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23336A - 插头壳体和用于插接连接器的插座壳体 - Google Patents

插头壳体和用于插接连接器的插座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23336A
CN104823336A CN201380059103.9A CN201380059103A CN104823336A CN 104823336 A CN104823336 A CN 104823336A CN 201380059103 A CN201380059103 A CN 201380059103A CN 104823336 A CN104823336 A CN 1048233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blocking element
protection component
connectors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5910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丁·福格尔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lti Holding AG
Original Assignee
Multi Holding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lti Holding AG filed Critical Multi Holding AG
Publication of CN1048233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233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3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two latching ar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01R13/6397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unauthorised u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插接连接器(1)、尤其是用于电连接光伏模块的线路的插接连接器,其中所述插接连接器(1)具有第一壳体(2)和能够沿着插接轴线(S)在插接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壳体(2)连接的第二壳体(3),其中所述第一壳体(2)包括至少一个闭锁元件(4)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壳体(3)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闭锁元件(4)相对应的止挡元件(5),其中当所述两个壳体(2,3)处于连接的状态中时,至少一个所述闭锁元件(4)与至少一个所述止挡元件(5)接合,使得经由所述接合保护所述第一壳体(2)和所述第二壳体(3)之间的连接在机械上防止在所述两个壳体(2,3)之间的沿着所述插接轴线(S)逆着所述插接方向的相对运动。所述壳体(2,3)中的至少一个此外包括至少一个保护元件(6),所述保护元件限制所述闭锁元件(4)相对于所述止挡元件(5)的运动。

Description

插头壳体和用于插接连接器的插座壳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尤其是用于光伏应用的插接连接器,其具有第一壳体和可沿着插接轴线在插接方向上与第一壳体连接的第二壳体。
背景技术
从现有技术中已知大量用于容纳用于促成两个电缆之间或者类似的电元件之间的电接触的接触元件的插接连接器。典型地,插接连接器包括插座侧的具有插座侧的接触元件的壳体和插头侧的具有插头侧的接触元件的壳体。接触元件在此与电缆导电地连接。如果壳体彼此连接,那么促成插座侧的接触元件和插头侧的接触元件之间的电接触。
在太阳能技术的领域中以及在其他技术领域中需求这两种插接连接器、即插头件和插座件,彼此在机械上受良好保护地连接,使得不出现插接连接意外和/或未经授权松开。
申请人本身以名称MC4销售一种插头,所述插头特别好地适合于光伏领域中的应用。
MC4插接连接装置的插头件中的一个包括锁定片,当建立连接时,所述锁定片在MC4插接连接装置的插头件中的另一个上锁定。
如果安装者要使插座件与插头件分开,那么锁定片沿着插接轴线的方向被挤压,由此撤除插座侧的壳体和插头侧的壳体之间的锁定连接。插座侧因此能够与插头侧分开。
虽然使用者将市场上的MC4插头在操作和导电能力方面归为优秀,但是需求有一种插头,所述插头可更困难地分开。
发明内容
从该现有技术出发,本发明基于如下目的:提出一种插接连接器,所述插接连接器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尤其是,插接连接器仅应该可由授权的人员、尤其是由安装者松开而不可由孩子松开。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插接连接器不应该可由手松开。
根据权利要求1的插接连接器实现了该目的。据此,插接连接器、尤其是用于电连接光伏模块的线路的插接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和沿着插接轴线在插接方向上与第一壳体可连接的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包括至少一个闭锁元件并且第二壳体包括至少一个与闭锁元件相对应的止挡元件。如果这两个壳体处于连接的状态中,那么至少一个闭锁元件与止挡元件接合,使得经由这种接合,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连接在机械上被保护以防止在这两个壳体之间的相对运动、尤其是沿着插接轴线逆着插接方向的相对运动。也就是说,第一壳体因此不能够与第二壳体分开。此外,壳体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至少一个保护元件,所述保护元件限制闭锁元件相对于止挡元件的运动。
因保护元件引起的限制在此优选是这样的,使得只有在克服因保护元件引起的限制的情况下才可撤销在闭锁元件和止挡元件之间的接合。
保护元件妨碍闭锁元件运动并且提供相应的阻力。为了撤销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连接,也就是说必须通过闭锁元件克服因保护元件引起的阻力或者妨碍。由此,保护元件防止通过未授权的人员例如孩子的未授权的分开。保护元件的阻力例如可以被理解为用于闭锁元件的引导。
优选地,在这两个壳体连接期间,闭锁元件被强制引导穿过保护元件并且通过这种强制引导可与止挡元件接触。这种强制引导是有利的,因为能够借助于唯一的运动建立插接并且同时实现闭锁。
在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壳体上设置两个相对置的保护元件以及两个相对置的止挡元件,并且在另一个壳体上设置两个相对置的闭锁元件。这两个保护元件之间的间距在此为使得其增大闭锁元件从释放位置到闭锁位置中的间离。也就是说,在建立插接连接期间闭锁元件被向外压向止挡元件。
优选地,闭锁元件可从闭锁位置运动到释放位置中,在所述闭锁位置中闭锁元件与止挡元件接触或者接合,在所述释放位置中闭锁元件和止挡元件之间的接触或接合被撤销。在释放位置中实现壳体之间的相对运动。保护元件在此优选提供机械阻力以防止闭锁元件从闭锁位置运动到释放位置中。该机械阻力必须被克服,使得闭锁元件可完全地运动的释放位置中。
特别优选的是,机械阻力可通过提高作用到至少一个闭锁元件上的力来克服。由此,保护元件或者其它的与保护元件相关的元件或者闭锁元件弹性地或者塑性地变形。
在此,将弹性的变形或者形变理解为相应的元件的改变,所述改变在取消相应的力时完全地复原。也就是说,相应的元件在取消负荷力时占据原始位置。
特别优选的是,与提高力组合或者代替与此,保护元件也能够用作为引导元件,所述引导元件在力应用到闭锁元件上时将闭锁元件运动到释放位置或者闭锁位置中。在此,在保护元件和闭锁元件之间相对运动时,闭锁元件变形或者被引导,使得通过这种形变到达释放位置或者闭锁位置,其中形变优选是弹性的。尤其是,在连接片状的闭锁元件中,连接片进行弧状的弯曲,其中闭锁元件在运动的情况下远离相应的壳体向外弯曲到闭锁位置中或者在运动的情况下朝向壳体向内弯曲到释放位置中。
优选地,对由闭锁元件和止挡元件构成的每一对各设置一个保护元件,其中插接连接器优选具有两个对,所述对关于插接轴线彼此相对置地设置。因此,也就是说,第一壳体具有两个闭锁元件并且第二壳体具有两个止挡元件。此外,优选存在两个保护元件。
优选地,保护元件具有一个隆起部的造型。但是,保护元件也能够具有两个隆起部的造型,其中一个设置在第一壳体上并且另一个设置在第二壳体上。
在一个特别优选的变型形式中,保护元件设置在第二壳体上,在所述第二壳体上也放置有止挡元件,其中闭锁元件在插接连接器的分开过程之前可与保护元件接触。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保护元件设置在第一壳体上、尤其是设置在闭锁元件上,其中保护元件在插接连接器的分开过程中可与第二壳体上的另一个保护元件或者配合面接触。
特别优选地,保护元件形状配合地或者一件式地模制在相应壳体上。也就是说,提供一件式的结构。闭锁元件以及止挡元件也优选形成壳体的整体的组成部分,使得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分别是一件式的。
优选地,保护元件和止挡元件一件式地或者形状配合地模制在相同的壳体上并且闭锁元件一件式地或者形状配合地模制在其它的壳体上。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与保护元件和止挡元件形成一件式的结构或者唯一的部分并且第二壳体与闭锁元件形成一件式的结构或者唯一的部分。
这种一件式的构成方案具有下述优点:不设置用于闭锁的附加部件。换句话说,壳体构成为不具有独立的或者与壳体分开设置的保护元件。此外,可以省去下述保护元件,所述保护元件可以相对于壳体大程度地移动。
优选地,保护元件和/或与保护元件连接的元件例如壳体或者闭锁元件,和/或壳体和/或闭锁元件在插接连接器的分开过程中弹性地或者塑性地形变。
优选地,保护元件、止挡元件和闭锁元件构成为,使得闭锁和保护在建立插接过程期间自主地进行。也就是说,各个元件的闭锁和保护在不存在附加元件的情况下进行。
优选地,闭锁元件从第一壳体的接触面沿着插接轴线延伸离开第一壳体并且具有自由的可相对于壳体运动的端部。当闭锁元件从闭锁位置运动到释放位置中时,闭锁元件在连接的壳体中位于自由的端部的区域中,使得自由的端部可与保护元件接触。自由的端部可相对于插接轴线运动。
特别优选的是,闭锁元件构成为锁定片,所述锁定片从壳体上的接触面沿着插接轴线的方向延伸。
优选地,锁定片具有锁定钩,所述锁定钩在自由的端部的区域中与第一壳体相对置地设置,其中锁定钩优选包括前侧的楔形面和/或背侧的止挡面,所述止挡面可与止挡元件接触并且所述止挡面尤其倾斜于插接轴线伸展。
特别优选地,止挡元件通过第二壳体处的裂口的端侧形成,所述裂口从第二壳体处的接触面沿着插接轴线的方向延伸到第二壳体中,其中闭锁元件在连接的状态中引导穿过该裂口。裂口也能够称为隧道。
裂口特别优选沿着插接轴线延伸。
端侧优选至少逐段与插接轴线基本上成直角地延伸。替选地,端侧也可以在第一部段上相对于插接轴线基本上成直角地延伸并且在第二部段上倾斜于插接轴线伸展。
用于撤销根据上述描述的插接连接器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连接的工具包括两个彼此间隔地设置的工具钳口,所述工具钳口对至少一个闭锁元件和/或壳体起作用并且将至少一个闭锁元件压向保护元件。
其它实施方式在从属权利要求中予以说明。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下文中根据附图来描述,所述附图仅用于阐述并且解释为非限制性的。在附图中示出:
图1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在连接的状态中的具有插座侧和插头侧的插接连接器壳体的立体视图;
图2示出图1的细节视图;
图3示出根据图1的插接连接器壳体的一侧、例如插座侧或者插头侧的立体视图;
图4示出根据图1的插接连接器壳体的一侧、例如插座侧或者插头侧的立体视图;
图5示出图3的细节视图;
图6示出根据图1的插接连接器壳体的俯视图;
图7示出图5的细节视图;
图8示出根据图1的插接连接器壳体与用于松开连接的工具的立体视图;以及
图9示出在松开连接时根据图1的插接连接器壳体与工具的立体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插接连接器1。插接连接器1尤其是用于电连接光伏模块的电导体或者电缆。显然,插接连接器1也可以另外地用于连接电导体。
插接连接器1包括第一壳体2和沿着插接轴线S在插接方向上可与第一壳体连接的第二壳体3。这两个壳体2、3在此彼此独立地构成,但是可彼此连接。也就是说,第二壳体3可以沿着插接方向与第一壳体2连接。在上述运动中,这两个壳体2、3沿着插接轴线S相向运动。通过逆着插接方向的运动,第一壳体2可以与第二壳体3再次分开,其中因此这两个壳体2、3远离彼此运动。
第一壳体2包括至少一个闭锁元件4。在当前的实施方式中,对每个壳体2示出各两个闭锁元件4。但是也可以设有多于两个的闭锁元件4。第二壳体3包括至少一个与闭锁元件4相对应的止挡元件5。在当前的实施方式中示出各两个止挡元件5。但是也可以设有多于两个的止挡元件5。优选地,闭锁元件4的数量对应于止挡元件5的数量。
当这两个壳体2、3处于连接的状态中以及这在图1中示出时,闭锁元件4止挡在止挡元件5上,使得经由这种止挡保护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之间的连接在机械上防止在这两个壳体2、3之间沿着插接轴线S逆着插接方向的相对运动。因此这两个壳体2、3不能彼此分开,因为闭锁元件4与止挡元件5接合。
闭锁元件4以相对于止挡元件5可运动的方式构成,其中闭锁元件4一方面可以与止挡元件5接合并且其中闭锁元件4可以不受止挡元件5约束。当闭锁元件4与止挡元件5接合时,也可以称为闭锁位置,因为这两个壳体2、3因此彼此闭锁并且不能够分开。当止挡元件4不与止挡元件5接合时,可以称为释放位置,因为这两个壳体2、3之间的闭锁因此被撤销并且这两个壳体2、3之间的连接可以被撤销。特别优选的是,闭锁元件4在其起始位置中位于闭锁位置中并且随后可以通过由使用者或者工具施加的力而运动到释放位置中。闭锁元件4在此优选有弹力地构成,使得闭锁元件4从释放位置自主地运动到闭锁位置中。替选地,闭锁元件4也可以以强制引导的方式运动到闭锁位置中。
闭锁元件4和止挡元件5之间的连接优选是形状配合连接,在出现作用到这两个壳体2、3上的牵拉力时形状配合连接保持存在。
壳体2、3中的至少一个此外包括至少一个保护元件6。保护元件6限制闭锁元件4相对于止挡元件5的运动并且可以实现上述强制引导。换句话说,保护元件6限制上述运动。保护元件6在当前的实施方式中如在图1中所示出的那样位于第二壳体3上并且阻挠闭锁元件4从其闭锁位置到释放位置中的运动。换言之,在从闭锁位置运动到释放位置中时保护元件5阻碍闭锁元件4。经由闭锁元件4,力被施加到保护元件5上,其中该保护元件优选经由弹性或者塑性的变形来变形并且避开闭锁元件从闭锁位置运动到释放位置中。在闭锁元件4从闭锁位置运动到释放位置中时,保护元件6的阻力必须被克服,使得闭锁元件4能够完全地到达释放位置。
特别优选的是,对于每个由闭锁元件4和止挡元件5构成的对设置各一个安全元件6。特别优选的是,插接连接器1具有两个由闭锁元件4和止挡元件5构成的对,其中因此也存在两个保护元件6。这两个对关于插接轴线S彼此相对置地设置,以及这在图1中示出。替选地,保护元件6也可以是两件式的,其中因此对每个壳体2、3各存在保护元件6的一部分。
通过示出图1的细节视图的图2能够清楚地看到,保护元件6在当前的实施方式中具有一个隆起部6的造型。该隆起部6在此限制闭锁元件4从闭锁位置到释放位置中的路径并且以机械阻力挡住闭锁元件4。特别优选的是,保护元件6也作用为引导元件,如这在下文中结合图7更详细地所描述的那样。在此,保护元件6是第二壳体3的部分并且闭锁元件4是第一壳体2的部分。
如果使用者此时想要撤销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之间的插接连接,那么使用者必须使闭锁元件4逆着保护元件6运动。保护元件6有利地构成为,使得该保护元件在闭锁元件4完全地位于释放位置之前抵接。在提高作用到闭锁元件4上的力时,在此保护元件6和/或闭锁元件4和/或其上设置有保护元件6的壳体3弹性或者塑性地形变,使得闭锁元件4能够完全地运动到释放位置中,其中因此撤销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之间的连接。
在一个在此未示出的替选实施方式中,可能也可以考虑的是,隆起部6不设置在第二壳体3上,而是隆起部6设置在闭锁元件4上,其中因此闭锁元件4上的隆起部6碰撞到配合面19上,所述配合面在图2中示出。在这种情况下,配合面19有利地不具有隆起部6。有利的是,在这种情况下,保护元件6由可良好弹性变形的材料构成,其中在此尤其是使用双组分注塑成型法。
根据在没有第二壳体3的情况下示出第一壳体2的图3,此时更详细地阐述第一壳体2上的至少一个闭锁元件4。闭锁元件4基本上沿着插接轴线S从第一壳体2的接触面14远离第一壳体2延伸。但是,闭锁元件14也可以相对于插接轴线S略成角度地延伸。闭锁元件4在此具有自由端部7,所述自由端部可相对于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运动。也可换句话说,在端部7处示出连接片20的端部区域。关于自由端部7,鉴于图1和2也可以说:保护元件6在连接的壳体2、3中位于自由端部7的区域中。
从图3中同样可以清楚地看到,闭锁元件4优选构成为锁定片20,所述锁定片从壳体2上的接触面或者前侧14沿着插接轴线S的方向延伸远离壳体2。锁定片20在此在自由端部7上或者在锁定片20的前部区域中包括锁定钩8,所述锁定钩与止挡元件5接合,这将在下文中更为详细地予以阐述。锁定钩8因此与第一壳体2相对置地设置。锁定钩8优选包括前侧的楔形面9和背侧的止挡面10。前部的楔形面9在,建立连接时用于使锁定片20逆着插接轴线S脱离(ausgelinkt),使得实现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的连接。当第一壳体2相对于第二壳体3相应地定位时,背侧的止挡面10可与止挡元件5接触。优选地,背侧的止挡面10是咬边的,使得该止挡面相对于插接轴线S倾斜。
关于闭锁元件4、尤其是在锁定片20的造型中,可以说,该锁定片优选弹性地、有弹力地构成。由此,闭锁元件4可以从其静止位置运动到安装位置或者拆除位置中,所述静止位置同时对应于上述闭锁位置,所述安装位置或者拆除位置因此又基本上对应于释放位置。闭锁元件4位于在安装位置中,使得这两个壳体2、3可彼此连接,并且闭锁元件4位于拆除位置中,使得这两个壳体2、3能够彼此分开。
此外,壳体2在此还包括从接触面14起延伸的引导销25。引导销在此具有沿着插接轴线S延伸的开口26,所述开口提供通向设置在壳体2的内腔中的电接触元件的入口。引导销25此外具有至少一个平坦的面27,所述面提供扭转防护,使得壳体2、3在安装时不能扭转。
在图4中单独地示出第二壳体3。第二壳体3包括(如在上文中已经提到的那样)至少一个止挡元件5,所述止挡元件与闭锁元件4一起工作。止挡元件5在当前的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二壳体3上的裂口12的端侧11提供。裂口12在此从第二壳体3上的接触面13沿着插接轴线S的方向延伸到第二壳体3中。裂口12基本上用于容纳闭锁元件4,所述闭锁元件在连接的状态中引导穿过该裂口12。裂口12通过壳体壁22限界并且也可以称为是隧道状的。裂口12通入凹槽23中,所述凹槽可从壳体3外部看到并且可到达。也就是说,凹槽23不再通过壳体壁遮盖。闭锁元件4最终延伸穿过裂口12直至进入到凹槽23中。这是指:闭锁元件4延伸完全地穿过裂口12并且通入凹槽23中。在此,保护元件6位于上述凹槽23中。
在连接过程中,闭锁元件4用自由端部引导穿过裂口12,其中闭锁元件4随后位于安装位置中。闭锁元件4通过壳体壁22和楔形面9压入到安装位置中。只要这两个壳体2、3已经到达所限定的终端位置,那么闭锁元件4由于其有弹力的特性而运动到静止位置或者闭锁位置中,在该处所述闭锁元件随后与止挡元件5接合,其中这两个壳体2、3因此彼此闭锁。这种运动能够通过保护元件6主动地辅助。对此,保护元件6在朝向裂口12的一侧上具有倒棱21,所述倒棱能够抬起闭锁元件4。在主动地辅助时,闭锁元件4被强制引导穿过保护元件6并且沿着朝向止挡元件5的方向挤压。
裂口12沿着插接轴线S延伸。在当前的实施方式中设置两个裂口12,所述裂口关于插接轴线S彼此相对置地定位。裂口12的数量基本上对应于闭锁元件4的数量。
在此,在凹槽23中设置保护元件6和配合面19。保护元件6与凹槽相比更短地构成。保护元件6在此具有一个隆起部或者凸起部的造型,所述隆起部或者凸起部延伸远离面19。如果此时闭锁元件4从闭锁位置运动到释放位置中,那么在闭锁元件4到达释放位置之前闭锁元件4与在隆起部的造型中的保护元件6接触。因此,保护元件6挡住闭锁元件4,并且进入到释放位置中的运动仅当作用到闭锁元件4上的力再次提高时才能够进行,使得隆起部6或者壳体3弹性地或者塑性地变形,或者保护元件6作用为引导元件,其中闭锁元件4由于保护元件6的构成而进入到释放位置中。
关于接触面13、14还应注意的是,这些接触面在壳体2、3连接的状态中彼此接触或者相反地定向,如同这在图1中所示出的那样。此外,这两个壳体2、3相关地是下述元件,所述元件以互补的方式彼此接合地构成。也就是说,这两个壳体2、3构成为配合件。
在图6和7中可清楚地看到,止挡元件5的端侧11至少逐段相对于插接轴线S基本上成直角延伸。
在当前的根据图7的实施方式中,端侧11具有第一部段15和连接第一部段15的第二部段16。第一部段15在此相对于插接轴线基本上成直角地伸展并且第二部段16倾斜于插接轴线S伸展。相对于插接轴线S的倾斜角度优选在40°和80°之间。
在图6和7中示出闭锁位置中的闭锁元件4。闭锁元件4在此与止挡元件5接触,使得第一壳体2相对于第二壳体3逆着插接方向的相对运动是不可能的。
从图7中可以看到,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锁定钩8与止挡元件5的端侧11连接。锁定钩8在此以咬边的方式构成。如果此时要撤销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之间的连接,那么这两个闭锁元件4必须沿着箭头方向L朝向插接轴线S运动,其中这两个闭锁元件4从闭锁位置运动到释放位置中。在从闭锁位置中运动出来期间,在闭锁元件4到达释放位置之前,闭锁元件4碰撞到保护元件6上。使用者因此必须用较大的力,使得保护元件6和/或闭锁元件4弹性地或者塑性地形变,使得闭锁元件4能够完全地到达释放位置。在弹性变形时,连接可以无损毁地分开。
此外,可以从图7中看到,保护元件6附加地或者替选地可以具有引导功能。只要闭锁元件4碰撞到保护元件6上并且闭锁元件4进一步被挤压向保护元件6,那么产生连接片20的弯曲,所述弯曲是弧形的。通过这种弯曲,背侧的止挡面10进一步沿着插接轴线S的方向运动,其中产生枢转运动。也就是说,止挡面10相对于端侧11运动,直至到达释放位置。只要止挡面10位于释放位置中,那么该释放面运动到裂口12中。
于是可以说,保护元件6一方面通过机械阻力挡住闭锁元件4并且另一方面保护元件6提供引导元件,所述引导元件在相应作用的情况下使闭锁元件4进入到释放位置中。
但是,保护元件6在建立连接时也具有引导功能,通过闭锁元件4被强制引导穿过保护元件6的方式。
但是,保护元件6优选构成为,使得不可由手施加力并且应使用工具来使闭锁元件4运动到释放位置中。所述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具有下述优点:仅能够用为此而设置的工具28来撤销这两个壳体2、3之间的连接。也就是说,涉及特别安全的连接以防止插接连接器1意外并且未授权分开。
这类工具28在图8和9中示出。工具28基本上包括两个工具钳口29,所述工具钳口在此经由基板32彼此连接。工具钳口29在此彼此间隔并且基本上刚性地构成。
在图8中,工具28与插接连接器1间隔地示出。为了撤销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之间的插接连接,工具28相对于插接轴线S基本上成直角地运动到闭锁元件4上。在此,工具钳口29与闭锁元件4接触并且使这些闭锁元件沿着方向L(参见图6和9)在插接轴线S的方向上运动。由于工具钳口29的刚性的构成,在此克服了保护元件6的机械阻力。通过这两个工具钳口29,闭锁元件4从闭锁位置运动到释放位置中并且壳体2能够与壳体3分开。由此插接连接器1是可相应分开的。
工具钳口29彼此间隔,使得闭锁元件4在工具钳口完全接合时处于释放位置中。
工具钳口29优选具有倒棱30,所述倒棱允许工具28特别简单地施加到插接连接器1上。在倒棱30上因此连接有固有的接触面31,所述接触面因此与闭锁元件相应地接触。该接触面31在此是工具钳口29的整体的组成部分。在图8和9中示出的工具28的两个工具钳口29的接触面31在此间隔并且彼此平行,使得闭锁元件4的运动连续地进行。
同样,两个可选的工具钳口29a从板32伸出。这些工具钳口29a同样用于使闭锁元件4运动,其中工具28因此关于板32沿着相对于插接轴线S的另一个方向运动。
如在图8和9中示出的工具8是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可通用使用。
图9进一步示出:工具钳口29伸入到壳体3上的凹槽23中。优选地,在此,工具钳口29的形状与凹槽23互补或者匹配于其,使得通过第一壳体3提供的并且沿着插接轴线S对凹槽23的伸展限界的侧壁35用作为用于工具的引导机构。侧壁35在此相对于中轴线基本上成直角。
在一个替选的实施方式中,工具钳口29也能够彼此可运动地构成。
从所有示出第一壳体2或者第二壳体3的附图中还可以看到,不仅第一壳体2而且第二壳体3与各个接触面14、13相对置地包围螺纹部段33。此外,还有一个应力消除部段34连接到螺纹部段13。螺纹部段33用于容纳现有技术中已知的螺母,所述螺母同时对应力消除部段34起作用。应力消除部段34通过其连接片引起作用到伸入到第一壳体2或者第二壳体3中的电缆上的径向力。
壳体2、3优选由不导电的材料、例如塑料构成。优选地,壳体2、3借助于注塑成型法制造。
第一壳体2具有内腔17,所述内腔用于容纳第一接触元件。此外,第二壳体3也具有内腔18,所述内腔用于容纳第二接触元件。接触元件分别与电导体如电缆连接。电缆在此从壳体2、3中在螺纹33和应力消除部段34的区域中伸出,并且其中接触元件在这两个壳体连接的状态中彼此电接触,使得可在导体之间促成电接触。
附图标记列表
1       插接连接器            32      基板
2       第一壳体              33      螺纹部段
3       第二壳体              34      应力消除部段
4       闭锁元件              35      侧面
5       止挡元件
6       保护元件
7       自由端部
8       锁定钩
9       楔形面
10      背侧的止挡面
11      端侧
12      裂口
13      接触面
14      接触面
15      第一部段
16      第二部段
17      内腔
18      内腔
19      配合面
20      连接片
21      倒棱
22      壳体壁
23      凹槽
25      引导销
26      开口
27      平坦的面
28      工具
29      工具钳口
30      倒棱
31      接触面

Claims (23)

1.一种插接连接器(1)、尤其是用于电连接光伏模块的线路的插接连接器,其中所述插接连接器(1)具有第一壳体(2)和能够沿着插接轴线(S)在插接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壳体(2)连接的第二壳体(3),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2)包括至少一个闭锁元件(4)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壳体(3)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闭锁元件(4)相对应的止挡元件(5),
其中当所述两个壳体(2,3)处于连接的状态中时,至少一个所述闭锁元件(4)与至少一个所述止挡元件(5)接合,使得经由所述接合保护所述第一壳体(2)和所述第二壳体(3)之间的连接在机械上防止在所述两个壳体(2,3)之间的相对运动、尤其是沿着所述插接轴线(S)逆着所述插接方向的相对运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2,3)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至少一个保护元件(6),所述保护元件限制所述闭锁元件(4)相对于所述止挡元件(5)的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个壳体(2,3)连接期间,所述闭锁元件(4)被强制引导穿过所述保护元件(6)并从而能够与所述止挡元件(5)接触,和/或所述闭锁元件(4)优选有弹力地构成,使得所述闭锁元件(4)从释放位置自主地运动到所述闭锁位置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壳体(2)上设置有两个相对置的保护元件(6)以及两个相对置的止挡元件(5),并且在另一个壳体(3)上设置有两个相对置的闭锁元件(4),其中在两个所述保护元件(6)之间的间距为使得所述间距增大两个所述闭锁元件(4)之间的从释放位置到闭锁位置中的间距,其中在建立插接连接期间所述闭锁元件(4)被压向所述止挡元件(5)。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元件(6)形状配合地或者一件式地模制在相应的壳体(2,3)上,和/或所述止挡元件(5)形状配合地或者一件式地模制在相应的壳体(2,3)上,和/或所述闭锁元件(4)形状配合地或者一件式地模制在相应的壳体(2,3)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元件(6)和所述止挡元件(5)模制在相同的壳体(3)上,并且所述闭锁元件(4)模制在另一个壳体(2)上。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元件(6)、所述止挡元件(5)和所述闭锁元件(4)构成为,使得闭锁和保护在建立插接过程期间自主地进行。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元件(4)能够从闭锁位置运动到释放位置中,在所述闭锁位置中,所述闭锁元件(4)与所述止挡元件(5)接触,在所述释放位置中,所述闭锁元件(4)和所述止挡元件(5)之间的接触被撤销,使得实现所述壳体(2,3)之间的相对运动,其中所述保护元件(6)提供机械阻力防止所述闭锁元件(4)从所述闭锁位置运动到所述释放位置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元件(6)的所述机械阻力能够通过提高作用到至少一个所述闭锁元件(4)上的力来克服。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元件(6)具有引导元件的作用,其中由于在保护元件(6)和闭锁元件(4)之间的相对运动,所述闭锁元件(4)形变或者被引导,使得通过所述形变经由所述引导到达所述释放位置和/或所述闭锁位置,其中所述形变优选是弹性的。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一个由闭锁元件(4)和止挡元件(5)构成的对设置各一个保护元件(6),其中所述插接连接器优选具有两个对,所述对关于所述插接轴线(S)彼此相对置地设置。
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元件(6)具有一个隆起部(6)的造型,或者所述保护元件(6)具有两个隆起部(6)的造型,其中一个隆起部相应地设置在第一壳体(2)上并且另一个隆起部设置在第二壳体(3)上。
1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元件(6)通过止挡元件(5)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3)上,其中所述闭锁元件(4)在所述插接连接器(1)的分开过程中能够与所述保护元件(6)接触,或者所述保护元件(6)设置在第一壳体(2)、尤其是设置在所述闭锁元件(4)上,其中所述保护元件(6)在所述插接连接器(1)的所述分开过程中能够与所述第二壳体(3)上的另一个保护元件(6)或者配合面(19)接触。
1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元件(6)和/或所述第二壳体(3)和/或所述闭锁元件(4)在所述插接连接器(1)的所述分开过程中形变,其中所述形变优选是弹性的。
1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元件(4)从所述第一壳体(2)的接触面(14)起优选基本上沿着所述插接轴线(S)延伸远离所述第一壳体(2)并且具有相对于所述壳体(2,3)能运动的自由端部(7),其中所述保护元件(6)在壳体(2,3)连接时位于所述自由端部(7)的区域中。
1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元件(4)构成为锁定片(20),所述锁定片(20)从所述壳体(2)上的接触面(14)沿着所述插接轴线(S)的方向延伸。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片(20)具有锁定钩(8),所述锁定钩在所述自由端部(7)的区域中与所述第一壳体(2)相对置地设置,其中所述锁定钩(8)优选包括前侧的楔形面(9)和/或背侧的止挡面(10),所述止挡面(10)能够与所述止挡元件(5)接触并且所述止挡面(10)尤其是倾斜于所述插接轴线(S)伸展。
1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元件(5)通过所述第二壳体(3)上的裂口(12)的端侧(11)提供,所述裂口(12)从所述第二壳体(3)上的接触面(13)沿着所述插接轴线(S)的方向延伸到所述第二壳体(3)中,其中所述闭锁元件(4)在连接的状态中引导穿过所述裂口(12)。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裂口(12)基本上沿着所述插接轴线(S)延伸,并且所述保护元件(6)沿着所述插接轴线(S)从所述接触面(13)来观察优选设置在所述裂口(12)之后。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侧(11)至少逐段相对于所述插接轴线(S)基本上成直角地延伸,地或者所述端侧(11)在第一部段(15)上相对于所述插接轴线(S)基本上成直角地延伸并且在第二部段(16)上倾斜于所述插接轴线(S)伸展。
2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2)构成为插座侧并且所述第二壳体(3)构成为插头侧,或者所述第二壳体(3)构成为插座侧并且所述第一壳体(2)构成为插头侧。
2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2)具有用于容纳第一接触元件的内腔(17),并且所述第二壳体(3)具有用于容纳第二接触元件的内腔(18),其中所述接触元件分别与电导体如电缆连接,并且其中所述接触元件在所述两个壳体的连接的状态中彼此电接触,使得在所述导体之间能够促成电接触。
22.一种用于撤销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插接连接器(1)的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之间的连接的工具(28),其中所述工具(28)包括两个彼此间隔地设置的工具钳口(29),所述工具钳口(29)作用到至少一个闭锁元件(4)和/或壳体(2,3),并且至少一个所述闭锁元件(4)压向保护元件(6)。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钳口(28)在横截面中与设置在壳体(2,3)上的凹槽(23)互补,使得所述工具钳口(28)在所述壳体(2,3)上被引导。
CN201380059103.9A 2012-11-12 2013-10-31 插头壳体和用于插接连接器的插座壳体 Pending CN10482333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2192206.6 2012-11-12
EP12192206 2012-11-12
PCT/EP2013/072779 WO2014072217A1 (de) 2012-11-12 2013-10-31 Steckergehäuse und buchsengehäuse für steckverbinder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23336A true CN104823336A (zh) 2015-08-05

Family

ID=47296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9103.9A Pending CN104823336A (zh) 2012-11-12 2013-10-31 插头壳体和用于插接连接器的插座壳体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917976A1 (zh)
CN (1) CN104823336A (zh)
WO (1) WO201407221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73610A (zh) * 2017-11-30 2020-07-03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插接连接器以及具有这样的插接连接器的插接连接器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58473A (en) * 1990-06-25 1992-10-27 Matsu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onnector
DE19617819A1 (de) * 1996-05-03 1997-11-13 Framatome Connectors Int Steckverbinder mit Sekundärverriegelung
US6641424B1 (en) * 1997-07-31 2003-11-04 Amp Of Great Britain Ltd. Squib connector
EP2139078A2 (en) * 2008-06-23 2009-12-30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Low profile photovoltaic connector
CN101855732A (zh) * 2007-11-12 2010-10-06 应用材料有限公司 用于光电太阳能板的接线盒
CN101976787A (zh) * 2010-09-16 2011-02-16 徐国元 防松动防脱落插头插座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58473A (en) * 1990-06-25 1992-10-27 Matsu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onnector
DE19617819A1 (de) * 1996-05-03 1997-11-13 Framatome Connectors Int Steckverbinder mit Sekundärverriegelung
US6641424B1 (en) * 1997-07-31 2003-11-04 Amp Of Great Britain Ltd. Squib connector
CN101855732A (zh) * 2007-11-12 2010-10-06 应用材料有限公司 用于光电太阳能板的接线盒
EP2139078A2 (en) * 2008-06-23 2009-12-30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Low profile photovoltaic connector
CN101976787A (zh) * 2010-09-16 2011-02-16 徐国元 防松动防脱落插头插座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73610A (zh) * 2017-11-30 2020-07-03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插接连接器以及具有这样的插接连接器的插接连接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17976A1 (de) 2015-09-16
WO2014072217A1 (de) 2014-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36588B2 (ja) 電気車両又はハイブリッド車両用の電気プラグ型コネクタ及びプラグ型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CN101454949B (zh) 具有辅助配套和理线盖罩的电连接器组件
CN101669255B (zh) 电连接器与连接器组件
CN111864473B (zh) 电插接连接部的插接连接器以及由其形成的电插接连接部
KR102468665B1 (ko) 잠금 및 잠금 해제 가능한 플러그 커넥터
US8192221B2 (en) Printed board connector with locking device
EP2642607B1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system
US20120282791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EP2510592B1 (en) Connector assembly
CN103814484A (zh) 插塞连接器
EP2340588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10454199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terminal position assurance device
US10014619B2 (en) Angle connector
EP2724426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chamber block and contact position assurance
CN101185206A (zh) 带有改进锁扣装置的电连接器
CN105284014A (zh) 包括多个插接连接器的系统和多插接连接器
KR20180131450A (ko) 콘택트 하우징, 콘택트 하우징 리셉터클 및 전기 커넥터
US1023664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a safety restraint system
US20140113474A1 (en) Connector, In Particula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0651401A (zh) 插接连接器模块
KR101485880B1 (ko) 전방 배치된 접촉 단자를 구비한 전기 플러그 커넥터
CN104823336A (zh) 插头壳体和用于插接连接器的插座壳体
CN109301607B (zh) 一种电连接器的防反插连接结构
US10476207B2 (en) Electrical distribution assembly
CN103415961A (zh) 用于与电路板直接接触的接触插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