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907C - 弹球机 - Google Patents

弹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907C
CN1048907C CN88108573A CN88108573A CN1048907C CN 1048907 C CN1048907 C CN 1048907C CN 88108573 A CN88108573 A CN 88108573A CN 88108573 A CN88108573 A CN 88108573A CN 1048907 C CN1048907 C CN 104890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rble
triumph
prize
match
c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881085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268A (zh
Inventor
新山吉平
伊东広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fia Inc
Original Assignee
Sofi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fia Inc filed Critical Sofia Inc
Priority to CN881085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907C/zh
Publication of CN10432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2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90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90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nball Game Machines (AREA)

Abstract

包括框架、赛盘与面板的一种弹球机,框架两侧有支承塞盘的部件,赛盘下装有把弹球射往赛区的弹球装置与控制弹射距离的装置,赛区中则有获胜装置与外孔,面板前有覆盖赛盘之玻璃板及此板下的主板以进行开闭运动,面板背面的后部组合板上有获胜处理装置、奖球输出装置与输出溜槽以引导奖球至主板中的一个上部托盘内。框架与后向组合板单元式地装于面板上,而此面板则装在所述行开闭运动的机架上。此种弹球机于是提高了抗弹球震动的能力。

Description

弹球机
本发明涉及一种弹球机,当机中射出的弹球进入设在该机比赛盘上的一条获胜槽时,它便依预定的获胜率输出特定数目的奖球。
当通过一次弹射而进入弹球机赛区内的球成功地进入一条获胜槽时,此弹球机即输出一批奖球,但当该球终止于外孔中时,则无奖球投出。众所周知,现有的弹球机中都装有多种器件,以便引起参赛者的重视,同时提高弹球比赛所带来的娱乐性。
当某些旧式的弹球机已不太受参赛者欢迎或已成为过时品时,许多弹球机房便不断地将它们的这类弹球机换成较时新的弹球机。
然而,将弹球机整套更换花费昂贵,而当新置换的弹球机不受参赛者欢迎时,则更将造成全面性的损失。为此便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弹球机,它包括一个赛盘作为此弹球机的基本部件,此赛盘可以更换但能将其主框架保留下来供继续使用。
这样的弹球机在进行上述更换时的花费较少,因而可在接到更换通过的短时间内作出一系列的更换,以获得入时的新型弹球机。
更换弹球机的赛盘时,希望能在容易和安全的方式下进行。特别是此种赛盘会由于比赛中弹球的投射而振动,因而就必须紧固到弹球机的主框架上。主框架本身也应固定以防振动。
此外,当赛盘因弹球的撞击而受损伤时这种弹球机应能容易并且快速地进行维修保养。自然,当弹球机的其它部件(如弹球弹射装置)不用或损坏时,也有这种要求。
此种弹球机应按下方式配置:当比赛中投出的弹球进入一个获胜槽中时,参赛者虽可得知获胜弹球的数目,但却观察不到与获胜球数相对应的特定个数奖球的获胜输出动作。这样就会在参赛者与弹球房服务人员之间引起争论;输出的奖球数是否恰如其分地相当于获胜数。
于是,至关重要的是,应根据获胜的球数来输出奖球。
具体地说,要是获胜弹球处理装置或获胜弹球输出装置的性能由于在短时间内连续地将若干疾驶的弹球引进获胜装置中而使之受到损害时,获胜弹球的输出就会中断。
为了避免上述这一问题,用于对获胜进行奖赏的获胜弹球处理装置以及于输出特定数目弹球的获胜弹球输出装置都应始终不变地处于可正常起动状态。
本发明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颖的弹球机,该机赛盘的耐用性得到了改进,而且其结构配置便于维修和快速更换。
本发明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颖的弹球机,它可以准确与持续地输出获胜的奖球。
这样,本发明指的是这样一种弹球机,它在赛区中具有中奖装置和非中奖孔,其中:在前框架的背面设有容纳赛盘的赛盘收容框架;在上述赛盘收容框架的侧壁上设有可安装、拆卸地固定上述赛盘的锁紧件;具有把弹球投射到赛区中的弹球弹射装置、和位于上述前框架的前面、控制弹球弹射距离的弹射控制装置;在上述前框架的开口部,分别可开闭地安装有覆盖上述赛盘前面的玻璃容纳框、和位于该玻璃容纳框的下方、且在其前面具有托盘的板体;在上述前框架的背面安装有后组合板,其上配设有:一个一个地检测并处理进入中奖装置的中奖球的中奖球处理装置;将由中奖球处理装置检测处理后的一定数量的中奖球排出的中奖球排出装置;将从中奖球排出装置排出的中奖球导入设于上述板体上的托盘内的中奖球导出槽;由赛盘收容框架和后组合板在其背面重合而成的前框架可开闭地安装在机架上。
按照本发明,所述的赛盘在将玻璃打开后易于更换,而在使用过程中则由联锁零件牢牢地固定在面板上。
由于容纳赛盘的框架与后部组合板都是以单元式安装方式装配在固定到机架上的面板背面,弹球机的整体结构具有一定的刚性,并对弹球弹射时引起的振动能有很高的稳定性。
由于玻璃板和面板能够打开,因而比赛中出现的任何故障例如弹球堵塞等,可以检查出来并可予以排除。当面板打开时,还可以检查后部机构板的正常运动。
用来处理获胜弹球的获胜弹球处理装置与输出获胜球的弹球输出装置协同进行工作,因而在每次触发此获胜弹球处理装置时就能保证输出获胜的弹球。
本发明的一个最佳实施例将结合附图详述于下。
给出的附图阐明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附图中;图1是一台弹球机的正视图;图2是表明玻璃板已经打开的正视图;图3是表明一面板与一装饰板的分解的透视图;图4是机架的透视图,图5是机架的部分透视图;图6是一个锁定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7是表明主框架与面板的透视图;图8是面板的正视图;图9是面板的分解透视图;图10是表明主框架同装饰板与面板连接情况的透视图;图11是表明一赛盘锁紧件的分解透视图;图12是赛盘锁紧件以其操作杆处于停止位置时的后透视图;图13是赛盘锁紧件的操作杆被停止器保持在固定位置时的透视图;图14是表明赛盘用赛盘支承件固定时的横剖面图;图15是一上部托盘的分解透视图;图16是上部托盘的透视图;图17是表明上部托盘一部分的平面图;图18是带有独立的弹球供应装置之主板的后向透视图;图19是弹球撤除装置的正视图;图20是表明部分弹球撤除装置与供应装置的正视图;图21是比赛用的弹球弹射装置的透视图;图22是表明下部托盘与一弹射控制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23是弹射控制装置的横剖面图;图24是右装饰盖的后向透视图;图25是第三滑轮的正视图;图26是安装在面板上部的灯显示器的分解透视图;图27是表明一部分连接溜槽的透视图;图28是连接溜槽的横剖面图;图29是下部托盘的分解透视图;图30、31与32是闸门机构的侧视图;图33是赛盘的后视图;图34是表明弹球机中后部机构的正视图;图35是获胜弹球输出装置的透视图;图36示出了将动力传给获胜弹球输出装置的动力传输装置的透视图;图37是表明一部分上述后部机构的分解透视图;图38用来说明一曲柄凸轮及其对应凸轮的配置;图39(A)用来说明此曲柄凸轮及其对应凸轮在输出弹球之前,于其初始工作阶段的运动;图39(B)用来说明上述机构在输出弹球之际的运动;图40(A)用来说明获胜弹球处理装置与一连杆停放在它们原先(初始)位置上的情况;图40(B)用来说明此获胜弹球处理装置处在其第一阶段,而此连杆处于其初始位置时的情形;图40(C)用来说明此获胜弹球处理装置在其第二阶段,而此连杆处于倾斜位置时的情形;图41(A)用来说明在获胜弹球输出之前,弹球夹与其操作杆之间的关系;图41(B)用来说明在获胜弹球输出之际,弹球夹相对于操作杆的运动;图42(A)用来说明在输出获胜弹球之前,弹球夹与一流动中止杆的关系;图42(B)用来说明在输出获胜弹球之际,弹球夹相对于流动中止杆的运动;图43是一框图,表明控制设备中的获胜弹球输出控制电路板与获胜弹球控制装置;图44为一时间表,说明对获胜弹球输出进行的控制。
下面将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一最佳实施例。
如图1至4所示,弹球机1有一机架4,由一对铰链5把一块具有窗口2的面板3装在该机架上,此铰链可用于进行面板的开闭操作。面板3如图3所示,它具有于螺钉固定到窗口2侧边上的金属装饰板6。装饰板6的上部有一玻璃板7而下部有一块支承着上托盘8的板9,如图1与2所示,这两块板都分别由铰链安装上去的,以便于打开。
在面板3的下前方表面,边靠边地安装着一个下部托盘10与一个弹射控制器11,在该面板的下后方表面则有一个在后面将会描述到的弹球弹射装置13,它的工作与该弹射控制装置11有关。面板3在其固定端部有一安装在它背面上的闭锁装置14,用来将面板3同时固定于机架4和玻璃板7上。
装有面板3的机架4如图4与5所示,为矩形框架结构,它包括左右垂直件15a、15b与上下水平件16a、16b。右垂直件15a由两个近似L形的金属加强件17分别连接在上下水平件16a、16b之上,而下部水平件16b则也由一金属加强件17接在左垂直件15b上。这些L形增强件17由钢钉之类的固定件18紧固以增强机架4。在左垂直件15b与上水平件16a之间的拐角接头处,利用许多钉子牢牢地紧固上一个L形横剖面的金属铰链5,而在左垂直件15b的最下端还装有一个类似的铰链5。在左垂直件15b与上水平件16a接头的拐角处则设有一个供增强用的短撑条(增强件)21。此外,在由左、右垂直件15b、15a与下部水平件16b所限定的框架之下部开口中,设置了一块横向延伸的增强板22。此增强板22又由两个邻接的辅助增强件23加固,后者分别安装在右垂直件与增强板22之间的拐角处和此增强板22背面的上端。这样,机架4就获得了极大的强度,使之在打开面板3以致其上、下铰链5、5受到了很大应力作用时,也不会弯曲并且在将弹球机1运输安装到弹球机房的过程中也不会破裂。
横跨在上述增强板22与辅助增强件23之上安装有例如低摩擦系数的小金属槽24。面板3通过在此槽24上的滑动,可以平滑地打开与关闭。在面板3的底部最好有一增设的槽或滚子,以便使它的开关更方便。机架4在其底部或更正确地说在其下部水平件16b的底表面上,加工出一沿纵向延伸的浅槽25。这样的布置可以使弹球机能牢固地装在支承着一排弹球机的台座上,并能在机架4因老化而略有变形时确保其稳定性。
图6详示了用来将面板3固定到机架4上的闭锁装置14。在面板3的未铰接侧的背面上有一个带中央孔28的长锁合基板26,通过此中央孔可将一圆柱形锁27插入到面板3的孔29(参看图7)中,使此圆柱形锁27上的锁眼朝向面板3的前方。
上述锁合基板26还有一对止挡凸合30、30,它与圆柱形锁合件27的锁合安装板31中形成的对应安装孔32、32相配合而起到紧固作用。锁合基板26包括一个垂直件33,后者的上下两端分别有一滑动锁合钩34、34。当锁合钩34、34与一未示明之连杆相连接时可以移动到圆柱形锁合件27的一个解锁起动器35上,而且可由弹簧36、36朝锁合方向上加载。结果,当用于将打开的面板3从未铰接端推向机架4时,锁合钩34、34即与机架4中的钩接受器37、37挂合,而将面板3锁合(参看图4)。
将一把钥匙从面板3的前方插入锁眼中,然后沿着使锁合钩34、34从钩接受器37、37中脱开的方向转动,就能打开面板3。当此钥匙朝另一方向转动,解锁起动器35便朝相反方向转动,而玻璃板7即可(如图2所示)松开(在图2中未示明装置细节,因为这不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面板3的背部装有一个主框架12,它起着赛盘容纳架的作用。如图3所示,用来在窗口2中容纳赛盘38的主框架12是一种金属构件,它包括有图7所示的左右侧板39、39,顶板40、底板41以及背板42。
主框架12的背板42上有一个孔42,用来清洁后面要叙述的赛盘机构,还包括一条获胜奖球的修正溜槽。主框架12的前端有一些向外伸出的安装托架43用来安装面板3;有一个朝前伸出且安装在背板42上部的定位销45,用来与面板3上的定位孔66相配合;有一个由一部分背板42弯曲而成的赛盘导轨46,用来支承装入主框架12中的赛盘38的最上端,以及后面会描述到的若干个锁紧件47,…,47,它们安装在两块侧板39、39上,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住赛盘38。
此外,如图8与9所示,在主框架12的下部装有一块由ABS树脂之类的合成树脂注射成型的树脂板48。
板48的上端包括一块顶部齐平的板式安装座50,其上按适当间隔配置了若干个凹槽49,…,49。板48的前下方安装有后面会描述到的弹球撤除溜槽51的一部分。在弹球撤除溜槽51的左侧有一溜槽组件54,它包括一个在上端有漏斗形开口的多余弹球回收溜槽52以及一个界外弹球的回收溜槽53,这两者都是整体成形结构,并由螺钉等类紧固件56固定到板48的锁紧件55、55上,而得以与弹球撤除溜槽51相合。
在弹球撤除溜槽51之上方安装有一弹射轨道62,它由触合件之类紧固装置61、61固定,包括一个具有M形横断面的金属质弹射轨道体57和一个轨道增强件58。弹射轨60取倾斜形式,上端有一出界弹球收容器59,下端有一与轨身平行的高度耐磨之合成树脂增强板62,而且在弹射轨的下端的上方装有一个弹射弹球收容器63,由此而组成一个弹射机构64。为了防止弹球阻塞,溜槽组件54的结构最好安排成能使出界弹球回收溜槽53的出口从多余弹球回收溜槽52的下方出来,而后者则与弹球撤除溜槽51的出口相通。
赛盘安装座50上的凹槽49,…49改进了板48的结构刚性,同时起到通风口的作用,在赛盘38安装到座50之上时可防止其因受潮变形。
上述板48是安装在主框架12的下部板41之上,并由螺钉紧固在主框架12的背面。
装有板48的主框架12安装在面板3的背后。更确切地说,主框架12的定位销45和安装在板48下端的定位销65,都是分别配合到面板3背面上的相应定位孔66、66中,以使面板3定位。同时,如图10所示,主框架12是由螺栓67,…67紧固,这批螺栓中的每一个都从前到后穿过安装在面板3上的装饰板6,使得螺栓67上的螺纹部分能拧入主框架12上所作出的螺母68内。结果使得面板3在其背面提供了一个用来安装赛盘38的空间。
由于主框架12是用从装饰板6一直延伸到面板3并且拧合到主框架12内的螺栓67…67来牢固地安装在面板3的背面上,因此装饰板6、面板3以及主框架12就装配成一个组件,从而保证有极大的刚性。
如图11至14所示,装在主框架12内的赛盘38,是由安装在主框架12两端的侧板39、39上的赛盘锁紧件47…47固定住的。
赛盘锁紧件47包括一块基板69,基板宽度略窄于侧板39,它包括一个大致呈梯形的赛盘定位榫72,后者是通过把基板69的上部向内弯过90°而成,从而形成一个斜导向边70以及一个与此导向边70相吻合的赛盘定位边71。基板69还有一个右枢轴支承件73,它是由基板69的右突出部朝内弯过90°而形成,在基板69的中部有一个通过将此基板冲切成C形而作成的开口74;同时有一个将此基板69为开口74所限定的其余部分弯成的左枢轴支承件75。此外,有一个将基板69的下部向内弯过90°而形成的其长度较赛盘定位榫72为短的配合腿76,以及一个从基板69左端突出的锁紧夹持器78,后者有一台阶77,起着赛盘锁紧件47的一种翻卷保护的作用。
枢轴支承件73与75支承着一个枢销80,该枢销上可旋转地装配有一通过开口74的操作杆79。操作杆79呈近似L形的结构,它具有一个用来插入枢销80之C形的最贴近部分82,一小长的起动部分83和一个短的配合部分84,83与84这两部分相互间大致成直角。配合部分84有一导向面,是将配合部分84的一角向外弯过一极小角度而形成。
操作杆79的运动受到装在基板69上端由合成树脂之类弹性材料制成的停止器81的限制。
停止器81包括:安装座86、装在座86背面上部的定位销87、以及一个楔形夹持件88,后者在其对开端有一锥形面和一夹持部分,它被安装在座86背面的下部。安装86在其前方有一弹性的锁合部分90,而在该锁合部分90的端部有一C形接合末端89。
停止器81安装于基板69之上,它是通过将定位销87插入到基板69上它所对应的孔91中,得以使夹持件88定位并且牢固地与基板69的安装孔92相配合而实现的。更具体地说,夹持板88是利用它的弹性使其末端向内弯曲而插入安装孔92中的,而它的夹持部分则插入并连锁到安装孔92的相对端上,从而把停止器81固定到基板69上。此种停止器81可以通过一次推入迅速装上并在损伤时易于更换。
图11至13所示的赛盘锁紧件47是一种独立的部件,它安装在主框架12的右侧板39上,应该制成与主框架12组件相分离的独立部件。另一赛盘锁紧件47将装到主框架12的左侧板上,结构上与右侧的赛盘锁紧件47相同,但是,这是与之对称的相同件,它应独立于主框架12之外单独进行装配。
如图7所示,上述装配方式要求有上、下两个赛盘锁紧件47、47安装到主架12的每个侧板39上。如图11所示,于侧板39上各赛盘锁紧件47的安装位置处,加工有一开口93用来清洁操作杆79的配合部分84和一个沿横向延伸的赛盘定位榫,上面有在开口93上方加工出的狭缝94和停止器的间隙孔95,以及一个横向延伸的配合腿,它有一个在开口93下方加工出的狭缝96。
赛盘锁紧件47是按下述方式安装到主框架12上:将基板69的夹持架78从主框架12的侧板39的外侧插入开口93,以作出恰当的配合,同时将赛盘定位榫72与配合腿76分别插入主框架12中的狭缝94(赛盘定位榫的安装位置)以及狭缝96(配合腿的安装位置)内,然后用螺钉之类的紧固件97、97,从基板69的前面通过它的安装孔98、98插到主框架12上,并拧入到主框架12上的螺母99、99内而使之固定。
由于赛盘锁紧件47…47已牢牢地固定到主框架12的左右侧板39,39的外边,而它们各自的赛盘定位榫72向内延伸到主框架12中,因而操作杆79的配合部84就能伸进主框架12的赛盘容纳空间内。
赛盘38(见图3)此时是这样地安装到赛盘容纳空间之内的:首先打开玻璃板7与主板9,同时让各赛盘锁紧件47的操作件79向下以撤出配合部分84,如图7所示,将赛盘38从面板3的前方经窗口2进入主框架12内,然后安装赛盘38,使它的底座落定到架板48的赛盘安装座50上,而使其背面与主框架12的背面42直接接触。
这样,主框架12就装上了赛盘38,其中赛盘38的左右位置是由各赛盘锁紧件47的赛盘定位边71所确定,而赛盘38的背面在安装时则是由各赛盘定位榫72的斜导向边70来导引。
由于从主框架12背面42突出的赛盘导向件46同时将赛盘38保持在某一特定高度,因此赛盘38就能正确地定位于它在主框架12中的预定位置上。当赛盘38与各赛盘锁紧件47的斜导向边70相接触,就会生产从外部加到赛盘锁紧件47上的压力。但是相当一部分压力通过推压赛盘锁紧件47的夹持架78,就可由主架12的侧板39所缓冲,因而将不会影响到螺钉之类的紧固件97、97的强度。这样就能使赛盘锁紧件47在夹持部分保持紧固而不会松动。
为了使赛盘38牢牢地装在主框架12上,安装于主框架12侧板39上的各个上下赛盘锁紧件47、47之操作杆79,如图13所示,要首先从水平位置转90°至垂直位置,使其端部与停止器81相接触。随着操作杆79的转动,锁紧件47的配合部分84向下运动,与装在赛盘38各侧上配备停止器的增强件38′的外侧相结合,而使此赛盘38与主框架12的背面42接触。这样,赛盘38就由赛盘锁紧件47的四个配合部分84夹持住,从而阻止了它的隔室部分或单元部分的偏移。
各配合部84拐角处形成的锥形导向面85能使赛盘38即使从其所在位置朝前偏移时,也能平稳地将它引导。当操作杆79压向停止器81时,停止器81的弹性锁合件90即与操作杆79的末端锁合,然后便限制该杆的运动。
在弹球机运输或安装过程中或在面板的开闭过程中,操作杆79在受到震动或冲击时能保持固定并使赛盘38被紧紧地夹持住。
图2与8示明一种安装在赛盘38前方下端上的钩109,以及一种已知的肘节型停止器112,它包括一保持环110和用来将此保持环110推向下方的杆111,它安装在钩109下方的架板48之上。通过将保持环110装到赛盘38的钩109之上并用杆111拉住它,就能更牢固地将赛盘固定。
当赛盘38已合适地安装到主框架12之中并由赛盘锁紧件47…47紧固好后,就可将装于赛盘38背上的弹球检测器与电灯上引出的导线,连接到装在机架4或主框架12背部上之电源的接线端(或插销)与控制装置上。结果如图2所示,可使从装在面板3上之弹球弹射装置13所投出的弹球,能平稳地导引到恰当地装配在主框架12中正面之位置赛盘38中的赛区内,无偏差地走完其正常历程。
特别是当弹射控制装置11在上托盘8充满弹球的条件下起动时’弹球弹射装置13在它的弹射棒每动作一次便弹出一个弹球,这些弹球如后面将详加描述的,从上部托盘8传递到弹球供应装置,然后再到达位于倾斜弹射轨60最低端处的弹射组件64。
图15至17示明了装在面板3下的主板9上,供储存弹球用的上部托盘8的具体结构。
上部托盘8包括:上部托盘组件115,它包括一个带有向下倾斜的底部113的浅托盘体114,覆盖住上部托盘组件115前部的前装饰组件116;具有前端装饰板117且覆盖住上部托盘组件115的托盘体114外表面的上部托盘装饰组件118,此上部托盘组件是安装在主板9之上的。
托盘体114还有一个由倾斜的托盘底113收缩而成的弹球整列部分119,它用来使弹球排列成行。在弹球整列部分119中,设置有一弹球加压侧120,它朝弹球行进路线的方向倾斜,同时在此弹球整列部分119中,在该弹球加压侧120的下游有一个略大于弹球直径的弹球通路。
这样,当上部托盘装满弹球时,就有许多弹球排成一列通过弹球整列部分119并且通过在主板9上形成的弹球通道开口121。在作业中,处于弹球加压侧120下游的这排弹球是不会受到从弹球加压侧120上方向下运动之弹球所施加压力的影响,而此种运动的弹球之压力则作用到弹球加压侧120之上。于是,如图18与19所示,这列弹球能通过主板9中的弹球通道口121,而且不中断地传递到装在主板9背部的弹球供给装置122上的弹球运行通道123中。
如图8所示,弹球供给装置122适合于一次将弹球从上部托盘8传递到弹射组件64中。
如图19与20所示,弹球运行通道123经过下游侧与弹球供应部分125相通,后者在其远端有一C形的弹球接收器124。此弹球供应部125是可旋转地安装在枢轴126上。在弹球供应部125之下安装有一个起动器128,通过转动弹射装置13的弹射棒127,可使其上下运动如图21所示。
供给托盘8所提供的弹球向下通过弹球运动通道123,并在碰到弹球供应部分125上升接触端129时停止运动。当弹射棒127使起动器128向上运动并且使弹球供应部分125升高时,弹球列中的第一个弹球便脱离开接触端129并且落入弹球接收器124中。当弹射棒127进一步转动使起动器128向下运动时,弹球供应部分125即向下倾斜。这样,弹球接收器124中的弹球即如图18所示,通过弹球供给装置122的盖122A中加工出的弹球出口130,而下落到弹射轨道60(见图8)上。
在弹球供应部125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在弹球运行通道123中弹球列内的第二个弹球则因触到弹球供应部125的接触端129而保持不动。落至弹射轨道60上的弹球朝向通过此倾斜的弹射轨道60而到达弹射组件64,弹球在此处碰到弹球接收器63而停止运动。然后在弹射组件64中的弹球通过弹射控制器11起动弹球弹射装置13的弹射棒127而弹出,并如以后将叙述到的,朝上通过导轨100而进入赛盘38的赛区。
如图21与23所示,弹射装置13包括:弹射基板131,穿过此基板131安装的旋转轴132,装在旋转轴132前端的旋转板133,以及装于其后端的弹射棒127。旋转轴132装有大直径的盘簧134,后者的一端与旋转板133相连而另一端则与可旋转地装配在旋转轴132上的扇形齿轮135相连接。此扇形齿轮135与齿轮137相啮合,后者有一加工成齿式离合器的啮合部分136,用于啮合与分离运动。从旋转板133上伸出一条臂138,它连到凸轮141上。该凸轮安装在装有减速器的马达139的输出轴140上。
弹射基板131牢固地装在面板3背面的下方,而盘簧134则安装于面板3上加工出的开口142中(见图3与7)。
操纵弹射装置13的弹射控制器11安装在用来盖住面板3下前方的装饰盖上。
图22与23示明一种制成框架形的右装饰盖143,其中包括:在其背部的一个浅的空间、装配有手柄轴144并且安装在右装饰盖143前部的后方夹具145、以及安装在前方但与后方夹具145分隔开的前方夹具146。手柄轴144的前端有一旋转控制器147,它可旋转地安装在前后方夹具146与145之间。旋转控制器147包括一从其圆周伸出的指状触发器148。
如图24所示,延伸至右装饰盖143背后的手柄轴144的后端有第一滑轮149,以及一个用来开动弹射装置13的起动开关150的加压部分151。第一滑轮149通过钢索一类传动装置与第三滑轮154相连,此钢索从第一滑轮153起始,通过第二滑轮153而到达第三滑轮154。此第三滑轮154如图25所示,具有与弹射装置13的啮合部136相啮合的孔口155,以及用来限制形成在右装饰盖143背部的止动突起部157的停止器158。第三滑轮154则连接到盘簧之类的加载装置的端部。
如图23所示,通过将右装饰盖143背部上的定位突起部159插入面部3前部的定位孔160中,可使弹射控制器11定位于面板3中,同时此右装饰盖143即从前面盖住面板3中的孔口142。然后,在将从右装饰盖143背部伸出的螺栓之类的紧固件161…161,通过面板3插入弹射基板131的相应孔162…162中并由螺母163…163固定住后,此右装饰盖143、面板3与较短的基板131即相互紧固成一整体。
当弹射控制器11安装到面板3上某预定位置后,弹射装置13的齿轮137中的接合部136即与弹射控制器11的第三滑轮154的孔口155接合。
因此,当参赛者用于转动弹射控制器11的旋转控制件147的同时,弹射装置起动开关150即被接通从而触发了弹射装置11。
更具体地说,随着装有减速器之马达139的转动,凸轮141即将臂138上移而反抗盘簧134的阻力。当凸轮141脱离开臂138时,弹射棒127即由盘簧134的弹性恢复力而迅速推回至其原始位置,并击中弹射装置64中的一个弹球。
此弹球即从弹射轨道60运动至导向轨道100,最后投入到赛盘的赛区中。
比赛中弹球的弹射距离可由参赛人操纵旋转控制器147而予以调节。例如,若将旋转控制器147转过一小的角度,经传动装置152而与第一滑轮149相接触的第三滑轮154即转过一小的角度,这样,与第三滑轮154相连的弹射装置13的齿轮137也转过一小的角度。这就可使盘簧134在扇形齿轮135转过一相应角度时,通过一小的载荷起作用。
更确切地说,当马达139上的凸轮141推动臂138使旋转板133转动之后,此凸轮即脱离开臂138,而旋转板133即由盘簧134的恢复力起动。此时,盘簧134的一较小的载荷即可使弹射棒127快速地推向具较低强度的弹射装置64。结果将使此弹球弹射出一较短的距高。
要是弹射控制器11的旋转控制件147转过一较大的角度,则扇形齿轮135也转过一较大的角度来提高盘簧134的回复力,这样,弹射棒127即处于与旋转控制件147增大的运动范围相对应的一个较大载荷的作用下。于是,随着旋转控制件147运动范围的增大,比赛中弹球的弹射距离也增大。
如图2与26所示,面板3的上部装有一指示灯164,它在参赛者转动弹射控制器11的旋转控制件147而起动弹射装置时即点亮。据此可以观察到弹球机1正在使用中。
图2与26还示明了另一些灯166与167,它们如以后将叙述到的,按照比赛中的一些特定项目的要求接通或断开。
当投射到赛盘38盘区中的弹球获胜,如后所述,将按预定的获胜率输出奖球。如图27与28所示,这些奖球沿着设在主框架12背部上的一个奖球输出溜槽169向下运动,通过从赛盘38左下部的出口延伸到主板9的连接溜槽168,再从主板9左侧的奖球出口向外运动到上部托盘8。
连接溜槽168的形状近似于短方柱体,它包括一个倾斜的顶盖171,后者有一沿其整个宽度上延伸的肋状斜导槽170位于此连接溜槽168进口的上部,此连接溜槽168自由地连接到奖球输出溜槽169出口,同时它还包括一个倾斜的导向底172,后者朝上部托盘8的中心倾斜并位于上述出口的一侧。
当奖球沿奖球输出溜槽169下溜后,即由倾斜顶盖171的斜导槽170与倾斜导向底172引至上部托盘8的中心,然后如图15所示,无阻拦地从上部托盘8的中心部分发送出去。
图22与29示明安装在上部托盘8下方的下部托盘10之配置情况,上部托盘8装在面板3上。
下部托盘10装着从上部托盘8撤出(且如后述)并且从奖球输出溜槽169中间部分传递来的弹球,它安装在面板3上,且与位于面板3下部的一个左装饰盖180相结合。
如图22所示,此左装饰盖180的中央有一弹球输出孔181且包括:装饰盖体183,其上部加工有沿横向延伸的上部窗182;后部装置186,它具有宽的隆起部分184以及与上部窗182相配合的接合台阶部分185;金属板187,加工成与隆起部分184相对应的形状,它的前面载有画面与文字图案;透明板188,它复盖住金属板187的前面;以及一修整组件190,其中有用来清洁后部装置186中隆起部分184的孔口189以及用来支承台阶部分185的凹槽,而以上这些零件从后部装置186的背部到装饰盖体183之前面是由螺钉之类紧固件191…191把它们连接在一起的。
实际上,为透明板188盖住之金属板187上的画面与文字,是通过修整组件190中所修饰的左装饰盖180的上部窗182而看到的。同样,装有弹射控制器11的右装饰盖143有一个装在其前面的装饰部分195,并且它包括载有图案的金属板192、透明板193以及修整部分194,其中的所有这些部件都是单元式安装的。
如图29所示,下部托盘10包括:具有碗状凹座196、由合成树脂制成的下部托盘体199,后者有灰皿容纳空间197以及装在此托盘背后的一对保持件198、198,例如螺栓;覆盖下托盘体199顶部的左、右顶盖200、201;以及分别插在下部托盘体199同左、右顶盖200、201间的左、右边缘部分200、201。灰皿容纳空间197装有一个放在碗状件204中的耐热灰皿205。
在碗形凹座196下方,设有弹球落下孔开闭机关209,用来通过移动一个带把手206的盖子207,来开闭设在下部托盘体199底部的弹球落下孔208。
下部托盘10是按下述方式安装到面板3上的:将将从下部托盘10背面伸出的保持件198、198穿过左装饰盖180上的对应孔211、211中,然后将左装饰盖180背面上的定位突起部分210插入面板3前面一定位孔中(未示明),最后将各个相应的螺母拧紧。
弹球输出口181与弹球撤除机构中的弹球撤除溜槽51的出口连通,此溜槽则是作为该机构的一个部分从面板3的孔口179延伸至该机构之下的。
此弹球撤除机构当比赛中要求收集奖球或当上部托盘8装填了许多奖球时,即将弹球从上部托盘8转送到下部托盘10。
如图19所示,此弹球撤除机构是安装在弹球供给装置122中的,它包括:弹球撤除溜槽174,它与弹球运行通道123的下端相通;以及一板状通道开关175,它可随意地安装在从弹球运行通道123至弹球撤除溜槽174的进口处。
弹球撤除溜槽174的出口,如图7至9所示,可随意地连接在框架板48上弹球撤除溜槽的进口处。运行通道开关175的前端有一根突出的自由运动的杆176,它如图15所示,可随意地安装在上部托盘体115前面上的转动部分177中所开出的一缺口178中。在上部托盘8的上部装饰盖118上有一推钮式弹球撤除控制件173,而它的下端则与上述转动部分177的接收器179相接触。
因此,当参赛者以手指按压弹球撤除机构中的弹球撤除控制器173时,此转动部分177即行转动并起动运行通道开关175进行反向运动,以打开弹球撤除溜槽174的进口。
运行通道123与上部托盘8中的弹球然后开始运动进入弹球撤除溜槽174中,通过在框架板48中的弹球撤除溜槽51,再向外运动经过弹球输出口181而到达下部托盘10。
弹球供给装置122中的弹球撤除溜槽174有一宽度略大于弹球直径两倍的通道,因而当它的进口由于运行通道开关175的运动而打开时,弹球可以按两列行进而被迅速地除去,又可不使通道堵塞。
由于出界弹球的回收溜槽53、多余弹球的回收溜槽52以及弹球撤除溜槽174,都通过把各溜槽连接到下部托盘10的下游端而与托盘10通连,出界的弹球或来自上部托盘8的弹球就能回收在下部托盘10之中。
要是奖球罐中的弹球因短时间内超量的取胜或是预定之奖球输出已然完成,此时可通过起动安装在主板9背面上弹球供应装置122中一闸门机构,停止供给弹球,这样,比赛弹球的弹射即行中断。
如图20所示,上述闸门机构包括:弹球停止器213,它的末端有一弹球停止部分212,能伸向弹球供应系统的弹球等待区域;起动器215,它装有一L形的接合臂214,它从弹球供应装置122朝外伸出。此弹球停止器213与起动器215分别可旋转地安装在枢销216与217上,并在弹球供应装置122中通过一连接杆218互相连接。因此,当面板3闭合到机架4上时,接合臂214即如图2所示,与从框架板48上端延伸出的一接合式起动器219相接合。此接合式起动器219连至奖球罐中的弹球短缺检测机构(以后详述)上。
当奖球罐充填有适当数量奖球后,接合式起动器219(如图30所示)就提升起接合臂214。同时,弹球停止器213的弹球停止部分212即向上运动,允许弹球从上部托盘8向下运动到弹球供应部125。要是上述弹球短缺检测机构检测出奖球罐中的弹球短缺,接合式起动器219便如图31所示向下运动。然后,接合臂214啮合着接合式起动器219而向下降落,而促使弹球停止器213的弹球停止器部分212向下运动进入弹球运行通道123。结果使得弹球运行通道123中的弹球受阻而不会下行至弹球供给部125。由于弹球供应部125未接收弹球,就没能有赛球能够投射出。
具体说来,在上述配置中,有一用作限制件的螺钉220,可随意地安装在弹球停止器213的背面,用来限制闸门机构的操作。当安装好用于一般比赛的赛盘38而要求使用上述闸门机构时,即从弹球停止器213的背端拧松螺钉220。因此,要是缺乏弹球供应给奖球罐而接合式起动器219下降时,弹球停止器213即向下运动,使它的弹球停止部分212中止弹球的运动。
当弹球机设有可变获奖装置,为参加特殊授奖活动人员中的参赛者提供一种限时的得分比赛时,应如图32所示将螺钉220拧紧。因此,螺钉220继续与弹球停止器213背端相结合,使之即使在接合式起动器219由于奖球罐中缺乏弹球而向下运动时,也不会起作用。这样,在可变获奖装置已准备就绪来接收终定胜负的弹球时,即使供给奖球罐的弹球短缺,也能允许参赛者继续弹射出决定胜负的弹球,从而可给参赛者提供一次获胜机会。上述限制活动的器件并不限于螺钉220,任何装置只要它可限制弹球停止器213之运动的都可采用。
如图1所示,导轨100是安装在赛盘38的前面用来导引从赛盘38下面之弹射装置所释出的弹球,使之向上述达到赛盘38的上部。赛区222则是由导轨100、赛盘38以及面向此赛盘的一块玻璃板为界的空间所确定。
图1所表明的这种赛区222,在它的中央有许多可能获得奖球的获胜进口处:一种在其顶端有一顶部获胜孔的可变获奖装置230,设在可变获奖装置230之下用于双孔作用的特殊获胜入口,以及安装在双倍获胜进口224下方的左右特别获胜进口225、225。
还有称之为风车的弹球方向变换机构226,以及安装在可变获胜装置两侧的一般获胜进口227,227。
特别是在赛区222的底部左右有一对漏斗形的获奖装置228,228。还有安装在赛区222适当位置上的一组障碍销钉。
可变获奖装置230包括一个罩架240,前面有一获胜空间241,上部左右侧有弹球通过口242,242。这两个弹球通过口242,242分别装有可绕销子243a、243a转动的折叶部243,243。当比赛的弹球进入特定的获胜进口224或225时,折叶件243,243即从垂直位置运动到水平位置,使它们各自的顶端(如图1所示)向外转过约90°,打开两次(例如0.4秒×2次)或一次(例如0.4秒×1次),使之从不允许比赛弹球进入的第一状态变换到能够接收弹球的第二状态。
在获胜空间241中还安装有用于垂直运动的碟状可动部件250。获胜空间241的底部装配有朝底部侧倾斜的运行导引倾斜部分240a。
在获胜空间241中,于其中部下方设有一特殊获胜进口246,而在此特殊获胜进口246两侧则有一般获胜进口247,247。
在赛区空间222的中央下方设有一“外”孔300。
在弹球通道中,对于双孔的特殊获胜进口224和单孔的特殊获胜孔,分别安装有特殊获胜探测器224a和225a,225a,用来检测一获胜弹球。此外,在该通道与特殊获胜进口246以及与一般获胜入口247,247的会合处,安装有用来检测一获胜弹球的获胜探测器249。
按以上所述方式装配的弹球机能够由计算机之类的控制装置按下述方式进行控制。
在初始阶段,当弹球机由于开关(未示出)接通而起动时,可变获奖装置230中的折叶件243,243继续取图1所示的垂直位置,保持在不允许比赛弹球进入可变获奖装置230的获胜空间241中的第一状态。
当从弹球弹射装置13投射到赛区222中的比赛弹球进入特殊获胜进口224或225时,在特殊获胜进口224或225中的特殊获胜探测器224a或225a即去探测这一得胜事件。然后,可变获奖装置230中的左右折叶件243,243根据探测得的信号,由驱动螺线管(未示明)起动两次或一次,而得以两次或一次的变换到比赛弹球可以进入可变获奖装置230的获胜空间241中之第二状态。
在此第二状态,进到获胜空间241中的比赛弹球即为折叶件243,243与可动碟形件250所导引,落到运行底部的倾斜板240a之上,并于其上朝下运动而进入特殊获胜进口246或一般获胜进口247中。
要是此弹球未能进入特殊获胜进口246,折叶件243,243即返回到垂直位置,并保持在不许比赛弹球进入获胜空间241的第一状态。
只要有一个比赛弹球进到特殊获胜进口225中,上述活动就能重复。要是比赛弹球进入特殊获胜进口246,安装在此进口246中的特殊获胜探测器246a就通过探测给出一称作“大胜”的特殊比赛状态。
上述特殊比赛状态指的是这样的比赛阶段,它与普通比赛阶段相比较,提供了更多的获胜机会。例如,折叶件243,243能够多次进行开闭作业来完成一个规定次数的循环(例如8次循环);一个循环包括着多次开闭动作(例如18次),但这一循环在完成所规定次数的循环以前,如果有特定数量的比赛弹球(例如10个弹球)进到获胜进口246与247就可能中断;假定此比赛弹球进入到特定的获胜进口246中。
此种弹球机应配置成可在一次获胜中输出例如7或13个奖球。当一个比赛弹球进到特殊获胜进口246与一般获胜进口247,247中之一时,即输出7个奖球;而当此弹球进到除可变获胜装置230中之获胜进口以外的其它获胜进口224,225和227中之一时,则输出13个球。
图33示明了赛盘38的背面,它的上面装配有可变获胜装置230并用整体成形的溜槽盖271覆盖住。
此溜槽盖271可用来在赛盘38的背面回收获胜弹球,它与赛盘之间分开一段至少大于一个弹球直径的距离。此溜槽盖271在两边有侧壁,在较低的一端有一运行溜槽271a,它从一侧(右侧)适当地倾斜至另一侧(左侧)。运行溜槽271a的底端装有一个以后将描述到的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见图34),它可以进行摆动而使一个获胜弹球与此溜槽271a上的其它弹球分离开来。在该结构中尽管把运行溜槽271a整体成形在溜槽盖271的下端,但此溜槽271a可以自由地安装在其下端并且可以安装在背后的组装板280上。
如图33所示,由221A至221I所表示的是在赛盘38上加工出的通孔。中央的大孔221A是用来安装可变获胜装置230的安装孔;孔221B是用于双孔式特殊获胜进口224的,孔221C与221D是用于单孔式特殊获胜进口225、225的,孔221E与221F是用于袋型一般获胜进口227、227的,孔221G与221H是用于漏斗型一般获胜进口228、228的。221I则是构成外孔300的弹球出口。
在赛盘38的背面安装有获胜弹球的导向溜槽235a、235b与235c,用来使来自可变获胜装置230中顶部获胜进口231的获胜弹球,经通孔221A的顶部而引致赛盘38背面朝向溜槽盖271的一侧;而另一些获胜弹球导向溜槽235d至235j则用来导引来自一般获胜进口227、227、228、228的获胜弹球,使之通过各自的通孔221E至221H而到达赛盘38背面的向着运行溜槽271a一侧;再有的几个获胜弹球导向溜槽235K与236l,则用来导引来自可变获胜装置230中的一般获胜进口247、247与特殊获胜进口246的获胜弹球,使之经过通孔221A而到达赛盘38背面的向着运行溜槽271a的一侧。供给运行溜槽271a的获胜弹球来自获胜弹球导向溜槽235a至235l;或者,来自双孔式特殊获胜进口224与单孔式特殊获胜进口225、225,它们通过各自的通孔221B、221C与221D,然后沿运行溜槽271a向下运动主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
在与可变获胜装置230中特殊获胜进口246的获胜通道相应的通孔221A的背后下端还安装有特殊获胜探测器246a,用来探测特殊获胜进口246中的获胜弹球;同时也设有特殊获胜探测器224a、225a、225a,用来探测来自相应特殊获胜进口224、225、225的获胜弹球,这些探测器则分别安装在通孔221B、221C与221D的背后,它们分别与各自特殊获胜进口224、225、225的获胜通道相对应。
图34表明安装于后部组合板280背面上的后部机构的配置情形。
此后部机构构成一奖球输出系统其中包括一储存罐272,它安装于后部组合板280的上背部,用来储存补充的弹球(输出前的奖球),同时在它的最低端通过其底孔与导向溜槽273相连接。此导向溜槽273在它的开始端有一弹球供应踏杆274,它以可绕枢轴274a旋转的方式安装。当储存罐272中没有弹球时,该弹球供应踏杆274即向上运动,触发弹球短缺探测器238,向中心控制段发出要求供给弹球的信号。
溜槽273呈U形结构,适当地向下倾斜,在其最下端与一弹球夹277相连,它用来在奖球输出系统中进行绕枢轴277a的摆动。
在导向溜槽273的U形转向区装有一弹球撤除装置275。当起动该弹球撤除装置275时,储存罐272中的补充弹球立即从居中的导向溜槽273通过弹球撤除装置276而朝外运动。
在导向溜槽273下部的起始端安装有用来对奖球进行限制性处理的踏杆310,它可以围绕一枢销311进行旋转运动,即借助装在此踏杆310另一端上的重锤312的杠杆力使其梢端上升。此踏杆310的最下端与一连接杆313的一端相连。此连杆313可滑动地安装在导向溜槽273下部的下方,它的另一端则连至停止器3314的前端。停止器314围绕一枢销315可旋转地安装,使之与安装在弹球夹277上的一啮合部件277S相啮合。
当导向溜槽273已装入适量补充弹球时,踏杆310即因球的重量而向下运动。此时连杆313促使停止器314转过一定角度以与弹球夹277上的啮合部277S脱开,使弹球夹277随时可以进行奖球的输出。
要是导向溜槽273装填有不恰当数量的补充弹球时,踏杆310即由于重锤312的重力而向上转动。这时,连杆313促使停止器314转至与弹球夹277的啮合部277S相啮合的位置上,这样便阻止了奖球输出。
可动地装于运行溜槽271a下游端的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当从运行溜槽271a中接收到一个获胜弹球时,即顺时针转过一档(即转过一特定的角度),并在其中保持有获胜弹球时瞬时停动。
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的上述运动,促使一后面将描述的开关421(SW1)(见图37)去激励一马达282,后者则又驱动一后面将详述的由曲柄凸轮330和相应的凸轮340组成的传动控制机构。曲柄凸轮330带动弹球夹277倾斜,通过起动杆410、连接杆281以及可绕销钉284a运动之连杆机构284等的运动,来输出奖球。同时,相应的凸轮340允许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转动到第二挡(即转动得更多一些),而将其中所装的获胜弹球释放到安装于运行溜槽271a下游处的运行溜槽271b之内。此释放出的获胜弹球向下运动,通过一获胜弹球回收溜槽279回收。
如上所述,从倾斜的弹球夹277释放出的获胜球,它通过一能吸收由于其趺落所造成的震动的缓冲杆286,一个安装在缓冲杆286下游的奖球运行溜槽283与一输出口284,而到达弹球机前面的上部托盘8中。当此上部托盘8充满奖球时,过量的奖球即向下运动,通过一溢流溜槽285而到达一前面已描述过的下部托盘中。
在利用弹球夹277的倾斜完成了奖球的输出后,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即由于对应凸轮340通过一对应杆430的作用,从倾斜位置返回到原始位置。然后,弹球夹288也由于曲柄凸轮330通过连接杆281的作用,从倾斜位置返回原始位置。
图35详示了奖球输出系统,它包括弹球夹277作为它的基本部件。
与赛盘38的后部相连接的后部组合板280(图34)的顶部,装有一构成第一奖球数调节装置233的支架234。此支架234的底部上加工出一组垂直的凹缝234a。任意两条凹缝234a可容纳一对分别插入其中的限制件236a与236b,它们由螺钉235作可拆卸的连接。限制件236a、236b中的一个(图35中为236a)有一条臂,伸至在弹球夹277上加工出的两排凹槽中的内槽中,以便与导向溜槽273相对应。另一限制件236b则有一臂伸至弹球夹277上的外槽中。因此,通过选择用来插入两个限制件236a、236b的凹缝234a,装于弹球夹277贮槽部分中的弹球数或一次输出的奖球数,便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例如从13个变至15个。
如图35所示,277a是弹球夹277的一个枢销,而277b则是重物容器,其中装有重物用来平衡弹球夹277。弹球夹277在其前端有一停止器277C,用来当弹球夹277由于其前端提起而倾斜时,防止补充用弹球从导向溜槽273中跑到外面。
此外,上述结构形式的弹球夹277包括:在其前端装在其两侧的一对支承件277d;在两支承件277d的最上端之间横向延伸的销子277e,在此销子上可旋转地装有一根溢出限制杆293;隔板277f以及在此隔板277f的中心加工出的用来与溢出限制杆293的末端停止器293a相啮合的凹口277g。更具体地说,溢出限制杆293伸过弹球夹277上的两个槽的上方。当溢出限制杆293的停止器293a向下转动并与弹球夹277的凹口277g啮合时,装在弹球夹277槽部上游的奖球部分就可以阻止弹球向下运动,而在下游的其余弹球,例为7个弹球,则可以外流。溢出限制杆293始终由一个装在枢销277e上的扭簧293c推向上方。
在溢出限制杆293的上方,有一枢轴杆291,它以绕支承件296上的销296a旋转的方式安装,而此支承件296则是与后部组合板280整体成形的,还有一个用来起动枢轴杆291的限制螺线管292,这两者通过一连杆294彼此连接并且可绕销子294a与294b旋转。另一方面,溢出限制杆293的上表面上有一个弧形的突起部293b。
因此,当上述限制螺线管292去激励时,此螺旋管292的插棒式铁芯292a即在弹簧292b的弹力作用下而外伸。这样,枢轴杆291便转动向下,由于连杆294的向前运动,它的末端就压在溢出限制杆293的突出部293b上。然后,溢出限制杆293的停止器293a即与弹球夹277的缺口277g接合。结果只是弹球夹277下游的奖球随时可以流向外面。
当限制螺线管292受激励时,插棒式铁芯292a即缩回。这样,当枢轴杆291由于连杆294的向后运动而向上转动时,溢出限制杆293即因扭簧293c的压力而回转向上。这时,停止器293a即与缺口277g脱开,而弹球夹277中的全部奖球能够随时向外输出。
如图36所示,弹球夹277的下游有一牢牢地安装在其一侧的销298,该销与连杆机构284相连。这样,曲柄凸轮330的运动即通过起动杆410、连接杆281以及可在销子284a上运动的连杆机构284,转变为使弹球夹277倾斜的运动,从而得以如上所述来输出奖球。
图37以部件分解的透视图形式示明了安装在后部组合板280背面上的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获胜弹球运行溜槽279以及后部机构中的传动控制机构400,还有后盖313和用来驱动传动控制机构400的马达282。
如图37所示,起动杆410安装于后部组合板280背面的下部角落并处于其外侧端它可围绕枢销411旋转,由销子412自由地连至连接杆281,用来起动弹球夹277倾斜与回转。此起动杆410有一从内部中心伸出的起动销413,用来通过曲柄凸轮330将功率从马达282传给起动杆410。
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安装起动杆410的上方,以便于围绕一销子278a摆动。此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的前端(图37所示的上游端)有一凹形口278c(见图40(A)至40(C)),而在另一端有一摆动距离限制件278b与一探测件278d,这两件都分别通过后部组合板280上的开口312a与312b朝背后延伸。此外,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的前端侧部有一个起动销278e,该销通过后部组合板280上的一个开口312c朝背后延伸。因此,当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倾斜时,它的摆动运动就会由于摆动距离限制件278b只能在开口312a最上与最下端间的行驶而受到限制。当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的前端保持上举时,探测件278d则保持在安装于后部组合板280背部开口312b下方的开关传感器421(SWI)之C形探测器部分421a中,这样便与马达282脱离。
对应杆430位于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的一侧且围绕一枢销431可旋转地安装于后部组合板280之上。对应杆430的末端有一配合孔432,它配置成与孔口312c相对应,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的起动销278e从其中穿出,以便于运动。此外,从对应杆430的一侧伸出一个接合销433,该销与啮合着曲柄凸轮330而转动的对应凸轮340接合,以便通过对应凸轮340的转动进行运动,并由一弹簧434加载,使之随着末端的下降而转动向下。
用来驱动起动杆410与对应杆430的传动控制机构400包括一个曲柄凸轮330与一个对应凸轮340,这两个凸轮在它们各自的齿轮按一对一的比例相互啮合时而互相咬合。曲柄凸轮330与对应凸轮340的前面分别有凸轮部分333与342,而在其背面分别有探测部分334与343,它们又各自具有扇形的探测部分334a与343a。曲柄凸轮330的凸轮部分333与起动杆410之起动销413接合,而对应凸轮340的凸轮部分342则与对应杆430的起动销433相接合。另一方面,曲柄凸轮330之探测部分334的扇形探测部分334a,则正好位于设在探测部分334a周边邻近处的开关传感器423(SW3)之C形探测器部分423a之前,而对应凸轮340上探测部分343的扇形探测部分343a,则位于设在探测部分343a周边邻近处的开关传感器422(SW2)的C形探测部分422a内。
如图38中说明性的横剖面后视图所示,曲柄凸轮与对应凸轮340的凸轮件333与342是按下述方式配置的。
曲柄凸轮件333包括有在图中以阴影区表示的内凸轮部分333a与外凸轮部分333b,以及由此内外凸轮部分333a与333b边界所限定的凸轮槽335。此凸轮槽335分成四个槽区(E)至(H)。
凸轮槽区(E)是由其相关的内外凸轮部分333a与333b的弧形段所限定的,它们中的每一条弧线沿顺时针方向与中心轴的距离陡增。起动销413从凸轮槽区(E)中的一起始点起动,亦即此时的起动杆410与弹球夹277是在图41(A)所示的原始位置(在奖球输出行动之前)上。起动杆410上的起动销413随着曲柄凸轮330反时针转动而向下运动。而当起动销413朝下运动时,起动杆410则顺时针转动。于是,如图41(B)所示,弹球夹278由于连接杆281与连杆机构284的运动而倾斜至最远位置,同时开始奖球输出。
凸轮槽区(F)是由内外凸轮部分333a与333b的另一些弧形段所限定的,它们有着一致的曲率,与中心轴离得最远。当起动杆410上的起动销413停留在凸轮槽区(F)中时,起动杆410保持在图41(B)中所示位置,以便为从弹球夹277中释出全部奖球提供所需的时间。
凸轮槽区(G)是由内外凸轮部分333a与333b的近似直线段所限定的,它们沿顺时针方向与中心轴的距离陡减。当起动杆410上的起动销413保持在凸轮槽区(G)中时,起动杆410如图41(B)所示,由于连接杆281的重量而继续反时针地推进。于是,起动销413即随着曲柄凸轮330的反时针转动而向上运动。而当起动销413朝下运动时,起动杆410则顺时针转动。此时,弹球夹277如图41(A)所示,由于连接杆281与连杆机构284的运动而倾斜并回转到原始位置。
凸轮槽区(H)则是由内外凸轮部分333a与333b另外一些弧形段所限定的,它们各自均一的曲率并与中心轴离开的距离最短。当起动杆410上的起动销413保持在凸轮槽区(H)中时,起动杆410保持在当凸轮槽区(H)具有均一曲率时的位置上。此时的弹球夹277保持在图41(A)所示的位置,从而可为重新供应奖球及为下一次奖球输出过程作准备提供必须的时间。
另一方面,对应的凸轮件342包括一个在图38中以阴影区表示的凸轮部分345,以及一个外凸轮面346。此外凸轮面346分成五个凸轮表面区(J)至(N)。
凸轮表面区(J)由具有均一曲率之凸轮部分345°的弧形段所限定。当对应杆430上的起动销433停留在凸轮表面区(J)中时,对应杆430即保持在原始位置,同时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保持在回转位置,而它的起动销278e保持在对应杆430中接合口432中的最上端。同时,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的凹口278C(图40(A))则适当地以其底部对应于运动溜槽271a,使来自运行溜槽271a中的获胜弹球能进入凹口278C。此时,获胜弹球处理装置后端上的探测部278d停留在开关传感器421(SW1)的C形探测器部分421a中。因此,当一个获胜弹球进入凹口278C时,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即因这一获胜弹球的重量而向下转动,并停止在当其起动销278e到达对应杆430中接合口432之最下端时的位置上。于是,获胜弹球装置278上的探测部278d便从开关传感器421(SW1)的C形探测器部分421a脱离开(图40(B)。尽管凹口278C中的获胜弹球随着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以其前端下推并前倾而朝出口运动,但它由于受到运行溜槽下端吊挂的获胜弹球限制装置之停止器271C的限制,而能保持在凹口278C中。
凸轮表面区(K)是由凸轮部分345的具有均一曲率和离中心轴的曲率半径最小之另一弧形段所限定。当对应杆430上的起动销433保持在凸轮表面区(K)中时,此对应杆430则由弹簧343使其向下转动。这时的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不会受到对应杆430朝下倾斜的限制,并向前倾斜至其前端底部与导向溜槽271b相接触的位置,而此前端由于凹口278C所盛获胜弹球的重量则保持向下。凹口278C中的获胜弹球于是便不受停止器271C的限制,而向外运行至导向溜槽271b(图40(C))。
凸轮表面区(L)是由凸轮部分345的另一弧形段所限定,此弧形段与中心轴分隔的距离依反时针走向而剧增。当对应杆430上的起动销433保持在凸轮表面区(L)中时,此对应杆430随着对应凸轮340顺时针转动而转动,此时它的前端上举。当起动销278e由于与对应杆430中接合口432之最下端相接合而向上运动时,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即被强制上升而回转至原始位置。
凸轮表面区(M)是由凸轮部分345的又一个弧形段所限定,此弧形段具有均一的曲率并距中心轴的距离最大。当对应杆430上的起动销433保持在此凸轮表面区(M)中时,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即被对应杆430强制保持在原始位置。同时,起动销278e处于在对应杆430中接合口432的最下端,因而当凹口278C从运行溜槽271a中接收到一个获胜弹球时,此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保持在原始位置。这样就为下一个奖球输出步骤保证了进行准备的时间间隔,而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即使当它的弹球停止器278h受到连续供给获胜弹球的负荷时,也能可靠地回转到原始位置。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的探测部分278d也回转到与开关传感器421(SW1)的C形探测器部分421a相接合的位置。
凸轮表面区(N)是由凸轮部分345的近似直线段所限定,它与中心轴相隔的距离沿反时针方向而陡降。对应杆430上的起动销433沿此凸轮表面区(N)快速向下运动,直至它达到凸轮表面区(J)。这样,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回转到原始位置,并由于它的自重和其贮槽部分278(f)(图40(A))中所含返回之弹球278g的重量,而使其前端向上,与此同时,对应杆430转动向下。然后,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以其起动销278e与对应杆430中接合口432的最上端相邻接,准备在其凹口278C接收一个来自运行溜槽271a的获胜弹球。此凸轮表面区(N)另外还配合有一挂钩机构以防止马达282反转。
曲柄凸轮330与对应凸轮340利用它们各自的齿轮331与341按一对一的比例相互啮合而相互接合,以进行图38中箭头所表示的旋转运动,而曲柄凸轮330上位于离凸轮槽区(E)与(F)间的中点约15°(顺时针)且进入区(F)中的一个点,与对应凸轮340上的凸轮表面区(J)与(K)之间的一点相对应。
上述获胜弹球处理系统中弹球夹277与获胜弹球处理装置的操作以及凸轮330与340的有关的作用,将对照图39至41来描述。
首先说明,在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进行工作之前,弹球夹277应处于随时可以输出奖球的状态。
开始时如图39(A)所示,曲柄凸轮330上的探测部分334的扇形探测部分334a正好位于开关传感器423(SW3)的前方,而对应凸轮340上探测部分343的扇形探测部分343a则与开关传感器422(SW2)接合。这样,马达282断电,而曲柄凸轮330与对应凸轮340停动。起动杆410的起动销413如图41(A)所示,保持在曲柄凸轮330中之凸轮槽335内的凸轮槽区(E)中的起始位置上,而奖球输出系统中的弹球夹277则保持在原始位置上,并随时可以输出奖球。另一方面,对应杆430上的起动销433如图40(A)所示,保持在形成于曲柄凸轮340上之凸轮面346内的凸轮表面区(J)中之起始位置上,而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则由于其自身重量与其贮槽部分278f中所含回行运动弹球的重量,保持在原始位置,而此对应杆430则由其上的起动销433牢牢地保持在原始位置。同时,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的起动销278e保持在对应杆430中接合口的最上端。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背端上的探测部分278d则与开关传感器421(SW1)相接合。
因此,当有一个获胜弹球(一次操作中一个)从运行溜槽271a进到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的凹口278C中时,此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即由于获胜弹球的重量而顺时针转动(未示明),并当它的起动销278e如图40(B)所示,达到对应杆430中接合口432的最下端时停转。在此运动过程中,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的探测部分278d即脱离开开关传感器421(SW1),而由此产生一高电平“H”的输出去起动马达282。当马达282带动曲柄凸轮330进行反时针转动且带动对应凸轮作顺时针转动时,就能够进行奖球输出的一系列程序,这些将在下面述及。在完成这些程序之前,运行溜槽271a下游端上的停止器271C如图40(B)所示,即将弹球保持在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的凹口278C中,而不使其朝外流向溜槽271b的下游。
当曲柄凸轮330被马达282带动反时针旋转因而对应凸轮340顺时针转动时,探测部分334上的扇形探测部分334a即与开关传感器423(SW3)接合,而后者这时接通。在起动销413沿曲柄凸轮330的凸轮槽335中的凸轮槽区(E)向下运动时,弹球夹277即反时针倾斜,如图41(B)所示,通过起动杆410、连接杆281与连杆机构284的运动,而去进行奖球的输出。
正好在起动杆410的起动销413返回到曲柄凸轮330的凸轮槽335中之凸轮槽区(E)的起始位置之前,亦即为图41(B)所示,在弹簧夹277由于曲柄凸轮330的作用在倾斜运动中到达最高位置之前,对应杆430上的起动销433即运动到对应凸轮340上凸轮面346的凸轮表面区(K)之内。这时对应杆430如图40(C)所示顺时针转动,而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即因对应杆430与获胜弹球的重量,进一步顺时针倾斜。这样,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之凹口278C中的获胜弹球即不受运行溜槽271a上停止器271C的约束,而朝外向下流至运行溜槽271b。
然后,起动杆410的起动销413进入曲柄凸轮330的凸轮槽区(F)中,而弹球夹277则在倾斜位置保持一段时间(用于完成奖球输出动作)。同时如图40(C)所示,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与对应杆430也在其各自的倾斜位置保持一段时间(用来完成释出获胜弹球的动作)。
另一方面,当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保持在其最大倾斜位置时,起动杆410的起动销413则保持在曲柄凸轮330的凸轮槽335中的凸轮槽区(F)之中,而弹球夹277也保持在图41(B)所示的反时针的最大倾斜位置中。
经过一段特定时间之后,起动杆410的起动销413进入曲柄凸轮330的凸轮槽区(G)中,而对应杆430上的起动销433则运动到对应凸轮340上凸轮表面346内的凸轮表面区(L)之中,且以其探测部分278d与开关传感器421(SW1)相接合。然后,起动杆410的起动销413进入曲柄凸轮330的凸轮槽区(H)中,而对应杆430上的起动销433则移到对应凸轮340上凸轮表面346的凸轮表面区(M)之中。
当对应杆430上的起动销433停留在对应凸轮340上凸轮面346的凸轮表面区(M)中时,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则被对应杆430牢牢地保持在原始位置一段时间(为下一个奖球输出程序作准备)。然后,起动杆410的起动销413返回到曲柄凸轮330的凸轮槽区(E)中,而对应杆430上的起动销433则返回到对应凸轮340上凸轮面346内的凸轮表面区(J)之内,为图39(A)所示,这表示初始阶段的情形。于是,如图41(A)所示,弹球夹277返回到原始位置,而对应杆430也返回到图40(A)所示的原始位置,与此同时,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的起动销278e则保持在对应杆430中接合口432中的最上端。一俟奖球输出过程完成,曲柄凸轮330、对应凸轮340、弹球夹277与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均返回到它们的各自原始位置。同时,对应凸轮340上探测部分343的扇形探测部分343a即与开关传感器422(SW2)接合,后者此时即产生一低电平“L”的输出。这样,马达即断电而准备好下一个奖球输出程序。
上面是在正常条件下,即导向溜槽283已适当地充装有弹球而又不为其堵塞时,描述了奖球输出过程。要是在向导向溜槽273供应较少量的弹球或者此溜槽已为弹球堵塞的条件下来供给一个奖球,尤其是在弹簧夹277例如因其接合部分277S因连杆313的运动而被停止器314卡住,致使其锁住而不能倾斜时(上述这种连杆的运动是由于用来限制奖球输出的踏杆310向上运动而产生的),此时的弹球夹277以及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便将按下述方式起动:开始时,曲柄凸轮330与对应凸轮340处于图38所示位置。当来自运行溜槽271a的一个获胜弹球进到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的凹口278C中时,此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由于获胜弹球的重量而从图40(A)所示位置顺时针转动,并且如图40(B)所示,当起动销278e到达对应杆430中接合口432的最下端时停止。然后,开关传感器421(SW1)给出一输出信号,起动马达282转动。但是,马达282的转动由于弹球夹277的接合部分277S与停止器314所接合而中断,同时在曲柄凸轮330的凸轮表面在(E)中的起动销413即起动该起动杆410以进行顺时针转动。起动销413沿曲柄凸轮330的凸轮表面区(E)的运动于是便受到约束。这样,当起动销433停留在对应凸轮340的凸轮表面区(J)中时,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即保持在图40(B)所示的位置中。然后起动奖球供给装置供给奖球或者消除了奖球的堵塞障碍。当用来限制奖球输送的踏杆310由于弹球的重量而压向下方时,连接杆313即促使停止器314从弹球夹277的接合部分277S脱开,从而使此弹球夹保持倾斜。结果是马达282重新转动而能继续进行奖球输出作业。如上所述,弹球夹277能够闭锁住(相当于弹球在导向溜槽273中的情况),而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也能恒定地保持在图41(B)所示的位置中。这样就能使弹球机房的管理部门与当事的参赛者,避免因获胜程序中的奖球输出问题引起的争执。
曲柄凸轮330上探测部分的扇形探测部分334a在探测部分343的扇形探测部分343a与开关传感器422(SW2)接合之前,从开关传感器423(SW3)上脱开一段时间,以使马达282停转。
下面对照图42(A)与42(B)来描述奖球输出中两种不同的定时与工作程序:普通的输出程序(例为输出13个弹球)和少量输出的程序(例为输出7个弹球)。
按照本实施例,当一获胜弹球进入获胜进口225、227与228中之一(可变获胜装置230的获胜空间241则除外)时,即完成普通输出程序(例如输出13个弹球)。
在普通输出程序中,限制螺线管292由后述的控制装置激励,它的起动杆292a缩回(如图42(A)与42(B)的实线所示)。然后,枢轴杆291由于起动杆294的运动而按图中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溢出限制杆293则由于弹簧293C顶举其末端而转回(图35)。于是,溢出限制杆293的停止器293a就脱离开弹球夹277,使弹球夹277中的奖球(13个)随时可以输出。这样,当弹球夹277反时针从图42(A)所示位置倾转至图42(B)所示的位置时,所有这13个奖球都能外流供输出用。
当奖球输出程序随着弹球夹277转回至原始位置向结束时,限制螺线管292仍被激励,而溢出限制杆293的停止器293a则继续与弹球夹277脱离。这就可使弹球夹277从导向溜槽273来供给补充的奖球。
另一方面,当获胜弹球进入本实施例所述可变获胜装置230中获胜空间241的获胜进口246与247中之一时,即执行少量输出程序(例如输出7个奖球)。
在少量输出程序中,限制螺线管292由后述的控制装置去激励,而它的起动杆292a由于弹簧292b的恢复力的作用而伸出,如图42(A)与42(B)中点划线所示。当枢轴杆291由于起动杆294的运动而作如图中所示之反时针转动时,它的停止器293a即进入弹球夹277中以阻止上游部分的奖球(共6个)从弹球夹277中外出。于是,当弹球夹277沿反时针从图42(A)所示位置转动到图42(B)所示的位置时,只有弹球夹277中13个奖球的下游部分之7个奖球能够外流供输出用。
正好在奖球输出程序随弹球夹277回转到原始位置而结束之前,限制螺旋管292便为后述的控制装置激发。这样枢轴杆293顺时针转动,而它的停止器293a与弹球夹277脱开,然后弹球夹277中充装上由导向溜槽273供给的奖球。
图43是一框图,表明一奖球输出控制板500和一获胜控制装置600,它们是用在弹球机上来进行比赛和输出奖球的。
按照本实施例,奖球输出控制板500与获胜控制装置600是相互独立的。奖球输出控制板500安装在后部组合板280上的后盖313(图37)内侧,而获胜控制装置600如图34所示,是自由地装于后部组合板280之背面上。后盖313据本实施例则是用螺钉同样自由地安装在后部组合板280之上的。
奖球输出控制板500包括奖球输出控制电路510起奖球输出控制部分的作用,它与电源501马达282以及开关传感器421(SW1)与422(SW2)相连接。因此,当开关传感器421(SW1)与422(SW2)将输出信号供给奖球输出控制电路510时,它就控制马达282的起动与停转。
获胜控制装置600可以是一计算机系统,它分别地连接到以下各元件上:单孔式特殊获胜进口中特殊获胜探测器225a、225a的探测器开关SWA与SWB;双孔式特殊获胜进口224中特殊获胜探测器224a的探测器开关SWC;特殊获胜进口246中特殊获胜探测器246a的探测器开关SWD;用来计算特殊获胜进口246与一般获胜进口247、247中获胜弹球总数的获胜弹球数探测器249的探测器开关SWE;用于驱动折叶件243、243的螺线管601;以及限制螺线管292与用来控制奖球输出数的开关传感器423的探测器开关SW3。根据探测器开关SWA至SWE的输出信号,可变获胜装置230中的折叶件243、243即为螺线管601驱动,用来进行开/闭与停止动作。根据获胜弹球通过可变获胜装置230的获胜空间的记录(该记录根据探测器开关SW4的输出信号而贮存于获胜控制装置中),限制螺线管292在后面所述的定时周期中,由开关传感器423(SW3)给出的探测信号控制而进行接通/断开作业。
图44表明奖球输出的时间表
在与获胜进口224、225、227、228与231(但可变获胜装置230的获胜进口246与247除外)有关的奖球输出普通程序中,限制螺线管292继续被激励以保持溢出限制杆293的停止器293a脱离弹球夹277,由此使弹球夹277中的13个奖球可用于进行普通输出。当来自获胜进口224、225、227、228与231中之一的一个获胜弹球,通过赛盘38背面上的运行溜槽271a而进入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中的凹口278C时,此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倾斜至其前端转动向下的位置。然后,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背端上的探测部分278d从开关传感器421(SW1)的C形探测器部分421a上脱开,此时开关传感器接通。此开关传感器421(SW1)产生一“H”(高)电平的输出以起动马达282。
马达282起动后,曲柄凸轮330与对应凸轮340开始转动。首先,曲柄凸轮330上探测部分334的扇形探测部分334a与开关传感器422(SW2)的C形探测器部分422a接合,接着此开关传感器产生一个“H”(高)电平的输出。然后,随着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因对应凸轮340的转动而回转,它的探测部分278d即返回与开关传感器421(SW1)的C形探测器部分421a结合,此时该开关传感器产生一个“L”(低)电平输出。之后,曲柄凸轮330上探测部分334上的扇形探测部分334a,与产生一“L”(低)电平输出之开关传感器423(SW3)的C形探测器部分423a脱开。经一段短时间(T1秒)之后,对应凸轮340上探测部分343的扇形探测部分343a即重新与产生“L”(低)电平输出的开关传感器422(SW2)相接合。随着此开关传感器422(SW2)输出的下降,马达282停转并返回至其初始阶段。
当通过可变获胜装置230的获胜进口246、247、247中之一而获胜时,即实行少量输出程序(例为输出7个奖球),而获胜结果则记录于获胜控制装置600的存贮器中。在少量输出程序中的开关传感器421(SW2)、422(SW2)与423(SW3)的高低输出定时以及马达282的起动与停转定时,和普通输出程序相同。在少量输出程序中,限制螺线管292由于与开关传感器423(SW3)的“H”(高)电平同步而产生一“L”(低)电平,在通过获胜进口246、247、247而获胜的条件下,其获胜结果被记录于控制装置(未示明)的存贮部件中,同时此螺线管将被解除激励。溢出限制杆293的停止器293a然后与弹球夹277接合,弹球夹277中只有一部分(例如7个)奖球能够备用于输出。因此,当弹球夹277因曲柄凸轮330的作用而倾斜时,就能进行此少量(7个奖球)输出。就在开关传感器422(SW2)的输出回到“L”(低)电平且马达282在对应凸轮340转一整转后即将停转前的T1秒时,开关传感器423(SW3)产生一高电平输出来起动限制螺旋管292。于是,溢出限制杆293的停止器293a就脱离弹球夹277,然后,该弹球夹277就从导向溜槽273中重新补充奖球。更确切地说,就在弹球夹277由于曲柄凸轮330的作用而返回之前,溢出限制杆293的停止器293a即从弹球夹277上脱开,而此弹球夹277立即重新补充上奖球。当对应凸轮340旋转了一周时,对应凸轮340上探测部分343的扇形探测部分343a即与开关传感器422(SW2)接合,于是后者被导向“L”(低)电平。在输出降至低电平之前的输出下降边缘,控制装置(未示明)的存贮器中所记录的获胜球数减少“1”。
在本实施例的弹球机中,当一获胜弹球进入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的凹口278C中时,此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便倾斜至第一档并与对应杆430接合。而当此获胜弹球从凹口278C外出被阻止时,即进行奖球输出作业。然后,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与对应杆430一起进一步倾斜至第二档,此时的获胜弹球处理装置278之凹口278C中的获胜弹球向下流至运行溜槽271b的下游。因此,奖球输出程序便能可靠地对每个获胜弹球实行,并且可以省去已知的复杂机构,该机构包括一个闸板和获胜弹球约束部件,后两者并联地进行奖球的输出。用来起动溢出限制杆293以改变奖球数的限制螺线管292以及用来起动此限制螺线管292的开关传感器423(SW3),都是自由地安装在后部组合板280并且连接到获胜控制装置600上,该装置600以一对一的关系对应于基本部件(例如一台可变获胜装置230)。这样,此种弹球机可以从单系统的奖球输出型转变为多系统的奖球输出型,只需将单系统奖球输出用的赛盘38更换成多系统奖球输出用的赛盘,此外以一对一的关系变更与赛盘38对应的获胜控制装置600。结果,弹球机中的后部组合板280能够有效地予以利用。
尽管按照所采用的实施例,普通的奖球输出是输出13个弹球,而少量奖球输出是输出7个弹球,但本发明的弹球机也可以输出任意个数之奖球。例为,如果需要在少量奖球输出程序中输出偶数个例为10个奖球,此时限制杆293的停止器293a应制成台阶形。
尽管运行溜槽271a下游端上的停止器271C是作为获胜弹球溢出限制装置的形式提出的,但任何能在获胜弹球装置278倾斜至第一档时将一获胜弹球保持在凹口278C中的装置都是可以使用的。

Claims (3)

1.一种弹球机,在赛区中具有中奖装置和非中奖孔,其特征在于,
在前框架的背面设有容纳赛盘的赛盘收容框架;
在上述赛盘收容框架的侧壁上设有可安装、拆卸地固定上述赛盘的锁紧件;
具有把弹球投射到赛区中的弹球弹射装置、和位于上述前框架的前面、控制弹球弹射距离的弹射控制装置;
在上述前框架的开口部,分别可开闭地安装有覆盖上述赛盘前面的玻璃容纳框、和位于该玻璃容纳框的下方、且在其前面具有托盘的板体;
在上述前框架的背面安装有后组合板,其上配设有:一个一个地检测并处理进入中奖装置的中奖球的中奖球处理装置;将由中奖球处理装置检测处理后的一定数量的中奖球排出的中奖球排出装置;将从中奖球排出装置排出的中奖球导入设于上述板体上的托盘内的中奖球导出槽;
由赛盘收容框架和后组合板在其背面重合而成的前框架可开闭地安装在机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球机,其特征在于:安装在赛盘容纳框架的两块侧板上的每个锁紧件包括:一根操作杆;一块夹持板,它通过与操作杆有关的延伸将赛盘夹持在侧板上;以及一弹性锁合件,用来将此操作杆锁定在一个夹持位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赛盘锁紧件有一个从它延伸出去的定位部分供导引赛盘之用。
CN88108573A 1988-12-14 1988-12-14 弹球机 Expired - Lifetime CN1048907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88108573A CN1048907C (zh) 1988-12-14 1988-12-14 弹球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88108573A CN1048907C (zh) 1988-12-14 1988-12-14 弹球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268A CN1043268A (zh) 1990-06-27
CN1048907C true CN1048907C (zh) 2000-02-02

Family

ID=4835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88108573A Expired - Lifetime CN1048907C (zh) 1988-12-14 1988-12-14 弹球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90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44432A1 (en) * 2007-10-17 2010-06-10 Eiji Nittou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nit . gaming device ,and display method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ni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36574A (ja) * 1986-04-09 1987-10-16 株式会社 ソフイア パチンコ機
JPS62292182A (ja) * 1986-06-12 1987-12-18 株式会社ソフイア パチンコ機
JPS6379687A (ja) * 1987-06-26 1988-04-09 株式会社 ソフィア パチンコ機
JPS6392186A (ja) * 1986-10-07 1988-04-22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表示状態制御回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36574A (ja) * 1986-04-09 1987-10-16 株式会社 ソフイア パチンコ機
JPS62292182A (ja) * 1986-06-12 1987-12-18 株式会社ソフイア パチンコ機
JPS6392186A (ja) * 1986-10-07 1988-04-22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表示状態制御回路
JPS6379687A (ja) * 1987-06-26 1988-04-09 株式会社 ソフィア パチンコ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268A (zh) 1990-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4076C (zh) 售货机
CN1102071C (zh) 游戏装置
CN1091341C (zh) 电子元件装配方法及装置
CN1062961C (zh) 自动硬币支付设备
CN1607020A (zh) 游戏机
CN1636614A (zh) 游戏机
CN1600402A (zh) 游戏机
CN1167068C (zh) 制造光盘的方法及设备
CN1149035C (zh) 拉链头自动装配机
CN1048907C (zh) 弹球机
CN1141705C (zh) 碟片交换机
CN1897998A (zh) 物品获取游戏装置
CN1228116C (zh) 自动麻将桌
JPH06198053A (ja) 縦型弾球遊技機
CN1224032C (zh) 光盘记录-再现装置
CN1099665A (zh) 具有使过剩木柱减至最少的保龄球木柱自动放置机
CN1125453C (zh) 碟片更换器
CN1335988A (zh) 光盘录制和/或重放装置
CN1143803A (zh) 盘传送设备
CN1142668A (zh) 盘播放器-换盘器
CN1143783C (zh) 电动订书机的卡盒
CN1167976A (zh) 盒式磁带记录/再现装置
CN1136568C (zh) 具有换盘功能的盘复制设备
CN1141158C (zh) 使用奖章玩的游戏系统
CN100342442C (zh) 盘播放和/或记录装置中的盘定心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5 Extension of patent right duration from 15 to 20 years for appl. with date before 31.12.1992 and still valid on 11.12.2001 (patent law change 1993)
OR01 Other related matters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