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47609A -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47609A
CN104847609A CN201510245243.6A CN201510245243A CN104847609A CN 104847609 A CN104847609 A CN 104847609A CN 201510245243 A CN201510245243 A CN 201510245243A CN 104847609 A CN104847609 A CN 1048476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tchet
frame
main shaft
swing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4524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凌宏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24524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47609A/zh
Publication of CN1048476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476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动力输出装置,其包括至少四个驱动单元,每个驱动单元均包括主轴、摆动架、两拉绳、悬吊组件、压力组件、顶力组件及限位机构;四个驱动单元的主轴沿着机架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并同步联接。本发明利用压力组件和顶力组件作用于悬吊组件上,经过拉绳将该作用力传递至摆动架,最后通过棘轮机构将力矩施加于主轴上,为主轴提供转动的动力,其可实现在无其他动力或其他动力较小的情况下,使主轴持续地转动,从而输出转动动力,因此,本发明可以减小对煤炭、汽油、天然气等能源的消耗,并且不会向大气环境中排放有害物质,减少环境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着自然环境的逐渐恶化、以及能源的日趋紧缺,人们对于机械动力输出装置节能型以及环保型的要求逐渐提高,目前的发电机通常是采用煤炭作为能源,将煤炭燃烧后驱动发电机组,是发电机组高速转动的情况下发电,从而将煤炭转换为电能,但是,这种做法对于能源的利用率相对较低,并且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排入大气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对环境污染较大。此外,也有的是采用太阳能发电,太阳能发电虽然能够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并且为可持续的再生能源,但是太阳能设备的使用地域受限,其通常仅能够用于一些高海拔、低纬度等太阳光线较为充足的地域,并且太阳能设备具有相对较高的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输出装置,其能够解决现有的煤炭发电机组以及其他传动装置燃料消耗大、对环境影响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至少四个驱动单元,该至少四个驱动单元沿机架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
每个驱动单元均包括,
沿机架长度方向延伸并枢接在机架上的主轴,主轴的一端设有主动链轮;
通过棘轮机构连接于主轴上的摆动架,该摆动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摆动臂;
两拉绳,拉绳的一端连接摆动臂的末端并随着摆动臂上下活动,拉绳的另一端固定于机架上;
悬吊在拉绳底部的悬吊组件,该悬吊组件包括两滚轮、连接两滚轮的轮轴、固定于轮轴中部的第一凸轮及固定于轮轴两端的定位轮,拉绳绕设在对应滚轮的外表面,滚轮上设有用于防止拉绳相对滚轮滑动的定位钉;
压力组件,包括一转动架、一压力轮及配重块,转动架的一端铰接在机架上以使该转动架可绕该铰接端转动,配重块下压在转动架的另一端,该配重块用于提供一个使转动架向下转动的作用力;压力轮枢接于转动架上,该压力轮与第一凸轮共面,且压力轮的底边缘与第一凸轮的外缘相接触;
顶力组件,包括从动链轮及顶力臂,从动链轮枢接在机架上,且从动链轮与主轴通过链条同步联接,从动链轮的转轴上同步联接有第二凸轮;顶力臂的中部枢接在机架上,顶力臂远离从动链轮的一端设有顶杆,所述第二凸轮用于与顶力臂的另一端相抵接并带动顶力臂绕其枢轴上下摆动;
机架上设有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用于限定定位轮只在上下方向活动;
该至少四个驱动单元的主轴沿着机架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并同步联接。
进一步地,所述棘爪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棘轮和棘爪,所述棘轮与主轴同步联接,棘轮上设有旋向一致的棘齿,棘爪装设于摆动臂上,棘爪的前端部弹性地压抵在棘齿上,棘爪可顺着棘齿的旋向相对棘轮滑动。
进一步地,棘爪的中部枢接于摆动臂上,棘爪的后端与摆动臂之间设有一回位簧,该回位簧用于提供一个使棘爪的前端压紧棘齿的弹性力;摆动臂上设有一限位块,该限位块用于与棘爪的后端部相抵靠以限定棘爪的旋转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链轮上开设有一对定位孔,主轴上设有可沿其轴向来回移动的离合板,离合板上设有一对定位柱,该定位柱可插置于定位孔内以使主轴与主动链轮同步联动。
进一步地,所述主轴与离合板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导轨及滑槽,导轨和滑槽的长度方向与主轴的轴向一致。
进一步地,机架上设有用于推动离合板在主轴上来回移动的拉杆。
进一步地,所述轮轴上设有平衡块,该平衡块用于平衡凸轮对轮轴造成的偏心力矩。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的传动比为1:2。
进一步地,该动力输出装置还包括支撑杆,支撑杆位于摆动架远离拉绳的一端,该支撑杆用于限定摆动架该端的最低摆动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由固定于机架上的四个挡板构成,四个挡板两两一组,两组挡板分别位于两个定位轮处;每个挡板均包括一挡持在定位轮外周表面的纵向侧板及一挡持在定位轮外端表面的横向侧板。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利用配重块的重力,通过压力组件和悬吊组件将重力经拉绳传递至摆动架,最后通过棘轮机构将力矩施加于主轴上,为主轴提供转动的动力,其可实现在无其他动力或其他动力较小的情况下,使主轴持续地转动,从而输出转动动力,因此,本发明可以减小对煤炭、汽油、天然气等能源的消耗,并且不会向大气环境中排放有害物质,减少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动力输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棘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拓展的棘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主动链轮与离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及图7为图5中A-A向及B-B向的剖面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一凸轮和平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限位机构与定位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从动链轮与传动轴的侧视图;
图11至图15为本发明五种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中第二凸轮与顶力臂一种位置关系的状态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多个驱动单元的摆动架在某个状态下的侧向投影图。
其中:510、主轴;511、主动链轮;512、定位孔;513、离合板;5131、离合内板;5132、离合外板;514、定位柱;515、拉杆;54、棘轮机构;541、棘轮;542、棘爪;543、回位簧;544、限位块;10、摆动架;11、摆动臂;12、连接臂;30、拉绳;40、悬吊组件;41、滚轮;42、轮轴;43、第一凸轮;431、第一曲线;432、第二曲线;44、定位轮;45、平衡块;50、压力组件;51、转动架;52、压力轮;53、配重块;60、顶力组件;61、从动链轮;611、轴套;612、定位螺钉;62、顶力臂;63、第二凸轮;631、第一凸边;632、第二凸边;64、顶杆;65、传动轴;520、链条;71、挡板;711、纵向侧板;712、横向侧板;80、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请参阅图1,其为本发明的一种动力输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包括机架(图未示)以及至少四个驱动单元,该四个驱动单元沿着机架的长度方向(即图示中的X向)排列,该四个驱动单元等间距排列,也可以是根据实际的安装要求,将上述四个驱动单元按照非等间距的方式在机架的长度方向非等间距的排列;值得一提地,驱动单元的数目还可以设为大于四个的数目,多个驱动单元沿着机架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
驱动单元作为整个装置的动力部件,四个驱动单元的结构形式以及部件的尺寸均相同,驱动单元的具体结构如下:
每个驱动单元均包括主轴510、摆动架10、两拉绳30、悬吊组件40、压力组件50、顶力组件60及限位机构。
请结合参阅图2、图5、图6及图7,主轴510沿机架长度方向延伸并枢接在机架上,主轴510的一端设有主动链轮511,具体的,该主动链轮511通过轴承枢接在主轴510上;进一步地,所述主动链轮511上开设有一对定位孔512,主轴510上设有可沿其轴向来回移动的离合板513,离合板513位于主动链轮511旁边,离合板513上设有一对定位柱514,该定位柱514可插置于定位孔512内以使主轴510与主动链轮511同步联动;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离合板513包括离合内板5131及离合外板5132,离合内板5131与离合外板5132之间通过轴承(图中未标示)进行连接,所述定位柱514设置在离合内板5131的相对两侧;离合内板5131与主轴510同步联接,具体的,所述主轴510与离合内板5131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导轨及滑槽(图中未标示),导轨和滑槽的长度方向与主轴的轴向一致,从而实现了该离合内板5131可在轴向上来回滑动,同时,离合内板5131与主轴之间是同步联接的关系;在本实施例中,主轴510上设有四条导轨,相应的,离合内板5131上设有四条滑槽(如图7所示),可以理解的,导轨和滑槽也可以反过来设置,具体导轨和滑槽的数目也可以根据情况设置为其他数目;机架上设有用于推动离合板513在主轴上来回移动的拉杆515,具体的,拉杆515的中部枢接在机架上,拉杆515一端铰接在离合外板5132上,通过推动拉杆515的自由端,可实现将离合板513沿着主轴510轴向来回移动的目的(如图5所示),进而实现主轴510与主动链轮511之间的同步传动或脱离的目的。
请结合参阅图3及图4,所述摆动架10通过棘轮机构54连接于主轴510上,该摆动架1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摆动臂11,两摆动臂11之间通过多根连接臂12进行连接,这些连接臂12还用于确保两摆动臂11之间位置关系的固定;且摆动架10左端的重力大于摆动架10右端(包括悬吊组件40对摆动架10右端所产生的拉力)的重力,因此在无其他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摆动架10左端由于自身重力作用自然下摆;所述棘爪机构54装设于主轴510与每个摆动臂11的连接处,棘轮机构54包括相互配合的一棘轮541和两个棘爪542,所述棘轮541与主轴510同步联接,棘轮541的轮周上设有旋向一致的棘齿(图中未标示),两个棘爪542均装设于摆动臂11上并位于棘轮541两侧,每个棘爪542的前端部弹性地压抵在棘齿上,棘爪542可顺着棘齿的旋向相对棘轮541滑动,而在逆向时则卡顶在棘齿的根部,从而实现单向传动目的;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主轴510的两端部在靠近摆动臂11的位置分别同步联接有一棘轮541,摆动臂11在靠近相应棘轮54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棘爪542,棘爪542呈长条形,棘爪542的中部枢接于摆动臂11上,棘爪542的前端压紧在棘齿的外表面,棘爪542的后端与摆动臂11之间装设有一回位簧543,该回位簧543用于提供一个使棘爪542的前端压紧在棘齿上的弹性力,该回位簧543可以是拉簧(如图3所示,拉簧未标示),也可以是扭簧;摆动臂11上对应每个棘爪542还分别设有一限位块544,该限位块544用于与棘爪542的后端相抵靠以限定棘爪542的旋转角度;请再次参阅图3,摆动臂11顺时针旋转时,棘爪542的前端与棘齿根部相互咬死,回位簧543拉紧棘爪542的后端以防止棘爪542从棘齿上脱离,此时,摆动臂11通过棘爪542可带动主轴510旋转,从而完成转动能的传递;当摆动臂11逆时针旋转时,棘齿的特殊形状可顺利将棘爪542的前端拨开,主轴510的旋转几乎不受到阻碍,主轴510仍然保持顺时针旋转。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棘爪542的前端始终抵推某一棘齿的根部,从而确保摆动臂11的转动力矩能够传递给主轴510;请具体参阅图4,作为进一步地改进,还可对该棘轮机构54进行拓展,在两侧的摆动臂11的中部均固定一圆环(图中未标示),棘轮541穿设于圆环的中心,圆环上设有若干个围绕该棘轮541的棘爪542,每个棘爪542均对应棘轮541的一个棘齿,棘爪542前端部与棘齿根部的距离呈均匀的变化,其中,至少一个棘爪542的前端部恰好抵推对应棘齿的根部,从而确保摆动臂11转动时(顺时针方向),总有一个棘爪542能推动主轴510转动,完成力矩的传递。
所述拉绳30的一端连接摆动臂11的末端并可随着摆动臂11上下活动,拉绳30的另一端固定于机架上。
请结合参阅图8及图9,悬吊组件40悬吊在拉绳30的底部,该悬吊组件40包括两滚轮41、连接两滚轮41的轮轴42、固定于轮轴42中部的第一凸轮43及固定于轮轴42两端的定位轮44,拉绳30绕设在对应滚轮41的外表面,滚轮41上设有用于防止拉绳30相对滚轮41滑动的定位钉(图未示),摆动架10上下摆动时,可带动拉绳30上下伸缩,进而带动滚轮41旋转,进而带动第一凸轮43同步旋转。
所述压力组件50包括一转动架51、一压力轮52及配重块53,转动架51为一矩形框架,转动架51的左端铰接在机架上以使该转动架51可绕该铰接端转动,配重块53下压在转动架51的右端,该配重块53用于提供一个使转动架51绕其枢接点向下转动的作用力,可以理解的,该配重块53还可以替换为安装在转动架右端的拉簧;压力轮52枢接于转动架51上,且该压力轮52与第一凸轮43共面,压力轮52的底边缘与第一凸轮43的外缘相接触;具体的,所述第一凸轮43的外围轮廓曲线为特殊曲线,其包括第一曲线431和第二曲线432,第一凸轮43旋转时,压力轮52依次与第一曲线431和第二曲线432相接触:当压力轮52与第一曲线431相接触时,第一凸轮43的旋转中心到接触点的距离小于整个悬吊组件40下降的高度,在该过程中,转动架51的右端逐步下降;当压力轮52与第二曲线432相接触时,第一凸轮43的旋转中心到接触点的距离大于整个悬吊组件40下降的高度,在该过程中,转动架51右端高度慢慢上升;因此,整个工作过程中,转动架51将经历一个先下降后上升、最后回到初始位置的过程。
所述顶力组件60包括从动链轮61及顶力臂62,从动链轮61枢接在机架上,且从动链轮61与主轴510通过链条520同步联接,即从动链轮61与主动链轮511通过链条520同步联接,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动链轮511与从动链轮61的传动比为1:2,即主动链轮511旋转一周,从动链轮61旋转两周;从动链轮61的转轴上同步联接有第二凸轮63;顶力臂62的中部枢接在机架上,顶力臂62远离从动链轮61的一端(即右端)设有顶杆64,所述第二凸轮63用于与顶力臂62的左端部相抵接并带动顶力臂62绕其枢轴上下摆动,进而带动顶杆64上下移动;为了保持平衡,而将顶力臂62平行装设在转动架51下方的中间,从而使顶杆64能支撑在转动架51的中间位置,此时,第二凸轮63装设在一与从动链轮61同步联接的传动轴65上,该第二凸轮63的外周表面与顶力臂62的左端部相抵接,请参阅图16,具体地,该第二凸轮63包括第一凸边631及第二凸边632,当第一凸边631与顶力臂62左端抵接时,顶力臂62左端向上摆动,顶力臂62右端向下摆动,顶杆64与转动架51相分离;当第二凸边632与顶力臂62左端抵接时,顶力臂62左端向下摆动,顶力臂62右端向上摆动,顶杆64支撑于转动架51右端。
请具体参阅图9,所述限位机构装设于机架上,该限位机构用于限定定位轮44只在上下方向活动;具体的,限位机构由固定于机架上的四个挡板71构成,四个挡板71两两一组,两组挡板71分别位于两个定位轮44处;每个挡板71均包括一挡持在定位轮44外周表面的纵向侧板711及一挡持在定位轮44外端表面的横向侧板712,该设置使定位轮44只能在上下方向自由移动,而不能在左右、前后方向移动,从而使整个悬吊组件40只能在上下方向移动,确保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同时减少能量耗损。
请参阅图11至图15,其为本发明在五种不同工作状态的示意图,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发明在正常运转时,离合板513的定位柱514插置于主动链轮511的定位孔512内,此时主轴510与主动链轮511是同步联接的关系;
主轴510具有初始转动能,从而带动主动链轮511和从动链轮61一起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凸轮63转动;
在初始状态时,第二凸轮63转动到如图11所示位置后,第二凸轮63的第一凸边631开始与顶力臂62左端相抵接,顶力臂62的左端逐步向上移动,因此顶力臂62的右端则向下移动,从而顶杆64与转动架51相分离;使转动架51右端呈悬空状态,并在配重块53的重力作用下,压力轮52压在第一凸轮43上,从而使配重块53的重力通过拉绳30传递至摆动架和右边的拉绳30上;由于右边拉绳30固定在机架上,因此,拉绳30对悬吊组件40产生一个张紧的拉力,而摆动架10右端在拉绳30的拉力作用下向下摆动,与此同时,由于摆动架10右端下摆的高度恰好是悬吊组件40下移高度的两倍,从而会使左边的拉绳30逐步变短,右边的拉绳30则会逐步变长——此处所说的变短与变长,是指拉绳30的顶端到拉绳30的底端的长度——由此而带动悬吊组件40逆时针方向转动,并同时向下移动;第一凸轮43也随着一边转动一边下移,在第一凸轮43的作用下,配重块53不往下移,只是通过压力组件50和悬吊组件40将自身重力传递至摆动架10的右端,在此过程中,摆动架10的转动能再通过棘轮机构54而传递给主轴510,从而使主轴510持续转动做功;
当第二凸轮63转动到图13所示位置时,顶杆64支撑于转动架51右端,此时压力轮52对第一凸轮43没有压力作用,由此摆动架51的右端所受到的拉力也随之解除,并在摆动架10左端重力大于其右端重力(包含悬吊组件40对摆动架10右端所产生的拉力)的作用下,摆动架10左端下移,右端向上抬,即摆动架10以逆时针方向转动,需要说明的是,摆动架10回位的转动速度要略大于主轴510的转动速度,该过程由于棘轮机构54的设置,不会对主轴510的转动造成影响;同时,拉绳30的左段上升,从而带动滚轮41及第一凸轮43顺时针转动;当第一凸轮43转动到如图15所示位置时,整个驱动单元回到初始位置;
如此重复,可使主轴510持续地转动,从而可输出转动动力。
请参阅图8,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轮轴42上设有平衡块45,该平衡块45用于平衡第一凸轮43对轮轴42造成的偏心力矩。
进一步地,该动力输出装置还包括支撑杆80,支撑杆80位于摆动架10远离拉绳30的一端,该支撑杆80用于限定摆动架10左端的最低摆动位置:驱动单元处在初始位置时,该支撑杆80恰支撑于摆动架10的左端部。
本发明四个驱动单元的主轴510沿着机架的长度方向(即X向)依次排列并同步联接,所述主轴510实际上可仅设置一条,多个驱动单元共用该主轴510。
请参阅图10,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从动链轮61设有轴套611,所述传动轴65一端插置该轴套611内,且传动轴65的该端设为八面体,轴套611边缘开设有螺孔(图中未标示),螺孔内螺接有一定位螺钉612,定位螺钉612抵接于所述八面体的其中一个面上,从而将传动轴65固定于轴套611内;所述第二凸轮63同步联接于传动轴65的另一端,该设计便于灵活调节某一个驱动单元中第二凸轮63的初始角度。
请参阅图11至图17,四个驱动单元分别处于四个不同的状态,如图11至图14所示,当第一个驱动单元处图14所示状态时,第二、第三、第四个驱动单元分别处于图13、图12及图11所示状态;即在某一个时刻,四个驱动单元具有不同的相位(如图17所示);四个驱动单元共用一条主轴510并相互配合,可确保主轴510持续输出动力。
上述主轴510的初始动能来自第三个驱动单元(即图12对应的驱动单元),此时第三个驱动单元的转动架51呈悬空状态,从而使悬吊组件40和摆动架10右端同时受力向下移动,进而带动主轴510获得初始动能。
停机时,只需拨动其中一个驱动单元的离合板513,使离合板513上的定位柱514退出主动链轮511的定位孔512,便可实现该驱动单元的暂停。
另外,除了上述四个驱动单元,还可设置一个空闲驱动单元,当上述四个驱动单元的其中一个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暂停该驱动单元,并启动所述空闲驱动单元便可;需要说明的是,该空闲驱动单元的相位与暂停的驱动单元的相位保持一致,具体的实现方式是:通过调节空闲驱动单元的传动轴65,使其第二凸轮63的角度与暂停的驱动单元的相位保持一致即可;例如,运行过程中第四个驱动单元出现故障,则暂停该第四驱动单元,同时,调节空闲驱动单元的传动轴65,使其第二凸轮63的初始角度与第四驱动单元的相位角度一致,启动该空闲驱动单元,便可完成对第四驱动单元的替代;暂停的第四驱动单元维修好后可作为新的空闲驱动单元,用于替换新的故障驱动单元。
综上所述,本发明利用压力组件50和顶力组件60作用于悬吊组件40上,经过拉绳30将该作用力传递至摆动架10,最后通过棘轮机构54将力矩施加于主轴510上,为主轴510提供转动的动力,其可实现在无其他动力或其他动力较小的情况下,使主轴510持续地转动,从而输出转动动力,因此,本发明可以减小对煤炭、汽油、天然气等能源的消耗,并且不会向大气环境中排放有害物质,减少环境污染。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动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至少四个驱动单元,该至少四个驱动单元沿机架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
每个驱动单元均包括,
沿机架长度方向延伸并枢接在机架上的主轴,主轴的一端设有主动链轮;
枢接于主轴上的摆动架,摆动架与主轴之间设有棘轮机构,该摆动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摆动臂;
两拉绳,拉绳的一端连接摆动臂的末端并随着摆动臂上下活动,拉绳的另一端固定于机架上;
悬吊在拉绳底部的悬吊组件,该悬吊组件包括两滚轮、连接两滚轮的轮轴、固定于轮轴中部的第一凸轮及固定于轮轴两端的定位轮,拉绳绕设在对应滚轮的外表面,滚轮上设有用于防止拉绳相对滚轮滑动的定位钉;
压力组件,包括一转动架、一压力轮及配重块,转动架的一端铰接在机架上以使该转动架可绕该铰接端转动,配重块下压在转动架的另一端,该配重块用于提供一个使转动架向下转动的作用力;压力轮枢接于转动架上,该压力轮与第一凸轮共面,且压力轮的底边缘与第一凸轮的外缘相接触;
顶力组件,包括从动链轮及顶力臂,从动链轮枢接在机架上,且从动链轮与主轴通过链条同步联接,从动链轮的转轴上同步联接有第二凸轮;顶力臂的中部枢接在机架上,顶力臂远离从动链轮的一端设有顶杆,所述第二凸轮用于与顶力臂的另一端相抵接并带动顶力臂绕其枢轴上下摆动;
机架上设有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用于限定定位轮只在上下方向活动;
该至少四个驱动单元的主轴沿着机架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并同步联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棘轮和棘爪,所述棘轮与主轴同步联接,棘轮上设有旋向一致的棘齿,棘爪装设于摆动臂上,棘爪的前端部弹性地压抵在棘齿上,棘爪可顺着棘齿的旋向相对棘轮滑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棘爪的中部枢接于摆动臂上,棘爪的后端与摆动臂之间设有一回位簧,该回位簧用于提供一个使棘爪的前端压紧棘齿的弹性力;摆动臂上设有一限位块,该限位块用于与棘爪的后端部相抵靠以限定棘爪的旋转角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链轮上开设有一对定位孔,主轴上设有可沿其轴向来回移动的离合板,离合板上设有一对定位柱,该定位柱可插置于定位孔内以使主轴与主动链轮同步联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与离合板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导轨及滑槽,导轨和滑槽的长度方向与主轴的轴向一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机架上设有用于推动离合板在主轴上来回移动的拉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轴上设有平衡块,该平衡块用于平衡凸轮对轮轴造成的偏心力矩。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的传动比为1:2。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动力输出装置还包括支撑杆,支撑杆位于摆动架远离拉绳的一端,该支撑杆用于限定摆动架该端的最低摆动位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由固定于机架上的四个挡板构成,四个挡板两两一组,两组挡板分别位于两个定位轮处;每个挡板均包括一挡持在定位轮外周表面的纵向侧板及一挡持在定位轮外端表面的横向侧板。
CN201510245243.6A 2015-05-14 2015-05-14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Pending CN1048476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45243.6A CN104847609A (zh) 2015-05-14 2015-05-14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45243.6A CN104847609A (zh) 2015-05-14 2015-05-14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47609A true CN104847609A (zh) 2015-08-19

Family

ID=53847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45243.6A Pending CN104847609A (zh) 2015-05-14 2015-05-14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4760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27486A (zh) 重力实验发电装置
CN106015495A (zh)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CN106523307A (zh)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CN204692000U (zh)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CN104763601A (zh)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CN104847609A (zh)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CN105443329A (zh)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CN204614385U (zh) 三面翻自动复位结构及三面翻广告牌
CN104533734A (zh)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CN106593795A (zh)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CN107989975A (zh)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CN109139398A (zh)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CN106224482A (zh)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CN108930639A (zh)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CN109899255A (zh)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CN106640562A (zh)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CN103912461A (zh)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CN107061200A (zh)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CN110345026A (zh)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CN109779857A (zh)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CN204061066U (zh)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CN110345025A (zh)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CN106593796A (zh)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CN106593792A (zh)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CN108930643A (zh)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