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50673A - 车辆及其设计方法和用于车辆保护装置的校核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车辆及其设计方法和用于车辆保护装置的校核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50673A
CN104850673A CN201410269802.2A CN201410269802A CN104850673A CN 104850673 A CN104850673 A CN 104850673A CN 201410269802 A CN201410269802 A CN 201410269802A CN 104850673 A CN104850673 A CN 1048506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tomobile
point
bumper beam
impact portions
check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6980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霖
王芳芳
张付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6980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50673A/zh
Publication of CN1048506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506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保护装置的校核方法,包括:确定地平面、汽车的造型和碰撞器,该碰撞器包括主体部和碰撞部;将碰撞部的表面与保险杠蒙皮的表面在切点处相切地设置;测量碰撞部的表面的切点与汽车的保险杠横梁的表面上的点之间的距离D1,以及主体部的表面与汽车的重要部件上的点之间的最小距离D2;计算相对间隙△D=D2-D1,当△D>D0时,认为该车辆保护装置满足安全性需要。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及其设计方法。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不但能够实现在设计阶段对保护装置的校核,从而便于修改设计,降低校核成本和设计周期,还能使得新车型在开发设计阶段边可规避低速碰撞过程中重要部件潜在的损坏风险,进一步提高汽车产品的性能。

Description

车辆及其设计方法和用于车辆保护装置的校核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设计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车辆保护装置的校核方法、车辆的设计方法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的前后端均设置有保护装置,具体地,在车辆的前后端分别设置有前保险杠蒙皮和后保险杠蒙皮,保险杠横梁,吸能泡沫材料等。在实际行车路况中,车辆的前后端的保护装置在汽车的前后端与前方或后方的车辆或道路上的障碍物发生接触或轻度低速碰撞时起到防护作用,而不会导致车辆产生严重损伤,以保护车辆的车体和重要的系统部件,特别是与安全相关的灯光照明装置不受损伤,并最大限度降低维修的成本。
目前通常采用试验的方式来对重要部件进行损坏风险评估,虽然能够直接观察到实际物件的损坏程度和评估维修成本,但是需要使用样车做试验,成本较高;而且样车已经制造出来,无法在车型开发中再次修改造型设计和相关部件的布置。因此,试验评估的方法在概念开发阶段的可行性不高。
另外,在造型设计阶段,前后端的前保险杠蒙皮、后保险杠蒙皮、发动机罩、大灯等许多重要数据尚未有详细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的条件不够充分。
还有一种方法是测量前保险杠蒙皮和后保险杠蒙皮与重要部件之间的间隙来评估潜在的损坏风险,这种方法比较容易在设计阶段进行。但是,前保险杠蒙皮和后保险杠蒙皮均为柔软部件,在碰撞过程中与碰撞器和重要部件一起运动,准确度无法得到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保护装置的校核方法,该校核方法能够在设计阶段对车辆的保护装置进行安全性校核。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保护装置的校核方法,其中,该校核方法包括:
确定地平面,并确定设置在地平面上的汽车的造型和碰撞器,该碰撞器包括主体部和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上并突出于所述主体部的碰撞部,所述汽车的保险杠蒙皮与该碰撞部相对应,所述汽车的重要部件与该主体部相对应;
将所述碰撞部的表面与所述保险杠蒙皮的表面在切点处相切地设置,所述汽车与所述碰撞器沿过所述切点的法线的方向相向运动;
测量所述碰撞部的表面的切点与沿相向运动方向相对应的所述汽车的保险杠横梁的表面上的点之间的距离D1,以及所述主体部的表面与沿相向运动方向相对应的所述汽车的重要部件上的点之间的最小距离D2;
计算相对间隙△D=D2-D1,比较该相对间隙与最小安全间隙阈值D0,当△D>D0时,认为该车辆保护装置满足安全性需要。
优选地,所述校核方法还包括:
所述保险杠蒙皮包括前保险杠蒙皮,所述碰撞部的表面与所述前保险杠蒙皮的表面相切地设置,且所述碰撞部的表面与所述前保险杠蒙皮的表面之间的切线与所述汽车的纵向轴线垂直,
所述保险杠横梁包括前保险杠横梁,测量所述碰撞部的表面的切点与沿相向运动方向相对应的所述汽车的前保险杠横梁的表面上的点之间的距离D1,
所述汽车的重要部件包括发动机罩,测量所述主体部的表面与沿相向运动方向相对应的所述发动机罩上的点之间的最小距离D2。
优选地,所述校核方法还包括:
所述保险杠蒙皮包括后保险杠蒙皮,所述碰撞部的表面与所述后保险杠蒙皮的表面相切地设置,且所述碰撞部的表面与所述后保险杠蒙皮的表面之间的切线与所述汽车的纵向轴线垂直,
所述保险杠横梁包括后保险杠横梁,测量所述碰撞部的表面的切点与沿相向运动方向相对应的所述汽车的后保险杠横梁的表面上的点之间的距离D1,
所述汽车的重要部件包括后背门,测量所述主体部的表面与沿相向运动方向相对应的所述后背门上的点之间的最小距离D2。
优选地,所述校核方法还包括:
所述保险杠蒙皮包括前保险杠蒙皮,所述碰撞部的表面与所述前保险杠蒙皮的表面相切地设置,且所述碰撞部的表面与所述前保险杠蒙皮的表面之间的切线与所述汽车的纵向轴线之间的夹角为60°,
所述保险杠横梁包括前保险杠横梁,测量所述碰撞部的表面的切点与沿相向运动方向相对应的所述汽车的前保险杠横梁的表面上的点之间的距离D1,
所述汽车的重要部件包括前大灯,测量所述主体部的表面与沿相向运动方向相对应的所述前大灯上的点之间的最小距离D2。
优选地,所述校核方法还包括:
所述保险杠蒙皮包括后保险杠蒙皮,所述碰撞部的表面与所述后保险杠蒙皮的表面相切地设置,且所述碰撞部的表面与所述后保险杠蒙皮的表面之间的切线与所述汽车的纵向轴线之间的夹角为60°,
所述保险杠横梁包括后保险杠横梁,测量所述碰撞部的表面的切点与沿相向运动方向相对应的所述汽车的后保险杠横梁的表面上的点之间的距离D1,
所述汽车的重要部件包括后大灯,测量所述主体部的表面与沿相向运动方向相对应的所述后大灯上的点之间的最小距离D2。
优选地,所述碰撞部平行于地平面延伸地突出于所述主体部。
优选地,所述最小安全间隙阈值D0通过以下方法确定:
将所述汽车的前保险杠横梁和/或后保险杠横梁通过吸能盒固定在固定件上;
在所述汽车的前保险杠横梁和/或后保险杠横梁的中心点施加载荷,该载荷的值从零开始逐渐增加;
测量所述汽车的前保险杠横梁和/或后保险杠横梁的中心点的最大弹性形变量d;
计算最小安全间隙阈值D0≥d*1.3。
优选地,所述最小安全间隙阈值D0大于或等于10mm。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的设计方法,其中,该设计方法包括本发明所述的校核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其中,该车辆通过本发明所述的校核方法设计或者通过本发明所述的车辆的设计方法设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以汽车的前保险杠横梁为参考基准,校核发动机罩、后背门、前大灯和后大灯等汽车的重要部件与碰撞器之间发生低速碰撞时的相对安全性,从而起到对车辆的保护装置的安全性在设计阶段进行校核。这样,不但能够实现在设计阶段对保护装置的校核,从而便于修改设计,降低校核成本和设计周期,还能使得新车型在开发设计阶段边可规避低速碰撞过程中重要部件潜在的损坏风险,进一步提高汽车产品的性能。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校核方法的参数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校核方法的参数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校核方法的参数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校核方法的参数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碰撞器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碰撞器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汽车                          11 前保险杠蒙皮
12 后保险杠蒙皮                  13 前保险杠横梁
14 后保险杠横梁                  2  碰撞器
21 主体部                        22 碰撞部
31 发动机罩                      32 后背门
33 前大灯                        34 后大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地,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前、后”通常是指汽车的方向作为参考,“纵向轴线”指汽车沿其纵向方向的中心轴线,本说明书中的方位词应当结合说明书中上下文和所描述对象的实际方位来进行适当理解。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保护装置的校核方法,该校核方法包括:
确定地平面,并确定设置在地平面上的汽车1的造型和碰撞器2,该碰撞器2包括主体部21和设置在所述主体部21上并突出于所述主体部21的碰撞部22,所述汽车1的保险杠蒙皮与该碰撞部22相对应,所述汽车的重要部件与该主体部21相对应;
将所述碰撞部22的表面与所述保险杠蒙皮的表面在切点处相切地设置,所述汽车1与所述碰撞器2沿过所述切点的法线的方向相向运动;
测量所述碰撞部22的表面的切点与沿相向运动方向相对应的所述汽车的保险杠横梁的表面上的点之间的距离D1,以及所述主体部21的表面与沿相向运动方向相对应的所述汽车的重要部件上的点之间的最小距离D2;
计算相对间隙△D=D2-D1,比较该相对间隙与最小安全间隙阈值D0,当△D>D0时,认为该车辆保护装置满足安全性需要。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该校核方法可以采用CATIA、PRO/E、UG等三维造型软件进行设计和仿真,不需要实际将样车或者碰撞器制造出来,从而大大降低了成本。
在汽车1与碰撞器2发生碰撞时,碰撞器2的碰撞部22首先与汽车的保险杠蒙皮(包括前保险杠蒙皮11和后保险杠蒙皮12)相接触。对于低速碰撞来说,认为汽车的保险杠横梁(包括前保险杠横梁13和后保险杠横梁14)与碰撞部22接触时汽车1与碰撞器2之间的距离不会再减小。
即,当汽车1与碰撞器2运动到碰撞部22的表面与保险杠蒙皮的表面相切时开始碰撞,如图1所示,此时所述碰撞部22的表面的切点与沿相向运动方向相对应的所述汽车的保险杠横梁的表面上的点之间的距离D1,所述主体部21的表面与沿相向运动方向相对应的所述汽车的重要部件上的点之间的最小距离为D2。
然后汽车1与碰撞器2之间继续沿过切点的法线的方向相向运动D1的距离,由于碰撞部22的表面的切点是碰撞部22沿汽车1和碰撞器2相向运动方向上位于最前方的点,因此该碰撞部22的表面的切点最先与保险杠横梁的表面接触。此时,主体部21的表面与沿相向运动方向相对应的所述汽车的重要部件上的点之间的最小相对间隙就为△D=D2-D1。
为了保证汽车上的重要部件在碰撞过程中不会发生损坏,该相对间隙具有下限值,即最小安全间隙阈值D0,当△D>D0时,认为该车辆保护装置满足安全性需要。
该最小安全间隙阈值D0的设置可以根据实验数据和经验值等设置,并且优选地还应当考虑到汽车的保险杠横梁的刚度等。针对该最小安全间隙阈值D0,本发明给出了一种优选的计算方法,将在下文进行详细介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以汽车的前保险杠横梁为参考基准,校核发动机罩31、后背门32、前大灯33和后大灯34等汽车的重要部件与碰撞器之间发生低速碰撞时的相对安全性,从而起到对车辆的保护装置的安全性在设计阶段进行校核。这样,不但能够实现在设计阶段对保护装置的校核,从而便于修改设计,降低校核成本和设计周期,还能使得新车型在开发设计阶段边可规避低速碰撞过程中重要部件潜在的损坏风险,进一步提高汽车产品的性能。
针对上文所述的校核方法,下面针对几种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的介绍。当然,以下方法仅针对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的几种具体的情况,而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优选地,所述校核方法还包括:
所述保险杠蒙皮包括前保险杠蒙皮11,所述碰撞部22表面与所述前保险杠蒙皮11的表面相切地设置,且所述碰撞部22的表面与所述前保险杠蒙皮11的表面之间的切线与所述汽车的纵向轴线垂直,
所述保险杠横梁包括前保险杠横梁13,测量所述碰撞部22的表面的切点与沿相向运动方向相对应的所述汽车的前保险杠横梁13的表面上的点之间的距离D1,
所述汽车的重要部件包括发动机罩31,测量所述主体部21的表面与沿相向运动方向相对应的所述发动机罩31上的点之间的最小距离D2。
本优选实施方式为碰撞器2在汽车1的正前方发生碰撞的情况。
在汽车1的正前方发生碰撞时,此时校核所参考的汽车的重要部件是发动机罩31,汽车的保护装置应当保护发动机罩31在发生低速碰撞时不发生变形。
因此,根据本优选实施方式的校核方法,当△D>D0时,认为汽车在正前方与碰撞器2发生低速碰撞时,发动机罩31距离碰撞器2的主体部21的距离大于最小安全间隙阈值,满足安全性需要。
优选地,所述校核方法还包括:
所述保险杠蒙皮包括后保险杠蒙皮12,所述碰撞部22的表面与所述后保险杠蒙皮12的表面相切地设置,且所述碰撞部22的表面与所述后保险杠蒙皮12的表面之间的切线与所述汽车的纵向轴线垂直,
所述保险杠横梁包括后保险杠横梁14,测量所述碰撞部22的表面的切点与沿相向运动方向相对应的所述汽车的后保险杠横梁14的表面上的点之间的距离D1,
所述汽车的重要部件包括后背门32,测量所述主体部21的表面与沿相向运动方向相对应的所述后背门32上的点之间的最小距离D2。
本优选实施方式为碰撞器2在汽车1的正后方发生碰撞的情况。
在汽车1的正前方发生碰撞时,此时校核所参考的汽车的重要部件是后背门32,汽车的保护装置应当保护后背门32在发生低速碰撞时不发生变形。
因此,根据本优选实施方式的校核方法,当△D>D0时,认为汽车在正后方与碰撞器2发生低速碰撞时,后背门32距离碰撞器2的主体部21的距离大于最小安全间隙阈值,满足安全性需要。
优选地,所述校核方法还包括:
所述保险杠蒙皮包括前保险杠蒙皮11,所述碰撞部22的表面与所述前保险杠蒙皮11的表面相切地设置,且所述碰撞部22的表面与所述前保险杠蒙皮11的表面之间的切线与所述汽车的纵向轴线之间的夹角为60°,
所述保险杠横梁包括前保险杠横梁13,测量所述碰撞部22的表面的切点与沿相向运动方向相对应的所述汽车的前保险杠横梁13的表面上的点之间的距离D1,
所述汽车的重要部件包括前大灯33,测量所述主体部21的表面与沿相向运动方向相对应的所述前大灯33上的点之间的最小距离D2。
本优选实施方式为碰撞器2在汽车1的侧前方发生碰撞的情况。具体地,优选为碰撞器2沿过切点的法线方向与汽车1的纵向轴线夹角为60°的侧前方(因为此时前大灯33的危险性最大)发生碰撞,例如汽车1保持静止而碰撞器2沿过切点的法线方向相对于汽车1运动,或者汽车1朝向侧前方转向时发生碰撞。
在汽车1的侧前方发生上述碰撞时,此时校核所参考的汽车的重要部件是前大灯33,汽车的保护装置应当保护前大灯33在发生低速碰撞时不发生变形。
因此,根据本优选实施方式的校核方法,当△D>D0时,认为汽车在侧前方与碰撞器2发生低速碰撞时,前大灯33距离碰撞器2的主体部21的距离大于最小安全间隙阈值,满足安全性需要。
优选地,所述校核方法还包括:
所述保险杠蒙皮包括后保险杠蒙皮12,所述碰撞部22的表面与所述后保险杠蒙皮12的表面相切地设置,且所述碰撞部22的表面与所述后保险杠蒙皮12的表面之间的切线与所述汽车的纵向轴线之间的夹角为60°,
所述保险杠横梁包括后保险杠横梁14,测量所述碰撞部22的表面的切点与沿相向运动方向相对应的所述汽车的后保险杠横梁14的表面上的点之间的距离D1,
所述汽车的重要部件包括后大灯34,测量所述主体部21的表面与沿相向运动方向相对应的所述后大灯34上的点之间的最小距离D2。
本优选实施方式为碰撞器2在汽车1的侧后方发生碰撞的情况。具体地,优选为碰撞器2沿过切点的法线方向与汽车1的纵向轴线夹角为60°的侧后方(因为此时前大灯33的危险性最大)发生碰撞,例如汽车1保持静止而碰撞器2沿过切点的法线方向相对于汽车1运动,或者汽车1朝向侧后方转向时发生碰撞。
在汽车1的侧后方发生上述碰撞时,此时校核所参考的汽车的重要部件是后大灯34,汽车的保护装置应当保护后大灯34在发生低速碰撞时不发生变形。
因此,根据本优选实施方式的校核方法,当△D>D0时,认为汽车在侧后方与碰撞器2发生低速碰撞时,后大灯34距离碰撞器2的主体部21的距离大于最小安全间隙阈值,满足安全性需要。
以上对本发明的校对方法在不同碰撞情况下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示例性地介绍。当然,对于汽车的其他的碰撞情况,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考其他的重要部件相应地进行保护装置的校核。
下面对本发明所设置的碰撞器2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介绍。
优选地,所述碰撞部22平行于地平面延伸地突出于所述主体部21。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碰撞器2包括碰撞部22和主体部21,该碰撞部22设置在主体部21上并突出于主体部21。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该碰撞部22设置为平行于地平面地延伸,因此碰撞部22在其整个长度上都与汽车1的前保险杠蒙皮11或后保险杠蒙皮12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碰撞部22的水平中心平面相对于地平面的高度为445mm。优选地,所述碰撞部22相对于所述主体部21突出的高度为76mm。当然,对于不同的车型,该碰撞部22的水平中心平面相对于地平面的高度,和该碰撞部22相对于所述主体部21突出的高度可以设置为其他相应的值。
其中,“水平中心平面”指与水平面相互平行且作为碰撞部22在竖直方向上的对称面的平面。
优选地,所述最小安全间隙阈值D0通过以下方法确定:
将所述汽车的前保险杠横梁13和/或后保险杠横梁14通过吸能盒固定在固定件上;
在所述汽车的前保险杠横梁13和/或后保险杠横梁14的中心点施加载荷,该载荷的值从零开始逐渐增加;
测量所述汽车的前保险杠横梁13和/或后保险杠横梁14的中心点的最大弹性形变量d;
计算最小安全间隙阈值D0=d*1.3。
根据上文所述可知,该最小安全间隙阈值D0的确定不但要根据实验数据和经验值,还要结合汽车的前保险杠横梁和/或后保险杠横梁的刚度。
由于汽车的前后均设置有保险杠横梁,而且该最小安全间隙阈值D0的取值可以适当增大则能够更加保证可靠性。因此可以综合考虑汽车的前保险杠横梁和后保险杠横梁的刚度,以较大的值作为最小安全间隙阈值D0。
根据本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方法,该D0可以通过单独对前保险杠横梁13和/或后保险杠横梁14以及吸能盒进行试验进行确定。具体地,将该前保险杠横梁13和/或后保险杠横梁14通过吸能盒固定在固定件上,该固定件可以为地面、墙壁或其他固定的工作台等。
并且,在前保险杠横梁13和/或后保险杠横梁14的中心点处通常设置有一个加载区域,即载荷并不直接施加在前保险杠横梁13和/或后保险杠横梁14的中心点上,而是通过该加载区域传递到前保险杠横梁13和/或后保险杠横梁14的中心点所在的区域。
该加载区域优选的宽度为50mm且关于中心点对称,即中心点的两侧各25mm宽,而该加载区域的长度则可以设置为与前保险杠横梁13和/或后保险杠横梁14的高度相等。
该载荷从零开始逐渐增加,通常该载荷会增加至大于或等于汽车的整车重力,以使得前保险杠横梁13和/或后保险杠横梁14的中心点处出现变形,但该载荷增加的限度应当优先以前保险杠横梁13和/或后保险杠横梁14的中心点开始发生塑性变形为准,即在前保险杠横梁13和/或后保险杠横梁14的中心点开始发生塑性变形之前停止加载,即可获得该前保险杠横梁13和/或后保险杠横梁14的中心点的最大弹性形变量d,并且取1.3的安全系数,最小安全间隙阈值D0≥d*1.3。
优选地,所述最小安全间隙阈值D0大于或等于10mm。对于通常所用的保险杠横梁的材料,实验测量的保险杠横梁的中心点的最大弹性形变量d为7mm,d*1.3=9.1mm,因此最小安全间隙阈值D0优选为10mm。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的设计方法,其中,该设计方法包括本发明所述的校核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其中,该车辆通过本发明所述的校核方法设计或者通过本发明所述的车辆的设计方法设计。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保护装置的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校核方法包括:
确定地平面,并确定设置在地平面上的汽车(1)的造型和碰撞器(2),该碰撞器(2)包括主体部(21)和设置在所述主体部(21)上并突出于所述主体部(21)的碰撞部(22),所述汽车(1)的保险杠蒙皮与该碰撞部(22)相对应,所述汽车的重要部件与该主体部(21)相对应;
将所述碰撞部(22)的表面与所述保险杠蒙皮的表面在切点处相切地设置,所述汽车(1)与所述碰撞器(2)沿过所述切点的法线的方向相向运动;
测量所述碰撞部(22)的表面的切点与沿相向运动方向相对应的所述汽车的保险杠横梁的表面上的点之间的距离D1,以及所述主体部(21)的表面与沿相向运动方向相对应的所述汽车的重要部件上的点之间的最小距离D2;
计算相对间隙△D=D2-D1,比较该相对间隙与最小安全间隙阈值D0,当△D>D0时,认为该车辆保护装置满足安全性需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核方法还包括:
所述保险杠蒙皮包括前保险杠蒙皮(11),所述碰撞部(22)的表面与所述前保险杠蒙皮(11)的表面相切地设置,且所述碰撞部(22)的表面与所述前保险杠蒙皮(11)的表面之间的切线与所述汽车的纵向轴线垂直,
所述保险杠横梁包括前保险杠横梁(13),测量所述碰撞部(22)的表面的切点与沿相向运动方向相对应的所述汽车的前保险杠横梁(13)的表面上的点之间的距离D1,
所述汽车的重要部件包括发动机罩(31),测量所述主体部(21)的表面与沿相向运动方向相对应的所述发动机罩(31)上的点之间的最小距离D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核方法还包括:
所述保险杠蒙皮包括后保险杠蒙皮(12),所述碰撞部(22)的表面与所述后保险杠蒙皮(12)的表面相切地设置,且所述碰撞部(22)的表面与所述后保险杠蒙皮(12)的表面之间的切线与所述汽车的纵向轴线垂直,
所述保险杠横梁包括后保险杠横梁(14),测量所述碰撞部(22)的表面的切点与沿相向运动方向相对应的所述汽车的后保险杠横梁(14)的表面上的点之间的距离D1,
所述汽车的重要部件包括后背门(32),测量所述主体部(21)的表面与沿相向运动方向相对应的所述后背门(32)上的点之间的最小距离D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核方法还包括:
所述保险杠蒙皮包括前保险杠蒙皮(11),所述碰撞部(22)的表面与所述前保险杠蒙皮(11)的表面相切地设置,且所述碰撞部(22)的表面与所述前保险杠蒙皮(11)的表面之间的切线与所述汽车的纵向轴线之间的夹角为60°,
所述保险杠横梁包括前保险杠横梁(13),测量所述碰撞部(22)的表面的切点与沿相向运动方向相对应的所述汽车的前保险杠横梁(13)的表面上的点之间的距离D1,
所述汽车的重要部件包括前大灯(33),测量所述主体部(21)的表面与沿相向运动方向相对应的所述前大灯(33)上的点之间的最小距离D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核方法还包括:
所述保险杠蒙皮包括后保险杠蒙皮(12),所述碰撞部(22)的表面与所述后保险杠蒙皮(12)的表面相切地设置,且所述碰撞部(22)的表面与所述后保险杠蒙皮(12)的表面之间的切线与所述汽车的纵向轴线之间的夹角为60°,
所述保险杠横梁包括后保险杠横梁(14),测量所述碰撞部(22)的表面的切点与沿相向运动方向相对应的所述汽车的后保险杠横梁(14)的表面上的点之间的距离D1,
所述汽车的重要部件包括后大灯(34),测量所述主体部(21)的表面与沿相向运动方向相对应的所述后大灯(34)上的点之间的最小距离D2。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部(22)平行于地平面延伸地突出于所述主体部(21)。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安全间隙阈值D0通过以下方法确定:
将所述汽车的前保险杠横梁(13)和/或后保险杠横梁(14)通过吸能盒固定在固定件上;
在所述汽车的前保险杠横梁(13)和/或后保险杠横梁(14)的中心点施加载荷,该载荷的值从零开始逐渐增加;
测量所述汽车的前保险杠横梁(13)和/或后保险杠横梁(14)的中心点的最大弹性形变量d;
计算最小安全间隙阈值D0≥d*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安全间隙阈值D0大于或等于10mm。
9.一种车辆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设计方法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校核方法。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该车辆通过上述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校核方法设计或者通过上述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的设计方法设计。
CN201410269802.2A 2014-06-17 2014-06-17 车辆及其设计方法和用于车辆保护装置的校核方法 Pending CN1048506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69802.2A CN104850673A (zh) 2014-06-17 2014-06-17 车辆及其设计方法和用于车辆保护装置的校核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69802.2A CN104850673A (zh) 2014-06-17 2014-06-17 车辆及其设计方法和用于车辆保护装置的校核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50673A true CN104850673A (zh) 2015-08-19

Family

ID=53850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69802.2A Pending CN104850673A (zh) 2014-06-17 2014-06-17 车辆及其设计方法和用于车辆保护装置的校核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50673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21544A (zh) * 2020-04-08 2020-07-17 方雯 智能物流机器人及其电气控制系统
CN111553025A (zh) * 2020-05-18 2020-08-18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汽车引擎盖总成间隙段差的方法
CN113642098A (zh) * 2021-07-02 2021-11-12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一种suv汽车后背门过关校核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13854B2 (ja) * 2003-08-07 2007-11-2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衝突センシングシステム
CN102306214A (zh) * 2011-07-26 2012-01-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样条曲线的轨道车辆整车碰撞仿真分析方法
US20120078499A1 (en) * 2010-09-27 2012-03-29 Robert Bosch Gmbh Impact sensing and identification system for pedestrian protection device
CN202201045U (zh) * 2011-07-29 2012-04-25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碰撞横梁
CN102975679A (zh) * 2012-11-28 2013-03-20 重庆大学 基于磁流变技术的汽车碰撞缓冲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13854B2 (ja) * 2003-08-07 2007-11-2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衝突センシングシステム
US20120078499A1 (en) * 2010-09-27 2012-03-29 Robert Bosch Gmbh Impact sensing and identification system for pedestrian protection device
CN102306214A (zh) * 2011-07-26 2012-01-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样条曲线的轨道车辆整车碰撞仿真分析方法
CN202201045U (zh) * 2011-07-29 2012-04-25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碰撞横梁
CN102975679A (zh) * 2012-11-28 2013-03-20 重庆大学 基于磁流变技术的汽车碰撞缓冲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许莹莹: "基于低速碰撞和行人腿部保护的前保险杠系统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21544A (zh) * 2020-04-08 2020-07-17 方雯 智能物流机器人及其电气控制系统
CN111421544B (zh) * 2020-04-08 2022-05-17 湖北思大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物流机器人及其电气控制系统
CN111553025A (zh) * 2020-05-18 2020-08-18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汽车引擎盖总成间隙段差的方法
CN111553025B (zh) * 2020-05-18 2022-07-05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汽车引擎盖总成间隙段差的方法
CN113642098A (zh) * 2021-07-02 2021-11-12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一种suv汽车后背门过关校核方法
CN113642098B (zh) * 2021-07-02 2023-12-19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一种suv汽车后背门过关校核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ohammed et al. Computational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of Pedestrian Subsystem Impactor With Sedan Vehicle and Truck Model
RU2704042C2 (ru)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варианты)
CN104842922A (zh) 用于控制机动车辆的行人保护加强件的操作的方法
US9278659B2 (en) Bumper component with embedded sensor
CN104850673A (zh) 车辆及其设计方法和用于车辆保护装置的校核方法
US20160046326A1 (en) Structure for Reinforcing Front Vehicle Body
Hoxha et al. Pedestrian crash model for vehicle speed calculation at road accident
Jiga et al. Material and shape crash-box influence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impact energy absorption capacity during a vehicle collision
CN206470064U (zh) 汽车碰撞试验台车
Ptak Pedestrian safety: a new method to assess pedestrian kinematics
KR101709839B1 (ko) 충돌 방벽
CN104290821A (zh) 一种发动机舱纵梁结构
Sinaga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everal impact attenuator design for a formula student car
KR102152621B1 (ko) 차량 차륜부의 스몰 오버 랩 충돌 대응구조
Teng et al. Design of pedestrian friendly vehicle bumper
CN113492760A (zh) 汽车传感器保护方法、电子设备及汽车
WO2019224441A3 (fr) Structure avant de vehicule favorisant l'evitement du vehicule par rapport a l'obstacle en cas de choc a faible recouvrement
Ptak et al. Pedestrian passive safety during the SUV impact: regulations vs. reality
MacDonald et al. Rigid front underride protection device (FUPD): compatibility and development via optimization
Moon et al. Crumple zone design for pedestrian protection using impact analysis
CN105216601A (zh) 用于车辆的电池吊挂保护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4196842U (zh) 发动机罩顶升装置和车辆
KR20200013433A (ko) 자동긴급제동시스템 레이더용 브래킷
CN116811784A (zh) 用于车辆的行人保护方法、系统、车辆及电子设备
Khore et al. Impact crashworthiness of rear under run protection device in heavy vehicle using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