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11963A - 一种站点协议栈的配置方法及控制器、接入站点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站点协议栈的配置方法及控制器、接入站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11963A
CN104811963A CN201410037383.XA CN201410037383A CN104811963A CN 104811963 A CN104811963 A CN 104811963A CN 201410037383 A CN201410037383 A CN 201410037383A CN 104811963 A CN104811963 A CN 1048119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website
controller
protocol
described access
processes le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3738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11963B (zh
Inventor
汪孙节
夏林峰
李铮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3738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119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119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119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119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119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站点协议栈的配置方法及控制器、接入站点。该方法包括:控制器获得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传输资源和处理资源;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所述协议处理层次用于所述接入站点在所述协议处理层次内进行自动协议栈配置,其中,所述协议处理层次为无线资源控制RRC协议、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无线链路控制层RLC协议、媒体访问控制MAC协议、物理层PHY协议中的至少一个。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控制器根据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对接入站点进行协议处理层次的配置,实现了对接入站点的灵活的按需配置,减少了人工参与,降低了运营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站点协议栈的配置方法及控制器、接入站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站点协议栈的配置方法及控制器、接入站点。
背景技术
在未来的网络中,由于不同的网络共存,网络将变得更加复杂,大量无线参数和数据将使网络优化人员的工作量大幅提高,而运营商希望降低运营成本及人工干预。于是在这一背景下,演进的通用陆基无线接入网(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Network,EUTRAN)系统的自组织网络(Self-organizing Network,SON)特性被作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的重要研究方向。
SON的主要思路是实现无线网络的一些自主功能,减少人工参与,降低运营成本。SON主要的应用领域包括对新接入站点的自动配置,在配置内容上,现有的SON机制,默认需要进行SON配置的接入站点是某种制式的,例如如果是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那么SON对站点的配置,是基于站点包括有完整的协议栈,包括空口协议的各个层次。
由于现有的自动配置方法默认接入站点为固定制式的站点,所以在站点配置时,无法根据站点的具体情况实现灵活的按需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站点协议栈的配置方法及控制器、接入站点,能够根据接入站点的具体情况实现灵活的按需配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站点协议栈的配置方法,包括:
控制器获得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传输资源和处理资源;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所述协议处理层次用于所述接入站点在所述协议处理层次内进行自动协议栈配置,其中,所述协议处理层次为无线资源控制RRC协议、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无线链路控制层RLC协议、媒体访问控制MAC协议、物理层PHY协议中的至少一个。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之前,还包括: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接入站点协商是否进行协议栈配置;
若是,所述控制器再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和/或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包括: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与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器协商对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的配置;
所述控制器根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器的协商结果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
其中,所述接入站点用于为所述控制器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器分流。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和/或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和/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之前,还包括:
所述控制器获得所述接入站点与所述控制器之间的传输带宽;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具体为: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以及所述接入站点与所述控制器之间的传输带宽,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和/或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和/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和/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云无线接入网络CRAN架构中,所述控制器为CRAN资源池,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之前,还包括:
所述控制器获得自身负荷状态;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具体为: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以及所述控制器的负荷状态,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站点协议栈的配置方法,包括:
接入站点向控制器上报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传输资源和处理资源;
所述接入站点接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其中,所述协议处理层次为无线资源控制RRC协议、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无线链路控制层RLC协议、媒体访问控制MAC协议、物理层PHY协议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接入站点在所述协议处理层次内进行自动协议栈配置。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接入站点接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之前,还包括:
所述接入站点与所述控制器协商是否进行协议栈配置;
若是,所述接入站点再接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和/或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入站点接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之后,还包括:
所述接入站点将配置的所述协议处理层次通知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器,其中,所述接入站点用于为所述控制器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器分流。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和/或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和/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入站点接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之后,还包括:
所述接入站点在所述控制器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以及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器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中,确定出所述接入站点需要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其中,所述接入站点用于为所述控制器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器分流;
所述接入站点在所述协议处理层次内进行自动协议栈配置包括:
所述接入站点在确定出的所述接入站点需要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内进行自动协议栈配置。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控制器,包括:
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得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传输资源和处理资源;
配置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所述协议处理层次用于所述接入站点在所述协议处理层次内进行自动协议栈配置,其中,所述协议处理层次为无线资源控制RRC协议、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无线链路控制层RLC协议、媒体访问控制MAC协议、物理层PHY协议中的至少一个。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第一协商单元,用于在所述配置单元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之前,与所述接入站点协商是否进行协议栈配置;
所述配置单元,用于在所述协商单元确定进行协议栈配置时,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和/或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单元包括:
协商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与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器协商对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的配置;
配置子单元,用于根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器的协商结果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
其中,所述接入站点用于为所述控制器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器分流。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和/或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和/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息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得所述接入站点与所述控制器之间的传输带宽;
所述配置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以及所述接入站点与所述控制器之间的传输带宽,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和/或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和/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和/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云无线接入网络CRAN架构中,
所述信息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得所述控制器的负荷状态;
所述配置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以及所述控制器的负荷状态,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接入站点,包括:
信息上报单元,用于向控制器上报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传输资源和处理资源;
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其中,所述协议处理层次为无线资源控制RRC协议、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无线链路控制层RLC协议、媒体访问控制MAC协议、物理层PHY协议中的至少一个;
自动配置单元,用于在所述协议处理层次内进行自动协议栈配置。
结合上述第四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第二协商单元,用于在所述信息接收单元接收所述协议处理层次之前,与所述控制器协商是否进行协议栈配置;
所述信息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协商单元确定进行协议栈配置时,接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
结合上述第四方面,和/或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通知单元,用于在所述信息接收单元接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之后,将配置的所述协议处理层次通知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器,其中,所述接入站点用于为所述控制器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器分流。
结合上述第四方面,和/或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和/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信息接收单元接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之后,在所述控制器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以及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器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中,确定出所述接入站点需要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其中,所述接入站点用于为所述控制器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器分流;
所述自动配置单元,用于在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出的所述接入站点需要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内进行自动协议栈配置。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控制器根据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对接入站点进行协议处理层次的配置,实现了对接入站点的灵活的按需配置,减少了人工参与,降低了运营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站点协议栈的配置方法流程图;
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站点协议栈的配置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站点协议栈的配置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站点协议栈的配置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站点协议栈的配置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站点协议栈的配置方法流程图;
图6a~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宏微站点之间的传输带宽进行协议栈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站点协议栈的配置方法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配置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接入站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并使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站点协议栈的配置方法流程图。
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01a,控制器获得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适用于异构网络(heterogeneous network,Hetnet),控制器可以是宏站(也可称为宏基站),接入站点可以是微站(也可以称为微基站)。宏基站与微站相比在功能或形态上有一定差异,包括现有技术中的基站;微站有时也统称为小基站(small cell),包括家庭基站等各种微基站形态。或者,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器也可以是协调基站间互操作的设备,接入站点可以是基站。例如,控制器可以长期演进LTE及其进一步演进网络(如LTE-Advanced)中的网络协同设备,接入站点可以是eNodeB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简称为ENB或eNodeB),网络协同设备可以协调eNodeB间的互操作,如负载均衡等。
控制器获得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方法可以是由接入站点向控制器上报其能力信息,也可以是控制器通过发送测试数据包等对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进行测试获得。
该能力信息可以包括传输资源和处理资源等。其中,传输资源可以包括接入站点对外接口的数量及接口带宽等。处理资源可以包括是否支持配置协商,天线的数量,已有的协议栈配置,中央处理器(CPU)/数字信号处理(DSP)/存储(Memory)资源等。
步骤102a,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该协议处理层次用于所述接入站点进行所述协议处理层次内的自动协议栈配置。
控制器只根据接入站点的能力确定其协议处理层次,其中,接入站点的处理资源越软(包括CPU或SDR),控制器为所述接入站点配置越底层的协议处理层次。处理资源越软意味着接入站点有更多的模块或功能是可以软件编程定义的。
后续由接入站点根据需要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进行自动协议栈配置。控制器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可以是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协议、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无线链路控制层(Radio LinkControl,RLC)协议、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协议、物理层PHY协议中的至少一个,例如可以只要求接入站点自动配置物理层的协议栈。
其中,控制器根据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的过程,以能力信息为接入站点是否支持配置协商为例,不同情况下,控制器会对接入站点进行不同的协议处理层次的配置:
如果接入站点不支持功能配置协商,例如接入站点软硬件强耦合,不支持软件修改站点的协议参数配置,如仅支持LTE制式,仅支持某些频点,发射功率固定,天线数固定,不支持解调的参考信号(De 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不支持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MBMS),不支持CoMP算法。这种接入站点可能是由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和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做的,比较简单稳定。该情况下,控制器无法实现对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的配置。
如果接入站点支持部分功能配置协商,例如接入站点软硬件部分耦合,可支持部分配置修改,如发射功率等参数都可修改,如MAC层及之上的协议栈可更新。这种接入站点可能有部分可编程控制器,如嵌入了部分的CPU。该情况下,控制器可以根据接入站点具体可以支持的功能配置,如天线的数量,已有的协议栈配置,中央处理器(CPU)/数字信号处理(DSP)/存储(Memory)资源等进行协议处理层次的配置。
如果接入站点支持软件定义无线电(Software Defined Radio,SDR),可能通过刷软件的方式修改协议栈和配置,如可通过从宏站或者服务器下载协议站,将LTE从R8升级到R10,甚至可以从Wifi改为LTE。这类站点由DSP和CPU等可编程模块组成的。该情况下,控制器可以根据接入站点具体可以支持的功能配置,如天线的数量,已有的协议栈配置,中央处理器(CPU)/数字信号处理(DSP)/存储(Memory)资源等进行协议栈配置。
在其它实施例中,控制器除了考虑接入站点的传输资源和处理资源之外,还可以考虑控制器自身的能力,如负载状况,以及控制器与接入站点之间的传输能力等进行接入站点协议处理层次的配置。
在控制器配置协议处理层次后,接入站点在确定的协议处理层次内需要自动配置协议栈,例如,如果控制器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为物理层,则接入站点需自动配置的协议栈可以包括发射接收天线数量、发射功率、主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PSS)/辅同步信号(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小区参考信号(CellReference Signal,CRS)配置、广播信道配置、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子帧配置、多播/组播单频网络(Multicast Broadcast Single Frame Network,MBSFN)子帧配置等,根据协议处理层次的不同,接入站点还可以自动配置MAC调度算法配置、RLC传输配置、PDCP加密和头压缩配置等协议栈。接入站点可以通过人工配置来确定上述各配置参量,也可以通过与控制器的交互等方式获得上述各具体的配置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控制器根据接入站点的传输资源和处理资源对接入站点进行协议处理层次的配置,实现了对接入站点的灵活的按需配置,减少了人工参与,降低了运营成本。本实施例可以对接入站点进行按需配置,例如为了简化接入站点的实现,降低接入站点的成本,所以将接入站点的部分协议处理功能集中到控制器。比如将接入站点的RRC集中在控制器处理,可以很好的实现对用户的移动性管理,避免UE在接入站点间切换造成的性能下降;再比如将接入站点的MAC调度集中在宏站处理,可以实现全局的联合调度,提升空口处理性能等。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在控制器根据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之前,还可以包括:
控制器与接入站点协商是否进行协议栈配置。具体的,控制器可以向接入站点发起协议栈配置协商请求消息。接入站点在接收到该请求消息后,确定是否进行协议栈配置,并将结果发送给控制器。
若协商结果是进行协议栈配置,控制器再根据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
在另一实施例中,控制器发起的协议栈配置协商请求消息中可以同时包含控制器对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的配置。接入站点在接收到该协商请求后,根据请求中的协议处理层次确定是否进行协议栈配置,若是,则进行协议栈的自动配置,并向控制器发送应答消息。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接入站点为多个控制器分流的场景中,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的过程可以包括: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与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器协商对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的配置;
所述控制器根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器的协商结果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其中,所述接入站点用于为所述控制器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器分流。
其中,第一控制器仅为与控制器进行区分,并非特指或限定。该方法具体请参见后续图2~图4所示实施例的描述。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之前,还可以包括:
所述控制器获得所述接入站点与所述控制器之间的传输带宽;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具体为: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以及所述接入站点与所述控制器之间的传输带宽,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
具体请参见后续图5所示实施例的描述。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云无线接入网络CRAN架构中,所述控制器为CRAN资源池,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之前,还包括:
所述控制器获得自身负荷状态;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具体为: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以及所述控制器的负荷状态,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
具体请参见后续图7所示实施例的描述。
参见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站点协议栈的配置方法流程图。
该方法与前述图1a所示方法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以接入站点为执行主体进行描述。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01b,接入站点向控制器上报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传输资源和处理资源。
步骤102b,接入站点接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其中,所述协议处理层次为无线资源控制RRC协议、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无线链路控制层RLC协议、媒体访问控制MAC协议、物理层PHY协议中的至少一个。
步骤103b,所述接入站点在所述协议处理层次内进行自动协议栈配置。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接入站点接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之前还可以包括:
所述接入站点与所述控制器协商是否进行协议栈配置;
若是,所述接入站点再接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接入站点接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之后还可以包括:
所述接入站点将配置的所述协议处理层次通知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器,其中,所述接入站点用于为所述控制器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器分流。
具体请参见如图3所示实施例的描述。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接入站点接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之后,还包括:
所述接入站点在所述控制器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以及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器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中,确定出所述接入站点需要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其中,所述接入站点用于为所述控制器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器分流;
所述接入站点在所述协议处理层次内进行自动协议栈配置包括:
所述接入站点在确定出的所述接入站点需要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内进行自动协议栈配置。
具体请参见如图4所示实施例的描述。
下面以控制器为宏站,接入站点为微站为例对站点协议栈配置的方法进行说明。
参见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站点协议栈的配置方法流程图。
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异构网络(heterogeneous network,Hetnet)宏微架构下,控制器可以是宏站,接入站点可以是微站,当宏站有多个,且微站需要为多个宏站分流的场景下,该配置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201,宏站获得微站的传输资源和处理资源。
具体的,可以是微站向多个宏站上报其传输资源和处理资源,也可以是多个宏站分别通过发送测试数据包等对微站的传输资源和处理资源进行测试,还可以是微站向一个宏站上报其传输资源和处理资源,或者由一个宏站发送测试数据包等对微站的传输资源和处理资源进行测试,在一个宏站获得微站的传输资源和处理资源后,向其他宏站发送该微站的传输资源和处理资源。各宏站获得微站的传输资源和处理资源的方法有多种,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202,多个宏站根据所述微站的传输资源和处理资源协商对所述微站的协议处理层次的配置。
多个宏站协商的过程具体可以是:由第一宏站(多个宏站中的一个)向其他宏站发送该第一宏站对微站的协议处理层次的配置,其他宏站向该第一宏站发出响应信息,该响应信息中可以包含是否同意第一宏站对微站的协议处理层次的配置,若不同意也还可以包括其他宏站对微站的协议处理层次的配置。最终,多个宏站在确定出微站的协议处理层次的配置后,执行下一步骤。
步骤203,由多个宏站中的一个宏站根据所述多个宏站的协商结果配置所述微站的协议处理层次。
可以由多个宏站中的一个宏站,例如上步骤中的第一宏站,根据最终的协商结果配置微站的协议处理层次。
宏站对微站的协议处理层次的配置可以包含在该宏站发起的协议栈配置协商请求消息中。微站在接收到该协商请求后,还可以对该协商请求向宏站发送应答消息。该宏站接收到微站的应答消息后,还可以进一步向其他宏站发送配置完成的通知。
本实施例中,对微站的协议处理层次配置内容由多个宏站协商确定,由一个宏站向微站下发配置,并在下发配置后通知其他宏站。
参见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站点协议栈的配置方法流程图。
本发明实施例同样应用于Hetnet宏微架构下,控制器可以是宏站,接入站点可以是微站,当宏站有多个,且微站需要为多个宏站分流的场景下,该配置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301,宏站获得微站的传输资源和处理资源。
在多个宏站中选择一个宏站,记为第二宏站。由该第二宏站获得微站的传输资源和处理资源,其中,第二宏站获得微站的传输资源和处理资源的方法可以与前述实施例中的步骤101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302,多个宏站中的一个宏站根据所述微站的传输资源和处理资源配置所述微站的协议处理层次。
该多个宏站中的一个宏站配置微站的协议处理层次的过程与前述实施例中的步骤102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303,微站接收所述多个宏站中的一个宏站配置的所述协议处理层次,并将配置的所述协议处理层次通知所述多个宏站中的其它宏站。
微站在接收到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后,可以广播通知多个宏站中的其他宏站。
该实施例与图2所示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决定对微站的协议处理层次配置的是多个宏站中的一个,而不是多个宏站协商的结果,本实施例中在微站获得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后,由微站通知其他宏站该微站的协议处理层次配置。
参见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站点协议栈的配置方法流程图。
本发明实施例同样应用于Hetnet宏微架构下,控制器可以是宏站,接入站点可以是微站,当宏站有多个,且微站需要为多个宏站分流的场景下,该配置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401,多个宏站分别获得微站的传输资源和处理资源。
各宏站获得微站的传输资源和处理资源的方法可以与前述实施例中的步骤101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各宏站获得微站的传输资源和处理资源的方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步骤402,多个宏站分别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传输资源和处理资源配置所述微站的协议处理层次。
各宏站配置微站的协议处理层次的过程与前述实施例中的步骤102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403,微站接收所述多个宏站分别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并在所述多个宏站分别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中确定出所述微站需要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
微站在接收到多个宏站分别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后,从中选择或确定出最终的协议处理层次的配置。例如,微站可以选择多个宏站要求的协议处理层次的并集,以满足所有宏站的需求。比如宏站1要求微站配置RLC/MAC/PHY,而宏站2只要求配置PHY,则微站配置为RLC/MAC/PHY。
微站在确定最终的协议处理层次配置后分别通知上述多个宏站。
该实施例与前述图2、图3所示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多个宏站发送了微站的协议处理层次的配置后,由微站决定其最终需要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而不是宏站。
参见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站点协议栈的配置方法流程图。
本发明实施例同样应用于Hetnet宏微架构下,控制器可以是宏站,接入站点可以是微站,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501,宏站获得微站的传输资源和处理资源,并获得所述微站与所述宏站之间的传输带宽。
宏站获得微站的传输资源和处理资源的过程与前述实施例类似。宏站在与微站进行通信时即已获知宏站与微站之间的传输带宽。
步骤502,宏站根据所述微站的传输资源和处理资源,以及所述微站与所述宏站之间的传输带宽,配置所述微站的协议处理层次。
具体的,宏站根据微站的传输资源和处理资源配置协议处理层次后,如果微站与宏站间的传输带宽高于该协议处理层次对应的业务数据速率需求,则宏站为该微站配置与该传输带宽所能满足的业务数据速率相应的协议处理层次。如果传输带宽不够,则宏站需要为微站需要配置更多的协议处理层次。也即微站的协议处理层次越少,则对传输带宽的要求越高。
例如:一个IP业务数据从宏站到微站,其速率大概是150Mbps,而经过PDCP头压缩,其速率略微下降,大概148Mbps,而经过RLC层处理,增加了RLC头,会到152Mbps左右,而经过MAC层处理其速率在154Mbps左右,而经过物理层处理,其速率则达到1个G左右。所以宏站在微站的处理资源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基于微站与宏站间的传输带宽和上面几个业务速率要求进行比较,选择传输带宽能满足的业务速率相应的协议处理层次。当然上面的计算只是粗略的计算,具体速率和IP包的大小相关。但总体而言,在PHY层处理之前,其速率变化都比较小,但经过PHY处理后,其速率会乘以8倍左右。
以宏微站点之间传输带宽不同为例,说明宏站对微站的协议处理层次的配置。
如图6a所示,宏微站点之间传输带宽有限,如仅提供1M bps的传输带宽能力,且传输时延在ms级。由于LTE系统单小区20M频谱资源下,传输数据吞吐率一般在100M以上,所以宏微站点之间这个传输带宽无法用于微站数据面的数据传输,此时宏站需要配置微站数据面完整的协议处理层次。数据面的数据直接通过Serving Gateway发送给微站,不需要经过宏站中转。
由于宏微站点之间传输带宽受限,只能用于传输控制信令,所以只能宏微站点进行分别调度,即采取分布式调度,与集中式调度相比较,空口性能上会存在一些损失。但是,宏微站点之间可以不要求有直接的数据连接,如果宏站和微站之间没有直接的数据连接,那么Macro eNB对LPN的控制信令可以是通过其他网络节点如SGW中转到LPN的。这种方式对Hetnet组网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
如图6b所示,宏微站点之间传输带宽高,时延短,那么宏站只需要配置微站的协议处理层次为物理层就可以了,微站进一步自动配置物理层的具体协议栈配置。宏微站点之间带宽比较宽,可以将宏微站点的MAC调度都集中在宏站实现,这样可以实现宏微站点的集中式调度,增加了空口资源调度的灵活性,能提升空口的传输效率。
参见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站点协议栈的配置方法流程图。
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网络架构中,控制器为CRAN资源池。CRAN即Cloud RAN,是一种将基站处理进行集中化的网络架构,这样通过对基站处理的集中化,发挥云计算的处理优势,共享和构建虚拟化的计算资源,并且还可以实现小区之间无线资源的集中分配和协作,提升空口性能。但是CRAN资源池的处理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比如在白天,整个网络的数据流量大,那么CRAN的资源池负载高,而在晚上,数据流量小,则CRAN资源池负载低。所以,CRAN资源池还可以根据自身负荷状态确定对微站的协议处理层次的配置。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701,CRAN资源池获得接入站点的传输资源和处理资源,并获得自身负荷状态。
CRAN资源池获得接入站点的传输资源和处理资源的过程与前述实施例类似。
步骤702,CRAN资源池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传输资源和处理资源,以及所述CRAN资源池的负荷状态,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
当CRAN资源池轻载时,各个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可以仅仅配置只保留物理层,而将其他层次协议处理都集中在CRAN云端;而当CRAN资源池重载时,各个接入站点配置完整的协议处理层次,那么这个接入站点的信号处理不需要CRAN资源池来处理,减轻了资源池的负担。
以上各实施例还可以应用于其他控制器及接入站点,不仅限于宏站和微站。
本发明方法可以适用于所有与无线通信网络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 Division-Synchronous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LTE/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Wifi。
以上是对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描述,下面对实现上述方法的装置进行介绍。
参见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该控制器可以包括:
信息获取单元801,用于获得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传输资源和处理资源。
配置单元802,用于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所述协议处理层次用于所述接入站点在所述协议处理层次内进行自动协议栈配置,其中,所述协议处理层次为无线资源控制RRC协议、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无线链路控制层RLC协议、媒体访问控制MAC协议、物理层PHY协议中的至少一个。
信息获取单元801可以接收所述接入站点上报的能力信息,也可以通过发送测试数据包等对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进行测试获得,该能力信息可以包括传输资源和处理资源。其中,传输资源可以包括接入站点对外接口的数量及接口带宽等。处理资源可以包括是否支持配置协商,天线的数量,已有的协议栈配置,CPU/DSP/Memory资源等。配置单元802根据信息获取单元801获得的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确定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后续由接入站点根据需要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进行自动协议栈配置。配置单元802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可以是RRC、PDCP、RLC、MAC、PHY中的至少一个,例如可以只要求接入站点自动配置物理层的协议栈。接入站点在确定的协议处理层次内需要自动配置的协议栈可以包括发射接收天线数量、发射功率、PSS/SSS/CRS配置、广播信道配置、TDD子帧配置、MBSFN子帧配置、MAC调度算法配置、RLC传输配置、PDCP加密和头压缩配置。在其它实施例中,配置单元802除了考虑接入站点的传输资源和处理资源之外,还可以考虑装置自身的能力,如负载状况,以及装置与接入站点之间的传输能力等进行接入站点协议处理层次的配置。
本发明实施例装置通过上述单元根据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对接入站点进行协议处理层次的配置,实现了对接入站点的灵活的按需配置,减少了人工参与。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该控制器还可以包括:
第一协商单元,用于在所述配置单元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之前,与所述接入站点协商是否进行协议栈配置;
所述配置单元,用于在所述协商单元确定进行协议栈配置时,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在Hetnet宏微架构下,所述接入站点为微站,该装置可以为宏站,在所述微站为多个所述装置分流的场景中,如图9所示,所述配置单元802可以进一步包括:
协商子单元901,用于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与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器协商对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的配置。
配置子单元902,用于根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器的协商结果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
其中,所述接入站点用于为所述控制器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器分流。
协商子单元901可以向其他第一控制器发送该该控制器对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的配置,其他第一控制器向该控制器发出响应信息,该响应信息中可以包含是否同意该控制器对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的配置,若不同意也还可以包括其他第一控制器对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的配置。
接入站点在接收到该协商请求后,还可以对该协商请求向该控制器的信息获取单元发送应答消息。该信息获取单元接收到接入站点的应答消息后,还可以进一步向其他第一控制器发送配置完成的通知。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信息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得所述接入站点与所述控制器之间的传输带宽;所述配置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以及所述接入站点与所述控制器之间的传输带宽,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若该装置应用于CRAN网络架构中,所述信息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得所述控制器的负荷状态;所述配置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以及所述控制器的负荷状态,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
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接入站点,该接入站点可以包括:
信息上报单元1001,用于向控制器上报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传输资源和处理资源。
信息接收单元1002,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其中,所述协议处理层次为无线资源控制RRC协议、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无线链路控制层RLC协议、媒体访问控制MAC协议、物理层PHY协议中的至少一个。
自动配置单元1003,用于在所述协议处理层次内进行自动协议栈配置。
在另一实施例中,该接入站点还可以包括:
第二协商单元,用于在所述信息接收单元接收所述协议处理层次之前,与所述控制器协商是否进行协议栈配置。
所述信息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协商单元确定进行协议栈配置时,接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
在另一实施例中,当该接入站点应用在Hetnet宏微架构下时,该接入站点还可以包括:通知单元,用于在所述信息接收单元接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之后,将配置的所述协议处理层次通知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器,其中,所述接入站点用于为所述控制器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器分流。
在另一实施例中,该接入站点还可以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信息接收单元接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之后,在所述控制器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以及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器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中,确定出所述接入站点需要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其中,所述接入站点用于为所述控制器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器分流。
所述自动配置单元,用于在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出的所述接入站点需要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内进行自动协议栈配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器,该控制器可以包括收发器、存储器和处理器。
该收发器,用于获得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传输资源和处理资源。
存储器中存储有一段程序代码,该处理器用于运行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并执行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所述协议处理层次用于所述接入站点在所述协议处理层次内进行自动协议栈配置,其中,所述协议处理层次为无线资源控制RRC协议、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无线链路控制层RLC协议、媒体访问控制MAC协议、物理层PHY协议中的至少一个。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接入站点,该接入站点可以包括收发器、存储器和处理器。
收发器,用于上报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传输资源和处理资源;接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其中,所述协议处理层次为无线资源控制RRC协议、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无线链路控制层RLC协议、媒体访问控制MAC协议、物理层PHY协议中的至少一个。
存储器中存储有一段程序代码,该处理器用于运行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并执行以下步骤:
在所述协议处理层次内进行自动协议栈配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8)

1.一种站点协议栈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器获得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传输资源和处理资源;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所述协议处理层次用于所述接入站点在所述协议处理层次内进行自动协议栈配置,其中,所述协议处理层次为无线资源控制RRC协议、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无线链路控制层RLC协议、媒体访问控制MAC协议、物理层PHY协议中的至少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之前,还包括: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接入站点协商是否进行协议栈配置;
若是,所述控制器再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包括: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与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器协商对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的配置;
所述控制器根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器的协商结果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
其中,所述接入站点用于为所述控制器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器分流。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之前,还包括:
所述控制器获得所述接入站点与所述控制器之间的传输带宽;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具体为: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以及所述接入站点与所述控制器之间的传输带宽,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云无线接入网络CRAN架构中,所述控制器为CRAN资源池,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之前,还包括:
所述控制器获得自身负荷状态;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具体为: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以及所述控制器的负荷状态,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
6.一种站点协议栈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入站点向控制器上报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传输资源和处理资源;
所述接入站点接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其中,所述协议处理层次为无线资源控制RRC协议、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无线链路控制层RLC协议、媒体访问控制MAC协议、物理层PHY协议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接入站点在所述协议处理层次内进行自动协议栈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入站点接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之前,还包括:
所述接入站点与所述控制器协商是否进行协议栈配置;
若是,所述接入站点再接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站点接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之后,还包括:
所述接入站点将配置的所述协议处理层次通知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器,其中,所述接入站点用于为所述控制器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器分流。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站点接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之后,还包括:
所述接入站点在所述控制器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以及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器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中,确定出所述接入站点需要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其中,所述接入站点用于为所述控制器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器分流;
所述接入站点在所述协议处理层次内进行自动协议栈配置包括:
所述接入站点在确定出的所述接入站点需要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内进行自动协议栈配置。
10.一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得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传输资源和处理资源;
配置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所述协议处理层次用于所述接入站点在所述协议处理层次内进行自动协议栈配置,其中,所述协议处理层次为无线资源控制RRC协议、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无线链路控制层RLC协议、媒体访问控制MAC协议、物理层PHY协议中的至少一个。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协商单元,用于在所述配置单元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之前,与所述接入站点协商是否进行协议栈配置;
所述配置单元,用于在所述协商单元确定进行协议栈配置时,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单元包括:
协商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与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器协商对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的配置;
配置子单元,用于根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器的协商结果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
其中,所述接入站点用于为所述控制器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器分流。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得所述接入站点与所述控制器之间的传输带宽;
所述配置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以及所述接入站点与所述控制器之间的传输带宽,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在云无线接入网络CRAN架构中,
所述信息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得所述控制器的负荷状态;
所述配置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以及所述控制器的负荷状态,配置所述接入站点的协议处理层次。
15.一种接入站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息上报单元,用于向控制器上报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传输资源和处理资源;
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其中,所述协议处理层次为无线资源控制RRC协议、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无线链路控制层RLC协议、媒体访问控制MAC协议、物理层PHY协议中的至少一个;
自动配置单元,用于在所述协议处理层次内进行自动协议栈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接入站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协商单元,用于在所述信息接收单元接收所述协议处理层次之前,与所述控制器协商是否进行协议栈配置;
所述信息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协商单元确定进行协议栈配置时,接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接入站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知单元,用于在所述信息接收单元接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之后,将配置的所述协议处理层次通知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器,其中,所述接入站点用于为所述控制器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器分流。
18.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接入站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信息接收单元接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站点的能力信息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之后,在所述控制器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以及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器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中,确定出所述接入站点需要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其中,所述接入站点用于为所述控制器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控制器分流;
所述自动配置单元,用于在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出的所述接入站点需要配置的协议处理层次内进行自动协议栈配置。
CN201410037383.XA 2014-01-26 2014-01-26 一种站点协议栈的配置方法及控制器、接入站点 Active CN1048119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37383.XA CN104811963B (zh) 2014-01-26 2014-01-26 一种站点协议栈的配置方法及控制器、接入站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37383.XA CN104811963B (zh) 2014-01-26 2014-01-26 一种站点协议栈的配置方法及控制器、接入站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11963A true CN104811963A (zh) 2015-07-29
CN104811963B CN104811963B (zh) 2018-09-21

Family

ID=53696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37383.XA Active CN104811963B (zh) 2014-01-26 2014-01-26 一种站点协议栈的配置方法及控制器、接入站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1196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13296A1 (zh) * 2015-12-31 2017-07-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7995656A (zh) * 2017-12-13 2018-05-0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带功能配置方法及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2974A (zh) * 2006-12-15 2008-06-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制式基站互通的系统、基站及方法
CN101299763A (zh) * 2008-06-13 2008-11-05 南京邮电大学 无线媒体接入控制层协议重配置方法
CN101371528A (zh) * 2006-01-11 2009-02-1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传达设备能力和/或建立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1599854A (zh) * 2008-06-06 2009-12-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基于组件的协议栈重配置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1742735A (zh) * 2008-11-04 2010-06-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配置信息更新的方法及系统
US20100182933A1 (en) * 2009-01-19 2010-07-22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Switching Device For Stack Port Configuration
CN103297306A (zh) * 2013-06-28 2013-09-11 王毅 一种农业物联网系统
CN105228171A (zh) * 2014-05-30 2016-01-06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异构网络中双连接小基站的自配置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1528A (zh) * 2006-01-11 2009-02-1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传达设备能力和/或建立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1202974A (zh) * 2006-12-15 2008-06-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制式基站互通的系统、基站及方法
CN101599854A (zh) * 2008-06-06 2009-12-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基于组件的协议栈重配置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1299763A (zh) * 2008-06-13 2008-11-05 南京邮电大学 无线媒体接入控制层协议重配置方法
CN101742735A (zh) * 2008-11-04 2010-06-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配置信息更新的方法及系统
US20100182933A1 (en) * 2009-01-19 2010-07-22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Switching Device For Stack Port Configuration
CN103297306A (zh) * 2013-06-28 2013-09-11 王毅 一种农业物联网系统
CN105228171A (zh) * 2014-05-30 2016-01-06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异构网络中双连接小基站的自配置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13296A1 (zh) * 2015-12-31 2017-07-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US10674523B2 (en) 2015-12-31 2020-06-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entralized scheduling in a data communication
CN107995656A (zh) * 2017-12-13 2018-05-0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带功能配置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11963B (zh) 2018-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21085B (zh) 用於無線通訊之切分架構
KR102489759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방송 자원 혼잡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EP2672752B1 (en) Wireless bearing building method, access point equipment, user equipment and system
US10623981B2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10140382B (zh) 窄带的系统信息
TW201832601A (zh) 對於無線通訊中的資料傳輸的控制資源重用
CN106031237A (zh) 双连接的建立
JP6916378B2 (ja) Nrのための送信プロファイル
CN113491094A (zh) 利用联合网络和云资源管理的服务递送
US10349459B2 (en) Relay node RN, donor eNodeB DeNB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W201820906A (zh) 共享頻譜獨佔資源的縮放
CN104519583A (zh) 一种通过双连接进行数据传输和处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RU2742204C1 (ru)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состоянием доставки данных ни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CN105406978A (zh) 数据转发设备工作模式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4349467A (zh) 支持多连接的数据承载的多流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9314951A (zh) 网络节点、无线装置和在其中执行的方法
JP2021519553A (ja) 早期データ送信のためのトランスポートブロックサイズ選択
EP3935887A1 (en) Application adaptation with exposure of network capacity
EP3210405B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CN104661177B (zh) 一种实现d2d通信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EP3257317B1 (en) Uplink scheduling with wlan/3gpp aggregation
CN105191401A (zh) 通信系统中确定具有双连接的用户设备的移动性的方法
CN106465189B (zh) 资源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
EP3478001B1 (en) S1ap signaling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6168967A1 (zh) 一种分量载波组的配置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