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00269A -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外用乳膏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外用乳膏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00269A
CN104800269A CN201510255864.2A CN201510255864A CN104800269A CN 104800269 A CN104800269 A CN 104800269A CN 201510255864 A CN201510255864 A CN 201510255864A CN 104800269 A CN104800269 A CN 1048002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x
radix angelicae
chinese medicine
lithospermi
emulsifiable pas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5586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00269B (zh
Inventor
李萍
曾祖平
赵京霞
解欣然
王燕
周明学
张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151025586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002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002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002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002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002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外用乳膏及其制备方法。乳膏包括:紫草0.56-3.75%,白芷0.56-3.75%,当归0.375-4.5%,红花0.375-4.5%,羟苯乙酯0.05-0.15%,脂肪醇5-10%,液体石蜡5-10%,白凡士林5-10%,平平加O2.5-5%,VE0.5-1.5%,甘油5-15%,PEG-4005-10%,EDTA-2Na0.03-0.07%,加水至100%。制备方法:采用浸提法或闪式提取法提取紫草、白芷、当归和红花;将提取物与配方中的油相、水相混合,再均质,加入羟苯乙酯,搅拌至膏体形成。本发明提高了药效成分提取率及药效,简化了药物的制备工艺,降低了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外用乳膏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外用乳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银屑病是一种以表皮过度增生和真皮慢性炎症反应为特征的常见皮肤病。自然人群中银屑病的患病率为0.1%~3.0%,不同人群存在差异。目前我国银屑病患病率为0.8%,全国有近1000万的银屑病患者。
目前临床治疗银屑病的药物近期疗效较好,但毒副作用大,不能长期使用,停药后易复发加重,远期疗效差,对重要脏器产生毒性,甚至危害生命。目前对银屑病的治疗原则定位为轻症采用外治,重症采用全身治疗。对于寻常型银屑病急性期西医外用药物多采用温和的皮肤保护及抗炎;静止期和消退期采用角质促成和免疫抑制剂。治疗银屑病的西药主要有皮质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3、维甲酸类药物、煤焦油及细胞毒性药物,它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中药以紫草膏为主,紫草膏由来已久,据《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年6月出版)记载,其源自明代薛己《外科方》,由香油二斤半、当归四两、紫草四两、白芷二两、红花二两、黄蜡八两组成,炼膏去渣制成,属油膏剂。由于传统紫草膏都是药物与油类经高温炼制而成,所以不利于药效成分的保留,药效较差,而且油膏剂的透皮吸收差。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外用乳膏,所述的乳膏可以有效治疗银屑病,对血热证、血瘀证和血燥证银屑病患者总有效率达77.78%,具有药效成分含量高、药效高、透皮吸收率高等优点。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的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外用乳膏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充分保留了紫草、白芷、当归和红花中药效成分的活性,为治疗银屑病提供了一种新制剂类型,具有提取效率高、简单易操作等优点。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外用乳膏,包括以下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紫草0.56-3.75%,白芷0.56-3.75%,当归0.375-4.5%,红花0.375-4.5%,羟苯乙酯0.05-0.15%,脂肪醇5-10%,液体石蜡5-10%,白凡士林5-10%,平平加O 2.5-5%,VE 0.5-1.5%,甘油5-15%,PEG-400 5-10%,EDTA-2Na0.03-0.07%,加水至100%。
上述中药外用乳膏中,紫草、白芷、当归和红花四种成分为药物主体,脂肪醇、液体石蜡、白凡士林、平平加O、VE、甘油、PEG-400、EDTA-2Na、羟苯乙酯、水十种成分为药物辅料。以上十四种成分组合之后形成一种pH为5.1-5.4、O/W乳膏剂型的药物。经试验验证,上述乳膏可以明显改善银屑病动物的银屑病样皮损表皮厚度,降低银屑病病理积分,改善棘层肥厚,缓解皮损局部炎症,促进小鼠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抑制小鼠阴道上皮增殖;可有效治疗银屑病,对血热证、血瘀证和血燥证银屑病患者总有效率达77.78%,其治病机制与抑制皮损局部炎症、促进表皮颗粒层形成和抑制基底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其中,药物主体的组方原理及治病机理为:紫草为君,凉血活血解毒;当归为臣,活血补血;红花活血化斑,凉血解毒,白芷散风消肿止痒,共为佐使,共奏凉血活血、解毒消肿之功效。
药物辅料中各成分的作用是:
液体石蜡、白凡士林为油脂性基质,无刺激性,涂于皮肤形成封闭性油膜,促进皮肤水合作用,对皮肤有保护作用和软化作用;平平加O为非离子型O/W型乳化剂,脂肪醇为辅助乳化剂,具有表面活性作用,对油、水均有一定的亲和力;甘油、PEG-400具有一定的透皮促进作用,同时甘油还作为保湿剂,防止水分蒸发,PEG-400还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及与药物的相容性;VE、EDTA-2Na作为抗氧剂,防止药物和基质的氧化;羟苯乙酯起防腐剂的作用。上述乳膏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为:共18例,其中血热证6例,血燥证6例,血瘀证6例。血热证6例,其中有效4例,其中显效1例,有效率达83.3%。血燥证6例,其中有效2例;显效3例,无效1例;有效率达83.3%、血瘀证6例,其中基本治愈1例,显效3例;有效率达66.6%。三种证型总有效率达77.78%。
进一步地,所述脂肪醇为C16-18的脂肪醇,其具有更合适的HLB值,乳化性能更优。
上述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外用乳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A:采用浸提法或闪式提取法提取紫草、白芷、当归和红花中的有效成分,得到紫草、白芷、当归和红花的提取物;
步骤B:将所述紫草、白芷、当归和红花的提取物与脂肪醇、液体石蜡、白凡士林、平平加O、VE、甘油、PEG-400、EDTA-2Na混合,得到混合物;
步骤C:将所述混合物均质,再加入羟苯乙酯,搅拌至膏体状。
上述制备方法中,采用浸提法或闪式提取法提取药物主体中的有效成分,不仅避免了高温油炼过程,充分保留了紫草、白芷、当归和红花中药效成分的活性,而且提取效率高。之后经过混合、均质、加羟苯乙酯和搅拌工序制成膏体状药物。以上都是简单易操作的工序,因而整个制备方法简单,更适宜规模化生产。
进一步地,提取紫草、白芷中的有效成分的方法为:用4倍以上重量的乙醇浸泡紫草和/或白芷48h以上,再用10倍以上重量的乙醇渗漉,收集渗漉液,再除去所述渗漉液中的乙醇,得到紫草和/或白芷的提取物。
上述方法对紫草和白芷的总提取率高达4.2%以上,羟基萘醌总色素的平均转移率高达94.50%以上。另外,除去乙醇优选采用如下方法:60℃以下减压回收溶剂至小量,再在60℃以下水浴蒸发至无醇味,这样可避免破坏紫草中萘醌类色素成分的结构。
上述提取方法既适用于分别单独提取紫草和白芷,也适用于提取紫草和白芷的混合物。
进一步地,在所述浸泡之前,先将所述紫草、所述白芷粉碎成10目以上的粉末,通过增加接触面积提高提取率。
进一步地,提取紫草、白芷中的有效成分的方法为:向紫草和/或白芷中加入10倍以上重量的乙醇,浸泡1h以上,再进行闪式提取,向得到的滤渣中加入乙醇进行第二次闪式提取,合并前后两次闪式提取的滤液,再除去乙醇,得到紫草和/或白芷的提取物。
闪式提取具有快速、高效、充分完全的提取优点,而且不需要加热,既节省能源,又可有效保护热敏性成分。另外,经济高效的闪式提取条件为:120v电压下提取60s以上。
同样,上述提取方法既适用于分别单独提取紫草和白芷,也适用于提取紫草和白芷的混合物。
优选地,在所述闪式提取之前,先将所述紫草、所述白芷粉碎成10目以上的粉末,通过增加接触面积提高提取率。
进一步地,提取当归和红花中的有效成分的方法为:以水为溶剂,在70℃以下浸提当归和/或红花,得到浸提液;必要时,将浸提液浓缩至配方总量的30-60%。
采用上述方法,红花中有效成分羟基红花黄素A的转移率为95.3%以上,当归中有效成分阿魏酸的转移率为81.4%以上。上述提取方法既适用于分别单独提取当归和红花,也适用于提取当归和红花的混合物。
优选地,在所述浸提之前,先将当归和红花粉碎成22目以上的粉末,通过增加接触面积提高提取率。
进一步地,浸提当归和/或红花的方法为:浸提两次,第一次浸提加入的溶剂重量为12倍以上,第二次浸提加入的溶剂重量为10倍以上。该工艺合理控制溶剂的用量,达到了经济高效的目的。
上文所有的提取方法中所加入的溶剂的倍数是指相对于固体药材的重量比。
进一步地,所述紫草、白芷、当归和红花的提取物与脂肪醇、液体石蜡、白凡士林、平平加O、VE、甘油、PEG-400、EDTA-2Na混合的方法为:
步骤B1:向所述紫草和所述白芷的混合提取物中加入PEG-400,溶解,再加入脂肪醇、液体石蜡、白凡士林、平平加O、VE,混匀,得到溶液1;
步骤B2:向所述当归和所述红花的混合提取物中加入甘油、EDTA-2Na和水,混匀,得到溶液2;
步骤B3:将所述溶液2加入所述溶液1中。
药物辅料的加入顺序对乳化性及稳定性有重要影响,采用以上加入顺序获得的乳膏外观呈暗棕红色半固体,质地均匀、细腻,有一定光泽;涂后油润、舒适,无分层现象,无油水分离现象。经考察,以上方法获得的乳膏的透皮吸收及释药性较好,透皮吸收率甚至高于加入透皮促进剂的药物。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B1中,混匀的方法为:加热至60℃以下混合。避免温度过高破坏紫草与白芷中的有效成分。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B2中,混匀的方法为:加热至70℃以下混合。避免温度过高破坏当归和红花中的有效成分。
进一步地,采用高剪切分散乳化机实现均质,得到的乳膏粒径分布均匀,透皮吸收率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提供了一种治疗银屑病的新剂型中药。
(2)提高药效成分提取率,提高药效,减小服用剂量,改善透皮吸收率,达到完全无毒副作用的目的。
(3)简化药物的制备工艺,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发明的实验例中配方A和B透皮吸收曲线;
图2为本发明的实验例中配方A和B药物释放曲线;
图3为本发明的实验例中紫草膏干预1周后豚鼠耳背部皮肤表皮厚度的改变;
图4为本发明的实验例中紫草膏干预1周后对豚鼠耳背部皮肤病理Baker积分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
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外用乳膏
配方:紫草0.56%,白芷0.56%,当归0.375%,红花0.375%,羟苯乙酯0.05%,脂肪醇5%,液体石蜡5%,白凡士林5%,平平加O 2.5%,VE 0.5%,甘油5%,PEG-400 5%,EDTA-2Na0.03%,水余量至100%。
制备方法:
将紫草和白芷粉碎成粗粉(10目筛),混合均匀,用95%乙醇4倍量浸渍48h,10倍量渗漉,流速控制在2-3mL/min,收集漉液,60℃以下减压回收溶剂至小量,60℃水浴蒸发至无醇味,即得。
红花、当归饮片蒸馏水浸泡半小时后,70℃温浸二次,每次60min,第一次用12倍溶剂量,第二次用10倍溶剂量。每次放冷,过120目筛,合并两次滤液,离心,上清液备用。
PEG-400加入紫草、白芷提取物中,60℃水浴中使溶解;将脂肪醇、液体石蜡、白凡士林、平平加O、VE在70-80℃加热使融化,再加入前者中,搅拌均匀,得溶液1。
当归、红花提取物中加入水相物质,纯净水补足至配方总量,70℃加热使均匀,再兑入溶液1中,均质约2min,冷水浴中电动搅拌;待50-60℃时加入羟苯乙酯,继续搅拌至膏体形成,即得。
实施例2
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外用乳膏
配方:紫草3.75%,白芷3.75%,当归4.5%,红花4.5%,羟苯乙酯0.15%,脂肪醇10%,液体石蜡10%,白凡士林10%,平平加O 5%,VE1.5%,甘油15%,PEG-400 10%,EDTA-2Na0.07%,水余量至100%。
制备方法基本同实施例1,只是红花、当归浸提液浓缩至配方总量的30%。
实施例3
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外用乳膏
配方:紫草2%,白芷2%,当归2.5%,红花2.5%,羟苯乙酯0.1.%,脂肪醇7.5%,液体石蜡7.5%,白凡士林7.5%,平平加O 3.7%,VE1%,甘油10%,PEG-400 7.57%,EDTA-2Na0.05%,水余量至100%。
制备方法基本同实施例1,只是红花、当归浸提液浓缩至配方总量的50%。
实施例4
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外用乳膏
配方:紫草0.56%,白芷3.75%,当归0.375%,红花4.5%,羟苯乙酯0.05%,脂肪醇10%,液体石蜡5%,白凡士林10%,平平加O 5%,VE 0.5%,甘油15%,PEG-400 5%,EDTA-2Na0.07%,水余量至100%。
制备方法:基本同实施例1,只是红花、当归浸提液浓缩至配方总量的45%。
实施例5
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外用乳膏
配方:紫草0.56%,白芷1%,当归0.375%,红花1.2%,羟苯乙酯0.05%,脂肪醇5%,液体石蜡5%,白凡士林5%,平平加O 2.5%,VE 0.5%,甘油5%,PEG-400 5%,EDTA-2Na0.03%,水余量至100%。
制备方法:
紫草、白芷粗粉(22目筛)混合均匀,闪提2次,每次在120v电压下提取60s,第一次加入95%乙醇10倍量浸泡1小时后提取,第二次加入95%乙醇4倍量直接提取;滤过,滤液合并,60℃以下减压回收溶剂至小量,60℃水浴蒸发至无醇味,即得。
红花、当归饮片蒸馏水浸泡半小时后,70℃温浸二次,每次60min,第一次用12倍溶剂量,第二次用10倍溶剂量。每次放冷,过120目筛,合并两次滤液,离心,上清液备用。
PEG-400加入紫草、白芷提取物中,60℃水浴中使溶解;其余油相70-80℃加热使融化,再加入前者中,搅拌均匀,得溶液1。
当归、红花提取物中加入水相,纯净水补足至配方总量,70℃加热使均匀,再兑入溶液1中,均质约2min,冷水浴中电动搅拌;待50-60℃时加入羟苯乙酯,继续搅拌至膏体形成,即得。
实施例6
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外用乳膏
配方:紫草3.75%,白芷3.75%,当归4.5%,红花4.5%,羟苯乙酯0.15%,脂肪醇10%,液体石蜡10%,白凡士林10%,平平加O 5%,VE1.5%,甘油15%,PEG-400 10%,EDTA-2Na0.07%,水余量至100%。
制备方法:基本同实施例5,只是红花、当归浸提液浓缩至配方总量的30%。
实施例7
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外用乳膏
配方:紫草2%,白芷2%,当归2.5%,红花2.5%,羟苯乙酯0.1.%,脂肪醇7.5%,液体石蜡7.5%,白凡士林7.5%,平平加O 3.7%,VE1%,甘油10%,PEG-400 7.57%,EDTA-2Na0.05%,水余量至100%。
制备方法:基本同实施例5,只是红花、当归浸提液浓缩至配方总量的50%。
实施例8
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外用乳膏
配方:紫草0.56%,白芷3.75%,当归0.375%,红花4.5%,羟苯乙酯0.05%,脂肪醇10%,液体石蜡5%,白凡士林10%,平平加O 5%,VE 0.5%,甘油15%,PEG-400 5%,EDTA-2Na0.07%,水余量至100%。
制备方法:基本同实施例5,只是红花、当归浸提液浓缩至配方总量的45%。
下文实验中简称的“紫草乳膏”均指本发明的“中药外用乳膏”。
实验例1
考察乳膏的性能
一、考察稳定性
选择4种乳膏基质配方,将紫草、白芷提取物加入油相,将当归、红花浓缩液加入水相,按基质配方分别制成含药乳膏,考察其外观性状、稳定性,结果见表1。配方A与配方B稳定性及涂后感觉相对较好。
4种乳膏基质配方配比(重量百分比)具体如下:
配方A:脂肪醇10%,液状石蜡10%、凡士林15%、平平加O2.5%、羟苯乙酯0.1%、维生素E1%、PEG-4005%、甘油5%、药物(紫草3.3%,白芷1.7%,当归3.3%,红花1.7%)、蒸馏水至100%。
配方B:硬脂酸6%、司班-601.6%、吐温-804.4%、脂肪醇6%、液状石蜡9%、凡士林6%、维生素E1%、甘油10%、山梨酸0.2%、药物(紫草3.3%,白芷1.7%,当归3.3%,红花1.7%)、蒸馏水至100%。
配方C:硬脂酸15%、单硬脂酸甘油酯8.5%、凡士林10%、维生素E1%、吐温-803%、甘油7.5%、山梨酸0.2%、药物(紫草3.3%,白芷1.7%,当归3.3%,红花1.7%)、蒸馏水至100%。
配方D:凡士林40%、十八醇18%、司班-800.5%、维生素E1%、对羟基苯甲酸乙酯0.1%、药物(紫草3.3%,白芷1.7%,当归3.3%,红花1.7%)、蒸馏水至100%。
表1配方稳定性考察结果
二、配方A与配方B透皮吸收及释药性考察
小鼠脱颈椎处死后,取背部皮肤剃毛,剪下,分离皮下脂肪及组织,置于生理盐水中,冷藏备用。透析袋用蒸馏水浸泡过夜,备用。
透皮吸收实验:实验装置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小鼠皮肤真皮向下,表皮向上,固定于扩散池上下两部分之间,构成供应室和接受室。分别精密称取配方A和配方B含药乳膏及配方A空白基质各1g,涂于供应室小鼠的表皮上,每组3只。在接受室中注入生理盐水作为接受介质(共6.5ml),保持恒速(150r/min)和恒温(37℃)。在试验开始后的1、2、3、4、5、6h吸取接收液1ml,同时补加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接收液滤膜滤过,待测。
释药性能考察:试验方法同上透皮吸收实验,只是用透析袋取代小鼠皮肤,接收介质为蒸馏水,接收液每次吸取3ml。
接收液全波长扫描:分别以配方A空白基质和蒸馏水为参比,在200-800nm对透皮接收液和透析接收液进行全波长扫描。结果接收液均在403nm有吸收,在516nm无吸收。可见,接收液可检出红花黄素类成分。
接收液中羟基红花黄素A含量测定:参考药典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接收液中羟基红花黄素A含量,计算各时间点接收液中羟基红花黄素A累积含量。
数据处理及分析:以时间为横坐标,以羟基红花黄素A累积含量为纵坐标,做回归方程,得到透皮吸收曲线,方程斜率即为透皮速率(mg·cm-1·h-1),见图1。以时间的开方为横坐标,以羟基红花黄素A累积含量为纵坐标,做回归方程,得到药物释放曲线,方程斜率反映了药物释放速度,见图2。可见,两配方中羟基红花黄素A累积透皮量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线性关系良好(A:r=0.9955;B:r=0.9981);其渗透过程符合一级释放动力学,该直线的斜率即透皮速率常数;结果透皮速率和累积透皮量配方A均大于配方B。两配方中羟基红花黄素A体外释放符合Fick定律,其动力学过程可以用Higuchi方程描述;配方B中羟基红花黄素A释放速度和程度大于配方A。
结论:综合配方的稳定性考察结果和透皮吸收及释药性考察,最终确定配方A为综合性能较优的配方。
透皮促进剂筛选:选择氮酮、丙二醇作为透皮促进剂,将二者单用及不同比例组合共5种透皮剂,分别加入配方A制备含药乳膏,同时制备不含透皮剂的配方A和配方A空白基质。同上文方法进行体外透皮吸收试验,结果五种加入透皮剂的配方在403nm的吸收度均不如无透皮剂的配方A。
实验例2
下文中药效实验一至五所用的紫草乳膏的配方和制备方法均如下。
紫草乳膏配方:
紫草乳膏制备方法:紫草、白芷粉碎成最粗粉(10目筛)混合均匀,用95%乙醇4倍量浸渍48h,10倍量渗漉,流速控制在2-3mL/min,收集漉液,60℃以下减压回收溶剂至小量,60℃水浴蒸发至无醇味,备用。红花、当归饮片蒸馏水浸泡半小时后,70℃温浸二次,每次60min,第一次用12倍溶剂量,第二次用10倍溶剂量。每次放冷,过120目筛,合并两次滤液,70℃浓缩至配方总量的50%,离心,上清液备用。
PEG-400加入紫草白芷提取物中,60℃水浴中使溶解;脂肪醇、液状石蜡、白凡士林、平平加O、VE混合,70-80℃加热使融化,加入前者中,搅拌均匀。当归红花提取液中加入甘油、EDTA-2Na,纯净水补足至配方总量,70℃加热使均匀。将两部分混合,均质约2min,冷水浴中电动搅拌;待50-60℃时加入羟苯乙酯,继续搅拌至膏体形成,即得。
一、对普萘洛尔致豚鼠耳廓皮损的影响
实验动物:豚鼠28只,雌雄各半,300-350g,用于实验24只,其他4只备用。
实验分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基质组、6%(含生药量)紫草乳膏(治疗组)、卡泊三醇(阳性对照组)。n=6
模型制备及药物干预:
空白对照组,6只豚鼠双耳外侧每日外涂基质乳膏,连续17天。另设另外12只用5%的普萘洛尔软膏均匀涂于豚鼠双耳耳背部(1cm2用药0.3g,用玻璃棒涂匀),每日2次,连续10天。造成豚鼠耳部银屑病样动物模型。
模型基质组:继续涂抹5%的普萘洛尔软膏1周,同时加外涂基质。每日2次。
阳性对照组:继续涂抹5%的普萘洛尔软膏1周,同时外涂卡泊三醇。每日2次
治疗组:继续涂抹5%的普萘洛尔软膏1周,同时外涂6%紫草乳膏。每日2次。
实验取材及检测方法:
模型制备方法:空白对照组,豚鼠双耳外侧每日外涂基质乳膏,连续17天。另用5%的普萘洛尔软膏均匀涂于豚鼠双耳耳背部(1cm2用药0.3g,用玻璃棒涂匀),每日2次,连续10天。造成豚鼠耳部银屑病样动物模型。实验过程中,每周称量1次体重,每天观察动物皮毛状态,进食及活动精神情况。药物干预前后分别用数码相机进行拍照,游标卡尺测量豚鼠耳部皮肤厚度。
实验结束后,过量麻醉处死豚鼠,取豚鼠耳背部皮肤做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表皮厚度,表皮浸润细胞数,评价皮肤角化程度。Baker法评价银屑病组织病理学积分。利用IPP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各组豚鼠耳背部皮肤的表皮厚度。
实验结果
普萘洛尔干预3周后对豚鼠耳背部皮肤的影响:HE染色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普萘洛尔干预3周后豚鼠耳背部皮肤出现明显的表皮增厚,角质层角化不全或过度角化,颗粒层变薄,颗粒细胞减少,棘层肥厚,说明银屑病豚鼠模型造模成功。
紫草乳膏干预1周后对豚鼠耳背部皮肤病理的影响:药物干预1周后,与模型组相比,紫草乳膏组和阳性对照组(卡泊三醇)豚鼠耳背部皮肤的病理形态趋于正常化,表皮厚度明显变薄,棘层肥厚明显减轻。紫草乳膏干预1周后豚鼠耳背部皮肤表皮厚度的改变:利用IPP图像分析软件,每张HE染色图片选5个视野,每个视野选3个不同部位最终测表皮厚度并取平均值,发现与模型组相比,紫草乳膏和阳性对照药卡泊三醇组豚鼠耳背皮肤的表皮厚度明显降低(P<0.05,P<0.01)。见图3。
采用Baker积分法评价紫草膏对银屑病豚鼠耳背部皮肤的影响:利用病理Baker积分法综合评估药物疗效,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紫草乳膏组和卡泊三醇组小鼠耳背部皮肤病理Baker积分显著降低(P<0.01),见图4。
二、紫草乳膏对咪喹莫特致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的影响
实验动物:BALB/c小鼠30只,雄性,体重18g~20g
实验分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紫草乳膏高、中、低浓度组(其中中浓度为临床等效剂量);阳性药组:哈西奈得乳膏组。
实验方法:模型组参考Leslie等模型制备方法。实验前小鼠戊巴比妥钠(80mg/kg)经腹腔注射麻醉,背部去毛。各组小鼠(除对照组)背部每日涂抹5%咪喹莫特乳膏42mg,对照组涂抹凡士林。造模后单笼饲养。于造当天外用给药,每天给药2次,连续给药7天后次日,取材。观察各组小鼠脾指数及测量表皮的厚度。
实验结果
紫草乳膏对银屑病小鼠脾指数的影响: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脾指数显著增高(P<0.01),而与模型组比较,紫草膏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以及阳性药哈西奈得组小鼠的脾指数显著降低(P<0.05)。见表2。
表2.紫草乳膏对小鼠脾指数的影响
注:△代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代表:与模型组比较P<0.05。
紫草乳膏对咪喹莫特致小鼠银屑病样皮损表皮厚度的影响: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表皮厚度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紫草膏高、中、低剂量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表皮厚度明显降低(P<0.01)。见表3。
表3.紫草乳膏对咪喹莫特致小鼠银屑病样皮损表皮厚度的影响
注:△,代表与空白组比较,P<0.01;*,代表与模型组比较,P<0.01。
三、紫草乳膏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局部炎症)的影响
实验动物:昆明小鼠,雌雄各半,20-22g。
实验分组: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紫草乳膏高、中、低浓度组;阳性药组:哈西奈德软膏。
实验方法:每鼠左耳内外两侧均涂100%二甲苯0.02mL致炎,致炎后15min,在致炎的左耳双侧,涂抹适量受试药和阳性药,1h后,小鼠断颈处死,清理剩余药物,沿耳廓基线剪下双耳,用7mm直径打孔器在同一部位打下圆形耳片,用电子天平称重,并计算肿胀度及肿胀率。肿胀度=左耳片重量-右耳片重量,肿胀率=(左耳片重量-右耳片重量)/右耳片重量×100%。
实验结果
紫草乳膏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度和肿胀率的影响:小鼠耳部给予二甲苯后,出现红肿,与模型组对比,紫归乳膏高、中剂量组能抑制二甲苯的作用(P<0.05),减轻耳部红肿。如表4所示。
表4.紫草乳膏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度和肿胀率的影响
与模型组比较,*P<0.05。
四、紫草乳膏对小鼠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的影响
实验动物:昆明小鼠,雌雄各半,20-22g。
实验分组:随机分为5组:模型对照组;紫草乳膏高、中、低浓度组;阳性药组:哈西奈德软膏。
实验方法:将相应药物均匀涂于小鼠尾根部1cm处,连续给药21天后,处死小鼠,取距尾根约1.5cm处的背部表皮制备病理切片,观察并计数100个鳞片中颗粒层形成的鳞片数。
实验结果
紫草乳膏对小鼠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的影响:如表5,与模型组相比,紫草乳膏高、中、低三种剂量组和哈西奈德组小鼠的尾部鳞片表皮颗粒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
表5.紫草乳膏对小鼠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的影响
与模型组比较,**P<0.01
五、紫草乳膏对小鼠阴道上皮增殖的影响
实验动物:昆明小鼠,雌性,体重18g~20g。
实验分组: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紫草乳膏高、中、低浓度组(其中中浓度为临床等效剂量);阳性药组:哈西奈德软膏组。
实验方法:将小鼠腹腔注射己烯雌酚0.2mg/只(空白对照组除外),每日1次,连续3日,使小鼠处于雌激素期。第4日将小鼠随机分组,每日上午8点给予相应药物,第14天末次给药1h后,各组小鼠腹腔注射秋水仙碱15mg/kg,使细胞有丝分裂周期停滞于有丝分裂中期,便于计数。5h后处死小鼠,取阴道标本制备病理切片,观察基底细胞中的有丝分裂数。
实验结果
紫草乳膏对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数的影响:见表6,与空白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数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紫草膏3种剂量组和哈西奈德组小鼠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数明显减少(P<0.01)。
表6.紫草乳膏对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数的影响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
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应意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许多其它的更改和修改。因此,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变化和修改。

Claims (10)

1.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外用乳膏,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紫草0.56-3.75%,白芷0.56-3.75%,当归0.375-4.5%,红花0.375-4.5%,羟苯乙酯0.05-0.15%,脂肪醇5-10%,液体石蜡5-10%,白凡士林5-10%,平平加O 2.5-5%,VE 0.5-1.5%,甘油5-15%,PEG-400 5-10%,EDTA-2Na0.03-0.07%,加水至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外用乳膏,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醇为C16-18的脂肪醇。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外用乳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A:采用浸提法或闪式提取法提取紫草、白芷、当归和红花中的有效成分,得到紫草、白芷、当归和红花的提取物;
步骤B:将所述紫草、白芷、当归和红花的提取物与脂肪醇、液体石蜡、白凡士林、平平加O、VE、甘油、PEG-400、EDTA-2Na混合,得到混合物;
步骤C:将所述混合物均质,再加入羟苯乙酯,搅拌至膏体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外用乳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取紫草、白芷中的有效成分的方法为:用4倍以上重量的乙醇浸泡紫草和/或白芷48h以上,再用10倍以上重量的乙醇渗漉,收集渗漉液,再除去所述渗漉液中的乙醇,得到紫草和/或白芷的提取物;优选地,在所述浸泡之前,先将所述紫草、所述白芷粉碎成10目以上的粉末。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外用乳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取紫草、白芷中的有效成分的方法为:向紫草和/或白芷中加入10倍以上重量的乙醇,浸泡1h以上,再进行闪式提取,向得到的滤渣中加入乙醇进行第二次闪式提取,合并前后两次闪式提取的滤液,再除去乙醇,得到紫草和/或白芷的提取物;优选地,在所述闪式提取之前,先将所述紫草、所述白芷粉碎成10目以上的粉末。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外用乳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取当归和红花中的有效成分的方法为:以水为溶剂,在70℃以下浸提当归和/或红花,得到浸提液;将所述浸提液浓缩至配方总量的30-60%;优选地,在所述浸提之前,先将当归和红花粉碎成22目以上的粉末。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外用乳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浸提当归和/或红花的方法为:浸提两次,第一次浸提加入的溶剂重量为12倍以上,第二次浸提加入的溶剂重量为10倍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外用乳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紫草、白芷、当归和红花的提取物与脂肪醇、液体石蜡、白凡士林、平平加O、VE、甘油、PEG-400、EDTA-2Na混合的方法为:
步骤B1:向所述紫草和所述白芷的混合提取物中加入PEG-400,溶解,再加入脂肪醇、液体石蜡、白凡士林、平平加O、VE,混匀,得到溶液1;
步骤B2:向所述当归和所述红花的混合提取物中加入甘油、EDTA-2Na和水,混匀,得到溶液2;
步骤B3:将所述溶液2加入所述溶液1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外用乳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1中,混匀的方法为:加热至60℃以下混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外用乳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2中,混匀的方法为:加热至70℃以下混合。
CN201510255864.2A 2015-05-19 2015-05-19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外用乳膏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48002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55864.2A CN104800269B (zh) 2015-05-19 2015-05-19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外用乳膏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55864.2A CN104800269B (zh) 2015-05-19 2015-05-19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外用乳膏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00269A true CN104800269A (zh) 2015-07-29
CN104800269B CN104800269B (zh) 2018-04-24

Family

ID=53685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55864.2A Active CN104800269B (zh) 2015-05-19 2015-05-19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外用乳膏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00269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50481A (zh) * 2015-11-10 2016-01-20 北京市祖国红医疗科技中心(有限合伙) 一种治疗血瘀的药物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8743673A (zh) * 2018-08-27 2018-11-06 谢允超 治疗牛皮癣的黑药膏其及制备方法
CN110384739A (zh) * 2019-08-23 2019-10-29 江苏博润医疗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433273A (zh) * 2019-08-20 2019-11-12 江苏博润医疗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治疗银屑病的外用药物
CN112675250A (zh) * 2021-02-03 2021-04-20 张培莉 一种治疗牛皮癣的擦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3995A (zh) * 2003-11-11 2004-11-10 王悦泉 治疗银屑病油膏
CN102397389A (zh) * 2010-09-08 2012-04-04 朱云利 一种紫草膏的配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3995A (zh) * 2003-11-11 2004-11-10 王悦泉 治疗银屑病油膏
CN102397389A (zh) * 2010-09-08 2012-04-04 朱云利 一种紫草膏的配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欧阳恒: "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导报》 *
王玉玺,等: "《实用中医外科方剂大辞典》", 30 April 1993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50481A (zh) * 2015-11-10 2016-01-20 北京市祖国红医疗科技中心(有限合伙) 一种治疗血瘀的药物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8743673A (zh) * 2018-08-27 2018-11-06 谢允超 治疗牛皮癣的黑药膏其及制备方法
CN110433273A (zh) * 2019-08-20 2019-11-12 江苏博润医疗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治疗银屑病的外用药物
CN110384739A (zh) * 2019-08-23 2019-10-29 江苏博润医疗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675250A (zh) * 2021-02-03 2021-04-20 张培莉 一种治疗牛皮癣的擦剂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00269B (zh) 2018-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93567B (zh) 含有台湾山芙蓉提取物的祛痘化妆品
CN104800269A (zh)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外用乳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75437A (zh) 一种祛痘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Khiljee et al. Formulation and clinical evaluation of topical dosage forms of Indian Penny Wort, walnut and turmeric in eczema.
CN104622740A (zh) 娑罗子提取物在制备药物化妆品中的用途
CN103340965B (zh) 治疗湿疹、皮炎、癣类皮肤病的外用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61926B (zh) 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45361A (zh) 一种缓解老年皮肤瘙痒且具有润肤作用的复方皮肤用乳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417038B (zh) 治疗男性不育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43795A (zh) 一种用于治疗湿疹和神经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793639A (zh) 一种植物提取物介导的药物透皮导入系统及其透皮方法
CN102552818A (zh) 治疗乳腺疾病的外用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84223A (zh) 一种具有止痒功能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10704A (zh) 具有去粉刺作用的中药提取物的组合物及制法和用途
CN105998617A (zh) 一种具有舒缓老年皮肤瘙痒功效的外用中药提取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716380B (zh) 复方痤疮净乳膏及其生产方法
CN105362410A (zh)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8686016A (zh) 一种用于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03932A (zh) 一种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中药复方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027408A (zh) 水包油型复方安普霉素纳米乳
CN104001081A (zh) 防皲裂中药组合物及含有该中药组合物的化妆品
CN103479615B (zh)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棕榈酸酯的应用以及一种治疗银屑病的药物组合物
KR102368646B1 (ko) 상온 유화 공정을 이용한 아토피 개선 로션
CN109528917B (zh) 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朝医方组合物及其乳膏剂的制备方法
CN102552491B (zh) 玳玳果总黄酮自微乳化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