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74709A - 一种铜丝出线导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铜丝出线导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74709A
CN104874709A CN201510184994.1A CN201510184994A CN104874709A CN 104874709 A CN104874709 A CN 104874709A CN 201510184994 A CN201510184994 A CN 201510184994A CN 104874709 A CN104874709 A CN 1048747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per wire
projection
column
bull stick
active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8499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德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Xing Datong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Xing Dato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Xing Datong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Xing Dato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18499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74709A/zh
Publication of CN1048747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747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Unwinding Of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铜丝出线导引装置,包括圆盘以及立柱,在立柱顶端固定有上导向圈,立柱的下端固定有转杆,在转杆的活动端安装有下导向圈,活动圈的内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突起,在相邻的两个第一突起之间安装有第二突起,且第一突起的弧顶距活动圈内壁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二突起的弧顶距活动圈内壁的垂直距离。本发明中活动圈可保持与铜丝径向上的相对静止,且在活动圈内壁上安装的第一突起与第二突起的截面均为圆弧形,且相邻的两个第一突起与两者之间的第二突起构成一个U形的夹持空间,而铜丝在通过时会直接滑落至该U形夹持空间内,即可减小铜丝在轴向上的相互磨损,进而减小卷筒内铜丝的损耗量。

Description

一种铜丝出线导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铜绞线加工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铜丝出线导引装置。
背景技术
铜绞线的绞线原理如下,当铜线穿过绞线机上的绞弓,由绞弓透过圆周运动方式,使得各单根的铜线螺旋缠绕在一起,绞合铜线为单根铜线最大用量之处,不同规格且不同条数的铜丝按一定的排列顺序和绞距绞合在一起后就变成直径较大的导体,这种绞合后的导体要比相同直径的单根铜丝柔软,其加工而成的电线的弯曲性能也更优。
在铜绞线的加工过程中,即铜线的绞合工序中,成匝的铜丝通过牵引并按照一定的方向和一定的规则绞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的绞合线芯,但是铜丝在由卷筒中移出时容易与卷筒壁发生碰撞或是摩擦,严重时甚至导致铜丝折断,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丝出线导引装置,方便铜丝在绞合时快速由卷筒中移出,避免铜丝与卷筒发生接触。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铜丝出线导引装置,包括中部带磁性的圆盘以及转动设置在圆盘上的立柱,在所述立柱顶端固定有上导向圈,立柱的下端固定有转杆,且在所述转杆的活动端安装有下导向圈,所述下导向圈上开设有通孔,活动圈转动设置在通孔的内壁上,所述活动圈的内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突起,在相邻的两个第一突起之间安装有第二突起,第一突起与第二突起的横截面为圆弧形,且所述第一突起的弧顶距活动圈内壁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二突起的弧顶距活动圈内壁的垂直距离。卷筒上的铜丝穿过上导向圈和下导向圈,通过牵引设备的驱动开始脱离卷筒,而圆盘通过其中部的磁性部件稳固在卷筒的上端,铜丝被牵引时分别与上导向圈与下导向圈的内壁接触,使得转杆以及立柱在底盘上做圆周运动,而转杆具有一定的长度,从而增大铜线在脱离卷筒时两者之间的距离,避免卷筒与运动状态下的铜丝发生接触或是碰撞,进而降低铜丝的磨损,提高铜丝的过线效率;
并且在下导向圈中转动设置有活动圈,由于铜丝被牵引时转杆以及立柱同时在做圆周运动,但铜丝与上导向圈以及下导向圈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对位移,即两者间会发生相互磨损,经过统计在当一匝铜丝完全牵引完毕时,牵引过程中的铜丝损耗量占总质量的百分之零点四五,而本发明中活动圈可保持与铜丝径向上的相对静止,且在活动圈内壁上安装的第一突起与第二突起的截面均为圆弧形,且相邻的两个第一突起与两者之间的第二突起构成一个U形的夹持空间,而铜丝在通过时会直接滑落至该U形夹持空间内,即可减小铜丝在轴向上的相互磨损,进而减小卷筒内铜丝的损耗量。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立柱的外壁螺纹配合的旋接头,旋接头与转杆的端部连接,且所述转杆通过旋接头在立柱上自由升降。通过中部带有磁性的圆盘,本发明可与不同型号的卷筒实现快速对接固定,并且立柱与转杆之间在旋接头的调整下可随时改变两者活动端之间的直线距离,即可适用于不同型号的卷筒,同时保证卷筒上的铜丝不与卷筒本体发生接触,方便铜丝的快速出线,大大提高了出线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突起与第二突起的材质为弹性橡胶。作为优选,第一突起与第二突起选用弹性橡胶,可在转杆以及立柱做圆周运动时,铜丝与活动圈内壁之间产生的离心力会是两者之间发生相互挤压,而弹性橡胶则能将产生的离心力缓冲消除,使得铜丝快速平稳通过。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活动圈可保持与铜丝径向上的相对静止,且在活动圈内壁上安装的第一突起与第二突起的截面均为圆弧形,且相邻的两个第一突起与两者之间的第二突起构成一个U形的夹持空间,而铜丝在通过时会直接滑落至该U形夹持空间内,即可减小铜丝在轴向上的相互磨损,进而减小卷筒内铜丝的损耗量;
2、本发明通过中部带有磁性的圆盘,本发明可与不同型号的卷筒实现快速对接固定,并且立柱与转杆之间在旋接头的调整下可随时改变两者活动端之间的直线距离,即可适用于不同型号的卷筒,同时保证卷筒上的铜丝不与卷筒本体发生接触,方便铜丝的快速出线,大大提高了出线效率;
3、本发明的第一突起与第二突起选用弹性橡胶,可在转杆以及立柱做圆周运动时,铜丝与活动圈内壁之间产生的离心力会是两者之间发生相互挤压,而弹性橡胶则能将产生的离心力缓冲消除,使得铜丝快速平稳通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下导向圈的截面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1-上导向圈、2-立柱、3-旋接头、4-转杆、5-圆盘、6-卷筒、7-下导向圈、8-活动圈、9-第一突起、10-第二突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中部带磁性的圆盘5以及转动设置在圆盘5上的立柱2,在所述立柱2顶端固定有上导向圈1,立柱2的下端固定有转杆4,且在所述转杆4的活动端安装有下导向圈7,所述下导向圈7上开设有通孔,活动圈8转动设置在通孔的内壁上,所述活动圈8的内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突起9,在相邻的两个第一突起9之间安装有第二突起10,第一突起9与第二突起10的横截面为圆弧形,且所述第一突起9的弧顶距活动圈8内壁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二突起10的弧顶距活动圈8内壁的垂直距离。
卷筒6上的铜丝穿过上导向圈1和下导向圈7,通过牵引设备的驱动开始脱离卷筒6,而圆盘5通过其中部的磁性部件稳固在卷筒6的上端,铜丝被牵引时分别与上导向圈1与下导向圈7的内壁接触,使得转杆4以及立柱2在底盘上做圆周运动,而转杆4具有一定的长度,从而增大铜线在脱离卷筒6时两者之间的距离,避免卷筒6与运动状态下的铜丝发生接触或是碰撞,进而降低铜丝的磨损,提高铜丝的过线效率;并且在下导向圈7中转动设置有活动圈8,由于铜丝被牵引时转杆4以及立柱2同时在做圆周运动,但铜丝与上导向圈1以及下导向圈7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对位移,即两者间会发生相互磨损,经过统计在当一匝铜丝完全牵引完毕时,牵引过程中的铜丝损耗量占总质量的百分之零点四五,而本发明中活动圈8可保持与铜丝径向上的相对静止,且在活动圈8内壁上安装的第一突起9与第二突起10的截面均为圆弧形,且相邻的两个第一突起9与两者之间的第二突起10构成一个U形的夹持空间,而铜丝在通过时会直接滑落至该U形夹持空间内,即可减小铜丝在轴向上的相互磨损,进而减小卷筒6内铜丝的损耗量。
通过中部带有磁性的圆盘5,本发明可与不同型号的卷筒6实现快速对接固定,并且立柱2与转杆4之间在旋接头3的调整下可随时改变两者活动端之间的直线距离,即可适用于不同型号的卷筒6,同时保证卷筒6上的铜丝不与卷筒6本体发生接触,方便铜丝的快速出线,大大提高了出线效率。
作为优选,第一突起9与第二突起10选用弹性橡胶,可在转杆4以及立柱2做圆周运动时,铜丝与活动圈8内壁之间产生的离心力会是两者之间发生相互挤压,而弹性橡胶则能将产生的离心力缓冲消除,使得铜丝快速平稳通过。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铜丝出线导引装置,包括中部带磁性的圆盘(5)以及转动设置在圆盘(5)上的立柱(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立柱(2)顶端固定有上导向圈(1),立柱(2)的下端固定有转杆(4),且在所述转杆(4)的活动端安装有下导向圈(7),所述下导向圈(7)上开设有通孔,活动圈(8)转动设置在通孔的内壁上,所述活动圈(8)的内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突起(9),在相邻的两个第一突起(9)之间安装有第二突起(10),第一突起(9)与第二突起(10)的横截面为圆弧形,且所述第一突起(9)的弧顶距活动圈(8)内壁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二突起(10)的弧顶距活动圈(8)内壁的垂直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丝出线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立柱(2)的外壁螺纹配合的旋接头(3),旋接头(3)与转杆(4)的端部连接,且所述转杆(4)通过旋接头(3)在立柱(2)上自由升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丝出线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起(9)与第二突起(10)的材质为弹性橡胶。
CN201510184994.1A 2015-04-20 2015-04-20 一种铜丝出线导引装置 Pending CN1048747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84994.1A CN104874709A (zh) 2015-04-20 2015-04-20 一种铜丝出线导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84994.1A CN104874709A (zh) 2015-04-20 2015-04-20 一种铜丝出线导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74709A true CN104874709A (zh) 2015-09-02

Family

ID=53942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84994.1A Pending CN104874709A (zh) 2015-04-20 2015-04-20 一种铜丝出线导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74709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42743A (ja) * 1991-05-02 1993-09-21 Nippon Atsuchiyaku Tanshi Seizo Kk 電線案内給送装置
CN201455044U (zh) * 2009-07-22 2010-05-12 常州市智通树脂有限公司 放线装置
CN201711468U (zh) * 2010-05-17 2011-01-19 南通皋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引线成型机进线放线盒
CN104071632A (zh) * 2014-07-02 2014-10-01 天津百瑞杰焊接材料有限公司 防止停车堆线的轴向放线装置
CN204122510U (zh) * 2014-08-13 2015-01-28 天津市金颐有色线材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铜线拉丝机放线装置
CN104492854A (zh) * 2014-12-19 2015-04-08 天津市宏远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放线引线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42743A (ja) * 1991-05-02 1993-09-21 Nippon Atsuchiyaku Tanshi Seizo Kk 電線案内給送装置
CN201455044U (zh) * 2009-07-22 2010-05-12 常州市智通树脂有限公司 放线装置
CN201711468U (zh) * 2010-05-17 2011-01-19 南通皋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引线成型机进线放线盒
CN104071632A (zh) * 2014-07-02 2014-10-01 天津百瑞杰焊接材料有限公司 防止停车堆线的轴向放线装置
CN204122510U (zh) * 2014-08-13 2015-01-28 天津市金颐有色线材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铜线拉丝机放线装置
CN104492854A (zh) * 2014-12-19 2015-04-08 天津市宏远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放线引线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281542A (en) Electrical conductor
WO2012007803A1 (en) Machine and method with magnets for plaiting threads
US20180274170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a braid and a braid
CN104851526A (zh) 一种高速绞线机过线装置
CN104882227A (zh) 一种铜绞线的快速过线方法
CN104900342A (zh) 高速绞线机分线器
CN204632457U (zh) 一种铜绞线导线器
CN104874709A (zh) 一种铜丝出线导引装置
US20180088294A1 (en) Method of sz stranding flexible micromodules
CN204632455U (zh) 绞制铜线导向器
CN103117137A (zh) 电缆铜导体绞合工艺改进
CN203219142U (zh) 绕线架
CN204632452U (zh) 导线缠绕结构
CN104934147B (zh) 导线缠绕结构
CN204632456U (zh) 一种绞线机分线装置
CN106629274A (zh) 排线器及线缆收放装置
JP5987787B2 (ja) シールド電線製造装置及びシールド電線製造方法
CN207834009U (zh) 一种用于铜线制造的退扭装置
CN202609681U (zh) 排丝架
CN205582628U (zh) 一种铜绞线成匝导向结构
CN104900341A (zh) 一种用于铜丝牵引的出线座
CN207097550U (zh) 一种绞线机
CN103359553A (zh) 一种新型纺织机纱线筒
KR101574209B1 (ko) 줄 꼬임 장치
CN220569466U (zh) 一种电缆成束机用传输支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