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13734B - 建立对等链路的方法和布置 - Google Patents

建立对等链路的方法和布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13734B
CN104813734B CN201380036327.8A CN201380036327A CN104813734B CN 104813734 B CN104813734 B CN 104813734B CN 201380036327 A CN201380036327 A CN 201380036327A CN 104813734 B CN104813734 B CN 1048137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ervice
peer
group
respon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3632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13734A (zh
Inventor
齐红
D.麦卡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te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l Corp filed Critical Inte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813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137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137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137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逻辑可以使得多个无线保真(Wi‑Fi)启用的移动装置能够建立对等连接以允许用户以容易和方便的方式连接他们的装置,从而共享、示出、打印和同步内容。逻辑可以实现来自多个供应商的服务/应用之间的5个互操作性。由于服务互操作性,用户可以体验一致性。逻辑提供如下过程:经由实现对等(P2P)连接的方法和布置来实现多个供应商的应用和服务互操作性,对等连接(P2P)被限制为在例如Wi‑Fi直接连接上允许来自用户调用的服务的业务。

Description

建立对等链路的方法和布置
背景技术
各实施例处于无线通信领域。更具体地,各实施例处于无线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通信协议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描绘包括多个通信装置的无线网络的实施例,通信装置包括多个固定或移动通信装置;
图1A-D描绘用于无线通信装置之间通信的装置发现帧、服务查询和响应帧以及许可请求和响应帧的实施例;
图1E描绘用于建立基于应用会话的安全对等(P2P)链路的无线通信装置之间通信的各阶段的实施例;
表1描绘发起P2P连接的实施例方法;
图2描绘用于无线通信装置之间通信的生成、发射、接收和解释帧的设备的实施例;
图3描绘用于新装置建立基于应用会话的安全对等(P2P)链路的流程图的实施例;以及
图4描绘用于建立基于应用会话的安全对等(P2P)链路的流程图的另一个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是在附图中描绘的新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然而,给出的细节的量不意图限制所描述实施例的预期变化;相反地,权利要求和详细描述覆盖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教导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修改、等同物和替代方案。下面的详细描述被设计为使得这些实施例能够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
提及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各个实施例”等指示这样描述的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是不是每个实施例都必定包括该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另外,重复使用的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不一定指代相同的实施例,不过它可以指代相同的实施例。
如这里使用的,除非另外指定,否则对描述共同对象的“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形容词的使用仅指示指代的是相似对象的不同实例,并且不意图暗示这样描述的对象必须处于时间上、空间上、等级上或以任何其它方式的给定的顺序中。
实施例可以使得多个无线保真(Wi-Fi)启用移动装置能够建立对等连接以允许用户以容易和方便的方式连接他们的装置,从而例如共享、示出、打印和同步内容。一些实施例可以提供实现来自多个供应商的服务/应用之间的互操作性。由于服务互操作性,用户可以体验一致性。许多实施例提供如下过程:经由实现对等(P2P)连接的方法和布置来实现多个供应商的应用和服务互操作性,对等连接(P2P)被限制为在例如Wi-Fi直接连接上允许来自用户调用的服务的业务。
许多实施例通过多个阶段进行以实现P2P连接的建立,诸如装置发现阶段、服务发现阶段、许可阶段、P2P发起阶段(如果有必要的话)、P2P连接阶段和服务执行阶段。几个实施例涉及在装置发现阶段期间从试图发现第二装置的第一装置或支持所选择的服务类型的多个接收装置传递装置发现帧,诸如探测帧或信标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选择的服务类型可以由第一装置的用户选择并且可以包括例如文件传送(诸如照片传送)。第二装置或接收装置可以响应于指示支持所选择的服务类型的能力的装置发现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装置可以在服务发现阶段期间传递服务发现帧,诸如服务查询和服务响应帧。例如,第一装置可以发射服务查询帧到接收装置,并且第二装置或接收装置可以发射(一个或多个)服务响应帧到第一装置以指示两个装置的所支持的服务协议。在许多实施例中,在许可阶段期间,第一装置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装置和例如要传送的一个或多个文件,并且发射许可请求帧以请求传送该一个或多个文件的许可。
第二装置或接收装置可以接收许可请求并且通过发射许可响应帧来作出响应,许可响应帧具有例如许可接受或许可拒绝的指示。当第二装置发射接受时,第一装置或第二装置可以发起对等(P2P)连接。例如,对于一个装置对一个装置的情况,即一个发送器对一个接收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发送器和接收器在相同的P2P群组中,则现有P2P群组可以用于通信。例如,发送器和接收器可以在P2P连接阶段期间使用P2P群组内的基本服务集(BSS)内分布或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链路。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发送器和接收器两者都不在P2P群组中,则使用群组所有者(GO)协商来在P2P发起阶段中开始新的群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发送器或接收器在P2P群组中,则在该群组中的装置发送P2P邀请以便邀请其它装置在P2P发起阶段中加入该群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P2P发起阶段期间,如果发送器和接收器在不同的P2P群组中,则可以应用下面的规则:
如果发送器是GO,则发送器应当发送P2P邀请以便邀请其它装置加入。
否则,如果群组所有者是接收器,则接收器应当发送P2P邀请以便邀请发送器加入。例如,如果发送器是另一个群组的客户端,情况可能是这样。
否则,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器可以发送P2P邀请以便邀请其它装置加入。在这种情况下,发送器和接收器两者都不是GO。在替代实施例中,接收器可以发送P2P邀请以便邀请发送器加入。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器还是接收器发送邀请可以基于发送器和/或接收器策略。几个实施例可以具有策略协商以确定哪个装置应当发送邀请。
作为进一步说明,对于1个装置对N个装置的情况,例如一个发送器对多个接收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发送器和所有接收器在相同的P2P群组中,则现有P2P群组可以用于通信。发送器和接收器可以使用P2P群组内的基本服务集(BSS)内分布或直接链路。否则,发送器可以起动自治P2P群组作为GO,并且发送P2P邀请给所有接收器以便邀请它们加入该群组。接收器可以选择接受或拒绝该邀请。
在几个实施例中,数据交换可以包括任何数量的单播发射中的一个或多个,并且可以包括一般广告服务(GAS)、接入网络查询协议(ANQP)、关联、可靠安全网络关联(RNSA)认证等。
各个实施例可以被设计为解决与P2P连接相关联的不同技术问题。例如,一些实施例可以被设计为解决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诸如来自多个供应商的服务和/或应用之间的互操作性。来自多个供应商的服务和/或应用之间的互操作性的技术问题可能涉及缺少用于实现多个供应商的应用和服务互操作性的标准过程。
不同的技术问题(诸如上面讨论的那些)可以由一个或多个不同的实施例解决。例如,被设计为解决来自多个供应商的服务和/或应用之间的互操作性的一些实施例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不同的技术手段来实现此目的,诸如建立实现P2P连接的过程,该P2P连接被限制为允许在无线保真(Wi-Fi)直接连接上来自用户调用的服务的业务。一些实施例可以利用Wi-Fi网络普遍存在的优势,实现Wi-Fi直接装置之间的新通信。Wi-Fi通常指代实施IEEE802.11-2007和其它相关无线标准的装置。
一些实施例实施电气与电子工程协会(IEEE)802.11系统,诸如IEEE802.11ah系统。IEEE802.11无线标准定义EDCA(增强分布信道接入),其是优先处理的载波侦听多址/避免冲撞(CSMA/CA)接入机制。IEEE802.11-2007,用于信息技术的IEEE标准——系统之间的电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部分11:无线LAN介质访问控制(MAC)和物理层(PHY)规范(http://standards.ieee.org/getieee802/download/802.ll-2007.pdf)。
几个实施例包括诸如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工作站、上网本、移动装置(膝上型计算机、智能电话、平板等)之类的装置以及传感器、仪表、控件、仪器、监视器、设施等。
这里描述的逻辑、模块、装置和接口可以执行如下功能:该功能可以被实施在硬件和/或代码中。硬件和/或代码可以包括被设计为完成所述功能的软件、固件、微代码、处理器、状态机、芯片集或它们的组合。
各实施例可以促进无线通信。一些实施例可以包括低功率无线通信,比如Bluetooth®、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城域网(WMAN)、无线个域网(WPAN)、蜂窝网络、网络内通信、消息发送系统和促进这些装置间交互的智能装置。另外,一些无线实施例可以包括单个天线,而其它实施例可以采用多个天线。一个或多个天线可以与处理器和无线电耦合以发射和/或接收无线电波。例如,多输入和多输出(MIMO)在发射器和接收器两者处经由多个天线使用承载信号的无线电信道来提高通信性能。
虽然下面描述的一些特定实施例将参考具有特定配置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有利地利用具有类似结果或问题的其它配置来实施。
现在转向图1,其示出了无线通信系统1000的实施例。无线通信系统1000包括通信装置1010,其可以有线和无线地连接到网络1005。在许多实施例中,网络1005可以表示装置1010、1030、1050和1055到对等(P2P)群组的逻辑关系。在其它实施例中,装置1010、1030、1050和1055可以物理地连接到网络基础设施,但是具有对等通信的能力。
通信装置1010可以与作为P2P群组的部分的多个通信装置1030、1050和1055无线通信。通信装置1010可以包括移动电话。通信装置1030可以包括低功率通信装置,诸如消费电子装置、个人移动装置等。并且通信装置1050和1055可以包括传感器、站点、接入点、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上网本、蜂窝电话、智能电话、PDA(个人数字助理)或其它无线能力装置。因此,通信装置可以是移动的或固定的。
首先,通信装置1010的用户可以决定从通信装置1010发射诸如数字照片之类的文件到通信装置1030。用户可以首先指令通信装置1010发现支持文件传送的装置。通信装置1010可以通过发射装置发现请求帧1014(例如探测帧或信标帧形式)来作出响应。在许多实施例中,装置发现请求帧1014可以包括标识请求的来源的源标识符和指示,该指示用于指示通信装置1010正在向支持诸如文件传送服务之类的服务类型的通信装置寻求响应。
通信装置1030、1050和1055可以接收发现请求帧并且确定响应(如果有的话)。通信装置1030可以确定通信装置1030可以支持文件传送并且可以利用装置发现响应帧1034做出响应,装置发现响应帧1034指示装置1030可以支持该服务类型。
在许多实施例中,在发现支持特定服务类型(诸如文件传送)的一个或多个通信装置后,通信装置1010可以传送查询请求帧给通信装置1030以便确定一个或多个协议,该协议可以被实施以执行诸如传送文件之类的服务类型,并且通信装置1030可以利用服务响应帧做出响应,服务响应帧指示通信装置1030可以利用一个或多个特定文件传送协议支持该服务类型。
通信装置1050还可以利用一指示做出响应,该指示是通信装置1050可以利用发现响应帧支持该服务类型并且可以利用一个或多个文件传送协议经由服务响应帧支持文件传送。另外,通信装置1055可以确定通信装置1055不支持文件传送协议。在许多实施例中,通信装置1055可以不对装置发现帧1014做出响应,因为通信装置1055不支持合适的服务类型。在替代实施例中,通信装置1055可以利用应答做出响应,或者可以利用指示不支持文件传送的帧来做出响应。
在其它实施例中,通信装置1010可以在发现请求帧1014中包括一个或多个文件传送协议的指示,并且通信装置1030和1050可以利用应答帧做出响应以应答支持一个或多个文件传送协议。
通信装置1010的用户可以经由通信装置1010上的用户接口从通信装置1030和1050接收响应,并且可以选择通信装置1030用于文件传送。在其它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选择通信装置1030和1050两者来发射文件给两个通信装置。
在用户选择通信装置1030来传送文件之后,通信装置1010可以发射对发射所选择的文件到通信装置1030的许可的请求,并且通信装置1030可以基于例如要被传送的文件类型、来自通信装置1010的认证信息、通信装置1010的标识、和/或关于通信装置1010的用户的信息来确定通信装置1030将许可授予通信装置1010以把文件通过对等连接传送到通信装置1030。在其它情况中,通信装置1030可以基于例如要被传送的文件类型、来自通信装置1010的认证信息、通信装置1010的标识、和/或关于通信装置1010的用户的信息来拒绝或回绝对许可的请求。在另外的实施例中,通信装置1030可以经由用户接口请求通信装置1030的用户批准或不批准该传送。在再其它实施例中,通信装置1030可以从通信装置1030的用户接收指令以请求关于通信装置1010、文件、通信装置1010的用户的附加信息和/或其它信息,并且通信装置1030可以在许可响应帧中包括对这种信息的请求。
在通信装置1030利用指示对许可传送文件的请求被授予的许可响应帧对通信装置1010做出响应之后,通信装置1010或通信装置1030可以发起与彼此的P2P通信。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通信装置1010和通信装置1030在相同的P2P群组(例如网络1005)中,则现有的P2P群组可以用于把文件从通信装置1010传送到通信装置1030。通信装置1010和通信装置1030可以使用例如P2P群组内的基本服务集(BSS)内分布、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链路、或另一类型的链路。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通信装置1010和通信装置1030两者都不在P2P群组中,则通信装置1010和1030可以使用群组所有者(GO)协商来开始新的群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通信装置1010或通信装置1030在P2P群组中,则处于群组中的通信装置发送P2P邀请以邀请其它通信装置加入该群组。
在其它情况中,通信装置1010和通信装置1030可以在不同的P2P群组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通信装置1010是其P2P群组的群组所有者(GO),则通信装置1010可以发送P2P邀请以邀请通信装置1030加入P2P群组。如果通信装置1030是GO,则通信装置1030可以发送P2P邀请以邀请通信装置1010加入。另外,如果通信装置1010和通信装置1030两者都不是GO,则通信装置1010可以发送P2P邀请以邀请通信装置1030加入。在替代实施例中,如果通信装置1010和通信装置1030两者都不是GO,则通信装置1030可以发送P2P邀请以邀请通信装置1010加入。
作为另外的说明,如果通信装置1010的用户决定把文件发射到通信装置1030和通信装置1050两者,那么如果通信装置1010、通信装置1030和通信装置1050全都加入相同P2P群组,则通信装置1010可以使用现有P2P群组。否则,通信装置1010可以起动自治(autonomous)P2P群组作为GO并且可以发送邀请给通信装置1030和通信装置1050两者以加入P2P群组。通信装置1030和通信装置1050均可以接受或回绝加入独立P2P群组的邀请。
网络1005可以是P2P群组或者可以表示多个网络的互连。例如,网络1005可以与广域网(诸如互联网或企业网)耦合并且可以经由一个或多个集线器、路由器或交换机互连有线或无线互连的本地装置。在本实施例中,网络1005以通信方式耦合通信装置1010、1030、1050和1055中的任何加入的通信装置。
通信装置1010和1030分别包括存储器1011和1031以及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逻辑108和1038。存储器1011和1031可以包括存储介质,诸如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只读存储器(ROM)、缓冲器、寄存器、高速缓存器、闪存、硬盘驱动器、固态驱动器等。存储器1011和1031可以存储帧和/或帧结构,或者其部分,诸如信标、装置发现请求、装置发现响应、服务查询、服务响应、许可请求、以及许可响应帧(诸如在图1A-1D中图示的那些),以便执行图1E和/或表1中表示的动作。
MAC子层逻辑1018、1038可以包括用于实施通信装置1010、1030的数据链路层的MAC子层的功能的逻辑。MAC子层逻辑1018、1038可以生成诸如管理帧之类的帧,并且物理子层逻辑1019、1039可以基于帧生成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更特别地,帧建造器1013和1033可以生成帧1014、1034,并且物理层逻辑1019、1039的数据单元建造器可以用前同步码封装该帧以生成PPDU来用于经由物理层装置(诸如收发器(RX/TX)1020和1040)发射。
通信装置1010、1030、1050和1055均可以包括收发器,诸如收发器1020和1040。每个收发器1020、1040包括RF发射器和RF接收器。每个RF发射器把数字数据施加到RF频率上用于通过电磁辐射发射该数据。RF收发器接收处于RF频率的电磁能量并且从其提取数字数据。
图1可以描绘多个不同的实施例,包括具有例如四个空间流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并且可以描绘退化系统,其中通信装置1010、1030、1050和1055中的一个或多个包括具有单个天线的接收器和/或发射器,包括单输入单输出(SISO)系统,单输入多输出(SIMO)系统和多输入单输出(MISO)系统。
在许多实施例中,收发器1020和1040实施正交频分复用(OFDM)。OFDM是把数字数据编码在多个载波频率上的方法。OFDM是用作数字多载波调制方法的频分复用方案。大量的紧密间隔正交子载波信号用于承载数据。数据被划分成几个并行数据流或信道,每个子载波一个。利用处于低码元率的调制方案调制每个子载波,从而把总数据率维持为与相同带宽中的常规单载波调制方案类似。
OFDM系统使用几个载波或“音调(tone)”用于包括数据、导频、防护和零位(nulling)的功能。数据音调用于在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经由信道之一传送信息。导频音调用于维持信道,并且可以提供关于时间/频率和信道跟踪的信息。防护音调可以在发射期间被插入在码元(诸如短码部分(STF)和长码部分(LTF))之间,以避免码元间干扰(ISI),码元间干扰可能由多路径失真导致。这些防护音调还可以帮助信号符合频谱掩蔽。直接部件(DC)的零位可以用于简化直接转换接收器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装置1010可选地包括数字波束成形器(DBF)1022,如由虚线所指示的。DBF1022把信息信号变换成要应用到天线阵列1024的各元件的信号。天线阵列1024是个体的、可单独激励的天线元件的阵列。应用到天线阵列1024的各元件的信号使得天线阵列1024辐射一个到四个空间信道。每个如此形成的空间信道可以把信息承载到通信装置1030、1050和1055中的一个或多个。类似地,通信装置1030包括收发器1040,用于从通信装置1010接收信号和向通信装置1010发射信号。收发器1040可以包括天线阵列1044,并且可选地包括DBF1042。
图1A-1D描绘了用于无线通信装置之间通信的装置发现帧、服务查询和响应帧以及许可请求和响应帧的实施例。要注意,这些帧可以在一些实施例中实施并且其它实施例可以使用这些帧格式中的一些、所有或一个都不使用,和/或可以使用其它帧格式。
图1A描绘了用于无线通信装置(诸如图1中的通信装置1010、1030、1050和1055)之间通信的装置发现请求/响应帧1060的实施例。装置发现请求/响应帧1060可以用于作为发现请求帧,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作为发现响应帧。在其它实施例中,发现响应帧可以不同。例如,发现响应帧可以是应答帧或类似物,其充当对关于所指示的服务类型的发现请求帧的肯定响应。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发现响应帧可以包括装置所支持的服务类型列表。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发现响应帧可以包括被包括在发现请求帧中的、由响应通信装置所支持的服务类型列表。
装置发现请求/响应帧1060可以包括报头1061、帧主体、和帧校验序列(FCS)字段1076。MAC报头1061可以包括帧控制字段1062和其它报头字段1068。帧控制字段1062可以是两个八位字节并且可以标识装置发现请求帧1060的类型和子类型。其它报头字段1068可以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地址字段、标识字段、控制字段等。在许多实施例中,八位字节的数量可以不同。帧主体可以包括服务类型字段1070,其标识该装置意图执行的服务类型(诸如文件传送服务)。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服务类型字段1070可以标识多于一个服务类型。其它字段1074可以包括其它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其它字段可以包括与装置1010所支持的服务类型1070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协议的指示。在其它实施例中,服务类型的特定协议可以被包括在服务查询帧和/或服务响应帧的一个或多个字段中。
图1B描绘服务查询帧1200的实施例。服务查询帧1200可以用于标识可以用于执行服务类型的服务协议。在一些实施例中,发起服务查询的通信装置可以包括通信装置具有的可用于执行该服务类型的诸如协议列表之类的协议信息。在其它实施例中,发射服务查询的通信装置可以不包括协议信息,但是可以向其它通信装置请求协议信息并且可以选择在响应中所接收的协议,用以执行服务类型。
服务查询帧1200可以包括报头1201、帧主体、和帧校验序列(FCS)字段1216。MAC报头1201可以包括帧控制字段1202和其它报头字段1208。帧控制字段1202可以是两个八位字节并且可以标识服务查询帧1200的类型和子类型。其它报头字段1208可以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地址字段、标识字段、控制字段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帧主体可以包括协议信息字段1200并且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不包括这种字段。
图1C描绘服务响应帧1300的实施例。服务响应帧1300可以用于标识,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协商可以用于执行服务类型的服务协议。例如,响应于服务查询帧的通信装置可以通过从在服务查询帧中提供的协议列表中选择最低功耗协议(如果有的话)或者通过包括基于功耗排序的协议列表来协商最低功耗协议。
服务响应帧1300可以包括报头1301、帧主体、和帧校验序列(FCS)字段1316。MAC报头1201可以包括帧控制字段1302和其它报头字段1304。帧控制字段1302可以是两个八位字节并且可以标识服务响应帧1300的类型和子类型。其它报头字段1208可以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地址字段、标识字段、控制字段等。帧主体可以包括协议信息字段1200,其指示可用于执行服务类型的一个或多个协议。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对多于一个服务类型的协议可以在服务查询帧中被请求,因此服务查询帧可以包括针对每个服务类型的一个或多个协议。
图1D描绘许可请求/响应帧1400的实施例。许可请求/响应帧140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用于许可请求,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用于许可响应。许可请求/响应帧1400可以包括报头1401、帧主体、和帧校验序列(FCS)字段1416。MAC报头1401可以包括帧控制字段1402和其它报头字段1404。帧控制字段1402可以是两个八位字节并且可以标识许可请求/响应帧1400的类型和子类型。其它报头字段1068可以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地址字段、标识字段、控制字段等。帧主体可以包括元文件1410(例如用于文件传送);DLNA协议、打印协议、应用启用器的内容1412;和针对安全会话设置的端口编号协商的端口编号1413。
图1E描绘用户1510和发送器1520之间的交互的实施例,该交互用于在发送器1520和用户1540之间请求并实施文件传送以完成文件传送,并且在接收器1530和用户1540之间请求并实施文件传送以授予对文件传送的许可。要注意,发送器1520和接收器1530可以表示通信装置,诸如图1中的通信装置1010、1030、1050和1055。用户1510和1540可以表示正在使用发送器1520和接收器1530的真实的人,和/或可以表示与发送器1520和接收器1530集成或耦合的逻辑,诸如软件或硬件。还要注意,虽然这个实施例描述了文件传送的服务类型,但是可以以类似的方式支持任何其它服务类型,诸如文件取回、应用执行服务、应用禁用服务、同步服务、远程控制/操作服务、消息发送服务和其它服务。
本实施例描述了可以与其它实施例中的顺序不同的顺序,其中在装置发现阶段1550(即查找支持文件传送的装置)的最上面的动作首先发生并且进展到向用户1540报告文件传送进展的服务性能阶段1575中的最后动作。另外,用户1510和发送器1520之间的动作可以包括发送器1520的用户接口。发送器1520和接收器1530之间的动作可以表示无线通信。并且接收器1530和用户1540之间的动作可以包括接收器1530的用户接口。
在用户1510在装置发现阶段1550期间请求发送器1520查找支持文件传送的装置之后,发送器1520可以向接收器1530发射指示文件传送服务类型的发现请求帧,并且接收器1530可以利用指示支持文件传送的能力的发现响应帧做出响应。
在服务发现阶段1555期间,在接收器1530利用发现响应帧向发送器1520做出响应之后,发送器1520可以向接收器1530发射服务查询帧以确定由接收器1530所支持的协议。接收器1530可以利用指示所支持的协议的服务响应帧做出响应,并且发送器150可以向用户1510报告接收器1530是已经查找到的可以支持文件传送服务类型的装置。
在许可阶段1560期间,用户1510可以选择接收器1530和要传送到接收器1530的文件,并且经由发送器1520的用户接口发起对许可把文件传送接收器1530的请求。作为响应,发送器1520可以发射许可请求帧到接收器1530。接收器1530可以请求用户1540授予或拒绝对许可进行文件传送的请求并且可以向用户1540提供关于要被传送的文件、用户1510、发送器1520的信息和/或其它信息。用户1540可以经由接收器1530的用户接口授予对文件传送的许可。并且接收器1530可以利用许可响应帧对发送器1520做出响应,该许可响应帧指示许可请求被授予。发送器1520可以接收许可响应帧并且经由发送器1520的用户接口把对许可的授予传递给用户1510。
在P2P发起阶段1565期间,在用户1510接收到对文件传送的许可的授予之后,用户1510可以通过诸如GO协商、P2P邀请和供应发现请求/响应之类的过程发起P2P连接,该过程包括如下请求:用户1540提供凭证(诸如用户个人标识编码(PIN))的用户输入以验证用户1540被授权经由发送器1520的用户接口接收文件。作为响应,发送器1520可以发起与接收器1530的P2P连接,接收器1530请求用户1540提供正确凭证。
响应于用户提供正确凭证,在P2P连接阶段1570期间,发送器1520可以建立与接收器1530的P2P连接。例如,P2P连接的建立可以包括Wi-Fi简单配置(WSC)交换、4路握手和关联。
在服务执行阶段1575期间,在发送器1520和接收器1530之间的P2P连接被建立之后,发送器1520可以开始把文件发射到接收器1530并且接收器1530可以经由接收器1530的用户接口通知用户1540文件传送的进展。
表1描绘在P2P拓扑结构中基于P2P接口的一些潜在情景的其它实施例,用以在两个或更多装置之间发起P2P连接以用于各种类型的服务,诸如文件传送服务、应用执行服务、应用禁用服务、同步服务、远程控制/操作服务、消息发送服务和其它服务。列标题描述接收器与P2P群组的关联,并且行标题指示发送器与P2P群组的关联。标题“P2P装置”指示该装置能够进行P2P连接但是没有加入P2P群组。标题“P2P GO”指示该装置能够进行P2P连接并且是P2P群组的群组所有者。并且标题“P2P客户端”指示该装置能够进行P2P连接并且加入P2P群组但是不是P2P群组的群组所有者。
根据本实施例,如果接收器是P2P装置并且发送器是P2P装置,接收器或发送器之一可以起动新的群组并且然后邀请另一个装置加入。如果接收器是P2P装置并且发送器是P2P GO,则发送器可以邀请接收器加入P2P群组。并且如果接收器是P2P装置并且发送器是P2P客户端,则发送器可以邀请接收器加入P2P群组或者可以从P2P群组分离并且起动新的P2P群组。
根据本实施例,如果接收器是P2P GO并且发送器是P2P装置,则接收器可以邀请发送器加入。如果接收器是P2P GO并且发送器是P2P GO,则发送器或接收器可以邀请另一个装置加入P2P群组。并且如果接收器是P2P GO并且发送器是P2P客户端,则接收器可以邀请发送器加入P2P群组。
根据本实施例,如果接收器是P2P客户端并且发送器是P2P装置,则接收器可以邀请发送器加入P2P群组或者可以从P2P群组分离并且起动新的P2P群组。如果接收器是P2P客户端并且发送器是P2P GO,则发送器可以邀请接收器加入P2P群组。并且如果接收器是P2P客户端并且发送器是P2P客户端,则接收器或发送器可以邀请另一个装置加入P2P群组或者可以从P2P群组分离并且起动新的P2P群组。
图2描绘用于生成、发射、接收和解释帧(诸如设备发现请求/响应帧、许可请求/响应帧和其它P2P相关的帧)的设备的实施例。该设备包括与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逻辑201耦合的收发器200。MAC子层逻辑201可以确定帧并且物理层(PHY)逻辑250可以通过用前同步码封装该帧来确定PPDU以便经由收发器200传送。
在许多实施例中,MAC子层逻辑201可以包括帧建造器202,用以生成帧(MPDU),诸如图1A-D中图示的帧1060、1100、1200和1300中的一个。
PHY逻辑250可以包括数据单元建造器203。数据单元建造器203可以确定前同步码以封装MPDU从而生成PPDU。在许多实施例中,数据单元建造器203可以基于通过与目的地通信装置的交互所选择的通信参数创建前同步码。
收发器200包括接收器204和发射器206。发射器206可以包括编码器208、调制器210、OFDM212和DBF214中的一个或多个。发射器206的编码器208接收数据并利用例如二进制卷积编码(BCC)、低密度奇偶校验编码(LDPC)和或类似物编码从MAC子层逻辑202去往发射的数据。调制器210可以从编码器208接收数据并且可以通过例如把数据块映射到正弦曲线的离散幅值的对应集合中、或者正弦曲线的离散相位的集合中、或者相对于正弦曲线频率的离散频率偏移的集合中而把所接收的数据块施加到所选择频率的正弦曲线上。调制器210的输出被馈送到正交频分复用器(OFDM)212,其把来自调制器210的已调制数据施加到多个正交子载波上。并且OFDM212的输出可以被馈送到数字波束成形器(DBF)214以形成多个空间信道并且独立地操控每个空间信道以最大化发射到多个用户终端中每个以及从多个用户终端中每个接收的信号功率。
收发器200还可以包括连接到天线阵列218的双工器216。因此,在这个实施例中,单个天线阵列用于发射和接收两者。当发射时,信号穿过双工器216并且利用升频转换信息承载信号来驱动天线。在发射期间,双工器216防止要发射的信号进入接收器204。当接收时,由天线阵列接收的信息承载信号穿过双工器216以把信号从天线阵列递送到接收器204。然后双工器216防止所接收的信号进入发射器206。因此,双工器216作为开关进行操作以交替地把天线阵列元件连接到接收器204和发射器206。
天线阵列208把信息承载信号辐射成可以由接收器的天线接收的时变、空间分布的电磁能量。然后,接收器可以提取所接收信号的信息。
收发器200可以包括用于接收、解调和解码信息承载信号的接收器204。接收器204可以包括DBF220、OFDM222、解调器224和解码器226中的一个或多个。所接收的信号从天线元件218被馈送到数字波束成形器(DBF)220。DBF220把N个天线信号变换成L个信息信号。DBF220的输出被馈送给OFDM222。OFDM222从多个子载波提取信号信息,信息承载信号被调制在该多个子载波上。解调器224解调所接收的信号,从所接收的信号提取信息内容从而产生未解调的信息信号。并且解码器226解码从解调器224接收的数据,并且把已解码信息MPDU传送到MAC子层逻辑201。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收发器可以包括图2中未示出的多个附加功能,或者可以包括比所示出的少得多的功能,并且接收器204和发射器206可以是不同的装置,而不是被打包为一个收发器。例如,收发器的实施例可以包括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参考振荡器、滤波电路、同步电路、交织器和解交织器,可能包括多个频率转换级和多个放大级等。另外,图2中示出的一些功能可以被集成。例如,数字波束成形可以与正交频分复用集成。
MAC子层逻辑201可以解析MPDU以确定帧的特定类型。例如,MAC子层逻辑201可以解析和解释帧(MPDU),诸如图1A-D中图示的帧1060、1100、1200和1300中的一个。
图3-4图示建立基于应用会话的安全对等链路的装置的实施例。图3描绘新装置建立基于应用会话的安全对等(P2P)链路的流程图300的实施例。流程图300开始于由第一装置传送装置发现请求帧(单元305),该装置发现请求帧包括服务类型的指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传送装置发现帧包括发送信标帧或探测帧。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传送装置发现帧包括传送包括标识第一装置和服务类型的数据的帧。
作为响应,第一装置可以接收对装置发现帧的响应(单元310),该响应指示第二装置。例如,第一装置可以从第二装置接收如下应答或发现响应帧:其指示第二装置可以支持在装置发现请求帧中所指示的服务类型。
在发现支持该服务类型的另一个装置之后,第一装置可以传送服务查询(单元315),该服务查询包括第一装置的服务协议类型的指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传送服务查询包括传送服务查询帧。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传送服务查询帧包括传送包括标识第一装置的数据的帧。
响应于服务查询,第一装置可以接收一服务响应(单元320),该服务响应包括第二装置的服务协议的类型的指示。作为响应,第一装置可以发送许可请求到第二装置(单元325)。在一些实施例中,传送许可请求包括传送元文件。在一些实施例中,传送许可请求包括传送针对数字生活网络联盟(DLNA)互操作支持的内容。在许多实施例中,传送许可请求包括传送针对打印和应用使能支持的内容。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发送许可请求包括传送针对安全会话设置的端口编号协商以确定特定端口。
在传送许可请求之后,第一装置可以从第二装置接收许可响应(单元335)。例如,第二装置可以基于在许可请求帧中提供给第二装置的信息来确定授予许可。
响应于接收到许可的授予,第一装置可以建立对等连接,其中对等连接在群组的装置之间建立通信,该群组至少包括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单元345)。在一些实施例中,由第一装置建立与第二装置的对等连接包括发起现有P2P群组内的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之间的基本服务集(BSS)内分布链路或者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链路,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两者目前都加入该P2P群组中。并且第一装置可以经由服务把数据传送到第二装置,并且仅容许与该服务有关的业务数据经由特定端口(元素355)。换句话说,仅与该服务类型有关的业务数据的业务数据被容许经由特定端口来传送。
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由第一装置发起对等连接。例如,如果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当前没有加入相同的P2P群组,则第一和第二装置执行动作以被加入到相同P2P群组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由第一装置发起对等连接包括第一装置传送信标帧以起动新的群组。在一些实施例中,由第一装置发起对等连接包括发起群组所有者协商以起动新的群组。在许多实施例中,由第一装置发起对等连接包括传送邀请到第二装置以请求第二装置加入群组,其中第一装置加入该群组。在几个实施例中,发起对等连接包括从第二装置接收邀请,该邀请请求第一装置加入群组,其中第二装置被加入该群组。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由第一装置发起对等连接包括发起基本服务集(BSS)内分布链路或者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链路。
图4描绘建立基于应用会话的安全对等(P2P)链路的流程图400的另一实施例。流程图400开始于:由第一装置从第二装置接收装置发现请求帧(单元405),该装置发现请求帧包括服务类型的指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装置发现帧包括接收信标帧或探测帧。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接收装置发现帧包括接收包括标识第二装置的数据的帧。
如果第一装置支持该服务类型,则第一装置可以传送对装置发现请求帧的响应(单元410),并且然后第一装置可以接收服务查询帧(单元415),该服务查询帧包括第一装置的服务协议的类型的指示。该服务查询帧可以包括第二装置能够支持特定协议的指示或者可以仅是指示所支持协议的请求。作为响应,第一装置可以传送服务响应(单元417),该服务响应包括第二装置的服务协议的类型的指示。
如果第一装置支持第二装置所支持的服务类型的协议,则第一装置可以接收许可请求(单元420)。许可请求包括元文件、针对数字生活网络联盟(DLNA)互操作支持的内容、针对打印和应用使能支持的内容、确定特定端口用于安全传递与服务有关的数据的针对安全会话设置的端口编号协商和/或类似物。
如果第一装置的用户授予许可,则第一装置可以传送授予对许可的请求的许可响应到第二装置(单元430)。如果第一装置的用户没有授予许可,则第一装置可以传送拒绝对许可的请求的许可响应到第二装置(单元435)。
一些实施例还可以包括由第一装置发起对等连接。由第一装置发起对等连接可以包括发起群组所有者协商来起动新的群组。在一些实施例中,由第一装置发起对等连接包括发送邀请到第二装置以请求第二装置加入群组,其中第一装置被加入该群组。在几个实施例中,发起对等连接包括从第二装置接收邀请,该邀请请求第一装置加入群组,其中第二装置被加入该群组。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由第一装置发起对等连接包括发起基本服务集(BSS)内分布链路或者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链路。
此后,第一装置可以建立对等连接,其中对等连接建立群组的装置之间的通信,该群组至少包括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单元440)。并且第一装置可以经由服务从第二装置接收数据(单元450)。
下面的示例涉及另外的实施例。一个示例包括一种方法,所述方法可以涉及:由第一装置传送装置发现请求帧,该装置发现请求帧包括装置和服务的类型的指示;接收对装置发现帧的响应,该响应指示第二装置;传送服务查询帧,所述服务查询帧包括第一装置的服务协议的类型的指示;接收服务响应帧,所述服务响应帧包括第二装置的服务协议的类型的指示;传送许可请求帧到第二装置;从第二装置接收许可响应帧;建立对等连接,其中对等连接建立群组的装置之间的通信,所述群组至少包括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以及由第一装置经由所述服务传送数据到第二装置,并且与所述服务有关的业务数据被容许经由特定端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由第一装置发起对等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由第一装置发起对等连接包括第一装置传送信标帧以起动新的群组。在许多实施例中,由第一装置发起对等连接包括发起基本服务集(BSS)内分布链路或者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链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由介质访问控制子层逻辑把所述帧的至少部分存储在存储器中。在几个实施例中,传送装置发现请求帧包括传送信标帧或探测帧。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传送装置发现请求帧包括传送包括标识第一装置的数据的帧。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传送所述许可请求帧包括至少传送元文件、针对数字生活网络联盟(DLNA)互操作支持的内容、针对打印和应用使能支持的内容或确定特定端口的针对安全会话设置的端口编号协商。
至少一个计算机程序产品用于利用帧传递分组,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用介质具有体现在其上的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包括被配置为执行操作的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所述操作执行根据前面所描述的方法的实施例中的任一个或多个或所有的方法。
包括硬件和代码的至少一个系统可以执行根据前面所描述的方法的实施例中的任一个或多个或所有的方法。
另一示例包括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可以包括:存储器;和介质访问控制子层逻辑,与所述存储器耦合以便传送包括服务类型的指示的装置发现请求帧;接收对装置发现帧的响应,该响应指示第二装置;传送服务查询帧到第二装置;从第二装置接收服务响应;传送许可请求帧到第二装置;从第二装置接收许可响应帧;建立对等连接,其中对等连接建立群组的装置之间的通信,所述群组至少包括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以及由第一装置经由所述服务传送数据到第二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设备还可以包括:发射器,与介质访问控制逻辑耦合以传送所述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设备还可以包括天线,与所述发射器耦合以传送所述帧。在所述设备的另外的实施例中,介质访问控制子层逻辑包括发起对等连接的逻辑。在所述设备的一些实施例中,介质访问控制子层逻辑包括传送帧的逻辑,所述帧包括标识第一装置和服务类型的数据。并且在所述设备的一些实施例中,介质访问控制子层逻辑包括至少传送如下各项的逻辑:元文件、针对数字生活网络联盟(DLNA)互操作支持的内容、针对打印和应用使能支持的内容或确定特定端口编号以用于传递与所述服务有关的数据的针对安全会话设置的端口编号协商。
另一示例包括一种系统。所述系统可以包括存储器;和介质访问控制子层逻辑,与所述存储器耦合以便传送包括服务类型的指示的装置发现请求帧;接收对装置发现帧的响应,该响应指示第二装置;传送服务查询帧到第二装置;从第二装置接收服务响应;传送许可请求帧到第二装置;从第二装置接收许可响应帧;建立对等连接,其中对等连接建立群组的装置之间的通信,所述群组至少包括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以及由第一装置经由所述服务传送数据到第二装置;以及天线,与物理层逻辑耦合以传送和接收帧。
另一示例包括一种方法。所述方法可以涉及:由第一装置从第二装置接收装置发现帧,所述装置发现帧包括服务类型的指示;传送对装置发现请求帧的响应;传送服务查询帧,所述服务查询帧包括第一装置的服务协议的类型的指示;接收服务响应帧,所述服务响应帧包括第二装置的服务协议的类型的指示;接收许可请求帧;传送许可响应帧到第二装置;建立对等连接,其中对等连接建立群组的装置之间的通信,所述群组至少包括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以及从第二装置经由所述服务接收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由第一装置发起对等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由第一装置发起对等连接包括至少发起群组所有者协商来起动新的群组;发起群组所有者协商来起动新的群组;传送邀请到第二装置以请求第二装置加入群组,其中第一装置被加入该群组;从第二装置接收邀请以请求第一装置加入群组,其中第二装置被加入该群组;或者发起基本服务集(BSS)内分布链路或者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链路。在许多实施例中,接收装置发现请求帧包括接收包括标识第二装置和服务类型的数据的帧。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还可以包括:由介质访问控制子层逻辑把所述帧的至少部分存储在存储器中。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许可请求包括接收针对安全会话建立的端口编号协商以确定用于安全传递与服务有关的数据的特定端口。
至少一个计算机程序产品用于利用帧传递分组,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用介质具有体现在其上的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包括被配置为执行操作的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所述操作执行根据前面所描述的方法的实施例中的任一个或多个或所有的方法。
包括硬件和代码的至少一个系统可以执行根据前面所描述的方法的实施例中的任一个或多个或所有的方法。
另一示例包括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可以包括:存储器;和介质访问控制子层逻辑,与所述存储器耦合以便由所述装置从第二装置接收装置发现请求帧,所述装置发现请求帧包括服务类型的指示;传送对装置发现请求帧的响应;接收服务查询帧;传送对服务查询帧的响应;接收许可请求帧;传送对许可请求帧的响应到第二装置;建立对等连接,其中对等连接建立群组的装置之间的通信,所述群组至少包括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以及从第二装置经由服务接收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设备还可以包括:发射器,与介质访问控制逻辑耦合以传送所述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设备还可以包括天线,与所述发射器耦合以传送所述帧。在所述设备的另外的实施例中,介质访问控制子层逻辑包括发起对等连接的逻辑。在所述设备的一些实施例中,介质访问控制子层逻辑包括接收装置发现帧的逻辑,包括解释和响应于装置发现请求帧的逻辑。并且在所述设备的一些实施例中,介质访问控制子层逻辑包括如下逻辑:解释针对安全会话建立的端口编号协商,以及基于端口编号协商确定端口编号以确定仅被用于与服务有关的数据的特定端口。
另一示例包括一种系统。所述系统可以包括存储器;和介质访问控制子层逻辑,与所述存储器耦合以便由所述装置从第二装置接收装置发现请求帧,所述装置发现请求帧包括服务类型的指示;传送对装置发现请求帧的响应;接收服务查询帧;传送对服务查询帧的响应;接收许可请求帧;传送对许可请求帧的响应到第二装置;建立对等连接,其中对等连接建立群组的装置之间的通信,所述群组至少包括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以及从第二装置经由服务接收数据;以及天线,与物理层逻辑耦合以发射和接收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面和权利要求中描述的特征的一些或所有可以被实施在一个实施例中。例如,替代特征连同确定实施哪个替代方案的逻辑或可选择的偏好可以在实施例中被实施为替代方案。具有不相互排斥特征的一些实施例还可以包括逻辑或可选择的偏好以激活或去激活一个或多个特征。例如,可以在制造时通过包括或移除电路路径或晶体管来选择一些特征。另外的特征可以在部署时或在部署后经由逻辑或可选择的偏好(诸如拨码开关、电子熔断器等)而被选择。再另外特征可以由用户在经由可选择的偏好(诸如软件偏好、电子熔断器等)之后来选择。
另一实施例被实施为程序产品,其用于实施参考图1-4描述的系统和方法。一些实施例可以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包含软件和硬件元素两者的实施例的形式。一个实施例被实施在软件中,该软件包括但不限于固件、驻留软件、微代码等。
另外,实施例可以采用可从计算机可用或计算机可读介质访问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或机器可访问产品)的形式,计算机可用或计算机可读介质提供程序代码用于由计算机或任何指令执行系统使用或与计算机或任何指令执行系统一起使用。出于该描述的目的,计算机可用或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可以包含、存储、传递、传播或传输程序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设备或装置使用或与其一起使用的任何设备。
该介质可以是电子、磁、光学、电磁、红外或半导体系统(或设备或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半导体或固态存储器、磁带、可移除计算机磁碟、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刚性磁盘和光盘。光盘的当前示例包括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紧凑盘-读/写(CD-R/W)和DVD。
适合于存储和/或执行程序代码的数据处理系统将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其通过系统总线直接或间接耦合到存储器元件。存储器元件可以包括在程序代码的实际执行期间采用的本地存储器、大容量存储器和高速缓存存储器,其提供对至少一些程序代码的临时存储以便减小在执行期间从大容量存储器必须取回代码的次数。
上面描述的逻辑可以是集成电路芯片的设计的部分。芯片设计以图形计算机编程语言被创建,并且被存储在计算机存储介质(诸如盘、带、物理硬盘驱动、或诸如在存储访问网络中虚拟硬盘驱动)中。如果设计者不制作芯片或用于制作芯片的光刻掩膜,则设计者把产生的设计通过物理手段(例如通过提供存储该设计的存储介质的副本)或以电子方式(例如通过互联网)直接或间接地传送到这种实体。然后,所存储的设计被转换成适当的格式(例如GDSII)以用于制作。
产生的集成电路芯片可以由制作者以原始晶片的形式(即,作为具有多个未封装芯片的单个晶片)作为裸管芯或以封装形式分发。在后者情况中,芯片被安装在单个芯片封装(诸如具有被固定到母板的引线的塑料载体,或其它高级别载体)中或多芯片封装(诸如陶瓷载体,具有表面互连或埋入互连的任一个或两者)中。在任何情况下,芯片然后被与其它芯片、分立电路元件和/或其它信号处理装置集成作为(a)中间产品(诸如母板)或(b)最终产品的部分。
对于获知本公开的优点的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显然是:本公开设想了用于建立基于应用会话的安全对等链路的方法和布置。要理解,在详细描述和附图中示出和描述的实施例的形式被认为仅是示例。所附权利要求意图被广泛地解释为包含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所有变化。

Claims (26)

1.一种经由对等连接通信的方法,包括:
由第一装置传送装置发现请求帧,所述装置发现请求帧包括装置和服务的类型的指示;
接收对装置发现帧的响应,所述响应指示第二装置;
传送服务查询帧,所述服务查询帧包括第一装置的服务协议的类型的指示;
接收服务响应帧,所述服务响应帧包括第二装置的服务协议的类型的指示;
传送许可请求帧到第二装置;
从第二装置接收对许可请求帧的响应;
所述第一装置通过与所述第二装置的端口号协商来确定用于传送与所述服务相关的数据的特定端口;
建立对等连接,其中对等连接建立群组的装置之间的通信,所述群组至少包括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以及
由第一装置经由所述服务传送数据到第二装置,并且与所述服务有关的业务数据被容许经由特定端口。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还包括:由第一装置发起对等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由第一装置发起对等连接包括:第一装置传送信标帧以起动新的群组;发起群组所有者协商以起动新的群组;传送邀请到第二装置以请求第二装置加入群组,其中第一装置被加入所述群组;或者从第二装置接收邀请以请求第一装置加入群组,其中第二装置被加入所述群组。
4.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由第一装置发起对等连接包括发起基本服务集(BSS)内分布链路或者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链路。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传送装置发现请求帧包括传送信标帧或探测帧。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传送装置发现请求帧包括传送包括标识第一装置的数据的帧。
7.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传送所述许可请求帧包括至少传送元文件、针对数字生活网络联盟(DLNA)互操作支持的内容、针对打印和应用使能支持的内容或确定特定端口的针对安全会话建立的端口编号协商。
8.一种经由对等连接通信的装置,包括:
存储器;和
介质访问控制逻辑,与所述存储器耦合以便:传送包括服务类型的指示的装置发现请求帧;接收对装置发现帧的响应,该响应指示第二装置;传送服务查询帧到第二装置;从第二装置接收服务响应;传送许可请求帧到第二装置;从第二装置接收对许可请求帧的响应;与所述第二装置的端口号协商来确定用于传送与所述服务相关的数据的特定端口;
建立对等连接,其中对等连接建立群组的装置之间的通信,所述群组至少包括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以及由第一装置经由所述服务传送数据到第二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介质访问控制逻辑包括发起对等连接的逻辑。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传送装置发现请求帧的介质访问控制逻辑包括传送帧的逻辑,所述帧包括标识第一装置和服务类型的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传送许可请求帧的介质访问控制逻辑包括至少传送如下各项的逻辑:元文件、针对数字生活网络联盟(DLNA)互操作支持的内容、针对打印和应用使能支持的内容或确定特定端口编号以用于传递与所述服务有关的数据的针对安全会话建立的端口编号协商。
12.一种经由对等连接通信的方法,包括:
由第一装置从第二装置接收装置发现帧,所述装置发现帧包括服务类型的指示;
传送对装置发现请求帧的响应;
传送服务查询帧,所述服务查询帧包括第一装置的服务协议的类型的指示;
接收服务响应帧,所述服务响应帧包括第二装置的服务协议的类型的指示;
接收许可请求帧;
传送许可响应帧到第二装置;
所述第一装置通过与所述第二装置的端口号协商来确定用于传送与所述服务相关的数据的特定端口;建立对等连接,其中对等连接建立群组的装置之间的通信,所述群组至少包括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以及
从第二装置经由所述服务接收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方法,还包括由第一装置发起对等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中由第一装置发起对等连接包括至少发起群组所有者协商来起动新的群组;发起群组所有者协商来起动新的群组;传送邀请到第二装置以请求第二装置加入群组,其中第一装置被加入该群组;从第二装置接收邀请以请求第一装置加入群组,其中第二装置被加入该群组;或者发起基本服务集(BSS)内分布链路或者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链路。
15.根据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中接收装置发现请求帧包括接收包括标识第二装置和服务类型的数据的帧。
16.根据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中接收许可请求包括接收确定用于安全传递与所述服务有关的数据的特定端口的针对安全会话建立的端口编号协商。
17.一种经由对等连接通信的装置,包括:
存储器;和
介质访问控制逻辑,与所述存储器耦合以便:由从第二装置接收装置发现请求帧,所述装置发现请求帧包括服务类型的指示;传送对装置发现请求帧的响应;接收服务查询帧;传送对服务查询帧的响应;接收许可请求帧;传送对许可请求帧的响应到第二装置;与所述第二装置的端口号协商来确定用于传送与所述服务相关的数据的特定端口;建立对等连接,其中对等连接建立群组的装置之间的通信,所述群组至少包括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以及从第二装置经由服务接收数据。
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装置,还包括:发射器,与介质访问控制逻辑耦合以传送所述帧。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中介质访问控制逻辑包括发起对等连接的逻辑。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中接收装置发现帧的介质访问控制逻辑包括解释和响应于装置发现请求帧的逻辑。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中接收许可请求的介质访问控制逻辑包括如下逻辑:解释针对安全会话建立的端口编号协商,以及基于端口编号协商确定端口编号以确定仅被用于与服务有关的数据的特定端口。
22.一种经由对等连接通信的装置,包括:
用于传送装置发现请求帧,所述装置发现请求帧包括装置和服务的类型的指示;
用于接收对装置发现帧的响应的装置,所述响应指示第二装置;
用于传送服务查询帧的装置,所述服务查询帧包括第一装置的服务协议的类型的指示;
用于接收服务响应帧的装置,所述服务响应帧包括第二装置的服务协议的类型的指示;
用于传送许可请求帧到第二装置的装置;
用于从第二装置接收对许可请求帧的响应的装置;
用于与所述第二装置的端口号协商来确定用于传送与所述服务相关的数据的特定端口的装置;
用于建立对等连接的装置,其中对等连接建立群组的装置之间的通信,所述群组至少包括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以及
用于由第一装置经由所述服务传送数据到第二装置的装置,并且与所述服务有关的业务数据被容许经由特定端口。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用于发起对等连接的装置,用于发起对等连接的装置包括:用于传送信标帧以起动新的群组的装置;用于发起群组所有者协商以起动新的群组的装置;用于传送邀请到第二装置以请求第二装置加入群组的装置,其中第一装置被加入所述群组;或者用于从第二装置接收邀请以请求第一装置加入群组的装置,其中第二装置被加入所述群组。
24.一种经由对等连接通信的装置,包括:
用于从第二装置接收装置发现帧的装置,所述装置发现帧包括服务类型的指示;
用于传送对装置发现请求帧的响应的装置;
用于传送服务查询帧的装置,所述服务查询帧包括第一装置的服务协议的类型的指示;
用于接收服务响应帧的装置,所述服务响应帧包括第二装置的服务协议的类型的指示;
用于接收许可请求帧的装置;
用于传送许可响应帧到第二装置的装置;
用于与所述第二装置的端口号协商来确定用于传送与所述服务相关的数据的特定端口;
用于建立对等连接的装置,其中对等连接建立群组的装置之间的通信,所述群组至少包括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以及
用于从第二装置经由所述服务接收数据的装置。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用于发起对等连接的装置,用于发起对等连接的装置包括至少用于发起群组所有者协商来起动新的群组的装置;用于发起群组所有者协商来起动新的群组的装置;用于传送邀请到第二装置以请求第二装置加入群组的装置,其中第一装置被加入该群组;用于从第二装置接收邀请以请求第一装置加入群组的装置,其中第二装置被加入该群组;或者用于发起基本服务集(BSS)内分布链路或者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链路的装置。
26.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在被执行时使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7和12-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380036327.8A 2012-08-07 2013-06-29 建立对等链路的方法和布置 Active CN1048137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680695P 2012-08-07 2012-08-07
US61/680695 2012-08-07
PCT/US2013/048813 WO2014025475A1 (en) 2012-08-07 2013-06-29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to establish peer-to-peer link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13734A CN104813734A (zh) 2015-07-29
CN104813734B true CN104813734B (zh) 2019-08-06

Family

ID=50066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36327.8A Active CN104813734B (zh) 2012-08-07 2013-06-29 建立对等链路的方法和布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474094B2 (zh)
EP (1) EP2883410B1 (zh)
CN (1) CN104813734B (zh)
WO (1) WO20140254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50786B1 (en) * 2008-02-29 2011-09-0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Technique for performing signaling conversion between http and sip domains
US9474094B2 (en) 2012-08-07 2016-10-18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to establish peer-to-peer link
WO2014025218A1 (ko) * 2012-08-08 2014-02-1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와이파이 다이렉트 서비스를 위한 피투피 그룹 생성 방법 및 장치
US9813262B2 (en) 2012-12-03 2017-11-07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vely transmitting data using spatial diversity
US9591508B2 (en) * 2012-12-20 2017-03-07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between different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groups
US9154534B1 (en) 2013-01-02 2015-10-06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Multiple media device infrastructure
US9979531B2 (en) 2013-01-03 2018-05-22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uning a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multi band operation
WO2014129154A2 (en) * 2013-02-20 2014-08-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program
US9706585B2 (en) * 2013-03-11 2017-07-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device to device servi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229697B2 (en) 2013-03-12 2019-03-12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eamforming to obtain voice and noise signals
CN104813735B (zh) * 2013-03-12 2018-11-23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直接通信系统中用于对等组形成的方法及其装置
US9654960B2 (en) * 2013-05-31 2017-05-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rver-assisted device-to-device discovery and connection
US9674048B2 (en) * 2013-06-03 2017-06-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Efficient infrastructure service discovery with security
EP3066490A1 (en) * 2013-11-07 2016-09-14 Sony Corporation Directional proximity detection
US9549290B2 (en) 2013-12-19 2017-01-17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direction information for a wireless device
US9491007B2 (en) 2014-04-28 2016-11-08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ntenna matching
US10504148B2 (en) 2014-05-23 2019-12-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Peer-to-peer relaying of discovery information
US10142847B2 (en) 2014-05-23 2018-1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cure relay of discovery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US9478847B2 (en) 2014-06-02 2016-10-25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Antenna system and method of assembly for a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9936452B2 (en) 2014-07-09 2018-04-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ffic advertisement and scheduling in a neighbor aware network data link
US9756603B2 (en) 2014-07-09 2017-09-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ffic advertisement and scheduling in a neighbor aware network data link
US9936479B2 (en) 2014-07-09 2018-04-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ffic advertisement and scheduling in a neighbor aware network data link
US9955421B2 (en) 2014-07-09 2018-04-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ffic advertisement and scheduling in a neighbor aware network data link
US20160013976A1 (en) * 2014-07-14 2016-01-14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Wireless Through Link Traffic Reduction
US20160174139A1 (en) * 2014-12-16 2016-06-16 Intel Corporation Ranging profiling for neighbor awareness networking
US20160286398A1 (en) * 2015-03-23 2016-09-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hedule selection and connection setup between devices participating in a nan data link
US10368232B2 (en) * 2015-08-05 2019-07-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for connection capability exchange
US10271336B2 (en) 2015-10-13 2019-04-23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mart channel selection for autonomous group initiators
US10873637B2 (en) * 2016-05-02 2020-12-22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ontrolling service discovery and activation among peers
CN114342478A (zh) * 2019-09-06 2022-04-12 埃塔无线公司 用于蜂窝无线电的毫米波芯片组的传输线上的功率管理控制
CN112911729B (zh) * 2021-01-29 2023-04-28 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隧道直接链路建立的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4115760A (zh) * 2021-10-26 2022-03-01 厦门盈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多终端与打印设备交互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5111A (zh) * 2007-04-13 2007-09-12 北京启明星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协议解析方法及装置
CN101426000A (zh) * 2007-10-30 2009-05-06 北京启明星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用协议解析方法及系统
CN101442519A (zh) * 2007-11-22 2009-05-27 北京启明星辰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2p软件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01459890A (zh) * 2007-12-14 2009-06-17 日电(中国)有限公司 建立p2p连接的方法和终端设备以及系统
CN101909077A (zh) * 2010-07-09 2010-12-08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对等业务的识别方法、装置及接入网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84027B1 (en) * 1998-06-15 2002-11-19 Sbc Technology Resources, Inc. Enhanced wireless handset, including direct handset-to-handset communication mode
US7171475B2 (en) 2000-12-01 2007-01-30 Microsoft Corporation Peer networking host framework and hosting API
JP4625611B2 (ja) * 2000-12-11 2011-02-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AU2002234258A1 (en) 2001-01-22 2002-07-30 Sun Microsystems, Inc. Peer-to-peer network computing platform
ATE447266T1 (de) * 2003-09-16 2009-11-15 Research In Motion Ltd In der hand gehaltenes elektronisches gerät und assoziiertes verfahren zur bereitstellung von verfügbarkeitsdaten in einer nachrichtenübermittlungsumgebung
US8526977B2 (en) * 2003-09-23 2013-09-03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Location based call routing for call answering services
JP2007188183A (ja) 2006-01-11 2007-07-26 Fujitsu Ltd 情報提供装置、情報提供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装置発見方法
US8706145B2 (en) * 2007-07-10 2014-04-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hop paging of a peer in a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170481B2 (en) * 2008-03-24 2012-05-01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discovering services provided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9320067B2 (en) 2008-11-24 2016-04-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figuration of user equipment for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US8284785B2 (en) 2009-08-27 2012-10-09 Emulex Design &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rect communications between FCoE devices
US20110055893A1 (en) * 2009-08-31 2011-03-03 Walls Jeffrey J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
US9949305B2 (en) 2009-10-02 2018-04-17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8559340B2 (en) 2009-12-22 2013-10-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rvice discovery in Wi-Fi direct network
KR101735334B1 (ko) 2010-11-25 2017-05-1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와이파이 P2P 디바이스(Wi-Fi Peer to Peer Device)의 디스커버리(Discovery) 방법 및 장치
KR101807286B1 (ko) * 2011-02-11 2017-12-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근거리 통신을 이용한 휴대 단말기의 기능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KR101826327B1 (ko) * 2011-08-02 2018-02-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와이파이 피투피 그룹의 생성 방법
US9474094B2 (en) 2012-08-07 2016-10-18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to establish peer-to-peer link
EP2914047B1 (en) * 2012-10-29 2020-04-22 LG Electronics Inc. Wi-fi direct service method using nfc and device therefor
US9578484B2 (en) * 2014-03-24 2017-02-21 Intel IP Corporation Apparatus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fferentiation of payload size for D2D discovery
KR102197851B1 (ko) * 2014-10-20 2021-01-0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단말간 직접 통신에서 대상 발견 방법 및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5111A (zh) * 2007-04-13 2007-09-12 北京启明星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协议解析方法及装置
CN101426000A (zh) * 2007-10-30 2009-05-06 北京启明星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用协议解析方法及系统
CN101442519A (zh) * 2007-11-22 2009-05-27 北京启明星辰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2p软件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01459890A (zh) * 2007-12-14 2009-06-17 日电(中国)有限公司 建立p2p连接的方法和终端设备以及系统
CN101909077A (zh) * 2010-07-09 2010-12-08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对等业务的识别方法、装置及接入网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045422A1 (en) 2014-02-13
WO2014025475A1 (en) 2014-02-13
CN104813734A (zh) 2015-07-29
US9474094B2 (en) 2016-10-18
EP2883410A4 (en) 2016-03-30
EP2883410A1 (en) 2015-06-17
EP2883410B1 (en) 2018-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13734B (zh) 建立对等链路的方法和布置
US10477479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detection
EP3562121B1 (en) Wireless network service query protocol
US20240040639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multi-link peer to peer communication
US11012847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switching between lower energy and higher energ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iques
US9345057B2 (en)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establishing a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JP5292510B2 (ja) マルチキャストフレーム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KR101971968B1 (ko) 안테나를 구비한 차량을 이용한 통신 성능 향상 방법
US9699715B2 (en) Discovery method and devi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043862B2 (en) Policy control for encapsulated data flows
CN110463236A (zh) 用于进一步增强的窄带物联网(feNB-IoT)的调度请求的设计
RU2579762C1 (ru) Средства экономии мощности на физическом уровне
US11405789B1 (en) Cloud-based secure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group self-forming technologies
CN103687086A (zh)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方法
JP6876847B2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5666714B2 (ja) 完全性保護を備えたビーコンおよび管理情報要素
JP7146042B2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TWI715622B (zh) 通訊裝置及通訊方法
WO2018137209A1 (zh) 一种业务数据传输方法、第一通信节点及基站
KR20160081935A (ko) 무선 디바이스의 중계 동작을 변경하기 위한 시스템들, 방법들 및 디바이스들
JP2020195163A (ja) フラグメンテーションを利用する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それを使用する無線通信端末
JP7130090B2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KR101656359B1 (ko) 전송 전력 불균형 시에 응답 프레임들에 대한 변조 코딩 방식 선택
TWI836730B (zh) 完整性保護方法和相關無線通信裝置
JP7490676B2 (ja) 拡張ダイレクトリンク通信のための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