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19680B - 一种基站站址确定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站站址确定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19680B
CN104219680B CN201310206751.4A CN201310206751A CN104219680B CN 104219680 B CN104219680 B CN 104219680B CN 201310206751 A CN201310206751 A CN 201310206751A CN 104219680 B CN104219680 B CN 1042196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terminal
determined
base station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0675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19680A (zh
Inventor
梁双春
秦博
方媛
霍筱宁
陈彦名
袁静
成梦虹
胡亚希
段伟希
马智
罗枫
詹义
陈光宇
吕良栋
刘佳
孙超
李端
罗建迪
李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20675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196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196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196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196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196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站站址确定方法及装置,能够较好的减小误差,提高结果的准确性。该方法包括:确定目标区域内的话务量分布信息;根据话务量分布信息,确定出候选基站站址,并将所述信号控制设备的位置调整为候选基站站址;并确定调整后的信号控制设备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信号接收强度差值的分布状态;根据所述分布状态,按照预设算法,确定所述候选基站站址是否符合预设条件;以及在确定出的基站站址不符合预设条件时,返回执行确定目标区域内的话务量分布信息的过程。

Description

一种基站站址确定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站站址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的快速发展,部分热点地区移动通信话务量会急剧增加,以及由于新建居民区或办公楼导致移动通信业务分布发生很大变化,此时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和切换门限等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业务量的需要,而在基站设备最大容量可以负荷全部业务量要求的情况下,一般通过对基站站址搬迁的方法进行网络容量和覆盖优化,即将基站的设置位置搬迁到其它位置,以保证能够均衡的负荷移动通信的业务量的需求。
现有技术中基站站址搬迁时,在确定基站站址时,通常根据网络规划工具进行预选址,然后由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查勘选择出多个基站站址,最后在选择出的多个基站站址中确定最佳的基站站址,以及将基站由原站址搬迁到确定的最佳的基站站址所处的位置。
但是,根据由技术人员根据经验选择最佳基站站址,实际选择的基站站址与网络规划工具生成的最优站址有时偏差很大,对基站容量和覆盖判断存在主观性,站址优化效果受限于工程师的经验能力,并且不同的技术人员,由于经验的不同,确定出的基站站址差异较大。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提出的依赖人工进行基站站址确定的方法,确定出的基站站址误差较大,准确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站址确定方法及装置,能够较好的降低确定出的基站站址的误差率,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一种基站站址确定方法,根据目标区域内的通信容量及单个基站设备的负荷能力,确定在该目标区域内设置基站时对应的规划参数,并根据所述规划参数预设至少一个信号控制设备,包括:确定目标区域内的话务量分布信息;根据话务量分布信息,确定出候选基站站址,并将所述信号控制设备的位置调整为候选基站站址;并确定调整后的信号控制设备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信号接收强度差值的分布状态,根据所述分布状态,按照预设算法,确定所述候选基站站址是否符合预设条件;以及在确定出的基站站址不符合预设条件时,返回执行确定目标区域内的话务量分布信息的过程。
一种基站站址确定装置,根据目标区域内的通信容量及单个基站设备的负荷能力,确定在该目标区域内设置基站时对应的规划参数,并根据所述规划参数预设至少一个信号控制设备,包括:话务量分布信息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目标区域内的话务量分布信息;调整单元,用于根据话务量分布信息,确定出候选基站站址,并将所述信号控制设备的位置调整为候选基站站址;并分布状态确定单元,用于确定调整后的信号控制设备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信号接收强度差值的分布状态;校正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分布状态,按照预设算法,确定所述候选基站站址是否符合预设条件;以及在确定出的基站站址不符合预设条件时,返回执行确定目标区域内的话务量分布信息的过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目标区域内预设的信号控制设备,确定目标区域内的话务量分布信息,根据话务量分布信息,进而确定出候选基站站址,然后对设置的信号控制设备的位置信息作出调整,针对调整后的信号控制设备,确定调整后的信号控制设备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信号接收强度差值的分布状态;根据所述分布状态,按照预设算法,确定出符合预设条件的基站站址;以及在确定出的基站站址不符合预设条件时,返回执行目标区域内的话务量分布信息的过程。通过循环执行上述过程,可以得到最佳的基站站址,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由人工确定基站站址的方法,能够较好的降低确定出的基站站址的误差率,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出的基站站址确定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出的基站站址确定装置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提出的候选基站站址确定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提出的基站站址确定装置结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依赖人工进行基站站址确定的方法,确定出的基站站址误差较大,准确性较差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这里提出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目标区域内预设的信号控制设备,确定目标区域内的话务量分布信息,根据话务量分布信息,进而确定出候选基站站址,然后对设置的信号控制设备的位置信息作出调整,针对调整后的信号控制设备,确定调整后的信号控制设备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信号接收强度差值的分布状态;根据所述分布状态,按照预设算法,确定出符合预设条件的基站站址;以及在确定出的基站站址不符合预设条件时,返回执行目标区域内的话务量分布信息的过程。通过循环执行上述过程,可以得到最佳的基站站址,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由人工确定基站站址的方法,能够较好的降低确定出的基站站址的误差率,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下面将结合各个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主要实现原理、具体实施方式及其对应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进行详细地阐述。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一这里提出一种基站站址确定方法。其中,对于目标区域,在需要对目标区域设置的基站进行搬迁,以使每个基站能够更合理地负荷系统容量并增加系统总体容量,则根据目标区域内的通信容量分布情况及单个基站设备的负荷能力,确定在该目标区域内设置基站时对应的规划参数,并根据确定出的规划参数预设至少一个信号控制设备。设置的信号控制设备可以是简易基站。简易基站仅发射导频信息,并分配小区编号,以使小区内包含的终端可以向该简易基站上报无线测量报告数据。设置的简易基站易于搬迁。
该方法的具体处理过程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11,确定目标区域内的话务量分布信息。
步骤12,根据确定出的话务量分布信息,确定出候选基站站址,并将设置的信号控制设备的位置调整为候选基站站址。
步骤13,调整后的信号控制设备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
步骤14,确定调整后的信号控制设备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信号接收强度差值的分布状态。
其中,信号接收强度差值是表征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的信号接收能力的差值。
步骤15,根据确定出的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信号接收强度差值的分布状态,按照预设算法,判断候选基站站址是否符合预设条件。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在确定出的基站站址不符合预设条件时,返回执行步骤11确定目标区域内的话务量分布信息的过程。反之执行步骤16。
对所述候选基站站址下包含的各小区间的切换参数,按照下述约束条件进行优化,对所述目标函数求解得到目标区域内承载的网络容量的优化值。
第一约束条件:随切换由第i个小区迁移至第j个小区的话务量Rij,满足随第i个小区到第j个小区的切换门限HOij变化的切换终端数量分布关系Qij(HOij)的约束,以及去除各邻小区间重叠的切换话务量;
第二约束条件:本小区申请接入的话务量总数Ti应不小于本小区保留的话务量Si和随切换迁移至邻区的话务量∑j为小区i的邻区Rij之和;
第三约束条件:本小区保留的话务量Si与邻小区转移至本小区的话务量∑j为小区i的邻区Rji之和应不大于本小区的容量上限Ri
第四约束条件:相邻小区对间的切换门限Hij、Hji之和应小于一个预设的负值。
较佳地,约束条件可以采用下述公式表示:
所述第一约束条件为:
所述第二约束条件为:Si≤Ti-∑j为小区i的邻区Gij
所述第三约束条件为:∑i为小区j的邻区Gij+Sj≤Rj
所述第四约束条件为:Hij+Hji<-P;
其中,Gij是终端满足切换条件从第i个小区切换至第j个小区的话务量,Ci是第i个小区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带来的信号电平调整量,Cj是第j个小区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带来的信号电平调整量,Hij是小区i对小区j的切换门限,当终端接收到的小区i的接收信号强度与接收到的小区j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Hij时,触发终端从小区i到小区j的切换,Qij是小区i向小区j转移话务量与切换门限的关系函数,P代表随机变量取值满足其后续括号中条件关系的概率,x、y、z分别是小区i与不同邻区间的接收信号电平差,Hik是小区i对小区k的切换门限,Ck是第k个小区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带来的信号电平调整量,Hil是小区i对小区l的切换门限,Cl是第l个小区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带来的信号电平调整量,Him是小区i对小区m的切换门限,Cm是第m个小区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带来的信号电平调整量,Ti是第i个小区内申请接入的话务量,Si是在小区i接入后未切换至邻区仍由小区i承载的话务量,Sj是在小区j接入后未切换至邻区仍由小区j承载的话务量,Rj是小区j可承载的话务量上限,Hji是小区j对小区i的切换门限;所述第i个小区和第j个小区是相邻的两个小区。
其中,选取的目标函数为:
max{∑i=1,2,...,NTi};以及
min{∑i=1,2,...,Nj为小区i的邻区(HOij+Ci-Cj)2}
其中,Ti是第i个小区内申请接入的话务量,HOij是终端满足切换条件从第i个小区切换至第j个小区的切换门限,Ck是第i个小区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带来的信号电平调整量,Cj是第j个小区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带来的信号电平调整量,第i个小区和第j个小区是相邻的两个小区。
步骤16,在确定出的基站站址符合预设条件时,确定出符合预设条件的基站站址。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一这里提出的技术方案中,预设条件是在当前基站站址下,基站设备可达到的最大容量是否符合预设值。
其中,在上述步骤11的具体实施中,首先确定目标区域内各终端位置信息,然后将确定出的目标区域内包含的全部终端的终端位置信息,作为目标区域内的话务量分布信息。在不同的通信系统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来确定目标区域内的各终端位置信息,具体如下述:
第一种方式:在全球移动通信(GSM,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系统或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通信系统中,确定信号控制设备第二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终端上报的时间提前量;确定预设测量周期内,统计确定出的时间提前量所归属预设时间提前量区间,其中预设时间提前量区间是根据规则,将时间提前量的数据进行区间划分得到的;针对小区中包含的任一终端,确定所述终端上报给服务小区及至少两个邻小区的时间提前量数据,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数据确定所述终端和服务小区及所述至少两个邻小区天线之间的距离,确定终端的位置信息。
第二种方式:在TD-SCDMA通信系统中,确定信号控制设备第二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终端上报给服务小区的天线到达角数值;确定预设测量周期内,确定出的天线到达角数值所归属预设天线到达角区间,其中预设天线到达角区间是根据规则,将天线到达角的数据进行区间划分得到的;根据确定出的天线到达角数值所归属预设天线到达角区间,确定终端相对服务小区天线所在的角度范围,将所述角度范围作为终端的位置信息。
较佳地,在TD-SCDMA通信系统中,为增加确定出的终端位置信息的准确性,本发明实施例这里还提出综合使用上述第一种方式和第二种方式来确定终端的位置信息。首先基于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时间提前量数据,确定出目标区域内的终端位置信息,为便于阐述,本发明实施例一这里将根据时间提前量数据确定出的终端位置信息称之为第一终端位置信息。在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终端上报给服务小区的天线到达角数值,在TD-SCDMA通信系统中,确定信号控制设备第二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终端上报给服务小区的天线到达角数值;确定预设测量周期内,确定出的天线到达角数值所归属预设天线到达角区间,其中预设天线到达角区间是根据规则,将天线到达角的数据进行区间划分得到的;根据确定出的天线到达角数值所归属预设天线到达角区间,确定终端相对服务小区天线所在的角度范围,得到终端的位置信息,为便于阐述,本发明实施例一这里将根据天线到达角数据确定出的终端的位置信息称之为第二终端位置信息。在确定出第一终端位置信息和第二终端位置信息之后,可以取二者的交集,得到该终端的最终的位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中,获得包含天线到达角的测量报告数据和包含时间提前量数据的测量报告数据可以是在同一预设时长内获得的同一测量报告数据,也可以是在不同预设时长内获得的不同的测量报告数据,较佳地,本发明实施例一这里提出的技术方案中,在TD-SCDMA通信系统中,采用的上述第三种方式来确定终端的位置信息,并且为了增加最终结果的准确性,在相同预设时长内获得的测量报告数据中,获得时间提前量数据和天线到达角数据。
第三种方式:在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通信系统中,确定信号控制设备第三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终端上报的收发时间差值;确定预设测量周期内,统计确定出的收发时间差值所归属预设收发时间差区间,其中预设收发时间差区间是根据规则,将收发时间差值的数据进行区间划分得到的;针对小区中包含的任一终端,确定所述终端上报给服务小区及至少两个邻小区的收发时间差数据,根据所述收发时间差数据确定所述终端和服务小区及所述至少两个邻小区天线之间的距离,确定终端的位置信息。和/或在LTE通信系统中,确定信号控制设备第三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终端上报给服务小区的天线到达角数值;确定预设测量周期内,确定出的天线到达角数值所归属预设天线到达角区间,其中预设天线到达角区间是根据规则,将天线到达角的数据进行区间划分得到的;根据确定出的天线到达角数值所归属预设天线到达角区间,确定终端相对服务小区天线所在的角度范围;将所述角度范围作为终端的位置信息。
较佳地,在LTE通信系统中,为增加确定出的终端位置信息的准确性,本发明实施例这里还提出结合天线到达角和收发时间差值来确定终端的位置信息。首先基于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时间提前量数据,确定出目标区域内的终端位置信息,为便于阐述,本发明实施例一这里将根据收发时间差值确定出的终端位置信息称之为第一终端位置信息。在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终端上报给服务小区的天线到达角数值,在LTE通信系统中,为便于阐述,本发明实施例一这里将根据天线到达角数据确定出的终端的位置信息称之为第二终端位置信息。在确定出第一终端位置信息和第二终端位置信息之后,可以取二者的交集,得到该终端的最终的位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中,获得包含天线到达角的测量报告数据和确定收发时间差的测量报告数据可以是在同一预设时长内获得的同一测量报告数据,也可以是在不同预设时长内获得的不同的测量报告数据,较佳地,本发明实施例一这里提出的技术方案中,在LTE通信系统中,采用的上述第三种方式来确定终端的位置信息,并且为了增加最终结果的准确性,在相同预设时长内获得的测量报告数据中,获得时间提前量数据和天线到达角数据。
在上述步骤12中,在确定出目标区域内的话务量分布信息之后,确定候选基站站址的具体实施方式为:根据话务量分布信息,确定每个信号控制设备管辖范围内包含的终端数量的方差;通过降低方差的方式,确定出候选基站站址。
其中,针对任一信号控制设备,确定终端位置信息;以及确定在所述信号控制设备管辖范围内,终端分布的重心位置信息;将信号控制设备的位置搬迁至所述重心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以及确定所述信号控制设备搬迁后,管辖范围内终端数量的方差;若所述方差小于预设门限值,则确定出候选基站站址,反之继续返回执行确定终端位置信息的步骤。
可以按照下述公式确定终端所处的位置范围,并选取确定出的位置范围内任一位置作为终端位置信息:
10-6δ/ADi_min2<(x-Xn)2+(y-Yn)2<106δ/ADi_max2
其中,A是乘性因子,x是目标区域的位置信息二维坐标化后的横坐标,y是目标区域的位置信息二维坐标化后的纵坐标,δ是方差,Xn是目标区域内第n个信号控制设备所处位置的横坐标,Yn是目标区域内第n个信号控制设备所处位置的纵坐标,Di_min是终端上报的时间提前量在第i个统计区间对应的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最小值,Di_max是终端上报的时间提前量在第i个统计区间对应的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最大值。
可以按照下述公式确定在每个信号控制设备管辖范围内,终端分布的重心位置信息:
其中,m=1,2,…,M,M是信号控制设备管辖范围内的小区作为服务小区时包含的终端的数量,Xc是信号控制设备管辖范围内终端分布的重心位置信息二维坐标化后的横坐标,Yc是信号控制设备管辖范围内终端分布的重心位置信息二维坐标化后的纵坐标,xm是第m个终端所处位置信息上的二维坐标化后的横坐标,ym是第m个终端所处位置信息上的二维坐标化后的纵坐标。
可以按照下述公式确定各信号控制设备管辖范围内终端数量的方差:
其中,Var是方差,K是目标区域内包含的基站的数量,Lk是当前状态下第k个基站负荷的终端数量,Lavg是目标区域内各基站的平均负载终端数量。
具体地,在上述步骤13中,在不同的通信系统中包含不同的实施方式,具体为:
第一种方式: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信号接收强度差值包含GSM通信系统中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的信号接收电平差值。则可以按照下述方式确定调整后的信号控制设备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信号接收强度差值的分布状态:确定调整后的信号控制设备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的信号接收电平差值;按照预设的信号接收电平差值的取值范围,确定从预设最小信号接收电平差值开始,至预设的各信号接收电平差值区间范围内,分别包含的第一上报值的上报数量,所述第一上报值是在GSM通信系统中,确定出的信号控制设备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的信号接收电平差值;计算各区间上报数量在第一上报值总数量中所占的比值;将所述比值作为第一预设时长内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信号接收电平差值的分布状态。
第二种方式: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信号接收强度差值包含TD-SCDMA通信系统中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的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CCPCH,Primary Common ControlPhysical Channel)接收信号码功率差值;则可以按照下述方式确定调整后的信号控制设备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信号接收强度差值的分布状态,包括:确定调整后的信号控制设备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P-CCPCH接收信号码功率;计算确定出的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P-CCPCH接收信号码功率之间的差值;按照预设的P-CCPCH接收信号码功率差值的取值范围,确定从预设最小P-CCPCH接收信号码功率差值开始,至预设的各P-CCPCH接收信号码功率差值区间范围内,分别包含的第二上报值的上报数量,所述第二上报值是TD-SCDMA通信系统中计算得到的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P-CCPCH接收信号码功率之间的差值;计算各区间上报数量在第二上报值总数量中所占的比值;将所述比值作为第一预设时长内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P-CCPCH接收信号码功率差值的分布状态。
第三种方式: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信号接收强度差值包含LTE通信系统中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差值;则可以按照下述方式来确定调整后的信号控制设备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信号接收强度差值的分布状态,包括:确定调整后的信号控制设备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计算确定出的服务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信号功率值和邻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之间的差值;按照预设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差值的取值范围,确定从预设最小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差值开始,至预设的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差值区间范围内,分别包含的第三上报值的上报数量,所述第三上报值是LTE通信系统中计算得到的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之间的差值;计算各区间上报数量在第三上报值总数量中所占的比值;将所述比值作为第一预设时长内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差值的分布状态。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一这里还提出一种站站址确定装置,根据目标区域内的通信容量及单个基站设备的负荷能力,确定在该目标区域内设置基站时对应的规划参数,并根据所述规划参数预设至少一个信号控制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一这里提出的信号控制设备,可以是简易基站,简易基站仅发射导频信息,并分配小区编号,使得附近的终端都可以向设置的简易基站上报测量报告数据。本发明实施例二这里提出的基站站址确定装置,可以设置在任一一个信号控制设备中,也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网元设备进行独立设置。本发明实施例一这里以独立设置为例来进行详细阐述,如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
话务量分布信息确定单元201,用于确定目标区域内的话务量分布信息。
调整单元202,用于根据话务量分布信息,确定出候选基站站址,并将所述信号控制设备的位置调整为候选基站站址。
分布状态确定单元203,用于确定调整后的信号控制设备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信号接收强度差值的分布状态。
校正单元204,用于根据所述分布状态,按照预设算法,确定所述候选基站站址是否符合预设条件;以及在确定出的基站站址不符合预设条件时,返回执行确定目标区域内的话务量分布信息的过程。
具体地,上述话务量分布信息确定单元201,具体用于确定目标区域内各终端位置信息;将确定出的目标区域内包含的全部终端的终端位置信息,作为目标区域内的话务量分布信息。
具体地,上述话务量分布信息确定单元201,具体用于在全球移动通信GSM系统或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通信系统中,确定信号控制设备第二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终端上报的时间提前量;确定预设测量周期内,统计确定出的时间提前量所归属预设时间提前量区间,其中预设时间提前量区间是根据规则,将时间提前量的数据进行区间划分得到的;针对小区中包含的任一终端,确定所述终端上报给服务小区及至少两个邻小区的时间提前量数据,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数据确定所述终端和服务小区及所述至少两个邻小区天线之间的距离,确定终端的位置信息。
具体地,上述话务量分布信息确定单元201,具体用于对确定出的目标区域内所述终端的位置信息进行校正,具体为:在TD-SCDMA通信系统中,确定信号控制设备第二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终端上报给服务小区的天线到达角数值;确定预设测量周期内,确定出的天线到达角数值所归属预设天线到达角区间,其中预设天线到达角区间是根据规则,将天线到达角的数据进行区间划分得到的;根据确定出的天线到达角数值所归属预设天线到达角区间,确定终端相对服务小区天线所在的角度范围,将所述角度范围和基于事件提前量得到的终端的位置信息取交集,得到目标区域内所述终端的位置信息。
具体地,上述话务量分布信息确定单元201,具体用于在长期演进LTE通信系统中,确定信号控制设备第三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终端上报的收发时间差值;确定预设测量周期内,统计确定出的收发时间差值所归属预设收发时间差区间,其中预设收发时间差区间是根据规则,将收发时间差值的数据进行区间划分得到的;针对小区中包含的任一终端,确定所述终端上报给服务小区及至少两个邻小区的收发时间差数据,根据所述收发时间差数据确定所述终端和服务小区及所述至少两个邻小区天线之间的距离,确定终端的位置信息。
具体地,上述话务量分布信息确定单元201,具体用于在LTE通信系统中,确定信号控制设备第三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终端上报给服务小区的天线到达角数值;确定预设测量周期内,确定出的天线到达角数值所归属预设天线到达角区间,其中预设天线到达角区间是根据规则,将天线到达角的数据进行区间划分得到的;根据确定出的天线到达角数值所归属预设天线到达角区间,确定终端相对服务小区天线所在的角度范围;将所述角度范围和基于事件提前量得到的终端的位置信息取交集,得到目标区域内所述终端的位置信息。
具体地,上述调整单元202,具体用于根据话务量分布信息,确定各信号控制设备管辖范围内包含的终端数量的方差;通过降低方差的方式,确定出候选基站站址。
具体地,上述调整单元202,具体用于针对任一信号控制设备,确定终端位置信息;以及确定在所述信号控制设备管辖范围内,终端分布的重心位置信息;将信号控制设备的位置搬迁至所述重心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以及确定所述信号控制设备搬迁后,管辖范围内终端数量的方差;若所述方差小于预设门限值,则确定出候选基站站址,反之继续返回执行确定终端位置信息的步骤。
具体地,上述调整单元202,具体用于按照下述公式确定终端所处的位置范围,并选取确定出的位置范围内任一位置作为终端位置信息:
10-6δ/ADi_min2<(x-Xn)2+(y-Yn)2<106δ/ADi_max2
其中,A是乘性因子,x是目标区域的位置信息二维坐标化后的横坐标,y是目标区域的位置信息二维坐标化后的纵坐标,δ是方差,Xn是目标区域内第n个信号控制设备所处位置的横坐标,Yn是目标区域内第n个信号控制设备所处位置的纵坐标,Di_min是终端上报的时间提前量在第i个统计区间对应的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最小值,Di_max是终端上报的时间提前量在第i个统计区间对应的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最大值。
具体地,上述调整单元202,具体用于按照下述公式确定在每个信号控制设备管辖范围内,终端分布的重心位置信息:
其中,m=1,2,…,M,M是信号控制设备管辖范围内的小区作为服务小区时包含的终端的数量,Xc是信号控制设备管辖范围内终端分布的重心位置信息二维坐标化后的横坐标,Yc是信号控制设备管辖范围内终端分布的重心位置信息二维坐标化后的纵坐标,xm是第m个终端所处位置信息上的二维坐标化后的横坐标,ym是第m个终端所处位置信息上的二维坐标化后的纵坐标。
具体地,上述调整单元202,具体用于按照下述公式确定各信号控制设备管辖范围内终端数量的方差:
其中,Var是方差,K是目标区域内包含的基站的数量,Lk是当前状态下第k个基站负荷的终端数量,Lavg是目标区域内各基站的平均负载终端数量。
其中,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信号接收强度差值包含GSM通信系统中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的信号接收电平差值;上述分布状态确定单元203,具体用于确定调整后的信号控制设备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的信号接收电平差值;按照预设的信号接收电平差值的取值范围,确定从预设最小信号接收电平差值开始,至预设的各信号接收电平差值区间范围内,分别包含的第一上报值的上报数量,所述第一上报值是在GSM通信系统中,确定出的信号控制设备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的信号接收电平差值;计算各区间上报数量在第一上报值总数量中所占的比值;将所述比值作为第一预设时长内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信号接收电平差值的分布状态。
其中,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信号接收强度差值包含TD-SCDMA通信系统中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的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CCPCH接收信号码功率差值;具体地,上述分布状态确定单元203,具体用于确定调整后的信号控制设备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P-CCPCH接收信号码功率;计算确定出的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P-CCPCH接收信号码功率之间的差值;按照预设的P-CCPCH接收信号码功率差值的取值范围,确定从预设最小P-CCPCH接收信号码功率差值开始,至预设的各P-CCPCH接收信号码功率差值区间范围内,分别包含的第二上报值的上报数量,所述第二上报值是TD-SCDMA通信系统中计算得到的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P-CCPCH接收信号码功率之间的差值;计算各区间上报数量在第二上报值总数量中所占的比值;将所述比值作为第一预设时长内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P-CCPCH接收信号码功率差值的分布状态。
其中,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信号接收强度差值包含LTE通信系统中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差值,上述分布状态确定单元203,具体用于确定调整后的信号控制设备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计算确定出的服务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信号功率值和邻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之间的差值;按照预设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差值的取值范围,确定从预设最小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差值开始,至预设的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差值区间范围内,分别包含的第三上报值的上报数量,所述第三上报值是LTE通信系统中计算得到的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之间的差值;计算各区间上报数量在上报值总数量中所占的比值;将所述比值作为第一预设时长内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差值的分布状态。
具体地,上述校正单元204,具体用于对所述候选基站站址下包含的各小区间的切换参数,按照下述约束条件进行优化,以及对所述目标函数求解得到目标区域内承载的网络容量的优化值,所述约束条件为:
第一约束条件:随切换由第i个小区迁移至第j个小区的话务量Rij,满足随第i个小区到第j个小区的切换门限HOij变化的切换终端数量分布关系Qij(HOij)的约束,以及去除各邻小区间重叠的切换话务量;第二约束条件:本小区申请接入的话务量总数Ti应不小于本小区保留的话务量Si和随切换迁移至邻区的话务量∑j为小区i的邻区Rij之和;第三约束条件:本小区保留的话务量Si与邻小区转移至本小区的话务量∑j为小区i的邻区Rji之和应不大于本小区的容量上限Ri;第四约束条件:相邻小区对间的切换门限Hij、Hji之和应小于一个预设的负值。
具体地,上述校正单元204采用的所述目标函数为:
max{∑i=1,2,...,NTi};以及
min{∑i=1,2,...,Nj为小区i的邻区(HOij+Ci-Cj)2}
其中,Ti是第i个小区内申请接入的话务量,HOij是终端满足切换条件从第i个小区切换至第j个小区的切换门限,Ck是第i个小区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带来的信号电平调整量,Cj是第j个小区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带来的信号电平调整量,第i个小区和第j个小区是相邻的两个小区。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上述提出的技术方案中,为了便于阐述以及便于区别,采用了“第一预设时长”“第二预设时长”“第三预设时长”等编号,具体实施中,第一预设时长和第二预设时长等时长,可以设置的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一提出的基站站址确定方法的基础之上,本发明实施例二这里进一步给出在GSM通信系统中,如何确定基站站址。如图3所示,其具体处理流程如下述:
步骤31,预先设置在目标区域内的信号控制设备,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
其中,信号控制设备可以是设置的简易基站,在目标区域内设置的简易基站具有基站的功能,并且易于搬迁。通过已设置的简易基站,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收集每个简易基站管辖范围内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
步骤32,确定接收到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终端上报的时间提前量。
在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各小区内包括的所有终端上报的时间提前量,在接收到测量报告数据之后,确定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终端上报的时间提前量。
步骤33,根据确定出的时间提前量,确定目标区域内的话务量分布信息。
根据确定出的时间提前量,确定目标区域内各终端的位置信息,然后将确定出的目标区域内包含的全部终端的位置信息作为目标区域内的话务量分布信息。
确定预设测量周期内,统计确定出的时间提前量所归属预设时间提前量区间,其中预设时间提前量区间是根据规则,将时间提前量的数据进行区间划分得到的;针对小区中包含的任一终端,确定该终端上报给至少两个邻小区的时间提前量数据,根据时间提前量数据确定该终端和所述至少两个邻小区天线之间的距离,确定终端的位置信息;根据确定出全部终端的位置信息,得到目标区域内终端分布情况,将得到的目标区域内终端分布情况作为话务量分布信息。
其中,预设时间提前量区间可以是根据第三代合作伙伴协议(3GPP)TSW45.010中的定义得到的。具体地,按照3GPP TSW45.010中的定义,对于每个小区,时间提前量区间的划分可以如下述表1所示:
表1
在得到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之后,统计在一个测量周期内,某个时间提前量区间内对应数值出现的频率。例如,在一个测量周期内,小于550的时间提前量TA出现了10次,则本次测量周期内TA_0的值应该确定为10。对第一预设时长内,包含的所有测量周期内统计得到的数值取其平均值。例如,假设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共包含10个测量周期,则10个测量周期统计得到的数据进行平均。可以得到目标区域内的话务量分布信息。
将第一预设时长内包含的至少一个测量周期统计得到的数据进行平均,可以得到较为平稳的终端分布情况。并且,将均值按照小区进行划分,也可以较为直观地体现出距离一个简易基站不同距离区间内包含的终端数量。
步骤34,根据话务量分布信息,确定出候选基站站址,并将预先设置的信号控制设备的位置信息调整为候选基站站址。
本步骤中仍以预先设置的信号控制设备是简易基站为例来进行详细阐述。根据确定出的话务量分布信息,对预先设置简易基站位置进行调整,以使各简易基站所负荷的话务量更为接近,即在各简易基站的覆盖范围内,尽量平均分配需要负荷的话务量。根据话务量分布信息,调整设置的简易基站的位置信息,以使各基站负荷均衡。具体实施中可以通过降低各简易基站管辖范围内,终端数量的方差来实现。如图4所示,可以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步骤41,根据话务量分布信息,确定每个信号控制设备管辖范围内包含的终端数量的方差。
步骤42,通过降低方差的方式,确定出候选基站站址。
对于目标区域的地理位置进行坐标设置,并设置方差阈值作为结束位置调整算法的条件,具体地,步骤42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按照下述步骤进行迭代:
步骤一:针对任一信号控制设备,确定终端位置信息。
具体地,在对目标区域所在的地理位置进行坐标划分之后,能够确定简易基站的位置信息,确定出简易基站的位置信息之后,获得测量报告中包含的终端上报的时间提前量,与上报值TA_i对应的各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位于Di_min~Di_max范围内。例如如上述表1所示,对于终端上报的时间提前量TA_1,则D1_min为550米,D1_max为1100米。对于任一一个简易基站管辖范围内的多个小区,对于多个小区中每个终端上报的时间提前量,根据表1来计算终端所述的位置范围。假设终端位置信息为(x,y),各简易基站位置信息已知,设第n个简易基站所处的位置信息的坐标为(Xn,Yn),终端向该基站所管辖的小区上报的时间提前量为TA_i(TA_i的取值范围为TA_0至TA_63,具体如表1所示)。
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中,传播损害受阴影衰落影响,终端到基站的路径损耗可以采用下述公式1来确定:
PL=Alogd+B 公式1
其中,B是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阴影衰落因子。由于在正态分布的(-3σ,3σ)概率为99%。所以距离d的动态范围为(10PL/A10-3σ/A,10PL/A103σ/A)。其中乘性因子A和方差σ,可以通过基站周围环境现场传播损耗测试来确定。
因此,可以得到下述公式2,确定终端所处的位置范围,并选取确定出的位置范围内任一位置作为终端位置信息:
10-6δ/ADi_min2<(x-Xn)2+(y-Yn)2<106δ/ADi_max2 公式2
其中,A是乘性因子,x是目标区域的位置信息二维坐标化后的横坐标,y是目标区域的位置信息二维坐标化后的纵坐标,δ是方差,Xn是目标区域内第n个信号控制设备所处位置的横坐标,Yn是目标区域内第n个信号控制设备所处位置的纵坐标,Di_min是终端上报的时间提前量在第i个统计区间对应的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最小值,Di_max是终端上报的时间提前量在第i个统计区间对应的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最大值。
根据上述公式2,可以根据多个小区(例如三个或三个以上)获得同一终端上报的时间提前量,从而根据上述公式2确定终端所处的位置信息所在的范围,最终取该范围内任一一点作为终端位置。
步骤二:确定在信号控制设备管辖范围内,终端分布的重心位置信息。
管辖范围是指在设置的简易基站管辖范围内包含的三个小区的覆盖区域的叠加区域。可以按照下述公式确定在每个信号控制设备管辖范围内,终端分布的重心位置信息:
其中,m=1,2,…,M,M是信号控制设备管辖范围内的小区作为服务小区时包含的终端的数量,Xc是信号控制设备管辖范围内终端分布的重心位置信息二维坐标化后的横坐标,Yc是信号控制设备管辖范围内终端分布的重心位置信息二维坐标化后的纵坐标,xm是第m个终端所处位置信息上的二维坐标化后的横坐标,ym是第m个终端所处位置信息上的二维坐标化后的纵坐标。
步骤三:将信号控制设备的位置搬迁至所述重心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
步骤四:确定所述信号控制设备搬迁后,管辖范围内终端数量的方差。
将每个简易基站移至其所在区域的重心(Xc,Yc)之后,确定各简易基站管辖范围内包含的终端数量的方差。可以按照下述公式确定各信号控制设备管辖范围内终端数量的方差:
其中,Var是方差,K是目标区域内包含的基站的数量,Lk是当前状态下第k个基站负荷的终端数量,Lavg是目标区域内各基站的平均负载终端数量。
步骤五:若所述方差小于预设门限值,则确定出候选基站站址,反之继续返回执行步骤一。
假设预设门限值采用Δ标识,则如果Var<Δ,则确定调整后的简易基站所处的位置信息,可以满足负载均衡的需求,此时结束计算并将确定出的位置信息输出,反之,转至步骤一继续进行计算,进行基站位置的调整。
在上述步骤一~步骤五中,该种计算方法采用了迭代的方式,在确定终端位置时,虽然存在一定的误差,但在基站位置分布不足够均匀时仍可实现算法的收敛。因此只需设置合适的迭代终止条件,即可获得满足要求的基站站址选择方案。
步骤35,调整后的信号控制设备,在第二预设时长内接收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
其中,信号控制设备可以是设置的简易基站,在目标区域内设置的简易基站具有基站的功能,并且易于搬迁。通过已设置的简易基站,在第二预设时长内,收集每个简易基站管辖范围内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
较佳地,在本步骤中,终端可以是以{120ms,240ms,480ms,640ms,1024ms,2048ms,5120ms,10240ms,1min,6min,12min,30min,60min}中的任一一个数值作为作为上报周期,周期性上报测量报告数据。本发明实施例这里以480ms为例来进行详细阐述。
步骤36,确定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信号接收电平差值的分布状态。
首先,确定调整后的信号控制设备第二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的信号接收电平差值,其次按照预设的信号接收电平差值的取值范围,确定从预设最小信号接收电平差值开始,至预设的各信号接收电平差值区间范围内,分别包含的信号接收电平差值上报值的数量,计算各区间上报数量在预设信号接收电平差值的取值范围所占的比值,最后将得到的比值作为第二预设时长内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信号接收电平差值的分布状态。
具体地,终端接收电平RXLEV取值范围定义可以参考3GPP TS05.08(V8.23)8.1.4的相关规定,可参见下述表2所示的终端接收电平取值范围。
表2
通过在得到的测量报告中,可以获得服务小区的接收电平和每个邻小区的接收电平,计算二者之间的差值,然后统计计算得到的差值出现的个数。例如:服务小区接收电平和邻小区接收电平差值为-24dB,且本次统计周期内,共出现了10次,则SSDIFF1=10。其中服务小区接收电平与邻小区接收电平差取值范围如表3所示。
表3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这里提出的技术方案中,以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GSM)为例来进行详细阐述。GSM通信系统中,小区间切换触发方式可以但不限于包括信号电平、信号质量和接收信号差值等。本发明实施例这里提出的技术方案中以接收信号差值的切换触发方式为例来进行详细阐述。通过设置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最小接收信号差值Hmin,设置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最大接收信号差值Hmax,根据终端上报的测量报告数据,统计得到服务小区接收电平与邻小区接收电平之间的差值。再根据得到的差值,分析当接收电平差值H小于Hmax时,接收电平差值H的累积分布情况。即从接收电平差值H到Hmax统计结果占全部统计结果的比值。举一例来说明:当H=-15dB时,H到Hmax的占比为:(SSDIFF10+…+SSDIFF50)/(SSDIFF0+…+SSDIFF50)。
步骤37,根据得到的分布状态,按照预设算法,判断确定出的基站站址是否符合预设条件,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38,反之,执行步骤39。
其中预设条件可以是在当前基站站址下,基站设备是否到达最大容量。
根据接收电平差值H的分布状态,可以得到,设置不同的切换门限HO时,被相应的邻小区吸收的话务量占当前服务小区中成功接入的话务总量的比例,相应地也可形成该比例分布函数Q(HO)。其中Q Q(HO)的含义为:当小区对邻区的切换门限为HO时,切换至该邻区的话务量占当前服务小区内申请接入的总话务量的比例。
基于此,可以对各小区承载及交互的话务量情况进行分析。对语音流量及数据流量按比例折算并合并之后,可将各类流量值统一表示。例如,假设对于目标区域内包含的第i个小区,该所能提供的话务量资源上限为Ri,小区内请求服务接入的用户话务量为Ti。其中Ti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所在的本小区为服务小区的话务量Si,以及另一部分是终端满足切换条件而转至其邻小区j的话务量Gij(记为相应的切换门限为HOij)。如上述分析可知,根据通过设置的简易基站获得的测量报告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的分布状态,可以进而得到切换门限为HOij时,切换至该邻小区的话务量占当前服务小区内成功接入的总话务量的比例为1-Qij(HOij)。较佳地,综合考虑基站天线下倾角的调整,由于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信号接收电平差值的分布状态的变化,切换的话务量的比例也将出现相应的变化。例如假设两个相邻小区各自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带来的信号电平调整量分别为Ci、Cj,则该比例将变为1-Qij(HOij+Ci-Cj)。这样对目标区域内网络容量优化即等效于优化各Ti的总和。其次,可同时在优化目标中考虑减小HOij的绝对值。这样可以减少终端切换前后的接收信号强度波动。则根据得到的分布状态,建对所述候选基站站址下包含的各小区间的切换参数,按照下述约束条件进行优化,对建立的目标函数求解得到预设条件为满足目标区域内承载的网络容量最大的基站站址。
第一约束条件:随切换由第i个小区迁移至第j个小区的话务量Rij,满足随第i个小区到第j个小区的切换门限HOij变化的切换终端数量分布关系Qij(HOij)的约束,以及去除各邻小区间重叠的切换话务量。
该项约束条件的计算中考虑了小区间切换重叠的情况,即小区i中的终端同时满足切换至邻小区j、k的条件,虽然由于接收信号电平差情况更好等原因而最终切换至小区k,但这部分流量仍将体现于小区i、j间的切换终端比例Qij中,计算时将这部分重复的容量去除。
第二约束条件:本小区申请接入的话务量总数Ti应不小于本小区保留的话务量Si和随切换迁移至至邻区的话务量∑j为小区i的邻区Rij之和。
第三约束条件:本小区保留的话务量Si与邻小区转移至本小区的话务量∑j为小区i的邻区Rji之和应不大于本小区的容量上限Ri
第四约束条件:相邻小区对间的切换门限Hij、Hji之和应小于一个预设的负值。
具体地,目标函数可以采用下述公式表示:
max{∑i=1,2,...,NTi} 公式6
min{∑i=1,2,...,Nj为小区i的邻区(HOij+Ci-Cj)2} 公式7
其中,Ti是第i个小区内申请接入的话务量,HOij是终端满足切换条件从第i个小区切换至第j个小区的切换门限,Ck是第i个小区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带来的信号电平调整量,Cj是第j个小区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带来的信号电平调整量,第i个小区和第j个小区是相邻的两个小区。
该问题的约束条件可以采用下述方式表示:
第一约束条件为:
Gij≤(1-Qij(Hij+Ci-Cj)-∑k为小区i的邻区,k≠jP(x≤Hij,x-y>Hij-Hik+Ck-Cj)
+∑l,m为小区i的邻区,l,m≠jP(x≤Hij+Ci-Cj,x-y>Hij-Hil+Cl-Cj,x-z>Hij-Him+Cm-Cj)*Ti
第二约束条件为:Si≤Ti-∑j为小区i的邻区Gij
第三约束条件为:∑i为小区j的邻区Gij+Sj≤Rj
第四约束条件为:Hij+Hji<-P;
其中,Gij是终端满足切换条件从第i个小区切换至第j个小区的话务量,Ci是第i个小区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带来的信号电平调整量,Cj是第j个小区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带来的信号电平调整量,Hij是小区i对小区j的切换门限,当终端接收到的小区i的接收信号强度与接收到的小区j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Hij时,触发终端从小区i到小区j的切换,Qij是小区i向小区j转移话务量与切换门限的关系函数,P代表随机变量取值满足其后续括号中条件关系的概率,x、y、z分别是小区i与不同邻区间的接收信号电平差,Hik是小区i对小区k的切换门限,Ck是第k个小区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带来的信号电平调整量,Hil是小区i对小区l的切换门限,Cl是第l个小区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带来的信号电平调整量,Him是小区i对小区m的切换门限,Cm是第m个小区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带来的信号电平调整量,Ti是第i个小区内申请接入的话务量,Si是在小区i接入后未切换至邻区仍由小区i承载的话务量,Sj是在小区j接入后未切换至邻区仍由小区j承载的话务量,Rj是小区j可承载的话务量上限,Hji是小区j对小区i的切换门限;所述第i个小区和第j个小区是相邻的两个小区。
可以采用内点惩罚函数对目标函数求解。
具体地,通过对公式6和公式7所示的两个目标函数赋予不同的权重,将公式6和公式7合并为一个统一的目标函数,则可以表示为:
minxf(x)s.t.g(x)≤0 公式8
其中,f(x)是目标优化函数,g(x)是约束条件函数,s.t.表示约束条件。
对于非线性约束的优化问题,如上述第一个约束条件为非线性约束条件,可以采用内点惩罚函数进行求解。具体实施过程如下述:
首先,定义惩罚函数为
P(x,μ)=f(x)-μ∑iln(-gi(x)) 公式9
其中,μ是惩罚因子,P是惩罚函数,f(x)是目标优化函数,gi(x)是第i个约束条件分量。
通过定义的惩罚函数,可以将问题转换为无约束极小值问题
minx,μP(x,μ) 公式10
按照下述步骤对公式10进行求解:
步骤一:给定满足约束条件的初始点x0,初始惩罚因子μ1,压缩系数r(0<r<1),作为计算终止条件的误差ε<0。设置迭代数k=1,进入步骤二。
步骤二:在第k次迭代内,以xk-1为初始值,求解极小化问题minx,μP(x,μk),获得极小点xk。
步骤三:如果-μkΣiln(-gi(xk))<ε,则停止计算,得到优化问题满足准确度要求的解xk;否则,设μk+1=rμk,转至步骤二开始第k+1次迭代。
在上述过程的步骤二中,求解极小化问题的方法可以但不限于选择牛顿法或共轭梯度法。较佳地,可以首先尝试使用牛顿法求解,如不满足算法要求或无法得到有效解,则以xk-1附近的一个惩罚函数P(x,μ)可近似为线性变化的区间作为范围使用共轭梯度法进行求解。
步骤38,确定出符合预设条件的基站站址。
步骤39,在确定出的基站站址不符合预设条件时,返回执行步骤31确定时间提前量的过程。
较佳地,在上述步骤39之后,还可以包括:
将目标区域内设置的基站按照确定出的基站站址进行搬迁。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上述提出的技术方案中所阐述的“第一”“第二”等顺序,仅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二这里为了便于阐述进行的分类,以及本发明实施例二上述提出的确定基站站址的方法流程以及图3所示的方法流程示意图中,仅给出的是在GSM通信系统中,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具体实施中,可以根据上述方法流程进行变型使用。
相比现有技术中确定基站站址主要依赖人工进行勘察并进行选择,不能够准确地确定出基站站址,不能够准确判断基站位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采用本发明实施例这里提出的技术方案,能够根据通信网络中承载的实际话务量分布情况进行基站站址的选择,较好地提高提高系统容量。该方法优化效率高,优化程度可控,可以有效的提高整片区域的网络容量。
实施例三
在上述实施例一提出的基站站址确定方法的基础之上,本发明实施例三这里进一步给出在TD-SCDMA通信系统中,如何确定基站站址。其具体处理流程如下述:
步骤一,预先设置在目标区域内的信号控制设备,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
其中,信号控制设备可以是设置的简易基站,在目标区域内设置的简易基站具有基站的功能,并且易于搬迁。通过已设置的简易基站,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收集每个简易基站管辖范围内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
步骤二,确定接收到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终端上报的时间提前量。
在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各小区内包括的所有终端上报的时间提前量,在接收到测量报告数据之后,确定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终端上报的时间提前量。
步骤三,根据确定出的时间提前量,确定目标区域内的话务量分布信息。
根据确定出的时间提前量,确定目标区域内各终端的位置信息,将确定出的目标区域内包含的全部终端的位置信息作为目标区域内的话务量分布信息。
其中,在TD-SCDMA通信系统中,确定目标区域内的各终端的位置信息可以但不限于是下述两种方式,以确定目标区域内一个终端的位置信息为例来进行详细阐述,其他终端的位置信息采用相同的方式即可,具体为:
第一种方式:通过时间提前量数据来确定目标区域内的该终端的位置信息。
确定预设测量周期内,统计确定出的时间提前量所归属预设时间提前量区间,其中预设时间提前量区间是根据规则,将时间提前量的数据进行区间划分得到的;针对小区中包含的任一终端,确定该终端上报给至少两个邻小区的时间提前量数据,根据时间提前量数据确定该终端和所述至少两个邻小区天线之间的距离,确定终端的位置信息。
其中,预设时间提前量区间可以是根据3GPP TS25.123 9.1.2.2中的定义得到的。具体地,按照3GPP TS25.123 9.1.2.2中的定义,对于每个小区,时间提前量区间的划分可以如下述表4所示:
表4
3GPP规定的上报值 时间提前量区间分布(单位chip)
TIMING_ADVANCE_0000 Timing Advance<0.125
TIMING_ADVANCE_0001 0.125≤Timing Advance<0.25
……
TIMING_ADVANCE_2046 255.75≤Timing Advance<255.875
TIMING_ADVANCE_2047 255.875≤Timing Advance
在得到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之后,统计一个测量周期内、某个时间提前量区间内的对应的数值出现的频率。例如一个测量周期内小于0.125的Timing Advance出现了10次,则本周期TIMING_ADVANCE_0000的值为10。可以得到目标区域内的话务量分布信息。较佳地,可以将第一预设时长内包含的至少一个测量周期统计得到的数据进行平均,可以得到较为平稳的终端分布情况。并且,将均值按照小区进行划分,也可以较为直观地体现出距离一个简易基站不同距离区间内包含的终端数量。
第二种方式,可以在上述第一种方式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结合天线到达角来确定终端的位置信息,进而确定出该目标区域内的话务量分布情况。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终端上报给服务小区的天线到达角数值;在TD-SCDMA通信系统中,在TD-SCDMA通信系统中,确定信号控制设备第二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终端上报给服务小区的天线到达角数值;确定预设测量周期内,确定出的天线到达角数值所归属预设天线到达角区间,其中预设天线到达角区间是根据规则,将天线到达角的数据进行区间划分得到的;根据确定出的天线到达角数值所归属预设天线到达角区间,确定终端相对服务小区天线所在的角度范围,得到目标区域内该终端的位置信息。最后取通过上述第一种方式确定出的该终端的位置信息和采用天线到达角方式确定出的该终端的位置信息的交集,得到较为准确的该终端在目标区域内的位置信息。
根据3GPP TS25.123 9.2.1.13定义,对于每个小区,天线到达角测量数据的区间划分如表5所示。
表5
在得到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之后,统计一个测量周期内、某个天线到达角区间内的对应的数值出现的频率。例如一个测量周期内小于0.5的AOA_ANGLE出现了10次,则本周期AOA_ANGLE_000的值为10。可以得到目标区域内的话务量分布信息。较佳地,可以将第一预设时长内包含的至少一个测量周期统计得到的数据进行平均,可以得到较为平稳的终端分布情况。并且,将均值按照小区进行划分,也可以较为直观地体现出距离一个简易基站不同距离区间内包含的终端数量。引入天线到达角,可以得到相对基站天线不同方向角区间内的终端数量,进一步提高确定出的终端分布情况的准确性。
步骤四,根据话务量分布信息,确定出候选基站站址,并将预先设置的信号控制设备的位置信息调整为候选基站站址。
本步骤中仍以预先设置的信号控制设备是简易基站为例来进行详细阐述。根据确定出的话务量分布信息,对预先设置简易基站位置进行调整,以使各简易基站所负荷的话务量更为接近,即在各简易基站的覆盖范围内,尽量平均分配需要负荷的话务量。根据话务量分布信息,调整设置的简易基站的位置信息,以使各基站负荷均衡。具体实施中可以通过降低各简易基站管辖范围内,终端数量的方差来实现。如图4所示,可以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步骤41,根据话务量分布信息,确定每个信号控制设备管辖范围内包含的终端数量的方差。
步骤42,通过降低方差的方式,确定出候选基站站址。
对于目标区域的地理位置进行坐标设置,并设置方差阈值作为结束位置调整算法的条件,具体地,步骤42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按照下述步骤进行迭代:
步骤一:针对任一信号控制设备,确定终端位置信息。
具体地,在对目标区域所在的地理位置进行坐标划分之后,能够确定简易基站的位置信息,确定出简易基站的位置信息之后,获得测量报告中包含的终端上报的时间提前量,与上报值TIMING_ADVANCE_i对应的各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位于Di_min~Di_max范围内。例如如上述表4所示,对于终端上报的时间提前量TIMING_ADVANCE_0001,则D2_min为0.125chip,D2_max为0.25chip。对于任一一个简易基站管辖范围内的多个小区,对于多个小区中每个终端上报的时间提前量,根据表4来计算终端所述的位置范围。假设终端位置信息为(x,y),各简易基站位置信息已知,设第n个简易基站所处的位置信息的坐标为(Xn,Yn),终端向该基站所管辖的小区上报的时间提前量为TIMING_ADVANCE_i(TIMING_ADVANCE_i的取值范围为TIMING_ADVANCE_0000至TIMING_ADVANCE_2047,具体如表4所示)。
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中,传播损害受阴影衰落影响,终端到基站的路径损耗可以采用下述公式来确定:
PL=Alogd+B
其中,B是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阴影衰落因子。由于在正态分布的(-3σ,3σ)概率为99%。所以距离d的动态范围为(10PL/A10-3σ/A,10PL/A103σ/A)。其中乘性因子A和方差σ,可以通过基站周围环境现场传播损耗测试来确定。
因此,可以得到下述公式,确定终端所处的位置范围,并选取确定出的位置范围内任一位置作为终端位置信息:
10-6δ/ADi_min2<(x-Xn)2+(y-Yn)2<106δ/ADi_max2
其中,A是乘性因子,x是目标区域的位置信息二维坐标化后的横坐标,y是目标区域的位置信息二维坐标化后的纵坐标,δ是方差,Xn是目标区域内第n个信号控制设备所处位置的横坐标,Yn是目标区域内第n个信号控制设备所处位置的纵坐标,Di_min是终端上报的时间提前量在第i个统计区间对应的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最小值,Di_max是终端上报的时间提前量在第i个统计区间对应的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最大值。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根据多个小区(例如三个或三个以上)获得同一终端上报的时间提前量,从而根据上述公式确定终端所处的位置信息所在的范围,最终取该范围内任一一点作为终端位置。
步骤二:确定在信号控制设备管辖范围内,终端分布的重心位置信息。
管辖范围是指在设置的简易基站管辖范围内包含的三个小区的覆盖区域的叠加区域。可以按照下述公式确定在每个信号控制设备管辖范围内,终端分布的重心位置信息:
其中,m=1,2,…,M,M是信号控制设备管辖范围内的小区作为服务小区时包含的终端的数量,Xc是信号控制设备管辖范围内终端分布的重心位置信息二维坐标化后的横坐标,Yc是信号控制设备管辖范围内终端分布的重心位置信息二维坐标化后的纵坐标,xm是第m个终端所处位置信息上的二维坐标化后的横坐标,ym是第m个终端所处位置信息上的二维坐标化后的纵坐标。
步骤三:将信号控制设备的位置搬迁至所述重心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
步骤四:确定所述信号控制设备搬迁后,管辖范围内终端数量的方差。
将每个简易基站移至其所在区域的重心(Xc,Yc)之后,确定各简易基站管辖范围内包含的终端数量的方差。可以按照下述公式确定各信号控制设备管辖范围内终端数量的方差:
其中,Var是方差,K是目标区域内包含的基站的数量,Lk是当前状态下第k个基站负荷的终端数量,Lavg是目标区域内各基站的平均负载终端数量。
步骤五:若所述方差小于预设门限值,则确定出候选基站站址,反之继续返回执行步骤一。
假设预设门限值采用Δ标识,则如果Var<Δ,则确定调整后的简易基站所处的位置信息,可以满足负载均衡的需求,此时结束计算并将确定出的位置信息输出,反之,转至步骤一继续进行计算,进行基站位置的调整。
在上述步骤一~步骤五中,该种计算方法采用了迭代的方式,在确定终端位置时,虽然存在一定的误差,但在基站位置分布不足够均匀时仍可实现算法的收敛。因此只需设置合适的迭代终止条件,即可获得满足要求的基站站址选择方案。
步骤五,调整后的信号控制设备,在第二预设时长内接收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
其中,信号控制设备可以是设置的简易基站,在目标区域内设置的简易基站具有基站的功能,并且易于搬迁。通过已设置的简易基站,在第二预设时长内,收集每个简易基站管辖范围内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
步骤六,确定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的P-CCPCH接收信号码功率之间的差值的分布状态。
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信号接收强度差值包含TD-SCDMA通信系统中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的P-CCPCH接收信号码功率差值;首先确定调整后的信号控制设备第二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P-CCPCH接收信号码功率,然后计算确定出的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P-CCPCH接收信号码功率之间的差值,按照预设的P-CCPCH接收信号码功率差值的取值范围,确定从预设最小P-CCPCH接收信号码功率差值开始,至预设的各P-CCPCH接收信号码功率差值区间范围内,分别包含的计算得到的上报值的上报数量,其中上报值是TD-SCDMA通信系统中计算得到的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P-CCPCH接收信号码功率之间的差值,最后计算各区间上报数量在上报值总数量中所占的比值,将所述比值作为第二预设时长内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P-CCPCH接收信号码功率差值的分布状态。
具体地,P-CCPCH接收信号码功率取值范围定义可以参考3GPP TS25.1239.1.1.1的相关规定,可参见下述表6所示。
表6
上报值 测量数据区间分布(单位dBm)
P-CCPCH RSCP_LEV_00 P-CCPCH RSCP<-115
P-CCPCH RSCP_LEV_01 -115≤P-CCPCH RSCP<-114
P-CCPCH RSCP_LEV_02 -114≤P-CCPCH RSCP<-113
P-CCPCH RSCP_LEV_90 -26≤P-CCPCH RSCP<-25
P-CCPCH RSCP_LEV_91 -25≤P-CCPCH RSCP
通过在得到的测量报告中,可以获得服务小区和每个邻小区之间的P-CCPCH接收信号码功率,计算二者之间的差值,然后统计计算得到的差值出现的个数。例如:服务小区和邻小区P-CCPCH接收信号码功率差值为-24dB,且本次统计周期内,共出现了10次,则RSCP_DIFF_-24=10。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三这里提出的技术方案中,以TD-SCDMA通信系统为例来进行详细阐述。TD-SCDMA通信系统中,小区间基于P-CCPCH接收信号码功率之差判决的切换触发方式。通过设置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最小P-CCPCH接收信号码功率差值Hmin,设置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最大P-CCPCH接收信号码功率差值Hmax,然后根据终端上报的测量报告数据,统计得到服务小区与邻小区接收信号码功率之间的差值。再根据此结果,分析当得到接收信号码功率H小于最大的接收信号码功率差值Hmax时的累积分布。即H到Hmax区间内的统计结果占全部统计结果的比值。例如:当H=-15dB时,H到Hmax的占比为:(RSCP_DIFF_H+…+RSCP_DIFF_Hmax)/(RSCP_DIFF_Hmin+…+RSCP_DIFF_Hmax)。
步骤七,根据得到的分布状态,按照预设算法,判断确定出的基站站址是否符合预设条件,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八,反之,执行步骤九。
其中预设条件可以是在当前基站站址下,基站设备是否到达最大容量。
根据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的P-CCPCH接收信号码功率之间的差值的分布状态,可以得到,设置不同的切换门限HO时,当接收信号码功率差H小于HO时,触发终端切换至相应邻区的操作。根据接收信号码功率差H的分布状态,可得到设置不同的切换门限HO时被相应的邻小区吸收的话务量占当前服务小区中成功接入的话务总量的比例,同样也可形成该比例随HO变化的函数Q。其中Q的含义为,当小区对邻区的切换门限为HO时,切换至该邻区的话务量占当前服务小区内申请接入的总话务量的比例为Q(HO)。
基于此,可以对各小区承载及交互的话务量情况进行分析。对语音流量及数据流量按比例折算并合并之后,可将各类流量值统一表示。例如,假设对于目标区域内包含的第i个小区,该所能提供的话务量资源上限为Ri,小区内请求服务接入的用户话务量为Ti。其中Ti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所在的本小区为服务小区的话务量Si,以及另一部分是终端满足切换条件而转至其邻小区j的话务量Gij(记为相应的切换门限为HOij)。如上述分析可知,根据通过设置的简易基站获得的测量报告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的分布状态,可以进而得到切换门限为HOij时,切换至该邻小区的话务量占当前服务小区内成功接入的总话务量的比例为1-Qij(HOij)。较佳地,综合考虑基站天线下倾角的调整,由于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信号接收电平差值的分布状态的变化,切换的话务量的比例也将出现相应的变化。例如假设两个相邻小区各自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带来的信号电平调整量分别为Ci、Cj,则该比例将变为1-Qij(HOij+Ci-Cj)。这样对目标区域内网络容量优化即等效于优化各Ti的总和。其次,,可同时在优化目标中考虑减小HOij的绝对值。这样可以减少终端切换前后的接收信号强度波动。则根据得到的分布状态,建对所述候选基站站址下包含的各小区间的切换参数,按照下述约束条件进行优化,对建立的目标函数求解得到预设条件为满足目标区域内承载的网络容量最大的基站站址。
第一约束条件:随切换由第i个小区迁移至第j个小区的话务量Rij,满足随第i个小区到第j个小区的切换门限HOij变化的切换终端数量分布关系Qij(HOij)的约束,以及去除各邻小区间重叠的切换话务量。
该项约束条件的计算中考虑了小区间切换重叠的情况,即小区i中的终端同时满足切换至邻小区j、k的条件,虽然由于接收信号电平差情况更好等原因而最终切换至小区k,但这部分流量仍将体现于小区i、j间的切换终端比例Qij中,计算时将这部分重复的容量去除。
第二约束条件:本小区申请接入的话务量总数Ti应不小于本小区保留的话务量Si和随切换迁移至至邻区的话务量∑j为小区i的邻区Rij之和。
第三约束条件:本小区保留的话务量Si与邻小区转移至本小区的话务量∑j为小区i的邻区Rji之和应不大于本小区的容量上限Ri
第四约束条件:相邻小区对间的切换门限Hij、Hji之和应小于一个预设的负值。
具体地,目标函数可以采用下述公式表示:
max{∑i=1,2,...,NTi}
min{∑i=1,2,...,Nj为小区i的邻区(HOij+Ci-Cj)2}
其中,Ti是第i个小区内申请接入的话务量,HOij是终端满足切换条件从第i个小区切换至第j个小区的切换门限,Ck是第i个小区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带来的信号电平调整量,Cj是第j个小区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带来的信号电平调整量,第i个小区和第j个小区是相邻的两个小区。
该问题的约束条件可以采用下述方式表示:
第一约束条件为:
Gij≤(1-Qij(Hij+Ci-Cj)-∑k为小区i的邻区,k≠jP(x≤Hij,x-y>Hij-Hik+Ck-Cj)
+∑l,m为小区i的邻区,l,m≠jP(x≤Hij+Ci-Cj,x-y>Hij-Hil+Cl-Cj,x-z>Hij-Him+Cm-Cj)*Ti
第二约束条件为:Si≤Ti-∑j为小区i的邻区Gij
第三约束条件为:∑i为小区j的邻区Gij+Sj≤Rj
第四约束条件为:Hij+Hji<-P;
其中,Gij是终端满足切换条件从第i个小区切换至第j个小区的话务量,Ci是第i个小区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带来的信号电平调整量,Cj是第j个小区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带来的信号电平调整量,Hij是小区i对小区j的切换门限,当终端接收到的小区i的接收信号强度与接收到的小区j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Hij时,触发终端从小区i到小区j的切换,Qij是小区i向小区j转移话务量与切换门限的关系函数,P代表随机变量取值满足其后续括号中条件关系的概率,x、y、z分别是小区i与不同邻区间的接收信号电平差,Hik是小区i对小区k的切换门限,Ck是第k个小区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带来的信号电平调整量,Hil是小区i对小区l的切换门限,Cl是第l个小区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带来的信号电平调整量,Him是小区i对小区m的切换门限,Cm是第m个小区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带来的信号电平调整量,Ti是第i个小区内申请接入的话务量,Si是在小区i接入后未切换至邻区仍由小区i承载的话务量,Sj是在小区j接入后未切换至邻区仍由小区j承载的话务量,Rj是小区j可承载的话务量上限,Hji是小区j对小区i的切换门限;所述第i个小区和第j个小区是相邻的两个小区。
可以采用内点惩罚函数对目标函数求解。
具体地,通过对两个目标函数赋予不同的权重,将目标函数合并为一个统一的目标函数,则可以表示为:
minxf(x)s.t.g(x)≤0
其中,f(x)是目标优化函数,g(x)是约束条件函数,s.t.表示约束条件。
对于非线性约束的优化问题,如上述第一个约束条件为非线性约束条件,可以采用内点惩罚函数进行求解。具体实施过程如下述:
首先,定义惩罚函数为
P(x,μ)=f(x)-μ∑iln(-gi(x))
其中,μ是惩罚因子,P是惩罚函数,f(x)是目标优化函数,gi(x)是第i个约束条件分量。
通过定义的惩罚函数,可以将问题转换为无约束极小值问题
minx,μP(x,μ)
按照下述步骤对上述公式minx,μP(x,μ)进行求解:
步骤一:给定满足约束条件的初始点x0,初始惩罚因子μ1,压缩系数r(0<r<1),作为计算终止条件的误差ε<0。设置迭代数k=1,进入步骤二。
步骤二:在第k次迭代内,以xk-1为初始值,求解极小化问题minx,μP(x,μk),获得极小点xk。
步骤三:如果-μkiln(-gi(xk))<ε,则停止计算,得到优化问题满足准确度要求的解xk;否则,设μk+1=rμk,转至步骤二开始第k+1次迭代。
在上述过程的步骤二中,求解极小化问题的方法可以但不限于选择牛顿法或共轭梯度法。较佳地,可以首先尝试使用牛顿法求解,如不满足算法要求或无法得到有效解,则以xk-1附近的一个惩罚函数P(x,μ)可近似为线性变化的区间作为范围使用共轭梯度法进行求解。
步骤八,确定出符合预设条件的基站站址。
步骤九,在确定出的基站站址不符合预设条件时,返回执行步骤一确定时间提前量的过程。
较佳地,在上述步骤九之后,还可以包括:
将目标区域内设置的基站按照确定出的基站站址进行搬迁。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上述提出的技术方案中所阐述的“第一”“第二”等顺序,仅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三这里为了便于阐述进行的分类,以及本发明实施例三上述提出的确定基站站址的方法流程中,仅给出的是在TD-SCDMA通信系统中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具体实施中,可以根据上述方法流程进行变型使用。
相比现有技术中确定基站站址主要依赖人工进行勘察并进行选择,不能够准确地确定出基站站址,不能够准确判断基站位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采用本发明实施例这里提出的技术方案,能够根据通信网络中承载的实际话务量分布情况进行基站站址的选择,较好地提高提高系统容量。该方法优化效率高,优化程度可控,可以有效的提高整片区域的网络容量。
实施例四
在上述实施例一提出的基站站址确定方法的基础之上,本发明实施例四这里进一步给出在LTE通信系统中,如何确定基站站址。其具体处理流程如下述:
步骤一,预先设置在目标区域内的信号控制设备,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
其中,信号控制设备可以是设置的简易基站,在目标区域内设置的简易基站具有基站的功能,并且易于搬迁。通过已设置的简易基站,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收集每个简易基站管辖范围内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
步骤二,确定接收到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终端上报的收发时间差值。
在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各小区内包括的所有终端上报的收发时间差值,在接收到测量报告数据之后,确定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终端上报的收发时间差值。
步骤三,根据确定出的收发时间差值,确定目标区域内的话务量分布信息。
根据确定出的收发时间差值,确定目标区域内各终端的位置信息,将确定出的目标区域内包含的全部终端的位置信息作为目标区域内的话务量分布信息。
其中,在LTE通信系统中,确定目标区域内的各终端的位置信息可以但不限于是下述两种方式,以确定目标区域内一个终端的位置信息为例来进行详细阐述,其他终端的位置信息采用相同的方式即可,具体为:
第一种方式:通过终端上报的收发时间差值来确定目标区域内的终端的位置信息。
确定信号控制设备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终端上报的收发时间差值;确定预设测量周期内,统计确定出的收发时间差值所归属预设收发时间差区间,其中预设收发时间差区间是根据规则,将收发时间差值的数据进行区间划分得到的;针对小区中包含的任一终端,确定所述终端上报给服务小区及至少两个邻小区的收发时间差数据,根据所述收发时间差数据确定所述终端和服务小区及所述至少两个邻小区天线之间的距离,确定终端的位置信息。
其中,预设收发时间差区间可以是根据3GPP TS36.133 9.1.9.2中的定义得到的。具体地,按照3GPP TS36.133 9.1.9.2中的定义,对于每个小区,预设收发时间差区间分布划分可以如下述表7所示:
表7
3GPP规定的上报值 预设收发时间差区间分布(单位Ts)
Rx-Tx_TIME_DIFFERENCE_0000 TUE Rx-Tx<2
Rx-Tx_TIME_DIFFERENCE_0001 2≤TUE Rx-Tx<4
……
Rx-Tx_TIME_DIFFERENCE_2047 4094≤TUE Rx-Tx<4096
Rx-Tx_TIME_DIFFERENCE_2048 4096≤TUE Rx-Tx<4104
……
Rx-Tx_TIME_DIFFERENCE_4094 20464≤TUE Rx-Tx<20472
Rx-Tx_TIME_DIFFERENCE_4095 20472≤TUE Rx-Tx
在得到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之后,统计一个测量周期内、某个收发时间差区间内的对应的收发时间差值出现的频率。例如一个测量周期内小于2的TUE Rx-Tx出现了10次,则本周期Rx-Tx_TIME_DIFFERENCE_0000的值为10。可以得到目标区域内的话务量分布信息。较佳地,可以将第一预设时长内包含的至少一个测量周期统计得到的数据进行平均,可以得到较为平稳的终端分布情况。并且,将均值按照小区进行划分,也可以较为直观地体现出距离一个简易基站不同距离区间内包含的终端数量。
第二种方式,可以在第一种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天线到达角来确定该终端的位置信息。
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终端上报给服务小区的天线到达角数值。在LTE通信系统中,确定信号控制设备第三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终端上报给服务小区的天线到达角数值;确定预设测量周期内,确定出的天线到达角数值所归属预设天线到达角区间,其中预设天线到达角区间是根据规则,将天线到达角的数据进行区间划分得到的;根据确定出的天线到达角数值所归属预设天线到达角区间,确定终端相对服务小区天线所在的角度范围,得到终端的位置信息。最后取通过上述第一种方式确定出的该终端的位置信息和采用天线到达角方式确定出的该终端的位置信息的交集,得到较为准确的该终端在目标区域内的位置信息。
根据3GPP TS36.133 10.2.1定义,对于每个小区,天线到达角测量数据的区间划分如表8所示。
表8
3GPP规定的上报值 测量数据区间分布(单位degree)
AOA_ANGLE_000 0≤AOA_ANGLE<0.5
AOA_ANGLE_001 0.5≤AOA_ANGLE<1.0
……
AOA_ANGLE_718 359.0≤AOA_ANGLE<359.5
AOA_ANGLE_719 359.5≤AOA_ANGLE<360
在得到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之后,统计一个测量周期内,某个天线到达角区间内的值出现的频率。例如一个测量周期内小于0.5的AOA_ANGLE出现了10次,则本周期内AOA_ANGLE_000的值为10。可以得到目标区域内的话务量分布信息。较佳地,对多个周期的统计数据进行平均,可获得较为平稳的话务量分布信息。
步骤四,根据话务量分布信息,确定出候选基站站址,并将预先设置的信号控制设备的位置信息调整为候选基站站址。
本步骤中仍以预先设置的信号控制设备是简易基站为例来进行详细阐述。根据确定出的话务量分布信息,对预先设置简易基站位置进行调整,以使各简易基站所负荷的话务量更为接近,即在各简易基站的覆盖范围内,尽量平均分配需要负荷的话务量。根据话务量分布信息,调整设置的简易基站的位置信息,以使各基站负荷均衡。具体实施中可以通过降低各简易基站管辖范围内,终端数量的方差来实现。如图4所示,可以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步骤41,根据话务量分布信息,确定每个信号控制设备管辖范围内包含的终端数量的方差。
步骤42,通过降低方差的方式,确定出候选基站站址。
对于目标区域的地理位置进行坐标设置,并设置方差阈值作为结束位置调整算法的条件,具体地,步骤42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按照下述步骤进行迭代:
步骤一:针对任一信号控制设备,确定终端位置信息。
具体地,在对目标区域所在的地理位置进行坐标划分之后,能够确定简易基站的位置信息,确定出简易基站的位置信息之后,获得测量报告中包含的终端上报的时间提前量,与上报值Rx-Tx_TIME_DIFFERENCE_i对应的各用户与基站的距离位于范围Di_min~Di_max内,以此计算终端所处的位置范围。例如如上述表9所示。假设终端位置信息为(x,y),各简易基站位置信息已知,设第n个简易基站所处的位置信息的坐标为(Xn,Yn),终端向该基站所管辖的小区上报的收发时间差值为Rx-Tx_TIME_DIFFERENCE_i(Rx-Tx_TIME_DIFFERENCE_i的取值范围为Rx-Tx_TIME_DIFFERENCE_0000至Rx-Tx_TIME_DIFFERENCE_4095)。
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中,传播损害受阴影衰落影响,终端到基站的路径损耗可以采用下述公式来确定:
PL=Alogd+B
其中,B是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阴影衰落因子。由于在正态分布的(-3σ,3σ)概率为99%。所以距离d的动态范围为(10PL/A10-3σ/A,10PL/A103σ/A)。其中乘性因子A和方差σ,可以通过基站周围环境现场传播损耗测试来确定。
因此,可以得到下述公式,确定终端所处的位置范围,并选取确定出的位置范围内任一位置作为终端位置信息:
10-6δ/ADi_min2<(x-Xn)2+(y-Yn)2<106δ/ADi_max2
其中,A是乘性因子,x是目标区域的位置信息二维坐标化后的横坐标,y是目标区域的位置信息二维坐标化后的纵坐标,δ是方差,Xn是目标区域内第n个信号控制设备所处位置的横坐标,Yn是目标区域内第n个信号控制设备所处位置的纵坐标,Di_min是计算得到的收发时间差值在第i个统计区间对应的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最小值,Di_max是计算得到的收发时间差值在第i个统计区间对应的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最大值。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根据多个小区(例如三个或三个以上)获得同一终端上报的收发时间差值,从而根据上述公式确定终端所处的位置信息所在的范围,最终取该范围内任一一点作为终端位置。
步骤二:确定在信号控制设备管辖范围内,终端分布的重心位置信息。
管辖范围是指在设置的简易基站管辖范围内包含的三个小区的覆盖区域的叠加区域。可以按照下述公式确定在每个信号控制设备管辖范围内,终端分布的重心位置信息:
其中,m=1,2,…,M,M是信号控制设备管辖范围内的小区作为服务小区时包含的终端的数量,Xc是信号控制设备管辖范围内终端分布的重心位置信息二维坐标化后的横坐标,Yc是信号控制设备管辖范围内终端分布的重心位置信息二维坐标化后的纵坐标,xm是第m个终端所处位置信息上的二维坐标化后的横坐标,ym是第m个终端所处位置信息上的二维坐标化后的纵坐标。
步骤三:将信号控制设备的位置搬迁至所述重心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
步骤四:确定所述信号控制设备搬迁后,管辖范围内终端数量的方差。
将每个简易基站移至其所在区域的重心(Xc,Yc)之后,确定各简易基站管辖范围内包含的终端数量的方差。可以按照下述公式确定各信号控制设备管辖范围内终端数量的方差:
其中,Var是方差,K是目标区域内包含的基站的数量,Lk是当前状态下第k个基站负荷的终端数量,Lavg是目标区域内各基站的平均负载终端数量。
步骤五:若所述方差小于预设门限值,则确定出候选基站站址,反之继续返回执行步骤一。
假设预设门限值采用Δ标识,则如果Var<Δ,则确定调整后的简易基站所处的位置信息,可以满足负载均衡的需求,此时结束计算并将确定出的位置信息输出,反之,转至步骤一继续进行计算,进行基站位置的调整。
在上述步骤一~步骤五中,该种计算方法采用了迭代的方式,在确定终端位置时,虽然存在一定的误差,但在基站位置分布不足够均匀时仍可实现算法的收敛。因此只需设置合适的迭代终止条件,即可获得满足要求的基站站址选择方案。
步骤五,调整后的信号控制设备,在第二预设时长内接收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
其中,信号控制设备可以是设置的简易基站,在目标区域内设置的简易基站具有基站的功能,并且易于搬迁。通过已设置的简易基站,在第二预设时长内,收集每个简易基站管辖范围内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
步骤六,确定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差值的分布状态。
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信号接收强度差值包含LTE通信系统中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差值。确定调整后的信号控制设备第二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计算确定出的服务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信号功率值和邻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之间的差值;按照预设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差值的取值范围,确定从预设最小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差值开始,至预设的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差值区间范围内,分别包含的上报值的上报数量,所述上报值是LTE通信系统中计算得到的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之间的差值;计算各区间上报数量在上报值总数量中所占的比值;将所述比值作为第二预设时长内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差值的分布状态。。
具体地,P-CCPCH接收信号码功率取值范围定义可以参考3GPP TS36.1339.1.4的相关规定,可参见下述表9所示。
表9
上报值 测量数据区间分布(单位dBm)
RSRP_LEV_00 RSRP<-140
RSRP_LEV_01 -140≤RSRP<-139
RSRP_LEV_02 -139≤RSRP<-138
RSRP_LEV_96 -45≤RSRP<-44
RSRP_LEV_97 -44≤RSRP
通过在得到的测量报告中,可以获得服务小区和每个邻小区之间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计算二者之间的差值,然后统计计算得到的差值出现的个数。例如:服务小区接收电平和邻小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差值为-24dB,且本次统计周期内,共出现了10次,则RSRP_DIFF_-24=10。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四这里提出的技术方案中,以LTE通信系统为例来进行详细阐述。LTE通信系统中,通过设置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最小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差值Hmin,设置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最大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差值Hmax然后根据终端上报的测量报告,统计服务小区接收电平与邻小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差。再根据此结果,分析当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差H小于Hmax时的累积分布。例如:当H=-15dB时,H到Hmax的占比为:(RSRP_DIFF_H+…+RSRP_DIFF_Hmax)/(RSRP_DIFF_Hmin+…+RSRP_DIFF_Hmax)。
步骤七,根据得到的分布状态,按照预设算法,判断确定出的基站站址是否符合预设条件,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八,反之,执行步骤九。
其中预设条件可以是在当前基站站址下,基站设备是否到达最大容量。
根据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的切换门限为HO,则当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差RSRP_DIFF小于HO时,触发用户切换至相应邻区的操作。根据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差RSRP_DIFF的分布情况,可得到设置不同的切换门限HO时被相应的邻小区吸收的话务量占当前服务小区中成功接入的话务总量的比例,同样也可形成该比例随HO变化的函数Q。其中Q的含义为,当小区对邻区的切换门限为HO时,切换至该邻区的话务量占当前服务小区内申请接入的总话务量的比例为Q(HO)。
基于此,可以对各小区承载及交互的话务量情况进行分析。对语音流量及数据流量按比例折算并合并之后,可将各类流量值统一表示。例如,假设对于目标区域内包含的第i个小区,该所能提供的话务量资源上限为Ri,小区内请求服务接入的用户话务量为Ti。其中Ti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所在的本小区为服务小区的话务量Si,以及另一部分是终端满足切换条件而转至其邻小区j的话务量Gij(记为相应的切换门限为HOij)。如上述分析可知,根据通过设置的简易基站获得的测量报告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的分布状态,可以进而得到切换门限为HOij时,切换至该邻小区的话务量占当前服务小区内成功接入的总话务量的比例为1-Qij(HOij)。较佳地,综合考虑基站天线下倾角的调整,由于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信号接收电平差值的分布状态的变化,切换的话务量的比例也将出现相应的变化。例如假设两个相邻小区各自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带来的信号电平调整量分别为Ci、Cj,则该比例将变为1-Qij(HOij+Ci-Cj)。这样对目标区域内网络容量优化即等效于优化各Ti的总和。其次,,可同时在优化目标中考虑减小HOij的绝对值。这样可以减少终端切换前后的接收信号强度波动。则根据得到的分布状态,建对所述候选基站站址下包含的各小区间的切换参数,按照下述约束条件进行优化,对建立的目标函数求解得到预设条件为满足目标区域内承载的网络容量最大的基站站址。
第一约束条件:随切换由第i个小区迁移至第j个小区的话务量Rij,满足随第i个小区到第j个小区的切换门限HOij变化的切换终端数量分布关系Qij(HOij)的约束,以及去除各邻小区间重叠的切换话务量。
该项约束条件的计算中考虑了小区间切换重叠的情况,即小区i中的终端同时满足切换至邻小区j、k的条件,虽然由于接收信号电平差情况更好等原因而最终切换至小区k,但这部分流量仍将体现于小区i、j间的切换终端比例Qij中,计算时将这部分重复的容量去除。
第二约束条件:本小区申请接入的话务量总数Ti应不小于本小区保留的话务量Si和随切换迁移至至邻区的话务量Σj为小区i的邻区Rij之和。
第三约束条件:本小区保留的话务量Si与邻小区转移至本小区的话务量∑j为小区i的邻区Rji之和应不大于本小区的容量上限Ri
第四约束条件:相邻小区对间的切换门限Hij、Hji之和应小于一个预设的负值。
具体地,目标函数可以采用下述公式表示:
max{Σi=1,2,...,NTi}
min{Σi=1,2,...,NΣj为小区i的邻区(HOij+Ci-Cj)2}
其中,Ti是第i个小区内申请接入的话务量,HOij是终端满足切换条件从第i个小区切换至第j个小区的切换门限,Ck是第i个小区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带来的信号电平调整量,Cj是第j个小区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带来的信号电平调整量,第i个小区和第j个小区是相邻的两个小区。
该问题的约束条件可以采用下述方式表示:
第一约束条件为:
Gij≤(1-Qij(Hij+Ci-Cj)-Σk为小区i的邻区,k≠jP(x≤Hij,x-y>Hij-Hik+Ck-Cj)
l,m为小区i的邻区,l,m≠jP(x≤Hij+Ci-Cj,x-y>Hij-Hil+Cl-Cj,x-z>Hij-Him+Cm-Cj)*Ti
第二约束条件为:Si≤Tij为小区i的邻区Gij
第三约束条件为:Σi为小区j的邻区Gij+Sj≤Rj
第四约束条件为:Hij+Hji<-P;
其中,Gij是终端满足切换条件从第i个小区切换至第j个小区的话务量,Ci是第i个小区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带来的信号电平调整量,Cj是第j个小区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带来的信号电平调整量,Hij是小区i对小区j的切换门限,当终端接收到的小区i的接收信号强度与接收到的小区j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Hij时,触发终端从小区i到小区j的切换,Qij是小区i向小区j转移话务量与切换门限的关系函数,P代表随机变量取值满足其后续括号中条件关系的概率,x、y、z分别是小区i与不同邻区间的接收信号电平差,Hik是小区i对小区k的切换门限,Ck是第k个小区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带来的信号电平调整量,Hil是小区i对小区l的切换门限,Cl是第l个小区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带来的信号电平调整量,Him是小区i对小区m的切换门限,Cm是第m个小区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带来的信号电平调整量,Ti是第i个小区内申请接入的话务量,Si是在小区i接入后未切换至邻区仍由小区i承载的话务量,Sj是在小区j接入后未切换至邻区仍由小区j承载的话务量,Rj是小区j可承载的话务量上限,Hji是小区j对小区i的切换门限;所述第i个小区和第j个小区是相邻的两个小区。
可以采用内点惩罚函数对目标函数求解。
具体地,通过对两个目标函数赋予不同的权重,将目标函数合并为一个统一的目标函数,则可以表示为:
minxf(x)s.t.g(x)≤0
其中,f(x)是目标优化函数,g(x)是约束条件函数,s.t.表示约束条件。
对于非线性约束的优化问题,如上述第一个约束条件为非线性约束条件,可以采用内点惩罚函数进行求解。具体实施过程如下述:
首先,定义惩罚函数为
P(x,μ)=f(x)-μΣiln(-gi(x))
其中,μ是惩罚因子,P是惩罚函数,f(x)是目标优化函数,gi(x)是第i个约束条件分量。
通过定义的惩罚函数,可以将问题转换为无约束极小值问题
minx,μP(x,μ)
按照下述步骤对上述公式minx,μP(x,μ)进行求解:
步骤一:给定满足约束条件的初始点x0,初始惩罚因子μ1,压缩系数r(0<r<1),作为计算终止条件的误差ε<0。设置迭代数k=1,进入步骤二。
步骤二:在第k次迭代内,以xk-1为初始值,求解极小化问题minx,μP(x,μk),获得极小点xk。
步骤三:如果-μkΣiln(-gi(xk))<ε,则停止计算,得到优化问题满足准确度要求的解xk;否则,设μk+1=rμk,转至步骤二开始第k+1次迭代。
在上述过程的步骤二中,求解极小化问题的方法可以但不限于选择牛顿法或共轭梯度法。较佳地,可以首先尝试使用牛顿法求解,如不满足算法要求或无法得到有效解,则以xk-1附近的一个惩罚函数P(x,μ)可近似为线性变化的区间作为范围使用共轭梯度法进行求解。
步骤八,确定出符合预设条件的基站站址。
步骤九,在确定出的基站站址不符合预设条件时,返回执行步骤一确定时间提前量的过程。
较佳地,在上述步骤九之后,还可以包括:
将目标区域内设置的基站按照确定出的基站站址进行搬迁。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四上述提出的技术方案中所阐述的“第一”“第二”等顺序,仅是在本发明实施例四这里为了便于阐述进行的分类,以及本发明实施例四上述提出的确定基站站址的方法流程中,仅给出的是在LTE通信系统中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具体实施中,可以根据上述方法流程进行变型使用。
相比现有技术中确定基站站址主要依赖人工进行勘察并进行选择,不能够准确地确定出基站站址,不能够准确判断基站位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采用本发明实施例这里提出的技术方案,能够根据通信网络中承载的实际话务量分布情况进行基站站址的选择,较好地提高提高系统容量。该方法优化效率高,优化程度可控,可以有效的提高整片区域的网络容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设备)、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1)

1.一种基站站址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目标区域内的通信容量及单个基站设备的负荷能力,确定在该目标区域内设置基站时对应的规划参数,并根据所述规划参数预设至少一个信号控制设备,包括:
确定目标区域内的话务量分布信息;
根据话务量分布信息,确定出候选基站站址,并将所述信号控制设备的位置调整为候选基站站址;并
确定调整后的信号控制设备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信号接收强度差值的分布状态;
根据所述分布状态,按照预设算法,确定所述候选基站站址是否符合预设条件;以及
在确定出的基站站址不符合预设条件时,返回执行确定目标区域内的话务量分布信息的过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目标区域内的话务量分布信息,包括:
确定目标区域内各终端位置信息;
将确定出的目标区域内包含的全部终端的终端位置信息,作为目标区域内的话务量分布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目标区域内各终端位置信息,包括:
在全球移动通信GSM系统或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通信系统中,确定信号控制设备第二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终端上报的时间提前量;确定预设测量周期内,统计确定出的时间提前量所归属预设时间提前量区间,其中预设时间提前量区间是根据规则,将时间提前量的数据进行区间划分得到的;针对小区中包含的任一终端,确定所述终端上报给服务小区及至少两个邻小区的时间提前量数据,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数据确定所述终端和服务小区及所述至少两个邻小区天线之间的距离,确定目标区域内所述终端的位置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目标区域内所述终端的位置信息之后,还包括:
对确定出的目标区域内所述终端的位置信息进行校正,具体为:在TD-SCDMA通信系统中,确定信号控制设备第二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终端上报给服务小区的天线到达角数值;确定预设测量周期内,确定出的天线到达角数值所归属预设天线到达角区间,其中预设天线到达角区间是根据规则,将天线到达角的数据进行区间划分得到的;根据确定出的天线到达角数值所归属预设天线到达角区间,确定终端相对服务小区天线所在的角度范围,将所述角度范围和基于事件提前量得到的终端的位置信息取交集,得到目标区域内所述终端的位置信息。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目标区域内各终端位置信息,包括:
在长期演进LTE通信系统中,确定信号控制设备第三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终端上报的收发时间差值;确定预设测量周期内,统计确定出的收发时间差值所归属预设收发时间差区间,其中预设收发时间差区间是根据规则,将收发时间差值的数据进行区间划分得到的;针对小区中包含的任一终端,确定所述终端上报给服务小区及至少两个邻小区的收发时间差数据,根据所述收发时间差数据确定所述终端和服务小区及所述至少两个邻小区天线之间的距离,确定目标区域内所述终端的位置信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出目标区域内所述终端的位置信息之后,还包括:
对确定出的目标区域内所述终端的位置信息进行校正,具体为:在LTE通信系统中,确定信号控制设备第三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终端上报给服务小区的天线到达角数值;确定预设测量周期内,确定出的天线到达角数值所归属预设天线到达角区间,其中预设天线到达角区间是根据规则,将天线到达角的数据进行区间划分得到的;根据确定出的天线到达角数值所归属预设天线到达角区间,确定终端相对服务小区天线所在的角度范围;将所述角度范围和基于事件提前量得到的终端的位置信息取交集,得到目标区域内所述终端的位置信息。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话务量分布信息,确定出候选基站站址,包括:
根据话务量分布信息,确定各信号控制设备管辖范围内包含的终端数量的方差;
通过降低方差的方式,确定出候选基站站址。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降低方差的方式,确定出候选基站站址,包括:
针对任一信号控制设备,确定终端位置信息;以及
确定在所述信号控制设备管辖范围内,终端分布的重心位置信息;
将信号控制设备的位置搬迁至所述重心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以及
确定所述信号控制设备搬迁后,管辖范围内终端数量的方差;
若所述方差小于预设门限值,则确定出候选基站站址,反之继续返回执行确定终端位置信息的步骤。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终端位置信息,包括:
按照下述公式确定终端所处的位置范围,并选取确定出的位置范围内任一位置作为终端位置信息:
10-6δ/ADi_min2<(x-Xn)2+(y-Yn)2<106δ/ADi_max2
其中,A是乘性因子,x是目标区域的位置信息二维坐标化后的横坐标,y是目标区域的位置信息二维坐标化后的纵坐标,δ是方差,Xn是目标区域内第n个信号控制设备所处位置的横坐标,Yn是目标区域内第n个信号控制设备所处位置的纵坐标,Di_min是终端上报的时间提前量在第i个统计区间对应的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最小值,Di_max是终端上报的时间提前量在第i个统计区间对应的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最大值。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公式确定在每个信号控制设备管辖范围内,终端分布的重心位置信息:
其中,m=1,2,…,M,M是信号控制设备管辖范围内的小区作为服务小区时包含的终端的数量,Xc是信号控制设备管辖范围内终端分布的重心位置信息二维坐标化后的横坐标,Yc是信号控制设备管辖范围内终端分布的重心位置信息二维坐标化后的纵坐标,xm是第m个终端所处位置信息上的二维坐标化后的横坐标,ym是第m个终端所处位置信息上的二维坐标化后的纵坐标。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公式确定各信号控制设备管辖范围内终端数量的方差:
<mrow> <mi>V</mi> <mi>a</mi> <mi>r</mi> <mo>=</mo> <mfrac> <mn>1</mn> <mi>K</mi> </mfrac> <msub> <mi>&amp;Sigma;</mi> <mrow> <mi>k</mi> <mo>=</mo> <mn>1</mn> <mo>,</mo> <mn>2</mn> <mo>,</mo> <mo>...</mo> <mo>,</mo> <mi>K</mi> </mrow> </msub> <msup> <mrow> <mo>(</mo> <msub> <mi>L</mi> <mi>k</mi> </msub> <mo>-</mo> <msub> <mi>L</mi> <mrow> <mi>a</mi> <mi>v</mi> <mi>g</mi> </mrow> </msub> <mo>)</mo> </mrow> <mn>2</mn> </msup> </mrow>
其中,Var是方差,K是目标区域内包含的基站的数量,Lk是当前状态下第k个基站负荷的终端数量,Lavg是目标区域内各基站的平均负载终端数量。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信号接收强度差值包含GSM通信系统中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的信号接收电平差值;
确定调整后的信号控制设备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信号接收强度差值的分布状态,包括:
确定调整后的信号控制设备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的信号接收电平差值;
按照预设的信号接收电平差值的取值范围,确定从预设最小信号接收电平差值开始,至预设的各信号接收电平差值区间范围内,分别包含的第一上报值的上报数量,所述第一上报值是在GSM通信系统中,确定出的信号控制设备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的信号接收电平差值;
计算各区间上报数量在第一上报值总数量中所占的比值;
将所述比值作为第一预设时长内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信号接收电平差值的分布状态。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信号接收强度差值包含TD-SCDMA通信系统中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的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CCPCH接收信号码功率差值;
确定调整后的信号控制设备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信号接收强度差值的分布状态,包括:
确定调整后的信号控制设备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P-CCPCH接收信号码功率;
计算确定出的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P-CCPCH接收信号码功率之间的差值;
按照预设的P-CCPCH接收信号码功率差值的取值范围,确定从预设最小P-CCPCH接收信号码功率差值开始,至预设的各P-CCPCH接收信号码功率差值区间范围内,分别包含的第二上报值的上报数量,所述第二上报值是TD-SCDMA通信系统中计算得到的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P-CCPCH接收信号码功率之间的差值;
计算各区间上报数量在第二上报值总数量中所占的比值;
将所述比值作为第一预设时长内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P-CCPCH接收信号码功率差值的分布状态。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信号接收强度差值包含LTE通信系统中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差值;
确定调整后的信号控制设备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信号接收强度差值的分布状态,包括:
确定调整后的信号控制设备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
计算确定出的服务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信号功率值和邻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之间的差值;
按照预设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差值的取值范围,确定从预设最小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差值开始,至预设的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差值区间范围内,分别包含的第三上报值的上报数量,所述第三上报值是LTE通信系统中计算得到的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之间的差值;
计算各区间上报数量在第三上报值总数量中所占的比值;
将所述比值作为第一预设时长内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差值的分布状态。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分布状态,按照预设算法,确定所述候选基站站址是否符合预设条件,包括:
对所述候选基站站址下包含的各小区间的切换参数,按照下述约束条件进行优化;
第一约束条件:随切换由第i个小区迁移至第j个小区的话务量Rij,满足随第i个小区到第j个小区的切换门限HOij变化的切换终端数量分布关系Qij(HOij)的约束,以及去除各邻小区间重叠的切换话务量;
第二约束条件:本小区申请接入的话务量总数Ti应不小于本小区保留的话务量Si和随切换迁移至邻区的话务量∑j为小区i的邻区Rij之和;
第三约束条件:本小区保留的话务量Si与邻小区转移至本小区的话务量∑j为小区i的邻区Rji之和应不大于本小区的容量上限Ri
第四约束条件:相邻小区对间的切换门限Hij、Hji之和应小于一个预设的负值;
对所述目标函数求解得到目标区域内承载的网络容量的优化值。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函数为:
max{∑i=1,2,...,NTi};以及
min{∑i=1,2,...,Nj为小区i的邻区(HOij+Ci-Cj)2}
其中,Ti是第i个小区内申请接入的话务量,HOij是终端满足切换条件从第i个小区切换至第j个小区的切换门限,Ck是第i个小区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带来的信号电平调整量,Cj是第j个小区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带来的信号电平调整量,第i个小区和第j个小区是相邻的两个小区。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条件可以采用下述公式表示:
所述第一约束条件为:
Gij≤(1-Qij(Hij+Ci-Cj)-∑k为小区i的邻区,k≠jP(x≤Hij,x-y>Hij-Hik+Ck-Cj)
+∑l,m为小区i的邻区,l,m≠jP(x≤Hij+Ci-Cj,x-y>Hij-Hil+Cl-Cj,x-z>Hij-Him+Cm-Cj)*Ti
所述第二约束条件为:Si≤Ti-∑j为小区i的邻区Gij
所述第三约束条件为:∑i为小区j的邻区Gij+Sj≤Rj
所述第四约束条件为:Hij+Hji<-P;
其中,Gij是终端满足切换条件从第i个小区切换至第j个小区的话务量,Ci是第i个小区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带来的信号电平调整量,Cj是第j个小区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带来的信号电平调整量,Hij是小区i对小区j的切换门限,当终端接收到的小区i的接收信号强度与接收到的小区j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Hij时,触发终端从小区i到小区j的切换,Qij是小区i向小区j转移话务量与切换门限的关系函数,P代表随机变量取值满足其后续括号中条件关系的概率,x、y、z分别是小区i与不同邻区间的接收信号电平差,Hik是小区i对小区k的切换门限,Ck是第k个小区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带来的信号电平调整量,Hil是小区i对小区l的切换门限,Cl是第l个小区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带来的信号电平调整量,Him是小区i对小区m的切换门限,Cm是第m个小区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带来的信号电平调整量,Ti是第i个小区内申请接入的话务量,Si是在小区i接入后未切换至邻区仍由小区i承载的话务量,Sj是在小区j接入后未切换至邻区仍由小区j承载的话务量,Rj是小区j可承载的话务量上限,Hji是小区j对小区i的切换门限;所述第i个小区和第j个小区是相邻的两个小区。
18.一种基站站址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目标区域内的通信容量及单个基站设备的负荷能力,确定在该目标区域内设置基站时对应的规划参数,并根据所述规划参数预设至少一个信号控制设备,包括:
话务量分布信息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目标区域内的话务量分布信息;
调整单元,用于根据话务量分布信息,确定出候选基站站址,并将所述信号控制设备的位置调整为候选基站站址;并
分布状态确定单元,用于确定调整后的信号控制设备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信号接收强度差值的分布状态;
校正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分布状态,按照预设算法,确定所述候选基站站址是否符合预设条件;以及在确定出的基站站址不符合预设条件时,返回执行确定目标区域内的话务量分布信息的过程。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话务量分布信息确定单元,具体用于确定目标区域内各终端位置信息;将确定出的目标区域内包含的全部终端的终端位置信息,作为目标区域内的话务量分布信息。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话务量分布信息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在全球移动通信GSM系统或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通信系统中,确定信号控制设备第二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终端上报的时间提前量;确定预设测量周期内,统计确定出的时间提前量所归属预设时间提前量区间,其中预设时间提前量区间是根据规则,将时间提前量的数据进行区间划分得到的;针对小区中包含的任一终端,确定所述终端上报给服务小区及至少两个邻小区的时间提前量数据,根据所述时间提前量数据确定所述终端和服务小区及所述至少两个邻小区天线之间的距离,确定终端的位置信息。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话务量分布信息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在长期演进LTE通信系统中,确定信号控制设备第三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终端上报的收发时间差值;确定预设测量周期内,统计确定出的收发时间差值所归属预设收发时间差区间,其中预设收发时间差区间是根据规则,将收发时间差值的数据进行区间划分得到的;针对小区中包含的任一终端,确定所述终端上报给服务小区及至少两个邻小区的收发时间差数据,根据所述收发时间差数据确定所述终端和服务小区及所述至少两个邻小区天线之间的距离,确定终端的位置信息;根据确定出全部终端的位置信息,得到目标区域内终端分布情况,将所述目标区域内终端分布情况作为话务量分布信息。
22.如权利要求18~21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单元,具体用于根据话务量分布信息,确定各信号控制设备管辖范围内包含的终端数量的方差;通过降低方差的方式,确定出候选基站站址。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单元,具体用于针对任一信号控制设备,确定终端位置信息;以及确定在所述信号控制设备管辖范围内,终端分布的重心位置信息;将信号控制设备的位置搬迁至所述重心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以及确定所述信号控制设备搬迁后,管辖范围内终端数量的方差;若所述方差小于预设门限值,则确定出候选基站站址,反之继续返回执行确定终端位置信息的步骤。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单元,具体用于按照下述公式确定终端所处的位置范围,并选取确定出的位置范围内任一位置作为终端位置信息:
10-6δ/ADi_min2<(x-Xn)2+(y-Yn)2<106δ/ADi_max2
其中,A是乘性因子,x是目标区域的位置信息二维坐标化后的横坐标,y是目标区域的位置信息二维坐标化后的纵坐标,δ是方差,Xn是目标区域内第n个信号控制设备所处位置的横坐标,Yn是目标区域内第n个信号控制设备所处位置的纵坐标,Di_min是终端上报的时间提前量在第i个统计区间对应的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最小值,Di_max是终端上报的时间提前量在第i个统计区间对应的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最大值。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单元,具体用于按照下述公式确定在每个信号控制设备管辖范围内,终端分布的重心位置信息:
其中,m=1,2,…,M,M是信号控制设备管辖范围内的小区作为服务小区时包含的终端的数量,Xc是信号控制设备管辖范围内终端分布的重心位置信息二维坐标化后的横坐标,Yc是信号控制设备管辖范围内终端分布的重心位置信息二维坐标化后的纵坐标,xm是第m个终端所处位置信息上的二维坐标化后的横坐标,ym是第m个终端所处位置信息上的二维坐标化后的纵坐标。
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单元,具体用于按照下述公式确定各信号控制设备管辖范围内终端数量的方差:
<mrow> <mi>V</mi> <mi>a</mi> <mi>r</mi> <mo>=</mo> <mfrac> <mn>1</mn> <mi>K</mi> </mfrac> <msub> <mi>&amp;Sigma;</mi> <mrow> <mi>k</mi> <mo>=</mo> <mn>1</mn> <mo>,</mo> <mn>2</mn> <mo>,</mo> <mo>...</mo> <mo>,</mo> <mi>K</mi> </mrow> </msub> <msup> <mrow> <mo>(</mo> <msub> <mi>L</mi> <mi>k</mi> </msub> <mo>-</mo> <msub> <mi>L</mi> <mrow> <mi>a</mi> <mi>v</mi> <mi>g</mi> </mrow> </msub> <mo>)</mo> </mrow> <mn>2</mn> </msup> </mrow>
其中,Var是方差,K是目标区域内包含的基站的数量,Lk是当前状态下第k个基站负荷的终端数量,Lavg是目标区域内各基站的平均负载终端数量。
27.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信号接收强度差值包含GSM通信系统中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的信号接收电平差值;
所述分布状态确定单元,具体用于确定调整后的信号控制设备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的信号接收电平差值;按照预设的信号接收电平差值的取值范围,确定从预设最小信号接收电平差值开始,至预设的各信号接收电平差值区间范围内,分别包含的第一上报值的上报数量,所述第一上报值是在GSM通信系统中,确定出的信号控制设备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的信号接收电平差值;计算各区间上报数量在第一上报值总数量中所占的比值;将所述比值作为第一预设时长内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信号接收电平差值的分布状态。
28.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信号接收强度差值包含TD-SCDMA通信系统中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的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CCPCH接收信号码功率差值;
所述分布状态确定单元,具体用于确定调整后的信号控制设备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P-CCPCH接收信号码功率;计算确定出的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P-CCPCH接收信号码功率之间的差值;按照预设的P-CCPCH接收信号码功率差值的取值范围,确定从预设最小P-CCPCH接收信号码功率差值开始,至预设的各P-CCPCH接收信号码功率差值区间范围内,分别包含的第二上报值的上报数量,所述第二上报值是TD-SCDMA通信系统中计算得到的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P-CCPCH接收信号码功率之间的差值;计算各区间上报数量在第二上报值总数量中所占的比值;将所述比值作为第一预设时长内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P-CCPCH接收信号码功率差值的分布状态。
2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信号接收强度差值包含LTE通信系统中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差值;
所述分布状态确定单元,具体用于确定调整后的信号控制设备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各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中包含的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计算确定出的服务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信号功率值和邻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之间的差值;按照预设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差值的取值范围,确定从预设最小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差值开始,至预设的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差值区间范围内,分别包含的第三上报值的上报数量,所述第三上报值是LTE通信系统中计算得到的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之间的差值;计算各区间上报数量在第三上报值总数量中所占的比值;将所述比值作为第一预设时长内服务小区与邻小区之间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差值的分布状态。
3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单元,具体用于对所述候选基站站址下包含的各小区间的切换参数,按照下述约束条件进行优化,以及对所述目标函数求解得到目标区域内承载的网络容量的优化值,所述约束条件为:
第一约束条件:随切换由第i个小区迁移至第j个小区的话务量Rij,满足随第i个小区到第j个小区的切换门限HOij变化的切换终端数量分布关系Qij(HOij)的约束,以及去除各邻小区间重叠的切换话务量;第二约束条件:本小区申请接入的话务量总数Ti应不小于本小区保留的话务量Si和随切换迁移至邻区的话务量∑j为小区i的邻区Rij之和;第三约束条件:本小区保留的话务量Si与邻小区转移至本小区的话务量∑j为小区i的邻区Rji之和应不大于本小区的容量上限Ri;第四约束条件:相邻小区对间的切换门限Hij、Hji之和应小于一个预设的负值。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单元采用的所述目标函数为:
max{∑i=1,2,...,NTi};以及
min{∑i=1,2,...,Nj为小区i的邻区(HOij+Ci-Cj)2}
其中,Ti是第i个小区内申请接入的话务量,HOij是终端满足切换条件从第i个小区切换至第j个小区的切换门限,Ck是第i个小区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带来的信号电平调整量,Cj是第j个小区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带来的信号电平调整量,第i个小区和第j个小区是相邻的两个小区。
CN201310206751.4A 2013-05-29 2013-05-29 一种基站站址确定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42196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06751.4A CN104219680B (zh) 2013-05-29 2013-05-29 一种基站站址确定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06751.4A CN104219680B (zh) 2013-05-29 2013-05-29 一种基站站址确定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19680A CN104219680A (zh) 2014-12-17
CN104219680B true CN104219680B (zh) 2017-10-17

Family

ID=52100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06751.4A Active CN104219680B (zh) 2013-05-29 2013-05-29 一种基站站址确定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196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1744B (zh) * 2015-01-27 2019-04-1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网络规划的方法及装置
CN107306411B (zh) * 2016-04-22 2020-07-1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Lte话务分布精确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7786987B (zh) * 2016-08-31 2021-01-1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网络设备规划方法及装置
CN106604291B (zh) * 2016-12-23 2019-12-24 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rtk移动参考站选址方法及装置
CN106972269B (zh) * 2017-03-31 2019-09-2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宽频多模设备的天线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KR20180125694A (ko) * 2017-05-16 2018-11-26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메모리 시스템 및 메모리 시스템의 동작방법
CN107682867A (zh) * 2017-07-19 2018-02-09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Td‑lte230网络中的电网基站优化方法
CN109903065B (zh) * 2017-12-08 2023-05-26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候选点的候选分值的方法和装置
CN110234163B (zh) * 2018-03-06 2022-03-2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海南有限公司 用户终端的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0418350B (zh) * 2018-04-27 2023-03-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共享站址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2655252B (zh) * 2018-10-10 2023-07-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同步指示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芯片及存储介质
CN112887112A (zh) * 2019-11-29 2021-06-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站点坐标规划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885704B (zh) * 2020-07-25 2022-04-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确定用户前置设备安装位置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58989A2 (en) * 1998-01-07 2000-12-13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of connecting base station to cellular system
CN1289218A (zh) * 1999-09-22 2001-03-28 刘仪 模拟蜂窝多基站定位方法和系统
CN1441583A (zh) * 2002-02-28 2003-09-10 陈定万 特种通讯终端及对某些终端集合的管理系统
CN102325331A (zh) * 2011-07-20 2012-01-18 北京邮电大学 热点覆盖网络小区的热点基站设置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58989A2 (en) * 1998-01-07 2000-12-13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of connecting base station to cellular system
CN1289218A (zh) * 1999-09-22 2001-03-28 刘仪 模拟蜂窝多基站定位方法和系统
CN1441583A (zh) * 2002-02-28 2003-09-10 陈定万 特种通讯终端及对某些终端集合的管理系统
CN102325331A (zh) * 2011-07-20 2012-01-18 北京邮电大学 热点覆盖网络小区的热点基站设置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19680A (zh) 2014-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19680B (zh) 一种基站站址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3037399B (zh) 一种异频测量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3929781B (zh) 超密集异构网络下跨层干扰协调优化方法
CN103338504B (zh) 无线局域网中多个ap信道及功率的联合自配置方法
CN109429247B (zh) 一种基于问题场景化的改善小区网络的方法及装置
CN102625322A (zh) 多制式智能可配的无线网络优化的实现方法
CN103179582B (zh) 一种室分系统选址方法和系统
CN102281574B (zh) 一种进行干扰协调的小区的确定方法及无线网络控制器
CN103686759B (zh) Td-lte系统基站的选址方法和装置
CN101547449A (zh) 基于扫频和手机测量报告的自主频率优化方法
CN103841602B (zh) 一种邻区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04754593B (zh) 一种天线方向角的调整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822638B (zh) 用户位置信息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4486772B (zh) 一种端到端多维度归一化的lte网络评估优化系统
CN109548074A (zh) 基于mr的上行干扰源波形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6937296A (zh) 一种部署蜂窝基站的方法及装置
CN106792752A (zh) 基站信号覆盖自优化方法和系统
CN106211326A (zh) 一种基于lte‑mr数据的综合精确定位算法
CN104125581B (zh) 覆盖和容量联合优化方法及装置、系统
CN103686818A (zh) 一种仿真测试方法及设备
CN101964981A (zh) 一种话务量预评估以及新建基站载频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CN102564388B (zh) 基站天线水平方向角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4125580A (zh) 一种网络规划方法及装置
CN102625337B (zh) 一种无线接入网自主节能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7872805B (zh) 参数获取方法及装置、网络侧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