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80095A - 水泥窑篦冷机配风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水泥窑篦冷机配风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80095A
CN104880095A CN201510314114.8A CN201510314114A CN104880095A CN 104880095 A CN104880095 A CN 104880095A CN 201510314114 A CN201510314114 A CN 201510314114A CN 104880095 A CN104880095 A CN 1048800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correspondence
air temperature
wast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1411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80095B (zh
Inventor
喻宝国
苏兴辉
韦毅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esources Cement Technology R&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esources Cement Technology R&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esources Cement Technology R&D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esources Cement Technology R&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31411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80095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800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800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800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800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urnace Details (AREA)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泥窑篦冷机配风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1)获取料层厚度:根据篦冷机的荷载能力及工艺要求获取料层厚度;2)建立配风参数实验模型:将篦冷机一段蓖床一室和二室的风机风门全开,按照一段蓖床三室、二段蓖床四室、二段蓖床五室、二段蓖床六室的顺序依次递减的方式设置上述各室风机风门开度的实验参数,将各风门开度的实验参数组合进行配风方案实验;3)配风控制:对上述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得到的最优配风方案控制篦冷机各室风机的风门开度。该控制方法采用了标准化的实验模型对配风方案进行筛选,能够在较短周期内以最佳配风方案控制篦冷机各室风机的开门开度,减少了长时间摸索过程中对生产造成的不利因素。

Description

水泥窑篦冷机配风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泥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泥窑篦冷机配风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水泥生产企业的窑系统要求对出窑高温熟料进行急冷,以利于提高熟料质量和充分回收热量、降低能耗,并同时兼顾余热发电系统的热能回收利用。在水泥生产过程中,热熟料由回转窑窑口到篦冷机进行冷却,篦冷机是熟料冷却的关键设备,因此对篦冷机系统的配风提出了很高的技术要求。
目前,对于篦冷机配风方案是根据个人经验进行长时间摸索后确定,一方面方案确定时间周期长,在方案确定的过程中,配风存在用风过小造成熟料冷却不好、质量下降、能耗浪费,或用风过大,过量的冷风掺入影响窑系统的热工制度及余热发电的工况稳定等现象,需要长时间的调整摸索,给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另一方面来说,整个配风方案的摸索过程中,受到人为经验影响因素较多,也给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水泥窑篦冷机配风控制方法。采用该方法,能够缩短配风方案确定的时间周期,减少长时间摸索过程中对生产造成的不利因素,并具有规范化的标准,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
一种水泥窑篦冷机配风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料层厚度:根据篦冷机的荷载能力及工艺要求,获取篦冷机蓖床上的料层厚度;
2)建立配风参数实验模型:在保持料层厚度恒定的前提下,将篦冷机一段蓖床一室和一段蓖床二室的风机风门全开,按照一段蓖床三室、二段蓖床四室、二段蓖床五室、二段蓖床六室的顺序依次递减的方式设置上述各室风机风门开度的实验参数,将各室风机风门开度的实验参数组合,进行不同风门开度参数配合条件下的配风方案实验,并记录各配风方案的二次风温、三次风温、熟料冷却温度和入余热AQC炉温度;
3)配风控制:对上述二次风温、三次风温、熟料冷却温度和入余热AQC炉温度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得到的最优配风方案控制篦冷机各室风机的风门开度。
上述控制方法,采用标准化的实验模型对配风方案进行筛选。上述模型建立中,考虑到出窑熟料必须经过急速冷却才能确保熟料的质量,因此对风机的选型配置是一段前端(即最先接触到出窑高温熟料的部分)为高压风机,为了确保冷却风能穿透料层,保证熟料的质量,所以一段的一、二室风机(一段前端)风门必须全开,一段后部分即三室风机及二段风机为辅助冷却设备,但风机开度的大小对热回收效率及生产工况有较大的影响,即影响到二、三次风温、入余热AQC炉温度、熟料冷却效果,因此必须对三室及二段风机(四、五、六室风机)的风门开度进行优化调整。当配风过小容易造成熟料冷却不好、质量下降、热能浪费;配风过大,过量的冷风掺入影响窑系统的二、三次风温等热工制度及入余热发电AQC炉温度的工况稳定。结合熟料的冷却越往后温度越降低的现象,所以一段三室到二段末端风机风门开度呈递减式分布。并且精选了二次风温、三次风温、熟料冷却温度和入余热AQC炉温度做为客观指标对不同配风方案的优劣进行评估。
采用该方法,既能在较短周期内以最佳配风方案控制篦冷机各室风机的开门开度,减少了长时间摸索过程中对生产造成的不利因素,又能避免常规技术中由于个人经验的差异等人为因素影响篦冷机配风控制的不确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3)配风控制中,对二次风温、三次风温、熟料冷却温度和入余热AQC炉温度的分析方法为:将二次风温、三次风温、熟料冷却温度和入余热AQC炉温度分别与其标准预定值比较,判定得到二次风温、三次风温、熟料冷却温度和入余热AQC炉温度的对应系数,并将上述二次风温、三次风温、熟料冷却温度和入余热AQC炉温度的对应系数分别与其预定的权重系数相乘后加和,得到各配风方案的分析判定值,以该分析判定值最高的配风方案为最优配风方案。
通过上述方法,将配风效果的评价由多因素多指标的复杂评估方式,转变为简单明确的分析判定值比较。并且,本发明人考虑到不同参数对衡量配风效果好坏的重要性不同,以及如何才能将不同类型的参数放到一起进行比较,分别设定了权重系数和对应系数,最终将二者综合考察,得到真实客观并具标准化特点的配风效果评价指标——分析判定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权重系数根据二次风温、三次风温、熟料冷却温度和入余热AQC炉温度对生产过程的重要性程度确定。根据不同类型参数对熟料生产情况及余热利用情况的重要性不同来设计权重系数,能够更好的对配风方案进行评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二次风温的权重系数为28%-32%,三次风温的权重系数为28%-32%,熟料冷却温度的权重系数为22%-28%,入余热AQC炉温度的权重系数为10%-20%,且所有权重系数的加和值为1。由于篦冷机的主要功能为对熟料的冷却及热能回收,主要体现在二次、三次风温、入余热AQC温度、熟料冷却温度这四个参数的高低,同时也是衡量配风效果的好坏的重要指标。在这四个参数中,二次风温、三次风温最为关键,因其对上道工序影响较大,也是热能回收利用的主要部分,所以二次风温和三次风温所占的权重比较大;其次是熟料冷却温度,这也是衡量热交换效率的重要指标;最后是入余热AQC炉温度,因为这是余热回收利用,其占的比重相对较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二次风温、三次风温、熟料冷却温度和入余热AQC炉温度对应系数的判定方法为:
如二次风温为930-950℃,则二次风温的对应系数为0.45-0.55;
如二次风温为950-970℃,则二次风温的对应系数为0.55-0.65;
如二次风温为970-990℃,则二次风温的对应系数为0.65-0.75;
如二次风温为990-1010℃,则二次风温的对应系数为0.75-0.85;
如二次风温为1010-1035℃,则二次风温的对应系数为0.85-0.95;
如二次风温为1035-1060℃,则二次风温的对应系数为0.95-1.05;
如二次风温为1060-1080℃,则二次风温的对应系数为1.05-1.15;
如二次风温为1080-1100℃,则二次风温的对应系数为1.15-1.25;
如二次风温为1100-1120℃,则二次风温的对应系数为1.25-1.35;
如二次风温为1120-1140℃,则二次风温的对应系数为1.35-1.45;
如二次风温为1140-1160℃,则二次风温的对应系数为1.45-1.55;
如三次风温为740-760℃,则三次风温的对应系数为0.45-0.55;
如三次风温为760-780℃,则三次风温的对应系数为0.55-0.65;
如三次风温为780-800℃,则三次风温的对应系数为0.65-0.75;
如三次风温为800-820℃,则三次风温的对应系数为0.75-0.85;
如三次风温为820-840℃,则三次风温的对应系数为0.85-0.95;
如三次风温为840-860℃,则三次风温的对应系数为0.95-1.05;
如三次风温为860-880℃,则三次风温的对应系数为1.05-1.15;
如三次风温为880-900℃,则三次风温的对应系数为1.15-1.25;
如三次风温为900-920℃,则三次风温的对应系数为1.25-1.35;
如三次风温为920-940℃,则三次风温的对应系数为1.35-1.45;
如三次风温为940-960℃,则三次风温的对应系数为1.45-1.55;
如熟料冷却温度为117-123℃,则熟料冷却温度的对应系数为0.45-0.55;
如熟料冷却温度为113-117℃,则熟料冷却温度的对应系数为0.55-0.65;
如熟料冷却温度为107-113℃,则熟料冷却温度的对应系数为0.65-0.75;
如熟料冷却温度为103-107℃,则熟料冷却温度的对应系数为0.75-0.85;
如熟料冷却温度为97-103℃,则熟料冷却温度的对应系数为0.85-0.95;
如熟料冷却温度为93-97℃,则熟料冷却温度的对应系数为0.95-1.05;
如熟料冷却温度为87-93℃,则熟料冷却温度的对应系数为1.05-1.15;
如熟料冷却温度为83-87℃,则熟料冷却温度的对应系数为1.15-1.25;
如熟料冷却温度为77-83℃,则熟料冷却温度的对应系数为1.25-1.35;
如熟料冷却温度为73-77℃,则熟料冷却温度的对应系数为1.35-1.45;
如熟料冷却温度为67-73℃,则熟料冷却温度的对应系数为1.45-1.55;
如入余热AQC炉温度为275-285℃,则入余热AQC炉温度的对应系数为0.45-0.55;
如入余热AQC炉温度为285-295℃,则入余热AQC炉温度的对应系数为0.55-0.65;
如入余热AQC炉温度为295-305℃,则入余热AQC炉温度的对应系数为0.65-0.75;
如入余热AQC炉温度为305-315℃,则入余热AQC炉温度的对应系数为0.75-0.85;
如入余热AQC炉温度为315-340℃,则入余热AQC炉温度的对应系数为0.85-0.95;
如入余热AQC炉温度为340-355℃,则入余热AQC炉温度的对应系数为0.95-1.05;
如入余热AQC炉温度为355-365℃,则入余热AQC炉温度的对应系数为1.05-1.15;
如入余热AQC炉温度为365-375℃,则入余热AQC炉温度的对应系数为1.15-1.25;
如入余热AQC炉温度为375-385℃,则入余热AQC炉温度的对应系数为1.25-1.35;
如入余热AQC炉温度为385-395℃,则入余热AQC炉温度的对应系数为1.35-1.45;
如入余热AQC炉温度为395-405℃,则入余热AQC炉温度的对应系数为1.45-1.55。
上述对应系数为本发明人根据系统运行多年的平均参数作为对应系数为1的基本值,并考虑到各参数的变化幅度以及其变化对生产过程的影响程度,设定了对应于不同参数值的不同层次的对应系数,从而能够方便得将二次风温、三次风温、熟料冷却温度和入余热AQC炉温度这四种不同类型的参数放到一起进行比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获取料层厚度中,以篦冷机额定电流85%-95%荷载时的料层厚度为一段蓖床料层厚度,以篦冷机额定电流65%-75%荷载时的料层厚度为二段蓖床料层厚度。
从热能回收的角度考虑,熟料在篦冷机的停留时间越长,热能回收效率越高,但生产是动态的过程,物料不可能长时间停留在设备内,设备的载荷能力决定了料层的厚度。考虑到生产中可能会发生的突发事件,以设备额定电流的85%-95%(优选90%)为一段蓖床料层厚度控制基准,预留5%-15%(优选10%)的富余量作为生产工艺突发事件的预留处理时间。二段蓖床是一段蓖床的后续工序,为了预防二段蓖床故障造成前道工序(一段蓖床)的立即停机停产,必须留有一定的载荷富余量,为故障处理预留时间,因此,以设备额定电流的65%-75%(优选70%)为二段蓖床料层厚度控制基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2)建立配风参数实验模型中,依次递减的风机风门开度的间隔为8%-12%。考虑到在风门开度不同的配风参数实验过程中,为了避免数据间隔过大造成错过最佳参数,或者数据间隔过小造成数据差不明显及时间成本的浪费,将该实验模型中风门开度数据间隔设定为8%-12%,优选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2)建立配风参数实验模型中,一段蓖床三室的风机风门开度的实验参数为80%,70%,60%;二段蓖床四室的风机风门开度的实验参数为70%,60%,50%;二段蓖床五室的风机风门开度的实验参数为60%,50%,40%,二段蓖床六室的风机风门开度的实验参数为50%,40%,30%。
考虑到试验过程中如果风机风门开度过小,容易造成风量过小引起设备的高温变形,威胁到设备的安全运行,因此三室风机风门开度设定为80%、70%、60%三个档次、四室风机风机风门开度设70%、60%、50%三个档次,五室风机风门开度设60%、50%、40%三个档次,六室风机风门开度设50%、40%、30%三个档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2)建立配风参数实验模型中,每个配风方案实验持续的时间为7-9小时。既可保证实验获取到稳定的数据,又能尽量减少试验时间,降低配风方案的调整给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2)建立配风参数实验模型中,还记录各配风方案的投料量、窑况、一段蓖床运行电流及蓖速、二段蓖床运行电流及蓖速、各风机电流及压力;
所述3)配风控制中,还将上述投料量、窑况、一段蓖床运行电流及蓖速、二段蓖床运行电流及蓖速、各风机电流及压力做为辅助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做为正式生产中的操作参考。
从而可以更全面的考察配风方案的优劣,得到最佳的配风控制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水泥窑篦冷机配风控制方法,采用标准化的实验模型对配风方案进行筛选。并考虑到篦冷机不同段对生产的影响不同,选定了最合理的配风参数实验方法,以及精选了二次风温、三次风温、熟料冷却温度和入余热AQC炉温度做为客观指标对不同配风方案的优劣进行评估,既能在较短周期内以最佳配风方案控制篦冷机各室风机的开门开度,减少了长时间摸索过程中对生产造成的不利因素,又能避免常规技术中由于个人经验的差异等人为因素影响篦冷机配风控制的不确定性。
并且,本发明人还对该控制方法的各个步骤进行了优化,使建立配风参数实验模型分析后得到的分析判定值能够真实而客观的评价配风方案的优劣,有助于迅速找到具有最佳生产效率的篦冷机配风方案,并以此控制篦冷机各室风机的风门开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但并不对本发明造成任何限制。
实施例1
以下以天津仕铭公司生产的TC-1164第三代两段式篦冷机为例来说明如何对篦冷机的配风方法进行控制,该篦冷机一、二段蓖床的载荷功率均为37KW,额定电流72.5A。
一种水泥窑篦冷机配风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料层厚度:根据篦冷机的荷载能力及工艺要求,获取篦冷机蓖床上料层的厚度。
在本实施例中,从热能回收的角度考虑,熟料在篦冷机的停留时间越长,热能回收效率越高,但生产是动态的过程,物料不可能长时间停留在设备内,设备的载荷能力决定了料层的厚度。考虑到生产中可能会发生的突发事件,以设备额定电流的90%为一段蓖床料层厚度控制基准,预留10%的富余量作为生产工艺突发事件的预留处理时间。以本实施例型号的篦冷机为例,额定电流72.5A的90%即为65A,此时的料层厚度为600mm。
二段蓖床是一段蓖床的后续工序,为了预防二段蓖床故障造成前道工序(一段蓖床)的立即停机停产,必须留有一定的载荷富余量,为故障处理预留时间,因此,以设备额定电流的70%为二段蓖床料层厚度控制基准,即额定电流72.5A的70%为50A,此时的料层厚度为450mm。
2)建立配风参数实验模型:在保持料层厚度恒定的前提下(一段蓖床料层厚度为600mm,二段蓖床料层厚度为450mm),建立配风参数实验模型。
由于出窑熟料必须经过急速冷却才能确保熟料的质量,因此对风机的选型配置是一段前端(即最先接触到出窑高温熟料的部分)为高压风机,为了确保冷却风能穿透料层,保证熟料的质量,所以一段的一、二室风机(一段前端)风门必须全开,一段后部分即三室风机及二段风机为辅助冷却设备,但风机开度的大小对热回收效率及生产工况有较大的影响,即影响到二、三次风温、入余热AQC炉温度、熟料冷却效果,因此必须对三室及二段风机(四、五、六室风机)的风门开度进行优化调整。当配风过小容易造成熟料冷却不好、质量下降、热能浪费;配风过大,过量的冷风掺入影响窑系统的二、三次风温等热工制度及入余热发电AQC炉温度的工况稳定。结合熟料的冷却越往后温度越降低的现象,所以一段三室到二段末端风机风门开度呈递减式分布。
也就是说,将篦冷机一段蓖床一室和一段蓖床二室的风机风门全开,按照一段蓖床三室、二段蓖床四室、二段蓖床五室、二段蓖床六室的顺序依次递减的方式设置上述各室风机风门开度的实验参数。
又考虑到在风门开度不同的配风参数实验过程中,为了避免数据间隔过大造成错过最佳参数,或者数据间隔过小造成数据差不明显及时间成本的浪费,将该实验模型中风门开度数据间隔设定为10%。
又考虑到试验过程中如果风机风门开度过小,容易造成风量过小引起设备的高温变形,威胁到设备的安全运行,因此三室风机风门开度设定为80%、70%、60%三个档次、四室风机风机风门开度设70%、60%、50%三个档次,五室风机风门开度设60%、50%、40%三个档次,六室风机风门开度设50%、40%、30%三个档次。
将上述各室风机风门开度的实验参数组合,进行不同风门开度参数配合条件下的配风方案实验,按照三室风机风门开度、四室风机风门开度、五室风机风门开度和六室风机风门开度的顺序排列,具体实验组别和配风方案如下表1所示。
表1.实验组别和风门开度
组别 风门开度 组别 风门开度
1 80%、70%、60%、50% 2 80%、70%、60%、40%
3 80%、70%、60%、30% 4 80%、60%、60%、50%
5 80%、60%、60%、40% 6 80%、60%、60%、30%
7 80%、50%、60%、50% 8 80%、50%、60%、40%
9 80%、50%、60%、30% 10 70%、70%、60%、50%
11 70%、70%、60%、40% 12 70%、70%、60%、30%
13 70%、60%、60%、50% 14 70%、60%、60%、40%
15 70%、60%、60%、30% 16 70%、50%、60%、50%
17 70%、50%、60%、40% 18 70%、50%、60%、30%
19 60%、70%、60%、50% 20 60%、70%、60%、40%
21 60%、70%、60%、30% 22 60%、60%、60%、50%
23 60%、60%、60%、40% 24 60%、60%、60%、30%
25 60%、50%、60%、50% 26 60%、50%、60%、40%
27 60%、50%、60%、30%
按照上述风门开度参数进行实验,为了获取数据的稳定性,每组数据试验8小时。并记录各配风方案的二次风温、三次风温、熟料冷却温度和入余热AQC炉温度,同时记录各配风方案的投料量、窑况、一段蓖床运行电流及蓖速、二段蓖床运行电流及蓖速、各风机电流及压力。
3)配风控制:
为了能使不同类型的参数放到一起进行比较分析,将二次风温、三次风温、熟料冷却温度和入余热AQC炉温度分别与其标准预定值比较,判定得到二次风温、三次风温、熟料冷却温度和入余热AQC炉温度的对应系数。
并且考虑到不同参数对衡量配风效果好坏的重要性不同,还并将上述二次风温、三次风温、熟料冷却温度和入余热AQC炉温度的对应系数分别与其预定的权重系数相乘后加和,将二者综合分析,才能得到各配风方案的分析判定值,以该分析判定值最高的配风方案为最优风门开度的配风方案。
由于篦冷机的主要功能为对熟料的冷却及热能回收,主要体现在二次、三次风温、入余热AQC温度、熟料冷却温度这四个参数的高低,同时也是衡量配风效果的好坏的重要指标。在这四个参数中,二次风温、三次风温最为关键,因其对上道工序影响较大,也是热能回收利用的主要部分,所以二次风温和三次风温所占的权重比较大;其次是熟料冷却温度,这也是衡量热交换效率的重要指标;最后是入余热AQC炉温度,因为这是余热回收利用,其占的比重相对较小。
本发明人还根据系统运行多年的平均参数作为对应系数为1的基本值,并考虑到各参数的变化幅度以及其变化对生产过程的影响程度,设定了对应于不同参数值的不同层次对应系数。具体对应系数和权重系数如下表2所示。
表2.对应系数和权重系数标准值
将上述配风参数实验中的各方案运行8小时的平均值,在上表中找到相应的对应系数,通过加权计算,得出本组配风方案的分析判定值,最后比较27组数据的分析判定值,以分析判定值最高者为最终配风方案。
例如:假如某组数据的二次风温、三次风温,入余热AQC炉温度、熟料温度分别为1100℃、870℃、390℃、85℃,则该组数据的分析判定值(M)为:
M=0.3×1.3+0.3×1.1+0.1×1.4+0.25×1.2=1.23
即该组配风方案的分析判定值为1.23,最后通过比较27组配风方案的分析判定值大小,得到最佳的配风方案,并在生产中以该最佳配风方案控制篦冷机各室风机的风门开度。
在本实施例中,还将上述投料量、窑况、一段蓖床运行电流及蓖速、二段蓖床运行电流及蓖速、各风机电流及压力做为辅助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做为日后的操作参考。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水泥窑篦冷机配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料层厚度:根据篦冷机的荷载能力及工艺要求,获取篦冷机蓖床上的料层厚度;
2)建立配风参数实验模型:在保持料层厚度恒定的前提下,将篦冷机一段蓖床一室和一段蓖床二室的风机风门全开,按照一段蓖床三室、二段蓖床四室、二段蓖床五室、二段蓖床六室的顺序依次递减的方式设置上述各室风机风门开度的实验参数,将各室风机风门开度的实验参数组合,进行不同风门开度参数配合条件下的配风方案实验,并记录各配风方案的二次风温、三次风温、熟料冷却温度和入余热AQC炉温度;
3)配风控制:对上述二次风温、三次风温、熟料冷却温度和入余热AQC炉温度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得到的最优配风方案控制篦冷机各室风机的风门开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窑篦冷机配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3)配风控制中,对二次风温、三次风温、熟料冷却温度和入余热AQC炉温度的分析方法为:将二次风温、三次风温、熟料冷却温度和入余热AQC炉温度分别与其标准预定值比较,判定得到二次风温、三次风温、熟料冷却温度和入余热AQC炉温度的对应系数,并将上述二次风温、三次风温、熟料冷却温度和入余热AQC炉温度的对应系数分别与其预定的权重系数相乘后加和,得到各配风方案的分析判定值,以该分析判定值最高的配风方案为最优配风方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泥窑篦冷机配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权重系数根据二次风温、三次风温、熟料冷却温度和入余热AQC炉温度对生产过程的重要性程度确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泥窑篦冷机配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风温的权重系数为28%-32%,三次风温的权重系数为28%-32%,熟料冷却温度的权重系数为22%-28%,入余热AQC炉温度的权重系数为10%-20%,且所有权重系数的加和值为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泥窑篦冷机配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二次风温、三次风温、熟料冷却温度和入余热AQC炉温度对应系数的判定方法为:
如二次风温为930-950℃,则二次风温的对应系数为0.45-0.55;
如二次风温为950-970℃,则二次风温的对应系数为0.55-0.65;
如二次风温为970-990℃,则二次风温的对应系数为0.65-0.75;
如二次风温为990-1010℃,则二次风温的对应系数为0.75-0.85;
如二次风温为1010-1035℃,则二次风温的对应系数为0.85-0.95;
如二次风温为1035-1060℃,则二次风温的对应系数为0.95-1.05;
如二次风温为1060-1080℃,则二次风温的对应系数为1.05-1.15;
如二次风温为1080-1100℃,则二次风温的对应系数为1.15-1.25;
如二次风温为1100-1120℃,则二次风温的对应系数为1.25-1.35;
如二次风温为1120-1140℃,则二次风温的对应系数为1.35-1.45;
如二次风温为1140-1160℃,则二次风温的对应系数为1.45-1.55;
如三次风温为740-760℃,则三次风温的对应系数为0.45-0.55;
如三次风温为760-780℃,则三次风温的对应系数为0.55-0.65;
如三次风温为780-800℃,则三次风温的对应系数为0.65-0.75;
如三次风温为800-820℃,则三次风温的对应系数为0.75-0.85;
如三次风温为820-840℃,则三次风温的对应系数为0.85-0.95;
如三次风温为840-860℃,则三次风温的对应系数为0.95-1.05;
如三次风温为860-880℃,则三次风温的对应系数为1.05-1.15;
如三次风温为880-900℃,则三次风温的对应系数为1.15-1.25;
如三次风温为900-920℃,则三次风温的对应系数为1.25-1.35;
如三次风温为920-940℃,则三次风温的对应系数为1.35-1.45;
如三次风温为940-960℃,则三次风温的对应系数为1.45-1.55;
如熟料冷却温度为117-123℃,则熟料冷却温度的对应系数为0.45-0.55;
如熟料冷却温度为113-117℃,则熟料冷却温度的对应系数为0.55-0.65;
如熟料冷却温度为107-113℃,则熟料冷却温度的对应系数为0.65-0.75;
如熟料冷却温度为103-107℃,则熟料冷却温度的对应系数为0.75-0.85;
如熟料冷却温度为97-103℃,则熟料冷却温度的对应系数为0.85-0.95;
如熟料冷却温度为93-97℃,则熟料冷却温度的对应系数为0.95-1.05;
如熟料冷却温度为87-93℃,则熟料冷却温度的对应系数为1.05-1.15;
如熟料冷却温度为83-87℃,则熟料冷却温度的对应系数为1.15-1.25;
如熟料冷却温度为77-83℃,则熟料冷却温度的对应系数为1.25-1.35;
如熟料冷却温度为73-77℃,则熟料冷却温度的对应系数为1.35-1.45;
如熟料冷却温度为67-73℃,则熟料冷却温度的对应系数为1.45-1.55;
如入余热AQC炉温度为275-285℃,则入余热AQC炉温度的对应系数为0.45-0.55;
如入余热AQC炉温度为285-295℃,则入余热AQC炉温度的对应系数为0.55-0.65;
如入余热AQC炉温度为295-305℃,则入余热AQC炉温度的对应系数为0.65-0.75;
如入余热AQC炉温度为305-315℃,则入余热AQC炉温度的对应系数为0.75-0.85;
如入余热AQC炉温度为315-340℃,则入余热AQC炉温度的对应系数为0.85-0.95;
如入余热AQC炉温度为340-355℃,则入余热AQC炉温度的对应系数为0.95-1.05;
如入余热AQC炉温度为355-365℃,则入余热AQC炉温度的对应系数为1.05-1.15;
如入余热AQC炉温度为365-375℃,则入余热AQC炉温度的对应系数为1.15-1.25;
如入余热AQC炉温度为375-385℃,则入余热AQC炉温度的对应系数为1.25-1.35;
如入余热AQC炉温度为385-395℃,则入余热AQC炉温度的对应系数为1.35-1.45;
如入余热AQC炉温度为395-405℃,则入余热AQC炉温度的对应系数为1.45-1.5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窑篦冷机配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获取料层厚度中,以篦冷机额定电流85%-95%荷载时的料层厚度为一段蓖床料层厚度,以篦冷机额定电流65%-75%荷载时的料层厚度为二段蓖床料层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窑篦冷机配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2)建立配风参数实验模型中,依次递减的风机风门开度的间隔为8%-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泥窑篦冷机配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2)建立配风参数实验模型中,一段蓖床三室的风机风门开度的实验参数为80%,70%,60%;二段蓖床四室的风机风门开度的实验参数为70%,60%,50%;二段蓖床五室的风机风门开度的实验参数为60%,50%,40%,二段蓖床六室的风机风门开度的实验参数为50%,40%,3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窑篦冷机配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2)建立配风参数实验模型中,每个配风方案实验持续的时间为7-9小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窑篦冷机配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2)建立配风参数实验模型中,还记录各配风方案的投料量、窑况、一段蓖床运行电流及蓖速、二段蓖床运行电流及蓖速、各风机电流及压力;
所述3)配风控制中,还将上述投料量、窑况、一段蓖床运行电流及蓖速、二段蓖床运行电流及蓖速、各风机电流及压力做为辅助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做为正式生产中的操作参考。
CN201510314114.8A 2015-06-09 2015-06-09 水泥窑篦冷机配风控制方法 Active CN1048800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14114.8A CN104880095B (zh) 2015-06-09 2015-06-09 水泥窑篦冷机配风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14114.8A CN104880095B (zh) 2015-06-09 2015-06-09 水泥窑篦冷机配风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80095A true CN104880095A (zh) 2015-09-02
CN104880095B CN104880095B (zh) 2016-09-07

Family

ID=53947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14114.8A Active CN104880095B (zh) 2015-06-09 2015-06-09 水泥窑篦冷机配风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8009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76486A (zh) * 2018-12-18 2019-04-05 广西柳州银海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热处理炉整体温度控制方法
CN109917762A (zh) * 2019-03-13 2019-06-21 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水泥窑系统二次风温自动补偿的方法
CN111829352A (zh) * 2020-07-16 2020-10-27 赞皇金隅水泥有限公司 一种水泥窑篦冷机数字化供风控制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76486A (zh) * 2018-12-18 2019-04-05 广西柳州银海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热处理炉整体温度控制方法
CN109917762A (zh) * 2019-03-13 2019-06-21 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水泥窑系统二次风温自动补偿的方法
CN111829352A (zh) * 2020-07-16 2020-10-27 赞皇金隅水泥有限公司 一种水泥窑篦冷机数字化供风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80095B (zh) 2016-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80095A (zh) 水泥窑篦冷机配风控制方法
CN110479776B (zh) 热轧棒线材轧后闭环控冷系统及控制方法
EP3650832A1 (de) Prüfkammer für brennstoffzellen und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CN109827310B (zh) 一种居民空调负荷群聚合模型建立方法
CN107120794A (zh) 空调器运行工况调节方法及空调器
CN110246547B (zh) 一种烧结过程配矿优化方法
CN111191907A (zh) 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能源站能效评估方法
CN106016605A (zh) 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并联冷却泵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02011743B (zh) 一种用于环冷机的鼓风机控制系统
CN106196478A (zh) 一种基于短程温度采集点的节能电梯轿厢空调系统
Nguyen-Hong et al. Meta-optimization and scattering parameters analysis for improving on site building model identification for optimal operation
Singh et al. Optimal allocation and comparative investigation of unified power flow controller using ASMO
CN110592505A (zh) GH720Li合金组织性能精确控制的固溶处理方法
CN113983659B (zh) 一种新风系统控制方法及其控制装置
CN113621389B (zh) 一种蓄热室温度的测调方法
CN112542635B (zh) 风扇启停均温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992130A (zh) 焦炉炉温调整方法
CN106399607B (zh) 高炉冶炼过程中焦炭匹配入炉的方法
CN115000974A (zh) 一种基于svg优化风电场avc无功小负荷分配的系统
EP3552292A1 (de) Energiespeichervorrichtung und deren verwendung
CN106086328A (zh) 低碳钢软磁材料的热处理方法
CN207007606U (zh) 试样块冷却系统
CN109325669B (zh) 一种电气石改性沥青综合性能评价及配比优化方法
CN110257087A (zh) 一种40Kg试验焦炉升温控制工艺
JP2018063572A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