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69577B - 一种室内分布系统话务吸收程度量化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室内分布系统话务吸收程度量化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869577B CN104869577B CN201410063641.1A CN201410063641A CN104869577B CN 104869577 B CN104869577 B CN 104869577B CN 201410063641 A CN201410063641 A CN 201410063641A CN 104869577 B CN104869577 B CN 10486957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ffic
- distribution system
- indoor distribution
- measurement report
- indo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13139 quantiz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3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408 swee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100 final tes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02 quant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室内分布系统话务吸收程度量化方法,根据单位时间内室内分布系统自身的第一测量报告数量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推算话务量;根据单位时间内所述室内分布系统相邻小区的第二测量报告数量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增量话务量;根据所述推算话务量及增量话务量确定室内分布系统延伸指数;本发明同时还公开了一种室内分布系统话务吸收程度量化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性能优化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室内分布系统话务吸收程度量化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室内分布系统性能优化中,室内话务的吸收一直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随着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网络的不断发展,频率资源的缺乏问题日益突出,使用底层的室内分布系统小区来吸收话务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这里,所谓底层的室内分布系统小区是指非高层小区,一般为8层以下的室内分布系统小区。然而,传统的室内分布系统性能优化手段又很难获得室内分布系统话务吸收程度的量化数据,因此,也就无法客观地判断一个室内分布系统小区话务吸收是否合理。
在传统的室内分布系统性能优化工作中,室内分布系统的具体话务吸收程度的评估手段较为局限,只能依靠单一的人工现场路测/定点测试(DT/CQT)扫楼遍历来进行测试评估,这种工作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缺点:
1)难以全面反映室内分布系统小区的整体情况:现有的室内分布系统小区都存在于已经建成的建筑物里,测试人员很难做到逐个房间的测试,往往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这就使得测试结果与现实情况存在偏差;
2)测试工作量大:扫楼测试需要逐层逐房间的测试,但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3)实施难度大:很多建筑不允许优化人员进入且物业协调困难;
4)测试结果量化困难、难以准确反映用户的真实使用情况:扫楼测试只是模拟单个用户的行为,无法全面的反应所有用户的真实使用情况;而且,测试数据需要经过人工的判断,人为主观因素干预较多,相同的测试数据,不同的人来分析,可能得到的分析结果的差距较大;
5)成本较高:测试数据不但需要人工的收集,而且需要人为的进行后台回放分析,不但效率低下,而且人员技能要求较高,需求人员数量较多。
显然,在无线网络大规模发展的今天,仅凭借传统的扫楼测试方法,想要全面的评估和分析现有网络中的室内分布系统小区,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室内分布系统话务吸收程度量化方法和装置,能够降低室内分布系统性能优化的成本和复杂度,全面反映室内分布系统小区的整体情况。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室内分布系统话务吸收程度量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单位时间内室内分布系统自身的第一测量报告数量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推算话务量;
根据单位时间内所述室内分布系统相邻小区的第二测量报告数量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增量话务量;
根据所述推算话务量及增量话务量确定室内分布系统延伸指数RI。
上述方法中,所述第一测量报告或第二测量报告包括:移动终端在Active状态下在上行慢速随机控制信道SACCH上随独立专用控制信道SDCCH向基站发送的测量报告和随业务信道TCH向基站发送的测量报告。
上述方法中,所述根据单位时间T内所述第一测量报告数量N1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推算话务量Trafficold为:
Trafficold=N1×0.48/T。
上述方法中,所述室内分布系统相邻小区的第二测量报告数量,包括:
区间NBR_LEV-SER_LEV>DB_VALUE_LOW内的所述室内分布系统相邻小区的第二测量报告数量;其中,NBR_LEV指所述相邻小区的电平值,SER_LEV指当前室内分布系统小区的电平值,DB_VALUE_LOW指采集测量报告时设置的电平下门限值。
上述方法中,所述根据单位时间内所述室内分布系统相邻小区的第二测量报告数量N2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增量话务量Trafficadd为:Trafficadd=N2×0.48/T。
上述方法中,所述根据所述推算话务量Trafficold及增量话务量Trafficadd确定室内分布系统RI为:
RI=Trafficold/(Trafficold+Trafficadd)。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分布系统话务吸收程度量化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话务量确定模块和室分延伸指数确定模块;其中,
所述话务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单位时间内室内分布系统自身的第一测量报告数量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推算话务量,还用于根据单位时间内所述室内分布系统相邻小区的第二测量报告数量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增量话务量;
所述室分延伸指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确定的推算话务量和增量话务量确定室内分布系统RI。
上述装置中,所述第一测量报告或第二测量报告包括:移动终端在Active状态下在上行SACCH上随SDCCH向基站发送的测量报告和随TCH向基站发送的测量报告。
上述装置中,所述话务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单位时间T内室内分布系统自身的第一测量报告数量N1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推算话务量Trafficold为:Trafficold=N1×0.48/T。
所述室内分布系统相邻小区的第二测量报告数量,包括:
区间NBR_LEV-SER_LEV>DB_VALUE_LOW内的所述室内分布系统相邻小区的测量报告数量,其中,NBR_LEV指所述相邻小区的电平值,SER_LEV指当前室内分布系统小区的电平值,DB_VALUE_LOW指采集测量报告时设置的电平下门限值。
上述装置中,所述话务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单位时间T内所述室内分布系统相邻小区的第二测量报告数量N2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增量话务量Trafficadd为:Trafficadd=N2×0.48/T。
上述装置中,所述室分延伸指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确定的推算话务量和增量话务量确定室内分布系统RI为:
RI=Trafficold/(Trafficold+Trafficadd)。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室内分布系统话务吸收程度量化方法,根据单位时间内室内分布系统自身的第一测量报告数量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推算话务量;根据单位时间内所述室内分布系统相邻小区的第二测量报告数量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增量话务量;根据所述推算话务量和增量话务量确定室内分布系统延伸指数(RI,Range Index);如此,不必依赖于传统的人工DT/CQT方式,仅根据单位时间内移动终端向基站发送的测量报告数量,即可获得可靠的室内分布系统话务吸收程度的量化指标室内分布系统RI;而且,通过室内分布系统RI能够准确反映室内分布系统话务吸收程度的高低,从而指导室内分布系统后续性能优化工作的顺利开展;这样,既简化了室内分布系统性能优化的工作流程,也缩短了室内分布系统性能优化的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分布系统话务吸收程度量化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推算话务量和实际话务量的吻合度验证结果图;
图3为本发明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室内分布系统话务吸收程度和室内分布系统电平值的关系图;
图4为本发明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小区和相邻小区的话务量及其各自小区电平值的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分布系统话务吸收程度量化装置的基本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单位时间内室内分布系统自身的第一测量报告数量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推算话务量;根据单位时间内所述室内分布系统相邻小区的第二测量报告数量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增量话务量;根据所述推算话务量和增量话务量确定室内分布系统延伸指数RI。
下面通过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室内分布系统话务吸收程度量化方法,该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根据单位时间内室内分布系统自身的第一测量报告数量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推算话务量;
具体的,在本步骤之前,由基站控制器(BSC)在单位时间内对一个室内分布系统中属于所述室内分布系统自身的测量报告进行采集;本发明实施例中将一个测量报告作为一个采样点;
所述测量报告为移动终端在Active状态下在上行慢速随机控制信道(SACCH)上向基站发送的测量报告;具体的,Active状态是当移动终端分配了独立专用控制信道(SDCCH)或者业务信道(TCH)之后的状态,也就是说,SACCH信道上的测量报告会有两种:一种是随SDCCH发送的,另外一种是随TCH发送的;
之后,由BSC对单位时间内室内分布系统中所述第一测量报告的数量进行统计,这里,将所述第一测量报告的数量,记为N1;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单位时间以秒为单位,单位时间的时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具体的,根据单位时间T内室内分布系统自身的第一测量报告数量N1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推算话务量Trafficold为:
Trafficold=N1×0.48/T (1)
以单位时间T设置为1小时为例,所述根据第一测量报告数量N1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推算话务量Trafficold为:
Trafficold=N1×0.48/3600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公式(1)算得的推算话务量即相当于室内分布系统实际吸收的总话务量,也就是室内分布系统的实际话务量。
下面对公式(1)的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由于随SDCCH发送的测量报告,周期为470ms;随TCH发送的测量报告,周期为480ms;这样,一个随SDCCH发送的测量报告的时长就为470ms,一个随TCH发送的测量报告时长就为480ms,如此一来,就知道了每一个采样点(一个采样点即代表一个测量报告)代表的时长应该是470ms或者480ms。
由此,可以得到单位时间T内SDCCH话务量SDCCH_Traffic为:
SDCCH_Traffic=NSDCCH×0.47/T (2)
单位时间T内TCH上的话务量TCCH_Traffic为:
TCCH_Traffic=NTCCH×0.48/T (3)
然而,在测量报告的采集中并没有区分哪些是SDCCH的采样点,哪些是TCH的采样点,但是可以通过话务统计中的TCH话务量和SDCCH的话务量来反推出这两种采样点的总数量N1;
反推的公式如下:
N1=SDCCH_Traffic×T/0.47+TCCH_Traffic×T/0.48 (4)
由于SDCCH话务量一般数量较少,可以忽略,因此,可以将公式(4)简化如下:
N1=TCCH_Traffic×T/0.48 (5)
由此,可以将室内分布系统总话务量Trafficold的计算公式简化为公式(1);
为了对这种简化算法的可靠性进行验证,本发明实施例对根据公式(1)求得的推算话务量以及实际测得的总话务量进行对比,这里,实际测得的总话务量可以在操作维护中心(OMC)话务统计系统中直接获得。
验证结果如图2所示,图中横坐标代表不同的小区,纵坐标代表吻合度,当吻合度为1时说明两种条件下求得的总话务量吻合度最高,偏离1的程度越大则说明计算结果的偏差越大,本发明实施例以对大约1000个室内小区进行实验验证,确保取样数量足够大、比对结果可靠性更强。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网络中绝大多数小区的吻合度都在100%左右,个别小区由于硬件故障等问题的存在,出现了较大的偏差。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公式(1)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并且计算结果准确度非常高。
步骤102:根据单位时间内所述室内分布系统相邻小区的第二测量报告数量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增量话务量;
这里的增量话务量是指:本应该由室内分布系统小区吸收,但是被其他宏基站小区吸收的话务量;
具体的,本步骤中由BSC在单位时间内对属于所述室内分布系统相邻小区的测量报告进行采集,从而确定落入区间NBR_LEV-SER_LEV>DB_VALUE_LOW内的所述室内分布系统相邻小区的测量报告数量;其中,NBR_LEV指所述相邻小区的电平值,SER_LEV指当前室内分布系统小区的电平值,DB_VALUE_LOW指采集测量报告时设置的电平下门限值;具体的,相邻小区是指与室内分布系统定义了相邻小区关系的、相邻的宏基站小区;本步骤中,DB_VALUE_LOW的取值可以为-12dB。
当DB_VALUE_LOW的取值为-12dB时,单位时间内区间NBR_LEV-SER_LEV>DB_VALUE_LOW内测量报告的数量所求得的话务量正好等于室内分布系统的增量话务量;
具体的,根据单位时间内所述区间NBR_LEV-SER_LEV>-12内的测量报告数量,即采样点数目N2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增量话务量Trafficadd为;
Trafficadd=N2×0.48/T (6)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102所述方法的原理作以下具体说明:
首先,将相邻小区的采样点数分在三个Class内,这三个Class分别是:
Class1:NBR_LEV-SER_LEV<=DB_VALUE_LOW;
Class2:DB_VALUE_LOW<NBR_LEV-SER_LEV<=DB_VALUE_HIGH;
Class3:NBR_LEV-SER_LEV>DB_VALUE_HIGH;
其中,SER_LEV指当前室内分布系统小区的电平值,NBR_LEV指与当前室内分布系统小区相邻小区的电平值,DB_VALUE_LOW指采集测量报告时设置的电平下门限值,DB_VALUE_HIGH指采集测量报告时设置的电平上门限值;
这里,所述相邻小区的采样点数,可以由Class1~Class3的计数器(counter)测量结果获得;具体的,以室内分布系统小区为源汇聚对象,相邻的宏基站小区为目标汇聚对象,分别对Class1~Class3采样点进行汇总统计,可以得到每个室内分布系统小区其所有相邻小区在Class1~Class3的采样点数;利用这些采样点数就可以推算出这三个Class区域中包含的话务量。
下面来探讨一下这几个区间所具有的意义:
假设,DB_VALUE_LOW=-6dB;DB_VALUE_HIGH=6dB,那么:
Class1为相邻小区电平低于服务小区6dB以上的区间,这一区间内的话务量由于服务小区处于绝对的优势,所以很难被别的小区抢夺,因此,研究这一区间的话务量没有太多意义;
Class2为-6dB<NBR_LEV-SER_LEV<=6dB采样点数,这一区域的采样点实际上处于切换的边缘带上,这一部分的话务能够通过调整室内分布系统小区的覆盖电平进行“抢夺”;
Class3为相邻小区电平高于服务小区6dB以上的采样点数,这一部分采样点在切换门限为6dB时应该数量较少,这是由于在现网中基于功率预算切换机制的切换触发门限值PMRG大多设置为6dBm,因此,当邻小区当前电平值大于服务小区6dB或以上时,必然会发生切换;如果class3存在较多的采样点,一定是由于某种网络问题,导致服务小区与邻小区未能及时触发切换。
室内分布系统话务的特点是在室内分布系统信号没有泄露的情况下,室内分布系统吸收的话务量必然为室内话务,而室内的话务量是处于一个基本恒定值。
图3为室内分布系统话务吸收能力和室内分布系统电平值的关系图,图3A-3D中每一个大圆圈代表所有室内话务量,以斜线填充的圆圈代表室内分布系统实际吸收的室内话务量。
假设某一室内分布系统,室内一共有100erl的话务量,当室内分布系统电平达到-75dBm时,可以使话务驻留在室内分布系统小区上;最初室内分布系统小区吸收了50erl的话务量,如图3A所示;当调整室内分布系统小区的覆盖电平,使其覆盖达到-75dBm的范围变大,这样,室内分布系统小区就吸收了更多的话务量,达到了70erl,如图3B所示;继续调整室内分布系统小区的覆盖,使室内所有区域的室内分布系统小区电平都达到-75dBm,此时,室内分布系统小区就吸收了室内全部的100erl话务,如图3C所示;此后,即使继续调整室内分布系统小区的覆盖电平,只要室内分布系统小区未泄露出去,那么,这种调整只会增强覆盖区域内的电平值,并不会多吸收话务量进来,如图3D所示。
理想状态下,室内分布系统小区的话务吸收应该做到“不多不少”,即:对室内话务100%的吸收且不产生泄露问题。但是,由于建筑物的结构、材质以及天线布放位置的不同,室内的话务往往很难完全被室内分布系统小区吸收。那么,究竟有多少话务会被室外的宏基站所吸收,这就需要来研究一下图3A和3B中未被室内分布系统吸收的话务量的大小。这一部分由于每个小区的情况不同,出现的情况也会不同,但是每个小区都会存在一个切换带,如果能够计算出这个切换带上存在多少话务量,也就说明了室内分布系统小区对室内话务吸收是否充分。
图4为服务小区和相邻小区的话务量及其各自小区电平值的关系示意图,下面将通过图4对DB_VALUE_LOW以及DB_VALUE_HIGH的取值确定方法作以下说明:
一般情况下,功率预算切换的门限会设置在6dB,图4中的服务小区即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室内分布系统小区,其中,假设等电平线的左侧,两个小区重叠区域距等电平线最远的点处的电平值为+6dB;假设等电平线右侧,两个小区重叠区域距等电平线最远的点处的电平值为-6dB,在图中等电平线的右侧,虽然相邻小区电平已经高于了服务小区电平值,但并未达到切换门限,这部分话务量仍然会驻留在服务小区内,并不会切换到相邻小区内;同样,这部分话务如果目前的服务小区是相邻小区,那么等电平线左侧交叠区域的话务也不会切换到服务小区。这个正负6dB区间的话务实际上就是一种不稳定话务,可能驻留在服务小区中,也可能驻留在邻小区中。本发明实施例将以这部分话务作为研究对象,因此,可以得到:
DB_VALUE_LOW=-12dB
DB_VALUE_HIGH=0dB
因此,通过研究Class2+Class3(即,NBR_LEV-SER_LEV>-12dB)区间内的相邻小区的采样点数,就可以知道有多少本应该属于室内分布系统的话务量被宏基站吸收,而这一部分话务量就是需要通过优化或者其它手段,让室内分布系统小区来吸收的话务量。
步骤103:根据所述推算话务量及增量话务量确定室内分布系统RI;
具体的,这里的室内分布系统RI(也可简称为室分RI)通过下式确定:
RI=Trafficold/(Trafficold+Trafficadd) (7)
室内分布系统小区能否满足设计要求体现在覆盖、质量和容量三个方面,一般来说,室内分布系统小区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覆盖,室内分布系统小区话务吸收不足的原因往往是由于覆盖的不足,室内分布系统小区话务吸收的多与少,将直接反映着室内覆盖的深度。
因此,这里设置一个基于室内分布系统小区实际话务吸收量与理论存在话务量的比值,来作为衡量室内分布系统小区的话务吸收程度的量化指标,从而反映出室内分布系统小区的覆盖深度,这个比值设置为室内分布系统RI,从上述RI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RI越大,说明室内分布系统话务的吸收程度越高,则室内分布系统的覆盖越好。
为了实现上述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室内分布系统话务吸收程度量化装置,如图5所示,为该装置的基本组成示意图,该装置包括:话务量确定模块51以及室分延伸指数确定模块52;其中,
所述话务量确定模块51,用于根据单位时间内室内分布系统自身的第一测量报告数量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推算话务量Trafficold,还用于根据单位时间内所述室内分布系统相邻小区的第二测量报告数量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增量话务量Trafficadd;
所述室分延伸指数确定模块52,用于根据所述确定的推算话务量Trafficold和增量话务量Trafficadd确定室内分布系统RI。
具体的,所述测量报告包括:移动终端在Active状态下在上行SACCH上随SDCCH向基站发送的测量报告和随TCH向基站发送的测量报告;
这里,由BSC对单位时间内室内分布系统中所述第一测量报告进行采集,并对所述第一策略报告的数量进行统计;具体的,将所述第一测量报告的数量,记为N1;
所述话务量确定模块51,用于根据单位时间内所述室内分布系统自身的第一测量报告数量N1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推算话务量Trafficold为:
Trafficold=N1×0.48/T (1)
这里,由BSC在单位时间内对属于所述室内分布系统相邻小区的测量报告进行采集,从而确定落入区间NBR_LEV-SER_LEV>DB_VALUE_LOW内的所述室内分布系统相邻小区的测量报告数量,其中,NBR_LEV指所述室内分布系统相邻小区的电平值,SER_LEV指当前室内分布系统小区的电平值,DB_VALUE_LOW指采集测量报告时设置的电平下门限值;
具体的,DB_VALUE_LOW的取值为-12dB。
所述话务量确定模块51,用于根据单位时间T内所述室内分布系统相邻小区的测量报告数量N2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增量话务量Trafficadd为:
Trafficadd=N2×0.48/T (6)
所述室分延伸指数确定模块52,用于根据所述确定的推算话务量和增量话务量确定室内分布系统RI为:
RI=Trafficold/(Trafficold+Trafficadd) (7)
在实际应用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话务量确定模块51以及室分延伸指数确定模块52可位于BSC上,由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M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实现。
下面通过实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可靠性及准确性进行验证:
在实际验证过程中选取两个室内分布系统小区:塔管局和金悦酒店,一方面,在一小时内对所述两个室内分布系统小区自身及其相邻小区的测量报告(MR)进行采集,通过采集到的测量报告数量并依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确定出Trafficold、Trafficadd以及室内分布系统RI;
小区名 | MR数量 | Traffic<sub>add</sub> | Traffic<sub>old</sub> | RI |
塔管局 | 90304 | 12.04 | 26.8 | 69% |
金悦酒店 | 319091 | 42.55 | 52 | 55% |
表1
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塔管局中采集到测量报告数量为90304,由此确定的Trafficold为26.8、Trafficadd为12.04、室内分布系统RI为69%;金悦酒店中采集到的测量报告数量为319091,由此确定的Trafficold为52.0、Trafficadd为42.55、室内分布系统RI为55%。
另一方面,通过现场CQT测试对塔管局和金悦酒店室内分布系统覆盖情况进行评估;具体的,在实验中,塔管局,由2053小区覆盖,BCCH:72,BSIC:53,共16层,其中,2楼到5楼不让入内,因此,分别选取8楼、10楼、12楼、16楼进行测试;金悦酒店由20541小区覆盖,BCCH:94,BISC:52,共12层楼,实验中分别选取11楼、8楼、4楼及1楼大厅进行测试。
这里的现场CQT测试主要是基于现场测试结果统计得到室内分布系统小区与室外相邻小区的切换点发生位置距离窗边的距离,从而得出室内分布系统小区主导的室内信号的覆盖面积占比,也就是最终的测试结果,所述测试结果与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所确定的室内分布系统RI的含义相同,因此,能够通过对比实际的测试结果和室内分布系统RI来验证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
的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度。
小区名 | MR数量 | Traffic<sub>add</sub> | Traffic<sub>old</sub> | RI | 测试结果 |
塔管局 | 90304 | 12.04 | 26.8 | 69% | 65% |
金悦酒店 | 319091 | 42.55 | 52 | 55% | 50% |
表2
室内分布系统RI与现场实际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塔管局的测试结果显示室内分布系统RI和实际测试结果的误差为4%,金悦酒店的测试结果显示室内分布系统RI和实际测试结果的误差为5%。从表2可以看出,室内分布系统RI基本上和实际测试结果相符,通过这一实验结果也证明了室内分布系统RI能够很好的体现室分小区的话务吸收程度,因此,在实际的室内分布系统性能优化工作中,通过室内分布系统RI值能够很好的指导室内分布系统性能优化人员对室内分布系统小区的优化提升,从而改善室内分布系统小区的话务吸收能力,提高室内分布系统的资源利用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室内分布系统话务吸收程度量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单位时间内室内分布系统自身的第一测量报告数量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推算话务量;
根据单位时间内所述室内分布系统相邻小区的第二测量报告数量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增量话务量;
根据所述推算话务量及增量话务量确定室内分布系统延伸指数RI;
所述第一测量报告或第二测量报告包括:移动终端在Active状态下在上行慢速随机控制信道SACCH上随独立专用控制信道SDCCH向基站发送的测量报告和随业务信道TCH向基站发送的测量报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单位时间T内所述第一测量报告数量N1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推算话务量Trafficold为:
Trafficold=N1×0.48/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分布系统相邻小区的第二测量报告数量,包括:
区间NBR_LEV-SER_LEV>DB_VALUE_LOW内的所述室内分布系统相邻小区的第二测量报告数量;其中,NBR_LEV指所述相邻小区的电平值,SER_LEV指当前室内分布系统小区的电平值,DB_VALUE_LOW指采集测量报告时设置的电平下门限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单位时间内所述室内分布系统相邻小区的第二测量报告数量N2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增量话务量Trafficadd为:Trafficadd=N2×0.48/T,其中,T为单位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推算话务量Trafficold及增量话务量Trafficadd确定室内分布系统RI为:
RI=Trafficold/(Trafficold+Trafficadd)。
6.一种室内分布系统话务吸收程度量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话务量确定模块和室分延伸指数确定模块;其中,
所述话务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单位时间内室内分布系统自身的第一测量报告数量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推算话务量,还用于根据单位时间内所述室内分布系统相邻小区的第二测量报告数量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增量话务量;
所述室分延伸指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确定的推算话务量和增量话务量确定室内分布系统RI;
所述第一测量报告或第二测量报告包括:移动终端在Active状态下在上行SACCH上随SDCCH向基站发送的测量报告和随TCH向基站发送的测量报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话务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单位时间T内室内分布系统自身的第一测量报告数量N1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推算话务量Trafficold为:Trafficold=N1×0.48/T。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分布系统相邻小区的第二测量报告数量,包括:
区间NBR_LEV-SER_LEV>DB_VALUE_LOW内的所述室内分布系统相邻小区的测量报告数量,其中,NBR_LEV指所述相邻小区的电平值,SER_LEV指当前室内分布系统小区的电平值,DB_VALUE_LOW指采集测量报告时设置的电平下门限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话务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单位时间T内所述室内分布系统相邻小区的第二测量报告数量N2确定室内分布系统的增量话务量Trafficadd为:Trafficadd=N2×0.48/T。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分延伸指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确定的推算话务量和增量话务量确定室内分布系统RI为:
RI=Trafficold/(Trafficold+Trafficadd)。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063641.1A CN104869577B (zh) | 2014-02-24 | 2014-02-24 | 一种室内分布系统话务吸收程度量化方法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063641.1A CN104869577B (zh) | 2014-02-24 | 2014-02-24 | 一种室内分布系统话务吸收程度量化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69577A CN104869577A (zh) | 2015-08-26 |
CN104869577B true CN104869577B (zh) | 2019-10-15 |
Family
ID=53915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063641.1A Active CN104869577B (zh) | 2014-02-24 | 2014-02-24 | 一种室内分布系统话务吸收程度量化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86957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98563B (zh) * | 2016-01-25 | 2019-12-20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网络性能的室分系统预警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64981A (zh) * | 2009-07-22 | 2011-02-02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话务量预评估以及新建基站载频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
CN103052103A (zh) * | 2011-10-11 | 2013-04-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室分话务泄露检查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I100043B (fi) * | 1992-01-23 | 1997-08-29 |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 Solukkoradioverkon suunnittelumenetelmä ja -järjestelmä |
CN102395136B (zh) * | 2011-11-04 | 2014-01-15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一种基于邻区场强信息的话务量分布计算方法及系统 |
CN103139808B (zh) * | 2011-11-28 | 2016-05-25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 微蜂窝的邻区参数分配方法及设备 |
CN103096371B (zh) * | 2013-01-16 | 2016-05-18 | 上海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室内用户的识别方法和系统 |
-
2014
- 2014-02-24 CN CN201410063641.1A patent/CN10486957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64981A (zh) * | 2009-07-22 | 2011-02-02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话务量预评估以及新建基站载频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
CN103052103A (zh) * | 2011-10-11 | 2013-04-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室分话务泄露检查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69577A (zh) | 2015-08-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eitzen et al. | Comparing coverage quality for femtocell and macrocell broadband data services | |
WO2012072040A1 (zh) | 一种频点选择方法及家庭式基站、设备 | |
CN102905278A (zh) | 覆盖优化的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2939783B (zh) | 大规模部署毫微微蜂窝对宏蜂窝网络关键性能指标影响的管理 | |
CN103796227A (zh) | 进行无线信号覆盖分析的方法和系统 | |
Caso et al. | Empirical models for NB-IoT path loss in an urban scenario | |
WO2014032242A1 (zh) | 室内小区泄露检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14240031A (zh) | 一种面向电力业务的5g网络承载质量评估方法 | |
CN104185189A (zh) | Lte系统干扰定位方法及装置 | |
CN103269499B (zh) | 一种检测干扰的方法及网络侧设备 | |
US20140315539A1 (en) | Radio parameter control system, radio parameter control apparatus, radio base station, radio parameter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 |
CN104869577B (zh) | 一种室内分布系统话务吸收程度量化方法和装置 | |
CN110430596B (zh) | 无线信号覆盖区域的质量评估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4064198A (zh) | 一种评估语音质量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3052099A (zh) | 一种小区背向覆盖的识别方法 | |
KR20220067841A (ko) | 빅데이터 기반 대규모 무선랜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 |
CN110475277B (zh) | 一种识别使用私装直放站的用户终端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0536334B (zh) | 一种基于wlan的室分信号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 | |
CN104113863B (zh) | 一种切换优化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2984720B (zh) | 导频污染分析方法及装置 | |
Yang et al. | Handover self-optimiz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velocity for cellular networks | |
CN117528716A (zh) | 节能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Hu et al. | Uplink performance analysis in multi-tier heterogeneous celluar networks with power control and biased user association | |
Castro-Hernandez et al. | Walk test simulator for LTE/LTE-A network planning | |
Simonsson et al. | LTE downlink inter-cell interference assessment in an existing GSM metropolitan deployment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EXSB |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