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82912A - 直流输电系统和组装该系统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直流输电系统和组装该系统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82912A
CN104882912A CN201510149469.6A CN201510149469A CN104882912A CN 104882912 A CN104882912 A CN 104882912A CN 201510149469 A CN201510149469 A CN 201510149469A CN 104882912 A CN104882912 A CN 1048829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ducer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rectifier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4946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82912B (zh
Inventor
P·T·B·维杰库恩
C·M·西勒
S·施勒德
沈捷
P·滕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neral Electric Co
Original Assignee
General Electric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neral Electric Co filed Critical General Electric Co
Publication of CN1048829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829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829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8291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06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out control electrod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6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via a high-tension dc link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12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rmonics from ac input or outpu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14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ripples from dc input or outpu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5/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 H02M5/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 H02M5/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6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or generators via a high voltage DC link [HVC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 Rectifiers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直流输电系统和组装该系统的方法。一种直流输电系统,其配置为产生电场,该电场包括相对于时间基本恒定的分量以及随时间变化的分量。直流输电系统包括交流级,被配置成接收交流电功率。交流级包括变压器,其包括配置成彼此电磁耦合并且彼此电隔离的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交流级还包括交流/交流转换器,其针对电场的该至少一个基本恒定的分量基本没有绝缘特征。交流/交流转换器电耦合到初级绕组。直流输电系统还包括交流/直流转换级,位于交流级的下游。交流/直流转换级包括交流/直流整流器,配置成将交流电功率转换为直流电功率而无需外部控制。交流/直流整流器耦合到次级绕组。

Description

直流输电系统和组装该系统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本公开的领域大体涉及用于传输直流(DC)功率给负载的系统和方法,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具有转换器的直流输电系统,该转换器具有相对于地不需要重直流绝缘的有源交流(AC)级和无源交流至直流转换级。
多数基于陆地的传输系统从电源、例如发电机传输交流功率到电负载,例如马达。任何转换为直流功率典型地是通过尽可能的靠近电负载来执行。交流输电系统比直流输电系统更普遍,是因为降低了交流变压器和开关装置的成本并改进了其效率。然而,交流输电系统具有不在直流输电系统中存在的与传输电缆相关的无功损耗。因此,当长距离传输功率,在无功损耗超过较昂贵的直流变压器设备时,直流输电系统可以是更有效并节省成本的。在海底电缆尤其如此,其中无功损耗被复合。
高压直流(HVDC)传输系统和中压直流(MVDC)传输系统可被用于有效地长距离传输功率。然而,已知的直流输电系统有一些效率低下,导致运营商成本增加。具体而言,已知的直流输电系统有交流/直流整流器,诸如二极管整流器,将如从电网所接收的交流功率,转换为直流功率。直流功率随后通过有源元件被调节,例如具有例如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和晶闸管的有源半导体为基础的设备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直流功率也通过无源元件被调节,例如,电容器、电阻器、二极管和变压器,以控制直流功率的直流电压电平。然而,在已知的系统中,有源元件和无源元件必须很强地与地直流绝缘,以防止在直流故障事件中损坏元件。例如,在典型的系统中,有源和无源元件是被绝缘以承受相当于约2倍的传输电压电平的过电压条件,传输电压电平可以是在几十千伏(kV)的直流至数百千伏直流的范围。无源元件的直流绝缘是相对便宜的,但有源直流/直流转换器的绝缘要求所有的辅助功率元件相对于地被绝缘,包括栅极驱动器和所有传感器。此外,用于这种有源直流/直流转换器的冷却系统和任何其它辅助支持设备也需要相对于地的同样水平的直流绝缘。因此,具有相对于地的直流绝缘的有源元件的尺寸、材料量和成本都很巨大。直流输电系统的一些应用中具有有限的可用空间,例如,石油和天然气平台,目前的直流输电系统对于单一平台来说可能过大,显著增加了资本投资和运行成本。
发明内容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直流(DC)输电系统。直流输电系统被配置为产生电场,其包括至少一个相对于时间基本恒定的分量以及至少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分量。直流输电系统包括被配置为接收交流电功率的交流(AC)级。交流级包括变压器,其包括配置为彼此电磁耦合并相互电隔离的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交流级还包括至少一个交流/交流转换器,其相对于电场的至少一个基本恒定的分量基本上没有绝缘特征。交流/交流转换器电耦合到初级绕组的至少一个初级绕组。直流输电系统还包括交流/直流转换级,其位于交流级的下游。交流/直流转换级包括交流/直流整流器,其配置成将交流电功率转换为直流电功率而无需外部控制。该交流/直流整流器被耦合到次级绕组的至少一个次级绕组。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直流输电系统的传输端转换器。传输端转换器被配置为产生电场,其包括至少一个相对于时间基本恒定的分量以及至少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分量。直流输电系统包括被配置为接收交流电功率的交流(AC)级。交流级包括变压器,其包括配置为彼此电磁耦合并互相电隔离的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交流级还包括交流/交流转换器,其相对于电场的至少一个基本恒定的分量基本上没有绝缘特征。交流/交流转换器被电耦合到初级绕组的至少一个初级绕组。传输端转换器还包括交流/直流转换级,其位于交流级的下游。交流/直流转换级包括交流/直流整流器,其配置为将交流电功率转换为直流电功率而无需外部控制。该交流/直流整流器被耦合到次级绕组的至少一个次级绕组。
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组装传输端转换器的方法。传输端转换器被配置成接收交流(AC)电功率,并将交流电功率转换成直流(DC)电功率。传输端转换器也被配置成产生电场,其包括至少一个相对于时间基本恒定的分量以及至少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分量。该方法包括将交流/交流转换器电耦合到变压器的多个初级绕组的至少一个初级绕组,由此至少部分地形成交流级。交流/交流转换器与初级绕组相对于电场的至少一个基本恒定的分量基本上没有绝缘特征。该方法还包括将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电磁耦合到初级绕组。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将交流/直流整流器电耦合到次级绕组的至少一个次级绕组,由此至少部分地形成交流/直流转换级。该交流/直流整流器位于变压器的下游。
附图说明
当参考附图读取以下的详细描述时,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好地理解,在整个附图中类似的字符表示类似的元件,其中:
图1是包括直流输电系统的示范性电力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示范性传输端转换器的示意图,其可以与图1所示的直流输电系统一起使用;
图3是可选的传输端转换器的示意图,其可以与图1所示的直流输电系统一起使用;
图4是另一可选传输端转换器的示意图,其可以与图1所示的直流输电系统一起使用,其具有包括至少一个细功率转换部和至少一个粗功率转换部的多个功率转换部;
图5是又一可选传输端转换器的示意图,其可以与图1所示的直流输电系统一起使用,其具有多个交流隔离开关;
图6是又一可选传输端转换器的示意图,其可以与图1所示的直流输电系统一起使用,其具有包括具有短路故障模式的多个二极管的交流/直流整流器;
图7是无源直流/直流整流器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其可与图1所示的直流输电系统一起使用;
图8是可选的无源直流/直流整流器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其可与图1所示的直流输电系统一起使用;
图9是另一可选的无源直流/直流整流器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其可与图1所示的直流输电系统一起使用;以及
图10是可与图1所示的直流输电系统一起使用的短路装置的示意图。
除非另有说明,本文所提供的附图是为了说明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特征。这些特征被认为是适用于各种不同的系统,包括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因此,附图并不意味着包括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需要为本文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实施中的所有常规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将提及一些术语,这些术语应定义为具有以下含义。
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包括复数引用,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说明。
“任选的”或“任选地”是指随后描述的事件或情况可能发生或可能不发生,并且该描述包括其中该事件发生和不发生的情况。
近似类的用语,如这里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所使用的那样,可用于修饰任何定量表达,这些表达可容许改变,而不引起其所相关基本功能的改变。因此,通过一个或多个术语修饰的值,例如“大约”和“基本上”,并不限定于指定的精确值。在至少一些情况下,近似类的用语可对应于仪器测量值的精确度。在这里和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范围限制可组合和/或互换;这种范围是确定的,并包括包含在其中的所有子范围,除非上下文或语言指明。
定向类的用语,如这里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那样,被单独使用,以促进元件相互间的描述,并且不相对于任何其他参考系定义它们的取向。因此,通过如“顶”和“底”的术语修饰的元件可以相对于外部参考系定向在任何其他方向,除非上下文或语言另有明确说明。
此外,参考此处所描述的主题一个“实施方式”或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被解释为排除还结合了所述特征的额外实施方式的存在。
本文描述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直流输电系统,其从交流电源传输电功率到电负载,例如直流马达。直流输电系统包括传输端转换器,其将交流功率转换为直流功率。具体地,本文所描述的传输端转换器包括交流级,其包括交流/交流转换器和交流/直流转换级,其包括通过变压器耦合到交流级的交流/直流整流器,该变压器包括彼此电磁耦合的初级和次级绕组。这样,传输端转换器被配置为产生包括至少一个相对于时间基本恒定的场分量和至少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场分量的电场。本文所描述的传输端转换器有利于降低需要相对于地的高电压直流绝缘的交流/直流转换级元件的数量。此外,至少一些本文所描述的传输端转换器内的元件针对该电场的基本恒定的分量基本上没有绝缘,即它们基本上没有到地的直流绝缘。更具体地,交流/交流转换器和变压器的初级绕组与在相同的传输电压电平操作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相比具有到地的总绝缘量减少。所以,交流/交流转换器和变压器与已知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相比,降低了直流绝缘的成本以及减小了占用的尺寸。
图1是示范性的直流输电系统100的示意图。直流输电系统100从电源102,例如但不限于,电网或交流发电机,传输电功率到电负载104,例如但不限于,马达。直流输电系统100包括传输端转换器106,用于从电源102接收输入交流功率112以及转换交流功率为直流功率。直流输电系统100还包括传输电缆108用于承载直流功率。传输电缆108为多个能够承载电流,如高压直流功率114的导电电缆。在示范性实施例中,传输电缆108包括正极性的高电压线(未示出)和负极性的返回线(未示出)。直流输电系统100还包括接收端转换器110。接收端转换器110将高压直流功率114转换为低压功率116,其可被电负载104使用。在示范性实施例中,接收端转换器110包括降压变压器和逆变器(均未示出)中的至少一个,使得低压功率116是低压直流功率和低压交流功率中的至少一个。
在该示范性实施例中,电源102和传输端转换器106被定位在非埋植型平台。另外,电负载104和接收端转换器110被定位在埋植型船只内,并且传输电缆108被基本上淹没。可替代地,直流输电系统100被定位在任何具有如本文中所述有利于操作的任何配置的地方。
在操作中,传输端转换器106从电源102接收输入交流功率112并将输入的交流功率112转换成用于通过传输电缆108传输的中至高压直流功率114。在该示范性实施例中,输入交流功率112是三相功率,并且传输端转换器106将三相功率的每一相都转换为中至高压直流功率114。中至高压直流功率114通过传输电缆108承载到接收端转换器110,其中其被转换成低压功率116,并提供给电负载104。
图2是示范性传输端转换器200的示意图,其可与直流传输系统100一起使用(示于图1)。传输端转换器200被配置成接收具有预定输入电压的交流功率,并且以预定传输电压、也被称为直流链电压传输直流功率。在示范性实施例中,传输端转换器200包括有源交流级202和无源交流/直流转换级204。有源交流级202包括交流/交流转换器206和升压变压器208。升压变压器208包括多个初级绕组210和多个次级绕组212,其中绕组210和212在通电时电磁耦合。无源交流/直流转换级204包括交流/直流整流器214。在示范性实施例中,交流/直流整流器214是12脉冲二极管桥式整流器,其配置成将从升压变压器208升压后的交流功率转换为中压直流(MVDC)和/或高压直流(HVDC)功率。如本文所用,术语“有源”指的是利用有源控制特征来调节交流/交流转换器206的操作,例如但不限于,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和晶闸管。此外,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无源”指的是利用例如12脉冲二极管桥式整流器的装置,其不需要通过外部控制系统和设备的调节来将输入的三相交流功率整流为直流功率。可选地,交流/直流整流器214具有任何使转换器200如本文所述操作的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交流/交流转换器206和升压变压器208中的任一或两者包括相移特征,以帮助控制通过传输端转换器200和直流输电系统100的至少一部分的实际功率流,并且有利于减少直流纹波。
此外,在示范性实施例中,无源交流/直流转换级204包括定位在交流/直流整流器214下游的至少一个滤波元件216以对直流谐波和纹波电压进行滤波。可替换地,无源交流/直流转换级204不包括滤波元件216。
此外,在示范性实施例中,交流/交流转换器206被定位在升压变压器208的上游,使得交流/交流转换器206的输入端218电耦合到电源102(示于图1中)。交流/交流转换器206的输出端220被耦合到初级绕组210的至少一个绕组。
此外,在示范性实施例中,次级绕组212具有比初级绕组210更大的匝数,使得输出交流功率224的电压被升压到升压交流功率226中较高的电压。在一个实施例中,升压变压器208是被配置在高频下,例如但不限于,100赫兹和20千赫兹之间,进行操作的高频变压器。在这种实施例中,变压器208的尺寸与在标准频率、例如50赫兹或60赫兹下操作的标准变压器相比显著降低。因此,传输端转换器200的尺寸可以减小。
交流/直流整流器214被定位于交流/交流转换器206和升压变压器208的下游,使得交流/直流整流器214的输入端228与次级绕组212的至少一个绕组电耦合。在示范性实施例中,交流/直流整流器214的输出端230耦合到滤波元件216。可选地,输出端230直接耦合到传输电缆108。在操作中,交流/直流整流器214接收升压的交流功率226并将升压交流功率226转换为输出直流功率232。
由交流/直流整流器214输出的直流功率232可以包含谐波和/或基本上直流的纹波电压作为转换过程的残余部分。传输端转换器200包括滤波元件216,其位于交流/直流整流器214的下游,使得滤波元件216的输入端234接收输出直流功率232。滤波元件216被配置为对输出直流功率232滤波以有利于减少在直流功率中的谐波和/或纹波电压,以产生经滤波的直流功率238。滤波元件216提供滤波后的直流功率238给输出端236,其中它随后被提供到传输电缆108。滤波元件216包括本文中所描述的使传输端转换器200操作的任何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二极管、电容器和电感器,或它们的任意组合,以使得滤波元件216有利于减小输出直流功率232的纹波电压和/或谐波。
在操作中,交流/交流转换器206从电源102在输入端218接收输入交流功率222,并从输出端220传输输出交流功率224。在该示范性实施例中,交流/交流转换器206控制输出交流功率224的电压。此外,在示范性实施例中,交流/交流转换器206控制输出交流功率224的频率,使得输入交流功率222具有比输入交流功率222更高或更低的频率。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交流/交流转换器206提升输入交流功率222的频率,使得输出交流功率224的频率是高频,即在100赫兹至20千赫的范围内。可选地,交流/交流转换器206控制输出交流功率224的电压和频率中的一个。
此外,在操作中,交流/直流整流器214接收升压交流功率226并将升压交流功率226转换为输出直流功率232,其被传输到滤波元件216。滤波元件216传输滤波后的直流功率238到传输电缆108。这样,传输端转换器200产生的电场包括至少一个相对于时间基本上恒定的场分量和至少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场分量。
有源交流级202中的元件的至少一部分通过升压变压器208与无源交流/直流转换级204中的直流功率电隔离。具体地,在交流/直流转换级204的直流故障期间,升压变压器208将次级绕组212上游的传输端转换器200的一部分与初级绕组210下游的传输端转换器200的一部分电隔离。更具体地,在无源交流/直流转换级204的直流故障期间,直流电流通过次级绕组212,但不通过初级绕组210。因此,初级绕组210具有用于直流传输电压的相对于地的显著减小的直流绝缘量,而次级绕组212是用于直流传输电压的相对于地的直流绝缘。在一些实施例中,初级绕组210基本上没有到地的直流绝缘。
此外,相应地,绝缘240有利于对初级绕组210的下游元件提供到地的直流绝缘,即,绝缘240从次级绕组212延伸到接收端转换器110。可替代地,如果接收端转换器110是从滤波元件216延伸一定距离,使得传输电缆108长,绝缘240将正好在滤波元件216下游就结束。
此外,相应地,次级绕组212上游的有源交流级202中元件并不需要到地的直流绝缘,并且,因此,初级绕组210和交流/交流转换器206相对于由传输端转换器200产生的电场的基本恒定的分量基本上没有绝缘,即它们基本上没有到地的直流绝缘,这有利于减少传输端转换器200中直流绝缘的量。然而,次级绕组212上游的有源交流级202的这些元件中具有用于随时间变化的场分量必要的交流绝缘。
这样的配置有利于减少在传输端转换器200中直流绝缘的量。此外,在示范性实施例中,在无源交流/直流转换级204的所有元件是无源元件,例如,但不限于,二极管、变压器绕组和电容器,并且需要比有源直流元件更少的直流绝缘。减少了的绝缘有利于减少传输端转换器200的成本和占用的尺寸。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绝缘240的那些元件,即,次级绕组212、交流/直流整流器214和滤波元件216可被定位于共同的油浴中从而有利于由此散热。
在示范性实施例中,传输端转换器200是模块化系统。具体而言,在一些实施例中,传输端转换器200是一个或多个模块的一个一体化整体模块。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传输端转换器200的每个元件是模块化的,使得快速组装和元件更换变得容易。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有源交流级202和/或无源交流/直流转换级204各自是独立的一体化整体的模块,其彼此耦合到接近交流/直流整流器214。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有源交流级202和/或无源交流/直流转换级204各自是独立的一体化整体的子模块,其彼此耦合到接近交流/直流整流器214,以形成传输端转换器200。
图3是可选的传输端转换器300的示意图,其可与直流输电系统100(图1所示)一起使用。在该可选实施例中,传输端转换器300具有有源交流级302和无源交流/直流转换级304。有源交流级302包括多个并联的交流/交流转换器306和多个并联的升压变压器308,其中每一交流/交流转换器306被耦合到一个升压变压器308。升压变压器308包括多个初级绕组310和多个次级绕组312,其中绕组310和312通电时电磁耦合。无源交流/直流转换级304包括多个并联的交流/直流整流器314和滤波元件316。传输端转换器300的元件以类似传输端转换器200(示于图2)的元件的方式工作。具体地说,交流/交流转换器306类似于上述关于图2所描述的交流/交流转换器206操作,升压变压器308类似于上述关于图2所描述的升压变压器208操作,交流/直流整流器314类似于上述关于图2所描述的交流/直流整流器214操作,滤波元件316类似于上述关于图2所描述的滤波元件216操作。在示范性实施例中,多个元件被布置为与功率转换部340并联,每个功率转换部340包括交流/交流转换器306、升压变压器308、交流/直流整流器314和滤波元件316。
每个滤波元件316的输出端子336通过多个开关337(常闭并示出处于断开位置)串联耦合在一起,使得由每个功率转换部340输出的滤波后的直流功率338的电压电平求和以产生用于传输端转换器110的总传输电压。在该示范性实施例中,每一个交流/交流转换器306被配置成控制由每个独立的功率转换部340输出的滤波直流功率338的电压。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由每个功率转换部340输出的电压基本上是相似的。可替代地,每个交流/交流转换器306被配置成以任何方式控制由每个功率转换部340输出的电压,使得传输端转换器300输出直流功率为预定的传输电压。每个功率转换部340的操作基本上类似于传输端转换器200的操作。
有源交流级302的元件的至少一部分通过升压变压器308与无源交流/直流转换级304的直流功率电隔离。具体地,在交流/直流转换级304直流故障期间,每个升压变压器308将次级绕组312上游的功率转换部分340的一部分与初级绕组310下游的功率转换部分340的一部分电隔离。更具体地,在无源交流/直流转换级304直流故障期间,直流电流通过次级绕组312,但不通过初级绕组310。因此,初级绕组310具有用于直流传输电压的相对于地的显著减小的直流绝缘的量,而次级绕组312是用于直流传输电压的相对于地的直流绝缘。在一些实施例中,初级绕组310基本上没有到地的直流绝缘。
此外,相应地,绝缘342有利于为初级绕组310的下游元件提供到地的直流绝缘,即,绝缘342从次级绕组312延伸到接收端转换器110。可替代地,如果接收端转换器110是从滤波元件316延伸一定距离,使得传输电缆108长,绝缘342将正好在滤波元件316的下游就结束。
此外,相应地,次级绕组312上游的有源交流级302中的元件不需要到地的直流绝缘,并且,因此,初级绕组310和交流/交流转换器306相对于由传输端转换器200产生的电场的基本恒定分量基本上没有绝缘,即它们基本上没有到地的直流绝缘,这有利于减少传输端转换器300中直流绝缘的量。然而,次级绕组312上游的有源交流级302的这些元件中具有用于随时间变化的场分量必要的交流绝缘。
此外,在示范性实施例中,在无源交流/直流转换级304的所有元件是无源元件,例如,但不限于,二极管、变压器绕组和电容器,并且需要的直流绝缘比有源直流元件更少。减少了的绝缘有利于减少传输端转换器300的成本和占用的尺寸。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绝缘342的那些元件,即,次级绕组312、交流/直流整流器314和滤波元件316可被定位于共同的油浴中从而有利于由此散热。
在示范性实施例中,传输端转换器300是模块化系统。具体而言,传输端转换器300由多个并联功率转换部340形成,其中每个部分340是一个一体化整体模块。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功率转换部340的每个元件是模块化的,使得快速组装和元件更换变得容易。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有源交流级302和/或无源交流/直流转换级304各自是独立的一体化整体的模块,其彼此耦合到接近交流/直流整流器314。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有源交流级302和/或每个无源交流/直流转换级304各自是独立的一体化整体的子模块,其彼此耦合到接近交流/直流整流器314,以形成每个功率转换部340。
图4是另一可选的传输端转换器400的示意图,其可与直流输电系统100(图1所示)一起使用。在该可选实施例中,传输端转换器400包括多个并联的功率转换部,包括至少一个细功率转换部440和至少一个粗功率转换部442。每个细的功率转换部440包括交流/交流转换器406、升压变压器408、交流/直流整流器414和滤波元件416。升压变压器408包括多个初级绕组410和多个次级绕组412,其中绕组410和412在通电时电磁耦合。每个粗功率转换部442包括开关444、升压变压器408、交流/直流整流器414和滤波元件416。开关444是任何开关装置,其使粗功率转换部442和传输端转换器400如本文所描述的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半导体开关器件和机电开关装置。否则,传输端转换器400的元件以与传输端转换器200(示于图2)中类似元件类似的方式工作。具体地说,交流/交流转换器406类似于上述关于图2所描述的交流/交流转换器206操作,升压变压器408类似于上述关于图2所描述的升压变压器208操作,交流/直流整流器414类似于上述关于图2所描述的交流/直流整流器214操作,滤波元件416类似于上述关于图2所描述的滤波元件216操作。
每个滤波元件416的输出端子436通过多个开关437(常闭和示出处于断开位置)串联耦合在一起,使得由每个功率转换部440和442输出的滤波直流功率438的电压电平相加,以产生用于传输端转换器400的总的传输电压。在示范性实施例中,传输电压可在块部分中通过断开和/或闭合粗功率转换部442的开关444来控制和/或通过改变交流/交流转换器406的参数来细控制。
在操作中,细功率转换部440控制具有交流/交流转换器406的传输端转换器400的传输电压。更具体而言,交流/交流转换器406使细功率转换部440能够通过调节从有源交流级402输出到无源的交流/直流转换级404的电压来控制传输端转换器400的传输电压。另外,粗调功率转换部442基于开关444的断开和闭合来控制传输端转换器400的传输电压。更具体地,当闭合时,开关444导通输入交流功率422到升压变压器408,其中它被升压到升压交流功率426,并提供给交流/直流整流器414。交流/直流整流器414整流升压交流功率426,并输出输出直流功率432。输出直流功率432可接着通过滤波元件416滤波,并输出到传输电缆108。当断开时,开关444充当开路,以防止输入交流功率422到达交流/直流整流器414。因此,当开关444被断开时,没有直流功率从粗的功率转换部442输出。
有源交流级402的元件的至少一部分通过升压变压器408与无源交流/直流转换级404的直流功率电隔离。具体地,在交流/直流转换级404直流故障期间,每个升压变压器408将次级绕组412上游的功率转换部分440和/或442的一部分与初级绕组410下游的功率转换部分440的一部分电隔离。更具体地,在无源交流/直流转换级404直流故障期间,直流电流流过次级绕组412,但不流过初级绕组410。因此,初级绕组410具有用于直流传输电压的相对于地的显著减小的直流绝缘的量,而次级绕组412是用于直流传输电压的相对于地的直流绝缘。在一些实施例中,初级绕组410基本上没有到地的直流绝缘。
此外,相应地,绝缘446有利于对初级绕组410的下游元件提供到地的直流绝缘,即,绝缘446从次级绕组412延伸到接收端转换器110。可替代地,如果接收端转换器110是从滤波元件416延伸一定距离,使得传输电缆108长,绝缘446将在滤波元件416的下游就结束。
此外,相应地,次级绕组412上游的有源交流级402的元件并不需要到地的直流绝缘,并且,因此,初级绕组410和交流/交流转换器406基本上没有到地的直流绝缘,其有利于减少传输端转换器400的直流绝缘的量。
此外,相应地,次级绕组412上游的有源交流级402中的元件并不需要到地的直流绝缘,并且,因此,初级绕组410和交流/交流转换器406相对于由传输端转换器400产生的电场的基本恒定分量基本上没有绝缘,即它们基本上没有到地的直流绝缘,这有利于减少传输端转换器400中直流绝缘的量。然而,次级绕组412上游的有源交流级402的这些元件中具有用于随时间变化的场分量必要的交流绝缘。
此外,在示范性实施例中,在无源交流/直流转换级404中的所有元件是无源元件,例如,但不限于,二极管、变压器绕组和电容器,并且需要的直流绝缘比有源直流元件更少。减少了的绝缘有利于减少传输端转换器400的成本和占用的尺寸。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绝缘446的那些元件,即,次级绕组412、交流/直流整流器414和滤波元件416可被定位于共同的油浴中从而有利于由此散热。
在示范性实施例中,传输端转换器400是模块化系统。具体而言,传输端转换器400由多个细功率转换部440和粗功率转换部442形成,其中每个部分440和442是一个一体化的整体模块。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功率转换部分440和/或442的每个元件是模块化的,使得快速组装和元件更换变得容易。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有源交流级402和/或无源交流/直流转换级404各自是独立的一体化整体模块,其彼此耦合到接近交流/直流整流器414。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有源交流级402和/或每个无源交流/直流转换级404各自是独立的一体化整体的子模块,其彼此耦合到接近交流/直流整流器414,以形成每个功率转换部分440和442。
图5是又一可选传输端转换器500的示意图,其可与直流输电系统100一起使用(示于图1)。在该可选实施例中,传输端转换器500类似于传输端转换器300(图3中示出),其具有下述的例外。每个功率转换部540(示于图5中的四个)是大致相同的,并且,在该示范性实施例中,包括位于每个并联的交流/交流转换器506上游并与其串联的交流禁用开关550。此外,每个功率转换部540包括接地装置552,其包括耦合到每一交流/交流转换器506下游的接地开关554。
此外,在该可选实施例中,传输端转换器500具有有源交流级502和无源交流/直流转换级504。有源交流级502包括并联的交流/交流转换器506和多个并联的升压变压器508,其中每一交流/交流转换器506耦合到一个升压变压器508。升压变压器508包括多个初级绕组510和多个次级绕组512,其中绕组510和512通电时电磁耦合。无源交流/直流转换级504包括多个并联的交流/直流整流器514。然而,不同于无源交流/直流转换级304(示于图3),传输端转换器500不包括任何直流滤波元件。传输端转换器500的元件的功能类似于传输端转换器300的元件。具体地说,交流/交流转换器506类似于关于图3的交流/交流转换器306操作,升压变压器508类似于关于图3的升压变压器308操作,交流/直流整流器514类似于关于图3的交流/直流整流器314操作。在示范性实施例中,多个元件被布置为与每个功率转换部540并联,每个功率转换部540包括交流/交流转换器506、升压变压器508和交流/直流整流器514,以及交流禁用开关550和包括接地开关554的接地装置552。一些实施例可以包括直流禁用开关(未示出),其邻近和/或在交流/直流整流器514下游,其中直流禁用开关类似于交流禁用开关550。
每个交流/直流整流器514的输出端子536通过多个开关537(常闭和示出处于断开位置)串联耦合在一起,使得由每个功率转换部540输出的直流功率538的电压电平求和以产生用于传输端转换器110的总传输电压。在该示范性实施例中,每一个交流/交流转换器506被构造为控制由每个相应的功率转换部540输出的直流功率538的电压。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由每个功率转换部540输出的电压基本上是相似的。可替代地,每个交流/交流转换器506被配置成以任何方式控制由每个功率转换部540输出的电压,使得传输端转换器500在预定的传输电压上输出直流功率。每个功率转换部540的操作基本上类似于功率转换部340的操作。
有源交流级502的元件的至少一部分通过升压变压器508与无源交流/直流转换级504的直流功率电隔离。具体地,在交流/直流转换级504直流故障期间,每个升压变压器508将次级绕组512上游的功率转换部540的一部分与初级绕组510下游的功率转换部540的一部分电隔离。更具体地,在无源交流/直流转换级504直流故障期间,直流电流流过次级绕组512,但不流过初级绕组510。因此,初级绕组510具有用于直流传输电压的相对于地的显著减小的直流绝缘的量,而次级绕组512是用于直流传输电压的相对于地的直流绝缘。在一些实施例中,初级绕组510基本上没有到地的直流绝缘。
此外,相应地,绝缘542有利于对初级绕组510的下游元件提供到地的直流绝缘,即,绝缘542从次级绕组512延伸到恰好交流/直流整流器514的下游。可替代地,如果接收端转换器110距离交流/直流整流器514是短距离,使得传输电缆108短,绝缘542可延伸到恰好接收端转换器110。
此外,相应地,次级绕组512上游的有源交流级502中的元件不需要到地的直流绝缘,并且,因此,初级绕组510和交流/交流转换器506基本上没有到地的直流绝缘,其利于减少在传输端转换器500的直流绝缘的量。
此外,相应地,次级绕组512上游的有源交流级502中元件不需要到地的直流绝缘,并且,因此,初级绕组510和交流/交流转换器506相对于由传输端转换器500产生的电场的基本恒定分量基本上没有绝缘,即它们基本上没有到地的直流绝缘,这有利于减少传输端转换器500中直流绝缘的量。然而,次级绕组512上游的有源交流级502的这些元件中具有用于随时间变化的场分量必要的交流绝缘。
此外,在示范性实施例中,在无源交流/直流转换级504中的所有元件是无源元件,例如,但不限于,二极管、变压器绕组和电容器,并且所需要的直流绝缘比有源直流元件更少。减少了的绝缘有利于减少传输端转换器500的成本和占用的尺寸。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绝缘542的那些元件,即,次级绕组512和交流/直流整流器514可被定位于共同的油浴中从而有利于由此散热。
倘若并联的交流/交流转换器506中的一个需要从服务中删除,关联的功率转换部540通过断开相关联的交流禁用开关550和/或相关联的直流禁用开关并且闭合相关联的接地开关554来隔离。关联的开关537可以保持闭合,剩下的功率转换部540可以继续服务。
在示范性实施例中,传输端转换器500是模块化系统。具体而言,传输端转换器500由多个功率转换部分540形成,其中每一部540是一个一体化整体模块。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功率转换部540的每个元件是模块化的,使得快速组装和元件更换变得容易。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有源交流级502和/或无源交流/直流转换级504各自是独立的一体化的整体模块,其彼此耦合到接近交流/直流整流器514。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有源交流级502和/或每个无源交流/直流转换级504各自是独立的一体化的整体子模块,其彼此耦合到接近交流/直流整流器514,以形成每个功率转换部540。
图6是又一可选传输端转换器600的示意图,其可与直流输电系统100一起使用(示于图1),其具有交流/直流整流器614,交流/直流整流器614具有具有短路故障模式的多个二极管660。传输端转换器600类似于传输端转换器500(图5中示出),下述说明例外情况。每个功率转换部640(示于图6中的四个)是大致相同的,并且不包括位于每个并联的交流/交流转换器606上游并与其串联的交流禁用开关550(图5所示)。此外,每个功率转换部640不包括接地装置552(图5所示)。相反,为了适应无源交流/直流转换级604中潜在的短路故障,在不增加传输端转换器600的尺寸和重量的前提下,二极管660配置成通过能与正向导通正常二极管660相比通过电阻而失效至稳定短路状态来响应于示范性的与短路相关的预定电流值。另外,交流/直流整流器614通过直流母线662耦合,直流母线662配置为将交流/直流整流器614串联耦合在直流侧,以方便电流继续流过失效的二极管660,从而有效地从服务除去受影响的功率转换部640,同时功率转换部640的剩余部分继续服务。
在示范性实施例中,传输端转换器600是模块化系统。具体而言,传输端转换器600由多个功率转换部640形成,其中每一部640是一个一体化的整体模块。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功率转换部640的每个元件是模块化的,使得快速组装和元件更换变得容易。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有源交流级602和/或无源交流/直流转换级604各自是独立的一体化的整体模块,其彼此耦合到接近交流/直流整流器614。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有源交流级602和/或每个无源交流/直流转换级604各自是独立的一体化的整体子模块,其彼此耦合到接近交流/直流整流器614,以形成每个功率转换部640。
图7是一种无源直流/直流整流器714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可与直流输电系统100(示于图1)一起使用。直流/直流整流器714包括多个串联耦合的二极管760。直流/直流整流器714还包括至少一个有源可控开关770(在图7中示出了两个),其与每个二极管760并联,并且被配置为旁路每个二极管760。开关770为有源半导体开关器件,例如但不限于,IGBT和晶闸管。二极管760和开关770位于正极端772和负极端774之间。端子772以及774被耦合到传输电缆114(示于图1)。可选择地,端子772以及774以任何配置被耦合到任何传输电缆中,其能够如这里所描述的操作直流/直流整流器714和直流输电系统100。直流/直流整流器714可以用作直流/直流整流器214、314、414、514和614(分别地示于图2-图6)。
非埋植型开关770有利于在直流故障的情况(例如,直流输电系统100直流部分的短路状态)下减少通过埋植型传输电缆114(均示于图1)传输到埋植型接收端转换器110中的电流。另外,开关770还有利于在电缆110中电容性电荷的放电。这样,一旦这样的故障条件被感测到,开关770被操作以从正极端772传送电流到负极端774,从而旁路被反向偏置的二极管760。这种受控操作有利于通过预定的非埋植型部分以至少部分可控的方式至少部分地耗散在电缆110中存储的能量,而不是以不可控方式通过该故障的未知位置(如埋植部分)耗散能量。因此,对于系统100中故障位置或其它埋植型部分的损坏的可能性下降。
图8是可选的无源直流/直流整流器814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可与直流输电系统100(示于图1)一起使用。直流/直流整流器814包括多个串联耦合的二极管860。直流/直流整流器814还包括多个相互串联的有源可控开关870(在图8中示出了两个),其与所有二极管860并联,并且被配置为旁路所有二极管860。开关870为有源半导体开关器件,例如但不限于,IGBT和晶闸管。二极管860和开关870位于正极端872和负极端874之间。端子872以及874被耦合到传输电缆114(示于图1)。可选择地,端子872以及874以任何配置被耦合到任何传输电缆中,其能够如这里所描述的操作直流/直流整流器814和直流输电系统100。开关870的操作类似于上面所描述的开关770的操作(示于图7)。直流/直流整流器814可以用作直流/直流整流器214、314、414、514和614(分别地示于图2-图6)。
图9是可选的无源直流/直流整流器914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可与直流输电系统100(示于图1)一起使用。直流/直流整流器914包括多个二极管960。直流/直流整流器914还包括多个模块,即,第一模块965、第二模块967和第三模块969。直流/直流整流器914进一步包括多个有源可控开关970。开关970是有源半导体开关装置,例如但不限于,IGBT和晶闸管。开关970的操作类似于上面所描述的开关770的操作(示于图7)。直流/直流整流器914可以用作直流/直流整流器214、314、414、514和614(分别地示于图2-图6)。
每个开关970在模块965、967和969中以略微不同的配置与每个二极管960并联耦合。在该示范性实施例中,模块965、967和969在正极端972和负极端974之间串联耦合。可替代地,使用模块965、967和969的任何配置使得直流/直流整流器914和直流输电系统100如本文所描述的操作。端子972和974耦合到传输电缆114(图1中示出)。可选择地,端子972和974以任何配置耦合到任何传输电缆中,其能够如这里所描述的操作直流/直流整流器914和直流输电系统100。
模块965包括二极管/开关结构980,其包括多个串联耦合的二极管/开关子模块982(图9中示出了两个)。每个二极管/开关子模块982包括彼此并联耦合的二极管960和开关970,开关970被配置为旁路二极管960。可替代地,使用任何数量的二极管960和开关970的任何组合,使得直流/直流整流器914、模块965和直流输电系统100如本文中所描述的操作。
模块967包括二极管/开关配置984,其包括多个串联耦合的二极管/开关子模块986(图9中示出了两个)。每个二极管/开关子模块986包括彼此并联耦合的二极管960和开关970,开关970被配置为旁路二极管960。与子模块982相反,二极管960和开关970彼此物理交换,同时保持相似的极性和方向。可替代地,可以使用任何数量的二极管960和开关970中的任何组合,使直流/直流整流器914、模块967和直流输电系统100如本文所述的操作。
模块969包括二极管/开关配置988,其包括串联耦合的二极管/开关子模块982和986(在图9中各示出一个)的组合。可替代地,使用任何数量的二极管960和开关970的任何组合,使直流/直流整流器914、模块969和直流输电系统100如本文所述的操作。
图10是一种短路设备990的示意图,其可与直流输电系统100(示于图1)一起使用。短路装置990被定位在交流/交流转换器202和升压变压器206之间。类似的配置也可分别用于交流/交流转换器302、402、502和602以及变压器306、406、506和606。短路装置990包括至少一个开关992(只有一个在图10中示出),其常开并在断开位置示出。开关992是任何开关装置,它使短路装置990和直流输电系统100如本文所述的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半导体开关装置和机电开关装置。相比于包括多个配置为耦合并短路所有三相A、B和C的短路装置,短路装置990仅包括一个开关992,其被配置为仅短路两相(相B和C如示于图10)。因此,短路装置990比三相短路器件更简单更小而且更轻。
本文描述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直流输电系统,其从交流电源传输电功率到电负载,例如直流马达。直流输电系统包括传输端转换器,其将交流功率转换为直流功率。具体地,本文所描述的传输端转换器包括交流级,其包括交流/交流转换器和交流/直流转换级,其包括通过变压器耦合到交流级的交流/直流整流器,该变压器包括彼此电磁耦合的初级和次级绕组。这样,传输端转换器被配置为产生电场,包括至少一个相对于时间基本上恒定的场分量和至少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场分量。本文所描述的传输端转换器有利于减少需要相对于地的高电压直流绝缘的交流/直流转换级元件的数量。具体地,本文中所描述的直流输电系统包括传输端转换器,有利于减少需要高电压直流绝缘的有源元件的量。
此外,本文所描述的传输端转换器内的至少一些元件基本上没有相对于电场基本恒定分量的绝缘,即,它们基本上没有到地的直流绝缘。更具体地,交流/交流转换器和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相比以相同的传输电压电平操作的直流/直流转换器具有减少的对地的总绝缘量。所以,与已知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相比,交流/交流转换器和变压器在直流绝缘方面降低了成本和减小了占用的尺寸。另外,有源电压和电流控制装置被定位在传输系统的交流侧,而只有无源元件被定位在输电系统的直流侧。无源元件比有源元件需要更少的绝缘,传输端转换器甚至可以更小、更轻。
另外,本文中所描述的直流输电系统和传输端转换器包括交流/交流转换器,还控制提供给交流/直流转换级的交流功率的频率。在一个实施例中,交流/交流转换器将频率提升为高频,例如,从100赫兹(Hz)提升至100千赫,并且更优选100-20千赫之间。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直流输电系统包括交流级和交流/直流转换级之间的高频变压器,其以无源方式提升交流功率的电压。高频变压器需要更少的导线并降低了电感损耗,从而使高频变压器比标准的50赫兹或60赫兹变压器占据更少的空间。
此外,本公开的传输端转换器还能够通过并联耦合多个功率转换部来微调控制传输电压。在一个实施例中,交流级包括多个并联的交流/交流转换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交流级包括一个交流/交流转换器和并联操作的至少一个电开关。接通时,电开关提供传输电压大的变化,而交流/交流转换器提供传输电压的精细控制。在每个实施例中,交流级的一部分基本上没有到地的直流绝缘。
此外,本文中所描述的传输端转换器的一些实施例有利于使得转换器的部分停止服务,而经由隔离开关、接地开关和失效至稳定短路状态的二极管而使得大部分设备保持服务。
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系统和装置的示范性技术效果包括下列中的至少一者:(a)减少传输端转换器所使用的对地的直流绝缘量;(b)减少传输端转换器的物理占用空间;(c)使用有源交流级提供传输端转换器的传输电压的精细和粗调控制;和(d)提供从服务中移除传输端转换器的一部分的机制,同时保持了转换器其余部分的服务。
在上面详细描述了直流传输系统和传输端转换器的示范性实施例。传输端转换器及其操作和制造方法不局限于本文描述的具体实施例,而是,系统的元件和/或方法的步骤可独立地及分开地从本文所描述的其它构件和/或步骤来使用。
虽然各种实施例的具体特征可能在一些附图中示出,而没有示于其他附图,这仅是为了方便。附图的任何特征可以结合任何其它附图的任何特征来参考和/或要求保护。
本书面描述使用示例来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最佳模式,并且还使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践本文所描述的系统和方法,包括制造和使用任何装置或系统,以及执行在任何结合的方法。本公开的专利范围由权利要求限定,并且可包括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能发生的其他实施例。这些其他示例如果它们具有不与权利要求的字面语言不同的结构元件,或者如果它们包括与权利要求的字面语言无实质差异的等效的结构元件则旨在处于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以下是本公开的其他示例。
示例1提供了配置成产生电场的直流(DC)输电系统(100),该电场包括至少一种相对于时间基本恒定的分量以及至少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分量,所述直流输电系统包括:交流(AC)级(202;302;402;502;602),被配置成接收交流电功率,所述交流级包括:变压器(208;308;408;508;608),其包括配置成彼此电磁耦合并且彼此电隔离的初级绕组(210;310;410;510;610)和次级绕组(212;312;412;512;612);以及交流/交流转换器(206;306;406;506;606),其针对电场的至少一个基本上恒定分量基本没有绝缘特征并且被电耦合到所述初级绕组的至少一个初级绕组;以及交流/直流转换级(204;304;404;504;604),位于所述交流级的下游,所述交流/直流转换级包括交流/直流整流器(214;314;414;514;614),配置成将交流电功率转换为直流电功率而无需外部控制,所述交流/直流整流器耦合到所述次级绕组的所述至少一个次级绕组。
示例2提供了根据示例1的直流输电系统(100),其中,所述交流/交流转换器(506)和所述交流/直流整流器(514)至少部分地形成功率转换部(540),所述功率变换部包括至少一个禁用装置(550;554),配置为选择性地禁用所述功率转换部的至少一部分。
示例3提供了根据示例2的直流输电系统(10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禁用装置(550;554)包括以下至少一个:与所述至少一个交流/交流转换器(506)串联耦合的禁用开关(550);和与所述至少一个交流/交流转换器耦合的接地开关(554)。
示例4提供了根据示例1的直流输电系统(10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交流/直流转换级(204;304;404;504;604)还包括可控开关(770;870;970),其有利于电流从具有正极性的端子(772;872;972)传输到具有负极性的端子(774;874;974)。
示例5提供了根据示例4的直流输电系统(100),其中,所述可控开关(770;870;970)包括晶闸管。
示例6提供了根据示例1的直流输电系统(100),其中,所述交流电功率从具有交流电网频率的交流电网传输,所述交流/交流转换器(206;306;406;506;606)被配置为增加来自交流电网的交流电功率的频率。
示例7提供了根据示例1的直流输电系统(100),其中,交流电功率从具有交流电网频率的交流电网传输,所述变压器(208;308;408;508;608)配置为在不同于交流电网频率的基频下操作。
示例8提供了根据示例1的直流输电系统(100),其中,所述交流/交流转换器(206;306;406;506;606)包括多个并联的交流/交流转换器。
示例9提供了根据示例8的直流输电系统(100),其中,所述交流/直流整流器(214;314;414;514;614)包括位于所述多个并联的交流/交流转换器(206;306;406;506;606)下游的多个并联的交流/直流整流器。
示例10提供了根据示例1的直流输电系统(100),其中,所述交流级(402)还包括与所述交流/交流转换器(406)并联耦合的开关(444),其中,所述开关被选择性地控制以进行以下至少其中之一:增加和降低所述交流级的传输电压电平。
示例11提供了根据示例10的直流输电系统(100),其中,所述开关(444)有利于传输电压的粗调控制并且所述交流/交流转换器(406)有利于传输电压的精细控制。
示例12提供了根据示例1的直流输电系统(100),其中,所述交流/直流转换级(204;304;404)还包括位于所述交流/直流整流器(214;314;414)下游的滤波元件(216;316;416),所述滤波元件配置成有利于减小直流电功率上的直流纹波和交流谐波中的至少一个。
示例13提供了根据示例1的直流输电系统(100),其中,所述交流/直流整流器(614)包括构造为获得稳定短路状态的二极管(660)。
示例14提供了一种用于直流输电系统(100)的传输端转换器(106;200;300;400;500;600),所述传输端转换器配置为产生电场,该电场包括至少一个相对于时间基本恒定的分量以及至少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分量,所述传输端转换器包括:交流(AC)级(202;302;402;502;602),被配置成接收交流电功率,所述交流级包括:变压器(208;308;408;508;608),其包括配置成彼此电磁耦合并且彼此电隔离的初级绕组(210;310;410;510;610)和次级绕组(212;312;412;512;612);以及交流/交流转换器(206;306;406;506;606),其针对电场的至少一个基本恒定的分量基本没有绝缘特征并且被电耦合到所述初级绕组的至少一个初级绕组;以及交流/直流转换级(204;304;404;504;604),位于所述交流级的下游,所述交流/直流转换级包括交流/直流整流器(214;314;414;514;614),配置成将交流电功率转换为直流电功率而无需外部控制,所述交流/直流整流器耦合到所述次级绕组的至少一个次级绕组。
示例2-1提供了一种直流(DC)输电系统,其配置为产生电场,该电场包括至少一个相对于时间基本恒定的分量以及至少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分量,所述直流输电系统包括:交流(AC)级,被配置成接收交流电功率,所述交流级包括:变压器,其包括配置成彼此电磁耦合并且彼此电隔离的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以及交流/交流转换器,其针对电场的至少一个基本恒定的分量基本没有绝缘特征并且被电耦合到所述初级绕组的至少一个初级绕组;以及交流/直流转换级,位于所述交流级的下游,所述交流/直流转换级包括交流/直流整流器,配置成将交流电功率转换为直流电功率而无需外部控制,所述交流/直流整流器耦合到所述次级绕组的至少一个次级绕组。
示例2-2提供了根据示例2-1的直流输电系统,其中,所述交流/交流转换器和所述交流/直流整流器至少部分地形成功率转换部,所述功率转换部包括至少一个禁用装置,配置为选择性地禁用所述功率转换部的至少一部分。
示例2-3提供了根据示例2-2的直流输电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禁用装置包括以下的至少一个:与所述至少一个交流/交流转换器串联耦合的禁用开关;和与所述至少一个交流/交流转换器耦合的接地开关。
示例2-4提供了根据示例2-1的直流输电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交流/直流转换级还包括可控开关,其有利于电流从具有正极性的端子传输到具有负极性的端子。
示例2-5提供了根据示例2-4的直流输电系统,其中,所述可控开关包括晶闸管。
示例2-6提供了根据示例2-1的直流输电系统,其中,交流电功率从具有交流电网频率的交流电网传输,所述交流/交流转换器被配置为增加来自交流电网的交流电功率的频率。
示例2-7提供了根据示例2-1的直流输电系统,其中,所述交流电功率从具有交流电网频率的交流电网传输,所述变压器被配置为在不同于交流电网频率的基频下操作。
示例2-8提供了根据示例2-1的直流输电系统,其中所述交流/交流转换器包括多个并联的交流/交流转换器。
示例2-9提供了根据示例2-8的直流输电系统,其中,所述交流/直流整流器包括位于所述多个并联的交流/交流转换器下游的多个并联的交流/直流整流器。
示例2-10提供了根据示例2-1的直流输电系统,其中,所述交流级还包括与所述交流/交流转换器并联耦合的开关,其中,所述开关被选择性地控制以进行如下至少其中之一:增加和降低所述交流级的传输电压电平。
示例2-11提供了根据示例2-10的直流输电系统,其中,所述开关有利于传输电压的粗调控制并且所述交流/交流转换器有利于传输电压的精细控制。
示例2-12提供了根据示例2-1的直流输电系统,其中,所述交流/直流转换级还包括位于所述交流/直流整流器下游的滤波元件,所述滤波元件配置成有利于减小直流电功率上的直流纹波和交流谐波中的至少一个。
示例2-13提供了根据示例2-1的直流输电系统,其中,所述交流/直流整流器包括配置成获得稳定短路状态的二极管。
示例2-14提供了一种用于直流输电系统的传输端转换器,所述传输端转换器配置为产生电场,该电场包括至少一个相对于时间基本恒定的分量以及至少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分量,所述传输端转换器包括:交流(AC)级,被配置成接收交流电功率,所述交流级包括:变压器,其包括配置成彼此电磁耦合并且彼此电隔离的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以及交流/交流转换器,其针对电场的至少一个基本恒定的分量基本没有绝缘特征并且被电耦合到所述初级绕组的至少一个初级绕组;以及交流/直流转换级,位于所述交流级的下游,所述交流/直流转换级包括交流/直流整流器,配置成将交流电功率转换为直流电功率而无需外部控制,所述交流/直流整流器耦合到所述次级绕组的至少一个次级绕组。
示例2-15提供了根据示例2-14的传输端转换器,其中,所述交流/交流转换器和所述交流/直流整流器至少部分地形成功率转换部,所述功率变换部包括禁用装置,配置为选择性地禁用所述功率转换部的至少一部分。
示例2-16提供了根据示例2-15的传输端转换器,其中,所述禁用装置包括以下的至少一个:与所述交流/交流转换器串联耦合的禁用开关;和与所述交流/交流转换器耦合的接地开关。
示例2-17提供了根据示例2-14的传输端转换器,其中,所述交流/直流转换级还包括可控开关,其有利于电流从具有正极性的端子传输到具有负极性的端子。
示例2-18提供了根据示例2-17的传输端转换器,其中,所述可控开关包括晶闸管。
示例2-19提供了根据示例2-14的传输端转换器,其中,交流电功率从具有交流电网频率的交流电网传输,所述交流/交流转换器被配置为增加来自交流电网的交流电功率的频率。
示例2-20提供了根据示例2-14的传输端转换器,其中,所述交流电功率从具有交流电网频率的交流电网传输,所述变压器被配置为在不同于交流电网频率的基频下操作。
示例2-21提供了根据示例2-14的传输端转换器,其中,所述交流/交流转换器包括多个并联的交流/交流转换器。
示例2-22提供了根据示例2-21的传输端转换器,其中,所述交流/直流整流器包括位于所述多个并联的交流/交流转换器下游的多个并联的交流/直流整流器。
示例2-23提供了根据示例2-14的传输端转换器,其中,所述交流级还包括与所述交流/交流转换器并联耦合的开关,其中,所述开关被选择性地控制以进行以下至少其中之一:增加和降低所述交流级的传输电压电平。
示例2-24提供了根据示例2-23的传输端转换器,其中,所述开关有利于传输电压的粗调控制并且所述交流/交流转换器有利于传输电压的精细控制。
示例2-25提供了根据示例2-14的传输端转换器,其中,所述交流/直流转换级还包括位于所述交流/直流整流器下游的滤波元件,所述滤波元件配置成有利于减小直流电功率上的直流纹波和交流谐波中的至少一个。
示例2-26提供了根据示例2-14的传输端转换器,其中,所述交流/直流整流器包括配置成获得稳定短路状态的二极管。
示例2-27提供了一种组装传输端转换器的方法,该传输端转换器配置为接收交流(AC)电功率,并将交流电功率转换成直流(DC)电功率,传输端转换器还配置为产生电场,该电场包括至少一个相对于时间基本恒定的分量以及至少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分量,所述方法包括:将交流/交流转换器电耦合到变压器的多个初级绕组的至少一个初级绕组,从而至少部分地形成交流级,其中交流/交流转换器与初级绕组针对电场的至少一个基本恒定的分量基本没有绝缘特征;将变压器的次级绕组与初级绕组电磁耦合;并且将交流/直流整流器电耦合到次级绕组的至少一个次级绕组,由此至少部分地形成交流/直流转换级,其中,交流/直流整流器位于变压器的下游。
直流输电系统和组装该系统的方法

Claims (10)

1.一种直流(DC)输电系统(100),配置为产生电场,该电场包括至少一个相对于时间基本恒定的分量以及至少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分量,所述直流输电系统包括:
交流(AC)级(202;302;402;502;602),被配置成接收交流电功率,所述交流级包括:
变压器(208;308;408;508;608),其包括配置成彼此电磁耦合并且彼此电隔离的初级绕组(210;310;410;510;610)和次级绕组(212;312;412;512;612);以及
交流/交流转换器(206;306;406;506;606),其针对电场的所述至少一个基本恒定的分量基本没有绝缘特征并且被电耦合到所述初级绕组的至少一个初级绕组;以及
交流/直流转换级(204;304;404;504;604),位于所述交流级的下游,所述交流/直流转换级包括交流/直流整流器(214;314;414;514;614),配置成将交流电功率转换为直流电功率而无需外部控制,所述交流/直流整流器耦合到所述次级绕组的至少一个次级绕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输电系统(100),其中,所述交流/交流转换器(506)和所述交流/直流整流器(514)至少部分地形成功率转换部(540),所述功率转换部包括至少一个禁用装置(550;554),配置为选择性地禁用所述功率转换部的至少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输电系统(10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禁用装置(550;554)包括以下至少其中之一:
与所述至少一个交流/交流转换器(506)串联耦合的禁用开关(550);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交流/交流转换器耦合的接地开关(55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输电系统(10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交流/直流转换级(204;304;404;504;604)还包括可控开关(770;870;970),其有利于电流从具有正极性的端子(772;872;972)传输到具有负极性的端子(774;874;97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流输电系统(100),其中,所述可控开关(770;870;970)包括晶闸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输电系统(100),其中,所述交流电功率从具有交流电网频率的交流电网传输,所述交流/交流转换器(206;306;406;506;606)被配置为增加来自交流电网的交流电功率的频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输电系统(100),其中,交流电功率从具有交流电网频率的交流电网传输,所述变压器(208;308;408;508;608)配置为在不同于交流电网频率的基频下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输电系统(100),其中,所述交流/交流转换器(206;306;406;506;606)包括多个并联的交流/交流转换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流输电系统(100),其中,所述交流/直流整流器(214;314;414;514;614)包括位于所述多个并联的交流/交流转换器(206;306;406;506;606)下游的多个并联的交流/直流整流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输电系统(100),其中,所述交流级(402)还包括与所述交流/交流转换器(406)并联耦合的开关(444),其中,所述开关被选择性地控制以进行以下至少其中之一:增加和降低所述交流级的传输电压电平。
CN201510149469.6A 2014-02-28 2015-02-27 直流输电系统和组装该系统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829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193,525 US9419536B2 (en) 2014-02-28 2014-02-28 DC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s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US14/193525 2014-0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82912A true CN104882912A (zh) 2015-09-02
CN104882912B CN104882912B (zh) 2019-05-14

Family

ID=52629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4946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82912B (zh) 2014-02-28 2015-02-27 直流输电系统和组装该系统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419536B2 (zh)
EP (1) EP2913905B1 (zh)
CN (1) CN104882912B (zh)
BR (1) BR102015003417A2 (zh)
CA (1) CA2881664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85210A (zh) * 2016-09-30 2017-02-08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柔性交流调压的直流电力机车速度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8528263A (zh) * 2018-06-08 2018-09-14 重庆聚陆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率的电动汽车直流快充系统
CN113258855A (zh) * 2020-02-13 2021-08-13 通用电气公司 冗余电动机驱动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70807B1 (en) * 2015-03-19 2020-09-09 General Electric Technology GmbH Power transmission network
US9970417B2 (en) * 2016-04-14 2018-05-1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Wind converter control for weak grid
CN112054490B (zh) * 2020-08-11 2022-12-06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多端直流单极金属运行方式下第三站故障退出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7193A (zh) * 2010-08-05 2012-03-14 通用电气公司 风力涡轮的hvdc连接
CN102623986A (zh) * 2011-01-28 2012-08-01 科孚德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电力采集和传输系统
CN103098329A (zh) * 2010-09-21 2013-05-08 Abb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hvdc电力传输系统中的电力传输的设备
CN203278265U (zh) * 2013-05-15 2013-11-06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中频或高频变压器变压的风电场输电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57736A (en) 1974-09-13 1977-11-08 Jeppson Morris 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US5714821A (en) * 1994-02-16 1998-02-03 Marathon Electric Mfg. Corp. Alternating current generator with direct connected exciter winding
SE515953C2 (sv) 2000-03-16 2001-11-05 Abb Ab Högspänt DC-isolerade elkraftverk
DE10114075B4 (de) * 2001-03-22 2005-08-18 Semikron Elektronik Gmbh Stromrichterschaltungsanordnung für Generatoren mit dynamisch veränderlicher Leistungsabgabe
PL1870994T3 (pl) * 2006-06-23 2010-06-30 General Electric Technology Gmbh Zasilacz dla filtra elektrostatycznego
DE102006031662A1 (de) 2006-07-08 2008-01-10 Semikron Elektronik Gmbh & Co. Kg Stromrichterschaltungsanordnung für eine Hochvoltgleichspannungsverbindung
US7851943B2 (en) 2006-12-08 2010-12-1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Direct current power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EP2071694B1 (en) 2007-12-11 2019-02-2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VDC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sub-sea loads
EP2293407A1 (en) 2009-09-08 2011-03-09 Converteam Technology Ltd Power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systems
GB0916387D0 (en) 2009-09-18 2009-10-28 New And Renewable Energy Ct Ltd A power col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US20130175958A1 (en) 2011-08-04 2013-07-11 Samuel T. McJunki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and/or utilizing hvdc power in a submarine environment
US9048694B2 (en) 2012-02-01 2015-06-02 Abb Research Ltd DC connection scheme for windfarm with internal MVDC collection grid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7193A (zh) * 2010-08-05 2012-03-14 通用电气公司 风力涡轮的hvdc连接
CN103098329A (zh) * 2010-09-21 2013-05-08 Abb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hvdc电力传输系统中的电力传输的设备
CN102623986A (zh) * 2011-01-28 2012-08-01 科孚德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电力采集和传输系统
CN203278265U (zh) * 2013-05-15 2013-11-06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中频或高频变压器变压的风电场输电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85210A (zh) * 2016-09-30 2017-02-08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柔性交流调压的直流电力机车速度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6385210B (zh) * 2016-09-30 2018-12-28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柔性交流调压的直流电力机车速度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8528263A (zh) * 2018-06-08 2018-09-14 重庆聚陆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率的电动汽车直流快充系统
CN113258855A (zh) * 2020-02-13 2021-08-13 通用电气公司 冗余电动机驱动器
CN113258855B (zh) * 2020-02-13 2024-03-01 通用电气公司 冗余电动机驱动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82912B (zh) 2019-05-14
EP2913905B1 (en) 2017-08-16
CA2881664C (en) 2022-08-30
CA2881664A1 (en) 2015-08-28
US9419536B2 (en) 2016-08-16
US20150249402A1 (en) 2015-09-03
BR102015003417A2 (pt) 2017-03-21
EP2913905A1 (en) 2015-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39302B2 (en) Direct electrical heating arrangement with a power electronic converter
US11655042B2 (en) Battery integrated isolated power converter and systems for electric vehicle propulsion
CN104882912A (zh) 直流输电系统和组装该系统的方法
US8476859B2 (en) DC power for SGCT devices using a high frequency current loop with multiple current transformers
CN101938216B (zh) 电力传输方法及电力传输设备
US9054599B2 (en) Power converter and integrated DC choke therefor
KR20010052513A (ko) 솔리드 스테이트 변압기
CN102484420B (zh) 转换器单元模块、包括该模块的电压源转换器系统以及用于控制该系统的方法
US20150043254A1 (en) Grid feed apparatus, energy fe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grid feed apparatus
CN105723603A (zh) 高频串联ac调压器
US20180191236A1 (en) Filter Device for Power Converters with Silicon Carbide Mosfets
GB2580748A (en) Controlling voltage in AC power lines
US20140204614A1 (en) Rectified high frequency power supply with low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thd)
KR101030632B1 (ko) 고주파 변압기를 이용한 전력 변환기 및 전력 변환 시스템
US20160149509A1 (en) Connecting power plants to high voltage networks
EP4236049A1 (en) Active-bridge converter circuit, active-bridge converter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active-bridge converter circuit
US9490720B1 (en) Power conversion with solid-state transformer
US11309803B2 (en) Power converter for trasmitting power between networks
EP3796537B1 (en) Dual active bridge converter cell with split energy transfer inductor for optimized current balancing in the medium frequency transformer (mft)
CN210867494U (zh) 一种十二脉波整流变压器的滤波装置
US20200287474A1 (en) Power supply and power system
KR20230130865A (ko) 반도체 변압기 및 그 초기 기동 제어방법
WO2020169210A1 (en) Noise filtering in a battery module
Faveluke Hardware design and protection issues in an AC/AC conver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14

Termination date: 2020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