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73843A - 一种汽车制造厂达标排放废水深度处理后获得的中水用于冷却水补水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制造厂达标排放废水深度处理后获得的中水用于冷却水补水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73843A
CN104773843A CN201510163745.4A CN201510163745A CN104773843A CN 104773843 A CN104773843 A CN 104773843A CN 201510163745 A CN201510163745 A CN 201510163745A CN 104773843 A CN104773843 A CN 1047738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ncentration
replenishing
adds
a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6374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73843B (zh
Inventor
陆宁
周黎锋
宋力
施沛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ike Gree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ike Gree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ike Gree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ike Gree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16374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738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738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738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738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738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Water By Oxidation Or Re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制造厂达标排放废水深度处理后获得的中水用于冷却水补水的方法,为将所述中水通过补水管对开放式水分散冷却塔进行补水,在补水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案控制中水补水过程:1)当补水量达到设定值时停止补水,当在线检测仪表测得中水的参数超标时停止补水,所述参数包括水量、pH、电导率、余氯和浊度;2)冷却水浓缩倍数控制在2~4;3)投加复配阻垢剂、缓蚀剂和杀菌剂。本发明对汽车制造厂排放出的各种工业废水,包括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再进一步深度处理,并用作汽车制造厂循环冷却水补水,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并通过工艺对现有的冷却水日常补水处理工艺进行改进,使得采用中水补水后,冷却水系统仍然能够正常运行。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制造厂达标排放废水深度处理后获得的中水用于冷却水补水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工艺领域,具体涉及汽车制造厂达标排放废水深度处理后获得的中水用于冷却水补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工业废水中主要含有涂装车间表面处理和涂装工序排放的表面活性剂、油类、磷酸盐、金属盐类、有机溶剂等物质,以及机加工排放的高浓度乳化液。目前汽车工业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是预处理、物化处理、生物处理和二沉池处理。经过二沉池沉淀后,出水一般可满足《城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02)或《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然后再通过中水深度处理工艺进行处理。例如:专利200810207457.4中公开了一种汽车制造厂废水的处理方法,该方法依次采用了预处理、两级物化处理和生化处理,生化处理后的出水再经二沉池泥水分离,再流入排放池排放。为节约能源,其在二沉池泥水分离后还增加了深度处理,深度处理后的出水可用于绿化浇灌和冲厕等,但是用于绿化和冲厕的中水用水需求量毕竟较少,节水优势体现有限,例如在某大型汽车制造厂,其用于绿化浇灌和冲厕的水耗一般每天只有数十吨,而该厂的能源中心为全厂提供生产、空调用水,其最大水耗来源于开放式冷却水的补水,冷季用水量约为200m3/天,暖季空调运行时约为2300m3/天。可见,将中水回用于冷却水补水其意义远高于用于绿化浇灌及冲厕。
中水回用于冷却水补水对中水的水质要求要高于绿化浇灌及冲厕。这是由于中水中的各类腐蚀性和致垢性离子往往比自来水中的含量高,极易导致冷却水系统产生腐蚀和结垢事故;并且中水虽然经过深度处理,但是其中仍残留有一定量的悬浮物和有机物,极易导致冷却水菌藻滋生严重,进而引起次生的腐蚀问题和换热设备堵塞事故,而常规的中水深度处理工艺仅仅采用了砂滤、炭滤、精滤等过滤措施,其出水浊度较难保证小于2NTU。因此随着水资源缺乏日益严重、节能减排、成本控制成为水处理行业发展的重点,汽车制造厂中水需要更有效的深度处理,需要更加优化的处理工艺;将中水回用于冷却水补水后,冷却水日常水处理工艺较之采用自来水补水时,也必须做改进,以适合中水补水的特征,确保冷却水系统稳定运行。
中水水质与自来水水质有所区别。一般来讲,汽车制造厂中水中腐蚀性离子氯根、硫酸根较同厂区的自来水水质偏高1倍左右;总硬度、总碱度一般也比自来水偏高;更重要的是,中水中仍还有一定量的有机物,其CODcr虽然经深度处理后低于标准值60mg/L,甚至低于40mg/L,但进入冷却水系统后,由于冷却水水温非常适宜菌藻繁殖,且冷却水与空气充分接触冷却过程中溶解了大量氧气,故少量有机物即能迅速促进菌藻繁殖,导致严重后果。因此,采用中水补水后,有必要设计更有针对性的日常运行工艺方案。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汽车制造厂达标排放废水深度处理后获得的中水用于冷却水补水的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汽车制造厂废中水的浪费及冷却水补水的消耗所造成的资源浪费的技术缺陷。
本发明中所述的汽车制造厂达标排放废水深度处理后获得的中水是由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获得的:
a.向汽车制造厂达标排放废水中投加聚合氯化铝PAC,并经砂滤器进行砂滤;其目的为
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生物絮体,同时降低水中浊度、pH和碱度,有利于冷却水对结垢倾
向的控制;
b.砂滤器出水经炭滤器进行炭滤;其目的为进一步的吸附水中的有机物质,降低CODcr;
c.炭滤器出水经超滤设备进行超滤;
d.超滤设备出水经消毒后获得中水。
本发明中所述PAC为聚合氯化铝,其是介于AlCl3和Al(OH)3之间的一种水溶性无机高分子聚合物,化学通式为[Al2(OH)nCl6-n]m,其中m代表聚合程度。
步骤d中超考虑的精度为0.01~0.1μm,基本能够滤除细菌、藻类,能滤除大多数胶体,以及能部分滤除溶解性有机物。因此采用超滤能进一步降低水中浊度、CODcr,有机细菌、藻类等微生物,对于减缓冷却水系统的菌藻繁殖以及减轻冷却水日常水处理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优选地,步骤a中,每升汽车制造厂达标排放废水中投加3~8mg的所述PAC。所述的PAC可以配置成溶液投加。优选地,所述PAC溶液的浓度为10~20%。
优选地,所述砂滤和所述炭滤的过滤速度为5~12m/h。
更优选地,所述砂滤和所述炭滤的过滤速度为8~10m/h。这样的过滤速度既能够保证过滤效果,又不至于使得过滤容器直径过大,避免增加占地面积和造价。
优选地,所述超滤设备所采用超滤膜选自中空纤维式膜、螺旋卷式膜和圆管式膜中的一种或多种。
更优选地,所述超滤设备所采用超滤膜选自中空纤维式膜。
优选地,所述超滤膜的材质选自聚砜PS、聚偏氟乙烯PVDF和聚氯乙烯PVC中的一种。
更优选地,所述超滤膜的材质选自聚偏氟乙烯PVDF。
优选地,所述炭滤和所述超滤步骤之间还包括经过保安过滤器进行过滤的步骤,所述保安过滤器的滤芯的精度为50~200μm。
更优选地,所述保安过滤器选用袋式过滤器,更换滤袋工作比较简便,使用成本较低。
优选地,步骤d中,选用次氯酸钠或液氯作为消毒剂进行消毒,所述消毒剂的投加浓度为1~6mg/L。
更优选地,所述消毒剂为次氯酸钠,运输、存储和使用比较安全方便。
消毒剂的加入可以杀灭出水中的菌藻,避免菌藻在冷却水系统中繁殖而导致微生物腐蚀、粘泥滋生引起管道堵塞或换热设备换热效率降低。
本发明中,由于采用了超滤设施,对汽车达标排放废水中的悬浮物、菌藻有着优良的去除作用,对溶解性有机物质也有部分去除作用,故深度低降低中水的浊度、CODcr,出水浊度可达1.5NTU甚至1NTU以下。
经上述方法处理后的获得的中水指标可达到该汽车制造厂的中水补水内控标准,通过一定的工艺控制后可以代替自来水直接作为汽车制造厂的开放式冷却水补充水使用。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如上述所述方法获得的中水在开放式水分散冷却塔冷却水补水上的用途。
在上述技术背景的基础上,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中公开一种汽车制造厂达标排放废水深度处理后获得的中水用于冷却水补水的方法,为将所述中水通过补水管对开放式水分散冷却塔进行补水,在补水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案控制中水补水过程:1)当补水量达到设定值时停止补水,当在线检测仪表测得中水的参数超标时停止补水,所述参数包括水量、pH、电导率、余氯和浊度;2)冷却水浓缩倍数控制在2~4;3)投加复配阻垢剂、缓蚀剂和杀菌剂。
由于中水中含有有机物,CODcr较高,因此如果大量中水冲击性进入冷却水系统,则对冷却水水质会带来冲击,主要表现为:冷却水系统的CODcr快速上升,冷却水本身难以在短时间内将CODcr降解,导致菌藻快速繁殖,即使杀菌剂投加量成倍地增加,也不一定能保证杀菌效果;腐蚀性离子和致垢性物质同样也快速上升,大大加快了腐蚀和结垢趋势,即使投加缓蚀剂和复配阻垢剂也不一定能有效抑制这种趋势的发生。因此,有必要安装中水供水计量表,对中水补水量进行控制,根据每日计划补水量,均匀地补入冷却水系统,防止对冷却水系统带来冲击,补水量达到当日计划量,PLC系统自动关闭中水补水泵。
除了补水量控制,对于中水的一些重要指标,也实施在线控制。包括pH、电导率、浊度、余氯。由于中水补水水质指标数量多,如果全部实现在线监测则设备投资巨大,可操作性不强。因此,考虑选用上述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设备投资比较经济的指标:
pH——可反映碱度指标,碱度随着pH变化而同步变化;
电导率——可反映包括腐蚀性离子和致垢性离子的含量,电导率越高,这些离子含量就
越高,电导率稳定,这些离子的含量相对也比较稳定;
浊度——可反映悬浮物含量;
余氯——余氯控制到位说明中水菌藻控制也已经到位。
当在线仪表监测得到这些测定值达到或超过设定最高限或最低限值时,PLC自控系统立即停止供水。在线监测仪表可实时地将数据传送到监控电脑上,并具有数据超标的报警功能;并将历史数据和报警记录保存形成运行数据库。
理论上,提高浓缩倍数,意味着减少冷却水系统的排污量,同时补水量也就越少。不过,在高浓缩倍数条件下运行,系统的腐蚀、结垢、菌藻繁殖趋势就更为严重,特别是采用中水补水后,高浓缩倍数下的风险更大。采用自来水补水的冷却水系统一般浓缩倍数控制4倍左右,采用中水补水后,可将浓缩倍数下调至2~3倍运行。日常浓缩倍数采用在线电导率仪+排污电动阀实现自控控制,即当冷却水电导率达到所设定的上限值时,PLC自控系统自动打开排污电动阀,实施排污,同时中水补充入冷却水系统,当冷却水电导率降低至所设定的下限值时,PLC自控系统自动关闭排污电动阀,停止排污,这样,使得电导率能始终维持在一个范围内,冷却水水质也维持稳定,避免大的波动。
日常开放式冷却水需要通过投加复配阻垢剂、缓蚀剂和杀菌剂,以确保系统结垢、腐蚀和菌藻繁殖处于有效抑制之中。在采用中水补水后,有必要对采用自来水补水的水处理药剂方案进行改进,使之更能适用于中水补水后的冷却水系统。
优选地,所述复配阻垢剂包括有机膦酸类和聚羧酸类或所述复配阻垢剂包括聚羧酸类中的至少两种,所述有机膦酸类选自羟基乙叉二膦酸、2-膦酸丁烷-1,2,4-三羧酸或乙二胺四甲叉膦酸;所述聚羟酸类选自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羧酸盐-磺酸盐、丙烯酸-非离子三元共聚物或丙烯酸-丙烯酸酯-磷酸-磺酸盐四元共聚物。以冷却水的排污量为基础计,所述复配阻垢剂的投加浓度为20~100mg/L。针对中水中的总硬度和总碱度明显高于自来水情况,需加强阻垢分散效果。
所述复配阻垢剂中分散剂换为多元共聚物分散剂,例如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或羧酸盐-磺酸盐或丙烯酸-非离子三元共聚物或丙烯酸-丙烯酸酯-膦酸-磺酸盐共聚物,此类分散剂兼具羧酸、磺酸基团,比单纯的羧酸类聚合物阻垢分散效果更为优异。
优选地,所述聚羧酸类的投加浓度为50~100mg/L。
优选地,所述复配阻垢剂包括有机膦酸类和聚羧酸类时,所述有机膦酸类和所述聚羧酸类之间的投加浓度比为1:0.5~3。
更优选地,当所述复配阻垢剂选自有机膦酸类和聚羧酸类时,所述复配阻垢剂选自2-膦酸丁烷-1,2,4-三羧酸和丙烯酸-丙烯酸酯-膦酸-磺酸盐四元共聚物两者复配而成;或所述复配阻垢剂选自或乙二胺四甲叉膦酸和丙烯酸-丙烯酸酯-膦酸-磺酸盐四元共聚物两者复配而成;且所述复配阻垢剂的投加浓度为30~80mg/L。
优选地,所述缓蚀剂包括碳钢缓蚀剂和铜缓蚀剂,所述碳钢缓蚀剂选自硫酸锌、氯化锌和钼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铜缓蚀剂选自甲基苯并三氮唑和苯并三氮唑中的一种或两种。针对中水中的氯离子、硫酸根等腐蚀性离子明显高于自来水情况,需加强缓蚀处理效果。因此在原有采用自来水作为补水时的缓蚀剂锌盐基础上,适当提高其投加浓度。
优选地,所述碳钢缓蚀剂选自硫酸锌和氯化锌中的一种或两种时,所述碳钢缓蚀剂的投加量以锌离子计,锌离子的浓度为2~2.5mg/L;所述碳钢缓蚀剂包括钼酸钠,还包括硫酸锌和氯化锌中的一种或两种时,所述碳钢缓蚀剂的投加量以锌离子计,锌离子浓度为0.5~1mg/L时,所述钼酸钠的投加量以Na2MoO4·2H2O的浓度计为3~10mg/L。
钼酸钠对抑制腐蚀性离子尤其是氯离子点蚀方面特别有效,并且与锌盐共用能起到协同增效作用。
优选地,所述铜缓蚀剂的投加总量为3~10mg/L。
优选地,所述杀菌剂包括非氧化性杀菌剂、氧化性杀菌剂和粘泥剥离杀菌剂;所述非氧化性杀菌剂选自戊二醛或异噻唑啉酮,所述戊二醛的投加浓度为20~50mg/L,所述异噻唑啉酮的投加浓度为50~100mg/L;所述氧化性杀菌剂选自二氯异氰尿酸钠或三氯异氰尿酸,所述二氯异氰尿酸钠的投加浓度为10~30mg/L,所述三氯异氰尿酸的投加浓度为6~20mg/L;所述粘泥剥离杀菌剂选自单季铵盐、双季铵盐或聚季铵盐,所述单季铵盐的投加浓度为200~300mg/L,所述双季铵盐的投加浓度为100~200mg/L,所述聚季铵盐的投加浓度为50~100mg/L,所述杀菌剂的投加浓度均是以冷却水的容量为基础计。
本发明中所述单季铵盐为烷基二甲基苄铵卤化物或烷基二甲基苄铵卤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所述烷基选自含有1~10个碳原子的烷基中的一种。所述卤元素包括氟、氯、溴和碘中的一种。
本发明中所述双季铵盐选自双葵基二甲基溴化铵、双葵基二甲基氯化铵、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溴化双(十二烷基二甲基)乙撑二铵、2-(2-苯氧基乙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卤化物。
本发明中所述聚季铵盐选自聚季铵盐-2、聚季铵盐-7、聚季铵盐-10、聚季铵盐-11、聚季铵盐-22、聚季铵盐-28、聚季铵盐-32、聚季铵盐-33、聚季铵盐-37中的一种或多种。
汽车工业中产生的废水经过物化、生化处理后,出水浊度一般10NTU左右,CODcr在50~80mg/L,pH在7.5~8左右。根据《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冷却水补水的水质要求为浊度≤5NTU、总硬度≤450mg/L、总碱度≤350mg/L、CODcr≤60mg/L等,如下表表1所示。而根据实际运行经验,对于汽车制造厂生产用工艺和空调用制冷机冷却水,为保证工艺运行更稳定可靠,这些指标最好达到浊度≤2NTU,总硬度≤150mg/L,总碱度≤100mg/L,CODcr≤60mg/L等,如下表表1所示。针对汽车废水处理工艺,需要采用有针对性且可靠的中水处理工艺。
表1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中汽车制造厂达标排放废水处理工艺中的不足,提出一种优化的处理工艺,对汽车制造厂排放出的各种工业废水,包括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经物理化学处理、生物化学处理的达标出水再进一步深度处理,并用作汽车制造厂循环冷却水补水,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并通过工艺对现有的冷却水日常补水处理工艺进行改进,使得采用中水补水后,冷却水系统仍然能够正常运行。
本发明中公开的中水深度处理的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陷而具有创造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一、汽车制造厂达标排放废水深度处理工艺
国内某大型汽车制造厂建有1座废水处理站,主要处理汽车涂装生产线排放的清洗废水、磷化废水等,以及全厂的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为120m3/h。废水处理工艺主要采用物化、生化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02)。
厂家为了节能减排,因此在废水处理工序后增加了一道中水深度处理工艺,一期处理能力为60m3/h。达标排放废水由进水泵输送,进水泵共2台,1用1备,每台流量65m3/h。在进水泵与砂滤器之间设置PAC投加点1个,采用PAC加药计量泵1台实施投加PAC,投加量为3~8mg/L,使得废水经过混凝反应后,进入砂滤器过滤。投加PAC的目的是进一步去除达标废水中的生物絮体,同时具有降低中水浊度、pH和碱度的作用,有利于冷却水对结垢倾向的控制。砂滤出水进入炭滤,进一步吸附中水中的有机物质,降低CODcr。砂滤器和炭滤器分别设置2台,并联运行,每台过滤流量为30m3/h,按过滤流速8~12m3/h流速设计,滤层高度为1~1.5m。炭滤出水经过2台并联安装的袋式保安过滤器,每台过滤流量为30m3/h,防止大颗粒杂质,如泄漏的石英砂和活性炭进入超滤膜导致膜堵塞或损伤,过滤精度50~200微米。保安过滤器出水进入超滤设施。由于超滤的过滤精度达到0.01~0.1微米,故基本能滤除细菌、藻类(粒径在0.1微米以上)、能滤除大多数胶体(粒径在0.01微米以上),以及能部分滤除溶解性有机物(粒径在0.001~0.01微米)。因此采用超滤能进一步降低中水浊度、CODcr,以及细菌、藻类等微生物,对于减缓冷却水系统的菌藻繁殖以及减轻冷却水日常水处理负担具有重要意义超滤设备所用超滤膜采用中空纤维式,并且采用聚偏氟乙烯(PVDF)材质。超滤出水进入中水池,即回用水池,在进入中水池前的管道上,设置加氯点1个,采用次氯酸钠加药计量泵1台实施投加次氯酸钠,次氯酸钠在管道内与水充分搅拌混合,实施杀菌灭藻,次氯酸钠进入中水池后,能继续维持一定的余氯量,保持杀菌效果。砂滤器、炭滤器以及超滤设施在运行了一段时间后,由于各类被截留的污染物不断累积,而导致流通量逐渐变小,因此需定期对砂滤器、炭滤器和超滤设施实施反洗,砂滤器、炭滤器的共用反洗泵1用1备,每台流量120m3/h,超滤设施反洗泵1台,流量120m3/h。所有反洗用水都采用中水池中已深度处理的中水,不采用自来水。本实施例中水深度处理方法所涉及的主要设备归纳如下表所示:
下表中2000表示罐体内径,2000mm或2米;
运行效果:
(1)PAC投加效果。中水进入砂滤前,投加不同浓度PAC,砂滤出水的相关指标如下:
随着PAC投加浓度提高,砂滤出水的浊度、PH、总碱度都有所降低。
(2)次氯酸钠溶液投加效果。中水进入中水池前,投加不同浓度次氯酸钠溶液进行杀
菌灭藻,中水的杀菌率如下表:
从氯酸钠的投加量达到4mg/L,其杀菌率即可达到100%,杀菌效果明显。
(3)出水中水水质
该深度处理工艺系统在该汽车制造厂运行了1年,总体设备运转正常,出水不但能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中对敞开式循环冷却水补水水质要求,而且也满足该汽车制造厂对中水补水水质的内控标准。下表为一年中水补水月度水质指标平均值统计:
续表:
(4)中水回用水量
全年中水回用于能源中心的2个开放式冷却塔补水,月回用水量统计如下表(m3):
全年共实现中水回用80820m3
二、采用中水补水后冷却水处理运行工艺
中水经深度处理后回用于该大型汽车制造厂能源中心的2个开放式冷却水系统,相关参数如下:
中水水质与自来水水质有所区别。中水中腐蚀性离子、总硬度、总碱度一般比自来水高;中水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物,其CODcr虽然经深度处理后低于标准值60mg/L,甚至低于40mg/L,但进入冷却水系统后,由于冷却水水温非常适宜菌藻繁殖。因此,采用中水补水后,有必要设计更有针对性的日常运行工艺方案。日常运行工艺方案包括如下内容:
1、中水补水自控工艺——补水量控制
中水补水量必须根据各个冷却水系统实际需求,有计划地补入,以防短时间内过量补入造成对系统的冲击,引起腐蚀、结垢和大规模菌藻繁殖问题。
由于能源中心的2套冷却水系统未安装单独的补水计量水表,因此对于每套冷却水的补水量需求,暂通过理论计算得出,并在日常运行中予以进一步核实。系统浓缩倍数控制按3倍计。空调冷冻机冷却水系统
工艺冷却水系统
由于各冷却水系统补水阀共用一根总管(DN200),每个冷却水系统的补水支管互相独立,且无计量水表,故需估算每天的中水补水需求量。例如,下表为冷季各系统典型运转情况:
从上表可见,各系统预计当天的总补水量为139m3
再如,下表为暖季高峰季节各系统的典型运转情况:
从上表可见,各系统预计当天的补水量为2289m3。
如何计划每天的补水量:
1)在浓缩倍数一定的情况下,补水量主要和开机台时数、季节(气温)有关。
2)在一定的季节(气温)下,每天总开机台时变化不大,认为补水量也变化不大,可以考虑在这一段时间内为相同的天补水量,而不必每天进行估算。
3)对于开机台时数,需要和运行方建立一个沟通机制,掌握一定季节(气温)下,各系统的开机台时数。
4)根据计算所得补水量,即为每天所需的中水补水量。
5)通过中水补水自控程序,设定当天中水补水需求量(或连续一段时间每天的补水量),当天补水量达到设定值,即停止补水。
2、中水补水自控工艺——重要水质指标及自控系统
为了保证中水能按照计划量可控地补入冷却水系统,以及在部分指标超标时能及时警示并暂停补水,对中水供水自控进行升级,自控方案如下:除了补水量控制,对于中水的一些重要指标,也实施在线控制。包括pH、电导率、浊度、余氯。
当在线仪表监测得到这些测定值达到或超过设定最高限或最低限值时,PLC自控系统立即停止供水。超出设定值后,系统报警,此时应立即组织调查原因,一般情况下,原因查出改进后才能复位恢复供水。在线监测仪表可实时地将数据传送到监控电脑上,并具有数据超标的报警功能;并将历史数据和报警记录保存形成运行数据库。该中水补水自控工艺可归纳如下表所示:
关于冷却水浓缩倍数控制:
理论上,提高浓缩倍数,意味着减少冷却水系统的排污量,同时补水量也就越少。不过,在高浓缩倍数条件下运行,系统的腐蚀、结垢、菌藻繁殖趋势就更为严重,特别是采用中水补水后,高浓缩倍数下的风险更大。采用自来水补水的冷却水系统一般浓缩倍数控制4倍左右,采用中水补水后,可将浓缩倍数下调至3倍运行。日常浓缩倍数采用在线电导率仪+排污电动阀实现自控控制,即当冷却水电导率达到所设定的上限值时,PLC自控系统自动打开排污电动阀,实施排污,同时中水补充入冷却水系统,当冷却水电导率降低至所设定的下限值时,PLC自控系统自动关闭排污电动阀,停止排污,这样,使得电导率能始终维持在一个范围内,冷却水水质也维持稳定,避免大的波动。
4、冷却水处理药剂投加
1)缓蚀剂
对采用自来水补水的冷却水阻垢缓蚀剂进行改进。针对中水中的氯离子、硫酸根等腐蚀性离子明显高于自来水情况,提高原有碳钢缓蚀剂中锌离子投加浓度,即投加量以锌离子计,锌离子的浓度由0.5~1mg/L提高至2~2.5mg/L,或者碳钢缓蚀剂的投加量以锌离子计,锌离子浓度为0.5~1mg/L时,增加钼酸钠的投加量3~10mg/L,钼酸钠的投加量是以Na2MoO4·2H2O的浓度计。
所投加的铜缓蚀剂选自甲基苯并三氮唑和苯并三氮唑中的一种或两种,投加总量为3~10mg/L。
2)复配阻垢剂
针对中水中的总硬度和总碱度明显高于自来水情况,需加强阻垢分散效果,因此对原有采用自来水补水时的复配阻垢剂进行改进,新复配阻垢剂包括有机膦酸类和聚羧酸类或所述复配阻垢剂选自聚羧酸类中的至少两种,所述有机膦酸类选自羟基乙叉二膦酸、2-膦酸丁烷-1,2,4-三羧酸或乙二胺四甲叉膦酸;所述聚羧酸类选自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羧酸盐-磺酸盐-非离子三元共聚物或丙烯酸-丙烯酸酯-磷酸-磺酸盐四元共聚物。所述复配阻垢剂的投加浓度为20~100mg/L。
3)杀菌剂
针对中水中的CODcr明显高于自来水,而更易促进菌藻繁殖的情况,需加强杀菌效果。改进后的杀菌剂方案为:暖季(5月~10月)每周投加一次非氧化性杀菌剂和3次氧化性杀菌剂,并且期间2次投加粘泥剥离剂实施2次粘泥剥离处理;冷季(11月~次年4月)每周投加一次非氧化性杀菌剂和一次氧化性杀菌剂,如系统各方面情况正常,则不实施粘泥剥离清洗处理。
暖季月度加药方案(5~10月):
冷季方案(11月~次年4月):
5、日常监测和记录
1)冷却水水质标准及监测频次
2)日常运行参数据跟踪记录
中水供水量:中水补水工艺自控程序中已有每日量记录;
冷凝器小温差数据:2天记录一次。小温差为冷冻机组冷凝器的冷凝温度与冷却水出口温度之差,小温差稳定,无升高趋势,说明冷冻机组冷凝器内无沉积物,也即无结垢或菌藻繁殖问题。
运行效果:
(1)缓蚀剂的缓蚀效果
碳钢缓蚀剂:
铜缓蚀剂:
(2)复配阻垢剂的阻垢效果
(3)杀菌剂的杀菌效果
(4)采用中水补水后的冷却水水质
该采用中水补水后的冷却水日常处理经过了1年的运行,总体补水正常,冷却水水质处于内控标准之内。下表为一年冷却水水质月度水质指标平均值统计:
空调冷冻机冷却水系统(运行周期5月~10月):
续表:
工艺冷却水系统(运行周期全年):
续表:
(5)采用中水补水后的冷冻机小温差
采用中水补水后,能源中心的各冷冻机冷凝器小温差稳定,无上升趋势,运转正常。下表为一年冷冻机小温差月度平均值统计: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8)

1.一种汽车制造厂达标排放废水深度处理后获得的中水用于冷却水补水的方法,为将所述中水通过补水管对开放式水分散冷却塔进行补水,其特征在于,在补水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案控制中水补水过程:1)当补水量达到设定值时停止补水,当在线检测仪表测得中水的参数超标时停止补水,所述参数包括水量、pH、电导率、余氯和浊度;2)冷却水浓缩倍数控制在2~4;3)投加复配阻垢剂、缓蚀剂和杀菌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配阻垢剂包括有机膦酸类和聚羧酸类或所述复配阻垢剂包括聚羧酸类中至少两种,所述有机膦酸类选自羟基乙叉二膦酸、2-膦酸丁烷-1,2,4-三羧酸或乙二胺四甲叉膦酸;所述聚羧酸类选自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羧酸盐-磺酸盐-非离子三元共聚物或丙烯酸-丙烯酸酯-磷酸-磺酸盐四元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复配阻垢剂的投加浓度为20~100mg/L。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羧酸类的投加浓度为50~100mg/L。
4.如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配阻垢剂包括有机膦酸类和聚羧酸类时,所述有机膦酸类和所述聚羧酸类之间的投加浓度比为1:0.5~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蚀剂包括碳钢缓蚀剂和铜缓蚀剂,所述碳钢缓蚀剂选自硫酸锌、氯化锌和钼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铜缓蚀剂选自甲基苯并三氮唑和苯并三氮唑中的一种或两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剂包括非氧化性杀菌剂、氧化性杀菌剂和粘泥剥离杀菌剂;所述非氧化性杀菌剂选自戊二醛或异噻唑啉酮,所述戊二醛的投加浓度为20~50mg/L,所述异噻唑啉酮的投加浓度为50~100mg/L;所述氧化性杀菌剂选自二氯异氰尿酸钠或三氯异氰尿酸,所述二氯异氰尿酸钠的投加浓度为10~30mg/L,所述三氯异氰尿酸的投加浓度为6~20mg/L;所述粘泥剥离杀菌剂选自单季铵盐、双季铵盐或聚季铵盐,所述单季铵盐的投加浓度为200~300mg/L,所述双季铵盐的投加浓度为100~200mg/L,所述聚季铵盐的投加浓度为50~100mg/L,所述杀菌剂的投加浓度均是以冷却水的容量为基础计。
7.如权利要求5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钢缓蚀剂选自硫酸锌和氯化锌中的一种或两种时,所述碳钢缓蚀剂的投加量以锌离子计,锌离子的浓度为2~2.5mg/L;所述碳钢缓蚀剂包括钼酸钠,还包括硫酸锌和氯化锌中的一种或两种时,所述碳钢缓蚀剂的投加量以锌离子计,锌离子浓度为0.5~1mg/L时,所述钼酸钠的投加量以Na2MoO4·2H2O的浓度计为3~10mg/L。
8.如权利要求5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缓蚀剂的投加量为3~10mg/L。
CN201510163745.4A 2015-04-08 2015-04-08 一种汽车制造厂达标排放废水深度处理后获得的中水用于冷却水补水的方法 Active CN1047738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63745.4A CN104773843B (zh) 2015-04-08 2015-04-08 一种汽车制造厂达标排放废水深度处理后获得的中水用于冷却水补水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63745.4A CN104773843B (zh) 2015-04-08 2015-04-08 一种汽车制造厂达标排放废水深度处理后获得的中水用于冷却水补水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73843A true CN104773843A (zh) 2015-07-15
CN104773843B CN104773843B (zh) 2016-08-31

Family

ID=53615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63745.4A Active CN104773843B (zh) 2015-04-08 2015-04-08 一种汽车制造厂达标排放废水深度处理后获得的中水用于冷却水补水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73843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04387A (zh) * 2015-09-09 2015-12-02 郑州轻工业学院 一种工业水处理杀菌剂
CN105330095A (zh) * 2015-10-16 2016-02-17 安徽省巢湖铸造厂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磷化废水的再生回用方法
CN109133390A (zh) * 2017-06-19 2019-01-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循环冷却水的方法
CN110294519A (zh) * 2019-07-26 2019-10-01 山东滨州嘉源环保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适用于高浊度循环水的杀菌剥离剂
CN110605027A (zh) * 2018-06-14 2019-12-2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碱性清洗液、酸性清洗液和超滤膜清洗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2724A (zh) * 2006-10-31 2008-05-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循环水排污水的处理方法
CN202757522U (zh) * 2012-06-14 2013-02-27 厦门市导洁水处理有限公司 冷却塔循环水在线控制系统
CN104250042A (zh) * 2014-09-22 2014-12-31 许锦璐 用于循环冷却水自动处理和排污水回用的集成设备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2724A (zh) * 2006-10-31 2008-05-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循环水排污水的处理方法
CN202757522U (zh) * 2012-06-14 2013-02-27 厦门市导洁水处理有限公司 冷却塔循环水在线控制系统
CN104250042A (zh) * 2014-09-22 2014-12-31 许锦璐 用于循环冷却水自动处理和排污水回用的集成设备及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04387A (zh) * 2015-09-09 2015-12-02 郑州轻工业学院 一种工业水处理杀菌剂
CN105330095A (zh) * 2015-10-16 2016-02-17 安徽省巢湖铸造厂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磷化废水的再生回用方法
CN109133390A (zh) * 2017-06-19 2019-01-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循环冷却水的方法
CN110605027A (zh) * 2018-06-14 2019-12-2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碱性清洗液、酸性清洗液和超滤膜清洗方法
CN110605027B (zh) * 2018-06-14 2022-03-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碱性清洗液、酸性清洗液和超滤膜清洗方法
CN110294519A (zh) * 2019-07-26 2019-10-01 山东滨州嘉源环保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适用于高浊度循环水的杀菌剥离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73843B (zh) 2016-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34411Y (zh) 一种循环水处理系统
CN104773843B (zh) 一种汽车制造厂达标排放废水深度处理后获得的中水用于冷却水补水的方法
CN104250042B (zh) 用于循环冷却水自动处理和排污水回用的集成设备及方法
CN103191646B (zh) 一种无磷中水回用反渗透膜阻垢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00842A (zh) 一种循环冷却水旁流水处理系统及旁流水处理方法
CN101318747A (zh) 电厂用城市中水深度处理方法
AU2005240633A1 (en)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water conditioning
CN105417739B (zh) 一种工业废水全部回收零排污水质稳定剂及其制造方法
CN102031221B (zh) 白酒酿酒冷却水和洗瓶水循环综合利用系统
CN204138472U (zh) 用于循环冷却水自动处理和排污水回用的集成设备
US8496847B2 (en) Method and composition for operation of evaporative cooling towers at increased cycles of concentration
CN209281233U (zh) 一种火力发电厂给排水网络系统
CN101751016A (zh) 污水处理厂生产过程远程智能自动化中控系统软件
CN203494405U (zh) 一种逆流式电除盐膜块离线清洗装置
CN203319816U (zh) 一种物理型循环水处理系统
US20130001171A1 (en) Process for controlling hardness in open recirculating systems
CN204607782U (zh) 冷水机组冷水机载水处理装置
CN104773875A (zh) 一种汽车制造厂达标排放废水的深度处理方法
CN2732850Y (zh) 中水设备和消防设备综合利用系统
CN219972054U (zh) 热电厂生活污水回收系统
CN202672240U (zh) 一种高层小区水箱式无负压罐供水控制系统
CN205328759U (zh) 火电厂循环冷却水慢速脱碳-纳滤联合软化处理系统
Li et al.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induced crystallization softening treatment on water quality in drinking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with high hardness water source
CN204848524U (zh) 一种绿色高效锅炉给水处理系统
CN116495920A (zh) 一种循环水系统清洗预膜处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method for supplementing cooling water with reclaimed water obtained from advanced treatment of compliant discharge wastewater in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plant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31

Pledgee: Bank of Communications Co.,Ltd. Shanghai Yangpu Branch

Pledgor: SHANGHAI YIKE GREEN ENGINEERING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980006923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