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83745A - 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控制信息接收方法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控制信息接收方法及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83745A
CN104883745A CN201510270004.6A CN201510270004A CN104883745A CN 104883745 A CN104883745 A CN 104883745A CN 201510270004 A CN201510270004 A CN 201510270004A CN 104883745 A CN104883745 A CN 1048837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information
travelling carriage
identifying
information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7000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83745B (zh
Inventor
山田升平
中岛大一郎
日比庆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8837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837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837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837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3Adaptive formatting arrangements particular to signalling, e.g. variable amount of b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04L1/0079Formats for contro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08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allowing a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to use more than one type of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12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identifying the type of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04L5/0041Frequency-non-contiguo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4Rate requirement of the data, e.g. scalable bandwidth, data prio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28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with direct estimation from sounding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Abstract

在以由频率分量和时间分量构成的资源块为单位来分配资源的无线系统中,通过控制信息发送用信道从基站向移动台发送对移动台装置的控制信息和用于对发送该控制信息的控制信息发送用信道的格式进行识别的识别信息。

Description

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控制信息接收方法及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控制信息接收方法及程序。
本申请基于2007年1月9日日本申请的特愿2007-001801号主张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作为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的一种方式,在作为国际标准化计划的S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中,有标准化的W-CDMA(宽带码分多址)方式的通信规范,基于同规范的便携式电话服务逐渐在各国开始应用。在3GPP中,作为这样的第三代无线系统的新规范,还在进行称为EUTRA(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Access:演进的通用陆基无线接入)、EUTRAN(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Radio Access Network:演进的通用陆基无线接入网)的通信技术研究。此外,在W-CDMA方式的下行链路中能够进行高速分组通信的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无线接入)方式也被标准化。
以下,对HSDPA方式和EUTRA进行简单地概要说明。
在HSDPA方式中,下行链路物理信道包括高速物理下行共享信道HS-PDSCH(High Speed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和HS-DSCH关联共享控制信道HS-SCCH(HS-DSCH-related Shared Control Channel)。
高速物理下行共享信道HS-PDSCH是多个移动台在下行链路共享的共享信道,使用于发送以各移动台为目的地的分组数据。在该HS-PDSCH中,包含作为传输信道的高速下行共享信道HS-DSCH(High SpeedDownlink Shared Channel)。
HS-DSCH关联共享控制信道HS-SCCH是多个移动台在下行链路共享的共享信道,用于发送各移动台对高速物理下行共享信道HS-PDSCH进行解调所需的信息即调制方式及扩散码的信息、纠错解码所需的信息、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所需的信息等。
此外,HSDPA方式的上行链路物理信道包括HS-DSCH关联上行个别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 forHS-DSCH)。
HS-DSCH关联上行个别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是各移动台在上行链路个别使用的控制用信道,用于发送下行信道的传播路径品质信息(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作为与HARQ信号对应的接收确认信息的ACK/NACK(Acknowledgement/Negative Acknowledgement)信号等。
其次,在EUTRA中,在下行链路中使用了OFDM(正交频分复用)方式,并且在OFDM方式中适用了基于信道编码等适应无线链路控制的适应调制解调/纠错(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AMCS)技术。所谓AMCS,是为了高效地进行高速分组数据传输,根据各移动台的传播路径状况,切换纠错方式、纠错的编码率、数据调制多值数、时间及频率轴的码扩频率以及多码复用数等各种无线传输参数的通信方式。例如,在数据调制中,随着传输路径状况变好,通过从QPSK(4相移相调制)切换成8PSK(8相移相调制)、16QAM(16值正交振幅调制)等更高效的多值调制,能够使通信系统的最大吞吐量(throughput)增大。
此外,作为OFDM方式中的信道配置方法,提出了Spread-OFDM方式和Non Spread-OFDM方式。在Spread-OFDM方式中,通过扩散码复用在相同频带复用物理控制信道和物理数据信道。另一方面,在NonSpread-OFDM方式中,利用TDM(时分复用)、FDM(频分复用)、或者TDM与FDM的组合的任意一个,在时间、频率上复用物理控制信道和物理数据信道。
在EUTRA中,将OFDM方式的下行链路的无线帧在频率方向及时间方向进行分割,在该分割的各块中映射向各移动台的数据。为了进行该映射,利用识别各移动台的移动台识别信息,从而自基站发送表示向各块分配移动台的分配信息。
专利文献1:特开2001-237803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4-297756号公报
其中,在EUTRA中,利用怎样的控制信息在基站和移动台中交换用于所述映射的分配信息是重要的问题,需要有效的控制信息的收发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无线系统中有效地收发控制信息的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控制信息接收方法及程序。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所述课题的发明,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对移动台装置的控制信息和用于对发送所述控制信息的控制信息发送用信道的格式进行识别的识别信息,通过所述控制信息发送用信道发送给所述移动台。
此外,在所述基站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信息包括识别以一个或多个所述移动台装置为构成要素的移动台组的组识别信息。
此外,在所述基站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按照与配置所述控制信息发送用信道的无线资源内的位置相对应而预先决定的格式设定所述识别信息。
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台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对移动台装置的控制信息和用于对发送所述控制信息的控制信息发送用信道的格式进行识别的识别信息,接收所述控制信息发送用信道所包含的来自基站装置的信号,根据接收的该信号的识别信息来取得该信号的控制信息。
此外,在所述移动台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信息包括识别以一个或多个所述移动台装置为构成要素的移动台组的组识别信息。
此外,在所述移动台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按照与配置所述控制信息发送用信道的无线资源内的位置相对应而预先决定的格式设定所述识别信息。
提供一种从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装置向移动台装置的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对移动台装置的控制信息和用于对发送所述控制信息的控制信息发送用信道的格式进行识别的识别信息,通过所述控制信息发送用信道发送给所述移动台。
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台装置接收来自基站装置的控制信息的控制信息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对移动台装置的控制信息和用于对发送所述控制信息的控制信息发送用信道的格式进行识别的识别信息,接收所述控制信息发送用信道所包含的来自基站装置的信号,根据接收的该信号的识别信息来取得该信号的控制信息。
提供一种程序,使从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装置分配了资源的移动台装置执行以下功能,即,对于对移动台装置的控制信息和用于对发送所述控制信息的控制信息发送用信道的格式进行识别的识别信息,接收所述控制信息发送用信道所包含的来自基站装置的信号,根据接收的该信号的识别信息来取得该信号的控制信息。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无线系统中能够有效地收发控制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无线系统所使用的下行链路的无线帧的结构的图。
图2是由排列C(f,t)表现一个PRB的图。
图3是表示使用动态格式时下行链路中的信道的配置的图。
图4是表示通过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发送的控制信息的图。
图5是表示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的信号格式的图。
图6是表示资源分配信息的一例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的编码方法的图。
图8表示对准固定格式的移动台发送的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的信号格式的图。
图9是说明赋予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的CRC区域的识别信息的图。
图10是说明格式内组的分组方法的图。
图11是表示对图8(a)所示的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的信号格式应用了图10(a)所示的格式内组的分组方法的例的图。
图12是表示对图8(c)所示的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的信号格式应用了图10(a)所示的格式内组的分组方法的例的图。
图13是表示对图8(c)所示的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的信号格式应用了图10(b)所示的格式内组的分组方法的例的图。
图14是表示对图8(a)所示的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的信号格式应用了图10(a)所示的格式内组的分组方法的例的图。
图15是表示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模块图。
图16是表示移动台装置的结构的模块图。
图17是表示基站对移动台设定PSCCH格式的顺序的时序图。
图18是表示1TTI内的基站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1TTI内的移动台的处理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0     基站装置
101     数据控制部
102     数据调制部
103     OFDM调制部
104     无线部
105     信道推定部
106     DFT-S-OFDM解调部
107     数据解调部
108     控制数据提取部
109     调度部
109-1     DL调度部
109-2     UL调度部
110     无线资源控制部
20     移动台装置
21     发送部
22     接收部
201     无线部
202     调度部
203     无线资源控制部
204     无线控制部
211     数据控制部
212     数据调制部
213     DFT-S-OFDM调制部
221     信道推定部
222     OFDM解调部
223     数据解调部
224     控制数据提取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1.无线帧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系统所使用的下行链路的无线帧的结构的图。在图1中,下行链路的无线帧由被称为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的块构成,PRB是通信时所使用的无线资源的单位。规定一个PRB具有与一个或多个子载波对应的频宽B_prb、和与一个或多个OFDM符号对应的时间长(1子时隙)。
这里,在图1中,对于频率轴,设下行链路整体的频率带宽B_all为20MHz、保护用带宽为2MHz、一个PRB的频率带宽B_prb为180kHz、子载波的频率带宽B_sc为15kHz。并且,对于时间轴,设一个无线帧长为10ms,设作为单位发送时间(子帧)的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为1ms。一个子帧由两个子时隙构成,一个子时隙由7个OFDM符号(OFDM符号长度是Ts)构成。在该无线帧结构中,一个无线帧包含在频率轴方向100个、在时间轴方向20个即合计2000个PRB。其中,在图1中没有示出保护用频带。
在下行链路发送的数据包含(a)用户使用的用户数据;(b)移动台识别信息(UEID;User Equipment Identity)、调制方式、纠错方式、HARQ所需的信息、数据长等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及上行链路控制信息;(c)进行用户数据、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解调时的传输路径推定所利用的已知的导频信号;这些被映射在各子帧内。此外,在无线帧的起始子帧中还映射了(d)用于取得帧同步的同步信号、(e)用于通知帧整体结构的公共控制信息。此外,也映射了(f)寻址(paging)信息、(g)MBMS(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信息。
作为用于发送这些各数据的信道,下行链路物理信道包括: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Physical Shared Control Channel)、下行链路导频信道DPICH(Downlink Pilot Channel)、同步信道SCH(SynchronisationChannel)、公共控制信道CCPCH(Common Control Physical Channel)、寻址信道PCH(Paging Channel)、多点传送信道MCH(Multicast Channel)。
图1所示的子帧是用于发送以移动台为目的地的数据的子帧,在该子帧中,包括下行链路导频信道DPICH、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和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PDSCH。在子帧内的子时隙1中,对第1个OFDM符号配置下行链路导频信道DPICH和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对第2个及第3个OFDM符号配置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对第4个以后的OFDM符号配置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PDSCH。并且,在子时隙2中,对第1个OFDM符号配置下行链路导频信道DPICH和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PDSCH,对第2个以后的OFDM符号配置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PDSCH。
下行链路导频信道DPICH是发送上述(c)的数据的信道,用于进行小区搜索和切换(hand over)时的功率测定、用于进行自适应调制的CQI测定、用于对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及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PDSCH进行解调的传输路径推定。
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是发送上述(b)的数据的信道。这里,在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作为用户数据解调所需的控制信息,包括PRB的调制方式、数据长、配置有以移动台为目的地的数据的PRB位置、HARQ所需的信息等,在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中,包括功率控制、PRB的发送时机控制、移动台发送数据的PRB位置、调制方式、数据长、对移动台发送的数据的HARQ的ACK/NACK等。
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PDSCH是发送上述(a)的数据即用户数据的信道。在解调该用户数据时,利用由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发送的调制方式以及数据长的信息。此外,为了对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进行解调,利用下行链路导频信道DPICH的导频信号来进行传输路径推定。另外,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PDSCH能够在多个移动台共享。
图2是由排列C(f,t)表现一个PRB的图。f是子载波编号,t是OFDM符号编号。PRB的频率带宽B_prb是180kHz,子载波的频率带宽B_sc是15kHz,所以在一个PRB中包含12个子载波。因此,1≤f≤12。此外,一个子时隙由7个OFDM符号构成,这相当于OFDM符号长度Ts是0.07ms的短CP(Short Cyclic Prefix)的情况。此外,能够延伸OFDM符号的保护间隔(guard interval)长而成为Long CP,此时,例如若使OFDM符号长度Ts为0.08ms,则一个子时隙包含6个OFDM符号。因此,在短CP的情况下1≤t≤7,在Long CP的情况下1≤t≤6。
上行链路的无线帧也与下行链路同样,分别是由规定的频带和时间带构成的块,由作为通信所使用的无线资源单位的资源块构成。以下,将该块称为PRU(Physical Resource Unit)。例如,在设上行链路整体的频带(上行链路频率带宽)为20MHz、PRU带宽为180kHz、子载波频率带宽Bsc为15kHz、一个无线帧长为10ms、用户的单位发送时间TTI为1ms(子帧)、保护用频带为2MHz的情况下,一个无线帧由在频率轴方向100个、在时间轴方向10个PRU,即合计1000个PRU构成。
2.动态格式与准固定格式
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线系统中,各移动台以两种方式从基站接收控制信息,这两种方式是:动态格式或准固定格式、或者、动态格式和准固定格式。其中,在动态格式的情况下,控制信息从基站按每TTI(子帧)由规定的信道被发送。另一方面,在准固定格式的情况下,控制信息从基站例如预先在通信开始时被发送,并且不按每TTI来发送。并且,与预先发送的控制信息不同的信息(移动台识别信息等,详细情况后述)按每TTI被发送。各移动台利用动态格式和准固定格式的哪个接收控制信息,由基站指定。
以下,分别对动态格式和准固定格式进行说明。
2.(1)动态格式
图3是表示下行链路中的信道的配置的图。这里,示出了一个频宽5MHz的子帧。一个PRB的频率带宽B_prb为180kHz,在1子时隙·5MHz宽度内包含25个PRB。1子帧由两个子时隙(子时隙1及子时隙2)构成。在各子时隙的起始的OFDM符号中,按每3个子载波配置下行链路导频信道DPICH,即C(x,1):x=2,5,8,11。此外,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配置在子时隙1的起始OFDM符号中下行链路导频信道DPICH未使用的区域,即C(x,1):x≠2,5,8,11;以及子时隙1的第2个和第3个OFDM符号中,即C(x,2):x=1~12以及C(x,3):x=1~12。在子时隙1和子时隙2的剩余区域中,配置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PDSCH。
对于对移动台的资源分配,使用上述所配置的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来进行。这里,如上所述,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仅配置在子时隙1中,但是子时隙1的PRB与子时隙2的PRB预先设定了关联,用子时隙1中配置的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对移动台指定子时隙1的PRB时,通过该关联,子时隙2的PRB也被自动确定。因此,与在各子时隙利用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按每子时隙进行不同的资源分配的情况相比,能够减轻控制信息的载荷。这样,对1子帧以25PRB进行资源分配的指定。
图4是表示通过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发送的控制信息(动态格式下的控制信息)的图。此外,图5是表示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的信号格式的图。如上所述,在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中包含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或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由三个范畴(category)Cat1、Cat2、Cat3的各信息构成。Cat1用于资源的分配,包括移动台识别信息和下行链路的资源分配信息。Cat2表示分配给各移动台的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PDSCH的传输格式,包括调制方式、有效载荷大小、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Output)关联信息。Cat3是关于HARQ的信息,非同步HARQ的情况下包括进程(process)编号和重传编号,同步HARQ的情况下包括重传编号。
此外,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也同样由三个范畴Cat1、Cat2、Cat3的各信息构成。Cat1用于资源的发送许可,包括移动台识别信息和上行数据发送用的资源分配信息。Cat2表示各移动台发送上行数据时的传输格式,包括调制方式、有效载荷大小、MIMO关联信息。Cat3是关于HARQ的信息,在上行链路中使用同步HARQ,所以包括重传编号。在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中还包括上行时间同步信号。该上行时间同步信号是上行链路发送时,在移动台侧对由基站与移动台间的距离变动而产生的数据到达时间的差进行调整的同步处理所需的信号。
其中,这些各信息的数据大小如以下所述。
移动台识别信息使用在基站内能够识别且固定16位的C-RNTI(CellSpecific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
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资源分配信息使用PRB数量的位图,表示移动台应该使用哪个PRB。这里,设有25个PRB(参照图3),所以资源分配信息需要25位。图6中表示了资源分配信息的一例。在该例的情况下,分配了PRB#3和PRB#24。
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资源分配信息通过开始块编号(4位)和结束块编号(4位)来指定连续的块。这是因为在上行链路中,为了使用单载波发送器需要由连续的块进行分配。
调制方式能够使用QPSK1/8、QPSK1/4、QPSK1/2、QPSK2/3、16QAM1/2、16QAM2/3、64QAM1/2、64QAM3/5、64QAM2/3、64QAM3/4等,但是设使用其中的四种。因此,为了识别该四种调制方式需要2位。
有效载荷大小,用6位表示在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PDSCH发送的数据的信息量。
MIMO关联信息使用2位来表示天线个数、流数、MIMO控制信息。
HARQ的进程编号是用于识别HARQ的进程的信息,需要3位。
HARQ的重传编号表示某HARQ进程内的重传的顺序,用2位表示。
上行时间同步信号为了表示与移动台目前的同步时间的差分而使用1位。
这样,在动态格式中,通过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全位数56位或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全位数37位的控制信息。另一方面,如在图3中所说明的那样,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配置在一个子帧内起始的OFDM符号的一部分(每1PRB,从12个子载波除去下行链路导频信道DPICH用的4个子载波之后剩下的部分)和第2个以及第3个OFDM符号中,所以在图3所示的1子帧·5MHz宽度内发送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的子载波数是:
(12-4)×25+12×25×2=800。
例如设调制方式为QPSK、编码率为1/3来对该800子载波进行编码时,能够发送533位。
因此,在5MHz宽度的1子帧内,分别在下行链路与上行链路中最大能够容纳5个(533÷93)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即,在以动态格式发送控制信息的情况下,对1TTI(子帧)分别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中能够分配5个移动台(每频率带宽5MHz)。但是,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数量不需要一定相同。
图7是用于说明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的编码方法的图。为了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的编码,使用UEID掩蔽CRC(UEIDmasked Cyclic Redundancy Check)作为各移动台的移动台识别信息C-RNTI。并且,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以对该信道的数据进行CRC而得到的CRC比特串与移动台识别信息C-RNTI相同的方式被编码。
这样,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的编码按照其发送目的地的移动台而在每移动台个别被进行。移动台(动态格式的移动台)接收各TTI的全部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来进行CRC,若获得了与自己的移动台识别信息C-RNTI相同的CRC比特串,则识别为该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是发送给自己的,并且能够正确地进行了解码。
2.(2)准固定格式
准固定格式是如下情况的信号格式,即,在通信开始时等发送资源分配信息、调制方式、有效载荷大小、MIMO关联信息、与HARQ相关的信息、移动台识别信息等的一部分,并设为准固定。
图8表示对准固定格式的移动台发送的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或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信号格式的图。准固定格式情况下的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的信号格式能够取得图8(a)~(c)所示的各种形态。
图8(a)是在通信开始时等发送移动台识别信息以外的控制信息(资源分配信息、调制方式、有效载荷大小、MIMO关联信息、与HARQ相关的信息)并设为准固定的情况下的信号格式。这里,利用短UEID作为移动台识别信息。短UEID是用于在一群多个移动台中识别各移动台的识别信息,例如,由比上述动态格式的C-RNTI短的4位构成。因此,使用该短UEID能够识别的移动台数是16。短UEID不仅限定于4位,还能够按照PSCCH的信号格式来使用不同位数的识别信息。
将图8(a)的格式定义为格式1。在格式1中,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中仅配置了短UEID和CRC。短UEID的字段被设置为9字段,并且各字段的位置与对该字段指定了本台的短UEID的移动台应该使用的PRB一一对应。即,对于在某短UEID字段指定了短UEID的移动台,分配了与该短UEID字段相对应的PRB或PRU。
此外,在CRC区域,赋予了表示格式1的16位识别信息(F1-ID)。将识别该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的格式的识别信息称为格式ID。通过准备多个该F1-ID,将使用格式1的移动台进行分组。通过这样,基站按每格式1的组对指定了短UEID的移动台进行设定。该格式ID也可以构成为在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分配不同的ID。
图8(b)是使用短UEID并且动态地变更控制信息的一部分的情况下的信号格式。将该格式定义为格式2。这里,将动态地变更控制信息称为LTFS(Limited Transport Format Set)。在图8(b)中,设用3位能够表现LTFS的信息。该情况下,在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中,能够配置短UEID与LTFS的组5组。在CRC区域,赋予了表示格式2的16位识别信息(F2-ID)。
图8(c)是不使用短UEID而动态地变更控制信息的一部分的情况下的信号格式。将该格式定义为格式3。在CRC区域,赋予了表示格式3的16位识别信息(F3-ID)。因为不使用短UEID,所以能够使用各个LTFS字段的移动台被限定为组内的一个移动台。因此,预先通过基站与移动台之间的交换而设定LTFS字段与组内的移动台的对应关系。LTFS字段能够按各个移动台来设定使用方法。在该例中,LTFS由8位构成。
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以多个格式共享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的有效载荷部分,能够在相同的物理信道使用多个格式。
图9是说明赋予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的CRC区域的识别信息的图。
图9(a)是表示由C-RNTI、F1-ID、F2-ID、F3-ID共享16位ID时的关系的图。在16位ID中,能够分配65536种ID,但是将这些划分为作为C-RNTI而使用的区域、作为F1-ID而使用的区域、作为F2-ID而使用的区域、作为F3-ID而使用的区域。至移动台的C-RNTI分配了由其他格式使用的ID以外的ID。分配格式1内ID#1、格式1内ID#2两个ID作为作为F1-ID利用的ID。这是因为,如上所述,准备多个由格式1使用的ID,分别作为用于识别格式内组的组ID来使用。将使用格式1的移动台群进行分组,分别在组识别中使用格式1内ID。同样,也准备多个格式2内ID、格式3内ID,作为组ID来使用。该组ID也可以构成为在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和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分配不同的ID。图9(a)所示的16位ID的分类构成为以RRC信令(signaling)、报告信息通知移动台。此外,也可以简单地利用16位ID的上位数位作为格式标识符。此外,也可以通过将图9(a)的分类预先规范化,从而降低以RRC信令、报告信息通知的信息量。
图9(b)示出了通过以物理的控制信号的配置进行在图9(a)说明的格式的识别,有效地使用16位ID区域的方法。将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的区域进行分组,使各个PSCCH的区域组与格式的标识符建立对应关系。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的区域存在6个时,对每个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的区域能够使用的格式进行限制。例如,预先将PSCCH#1和PSCCH#4设定为格式1用或C-RNTI用,预先将PSCCH#2和PSCCH#5设定为格式2用或C-RNTI用。作为16位ID,即使在格式1和格式2分配了相同的信息串,也能够由物理的控制信号的配置进行识别。通过这样,16位ID,为了指定C-RNTI或格式内ID而仅作为标识符来使用,能够削减用于指定格式的标识符。使用报告信息、RRC信令向移动台通知这些对应关系。
图9(c)示出了通过以物理的控制信号的配置进行在图9(a)说明的格式内组的识别,有效地使用16位ID区域的方法。将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的区域分组,使各个PSCCH的区域组与格式内组的标识符建立对应关系。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的区域存在6个时,对每个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的区域能够使用的格式内组进行限制。例如,预先将PSCCH#1设定为格式内ID#1用或C-RNTI用,预先将PSCCH#2设定为格式内ID#2用或C-RNTI用。作为16位ID,即使在格式内ID#1和格式内ID#2分配了相同的信息串,也能够由物理的控制信号的配置进行识别。通过这样,16位ID,为了指定C-RNTI或格式而仅作为标识符来使用,能够削减用于指定格式内组的标识符。使用报告信息、RRC信令向移动台通知这些对应关系。
也可以将图9(b)和图9(c)进行组合来使用。将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的区域分组,使各个PSCCH的区域组与格式内组的一部分以及格式的一部分建立对应关系,由此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16位ID区域。例如,预先将PSCCH#1和PSCCH#4设定为格式1内ID#1~2用或格式2内ID#1~2用或C-RNTI用,预先将PSCCH#2和PSCCH#5设定为格式1内ID#3~4用或格式3内ID#1~2用或C-RNTI用。作为16位ID,即使在格式2内ID#1和格式3内ID#1分配了相同的信息串,也能够由物理的控制信号的配置进行识别。使用报告信息、RRC信令向移动台通知这些对应关系。
作为格式内组的分组方法,有将建立关联的物理资源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组的方法、和将用户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组的方法。图10(a)示出了将PRB进行分组的情况,PRB组1包括PRB#1~PRB#4,PRB组2包括PRB#5~PRB#8,PRB组3包括PRB#9~PRB#12。PRB组也可以跨多个无线帧来设定,也可以以TTI单位来设定。图10(b)示出了将移动台进行分组的情况,UE组1包括UE#1~UE#4,UE组2包括UE#5~UE#8,UE组3包括UE#9~UE#12。此外,图10(c)示出了将UE组与PRB组进行匹配而分组的情况,组群(group set)1包括PRB#1~PRB#4以及UE#1~UE#4,组群2包括PRB#5~PRB#8以及UE#5~UE#8,组群3包括PRB#9~PRB#12以及UE#9~UE#12。这里,针对将下行链路的PRB进行分组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上行链路的PRU也被分组成PRU组。
图11~图14是表示对图8(a)~(c)所示的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的信号格式应用了图10(a)~(c)所示的格式内组的分组方法的例子的图。
图11示出组合了图8(a)与图10(a)的情况。在格式1的情况下,没有资源分配用的信息,所以需要预先使短UEID配置与PRB或PRU的位置建立对应关系。用格式内ID识别其对应关系。在该例中示出了如下的情况,即,在格式内ID#1的情况下,短UEID#1的区域与PRB#1以及PRB#2相对应,在格式内ID#2的情况下,短UEID#1的区域与PRB#11以及PRB#12相对应。
图12示出组合了图8(c)与图10(a)的情况。在格式3的情况下,有设定了被限制的资源分配用的信息的情况。被限制的资源分配用的信息能够自由地选择PRB组内的PRB或PRU组内的PRU。将由LTFS能够选择的PRB设定为PRB组,由格式内ID识别PRB组与格式3的对应关系。在该例中示出了如下的情况,即,在格式内ID#1的情况下,通过LTFS能够选择PRB#1~PRB#10,在格式内ID#2的情况下,通过LTFS能够选择PRB#11~PRB#20。
图13示出组合了图8(c)与图10(b)的情况。在格式3的情况下,没有短UEID用的信息,所以需要预先将LTFS配置与移动台进行对应。用格式内ID识别其对应关系。在该例中示出了如下的情况,即,在格式内ID#1的情况下LTFS#1的区域与UE#1相对应,在格式内ID#2的情况下,LTFS#1的区域与UE#6相对应。
图14示出组合了图8(a)与图10(a)的情况。在格式1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短UEID来识别UE组内的移动台。短UEID能够自由地选择UE组内的移动台。由短UEID能够选择的移动台被设定为UE组,由格式内ID识别UE组与格式1的对应关系。在该例中示出了如下的情况,即,在格式内ID#1的情况下,通过短UEID能够选择UE#1~UE#6,在格式内ID#2的情况下,通过短UEID能够选择UE#7~UE#11。
在同时利用图9(c)和图10(a)的情况下,PSCCH#1中所配置的准固定格式的移动台能够使用的资源限定于PRB组1内的PRB。在同时利用图9(c)和图10(b)的情况下,PSCCH#1中所配置的准固定格式的移动台仅限定于UE组1内的移动台。在同时利用图9(c)、图10(a)和图10(b)的情况下,PSCCH#1中所配置的准固定格式的移动台限定于UE组1内的移动台,能够使用的资源限定于PRB组1。
3.基站和移动台的结构
下面,说明实现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无线系统的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的结构。
图15是表示基站装置10的结构的模块图。基站装置10构成为包括:数据控制部101、数据调制部102、OFDM调制部103、无线部104、信道推定部105、DFT-S-OFDM解调部106、数据解调部107、控制数据提取部108、调度部109、无线资源控制部110。
向数据控制部101输入发送给各移动台装置(后述的图16的移动台装置20)的发送数据、控制数据。数据控制部101根据来自调度部109的指示,将控制数据映射到公共控制信道CCPCH、同步信道SCH、寻址信道PCH、下行链路导频信道DPICH、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将发送数据映射到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PDSCH。这里,数据控制部101具有PSCCH生成控制部1011,该PSCCH生成控制部1011根据来自调度部109的频率调度信息而进行映射。
数据调制部102根据从调度部109指示的MCS信息的数据调制方式与编码方式,对从数据控制部101输入的各信道的数据进行数据调制。
OFDM调制部103对来自数据调制部102的输入信号实施串行/并行变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里叶反变换)处理、CP(Cyclic Prefix)插入、滤波等OFDM信号处理,生成OFDM信号。
无线部104将来自OFDM调制部103的数据上变频变换(up convert)为射频,之后由下行链路向移动台装置发送。此外,无线部104接收来自移动台装置的上行链路的数据,将接收数据下变频变换(down convert)为基带信号,之后传递给信道推定部105和DFT-S-OFDM解调部106。
信道推定部105由作为从无线部104输入的数据的上行导频信号推定无线传输路径特性,并将推定结果传递给DFT-S-OFDM解调部106和调度部109。
DFT-S-OFDM解调部106对来自无线部104的接收数据实施滤波、CP去除、DFT处理、IFFT处理,并基于来自信道推定部105的无线传输路径推定结果进行DFT-S-OFDM解调。
数据解调部107根据由控制数据提取部108提取的下行链路的MCS信息,对接收数据进行解调。
控制数据提取部108将接收数据分离为用户数据和控制数据(上行链路数据关联控制信息以及上行链路数据非关联控制信息),之后传递给上位层。另外,在上行链路数据关联控制信息中包含传输块大小等信息,在上行链路数据非关联控制信息中包含下行CQI反馈信息、下行HARQACK/NACK信息。控制数据提取部108还将控制数据中下行链路的MCS信息传递给数据解调部107,将下行链路的CQI信息传递给调度部109。
调度部109具备进行下行链路的调度的DL调度部109-1和进行上行链路的调度的UL调度部109-2。
DL调度部109-1基于由移动台装置接收的CQI信息、从无线资源控制部110通知的各移动台装置的能够使用的PRB信息、间歇收发周期、PSCCH格式(由图17后述)、缓存器状况等控制信息,进行用于对下行链路的各信道映射发送数据(用户数据)的调度处理,以及用于对各数据进行调制的MCS信息的计算。
UL调度部109-2基于由信道推定部105通知的上行链路的无线传输路径推定结果、来自移动台的资源分配请求、由无线资源控制部110通知的各移动台装置的能够使用的PRU信息、间歇收发周期、PSCCH格式、缓存器状况等控制信息,进行用于移动台装置对上行链路的各信道映射用户数据的调度处理,以及用于对各数据进行调制的MCS信息计算。
无线资源控制部110在与各移动台装置的无线资源控制部(后述图16的无线资源控制部203)之间,利用RRC信令进行PSCCH格式的设定管理。此外,无线资源控制部110对调度部109通知各移动台装置的能够使用的PRB或PRU信息、间歇收发周期、PSCCH格式、缓存器状况等控制信息。
图16是表示移动台装置20的结构的模块图。移动台装置20构成为包括:发送部21、接收部22、无线部201、调度部202、无线资源控制部203、无线控制部204。发送部21构成为包括:数据控制部211、数据调制部212、DFT-S-OFDM调制部213。接收部22构成为包括:信道推定部221、OFDM解调部222、数据解调部223、控制数据提取部224。
向数据控制部211输入发送数据(用户数据)和控制数据(上行链路数据关联控制信息以及上行链路数据非关联控制信息)。数据控制部211根据来自调度部202的指示,将所输入的发送数据和控制数据映射到上行链路的PRU。
数据调制部212根据从调度部202指示的MCS信息的数据调制方式与编码方式,对从数据控制部211输入的各数据进行数据调制。
DFT-S-OFDM解调部213对从数据调制部212输入的数据实施串行/并行变换、扩散码及扰码(scrambling code)的乘法处理、DFT变换、子载波映射处理、IFFT处理、CP插入、滤波等DFT-spread OFDM信号处理,生成DFT-spread OFDM信号。另外,上行链路的通信方式还能够应用OFDM方式以外的方式,例如:VSCRF-CDMA方式那样的单载波方式、OFDM方式那样的多载波方式。
无线部201将来自DFT-S-OFDM调制部213的数据上变频变换为由无线控制部204指示的射频,之后由上行链路向基站装置(图15的基站装置10)发送。此外,无线部201接收来自基站装置的下行链路的数据,将接收数据下变频变换为基带信号,之后传递给信道推定部221和OFDM解调部222。
信道推定部221利用来自无线部201的下行链路导频信道DPICH来推定无线传输路径特性,并将推定结果传递给OFDM解调部222。此外,信道推定部221将无线传输路径推定结果变换为CQI信息,并将CQI信息传递给数据控制部211和调度部202。另外,该CQI信息是为了向基站装置通知无线传输路径推定结果而使用的信息。
OFDM解调部222对来自无线部201的接收数据实施CP去除、滤波、FFT处理等OFDM处理,并基于来自信道推定部221的无线传输路径推定结果进行OFDM解调。
数据解调部223根据由控制数据提取部224提取的下行链路的MCS信息,对接收数据进行解调。
控制数据提取部224将接收数据分离为用户数据(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PDSCH)和控制数据(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此外,控制数据提取部224将分离出的控制数据内下行链路的MCS信息传递给数据解调部223,并将上行链路的MCS信息和调度信息传递给调度部202。
调度部202根据从基站装置接收的上行链路的MCS信息和调度信息,对数据控制部211、数据调制部212以及DFT-S-OFDM调制部213指示将发送数据和控制数据映射到物理信道。
无线资源控制部203管理能够使用的PRB或PRU信息、间歇收发周期、PSCCH格式等,并将这些管理信息传递给发送部21、接收部22、调度部202、无线控制部204从而进行移动台装置20整体的控制。
4.基站和移动台的动作
下面,参照图17~图19,说明上述的基站和移动台的动作。
图17是表示基站对移动台设定PSCCH格式的次序的时序图。PSCCH格式由移动台使用动态格式与准固定格式的哪一个的信息、和分别对动态格式或准固定格式的设定信息构成。在对准固定格式的设定信息中包括:表示分配给移动台的格式的信息、表示分配给移动台的格式内组群的信息、格式或格式内组的识别信息、表示格式与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的物理配置之间的关系的信息、表示格式内组与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的物理配置之间的关系的信息、表示格式内组与能够使用的PRB群或PRU群之间的关系的信息、由格式内组使用的短UEID、将哪个控制信息设为LTFS的信息等。在对动态格式的设定信息中包括移动台识别信息C-RNTI。
在图17中,基站,在与移动台开始通信时(无线承载(bearer)设定时、发送时、接收时)或者在与移动台的通信中进行控制信号格式的变更时,利用RRC信令将PSCCH格式的设定信号发送给移动台(步骤S101、步骤S102)。移动台接收从基站发送的PSCCH格式的设定信号之后,保持该PSCCH格式,并根据该PSCCH格式进行下次以后的通信(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PDSCH以及上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PUSCH的收发、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的控制信息的接收)(步骤S103)。另一方面,基站也保持向各移动台所发送的PSCCH格式,并根据该PSCCH格式进行下次以后的与各移动台的通信(步骤S104)。
图18是表示1TTI内的基站的处理的流程图。
基站在各TTI中,基于PSCCH格式的设定来进行能够调度的移动台的检测(步骤S201),并从所检测出的能够调度的移动台中选择优先权高的移动台(步骤S202)。该优先权的判定基于各移动台的传输路径状况、缓存器状况、服务等级、QoS(Quality of Service)等来进行。接着,基站对选定的移动台决定分配的PRB或PRU从而进行频率调度(步骤S203),并且向该选定的移动台中动态格式的移动台由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发送控制信息(C-RNTI、Cat2、Cat3),向准固定格式的移动台发送格式ID(或组ID)和LTFS(步骤S204)。而且,基站对向移动台发送的由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指定的PRB配置以该移动台为目的地的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PDSCH,从而发送用户数据(步骤S205)。其后,转移到下一TTI(步骤S206)。
另外,基站在配置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时,基于表示分配给移动台的格式的信息、表示分配给移动台的格式内组群的信息、格式或格式内组的识别信息、表示格式与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的物理配置之间的关系的信息、格式内组与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的物理配置之间的关系、格式内组与能够使用的PRB群之间的关系、由格式内组使用的短UEID群来进行配置。
图19是表示1TTI内的移动台的处理的流程图。
移动台在各TTI中,根据PSCCH格式(在图17的步骤S103已经接收)的设定,确定是否包含自身能够使用的PRB或PRU,基于自身应该检测出的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的物理配置、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的CRC区域所应该包括的信息串,来确定应该检测出的C-RNTI或格式ID(或组ID)(步骤S301)。在不包含能够使用的PRB或PRU的情况下,结束在该TTI的处理。
在包含能够使用的PRB或PRU的情况下,移动台接收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步骤S302),在通过CRC检查来检测出本台的C-RNTI或格式ID(或组ID)(步骤S301)时,根据PSCCH格式,进行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内的数据的解析(步骤S304)。这里,在准固定格式的情况下,移动台对由所检测出的格式ID(或组ID)与PSCCH格式所决定的格式进行解释,并获得短UEID以及LTFS。移动台在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内的数据解析之后,根据被指定的调制方式、编码方式等,进行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PDSCH以及上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PUSCH的收发(步骤S306)。在包含短UEID的格式中,若移动台不能检测出自身的短UEID,则结束该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通过步骤S303中的CRC检测不能检测出本台的C-RNTI时,移动台判断是否全部检测出了由PSCCH格式所决定的应该检测出的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步骤S305),在全部检测出了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的情况下,结束在该TTI的处理。在没有全部检测出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的情况下,更新应该检测出的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步骤S308),再次进行下行链路共享控制信道PSCCH的检测处理。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说明,但是具体的结构不限定于上述结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思想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设计变更等。
在本发明相关的基站装置以及移动台装置工作的程序是控制CPU等实现本发明相关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的程序(使计算机发挥功能的程序)。而且,由这些装置使用的信息在其处理时暂时被存储于RAM,之后,被存储在各种ROM或HDD中,根据需要由CPU进行读出、修改或写入。
作为存储程序的记录介质,可以是半导体介质(例如,ROM、非易失性存储卡等)、光记录介质(例如,DVD、MO、MD、CD、BD等)、磁记录介质(例如,磁带、软盘等)等任意一种。
此外,不仅通过执行所加载的程序来实现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也有时基于其程序的指示,通过与操作系统或其他的应用程序等共同处理从而实现本发明的功能。
此外,使其在市场上流通的情况下,或将程序存储于可搬运型记录介质从而使其流通,或能够传送给经由因特网等网络而连接的服务器计算机。在该情况下,服务器计算机的存储装置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记录介质中。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能够在无线系统中有效地收发控制信息。

Claims (26)

1.一种移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台通过控制信息发送用信道,从基站接收控制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循环冗余校验CRC区域,所述CRC区域用于识别控制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CRC区域由移动台识别信息掩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混合自动重传所需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包括调制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包括配置有以移动台为目的地的数据的PRB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包括:功率控制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包括:移动台发送数据的PRB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CRC区域用于识别控制信息包括:所述CRC区域用于识别所述控制信息中包括的信息的类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CRC区域用于识别控制信息包括:所述CRC区域用于识别所述控制信息中包括的信息的大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CRC区域用于识别控制信息还包括:所述CRC区域用于识别所述控制信息中包括的信息的大小。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10所述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CRC区域用于识别控制信息包括:所述CRC区域用于识别所述控制信息中包括的信息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CRC区域用于识别控制信息还包括:所述CRC区域用于识别所述控制信息中包括的信息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CRC区域用于识别控制信息还包括:所述CRC区域用于识别所述控制信息中包括的信息的位置。
14.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台,所述移动台通过控制信息发送用信道,从基站接收控制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循环冗余校验CRC区域,所述CRC区域用于识别控制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CRC区域由移动通信系统识别信息掩蔽。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混合自动重传所需的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包括调制方式。
18.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包括配置有以移动通信系统为目的地的数据的PRB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包括:功率控制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包括:移动通信系统发送数据的PRB位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CRC区域用于识别控制信息包括:所述CRC区域用于识别所述控制信息中包括的信息的类型。
22.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CRC区域用于识别控制信息包括:所述CRC区域用于识别所述控制信息中包括的信息的大小。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CRC区域用于识别控制信息还包括:所述CRC区域用于识别所述控制信息中包括的信息的大小。
24.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或23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CRC区域用于识别控制信息包括:所述CRC区域用于识别所述控制信息中包括的信息的位置。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CRC区域用于识别控制信息还包括:所述CRC区域用于识别所述控制信息中包括的信息的位置。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CRC区域用于识别控制信息还包括:所述CRC区域用于识别所述控制信息中包括的信息的位置。
CN201510270004.6A 2007-01-09 2008-01-09 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控制信息接收方法及程序 Active CN1048837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01801 2007-01-09
JP2007-001801 2007-01-09
CN200880001785.7A CN101578899B (zh) 2007-01-09 2008-01-09 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控制信息接收方法及程序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01785.7A Division CN101578899B (zh) 2007-01-09 2008-01-09 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控制信息接收方法及程序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83745A true CN104883745A (zh) 2015-09-02
CN104883745B CN104883745B (zh) 2019-06-14

Family

ID=39608695

Famil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73190.6A Active CN101662820B (zh) 2007-01-09 2008-01-09 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控制信息接收方法及程序
CN200910173189.3A Active CN101662819B (zh) 2007-01-09 2008-01-09 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控制信息接收方法及程序
CN201510016534.8A Active CN104539395B (zh) 2007-01-09 2008-01-09 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控制信息接收方法及程序
CN201510270004.6A Active CN104883745B (zh) 2007-01-09 2008-01-09 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控制信息接收方法及程序
CN201510271804.XA Pending CN104836644A (zh) 2007-01-09 2008-01-09 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控制信息接收方法及程序
CN200880001785.7A Active CN101578899B (zh) 2007-01-09 2008-01-09 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控制信息接收方法及程序
CN201510270820.7A Active CN104836653B (zh) 2007-01-09 2008-01-09 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控制信息接收方法及程序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73190.6A Active CN101662820B (zh) 2007-01-09 2008-01-09 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控制信息接收方法及程序
CN200910173189.3A Active CN101662819B (zh) 2007-01-09 2008-01-09 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控制信息接收方法及程序
CN201510016534.8A Active CN104539395B (zh) 2007-01-09 2008-01-09 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控制信息接收方法及程序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71804.XA Pending CN104836644A (zh) 2007-01-09 2008-01-09 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控制信息接收方法及程序
CN200880001785.7A Active CN101578899B (zh) 2007-01-09 2008-01-09 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控制信息接收方法及程序
CN201510270820.7A Active CN104836653B (zh) 2007-01-09 2008-01-09 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控制信息接收方法及程序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7) US7904778B2 (zh)
EP (7) EP2134020B1 (zh)
JP (9) JP4440986B2 (zh)
CN (7) CN101662820B (zh)
DE (2) DE202008018444U1 (zh)
EA (3) EA021845B1 (zh)
ES (1) ES2526356T3 (zh)
HK (3) HK1133972A1 (zh)
PL (1) PL2134021T3 (zh)
WO (1) WO2008084807A1 (zh)
ZA (1) ZA20090504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8454A (zh) * 2016-07-06 2016-10-12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指示方法及装置、基站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44916B1 (en) 2002-05-14 2020-05-05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Spreading and precoding in OFDM
US11381285B1 (en) 2004-08-02 2022-07-05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Transmit pre-coding
EP2134020B1 (en) * 2007-01-09 2014-10-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reception method, and device thereof
WO2008097030A1 (en) * 2007-02-07 2008-08-14 Lg Electronics Inc. Optimized random access channel (rach) access
JP5069060B2 (ja) * 2007-08-14 2012-11-0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通信制御方法及び基地局
US8218509B2 (en) * 2008-01-15 2012-07-10 Apple Inc. Dynamic allocation of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system
US8199633B2 (en) * 2008-05-27 2012-06-12 Kyocera Corporation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090299817A1 (en) * 2008-06-03 2009-1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rketing and advertising framework for a wireless device
US8250425B2 (en) 2008-08-15 2012-08-21 Apple Inc. Management of ARQ detection threshold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P2357733B1 (en) 2008-12-10 2019-04-24 Sun Patent Trus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signal spreading method
US8532015B2 (en) * 2009-02-20 2013-09-10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signaling on wireless relay link
KR101753391B1 (ko) * 2009-03-30 2017-07-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10112085A1 (en) * 2009-04-03 2010-10-07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Dynamic load control for downlink signaling channels
KR20100113321A (ko) * 2009-04-13 2010-10-21 한국기계연구원 고밀도 및 나노결정립 스피넬계 부온도계수 서미스터 후막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EP2445272A4 (en) 2009-06-16 2014-08-06 Sharp Kk MOBILE STATION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SOFTWARE
CN101594205B (zh) * 2009-06-22 2014-08-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一种高级长期演进系统的下行控制信令发送方法
US20110093757A1 (en) * 2009-10-16 2011-04-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errors in a synchronous ul harq process
US20110124357A1 (en) * 2009-11-24 2011-05-26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contention based uplink transmiss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350495B2 (en) 2009-12-08 2016-05-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cast block acknowledgment
US10225047B2 (en) 2009-12-08 2019-03-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cast block acknowledgement
KR101860161B1 (ko) * 2010-01-07 2018-05-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수의 할당들의 수신에 응답하는 확인 응답 신호들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AU2011204012A1 (en) * 2010-01-11 2012-08-16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Carrier aggreg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10194511A1 (en) * 2010-02-10 2011-08-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user control channel assignment
WO2011105769A2 (ko) * 2010-02-23 2011-09-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반송파를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확인응답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4862086B2 (ja) * 2010-03-04 2012-01-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CN102202029B (zh) * 2010-03-24 2015-0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信道估计方法及装置
JP5455228B2 (ja) * 2010-04-05 2014-03-2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基地局装置及びユーザ端末
KR101468767B1 (ko) 2010-06-08 2014-12-08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다중 캐리어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2291221A (zh) * 2010-06-21 2011-12-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载波系统的调度方法及基站
US9380569B2 (en) * 2011-02-04 2016-06-28 Sca Ipla Holdings Inc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and method using short identifier for resource scheduling
CN102395160B (zh) 2011-06-28 2017-04-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传输数据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US8625516B2 (en) * 2011-06-30 2014-01-0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ontrol channel decoding of neighboring cells
US20140161083A1 (en) * 2011-07-14 2014-06-12 Nec Corpor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program
EP2742637A1 (en) * 2011-08-12 2014-06-1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for channel estimation and pilot reception for remote radio head (rrh) deployments and multi-antenna downlink mimo
JP6152253B2 (ja) * 2012-08-29 2017-06-21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
US10334588B2 (en) * 2013-12-11 2019-06-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Carrier sense adaptive transmission (CSAT) coordination in unlicensed spectrum
KR20150077643A (ko) * 2013-12-30 2015-07-08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다중사용자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사용자를 식별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AU2015390434B2 (en) 2015-04-08 2018-09-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Network node user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of
CN106304344B (zh) * 2015-05-15 2021-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池配置方法及d2d ue
US9807624B2 (en) * 2015-06-01 2017-10-31 T-Mobile Usa, Inc. Self-adjusting wireless in-band backhaul
WO2017070913A1 (zh) * 2015-10-30 2017-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发送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JP6727791B2 (ja) * 2015-11-05 2020-07-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追尾制御装置および追尾制御方法、撮像装置
CN106685872B (zh) * 2015-11-05 2020-07-14 夏普株式会社 物理信道的配置方法以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7027184B (zh) * 2016-02-02 2020-01-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JP2019057746A (ja) * 2016-02-04 2019-04-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9644111B (zh) * 2016-08-24 2021-12-21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发送和接收pscch和pssch的方法和装置
CA3038172C (en) * 2016-09-26 2023-10-10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oe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Physically separated channels for narrowband, low complexity receivers
EP3499770B1 (en) * 2017-01-05 2022-02-02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eedback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US10277252B2 (en) 2017-01-09 2019-04-30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Encoding data with polar codes for control channels
US10225046B2 (en) 2017-01-09 2019-03-0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Adaptive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fo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encoding
JP7055150B2 (ja) 2017-05-02 2022-04-15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端末の物理サイドリンク制御チャネル(Physical Sidelink Control Channel;PSCCH)のブラインドデコーディング(blind decoding)実行方法及び前記方法を利用する端末
US10637705B1 (en) 2017-05-25 2020-04-28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Peak-to-average-power reduction for OFDM multiple access
US10243773B1 (en) 2017-06-30 2019-03-26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Efficient peak-to-average-power reduction for OFDM and MIMO-OFDM
CN107453857B (zh) * 2017-08-14 2020-07-03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用于无调度上行传输的链路自适应方法
CN110932821B (zh) * 2018-09-19 2023-04-07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控制信息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563545B2 (en) * 2019-01-10 2023-01-24 Intel Corporation HARQ-ACK transmission and re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13454964A (zh) * 2019-01-25 2021-09-28 珍吉斯科姆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正交多址和非正交多址
US11343823B2 (en) 2020-08-16 2022-05-24 Tybalt, Llc 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and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US11917604B2 (en) 2019-01-25 2024-02-27 Tybalt, Llc 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and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WO2020242898A1 (en) 2019-05-26 2020-12-03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43356A (ja) * 2003-05-14 2004-12-02 Fujitsu Ltd 異周波測定機能を有する移動通信端末
US20050250506A1 (en) * 2004-05-04 2005-11-10 Beale Martin W Signalling MIMO allocations
CN1773888A (zh) * 2004-11-05 2006-05-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调度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US20060291403A1 (en) * 2005-05-27 2006-12-28 Jussi Kahtava Expanded signalling capability for network element, user equipment and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6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82902B2 (ja) * 1995-08-23 2004-10-27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トラヒックチャネル/コントロールチャネル識別回路及びトラヒックチャネル/コントロールチャネル識別方法
US6289037B1 (en) * 1997-02-24 2001-09-11 At&T Wireless Services Inc. Out of channel cyclic redundancy code method for a discrete multitone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6732302B1 (en) 1999-09-30 2004-05-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cson (Publ) Blind rate detection in a multiplexed transmission system
JP2001169017A (ja) * 1999-10-01 2001-06-22 Canon Inc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その制御方法、無線通信端末、無線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EP1128592A3 (en) 2000-02-23 2003-09-17 NTT DoCoMo, Inc. Multi-carrier CDMA and channel estimation
JP3631086B2 (ja) 2000-02-23 2005-03-23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マルチキャリアcdma無線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US20020071407A1 (en) * 2000-07-08 2002-06-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HARQ method in a CDM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2158628A (ja) * 2000-11-22 2002-05-31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可変伝送フレーム構成を備えた無線伝送方式
US6915473B2 (en) 2001-05-14 2005-07-05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icit user equipment identification
EP1427891B9 (en) 2001-08-24 2010-03-10 David W. You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leaning lines on a playing surface
KR100450938B1 (ko) * 2001-10-05 2004-10-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트랜스포트 블록 셋 크기 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US7573942B2 (en) 2001-11-16 2009-08-11 Alcatel-Lucent Usa Inc. Method for encoding and decod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KR100487221B1 (ko) * 2001-11-23 2005-05-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시스템에서 제어정보의 송신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장치
JP3999742B2 (ja) * 2001-11-30 2007-10-31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パケット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の制御情報送受信方法及び装置
CN100555923C (zh) * 2002-02-15 2009-10-28 西门子公司 速率匹配方法
US7292854B2 (en) * 2002-02-15 2007-11-06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Express signa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508804B2 (en) * 2002-04-05 2009-03-24 Alcatel-Lucent Usa Inc. Shared signaling for multiple user equipment
KR100889865B1 (ko) 2002-11-07 2009-03-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통신방법
JP4276009B2 (ja) 2003-02-06 2009-06-1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局、基地局、無線伝送プログラム、及び無線伝送方法
US6965564B2 (en) * 2003-02-14 2005-11-15 America Online, Inc. Wireless datagram transaction protocol system
US7668143B2 (en) 2003-07-30 2010-02-23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Wireless packet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275480C (zh) * 2003-07-31 2006-09-13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标准软件无线电(sdr)基带处理方法
KR101002814B1 (ko) * 2003-10-02 2010-12-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패킷 데이터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순방향 패킷 데이터 제어 채널 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US20050073985A1 (en) 2003-10-04 2005-04-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TTI in a W-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enhanced uplink dedicated transport channel
US8233462B2 (en) * 2003-10-15 2012-07-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High speed media access control and direct link protocol
KR101023330B1 (ko) * 2003-11-05 2011-03-18 한국과학기술원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서비스 품질을 보장하기 위한 복합자동 재전송 요구 방법
KR100754727B1 (ko) 2003-11-14 2007-09-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복합 자동반복 요구 시스템에서 고속 공통 제어 채널을통한 제어신호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7200405B2 (en) * 2003-11-18 2007-04-03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channel assignment information used to support uplink and downlink channels
US7383483B2 (en) * 2003-12-11 2008-06-0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ata transfer error checking
JP4375723B2 (ja) * 2004-02-24 2009-12-02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歯車
US20050250511A1 (en) 2004-05-05 2005-11-10 Weimin Xiao Method for rate control signaling to facilitate UE uplink data transfer
JP2006067433A (ja) * 2004-08-30 2006-03-09 Fujitsu Ltd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
JP4411166B2 (ja) * 2004-09-21 2010-02-10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制御装置、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0553183C (zh) 2004-12-01 2009-10-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中高度可靠地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AU2005239657B2 (en) 2004-12-01 2007-12-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with high reliability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packet data transmission
JP4589711B2 (ja) * 2004-12-14 2010-12-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EP1827039B1 (en) * 2004-12-14 2016-08-17 Fujitsu Limi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FI20055009A0 (fi) * 2005-01-05 2005-01-05 Nokia Corp Datan lähettäminen matkaviestinjärjestelmässä
KR100983277B1 (ko) 2005-02-15 2010-09-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멀티미디어 방송/멀티캐스트 서비스 송수신 방법
US7889755B2 (en) * 2005-03-31 2011-02-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HSDPA system with reduced inter-user interference
JP4769485B2 (ja) 2005-05-02 2011-09-0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送信電力制御方法、無線回線制御局及び無線基地局
US20060245384A1 (en) * 2005-05-02 2006-11-02 Talukdar Anup K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JP4593383B2 (ja) 2005-06-23 2010-12-08 電気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防食性複合体およびその製法
ES2410590T3 (es) * 2005-07-07 2013-07-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étodo y disposición para la codificación y la planificación en sistemas de comunicación de datos en paquetes
US8731562B2 (en) * 2005-08-30 2014-05-2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etection of control messages for HSDPA
US8942706B2 (en) * 2005-08-30 2015-01-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obust radio resource control signaling for HSDPA
US7885662B2 (en) * 2005-08-30 2011-02-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election of channel for radio resource control signaling in HSDPA
US7764689B2 (en) * 2005-09-16 2010-07-2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rbitrating data packets in a network system
KR101252725B1 (ko) * 2005-09-16 2013-04-08 코닌클리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동적 스펙트럼 액세스 무선 시스템에서 점유 사용자로의통지
KR100728289B1 (ko) * 2005-11-02 2007-06-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의 대역폭 처리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1001127B (zh) * 2006-01-10 2013-04-10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对传输信息做校验和编码的设备和方法
GB0600814D0 (en) * 2006-01-17 2006-02-22 Siemens Ag A Method Of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934656B1 (ko) * 2006-02-06 2009-12-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의 무선 자원 할당 방법
WO2007091779A1 (en) * 2006-02-10 2007-08-16 Lg Electronics Inc. Digital broadcasting receiver and method of processing data
WO2007119148A2 (en) * 2006-04-13 2007-10-25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providing efficient and flexible control signal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US8031691B2 (en) * 2006-08-09 2011-10-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f uncompressed video having acknowledgment (ACK) frames
BRPI0714637A2 (pt) * 2006-08-21 2013-05-07 Interdigital Tech Corp mÉtodo e aparelho de alocaÇço dinÂmica de processos harq no link superior
US20080049692A1 (en) * 2006-08-23 2008-02-28 Motorola,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Data Transmission Using Heterogeneous Modulation Formats in a Wireless Packet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80084853A1 (en) * 2006-10-04 2008-04-10 Motorola, Inc. Radio resource assignment in control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548498B (zh) * 2006-11-29 2012-11-21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线性独立数据分组编码的可靠多播
US9281917B2 (en) * 2007-01-03 2016-03-08 Nokia Technologies Oy Shared control channel structure
EP2134020B1 (en) * 2007-01-09 2014-10-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reception method, and device thereof
EP1944896A1 (en) * 2007-01-09 2008-07-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onfiguration of control channel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8172366A (ja) * 2007-01-09 2008-07-24 Sharp Corp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プログラム、制御情報送信方法および制御情報受信方法
CN101578783A (zh) * 2007-01-10 2009-11-11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移动通信中构造数据格式的方法及其终端
CN102845099B (zh) * 2010-03-25 2016-02-17 夏普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及移动通信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43356A (ja) * 2003-05-14 2004-12-02 Fujitsu Ltd 異周波測定機能を有する移動通信端末
US20050250506A1 (en) * 2004-05-04 2005-11-10 Beale Martin W Signalling MIMO allocations
CN1773888A (zh) * 2004-11-05 2006-05-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调度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US20060291403A1 (en) * 2005-05-27 2006-12-28 Jussi Kahtava Expanded signalling capability for network element, user equipment and system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8454A (zh) * 2016-07-06 2016-10-12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指示方法及装置、基站
CN106028454B (zh) * 2016-07-06 2019-02-22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指示方法及装置、基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34021A2 (en) 2009-12-16
EA200970601A1 (ru) 2010-02-26
US8064916B2 (en) 2011-11-22
US20090323622A1 (en) 2009-12-31
EA021845B1 (ru) 2015-09-30
US20090316643A1 (en) 2009-12-24
EP2797351B1 (en) 2016-04-20
US9419832B2 (en) 2016-08-16
DE202008018465U1 (de) 2014-02-19
EA200901118A1 (ru) 2010-04-30
HK1133972A1 (zh) 2010-04-09
US11102761B2 (en) 2021-08-24
JP2009296609A (ja) 2009-12-17
JP2018110443A (ja) 2018-07-12
JP2009268152A (ja) 2009-11-12
US7948935B2 (en) 2011-05-24
WO2008084807A1 (ja) 2008-07-17
CN101662820B (zh) 2014-12-24
CN101578899B (zh) 2015-04-29
CN101662819A (zh) 2010-03-03
EP2134020A3 (en) 2010-08-18
US20090318158A1 (en) 2009-12-24
ZA200905048B (en) 2010-09-29
EP2144389A2 (en) 2010-01-13
JP2009296610A (ja) 2009-12-17
CN101662819B (zh) 2016-08-03
JP2014143738A (ja) 2014-08-07
JP4440986B2 (ja) 2010-03-24
EP2134020B1 (en) 2014-10-08
CN101578899A (zh) 2009-11-11
EP2120474A1 (en) 2009-11-18
CN101662820A (zh) 2010-03-03
JP2016021773A (ja) 2016-02-04
EP2797350A3 (en) 2014-12-10
CN104539395B (zh) 2019-06-18
US20100042887A1 (en) 2010-02-18
CN104539395A (zh) 2015-04-22
US7904778B2 (en) 2011-03-08
EP2134020A2 (en) 2009-12-16
EP2797350B1 (en) 2020-08-05
US20160323866A1 (en) 2016-11-03
EP2144389B1 (en) 2014-10-08
EP2134021B1 (en) 2014-10-08
EP2134021A3 (en) 2010-08-18
EP2797350A2 (en) 2014-10-29
CN104883745B (zh) 2019-06-14
EP2144389A3 (en) 2010-08-18
US20190297617A1 (en) 2019-09-26
JP2009296611A (ja) 2009-12-17
JP2012239232A (ja) 2012-12-06
EA201100232A1 (ru) 2011-10-31
JP6298027B2 (ja) 2018-03-20
JP5824100B2 (ja) 2015-11-25
US10321437B2 (en) 2019-06-11
JP4440993B2 (ja) 2010-03-24
CN104836644A (zh) 2015-08-12
PL2134021T3 (pl) 2015-03-31
HK1133971A1 (zh) 2010-04-09
EP2797351A3 (en) 2014-12-10
EP2120474A4 (en) 2010-08-18
JP4440991B2 (ja) 2010-03-24
CN104836653A (zh) 2015-08-12
EA015610B1 (ru) 2011-10-31
HK1135812A1 (zh) 2010-06-11
ES2526356T3 (es) 2015-01-09
US7920514B2 (en) 2011-04-05
EP2797351A2 (en) 2014-10-29
JP5080535B2 (ja) 2012-11-21
EA015071B1 (ru) 2011-04-29
DE202008018444U1 (de) 2014-03-06
JP5519746B2 (ja) 2014-06-11
CN104836653B (zh) 2019-10-01
US20120026944A1 (en) 2012-02-02
JP4440992B2 (ja) 2010-03-24
EP3742777A1 (en) 2020-11-25
JPWO2008084807A1 (ja) 2010-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62820B (zh) 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控制信息接收方法及程序
JP2008172357A (ja)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制御情報送信方法、制御情報受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