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0094U - 織物 - Google Patents

織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80094U
TWM580094U TW108200581U TW108200581U TWM580094U TW M580094 U TWM580094 U TW M580094U TW 108200581 U TW108200581 U TW 108200581U TW 108200581 U TW108200581 U TW 108200581U TW M580094 U TWM580094 U TW M58009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abric
yarn
warp
warp yarn
color pap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05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葉美羚
Original Assignee
華衫環保紡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華衫環保紡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華衫環保紡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005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80094U/zh
Publication of TWM5800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80094U/zh

Links

Landscapes

  • Coloring (AREA)

Abstract

本創作關於一種在經紗上覆設有染色層以形成印花圖案的織物。所述染色層是沿著徑向實質上完全環繞所述經紗的方式,覆蓋於所述經紗的徑向外表面的全部或局部,形成印花圖案。因此,從經紗的橫切面觀察,染色層能夠按照所設計圖案的色彩分佈而實質上完全地包覆於經紗的整個徑向外表面上,所以織物的經紗上不會顯現出未被染色的斑點瑕疵,因而提升了織物的整體外觀品質。

Description

織物
本創作關於一種織物,特別是涉及一種在經紗上覆設有染色層以形成印花圖案的經紗印花織物。
織物是經紗與緯紗交錯織成的材料。經紗用作織物縱向紗線,在織布過程經紗因此承受較大張力,經紗在質料上相較於緯紗使用強度較高的紗線,通常具有捻度較大、強度較高、耐磨較好的特點。緯紗用作織物橫向紗線,通常具有捻度較小、強度較低但比較柔軟的特點。現有的紡織機大部分是由一個經紗軸供應經紗,該經紗軸上纏繞了上百公斤的經紗。緯紗則是纏繞在多個緯紗軸上,且可同時將不同顏色的緯紗纏繞在多個不同的緯紗軸。實務上,經紗只會使用白紗與黑紗兩種常用材料。當織物為淺色系時,經紗使用白色紗;相反的當織物為深色系時,經紗則使用黑色紗。織造時,織物需要使用大量的緯紗覆蓋經紗而產生以緯紗的顏色做為底色的織物,並遮蓋經紗所產生的瑕疵(白點或是黑點)。若要彌補前述瑕疵而使用其他顏色的經紗時,會產生更換經紗的問題。更換經紗時,所述經紗通常數量少則幾百幾千根,多至上萬根且依序排列。在更換的過程中必須依照順序整齊地排列至對應的位置,相當費時費力。而且若使用其他顏色的經紗,還會由於生產規模不足導致成本大幅增加。因此,更換經紗並不切合提高生產良率和降低製造成本的產業要求。
如果想要在織造前先在經紗上佈設圖案,然後再與緯紗編織成為織物,這種工序稱為經紗印花。現有的經紗印花工序非常繁複,一般是先將經紗和暫時性的緯紗編織成織物半成品以便固定經紗的位置,接著在半成品上印花染色後再去除緯紗,然後再次紡織以製作成最終的織物產品。這種所謂的「假織」方法不但工序複雜,而且有生產良率過低和製造成本太高的問題。而且,習有工序在進行印花染色時,由於緯紗構成立體阻礙,所以經紗的外表面只有一部分會被染上顏色,這使得仔細觀察最終的織物成品時,將會發現到經紗的局部表面有未被染色的斑點瑕疵,對於織物的整體品質和外觀帶來不利的影響。
因此,紡織相關業界對於經紗著色均勻的高品質織物產品,具有高度的需求。
本創作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即在提供一種由經紗和緯紗交叉編織而成的織物,其中。本創作是在織造前,利用掃描、數位相片、數碼圖像或運用各種軟體製作處理的各種數位化圖案輸入電腦,再通過電腦分色印花系統處理後,使用上、下兩層的數位化圖案,由專用的點陣影像處理軟體(RIP軟體)通過噴印系統將各種專用染料(例如活性、分散、酸性、熱昇華染料)直接噴印到轉印紙上或是其他各種介質上,再以紡織機經紗軸上經紗的原有排列方式,順序經過特殊設計的無水經紗轉印機熱轉印到經紗上,使得每一條經紗在360度上都能夠被著色,然後與單一顏色或是混合各種顏色的緯紗一起編織而成為本創作,以便在織物上獲得柔和的影紋或是模糊的圖案效果。當然,如果經紗的染色層與緯紗同一色,即可獲得純色織物。如果經紗的染色層與緯紗不同色,就獲得雙色織物。
本創作所採用的技術手段如下所述。 本創作包含一系列沿著第一方向延伸的人造纖維經紗,且該經紗在實質垂直於該第一方向的徑向上具有一徑向外表面;一系列沿著第二方向延伸且與該經紗交織的緯紗,且該第二方向與所述第一方向成一角度;以及一染色層,以沿著該徑向實質上完全環繞該經紗的方式,覆蓋於該經紗的徑向外表面的全部或局部。
在一較佳態樣中,該第二方向是實質正交於該第一方向。
在一較佳態樣中,該經紗的捻度實質大於該緯紗的捻度。
在一較佳態樣中,該經紗具有Z捻向,而該緯紗呈現S捻向。
在一較佳態樣中,該染色層的厚度在約1微米至約100微米的範圍內。
在一較佳態樣中,該織物被製造成布標的形式。
在一較佳態樣中,該織物是平面梭織紡織物。在另一較佳態樣中,該織物是緞面梭織紡織物。
本創作的有益效果在於:從經紗的橫切面觀察,染色層能夠實質上完全地包覆於經紗的整個徑向外表面上,所以不會在織物上觀察到有未被染色的斑點瑕疵,因而有提升織物的整體外觀品質的效果。
除非另行說明,否則本案專利說明書和各請求項中所使用的下列用語具有下文給予的定義。請注意,本案說明書和各請求項中所使用的單數形用語「一」意欲涵蓋在一個以及一個以上的所載事項,例如至少一個、至少二個或至少三個,而非意味著僅僅具有單一個所載事項。此外,本案各請求項中使用的「包含」、「具有」等開放式連接詞是表示請求項中所記載的元件之組合中,不排除請求項未載明的其他元件。
第1圖和第2圖顯示本申請的織物100的一個實施例,其包含一系列經紗110、一系列緯紗120,以及一覆蓋於所述經紗的染色層130。
本說明書中所稱「織物」是指由數股紗線交織而成且大致上呈現連續形式且較佳為具有規律樣式的片狀材料或產品。在本創作中,所述一系列經紗110包含複數條經紗110,沿著第一方向112延伸,而所述一系列緯紗120包含複數條緯紗120,沿著第二方向122延伸。經紗110和緯紗120相互交織而成本案織物100。本說明書中所稱 交織」是指沿著第一方向112延伸的一系列經紗110被沿著第二方向122延伸的緯紗120所纏結,而所述第二方向122與所述第一方向112成一角度。在一個較佳具體例中,所述第二方向122是實質正交於所述第一方向112,也就是說,所述第二方向122與所述第一方向112成一大約90 O的角度。
經紗110是由人造纖維所製成。本說明書中所稱「人造纖維」也可以稱為「合成纖維」,希望涵蓋所有由合成高分子所組成而且可以透過下文所敘述的經紗轉印機來佈設染色層130的機紡纖維,其包括但不限於聚醯胺類、聚酯類、聚丙烯腈類、聚乙烯醇類、聚氯乙烯類、聚偏二氯乙烯類、聚乙烯類、聚丙烯類、聚氨基甲酸酯類、聚苯乙烯類和聚酯醚類的纖維。在較佳的具體例中,所述人造纖維可以選自於尼龍(即聚醯胺類纖維),例如尼龍6、尼龍66和尼龍7等;以及聚酯棉(即聚酯類纖維),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丙二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酯和它們的組合。如第2圖所示,經紗110的橫切面大致上呈現圓形或多邊形。因此,每一股經紗110在實質垂直於第一方向112的徑向114上具有一徑向外表面116,其上適合於佈設染色層130。
緯紗120可以由人造纖維或是天然纖維所製成。本說明書中所稱「天然纖維」是指來自於動物或植物等天然來源的長絲狀結構體,其包括但不限於來自於棉、麻等植物性纖維以及真絲、羊毛等動物性纖維。在緯紗120是由天然纖維所製成的具體例中,所述織物是以人造纖維為經紗110,而以天然纖維為緯紗120所織成的混紡織物,例如以尼龍為經紗110且棉為緯紗120所織成的混紡布。在經紗110和緯紗120同樣是由人造纖維所製成的具體例中,經紗110和緯紗120可以採用相同或相異類型的人造纖維。在一個優選的具體例中,經紗110的捻度實質大於緯紗120的捻度,此處所稱「捻度」是指紗線在退捻前於單位長度內的捻回數。在另一個優選的具體例中,經紗110具有Z捻向(也就是逆時針方向的捻回),而緯紗120呈現S捻向(也就是順時針方向的捻回)。此處所稱「捻向」是指當紗線處於鉛直位置時,組成紗線的單元繞紗條的軸心旋轉形成的螺旋線的傾斜方向。
如第2圖所示,染色層130是以沿著徑向114實質上完全環繞所述經紗110的方式,覆蓋於經紗110的徑向外表面116上。換句話說,從經紗110的橫切面觀察,染色層130是以實質上360度的方式完全地包覆於經紗110的整個徑向外表面116上。從織物100的平面外表觀察,染色層130可以覆蓋於所述經紗110的徑向外表面116的全部或局部。如第1圖所示,在染色層130覆蓋於徑向外表面116的局部的具體例中,染色層130會在織物100上產生柔和的印花圖案132。由於染色層130沿著徑向114實質上完全環繞經紗110,所以織物100上將不會觀察到有未被染色的斑點瑕疵,因而提升了織物100的整體外觀品質。值得說明的是,染色層130可以由單一種顏色的染料所構成,以產生單一顏色的印花圖案132。染色層130也可以由多種顏色的染料組合而成,以產生彩色的印花圖案132。在一個較佳的具體例中,染色層130是由除了白色和黑色以外的染料所形成。染色層130的厚度大約在1微米至100微米的範圍內。
染色層130的製作是藉由專利合作條約申請案PCT/CN2018/118403中所敘述的特殊設計的一貫作業系統來實現,其中一經紗轉印機與一紡織機串聯,使被捲繞於紡織機的經紗軸上的經紗順序通過經紗轉印機的轉印單元中的兩組色紙之間,並且使色紙上的染料加熱昇華而附著於經紗的徑向外表面上,從而形成染色層130。值得說明的是,由於所述兩組色紙分別位於經紗的兩相對側,所以加熱昇華的染料是從所述兩相對側附著於經紗表面,使得從經紗的橫切面觀察,染色層130能夠實質上完全地包覆於經紗的整個徑向外表面上。
如第3至5圖所示,所述經紗轉印機包含一個用於支撐以及驅動元件的機體單元1、一個安裝於該機體單元1並沿一個左右方向D1延伸的加熱滾筒2、一個安裝於該機體單元1並沿左右方向D1延伸的轉印單元3、一個色紙單元4、一個整線單元5,以及一個通風管6。
機體單元1包括分別沿左右方向D1設置於兩相反側的一個第一電箱11與一個第二電箱12,及一個連接於該第一電箱11與該第二電箱12之間而用於支撐的機架13。
加熱滾筒2被機體單元1驅動而繞自身軸線轉動且表面溫度被控制於一個加工溫度。加熱滾筒2包括一個沿左右方向D1延伸的筒體21,及多個設置於筒體21內部並沿左右方向D1延伸的加熱棒22。所述加熱棒22繞筒體21的自身軸線呈等角度環狀排列並電連接於機體單元1而能被控制溫度,使得加熱滾筒2表面溫度達到該加工溫度並均勻分佈。
轉印單元3包括一個驅動軸31、一個分離軸32、一個支撐軸33、一個加壓軸34、一個調偏軸35、一個圍繞驅動軸31、分離軸32、支撐軸33、加壓軸34與調偏軸35的輸送帶36、一個齒輪軸37,及一個齒條38。定義一個垂直於左右方向D1的上下方向D2,及一個同時垂直於左右方向D1與上下方向D2的前後方向D3。驅動軸31與分離軸32分別設置於加熱滾筒2沿上下方向D2的下側與上側。驅動軸31的位置還沿前後方向D3相對於加熱滾筒2偏向前側。支撐軸33沿前後方向D3設置於加熱滾筒2的後側。
驅動軸31被機體單元1驅動而繞自身軸線轉動並帶動輸送帶36沿一個輸送路徑傳動。輸送帶36沿該輸送路徑傳動的過程中依序經過驅動軸31、加熱滾筒2、分離軸32、支撐軸33、加壓軸34與調偏軸35且隨著驅動軸31轉動而沿該輸送路徑迴圈傳動。輸送帶36還帶有張力使得自身貼抵於驅動軸31、加熱滾筒2、分離軸32與支撐軸33。加熱滾筒2由輸送帶36的外側抵靠於輸送帶36,分離軸32與支撐軸33由輸送帶36的內側抵靠於輸送帶36且皆被輸送帶36帶動而繞自身軸線轉動。加壓軸34抵靠於輸送帶36內側使得輸送帶36的張力增加。加壓軸34還能相對於輸送帶36沿垂直於左右方向D1的方向移動,進而能調節輸送帶36的張力。調偏軸35抵靠於輸送帶36內側且兩端能分別沿前後方向D3移動而產生偏斜,進而能在使用時調整輸送帶36沿左右方向D1的位置。
齒輪軸37沿左右方向D1延伸並被機體單元1驅動而繞自身軸線轉動。齒條38與齒輪軸37嚙合並連接於分離軸32。由於齒條38與齒輪軸37嚙合,使得齒條38可被齒輪軸37帶動而移動。齒條38進一步帶動分離軸32移動,進而能調整分離軸32與加熱滾筒2之間的相對位置。
加熱滾筒2與轉印單元3皆設置於第一電箱11與第二電箱12之間,使得加熱滾筒2與驅動軸31被驅動。機體單元1還包括兩個分別設置在第一電箱11與第二電箱12且位置對應於加熱滾筒2的滑槽14、一個可拆卸地安裝於機架13沿前後方向D3的前側的分離架15,及一個沿左右方向D1相鄰於分離架15的滑動架16。所述滑槽14沿前後方向D3延伸並供加熱滾筒2安裝。加熱滾筒2安裝於所述滑槽14且卸載時能沿所述滑槽14移動而與機體單元1分離。在本實施例中,該分離架15是由兩個分別對應固定於第一電箱11與第二電箱12的固定片151所組成,但只為舉例而言,並不限於此。分離架15被拆卸時,滑動架16能沿左右方向D1滑動至機架13前方且位置對應於所述滑槽14,使得加熱滾筒2與機體單元1分離時,加熱滾筒2能置放於滑動架16。
色紙單元4包括一個設置在轉印單元3沿前後方向D3的前側的第一色紙組41,及一個設置在轉印單元3後側的第二色紙組42。第一色紙組41具有一個相對於加熱滾筒2位於前側的第一色紙輸入軸411,及一個相對於該第一色紙輸入軸411位於前側的第一色紙輸出軸412。第一色紙輸入軸411與第一色紙輸出軸412皆能繞自身軸線轉動。第二色紙組42具有一個相對於該加熱滾筒2位於下側的第二色紙輸入軸421,及一個相對於加熱滾筒2位於上側的第二色紙輸出軸422,第二色紙輸入軸421與第二色紙輸出軸422皆能繞自身軸線轉動。第一色紙組41、紗線輸入軸53與紗線輸出軸54皆安裝於分離架15。
整線單元5包括一個對應於驅動軸31並相對於轉印單元3設置在前側且沿左右方向D1延伸的輸入紗線梳51、一個對應於分離軸32並相對於轉印單元3設置在前側且沿該左右方向D1延伸的輸出紗線梳52、一個相對於輸入紗線梳51設置在前側且沿左右方向D1延伸的紗線輸入軸53、一個相對於輸出紗線梳52設置在前側且沿左右方向D1延伸的紗線輸出軸54,及兩個設置在加熱滾筒2沿前後方向D3的後側且沿左右方向D1延伸的壓線桿55。
輸入紗線梳51與輸出紗線梳52皆可拆卸地安裝於機體單元1並適用於梳理紗線。紗線輸入軸53與紗線輸出軸54皆能繞自身軸線轉動。紗線輸入軸53與紗線輸出軸54皆適用於供多個經紗91沿左右方向D1排列並抵靠於表面。
所述壓線杆55還分別設置於加熱滾筒2沿上下方向D2的下側與上側且可拆卸地安裝於機體單元1。值得說明的是,所述壓線杆55在使用時並不需安裝於機體單元11,但是在更換所述經紗91時,能安裝於機體單元1並固定所述經紗91的位置而不會使得所述經紗91混亂,有助於提升便利性。
通風管6設置於機體單元1並位於轉印單元3上側而適用於供廢氣流通。通風管6具有許多孔洞,使得廢氣能由所述孔洞進入通風管6內並被排出。值得說明的是,通風管6內的壓力一般來說是低於轉印單元3周遭的壓力以排除廢氣。但通風管6的另一種使用方式則為將管內壓力提升至高於轉印單元3周遭的壓力,此時通風管6的作用不再為排除廢氣,而是能對轉印單元3吹送氣流並產生冷卻效果,以防止染色後的經紗91被加熱過久而顏色老化。
參閱第5圖和第6圖,使用時,多個經紗91沿一個經紗路徑移動。首先,所述經紗91沿左右方向D1排列並抵靠於紗線輸入軸53表面,然後由前側朝轉印單元3的方向前進。所述經紗91輸入轉印單元3並被該輸送帶36帶動而依序經過驅動軸31、加熱滾筒2與分離軸32。也就是說,在驅動軸31與分離軸32之間該經紗路徑相鄰於該輸送路徑的前側。所述經紗91由轉印單元3輸出後,朝紗線輸出軸54的方向前進並沿左右方向D1排列且抵靠於該紗線輸出軸54的表面。如此一來,所述經紗91有秩序地輸入轉印單元3,也有秩序地由轉印單元3輸出,而能被依序加工。
多個第一色紙92可對應捲繞於第一色紙輸入軸411並沿一個第一色紙路徑移動。多個第二色紙93可對應捲繞於第二色紙輸入軸421並沿一個第二色紙路徑移動。值得說明的是,可以用多種不同顏色的第一色紙92捲繞於第一色紙輸入軸411,每一種顏色的第一色紙92依需求對應恰當數量的經紗91。同理,也可以用多種不同顏色的第二色紙93捲繞於第二色紙輸入軸421,每一種顏色的第二色紙93依需求對應恰當數量的經紗91。所述第一色紙92與所述第二色紙93沿左右方向D1的幅寬可以經剪裁而調整,以精準照需求覆蓋對應的經紗91並少量生產不同顏色的經紗91。
所述第一色紙92沿該第一色紙路徑移動時,是由第一色紙輸入軸411出發之後,由前側朝轉印單元3前進並輸入轉印單元3。所述第一色紙92輸入轉印單元3後,相鄰於所述經紗91前側並被輸送帶36帶動而依序經過驅動軸31、加熱滾筒2與分離軸32。也就是說,在驅動軸31與分離軸32之間該第一色紙路徑相鄰於該紗線路徑的前側。所述第一色紙92由轉印單元3輸出後,朝第一色紙輸出軸412的方向前進,且最終捲繞於第一色紙輸出軸412。
所述第二色紙93沿該第二色紙路徑移動時,是由第二色紙輸入軸421出發之後,由後側朝轉印單元3前進並輸入轉印單元3。所述第二色紙93輸入轉印單元3後,相鄰於所述經紗91後側並被輸送帶36帶動而依序經過驅動軸31、加熱滾筒2與分離軸32。也就是說,在驅動軸31與分離軸32之間該第二色紙路徑相鄰於該紗線路徑的後側並在該輸送路徑的前側。所述第二色紙93由轉印單元3輸出後,朝第二色紙輸出軸422的方向前進,且最終朝第二色紙輸出軸422的方向前進而捲繞於第二色紙輸出軸422。
根據前述的該輸送路徑、該經紗路徑、該第一色紙路徑與該第二色紙路徑,可以發現四者在驅動軸31與分離軸32之間有彼此相鄰的部分,為了方便說明以下稱呼該部分為一個加工區域。所述第一色紙92、所述經紗91、所述第二色紙93與輸送帶36在該加工區域由前往後依序相鄰。當所述經紗91經過該加工區域時,由於第一色紙組41與第二色紙組42分別位於轉印單元3的前側與後側,使得所述第一色紙92與所述第二色紙93能分別沿該第一色紙路徑與該第二色紙路徑相鄰於所述經紗91的兩相反側,且所述第一色紙92、所述經紗91與所述第二色紙93由於彼此之間的摩擦力而被輸送帶36帶動。而由於輸送帶36具有張力,使得第一色紙92、經紗91與第二色紙93受壓而能均勻且平整的被夾擠於輸送帶36與加熱滾筒2之間。
在該加工區域中,所述經紗91、所述第一色紙92與所述第二色紙93會經過加熱滾筒2。加熱滾筒2的表面溫度被控制於該加工溫度而能使所述第一色紙92與所述第二色紙93的染料昇華並附著於所述經紗91。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色紙92和第二色紙93分別相鄰於所述經紗91的兩相反側,產生均勻染色的效果。
此外,昇華後的染料若未附著於所述經紗91則為廢氣,會被該通風管6吸納後排出。使用後的所述第一色紙92與所述第二色紙93則對應捲繞於該第一色紙輸出軸412與該第二色紙輸出軸422而方便卸載。
如此一來,所述經紗91由紗線輸入軸53出發並輸入轉印單元3,在該加工區域被染色以後再由轉印單元3輸出至紗線輸出軸54,就能得到被染色印上圖案的經紗91。值得說明的是,上述經紗轉印機與其加工工序是使用染料昇華的原理而不會使用大量水資源,所以具有符合環保要求且降低成本的優勢,而且可以不用更換經紗,直接依照生產計畫,隨時變更顏色。
參閱第6圖,染色後的經紗91可以立即應用紡織機94來進行經紗和緯紗的交織工序。所述交織工序為紡織業界中的一般從業人員所熟悉,而且可以藉由慣用紡織機來進行,例如藉由劍桿式投緯織機、梭織機、噴氣式織機和噴水式織機等型式的紡織機來進行。
現有的經紗印花織物,無論是以採用假織工序將織物半成品印花染色後去除緯紗再織成織物成品(造成經紗上有未被染色的斑點瑕疵),或是在織物成品上直接印花(造成經紗和緯紗上都有圖案的顏色),皆無法完美展現經紗印花的高貴質感。相較於這些習有經紗印花織物,本創作上的印花圖案實質上完全地包覆於經紗的整個徑向外表面,所以經紗上沒有未被染色的斑點瑕疵。
本創作的用途廣泛,其在經紗上帶有柔和具質感的印花圖案,可以供用做各種高級衣料,尤其適合用於具有多樣式、多色彩且需要快速生產的紡織產品,例如衣著、帽子、手套、鞋襪上的布標。在一個較佳具體例中,本案織物是平面梭織紡織物,其具有簡單的一經一緯上下交織的結構。在另一個較佳具體例中,本案織物是緞面梭織紡織物,其中經紗的數目倍增。由於本案織物上的印花圖案不會顯現出未被染色的斑點瑕疵,所以非常適合用於表彰商品的品質,也有助於消費者透過布標來辨識商品的來源,避免仿冒品在市面流竄。
以上諸實施例僅供說明本創作之用,而並非對本創作的限制,相關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創作的技術範圍做出的各種修改或變化也應屬於本創作的保護範疇。
1‧‧‧機體單元
2‧‧‧加熱滾筒
3‧‧‧轉印單元
4‧‧‧色紙單元
5‧‧‧整線單元
6‧‧‧通風管
11‧‧‧第一電箱
12‧‧‧第二電箱
13‧‧‧機架
14‧‧‧滑槽
16‧‧‧滑動架
15‧‧‧分離架
21‧‧‧筒體
22‧‧‧加熱棒
31‧‧‧驅動軸
32‧‧‧分離軸
33‧‧‧支撐軸
34‧‧‧加壓軸
35‧‧‧調偏軸
36‧‧‧輸送帶
37‧‧‧齒輪軸
38‧‧‧齒條
41‧‧‧第一色紙組
42‧‧‧第二色紙組
51‧‧‧輸入紗線梳
52‧‧‧輸出紗線梳
55‧‧‧壓線桿
53‧‧‧紗線輸入軸
54‧‧‧紗線輸出軸
91‧‧‧經紗
92‧‧‧第一色紙
93‧‧‧第二色紙
94‧‧‧紡織機
100‧‧‧織物
110‧‧‧經紗
112‧‧‧第一方向
114‧‧‧徑向
116‧‧‧徑向外表面
120‧‧‧緯紗
122‧‧‧第二方向
130‧‧‧染色層
132‧‧‧印花圖案
411‧‧‧第一色紙輸入軸
412‧‧‧第一色紙輸出軸
421‧‧‧第二色紙輸入軸
422‧‧‧第二色紙輸出軸
第1圖是本創作的一個實施例的一個立體示意圖;
第2圖是沿第1圖中的線Ⅱ-Ⅱ的一個剖視示意圖;
第3圖是所述經紗轉印機的一個立體圖;
第4圖是所述經紗轉印機的一個前視圖;
第5圖是沿第4圖中的線Ⅲ-Ⅲ的一個剖視示意圖;
第6圖是所述經紗轉印機與一個紡織機的一個使用示意圖,說明經紗與色紙在使用時的路徑。

Claims (8)

  1. 一種織物,其包含: 一系列沿著第一方向延伸的人造纖維經紗,且該經紗在實質垂直於該第一方向的徑向上具有一徑向外表面; 一系列沿著第二方向延伸且與該經紗交織的緯紗,且該第二方向與該第一方向成一角度;以及 一染色層,以沿著該徑向實質上完全環繞該經紗的方式,覆蓋於該經紗的徑向外表面的全部或局部。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織物,其中該第二方向是實質正交於該第一方向。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織物,其中該經紗的捻度實質大於該緯紗的捻度。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織物,其中該經紗具有Z捻向,而該緯紗呈現S捻向。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織物,其中該染色層的厚度在約1微米至約100微米的範圍內。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織物,其中該織物被製造成布標的形式。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織物,其中該織物是平面梭織紡織物。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織物,其中該織物是緞面梭織紡織物。
TW108200581U 2019-01-11 2019-01-11 織物 TWM5800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0581U TWM580094U (zh) 2019-01-11 2019-01-11 織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0581U TWM580094U (zh) 2019-01-11 2019-01-11 織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0094U true TWM580094U (zh) 2019-07-01

Family

ID=68049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0581U TWM580094U (zh) 2019-01-11 2019-01-11 織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800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012369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riped patterning of dyed fabric by hydrojet treatment
CN211036401U (zh) 一种制品及生产用于鉴别数控染色工艺的人工制品的系统
TWM580094U (zh) 織物
KR100850150B1 (ko) 전사 날염방법과 그 장치
CN109572175B (zh) 经纱转印机
KR101076087B1 (ko) 견뢰도 및 촉감이 우수한 포토프린트용 직물의 제조방법
CN1193123C (zh) 一种纺织织物工艺
US11885067B2 (en) Warp transferring machine
KR20110029373A (ko) 고심색성 가방직물지용 에어텍스쳐가공사 및 그 제조방법
EP0143288B1 (en) A method for the obtaining of chains or fractions wound on beams, starting from a series of continuous, partially-drafted, thermoplastic yarns
EP1520924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inting on yarns and fabric obtained from the printed yarns
CA1254372A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chains or fractions wound on beams
CN209652511U (zh) 经纱印花织物
US3994250A (en) Transfer printing of textile yarn
KR20150104367A (ko) 날염 무늬를 갖는 양면 직물과 그 제조방법 및 그 제조용 제직빔 형성장치
TWM574967U (zh) Warp transfer machine
CN114381849A (zh) 一种纬编涤纶绒类毛毯的制造方法
CN113174688A (zh) 可控打印段彩纱线针织面料的制作方法、面料及鞋面
CN101037826A (zh) 用于制造彩色纺织制品的方法和系统
KR100725963B1 (ko) 인쇄된 원사를 사용하는 직물 성형장치와 방법 및 그성형직물
TW202012742A (zh) 經紗轉印機
Li Key Material Factors of Digital Printing on Textiles. Case: Pigment on Woven Polyester
KR102673330B1 (ko) 실크사 및 리사이클 폴리에틸렌 테레프탈레이트사로 직조한 실크 복합직물
KR0137153Y1 (ko) 편직물 염색장치
DE202019102418U1 (de) Gewe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