体(3.5)、隔离索架体(3.6)、隔离索网体(3.7)、隔离幕面体(3.8)、连壳系统(9);其隔离体(3)设置在下述其中之一位置,主壳体(1)内(即主壳体(1)围成的空间里)、主壳体(1)外、主壳体(1)外和内、多个主壳体(1)之间、主壳体(1)的结构层之里(即主壳体(1)的结构层之间)、气体(2)内、气体(2)外、气体(2)外和内、气体(2)之中;
其中主壳体(1)、隔离体(3)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材料,金属、有机纤维、无机纤维。尤其是采用无机纤维的玄武岩纤维,其性价比是钢材的10倍,用它代替其它抗拉材料,且不锈蚀和耐久性长。
内容5。
根据内容1所述的充气膜结构体(5),还包括有下述特征:
在充气膜结构体(5)中:充气膜结构体(5)还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系统,连壳系统(9)、补漏系统(11)、动力部分(12)、索定系统(13)、骨架系统(14)、调节气压系统(15)、防雷系统(16)、回收系统(17)、外载荷系统(18)、压重系统(19)、加热系统(20)、风力发电系统(21)、引流系统(23)、气压管路装置(26)、发电机(25)、筒顶盖(43)、水力发电系统(46)、结构架部分(54)、光伏发电系统(65);连壳系统(9)一端连接主壳体(1),另一端连接隔离体(3)。
内容6。
根据内容4所述的充气膜结构体(5),还包括有下述特征:
在隔离体(3)中,
隔离壳体(3.1)包括有下述结构层,基膜(1.1)或基板(1.2)、防漏密封层(1.3);这种由主壳体(1)和隔离壳体(3.1)组成的双重壳体结构或者多重壳体结构大大提高了充气膜结构体(5)的防止泄漏气体性能(在壳体或蒙皮受损、破损后),以及防止壳体或蒙皮自然缓慢渗漏气体性能;
隔离腔体(3.2)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气体,隔离气体(3.2.1)、隔热气体(3.2.2);隔离气体(3.2.1)是指重于浮升气(2.2)的气体或隔热的气体,如重于氢、氦等浮升气(2.2)的氮、二氧化碳、氨等气体;隔离腔体(3.2)由主壳体(1)和隔离壳体(3.1)组成,或者由主壳体(1)和主壳体(1)组成,或者由隔离壳体(3.1)和隔离壳体(3.1)组成;其隔离壳体(3.1)具有隔热保温功能,可以代替保温层(1.6);
隔离块体(3.3)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蜂窝体(3.3.1)、泡沫体(3.3.2)、气凝胶体(3.3.3)、实体(3.3.4);由于隔离块体(3.3)包括有蜂窝体(3.3.1)、泡沫体(3.3.2).气凝胶体(3.3.3),它作为隔热保温层的隔离体(3)使浮升气(2.2)的热空气(2.2.3)不降温,保证浮升力不减少,对热气式轻气膜结构体(5.2)非常有利;
隔离幕墙体(3.4)包括有帘幕(3.4.1)、升降设备(3.4.2)、索定系统(13)或压重系统(19);隔离幕墙体(3.4)的功能是简化了竖向隔离体(3)结构;
隔离框架体(3.5)包括有框架(3.5.1)、开闭门(3.5.2)或开闭帘幕(3.5.3)、升降设备(3.5.4);隔离框架体(3.5)功能是为了安装开闭设备、风力发电设备、水力发电设备;
隔离索架体(3.6)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绳索(3.6.1)、升降设备(3.6.2);隔离索架体(3.6)的功能是把多个轻气膜结构体(5.2)和重气膜结构体(5.1)或轻重气组合结构体(5.3)联结捆绑成一个整体,形成大型的充气膜结构体(5);
隔离索网体(3.7)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绳索(3.6.1)、绳索网(3.7.1);隔离索网体(3.7)的功能是,采用片状绳索网(3.7.1)把轻气膜结构体(5.2)和重气膜结构体(5.1)或轻重气组合结构体(5.3)包围,再包围后还可以然后把多个包围后的轻气膜结构体(5.2)和重气膜结构体(5.1)或轻重气组合结构体(5.3)(相当于“气块体”)联结捆绑成一个整体,形成大型的充气膜结构体(5);
隔离幕面体(3.8)包括有帘幕(3.8.1)、升降设备(3.8.2)、索定系统(13)或压重系统(19);隔离幕墙体(3.8)功能是简化了横向隔离体(3)结构;
上述隔离腔体(3.2)或隔离块体(3.3)或隔离幕墙体(3.4)或隔离框架体(3.5)或隔离索架体(3.6)或隔离索网体(3.7)或隔离幕面体(3.8)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材料,金属、有机纤维、无机纤维。
内容7。
根据内容5所述的充气膜结构体(5),还包括有下述特征:
其中连壳系统(9)、索定系统(13)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材料,金属、有机纤维、无机纤维;
其连壳系统(9)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部件,边连接件、角连接件、面连接件、线连接件、点连接件;索连壳系统(9)连接有下述其中之一,主壳体(1)、隔离体(3)、索定系统(13)、结构架部分(54);
其补漏系统(11)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部件,雾化机(11.1)、发泡机(11.2)、补漏液(11.3)、补漏碎片碎块(11.4)、补漏气体(11.5)、泡沫剂(11.6);雾化机(11.1)、发泡机(11.2)的出口连接着调节气压系统(15)的调节管道(15.1)的一端,调节管道(15.1)的另一端连接着轻气膜结构体(5.2)或者重气膜结构体(5.1);补漏气体(11.5)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二氧化碳、氮气,它们是不含氧气的气体;雾化机(11.2)或发泡机(11.2)把补漏液(11.3)和泡沫剂(11.6)变成汽雾、泡沫,由汽雾、泡沫与补漏碎片碎块(11.4)混合成混合泡沫体(11.7);通过调节气压系统(15)的调节管道(15.1)、调节阀门(15.3),补漏泵(11.1)将不含氧气的补漏气体(11.5)和混合泡沫体(11.7)输入漏气的轻气膜结构体(5.2)或重气膜结构体(5.1)内;混合泡沫体(11.7)从漏气的轻气膜结构体(5.2)或重气膜结构体(5.1)的破损洞口排出时,汽泡减压破裂和补漏液(11.3)遇到空气中的氧气后发生氧化反应,混合泡沫体(9.7)产生粘硬化并且沉淀在破损洞口附近,然后逐渐把破损洞口堵塞;
其动力部分(12)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部件,发电装置、变电装置、电动装置、传动装置、燃烧装置、自控装置;动力部分(12)为轻气膜结构体(5.2)提供动力,其中的加热系统、燃烧装置可以为热气轻气膜结构体(5.2)加热气体或空气;
其索定系统(13)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部件,系留固定索(13.1)、地锚(13.2)、绞车(13.3)、滑轮(13.4);索定系统(13)或系留固定索(13.1)的一端连接主壳体(1)或隔离体(3),系留固定索(13.1)另一端或地锚(13.2)连接地面或水面;索定系统(13)能够把充气膜结构体(5)固定不移动;绞车(13.3)和滑轮(13.4)能够使系留固定索(13.1)的长度伸缩;
其骨架系统(14)包括有下述一种或几种部件,骨架、拉索;骨架用于刚性硬式或者半刚性半硬式轻气膜结构体(5.2);
其调节气压系统(15)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部件,调节管道(15.1)、调节气泵(15.2)、调节阀门(15.3)、调节气体(15.4),调节气体(15.4)采用空气;调节气压系统(15)保证了轻气膜结构体(5.2)、重气膜结构体(5.1)的气压、刚度和气体膨胀;
其回收系统(17)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部件,回收仓(17.1)、回收管道(17.2)、回收气泵、回收阀门、自控装置;
其外载荷系统(18)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部件,能源载荷、交运载荷、影响气候载荷、特殊载荷;
其压重系统(19)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部件,压重物(19.1)、连接件(19.2)、绞车(19.3)、滑轮(19.4);压重系统(19)连接隔离体(3);压重系统(19)可以使隔离体(3)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其加热系统(20)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部件,电加热设备(20.1)、燃烧加热设备(20.2);其加热系统(20)能够利用燃料或电力把充气膜结构体内部空气加热,具有了浮力;
其风力发电系统(21)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部件,风轮机(21.1)、发电机(25);
其引流系统(23)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部件,引流斗(23.1)、引流管道(23.2)、引风机(23.3);
其筒顶盖(43)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部件,系留固定索(43.1)、顶盖(43.2);
其水力发电系统(46)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部件,水轮机(46.1)、发电机(25);
其光伏发电系统(65)包括有光伏电池面(65.1),其光伏电池面(65.1)设置在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位置的外表面,充气膜结构体(5)、轻气膜结构体(5.2)、主壳体(1)、隔离体(3);现有的光伏发电系统(65)可以充分利用高空无遮挡有利条件进行满负荷光伏发电,以提供充气膜结构体的驱动电力或者提供充气膜结构体内部加热空气的电力。
内容8。
根据内容4或内容5或内容6或内容7所述的充气膜结构体(5),还包括有下述特征:
在充气膜结构体(5)中,
其主壳体(1)或隔离壳体(3.1)还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结构层:导电层(1.4)、防氧化保护层(1.5)、保温层(1.6)、连壳系统(9);保温层(1.6)设置在隔离壳体(3.1)、隔离腔体(3.2)之外层或者之内层;
在隔离体(3)中,
其隔离壳体(3.1)、保温层(1.6)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蜂窝体(3.3.1)、泡沫体(3.3.2)、气凝胶体(3.3.3);
其隔离壳体(3.1)或隔离腔体(3.2)之外层或之内层设置有保温层(1.6);隔离气体(3.2.1)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氮气、二氧化碳、氨气;隔热气体(3.2.2)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氮气、二氧化碳、氨气;
其隔离幕墙体(3.4)的升降设备(3.4.2)包括有卷扬机;
其隔离框架体(3.5)、框架(3.5.1)的高度在10-1000米之间,宽度或者直径在1-20米之间;材料厚度在1-500毫米之间;隔离框架体(3.5)的升降设备(3.5.4)包括有卷扬机;
其隔离索架体(3.6)的升降设备(3.6.2)包括有卷扬机;
其隔离索网体(3.7)的绳索网(3.7.1)设置在轻气膜结构体(5.2)、重气膜结构体(5.1)的外表面;用以整体系留、固定轻气膜结构体(5.2)、重气膜结构体(5.1);
其隔离幕面体(3.8)的升降设备(3.8.2)包括有卷扬机;隔离幕面体(3.8)的横向帘幕(3.8.1)连接海洋挡水软墙(6.6)的竖向帘幕(3.4.1)的下部或底部;
在压重系统(19)中,
其压重系统(19)与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隔离壳体(3.1)连接,隔离壳体(3.1)、隔离腔体(3.2)、隔离块体(3.3)、隔离幕墙体(3.4)、隔离框架体(3.5)、隔离索架体(3.6)、隔离索网体(3.7)、隔离幕面体(3.8);压重系统(19)设置在隔离体(3)的底部;
在光伏发电系统(65)中,
其光伏发电系统(65)还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部件,负荷控制器、蓄电池、逆变器;其中光伏电池(56.1)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晶体硅型电池、非晶硅型电池、薄膜型电池、柔性薄膜型电池、聚光型电池、多元化合物型电池、染料敏化型电池、CaAs(砷化镓)型电池、CIGS(铜铟镓硒)型电池、CdTe(锑化镉)型电池、InGaP/A型电池;光伏发电系统(65)与电加热设备(20.1)的电路连通,电加热设备(20.1)采用光伏发电系统(65)供电;
此外,
无机纤维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材料,金属纤维、火成岩纤维、变质岩纤维、沉积岩纤维、碳纤维、玻璃纤维、陶瓷纤维;火成岩纤维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材料,酸性岩纤维、中性岩纤维、基性岩纤维、浸入岩纤维、喷出岩纤维;变质岩纤维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材料,大理石纤维、石英石纤维;沉积岩纤维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材料,砂岩纤维、页岩纤维、石灰岩纤维;
其中酸性岩纤维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材料,花岗岩纤维、流纹岩纤维、英安岩、花岗闪长岩、霏细岩、石英斑岩、黑曜岩、松脂岩、珍珠岩;
其中中性岩纤维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材料,玄武岩纤维、辉长岩纤维、正长岩、二长岩、角斑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石英闪长玢岩、安山岩、英安岩、粗面岩;
其中基性岩纤维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材料,闪长岩纤维、安山岩纤维、辉长岩、斜长岩、辉绿岩、橄榄岩、辉石岩、金伯利岩、苦橄岩、麦美奇岩、蛇绿岩。
内容9。
根据内容2所述的充气体装置,还包括有下述特征:
阻导聚流装置(6)还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部件,风力发电系统(21)、水力发电系统(46)、流通开闭设备、通行设备、通航设备;阻导聚流装置(6)设置在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地址,陆地上、江河中、湖泊中、海洋中;
在阻导聚流装置(6)中:
其挡气软墙(6.1)包括有充气膜结构体(5)和隔离体(3);其中隔离体(3)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结构体,隔离壳体(3.1)、隔离腔体(3.2)、隔离块体(3.3)、隔离幕墙体(3.4)、隔离框架体(3.5)、隔离索架体(3.6)、隔离索网体(3.7)、隔离幕面体(3.8)、连壳系统(9);其隔离体(3)设置在下述其中之一位置,主壳体(1)内(即主壳体(1)围成的空间里)、主壳体(1)外、主壳体(1)外和内、多个主壳体(1)之间、主壳体(1)的结构层之里、气体(2)内、气体(2)外、气体(2)外和内、气体(2)之中;
其柔性气道(6.2)的种类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连山柔性气道(6.2.1)、离山柔性气道(6.2.2);其中连山柔性气道(6.2.1)包括至少有1条挡气软墙(6.1),1条挡气软墙(6.1)和山体围合构成连山柔性气道(6.2.1),山体相当于另一条挡气软墙(6.1);离山柔性气道(6.2.2)包括至少有2条挡气软墙(6.1),多条挡气软墙(6.1)围合构成离山柔性气道(6.2.2);
其柔性抽风筒(6.3)的种类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充气抽风筒(6.3.1)、幕膜抽风筒(6.3.2);柔性抽风筒(6.3)中心内部是通风孔道(6.3.3);其中充气抽风筒(6.3.1)包括有连壳系统(9),连壳系统(9)在通风孔道(6.3.3)的直径方向连通隔离体(3)或主壳体(1),使空心筒体不发生大变形;其中幕膜抽风筒(6.3.2)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部件,帘幕(3.4.1)、骨架系统(14);由帘幕(3.4.1)围合骨架系统(14)构成幕膜抽风筒(6.3.2);在某些情况下,幕膜抽风筒(6.3.2)可以代替充气抽风筒;
其柔性气库(6.4)的种类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连山柔性气库(6.4.1)、离山柔性气库(6.4.2);其中连山柔性气库(6.4.1)包括至少有1条挡气软墙(6.1)或柔性气道(6.2),1条挡气软墙(6.1)或柔性气道(6.2)和山体围合构成连山柔性气库(6.4.1),山体相当于另一条挡气软墙(6.1)或柔性气道(6.2);离山柔性气库(6.4.2)包括至少有2条挡气软墙(6.1)或柔性气道(6.2),2条挡气软墙(6.1)或柔性气道(6.2)围合构成离山柔性气库(6.4.2);
其气利枢纽(6.5)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部件,挡气软墙(6.1)、柔性气道(6.2)、柔性风筒(6.3)、柔性气库(6.4),气利枢纽(6.5)还下述其中至少之一部件,风力发电系统(21)、流通开闭设备、通行设备、通航设备;气利枢纽(6.5)相当于空中的水利枢纽;
其挡水软墙(6.6)包括有充气膜结构体(5)和隔离体(3);其中隔离体(3)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结构体,隔离壳体(3.1)、隔离腔体(3.2)、隔离块体(3.3)、隔离幕墙体(3.4)、隔离框架体(3.5)、隔离索架体(3.6)、隔离索网体(3.7)、隔离幕面体(3.8)、连壳系统(9);其隔离体(3)设置在下述其中之一位置,主壳体(1)内(即主壳体(1)围成的空间里)、主壳体(1)外、主壳体(1)外和内、多个主壳体(1)之间、主壳体(1)的结构层之里、气体(2)内、气体(2)外、气体(2)外和内、气体(2)之中;
其柔性水道(6.7)的种类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连岸柔性水道(6.7.1)、离岸柔性水道(6.7.2);其中连岸柔性水道(6.7.1)包括至少有1条挡水软墙(6.6),1条挡水软墙(6.6)和陆岸或刚性水坝(30)或刚性水渠(31)围合构成连岸柔性水道(6.7.1),陆岸或刚性水坝(30)或刚性水渠(31)相当于另一条挡水软墙(6.6);离岸柔性水道(6.7.2)包括至少有多条挡水软墙(6.6),多条挡水软墙(6.6)围合构成离岸柔性水道(6.7.2);
其柔性水库(6.8)的种类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连岸柔性水库(6.8.1)、离岸柔性水库(6.8.2);其中连岸柔性水库(6.8.1)包括至少有1条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道(6.7),1条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道(6.7)和陆岸或刚性水坝(30)或刚性水渠(31)围合构成连岸柔性水库(6.8.1),陆岸或刚性水坝(30)或刚性水渠(31)相当于另一条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道(6.7);离岸柔性水库(6.8.2)包括至少有2条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道(6.7),多条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道(6.7)围合构成离岸柔性水库(6.8.2);
其柔性水利枢纽(6.9)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部件,挡水软墙(6.6)、柔性水道(6.7)、柔性水库(6.8);柔性水利枢纽(6.9)还下述其中至少之一部件,水力发电系统(46)、流通开闭设备、通行设备、通航设备;
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道(6.7)或柔性水库(6.8)或柔性水利枢纽(6.9)还包括有咸水排出口(6.10),咸水排出口(6.10)设置在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道(6.7)或柔性水库(6.8)或柔性水利枢纽(6.9)的底部;当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道(6.7)或柔性水库(6.8)或柔性水利枢纽(6.9)的水面高于外部水体(海洋、江河、湖泊)水面时,其高度差在0,1-20米之间;在上部淡水(密度小于咸水)的压力下,咸水从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道(6.7)或柔性水库(6.8)或柔性水利枢纽(6.9)的底部的咸水排出口(6.10)排出。
内容10。
根据内容3所述的人工控制气候方法,还包括有下述特征:
人工控制气候方法的步骤包括有:(1)在陆地上或水体中设置充气膜结构体(5)或充气体装置,(2)人工调节充气膜结构体(5)或充气体装置的流通面积,(3)实现调节气流或江河或海流或洋流的流向、流速、流量变化或水域面积分布变化或咸淡水面积分布变化,(4)进而直接达到人工控制气候或者间接达到人工控制气候;
其中充气体装置的种类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阻导聚流装置(6)、负重装置(7);
阻导聚流装置(6)还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装置设备,索定系统(13)、压重系统(19)、风力发电系统(21)、水力发电系统(46)、流通开闭设备、通行设备、通航设备;索定系统(13)或压重系统(19)的一端连接阻导聚流装置(6),索定系统(13)或压重系统(19)的另一端连接陆地或地锚(13.2)或水面,索定系统(13)能够把充气膜结构体(5)或充气体装置固定不移动,压重系统(19)能够把充气膜结构体(5)或充气体装置固定并且可以横向移动;阻导聚流装置(6)的种类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挡气软墙(6.1)、柔性气道(6.2)、柔性风筒(6.3)、柔性气库(6.4)、气利枢纽(6.5)、挡水软墙(6.6)、柔性水道(6.7)、柔性水库(6.8)、柔性水利枢纽(6.9);阻导聚流装置(6)设置在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地址,陆地上、江河中、湖泊中、海洋中;
负重装置(7)包括有外载荷系统(18);负重装置(7)的种类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吊挂装置(7.1)、支承装置(7.2);
在阻导聚流装置(6)中:
其挡气软墙(6.1)包括有充气膜结构体(5)和隔离体(3);其中隔离体(3)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结构体,隔离壳体(3.1)、隔离腔体(3.2)、隔离块体(3.3)、隔离幕墙体(3.4)、隔离框架体(3.5)、隔离索架体(3.6)、隔离索网体(3.7)、隔离幕面体(3.8)、连壳系统(9);其隔离体(3)设置在下述其中之一位置,主壳体(1)内(即主壳体(1)围成的空间里)、主壳体(1)外、主壳体(1)外和内、多个主壳体(1)之间、主壳体(1)的结构层之里、气体(2)内、气体(2)外、气体(2)外和内、气体(2)之中;
其柔性气道(6.2)的种类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连山柔性气道(6.2.1)、离山柔性气道(6.2.2);其中连山柔性气道(6.2.1)包括至少有1条挡气软墙(6.1),1条挡气软墙(6.1)和山体围合构成连山柔性气道(6.2.1),山体相当于另一条挡气软墙(6.1);离山柔性气道(6.2.2)包括至少有2条挡气软墙(6.1),多条挡气软墙(6.1)围合构成离山柔性气道(6.2.2);
其柔性抽风筒(6.3)的种类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充气抽风筒(6.3.1)、幕膜抽风筒(6.3.2);柔性抽风筒(6.3)中心内部是通风孔道(6.3.3);其中充气抽风筒(6.3.1)包括有连壳系统(9),连壳系统(9)在通风孔道(6.3.3)的直径方向连通隔离体(3)或主壳体(1),使空心筒体不发生大变形;其中幕膜抽风筒(6.3.2)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部件,帘幕(3.4.1)、骨架系统(14);由帘幕(3.4.1)围合骨架系统(14)构成幕膜抽风筒(6.3.2);在某些情况下,幕膜抽风筒(6.3.2)可以代替充气抽风筒;
其柔性气库(6.4)的种类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连山柔性气库(6.4.1)、离山柔性气库(6.4.2);其中连山柔性气库(6.4.1)包括至少有1条挡气软墙(6.1)或柔性气道(6.2),1条挡气软墙(6.1)或柔性气道(6.2)和山体围合构成连山柔性气库(6.4.1),山体相当于另一条挡气软墙(6.1)或柔性气道(6.2);离山柔性气库(6.4.2)包括至少有2条挡气软墙(6.1)或柔性气道(6.2),2条挡气软墙(6.1)或柔性气道(6.2)围合构成离山柔性气库(6.4.2);
其气利枢纽(6.5)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部件,挡气软墙(6.1)、柔性气道(6.2)、柔性风筒(6.3)、柔性气库(6.4),气利枢纽(6.5)还下述其中至少之一部件,风力发电系统(21)、流通开闭设备、通行设备、通航设备;气利枢纽(6.5)相当于空中的水利枢纽;
其挡水软墙(6.6)包括有充气膜结构体(5)和隔离体(3);其中隔离体(3)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结构体,隔离壳体(3.1)、隔离腔体(3.2)、隔离块体(3.3)、隔离幕墙体(3.4)、隔离框架体(3.5)、隔离索架体(3.6)、隔离索网体(3.7)、隔离幕面体(3.8)、连壳系统(9);其隔离体(3)设置在下述其中之一位置,主壳体(1)内(即主壳体(1)围成的空间里)、主壳体(1)外、主壳体(1)外和内、多个主壳体(1)之间、主壳体(1)的结构层之里、气体(2)内、气体(2)外、气体(2)外和内、气体(2)之中;
其柔性水道(6.7)的种类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连岸柔性水道(6.7.1)、离岸柔性水道(6.7.2);其中连岸柔性水道(6.7.1)包括至少有1条挡水软墙(6.6),1条挡水软墙(6.6)和陆岸或刚性水坝(30)或刚性水渠(31)围合构成连岸柔性水道(6.7.1),陆岸或刚性水坝(30)或刚性水渠(31)相当于另一条挡水软墙(6.6);离岸柔性水道(6.7.2)包括至少有多条挡水软墙(6.6),多条挡水软墙(6.6)围合构成离岸柔性水道(6.7.2);
其柔性水库(6.8)的种类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连岸柔性水库(6.8.1)、离岸柔性水库(6.8.2);其中连岸柔性水库(6.8.1)包括至少有1条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道(6.7),1条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道(6.7)和陆岸或刚性水坝(30)或刚性水渠(31)围合构成连岸柔性水库(6.8.1),陆岸或刚性水坝(30)或刚性水渠(31)相当于另一条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道(6.7);离岸柔性水库(6.8.2)包括至少有2条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道(6.7),多条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道(6.7)围合构成离岸柔性水库(6.8.2);
其柔性水利枢纽(6.9)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部件,挡水软墙(6.6)、柔性水道(6.7)、柔性水库(6.8);柔性水利枢纽(6.9)还下述其中至少之一部件,水力发电系统(46)、流通开闭设备、通行设备、通航设备;
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道(6.7)或柔性水库(6.8)或柔性水利枢纽(6.9)还包括有咸水排出口(6.10),咸水排出口(6.10)设置在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道(6.7)或柔性水库(6.8)或柔性水利枢纽(6.9)的底部;当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道(6.7)或柔性水库(6.8)或柔性水利枢纽(6.9)的水面高于外部水体(海洋、江河、湖泊)水面时,其高度差在0,1-20米之间;在上部淡水(密度小于咸水)的压力下,咸水从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道(6.7)或柔性水库(6.8)或柔性水利枢纽(6.9)的底部的咸水排出口(6.10.)排出。
内容11。
根据内容3或内容10所述的人工控制气候方法,还包括有下述特征:
在人工控制气候方法中还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步骤,设置刚性水坝(30)、设置刚性水渠(31)、设置人工海峡(32)、设置人工海沟(33);
其A控制陆地大气方法的步骤包括有:(1)在陆地设置阻导聚流装置(6)中的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挡气软墙(6.1)、柔性气道(6.2)、柔性风筒(6.3)、柔性气库(6.4)、气利枢纽(6.5),形成人工气流,(2)人工调节阻导聚流装置(6)中的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的流通面积,挡气软墙(6.1)、柔性气道(6.2)、柔性风筒(6.3)、柔性气库(6.4)、气利枢纽(6.5),(3)实现调节气流或人工气流的流向、流速、流量变化,(4)直接达到人工控制气候;
其B控制陆地人工水渠方法的步骤包括有:(1)在陆地上设置刚性水坝(30)或开掘开通刚性水渠(31),形成人工河流,在刚性水坝(30)或刚性水渠(31)或人工河流中设置阻导聚流装置(6)中的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挡水软墙(6.6)、柔性水道(6.7)、柔性水库(6.8)、柔性水利枢纽(6.9),(2)人工调节阻导聚流装置(6)中的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的流通面积,挡水软墙(6.6)、柔性水道(6.7)、柔性水库(6.8)、柔性水利枢纽(6.9),(3)实现调节人工河流的流向、流速、流量变化或水域面积变化,(4)进而间接达到人工控制气候;
其C控制陆地人工海渠方法的步骤包括有:(1)在陆地上设置刚性水坝(30)或开掘开通刚性水渠(31),形成人工海流洋流,在刚性水坝(30)或刚性水渠(31)或人工海流洋流中设置阻导聚流装置(6)中的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挡水软墙(6.6)、柔性水道(6.7)、柔性水库(6.8)、柔性水利枢纽(6.9),(2)人工调节阻导聚流装置(6)中的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的流通面积,挡水软墙(6.6)、柔性水道(6.7)、柔性水库(6.8)、柔性水利枢纽(6.9),(3)实现调节人工海流洋流的流向、流速、流量变化或海域面积变化,(4)进而间接达到人工控制气候;在陆地上开掘开通刚性水坝(30)的地址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个,非洲中部、伊朗东部、大高加索的南部、勘察加半岛、朝鲜半岛、半岛的根部;
其D控制陆地人工海峡方法的步骤包括有:(1)在陆地上开掘开通人工海峡(33),形成人工海流洋流,在人工海峡(33)或人工海流洋流中设置阻导聚流装置(6)中的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挡水软墙(6.6)、柔性水道(6.7)、柔性水库(6.8)、柔性水利枢纽(6.9),(2)人工调节阻导聚流装置(6)中的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的流通面积,挡水软墙(6.6)、柔性水道(6.7)、柔性水库(6.8)、柔性水利枢纽(6.9),(3)实现调节人工海流洋流的流向、流速、流量变化或海域面积变化,(4)进而间接达到人工控制气候;在陆地上开掘开通人工海峡(33)的地址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个,巴拿马、哥斯达黎加、埃及的西奈半岛;
其E控制改造海洋天然海峡方法的步骤包括有:(1)拓宽或者拓深海洋天然海峡,使海洋天然海峡成为人工海峡(33),形成人工海流洋流,在人工海峡(33)或人工海流洋流中设置阻导聚流装置(6)中的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挡水软墙(6.6)、柔性水道(6.7)、柔性水库(6.8)、柔性水利枢纽(6.9),形成人工海流洋流,(2)人工调节阻导聚流装置(6)中的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的流通面积,挡水软墙(6.6)、柔性水道(6.7)、柔性水库(6.8)、柔性水利枢纽(6.9),(3)实现调节人工海流洋流的流向、流速、流量变化或海域面积变化,(4)进而间接达到人工控制气候;拓宽或者拓深海洋天然海峡的地址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个,曼德海峡、直布罗陀、印度尼西亚东部的海洋天然海峡、白令海峡;
其F控制海流或洋流方法1的步骤包括有:(1)在海洋中设置阻导聚流装置(6)中的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挡水软墙(6.6)、柔性水道(6.7)、柔性水库(6.8)、柔性水利枢纽(6.9),形成人工海流洋流,(2)人工调节阻导聚流装置(6)中的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的流通面积,挡水软墙(6.6)、柔性水道(6.7)、柔性水库(6.8)、柔性水利枢纽(6.9),(3)实现调节人工海流洋流的流向、流速、流量变化或海域面积变化,(4)进而间接达到人工控制气候,在海洋中设置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道(6.7)或柔性水库(6.8)或柔性水利枢纽(6.9)的地址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个,印度尼西亚的海洋天然海峡、印度尼西亚与澳大利亚北部之间的帝汶海或阿拉弗拉海、巴布亚新几内亚与澳大利亚北部之间的阿拉弗拉海或珊瑚海、美国南部及东部的湾流、中国台湾东部的黑潮、冲绳列岛的黑潮、索马里暖流、巴西暖流、西边界刘、东边界流;
其G控制海流或洋流方法2的步骤包括有:(1)在海洋中设置刚性水坝(30)或刚性水渠(31),形成人工海流洋流,在刚性水坝(30)或刚性水渠(31)或人工海流洋流内设置阻导聚流装置(6)中的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挡水软墙(6.6)、柔性水道(6.7)、柔性水库(6.8)、柔性水利枢纽(6.9),形成海洋中的人工海流洋流,(2)人工调节阻导聚流装置(6)中的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的流通面积,挡水软墙(6.6)、柔性水道(6.7)、柔性水库(6.8)、柔性水利枢纽(6.9),(3)实现调节人工海流洋流的流向、流速、流量变化或海域面积变化,(4)进而间接达到人工控制气候;在海洋中形成人工海域的地址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个,印度尼西亚的海洋天然海峡、印度尼西亚与澳大利亚北部之间的帝汶海或阿拉弗拉海、巴布亚新几内亚与澳大利亚北部之间的阿拉弗拉海或珊瑚海、美国南部及东部的湾流、中国台湾东部的黑潮、冲绳列岛的黑潮、索马里暖流、巴西暖流、西边界刘、东边界流;
其H控制人工海沟方法的步骤包括有:(1)在海洋中拓宽或拓深天然海沟,形成人工海沟(33)或人工海流洋流,在人工海沟(33)或人工海流洋流中设置阻导聚流装置(6)的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挡水软墙(6.6)、柔性水道(6.7)、柔性水库(6.8)、柔性水利枢纽(6.9),(2)人工调节阻导聚流装置(6)中的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的流通面积,挡水软墙(6.6)、柔性水道(6.7)、柔性水库(6.8)、柔性水利枢纽(6.9),(3)实现调节人工海流洋流的流向、流速、流量变化或海域面积变化,(4)进而间接达到人工控制气候;在海洋中形成人工海沟(33)地址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个,白令海、楚科奇海、印度尼西亚东部的海域;
其J控制海洋咸淡水面积分布方法1步骤包括有:(1)在海洋中设置阻导聚流装置(6)中的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挡水软墙(6.6)、柔性水道(6.7)、柔性水库(6.8)、柔性水利枢纽(6.9),在柔性水道(6.7)或柔性水库(6.8)或柔性水利枢纽(6.9)内注入淡水,形成淡水海域,(2)人工调节阻导聚流装置(6)中的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的流通面积或水面面积,挡水软墙(6.6)、柔性水道(6.7)、柔性水库(6.8)、柔性水利枢纽(6.9),(3)实现调节海域咸淡水面积分布的变化,(4)实现调节海域温度分布变化或蒸发水汽分布变化,进而间接达到人工控制气候;在海洋中形成淡水海域的地址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个,大陆架、江河出海口、冬季冰冻海域、热带海域、高降水量海域;
其K控制海洋咸淡水面积分布方法2步骤包括有:(1)在海洋中设置刚性水坝(30)或刚性水渠(31),形成人工海流洋流或人工海域,在刚性水坝(30)或刚性水渠(31)或人工海流洋流或人工海域内设置阻导聚流装置(6)中的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挡水软墙(6.6)、柔性水道(6.7)、柔性水库(6.8)、柔性水利枢纽(6.9),在柔性水道(6.7)或柔性水库(6.8)或柔性水利枢纽(6.9)内注入淡水,形成淡水海域,(2)人工调节阻导聚流装置(6)中的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的流通面积或水面面积,挡水软墙(6.6)、柔性水道(6.7)、柔性水库(6.8)、柔性水利枢纽(6.9),(3)实现调节海域咸淡水面积分布的变化,(4)实现调节海域温度分布变化或蒸发水汽分布变化,进而间接达到人工控制气候;在海洋中形成淡水海域的地址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个,大陆架、江河出海口、冬季冰冻海域、热带海域、高降水量海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创造具有如下突出优点:
1、解决了充气膜结构体(5)、充气体装置、阻导聚流装置(6)造价高又不安全问题,使它能够大量普遍使用。2、依靠充气膜结构体(5)、充气体装置、阻导聚流装置(6)可以充分开发高空资源,尤其是利用高空强大的风、冷、光进行发电、农业生产。3、依靠上述廉价电力生产廉价气体、液体能源,是一种廉价、清洁和丰富的能源,解决了环境污染和能源紧张问题。4、依靠廉价安全耐久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热空气的充气膜结构体(5),使它能够大量普遍使用于平流层进行通信工程、对地监控观测、近太空旅行等等服务作业。5、依靠廉价安全耐久的充气膜结构体(5)、充气体装置、阻导聚流装置(6)可以形成人工控制气候方法,可以大幅度减少、减缓频发的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台风、寒潮、沙尘暴等,避免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找到一种减少自然灾害的廉价、清洁、通用和实用的人工影响控制“自然\气候\地理\人工生态”方法。6、创造出一种廉价、清洁和丰富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生产方式。
附图说明
下述附图中的数字标记的“\”表示“或”意思。例如(1)\(2),表示(1)或(2)。
图1是一种增压式多壳轻气膜结构体(5.2.2)的竖向侧视剖面图
图1.1、图1.2是多壳轻气膜结构体(5.2)的主壳体(1)、隔离壳体(3)的剖面图
图2、图2.1是一种导流回收式多壳轻气膜结构体(5.2.2)的竖向侧视剖面图
图3是有隔离腔体(3.2)的热气式多壳轻气膜结构体(5.2)的竖向侧视剖面图
图3.1是有隔离腔体(3.2)的热气式多壳轻气膜结构体(5.2)的主壳体(1)、隔离壳体(3)剖面图
图4是有保温层(1.6)的热气式单壳轻气膜结构体(5.2)的竖向侧视剖面图
图5.1、图5.2是2种有保温层(1.6)和隔离腔体(3.2)的热气式多壳轻气膜结构体(5.2)的竖向侧视剖面图
图6是由多个块状轻气膜结构体(5.2)或重气膜结构体(5.1)形成的组合充气膜结构体(5)的局部结构三维透视图
图6.1、是由多个块状轻气膜结构体(5.2)或重气膜结构体(5.1)组合成充气膜结构体(5)的局部结构侧视剖面图.
图6.2是单个方块状、园柱块状的轻气膜结构体(5.2)或重气膜结构体(5.1)的三维透视图
图7、图7.1是阻导聚流装置(6)形成的墙板式挡气软墙(6.1)或气利枢纽(6.5)的正视图、侧视剖面图
图8、图8.1是柱形阻导聚流装置(6)形成的帘幕式挡气软墙(6.1)或气利枢纽(6.5)的侧剖图、俯视图
图9、图9.1是球形阻导聚流装置(6)形成的帘幕式挡气软墙(6.1)或气利枢纽(6.5)的侧剖图、俯视图
图10、图10.1、图10.2是球形阻导聚流装置(6)形成的帘幕式挡气软墙(6.1)或气利枢纽(6.5)的正视图、侧视剖面图、风力发电系统(21)的侧视剖面图
图11、是球形阻导聚流装置(6)形成的框架式挡气软墙(6.1)或气利枢纽(6.5)的侧视剖面图
图12、图12.1-12.2、图12.3是阻导聚流装置(6)形成的帘幕式海洋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利枢纽(6.9)(有索定系统(13)的)的正视图、侧视剖面图、水力发电系统(46)的侧视剖面图
图12.4--12.5是阻导聚流装置(6)形成的帘幕式海洋挡水软墙(6.6)(只有地锚(13.2)的)的侧视剖面图
图12.6、图12.7是阻导聚流装置(6)形成帘幕式海洋挡水软墙(6.6)(有压重系统(19)的)的侧视剖面图
图12.8是挡水软墙(6.6)和隔离幕面体(3.8)围合成的离岸柔性水道(6.7.2)或离岸柔性水库(6.8.2)侧剖图
图13、是箱形阻导聚流装置(6)形成的框架式海洋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利枢纽(6.9)的侧视剖面图
图14、图14.1、图14.2是充气抽风筒(6.3.1)的侧剖图、局部侧剖图、水平截面俯视图
图14.3是一种戴有筒顶盖(43)的充气抽风筒(6.3.1)的侧视剖面图;
图14.4是多个充气抽风筒(6.3.1)并排联接成一体的抽风筒墙水平截面俯视图
图15、图15.1是有充气抽风筒(6.3.1)的高空冷能降温装置的正视图、侧视剖面图
图15.2、图15.3是负重装置(7)的吊挂装置(7.1)----高空冷能降温装置的侧视剖面图
图15.4是负重装置(7)的吊挂装置(7.1)----高空冷能降温装置(有冷水循环系统(26))的正视剖面图
图16.1、图16.2是2种幕膜抽风筒(6.3.2)的水平截面俯视图
图17.1是一种有柔性抽风筒(6.3)的城市空调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17.2是一种有柔性抽风筒(6.3)的温室气体超高空排放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18、图18.1、图18.2是有柔性抽风筒(6.3)的电力和农业联合装置的侧剖图、小俯视图、大俯视图
图19是球形或翼型轻气膜结构体(5.2)作为吊挂装置(7.1)的风力发电系统(21)的侧视示意图
图20是有拱形充气膜结构体(5)作为负重装置(7)的吊挂装置(7.1)的风力发电系统(21)的侧视示意图
图21是有拱形充气膜结构体(5)作为负重装置(7)的吊挂装置(7.1)的风力发电系统(21)的正视示意图
图22是有轻气膜结构体(5.2)作为负重装置(7)的吊挂装置(7.1)的空中供电电网装置(24)的侧视示意图
图23、图23.1是有拱形重气膜结构体(5.1)作为负重装置(7)的吊挂装置(7.1)的桥梁的正视示意图、侧视示意图。
图24是有轻气膜结构体(5.2)作为负重装置(7)的吊挂装置(7.1)的空中覆盖体侧视示意图。
图25是有碟形充气膜结构体(5)作为负重装置(7)的吊挂装置(7.1)的建筑屋盖的三维示意图。
图26是有圆柱形轻气膜结构体(5.2)作为负重装置(7)的吊挂装置(7.1)的空中建筑物的侧视示意图。
图27、图27.1、图27.2是圆柱形充气膜结构体(5)作为负重装置(7)的支承装置(7.2)的风力发电系统(21)的正视图、侧视图、俯视面图。
图28是圆柱形充气膜结构体(5)作为负重装置(7)的支承装置(7.2)的高空冷库的正视示意图
图29、图29.1、图29.2是有交通浮力装置(8)----浮翼飞机(28)的正视、侧视、仰视示意图
图29.3、图29.4、图29.5是3种浮翼飞机(28)的涨缩式浮翼(28.1)的横向局部剖面详图
图30.1、图30.2是2种有柔性抽风筒(6.3)和轻气膜结构体(5.2)的负重装置(7)作为空中覆盖体的,电力和农业联合装置的侧剖图
图31知是带有翼型轻气膜结构体(5.2)的交通浮力装置(8)----船的侧视示意图
图32.1是解决中国北方干旱寒冷气候、清洁电力的A控制陆地大气方法中的“T”字形气利枢纽(6.5)工程分布的平面示意图
图32.2解决中国北方干旱寒冷气候、清洁电力的A控制陆地大气方法的倒“儿”字形气利枢纽(6.5)T程分布的平面示意图
图33.1是解决北美寒冷气候、清洁电力的A控制陆地大气方法的“一”字形气利枢纽(6.5)工程分布的平面示意图
图33.2是解决北美寒冷气候、清洁电力的F控制人工海流洋流方法---人工湾流工程平面分布示意图
图34.1是解决澳大利亚干旱气候、东南亚和大洋洲地区的清洁电力和海产品3问题的F控制人工海流洋流方法---人工东帝汶海流工程平面分布示意图
图34.2是解决澳大利亚干旱气候、淡水两问题的J控制海洋咸淡水面积分布方法1---阿拉佛拉海淡水库工程平面分布示意图
图35是解决东北亚地区干旱寒冷气候、清洁电力的F控制人工海流洋流方法1---人工黑潮工程平面分布示意图
图36是解决中国北方干旱缺水问题、寒冷气候问题、土地问题、粮食问题、海产品问题、大西北开发问题的J控制海洋咸淡水面积分布方法1---“四海省”开发工程。
图37.1是人工控制气候方法----人工规控地球气候生态技术工程的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37.2是人工控制气候方法----人工规控地球气候生态技术工程的示意世界地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从图1、图1.1、图1.2可知,充气膜结构体(5)是一种增压式多壳轻气膜结构体(5.2),其特征是它包括有隔离体(3)。隔离体(3)设置在主壳体(1)之内,隔离体(3)包括有隔离壳体(3.1)、隔离腔体(3.2),隔离壳体(3.1)和主壳体(1)构成了隔离腔体(3.2);隔离壳体(3.1)内充有氦气或氢气浮升气(2.2),它构成了内气囊;隔离腔体(3.2)内充有空气重气(2.1),其空气气压高于隔离壳体(3.1)内氦气或氢气的气压,气压差在0-0.5标准大气压之间;隔离腔体(3.2)包括有连壳系统(9),连壳系统(9)连接主壳体(1)和隔离壳体(3.1)形成了分气腔(3.2.1),分气腔(3.2.1)是相互连通的且气压相同。此外,每个分气腔(3.2.1)也可制造成一个独立小气囊,多个独立小气囊围合、组合形成隔离体(3)整体,在小气囊老化失效后可进行单独更换,不破坏和影响轻气膜结构体(5.2)整体稳定性。主壳体(1)包括有下述结构层:基膜(1.1)或基板(1.2)、防漏密封层(1.3)、导电层(1.4)、防氧化保护层(1.5)、连壳系统(9);隔离壳体(3.1)包括有下述结构层:基膜(1.1)、防漏密封层(1.3)、连壳系统(9)。连壳系统(9)一端连接主壳体(1),另一端连接隔离壳体(3.1),保证主壳体(1)与隔离体(3)之间的距离。主壳体(1)、隔离体(3)包括有玄武岩纤维,玄武岩纤维的性价比是钢材的10倍左右,又不会锈蚀,经久耐用。这种由主壳体(1)和隔离壳体(3.1)组成的双重壳体结构或者多重壳体结构大大提高了充气膜结构体(5)的防止泄漏气体性能(在壳体或蒙皮受损、破损后),以及防止壳体或蒙皮自然缓慢渗漏气体性能。
实施例2。从图2、图2.1可知,充气膜结构体(5)是一种导流回收式多壳轻气膜结构体(5.2),其中图2.1是流线型多壳轻气膜结构体(5.2.2)侧视剖面简图。特征是:隔离腔体(3.2)充有的低密气体(2.2)是氮或二氧化碳或氨(不能有氧气);轻气膜结构体(5.2)还包括有回收系统(17);其回收系统(17)设置在主壳体(1)的上部或顶部;回收系统(17)包括有回收仓(17.1)、回收管道(17.2)、回收阀门、回收气泵、自控装置。由于隔离腔体(3.2)包括有氮或二氧化碳或氨等隔离气体(3.2.1),从轻气膜结构体(5.2)(作为内气囊)渗漏逃逸出的氢、氦等浮升气(2.2)进入隔离腔体(3.2)后,向上漂浮,自动快速流向和聚集到隔离壳体(3.1)(作为外气囊)顶部的回收仓内,集中回收;在隔离壳体(3.1)顶部设置有回收仓,回收仓的壳体或蒙皮材料厚和防渗漏性能高,不会发生氢、氦气体渗漏;通过回收管道(17.2)把这些回收来的氢、氦气体再被送回轻气膜结构体(5.2)内继续使用,保证氢、氦气体不浪费和不发生氢气渗漏爆炸事故。其余特征同实施例1。
实施例3.1。从图3、图3.1可知,是一种有隔离腔体(3.2)的热气式多壳轻气膜结构体(5.2)。其特征是:它包括有隔离体(3)、加热系统(20)、光伏发电系统(65)。其特征是:隔离体(3)设置在主壳体(1)之内,隔离体(3)包括有隔离壳体(3.1)、隔离腔体(3.2);隔离壳体(3.1)和主壳体(1)构成了隔离腔体(3.2);隔离壳体(3.1)内充有热空气(2.2.3),它构成了内气囊;隔离腔体(3.2)内充有空气或者氮气,其气压高于隔离壳体(3.1)内热空气(2.2.3)的气压,气压差在0-0.5标准大气压之间;由于隔离腔体(3.2)的隔热保温功能,使浮升气(2.2)的热空气(2.2.3)降温极慢,保证浮升力不减少,对热气式轻气膜结构体(5.2)非常有利。光伏发电系统(65)包括有光伏电池(65.1),光伏电池(65.1)是柔性薄膜型电池,光伏电池(65.1)设置在轻气膜结构体(5.2)的外表面的上部,用以接受阳光;光伏发电系统(65)与电加热设备(20.1)的电路连通,电加热设备(20.1)采用光伏发电系统(65)供电;光伏电池(65.1)产生的电力传送给加热系统(20),加热系统(20)的电加热设备(20.1)可以加热轻气膜结构体(5.2)内的热空气(2.2.3),保证浮升力不减少。其余特征同实施例1。
实施例3.2。从图4知,也是一种有保温层(1.6)的热气式单壳轻气膜结构体(5.2)。其隔离壳体(3.1)或主壳体(1)包括有保温层(1.6),保温层(1.6)代替隔离腔体(3.2)的隔热保温功能;保温层(1.6)设置在主壳体(1)和隔离壳体(3.1)之间,保温层(1.6)包括有泡沫体(3.3.2)或气凝胶体(3.3.3)。其余特征同实施例1、实施例3.1。
实施例3.3。从图5.1、图5.2可知,是2种有保温层(1.6)和隔离腔体(3.2)的热气式多壳轻气膜结构体(5.2)。由实施例3.1、实施例3.2组合构成。在图5.1中,其隔离腔体(3.2)设置在保温层(1.6)之外层。或者如图5.2中,也可以将保温层(1.6)设置在隔离腔体(3.2)之外层,其隔热保温功能好效果更佳;因为内部200--600℃以上的热空气(2.2.3)经过隔离腔体(3.2)的第一层隔热后,传递到保温层(1.6)的温度已经下降到200℃以下了;可以采用200℃以下的有机材料的保温层(1.6),如泡沫体(3.3.2)、气凝胶体(3.3.3),大大降低了保温层(1.6)的技术难度;经过保温层(1.6)的第二层隔热绝热后,其热气式多壳轻气膜结构体(5.2)基本不散热;这种热气球未来有非常广阔的实用价值。其余特征同实施例1、实施例3.1、实施例3.2。
实施例4。从图6-6.2可知,充气膜结构体(5)是一种增压式的轻气膜结构体(5.2)或重气膜结构体(5.1)组合体,其特征是它包括有隔离体(3)、索连壳系统(9)。隔离体(3)包括有柔性的隔离索架体(3.6)或隔离索网体(3.7)或隔离幕墙体(3.4)。许多个小型轻气膜结构体(5.2)或重气膜结构体(5.1)相当于一个个“气块体”,“气块体”被嵌入柔性的隔离索架体(3.6)或隔离索网体(3.7)或隔离幕墙体(3.4)中的许多个小空间隔内,就组合成一个高耸、巨大体积的充气膜结构体(5)。隔离索架体(3.6)包括有绳索(3.6.1);隔离索网体(3.7)包括有绳索网(3.7.1)(图中未画出);隔离幕墙体(3.4)包括有帘幕(3.4.1)(图中未画出);索连壳系统(9)包括有角连接件、点连接件;索连壳系统(9)把隔离体(3)、主壳体(1)连接成一体。由于每个轻气膜结构体(5.2)或重气膜结构体(5.1)是一个独立的“气块体”,在老化失效后可进行单独更换,不破坏和影响充气膜结构体(5)整体稳定性。其余特征同实施例1-3。轻气膜结构体(5.2)也可以采用单壳轻气膜结构体(5.2),重气膜结构体(5.1)也可以采用单壳重气膜结构体(5.1)。本充气膜结构体(5)可以制作成各种形状的高耸、巨大体积的结构体。其余特征同实施例1-3。
实施例5。从图7、图7.1可知,是采用实施例4的阻导聚流装置(6)形成的墙板式挡气软墙(6.1)或气利枢纽(6.5)。阻导聚流装置(6)还设置有索定系统(13),形成了挡气软墙(6.1)。索定系统(13)一端连接主壳体(1)或隔离体(3),索定系统(13)另一端连接地面或水面,索定系统(13)能够把阻导聚流装置(6)固定不移动;索定系统(13)包括有玄武岩纤维;隔离体(3)的柔性隔离索网体(3.7)在阻导聚流装置(6)的外层。如果在阻导聚流装置(6)的下部设置洞口,安装风力发电装置,就形成了挡风、降水、发电三功能的气利枢纽(6.5)。挡气软墙(6.1)或气利枢纽(6.5)的高度可达几千米。风力发电装置包括有风力发电系统(21)、发电机(25)。阻导聚流装置(6)还设置有补漏系统(11)、调节气压系统(15)。每个小型轻气膜结构体(5.2)或重气膜结构体(5.1)之间都有调节气压系统(15)的管道单独连通(图中未画出),保持相同气压。其补漏系统(11)包括有雾化机(11.1)、发泡机(11.2)、补漏液(11.3)、补漏碎片碎块(11.4)、补漏气体(11.5)、泡沫剂(11.6);雾化机(11.1)、发泡机(11.2)出口连接调节气压系统(15)的调节管道(15.1)的一端,调节管道(15.1)的另一端连接轻气膜结构体(5.2)或重气膜结构体(5.1);当一个小轻气膜结构体(5.2)或重气膜结构体(5.1)发生漏气时,二氧化碳(补漏气体(11.5))和混合泡沫体(11.7)(由补漏液(11.3)、泡沫剂(11.6)、补漏碎片碎块(11.4)混合成)能够把漏气部位的破损洞口自动堵塞,保持气压不减少。其余特征同实施例4。小型轻气膜结构体(5.2)可采用实施例3.3的热气式。
由于挡气软墙(6.1)或气利枢纽(6.5)的每个“气块体”可以单独放气,放气后的“气块体”体积缩小,形成气流和水汽通道。控制放气的“气块体”数量,就能够控制挡气软墙(6.1)或气利枢纽(6.5)的气流和水汽通道的开闭和面积大小,就实现了人工调控当地水平气流和水汽的变化。通道面积最多可以达到挡气软墙(6.1)或气利枢纽(6.5)的总面积的80%。即挡气软墙(6.1)或气利枢纽(6.5)的的每5列竖向“气块体”,有4列可以形成通道。若遇到台风、飓风时,全部“气块体”都放气,挡气软墙(6.1)或气利枢纽(6.5)将会自动降落到地面。由于挡气软墙(6.1)或气利枢纽(6.5)的功能相当于山体,能够改变大气流动状态。比如,可以减小冬季寒流,提高气温;它可以产生降水(地形雨),消除干旱;它可以阻挡、引导和聚集几千米气流能量,形成强大的发电气流风力。所以,建设气利枢纽(6.5)能够解决能源和改善干旱寒冷气候两个难题。例如,在中国北方地区和青藏高原的北边、东边,建造几条有东西向和南北向的,总共6千公里长的,3千米高的,可以聚流发电、挡风、降水三功能的气利枢纽(6.5)工程,解决中国北方地区能源短缺和改善干旱寒冷气候两个难题,见图21。
实施例6。从图8、图8.1可知,是一种柱形阻导聚流装置(6)形成的帘幕式挡气软墙(6.1)或气利枢纽(6.5)。其隔离体(3)包括有隔离幕墙体(3.4),隔离幕墙体(3.4)的帘幕(3.4.1)设置在两个柱形轻气膜结构体(5.2)或重气膜结构体(5.1)之间,帘幕(3.4.1)形成了挡气软墙(6.1)。帘幕(3.4.1)包括有玄武岩纤维。隔离幕墙体(3.4)的升降设备(3.4.2)包括有卷扬机;通过卷扬机可以控制帘幕(3.4.1)的升降,控制帘幕(3.4.1)的升降就能够控制挡气软墙(6.1)或气利枢纽(6.5)的气流和水汽通道的开闭和面积大小,就实现了人工调控当地水平气流和水汽的变化。若遇到台风、飓风时,全部帘幕(3.4.1)都降落到地面。其余特征同实施例5。
实施例7。从图9、图9.1可知,是一种球形阻导聚流装置(6)形成的帘幕式挡气软墙(6.1)或气利枢纽(6.5)。在球形轻气膜结构体(5.2)下面设置隔离体(3),隔离体(3)的隔离幕墙体(3.4)的帘幕(3.4.1)形成了挡气软墙(6.1)。其余特征同实施例6。
实施例8。从图10、图10.1、图10.2可知,是一种球形阻导聚流装置(6)形成的帘幕式挡气软墙(6.1)或气利枢纽(6.5)。其风力发电装置设置在两幅隔离幕墙体(3.4)的帘幕(3.4.1)之间,发电机(25)设置在隔离幕墙体(3.4)的上部(也可以设置在隔离幕墙体(3.4)的下部)。其余特征同实施例7。
实施例9。从图10知,是一种箱形阻导聚流装置(6)形成的框架式挡气软墙(6.1)或气利枢纽(6.5)。其隔离体(3)包括有隔离框架体(3.5),隔离框架体(3.5)包括有框架(3.5.1)、开闭门(3.5.2)或开闭帘幕(3.5.3);开闭门(3.5.2)或开闭帘幕(3.5.3)设置在隔离框架体(3.5)外表面(图中未画出),用以控制大气的流量、速度。在框架(3.5.1)的每一个小空间内,可设置风力发电系统(21)。发电机(25)设置在隔离框架体(3.5)上部(也可设置在隔离框架体(3.5)的下部)。隔离框架体(3.5)包括有玄武岩纤维。其余特征同实施例7-8。
实施例10。从图12-图12.5可知,是一种球形阻导聚流装置(6)形成的帘幕式海洋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利枢纽(6.9)。海洋挡水软墙(6.6)设置在海洋中,用以改变海流、洋流水平方向流动,进而改变气候。索定系统(13)一端连接海洋底部的地面,索定系统(13)能够把阻导聚流装置(6)固定不移动。索定系统(13)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部件,系留固定索(13.1)、地锚(13.2)、绞车(13.3)、滑轮(13.4);其中图12.1-图12.3采用两边系留固定索(13.1)和地锚(13.2)方式固定,其中图12.4-图12.5采用地锚(13.2)方式固定;如果在阻导聚流装置(6)的上部或者两幅隔离幕墙体(3.4)的帘幕(3.4.1)之间的洞口、缝隙,设置水力发电装置,就形成了挡水、导流引航、发电三功能的柔性水利枢纽(6.9)。海洋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利枢纽(6.9)的高度可以达到几百米至几千米。图12.2表示在海洋挡水软墙(6.6)的下部没有帘幕(3.4.1),这种海洋挡水软墙(6.6)只改变上层海流、洋流的流动。海洋挡水软墙(6.6)的上部也可以没有帘幕(3.4.1),这种海洋挡水软墙(6.6)只改变下层海流、洋流的流动。还包括有水力发电系统(46)、发电机(25)。通过控制升降设备(3.4.2)的卷扬机,就可以控制每一块帘幕(3.4.1)的升降,直至下降到海底,形成海流、洋流的流动通道。控制下降的帘幕(3.4.1)数量,就能控制海流、洋流的流动通道的开闭和面积大小,就实现了人工调控当地海流、洋流的流动变化。海流、洋流的流动变化将引发气候变化。其余特征同实施例5-8。
实施例10.1。从图12.6、图12.7可知,是一种是阻导聚流装置(6)形成的帘幕式海洋挡水软墙(6.6)(有压重系统(19)的)。采用压重系统(19)代替索定系统(13)。压重系统(19)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部件,压重物(19.1)、连接件(19.2)、绞车(19.3)、滑轮(19.4);压重系统(19)连接隔离幕墙体(3.4)的帘幕(3.4.1)的底部;压重系统(19)可以使隔离幕墙体(3.4)水平方向移动。图12.7表示在海洋挡水软墙(6.6)的下部没有帘幕(3.4.1),压重系统(19)的连接件(19.2)连接帘幕(3.4.1)底部。其余特征同实施例10。
实施例10.2。从图12.8可知,是阻导聚流装置(6)的帘幕式海洋挡水软墙(6.6)和隔离幕面体(3.8)围合形成的离岸柔性水道(6.7.2)或离岸柔性水库(6.8.2)。海洋挡水软墙(6.6)的竖向帘幕(3.4.1)的底部连接隔离幕面体(3.8)的横向帘幕(3.8.1),竖向帘幕(3.4.1)和横向帘幕(3.8.1)围合形成了带状离岸柔性水道(6.7.2)或离岸柔性水库(6.8.2);在柔性水道(6.7)或柔性水库(6.8)的底部设置有咸水排出口(6.10);当柔性水道(6.7)或柔性水库(6.8)的水面高于外部海洋水面时,其高度差在0,1-20米之间。带状离岸柔性水道(6.7.2)或离岸柔性水库(6.8.2)的深度可以达到几百米至几千米,可以蓄积巨量淡水资源,同时又减少了水面蒸发面积。如把大陆架浅层带状离岸柔性水道(6.7.2)或离岸柔性水库(6.8.2)汇集的淡水资源输送到深海的深层带状离岸柔性水道(6.7.2)或离岸柔性水库(6.8.2)之中保存蓄积。其余特征同实施例10、实施例10.1。
实施例11。从图13可知,是一种是箱形阻导聚流装置(6)形成的框架式海洋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利枢纽(6.9)。海洋挡水软墙(6.6)设置在海洋中。箱形阻导聚流装置(6)采用玄武岩纤维或者纤维混凝土或者钢筋混凝土制作。其余特征同实施例9-10。
实施例12。从图14、图14.1、图14.2、图14.3、图14.4可知,是采用阻导聚流装置(6)形成的柔性充气抽风筒(6.3.1)或抽风筒墙,它的功能是超高通风筒,由于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差,在通风孔道(6.3.3)内的热空气(2.2.3)要上升,可利用自然形成的强大热空气(2.2.3)流发电、排出地面污染空气。由许多个小型轻气膜结构体(5.2)或重气膜结构体(5.1)嵌入柔性的隔离索架体(3.6)或隔离索网体(3.7)或隔离幕墙体(3.4)中的许多个小空间隔内组合成一个高耸、巨大体积的筒形充气膜结构体(5)。充气抽风筒(6.3.1)的通风孔道(6.3.3)作为通风道可以改变气流垂直方向流动。充气抽风筒(6.3.1)直径在15米至50000米之间,其高度在200米至140000米之间,其长度/直径比在5-100之间,筒体的直径/壁厚比在3-150之间。充气抽风筒(6.3.1)按高度分段,每一分段结构的高度在50米至5000米之间;因有相邻的轻气膜结构体(5.2)或重气膜结构体(5.1)支撑着,每一个轻气膜结构体(5.2)或重气膜结构体(5.1)都易单独更换。充气抽风筒(6.3.1)外部有加热系统(20)用于融化冰雪。图14.3是一种戴有筒顶盖(43)的充气抽风筒(6.3.1);筒顶盖(43)设置在上部或顶部它,包括有系留固定索(43.1)和顶盖(43.2),顶盖(43.2)通过系留固定索(43.1)与充气抽风筒(6.3.1)连接;由于上升气流冲击顶盖(43.2),筒顶盖(43)可负重承受充气抽风筒(6.3.1)的载荷。如果多个充气抽风筒(6.3.1)并排联接成一体,就形成抽风筒墙,如图14.4。抽风筒墙的功能,既相当于挡气软墙(6.1)或气利枢纽(6.5),又能够单独改变气流垂直方向流动。其余特征同实施例4-5。
实施例13。
实施例13。从图15、图15.1可知,是一种有充气抽风筒(6.3.1)的高空冷能降温装置。高空冷能降温装置包括有充气抽风筒(6.3.1)、引流系统(23)、风力发电系统(21)。引流系统(23)包括有引流斗(23.1)、引流管道(23.2)、引风机(23.3)。引流斗(23.1)可水平旋转,可自动对准风向或者背离风向;由于引流斗(23.1)能聚集增加高空冷空气的风压,可增加引流管道(23.2)内风压。引流管道(23.2)就是充气抽风筒(6.3.1)的通风孔道(6.3.3)。充气抽风筒(6.3.1)的特征同实施例12。在夏天有风的情况下,引流斗(23.1)自动旋转对准来风向,通过引流管道(23.2)自动把高空冷空气(低至零下70度)压力输送到地面;在无风的情况下,还可以开启引风机(23.3)把高空冷空气压力输送到地面。在冬、春、秋季节,引流斗(23.1)自动旋转到背离来风向,通过引流管道(23.2)把地面的热空气(2.2.3)自动抽吸到高空,利用引流管道(23)内的热空气(2.2.3)流推动地面的风力发电系统(21)生产电力。高空冷能降温装置具有夏季提供冷气和冬、春、秋3季提供电力(电力取暖)两种功能。
实施例13.1。图15.2、图15.3、图16.1、图16.2是一种负重装置(7)的吊挂装置(7.1)----高空冷能降温装置。它包括有作为悬吊体的轻气膜结构体(5.2),轻气膜结构体(5.2)吊挂着抽风筒、引流系统(23)、风力发电系统(21);轻气膜结构体(5.2)采用一个球状体(见图15.2),或者多个筒状组合体(见图15.3);引流斗(23.1)可以设置在筒状组合体中(见图15.3);抽风筒采用充气抽风筒(6.3.1)或者幕膜抽风筒(6.3.2)。幕膜抽风筒(6.3.2)可以代替了充气抽风筒(6.3.1),幕膜抽风筒(6.3.2)由帘幕(3.4.1)围合骨架系统(14)构成。连壳系统(9)在通风孔道(6.3.3)的直径方向连通,使空心筒体不发生大变形。见图16.1、图16.2。充气抽风筒(6.3.1)的特征同实施例12,其余特征同实施例13。
实施例13.2。从图15.4可知,是一种有负重装置(7)的吊挂装置(7.1)----高空冷能降温装置的侧视剖面图。其特征是轻气膜结构体(5.2)吊挂着冷水循环系统(26)。冷水循环系统(26)包括有吸冷器(26.1)、在冷水循环管路(26.2)、冷热交换水箱(26.3)、散冷系统(26.4);吸冷器(26.1)吸收了的高空冷能被冷水循环管路(26.2)带入冷热交换水箱(26.3),散冷系统(26.4)把冷热交换水箱(26.3)的高空冷能带入室内排放。由于在冷水循环管路(26.2)中,密度大的冷水自动下降、密度小的温水自动上升,不需要消耗能量。其余特征同实施例13.1。
实施例14.1。从图17.1可知,是一种有柔性抽风筒(6.3)的城市空调装置。它包括有球状轻气膜结构体(5.2)和柔性抽风筒(6.3);轻气膜结构体(5.2)悬吊着引流系统(23)、柔性抽风筒(6.3)、发电机装置(25),或者轻气膜结构体(5.2)被柔性抽风筒(6.3)支撑高空,柔性抽风筒(6.3)高度在800米以上。城市大部分天空被许多个巨型球状轻气膜结构体(5.2)覆盖;轻气膜结构体(5.2)和柔性抽风筒(6.3)可升降。当上层巨型球状轻气膜结构体(5.2)升起时,进入城市的阳光多;当上层巨型球状轻气膜结构体(5.2)下降时,进入城市的阳光少;人工调节城市的温度,使城市处于无酷热、寒冷的恒温状态,不需要室内空调系统。柔性抽风筒(6.3)可作为巨大通风系统,自动更换城市空气。轻气膜结构体(5.2)上表面覆盖有光伏发电系统(65),可以生产电力;柔性抽风筒(6.3)也具有夏季提供冷气和冬季提供电力(电力取暖)两种功能。其余特征可以同实施例12、13-13.2。
实施例14.2。从图17.2可知,可知,是一种有柔性抽风筒(6.3)的温室气体超高空排放装置。翼型轻气膜结构体(5.2)设置在2-4万米高的平流层,翼型轻气膜结构体(5.2)依靠自身的浮力和翼型的升力悬吊着柔性抽风筒(6.3)。柔性抽风筒(6.3)内设置有隔热保温层,地面的温室气体(如发电厂锅炉的废烟气、二氧化碳等等)被排放到2-4万米超高空。由于2-4万米超高空的空气稀薄,不会产生温室气体效果,地面的温室气体就可以排放了。尤其是发电厂锅炉的废烟气、二氧化碳,都是废热气,排放的速度很高。利用柔性抽风筒(6.3)内的高速废热气、温室气体还能够流推动地面的风力发电系统(21)生产电力,一举两得。
实施例15。从图18、图18.1、图18.2可知,是有柔性抽风筒(6.3)的电力和农业联合装置。它包括有柔性抽风筒(6.3)、集蓄热部分(49)、生物部分(57)、光伏发电系统(65)、风力发电系统(21)。其集蓄热部分(49)包括有设备设施:热工设备(49.1)、集热围墙(49.3)、蓄热设备(49.4)、集热棚(49.7)、蓄热池(49.9);集热围墙(49.3)是阻导聚流装置(6)形成的墙板式挡气软墙(6.1);其集热棚(49.7)或集热围墙(49.3)外表面采用透明的,透光率50-90%的光伏发电系统(65)的柔性薄膜型光伏电池(65.1)构成,可以生产电力。其集热围墙(49.3)的平面形状采用园筒圈状或多边筒圈状;集热围墙(49.3)、集热棚(49.7)、蓄热池(49.9)的直径或边长在100-20000米之间,高度在2-500米之间。图18、图18.1的右半图的集热棚(49.7)小,集热棚(49.7)内有螺旋线状的集热围墙(49.3),这样能减少2/3集热棚(49.7)的面积;集热棚(49.7)的下面有蓄热池(49.9):集热棚(49.7)外的集热围墙(49.3)有2圈,其内圈的集热围墙(49.3)采用透明材料,其下部是开通的,即无墙的。左半图的集热棚(49.7)大,集热棚(49.7)外的集热围墙(49.3)只有1圈。蓄热设备(49.4)包括有砂石土种植层或水体养殖层、种植物、养殖物、水产物。图18.2表示有许多电力和农业联合装置的群体。其余特征可以同实施例12-14。集蓄热部分(49)除了有光伏发电外,还能够集蓄太阳光热量产生60-500℃的热空气(2.2.3)。白天由于筒状集热场(49.6)围护着热空气(2.2.3)不会水平向外流失,热空气(2.2.3)只能源源不断地流向柔性抽风筒(6.3)底部形成热气流;夜晚蓄积在蓄热设备(49.4)的太阳热量加热空气形成热空气(2.2.3)流。柔性抽风筒(6.3)的通风孔道(6.3.3)可作为热空气(2.2.3)的通风道,热空气(2.2.3)竖直向上自流到高空形成强大风力。柔性抽风筒(6.3)顶部出口有高空高速水平冷风流(61),利用冷风流(61)可以在柔性抽风筒(6.3)内产生强大的负压抽力,增加热空气(2.2.3)流的抽力。所以风力发电系统(21)利用此柔性抽风筒(63)内的强大热空气(2.2.3)流,推动底部风力发电系统(21)发电;同时把地面的污染空气排放到几千米高空改善空气质量。把柔性抽风筒(6.3)设在山顶上,可降低高度和造价。也可把火电厂、钢厂等热工设备(49.1)设置在集热棚(49.7))内,用余热加热空气或用余热空气发电。
在温暖的集热棚(49.7)、蓄热池(49.9)内,可进行农林牧渔业生产。其生物部分(57)包括有植物种植系统(57.1)、动物养殖系统(57.2)、微生物生产系统(57.3);其中植物种植系统(57.1)包括有陆生植物、水生植物、种植土体、种植水体;其动物养殖系统(57.2)包括有陆生动物、水生动物、养殖土体、养殖水体;其微生物生产系统(57.3)陆生微生物、水生微生物、菌种、发酵物、发酵液。在蓄热池(49.9)内,其蓄热设备(49.4)还包括有微生物、水产养殖物,可进行渔业养殖。其植物种植系统(57.1)还包括有水生植物、种植水体;其动物养殖系统(57.2)还包括有水生动物、养殖水体、网箱、鱼礁、增氧系统。集蓄热部分(49)可设置在陆上、水上、海上,尤其是设置在沙漠戈壁、湖泊、浅海。集蓄热部分(49)的蓄热设备(49.4)、蓄热池(49.9)可以在无太阳时放出热量加热空气;太阳能在蓄热池(49.9)内产生30℃左右的热水体,形成热带高温渔业、水产养殖业,高温海水养鱼效益极大。电力和农业联合装置有8种联合产业生产功能:(1)冷气能源。(2)热风。(3)电力。(4)温室农林牧渔业。(5)气体、液体燃料能源。其中高温发酵能处理废弃动植物、污水垃圾和生产气体、液体燃料、有机肥料。(6)城市通风排污降温。(7)余热发电。(8)冷凝淡水。柔性抽风筒(6.3)顶的低温可把湿热空气(2.2.3)冷凝出淡水并用管道输送到地面。(10)生产有机肥料。高温发酵生产的沼渣沼液有机肥料。
实施例15.1。从图30.1、图30.2可知,是有柔性抽风筒(6.3)和轻气膜结构体(5.2)的负重装置(7)作为空中覆盖体的电力和农业联合装置。其中图30.1是采用超大跨度的球缺体形状的轻气膜结构体(5.2)的负重装置(7)作为它的集热棚(49.7);其作为集热棚(49.7)的轻气膜结构体(5.2)顶部和中、下部之间用隔离体(3)连接,其中隔离体(3)图中未画出;隔离体(3)采用隔离壳体(3.1)或隔离腔体(3.2)或隔离块体(3.3)或隔离幕墙体(3.4)或隔离索网体(3.7)或隔离幕面体(3.8);在轻气膜结构体(5.2)内部充满浮升气(2.2);在轻气膜结构体(5.2)外表面设置有光伏发电系统(65)的柔性薄膜型光伏电池(65.1),利用大面积的集热棚(49.7)外表面进行光伏发电。其中图30.2是采用超大跨度的壳体形状的轻气膜结构体(5.2)的负重装置(7)作为它的集热棚(49.7)。其与特征同实施例15。本该适用于大面积的光伏农业工程,可以把几百至几千亩的农田整体覆盖后,作为整体集热棚(49.7)。
实施例16。从图19可知,是有球形或者翼型轻气膜结构体(5.2)作为负重装置(7)的吊挂装置(7.1)的风力发电系统(21)。轻气膜结构体(5.2)的特征同实施例1-4。
实施例17。是有球形轻气膜结构体(5.2)作为负重装置(7)的吊挂装置(7.1)的高空冷能降温装置。球形轻气膜结构体(5.2)悬吊引流系统(23),引流管道(23.2)采用充气抽风筒(6.3.1)或者幕膜抽风筒(6.3.2)。可以把引流斗(23.1)设置在球形轻气膜结构体(5.2),使吊挂装置(7.1)和引流斗(23.1)合为一体。轻气膜结构体(5.2)的特征同实施例1-4,幕膜抽风筒(6.3.2)的特征同实施例13.1,引流系统(23)的特征同实施例13。
实施例18。从图21、图20可知,是拱形充气膜结构体(5)作为负重装置(7)的吊挂装置(7.1)的风力发电系统(21)。充气膜结构体(5)采用重气膜结构体(5.1)或轻气膜结构体(5.2)。充气膜结构体(5)特征同实施例1-4。
实施例19。从图22可知,是有球形轻气膜结构体(5.2)作为负重装置(7)的吊挂装置(7.1)的空中供电电网装置(24)。轻气膜结构体(5.2)包括有三条索定系统(13)。轻气膜结构体(5.2)的特征同实施例1-4。这种供电电网装置(24)的跨度大,可达几公里或十几公里;高度也可达几公里或十几公里;比塔架方式造价低。若索定系统(13)的下端固定在水底或水面漂浮物上,供电电网装置(24)还可以跨越水面、洋面架设。
实施例20。从图23、图23.1可知,是有拱形重气膜结构体(5.1)作为负重装置(7)的吊挂装置(7.1)的吊拉桥。重气膜结构体(5.1)是拱形,构成一个有悬吊功能的桥梁拱架,即桥拱。桥拱两侧设置桥面(45)。重气膜结构体(5.1)的特征可以同实施例1-4。
实施例21。从图24可知,是有轻气膜结构体(5.2)作为负重装置(7)的吊挂装置(7.1)的空中覆盖体。空中覆盖体可使地面上的东西,避免气候、阳光损害、破坏。轻气膜结构体(5.2)的特征同实施例1-4。
实施例22:从图25可知,是碟形充气膜结构体(5)作为负重装置(7)的吊挂装置(7.1)的建筑屋盖。这种建筑屋盖作为体育场、广场、交通枢纽站、大面积厂房或仓库等大跨度建筑物、构筑物的屋面、屋顶、屋盖构大构件。当建筑屋盖升高浮空时,建筑物开启透空;当建筑屋盖降落时,建筑物闭合;轻气膜结构体(5.2)的特征同实施例1-4。假如住宅、旅店、办公楼其中的一部分设置有轻气膜结构体(5.2),即某些房间需要时可升高浮空办公生活;既提高办公生活质量和水平,又节约降温能耗。
实施例23。从图26可知,是圆柱形轻气膜结构体(5.2)作为负重装置(7)的吊挂装置(7.1)的空中建筑物(38)。垂直圆柱体形的轻气膜结构体(5.2)占用了较小水平面积,使多个空中建筑物可相连相邻;采用系留绳索和临时地锚系留固定它。动力部分和行驶部分或外有动力可以牵引空中建筑物移动。轻气膜结构体(5.2)的特征同实施例1-4。采用轻气膜结构体(5.2)悬吊移动空中建筑物方法来实现空中居住。轻气膜结构体(5.2)还可以悬吊移动建筑部件来建造建筑物。空中居住方法居民驾驶实施例中的浮翼飞机可进出建筑物,其空中居住的景色优于地面。按地面1/3建筑面积制造空中建筑物,则在空中居住全寿命费用低于地面。
实施例24。从图27、图27.1、图27.2可知,是圆柱形充气膜结构体(5)作为负重装置(7)的支承装置(7.2)的风力发电系统(21)。充气膜结构体(5)采用重气膜结构体(5.1)或轻气膜结构体(5.2)。用单片玄武岩纤维布造的柔性引流斗(23.1),它由单根圆柱形充气膜结构体(5)支撑着。有正面风时风进入引流斗(23.1)后,在底部洞口形成强大的风力发电;无正面风时自动坍塌落下不阻挡背向来风;如果相邻的风力发电系统(21)两个的柔性引流斗(23.1)开口方向相反,组成一排风力发电系统(21)带,可以全风向发电。充气膜结构体(5)的特征同实施例1-4。
实施例25。从图28可知,是圆柱形充气膜结构体(5)作为负重装置(7)的支承装置(7.2)的高空冷库。采用机电动力把食品输送到高空冷冻平台(41),利用3000米以上的高空冷空气(低至零下70度)来冷冻食品、冷藏食品,可以节约大量电力。充气膜结构体(5)的特征同实施例1-4。
实施例26。从图29、图29.1、图29.2、图29.3、图29.4、图29.5可知,是有轻气膜结构体(5.2)的交通浮力装置(8)----浮翼飞机(28)。它包括有涨缩式浮翼(28.1)、行驶部分。涨缩式浮翼(28.1)采用轻气膜结构体(5.2),行驶部分包括有螺旋桨(28.2)、转向或倾转机构、安全降落伞装置;涨缩式浮翼(28.1)的浮力大于自重0-60%;涨缩式浮翼(28.1)包括有旋转铰机构(28.3),围绕横向铰旋转,可以增大风吹面积,借助风力飞行;涨缩式浮翼(28.1)围绕纵向铰机构旋转,可以减少翼展长度,减少占地面积以便于停放。涨缩式浮翼(28.1)是可变体积的轻气膜结构体(5.2)。在浮翼飞机(28)起升时,涨缩式浮翼(28.1)内的氢气或热空气(2.2.3)多、体积大和升降浮力大;在巡航飞行时,涨缩式浮翼(28.1)内的氢气或热空气(2.2.3)减少(作为燃料消耗掉或排放掉),其体积减小、空气阻力减小和可高速飞行;当高速飞行的升力超过涨缩式浮翼(28.1)的重量时,不再需要涨缩式浮翼(28.1)的浮力。在降落时,涨缩式浮翼(28.1)内的氦或氢气再充满。这种可变体积的涨缩式浮翼(28.1),解决了发动机在垂直升降时推力不足问题。涨缩式浮翼(28.1)的轻气膜结构体(5.2)包括有上下2块主壳(1)组成,。由于2块主壳(1)之间可以叠合、铰合、折合,上下2块主壳(1)的间距可以变化,所以涨缩式浮翼(28.1)的体积就可以变大或者变小。图29.3是叠合型,图29.4是铰合型,图29.5是折合型,其余轻气膜结构体(5.2)特征可以同实施例1-4。
实施例27。从图31可知,是带有翼型轻气膜结构体(5.2)的交通浮力装置(8)----船(66)。翼型轻气膜结构体(5.2)相当于帆,借助风力行驶,可以减少油耗。轻气膜结构体(5.2)的特征同实施例1-4。
实施例28。从图32.1可知,是解决中国北方干旱寒冷气候的A控制陆地大气方法1中的“T”字形气利枢纽(6.5)工程。气利枢纽(6.5)的特征同实施例5-9。中国北方的干旱和冬季寒冷的根本原因是冬半年的北风和寒流太强。如果在中国北方、蒙古北方建设有上述东西向气利枢纽(6.5),长度4000公里。它在冬半年期间闭合,阻挡了北风和寒流南下;在夏半年期间开通,允许南方暖湿气流北上。通过人工影响中国北方气候工程,达到减轻中国北方的干旱和冬季寒冷目的。因此,东西向气利枢纽(6.5)32程具有“活动挡风墙”的功能,可以实现干旱和寒冷的北方变成湿润和温暖江南的壮举。采用几千米高和几百公里至几千公里长的气利枢纽(6.5)可模拟高山地形,拦截高空水汽形成降水,即人工地形雨。所以气利枢纽(6.5)可将陆上8000米高度以下的、占87%出境流失的,大约有10-16万亿吨的地面水汽资源形成降水,落到地面。增加4-7倍的地面降水(10-16万亿吨)可以彻底解决全中国干旱问题。该工程称之谓“T”字形气利枢纽(6.5)工程。其A控制陆地大气方法1的步骤如下:1、在陆地设置气利枢纽(6.5)。其中1.1、在海拔4千米的天山山体建造一条4千米高的、东西走向的气利枢纽(6.5)(坝顶海拔高度是7-8千米),可以把越过喜马拉雅山体的、在海拔8千米高度以下的、夏季印度洋暖湿水汽拦截在新疆境内,形成充沛降水。其中1.2、在海拔2千米的蒙古阿尔泰山——蒙古唐怒乌拉山——大兴安岭建造建造一条4千米高的、东西走向的气利枢纽(6.5)(坝顶海拔高度是6千米),可以把越过秦岭山体的、在海拔6千米高度以下的、夏季太平洋高空暖湿水汽拦截在华北境内,形成充沛降水。其中1.3、在海拔3千米的蒙古唐怒乌拉山——宁夏贺兰山体——青藏高原东边缘的横断山体建造一条4千米高的、南北走向的气利枢纽(6.5)(坝顶海拔高度是6-8千米);可以把越过天山、帕米尔高原、昆仑山的、在海拔8千米高度以下的、冬季大西洋、北冰洋高空水汽拦截在新疆、甘肃、青藏高原境内;或者把海拔7千米高度以下的、夏季太平洋高空暖湿水汽拦截在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云贵高原、江南、华南境内;使中国东部形成充沛降水。2、人工调节气利枢纽(6.5)的流通面积。3、实现人工调节中国和蒙古气流的流向、流速、流量变化。4、直接达到人工控制中国和蒙古气候。同时5000公里长度的“T”字形气利枢纽(6.5)还能够可以增加发电功率36亿KW[=5×106米×600KW/m]。如果按中国和蒙古13亿人口要达到发达国家人均需要电力2KW/人标准计算,全国总需要新增加清洁电力26亿KW。建设5000公里聚风发电带,能够提供36亿KW清洁电力,可以满足中国和蒙古30年后的电力现代化需要,把中国和蒙古15年后的清洁电力需求和气候暖化危机问题一并解决。
实施例29。从图32.2可知,是解决中国北方干旱寒冷气候的A控制陆地大气方法1中的倒“儿”字形气利枢纽(6.5)工程。该工程可以引导中国北方冬半年的北风和寒流到“内蒙古锡林浩特至渤海、黄海”这一狭窄的通道,使北风和寒流以最短的路径、最小的影响区域面积进入海域。大大减少了北风和寒流对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温降雪灾害。气利枢纽(6.5)的特征同实施例5-9,其余特征同实施例28。
实施例30。从图33.1可知,是解决北美地区寒冷气候问题、清洁电力问题的A控制陆地大气方法的“一”字形气利枢纽(6.5)工程。该工程可以引导冬半年的北风和寒流到大西洋、太平洋,使北风和寒流以最短的路径、最小的影响区域面积进入海域。大大减少了北风和寒流对北美大部分地区的降温降雪灾害。气利枢纽(6.5)的特征同实施例5-9,其余特征同实施例28、实施例29。
实施例31。从图33.2可知,是解决北美地区干旱寒冷气候问题、清洁电力问题、海产品问题的F控制人工海流洋流方法---人工湾流工程。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利枢纽(6.9)特征同实施例10、实施例10.1、实施例11。其F控制人工海流洋流方法1的步骤如下:1、从百慕大岛起向北至美国东海岸200公里处,在海洋中设置大约1000公里长、平均3500米深的挡水软墙(6.6)。海挡水软墙(6.6)采用图12.2的形式,上部幅高1000米,下部开通。如果需要,沿着美国东海岸的大陆架边缘处设置大约3500公里长、平均150米深的挡水软墙(6.6),见虚线部分。因此,形成了从百慕大岛起至加拿大纽芬兰岛的长达5000公里的人工湾流,其流速大于3m/s的、宽度200公里、平均深度500米。人工湾流流速超过天然湾流流速0.5-1倍。在美国的哈特勒斯角附近设置柔性水利枢纽(6.9)。2、人工调节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利枢纽(6.9)的流通面积。3、实现调节人工湾流的流向、流速、流量变化。4、进而间接达到人工控制北美地区气候的效果。人工湾流工程可以彻底解决北美(美国、加拿大2国)地区的能源、粮食问题和部分气候问题。1、满足整个美洲地区的电力需求。人工黑潮流过柔性水利枢纽(6.9)时,哈特勒斯水电站的宽度200公里,平均深度3000米,其水力能源量共计为81亿KW,其可以开发的水力发电功率为56.7亿KW,相当于现全世界全部能源消耗量的0.44倍,也相当于现美国的全部能源消耗量2倍。2、提高了北美地区冬季气温。由于形成了北美东海岸巨大的、30℃左右水温的温水池(“人工高温渔场”),它可使美洲地区气温提高5-10℃,成为热带、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可节约当地10-30%的能源消耗总量。3、可把渔业、水产养殖业的产量提高2-3倍以上。每年渔业、水产养殖业的产量可达到2-3亿吨,相当于6-9亿吨粮食。
实施例32。从图34.1可知,是解决澳大利亚干旱气候问题、东南亚和大洋洲地区的清洁电力问题和海产品问题的F控制人工海流洋流方法1---人工东帝汶海流工程。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利枢纽(6.9)特征同实施例10、实施例10.1、实施例11。其F控制人工海流洋流方法1的步骤如下:1、除了帝汶岛至塔宁巴尔群岛之间200公里的海峡海域之外,采用挡水软墙(6.6)封闭从马六甲海峡起向东,经过印度尼西亚,至澳大利亚人达尔文市的海峡、海域,形成一条隔离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约5000公里长的列岛隔离带。挡水软墙(6.6)累计长度大约1000公里长、平均500米深。因此,形成了班达海和帝汶海之间的人工东帝汶海流,其流速大于3m/s的、宽度200公里、平均深度1000米。东帝汶海流流速超过天然流速3-5倍。在帝汶岛至塔宁巴尔群岛之间200公里的海峡海域内设置柔性水利枢纽(6.9)。2、人工调节柔性水利枢纽(6.9)的流通面积。3、实现调节人工东帝汶海流的流向、流速、流量变化。4、进而间接达到人工控制澳大利亚干旱气候效果。其功能和效果是:其一,人工东帝汶海流工程可以彻底解决澳大利亚干旱气候问题。由于约5000公里长的列岛隔离带形成了赤道附近巨大的、30℃以上水温的热水池(“人工高温渔场”),增大了第一圈大气环流的输送距离,增加了流经澳大利亚中部的台风几率,使澳大利亚中部增加了降水,消除了干旱。其二,解决东南亚和大洋洲地区粮食问题。由于形成30℃以上水温的热水池---“人工高温渔场”,可把渔业、水产养殖业的产量提高1-2倍以上。每年渔业、水产养殖业的产量可达到2-3亿吨,相当于6-9亿吨粮食。其三,解决东南亚和大洋洲地区能源问题。人工东帝汶海流流过柔性水利枢纽(6.9)时,东帝汶水电站的宽度200公里,平均深度1000米,其水力能源量共计为27亿KW,其可以开发的水力发电功率为19亿KW,相当于现东南亚和大洋洲地区全部能源消耗量的十几倍。
实施例33。从图34.2可知,是解决澳大利亚干旱气候、淡水两问题的J控制海洋咸淡水面积分布方法1---阿拉佛拉海淡水库工程。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利枢纽(6.9)特征同实施例10、实施例10.1、实施例11,连岸柔性水道(6.7.2)或连岸柔性水库(6.8.1)特征同实施例10.2。其F控制人工海流洋流方法1的步骤如下:1、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莫尔斯比港西部的凯里马与澳大利亚北部的约克角建造500公里长的东部挡水软墙(6.6),封闭托雷斯好像海峡;在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岛-阿鲁群岛与澳大利亚的西北角之间的大陆架西边沿建造3000公里长的西部挡水软墙(6.6),构成一个大约200万平方公里的连岸柔性水库(6.8.1)-----阿拉佛拉海淡水库。因为该大陆架海域的深度只有50米左右,而年降水量达到2500毫米。因此,只需要20年该大陆架海域和新几内亚岛的降雨形成的淡水,就可以充满这个阿拉佛拉海淡水库。阿拉佛拉海淡水库可以分块逐步形成。在每一分块--柔性水库(6.8)的底部设置有咸水排出口(6.10),排出下部的咸水;当连岸柔性水库(6.8.1)的水面高于外部海洋水面时,其高度差在0,1-20米之间。在西澳大利亚海盆建造一个离岸柔性水库(6.8.2),它的深度可以达到6千米,把大陆架浅层连岸柔性水库(6.8.1)汇集的淡水资源输送到深海的深层离岸柔性水库(6.8.2)之中保存蓄积。西澳大利亚海盆的离岸柔性水库(6.8.2)可以蓄积阿拉佛拉海淡水库的巨量淡水资源,减少了淡水水面蒸发面积。如把其余特征同实施例10、实施例10.1、实施例10.2。200万平方公里的阿拉佛拉海淡水库可以蓄积10万立方公里,即100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100万亿立方米淡水被提水输送到澳大利亚内陆,可以满足澳大利亚旱地、沙漠、戈壁地区恢复生态用水。
实施例34。从图35可知,是解决东北亚地区或中国干旱寒冷气候问题、清洁电力问题、海产品问题的F控制人工海流洋流方法1---人工黑潮工程。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利枢纽(6.9)特征同实施例10、实施例10.1、实施例10.2,其余特征同实施例31、实施例32。其F控制人工海流洋流方法1的步骤如下:1、从日本的西表岛起,沿着琉球群岛、日本列岛、千岛群岛,在海洋中、海峡中设置大约1100公里长、平均500米深的海洋挡水软墙(6.6)。在勘察加半岛的根部,开掘一条100公里宽、50米深的勘察加半岛人工海峡(32)。因此,形成了从中国台湾东部海域起至勘察加半岛人工海峡(32)的长达6000公里的人工黑潮。在台湾苏澳与日本西表岛之间的人工黑潮,其流速大于3m/s的、宽度200公里、平均深度500米。人工黑潮流速超过天然黑潮流速一倍,长度比天然黑潮长出一倍。在台湾苏澳与日本西表岛之间设置柔性水利枢纽(6.9)。2、人工调节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利枢纽(6.9)的流通面积。3、实现调节人工黑潮的流向、流速、流量变化。4、进而间接达到人工控制东北亚地区气候的效果。由于人工黑潮工程具有生产能源、生产食物、改善气候3大综合功效,可以彻底解决东北亚(中、日、韩、朝4国和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地区的能源、粮食问题和部分气候问题。1、满足东北亚地区的电力需求。人工黑潮流过柔性水利枢纽(6.9)时,可形成27亿KW的水力能源,其可开发的水电功率为19亿KW,相当于现中国全部能源消耗量2.2倍,也相当于现日本的全部能源消耗量8.8倍。2、提高了东北亚地区冬季气温。由于形成了东海、黄海、渤海,以及日本海和鄂霍次克海3个巨大的、30℃左右水温的温水池(“人工高温渔场”),它可使中国东部地区、朝鲜半岛、日本、俄罗斯的东南边疆区域的东北亚地区气温提高5-10℃,成为热带、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可节约当地10-30%的能源消耗总量。3、可把渔业、水产养殖业的产量提高2-3倍以上。每年渔业、水产养殖业的产量可达到2-3亿吨,相当于6-9亿吨粮食。如果东北亚的5国不能合作开发人工黑潮工程,中国可以自己一国开发人工黑潮工程,在东海、黄海、渤海中建设大约1100公里长、平均80米深的海洋挡水软墙(6.6),见图中的虚线部分。由于挡水软墙(6.6)很浅,投资更少。可开发的水电功率大约为12亿KW,每年渔业、水产养殖业的产量可达到1.5亿吨,相当于4.5亿吨粮食。
实施例35。从图35可知,是解决中国北方干旱缺水问题、寒冷气候问题、海产品问题的J控制海洋咸淡水面积分布方法1---人工海上长江工程。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利枢纽(6.9)特征同实施例10、实施例10.1、实施例11,连岸柔性水道(6.7.2)或连岸柔性水库(6.8.1)特征同实施例10.2,其余特征同实施例33。其J控制海洋咸淡水面积分布方法1--的步骤如下:(1)从舟山群岛起,沿着海岸向北,至渤海海峡,在海域洋中设置大约1200公里长、平均40米深的海洋挡水软墙(6.6),形成了一条从长达1200公里的连岸柔性水道(6.7.2)或连岸柔性水库(6.8.1)---海线南水北调工程,即人工海上长江。在人工海上长江内设置柔性水利枢纽(6.9),(2)人工调节在柔性水利枢纽(6.9),(3)实现调节人工海上长江的流向、流速、流量变化或柔性水道(6.7)或柔性水库(6.8)海域面积变化,(4)调节了海洋咸淡水面积分布变化,进而间接达到人工控制气候。同时能够把大约1万亿立方米的长江和钱塘江的入海温暖淡水引流到渤海;建造一座封闭渤海海峡的渤海坝桥,使渤海变成温暖的淡水海,所以提高了北方的气温。这100万亿立方米的温暖淡水被提水输送到中国北方内陆,可以满足中国北方旱地、沙漠、戈壁地区恢复生态用水和工农业用水。
实施例36。从图36可知,是解决中国北方干旱缺水问题、寒冷气候问题、土地问题、粮食问题、海产品问题的J控制海洋咸淡水面积分布方法1---“四海省”开发工程。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利枢纽(6.9)特征同实施例10、实施例10.1、实施例11,连岸柔性水道(6.7.2)或连岸柔性水库(6.8.1)特征同实施例10.2,“人工黑潮”工程特征同实施例34,“人工海上长江”工程特征同实施例35、实施例36。“四海省”开发工程是以“人工黑潮”、“人工海上长江”工程为基础,增加了“人工海上珠江”、“淡水-矿产土石远途置换”工程和填海造地工程,把渤海、黄海、东海、南海4个海域的大陆架变成新的“四海省”15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区域(大约有22.5亿亩土地,相当于中国现有18亿亩耕地的1.25倍)。其“矿产土石--淡水远途势能置换”工程是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浑善达克沙漠至河北省秦皇岛之间,建造几个梯级水库或水道,利用两地之间的1200米左右的地势高差,在把锡林郭勒盟的煤炭、铁矿石、沙石等外运矿产和其它外运物产下降到海面时的1200米左右高度的势能,用以从渤海提水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浑善达克沙漠,然后再把淡水自流到北方各地。由于采用矿产物产土石“远途势能置换“淡水方式,由于采用“电气化漕运”方式(0.02元/吨公里左右),仅仅花费很少的水运费用,它既可以解决锡林郭勒盟的矿产物产廉价外运问题,又可以解决北方干旱地区的廉价输水问题,还可以解决“四海省”的填海造地工程的廉价土石方问题,一举三得。其中“人工海上珠江”工程与“人工海上长江”工程相同,在图26中没有画出。另外还可利用部分江河的泥沙填海造地(如黄河泥沙)。还可筑坝提高水位,江河水回流,形成输水的回水水道,把渤海的淡水输送的干旱地区,并且满足航运。“四海省”开发工程,仅仅花费很少的投资,它既解决了中国北方干旱缺水问题,又解决了北方寒冷气候问题,还解决了中国东部土地稀缺问题,也解决了开发大西北的生态问题,一举三得。如果东北、华北、西北的3百万平方公里沙漠、戈壁、荒漠、干旱土地变成可用土地,又增加了250万平方公里耕地(大约有37.5亿亩土地,相当于中国现有18亿亩耕地的2.1倍),“四海省”开发工程相当于再造了3.3个中国。如果蒙古国参加开发,蒙古国即能够廉价输出矿产物产土石得到巨量经济收入,又能够得到廉价巨量淡水来发展经济、改善生态,使16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又相当于再造了1.13个中国。最终,“四海省”开发工程相当于再造了4.5个中国。
实施例37。从图36可知,也是解决中国北方干旱缺水问题、寒冷气候问题、海产品问题的J控制海洋咸淡水面积分布方法1---人工海上长江工程。其特征是开掘山东半岛人工海峡(32),使人工海上长江缩短600公里长度,易于形成有利的环流。其余特征同实施例34、实施例35、实施例36.。
实施例38。是G控制海流或洋流方法2,其步骤如下:在实施例28--实施例32中,(1)采用建造刚性水坝(30)来代替最外层的挡水软墙(6.6)或部分挡水软墙(6.6),形成人工海流洋流;在刚性水坝(30)内的人工海流洋流或柔性水道(6.7)或柔性水库(6.8)中,再设置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利枢纽(6.9);(2)人工调节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利枢纽(6.9),(3)实现调节人工海流洋流的流向、流速、流量变化或海域面积变化,(4)进而间接达到人工控制气候。其余特征同实施例28--实施例32。
实施例39。是K控制海洋咸淡水面积分布方法2,其步骤如下:(1)在海洋中设置刚性水坝(30)或刚性水渠(31),形成人工海流洋流或人工海域;在刚性水坝(30)或刚性水渠(31)内的人工海流洋流或人工海域或柔性水道(6.7)或柔性水库(6.8)中,再设置阻导聚流装置(6)中的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挡水软墙(6.6)、柔性水道(6.7)、柔性水库(6.8)、柔性水利枢纽(6.9);在柔性水道(6.7)或柔性水库(6.8)或柔性水利枢纽(6.9)内注入淡水,形成淡水海域,(2)人工调节阻导聚流装置(6)中的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的流通面积或水面面积,挡水软墙(6.6)、柔性水道(6.7)、柔性水库(6.8)、柔性水利枢纽(6.9),(3)实现调节海域咸淡水面积分布的变化,(4)实现调节海域温度分布变化或蒸发水汽分布变化,进而间接达到人工控制气候;在海洋中形成淡水海域的地址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个,大陆架、江河出海口、冬季冰冻海域、热带海域、高降水量海域。其余特征同实施例28--实施例32。
实施例40。从图37.1、图37.2可知,是解决全球气候、生态、食物、清洁电力问题的人工控制气候方法---人工规控地球气候生态技术工程。人工规控地球气候生态技术工程的种类包括有,A控制陆地大气方法、D控制陆地人工海峡方法、E控制控制改造海洋天然海峡方法、C控制陆地人工海渠方法、F控制海流或洋流方法、H控制人工海域方法、H控制人工海沟方法、B控制陆地人工水渠方法;在人工规控地球气候生态技术工程中采用的挡气软墙(6.1)或气利枢纽(6.5)的特征同实施例5-9,海洋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利枢纽(6.9)特征同实施例10-11。
人工规控地球气候生态技术工程由K人工重新构造的规范系统、L人工调节、选择的控制部分、M规范和控制组合大工程、N生态模式系统大工程这4部分组成。其结构和流程的步骤如下:
在K人工重新构造的规范系统用途中,它包括有下述一种或几种大工程:重构规范海陆冰大工程、重构规范陆地气水大工程;它使海流洋流改道,使南、北极海陆冰面积体积改变,引发海陆冰构造和面积重新分布,发生变化,引发大气气流改道,形成了比较规范有序、比较均匀对称、比较稳定规律的全球大洋环流,进而可以形成比较规范有序、比较均匀对称、比较稳定规律的全球大气环流状态和丰沛水汽状态;在L人工调节、选择的控制部分用途中,它包括有下述一种或几种工程、技术:人工调节控制大工程、人工调节控制技术、人工选择控制技术;依靠人工调控海流、洋流的流通截面和南、北极海陆冰面积体积改变,可以人工调控海流、洋流的流速、流量、流向,进而可以人工调控全球大洋环流气候,使全球气候生态达到适合人类生存的温度、湿度、光度和进入均衡稳定状态;人工调节控制大工程中的柔性水利枢纽(6.9)、气利枢纽(6.5)工程还可以提供廉价海洋能、风能电力,其造价非常低廉;在M规范和控制部分组合大工程用途中,它由K人工重新构造的规范系统和L人工调节、选择的控制部分组合而成,它包括有下述一种或几种工程:规控热带全环球巨大洋流、规控北极环球大暖流、规控南极巨大冰盖\环球洋流、规控北极巨大冰盖、急流发电柔性水利枢纽(6.9)、规控陆地风度和降水;规控陆地风度和降水就是重构规范陆地气水大工程;在M规范和控制部分组合大工程中:采用核爆炸技术或者常规爆炸技术手段,在地峡或者海岭处爆破形成人工海峡(33)、人工海沟(33)、海洋挡水软墙(6.6),使海流洋流改道;采用挡气软墙(6.1)或气利枢纽(6.5)形成了南、北极圈降水挡气软墙(6.1),夏半季升起,冬半季落下,进冷不进热,持续保持南北两极巨大冰盖的高度寒冷状态;两极巨大冰盖使海流、洋流改道;采用核爆炸技术或者常规爆炸技术手段,在陆地的高山、平原处形成人工山峡、人工河谷,在陆地的高山、平原处建造和设置挡风、降雨的挡气软墙(6.1),或者建造和设置集挡风、降雨、发电为一体的气利枢纽(6.5);在海陆冰的构造和面积重新规范分布后,形成了比较规范的全球大洋环流(包括上层风生大洋环流、下层热盐密度大洋环流等),进而可以形成比较规范的全球大气环流和丰沛云汽状态;在N生态模式系统大工程用途中,它由K人工重新构造的规范系统和L人工调节、选择的控制部分组合而成,它包括有下述一种或几种:全球单冰极气候生态模式、全球双冰极气候生态模式、无纬环球洋流气候生态模式、露出大陆架气候生态模式;在这全球气候生态达到和实现适合人类生存的4种人工气候生态模式之中,选择其中1种最适合人类生存的全球人工气候生态模式,供人类自由自主采用、使用、享用,永世造福人类;
在人工规控地球气候生态技术工程中:
在K人工重新构造的规范系统工程中:重构规范海陆冰大工程包括有下述一种或几种工程:人工海峡(33)、人工海沟(33)、海洋挡水软墙(6.6)、挡气软墙(6.1)、南极圈降水挡气软墙(6.1)、北极圈降水挡气软墙(6.1)、人工山峡、人工河谷、人工山墙、柔性水利枢纽(6.9)、气利枢纽(6.5);其人工海峡(33)、人工海沟(33)、海洋挡水软墙(6.6)使海流改道;其两极圈降水挡气软墙(6.1)使两极海陆冰面、体积改变;重构规范陆地气水大工程包括有下述一种或几种工程:人工山峡、人工河谷、人工山墙、挡气软墙(6.1)、气利枢纽(6.5);该大工程使陆地的构造和面积重新分布,引发大气气流改道和水汽发生变化;
在L人工调节、选择的控制部分中:人工调节控制大工程包括有下述一种或几种工程:柔性水利枢纽(6.9)、气利枢纽(6.5)、挡气软墙(6.1);在陆地的高山、平原、人工山峡、人工河谷处建造和设置挡风、降雨的挡气软墙(6.1),或者建造和设置集挡风、降雨、发电为一体的气利枢纽(6.5);人工调节控制技术包括有下述一种或几种技术:大洋环流和两极冰盖变化技术、大气环流及其云汽变化技术、陆地降水变化技术;其大洋环流和两极冰盖变化技术、大气环流及其云汽变化技术是在海峡、海沟、急潮、湾流、人工海峡(33)、人工海沟(33)处建造和设置柔性水利枢纽(6.9)、气利枢纽(6.5)、挡气软墙(6.1)用以调控洋流的流通截面、提供电力;其陆地降水变化技术是在陆地的高山、平原处建造和设置挡气软墙(6.1)、气利枢纽(6.5)用以调控陆地大气气流的流通截面、提供高空风能电力;挡气软墙(6.1)、气利枢纽(6.5)设置在陆地的云汽入境处、出境处、过境途中;人工选择控制技术是:在N生态模式系统大工程之中,经过人工调节控制大洋环流和两极冰盖变化、大气环流及其云汽变化、陆地降水变化后,选择1种最适合的生态模式;
在M规范和控制部分组合大工程中:规控热带全环球巨大洋流、规控北极环球大暖流、规控南极巨大冰盖\环球洋流、规控北极巨大冰盖、急流发电柔性水利枢纽(6.9)、规控陆地风度和降水是由几十项重构规范海陆冰大工程优化组合组成;其规控热带全环球巨大洋流,它包括有下述一种或几种工程:中美洲人工海峡(33)、东南亚人工海峡(33)、红海地中海人工海峡(33)、非洲中部人工海峡(33)、柔性水利枢纽(6.9);其中:(1)中美洲人工海峡(33),它形成在巴拿马、哥斯达黎加两国,其宽度100-1000公里,深度100-2000米;在中美洲人工海峡(33)处建设100-1000公里长度的柔性水利枢纽(6.9)工程;(2)东南亚人工海峡(33),它包括有下述一个或几个人工海峡(33):印度尼西亚的班达海人工海峡(33)、泰国南部人工海峡(33);其班达海人工海峡(33)宽度100-1000公里,深度在2000米;其泰国南部人工海峡(33)宽度100-1000公里,深度在100-2000米。在班达海人工海峡(33)、泰国南人工海峡(33)处建设总共100-2000公里长度的柔性水利枢纽(6.9)工程;(3)红海地中海人工海峡(33),它包括有下述一个或几个人工海峡(33):也门曼德人工海峡(33)、埃及西奈人工海峡(33)、直布罗陀人工海峡(33)、柔性水利枢纽(6.9)工程;其中也门曼德人工海峡(33)、埃及西奈人工海峡(33)、直布罗陀人工海峡(33)的宽度50-500公里,深度100--2000米;在也门曼德人工海峡(33)、埃及西奈人工海峡(33)、直布罗陀人工海峡(33)处建设总共50-2000公里长度的柔性水利枢纽(6.9)工程;(4)非洲中部人工海峡(33),其起点在索马里南端或者在厄立特里亚北端,途经苏丹南部、中非,终点在喀麦隆南部;其长度2500-5000公里,宽度20-200公里,深度在100-2000米;在中美洲人工海峡(33)中、班达海人工海峡(33)中还包括有人工海沟(33),人工海沟(33)宽度20-200公里,深度1000-5000米;其规控北极环球大暖流,它包括有下述一种或几种工程:白令人工海峡(33)、白令海人工海沟(33)、楚科奇海人工海沟(33)、建造相应的柔性水利枢纽(6.9);其中:(1)白令人工海峡(33),其宽度200-1000公里,深度在100-1000米;在白令人工海峡(33)建设200-1000公里公里长度的柔性水利枢纽(6.9)工程;(2)白令海人工海沟(33)、楚科奇海人工海沟(33),其宽度20-200公里,深度在100-2000米,长度500-3000公里;打通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环球大暖流;其规控南极巨大冰盖\环球洋流,它包括有下述一种或几种工程:德雷克人工海峡(33)工程、德雷克柔性水利枢纽(6.9)、南极圈气利枢纽(6.5);其中:(1)德雷克人工海峡(33),它由海洋天然海峡向北或向南拓宽形成,其宽度1-4千公里,深度500-2000米;形成环南纬50°度圈内大冰盖;(2)德雷克柔性水利枢纽(6.9),建设1000-4000公里公里长度的德雷克柔性水利枢纽(6.9),深度200-5300千米,控制德雷克海峡或德雷克人工海峡(33)的开闭和流量;(3)南极圈气利枢纽(6.5),它是沿环南极圈附近建设的[31]充气\帘幕气坝,长度约14000公里、高度4-8千米;南极圈气利枢纽(6.5)夏半季升起,冬半季落下,进冷不进热;冰盖体积达到0.6亿万立方公里;其规控北极巨大冰盖,它包括有下述一种或几种工程:白令海峡柔性水利枢纽(6.9)、北大西洋柔性水利枢纽(6.9)、北极圈气利枢纽(6.5);其中:(1)白令海峡柔性水利枢纽(6.9),长度1.2百公里、深度40-100米,人工封闭白令海峡;(2)北大西洋柔性水利枢纽(6.9),它包括有下述一个或几个柔性水利枢纽(6.9):戴维斯海峡、丹麦海峡、冰岛-发罗群岛-挪威浅海,总长度2-4千公里、深度200-3000米;(3)北极圈气利枢纽(6.5),它是沿北冰洋岸边线附近建设的挡气软墙(6.1),长度约14000公里、高度约4-8千米;形成北冰洋大冰盖,体积达到0.3亿万立方公里;其急流发电柔性水利枢纽(6.9);它包括有下述一种或几种工程:人工海峡(33)、人工海沟(33)、海洋挡水软墙(6.6)、柔性水利枢纽(6.9)、挡气软墙(6.1)、气利枢纽(6.5);它设置在海洋的流速较快的急潮湾流、海峡、人工海峡(33)、人工海沟(33)处;利用海洋急流水力或海洋风流发电,调节洋流气候;其规控陆地风度和降水;它包括有下述一种或几种工程:人工山峡、人工河谷、人工山墙、挡气软墙(6.1)、气利枢纽(6.5);它设置在水汽丰富充沛的大气环流经过的陆地沿线上,高度超过4000米;升高挡风幕膜形成雨雪降水,降低挡风幕膜高度使水汽无阻挡过境;还能风力发电;
在N生态模式系统大工程中:其全球单冰极气候生态模式,它包括有下述一种或几种系统工程:规控热带全环球巨大洋流、规控北极环球大暖流、规控南极巨大冰盖\环球洋流、急流发电柔性水利枢纽(6.9)、规控陆地风度和降水;它形成一条人工可以调控的低中纬环球洋流和另一条人工可以调控的中高纬带环球洋流,可改善全球气候、全球生态;其全球双冰极气候生态模式,它包括有下述一种或几种系统工程:规控热带全环球巨大洋流、规控南极巨大冰盖\环球洋流、规控北极巨大冰盖、急流发电柔性水利枢纽(6.9)、规控陆地风度和降水;它形成一条人工可调控的低中纬带环球洋流;通过人工调控低中纬带环球洋流的流速、深度、流量,可改善全球气候生态;其无纬环球洋流气候生态模式,它包括有下述一种或几种系统工程:规控南极巨大冰盖\环球洋流、急流发电柔性水利枢纽(6.9)、规控陆地风度和降水、规控北极巨大冰盖;它形成两条独立的、人工可调控的、低中纬带的太平洋环流和大西洋环流;由于阻断了现有唯一的环球洋流---南极环球洋流,所以可以通过人工独立调控太平洋环流、大西洋环流的流速、深度、流量,能够改善全球气候生态或者环流内的区域气候生态,就成为无纬环球洋流气候生态模式;其露出大陆架气候生态模式,它包括有下述一种或几种系统工程:规控热带全环球巨大洋流、规控南极巨大冰盖\环球洋流、急流发电柔性水利枢纽(6.9)、规控陆地风度和降水、规控北极巨大冰盖或者规控北极环球大暖流;形成0.6亿立方公里规控南极巨大冰盖、0.3亿立方公里规控北极巨大冰盖,使海平面下降超过80米,新增大陆架陆地面积0.2亿平方公里,就成为露出大陆架气候生态模式;人工规控地球气候生态技术工程的部分结构和流程是按照图37.1的结构和流程实施的;
在海峡、海洋急流、人工海峡(33)、人工海沟(33)、海洋挡水软墙(6.6)处建造和设置柔性水利枢纽(6.9);在陆地的高山、平原、山谷、河谷、人工山峡、人工河谷、人工山墙处建造和设置挡气软墙(6.1)或气利枢纽(6.5);在大陆水汽大陆水汽入境处、出境处、过境途中处建造和设置挡气软墙(6.1)或气利枢纽(6.5);人工海峡(33)的宽度大于400米,深度大于20米;人工海沟(33)的宽度大于100米,深度大于20米;海洋挡水软墙(6.6)的长度大于100米,高度大于100米;人工山峡的宽度大于200米,深度大于20米;人工河谷的宽度大于100米,深度大于20米;人工山墙或挡气软墙(6.1)的长度大于100米,高度大于100米;人工海峡(33)、人工海沟(33)、海洋挡水软墙(6.6)、人工山峡、人工河谷、人工山墙,采用炸药爆破或核爆破方法形成;海洋挡水软墙(6.6)建造在冰层下;人工山墙还可以采用挡气软墙(6.1)或气利枢纽(6.5)形成;海洋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利枢纽(6.9)设置在海流或海峡或海沟或人工海峡(33)或人工海沟(33)处,用以调控海流或用水流发电;柔性水利枢纽(6.9)设置在或海洋挡水软墙(6.6)或挡气软墙(6.1)处,用水流发电;挡气软墙(6.1)设置在海流或海峡或海沟或人工海峡(33)或人工海沟(33)或山谷或河谷或山体或人工山峡或人工河谷或人工山墙处,用以调节气流或用气流发电。
实施例41。这是由负重装置(7)和交通浮力装置(8)组合成的一种充气体装置----“太阳能空间载体平台”。其特征是:“太阳能空间载体平台”包括有负重装置(7)和交通浮力装置(8),负重装置(7)和交通浮力装置(8)包括有轻气膜结构体(5.2)、外载荷系统(18)、交通工具。其中轻气膜结构体(5.2)的外表面包括有光伏发电系统(65);其中外载荷系统(18)中包括有:通信设备(例如无线互联网、WiFi、卫星电话系统等等),空对地监控观测设备,智慧城市设备,太空旅行设备等等;光伏发电系统(65)为交通浮力装置(8)、外载荷系统(18)提供工作电力,光伏发电系统(65)还为为轻气膜结构体(5.2)提供加热电力(产生热空气浮力)。“太阳能空间载体平台”可以作为高空滞留器、平流层滞留器设置在几千米的空间、或者设置在几万米的近太空空间。其余轻气膜结构体(5.2)的特征同实施例1-4,其余交通工具特征同实施例26。廉价、耐用、实用的“太阳能空间载体平台”可以向地面提供通信传输、空对地监控观测、智慧城市大数据、载人近太空旅行等等服务。

Claims (10)

1.充气膜结构体(5)包括有主壳体(1)和气体(2),气体(2)设置在主壳体(1)围成的空间内;气体(2)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重气(2.1)、浮升气(2.2);其浮升气(2.2)的密度低于充气膜结构体(5)外空间的密度,其重气(2.1)的密度等于或高于充气膜结构体(5)外空间的密度,重气(2.1)的气压等于或高于充气膜结构体(5)外的空间的气压;充气膜结构体(5)的种类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重气膜结构体(5.1)、轻气膜结构体(5.2)、轻重气组合结构体(5.3);其轻气膜结构体(5.2)内包括有浮升气(2.2),轻气膜结构体(5.2)的种类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单壳轻气膜结构体(5.2.1)、多壳轻气膜结构体(5.2.2);其重气膜结构体(5.1)包括有重气(2.1),重气膜结构体(5.1)的种类包括有下述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单壳重气膜结构体(5.1.1)、多壳重气膜结构体(5.1.2);其特征在于:
充气膜结构体(5)还包括有隔离体(3)。
2.应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膜结构体(5)制作成的充气体装置,充气体装置的种类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阻导聚流装置(6)、负重装置(7)、交通装置(8);
其中阻导聚流装置(6)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索定系统(13)、压重系统(19);索定系统(13)或压重系统(19)的一端连接阻导聚流装置(6),索定系统(13)或压重系统(19)的另一端连接陆地或地锚(13.2)或水面;阻导聚流装置(6)的种类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挡气软墙(6.1)、柔性气道(6.2)、柔性风筒(6.3)、柔性气库(6.4)、气利枢纽(6.5)、挡水软墙(6.6)、柔性水道(6.7)、柔性水库(6.8)、柔性水利枢纽(6.9);
其中负重装置(7)包括有外载荷系统(18);负重装置(7)的种类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吊挂装置(7.1)、支承装置(7.2);
其中交通装置(8)包括有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的种类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车、船、飞行器、高空滞留器、平流层滞留器;
其特征在于:充气体装置包括有充气膜结构体(5)和隔离体(3);其充气膜结构体(5)包括有充气膜结构体(5)。
3.应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膜结构体(5)或者应用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体装置而形成的人工控制气候方法,该人工控制气候方法的种类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A控制陆地大气方法、B控制陆地人工水渠方法、C控制陆地人工海渠方法、D控制陆地人工海峡方法、E控制改造海洋天然海峡方法、F控制海流或洋流方法1、G控制海流或洋流方法2、H控制人工海沟方法、J控制海洋咸淡水面积分布方法1、K控制海洋咸淡水面积分布方法2;其特征在于:
在人工控制气候方法中包括有这一步骤:设置充气膜结构体(5)或充气体装置;其充气膜结构体(5)或充气体装置包括有隔离体(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膜结构体(5)或者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体装置之中的充气膜结构体(5)或者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控制气候方法之中的充气膜结构体(5),还包括有下述特征:
在主壳体(1)中,主壳体(1)包括有下述结构层,基膜(1.1)或基板(1.2)、防漏密封层(1.3);
在气体(2)中,重气(2.1)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空气、氮气、二氧化碳、大分子气体;浮升气(2.2)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氦气(2.2.1)、氢气(2.2.2)、热空气(2.2.3)、氨气(2.2.4);
其隔离体(3)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结构体,隔离壳体(3.1)、隔离腔体(3.2)、隔离块体(3.3)、隔离幕墙体(3.4)、隔离框架体(3.5)、隔离索架体(3.6)、隔离索网体(3.7)、隔离幕面体(3.8)、连壳系统(9);其隔离体(3)设置在下述其中之一位置,主壳体(1)内、主壳体(1)外、主壳体(1)外和内、多个主壳体(1)之间、主壳体(1)的结构层之里、气体(2)内、气体(2)外、气体(2)外和内、气体(2)之中;
其中主壳体(1)、隔离体(3)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材料,金属、有机纤维、无机纤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膜结构体(5)或者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体装置之中的充气膜结构体(5)或者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控制气候方法之中的充气膜结构体(5),还包括有下述特征:
在充气膜结构体(5)中:充气膜结构体(5)还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系统,连壳系统(9)、补漏系统(11)、动力部分(12)、索定系统(13)、骨架系统(14)、调节气压系统(15)、防雷系统(16)、回收系统(17)、外载荷系统(18)、压重系统(19)、加热系统(20)、风力发电系统(21)、引流系统(23)、气压管路装置(26)、发电机(25)、筒顶盖(43)、水力发电系统(46)、结构架部分(54)、光伏发电系统(6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膜结构体(5),还包括有下述特征:
在隔离体(3)中,
隔离壳体(3.1)包括有下述结构层,基膜(1.1)或基板(1.2)、防漏密封层(1.3);
隔离腔体(3.2)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气体,隔离气体(3.2.1)、隔热气体(3.2.2);隔离气体(3.2.1)是指重于浮升气(2.2)的气体或隔热的气体;隔离腔体(3.2)由主壳体(1)和隔离壳体(3.1)组成,或者由主壳体(1)和主壳体(1)组成,或者由隔离壳体(3.1)和隔离壳体(3.1)组成;
隔离块体(3.3)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蜂窝体(3.3.1)、泡沫体(3.3.2)、气凝胶体(3.3.3)、实体(3.3.4);由于隔离块体(3.3)包括有蜂窝体(3.3.1)、泡沫体(3.3.2)、气凝胶体(3.3.3);
隔离幕墙体(3.4)包括有帘幕(3.4.1)、升降设备(3.4.2)、索定系统(13)或压重系统(19);
隔离框架体(3.5)包括有框架(3.5.1)、开闭门(3.5.2)或开闭帘幕(3.5.3)、升降设备(3.5.4);
隔离索架体(3.6)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绳索(3.6.1)、升降设备(3.6.2);
隔离索网体(3.7)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绳索(3.6.1)、绳索网(3.7.1);
隔离幕面体(3.8)包括有帘幕(3.8.1)、升降设备(3.8.2)、索定系统(13)或压重系统(19);
上述隔离腔体(3.2)或隔离块体(3.3)或隔离幕墙体(3.4)或隔离框架体(3.5)或隔离索架体(3.6)或隔离索网体(3.7)或隔离幕面体(3.8)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材料,金属、有机纤维、无机纤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膜结构体(5),还包括有下述特征:
其中连壳系统(9)、索定系统(13)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材料,金属、有机纤维、无机纤维;
其连壳系统(9)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部件,边连接件、角连接件、面连接件、线连接件、点连接件;索连壳系统(9)连接有下述其中之一,主壳体(1)、隔离体(3)、索定系统(13)、结构架部分(54);
其补漏系统(11)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部件,雾化机(11.1)、发泡机(11.2)、补漏液(11.3)、补漏碎片碎块(11.4)、补漏气体(11.5)、泡沫剂(11.6);雾化机(11.1)、发泡机(11.2)的出口连接着调节气压系统(15)的调节管道(15.1)的一端,调节管道(15.1)的另一端连接着轻气膜结构体(5.2)或者重气膜结构体(5.1);补漏气体(11.5)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二氧化碳、氮气;由汽雾、泡沫与补漏碎片碎块(11.4)混合成混合泡沫体(11.7);
其动力部分(12)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部件,发电装置、变电装置、电动装置、传动装置、燃烧装置、自控装置;
其索定系统(13)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部件,系留固定索(13.1)、地锚(13.2)、绞车(13.3)、滑轮(13.4);索定系统(13)或系留固定索(13.1)的一端连接主壳体(1)或隔离体(3),系留固定索(13.1)另一端或地锚(13.2)连接地面或水面;
其骨架系统(14)包括有下述一种或几种部件,骨架、拉索;
其调节气压系统(15)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部件,调节管道(15.1)、调节气泵(15.2)、调节阀门(15.3)、调节气体(15.4),调节气体(15.4)采用空气;
其回收系统(17)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部件,回收仓(17.1)、回收管道(17.2)、回收气泵、回收阀门、自控装置;
其外载荷系统(18)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部件,能源载荷、交运载荷、影响气候载荷、特殊载荷;
其压重系统(19)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部件,压重物(19.1)、连接件(19.2)、绞车(19.3)、滑轮(19.4);压重系统(19)连接隔离体(3);
其加热系统(20)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部件,电加热设备(20.1)、燃烧加热设备(20.2);
其风力发电系统(21)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部件,风轮机(21.1)、发电机(25);
其引流系统(23)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部件,引流斗(23.1)、引流管道(23.2)、引风机(23.3);
其筒顶盖(43)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部件,系留固定索(43.1)、顶盖(43.2);
其水力发电系统(46)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部件,水轮机(46.1)、发电机(25);
其光伏发电系统(65)包括有光伏电池面(65.1),其光伏电池面(65.1)设置在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位置的外表面,充气膜结构体(5)、轻气膜结构体(5.2)、主壳体(1)、隔离体(3)。
8.根据权利要求4或权利要求5或权利要求6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气膜结构体(5),还包括有下述特征:
在充气膜结构体(5)中,
连壳系统(9)一端连接主壳体(1),另一端连接隔离体(3);
其主壳体(1)或隔离壳体(3.1)还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结构层:导电层(1.4)、防氧化保护层(1.5)、保温层(1.6)、连壳系统(9);保温层(1.6)设置在隔离壳体(3.1)、隔离腔体(3.2)之外层或者之内层;
在隔离体(3)中,
其隔离壳体(3.1)、保温层(1.6)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蜂窝体(3.3.1)、泡沫体(3.3.2)、气凝胶体(3.3.3);
其隔离壳体(3.1)或隔离腔体(3.2)之外层或之内层设置有保温层(1.6);隔离气体(3.2.1)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氮气、二氧化碳、氨气;隔热气体(3.2.2)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氮气、二氧化碳、氨气;
其隔离幕墙体(3.4)的升降设备(3.4.2)包括有卷扬机;
其隔离框架体(3.5)、框架(3.5.1)的高度在10-1000米之间,宽度或者直径在1-20米之间;材料厚度在1-500毫米之间;隔离框架体(3.5)的升降设备(3.5.4)包括有卷扬机;
其隔离索架体(3.6)的升降设备(3.6.2)包括有卷扬机;
其隔离索网体(3.7)的绳索网(3.7.1)设置在轻气膜结构体(5.2)、重气膜结构体(5.1)的外表面;
其隔离幕面体(3.8)的升降设备(3.8.2)包括有卷扬机;隔离幕面体(3.8)的横向帘幕(3.8.1)连接海洋挡水软墙(6.6)的竖向帘幕(3.4.1)的下部或底部;
在压重系统(19)中,
其压重系统(19)与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隔离壳体(3.1)连接,隔离壳体(3.1)、隔离腔体(3.2)、隔离块体(3.3)、隔离幕墙体(3.4)、隔离框架体(3.5)、隔离索架体(3.6)、隔离索网体(3.7)、隔离幕面体(3.8);压重系统(19)设置在隔离体(3)的底部;
在光伏发电系统(65)中,
其光伏发电系统(65)还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部件,负荷控制器、蓄电池、逆变器;其中光伏电池(65.1)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晶体硅型电池、非晶硅型电池、薄膜型电池、柔性薄膜型电池、聚光型电池、多元化合物型电池、染料敏化型电池、CaAs(砷化镓)型电池、CIGS(铜铟镓硒)型电池、CdTc(锑化镉)型电池、InGaP/A型电池;光伏发电系统(65)与电加热设备(20.1)的电路连通,电加热设备(20.1)采用光伏发电系统(65)供电;
此外,
无机纤维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材料,金属纤维、火成岩纤维、变质岩纤维、沉积岩纤维、碳纤维、玻璃纤维、陶瓷纤维;火成岩纤维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材料,酸性岩纤维、中性岩纤维、基性岩纤维、浸入岩纤维、喷出岩纤维;变质岩纤维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材料,大理石纤维、石英石纤维;沉积岩纤维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材料,砂岩纤维、页岩纤维、石灰岩纤维;
其中酸性岩纤维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材料,花岗岩纤维、流纹岩纤维、英安岩、花岗闪长岩、霏细岩、石英斑岩、黑曜岩、松脂岩、珍珠岩;
其中中性岩纤维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材料,玄武岩纤维、辉长岩纤维、正长岩、二长岩、角斑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石英闪长玢岩、安山岩、英安岩、粗面岩;
其中基性岩纤维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材料,闪长岩纤维、安山岩纤维、辉长岩、斜长岩、辉绿岩、橄榄岩、辉石岩、金伯利岩、苦橄岩、麦美奇岩、蛇绿岩。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体装置,还包括有下述特征:
阻导聚流装置(6)还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部件,风力发电系统(21)、水力发电系统(46)、流通开闭设备、通行设备、通航设备;阻导聚流装置(6)设置在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地址,陆地上、江河中、湖泊中、海洋中;
在阻导聚流装置(6)中:
其挡气软墙(6.1)包括有充气膜结构体(5)和隔离体(3);其中隔离体(3)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结构体,隔离壳体(3.1)、隔离腔体(3.2)、隔离块体(3.3)、隔离幕墙体(3.4)、隔离框架体(3.5)、隔离索架体(3.6)、隔离索网体(3.7)、隔离幕面体(3.8)、连壳系统(9);其隔离体(3)设置在下述其中之一位置,主壳体(1)内(即主壳体(1)围成的空间里)、主壳体(1)外、主壳体(1)外和内、多个主壳体(1)之间、主壳体(1)的结构层之里、气体(2)内、气体(2)外、气体(2)外和内、气体(2)之中;
其柔性气道(6.2)的种类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连山柔性气道(6.2.1)、离山柔性气道(6.2.2);其中连山柔性气道(6.2.1)包括至少有1条挡气软墙(6.1),1条挡气软墙(6.1)和山体围合构成连山柔性气道(6.2.1);离山柔性气道(6.2.2)包括至少有2条挡气软墙(6.1),多条挡气软墙(6.1)围合构成离山柔性气道(6.2.2);
其柔性抽风筒(6.3)的种类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充气抽风筒(6.3.1)、幕膜抽风筒(6.3.2);柔性抽风筒(6.3)中心内部是通风孔道(6.3.3);其中充气抽风筒(6.3.1)包括有连壳系统(9),连壳系统(9)在通风孔道(6.3.3)的直径方向连通隔离体(3)或主壳体(1);其中幕膜抽风筒(6.3.2)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部件,帘幕(3.4.1)、骨架系统(14);由帘幕(3.4.1)围合骨架系统(14)构成幕膜抽风筒(6.3.2);
其柔性气库(6.4)的种类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连山柔性气库(6.4.1)、离山柔性气库(6.4.2);其中连山柔性气库(6.4.1)包括至少有1条挡气软墙(6.1)或柔性气道(6.2),1条挡气软墙(6.1)或柔性气道(6.2)和山体围合构成连山柔性气库(6.4.1);离山柔性气库(6.4.2)包括至少有2条挡气软墙(6.1)或柔性气道(6.2),2条挡气软墙(6.1)或柔性气道(6.2)围合构成离山柔性气库(6.4.2);
其气利枢纽(6.5)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部件,挡气软墙(6.1)、柔性气道(6.2)、柔性风筒(6.3)、柔性气库(6.4),气利枢纽(6.5)还下述其中至少之一部件,风力发电系统(21)、流通开闭设备、通行设备、通航设备;气利枢纽(6.5)相当于空中的水利枢纽;
其挡水软墙(6.6)包括有充气膜结构体(5)和隔离体(3);其中隔离体(3)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结构体,隔离壳体(3.1)、隔离腔体(3.2)、隔离块体(3.3)、隔离幕墙体(3.4)、隔离框架体(3.5)、隔离索架体(3.6)、隔离索网体(3.7)、隔离幕面体(3.8)、连壳系统(9);其隔离体(3)设置在下述其中之一位置,主壳体(1)内(即主壳体(1)围成的空间里)、主壳体(1)外、主壳体(1)外和内、多个主壳体(1)之间、主壳体(1)的结构层之里、气体(2)内、气体(2)外、气体(2)外和内、气体(2)之中;
其柔性水道(6.7)的种类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连岸柔性水道(6.7.1)、离岸柔性水道(6.7.2);其中连岸柔性水道(6.7.1)包括至少有1条挡水软墙(6.6),1条挡水软墙(6.6)和陆岸或刚性水坝(30)或刚性水渠(31)围合构成连岸柔性水道(6.7.1);离岸柔性水道(6.7.2)包括至少有多条挡水软墙(6.6),多条挡水软墙(6.6)围合构成离岸柔性水道(6.7.2);
其柔性水库(6.8)的种类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连岸柔性水库(6.8.1)、离岸柔性水库(6.8.2);其中连岸柔性水库(6.8.1)包括至少有1条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道(6.7),1条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道(6.7)和陆岸或刚性水坝(30)或刚性水渠(31)围合构成连岸柔性水库(6.8.1);离岸柔性水库(6.8.2)包括至少有2条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道(6.7),多条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道(6.7)围合构成离岸柔性水库(6.8.2);
其柔性水利枢纽(6.9)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部件,挡水软墙(6.6)、柔性水道(6.7)、柔性水库(6.8);柔性水利枢纽(6.9)还下述其中至少之一部件,水力发电系统(46)、流通开闭设备、通行设备、通航设备;
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道(6.7)或柔性水库(6.8)或柔性水利枢纽(6.9)还包括有咸水排出口(6.10),咸水排出口(6.10)设置在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道(6.7)或柔性水库(6.8)或柔性水利枢纽(6.9)的底部;当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道(6.7)或柔性水库(6.8)或柔性水利枢纽(6.9)的水面高于外部水体水面时,其高度差在0,1-20米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控制气候方法,还包括有下述特征:
人工控制气候方法的步骤包括有:(1)在陆地上或水体中设置充气膜结构体(5)或充气体装置,(2)人工调节充气膜结构体(5)或充气体装置的流通面积,(3)实现调节气流或江河或海流或洋流的流向、流速、流量变化或水域面积分布变化或咸淡水面积分布变化,(4)进而直接达到人工控制气候或者间接达到人工控制气候;
其中充气体装置的种类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阻导聚流装置(6)、负重装置(7);
阻导聚流装置(6)还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装置设备,索定系统(13)、压重系统(19)、风力发电系统(21)、水力发电系统(46)、流通开闭设备、通行设备、通航设备;索定系统(13)或压重系统(19)的一端连接阻导聚流装置(6),索定系统(13)或压重系统(19)的另一端连接陆地或地锚(13.2)或水面,阻导聚流装置(6)的种类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挡气软墙(6.1)、柔性气道(6.2)、柔性风筒(6.3)、柔性气库(6.4)、气利枢纽(6.5)、挡水软墙(6.6)、柔性水道(6.7)、柔性水库(6.8)、柔性水利枢纽(6.9);阻导聚流装置(6)设置在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地址,陆地上、江河中、湖泊中、海洋中;
负重装置(7)包括有外载荷系统(18);负重装置(7)的种类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吊挂装置(7.1)、支承装置(7.2);
在阻导聚流装置(6)中:
其挡气软墙(6.1)包括有充气膜结构体(5)和隔离体(3);其中隔离体(3)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结构体,隔离壳体(3.1)、隔离腔体(3.2)、隔离块体(3.3)、隔离幕墙体(3.4)、隔离框架体(3.5)、隔离索架体(3.6)、隔离索网体(3.7)、隔离幕面体(3.8)、连壳系统(9);其隔离体(3)设置在下述其中之一位置,主壳体(1)内(即主壳体(1)围成的空间里)、主壳体(1)外、主壳体(1)外和内、多个主壳体(1)之间、主壳体(1)的结构层之里、气体(2)内、气体(2)外、气体(2)外和内、气体(2)之中;
其柔性气道(6.2)的种类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连山柔性气道(6.2.1)、离山柔性气道(6.2.2);其中连山柔性气道(6.2.1)包括至少有1条挡气软墙(6.1),1条挡气软墙(6.1)和山体围合构成连山柔性气道(6.2.1);离山柔性气道(6.2.2)包括至少有2条挡气软墙(6.1),多条挡气软墙(6.1)围合构成离山柔性气道(6.2.2);
其柔性抽风筒(6.3)的种类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充气抽风筒(6.3.1)、幕膜抽风筒(6.3.2);柔性抽风筒(6.3)中心内部是通风孔道(6.3.3);其中充气抽风筒(6.3.1)包括有连壳系统(9),连壳系统(9)在通风孔道(6.3.3)的直径方向连通隔离体(3)或主壳体(1);其中幕膜抽风筒(6.3.2)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部件,帘幕(3.4.1)、骨架系统(14);由帘幕(3.4.1)围合骨架系统(14)构成幕膜抽风筒(6.3.2);
其柔性气库(6.4)的种类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连山柔性气库(6.4.1)、离山柔性气库(6.4.2);其中连山柔性气库(6.4.1)包括至少有1条挡气软墙(6.1)或柔性气道(6.2),1条挡气软墙(6.1)或柔性气道(6.2)和山体围合构成连山柔性气库(6.4.1);离山柔性气库(6.4.2)包括至少有2条挡气软墙(6.1)或柔性气道(6.2),2条挡气软墙(6.1)或柔性气道(6.2)围合构成离山柔性气库(6.4.2);
其气利枢纽(6.5)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部件,挡气软墙(6.1)、柔性气道(6.2)、柔性风筒(6.3)、柔性气库(6.4),气利枢纽(6.5)还下述其中至少之一部件,风力发电系统(21)、流通开闭设备、通行设备、通航设备;气利枢纽(6.5)相当于空中的水利枢纽;
其挡水软墙(6.6)包括有充气膜结构体(5)和隔离体(3);其中隔离体(3)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种结构体,隔离壳体(3.1)、隔离腔体(3.2)、隔离块体(3.3)、隔离幕墙体(3.4)、隔离框架体(3.5)、隔离索架体(3.6)、隔离索网体(3.7)、隔离幕面体(3.8)、连壳系统(9);其隔离体(3)设置在下述其中之一位置,主壳体(1)内(即主壳体(1)围成的空间里)、主壳体(1)外、主壳体(1)外和内、多个主壳体(1)之间、主壳体(1)的结构层之里、气体(2)内、气体(2)外、气体(2)外和内、气体(2)之中;
其柔性水道(6.7)的种类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连岸柔性水道(6.7.1)、离岸柔性水道(6.7.2);其中连岸柔性水道(6.7.1)包括至少有1条挡水软墙(6.6),1条挡水软墙(6.6)和陆岸或刚性水坝(30)或刚性水渠(31)围合构成连岸柔性水道(6.7.1);离岸柔性水道(6.7.2)包括至少有多条挡水软墙(6.6),多条挡水软墙(6.6)围合构成离岸柔性水道(6.7.2);
其柔性水库(6.8)的种类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连岸柔性水库(6.8.1)、离岸柔性水库(6.8.2);其中连岸柔性水库(6.8.1)包括至少有1条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道(6.7),1条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道(6.7)和陆岸或刚性水坝(30)或刚性水渠(31)围合构成连岸柔性水库(6.8.1);离岸柔性水库(6.8.2)包括至少有2条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道(6.7),多条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道(6.7)围合构成离岸柔性水库(6.8.2);
其柔性水利枢纽(6.9)包括有下述其中至少之一部件,挡水软墙(6.6)、柔性水道(6.7)、柔性水库(6.8);柔性水利枢纽(6.9)还下述其中至少之一部件,水力发电系统(46)、流通开闭设备、通行设备、通航设备;
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道(6.7)或柔性水库(6.8)或柔性水利枢纽(6.9)还包括有咸水排出口(6.10),咸水排出口(6.10)设置在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道(6.7)或柔性水库(6.8)或柔性水利枢纽(6.9)的底部;当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道(6.7)或柔性水库(6.8)或柔性水利枢纽(6.9)的水面高于外部水体水面时,其高度差在0,1-20米之间;在上部淡水的压力下,咸水从挡水软墙(6.6)或柔性水道(6.7)或柔性水库(6.8)或柔性水利枢纽(6.9)的底部的咸水排出口(6.10.)排出。
CN201510293876.4A 2015-05-25 2015-05-25 充气膜结构体、充气体装置及其形成的人工控制气候方法 Pending CN1048908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93876.4A CN104890829A (zh) 2015-05-25 2015-05-25 充气膜结构体、充气体装置及其形成的人工控制气候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93876.4A CN104890829A (zh) 2015-05-25 2015-05-25 充气膜结构体、充气体装置及其形成的人工控制气候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90829A true CN104890829A (zh) 2015-09-09

Family

ID=54023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93876.4A Pending CN104890829A (zh) 2015-05-25 2015-05-25 充气膜结构体、充气体装置及其形成的人工控制气候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90829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46561A (zh) * 2016-02-05 2016-05-04 朱祖阳 柔性伸缩通天烟囱
CN106538442A (zh) * 2016-11-03 2017-03-29 孙亚非 一种柔性重力结构漂浮式抗强台风养殖网箱
WO2017177357A1 (zh) * 2016-04-11 2017-10-19 林邦彦 促使局部地区降雨的覆盖体及方法
US10383289B2 (en) 2016-04-11 2019-08-20 Pang-Yien Lin Covering and method for promoting local rainfall
CN110258438A (zh) * 2019-06-05 2019-09-20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利用石墨粉防止水库蒸发的系统
CN117508695A (zh) * 2023-11-07 2024-02-06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甘南供电公司 无人机搭载的电池组
CN117508695B (zh) * 2023-11-07 2024-05-31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甘南供电公司 无人机搭载的电池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447A (zh) * 1996-08-13 1997-12-24 李振东 全球联网山体热风电站太阳能发电和人工调解气候技术
US20030066934A1 (en) * 2001-09-06 2003-04-10 Bolonkin Alexander Alexandrovich Method of utilization a flow energy and power installation for it
CN102296578A (zh) * 2011-06-08 2011-12-28 吕怀民 聚能流电站、聚能流道建造方法、索坝及用途
CN102673769A (zh) * 2012-05-02 2012-09-19 刘美丽 光伏浮力双翼机、光伏浮力飞碟、光伏浮力无人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447A (zh) * 1996-08-13 1997-12-24 李振东 全球联网山体热风电站太阳能发电和人工调解气候技术
US20030066934A1 (en) * 2001-09-06 2003-04-10 Bolonkin Alexander Alexandrovich Method of utilization a flow energy and power installation for it
CN102296578A (zh) * 2011-06-08 2011-12-28 吕怀民 聚能流电站、聚能流道建造方法、索坝及用途
CN102673769A (zh) * 2012-05-02 2012-09-19 刘美丽 光伏浮力双翼机、光伏浮力飞碟、光伏浮力无人机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46561A (zh) * 2016-02-05 2016-05-04 朱祖阳 柔性伸缩通天烟囱
WO2017177357A1 (zh) * 2016-04-11 2017-10-19 林邦彦 促使局部地区降雨的覆盖体及方法
CN107278735A (zh) * 2016-04-11 2017-10-24 林邦彦 促使局部地区降雨的覆盖体及方法
US10383289B2 (en) 2016-04-11 2019-08-20 Pang-Yien Lin Covering and method for promoting local rainfall
CN106538442A (zh) * 2016-11-03 2017-03-29 孙亚非 一种柔性重力结构漂浮式抗强台风养殖网箱
CN110258438A (zh) * 2019-06-05 2019-09-20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利用石墨粉防止水库蒸发的系统
CN110258438B (zh) * 2019-06-05 2024-03-26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利用石墨粉防止水库蒸发的系统
CN117508695A (zh) * 2023-11-07 2024-02-06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甘南供电公司 无人机搭载的电池组
CN117508695B (zh) * 2023-11-07 2024-05-31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甘南供电公司 无人机搭载的电池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55751A (zh) 光伏膜结构体
CN104295448A (zh) 全天候式清洁能源综合发电节能及设施制法
CN104890829A (zh) 充气膜结构体、充气体装置及其形成的人工控制气候方法
CN102602751B (zh) 控缆机、筝、筝驱工作机构、筝发电机、风驱车船暨方法
US20080277492A1 (en) Fluid property regulator
US11274648B2 (en) Pumped storage system with waterfall control subsystem
CN105507367A (zh) 一种自然热交换空气造水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075758A (zh) 一种人工影响天气的方法及系统
CN105075759A (zh) 一种云水消减及增雨规模预测方法
WO2009135398A1 (zh) 利用太阳能人工调节气候的方法及装置
CA2397850A1 (en) Sun's energy converter
CN205293004U (zh) 一种带风电供电的led照明装置的水上无人机停机平台
CN105052639A (zh) 一种人工影响天气的方法及系统
CN102217511A (zh) 利用太阳能调节水体表面温度或蒸发量的装置
CN202435309U (zh) 利用平流层物理条件进行太阳能发电的装置
CN201830181U (zh) 悬浮式太阳能发电装置
CN201377086Y (zh) 海上综合发电厂
JP2021143669A (ja) 台風等の熱帯低気圧制御を目的とする揚水式水圧発電構造体と統合運用方法
CN106256964A (zh) 多用途水上平台
CN102913371A (zh) 双峰体与螺旋水轮消浪护岸的岛架浮船多环发电系统
CN205530453U (zh) 一种自然热交换空气造水装置及系统
CN201621011U (zh) 悬浮于空气中的风力发电机
CN102296578A (zh) 聚能流电站、聚能流道建造方法、索坝及用途
CN214115070U (zh) 一种基于微晶发泡板材制作的立体复式生态浮岛
CN106638527A (zh) 多用途水上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