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76702B - 干燥器或热解器 - Google Patents

干燥器或热解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76702B
CN104776702B CN201410012548.8A CN201410012548A CN104776702B CN 104776702 B CN104776702 B CN 104776702B CN 201410012548 A CN201410012548 A CN 201410012548A CN 104776702 B CN104776702 B CN 1047767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erial bed
rotating material
support
exsiccator
pyrolysis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1254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76702A (zh
Inventor
李君�
郭强
卢洪
郭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nergy Investment Corp Ltd
National Institute of Clean and Low Carbon Energy
Original Assignee
Shenhua Group Corp Ltd
National Institute of Clean and Low Carbon Energy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hua Group Corp Ltd, National Institute of Clean and Low Carbon Energy filed Critical Shenhua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1254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7670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767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767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767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767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在此公开了一种干燥器或热解器,该干燥器或热解器包括壳体(1)、旋转料床(2)和桁架支撑(3),在桁架支撑的基础上还可增设圆筒支撑(4),圆筒支撑的顶端支撑于旋转料床的底面的中心区域,桁架支撑连接并支撑于旋转料床的底面上环绕中心区域的外环区域,桁架支撑的底端与圆筒支撑的底端沿旋转料床的径向间隔,并且分别可旋转地支承在底部承台结构(5)上,以共同支撑旋转料床沿其回转轴线(OO′)旋转。其中,桁架支撑的底端在旋转料床的径向上位于进料管(13)与下料孔(21)之间的位置。旋转料床的底部获得了间隔的两个可旋转支撑点,从而使得旋转稳定性大大增加,提升了物料的承载重量,旋转料床不易产生屈曲塌陷等。此外还有效增强导流板与旋转料床之间的间隙处的物料的流动性。

Description

干燥器或热解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燥器或热解器,尤其是一种物料处理量较大的干燥器或热解器。
背景技术
褐煤在我国的存储量非常丰富,大约占我国煤炭存储量的40%左右,主要分布在云南、内蒙古、东北、四川等省份。褐煤的特点是含水量高,一般占到20—60%的比重;热值低,大约为2500-4500千卡/公斤;挥发份高,大约40—50%(干燥无灰基)。该煤种市场价值低、运输成本高、发电效率低和气化技术难度大。此类煤的市场价值远低于优质煤,采用气体热载体工艺热解褐煤可从中提取热解油并提质加工成优质油品,提取富氢气体供油品提质用,并制取高热值半焦供高效燃烧和气化过程使用。稳定化处理后的半焦便利于长途运输并可大幅度节约运输成本。对此类煤种乃至所有高含水含油煤种的化工转化过程物料和能量的分级集成利用,无疑将显著提高我国煤炭的利用效率及煤转化经济效益。
目前用于处理褐煤的干燥器或热解器的处理能力相对较小,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的工业现状及需求。所述干燥器或热解器中的旋转料床的直径高达20米以上,物料处理量达千吨/天以上,因此干燥器或热解器的体积结构和重量均十分巨大,因此干燥器或热解器的结构稳定性至为重要。
美国专利Us.Patent NO.4834650中公开了一种回转炉结构,其外壳围成了一个封闭的炉腔,封闭、固定的炉腔内分割成下方固定的混风室和上方的旋转料床。该旋转料床由一桁架组成,通过下料管承压在支撑轴承之上,该下料管既作为旋转部件又作为支撑部件,通过轴承的回转驱动下料管旋转,从而带动旋转料床的转动,达到褐煤的旋转分级热解。但是由于下料管及其支撑和驱动轴承的设计直径相对于旋转料床而言过小,因此该装置仅适用于旋转料床直径不大,物料处理量不多的场合,换言之对旋转料床的结构和承重量具有严格的限制。若旋转料床质量过大,将会导致其整个支撑结构(轴承和下料管)的屈曲塌陷,因而严格限制了该装置的放大和装置的运行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干燥器或热解器,其支撑结构的可靠性高,工作性能稳定,物料处理能力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燥器或热解器,包括壳体、设置在该壳体内的旋转料床和位于所述旋转料床上方用来将物料引入到所述旋转料床上的进料管,所述旋转料床上开设有用来将物料引出所述旋转料床的下料孔,其中,所述干燥器或热解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旋转料床下方的桁架支撑,该桁架支撑的顶端环绕连接于所述旋转料床的底面上,并且底端可旋转地支承在底部承台结构上,以支撑所述旋转料床沿其回转轴线旋转,其中所述桁架支撑的所述底端在所述旋转料床的径向上位于所述进料管与所述下料孔之间的位置。
优选地,该干燥器或热解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旋转料床下方的圆筒支撑,该圆筒支撑的顶端支撑于所述旋转料床的底面中心区域,所述桁架支撑于所述旋转料床的底面外环区域上,所述桁架支撑的所述底端与所述圆筒支撑的所述底端沿所述旋转料床的径向间隔设置,以共同支撑所述旋转料床。
优选地,所述干燥器或热解器还包括下料管和锥形的过渡托盘,所述旋转料床的底面的中心区域形成有下料孔,所述过渡托盘的大口径端与所述下料孔相连通,小口径端与所述下料管相连通,所述圆筒支撑的顶端连接于所述旋转料床的底面上或者所述过渡托盘的外锥面上。
优选地,所述干燥器或热解器还包括旋转驱动装置,该旋转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桁架支撑或圆筒支撑回转,从而带动所述旋转料床沿其回转轴线旋转。
优选地,所述干燥器或热解器还包括多个旋转定心机构,该多个旋转定心机构沿所述桁架支撑和/或圆筒支撑的侧壁的周向间隔设置以用于旋转定位。
优选地,所述桁架支撑和圆筒支撑的各自底端分别安装有多个旋转托辊,所述底部承台结构上对应地形成有圆形滑轨,所述桁架支撑和圆筒支撑通过所述旋转托辊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圆形滑轨上。
优选地,所述桁架支撑和圆筒支撑的各自底端分别连接有圆形滑轨,所述底部承台结构上对应于所述圆形滑轨设置有环形排布的多个旋转托辊,所述圆形滑轨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旋转托辊上。
优选地,上述壳体的侧部或下部形成有进风口,所述旋转料床将所述壳体的内腔相应地区隔为进料室和混风室,所述旋转料床中形成有气流通道,以使得混风室中的热载气体能够从下方穿过所述旋转料床流向所述进料室;其中,所述干燥器或热解器还包括结合所述旋转料床的转动以引导物料径向流动的导流板,该导流板连接于所述壳体且底端与所述旋转料床的上表面间隔,所述导流板的底端形成有向下开口的负压室,以使得所述导流板一侧的物料能够在负压作用下朝向另一侧的所述负压室方向流动。
优选地,所述导流板的底端的一个侧壁上设有搭接板,该搭接板的一端搭接于所述侧壁上,另一端向下延伸,以在所述搭接板与所述导流板的侧壁之间形成所述负压室。
优选地,所述旋转料床上设置有构成所述气流通道的多个贯通孔。
优选地,所述导流板为多块,该多块导流板沿所述旋转料床的径向依次排列,以将物料向内引流至下料孔。
优选地,所述干燥器或热解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料室中的连通管,该连通管的上端开口位于所述进料室内或向上延伸至所述壳体外,下端开口插入所述所述负压室中。
在根据本发明上述的加热炉中,旋转料床不再依赖于下料管的支撑,而是在旋转料床的下方设置了桁架支撑和圆筒支撑,圆筒支撑的直径大于下料管,对于旋转料床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在圆筒支撑的外围,通过桁架支撑对旋转料床的外环区域进行可靠支撑,并且桁架支撑的底端不再连接在圆筒支撑或下料管上,而是与圆筒支撑一样分别可旋转地支撑在底部承台结构上。这样,旋转料床的底部获得了间隔的两个可旋转支撑点(环),从而使得旋转料床的旋转稳定性大大增加,提升了旋转料床上的物料的承载重量,不易产生屈曲塌陷等。此外,通过对导流板的改进设计,使得导流板的一侧形成负压室,可有效增强导流板与旋转料床之间的间隙处的物料的流动性。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干燥器或热解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干燥器或热解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示了图2中的旋转驱动装置和旋转定心机构的布置示意图;
图4图示了桁架支撑或圆筒支撑与底部承台结构之间形成的一种优选实施形式的可旋转滑动结构;
图5为图2中圈起的旋转定心机构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2中的旋转料床的一种优选结构形式及其该旋转料床上的导流板的布置,,其中为清楚起见,仅显示了旋转料床上设置的作为气流通道的部分贯通孔;以及
图7为图6所示的旋转料床与导流板之间的安装结构,其中的导流板的内侧形成有负压室以增强导流板安装处的物料流通性能。
附图标记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干燥器或热解器,可用于处理褐煤等物料,其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该壳体内的旋转料床2以及设置在旋转料床2下方的桁架支撑3,该桁架支撑3的顶端环绕连接于旋转料床2的底面上,并且底端可旋转地支承在底部承台结构5上,以支撑旋转料床2沿其回转轴线OO′旋转。其中,进料管13位于旋转料床2上方用来将物料引入到旋转料床2上,旋转料床2上还开设有用来将物料引出旋转料床的下料孔21。一般而言,在旋转料床2上,下料孔21和进料管13中的一者设置在中心位置处,另一者则设置在外边缘邻接位置处。从而使得物料在旋转料床2上跟随旋转料床2旋转并产生相应地向内或向外的径向移动,最终从下料孔21中流出。在本发明中,为使得旋转料床2获得更好支撑,所述桁架支撑3的底端在旋转料床2的径向上位于进料管13与下料孔21之间的位置。
作为总的设计构思,为适应于结构重量和尺寸越来越大的干燥器或热解器,本发明对旋转料床的支撑位置、支撑结构和驱动结构的布置进行了针对性设计。具体而言,对于直径达20米以上且承重量大的旋转料床2,不再依赖于下料管6的支撑,而是在旋转料床2的下方特别设置了桁架支撑3,对于旋转料床2起到范围更大和更好的支撑作用。并且桁架支撑3的底端不是连接在如下所述的圆筒支撑4或下料管6上,而是可旋转地独立支撑在底部承台结构5上。如图2作为底部支撑点的底部承台结构5可以是地面支撑基础,或者专门设置的独立结构其它支撑结构,以下将详述,并且底部承台结构5优选地设置在旋转料床2的旋转轴心与外边缘之间的径向中心位置上,以使得旋转料床2获得更稳定的支撑,但本发明不限于此。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对于干燥器或热解器的整体结构而言,由于使旋转料床2获得了独立的可靠支撑,从而旋转稳定性更高,进而提高了设备的紧凑性、占用空间更小。
进一步地,在图2所示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根据本发明的干燥器或热解器还优选地包括设置在旋转料床2下方的圆筒支撑4,该圆筒支撑4的顶端支撑于旋转料床2的底面中心区域,桁架支撑3支撑于旋转料床2的底面外环区域上,桁架支撑3的底端与圆筒支撑4的底端沿旋转料床2的径向间隔设置,以共同支撑旋转料床2。圆筒支撑4的直径大于下料管6,在圆筒支撑4的外围,通过桁架支撑3对旋转料床2的外环区域进行可靠支撑,这样,在径向间隔设置桁架支撑3和圆筒支撑4的基础上,旋转料床2的底部可获得间隔的两个可旋转支撑点(环),从而使得旋转料床2的旋转稳定性大大增加,进一步地提升了旋转料床2上的物料的承载重量,不易产生屈曲塌陷等。
其中,壳体1的侧部或下部形成有进风口12,该进风口12更优选地设置在壳体1的侧壁上,从而降低干燥器或热解器的整体高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的上部设有朝向旋转料床2的上表面的外环部分的进料管13,旋转料床2将壳体的内腔相应地区隔为进料室A和混风室B,旋转料床2中形成有气流通道22(参见图6和图7),以使得混风室B中的热载气体能够从下方穿过旋转料床2流向进料室A,对旋转料床2上的物料进行干燥或热解。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进料管13对准旋转料床2的外环部分,进料管13落下的物料堆积于旋转料床2的外环部分,旋转料床2旋转时,物料跟随旋转并通过图6中所示的导流板15而逐渐进入旋转料床2中心的下料孔21。在此过程中,进风口12进入的热载气体穿过旋转料床2上的气流通道22为物料的干燥或热解反应提供热量,干燥或热解后的物料从下料孔21经由下料管6流出,进入下一级处理装置。
本发明中的桁架支撑3不同于常规的设置在旋转料床下方的桁架,该常规桁架的底端是支撑到下料管6或圆筒支撑4上,本发明中的桁架支撑3则是如图1和图2所示,针对直径跨度较大的旋转料床2的外环部分,将桁架支撑3的底端支撑在外环部分的径向非两端位置处,优选为中间位置处,从而使得旋转料床2获得最佳的稳定支撑效果。其中,该桁架支撑3优选地包括外支撑杆a、内支撑杆b和中间支撑杆c,外支撑杆a支撑在桁架支撑3的底端与旋转料床2的底端的外周缘部分之间,内支撑杆b的一端连接于桁架支撑3的底端,另一端连接于旋转料床2的内环边缘,中间支撑杆c设置在外支撑杆a、内支撑杆b和旋转料床2的底面的外环区域三者围绕形成的空间内。通过这种结构的桁架支撑3,覆盖支撑了旋转料床2的整个外环部分,底部可旋转支撑点优选地大致位于重力中心,从而旋转料床2的结构最为稳定并获得优化的支撑效果。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此处的桁架支撑结构仅为示例,可针对旋转料床的结构特点进行针对性设计,例如内支撑杆b连接到圆筒支撑4的外壁上等,诸如此类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干燥器或热解器还优选地包括下料管6和锥形的过渡托盘7,旋转料床2的底面的中心区域形成有如图6所示的下料孔21。过渡托盘7的大口径端与下料孔21相连通,小口径端与下料管6相连通。圆筒支撑4的顶端可选择地连接于旋转料床2的底面上或者过渡托盘7的外锥面上。当圆筒支撑4的顶端连接于旋转料床2的底面上时,圆筒支撑4的直径会大于过渡托盘7的大口径端,起到较好的支撑效果,但由于圆筒支撑4的顶端部分处于混风室B内的高温区域,对材质要求高。当圆筒支撑4的顶端连接于过渡托盘7的外锥面上时,则圆筒支撑4的内壁面处于常温区域,外壁面处于高温区域,仅需对外壁面做高温处理即可。优选地,可对壳体1的内壁进行隔热处理,例如粘贴隔热毡,隔热毡上再浇筑有浇筑料,以防止高温热载气体向外扩散。圆筒支撑4的外壁同样进行隔热处理,从而使圆筒支撑4内的支撑结构隔离高温气体,以增强支撑结构强度。此外,壳体1的中部以及混风室B内的桁架支撑3的两侧还分别设有水封14,用于将热载气体与外界常温以及转动部件和静止部件分隔开,防止整个设备的串气,使得设备能够正常运转。所述水封14也可采用沙封等形式的密封结构。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圆筒支撑4、旋转料床2、过渡托盘7和下料管6可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以避免重复而繁杂的密封结构设计,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设置了桁架支撑3和圆筒支撑4后,需要相应设置可旋转支撑结构。优选地,圆筒支撑4的底端可设置有底部承台结构5,以减轻桁架支撑3底端的底部承台结构5的承载。但是,在桁架支撑3底端的底部承台结构5足够坚固可靠,或者圆筒支撑4的底端安装空间受限时,圆筒支撑4的底端也可不必设置底部承台结构5,圆筒支撑4可在桁架支撑3的带动下随旋转料床2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为桁架支撑3和圆筒支撑4的底端均设置有相同的底部承台结构5。如图4所示,桁架支撑3和圆筒支撑4的各自底端分别连接有圆形滑轨11,底部承台结构5上对应于圆形滑轨11设置有环形排布的多个旋转托辊10,每个旋转托辊10的中心轴线沿圆形的径向方向布置,旋转托辊10通过托架承压在底部承台结构5上,从而圆形滑轨11可转动地支承在旋转托辊10上。这样,桁架支撑3和圆筒支撑4的底端均可滑行在旋转托辊10上。图4所示的旋转托辊10还可优选地设置在底部承台结构5表面的下方,即形成凹陷状轨道。凹陷状轨道可对承压其上的圆形滑轨11起到限位作用。当然,可选择地,桁架支撑3和圆筒支撑4的各自底端也可分别安装有多个旋转托辊10,底部承台结构5上对应地形成有圆形滑轨11,桁架支撑3和圆筒支撑4通过旋转托辊10可旋转地设置在圆形滑轨11上,同样能够实现上述可旋转支撑的功能。
在形成可旋转支撑的结构后,需要合理地设置旋转驱动装置8以驱动旋转料床2。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旋转驱动装置8设置为用于驱动桁架支撑3或圆筒支撑4回转,从而带动旋转料床2沿其回转轴线OO′旋转。具体地,旋转驱动装置8优选为多个并沿桁架支撑3或圆筒支撑4的底端的回转轨迹间隔布置。如图3所示为沿周向均匀布置的四个旋转驱动装置8,以保障旋转的稳定性和正常运行,即使其中一个旋转驱动装置8发生故障,其余三个旋转驱动装置8仍可保证整个装置的正常运行。多个旋转驱动装置8可设置在桁架支撑3或圆筒支撑4的内侧或外侧,图3中示出了设置在圆筒支撑4的内壁的情形。优选地,旋转驱动装置8采用液压驱动,液压驱动具有过载保护性能,在事故卡阻工况下能起到对设备的保护作用。具体地,此液压驱动的旋转驱动装置8包括液压马达和外齿驱动轮,桁架支撑3或圆筒支撑4的侧壁上相应设置有环形内齿,液压马达的输出轴连接并驱动外齿驱动轮旋转,从而通过外齿驱动轮与环形内齿的啮合传动而带动桁架支撑3或圆筒支撑4转动。
由于旋转料床2的自重以及承载物料的重量较大,旋转过程中难免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旋转偏移,此时质量大的旋转料床2的偏移惯性力大,将严重影响干燥器或热解器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此,本实施方式中的干燥器或热解器还优选地包括多个旋转定心机构9,该多个旋转定心机构9沿桁架支撑3和/或圆筒支撑4的侧壁的周向间隔设置,以用于旋转定位,使得旋转料床2始终保持为围绕其回转轴线OO′旋转。如图5所示,作为一个优选结构,旋转定心机构9包括固定支座91、复位弹性件92和定心轮93,定心轮93通过旋转轴安装在固定支座91上并能够绕旋转轴自转,定心轮93可在复位弹性件92的作用下弹性顶触于桁架支撑3或圆筒支撑4的侧壁上。其中,当旋转料床2产生偏移时,则复位弹性件92产生复位弹性力。定心轮93与桁架支撑3和/或圆筒支撑4的侧壁之间的转动接触也不影响桁架支撑3或圆筒支撑4的转动。如图3所示,旋转定心机构9为多个,该多个旋转定心机构9沿圆筒支撑4的底端的旋转轨迹均匀排列,旋转定心机构9的定心轮93可转动地接触圆筒支撑4的侧壁上凸出的角钢部分。
综上可见,在上述干燥器或热解器中,通过增设桁架支撑3和圆筒支撑4,使得旋转料床2获得多处可旋转支撑,对于产能增大而直径增加的旋转料床2而言,获得了良好的支撑,具有良好的抗倾翻能力,大大提高了旋转稳定性。旋转料床2的直径增加,则桁架支撑3的结构相应增大,桁架支撑3的底部支撑点与圆筒支撑4的底部支撑点间隔也相应增大。相较于通过下料管6或圆筒支撑4单独支撑,甚至包括在旋转料床2的外缘部分进行结合支撑,本发明的支撑效果和支撑结构均更为简单、稳定。
进一步地,在上述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旋转料床的干燥器或热解器。结合图2、图6和图7所示,该干燥器或热解器还包括结合旋转料床2的转动以引导物料径向流动的导流板15,该导流板连接于壳体1且底端与旋转料床2的上表面间隔,导流板15的底端形成有向下开口的负压室C,以使得导流板15一侧的物料能够在负压作用下朝向另一侧的负压室C方向流动,即通过导流板15与旋转料床2之间的间隙D径向流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物料径向向内移动,则负压室C设置在导流板15的内侧,在物料径向向外移动时,负压室C设置在导流板15的外侧。其中,导流板15固定设置而不跟随旋转料床2旋转,因而导流板15与旋转料床2之间存在一定间距,该间隙D的宽度一般为20-30mm,同时料层厚度一般为200-400mm。当旋转料床2在旋转驱动装置8的驱动下保持匀速旋转时,物料跟随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由进料管13进入到旋转料床2上的物料通过固定于壳体1上并下悬的刮板(图中未显示)刮平整后,沉积在旋转料床2的外环部分上,通过导流板15的引导后向旋转料床2的内环部分移动,旋转数圈后直至旋转料床2的中心区域,并从中心下料孔21排出。同时,混风室B中的热载气体从旋转料床2底部进入,经过旋转料床2和上面的料层,从进料室A的顶部排出。但是在旋转和干燥的过程中,在旋转料床2上的物料由于自身料层的重力及旋转料床2本身结构的问题,在导流板15和旋转料床2之间的物料的流动性较差,容易卡堵在间隙D和导流板15的两侧,形成物料滞流区域。为此,本发明此处的设计目的是增加导流板15和旋转料床2之间的物料的流动性,消除物料滞流区域,使得整个物料在旋转料床2上的流动顺畅。因此,本发明对导流板15进行改进设计,使得导流板15的内侧(朝向中心下料孔21的一侧,该侧在旋转料床2沿图6所示的旋转方向w旋转时面对转动的物料)形成负压室C,以引导外侧的物料经由导流板15底端与旋转料床2之间的间隙D向内侧流动,防止物料堆积于间隙D中或间隙D外侧,从而避免在导流板15底端形成料流阻滞,防止阻滞的物料被过分干燥或热解,增强旋转料床上的物料的流动性。
如图7所示,结合热载气体通过气流通道22后的流向,本实施方式中设计了一种简单结构以形成上述负压室C。其中,导流板15的底端的内侧壁上设有搭接板151,该搭接板151的一端搭接于内侧壁上,另一端向下延伸,气体经由气流通道22持续流出,使得图7所示的搭接板151与导流板15的内侧壁之间的半封闭腔室内形成一定的负压,从而在搭接板151与导流板15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所述负压室C。堆积于间隙D中或间隙D外侧的物料在负压作用下呈流化态流动,可顺畅通过该间隙D。
图7中的上述搭接板151形成为“L”形板,以结合导流板15的内侧壁形成所述负压室C。图7中的搭接板151的穿透纸面方向的两端还可增设闭合板,以侧向封闭腔室。当然,搭接板151还可形成为其它形状结构,例如弧形板的形式。
如图6所示,本发明中的旋转料床2优选为圆环板,圆环板的中心孔形成为下料孔21。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料床2上设置有多个贯通孔,该贯通孔贯穿气流通道22设置以作为上述气流通道22。其中,贯通孔的形状、大小、开孔率等由工艺计算确定。在图6和图7中为清楚起见,仅显示了旋转料床上的部分贯通孔。此旋转料床2结合上述设有搭接板151的导流板15,在气体持续流过气流通道22时可形成负压室C,而且旋转料床2的上表面优选为沿径向由外至内倾斜向下,气流通道22形成为水平或倾斜向下,则旋转料床2上的物料可在旋转过程中顺着倾斜面向内移动,有利于物料流动。
其中,导流板15优选为多块,可根据物料的流动特性相应设置导流板15的长度、安装角度等参数,例如该多块导流板15沿旋转料床2的径向依次排列,逐步将物料向内引流至下料孔21。
在形成所述负压室C后,如图7所示,还优选地设有连通管152,该连通管152的上端开口位于进料室A内,下端开口插入于导流板15内侧的负压室C中。连通管152可用作吹扫管道,以通入气体对负压区域和工作后的旋转料床2的上表面进行气吹,清初残存的物料,实现负压区域的自清洁功能。并且,设置连通管152后,由于进料室A的气压低,混风室B中的气压高,进一步增强负压室C的负压效果,增加上述物料滞流区域的物料的流动性。
另外在安装时,如图7所示,导流板15可连接于连通管152的下端,而连通管152则向上安装到壳体1上,例如与刮板等统一安装到壳体1内的横梁上。
可见,根据上述结构的导流板和旋转料床,可增强旋转料床上的物料的流动性,防止导流板与旋转料床之间的间隙处的物料阻滞、堆积。
综上,通过本发明设计的干燥器或热解器尤其适用于褐煤等物料的工业化大规模的干燥或热解处理。在旋转料床的直径增大、自重和承载物料重量均增大的同时,能获得稳定和可靠的支撑,提高干燥器或热解器的处理产能。而且,根据工艺要求,通过导流板的改进设计,有效地改善了旋转料床上的物料的流动性。本实施方式中,针对粒径为3~80mm的褐煤物料,旋转料床2上的物料厚度为200~400mm,旋转料床2的外径为22m,旋转速度为0.4r/min,旋转料床2及其物料的重量达250吨,圆筒支撑4的直径为9m,热载气体的温度为450~650℃,物料在旋转料床2上的旋转干燥或热解的处理时间为15-70min。该干燥器或热解器的每日褐煤处理量达3500吨/天。可见,根据本发明的干燥器或热解器适用于褐煤等物料的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相对于现有的干燥器或热解器可增大结构尺寸,扩大产能。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1)

1.一种干燥器或热解器,包括壳体(1)、设置在该壳体内的旋转料床(2)和位于所述旋转料床(2)上方用来将物料引入到所述旋转料床(2)上的进料管(13),所述旋转料床(2)上开设有用来将物料引出所述旋转料床的下料孔(21),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器或热解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旋转料床(2)下方的桁架支撑(3),该桁架支撑(3)的顶端环绕连接于所述旋转料床(2)的底面上,并且底端可旋转地支承在底部承台结构(5)上,以支撑所述旋转料床(2)沿其回转轴线(OO')旋转,其中所述桁架支撑(3)的所述底端在所述旋转料床(2)的径向上位于所述进料管(13)与所述下料孔(21)之间的位置;
其中,所述壳体(1)的侧部或下部形成有进风口(12),所述旋转料床(2)将所述壳体的内腔相应地区隔为进料室(A)和混风室(B),所述旋转料床(2)中形成有气流通道(22),以使得混风室(B)中的热载气体能够从下方穿过所述旋转料床(2)流向所述进料室(A);
所述干燥器或热解器还包括结合所述旋转料床(2)的转动以引导物料径向流动的导流板(15),该导流板连接于所述壳体(1)且底端与所述旋转料床(2)的上表面间隔,所述导流板(15)的底端形成有向下开口的负压室(C),以使得所述导流板(15)一侧的物料能够在负压作用下朝向另一侧的所述负压室(C)方向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器或热解器,其特征在于,该干燥器或热解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旋转料床(2)下方的圆筒支撑(4),该圆筒支撑(4)的顶端支撑于所述旋转料床(2)的底面中心区域,所述桁架支撑(3)支撑于所述旋转料床(2)的底面外环区域上,所述桁架支撑(3)的所述底端与所述圆筒支撑(4)的所述底端沿所述旋转料床(2)的径向间隔设置,以共同支撑所述旋转料床(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燥器或热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器或热解器还包括下料管(6)和锥形的过渡托盘(7),所述旋转料床(2)的底面的中心区域形成有所述下料孔(21),所述过渡托盘(7)的大口径端与所述下料孔(21)相连通,小口径端与所述下料管(6)相连通,所述圆筒支撑(4)的顶端连接于所述旋转料床(2)的底面上或者所述过渡托盘(7)的外锥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燥器或热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器或热解器还包括旋转驱动装置(8),该旋转驱动装置(8)用于驱动所述桁架支撑(3)或圆筒支撑(4)回转,从而带动所述旋转料床(2)沿其回转轴线(OO')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燥器或热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器或热解器还包括多个旋转定心机构(9),该多个旋转定心机构(9)沿所述桁架支撑(3)和/或圆筒支撑(4)的侧壁的周向间隔设置以用于旋转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燥器或热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支撑(3)和圆筒支撑(4)的各自底端分别安装有多个旋转托辊(10),所述底部承台结构(5)上对应地形成有圆形滑轨(11),所述桁架支撑(3)和圆筒支撑(4)通过所述旋转托辊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圆形滑轨(11)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燥器或热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支撑(3)和圆筒支撑(4)的各自底端分别连接有圆形滑轨(11),所述底部承台结构(5)上对应于所述圆形滑轨(11)设置有环形排布的多个旋转托辊(10),所述圆形滑轨(11)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旋转托辊(10)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器或热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15)的底端的一个侧壁上设有搭接板(151),该搭接板(151)的一端搭接于所述侧壁上,另一端向下延伸,以在所述搭接板(151)与所述导流板(15)的侧壁之间形成所述负压室(C)。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器或热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料床(2)上设置有构成所述气流通道(22)的多个贯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器或热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15)为多块,该多块导流板(15)沿所述旋转料床(2)的径向依次排列,以将物料引流至所述下料孔(21)。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器或热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器或热解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料室(A)中的连通管(152),该连通管(152)的上端开口位于所述进料室(A)内或向上延伸至所述壳体(1)外,下端开口插入所述负压室(C)中。
CN201410012548.8A 2014-01-10 干燥器或热解器 Active CN1047767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12548.8A CN104776702B (zh) 2014-01-10 干燥器或热解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12548.8A CN104776702B (zh) 2014-01-10 干燥器或热解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76702A CN104776702A (zh) 2015-07-15
CN104776702B true CN104776702B (zh) 2016-11-30

Family

ID=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59172A (en) * 1973-04-18 1975-01-07 Salem Corp Multiple rabbled rotary hearth
US4834650A (en) * 1988-06-14 1989-05-30 Salem Furnace Co. Sealed rotary hearth furnace with central bearing support
CN203007214U (zh) * 2012-10-19 2013-06-19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旋转加热装置
CN103388980A (zh) * 2012-05-07 2013-11-13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 一种具有旋转料床的干燥炉或热解炉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59172A (en) * 1973-04-18 1975-01-07 Salem Corp Multiple rabbled rotary hearth
US4834650A (en) * 1988-06-14 1989-05-30 Salem Furnace Co. Sealed rotary hearth furnace with central bearing support
CN103388980A (zh) * 2012-05-07 2013-11-13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 一种具有旋转料床的干燥炉或热解炉
CN203007214U (zh) * 2012-10-19 2013-06-19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旋转加热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84007C2 (ru) Охладитель агломерата
CN103542400B (zh) 一种生物质燃料燃烧设备及其燃烧方法
CN101125306A (zh) 辊式中速磨机
CN106190206B (zh) 固体热载体热解器
CN1724318A (zh) 用于存储散装物料的筒仓
CN103836893A (zh) 一种具有旋转料床的干燥炉或热解炉
CN206334624U (zh) 一种循环搅拌装置
CN104776701B (zh) 具有旋转料床的干燥器或热解器
CN104776702B (zh) 干燥器或热解器
BR102012009128A2 (pt) Retorta vertical de superfície e processo de obtenção de óleo e gás a partir de xisto pirobetuminoso e/ou materiais contendo compostos orgânicos de carbono
CN202193730U (zh) 钟旋结合布料器
CN105318681B (zh) 干燥器或热解器
CN203935876U (zh) 行星立辊式磨机
CN106281379B (zh) 固体热载体热解器
CN103836894B (zh) 一种具有旋转料床的干燥炉或热解炉
CN107014216A (zh) 烧结矿用槽式液密封鼓风冷却装置及方法
CN105985788A (zh) 煤热解装置
CN104776702A (zh) 干燥器或热解器
CN209783189U (zh) 逆流式粮食烘干机
CN107179002B (zh) 双侧卸料的烧结矿用槽式液密封鼓风冷却装置及方法
CN106833692A (zh) 一种油砂干馏系统
CN106554785A (zh) 盘式反应器
CN206587887U (zh) 一种中速磨煤机
CN206944731U (zh) 用于竖式冷却筒冷却工艺的切向回转布料机
CN206318946U (zh) 旋转床布料装置和具有其的干馏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0011 Beijing Dongcheng District, West Binhe Road, No. 22

Patentee after: CHINA ENERGY INVESTMENT Corp.,Ltd.

Patentee after: Beijing low carbon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Address before: 100011 Shenhua building, 22 West Binhe Road, Dongche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SHENHUA GROUP Corp.,Ltd.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low carbon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