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77790A - 制革用高效复配脂肪酶 - Google Patents

制革用高效复配脂肪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77790A
CN104877790A CN201510152741.6A CN201510152741A CN104877790A CN 104877790 A CN104877790 A CN 104877790A CN 201510152741 A CN201510152741 A CN 201510152741A CN 104877790 A CN104877790 A CN 1048777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pase
concentration
enzyme
las
tens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5274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彦
朱玲
陈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15274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77790A/zh
Publication of CN1048777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777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Enzymes And Modific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皮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制革用高效复配脂肪酶。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脂肪酶催化效率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制革用高效复配脂肪酶,由脂肪酶和表面活性剂按照1︰1的体积比复配组成;所述脂肪酶酶复配前活力26000~29800U/mL,将脂肪酶稀释6~9倍后与表面活性剂复配;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吐温20、吐温60、吐温8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OP-10或平平加O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的复配脂肪酶可用于皮革的脱脂,效率高,且污染小。

Description

制革用高效复配脂肪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皮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制革用高效复配脂肪酶。
背景技术
脱脂不仅需要去除生皮表面的油脂,同时还要将生皮内部脂腺中的油脂以及游离脂肪细胞中的油脂除去,因此,要想彻底的去除油脂,皮革脱脂材料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去污能力,还应具有渗入皮层内部将脂肪及脂腺细胞中的油脂迁出皮外的能力。目前制革中主要是应用表面活性剂进行脱脂(又称乳化法脱脂),不仅脱脂率较高,且对后工序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例如:利于碱液、酶制剂等的渗透,可以加速革纤维的分离,提高鞣液中铬的吸收率以及起到匀染的作用等。正因为表面活性剂脱脂具有如此多的优点,因此受到制革工业的青睐。但是,在表面活性剂脱脂为我们带来众多方便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它作为一类化工试剂,在使用过程中会造成COD值增大,带来环境污染。
酶是一种蛋白质,同时也是一种具有生物催化活性的物质,它无毒、对环境没有污染,相比于化学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催化效率。在日益注重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的今天,酶法脱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目前酶法脱脂的应用还是受到一定的限制,主要原因是酶的价格较高、脱脂率较低,这也是造成脂肪酶脱脂在制革工业中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脂肪酶催化效率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制革用高效复配脂肪酶,由脂肪酶和表面活性剂按照1︰1的体积比复配组成;所述脂肪酶ZG复配前活力26000~29800U/mL,将脂肪酶稀释6~9倍后与表面活性剂复配;所述表面活性剂为Tween20、Tween60、Tween80、LAS、OP-10或平平加O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的,所述LAS的浓度为1~5g/L。
优选的,所述LAS的浓度3g/L。
具体的,所述OP-10的浓度为1~8g/L。
优选的,所述OP-10的浓度为6g/L。
具体的,所述平平加O的浓度为1~6g/L。
优选的,所述平平加O的浓度为3g/L。
具体的,所述Tween20的浓度为3~7g/L。
优选的,所述Tween20的浓度为7g/L。
具体的,所述Tween60的浓度为1~7g/L。
优选的,所述Tween60的浓度为6g/L。
具体的,所述Tween80的浓度为1~6g/L。
优选的,所述Tween80的浓度为4g/L。
优选的,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LAS、OP-10或平平加O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6g/L的OP-10、3.5g/L的LAS和4.5g/L的平平加O。
优选的,将脂肪酶稀释6~9倍后与表面活性剂复配。
优选的,将脂肪酶稀释7倍后与表面活性剂复配。
本发明中,所述的脂肪酶可使用各种来源的脂肪酶。优选使用脂肪酶ZG(商品名脂宝酵素)。该脂肪酶是从油田边缘土壤中分离得到的黑曲霉菌株经过基因改良后的基因工程菌产生的,能够催化动物油脂生成脂肪酸甲酯,专门用于生物柴油的合成制备工艺。除此之外由于又能水解脂肪,近年来已经在动物饲料的生产中得以应用。在饲料中添加脂肪酶ZG能增进家畜对油脂的消化吸收,提高油脂类饲料原料的能量利用率。基于脂肪酶ZG能够水解动物脂肪的特性,考虑将其引入皮革领域作为脂肪酶使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脂肪酶ZG复配前活力28000U/mL,经过复配可达到35560U/mL。
本发明中,LAS又名十二烷基苯磺酸钠(C18H29NaO3S),Dodecyl benzene sulfonic acidsodium C18H29NaO3S);OP-10辛基苯酚聚氧乙烯(10)醚,(Octyl phenol polyoxyethylene ether 10是烷基酚与环氧乙烷的缩合物);平平加O又名烷基聚氧乙烯醚(Alkyl polyoxyethylene ether),是高级脂肪醇与环氧乙烷的缩合物;吐温20(Tween20,又名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C58H114O26);吐温60(Tween60,又名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C64H126O26);吐温80(Tween80,又名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C24H44O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研究用于柴油脱脂的脂肪酶在制革生皮脱脂过程中与表面活性剂的相容性问题。结合酶法脱脂及表面活性剂脱脂各自的优越性,选择对该脂肪酶具有明显激活作用的表面活性剂与酶进行复配,通过两者的协同效应来达到更加理想的脱脂效果,有效的提高脂肪酶的酶活力。该复配脂肪酶可用于皮革的脱脂,脱脂效率高,且减少表面活性剂的用量、污染小。
附图说明
图1不同浓度LAS对脂肪酶ZG活力的影响
图2不同浓度OP-10对脂肪酶ZG活力的影响
图3不同浓度平平加O对脂肪酶ZG活力的影响
图4不同浓度Tween20对脂肪酶ZG活力的影响
图5不同浓度Tween60对脂肪酶ZG活力的影响
图6不同浓度Tween80对脂肪酶ZG活力的影响
图7LAS及OP-10用量对脂肪酶ZG活力影响的等值线图(A)及曲面图(B)
图8平平加O及OP-10用量对脂肪酶ZG活力影响的等值线图(A)及曲面图(B)
图9平平加O及LAS用量对脂肪酶ZG活力影响的的等值线图(A)及曲面图(B)
图10酶稀释倍数与酶活增长率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到的试剂见表1。
表1试剂来源
实施例中所使用仪器见表2。
表2实验仪器
UV-11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上海美谱达仪器有限公司
WH-2微型漩涡混合仪 上海沪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DF-101S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 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
BS-124S电子天平 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
DHG-9053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QZX-C空气振荡器 哈尔滨市东明医疗器械厂
81-2型恒温磁力搅拌器 上海司乐仪器厂
PHS-2C酸度计 上海大中分析仪器厂
实施例1表面活性剂的初筛
根据工业上常用表面活性剂,选择如下几种进行初筛:AEO-9、JFC、吐温2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AES)、平平加O、吐温60、吐温80等。再根据其CMC值、HLB值、浊点进一步筛选,具体结果见表5。
CMC值:当表面活性剂溶于水后,在较低浓度下是以单分子状态分散在水中或者是吸附在界面上的,随着浓度的增加,其分子发生缔合而形成胶束,通常把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CMC称之为临界胶束浓度。
HLB值它是用来衡量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基与亲油基的比值,两者所占比例不同,将表现出完全不一样的性质。HLB值越大,则该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越好;HLB值越小,则亲水性越差,亲油性越好。大多数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为1~40之间。因此可以根据HLB值的大小初步确定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范围及性质,见表3和表4。
表3表面活性剂HLB值的范围及应用
HLB范围 1.5~3 3~6 7~9 8~18 13~15 15~18
应用 消泡剂 W/O乳化剂 润湿剂 O/W乳化剂 洗涤剂 增溶剂
表4表面活性剂的溶解性与HLB值关系
乳化剂在水中 不分散 稍分散 搅动后呈乳液 稳定的乳液 半透明乳液 透明乳液
HLB值范围 1~3 3~6 6~8 8~10 10~13 >13
浊点(CP):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均匀胶束溶液相分离的温度,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一个很重要的物理参数,可以理解为当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透明水溶液被缓慢加热时,溶液开始出现白色混浊时对应的温度,即为其浊点。因此,在浊点以下的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溶于水的,在浊点以上就不溶于水。
表5常见表面活性剂的特征参数
CMC值(%) HLB值 浊点(℃)
AEO-9 0.0528 13 79
JFC 3.9 12 40~50
Tween20 0.0637 16.7 85~90
Tween40 0.0244 15.6 80~85
Tween60 0.027 14.7 80~85
Tween80 0.014 15.0 80~85
LAS 0.8712 10.638
AES 0.0032 35
SDS 2.5089 40
平平加O 0.072 12~16 90~95
乳化剂OP-10 0.4 14.5 60~64
表5中CMC值、HLB值和浊点的检测是分别参照参考文献1、2、3。
在使用表面活性剂时,其浓度应稍大于临界胶束浓度(CMC),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通常表面活性剂的CMC值越低,其表面活性越高,因为在较低浓度下就可以发挥其乳化、润湿、增溶等作用;对于O/W型乳液,其HLB值要求在(8~18)范围内。而溶液的温度要控制在浊点以下,因为超过浊点之后,表面活性剂就开始不溶。综合上述影响因素,初筛出Tween20、Tween60、Tween80、LAS、OP-10、平平加O共6种表面活性剂进行下一步筛选实验。
实施例2表面活性剂的复筛
将初筛出的表面活性剂浓度设置为1g/L、2g/L、3g/L、4g/L、5g/L、6g/L、7g/L、8g/L、9g/L,利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对酶活力的影响,确定出对脂肪酶ZG激活作用较强的表面活性剂种类。
脂肪酶的浓度28000U/mL、表面活性剂和脂肪酶的混合体积比为1︰1。
酶分子的活性中心通常存在于结构域界面上,而这些结构域总是疏水性的,且位于分子内部,但是它们与外界存在通道,当催化反应发生时通道的大门会允许底物嵌入,结构域为催化反应提供一个低介电常数环境,当脂肪酶ZG与表面活性剂混合时,表面活性剂的疏水基(亲水基)一端进入酶分子的活性中心,形成(B-R)n-E型[(R-B)n-E]复合物使酶失活(活力增加),其中:B代表亲水基,R代表疏水基,E代表酶分子,n指与酶形成复合物的表面活性剂分子数。(R-B)n-E:表示亲水基与酶分子形成的复合物,该状态对酶活力有促进作用;(B-R)n-E:表示疏水基与酶分子作用形成的复合物,对酶活力有抑制作用。
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在不同浓度下对酶活力的影响。结果如下:
LAS又名十二烷基苯磺酸钠(C18H29NaO3S)为白色粉末状,易溶于水,易吸潮结块,无毒,不易氧化,去污力强,起泡力强,易与各种助剂复配,生产成本较低,合成工艺成熟,应用领域广泛,是一种非常出色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由图1可以看出,当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与脂肪酶ZG接触时,在低浓度(0.1~0.3%)范围时,随着LAS浓度的增加,脂肪酶的活力逐渐增大并达到最大值;当浓度大于0.3%后酶活力陡然下降;当酶浓度增加到为0.9%时,酶活力降低了25%左右,说明LAS应用的最佳浓度应为0.3%。
当LAS的浓度较低时,此时n值较小,形成的(R-B)n-E型复合物有利于脂肪酶水解甘油三酸酯。随着LAS浓度的增加,n值增加,表面活性剂与同一酶分子结合的数目相应增多,酶分子与表面活性剂作用增强而破坏酶的活性。
2、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10对脂肪酶ZG活力的影响
OP-10是烷基酚与环氧乙烷的缩合物,为无色至淡黄色的透明粘稠液体,属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乳化及抗静电性能,是洗涤剂的主要成分,起去油作用。在农药、医药、橡胶工业、建筑行业、洗涤行业及皮革工业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由图2可知,当OP-10浓度低于0.6%时,随着浓度的增加,酶活力缓慢增加;当浓度达到0.6%时,酶活力达到最大值;随着浓度的继续增加,酶活力开始减小;当浓度增加到0.9%时,其活力仅为最大酶活力的2/3左右。推测可能是当酶浓度较低时,OP-10与酶的结合较弱,对酶构象的影响较小,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酶的构象,从而使酶活力增加;当OP-10浓度增大时,它与酶的相互作用增强,从而影响酶的构象,降低其稳定性,使酶活力降低。因此OP-10应用的最佳浓度为0.6%。
3、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平平加O对脂肪酶ZG活力的影响
平平加O又名烷基聚氧乙烯醚,是高级脂肪醇与环氧乙烷的缩合物,属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易溶于水,具有优良的匀染、扩散、渗透、乳化、润湿等性能。广泛用于纺织工业、金属加工、农业及皮革工业中。
由图3可以看出,当平平加O浓度为0.3%时,对脂肪酶的激活作用最强,此时酶活力达到最大值;随着浓度的继续增加,脂肪酶ZG活力逐渐下降;当浓度增加到0.9%时,酶活力降低到最大酶活力的60%左右。因此平平加O应用的最佳浓度为0.3%。
4、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20对脂肪酶ZG活力的影响
Tween20,又名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C58H114O26),为琥珀色或黄色澄清透明的油状液体,具有特殊的臭气和微弱苦味,可溶于水,具有乳化、扩散、增溶、稳定等作用。在制药、食品、日化、纺织等工业中,广泛用作乳化剂、稳定剂、分散剂、增溶剂等,是一类优良的O/W型乳化剂。
从图4可以看出,Tween 20在0.7%浓度下对脂肪酶的激活作用达到最大,浓度继续升高,脂肪酶活力陡然下降,当浓度增加到9%时,其活力仅为最大酶活力的一半。可见Tween 20应用的最佳浓度为0.7%。
5、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60对脂肪酶ZG活力的影响
Tween60,又名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C64H126O26),为黄色至琥珀色油状液体或膏状物,属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被广泛的用作工业表面活性剂、化工助剂、乳化剂及食品添加剂等。
由图5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着Tween60浓度的增加,脂肪酶ZG活力逐渐增强,且在0.6%时达到最大值;随着浓度的进一步升高,酶活力开始降低,且浓度越大,降低越明显,酶活力越低。因此Tween60应用的最佳浓度为0.6%。
6、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对脂肪酶ZG活力的影响
Tween80,又名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C24H44O6),是一类常用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常用作乳化剂、增溶剂、扩散剂、润滑剂、稳定剂、抗静电剂等。
由图6可以得知,不同浓度Tween80对脂肪酶活性的影响呈一条较平滑的曲线,当Tween80浓度为0.4%时,对酶活力的激活作用达到最大,因此Tween80应用的最佳浓度为0.4%。
各表面活性剂对脂肪酶ZG的最佳激活浓度以及对应的酶活力见表6。由表6可知,表面活性剂对酶的激活作用大小顺序为:LAS(3%)>平平加O(0.3%)>OP-10(0.6%)>Tween80(0.4%)>Tween20(0.7%)>Tween60(0.6%)。可见LAS、平平加O、OP-10对酶活力的促进作用高于吐温系列。LAS作为一类典型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易溶于水,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配伍性好,当其浓度为0.3%时,其激活作用略优于其余5种表面活性剂。而OP-10、平平加O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当其用量为0.6%、0.3%时,对酶也具有较强的激活作用。而对于吐温系列,对脂肪酶ZG的激活作用较弱,且用量相对较大。因此充分考虑生产成本及作用效果等因素,故选择LAS、OP-10、平平加O这三种表面活性剂及其对应的浓度,通过响应面优化实验找出三者的最佳复配方案,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酶活力。
表6表面活性剂对脂肪酶ZG的最佳激活浓度以及对应的酶活力
表面活性剂种类 LAS 平平加O OP-10 Tween20 Tween60 Tween80
最佳激活浓度% 3 3 6 7 6 4
酶活力U/mL 33655 33524 33351 31831 30137 31985
实施例3利用响应面优化法优化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
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以OP-10浓度、LAS浓度和平平加O浓度为自变量,以肪酶ZG的酶活力为指标进行优化,得到优化后的表面活性剂体系,再与脂肪酶ZG复配。
按Box-Behnken实验设计进行3轮实验,脂肪酶活力结果取3次的平均值。响应面分析试验因素水平表见表7,Box-Behnken实验设计及响应值(脂肪酶活力)见表8。
表7响应面分析试验因素水平表(%)
表8N=15的Box-Behnken实验设计与结果
运行序 A B C E(U/mL)
1 0 1 1 32098
2 1 -1 0 32733
3 0 -1 -1 32608
4 -1 0 -1 30808
5 0 0 0 33291
6 0 -1 1 31174
7 0 1 -1 29740
8 -1 0 1 33185
9 -1 1 0 33310
10 1 0 -1 33079
11 -1 -1 0 33214
12 1 1 0 31989
13 1 0 1 31289
14 0 0 0 32675
15 0 0 0 30856
实验数据用Minitab 16进行分析,得出回归方程系数显著性检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9和10。
由表9可知脂肪酶ZG活力与OP-10、LAS、平平加O浓度的关系可用回归方程来表示:酶活力(U/mL)=21766.4+417A+4896.7B+1033.4C-121.2A2-706.3B2-219.7C2+49.6AB+159.8AC+5.9BC。
表9回归方程系数显著性检验
注:“*”表示A,B以及C之间的交互作用。
从表9可知,模型方程中常数项P为0,说明该模型是显著的。同时模型中的参数B,A*A,B*B,C*C,A*C的值分别为0.001、0.030、0.000、0.045、0.025,均小于0.05,表明这些参数也是显著的。
表10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
对回归方程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表10所示。失拟项是用来表示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不拟合的概率,可以用来反应拟合出的模型与实验数据的相似程度。该回归模型的失拟项P=0.069>0.05,表明失拟不显著,模型选择正确。其中复相关系数R2=0.9725,调整后的R2=0.9230,说明该模型可以用来解释92.30%的实验所得酶活力的变化,进一步说明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比较好。
通过回归方程绘制分析图,对拟合曲面的形状进行分析考察,结果如图7、图8、图9所示。
利用实验设计软件minitab 16,通过二次回归设计得到了脂肪酶ZG活力与LAS、OP-10、平平加O浓度的回归模型,经检验表明该模型是可靠的,能够较好地预测脂肪酶活力变化。在对影响脂肪酶活力的因素及其相互作用进行探讨后,得到优化的工艺参数为:OP-10浓度为0.6%,LAS浓度为0.35%、平平加O浓度为0.45%。将上述三种表面活性剂以一定比例混合,制得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后再与酶复配。利用软件得出酶的活力理论值为34000U/mL,而实验验证结果为34454U/mL,可知理论值与实验值相差较小,说明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脂肪酶影响因素进行优化是可行的,同时在优化的表面活性剂浓度基础上,测得酶活力由原来的28000U/mL增加到34454U/mL,说明优选出的表明活性剂体系对酶活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选用此表面活性剂体系与脂肪酶ZG进行复配。
实施例4脂肪酶ZG与表面活性剂体系复配方案优化研究
将再与由响应面优化得到的表面活性剂体系混合,
由响应面优化实验,得到了对脂肪酶ZG激活最强的表面活性剂体系即OP-10浓度为0.6%,LAS浓度为0.35%、平平加O浓度为0.45%。现将脂肪酶ZG(28000U/mL)稀释不同倍数(×5、×6、×7、×8、×9、×10),再与该表面活性剂体系以一定比例(体积比1︰1)混合,采用铜皂法测酶活力,确定酶与表面活性剂复配的最优方案。
由图10可以看出,将脂肪酶ZG稀释一定倍数后再与表面活性剂体系混合,随着酶液稀释倍数的增加,酶活力增长率出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当酶液稀释倍数较低,即酶浓度较高时,酶分子相对于表面活性剂而言是过量的,从而一部分酶分子未能与表面活性剂作用,表现为酶活力增长率较低;当稀释倍数增加到7倍时,表面活性剂恰好与酶分子充分反应,对酶的激活作用最强,激活率约为27%;随着稀释倍数的进一步增加,即酶浓度进一步的降低,表面活性剂相对于酶分子而言是过量的,从而一部分表面活性剂未能与酶作用,表现为酶活力增长率下降。当酶稀释7倍再与表面活性剂体系复配,效果最好。初步得到酶与表面活性剂体系复配的较佳配比为脂肪酶ZG稀释7倍后与表面活性剂体系,得到复配酶制剂Es(脂肪酶ZG+表面活性剂体系),酶活力较复配前增加了27%,达到35560U/mL。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
1.对脂肪酶ZG具有较强激活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种类以及相应的浓度为:LAS:0.3%、平平加O:0.3%、OP-10:0.6%。
2.采用响应面优化法,对上述三种表面活性剂及其浓度优化的结果为:OP-10:0.6g/、LAS:0.35%、平平加O:0.45%。最优参数下的酶活力预测值为34000U/mL,实验验证值34454U/mL,预测值与实验值相差较小。在优化的表面活性剂浓度基础上,测得酶活力由原来的28000U/mL增加到34454U/mL。
3.脂肪酶ZG与表面活性剂体系复配方案优化研究表明:脂肪酶ZG稀释7倍再与表面活性剂体系进行复配效果最好,酶活力增长了27%,达到35560U/mL。从而得到了表面活性剂体系与脂肪酶ZG的复配产物Es。

Claims (16)

1.制革用高效复配脂肪酶,其特征在于:由脂肪酶和表面活性剂按照1︰1的体积比复配组成;所述脂肪酶酶复配前活力26000~29800U/mL,将脂肪酶稀释6~9倍后与表面活性剂复配;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吐温20、吐温60、吐温8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OP-10或平平加O中的至少一种。
2.如权利要求1制革用高效复配脂肪酶,其特征在于:所述LAS的浓度为1~5g/L。
3.如权利要求2制革用高效复配脂肪酶,其特征在于:所述LAS的浓度3g/L。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制革用高效复配脂肪酶,其特征在于:所述OP-10的浓度为1~8g/L。
5.如权利要求4制革用高效复配脂肪酶,其特征在于:所述OP-10的浓度为6g/L。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制革用高效复配脂肪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平加O的浓度为1~6g/L。
7.如权利要求6制革用高效复配脂肪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平加O的浓度为3g/L。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制革用高效复配脂肪酶,其特征在于:所述吐温20的浓度为3~7g/L。
9.如权利要求8制革用高效复配脂肪酶,其特征在于:所述吐温20的浓度为7g/L。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制革用高效复配脂肪酶,其特征在于:所述吐温60的浓度为1~7g/L。
11.如权利要求10制革用高效复配脂肪酶,其特征在于:所述吐温60的浓度为6g/L。
12.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制革用高效复配脂肪酶,其特征在于:所述吐温80的浓度为1~6g/L。
13.如权利要求12制革用高效复配脂肪酶,其特征在于:所述吐温80的浓度为4g/L。
14.如权利要求1~13制革用高效复配脂肪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LAS、OP-10或平平加O中的至少一种。
15.如权利要求14制革用高效复配脂肪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6g/L的OP-10、3.5g/L的LAS和4.5g/L的平平加O。
16.如权利要求1~15制革用高效复配脂肪酶,其特征在于:将脂肪酶稀释7倍后与表面活性剂复配。
CN201510152741.6A 2015-04-01 2015-04-01 制革用高效复配脂肪酶 Pending CN1048777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52741.6A CN104877790A (zh) 2015-04-01 2015-04-01 制革用高效复配脂肪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52741.6A CN104877790A (zh) 2015-04-01 2015-04-01 制革用高效复配脂肪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77790A true CN104877790A (zh) 2015-09-02

Family

ID=53945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52741.6A Pending CN104877790A (zh) 2015-04-01 2015-04-01 制革用高效复配脂肪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7779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50620B (zh) * 2016-08-29 2019-02-01 四川达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脂肪酶脱脂剂及其应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6761A (zh) * 2007-04-09 2010-02-10 诺维信公司 皮脱脂的酶促处理
CN101668586A (zh) * 2007-04-26 2010-03-10 巴斯夫欧洲公司 制备微胶囊的酶催方法
CN101831362A (zh) * 2010-06-10 2010-09-15 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 高效低泡蓝皮脱脂剂
CN101838634A (zh) * 2010-05-25 2010-09-22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一种枯草芽孢杆菌脂肪酶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886147A (zh) * 2010-06-29 2010-11-17 峰安皮业股份有限公司 降低水浴中氨氮含量的天然皮革生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6761A (zh) * 2007-04-09 2010-02-10 诺维信公司 皮脱脂的酶促处理
CN101668586A (zh) * 2007-04-26 2010-03-10 巴斯夫欧洲公司 制备微胶囊的酶催方法
CN101838634A (zh) * 2010-05-25 2010-09-22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一种枯草芽孢杆菌脂肪酶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831362A (zh) * 2010-06-10 2010-09-15 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 高效低泡蓝皮脱脂剂
CN101886147A (zh) * 2010-06-29 2010-11-17 峰安皮业股份有限公司 降低水浴中氨氮含量的天然皮革生产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50620B (zh) * 2016-08-29 2019-02-01 四川达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脂肪酶脱脂剂及其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eneses et al. The yeast-like fungus Aureobasidium thailandense LB01 produces a new biosurfactant using olive oil mill wastewater as an inducer
Andrade et al. Promising biosurfactant produced by Cunninghamella echinulata UCP 1299 using renewable resource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otton fabric cleaning process
Granjo et al. Integrated production of biodiesel in a soybean biorefinery: Modeling, simulation and economical assessment
US20100144583A1 (en) Increasing surface active properties of surfactants
Braga et al. Aroma production by Yarrowia lipolytica in airlift and stirred tank bioreactors: differences in yeast metabolism and morphology
CN103834512B (zh) 一种蒙旦蜡洗衣皂及其制备方法
Alfaro et al. Glucose counteracts wood-dependent induction of lignocellulolytic enzyme secretion in monokaryon and dikaryon submerged cultures of the white-rot basidiomycete Pleurotus ostreatus
Knežević et al. Induction of wheat straw delignification by Trametes species
Polizelli et al. Effect of surfactants and polyethylene glycol on the activity and stability of a lipase from oilseeds of Pachira aquatica
CN104877790A (zh) 制革用高效复配脂肪酶
Prabhu A et al. Reverse micellar extraction of papain with cationic detergent based system: an optimization approach
CN102703239A (zh) 一种高效低泡型脱脂剂
Sadañoski et al. Bioprocess conditions for treating mineral transformer oils contaminated with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
Knežević et al. Degradation of beech wood and wheat straw by Trametes gibbosa
Hreczuch Ethoxylated rapeseed oil acid methyl esters as new ingredients for detergent formulations
CN104397318A (zh) 耐酸高乳化性能的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品
JPH0464360B2 (zh)
Nascimento et al. Optimization of lipase extraction from pequi seed (Caryocar brasiliense Camb.)
Guerard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chymosin-like pepsin from the dogfish Scyliorhinus canicula.
Santos et al. Biosurfactant production from pineapple waste and application of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Li et al. Surfactant-free beamhouse technology of leather manufacturing: removing constraints for the breakdown of natural fats catalyzed by lipase
CN102888313A (zh) 婴幼儿洗衣液
Petts et al. Aqueous surfactant-based extraction of cottonseed collets from an industrial oilseed processing facility
Yusree et al. Towards green recovery of β-amylase from slurry of sweet potato (Ipomoea batatas) of VitAto variety via liquid biphasic system
Campos-Takaki et al.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biosurfactants produced by yeas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