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78793A - 内置器件的装卸作业性优秀的pos终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内置器件的装卸作业性优秀的pos终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78793A
CN104778793A CN201510238192.4A CN201510238192A CN104778793A CN 104778793 A CN104778793 A CN 104778793A CN 201510238192 A CN201510238192 A CN 201510238192A CN 104778793 A CN104778793 A CN 1047787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work
power supply
master board
pos terminal
memor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3819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78793B (zh
Inventor
岩元隆浩
萩原夏树
中岛孝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Platfor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C Infronti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Infrontia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Infronti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7787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787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787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787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1Enclos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3Internal mounting support structures, e.g.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internal connecting means
    • G06F1/186Securing of expansion boards in correspondence to slots provided at the computer enclosu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3Internal mounting support structures, e.g.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internal connecting means
    • G06F1/188Mounting of power supply uni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GREGISTERING THE RECEIPT OF CASH, VALUABLES, OR TOKENS
    • G07G1/00Cash registers
    • G07G1/0018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of drawer, printing means, input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04 - G06F1/32
    • G06F2200/16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16 - G06F1/18
    • G06F2200/163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computer
    • G06F2200/1631Panel PC, e.g. single housing hosting PC and display pa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ash Registers Or Receiving Machine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本POS终端装置具有主插件板(171)、电源单元以及以可取出的方式收容并支承主插件板(171)和电源单元的框体。框体由框架和以可卸下的方式安装于框架的包括后罩(12R)的罩构成。主插件板(171)、电源单元以及罩分别以不使用工具即可卸下的方式固定于框架。

Description

内置器件的装卸作业性优秀的POS终端装置
本申请是下述申请的分案申请:
发明名称:内置器件的装卸作业性优秀的POS终端装置,
申请日:2012年10月4日,
申请号:201280051040.8(PCT/JP2012/076376)。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可卸下的方式具备主插件板(mother board)等内置器件的POS终端装置。
背景技术
在POS(Point Of Sales:销售点)系统中使用的POS终端装置是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具有运算部、存储部、通信部、用户接口(user interface)部以及电源部等。
一般来说,具备触摸面板的显示器装置具有:液晶面板等显示器;配置在显示器的前表面的触摸面板;以及收容并支承显示器和触摸面板的框体。
另一方面,框体由支承内置的器件的框架和以可卸下的方式螺钉固定于框架的罩构成。
关于内置于框体的器件,在制造厂进行组装时,选择与每个用户和所使用的国家、地域对应的规格的器件,使用电动、气动或手动的改锥工具螺钉固定在框体的框架。在所需的全部器件都螺钉固定在框架之后,使用电动、气动或手动的改锥工具将罩螺钉固定在框架,完成POS终端装置的组装。
此外,在POS终端装置的I/O板连接有显示器、打印机、鼠标、键盘、条码阅读器(bar code reader)、IC卡阅读器、RFID阅读器等周边设备,还经由LAN电缆等连接有网络。另外,关于显示器,还有不是周边设备形态的显示器装置,而是搭载在框体、作为其部件与POS终端装置进行一体化的显示器部。此外,在显示器中,有时代替鼠标、键盘而搭载有触摸面板。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特别公开了在可携带的比较小型的设备中应用的框体。具体说明为,专利文献1所示的框体不具有框架类,对于分割为上罩和下罩两部分的框体部,能不使用螺钉而通过设置在一方的罩的卡合凹部、设置在另一方的罩的卡合爪以及固定组合后的两个罩的扣件(fastener)进行组装。因为该框体不需要螺钉固定即可进行组装,所以,可以说分解和组装的作业性优秀。
可是,为了适应POS终端装置的组装、维护检查以及修理的高效率化的要求,希望进一步提高各内置器件对框体的装卸作业性。特别是,在对POS终端装置进行维护检查、现场修理的情况下,多数情况下进行作业的工程师要前往店铺等进行。在现场的作业中,可消耗的时间有限,还不得不使用能搬运的有限的工具在例如店铺柜台上等有限的场所进行作业。当考虑到这样的情况时,强烈希望进一步提高各内置器件对框体的装卸作业性。
虽然专利文献1公开了不使用工具而固定框体的情况,但是,对于内置有器件的框体则没有任何提及。
另一方面,POS终端装置多数情况下设置在店铺、政府机关、服务机构的收银台、柜台等店员与顾客进行面对面交易的场所。在收银台、柜台中,需要确保在店员与顾客之间进行商品、货款的交接的空间,另一方面,除了POS终端装置以外,还需要设置条码阅读器、IC卡阅读器、RFID阅读器等周边设备的空间。因此,对于POS终端装置,还希望进一步小型化。
但是,为了谋求POS终端的小型化,各内置器件以相互交迭的交错的状态收容在框体内的有限的空间中。当像这样各内置器件以高密度配置在框体内时,有时将电动、气动或手动的改锥工具靠在螺钉固定处是困难的。此外,在对从作业人员观察位于里头的内置器件进行装卸之前,有时需要对本来不需要进行装卸的位于跟前的内置器件进行装卸。而且,在进行各器件的装卸作业时,包括框体的罩在内,不得不旋入/旋出许多螺钉。因此,内置单元对框体的装卸作业性会明显降低。另外,一般来说,多个内置器件中的主插件板具有大面积的板面。因此,在框体中,多数情况下在主插件板交迭有其它内置器件的至少一部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第2003-110253号。
发明内容
故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内置器件对框体的装卸作业性优秀、组装、维护检查以及修理容易的POS终端装置。
根据本发明,可得到如下的POS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搭载有进行信息处理的运算元件的主插件板;电源单元;以及以可取出的方式收容并支承所述主插件板和所述电源单元的框体,所述框体由机箱(chassis)和以可卸下的方式安装于机箱的罩构成,所述主插件板、所述电源单元以及所述罩分别以不使用工具即可卸下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机箱。
附图说明
图1的(a)和(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POS终端装置的立体图。
图2的(a)~(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POS终端装置中的底部机箱和前罩的立体图。
图3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POS终端装置中的前罩的装配构造的立体图。
图4的(a)和(b)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POS终端装置中的前罩的装卸结构的立体图。
图5的(a)~(e)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POS终端装置中的电源单元的装卸结构的立体图。
图6的(a)~(c)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POS终端装置中的电源单元的装卸结构的立体图。
图7的(a)和(b)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POS终端装置中的电源单元的装卸结构的局部的概略截面图。
图8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POS终端装置中的电源单元的装卸结构的局部的概略截面图。
图9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POS终端装置中的电源单元的装卸结构的立体图。
图10的(a)~(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POS终端装置中的电源支架的立体图。
图11的(a)~(c)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POS终端装置中的主插件板和主插件板支架的图。
图12的(a)和(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POS终端装置中的分离器(spacer)的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POS终端装置中的转接基板的图。
图14的(a)~(d)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POS终端装置中的主插件板的装卸结构的图。
图15的(a)和(b)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POS终端装置中的主插件板的装卸结构的图。
图16的(a)~(e)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POS终端装置中的侧罩的装卸结构的图。
图17的(a)和(b)是示出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POS终端装置中的侧罩的装卸结构的底部机箱的立体图。
图18的(a)和(b)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POS终端装置中的侧罩的装卸结构的立体图。
图1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POS终端装置中的I/O板的立体图。
图2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POS终端装置中的I/O板盒的立体图。
图21的(a)和(b)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POS终端装置中的I/O板的装卸结构的立体图。
图22的(a)~(f)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POS终端装置中的I/O板的装卸结构的立体图。
图23的(a)和(b)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POS终端装置中的I/O板的装卸结构的立体图。
图24的(a)~(c)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POS终端装置中的I/O板的装卸结构的立体图。
图25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POS终端装置中的I/O板的装卸结构的立体图。
图26的(a)~(c)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POS终端装置中的存储器件的装卸结构的立体图。
图27的(a)~(e)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POS终端装置中的存储器件的立体图。
图28的(a)~(f)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POS终端装置中的存储器件的立体图。
图2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POS终端装置中的延长金属零件的立体图。
图30的(a)和(b)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POS终端装置中的后罩的装卸结构的图。
图31的(a)和(b)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POS终端装置中的后罩的装卸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POS终端装置至少具有:搭载有进行信息处理的运算元件的主插件板;电源单元;以及以可取出的方式收容并支承主插件板和电源单元的框体。
框体由框架和以可卸下的方式安装于框架的罩构成。
特别是,在本POS终端装置中,主插件板、电源单元以及罩分别以不使用工具即可卸下的方式固定于框架。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谓固定于框架,不仅包括直接固定于框架的情况,还包括经由其它构件间接地固定于框架的情况。
即,在本发明中,包括多个内置器件中的主插件板在内的全部内置器件和覆盖内置器件的罩全部以不使用工具即可卸下的方式固定于框架,其中,主插件板一般具有大面积的板面,在多数情况下是与其它内置器件交迭的配置。
根据上述结构,在本发明中,内置单元对框体的装卸作业性优秀,组装、维护检查以及修理容易。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更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1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POS终端装置是一种信息处理装置,例如,设置在快餐店的待客柜台上。
参照图1(a)和图1(b),本POS终端装置具有装置主体10和装配在装置主体10的触摸面板式的显示器部20。
图中,箭头F侧是装置主体10或后述的框体的前表面。该前表面朝向待客柜台的内侧,面向店员。另一方面,箭头R侧是装置主体10或框体的背面。该背面朝向待客柜台的外侧,面向顾客。因而,显示器部20由店员进行视觉确认和触摸操作。
本POS终端装置具有:搭载有CPU、RAM等器件的主插件板171(图11(c)等)、电源单元13(图6(c)等)、作为周边设备用接口的I/O板141(图19等)、储存各种数据的存储器件151、161(图27(a)、图28(a)等)等内置器件;以及以可卸下的方式收容并支承这些内置器件的框体。
特别是,在本POS终端装置中,主插件板171、电源单元13、I/O板141、存储器件151、161以及罩分别直接或间接地以不使用工具即可卸下的方式固定于框架。
即,在本发明中,包括多个内置器件中的主插件板171在内的全部内置器件和覆盖这些内置器件的罩全部以不使用改锥等工具,即,通过徒手作业即可卸下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固定于框架,其中,主插件板171一般具有大面积的板面,在多数情况下是与其它内置器件交迭的配置。
那么,在实施例1中,对罩直接或间接地以不使用工具即可卸下的方式固定于框架的情况进行说明。此外,在实施例2以后,对各内置器件直接或间接地以不使用工具即可卸下的方式固定于框架的情况进行说明。
本POS终端装置的框体由固定上述内置器件的主要由金属制成的框架、以可卸下的方式安装于框架的主要由树脂材料制成的多个罩以及在图1(a)和图1(b)中图示在装置主体10的下方的、装配于框架的台座部构成。
框架由位于框体的下方且呈框状的底部机箱11B(图2(a)等)、固定在底部机箱11B的左右的侧支架11S(图24(a)等)和11S2(图23(a)和图23(b)等)、主插件板支架11M(图11(b)等)和中间支架11I(图24(b)等)、经由主插件板支架11M、中间支架11I以及两侧支架的至少任一个间接地固定在底部机箱11B的电源单元支架11T(图10(a)~图10(c)等)以及存储支架11H(图26(b)等)构成。
这些机箱以及支架例如对镀锌钢板等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制造,具有导电性。
另一方面,罩由顶罩12T(图1(a)和图1(b)等)、前罩12F(图2(c)等)、后罩12R(图14(a)等)以及两个侧罩12S和12S2(图16(b)和图1(b)等)构成。
这些罩以轻量化等为目的,基本上由ABS等树脂材料进行射出成形而制造。此外,根据需要,以提高卡合处等的强度、防止静电、防止无用的辐射电波的出入和提高循环利用性等为目的,在各罩装配或夹物模压有金属制的部件。例如,对镀锌钢板等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制造,具有导电性。进而,根据需要,在这些罩的任一个中形成有对框体内带来通气性的通气孔。
以下,对各罩进行详细说明。
[顶罩]
图1(a)和图1(b)所示的圆盖形的顶罩12T经由侧支架11S和11S2间接地固定在底部机箱11B。
此外,在顶罩12T的框体前表面侧经由铰链机构装配有显示器部20。
进而,如图5(c)中虚线所示,在顶罩12T的框体前表面侧的下端部的内侧形成有向下开口的凹部(切槽部)122TF。同样地,如图11(a)中虚线所示,在顶罩12T的框体背面侧的下端部的内侧也形成有向下开口的凹部(切槽部)122TR。
另外,因为通常不会卸下顶罩12T而取出或放入内置器件,所以,为了提高框体的强度,顶罩12T使用螺钉固定在侧支架11S和11S2。
此外,虽然顶罩12T由树脂材料制成,但是,因为对于与侧支架11S和11S2的装配部、显示器部20的铰链机构的装配部、与前罩12F的后述的金属制的爪卡合的凹部122TF以及与后罩12R的后述的金属制的爪卡合的凹部122TR需要一定程度的强度,所以,在顶罩12T的内部中的这些地方设置有金属制的构件,分别进行加固。
[前罩]
参照图1~图5,对前罩12F的构造和前罩12F直接或间接地以不使用工具即可卸下的方式固定于框架的底部机箱11B的情况进行说明。
参照图2(c),前罩12F由树脂材料制成,呈大致角板状。在前罩12F的板面形成有通气切槽。此外,在内侧面嵌入开有多个角孔的金属板。在该金属板中,通过钣金加工形成有后述的3个爪122F以及两个钩状的爪123F。
参照图1(a),在图示的前罩12F的右下方装配有四边形的盖。当打开或卸下该盖时,除了主电源按钮和重置(reset)按钮以外,还设有USB标准等维护用的通信端口。因而,能将维护用的设备连接到本POS终端装置的前表面而进行维护。从而,在不能将维护用设备连接到本POS终端装置的背面、侧面的情况下是极为有效的。
如前所述,在间接地固定于底部机箱11B的顶罩12T的框体前表面侧形成有凹部(切槽部)122TF。
此外,如图2(a)和图2(b)所示,在底部机箱11B的框体前表面具备可动构件(滑动构件)114F,该可动构件114F形成有两个凹部(孔部)113F,根据操作而通过拉伸弹簧以可复归的方式进行滑动。
另一方面,前罩12F具备与顶罩12T的凹部122TF对应的3个爪122F和与可动构件114F的凹部113F对应的两个钩状的爪123F。
此外,底部机箱11B的可动构件114F具备操作捏手115F。操作捏手115F在前罩12F安装于底部机箱11B时露出在框体的下方。即,露出在一眼难以看到的位置。这是为了防止进行本POS终端装置的维护检查的服务工程师以外的人员不小心打开前罩12F。
那么,在将前罩12F安装在装置主体10时,用户在从斜下方将形成在前罩12F上端的爪122F插入到顶罩12T的凹部122TF之后,以前罩12F的上端为中心,使前罩下端向压附在框体的方向转动。此时,从前罩12F的下端朝向内侧突出的两个爪123F压附在形成于底部机箱11B的可动构件114F的两个凹部113F。由此,可动构件114F向克服拉伸弹簧的回复力的方向滑动,压宽两个凹部113F。进而,当压附了前罩12F时,爪123F的钩面贯通凹部113F,可动构件114F通过拉伸弹簧在复归方向上滑动,两个凹部113F变窄。其结果是,如图4(b)所示,爪123F被锁定,前罩12F固定于框体。
在此,通过在装配于前罩12F的内侧的金属板的适宜的地方通过钣金加工形成具有弹性的舌片,从而在前罩12F固定于框体时,能通过使金属板与底部机箱11B等电导通而实现防止静电、防止无用的辐射电波的出入。
在从装置主体10卸下前罩12F的情况下,用户通过使露出在框体下方的操作捏手115F滑动,从而如图4(a)所示地解除爪123F的锁定。接下来,用户以前罩12F的上端为中心,使前罩下端向从框体拉伸一点的方向转动。通过该操作,可从凹部113F完全拔出爪123F。此后,放开操作捏手115F,从顶罩12T的凹部122TF向斜下方拔去形成在前罩12F上端的爪122F。由此,可从框体卸下前罩12F。
通过从框体卸下前罩12F,从而出现框体前表面的内置器件用的导入口。能使用框体前表面的内置器件的导入口以可卸下的方式搭载电源单元13。关于电源单元13,在实施例2中进行说明。
另外,显示器部20以如下方式构成,即,平时位于前罩12F的跟前,但是,在卸下位于其里面的前罩12F而进行框体内的作业时,显示器部20通过铰链机构从该罩的跟前撤退。
[后罩]
后罩12R直接或间接地以不使用工具即可卸下的方式固定于框架的底部机箱11B。为此,其结构与前罩12F大致相同。因此,省略一部分图示和详细的说明。
图1(b)以及图14(a)和图14(b)等所示的后罩12R由树脂材料制成,呈大致角板状。在后罩12R的板面下方形成有通气切槽。此外,在内侧面嵌入有开有多个角孔的金属板。在该金属板通过钣金加工形成有后述的爪和钩状的爪。
如前所述,在间接地固定在底部机箱11B的顶罩12T的框体背面侧形成有凹部(切槽部)122TR。
此外,在底部机箱11B的框体背面具备可动构件(滑动构件),该可动构件形成有凹部(孔部),根据操作而通过拉伸弹簧以可复归的方式滑动。
另一方面,后罩12R具备与顶罩12T的凹部122TR对应的爪和与可动构件的凹部对应的钩状的爪。
此外,如图14(b)所示,底部机箱11B的可动构件具备操作捏手115R。操作捏手115R在后罩12R安装于底部机箱11B时露出在框体的下方。即,露出在一眼难以看到的位置。这是为了防止对本POS终端装置进行维护检查的服务工程师以外的人员特别是快餐店的顾客不小心打开后罩12R。
那么,在将后罩12R安装在装置主体10时,用户在从斜下方将形成在后罩12R上端的爪插入到顶罩12T的凹部122TR之后,以后罩12R的上端为中心使后罩下端向压附于框体的方向转动。此时,从后罩12R的下端朝向内侧突出的爪压附在形成于底部机箱11B的可动构件的凹部。由此,可动构件向克服拉伸弹簧的回复力的方向滑动,压宽凹部。进而,当压附了后罩12R时,爪的钩面贯通凹部,可动构件通过拉伸弹簧向复归方向滑动,凹部变窄。其结果是,爪被锁定,后罩12R固定于框体。
在此,在装配于后罩12R的内侧的金属板的适宜的地方通过钣金加工形成具有弹性的舌片,由此,在后罩12R固定于框体时,通过使金属板与底部机箱11B等电导通,从而能实现防止静电、防止无用的辐射电波的出入。
在从装置主体10卸下后罩12R的情况下,用户通过使露出在框体下方的操作捏手115R滑动,从而解除爪的锁定。接下来,用户以后罩12R的上端为中心使后罩下端向从框体拉伸一点的方向转动。通过该操作,可从凹部完全拔出爪。此后,放开操作捏手115R,从顶罩12T的凹部122TR向斜下方拔去形成在后罩12R上端的爪。由此,可从框体卸下后罩12R。
通过从框体卸下后罩12R,从而出现框体背面的内置器件用的导入口。能使用框体背面的内置器件的导入口,以可卸下的方式搭载主插件板171。关于主插件板171,在实施例3中进行说明。
另外,参照图30(a)和图30(b),图示的例子是具备装置主体10’的前表面侧的显示器部20F和背面侧的显示器部20R的双显示器类型。因此,平时除了显示器部20F位于前罩12F的跟前以外,显示器部20R位于后罩12R的跟前。如图31(a)和图31(b)所示,以如下方式构成,即,在卸下位于显示器部20F的里面的前罩12F而进行框体内的作业时,显示器部20F通过铰链机构从该罩的跟前撤退,而且,在卸下位于显示器部20R的里面的后罩12R而进行框体内的作业时,显示器部20R通过铰链机构从该罩的跟前撤退。
[侧罩]
参照图16~图18,对侧罩12S的构造和侧罩12S直接或间接地以不使用工具即可卸下的方式固定在框架的底部机箱11B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16(b)所示,侧罩12S由树脂材料制成,呈大致梯形板状。在侧罩12S的板面形成有通气切槽。
如图16(a)所示,在间接地固定于底部机箱11B的侧支架11S形成有9个凹部(孔部)112S(只图示6个)。
此外,如图17(a)和图17(b)以及图18(a)和图18(b)所示,在底部机箱11B的框体侧面具备可动构件(滑动构件)114S,该可动构件114S形成有两个立柱(stud)113S,根据操作而通过拉伸弹簧以可复归的方式滑动。
另一方面,如图16(b)所示,侧罩12S具备与侧支架11S的凹部112S对应的9个向上的爪122S和与可动构件114S的立柱113S对应的、形成有凹部的两个钩123S。
此外,底部机箱11B的可动构件114S具备操作捏手115S。操作捏手115S在侧罩12S安装于底部机箱11B时露出在框体的下方。即,露出在一眼难以看到的位置。这是为了防止对本POS终端装置进行维护检查的服务工程师以外的人员不小心打开侧罩12S。
那么,在将侧罩12S安装在装置主体10时,用户在从外侧将形成于侧罩12S的9个向上的爪122S插入到侧支架11S的9个凹部112S而使侧罩12S与侧支架11S紧贴之后,使侧罩12S朝向上方滑动。此时,形成在侧罩12S的下端的钩123S的楔形的斜面压附在形成于底部机箱11B的可动构件114S的两个立柱113S。由此,可动构件114S向克服拉伸弹簧的回复力的方向滑动,两个立柱113S沿侧罩12S的钩123S的斜面移动。进而,当侧罩12S向上方滑动时,立柱113S从钩123S的斜面脱落,可动构件114S通过拉伸弹簧而向复归方向滑动,两个立柱113S复归到初始位置。其结果是,如从图18(b)等可知,立柱113S被钩123S锁定,侧罩12S固定于框体。
在此,也可以在侧罩12S的内侧设置金属板,进而,在该金属板的适宜的地方通过钣金加工形成具有弹性的舌片,由此,在侧罩12S固定于框体时,通过使金属板与底部机箱11B等电导通,从而防止静电、防止无用的辐射电波的出入。
另一方面,在从装置主体10卸下侧罩12S的情况下,用户通过使露出在框体下方的操作捏手115S滑动,从而将立柱113S从钩123S的锁定中解放出来。接下来,用户使侧罩12S向下方滑动。通过该操作,立柱113S完全从钩123S脱离。此后,放开操作捏手115S,从侧支架11S的凹部112S向外侧拔去形成在侧罩12S的爪122S。由此,可从框体卸下侧罩12S。
通过从框体卸下侧罩12S,从而出现框体侧面的内置器件用的导入口。能使用框体侧面的内置器件的导入口,以可卸下的方式搭载I/O板141、存储器件151、161。关于I/O板141,将在实施例4中进行说明,关于存储器件151、161,将在实施例5中进行说明。
另外,虽然以上面向框体正面对右侧的侧罩12S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施例的左侧的侧罩12S2(图1(b)、图30(b)、图31(b))螺钉固定于框架,并未以不使用工具即可从框架卸下的方式进行固定。因此,省略图示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2
实施例2具备实施例1的结构,还具备以下的结构。
电源单元13通过装置主体10(框体)的前表面的导入口直接或间接地以不使用工具即可卸下的方式固定在框架的底部机箱11B,该导入口如前所述地通过使显示器部20撤退并且卸下前罩12F而出现。以下,以该结构为主,参照图5~图10进行说明。
参照图6(c),电源单元13呈预先收容于矩形的薄金属板箱体的单元状,从长尺寸方向的一端部导出有对主插件板171等的电源供给电缆(未图示),另一方面,在另一端部具有插入来自商用电源的插头软线的连接器。此外,在图示的例子中,在与设置有商用电源连接器的端面相同的端面,还形成有冷却风扇的通气口。另外,作为电源单元13,有时也使用依据ATX标准、SFX标准等的电源单元。
另一方面,图10(a)~图10(c)所示的电源支架11T直接或间接地使用螺钉等固定在底部机箱11B。
参照图10(a)~图10(c),电源支架11T为了收容电源单元13,对镀锌钢板等进行钣金加工而形成,呈半容器状。电源支架11T具有:形成在图10(a)~图10(c)中的右侧,以可拔去的方式把持电源单元13的一端部(图6(c)中的右侧端部)的爪113T;以及设置在同图中的左侧,以可解放的方式把持电源单元13的侧面的合页式的电源把持器115T。
电源支架11T还具有通过钣金加工而形成在半容器的底面的多个弹簧片和形成在底面的两端部的一对肋状物114T。弹簧片与爪113T和电源把持器115T协作将电源单元13如图5(c)所示地固定在电源支架11T内。此外,一对肋状物114T限制收容于电源支架11T的电源单元13的长尺寸方向的位置。通过一对肋状物114T,即使在从如图5(c)所示地收容于电源支架11T的状态的电源单元13对商用电源插头软线进行插拔时,电源单元13也不会在长尺寸方向上产生位置偏离。另外,虽然未在图5(c)中示出,但是,插入到电源单元13的商用电源插头软线经形成在底部机箱11B的孔从装置主体10的底面导出。从装置主体10导出的电源插头软线经预先形成在设置本POS终端装置的店铺的柜台等的布线用孔部向下方导出,或者,从本POS终端装置的台座部的多个橡胶脚垫间横向地导出。
如图10(a)~图10(c)所示,合页式的电源把持器115T以同图中的下侧的基端以使用栓和螺钉的中心轴为中心转动的方式构成。另一方面,在电源把持器115T的自由端装配有以可解除的方式与形成在电源支架11T的孔部117T卡合的解除捏手116T。如图8所示,解除捏手116T由铆接固定在电源把持器115T的自由端侧的板面的筒部、安上压缩卷簧之后插通到筒部的棒部以及装配在棒部的上端的捏手部构成。一并参照图7(a)和图7(b),当用户克服压缩卷簧的力拿起解除捏手116T的捏手部时,棒部的下端回缩,对电源支架11T的孔部117T的卡合被解除。另一方面,当用户放开解除捏手116T时,通过压缩卷簧的张力,棒部的下端突出而与电源支架11T的孔部117T卡合。
那么,在将电源单元13内置于装置主体10时,用户预先如图5(a)所示地使显示器部20撤退,并且如图5(c)所示地卸下前罩12F。此后,用户从装置主体10的前表面的导入口导入电源单元13。在从左侧跟前将电源单元13的一端部插入到电源支架11T的容器底面与爪113T之间之后,以电源单元的一端部为中心使电源单元13的另一端部向压附于电源支架11T的容器底面的方向转动。此时,电源单元13的长尺寸方向的两端收容于电源支架11T的一对肋状物114T之间,电源单元13临时收容于电源支架11T。接下来,用户合上合页式的电源把持器115T。此时,通过电源把持器115T的内侧面,朝向电源支架11T的容器底面压附电源单元13,并且装配在电源把持器115T的自由端的解除捏手116T的棒部前端在形成于电源支架11T的孔部117T的跟前的斜面上滑动。此时,解除捏手116T的棒部前端被电源支架11T的斜面压向回缩方向。进而,当电源把持器115T被合上时,解除捏手116T的棒部前端插入到电源支架11T的孔部117T,如图5(c)和图5(e)以及图7(a)所示,电源把持器115T与电源支架11T卡合,电源单元13固定在电源支架11T内。另外,因为电源支架11T如前所述地直接或间接地固定在底部机箱11B,所以,电源单元13固定在框体内。此后,用户将从电源单元13导出的电源供给电缆连接到所需的地方。另一方面,商用电源插头软线可以在电源单元13固定在框体内之前或之后的任一时点插入到电源单元13。此后,用户将前罩12F装配在框体,并且使显示器部20向通常的方向下降。
另一方面,在从装置主体10取出电源单元13的情况下,用户预先如图5(a)所示地使显示器部20撤退,并且如图5(c)所示地卸下前罩12F。进而,用户拔去从电源单元13导出的、在框体内连接在所需的地方的电源供给电缆。另一方面,商用电源插头软线可以在从框体取出电源单元13之前或之后的任一时点从电源单元13拔去。此后,用户通过拉起与电源支架11T的孔部117T卡合的解除捏手116T,从而如图7(b)所示地解除卡合,如图6(a)所示地使电源把持器115T完全打开。此时,电源单元13半收容于电源支架11T,因此不会掉下来。接下来,用户如图6(b)所示地以电源单元13的一端部为中心使另一端部向从电源支架取出的方向转动一点。通过该操作,可从爪113T完全拔出电源单元13的一端部。此后,用户从装置主体10的前表面的导入口导出电源单元13。
另外,如图16(a)所示,电源单元13与在实施例3中详述的主插件板171排列在装置主体10(框体)的前后方向上而被框体收容并支承。进而,电源单元13以可从框体的前表面侧取出的方式被收容。另一方面,主插件板171以可从框体的背面侧取出的方式被收容。由此,电源单元13以可与主插件板171个别地取出的方式收容于框体。
实施例 3
实施例3具备实施例1、2的结构,还具备以下的结构。
主插件板171通过装置主体10(框体)的背面的导入口直接或间接地以不使用工具即可卸下的方式固定在框架的底部机箱11B,该导入口如前所述地通过卸下后罩12R而出现。以下,以该结构为主,参照图11~图15进行说明。
参照图11(c),主插件板171搭载有CPU、DRAM、RTC(Real Time Clock:实时时钟)用电池、电源收容连接器、存储器件用连接器、标准连接器等。在CPU上装配有冷却风扇。电源收容连接器搭载在主插件板171的同图中的左端,可在与基板面垂直的方向上插拔来自电源单元13的电源供给电缆连接器(未图示)。标准连接器在主插件板171的同图中的下端搭载有多个,在主插件板171被装置主体10(框体)收容并支承时从本POS终端装置的底面露出,并且可在与基板面平行的方向上插拔来自周边设备等的电缆连接器(未图示)。另外,在图11(c)和图11(a)等其它图中,主插件板171上的一部分搭载物不同。这是因为,规格根据用户、发送地而异。例如,在图11(a)等中,在CPU上装配有散热装置(heat sink),此外,标准连接器的种类、数量不同,并且装配有覆盖周边连接器的金属支架。另外,为了方便说明,对于两个主插件板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171。
主插件板171还具有:形成在图11(c)的右端部,形成有电信号的输入输出图案的主插件板标签(tab)部173;以从基板背面突出的方式装配的6个带凸缘的分离器174;以及装配在基板前表面的把手176。另外,在本例子中,该电信号是周边设备用接口信号,其输入输出图案与在实施例4中说明的扩展用连接器电连接。把手176在像后述的那样一边将主插件板标签部173对收容它的连接器进行插拔一边对主插件板171整体进行滑动操作时使用。因而,如果是单个把手,优选设置在主插件板标签部173的附近,使得不会对主插件板标签部173、收容连接器施加不必要的力矩,如果是多个把手,优选以主插件板标签部173为中心设置在对称的位置。在图示的例子中,是单个把手176,设置在与主插件板标签部173比较分开的位置,存在产生不必要的力矩的危险。但是,把手176与标准连接器以主插件板标签部173为中心对称地配置,而且标准连接器是坚固的部件,被比较牢固地焊接,因此,可作为第2把手的替代品进行使用。
分离器174是一种由聚丙烯等具有弹性的树脂材料制成的紧固构件。分离器174如图12(a)和图12(b)所示,具备楔部、双重凸缘部以及楔部与双重凸缘部之间的中间部。如图12(b)所示,通过使用分离器174,从而能将主插件板171空开间隔而搭载于在后面进行详述的主插件板支架11M,避免不必要的电气短路。在主插件板171形成有孔部,楔部从主插件板171的背面压入,压入后,楔的边缘卡在主插件板171的表面,因此,不会不小心被拔掉。需要除去时,使用夹具或工具,或通过徒手作业,一边压住楔的扩张部一边从主插件板171的表面进行按压而从背面拔去。在图11(c)所示的主插件板171与6个分离器的组合中,因为它们呈一体以可卸下的方式收容在装置主体内,所以,能作为主插件板单元17来对待。
另一方面,图11(b)所示的主插件板支架11M直接或经由固定在底部机箱11B的侧支架11S、中间支架11I而间接地使用螺钉等固定在底部机箱11B。
参照图11(b),主插件板支架11M对镀锌钢板等进行钣金加工而形成,呈大致平板状。主插件板支架11M具有:与主插件板单元17的分离器174对应地形成,以可拔去的方式把持分离器174的呈漏斗形状的6个孔部114M;在与形成在主插件板171的背面的接地图案(ground pattern)或接地区域(ground land)对应的位置,通过钣金加工而与支架主体呈一体形成的具有弹性的舌片;以及以可解放的方式把持主插件板171的另一端部175(图11(c))的合页式的主插件板把持器115M。
在主插件板171装配分离器174而成的主插件板单元17,在分离器174的双重凸缘部插入到主插件板支架11M的孔部114M的圆孔部分之后,滑动至漏斗形状的狭小部分结束的位置。该滑动至终端位置的主插件板171除了向在该滑动方向上逆行的方向的运动以外,被固定。另外,关于像这样运动未被固定的方向,因为分离器174的双重凸缘部咬住主插件板支架11M的板厚,所以,运动某种程度上被抑制。关于更可靠地抑制滑动的固定单元,将后述。
图11(c)所示的主插件板标签部173以可拔去的方式插入到搭载于图13所示的转接基板18的基板连接器181。
另一方面,图13所示的转接基板18如图23(a)所示地经由固定在底部机箱11B的侧支架11S2、中间支架11I间接地固定于底部机箱11B。如图13所示,在转接基板18装配有带凸缘的两个分离器184。分离器184与在主插件板171中使用的分离器174完全相同,装配到转接基板18的方法也与装配到主插件板171的方法相同。在转接基板18装配分离器184而成的基板单元中,如从图23(a)可知,分离器184的双重凸缘部沿形成在侧支架11S2的斜向的槽部滑动,转接基板18的滑动方向的前端部(因为倾斜地滑动,所以是两个端部)与中间支架11I和侧支架11S2的起伏部或底部机箱11B的上表面抵接。该滑动至终端位置的基板单元除了向在该滑动方向上逆行的方向的运动以外,被固定。另外,该基板单元基本上不会被螺钉固定于侧支架11S2等。但是,因为分离器184的双重凸缘部咬住侧支架11S2的板厚,所以,运动在某种程度上被抑制,此外,在POS终端装置的组装时、搬运时、使用时以及维护检查时的任一种情况下,都不会在相对于基板单元运动未被固定的方向上施加力,因此,基板单元不会产生位置偏离或脱落。
图11(b)所示的合页式的主插件板把持器115M以同图中的左侧的基端以与主插件板支架11M的板面平行的中心轴为中心进行转动的方式构成。另一方面,在主插件板把持器115M的自由端,在该端部形成有弹簧片,并且以不会从主插件板把持器115M脱落的方式嵌入有手旋式螺钉116M,该手旋式螺钉116M以可旋出的方式旋入到形成在主插件板支架11M的板面的螺钉孔部117M(图15(a))。这样的螺钉也称为SEMS(商标或注册商标)螺钉。一并参照图15(a)和图14(d),通过合上主插件板把持器115M并将手旋式螺钉116M旋入到螺钉孔部117M,从而主插件板171的另一端部175向图中左侧方向的运动被限制。
那么,在使主插件板单元17(主插件板171)内置于装置主体10时,用户预先如图14(a)~图14(c)所示地卸下后罩12R。另一方面,用户预先在主插件板171安装6个分离器174而构成为主插件板单元17。进而,用户拧开处于框体内的主插件板支架11M的手旋式螺钉而打开主插件板把持器115M。此后,用户从装置主体10的背面的导入口导入主插件板单元17,在将分离器174的双重凸缘部插入到主插件板支架11M的孔部114M的圆孔部分之后,抓住把手176和标准连接器朝向装置主体10(框体)的右侧滑动,直到漏斗形状的狭小部分结束的位置。此时,主插件板标签部173插入到竖直地位于主插件板支架11M的右侧的转接基板18的基板连接器181,实现主插件板171经由转接基板18与其它内置器件的电连接。该状态下的主插件板单元17,除了朝左的运动,即,除了主插件板标签部173从基板连接器181被拔去的方向的运动以外,成为被基板连接器181和主插件板支架11M支承的临时固定状态。接下来,用户合上合页式的主插件板把持器115M,通过将手旋式螺钉116M旋入到螺钉孔部117M,从而主插件板171的另一端部175向图中左侧方向的运动被限制。即,主插件板单元17如图14(c)和图14(d)所示地固定在主插件板支架11M上。另外,主插件板支架11M如前所述地直接或间接地固定于底部机箱11B,因此,主插件板单元17固定在框体内。用户将从电源单元13导出的电源供给电缆与主插件板171的电源收容连接器连接。此后,用户将后罩12R装配于框体。
另一方面,在从装置主体10取出主插件板单元17的情况下,用户预先如图14(a)~图14(c)所示地卸下后罩12R。首先,用户拔去插入到主插件板单元17的电源收容连接器的电源供给电缆连接器。此后,用户拧开处于框体内的主插件板支架11M的手旋式螺钉,如图15(a)所示地打开主插件板把持器115M。此时,主插件板单元17被主插件板支架11M和搭载于转接基板18的基板连接器181固定,因此,不会掉下来。接下来,用户如图15(b)所示地,抓住把手176和标准连接器使主插件板单元17整体朝向装置主体10(框体)的左侧滑动,使得从转接基板18的基板连接器181拔去主插件板标签部173。此时,分离器174的双重凸缘部到达主插件板支架11M的孔部114M的圆孔部分。此外,从基板连接器181拔去主插件板标签部173,主插件板171经由转接基板18与其它内置器件的电连接也被断开。另外,即使在该状态下,因为6个分离器174卡在主插件板支架11M的孔部114M的圆孔部分,所以,主插件板单元17也难以掉下来。此后,用户从装置主体10的背面的导入口导出主插件板单元17。
另外,如图16(a)所示,主插件板171(主插件板单元17)与在实施例2中详述的电源单元13排列在装置主体10(框体)的前后方向上被框体收容并支承。进而,主插件板171以可从框体的背面侧取出的方式被收容。另一方面,电源单元13以可从框体的前表面侧取出的方式被收容。由此,主插件板171以可与电源单元13个别地取出的方式收容于框体。
实施例 4
实施例4具备实施例1~3的结构,还具备以下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POS终端装置具有作为周边设备用接口的I/O板141。
I/O板141通过装置主体10(框体)的侧面的导入口直接或间接地以不使用工具即可卸下的方式固定在框架的底部机箱11B,该导入口如前所述地通过卸下侧罩12S而出现。以下,以该结构为主,参照图19~图25进行说明。
参照图19,在I/O板141搭载有扩展用连接器144。扩展用连接器144在I/O板141的端部搭载有多个,在I/O板141被装置主体10(框体)收容并支承时从本POS终端装置的底面露出,并且可在与基板面平行的方向上插拔来自周边设备等的电缆连接器(未图示)。另外,扩展用连接器144的规格根据用户、发送地而异。优选能应对针对按每个用户而异的扩展用连接器的要求。于是,优选与用户的需求对应地准备具有不同的扩展用连接器排列的I/O板141,使得可按每个用户简单地进行替换。图19所示的I/O板141是作为扩展用连接器144而具备两个收银柜(cash drawer)用端口、两个USB端口、两个串行端口以及一个并行端口的标准的规格。作为其它规格,例如,有作为扩展用连接器144而具备两个收银柜用端口、5个USB端口以及一个并行端口的规格和作为扩展用连接器144而具备两个收银柜用端口、1个USB端口、两个电源端口、两个串行端口以及1个并行端口的规格等。
I/O板141还具有形成在图19的右端部、与扩展用连接器电连接的形成有电信号的输入输出图案的I/O板标签部143。I/O板标签部143以可拔去的方式插入到搭载于图13所示的转接基板18的基板连接器182。
在此,在图13所示的转接基板18形成有对基板连接器181与基板连接器182之间进行连接的图案。因而,在主插件板标签部173插入到基板连接器181并且I/O板标签部143插入到基板连接器182时,主插件板171的电气电路与I/O板141的扩展连接器144电连接,其结果是,能在两者之间进行周边设备用接口信号的输入输出。
I/O板141通过搭载于图20所示的I/O板盒145,从而能作为图21(a)等所示的I/O板单元14来对待。
参照图20,I/O板盒145为了收容I/O板141而对镀锌钢板等进行钣金加工而形成,呈半容器状。I/O板盒145以使I/O板标签部143位于图20中的左侧的方式收容I/O板141。I/O板盒145具备竖立设置在容器底面上的例如两个螺柱(boss)145s。图19所示的I/O板141经由其螺钉孔部141s(图19)螺钉固定在螺柱145s上。如图20所示,I/O板盒145具备遍及长尺寸方向的壁部和在长尺寸方向的端部呈L字状延伸的壁部。在长的壁部形成有与图19所示的I/O板141的扩展用连接器144对应的孔部。此外,在L字状的壁部的顶面上形成有螺钉孔部145c,并且形成有通过半穿通(half piercing)或压纹(embossing)加工等形成的具有带圆头的前端的突起145p。进而,参照图21(a)和图21(b),在I/O板盒145的螺钉孔部145c(图20)使用螺钉以可转动方式装配有图21(b)所示的锁杆(locking lever)146。参照图21(b),锁杆146由用户容易进行视觉确认的颜色的树脂材料制成,具备:与螺钉孔部145c对应的构成转动中心的孔部146c;形成在杆的一端的操作部146a;形成在杆的另一端的U字状凹部146u;以及以孔部146c为中心的例如呈60度的圆弧状延伸的槽部146g。在槽部146g中,圆弧的两端部贯通,另一方面,两端间的范围是有底的。如图21(a)所示,在螺钉固定于I/O板盒145的锁杆146的槽部146g内,存在I/O板盒145的突起145p。由此,锁杆146能在从I/O板盒145的端部突出60度的量的状态和回缩而使得与I/O板盒145的端部平齐的状态(0度)的范围中转动,而且,在0度和60度时,伴随着轻扣(tapping)感而静止。
另一方面,如图23(a)和图23(b)以及图24(a)和图24(b)所示,在直接或间接地固定在本POS终端装置的框架的未图示的底部机箱11B的侧支架11S和中间支架11I,分别形成有爪112I和爪113I。如图所示,爪112I和爪113I形成在与I/O板盒145的外形对应的位置,在I/O板单元14从装置主体10(框体)的右侧面在框体的宽度方向上进行插拔时作为引导构件发挥作用,并且在I/O板单元14完全被插入时对单元进行支承。此外,如图25所示,在侧支架11S直接或经由其它支架而间接地形成有止动销(locking stud)117I。
那么,在使I/O板单元14(I/O板141)内置于装置主体10时,如从图22(a)和图22(b)可知,用户预先对操作捏手115S进行操作而卸下侧罩12S。另一方面,用户将I/O板141预先搭载于装配有锁杆146的I/O板盒145而构成为I/O板单元14,并且如图22(c)所示,锁杆146设为抬起60度的状态。此后,如图22(d)所示,用户从装置主体10的右侧面(图中、左侧)的导入口导入I/O板单元14,使其朝向装置主体10(框体)的左侧在爪112I(图24(a))和爪113I(图24(b))上滑动(插入)。在滑动途中,通过锁杆146的U字状凹部146u(图21(b))与止动销117I(图25)抵接,从而用户感到阻力。感到阻力的用户压倒锁杆146,与设在框体侧的止动销117I卡定。由此,如图22(e)和图22(f)所示,I/O板单元14完全收容并固定在框体内。即,如图23(b)所示,I/O板单元14固定于侧支架11S2、中间支架11I以及侧支架11S。另外,因为这些支架如前所述地直接或间接地固定于底部机箱11B,所以,I/O板单元14固定在框体内。进而,在I/O板单元14完全收容于框体的状态下,如图23(b)所示,I/O板标签部143插入到竖直地位于中间支架11I的右侧的转接基板18的基板连接器182。其结果是,可实现I/O板141的扩展连接器144(图19)经由转接基板18与主插件板171的电连接。此后,用户将侧罩12S装配于框体。
另一方面,在从装置主体10取出I/O板单元14的情况下,用户预先卸下侧罩12S而成为图22(e)所示的状态。此后,用户将收容于框体的I/O板单元14的锁杆146抬起60度,解除与设置在框体侧的止动销117I的卡定关系。通过抬起锁杆146,不仅可解除I/O板单元14的固定,而且I/O板单元14也会以某种程度从框体突出。同时,I/O板141的I/O板标签部143从转接基板18的基板连接器182被拔去。接下来,用户把持单元的箱体或锁杆146使从框体突出的单元滑动。使该单元朝向装置主体10(框体)的右方在爪113I(图24(b))和爪112I(图24(a))上滑动(拉出)。此后,用户从装置主体10的右侧面的导入口导出I/O板单元14。
另外,如图16(a)所示,I/O单元14(I/O板141)在装置主体10(框体)的前后方向上收容并支撑于在实施例3中详述的主插件板171与在实施例2中详述的电源单元13之间。此外,主插件板171以可从框体的背面侧取出的方式被收容。另一方面,电源单元13以可从框体的前表面侧取出的方式被收容。另一方面,I/O单元14和在实施例5中详述的存储器件151或161以可从框体的侧面取出的方式被收容。进而,I/O单元14与存储器件151或161排列在装置主体10(框体)的上下方向上而被收容并支承。由此,I/O单元14、存储器件151或161、电源单元13以及主插件板171以可相互个别地取出的方式收容于框体。
实施例 5
实施例5具备实施例1~4的结构,还具备以下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POS终端装置还具有以可改写的方式存储由运算元件处理的处理数据的存储器件。
存储器件通过装置主体10(框体)的侧面的导入口直接或间接地以不使用工具即可卸下的方式固定于框架的底部机箱11B,该导入口如前所述地通过卸下侧罩12S而出现。以下,以该结构为主,参照图26~图29进行说明。
参照图27(a),存储器件151是3.5英寸型硬盘驱动器(HDD),在其两侧面形成有螺钉孔部,而且,在其一端面设置有连接器151c。关于存储器件的种类,规格根据用户、发送地而异。优选能应对按每个用户而异的要求。于是,优选与用户的需求对应地准备不同种类的存储器件,使得能按每个用户简单地进行替换。例如,除了图27所示的3.5英寸型HDD以外,可适宜地选择图28所示的2.5英寸型HDD、固态硬盘(SSD),进而,在各驱动器中,可选择各种厚度尺寸的驱动器和各种存储容量的驱动器。
参照图27(b),存储器件把持器155对例如PC/ABS等聚合物合金(polymer alloy)等具有弹性而且例如用户容易进行视觉确认的颜色的树脂材料进行射出成形而形成。为了收容存储器件151,存储器件把持器155用相同材料呈一体具备:空开与存储器件151的宽度尺寸对应的间隔而相向的一对壁部156;在一对壁部156之间进行连结的连结部156b;形成在一对壁部156的端部的一对锁杆157;以及形成在一对锁杆157的外侧的爪157b。进而,在存储器件把持器155的一对壁部156的内侧面,与存储器件151的侧面的螺钉孔部对应地装配有例如4个金属立柱158。金属立柱158在一对壁部156的内侧面突出,具备:进入到搭载于存储器件把持器155的存储器件151的螺钉孔部而接触的部分;以及滑入到形成在一对壁部156的漏斗形状的孔部而进行装配的双重的凸缘部分。存储器件把持器155包括其连结部156b在内由弹性材料制成,因此,用户能拉宽一对壁部156的间隔。特别是,连结部156b的接近一对壁部156的区域呈波浪型,一方面弯曲量大,另一方面不会引起不必要的应力集中,耐久性优秀。通过这样的结构,当用户在将存储器件151导入到一对壁部156的间隔被拉宽的一对壁部156之间之后解除一对壁部156之间的扩大时,金属立柱158插入到存储器件151侧面的螺钉孔部,存储器件151固定于存储器件把持器155。
搭载于存储器件把持器155的储器件151能如图27(c)等所示地作为存储单元15来对待。
另一方面,如从图26(b)可知,在直接或间接地固定于本POS终端装置的框架的未图示的底部机箱11B的侧支架11S和中间支架11H,装配有图27(d)所示的金属性的存储支架11H。存储支架11H具有:规定与存储单元15(存储器件把持器155)的外形对应的空间部的一对壁部;与存储器件把持器155的一对爪157b对应地形成在一对壁部的一端的一对孔部117H;以及在一对壁部的一端朝向内侧突出的一对突起118H。存储支架11H在如图26(c)所示地从装置主体10(框体)的右侧面(图中左侧)在框体的宽度方向上对存储单元15进行插拔时作为引导构件发挥作用,并且在如图26(a)所示地存储单元15完全插入到框体时支承单元。在存储单元15完全插入到框体时,存储单元15与存储支架11H的一对突起118H抵接,由此,使得不会更多地进入。而且,因为存储器件把持器155的一对杠杆片157的一对爪部157b与存储支架11H的一对孔部117H卡合,所以,只要不进行规定的操作,就不能从框体取出存储单元15。
那么,在使存储单元15(存储器件151)内置于装置主体10时,如从图22(a)和图22(b)可知,用户预先对操作捏手115S进行操作而卸下侧罩12S。另一方面,用户预先将存储器件151搭载于装配有锁杆157的存储器件把持器155而构成为存储单元15。此后,如图26(c)所示,用户从装置主体10的右侧面(图中、左侧)的导入口导入存储单元15,使其在存储支架11H内朝向装置主体10(框体)的左侧滑动(插入)。当用户将存储单元15压入到规定位置时,锁杆157的爪157b伴随着咔嗒的感觉而与存储支架11H的孔部117H卡合。由此,存储单元15完全收容在框体内,而且被固定。即,存储单元15经由存储支架11H固定于侧支架11S2、中间支架11I以及侧支架11S。另外,这些支架如前所述地直接或间接地固定于底部机箱11B,因此,存储单元15被固定在框体内。用户将从主插件板171和电源单元13中的至少主插件板171导出的电缆连接器插入到存储器件151的连接器151c。另外,一对锁杆157在连接器151c的外侧相向,因此,不会妨碍对连接器151的对方连接器的插拔。此后,用户将侧罩12S装配于框体。
另一方面,在从装置主体10取出存储单元15的情况下,用户预先卸下侧罩12S而成为图22(e)所示的状态。接着,用户拔去与存储器件151的连接器151c连接的电缆连接器。此后,用户通过以使其对向间隔变窄的方式捏住一对锁杆157,从而解除一对爪157b与存储支架11H的一对孔部117H的卡合,保持该状态,如图26(c)所示地拉出存储单元15。此后,用户从装置主体10的右侧面的导入口导出存储单元15。
如前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存储单元能根据用户的需求而使用规格不同的存储器件。作为其一个例子,能使用2.5英寸型HDD来代替3.5英寸型HDD。
参照图28(a),存储器件161是2.5英寸型HDD,与作为3.5英寸型HDD的存储器件161同样地,在其两侧面形成有螺钉孔部,而且,在其一端面设置有连接器161c。
参照图28(c),存储器件把持器165对例如PC/ABS等聚合物合金等具有弹性而且例如用户容易进行视觉确认的颜色的树脂材料进行射出成形而形成。存储器件把持器165为了收容存储器件161或在上表面层叠有图28(b)所示的散热装置163的存储器件161,用相同材料呈一体具备:空开与存储器件161的宽度尺寸对应的间隔而相向的一对壁部166;对一对壁部166之间进行连结的连结部166b;形成在一对壁部166的端部的一对锁杆167;以及形成在一对锁杆167的外侧的爪167b。
特别是,与前面说明的3.5英寸型HDD用的存储器件把持器155(图27(b))的不同点在于,(1)在一对壁部的内侧形成有压住散热装置163的突起,(2)一对壁部166成为空开空间的双重构造,(3)设置有后述的延长金属零件。
在存储器件把持器165中,一方面存储器件的收容部适合2.5英寸型HDD,另一方面,外形尺寸和形状与3.5英寸型HDD用的存储器件把持器155相同。其结果是,在根据本发明的POS终端装置中,与所收容的存储器件的尺寸无关,能使用共同的存储支架11H(图27(d)、图28(e)),无需替换该支架。
进而,在存储器件把持器165的一对壁部166的内侧面,与存储器件161的侧面的螺钉孔部对应地装配有例如4个金属立柱168。金属立柱168与图27(b)所示的金属立柱158相同,与金属立柱158同样地在一对壁部166的内侧面突出,具备:进入到搭载于存储器件把持器165的存储器件161的螺钉孔部而接触的部分;以及滑入到形成在一对壁部166的漏斗形状的孔部而进行装配的双重的凸缘部分。
在此,因为一对壁部166呈双重构造,所以,金属立柱168的背面(外侧面)不会在一对壁部166的外侧面露出。因此,在本例子中,将图29所示的延长金属零件169设置在各金属立柱168的外侧。参照图29,延长金属零件169具有弹性,具备:与金属立柱168的背侧面抵接的内侧端部169i;以及为了与存储支架11H接触而从一对壁部166露出的外侧端部169o。由此,即使是尺寸小的存储器件161,在插入到POS终端装置时,也能经由存储支架11H与框体框架电连接。
此外,存储器件把持器165包括其连结部166b在内由弹性材料制成,因此,用户能拉宽一对壁部166的间隔。特别是,连结部166b的接近一对壁部166的区域呈波浪型,一方面弯曲量大,另一方面,不会引起不必要的应力集中,耐久性优秀。通过这样的结构,当用户将存储器件161导入到一对壁部166的间隔被拉宽的一对壁部166之间而解除一对壁部166间的扩大时,金属立柱168插入到存储器件161侧面的螺钉孔部,存储器件161被固定于存储器件把持器165。
存储器件161与图28(b)所示的散热装置163一同搭载于图28(c)所示的存储器件把持器165,由此,能作为图28(d)所示的存储单元16来对待。
因为存储器件把持器165与存储器件155的外形的尺寸和形状相同,所以,能通过与存储单元15相同的作业来执行将存储单元16收容于POS终端或从其卸下。因而,省略其说明。
另外,如图16(a)所示,存储器件151或161(存储单元15或16)在装置主体10(框体)的前后方向上收容并支承于在实施例3中详述的主插件板171与在实施例2中详述的电源单元13之间。此外,主插件板171以可从框体的背面侧取出的方式被收容。另一方面,电源单元13以可从框体的前表面侧取出的方式被收容。另一方面,在实施例4中详述的I/O单元14和存储器件151或161以可从框体的侧面取出的方式被收容。进而,存储器件151或161与I/O单元14排列在装置主体10(框体)的上下方向上而被收容并支承。由此,存储器件151或161、I/O单元14、电源单元13以及主插件板171以可相互个别地取出的方式收容于框体。
此外,以上说明的实施例的一部分或全部也能记载为像以下的备注那样,但是,不限于此。
(备注1)一种POS终端装置(实施例1~5),其特征在于,具有:
主插件板,搭载有进行信息处理的运算元件;
电源单元;以及
框体,以可取出的方式收容并支承所述主插件板和所述电源单元,
所述框体由框架和以可卸下的方式安装于框架的罩构成,
所述主插件板、所述电源单元以及所述罩分别以不使用工具即可卸下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框架。
(备注2)备注1所述的POS终端装置(实施例3),其中,
所述主插件板具有:
主插件板标签部,形成在所述主插件板的一端部,形成有电信号的输入输出图案;以及
带凸缘的分离器,以从所述主插件板的背面突出的方式装配,
所述框架具有:
主插件板支架,与所述主插件板的背面对应;以及
基板连接器,以可拔去的方式插入所述主插件板的所述主插件板标签部,
所述主插件板支架具有:
漏斗形状的孔部,以与所述主插件板的所述分离器对应的方式形成在所述主插件板支架的表面;以及
合页式的主插件板把持器,以可解放的方式把持所述主插件板的另一端部,
在将所述主插件板的所述分离器插入到所述主插件板支架的所述孔部之后,使该主插件板滑动而将所述主插件板标签部插入到所述基板连接器,进而,通过由所述主插件板把持器把持该主插件板的所述另一端部,从而该主插件板与该分离器一同以可卸下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框架。
(备注3)备注1或2的POS终端装置(实施例2),其中,
所述框架具有:
爪,形成为在其下方以可拔去的方式把持所述电源单元的一端部;以及
合页式的电源把持器,以可解放的方式把持所述电源单元的侧面,
在将所述电源单元的所述一端部插入到所述框架的所述爪的下方之后,通过由所述电源把持器把持该电源单元的所述侧面,从而该电源单元以可卸下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框架。
(备注4)备注1~3的任一个的POS终端装置(实施例4),其中,
还具有I/O板,作为POS终端装置与周边设备的接口,
所述I/O板以不使用工具即可卸下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框体的所述框架,
所述I/O板还搭载于支承其背面的I/O板盒,而且具有I/O板标签部,该I/O板标签部形成在所述I/O板的一端部,形成有电信号的输入输出图案,
所述I/O板盒具有锁杆,该锁杆通过转动而以可解除的方式卡定于所述框架,
所述框架具有:
止动销,以与所述I/O板盒的所述锁杆对应的方式形成;以及
第2基板连接器,以可拔去的方式插入所述I/O板的所述I/O板标签部,
在将所述I/O板的所述I/O板标签部插入到所述基板连接器之后,通过使所述锁杆与所述框架的所述止动销卡合,从而该I/O板与所述I/O板盒一同以可卸下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框架。
(备注5)备注1~4的任一个的POS终端装置(实施例5),其中,
还具有存储器件,以可改写的方式存储由所述运算元件处理的处理数据,
所述存储器件以不使用工具即可卸下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框体的所述框架,
所述存储器件还搭载于存储器件把持器,
所述存储器件把持器在与其一端部相向的另一端部具有通过弯曲而以可解除的方式卡定于所述框架的锁杆,
所述框架具备:
一个凹部,以可拔去的方式插入所述存储器件把持器的所述一端部,以及
另一个凹部,卡合所述存储器件把持器的所述锁杆,
在将所述存储器件把持器的所述一端部插入到所述框架的所述一个凹部之后,通过使所述存储器件把持器的所述锁杆与所述框架的所述另一个凹部卡合,从而该存储器件与所述存储器件把持器一同以可卸下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框架。
(备注6)备注1~5的任一个的POS终端装置(实施例1),其中,
所述罩包括:
前罩,安装在所述框架的框体前表面;以及
后罩,安装在该框架的框体背面,
所述框架在该框体前表面形成有第1凹部,并且具备第1可动构件,该第1可动构件形成有第2凹部,根据操作以可复归的方式滑动,
所述前罩具备:
第1爪,与所述框架的所述框体前表面的所述第1凹部对应;以及
第2爪,与所述第1可动构件的所述第2凹部对应,
所述框架还在该框体背面形成有第3凹部,并且具备第2可动构件,该第2可动构件形成有第4凹部,根据操作以可复归的方式滑动,
所述后罩具备:
第3爪,与所述框架的框体背面的所述第3凹部对应;以及
第4爪,与所述第2可动构件的所述第4凹部对应,
所述第1可动构件具备操作捏手,该操作捏手在所述前罩安装于所述框架时露出在所述框体的下方,
所述第2可动构件具备操作捏手,该操作捏手在所述后罩安装于所述框架时露出在所述框体的下方。
(备注7)备注6的POS终端装置(实施例1),其中,
所述罩还包括侧罩,安装在所述框架的框体侧面,
所述框架在该框体侧面形成有第5凹部,并且具备第3可动构件,该第3可动构件形成有立柱,根据操作以可复归的方式滑动,
所述侧罩具备:
第5爪,与所述框架的框体侧面的所述第5凹部对应;以及
钩,形成有与所述第3可动构件的所述立柱对应的凹部,
所述第3可动构件具备操作捏手,该操作捏手在所述侧罩安装于所述框架时露出在所述框体的下方。
(备注8)备注1~7的任一个的POS终端装置(实施例2、3),其中,
所述主插件板和所述电源单元排列在所述框体的前后方向上而被该框体收容并支承,
所述主插件板以可从所述框体的前表面侧或背面侧取出的方式被收容,另一方面,所述电源单元以可从所述框体的背面侧或前表面侧取出的方式被收容,由此,所述主插件板和所述电源单元以可相互个别地取出的方式收容于所述框体。
(备注9)备注4~8的任一个的POS终端装置(实施例3、4),其中,
所述主插件板和所述I/O板排列在所述框体的前后方向上而被该框体收容并支承,
所述主插件板以可从所述框体的前表面侧或背面侧取出的方式被收容,另一方面,所述I/O板以可从所述框体的侧面取出的方式被收容,由此,所述主插件板和所述I/O板以可相互个别地取出的方式收容于所述框体。
(备注10)备注5~9的任一个的POS终端装置(实施例3、5),其中,
所述主插件板和所述存储器件排列在所述框体的前后方向上而被该框体收容并支承,
所述主插件板以可从所述框体的前表面侧或背面侧取出的方式被收容,另一方面,所述存储器件以可从所述框体的侧面取出的方式被收容,由此,所述主插件板和所述存储器件以可相互个别地取出的方式收容于所述框体。
(备注11)备注5~10的任一个的POS终端装置(实施例4、5),其中,
所述I/O板和所述存储器件相互排列在所述框体的上下方向上而被该框体收容并支承,由此,所述I/O板和所述存储器件以可相互个别地取出的方式收容于所述框体。
(备注12)备注11的POS终端装置(实施例4、5),其中,
I/O板和存储器件在框体的前后方向上收容并支承在主插件板与电源单元之间,由此,主插件板、电源单元、I/O板以及存储器件以可相互个别地取出的方式收容于框体。
(备注13)备注1~12的任一个的POS终端装置(实施例1),其中,
所述罩至少其一部分由树脂材料制成,另一方面,剩余部分由金属制成,该由金属制成的部分在所述罩安装于所述框架时与该框架接触。
(备注14)备注5的POS终端装置(实施例5),其中,
所述存储器件把持器由具有弹性的树脂制成,
所述存储器件具有电信号的输入输出用和电源供给用的连接器,而且将所述连接器朝向所述存储器件把持器的所述另一端侧搭载于该存储器件把持器,
所述锁杆与存储器件把持器的主体用相同的材料呈一体形成,而且,包括以避开所述存储器件的所述连接器的方式空开间隔相向的一对杠杆片,
所述一对杠杆片在各前端具备操作捏手,能通过将该两个操作捏手同时压向内侧而解除对所述框架的所述凹部的卡合而从所述框体取出。
(备注15)备注14的POS终端装置(实施例5),其中,
所述存储器件在相向的两侧面具备与内部电路的接地导通的金属制的螺钉孔部,
所述存储器件把持器以与所述存储器件的所述两侧面对应的方式形成,具备:
一对壁部,通过弯曲而以可解放的方式把持所述存储器件;以及
金属立柱,以与所述存储器件的所述螺钉孔部对应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一对壁部,在该壁部把持所述存储器件时插入到该螺钉孔部内,
所述一对壁部与存储器件把持器的主体用相同的材料呈一体形成,而且,通过使该壁面向外侧弯曲而解放对所述存储器件的把持,并且从该存储器件的所述螺钉孔部拔去所述金属立柱,
所述金属立柱在所述存储器件与所述存储器件把持器一同以可卸下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框架时与所述框架接触。
(备注16)备注15的POS终端装置(实施例5),其中,
作为所述存储器件,可选择使用宽度大的第1存储器件和宽度小的第2存储器件,
作为所述存储器件把持器,根据所选择的所述存储器件,可选择使用所述一对壁部为大间隔的第1存储器件把持器和该对壁部为小间隔的第2存储器件把持器,
所述第1和所述第2存储器件把持器的包括所述一对杠杆片的外形尺寸相互相等,
所述第2存储器件把持器由具有弹性的金属制成,具备从所述金属立柱的外侧面延伸至所述一对壁部的外侧面的延长金属零件。
(备注17)备注1~16的任一个的POS终端装置(实施例1),其中,
还具有作为用户接口的显示器部,
所述显示器部与所述框体呈一体地经由铰链机构以角度可调的方式装配在所述罩的跟前,而且,以如下方式构成,即,在卸下位于所述显示器部里面的所述罩而进行所述框体内的作业时,通过所述铰链机构从该罩的跟前撤退。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以上,虽然参照几个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关于本发明的结构和细节,能施加本领域技术人员能理解的各种变更。此外,本发明还包括相互适当组合了上述各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实施例。
此外,本申请基于2011年10月28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11-237090号的优先权主张其利益,其全部公开内容作为参考文献而导入于此。

Claims (2)

1.一种POS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主插件板,搭载有进行信息处理的运算元件;
电源单元;以及
框体,以可取出的方式收容并支承所述主插件板和所述电源单元,
所述框体由框架和以可卸下的方式安装于框架的罩构成,
所述电源单元以不使用工具即可卸下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框架,
所述框架具有:
爪,形成为以可拔去的方式把持所述电源单元的一端部;以及
电源把持器,以可解放的方式把持所述电源单元的侧面,
在将所述电源单元的所述一端部插入到所述框架的所述爪之后,通过由所述电源把持器把持该电源单元的所述侧面,从而该电源单元以可卸下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框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OS终端装置,其中,所述电源把持器为合页式。
CN201510238192.4A 2011-10-28 2012-10-04 内置器件的装卸作业性优秀的pos终端装置 Active CN1047787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37090A JP5219005B2 (ja) 2011-10-28 2011-10-28 Pos端末装置
JP2011-237090 2011-10-28
CN201280051040.8A CN103858151B (zh) 2011-10-28 2012-10-04 内置器件的装卸作业性优秀的pos终端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51040.8A Division CN103858151B (zh) 2011-10-28 2012-10-04 内置器件的装卸作业性优秀的pos终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78793A true CN104778793A (zh) 2015-07-15
CN104778793B CN104778793B (zh) 2017-09-05

Family

ID=48167631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38192.4A Active CN104778793B (zh) 2011-10-28 2012-10-04 内置器件的装卸作业性优秀的pos终端装置
CN201280051040.8A Active CN103858151B (zh) 2011-10-28 2012-10-04 内置器件的装卸作业性优秀的pos终端装置
CN201510238146.4A Active CN105118192B (zh) 2011-10-28 2012-10-04 Pos终端装置以及存储单元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51040.8A Active CN103858151B (zh) 2011-10-28 2012-10-04 内置器件的装卸作业性优秀的pos终端装置
CN201510238146.4A Active CN105118192B (zh) 2011-10-28 2012-10-04 Pos终端装置以及存储单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219005B2 (zh)
CN (3) CN104778793B (zh)
MY (1) MY171090A (zh)
WO (1) WO20130617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523161U (zh) * 2015-12-29 2016-06-01 飛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雙螢幕端點銷售裝置
KR101826345B1 (ko) * 2016-11-30 2018-02-06 주식회사 포스뱅크 포스 장치
JP6440218B1 (ja) 2017-09-06 2018-12-19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pos端末装置
CN109324668B (zh) * 2018-09-10 2021-11-1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锁定检测结构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830A (zh) * 1993-05-27 1994-11-30 光洋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控制用电子设备
JPH0883379A (ja) * 1994-09-13 1996-03-26 Casio Comput Co Ltd 電子機器
CN1182902A (zh) * 1996-11-20 1998-05-27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用于便携式计算机的电池连接机构
CN2630925Y (zh) * 2003-05-09 2004-08-0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源供应器固定装置
JP2004240723A (ja) * 2003-02-06 2004-08-26 Hitachi Ltd 情報処理装置
CN2865006Y (zh) * 2006-01-20 2007-01-31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可更换式电池的固定机构
CN201207205Y (zh) * 2008-04-26 2009-03-11 梁国华 一种具有抽屉式主板固定架的pos机箱
JP2009098705A (ja) * 2007-10-12 2009-05-07 Toshiba Tec Corp 電子装置及び電子装置内部へのアクセス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00723A (ja) * 2004-03-18 2004-07-15 Sumitomo Chem Co Ltd 3−5族化合物半導体の結晶性向上方法
JP4541086B2 (ja) * 2004-09-27 2010-09-08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商品販売データ処理装置のコントローラ及びこれに用いる部品の共通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830A (zh) * 1993-05-27 1994-11-30 光洋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控制用电子设备
JPH0883379A (ja) * 1994-09-13 1996-03-26 Casio Comput Co Ltd 電子機器
CN1182902A (zh) * 1996-11-20 1998-05-27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用于便携式计算机的电池连接机构
JP2004240723A (ja) * 2003-02-06 2004-08-26 Hitachi Ltd 情報処理装置
CN2630925Y (zh) * 2003-05-09 2004-08-0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源供应器固定装置
CN2865006Y (zh) * 2006-01-20 2007-01-31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可更换式电池的固定机构
JP2009098705A (ja) * 2007-10-12 2009-05-07 Toshiba Tec Corp 電子装置及び電子装置内部へのアクセス方法
CN201207205Y (zh) * 2008-04-26 2009-03-11 梁国华 一种具有抽屉式主板固定架的pos机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58151B (zh) 2015-06-17
CN105118192B (zh) 2018-01-26
JP2013097425A (ja) 2013-05-20
CN104778793B (zh) 2017-09-05
MY171090A (en) 2019-09-25
WO2013061798A1 (ja) 2013-05-02
CN105118192A (zh) 2015-12-02
CN103858151A (zh) 2014-06-11
JP5219005B2 (ja) 2013-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58151B (zh) 内置器件的装卸作业性优秀的pos终端装置
US2007027985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ool-less mounting of a bezel with an electronic device
US8319099B2 (en) Lock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enclosure using the same
JP2005157789A (ja) 電子機器
CN102213982A (zh) 服务器系统
US20110194245A1 (en) Server
US20080298030A1 (en) Computer system with riser card
US7424785B2 (en) Label cassette for an electronics enclosure
CN100520678C (zh) 将各种尺寸的装置灵活安装到计算机机箱中的装置
US20090161323A1 (en) Computer enclosure
CN101604192A (zh) 电源供应器固定装置
CN103608746A (zh) 信息处理装置用控制装置
GB2470086A (en) Lockable electronic shelf label
CN100592844C (zh) 电子元件的容置盒
US8822820B2 (en) Fix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100258381A1 (en) Checkout system
US8493740B2 (en) Component retention mechanism
US20130088817A1 (en) Fix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5300110B2 (ja) Pos端末装置
JP5294367B2 (ja) Pos端末装置
JP5055002B2 (ja) 自動販売機用通信手段取付装置および自動販売機
JP5229758B2 (ja) Pos端末装置
JP5229760B2 (ja) Pos端末装置
JP5229759B2 (ja) Pos端末装置
CN103620518A (zh) 能容易地装配、拆卸外部连接设备用连接部的信息处理装置用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