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56796A - 一种软组织修复医用远红外热敷贴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软组织修复医用远红外热敷贴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56796A
CN104856796A CN201510343166.8A CN201510343166A CN104856796A CN 104856796 A CN104856796 A CN 104856796A CN 201510343166 A CN201510343166 A CN 201510343166A CN 104856796 A CN104856796 A CN 1048567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r infrared
powder
soft tissue
reduced iron
iron pow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4316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奕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 Qing Bio Tech Ltd Guangxi
Original Assignee
Da Qing Bio Tech Ltd Guangx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 Qing Bio Tech Ltd Guangxi filed Critical Da Qing Bio Tech Ltd Guangxi
Priority to CN20151034316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56796A/zh
Publication of CN1048567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567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敷贴,具体地涉及一种软组织修复医用远红外热敷贴及其制备方法,它包括无纺布布袋、设置于无纺布布袋的发热层以及用于固定无纺布布袋的压敏胶带,发热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还原铁粉35-45%、铝粉0.1-5%、远红外陶瓷粉5-15%、活性炭10-16%、高分子吸水树脂0.5-2%、氯化钠1-6%、余量纯化水。本发明通过热疗和红外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对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软组织损伤、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风湿疼痛、膝关节损伤、慢性前列腺炎、慢性乳腺炎、乳腺增生、慢性胃肠炎、慢性妇科炎症、宫寒、胃寒、风湿疼痛等所致的炎症、病痛具有理疗和治疗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软组织修复医用远红外热敷贴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敷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组织修复医用远红外热敷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热敷贴,又称发热贴,自从90年代从日本引进到国内后,经过20余年的发展,发热贴已经在国内得到相当大的普及应用,发热贴的反应原理为利用原电池加快氧化反应速度,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发热贴一般由原料层,明胶层和无纺布袋组成。原料层置于无纺布袋,无纺布袋是采用微孔透气膜制作的。它还得有一个不透气的外袋。在使用时,去掉外袋,让内袋即无纺布袋暴露在空气里,空气中的氧气通过透气膜进入里面。放热的时间和温度就是通过透气膜的透氧速率进行控制的。如果透氧太快,热量一下子就放掉了,而且还有可能烫伤皮肤。如果透氧太慢,就没有什么温度了,所以控制发热贴的发热温度和发热时间是关键。
发热贴的治病原理如下:人体各部分都存在局部的微循环系统,为机体的各部份输运营养,排出体 内垃圾。中医理论强调“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意即当人体经常受寒气侵袭, 局部的微循环系统发生阻滞时,使相应机体既得不到营养,又无法排出废物, 就会产生痛疼,进而引起病变。而发热贴的持续放热可以促进人体微循环进入良性循环状态,恢复正常的生理机能,从而消除疼痛,治疗疾病。
现有各种各样的发热贴产品,其中关于发热材料的选择,大多是以炭粉加上铁粉为主,其发热原理是在炭粉的作用下,铁粉和空气接触面积增大,通过氧化反应而放出热量。早期的产品主要是解决发热剂的问题。例如,专利号为88216507.0、名称为“焐手暖包”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取暖用的焐手暧包。它所采用的发热剂是以凹凸棒粘土及铁粉为主要成份,申请号为201010248282.9、名称为“竹炭暖贴”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竹炭暖贴,它所采用的发热材料包括竹炭250-350g、铁粉50-150g、氯化钠50-150g、吸水树脂100-200g、蛭石50-150g。但现有技术中的发热贴存在发热温度不均衡和发热时间过短、治疗疾病效果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的发热持久均匀、治疗效果好的软组织修复医用远红外热敷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软组织修复医用远红外热敷贴,包括无纺布布袋、设置于无纺布布袋的发热层以及用于固定无纺布布袋的压敏胶带,所述发热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
还原铁粉 35-45%
铝粉 0.1-5%
远红外陶瓷粉 5-15%
活性炭 10-16%
高分子吸水树脂 0.5-2%
氯化钠 1-6%
纯化水 余量。
优选的,所述发热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
还原铁粉 35-40%
铝粉 0.1-1%
远红外陶瓷粉 5-10%
活性炭 10-13%
高分子吸水树脂 0.5-1%
氯化钠 1-3%
纯化水 余量。
另一优选的,所述发热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
还原铁粉 40-45%
铝粉 1-5%
远红外陶瓷粉 10-15%
活性炭 13-16%
高分子吸水树脂 1-2%
氯化钠 3-6%
纯化水 余量。
更为优选的,所述发热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
还原铁粉 35%
铝粉 2%
远红外陶瓷粉 12%
活性炭 13%
高分子吸水树脂 1%
氯化钠 3%
纯化水 余量。
另一更为优选的,所述发热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
还原铁粉 40%
铝粉 1%
远红外陶瓷粉 10%
活性炭 13%
高分子吸水树脂 1%
氯化钠 3%
纯化水 余量。
所述还原铁粉为重量比为1:5-1:10的纳米级还原铁粉和微米级还原铁粉的混合物,所述纳米级还原铁粉的粒径为50-200纳米,所述微米级还原铁粉的粒径为200-400微米。
本发明利用纳米级还原铁粉的小质量和高表面能,使得纳米级还原铁粉附着在微米级还原铁粉表面,形成核\壳层的复合结构;没有附着在微米级还原铁粉的纳米级还原铁粉将填充到发热层的各种间隙,表现出纳米材料的各种性能优点。本发明采用纳米级还原铁粉和微米级还原铁粉的混合物相结合的方式,不仅降低了成本,更可以使整个热疗过程中发热更加均匀。
所述远红外陶瓷粉为纳米级。本发明的远红外陶瓷粉为纳米级,利用纳米远红外陶瓷粉,使得远红外辐射率得到提高,并极大提高远红外的透过率,从而对人体产生极为有用的作用。
所述活性炭为重量比为1:4-1:8的纳米级活性炭和微米级活性炭的混合物,所述纳米级活性炭的粒径为100-300纳米,所述微米级活性炭的粒径为200-300微米。
本发明利用纳米级活性炭的小质量和高表面能,使得纳米级活性炭附着在微米级活性炭表面,形成核\壳层的复合结构;没有附着在微米级活性炭的纳米级活性炭将填充到发热层的各种间隙,表现出纳米材料的各种性能优点。本发明采用纳米级活性炭和微米级活性炭的混合物相结合的方式,不仅降低了成本,更可以使整个热疗过程中发热更加均匀。
所述铝粉为重量比为1:10-1:20的纳米级铝粉和微米级铝粉的混合物,所述纳米级铝粉的粒径为50-100纳米,所述微米级铝粉的粒径为100-300微米,原理同上。
一种软组织修复医用远红外热敷贴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步骤A、称量:称量配方量的还原铁粉、铝粉、远红外陶瓷粉、活性炭、高分子吸水树脂、氯化钠、纯化水;
步骤B、准备:将步骤A称量好的高分子吸水树脂加入到纯化水中充分溶胀得到高分子吸水树脂溶胀体;将活性炭加入到高分子吸水树脂溶胀体中搅拌均匀得到第一混合物,备用;将还原铁粉、铝粉、远红外陶瓷粉、氯化钠搅拌均匀得到第二混合物,备用;
步骤C、配制:将步骤B得到的第二混合物加入到第一混合物中,搅拌均匀,得到发热层;
步骤D、组装,将发热层装入无纺布布袋,固定压敏胶带,将固定好压敏胶带的无纺布布袋装入密封袋保存,即得软组织修复医用远红外热敷贴。
从将步骤B得到的第二混合物加入到第一混合物中至入密封袋保存整个过程控制在10min以内。
高分子吸水树脂具有亲水基团、能大量吸收水分而溶胀又能保持住水分不外流的合成树脂,可采用淀粉接枝丙烯酸盐类、接枝丙烯酰胺、高取代度交联羧甲基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接枝丙烯酰胺、交联型羟乙基纤维素接枝丙烯酰胺聚合物。本发明优选交联型羟乙基纤维素接枝丙烯酰胺聚合物,本发明使用高分子吸水树脂既可使本发明成膏状,又有利于热量的缓慢释放,延长了发热时间。
远远红外陶瓷粉是以能够辐射出比正常物体更多的远红外线(红外辐射率更高)为主要特征功能。远红外线对人体保健原理: 激活了生物大分子的活性。使生物体的分子能够被激发而处于较高振动状态。这样使激活了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水分子的活性,从而发挥了生物大分子调节机体代谢、免疫等活动的功能,有利于机能的恢复和平衡,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促进和改善血液循环。远红外作用于皮肤后,大部分能量被皮肤所吸收,被吸收的能量转化为热能,引起皮温升高,刺激皮肤内热感觉器,通过丘脑反射,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另一方面由于热作用,引起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血管张力低,浅小动脉、浅毛细管和浅静脉扩张,血液循环得以改善。增强新陈代谢。
本发明选用特定粒径的还原铁粉、远远红外陶瓷粉、活性炭、铝粉,相互配合,保证发热速度的均匀性和持久性。
本发明的活性炭,铝粉,还原铁粉,水和氯化钠和空气中的氧气组成一个原电池放电,然后由于没有正负极,电子无法分正负电子导出,直接形成短路,从而产生热量。
当打开本发明的密封袋时,热疗开始发挥作用,在有一定热量的条件下,红外治疗的效果更佳。
本发明采用热疗和红外治疗相结合的方式,热疗是通过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作用产生热能量,有效使局部毛细血管的迅速扩张,打通血脉堵塞,促进血液循环, 使血内氧含量增加, 肌体代谢率加快, 温经通络, 驱风散寒, 活血化瘀、消炎、消肿、止痛。远红外的热效应,使皮肤温度增加,交感神经能力减低,使血管活性物质释放,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血循环改善,增强了组织营养,活跃了组织代谢,提高了细胞供氧量,改善了病灶区的供血氧状态,加强了细胞再生能力,控制了炎症的发展并使其局限化,加速了病灶修复; 同时消除了炎症的病理过程,原来遭到破坏的生理平衡状态得到恢复,提高了局部和全身的抗病能力,激活了免疫细胞功能,加强了白细胞和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达到消炎抑菌的目的;以及改善了微循环,建立了侧枝循环,增强了细胞膜的稳定性,调节了离子的深度,促进了有毒物质的代谢,及废物的排泄,加速了渗出物质的吸收,导致炎症水肿的消退。在热疗、远红外治疗的作用下, 局部毛细血管迅速扩张, 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血内氧含量的增加, 机体代谢率也随之加快, 远红外线随着热能量的加大而深入渗透, 使患处组织逐渐变得松弛而舒适, 疲劳减轻; 也使局部炎症加快吸收, 肌体内的废物加快排除, 使全身的经络血脉随之畅通, 使已出现的组织肿涨、疼痛等症状快速消退, 从而达到消炎、消肿及止痛的治疗效果。同时热能量促进细胞内催化反应, 加快细胞內能量源细胞分子的再生, 促使组织再生, 使病患组织迅速修复。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采通过热疗、远红外治疗相结合,对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颈椎病、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软组织损伤、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风湿疼痛、膝关节损伤、慢性前列腺炎、慢性前列腺增生、慢性乳腺炎、乳腺增生、慢性盆腔炎、慢性胃肠炎、痛经、慢性妇科炎症、宫寒、胃寒、风湿疼痛等所致的炎症、病痛具有理疗和治疗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1
一种软组织修复医用远红外热敷贴,包括无纺布布袋、设置于无纺布布袋的发热层以及用于固定无纺布布袋的压敏胶带,所述发热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
还原铁粉 35%
铝粉 0.1%
远红外陶瓷粉 5%
活性炭 10%
高分子吸水树脂 0.5%
氯化钠 1%
纯化水 余量。
所述还原铁粉为重量比为1:5的纳米级还原铁粉和微米级还原铁粉的混合物,所述纳米级还原铁粉的粒径为50纳米,所述微米级还原铁粉的粒径为200微米。
所述铝粉为重量比为1:10的纳米级铝粉和微米级铝粉的混合物,所述纳米级铝粉的粒径为50纳米,所述微米级铝粉的粒径为300微米。
所述活性炭为重量比为1:4的纳米级活性炭和微米级活性炭的混合物,所述纳米级活性炭的粒径为100纳米,所述微米级活性炭的粒径为200微米。
一种软组织修复医用远红外热敷贴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步骤A、称量:称量配方量的还原铁粉、铝粉、远红外陶瓷粉、活性炭、高分子吸水树脂、氯化钠、纯化水;
步骤B、准备:将步骤A称量好的高分子吸水树脂加入到纯化水中充分溶胀得到高分子吸水树脂溶胀体;将活性炭加入到高分子吸水树脂溶胀体中搅拌均匀得到第一混合物,备用;将还原铁粉、铝粉、远红外陶瓷粉、氯化钠搅拌均匀得到第二混合物,备用;
步骤C、配制:将步骤B得到的第二混合物加入到第一混合物中,搅拌均匀,得到发热层;
步骤D、组装,将发热层装入无纺布布袋,固定压敏胶带,将固定好压敏胶带的无纺布布袋装入密封袋保存,即得软组织修复医用远红外热敷贴。
实施例 2
一种软组织修复医用远红外热敷贴,包括无纺布布袋、设置于无纺布布袋的发热层以及用于固定无纺布布袋的压敏胶带,所述发热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
还原铁粉 35%
铝粉 2%
远红外陶瓷粉 12%
活性炭 13%
高分子吸水树脂 1%
氯化钠 3%
纯化水 余量。
所述还原铁粉为重量比为1:6的纳米级还原铁粉和微米级还原铁粉的混合物,所述纳米级还原铁粉的粒径为180纳米,所述微米级还原铁粉的粒径为260微米。
所述铝粉为重量比为1:15的纳米级铝粉和微米级铝粉的混合物,所述纳米级铝粉的粒径为60纳米,所述微米级铝粉的粒径为180微米。
所述远红外陶瓷粉为纳米级远红外陶瓷粉。
所述活性炭为重量比为1:5的纳米级活性炭和微米级活性炭的混合物,所述纳米级活性炭的粒径为180纳米,所述微米级活性炭的粒径为270微米。
一种软组织修复医用远红外热敷贴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步骤A、称量:称量配方量的还原铁粉、铝粉、远红外陶瓷粉、活性炭、高分子吸水树脂、氯化钠、纯化水;
步骤B、准备:将步骤A称量好的高分子吸水树脂加入到纯化水中充分溶胀得到高分子吸水树脂溶胀体;将活性炭加入到高分子吸水树脂溶胀体中搅拌均匀得到第一混合物,备用;将还原铁粉、铝粉、远红外陶瓷粉、氯化钠搅拌均匀得到第二混合物,备用;
步骤C、配制:将步骤B得到的第二混合物加入到第一混合物中,搅拌均匀,得到发热层;
步骤D、组装,将发热层装入无纺布布袋,固定压敏胶带,将固定好压敏胶带的无纺布布袋装入密封袋保存,即得软组织修复医用远红外热敷贴。
实施例 3
一种软组织修复医用远红外热敷贴,包括无纺布布袋、设置于无纺布布袋的发热层以及用于固定无纺布布袋的压敏胶带,所述发热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所述发热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
还原铁粉 40%
铝粉 1%
远红外陶瓷粉 10%
活性炭 13%
高分子吸水树脂 1%
氯化钠 3%
纯化水 余量。
所述还原铁粉为重量比为1:9的纳米级还原铁粉和微米级还原铁粉的混合物,所述纳米级还原铁粉的粒径为150纳米,所述微米级还原铁粉的粒径340微米。
所述铝粉为重量比为1:8的纳米级铝粉和微米级铝粉的混合物,所述纳米级铝粉的粒径为90纳米,所述微米级铝粉的粒径为220微米。
所述远红外陶瓷粉为纳米级远红外陶瓷粉。
所述活性炭为重量比为1:7的纳米级活性炭和微米级活性炭的混合物,所述纳米级活性炭的粒径为240纳米,所述微米级活性炭的粒径为240微米。
一种软组织修复医用远红外热敷贴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步骤A、称量:称量配方量的还原铁粉、铝粉、远红外陶瓷粉、活性炭、高分子吸水树脂、氯化钠、纯化水;
步骤B、准备:将步骤A称量好的高分子吸水树脂加入到纯化水中充分溶胀得到高分子吸水树脂溶胀体;将活性炭加入到高分子吸水树脂溶胀体中搅拌均匀得到第一混合物,备用;将还原铁粉、铝粉、远红外陶瓷粉、氯化钠搅拌均匀得到第二混合物,备用;
步骤C、配制:将步骤B得到的第二混合物加入到第一混合物中,搅拌均匀,得到发热层;
步骤D、组装,将发热层装入无纺布布袋,固定压敏胶带,将固定好压敏胶带的无纺布布袋装入密封袋保存,即得软组织修复医用远红外热敷贴。
实施例 4
一种软组织修复医用远红外热敷贴,包括无纺布布袋、设置于无纺布布袋的发热层以及用于固定无纺布布袋的压敏胶带,所述发热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
还原铁粉 45%
铝粉 5%
远红外陶瓷粉 15%
活性炭 16%
高分子吸水树脂 2%
氯化钠 6%
纯化水 余量。
所述还原铁粉为重量比为1:10的纳米级还原铁粉和微米级还原铁粉的混合物,所述纳米级还原铁粉的粒径为50-200纳米,所述微米级还原铁粉的粒径为400微米。
所述铝粉为重量比为1:20的纳米级铝粉和微米级铝粉的混合物,所述纳米级铝粉的粒径为100纳米,所述微米级铝粉的粒径为300微米。所述远红外陶瓷粉为纳米级远红外陶瓷粉。
所述活性炭为重量比为1:8的纳米级活性炭和微米级活性炭的混合物,所述纳米级活性炭的粒径为100-300纳米,所述微米级活性炭的粒径为300微米。
一种软组织修复医用远红外热敷贴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步骤A、称量:称量配方量的还原铁粉、铝粉、远红外陶瓷粉、活性炭、高分子吸水树脂、氯化钠、纯化水;
步骤B、准备:将步骤A称量好的高分子吸水树脂加入到纯化水中充分溶胀得到高分子吸水树脂溶胀体;将活性炭加入到高分子吸水树脂溶胀体中搅拌均匀得到第一混合物,备用;将还原铁粉、铝粉、远红外陶瓷粉、氯化钠搅拌均匀得到第二混合物,备用;
步骤C、配制:将步骤B得到的第二混合物加入到第一混合物中,搅拌均匀,得到发热层;
步骤D、组装,将发热层装入无纺布布袋,固定压敏胶带,将固定好压敏胶带的无纺布布袋装入密封袋保存,即得软组织修复医用远红外热敷贴。
应用本发明制得的软组织修复医用远红外热敷贴治疗颈椎病、 肩周炎、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骨质增生、盆腔炎、慢性胃肠 炎等门诊常见慢性痛症共200例患者,具体效果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200例,男80例,女120例;年龄25-70岁,平均43岁;病 程3个月-15年,平均3.8年。其中膝骨性关节炎21例,颈椎病24例,肩周炎28例,慢性腰肌劳损27例,腰椎间盘突出伴坐骨神经痛27例,慢性胃肠炎22例,慢性盆腔炎26例,痛经25例。疼痛部位多分布于颈部、肩部、下背部、下腹部、臀部、股后部、股外侧部、膝关节等部位。自觉相应部位酸胀痛,坐骨神经痛者有下肢传导痛,严重者影响日常生活活动及功能。
2.上述200例采用本发明制得的软组织修复医用远红外热敷贴,称之为热敷贴治疗组,另选择确诊为肩背软组织疼痛者45例,采用红外线治疗,称之为红外线治疗对照组。
热敷贴治疗组:采用局部直接治疗法。取本发明制得的软组织修复医用远红外热敷贴一包,沿缺口用力撕开密封包装袋,取出热敷贴,然后撕掉此热敷贴两端的保护纸,露出粘贴胶膜,对准治疗部位,顺手将粘贴胶膜紧贴皮肤并压紧即可。一般嘱患者晚上冲凉后洗净患处并擦干水分后使用此热敷贴,每次20-30分钟,每天2次, 10天为一个疗程。
红外线治疗对照组:45例,其中男21例,女24例;年龄23〜70岁,平均38 岁,病程1月至13年。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肩背软组织疼痛。红外线对照组采用红外线灯,输出功率250瓦,照射痛区20 min,每日1次,10天为一个疗程。
3.统计方法:采用SPSS10. 0软件包,采用x2检验。
二、临床评价标准
显效:疼痛及压痛显着减轻,功能活动基本恢复正常;
好转:疼痛及压痛减轻,功能活动稍受限;
无效:症状和体征、功能活动无改善。
三、临床试验结果
200例热敷贴治疗患者和45例红外线治疗作为对照患者经2-3个疗程治疗,疗效详见下表。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所有病人经临床观察均未见局部烫伤、水肿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发生。
四、临床试验效果分析
由上表可见,本次观察热敷贴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达80.5%。
其中,有效率达80%的病种依次为痛经、慢性腰肌劳损、肩周炎、慢性盆腔炎、颈椎病、膝骨性关节炎。红外线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达82.2%,两组经卡方检验差异显著性无临床意义。
临床验证表明,该产品使用环保制剂,在空气中自行发热,热力持久,发热温度为46-58摄氏度,发热时间为8-36小时,且胶膜粘能力强,只要适应症选择适当,可适用于身体任何部位使用。操作简单, 安全性好,作为保健产品,可在家中使用。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10)

1. 一种软组织修复医用远红外热敷贴,包括无纺布布袋、设置于无纺布布袋的发热层以及用于固定无纺布布袋的压敏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
还原铁粉 35-45%
铝粉 0.1-5%
远红外陶瓷粉 5-15%
活性炭 10-16%
高分子吸水树脂 0.5-2%
氯化钠 1-6%
纯化水 余量。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组织修复医用远红外热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
还原铁粉 35-40%
铝粉 0.1-1%
远红外陶瓷粉 5-10%
活性炭 10-13%
高分子吸水树脂 0.5-1%
氯化钠 1-3%
纯化水 余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组织修复医用远红外热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
还原铁粉 40-45%
铝粉 1-5%
远红外陶瓷粉 10-15%
活性炭 13-16%
高分子吸水树脂 1-2%
氯化钠 3-6%
纯化水 余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组织修复医用远红外热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
还原铁粉 35%
铝粉 2%
远红外陶瓷粉 12%
活性炭 13%
高分子吸水树脂 1%
氯化钠 3%
纯化水 余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组织修复医用远红外热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
还原铁粉 40%
铝粉 1%
远红外陶瓷粉 10%
活性炭 13%
高分子吸水树脂 1%
氯化钠 3%
纯化水 余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组织修复医用远红外热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铁粉为重量比为1:5-1:10的纳米级还原铁粉和微米级还原铁粉的混合物,所述纳米级还原铁粉的粒径为50-200纳米,所述微米级还原铁粉的粒径为200-400微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组织修复医用远红外热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粉为重量比为1:10-1:20的纳米级铝粉和微米级铝粉的混合物,所述纳米级铝粉的粒径为50-100纳米,所述微米级铝粉的粒径为100-300微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组织修复医用远红外热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陶瓷粉为纳米级远红外陶瓷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组织修复医用远红外热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为重量比为1:4-1:8的纳米级活性炭和微米级活性炭的混合物,所述纳米级活性炭的粒径为100-300纳米,所述微米级活性炭的粒径为200-300微米。
10.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软组织修复医用远红外热敷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步骤A、称量:称量配方量的还原铁粉、铝粉、远红外陶瓷粉、活性炭、高分子吸水树脂、氯化钠、纯化水;
步骤B、准备:将步骤A称量好的高分子吸水树脂加入到纯化水中充分溶胀得到高分子吸水树脂溶胀体;将活性炭加入到高分子吸水树脂溶胀体中搅拌均匀得到第一混合物,备用;将还原铁粉、铝粉、远红外陶瓷粉、氯化钠搅拌均匀得到第二混合物,备用;
步骤C、配制:将步骤B得到的第二混合物加入到第一混合物中,搅拌均匀,得到发热层;
步骤D、组装,将发热层装入无纺布布袋,固定压敏胶带,将固定好压敏胶带的无纺布布袋装入密封袋保存,即得软组织修复医用远红外热敷贴。
CN201510343166.8A 2015-06-19 2015-06-19 一种软组织修复医用远红外热敷贴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48567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43166.8A CN104856796A (zh) 2015-06-19 2015-06-19 一种软组织修复医用远红外热敷贴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43166.8A CN104856796A (zh) 2015-06-19 2015-06-19 一种软组织修复医用远红外热敷贴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56796A true CN104856796A (zh) 2015-08-26

Family

ID=53903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43166.8A Pending CN104856796A (zh) 2015-06-19 2015-06-19 一种软组织修复医用远红外热敷贴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56796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32900A (zh) * 2016-11-22 2017-05-10 孙祎 一种功能型发热贴剂的制备方法
CN107320237A (zh) * 2017-08-15 2017-11-07 袁暾 医用电气石热敷灵
CN109620522A (zh) * 2018-10-22 2019-04-16 清华大学 一种纸状自发热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01134A (zh) * 2019-06-28 2019-09-06 四川省一直牛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一款芳香植物配伍的发热腰椎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51647A (zh) * 2019-06-28 2019-09-20 四川省一直牛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一款芳香植物配伍的发热前列腺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27447A (zh) * 2019-06-28 2019-10-15 四川省一直牛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一款远红外线与芳香植物配伍的发热颈椎贴及其制备方法
US10874547B2 (en) 2017-07-10 2020-12-29 David L. Burge Therapeutic textile articles and methods of use
CN114587793A (zh) * 2022-02-15 2022-06-07 周口市中心医院 一种妇产科用的远红外可替换护理带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0515A (zh) * 1996-04-11 1998-05-06 臼井昭南 脚部加温用发热体的制造方法和脚部加温用发热体
CN1491271A (zh) * 2001-10-25 2004-04-21 ������������ʽ���� 发热组合物、使用其的发热体和制备发热体的方法
CN1231556C (zh) * 1996-11-19 2005-12-14 臼井昭男 油墨状或膏糊状的放热组合物、使用该放热组合物的放热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708265A (zh) * 2002-11-06 2005-12-14 宝洁公司 包括身体敷布和可松开式连接的热装置的套件
CN1738883A (zh) * 2002-12-27 2006-02-22 麦考尔制造株式会社 发热组合物和发热体
CN202740240U (zh) * 2012-09-14 2013-02-20 重庆百亚卫生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发热保健卫生巾
CN104146812A (zh) * 2014-08-06 2014-11-19 陈蕾 一种自发热保温膜及其应用
JP5692560B2 (ja) * 2007-07-12 2015-04-01 百々 寿浩 発熱体の製造方法及び発熱体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0515A (zh) * 1996-04-11 1998-05-06 臼井昭南 脚部加温用发热体的制造方法和脚部加温用发热体
CN1231556C (zh) * 1996-11-19 2005-12-14 臼井昭男 油墨状或膏糊状的放热组合物、使用该放热组合物的放热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491271A (zh) * 2001-10-25 2004-04-21 ������������ʽ���� 发热组合物、使用其的发热体和制备发热体的方法
CN1708265A (zh) * 2002-11-06 2005-12-14 宝洁公司 包括身体敷布和可松开式连接的热装置的套件
CN1738883A (zh) * 2002-12-27 2006-02-22 麦考尔制造株式会社 发热组合物和发热体
JP5692560B2 (ja) * 2007-07-12 2015-04-01 百々 寿浩 発熱体の製造方法及び発熱体
CN202740240U (zh) * 2012-09-14 2013-02-20 重庆百亚卫生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发热保健卫生巾
CN104146812A (zh) * 2014-08-06 2014-11-19 陈蕾 一种自发热保温膜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凤生等: "《纳米/微米复合技术及应用》", 31 August 2002,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32900A (zh) * 2016-11-22 2017-05-10 孙祎 一种功能型发热贴剂的制备方法
US10874547B2 (en) 2017-07-10 2020-12-29 David L. Burge Therapeutic textile articles and methods of use
US11413185B2 (en) 2017-07-10 2022-08-16 David L. Burge Therapeutic textile articles and methods of use
CN107320237A (zh) * 2017-08-15 2017-11-07 袁暾 医用电气石热敷灵
CN109620522A (zh) * 2018-10-22 2019-04-16 清华大学 一种纸状自发热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01134A (zh) * 2019-06-28 2019-09-06 四川省一直牛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一款芳香植物配伍的发热腰椎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51647A (zh) * 2019-06-28 2019-09-20 四川省一直牛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一款芳香植物配伍的发热前列腺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27447A (zh) * 2019-06-28 2019-10-15 四川省一直牛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一款远红外线与芳香植物配伍的发热颈椎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87793A (zh) * 2022-02-15 2022-06-07 周口市中心医院 一种妇产科用的远红外可替换护理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56796A (zh) 一种软组织修复医用远红外热敷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97838B (zh) 一种人体外用的热敷泥灸及其使用方法
CN104873323A (zh) 一种软组织疼痛医用磁疗热敷贴及其制备方法
JPS6012381B2 (ja) 温熱湿布剤
CN104826234A (zh) 一种自热型医用磁疗红外温热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24032A (zh) 一种自发热穴位贴及其加工方法和应用
CN105031509A (zh) 一种自热型风湿疼痛医用热敷贴及其制备方法
CN209048420U (zh) 一种可拉伸式穴位灸理疗贴
CN108670543A (zh) 一种热敷贴用发热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KR20160000942U (ko) 회음부 뜸질용 온열패드
CN205683396U (zh) 一种消炎镇痛中药热敷包
CN213098707U (zh) 一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微创治疗装置
CN212281861U (zh) 一种药物护理敷贴
CN107019851A (zh) 一种改进的红外理疗设备
CN104873860A (zh) 一种自热型妇炎医用热敷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57134A (zh) 一种自热型前列腺医用热敷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30852A (zh) 一种具有远红外辐射功能的低温热塑材料
CN209847553U (zh) 一种中医妇科理疗热敷仪
CN203182135U (zh) 一种磁疗保健鞋
CN215080719U (zh) 一种温热器具
CN205322755U (zh) 一种座式熏蒸仪
CN206102819U (zh) 膝部热敷装置
CN104984178A (zh) 一种自热型乳腺医用热敷贴及其制备方法
CN201782943U (zh) 督灸贴
CN1200919A (zh) 中药热敷袋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37300, Guigang County,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Linjiang Industrial Park, third feeder roads and access to the South Road junction, Guangxi grand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nt after: GUANGXI DAQ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37300, Guigang County,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Linjiang Industrial Park, third feeder roads and access to the South Road junction, Guangxi grand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Da Qing bio tech ltd, Guangxi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82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