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69654B - 一种资源调配系统、基站、设备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资源调配系统、基站、设备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869654B CN104869654B CN201510162099.XA CN201510162099A CN104869654B CN 104869654 B CN104869654 B CN 104869654B CN 201510162099 A CN201510162099 A CN 201510162099A CN 104869654 B CN104869654 B CN 10486965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ources
- resource
- network
- virtual
-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0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0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101001093748 Homo sapiens Phosphatidylinositol N-acetylglucosaminyltransferase subunit P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3439 plan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41000497429 Ob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39203 Road traffic accident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175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0649 small cell carcinom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资源调配系统,用于无线通信网络中,用以实现对于资源的灵活控制。系统包括软件定义的控制层设备、软件定义的应用层设备,其中:所述应用层设备,用于在资源调配触发事件发生时,根据虚拟资源池,判断是否需要通知所述控制层设备对基础设施层中的资源进行调配;并在判断结果为是时,通知所述控制层设备对所述基础设施层中的资源进行调配;其中,所述虚拟资源池是根据所述基础设施层的资源的相关信息,采用虚拟化技术生成的;所述控制层设备,用于根据所述应用层设备的通知,对所述基础设施层中的资源进行调配。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基站、一种资源调配设备以及一种资源调配方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资源调配系统、基站、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云计算作为新兴的技术,已经吸引了研究人员大量的关注。接入网络中的移动设备均可视为资源单元,从而可以构建巨大的移动云计算网络。移动云计算网络中的每个移动设备都可以通过将计算、存储任务上载到云端进行来使用云中的“无限”的资源。移动云计算网络中的资源分为三种:通信资源,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通信资源即移动设备与基站、移动设备之间通信所需要的频率资源、时域资源、空域资源等;计算资源即进行复杂运算所需的处理器资源;存储资源即数据存储所需的空间。通过建立巨大的移动云计算网络,可以进一步发挥云计算技术的巨大优势,为移动设备提供优质的云服务。
现今,随着移动设备的增加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具有不同接入方式的移动设备,甚至新型的智能汽车,均可以作为网络节点设备接入移动云计算网络中,从而为移动云计算网络带来极大的异构性,使得移动云计算网络成为一种异构无线网络。目前,现有技术还没有提出有效实现对上述异构无线网络中的资源进行灵活调配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调配系统,用以实现对于异构无线网络中的资源的灵活调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用以实现对于异构无线网络中的资源的灵活调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调配设备,用以实现对于异构无线网络中的资源的灵活调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调配方法,用以实现对于异构无线网络中的资源的灵活调配。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资源调配系统,应用于无线通信网络中,包括软件定义的控制层设备、软件定义的应用层设备,其中:所述应用层设备,用于在资源调配触发事件发生时,根据虚拟资源池,判断是否需要通知所述控制层设备对基础设施层中的资源进行调配;并在判断结果为是时,通知所述控制层设备对所述基础设施层中的资源进行调配;其中,所述虚拟资源池是根据所述基础设施层的资源的相关信息,采用虚拟化技术生成的;所述控制层设备,用于根据所述应用层设备的通知,对所述基础设施层中的资源进行调配。
一种基站,应用于无线通信网络中,包括上述资源调配系统。
一种资源调配设备,应用于无线通信网络中,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有所述系统。
一种资源调配方法,应用于无线通信网络中,包括:软件定义的应用层设备在资源调配触发事件发生时,根据虚拟资源池,判断是否需要通知所述控制层设备对基础设施层中的资源进行调配;其中,所述虚拟资源池是根据所述基础设施层的资源的相关信息,采用虚拟化技术生成的;
在判断结果为是时,通知软件定义的控制层设备对所述基础设施层中的资源进行调配。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采用虚拟化技术,将基础设施层中资源的相关信息虚拟化为虚拟资源池,并采用软件定义的应用层设备进行资源调配决策,采用软件定义的控制层设备进行基础设施层中资源的调配,从而实现了数据面与控制面的分离,使得基础设施层的资源变得灵活可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资源调配系统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软件定义异构无线网络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南向接口和北向接口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软件定义异构无线网络中的主控制器、次级控制器与软件定义异构无线网络的三层云架构的关系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软件定义异构无线网络中一种虚拟基站的实现方案的三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4提供的一种车辆网通信方式的确定方法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4-1为本申请实施例5提供的一种停车场中车联网业务的实现方法的示意图;
图4-2为本申请实施例5提供的一种停车场中车联网业务的实现方法的具体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5-1为本申请实施例6提供的一种网络接入调度方法的示意图;
图5-2为本申请实施例6提供的一种网络接入调度方法的具体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5-3为本申请实施例6提供的一种网络接入调度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为了实现对于资源的灵活调配,本申请实施例1首先提供一种应用于无线通信网络中的资源调配系统,该系统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包括软件定义的控制层设备11(简称控制层设备11)、软件定义的应用层设备12(简称应用层设备12)。各设备的具体功能如下:
应用层设备12,用于在资源调配触发事件发生时,根据虚拟资源池,判断是否需要通知控制层设备对基础设施层中的资源进行调配;并在判断结果为是时,通知控制层设备11对基础设施层中的资源进行调配。其中,虚拟资源池是根据基础设施层的资源的相关信息,采用虚拟化技术生成的。此处所说的虚拟化技术,具体可以指将实体资源(包括网络资源、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中的至少一种)进行虚拟化的技术。由于该技术已能够采用现有技术手段实现,因此本说明书中不再赘述其具体实现方式。
控制层设备11,用于根据应用层设备12的通知,对基础设施层中的资源进行调配。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系统可以运行在资源调配设备中。具体地,该设备可以是基站,更具体地,该设备可以是基站的处理器。
为了让读者了解上述系统的实现原理,以下先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础设施层、控制层设备11所在的控制层,以及应用层设备所在的应用层之间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础设施层、控制层和应用层可以是由软件定义的三层逻辑结构。这三层逻辑结构的设置方式以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为原型,架构的主要特点是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的分离,以及控制功能的集中化。
为便于理解,后文以该三层逻辑结构应用于移动网络中,且移动网络中的移动节点为移动设备为例,介绍该三层逻辑架构中各层的特点。
软件定义异构无线网络是一个高度异构的通信网络,同时也是异构的云网络。以通信的角度来看,它由多种带有特定的无线接入技术(LTE或DSRC)的基站组成。不同类型的基站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能力也非常不同。例如,宏小区基站能够支持数千用户,覆盖范围达到数个平方公里,而对于微小区,包括femtocells,picocells和DSRC cells,覆盖范围比宏小区小很多。一个微小区所支持的用户数通常不超过十个,它主要为宏小区提供了容量的支撑;以云网络角度来看,多样的处理和存储能力使得计算基础设施也是异构的。同时,用户设备的多样性,例如智能手机,iPad,甚至智能汽车等,也增加了网络的异构性。
从物理层面上看,软件定义异构无线网络由基带处理云和射频拉远头(RemoteRadio Head,RRH)组成。RRH用于信号的光电转换或模数转换,包括发送与接收,用于软件定义异构无线网络与移动设备间的直接通信。基带处理云负责完成所有的无线接入网(RadioAccess Network,RAN)功能。RRH与基带处理云之间通过光纤连接。由于软件定义异构无线网络具有高度异构性,为了在异构网络中提供低成本、高可靠、低时延的服务,该网络采用了三层云架构——微云、本地云和远端云。以下具体介绍该多层基带处理云架构:
1)微云:由于移动计算与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如智能设备等移动节点已经可以作为云服务的实体。这些智能设备组成了软件定义异构无线网络的最下层,称作微云。微云在控制器的协调下,仅为授权用户提供计算、感知、通信和存储等服务。这样,与使用专用硬件的传统云不同,软件定义异构无线网络的微云使用构建于移动设备中的可用资源组成。
2)本地云:在软件定义异构无线网络中,我们使用服务区域(SA)作为基本的地理单元。SA的范围覆盖一个或一簇宏小区。一个SA内部的资源构成的云称为本地云。每个SA都拥有自己的本地云及管理实体,管理实体用于控制本地的通信和计算设施。为了简化,本地云资源一般部署于SA内的宏小区基站站址这一固定位置。当移动设备进入SA的覆盖范围时,它会第一时间通过无线通信方式接入本地云中并享受云服务,从而使移动设备获得非常好的用户体验。
基于云的移动服务本质上是交互的。缓慢的交互响应将导致效率的下降以及用户的体验度的降低,因而在本地云中应当存在虚拟服务实体来保证业务实时性。一些云服务可能涉及不止一层的云资源。这种情况下本地云可以作为一个数据缓存或是服务代理设备。本地云可以将不同层的云资源联合在一起,它在三层云架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3)远端云:对于一个位于确定SA的移动设备,其他SA的资源池可以称为远端云,它们位于云架构的顶层。远端云包括许多核心网的云基础设施,这使得它有很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为了接入远端云,终端除了无线链路外,还需要额外的有线链路,这可能导致终端与服务器之间交互速率的降低。然而,当本地云的服务能力不足以满足移动设备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需求时,本地云将不得不向远端云发出服务请求,移动设备将牺牲时延的代价获得更强大的计算与存储能力。
以下介绍软件定义异构无线网络的逻辑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中,软件定义异构无线网络逻辑上可以分为三层,即,网络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层),控制层和应用层,如图1-2所示。在这三层中,控制层是最重要的一个层,因为它决定了网络的行为和性能。通过可编程的控制器,网络管理者可以轻易地配置新的网络设备以及快速部署新的应用。具体地,各层的详细说明如下:
1)网络基础设施层:网络基础设施层位于软件定义异构无线网络的最底层。该层由实际的底层物理设备组成,它们构成了软件定义异构无线网络的物理资源,包括通信资源,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通信资源主要由云中的基带处理单元(Baseband Unit,BBU)、射频拉远头(Remote Radio Head,RRH)和回程链路组成。通过RRH,无线信号可以在基站(BaseStation,BS)和移动设备之间传输。BBU用于基带信号的处理,回程链路为BS与BS之间、BS与核心网之间的连接提供通路,它负责为所有资源提供高速率的连接支持。计算资源与存储资源由软件定义异构无线网络中的三层云提供。
2)控制层:控制层是网络架构的中间层,它向上用于为应用层提供相关信息,处理应用请求等,向下在基础设施层的物理资源上完成相应的控制行为。控制层由控制器组成。控制器又由两主要部分组成:控制模块和虚拟资源池。
由于传统的集中式SDN控制层所具有的局限性,软件定义异构无线网络采取了一种分级控制器架构,使得其能够保障软件定义异构无线网络的QoS,从而可以响应任意状况移动设备发送的请求并处理。
具体而言,软件定义异构无线网络中的分级控制层分为主控制器(PrimaryController,PCon)和次级控制器(Secondary Controller,SCon)两级,以下详述这两级控制器各自的功能:
主控制器:PCon位于软件定义异构无线网络控制层的顶层。它用于控制软件定义异构无线网络全局网络。通常,Pcon用于完成一些广域的或非实时性的控制功能,例如SA间切换,广域云资源分配等等。全局网络的各项信息也集中于PCon,例如控制层拓扑,SA状态和资源状态等,以便于PCon做出全局最优决策并控制下层网络实施。为了与应用层、SCon和下层网络连接,以及控制器东西向的扩展,PCon设有四种接口,北向接口(North-BoundInterface,NBI),南向辅助控制器接口(South-Bound Interface-SCon,SBI-S),东向接口(East-Bound Interface,EBI)和西向接口(West-Bound Interface,WBI)。其中,北向接口示意图如图1-2所示。
次级控制器:SCon逻辑上位于PCon之下,它是区域性的控制实体,每个SCon控制一个SA。SCon的一个重要的功能是确保低时延安全相关应用的QoS要求得到满足。同时,每个SCon管理着一个虚拟资源池,用于控制SA内的资源,包括资源分配、回收,以及跨域资源请求等。同样,为了与应用层,PCon和下层网络连接,以及控制器东西向的扩展,SCon设有四种接口:北向接口(North-Bound Interface,NBI),北向主控制器接口(North-BoundInterface-PCon,NBI-P),南向接口(South-Bound Interface,SBI),东向接口(East-BoundInterface,EBI)和西向接口(West-Bound Interface,WBI)。北向接口和南向接口示意图如图1-3所示。
本申请实施例中,主控制器、次级控制器与软件定义异构无线网络的三层云的关系示意图如图1-4所示。
3)应用层:应用层位于软件定义异构无线网络的顶层。网络管理者可以通过设计编写不同的应用来控制和调整该网络。应用层中存在一些典型的应用例如接入控制,移动性管理,动态资源分配和资源卸载等,部分应用实例如下:
接入管理:当接入管理程序运行时,SCon将检测网络负载和射频链路状态。一旦SCon检测到某个网络的负载超过某一阈值,SCon将调整新的车辆接入请求转向其他的SCon,这样可以实现业务流负载平衡并满足已经接入的移动设备的QoS。
动态资源分配:在软件定义异构无线网络中,每一个移动设备都被视为一个小型资源单元。SCon将不同中资源的所有信息全部收集到虚拟资源池中。网络中的所有资源可以通过动态资源分配应用进行最优化分配。一旦有新的服务请求到达,这一应用即依据当前网络状态来寻找一种方法为服务请求分配资源。SCon通过NBI与应用交互后,将在应用的引导下为用户分配可用的资源。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资源调配触发事件可以包括:如图1-1所示的该系统接收到移动节点发送的业务请求。具体地,系统接收到该请求,可以是指应用层设备12接收到控制层设备11转发的该业务请求,也可以是指控制层设备11接收到该请求。在该事件发生后,应用层设备12可以根据虚拟资源池,判断是否需要调度该业务请求;在判断出需要调度该业务请求时,通知控制层设备11将该业务请求调度至确定出的、用于处理该业务请求的目标设备中,比如调配至能适应该移动节点Qos的虚拟基站(virtual Base Station,vBS)中。后文将对vBS进行详细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控制层设备11,在接收到应用层设备12在判断出需要调度该业务请求后发出的通知后,可以根据该应用层设备的通知,将业务请求调度至确定出的、用于处理业务请求的目标设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资源调配触发事件可以包括节点调度触发事件。基于该事件,应用层设备12可以用于:根据虚拟资源池,判断是否需要通知控制层设备将移动节点调度至特定通信网络中。其中,这里所说的节点调度触发事件可以包括:
图1所示的系统接收到移动节点发送的业务请求;或该系统完成对通信网络的状态的检测。
图1所示的系统接收到该请求,可以是指应用层设备12接收到控制层设备11转发的该业务请求,也可以是指控制层设备11接收到该请求。该系统完成对通信网络的状态的检测,可以是指应用层设备12完成对通信网络的状态的检测,也可以是指控制层设备11完成对通信网络的状态的检测。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节点调度触发事件包括系统接收到移动节点发送的业务请求时,应用层设备12可以用于:根据虚拟资源池,判断是否需要将移动节点调度至特定通信网络中;在判断出需要调度移动节点至特定通信网络中时,通知控制层设备11将移动节点调度至特定通信网络;控制层设备11,则可以用于根据应用层设备12的通知,将该移动节点调度至特定通信网络。
基于上述介绍,以下进一步对实施例1提供的系统的功能细节进行具体说明。
针对前文所述的“资源调配触发事件”而言,是指可以触发应用层设备12判断是否需要通知控制层设备11对基础设施层中的资源进行调配的任何事件。比如,接收到基础设施层的移动节点发送的业务请求或特定的接入请求等,可以视为发生了资源调配触发事件;又比如,完成对基础设施层中资源所在的通信网络的状态(如网络负载情况等)的检测,也可以视为发生了资源调配触发事件;再比如,完成对基础设施层中各种资源(一般包括通信资源、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状态的检测,也可以视为发生了资源调配触发事件;等等。
在资源调配触发事件发生时,应用层设备12可以以虚拟资源池中的信息作为判断依据,从而判断是否需要通知控制层设备11对基础设施层中的资源进行调配。其中,这里所说的资源调配触发事件比如可以包括:控制层设备11接收到移动节点发送的业务请求;或控制层设备11完成对通信网络的状态的检测。
进一步地,若应用层设备12判断出需要将移动节点调度至特定通信网络中时,则向控制层设备11发送调度信息;而控制层设备11,则可以根据应用层设备12发送的调度信息,对移动节点的通信方式进行调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控制层设备11包括前文所述的主控制器和次级控制器时,主控制器可以用于:当应用层设备11发送给控制层设备的通知用于指示对资源进行全局调配时,确定资源的全局最优调配决策,并根据该决策对资源进行调配;而次级控制器,则可以用于在该通知用于指示对基础设施层中的SA中的资源进行调配时,对SA中的资源进行调配。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系统,由于采用虚拟化技术,将基础设施层中的资源的相关信息虚拟化为虚拟化资源池,并采用软件定义的应用层设备进行资源调配决策,采用软件定义的控制层设备进行基础设施层中资源的调配,从而实现了数据面与控制面的分离,使得基础设施层的资源变得灵活可控。
实施例2
实施例1中已经提到,实施例1提供的系统可以运行于基站中。针对这一思想,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软件定义异构无线网络中一种虚拟基站的实现方案。
仍然以车联网为例,在实施例1中介绍的软件定义异构无线网络的架构基础上,实施例2通过软件定义虚拟基站(virtual Base Station,vBS)技术为移动设备提供高质量服务。
由实施例1的描述已知,软件定义异构无线网络架构的基本特点是控制面与数据面的分离。控制面由不同的控制功能构成,而数据面由大量的实体资源构成,同时,控制器抽象化了所有实体资源为虚拟资源,并集中于虚拟资源池中供分配用户使用。
基于上述特点,实施例2中,设置虚拟资源以虚拟机(Virtual Machine,VM)为基本单元被调度。
由于软件定义异构无线网络具有高度异构性和广泛的业务类型,不同的应用需要不同的控制功能和不同的资源完成。另外对于不同区域,移动设备密度与资源请求规模可能大不相同,同一区域内不同时段也会有较大波动。为了更好地进行资源管理,最大限度地满足移动设备的业务需求,我们在SCon中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构建了大量的vBS。不同的vBS包含一定的应用模块、控制功能和虚拟资源,如图2所示。
类似于蜂窝网中的基站,vBS用于一定区域内移动设备的接入请求与业务请求。不同的是,vBS是以软件定义的方式,在逻辑上从SCon中融合部分应用、控制功能、资源等,独立成一个用于某些业务场景或有某些覆盖范围要求的虚拟的基站。
与软件定义异构无线网络的三层架构一致,vBS也为三层结构,如图2所示,vBS也实现了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的分离。
数据平面即虚拟资源,它的物理实体位于本地云中。它作为vBS的物理资源,由控制平面的控制功能完成抽象,处理和调度,成为vBS可以调度的虚拟资源。控制平面则分为不同类型的控制功能。通常,SCon与PCon提供给vBS所有必要的功能,用以解决物理资源分配和数据平面/用户平面的实现等问题。vBS应用层可以部署多种应用来保证软件定义异构无线网络能够正常工作,并可以保持vBS处于最优状态。例如,在高密度部署区,相邻vBS需要干扰协作应用来避免小区间干扰。
vBS依据其覆盖范围,可以分为宏小区MvBS(Macro-cell vBS,MvBS)和微小区vBS(Small-cell vBS,SvBS),具体类型由PCon根据网络状况等信息决定。一个MvBS用于覆盖一个或超过一个SA范围的用户,而高数据速率或低时延服务需要通过SvBS提供。由于MvBS和SvBS实现复杂度和通信能力差异很大,MvBS重点在于提高网络覆盖率以及大规模的资源调度,因而在软件定义异构无线网络中,通常更多的云资源应分配给MvBS而不是SvBS。以上MvBS和SvBS概念均位于逻辑层面,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他们共用同样的硬件实体,仅在逻辑上独立。
实施例3
实施例3提供一种应用于无线通信网络中的资源调配方法,用以实现对于资源的灵活控制。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一~步骤二。
步骤一:软件定义的应用层设备在资源调配触发事件发生时,根据虚拟资源池,判断是否需要通知软件定义的控制层设备对基础设施层中的资源进行调配;在判断结果为是时,执行步骤二。其中,虚拟资源池是根据基础设施层的资源的相关信息,采用虚拟化技术生成的。
步骤二:软件定义的应用层设备通知软件定义的控制层设备对基础设施层中的资源进行调配。
实施例4
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车联网通信方式的确定方法,使得车联网中的网络资源能够灵活使用。假设执行主体为基站。该方法的具体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41,与车载单元建立连接。
针对步骤41而言,与车载单元建立连接,可以但不限于包括:通过专用短距离通信技术或长期演进技术与车载单元建立连接。
具体而言,专用短距离通信技术(下文简称DSRC)是一种高效的无线通信技术,它可以实现在特定区域内(通常为半径数十米的区域)对高速运动下的移动目标的识别和双向通信。例如,利用DSRC可以实现“车与车”双向通信(下文简称V2V),从而完成实时传输图像、语音和数据信息;长期演进技术(下文简称LTE)是能够提供系统容量大和覆盖广的无线通信技术,例如“车与基站”(下文简称V2I)连接,传输数据信息。又例如,可以利用DSRC或LTE实现“车与路(Vehicle-to-Road Side Unit,V2R)”的双向通信。基站可以但不限于包括带有DSRC和LTE,当有检测到有车辆进入基站的覆盖范围时,可以向车辆的车载单元(下文简称OBU)发出连接邀请,待用户同意邀请后,此OBU就与基站建立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为了确保基站的安全,可以在基站中加入授权机制,来达到过滤非法用户的效果。比如,可以通过验证用户名称和用户密码是否有效的方式,过滤无效用户。
步骤42,在发生调度判断触发事件时,判断是否需要将车载单元调度至采用特定通信方式的通信网络中。
针对步骤42而言,发生调度判断触发事件时,可以但不限于包括:接收到车载单元发送的业务请求时;或检测通信网络的网络状态后。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业务请求可以包括:安全类业务请求和非安全类业务请求。其中,安全类业务是指为避免交通事故和保证行车安全的业务,用于减少人员伤亡,如V2V之间的超车预警,自适应巡航预警等;V2R之间的电子信号灯,电子路标等;非安全类业务是指满足多媒体信息需求的业务,用于丰富生活信息和驾驶乐趣等,如V2I或V2R之间的多媒体传输,生活类信息推送,躲避事故、拥堵的路径规划等,还可以包括云服务,如个人ID(Identity,身份标识号码)中的数据信息共享等。
针对步骤42具体而言,在接收到车载单元发送的业务请求时,判断是否需要将车载单元调度至采用特定通信方式的通信网络中,可以有以下三种方式实现:
第一种方式:
根据接收到的业务类型,判断是否需要将OBU调度至采用特定通信方式的通信网络中。假设在接收业务请求之前,OBU先通过LTE与基站建立连接。比如,用户通过OBU请求安全类服务中的事故预警,那么基站就会控制该OBU以V2V的方式通过DSRC网络与附近的其它OBU建立连接;又如,用户通过OBU请求安全类服务中的交通法规预警,那么基站就会控制该OBU以V2R的方式通过DSRC网络与附近的路边单元(下文简称RSU)建立连接;还如,用户通过OBU请求非安全类服务中的路径规划,那么基站就可以控制该OBU以V2I的方式通过LTE网络与基站保持连接,并结合实时本地路网数据(流量数据、事故数据等)或远端服务器的路网数据,进行路径规划计算,再将计算结果提供给该OBU。
第二种方式:
根据业务请求,在虚拟资源池中,搜索业务请求所需的虚拟资源;根据所需实体资源所在网络的信道质量,判断是否需要将OBU调度至采用特定通信方式的通信网络中。
其中,虚拟资源池,是指将实体资源虚拟化,将虚拟化后的资源保存在虚拟资源池中,以便分配给OBU、基站、服务器、应用程序等设备或程序使用。
具体地,可以认为所需实体资源所在网络的信道质量越好,就越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所需实体资源所在网络的信道质量,可以是指用户通过OBU请求的诸如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等所在的网络的信道质量。所需实体资源可以存储在基站、其它OBU、RSU、远端服务器中的任一位置,这些所需实体资源会通过LTE网络或DSRC网络传输到发送业务请求的OBU中。
为了实现根据信道质量对OBU进行调度,可以先确定业务请求所需实体资源所在网络的信道质量;从所有所需实体资源的所在网络的中找到信道质量最好的,调度OBU与该信道质量最好的网络中的所需实体资源建立连接(V2V、V2I或V2R等)。
比如,某一OBU已经与基站通过LTE建立连接;基站接收到该OBU发出的业务请求为搜索一部电影,基站从虚拟资源池中找到该电影存在于远端服务器中和该OBU附近的RSU中,并检测到OBU附近的RSU的信道质量强于本基站,所以调度该OBU通过DSRC连接到该OBU附近的RSU中。
第三种方式:
根据业务请求,在虚拟资源池中,搜索业务请求所需的资源;根据从虚拟资源池中搜索到的虚拟资源对应的所需实体资源的位置,判断是否需要将车载单元调度至采用特定通信方式的通信网络中。
根据从虚拟资源池中搜索到的虚拟资源对应的所需实体资源的位置,可以是指根据基于从虚拟资源池中搜索到的虚拟资源对应的所需实体资源的位置确定出的所需实体资源与OBU之间的距离。
具体地,可以认为所需实体资源的位置与OBU之间的距离越近,就越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所需实体资源可以存储在基站、其它OBU、RSU、远端服务器中的任一位置。通过定位信息就可以确定出所需实体资源与OBU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再从所有所需实体资源存储的位置中,找到距离OBU最近的,控制OBU与所需实体资源建立连接(V2V、V2I或V2R等)。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OBU大多是移动的,所以OBU与所需实体资源的距离也可能是随时变化的。为了保证所需实体资源传输的稳定性,可以设定,先选出与OBU之间的距离小于距离阈值(即离OBU比较近)的所需实体资源。当只存在一个满足该条件的所需实体资源时,调度OBU接入该实体资源所在网络;当存在至少两个满足该条件的所需实体资源时,可以进一步根据各所需实体资源所在网络的信道质量,判断是否需要将OBU调度至所述至少两个满足该条件的所需实体资源中一个所需实体资源所在的通信网络中。
相比前两种方式而言,第三种方式,即通过距离和信道质量两种途径综合判断是否需要将OBU调度至采用特定通信方式的通信网络中会更加合理。
比如,基站通过LTE网络与OBU A(简称A)建立连接后,接收到A发出的业务请求为搜索一首歌曲b(简称b),基站从虚拟资源池中找到b分别存储在远端服务器中、A附近的RSU中、相距A 20m的OBU B(简称B)中和相距A 40m的OBU C(简称C)中;通过检测b所在网络(分别为LTE网络、B所在的DSRC网络和C所在的DSRC网络)的信道质量,得到C的信道质量最强,所以调度A与连接到C所在的DSRC网络中。
针对步骤42进一步而言,采用特定通信方式的通信网络,可以但不限于包括:采用专用短距离通信技术的通信网络;或采用长期演进技术的通信网络。
具体的,可以是采用DSRC的V2V和V2R通信网络,或采用LTE的V2I通信网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为了根据具体区域的具体特性,更加灵活的分配和利用实体资源,达到提高局部地区各个基站的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可以通过软件定义虚拟基站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上述方法。
比如,可以将基站(包括基站内的所有资源)定义为虚拟基站,利用特定的网络软件系统调控虚拟基站的所有资源。具体地,可以根据某一区域覆盖范围内OBU密度的变化(车辆密度的变化)、OBU速度的变化(所有车辆平均车速的变化)、OBU业务请求的变化(拥堵时和不拥堵时)等,动态的调节基站的资源,对于OBU来讲,尽量保证了每个OBU能够享受高质量的服务;对于基站来讲,能够保证按需分配,减少资源浪费。比如,对于同一基站而言,在拥堵时段,提高更新路网信息的频率,单独分配一个计算单元,用于为不同的OBU提供路径规划服务。在非拥堵时段,降低更新路网信息的频率,单独分配一个计算单元,用于为不同的OBU提供多媒体服务。
实施例5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实施例5提供了一种停车场中车联网业务的实现方法,以便为车载单元提供多种服务。如图4-1所示,假设:方法的执行主体为具有DSRC和LTE收发模块以及控制器的RSU;应用场景为一停车场,停车场中有5辆车(分别简称为A、B、C、D、E);为配合RSU为用户提供多种服务,假设还存在一座LTE基站,该LTE基站的信号可以覆盖这5辆车。
该方法的具体流程示意图如图4-2所示,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51,每当检测到A、B、C、D、E中的任意一辆进入RSU的覆盖范围内,则向进入的该辆的OBU发送接入邀请。
这里假设这5辆车先后进入RSU的覆盖范围,从而RSU分别向每个OBU发送接入邀请。
步骤52,分别接收到来自A、B、C、D、E的连接指令,从而通过DSRC分别与A、B、C、D、E建立连接。
步骤53,分别接收A、B、C、D、E发送的业务请求。
这里假设A发送车辆安全检测业务请求;B发送多媒体业务请求;C发送路线规划业务请求;D发送邮件收发业务请求;E发送生活类业务请求。
步骤54,响应于接收到的业务请求,执行相应的操作。
具体而言,RSU响应于A发送的车辆安全检测业务请求,可以获取A中OBU中的车辆识别信息、里程数据、胎压数据等信息;进一步地,利用车辆安全软件、获取到的数据,以及从4S店维修保养数据库中获取的该车辆的保养记录,进行车辆安全评估,得到评估结果:建议车辆再行驶500km后进行一次保养;从而将4S店的保养预约电话发送给A。
针对B发送的多媒体业务请求而言,若该请求对应的业务为观看一部电视剧中某一集,则RSU在数据库中查找到该数据,将该数据传输给B的OBU中。
针对C发送的路径规划业务请求而言,由于RSU中没有路网信息,所以RSU调度C的OBU连接到LTE基站中,并将路径规划业务请求转发给LTE基站。LTE基站在接收到该请求后,通过与远端服务器连接,计算出路径规划结果,将计算结果发送给C。
针对D发送的邮件收发业务请求,RSU响应于该请求,调度D的OBU连接到LTE基站,并控制OBU与电子邮件的远端服务器连接,以便D能够收发邮件。
针对E发送的生活类业务请求而言,若该请求对应的业务为查找周边的银行,则RSU根据RSU中保存的离线地图,以停车场的位置为中心,搜索半径500m内的银行,并将搜索到的结果发送给E。
采用实施例4提供的该方法,由于可以在发生调度判断时,判断是否需要对车载单元的通信方式进行调整,从而实现了根据调度判断做出的调度决定,使得车联网中的网络资源能够灵活使用,也可以使各车载单元的通信方式更加合理,同时能够合理的分配通信资源、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减少硬件资源的浪费。
实施例6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实施例6提供了一种网络接入调度方法,为平衡各基站的网络负载。如图5-1所示,假设应用场景为晚高峰的主路上,执行主体为具有LTE收发模块以及控制器的基站1和基站2。该方法的具体流程示意图如图5-2所示,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61,基站1内的控制器1检测基站1的网络负载状态,检测结果为超负荷。
步骤62,控制器1控制基站1拒绝新车辆的接入请求。
步骤63,控制器1向基站2内的控制器2发送分配OBU请求,
步骤64,如图5-3所示,控制器2接受请求,将与基站1建立连接的若干车辆连接到基站2中,并控制该若干车辆与基站1断开连接。
采用实施例6提供的该方法,由于可以在发生调度判断时,判断是否需要对车载单元的通信方式进行调整,从而可以根据调度判断做出的调度决定,使得车联网中的网络资源能够灵活使用,也可以使各车载单元的通信方式更加合理,同时能够合理的分配通信资源、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减少硬件资源的浪费。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应用于无线通信网络中的资源调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软件定义的控制层设备(11)、软件定义的应用层设备(12),
所述应用层设备(12),用于在接收到移动节点发送业务请求时,根据虚拟资源池,判断是否需要调度所述业务请求;在判断出需要调度所述业务请求时,通知控制层设备(11)将所述业务请求调度至确定出的、用于处理所述业务请求的,适应所述移动节点的虚拟基站中,所述虚拟资源池是根据网络基础设施层的资源的相关信息,采用虚拟化技术生成的,所述网络基础设施层由实际的底层物理设备组成,包括通信资源、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
所述控制层设备(11),用于根据所述应用层设备(12)的通知,将所述移动节点调度至特定通信网络;其中,
所述虚拟资源池的虚拟资源以虚拟机为基本单元被调度;
所述虚拟基站具有三层结构,包括通信资源虚拟机、计算资源虚拟机和存储资源虚拟机,实现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的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层设备(11)包括主控制器和次级控制器;
所述主控制器,用于当所述通知用于指示对所述资源进行全局调配时,确定所述资源的全局最优调配决策,并根据所述决策对所述资源进行调配;
所述次级控制器,用于在所述通知用于指示对所述网络基础设施层中的服务区域SA中的资源进行调配时,对SA中的资源进行调配;
所述主控制器设有四种接口:北向接口、南向辅助控制器接口、东向接口和西向接口;
所述次级控制器设有四种接口:北向接口、北向主控制器接口、东向接口和西向接口。
3.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无线通信网络中,包括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资源调配系统。
4.一种资源调配设备,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无线通信网络中,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有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资源调配系统。
5.一种应用于无线通信网络中的资源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应用层设备(12)在接收到移动节点发送业务请求时,根据虚拟资源池,判断是否需要调度所述业务请求;在判断出需要调度所述业务请求时,通知控制层设备(11)将所述业务请求调度至确定出的、用于处理所述业务请求的,适应所述移动节点的虚拟基站中,所述虚拟资源池是根据网络基础设施层的资源的相关信息,采用虚拟化技术生成的,所述网络基础设施层由实际的底层物理设备组成,包括通信资源、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
控制层设备(11)根据所述应用层设备(12)的通知,将所述移动节点调度至特定通信网络;其中,
所述虚拟资源池的虚拟资源以虚拟机为基本单元被调度;
所述虚拟基站具有三层结构,包括通信资源虚拟机、计算资源虚拟机和存储资源虚拟机,实现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的分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通信网络包括车联网。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62099.XA CN104869654B (zh) | 2015-04-07 | 2015-04-07 | 一种资源调配系统、基站、设备及方法 |
PCT/CN2015/077749 WO2016161676A1 (zh) | 2015-04-07 | 2015-04-29 | 一种资源调配系统、基站、设备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62099.XA CN104869654B (zh) | 2015-04-07 | 2015-04-07 | 一种资源调配系统、基站、设备及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69654A CN104869654A (zh) | 2015-08-26 |
CN104869654B true CN104869654B (zh) | 2018-06-19 |
Family
ID=53915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62099.XA Active CN104869654B (zh) | 2015-04-07 | 2015-04-07 | 一种资源调配系统、基站、设备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869654B (zh) |
WO (1) | WO201616167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88387B (zh) * | 2015-08-31 | 2019-11-29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开启传输功能的方法和设备 |
CN107925890B (zh) * | 2015-09-04 | 2022-03-25 | 索尼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 |
CN106507449B (zh) * | 2015-09-07 | 2021-01-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车联网通信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6507500B (zh) * | 2015-09-07 | 2020-11-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车联网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
CN106559877B (zh) | 2015-09-24 | 2019-02-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车联网业务的发送方法及装置、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
CN106559849B (zh) * | 2015-09-25 | 2019-04-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目标区域的选择方法、装置及系统、obu、rsu |
CN106658351B (zh) * | 2015-11-02 | 2019-07-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车联网v2x业务的转发方法及装置 |
CN105517176B (zh) * | 2015-12-03 | 2018-11-30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动态调度虚拟化基站资源的方法 |
CN106937355B (zh) * | 2015-12-29 | 2020-01-17 |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通信控制方法及基站 |
CN105554821B (zh) * | 2016-01-25 | 2020-02-21 | 天津大学 | 面向智能移动终端协议的移动流量管理系统 |
CN105554806B (zh) * | 2016-01-25 | 2019-03-08 | 天津大学 | 面向智能移动终端协议架构的移动性管理方法 |
CN107295466A (zh) * | 2016-03-31 | 2017-10-24 |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通信处理方法及装置 |
EP3195655B1 (en) * | 2016-04-01 | 2020-01-2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source configuration in handover |
CN107371137A (zh) * | 2016-05-12 | 2017-11-21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车联网系统、基站及其动态资源管理方法 |
CN106131891B (zh) * | 2016-08-30 | 2019-06-04 | 重庆邮电大学 | 一种基于sdwn的资源映射装置和方法 |
DE102017204326A1 (de) * | 2016-10-21 | 2018-04-26 |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 Verfahren zur Überwachung der Qualität einer Datenverbindung sowie Teilnehmerstation und Netzverwaltungseinheit zur Verwendung bei dem Verfahren |
CN106658634B (zh) * | 2016-12-27 | 2020-04-21 | 中山大学 | 一种软件定义车载网络系统 |
CN107241223B (zh) * | 2017-06-07 | 2019-06-14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 一种基于sdr和虚拟化技术资源弹性协作映射方法及装置 |
CN107819496B (zh) * | 2017-10-30 | 2020-10-13 | 重庆大学 | 一种sdn化的5g网络系统及其协作控制方法 |
TWI641951B (zh) * | 2017-11-20 | 2018-11-21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動態分派工作及提供資源的方法、裝置及其系統 |
WO2019227401A1 (zh) * | 2018-05-31 | 2019-12-05 | 西门子股份公司 | 冗余热备控制系统、方法、控制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8845885B (zh) * | 2018-07-04 | 2021-05-18 |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面向自动驾驶的边缘计算资源管理方法 |
US11032370B2 (en) * | 2018-11-14 | 2021-06-08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n a vehicular macro cloud |
US11928959B2 (en) * | 2019-01-11 | 2024-03-12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On-demand formation of stationary vehicular micro clouds |
CN110381605B (zh) * | 2019-07-08 | 2021-02-02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基站以及终端接入基站的方法 |
CN110827555B (zh) * | 2019-10-24 | 2020-08-21 | 浩鲸云计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软件定义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和方法 |
CN110932902A (zh) * | 2019-11-29 | 2020-03-27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一种跨域交换资源动态分配方法 |
CN116056240B (zh) * | 2023-04-03 | 2023-06-23 |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 资源配置系统、方法及设备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78186A (zh) * | 2011-11-21 | 2012-03-1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站资源共享系统及方法 |
CN102857548A (zh) * | 2012-04-25 | 2013-01-02 | 梁宏斌 | 一种移动云计算资源优化配置方法 |
CN103124436A (zh) * | 2011-11-18 | 2013-05-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通讯系统、云虚拟基站和资源调度方法 |
CN103338163A (zh) * | 2013-07-16 | 2013-10-02 | 清华大学 | 支持动态弹性资源调度的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 |
WO2015007331A1 (en) * | 2013-07-19 | 2015-01-22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Network element and method of running applications in a cloud computing system |
-
2015
- 2015-04-07 CN CN201510162099.XA patent/CN104869654B/zh active Active
- 2015-04-29 WO PCT/CN2015/077749 patent/WO2016161676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24436A (zh) * | 2011-11-18 | 2013-05-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通讯系统、云虚拟基站和资源调度方法 |
CN102378186A (zh) * | 2011-11-21 | 2012-03-1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站资源共享系统及方法 |
CN102857548A (zh) * | 2012-04-25 | 2013-01-02 | 梁宏斌 | 一种移动云计算资源优化配置方法 |
CN103338163A (zh) * | 2013-07-16 | 2013-10-02 | 清华大学 | 支持动态弹性资源调度的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 |
WO2015007331A1 (en) * | 2013-07-19 | 2015-01-22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Network element and method of running applications in a cloud computing system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软件定义网络(SDN)研究进展;张朝昆等;《软件学报》;20150115;第26卷(第01期);第69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69654A (zh) | 2015-08-26 |
WO2016161676A1 (zh) | 2016-10-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69654B (zh) | 一种资源调配系统、基站、设备及方法 | |
He et al. | 6G cellular networks and connected autonomous vehicles | |
Zheng et al. | Soft-defined heterogeneous vehicular network: Architecture and challenges | |
Zhou et al. | An air-ground integration approach for mobile edge computing in IoT | |
Yang et al. | Emerging technologies for 5G-enabled vehicular networks | |
Kombate | The Internet of vehicles based on 5G communications | |
US10728892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scheduling resources in internet of vehicles system | |
Jo et al. | Device-to-device-based heterogeneous radio access network architecture for mobile cloud computing | |
Masmoudi et al. | A survey on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V2X communication | |
Zhang et al. | Software-defined and fog-computing-based next generation vehicular networks | |
EP3300551B1 (en) | Methods, base station, infrastructure node and terminal for measurements and delay-sensitive vehicle-related communications | |
US11284240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the mobility of device in a network | |
CN111083634A (zh) | 基于cdn和mec的车联网移动性管理方法 | |
CN109756904B (zh) | 一种5g超密集无线接入网部署系统及其虚拟小区更新方法 | |
Elsayed et al. | Vehicles communications handover in 5G: A survey | |
CN106341771A (zh) | 一种d2d资源分配方法及基站 | |
Smida et al. | Software Defined Internet of Vehicles: a survey from QoS and scalability perspectives | |
WO2020031593A1 (ja) | 通信装置 | |
KR102346094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경로를 제공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
Li et al. | New sdn-based architecture for integrated vehicular cloud computing networking | |
Smida et al. | FENS: Fog-enabled network slicing in SDN/NFV-based IoV | |
Mukhopadhyay et al. | A smart parking-lot occupancy model in 5g v2v and v2i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
Azzaoui et al. | On the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in Heterogeneous Internet of Vehicles | |
Harounabadi et al. | LTE-D2D for connected cars: a survey on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schemes | |
Mittal et al. | 6G‐based resource utilization framework in software defined hybrid vehicular network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EXSB |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