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08854A - 触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08854A
CN104808854A CN201510218658.4A CN201510218658A CN104808854A CN 104808854 A CN104808854 A CN 104808854A CN 201510218658 A CN201510218658 A CN 201510218658A CN 104808854 A CN104808854 A CN 1048088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grill
length
type surface
grill unit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1865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08854B (zh
Inventor
陈祯佑
黄上育
陈俊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Cheng Cheng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filed Critical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21865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08854B/zh
Priority to TW104114616A priority patent/TWI55352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088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088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088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088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触控面板,包含基板与金属网格。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主表面与第二主表面。金属网格设置于第一主表面上,且包含多个金属网格单元。金属网格单元分别具有沿水平方向的一长度,其中位于第一主表面的中央的金属网格单元的长度小于位于第一主表面的左侧或右侧的金属网格单元的长度。于是,金属网格的金属网格单元的整体配置相较于设置于基板另一侧的另一金属网格的金属网格单元的整体配置为向外扩张。因此,在用户的视觉中金属网格的金属网格单元与另一金属网格的金属网格单元将会维持交错设置,因而避免叠纹产生,进而保持观赏质量。

Description

触控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尤其涉及一种使用金属网格的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金属网格(Metal Mesh)为一种触控技术,其将线宽极细(肉眼不可见)的金属线设置成网格样式,并以这些金属线侦测触控物的位置。相较于氧化铟锡(IndiumTin Oxide,ITO)电极,金属网格的阻抗低、制造成本低、透明度佳、可挠度高,适合应用于如笔记本电脑等的大尺寸显示屏幕上。
虽然金属网格的金属线极细,金属线本身仍为不透光,因此在特定情况下金属网格可能会与显示屏幕的特别图样叠合而产生叠纹(Moiré),或与另一层的金属网格叠合而产生叠纹。
为了进一步改善使用金属网格的触控面板的各项特性,相关领域都费尽心思开发。如何能提供一种具有较佳特性的触控面板,为当前重要研发课题的一,也成为当前相关领域亟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触控面板,用以避免触控面板的边缘产生叠纹,进而保持观赏质量。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一种触控面板,包含基板与金属网格。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主表面与第二主表面。金属网格设置于第一主表面上,且包含多个金属网格单元。金属网格单元分别具有沿水平方向的一长度,其中位于第一主表面的中央的金属网格单元的长度小于位于第一主表面的左侧或右侧的金属网格单元的长度。
于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金属网格单元的长度自第一主表面的中央至第一主表面的左侧或右侧逐渐增加。
于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至少部份的这些金属网格单元的形状为菱形。
于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每一金属网格单元具有互相垂直的第一对角线与第二对角线,第一对角线平行水平方向。
于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金属网格单元分别具有上顶点、左顶点、右顶点以及下顶点,上顶点与下顶点之间的距离小于左顶点与右顶点之间的距离。
于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每一金属网格单元的长度定义为左顶点与右顶点之间的距离。
于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具有最大长度的金属网格单元的长度与具有最小长度的金属网格单元的长度的比值为1.04~1.2。
于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基板的厚度为D,基板的折射率为n,第一主表面具有沿水平方向的长度L,与触控面板相对应的显示模块具有最佳观赏距离VD,位于自第一主表面的正中央沿水平方向至第一主表面的左侧边缘或右侧边缘之间的金属网格单元的个数为N,以位于第一主表面的正中央的金属网格为起始,沿水平方向至第一主表面的左侧边缘或右侧边缘的第k个金属网格单元具有长度Wk,位于第一主表面的正中央的金属网格单元具有长度Wc,基板、金属网格以及最佳观赏距离VD大致符合下述关系:
       W k = W c + ( k - 1 ) ( D tan ( sin - 1 sin ( tan - 1 L / 2 VD ) n ) N ( N - 1 ) / 2 ) .
于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基板的厚度为D,基板的折射率为n,第一主表面具有沿水平方向的长度L,与触控面板相对应的显示模块具有最佳观赏距离VD,位于自第一主表面的正中央沿水平方向至第一主表面的左侧边缘或右侧边缘之间的金属网格单元所组成的多个群组的个数为N,以位于第一主表面的正中央的群组为起始,沿水平方向至第一主表面的左侧边缘或右侧边缘的第k个群组具有长度Wk,位于第一主表面的正中央的群组具有长度Wc,基板、金属网格以及最佳观赏距离VD大致符合下述关系:
       W k = W c + ( k - 1 ) ( D tan ( sin - 1 sin ( tan - 1 L / 2 VD ) n ) N ( N - 1 ) / 2 ) .
于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每一群组所具有的金属网格单元的数量相同。
于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每一这些群组所具有的金属网格单元的长度相同。
于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基板的厚度为D,基板的折射率为n,第一主表面具有沿水平方向的长度L,与触控面板相对应的显示模块具有最佳观赏距离VD,位于自第一主表面的正中央沿水平方向至第一主表面的左侧边缘或右侧边缘之间的金属网格单元所组成的多个群组的个数为N,位于第一主表面的正中央的群组具有长度Wc,其他群组具有长度W,基板、金属网格以及最佳观赏距离VD大致符合下述关系:
       W = W c + D tan ( sin - 1 sin ( tan - 1 L / 2 VD ) n ) N - 1 .
于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每一群组所具有的金属网格单元的数量相同。
于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每一群组所具有的金属网格单元的长度相同。
于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金属网格单元为交错设置。
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通过使位于第一主表面的左侧或右侧的金属网格单元的长度大于位于第一主表面的中央的金属网格单元的长度,因此金属网格的金属网格单元的整体配置相较于设置于基板另一侧的另一金属网格的金属网格单元的整体配置为向外扩张。于是,即使使用者在观看触控面板的边缘时观察金属网格(其位于基板下方)的视野会向外位移,因而使金属网格的设置位置在用户的视觉中相对于另一金属网格(其位于基板上方)的设置位置向内收缩,因为金属网格的金属网格单元的整体配置相较于另一金属网格的金属网格单元的整体配置为向外扩张,因此在用户的视觉中金属网格的金属网格单元与另一金属网格的金属网格单元将会维持交错设置,因而避免叠纹产生,进而保持观赏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传统使用金属网格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侧视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的局部E的放大示意图。
图3所示为图1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仰示图。
图4所示为使用者观察到的图3的局部C的放大仰视图。
图5所示为使用者观察到的图3的局部E1的放大仰视图。
图6所示为使用者观察到的图3的局部E2的放大仰视图。
图7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仰视图。
图8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其剖面位置为沿图7的线段8。
图9所示为触控面板在图7的局部M1的放大仰视图。
图10所示为触控面板在图7的局部M1的放大俯视图。
图11所示为触控面板在图7的局部M2的放大仰视图。
图12所示为触控面板在图7的局部M2的放大俯视图。
图13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仰视图。
图14所示为触控面板在图13的局部M3的放大俯视图。
图15所示为触控面板在图13的局部M4的放大俯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触控显示面板
11:显示面
20:触控面板
21:基板
22:上层金属网格
23:下层金属网格
30:显示面板
100:触控面板
110:基板
112:第一主表面
114:第二主表面
120:第一金属网格
121:第一金属网格单元
121D:第一下顶点
121L:第一左顶点
121R:第一右顶点
121T:第一上顶点
130:第二金属网格
131:第二金属网格单元
131D:第二下顶点
131L:第二左顶点
131R:第二右顶点
131T:第二上顶点
C、E、E1、E2、M1、M2:局部
D:厚度
H:水平方向
L、W2、W3、Wc、Wk:长度
VD:最佳观赏距离
x:位移
θ1:入射角
θ2:折射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图1所示为传统使用金属网格的触控显示面板10的侧视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的局部E的放大示意图。如图1与图2所示,触控显示面板10包含触控面板20与显示面板30,触控面板20设置于显示面板30上。触控面板20包含基板21、上层金属网格22以及下层金属网格23。上层金属网格22设置于基板21上。下层金属网格23设置于基板21与显示面板30之间。
具体而言,基板21具有厚度D,基板21的折射率为n,触控显示面板10具有长度L,显示面板30具有最佳观赏距离VD。
图3所示为图1的触控显示面板10的仰视图。图4所示为使用者观察到的图3的局部C的示意图,其中局部C位于触控显示面板10的显示面11的中央。如图3与图4所示,在设计触控显示面板10时,上层金属网格22以及下层金属网格23的金属线通常会设计为交错设置。如此一来,便可以避免上层金属网格22与下层金属网格23叠合后产生叠纹(Moiré),因而可以保持触控显示面板10的观赏质量。
然而,如图1与图2所示,当使用者在最佳观赏距离VD观赏触控显示面板10时,若用户观看触控显示面板10的边缘,用户观赏视角会有一个入射角θ1,而入射角θ1将会使使用者观察下层金属网格23的视野向外位移x,并造成上层金属网格22与下层金属网格23在用户的视觉中产生错位。于是,请参照图5,其所示为使用者观察到的图3的局部E1的放大仰视图,其中局部E1位于触控显示面板10的显示面11的左侧,下层金属网格23相对于上层金属网格22向右位移;或者,请参照图6,其所示为使用者观察到的局部E2的放大仰视图,其中局部E2位于触控显示面板10的显示面11的右侧,下层金属网格23相对于上层金属网格22向左位移。
如图1与图2所示,进一步来说,因为入射角θ1会使使用者在观看触控显示面板10的边缘时观察下层金属网格23的视野向外位移x,因此在用户的视觉中,下层金属网格23的设置位置将会相对于上层金属网格22的设置位置向内收缩。于是,在图5中下层金属网格23相对于上层金属网格22向右位移,在图6中下层金属网格23相对于上层金属网格22向左位移。
上述情况可能会使用户在观察触控显示面板10的边缘时上层金属网格22与下层金属网格23的叠合产生叠纹,并进而影响触控显示面板10的显示画面,导致触控显示面板10的观赏质量下降。
为此,如图1与图2所示,若能计算出在用户观看触控显示面板10的边缘时使用者观察下层金属网格23的视野向外的位移x的确切数值,就可以相对应设计出特殊的金属网格,以使用户在观察触控显示面板10的边缘时上层金属网格22与下层金属网格23的叠合不会产生叠纹。以下将说明如何计算出位移x的确切大小。
首先,假定用户正视触控显示面板10时视野会落在触控显示面板10的显示面11的正中央,因此用户与触控显示面板10的边缘所延伸出垂直于触控显示面板10的显示面11的平面的最近距离为约L/2(L为触控显示面板10的长度)。接着,通过长度L、最佳观赏距离VD与三角函数关系式可以得知用户观看触控显示面板10的边缘时,用户观赏视角入射基板21的入射角θ1:
       θ 1 = tan - 1 L / 2 VD .
然后,通过入射角θ1、基板21的折射率n以及斯涅耳定律(Snell's Law),可以得知用户观赏视角在基板21中的折射角θ2(此处忽略上层金属网格22):
       θ 2 = sin - 1 sin θ 1 n .
最后,通过折射角θ2、基板21的厚度D以及三角函数关系式,将可以得知位移x的确切大小(此处忽略上层金属网格22的厚度与下层金属网格23的厚度):
x=Dtanθ2
在得知位移x的确切大小后,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提供使用金属网格的触控面板,通过其特殊设计的金属网格样式,用户在观察触控显示面板的边缘时上层金属网格与下层金属网格的叠合将不会产生叠纹。
图7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100的仰视图。图8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100的剖面示意图,其剖面位置为沿图7的线段8。如图7与图8所示,一种触控面板100包含基板110、第一金属网格120以及第二金属网格130。基板110具有相对的第一主表面112与第二主表面114。第一金属网格120以及第二金属网格130分别设置于基板110的两侧。具体而言,第一金属网格120设置于第一主表面112上,第二金属网格130设置于第二主表面114上。
图9所示为触控面板100在图7的局部M1的放大仰视图,其中局部M1位于第一主表面112与第二主表面114的正中央。此处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清楚说明,图9省略所示为第一金属网格120。
如图9所示,第二金属网格130包含多个第二金属网格单元131,第二金属网格130基本上与传统的金属网格并无不同。
具体而言,每一第二金属网格单元131具有沿水平方向H的长度Wc,且第二金属网格单元131为交错设置。更具体地说,第二金属网格单元131的形状为菱形。每一第二金属网格单元131具有互相垂直的第一对角线与第二对角线,第一对角线平行水平方向H。第二金属网格单元131分别具有第二上顶点131T、第二左顶点131L、第二右顶点131R以及第二下顶点131D,且第二金属网格单元131的长度定义为第二左顶点131L与第二右顶点131R之间的距离。另外,第二上顶点131T与第二下顶点131D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左顶点131L与第二右顶点131R之间的距离。
图10所示为触控面板100在图7的局部M1的放大俯视图。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清楚说明,图11省略所示为第二金属网格130。
如图10所示,第一金属网格120包含多个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每一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具有沿水平方向H的长度,且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为交错设置,其中每个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的长度不一定相同。举例来说,位于第一主表面112的正中央的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的长度为Wc,相邻于此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的左侧的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的长度为W2,而相邻于具有长度W2的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且位于其左侧的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的长度为W3,其中长度W3大于长度W2,长度W2大于长度Wc。此处需要注意的是,在图10中长度Wc、W2、W3之间的比例关系仅为示例,长度Wc、W2、W3实际的比例关系不一定与图10所示的相同。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第一金属网格120基本上为左右对称。
具体而言,至少部份的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的形状为菱形。每一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具有互相垂直的第一对角线与第二对角线,第一对角线平行水平方向H。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分别具有第一上顶点121T、第一左顶点121L、第一右顶点121R以及第一下顶点121D,每一金属网格单元121的长度定义为第一左顶点121L与第一右顶点121R之间的距离。另外,第一上顶点121T与第一下顶点121D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左顶点121L与第一右顶点121R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上顶点121T与第一下顶点121D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二上顶点131T与第二下顶点131D之间的距离相等,但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两者可以不同。
比对图9与图10可以发现,第二金属网格130的第二金属网格单元131的长度皆为Wc,但是第一金属网格120的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的长度却随着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的设置位置不同而不同。若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设置位置越接近第一主表面112的边缘,则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的长度越大。
图11所示为触控面板100在图7的局部M2的放大仰视图,局部M2基本上位于第一主表面112与第二主表面114的边缘区域。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清楚说明,图11省略所示为第一金属网格120。
如图11所示,每一第二金属网格单元131具有沿水平方向H的长度Wc。进一步来说,比对图9与图11可以发现,图9与图11的第二金属网格单元131并无不同。
图12所示为触控面板100在图7的局部M2的放大俯视图。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清楚说明,图12省略所示为第二金属网格130。
如图12所示,部份的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具有沿水平方向H的长度为Wk。进一步来说,比对图11与图12可以发现,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的长度Wk大于第二金属网格单元131的长度Wc。
若再比对图10与图12可以发现,长度Wk大于长度Wc、W2、W3。总结来说,第一金属网格120的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的长度自第一主表面112的中央至第一主表面112的左侧或右侧逐渐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在图10与图12中长度Wc、W2、W3与Wk之间的比例关系仅为示例,长度Wc、W2、W3与Wk实际的比例关系不一定与图10与图12所示的相同。
参照图9、图10、图11以及图12可以发现,位于第一主表面112的中央的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的长度与第二金属网格单元131的长度相同,而其他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的长度皆大于第二金属网格单元131的长度。进一步来说,由于第一金属网格120的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的长度自第一主表面112的中央至第一主表面112的左侧或右侧逐渐增加,因此第一金属网格120的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的整体配置相较于第二金属网格130的第二金属网格单元131的整体配置为向外扩张。请再参照图2,由于使用者在观看触控显示面板10的边缘时观察下层金属网格23(对应于第一金属网格120)的视野会向外位移x,因而使下层金属网格23的设置位置在用户的视觉中相对于上层金属网格22(对应于第二金属网格130)的设置位置向内收缩,但是因为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的整体配置相较于第二金属网格单元131的整体配置为向外扩张,因此在用户的视觉中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与第二金属网格单元131将会维持交错设置,因而避免叠纹产生,进而保持观赏质量。
具体而言,具有最大长度的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的长度与具有最小长度的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的长度的比值为约1.04~1.2,但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具有最大长度的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的长度与具有最小长度的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的长度的比值可以为其他数值。
如图7、图8、图10所示,基板110的厚度为D,基板110的折射率为n,第一主表面112具有沿水平方向H的一长度L,与触控面板100相对应的显示模块具有最佳观赏距离VD(最佳观赏距离的概念与图1所介绍的相同),位于自第一主表面112的正中央沿水平方向H至第一主表面112的左侧边缘或右侧边缘之间的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的个数为N,以位于第一主表面112的正中央的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为起始,沿水平方向H至第一主表面112的左侧边缘或右侧边缘的第k个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具有长度Wk,位于第一主表面112的正中央的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具有长度Wc,基板110、第一金属网格120以及最佳观赏距离VD大致符合下述关系(此处忽略第一金属网格120的厚度与第二金属网格130的厚度):
       W k = W c + ( k - 1 ) ( D tan ( sin - 1 sin ( tan - 1 L / 2 VD ) n ) N ( N - 1 ) / 2 ) .
或者,基板110、第一金属网格120以及最佳观赏距离VD的关系可以使用先前所介绍的位移x来表示:
       W k = W c + ( k - 1 ) ( x N ( N - 1 ) / 2 ) .
由上述的基板110、第一金属网格120以及最佳观赏距离VD的关系可以明显看出,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的长度Wk自第一主表面112的中央至第一主表面112的左侧或右侧逐渐增加,且长度Wk以等差的方式增加。
举例来说,假设位移x为99μm,位于第一主表面112的中央的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的长度Wc为200μm,且自第一主表面112的正中央沿水平方向H至第一主表面112的左侧边缘或右侧边缘之间共有100个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通过上述的基板110、第一金属网格120以及最佳观赏距离VD的关系,我们可以得知每个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的长度:
      
另外,若是我们把第1个至第100个第一金属网格120的补偿值加起来:
0+0.02+0.04+…+1.98=(0+1.98)×100÷2=99(μm)。
于是,第100个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即位于第一主表面112的左侧边缘或右侧边缘的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也是最外围的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相较于没有补偿值的金属网格(即第二金属网格130)的第100个金属网格单元,总共向外位移99μm,与位移x的大小相同。因此,在使用者在观看触控面板100的边缘时,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与第二金属网格单元131在用户的视觉中将会维持交错设置,因而避免叠纹产生,进而保持观赏质量。
图13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100的仰视图。图14所示为图13的局部M3的放大俯视图。图15所示为图13的局部M4的放大俯视图,其中M3位于第一主表面112与第二主表面114的正中央,局部M2基本上位于第一主表面112与第二主表面114的边缘区域。本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以下主要仅描述不同之处。
如图13、图14以及图15所示,基板110的厚度为D(见图8),基板110的折射率为n(见图8),第一主表面112具有沿水平方向H的长度L,与触控面板100相对应的显示模块具有最佳观赏距离VD(最佳观赏距离的概念与图1所介绍的相同),位于自第一主表面112的正中央沿水平方向H至第一主表面112的左侧边缘或右侧边缘之间的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所组成的多个群组的个数为N,以位于第一主表面112的正中央的群组为起始,沿水平方向H至第一主表面112的左侧边缘或右侧边缘的第k个群组具有长度Wk,位于第一主表面112的正中央的群组具有长度Wc,基板110、第一金属网格120以及最佳观赏距离VD大致符合下述关系(此处忽略第一金属网格120的厚度与第二金属网格130的厚度): W k = W c + ( k - 1 ) ( D tan ( sin - 1 sin ( tan - 1 L / 2 VD ) n ) N ( N - 1 ) / 2 ) .
或者,基板110、第一金属网格120以及最佳观赏距离VD的关系可以使用先前所介绍的位移x来表示:
       W k = W c + ( k - 1 ) ( x N ( N - 1 ) / 2 ) .
由上述的基板110、第一金属网格120以及最佳观赏距离VD的关系可以明显看出,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所组成的群组的长度Wk自第一主表面112的中央至第一主表面112的左侧或右侧逐渐增加,且群组的长度Wk以等差的方式增加。
具体而言,每一群组所具有的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的数量相同,但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每一群组所具有的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的数量可以不同。
具体而言,每一群组所具有的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的长度相同,但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每一群组所具有的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的长度可以不同。
举例来说,假设位移x为90μm,自第一主表面112的正中央沿水平方向H至第一主表面112的左侧边缘或右侧边缘之间共有100个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100个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区分为10个群组,每个群组中有10个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位于第一主表面112的正中央的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所组成的群组的长度Wc为2000μm(换句话说,此群组中每个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的长度为200μm),通过上述的基板110、第一金属网格120以及最佳观赏距离VD的关系,我们可以得知每个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所组成的群组的长度:
      
同时,我们也可以得知每个第一金属网格120的长度:
      
另外,若是我们把第1个至第10个第一金属网格120所组成的群组的补偿值加起来:
0+2+4+…+18=(0+18)×10÷2=90(μm)。
于是,第100个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即位于第一主表面112的左侧边缘或右侧边缘的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也是最外围的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相较于没有补偿值的金属网格(即第二金属网格130)的第100个金属网格单元,总共向外位移90μm,与位移x的大小相同。因此,在使用者在观看触控面板100的边缘时,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与第二金属网格单元131在用户的视觉中将会维持交错设置,因而避免叠纹产生,进而保持观赏质量。
如图13、图14以及图15所示,基板110、第一金属网格120以及最佳观赏距离VD可以另外符合下述关系,其中位于第一主表面112的正中央的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所组成的群组具有长度Wc,其他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所组成的群组具有长度W(此处忽略第一金属网格120的厚度与第二金属网格130的厚度): W = W c + D tan ( sin - 1 sin ( tan - 1 L / 2 VD ) n ) N - 1 .
或者,基板110、第一金属网格120以及最佳观赏距离VD的关系可以使用先前所介绍的位移x来表示:
       W = W c + x N - 1 .
由上述的基板110、第一金属网格120以及最佳观赏距离VD的关系可以明显看出,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所组成的群组的长度Wk自第一主表面112的中央至第一主表面112的左侧或右侧逐渐增加。
具体而言,每一群组所具有的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的数量相同,但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每一群组所具有的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的数量可以不同。
具体而言,每一群组所具有的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的长度相同,但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每一群组所具有的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的长度可以不同。
举例来说,假设位移x为90μm,自第一主表面112的正中央沿水平方向H至第一主表面112的左侧边缘或右侧边缘之间共有100个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100个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区分为10个群组,每个群组中有10个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位于第一主表面112的正中央的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所组成的群组的长度Wc为2000μm(换句话说,此群组中每个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的长度为200μm),通过上述基板110、第一金属网格120以及最佳观赏距离VD的关系,我们可以得知每个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所组成的群组的长度:
      
同时,我们也可以得知每个第一金属网格120的长度:
      
另外,若是我们把第1个至第10个第一金属网格120所组成的群组的补偿值加起来:10×(10-1)=90(μm)。
于是,第100个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即位于第一主表面112的左侧边缘或右侧边缘的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也是最外围的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相较于没有补偿值的金属网格(即第二金属网格130)的第100个金属网格单元,总共向外位移90μm,与位移x的大小相同。因此,在使用者在观看触控面板100的边缘时,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与第二金属网格单元131在用户的视觉中将会维持交错设置,因而避免叠纹产生,进而保持观赏质量。
从上述不同实施方式我们可以总结,位于第一主表面112的中央的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的长度小于位于第一主表面112的左侧或右侧的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的长度(换句话说,位于第一主表面112的左侧或右侧的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的长度大于位于第一主表面112的中央的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的长度)。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触控面板100的长度为固定,但是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的长度不为固定,第二金属网格单元131的长度则为固定。因此,位在第一主表面112或第二主表面114的左侧边缘或右侧边缘的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或第二金属网格单元131可能不具有完整的形状。举例来说,位在第一主表面112或第二主表面114的左侧边缘或右侧边缘的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或第二金属网格单元131可能不为形状完整的菱形或四边形。
此外,触控面板应具有边框区与可视区,但是为了清楚说明,且边框区与可视区并非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的重点。因此,为了简单且清楚说明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的概念,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忽略边框区与可视区相关的描述。具体而言,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100应指可视区。
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通过使位于第一主表面112的左侧或右侧的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的长度大于位于第一主表面112的中央的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的长度,因此第一金属网格120的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的整体配置相较于第二金属网格130的第二金属网格单元131的整体配置为向外扩张。于是,即使使用者在观看触控面板100的边缘时观察第一金属网格120的视野会向外位移,因而使第一金属网格120的设置位置在用户的视觉中相对于第二金属网格120的设置位置向内收缩,但是因为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的整体配置相较于第二金属网格单元131的整体配置为向外扩张,因此在用户的视觉中第一金属网格单元121与第二金属网格单元131将会维持交错设置,因而避免叠纹产生,进而保持观赏质量。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基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主表面与一第二主表面;以及
一金属网格,设置于该第一主表面上,包含:
多个金属网格单元,分别具有沿一水平方向的一长度,其中位于该第一主表面的中央的这些金属网格单元的这些长度小于位于该第一主表面的左侧或右侧的这些金属网格单元的这些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这些金属网格单元的这些长度自该第一主表面的中央至该第一主表面的左侧或右侧逐渐增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部份的这些金属网格单元的形状为菱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这些金属网格单元具有互相垂直的一第一对角线与一第二对角线,该第一对角线平行该水平方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这些金属网格单元分别具有一上顶点、一左顶点、一右顶点以及一下顶点,该上顶点与该下顶点之间的距离小于该左顶点与该右顶点之间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这些金属网格单元的该长度定义为该左顶点与该右顶点之间的距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具有最大长度的该金属网格单元的长度与具有最小长度的该金属网格单元的长度的比值为1.04-1.2。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基板的厚度为D,该基板的折射率为n,该第一主表面具有沿该水平方向的一长度L,与该触控面板相对应的一显示模块具有最佳观赏距离VD,位于自该第一主表面的正中央沿该水平方向至该第一主表面的左侧边缘或右侧边缘之间的这些金属网格单元的个数为N,以位于该第一主表面的正中央的该金属网格单元为起始,沿该水平方向至该第一主表面的左侧边缘或右侧边缘的第k个该金属网格单元具有长度Wk,位于该第一主表面的正中央的该金属网格单元具有长度Wc,该基板、该金属网格以及最佳观赏距离VD大致符合下述关系:
W k = W c + ( k - 1 ) ( D tan ( sin - 1 sin ( tan - 1 L / 2 VD ) n ) N ( N - 1 ) / 2 ) .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基板的厚度为D,该基板的折射率为n,该第一主表面具有沿该水平方向的一长度L,与该触控面板相对应的一显示模块具有最佳观赏距离VD,位于自该第一主表面的正中央沿该水平方向至该第一主表面的左侧边缘或右侧边缘之间的这些金属网格单元所组成的多个群组的个数为N,以位于该第一主表面的正中央的该群组为起始,沿该水平方向至该第一主表面的左侧边缘或右侧边缘的第k个该群组具有长度Wk,位于该第一主表面的正中央的该群组具有长度Wc,该基板、该金属网格以及最佳观赏距离VD大致符合下述关系:
W k = W c + ( k - 1 ) ( D tan ( sin - 1 sin ( tan - 1 L / 2 VD ) n ) N ( N - 1 ) / 2 ) .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这些群组所具有的这些金属网格单元的数量相同。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这些群组所具有的这些金属网格单元的这些长度相同。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基板的厚度为D,该基板的折射率为n,该第一主表面具有沿该水平方向的一长度L,与该触控面板相对应的一显示模块具有最佳观赏距离VD,位于自该第一主表面的正中央沿该水平方向至该第一主表面的左侧边缘或右侧边缘之间的这些金属网格单元所组成的多个群组的个数为N,位于该第一主表面的正中央的该群组具有长度Wc,其他这些群组具有长度W,该基板、该金属网格以及最佳观赏距离VD大致符合下述关系:
W = W c + D tan ( sin - 1 sin ( tan - 1 L / 2 VD ) n ) N - 1 .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这些群组所具有的这些金属网格单元的数量相同。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这些群组所具有的这些金属网格单元的这些长度相同。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这些金属网格单元为交错设置。
CN201510218658.4A 2015-04-30 2015-04-30 触控面板 Active CN1048088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18658.4A CN104808854B (zh) 2015-04-30 2015-04-30 触控面板
TW104114616A TWI553528B (zh) 2015-04-30 2015-05-07 觸控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18658.4A CN104808854B (zh) 2015-04-30 2015-04-30 触控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08854A true CN104808854A (zh) 2015-07-29
CN104808854B CN104808854B (zh) 2018-03-27

Family

ID=53693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18658.4A Active CN104808854B (zh) 2015-04-30 2015-04-30 触控面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08854B (zh)
TW (1) TWI55352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15697A (zh) * 2017-08-31 2017-12-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金属网格、触控显示装置以及改善触控显示装置摩尔纹的方法
CN108304103A (zh) * 2015-12-09 2018-07-20 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输入终端及其制作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99150A1 (ja) * 2011-01-18 2012-07-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性フイルム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WO2013008826A1 (ja) * 2011-07-11 2013-01-1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シート、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並びにこの導電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US20140160373A1 (en) * 2012-12-07 2014-06-12 Wintek Corporation Capacitive touch panel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CN203760097U (zh) * 2014-03-06 2014-08-06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透明导电膜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60031029A (ko) * 2011-01-18 2016-03-21 후지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도전성 필름 및 그것을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99150A1 (ja) * 2011-01-18 2012-07-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性フイルム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WO2013008826A1 (ja) * 2011-07-11 2013-01-1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シート、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並びにこの導電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US20140160373A1 (en) * 2012-12-07 2014-06-12 Wintek Corporation Capacitive touch panel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CN203760097U (zh) * 2014-03-06 2014-08-06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透明导电膜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04103A (zh) * 2015-12-09 2018-07-20 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输入终端及其制作方法
CN107515697A (zh) * 2017-08-31 2017-12-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金属网格、触控显示装置以及改善触控显示装置摩尔纹的方法
US20200033999A1 (en) * 2017-08-31 2020-01-30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Metal mesh,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moire pattern in touch display device
US10705665B2 (en) 2017-08-31 2020-07-07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Metal mesh,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moire pattern in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07515697B (zh) * 2017-08-31 2022-01-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金属网格、触控显示装置以及改善触控显示装置摩尔纹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08854B (zh) 2018-03-27
TW201638743A (zh) 2016-11-01
TWI553528B (zh) 2016-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92442B (zh) 电容式触控感测结构及电容式触控面板
CN204009809U (zh) 触控显示器
US20150277639A1 (en) Touch scre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3d display apparatus
CN105468201A (zh) 触摸显示基板、触摸显示面板、触摸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02955612B (zh) 一种触控传感器、其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4298388A (zh) 触控板以及触控板的网格的形成方法
WO2014190790A1 (zh) 单层多点式触控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JP3194366U (ja) タッチパネルのデザイン(touchpaneldesign)
CN203825588U (zh) 金属网格结构以及触控面板
CN106249963A (zh) 触控电极结构以及触控显示面板
TWI584165B (zh) 觸控面板與金屬網格樣式的形成方法
CN105448386A (zh) 触控元件及其导电膜
CN106796463B (zh) 触摸传感器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4808854A (zh) 触控面板
CN104777930B (zh) Ogs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ogs触摸装置
CN103092403B (zh) 触摸面板
CN103809797A (zh) 触控电极装置
CN207924637U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4317465A (zh) 电容式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6020527A (zh) 电极结构及其制作方法、触摸面板和触摸显示装置
CN106154657A (zh) 一种3d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00204B (zh) 裸眼三维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裸眼三维显示装置
CN202661991U (zh) 触控面板及电子设备
US20140300834A1 (en) Conductive sheet pair and touch panel
CN104808853A (zh) 触控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022

Address after: No. 689, cooperative road, West District, hi tech Zone, Chengdu, Sichuan

Co-patentee after: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 (Shenzhen) Co., Ltd.

Patentee after: Cheng Cheng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Longhua street, Shenzhen, Guangdong, China. The H3 workshop is located in the K2 area of the Shenzhen ultra deep photoelectr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Co-patentee before: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Patentee before: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 (Shenzhe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