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78501B - 织物 - Google Patents

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78501B
CN104878501B CN201410073600.0A CN201410073600A CN104878501B CN 104878501 B CN104878501 B CN 104878501B CN 201410073600 A CN201410073600 A CN 201410073600A CN 104878501 B CN104878501 B CN 1048785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bric
fiber
tmax
warp thread
war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7360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78501A (zh
Inventor
小原和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ahi Kase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Kasei Kogy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Kasei Kogyo KK filed Critical Asahi Kasei Kogyo KK
Priority to CN20141007360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7850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785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785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785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785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oven Fabrics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使用经纱密度的偏差少、外扩轻微的均匀的织物,提供在织物的中央部和在端部均印刷有渗色少的鲜明的条形码的织物。一种织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式(1)定义的渗色指数N为0~1.0,在至少一面印刷有条形码,织物的宽度为2.0m以上,织物中央部的渗色指数N(N(中央))与织物的距织边部端5cm处的渗色指数N(N(端部))之比(N(中央)/N(端部))为0.3~2.0。渗色指数N=|B‑A|/A(1)(上式(1)中,A、B分别为织物上的条码线的最小线宽(mm)和最大线宽(mm))。

Description

织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有条形码的织物。更详细而言,涉及印刷有渗色少的鲜明的条形码、即使通过裁剪-缝纫等制成纤维产品后也可正确地传达织物的相关信息、可追溯性优异的织物。
背景技术
制作纤维产品时,通常进行将织物裁剪后通过缝纫、粘接等制成期望形态的方法。纤维产品为用于保护人类生命的气囊、防弹服、防刺服、防火服、降落伞等时,在制作产品的工序中和制成产品后均需要简便且正确地把握、传达织物的型号、制造商、生产批号等信息。一直以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传达:在织物的一部分用印模等将条形码、型号等盖章或印刷的方法;将记载着必要信息的标签或说明等贴附于织物卷成的卷的表面等的方法。但是,通过将卷打开或者将打开了的织物裁剪,则变得无法传达必要信息,变得无法直接从产品获得织物的信息。为了从产品获得织物的信息,需要在产品上设置记载着必要信息的标签等、或另行设置包含必要信息的条形码、或进行印刷。
已经公开了省去这些时间/劳力、直接印刷有信息记录的布料(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其为在纤维表面形成微孔,将升华型染料热转印来进行印刷的方法。
然而,存在不在纤维表面形成微孔就无法利用进行升华热转印的染料印刷鲜明的图像的问题。为了在布料的纤维表面形成微孔,需要使用海岛型复合纤维,在织造后去除海成分等,对于材料用途的布料等而言,存在机械特性、耐久特性等必需特性降低的问题。进而,有时织物在宽度方向上会不均匀,这种情况下,在织物中央部和端部的条形码印刷的鲜明度产生差异,在明显不均匀时,产生无法进行正确的印刷、读取的问题。尤其是产生被称为外扩(flare)的织物端部(具有织边部时为包含织边的端部)变形成波状的现象时,产生在端部无法印刷条形码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0749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鉴于如上所述的情况,使用经纱密度的偏差少、外扩轻微的均匀的织物,提供在织物的中央部和端部均印刷有渗色少的鲜明的条形码的织物。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反复实验,结果发现,通过使用用特定的原纱通过包含特定工序和条件的方法而制造的、经纱密度的偏差少的均匀的织物,在织物的中央部和端部均可印刷渗色少的鲜明的条形码,从而完成本发明。
即,本发明如下所示。
(1)一种织物,其特征在于,其由经纱和纬纱构成,其中,由下述式(1)定义的渗色指数N为0~1.0,在至少一面印刷有条形码,织物的宽度为2.0m以上,织物中央部的渗色指数N(N(中央))与织物的距织边部端5cm处的渗色指数N(N(端部))之比(N(中央)/N(端部))为0.3~2.0。
渗色指数N=|B-A|/A (1)
(上式(1)中,A、B分别为织物上的条码线的最小线宽(mm)和最大线宽(mm)。)
(2)根据上述(1)项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织物中央部的经纱密度与织物的距织边部端5cm处的经纱密度之差除以这两部分的经纱密度的算术平均值而得到的值M为0~0.1,外扩率(flare rate)为0~1.5。
(3)根据上述(1)或(2)项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布面覆盖系数为1900~2600。
(4)根据上述(1)~(3)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经纱和纬纱的由动态粘弹性测定求出的Tmax为100~150℃,Tmax下的tanδ(max)与Tmax之比S[1/℃](tanδ(max)/Tmax)为0.0001~0.0030。
(5)根据上述(1)~(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经纱和纬纱为选自聚酰胺系纤维和聚酯系纤维中的至少任一种纤维。
(6)根据上述(5)项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经纱和纬纱为选自聚酰胺6纤维、聚酰胺66纤维、聚酰胺46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纤维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中的至少任一种纤维。
(7)根据上述(1)~(6)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其是通过至少包含下述(I)~(III)的工序的方法而制造的。
(I)织造工序,在织边部,使用2~24根具有地部的经纱纤度的3~100%范围的纤度的纱作为加固线(supplementary selvage yarn),再使用4根该纱作为行星纱罗纱(planetary leno thread),经纱的入筘根数为1根/筘齿。
(II)40℃~经纱和纬纱的Tmax中任一较低的温度(Tmax(L))的温度范围内的精练加工工序、和/或50℃~Tmax(L)的温度范围内的干燥加工工序。
(III)Tmax(L)以上且200℃以下的温度范围内的轧光加工工序。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织物是不依赖于部位地印刷有渗色少的鲜明的条形码的织物。通过使用该织物,即使在通过裁剪-缝纫等制成纤维产品后也能够正确地传达织物的相关信息,能够制造可追溯性优异的纤维产品。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用于算出渗色指数的最小线宽A、最大线宽B的测定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以下称为“本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可以在其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织物,至关重要的是,由下述式(1)定义的渗色指数N为0~1.0,在至少一面印刷有条形码。优选的是,渗色指数N为0~0.8,进一步优选为0~0.5。
渗色指数N=|B-A|/A (1)
此处,A、B分别为织物上的条码线的最小线宽(mm)和最大线宽(mm)。
需要说明的是,渗色指数N是如后所述由织物中央部10根、距织边端部5cm处10根、总计20根的各个条码线得到的渗色指数的算术平均值。
渗色指数N为上述范围时,条形码印刷鲜明,能够利用条形码读取器、目视等读取手段正确、简便地读取印刷内容,可正确地传达织物的信息。进而,优选具有依据JISX0520:2001的利用条形码验证器判定为C-2.0以上且最高至A-4.0的综合等级的条形码印刷品质。特别优选为B-2.5以上。
条形码是利用条纹图案状的线的粗细表示数值、文字的识别符,是将数字、文字、符号等信息根据一定的规则转换为一维的代码而成的。条形码有各种规格,可以使用任意规格。例如,可例示出JAN、EAN、UPC、CODE-39(JISX0503)、NW-7、ITF、STANDARD2of5、CODE-128、CODE-93、CODE-11、MSI等。特别是CODE-39(JISX0503)、ITF由于信息量适度且代码表示简单,故而优选。通过印刷有条形码,不仅使最终纤维产品可以传达织物的信息,而且生产管理变得容易。即,通过利用条形码读取器读取织物信息中所含的生产信息,能够对后续加工工序中的错误使用进行自动报警。另外,不良情况产生后追溯生产历程也可以根据织物信息由数据服务器机械地读出,因此工序分析也变得容易。
对条形码的印刷装置和印刷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装置和方法。例如,可列举出喷墨印刷系统、印模盖章等。能够在织物的宽度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沿长度方向连续且容易地进行印刷,进而,从是非接触印刷故不存在物理冲击、不会对织物造成损伤的观点出发,优选喷墨印刷系统。
喷墨印刷系统中,有连续喷墨(CIJ)方式和按需喷墨(DOD;Drop ondemand)方式两种类型,任一种均可。CIJ方式中,墨在加压下从至少一个开口部或喷嘴以连续的液流的方式被释放。液流被扰动,在距开口部一定距离处被分解而产生液滴。在分散(breakup)点,液滴根据数字数据信号而带电,通过用于调整各液滴的轨道的静电场,使各液滴取向于再循环用沟槽或记录介质上的特定位置。DOD方式中,液滴根据数字数据信号从开口部被直接喷出至记录介质上的位置。液滴只要不希望配置于要印刷的织物就不会被形成或喷出。
利用条形码印刷的信息只要是制造商、加工商、最终使用者等所需要的信息,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例示出织物的型号、制造商、生产批号、制造日、原材料等。
条形码优选规则地重复印刷。通过在织物上规则地重复印刷,可得到处处都印刷着必要信息的状态。获得纤维产品时,虽然进行了裁剪,但裁剪后的织物也一定印刷着必要信息。重复印刷例如可以为多个条形码平行排列。另外,作为另外的方式,可以交错地排列。进而,条形码彼此的间隔根据裁剪形状适当确定即可,优选以2~50cm间隔进行重复印刷。
本实施方式的织物除了条形码之外还可以利用文字、数值、符号、图形等印刷有型号、制造商、原材料等的信息。优选同时印刷条形码和文字,以便在没有条形码读取器的状况下也能够传达必要的信息。
本实施方式的织物优选为织物的除织边部之外的有效宽度为2.0m以上的宽幅织物,优选为在有效宽度的任意位置都能进行无渗色的鲜明印刷的织物。即,织物中央部的渗色指数N(中央)与织物的自织边部端向中央部方向5cm的位置的渗色指数N(端部)之比(N(中央)/N(端部))优选为0.3~2.0、进一步优选为0.5~1.8、特别优选为0.7~1.5。为了自同样长度的织物高效地获得纤维产品,优选有效宽度尽可能地宽,有效宽度为2.0m以上,更优选为2.3m以上。另外,过大时,为了获得本发明的织物而使用的织机、精练加工装置、轧光加工装置等徒劳地大型化,成为昂贵且难以使用的装置,反而难以高效地获得纤维产品,因此优选为4.0m以下。
本实施方式的织物优选有效宽度宽、在宽度方向上均匀。即,织物中央部的经纱密度与织物的距织边部端5cm处的位置的经纱密度之差除以这两部分的经纱密度的算术平均值而得到的值M优选为0~0.1、进一步优选为0~0.05、特别优选为0~0.03。值M是表示相对偏差的水平的值,该值越小,则表示偏差越小越均匀。值M为上述范围时,在宽度方向上均匀,偏差少的条形码印刷成为可能,能够使渗色指数N(中央)与渗色指数N(端部)之比(N(中央)/N(端部))为规定的范围。
本实施方式的织物优选有效宽度宽、外扩轻微。即,由下述(2)式定义的外扩率为0~1.5、优选为0~1.0。
外扩率=[|L-500|/500]×100(%) (2)
关于外扩率,在平面上铺展的织物的状态下,在经纱方向上隔着500mm的距离而在与经纱成直角的方向上画2根线,接着,以在与经纱成直角的方向上成为15mm的宽度的方式、以沿经纱方向成为宽度15mm的长条的方式从织物端向中央画几条线并沿线切取织物,将使该长条笔直地放置时的长度设为L时,可以利用上述式(2)表示外扩率。该外扩率是指如下的平均值:测定数为左右的端部各10处连续测定,将该操作在经纱方向上重复5次,取其平均值。
外扩率为上述范围时,能够抑制织物端部(具有织边部时为包含织边的端部)变形为波状,在织物端部也能进行鲜明的条形码印刷,能够使渗色指数N(中央)与渗色指数N(端部)之比(N(中央)/N(端部))为规定的范围。
本实施方式的织物优选纱密度在宽度方向上均匀,因此,优选使用具有特定特性的经纱和纬纱。即,经纱和纬纱的由动态粘弹性测定求出的Tmax优选为100~150℃、进一步优选为105~145℃、特别优选为110~130℃。进而,温度Tmax下的tanδ(max)与Tmax之比S[1/℃](tanδ(max)/Tmax)优选为0.0001~0.0030、进一步优选为0.0001~0.0020、特别优选为0.0001~0.0010。由动态粘弹性测定得到的Tmax表示非晶部的分子链的热运动变得显著的温度,可以认为是非晶部从玻璃状态相转移至橡胶状态的温度。在比Tmax低温的温度历程中,弹性模量、干热收缩率等尺寸稳定性的显著降低受到抑制。另一方面,受到了比Tmax高温的温度历程时,非晶部成为橡胶状态,因此大大受到温度的影响。因此,Tmax成为确定织物加工中的温度的标准,为上述范围时,即使在经过长时间后也能维持加工后的效果,能够实施高效的加工而无需能量效率差的极端高温,故而优选。另外,加工的效果的标准可以利用tanδ(max)与Tmax之比S来推断,为上述范围时,表现出实用的效果,该效果即使在经过长时间后也能够维持,是优选的。为了将Tmax和比S设为规定的范围,适当设定经纱和纬纱的原材料、制造条件、特别是拉伸倍率和热定形条件即可。
本实施方式的织物中使用的经纱和纬纱只要是满足前述动态粘弹性特性的纤维就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由机械特性优异的热塑性树脂形成的合成纤维。对合成纤维的原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从强度、耐热性、通用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选自聚酰胺系纤维和聚酯系纤维中的至少一种纤维。
作为聚酰胺系纤维,可列举出聚酰胺6纤维、聚酰胺66纤维、聚酰胺46纤维、聚酰胺610纤维、聚酰胺612纤维、聚酰胺11纤维、聚酰胺12纤维、由它们的共聚物以及它们的混合物的树脂形成的纤维。从强度、耐热性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聚酰胺6纤维、聚酰胺66纤维、聚酰胺46纤维,尤其优选聚酰胺66纤维。作为聚酰胺66纤维,优选为主要由聚己二酰己二胺树脂形成的纤维。聚己二酰己二胺树脂是指由100%的六亚甲基二胺和己二酸构成的熔点为250℃以上的聚酰胺树脂,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由聚酰胺66树脂形成的纤维也可以是如下的树脂形成的纤维:在树脂的熔点不低于250℃的范围内、将聚酰胺6、聚酰胺6I、聚酰胺6T、聚酰胺610等与聚己二酰己二胺共聚或者共混而成的树脂。
聚酯系纤维是指由如下的树脂形成的纤维:通过公知的方法将羧酸和/或其衍生物与二醇缩聚而成的树脂、由羟基羧酸形成的树脂、或者进一步将它们共聚或共混而成的树脂。作为构成聚酯系纤维的羧酸成分,可列举出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和2,6-萘二甲酸等芳香族二羧酸;草酸、琥珀酸、马来酸和富马酸等脂肪族二羧酸;1,4-环己烷二羧酸等环状脂肪族二羧酸等。作为二醇,可列举出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3-丁二醇、三亚甲基二醇和二乙二醇等脂肪族二醇;对苯二酚、间苯二酚和双酚A等二元酚类。作为羟基羧酸,可列举出对羟基苯甲酸等芳香族羟基羧酸等。作为上述聚酯系纤维的具体例子,可列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纤维、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纤维、聚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纤维、聚间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聚纤维、聚间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共聚纤维等。从强度和耐热性的观点出发,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纤维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进一步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纤维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特别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在分子链中含有90摩尔%以上、优选95摩尔%以上的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重复单元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从强度和耐热性的观点出发是优选的。上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还可以以不足10摩尔%、优选不足5摩尔%之比率含有其它共聚成分。作为这种共聚成分,例如可列举出间苯二甲酸、2,6-萘二甲酸、2,5-萘二甲酸、2,7-萘二甲酸、1,5-萘二甲酸、己二酸、对羟基苯甲酸、二乙二醇、丙二醇、1,4-丁二醇、偏苯三酸、季戊四醇等。
纤维的形态可以根据所需特性适当选择短纤维、连续纤维中的任一种,从强度高、尺寸稳定性优异、表面平滑性优异的方面出发,优选连续纤维。由于连续纤维可以得到表面平滑性优异的织物,因此优选实质上是无捻的。实质上无捻是指未进行伴随着解舒等的意外加捻以外的加捻的状态,捻数为10次/m以下。纤维的纤度优选为30~1500dtex,适于工业材料用织物。更优选为200~800dtex,适于气囊用织物。另外,纤维优选为由多根单丝构成的复丝,单丝的纤度优选为0.5~8dtex。单丝纤度为8dtex以下时,条形码印刷液的保液性良好,渗色指数N变小,为0.5dtex以上时,加工工序中单丝受到的损伤少,对织物的物性和品质的损害少。
对织物的组织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组织。例如,可例示出平纹织物、斜纹织物、缎纹织物等基本组织;将基本组织变化或混合而制作的变化组织。优选为平纹,平纹织物是指经纱与纬纱逐根交替地交织的组织,是没有正反、经纬纱方向的同等性高的组织。作为变化平纹织物,可例示出在平纹织物的交织点上下或左右添加交织点从而在表面上出现棱纹的重平织物、2根以上的纬纱穿入同一筘齿的方平织物等。斜纹织物是指,交织点走向为斜向的具有斜纹线的组织,作为变化斜文织物,可例示出斜纹线为45°以上的陡急斜纹织物、成为山形的山形斜纹织物、以一定间隔在相反方向出现斜纹线的破斜纹织物、将倾斜角不同的斜纹组合而成的曲线斜文织物等。缎纹织物是指经纬纱的组合不连续地以一定间隔配置而成的织物,将表面出现经纱多的称为经缎,相反则称为纬缎。作为变化缎纹织物,可例示出交织点不规则配置的不规则缎纹织物等。
本实施方式的织物使用公知的织机来织造。例如可如下得到:使用梭织机、剑杆织机、喷气织机、喷水织机等织机,在将合成纤维排列而成的经纱中打入纬纱,从而得到。此时,为了抑制外扩的产生,优选的是,在织边部,使用2~24根具有地部的经纱纤度的3~100%范围的纤度、优选5~50%范围的纤度的纱作为加固线,再使用4根该纱作为行星纱罗纱。另外,从增加织物的表面平滑性、均匀地减少纱间的间隙、从而能够减少渗色指数N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在经纱的入筘根数为2根/筘齿以下的条件下高密度地织造。更优选的是,经纱的入筘根数为1根/筘齿。高密度是指织物的布面覆盖系数为1900~2600、优选为2000~2500。需要说明的是,布面覆盖系数CF由下式表示。
通过布面覆盖系数为1900以上,经纱纬纱的间隙被填充,能够防止沿着间隙的喷墨液滴的渗色传播。
织造的坯布根据需要为了清洗原纱油剂等而实施精练加工是优选的。此时的加工温度优选为40℃~经纱和纬纱的Tmax中的任一较低的温度(Tmax(L))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40℃~(Tmax(L)-10℃)的范围,特别优选为40℃~(Tmax(L)-30℃)的范围。为该温度范围时,可进行充分的精练,由收缩导致的纱密度的偏差、织边部的外扩的产生受到抑制,表面平滑性的降低也受到抑制。接着,优选实施以50℃~Tmax(L)、优选60℃~(Tmax(L)-10℃)、进一步优选60℃~(Tmax(L)-20℃)的范围进行干燥的工序。为该温度范围时,能够在实用的处理时间内完成干燥,由干燥时的热收缩导致的纱密度的偏差、织边部的外扩的产生受到抑制,表面平滑性的降低也受到抑制。
作为提高织物的表面平滑性的工序,还优选实施轧光加工。在条形码印刷前进行轧光加工时,表面平滑性提高,因此能够进行渗色指数N小的鲜明的印刷。轧光温度优选为Tmax(L)以上且2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Tmax(L)以上且180℃以下、特别优选为Tmax(L)以上且170℃以下。为上述温度范围时,能够得到充分的表面平滑性提高效果,而不会损害撕裂强度等机械特性。轧光载荷从不损害织物的机械特性,得到充分的表面平滑性提高效果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1000kg/m。
本实施方式的织物还可以根据用途为了满足所需的特性、功能而实施各种加工。例如,用于赋予防水性、低透气性等的涂布加工、层压加工和浸渗加工等、以及用于赋予阻燃性、防火性等的浸渗加工等。
本实施方式的织物通过在裁剪后利用缝纫、粘接等制成期望形态的方法而得到的纤维产品可以适宜地用于即使在制成产品后也可能需要织物信息的、用于保护人类生命的气囊、防弹服、防刺服、防火服和降落伞等。
实施例
接着,利用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仅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首先,将实施例中使用的测定方法记载如下。
渗色指数N
利用60μm喷嘴的喷墨打印机,使用乙醇性的黑墨,在织物的中央部和距织边部端5cm的位置沿织物宽度方向印刷长度1cm且线宽3mm的直线,将其在织物长度方向上以30cm的间隔重复印刷10根。此时,织物以20m/分钟在喷墨打印机内移动。将印刷的直线放大至20倍,输入到图像分析软件中后,进行二值化,以线段长度每隔1cm测量直线的宽度,测定各直线的最小线宽A和最大线宽B。针对织物中央部10根、距织边端部5cm的位置10根、总计20点,由前述式(1)求出各自的渗色指数N,最后进行算数平均,求出渗色指数N。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示出将印刷的直线的20倍放大图像二值化而得到的图像的一部分。在该图中,1为将印刷的直线的20倍放大图像二值化而得到的图像的一部分,2为最小线宽A,3为最大线宽B。
另外,将由织物中央部10根的最小线宽A和最大线宽B得到的印刷直线的各自的值进行算数平均而求出渗色指数N(中央),将由距织边端部5cm的位置的10根的最小线宽A和最大线宽B得到的印刷直线的各自的值进行算数平均而求出渗色指数N(端部),由所述渗色指数N(中央)和所述渗色指数N(端部)算出渗色指数N(中央)与渗色指数N(端部)之比(N(中央)/N(端部))。
值M
利用TAKAYAMA REED CO.,LTD.制造的数字式密度测定器FX3250,在织物中央部的经纱方向上以30cm间隔测定10点的经纱密度,在织物的距织边部端5cm的位置的经纱方向上以30cm间隔测定10点的经纱密度,分别将各10点的测定值进行算数平均,求出织物中央部的经纱密度、距织边端部5cm的位置的经纱密度,算出这两部分的经纱密度差的绝对值。同样地将全部20点的测定值进行算数平均,算出织物的经纱密度的算术平均值,前述经纱密度差的绝对值除以该算术平均值,从而算出值M。
[Tmax、tanδ(max)]
使用Seiko Instruments Inc.制造的EXSTAR DMS7100,在驱动频率110Hz下,针对长度20mm且截面积约3×10-4cm2的纤维束,一边使干燥氮气在试样室内流通一边以升温速度2℃/分钟从室温起至tanδ的峰消失的温度为止进行动态粘弹性的测定。将Tanδ的峰值记为tanδ(max),将此时的温度记为Tmax(℃)。
实施例1
作为纤维使用聚己二酰己二胺连续纤维、且其为纤度44dtex、单纱数34根的拉伸丝。该纤维的tanδ(max)为0.04,Tmax为110℃,比S为0.00036[1/℃]。作为经纱用,将该纤维无捻无浆地拉齐而制成整经束,作为纬纱用,将该纤维无捻无浆地卷取并由卷装(package)直接供给。作为织边部加固线,使用8根纤度22dtex的聚己二酰己二胺连续纤维,在经纱的入筘根数为1根/筘齿的条件下用喷水织机进行织造。将得到的织物通过常法利用60℃的温水精炼后,使用圆筒烘干机在80℃下干燥。制成的织物的布宽为2.1m,且织物的经纱密度在中央部为160根/2.54cm、在距织边端部5cm的位置为162根/2.54cm,且值M为0.012,外扩率为0.9。以15cm间隔的直列且15cm间隔的并列印刷10mm宽的CODE-39的条形码。渗色指数N为0.5,渗色指数之比(N(中央)/N(端部))为0.8。该条形码的根据JISX0520:2001的品质为等级B-3.3(开口直径10/波长660),良好。
实施例2
实施例1中,除了在织造、精练、干燥后实施轧光加工之外同样操作,得到织物。轧光加工在进给速度10m/分钟、金属辊温度180℃、压力300N/cm的条件下实施。关于夹着织物的上下的轧光辊,上部的加热用金属辊为12cm直径,下部的辊具有纸表面且为24cm直径,这两个辊的表面速度为相同速度。纸辊表面的肖氏硬度为65。制成的织物的经纱密度在中央部为157根/2.54cm、在距织边端部5cm的位置为160根/2.54cm,且值M为0.019。另外,外扩率为0.5,在利用加热轧光辊加工进行了平滑化的面上进行印刷时的渗色指数N为0.2,渗色指数之比(N(中央)/N(端部))为0.9。条形码的根据JISX0520:2001的品质为等级A-3.6(开口直径10/波长660),良好。
比较例1
实施例1中,除了将精练温度设为115℃进行高压精练之外同样操作,得到织物。制成的织物的经纱密度在中央部为165根/2.54cm、在距织边端部5cm的位置为170根/2.54cm,且值M为0.03。另外,外扩率为2.0,渗色指数N为1.2,渗色指数之比(N(中央)/N(端部))为0.25。条形码的根据JISX0520:2001的品质为等级D-1.4(开口直径10/波长660),不良。
比较例2
实施例1中,纬纱使用未拉伸的聚己二酰己二胺连续纤维且纤度58dtex、单丝数5根的纤维,将精练温度设为80℃,除此之外同样操作,得到织物。纬纱所使用的纤维的tanδ(max)为0.20,Tmax为65℃,比S为0.0031[1/℃]。制成的织物的经纱密度在中央部为164根/2.54cm、在距织边端部5cm的位置为170根/2.54cm,且值M为0.036。另外,外扩率为2.4,渗色指数N为1.4,渗色指数之比(N(中央)/N(端部))为0.20。条形码的根据JISX0520:2001的品质为等级D-0.9(开口直径10/波长660),不良。
实施例3
作为纤维使用聚己二酰己二胺连续纤维,且其为纤度470dtex、单丝数136根的拉伸丝。该纤维的tanδ(max)为0.03,Tmax为115℃,比S为0.00026[1/℃]。作为经纱用,将该纤维无捻无浆地拉齐而制成整经束,作为纬纱用,将该纤维无捻无浆地卷取并由卷装直接供给。作为织边部加固线,使用8根纤度67dtex的聚己二酰己二胺连续纤维,在经纱的入筘根数为1根/筘齿的条件下用喷水织机进行织造。将得到的织物通过常法利用60℃的温水精练后,使用圆筒烘干机在80℃下干燥。然后,实施轧光加工。轧光加工在进给速度18m/分钟、金属辊温度180℃、压力600N/cm的条件下实施。关于夹着织物的上下的轧光辊,上部的加热用金属辊为12cm直径,下部的辊具有纸表面且为24cm直径,这两个辊的表面速度为相同速度。纸辊表面的肖氏硬度为65。对非加热轧光辊面以20g/m2涂布无溶剂型2液固化型的有机硅树脂,在180℃下加热2分钟使其固化,得到织物。制成的织物的布宽为2.6m,织物的经纱密度在中央部为52.7根/2.54cm、在距织边端部5cm的位置为53.5根/2.54cm,且值M为0.015。另外,外扩率为0.7,在利用加热轧光辊加工进行了平滑化的面上进行印刷时的渗色指数N为0.1,渗色指数之比(N(中央)/N(端部))为0.9。条形码的根据JISX0520:2001的品质为等级A-3.5(开口直径10/波长660),良好。
[实施例4]
实施例3中,除了将纤维设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连续纤维之外同样操作,得到织物。该纤维的纤度为550dtex,单丝数为144根,tanδ(max)为0.09,Tmax为125℃,比S为0.00072[1/℃]。制成的织物的经纱密度在中央部为51.7根/2.54cm、在距织边端部5cm的位置为53.1根/2.54cm,且值M为0.027。另外,外扩率为1.2,在利用加热轧光辊加工进行了平滑化的面上进行印刷时的渗色指数N为0.4,渗色指数之比(N(中央)/N(端部))为0.7。条形码的根据JISX0520:2001的品质为等级B-3.3(开口直径10/波长660),良好。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适宜作为用于保护人类生命的气囊、防弹服、防刺服、防火服、降落伞等纤维产品用的织物。
附图标记说明
1 将所印刷的直线的20倍放大图像二值化而得到的图像的一部分
2 最小线宽A
3 最大线宽B

Claims (7)

1.一种织物,其特征在于,其由经纱和纬纱构成,其中,由式(1)定义的渗色指数N为0~1.0,在至少一面印刷有条形码,织物的宽度为2.0m以上,织物中央部的渗色指数N与织物的距织边部端5cm处的渗色指数N之比为0.3~2.0,
渗色指数N=|B-A|/A (1)
上式(1)中,A、B分别为织物上的条码线的最小线宽(mm)和最大线宽(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织物中央部的经纱密度与织物的距织边部端5cm处的经纱密度之差除以这两部分的经纱密度的算术平均值而得到的值M为0~0.1,外扩率为0~1.5,
外扩率如下算出:在平面上铺展的织物的状态下,在经纱方向上隔着500mm的距离而在与经纱成直角的方向上画2根线,接着,以在与经纱成直角的方向上成为15mm的宽度的方式、以沿经纱方向成为宽度15mm的长条的方式从织物端向中央画几条线并沿线切取织物,将使该长条笔直地放置时的长度设为L时,利用式(2)表示外扩率,该外扩率是指如下的平均值:测定数为左右的端部各10处连续测定,将该操作在经纱方向上重复5次,取其平均值,
外扩率=[|L-500|/500]×100(%) (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布面覆盖系数为1900~260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经纱和纬纱的由动态粘弹性测定求出的Tmax为100~150℃,Tmax下的tanδ(max)与Tmax之比S[1/℃]即tanδ(max)/Tmax为0.0001~0.003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经纱和纬纱为选自聚酰胺系纤维和聚酯系纤维中的至少一种纤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经纱和纬纱为选自聚酰胺6纤维、聚酰胺66纤维、聚酰胺46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纤维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中的至少一种纤维。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其是通过至少包含下述(I)~(III)的工序的方法而制造的,
(I)织造工序,在织边部,使用2~24根具有地部的经纱纤度的3~100%范围的纤度的纱作为加固线,再使用4根该纱作为行星纱罗纱,经纱的入筘根数为1根/筘齿;
(II)40℃~经纱和纬纱的Tmax中的任一较低的温度Tmax(L)的温度范围内的精练加工工序,和/或50℃~Tmax(L)的温度范围内的干燥加工工序;
(III)Tmax(L)以上且200℃以下的温度范围内的轧光加工工序。
CN201410073600.0A 2014-02-28 2014-02-28 织物 Active CN1048785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73600.0A CN104878501B (zh) 2014-02-28 2014-02-28 织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73600.0A CN104878501B (zh) 2014-02-28 2014-02-28 织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78501A CN104878501A (zh) 2015-09-02
CN104878501B true CN104878501B (zh) 2017-01-04

Family

ID=53946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73600.0A Active CN104878501B (zh) 2014-02-28 2014-02-28 织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785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30169408A (ko) * 2017-02-27 2023-12-15 데이진 아라미드 게엠베하 텍스타일 패브릭 및 이로 제조된 작업복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5437A (zh) * 2001-09-27 2004-12-15 ���ܡ�ɪ��-̩��ŵ̩��˹���ֶ�����˹ 用于制造气囊的方法
CN102597347A (zh) * 2009-11-05 2012-07-18 纳幕尔杜邦公司 可印刷的芳族聚酰胺混纺织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96333B2 (ja) * 1987-11-21 1994-11-30 工業技術院長 布帛への情報付与方法
JPH0726439A (ja) * 1993-07-07 1995-01-27 Asahi Chem Ind Co Ltd 細線印刷用織物
JP3730600B2 (ja) * 2001-07-06 2006-01-05 ヒサゴレーベル株式会社 保護フィルム付きラベルシート
JP2007056392A (ja) * 2005-08-24 2007-03-08 Toray Ind Inc 難燃性ポリアミド繊維および難燃性布帛
JP2010143208A (ja) * 2008-12-22 2010-07-01 Toyota Boshoku Corp エアバッグ基布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5437A (zh) * 2001-09-27 2004-12-15 ���ܡ�ɪ��-̩��ŵ̩��˹���ֶ�����˹ 用于制造气囊的方法
CN102597347A (zh) * 2009-11-05 2012-07-18 纳幕尔杜邦公司 可印刷的芳族聚酰胺混纺织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78501A (zh) 2015-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59421B2 (en) Method of producing fabric for airbag
CN107109784B (zh) 具有凹凸设计的布帛和其制造方法
TW201947074A (zh) 製造紋理化多成份纖維的方法
CN104870703B (zh) 气囊用织物
US20170342657A1 (en) Fabric bearing design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US11761149B2 (en) Napped artificial leather
CN101838875A (zh) 耐热且耐腐蚀的织物
CN104884310B (zh) 气囊用布料
CN104878501B (zh) 织物
CN100540774C (zh) 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02057091A (zh) 高纤维支撑物内在经纱连接的复合成形织物
CN109295586B (zh) 一种二维码织物商标的织造方法
CN111144530A (zh) 彩色防伪码布标的制备方法
AU2018257536B2 (en) Pattern coated textile for active cooling
CN206173562U (zh) 一种纬弹面料
JP6538425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機用印刷用紙
US20230416983A1 (en) Artificial leather
CN102031618A (zh) 一种带条纹双面绒面料
JPH09256225A (ja) 超極細複合繊維および超極細繊維織編物の製造方法
CN116312204A (zh) 一种隐形防伪织唛标及其生产工艺
JPH03185173A (ja) 光学読み取りマーク記録布帛
TWM580094U (zh) 織物
JP2014101589A (ja) 織物製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503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Asahi Kasei Kogyo K. K.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Asahi Chemical In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