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68827A - 具有部分结合在行李架中的通风管的轨道车辆及用于构造行李架的行李架模块 - Google Patents

具有部分结合在行李架中的通风管的轨道车辆及用于构造行李架的行李架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68827A
CN104768827A CN201380057693.1A CN201380057693A CN104768827A CN 104768827 A CN104768827 A CN 104768827A CN 201380057693 A CN201380057693 A CN 201380057693A CN 104768827 A CN104768827 A CN 1047688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low chamber
section
baggage rack
guideway vehicle
uphol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5769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弗洛里安·比特内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stom Transportation Germany GmbH
Original Assignee
Bombardier Transportation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mbardier Transportation GmbH filed Critical Bombardier Transportation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47688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688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27/00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air-conditio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其具有至少一个纵向通风管(10,20),所述通风管在所述轨道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当在竖直截面中查看时,所述通风管(10,20)从行李架(30)上方所述轨道车辆的内部镶板(105)与所述轨道车辆的车身壳体(100)之间的区域延伸直到所述行李架(30)的区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部分延行穿过所述行李架(30)的底座支撑物(31),所述底座支撑物在所述轨道车辆的所述纵向方向上彼此分隔开并且紧固在所述车身壳体(100)上。

Description

具有部分结合在行李架中的通风管的轨道车辆及用于构造行李架的行李架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工程且具体来说轨道车辆工程的领域,并且涉及一种具有部分结合在行李架中的通风管的轨道车辆。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构造行李架的行李架模块。
背景技术
轨道车辆具有通风装置以便将进气引导到客厢中以及从客厢去除废气。为此目的,通风管是必需的,但所述通风管由于所需截面而具有一定空间要求。
根据JP 2003-095093A已知将通风管布置于底板下方。但是,另一方面,进气开口及废气开口容纳在客厢的上部区域中。与所述开口的连接借助于竖直延伸的侧管来产生。DE 29911 688 U1中描述了另一种通风系统。
US 6,241,186 B1描述了一种行李架模块,其用于由竖直延伸的紧固到轨道车辆的顶板的固持臂及由所述固持臂固持的型材板构造行李架。型材板也紧固在所述轨道车辆的内部镶板上,并且通风管界定在所述型材板与所述内部镶板之间。EP 1 442 935 A1和US 3 355 210中描述了其它行李架。
但是,先前已知的解决方案仅部分令人满意,因为其需要相对较大量的空间或需要昂贵的组合件。另外,还存在风险,就US 6,241,186 B1的解决方案来说,是因为当使用行李架或其锚定受到不利影响时通风管由于负载而受损。
针对此背景,需要以节省空间的并且可靠的方式容纳及引导空气管道。
发明内容
所述目标由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实现。另外,所述目标由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行李架模块实现。借助于以下描述并根据所附权利要求书产生其它实施例、修改及改善。
根据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轨道车辆,其具有在所述轨道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至少一个纵向通风管。当在竖直截面中查看时,通风管从行李架上方轨道车辆的内部镶板与轨道车辆的车身壳体之间的区域延伸直到行李架的区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部分延行穿过行李架的底座支撑物,所述底座支撑物在轨道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彼此分隔开并且紧固在车身壳体上。
通过将通风管延伸直到行李架的区域中,扩大了通风管的可用截面。因此,可构造实现改善的空气传导的通风装置。具体来说,在每单位时间的气流保持恒定的情况下,通风管内部的空气速度可减小,从而减少噪音产生及减少压力损失。
因此,本构思通过在行李架或行李厢的区域中产生用于传导空气的额外体积来解决所需截面与有限的可用空间之间的不一致,方法是在轨道车辆的侧区域中延长在顶板中或顶板镶板上方延伸的通风通道。
底座支撑物或底座支撑元件为(例如)行李架的侧臂,所述行李架借助于所述侧臂紧固在车身壳体上。两个侧臂与任选的纵向支撑物一起形成底座支撑模块,所述纵向支撑物刚性地连接彼此平行并且彼此分隔开的两个侧臂。行李架则具有在纵向方向上彼此邻近布置的至少两个(通常若干个)底座支撑模块。
根据一个实施例,当在竖直截面中查看时,通风管是由一个朝上开放的第一中空腔室及行李架上方的一个朝下开放的第二中空腔室构造的,所述第一中空腔室由单独的中空腔室区段形成,所述中空腔室区段在行李架的底座支撑物或底座支撑元件之间延伸,其特征在于底座支撑物(底座支撑元件)具有用于中空腔室区段的连接的贯通开口。中空腔室区段可由底座支撑物或底座支撑模块固持。
由两个中空腔室构造通风管允许简单的组装。因此,举例来说,第二中空腔室可作为顶板的内部镶板的一部分实施或可安装在顶板上。第一中空腔室的安装由单独的行李架模块的安装来实现,所述模块包含由底座支撑物支撑的第一中空腔室。第二中空腔室因此固定地连接到车身壳体,而第一中空腔室由行李架支撑并且与所述行李架安装在一起。
中空腔室可在其彼此面对的侧上完全开放,即呈壳体或半壳形式。中空腔室或甚至两个中空腔室中的仅一者也可能具有在其彼此面对的侧上带有大开口的壁,从而整体上形成带有有效截面的通风管。
中空腔室可由相对较薄的材料生产,因为就第一中空腔室来说,作为行李架的一部分,它们并不必须支撑负载。所述功能由底座支撑物或底座支撑模块承担。因此,中空腔室的重量可以相对较轻。
根据一个实施例,两个纵向通风管在轨道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彼此平行的布置,所述纵向通风管中的每一者是由第一朝上开放的中空腔室及第二朝下开放的中空腔室构造的,其特征在于第一中空腔室各自可包括直接或借助于底座支撑物连接在一起的单独的中空腔室区段或可由所述单独的中空腔室区段构成。
形成在行李架上方延伸的中空腔室的延伸的两个(在适用的情况下甚至若干个)中空腔室可以这种方式按顺序结合到行李架中,以放大由上部中空腔室及下部中空腔室形成的通风管的截面。合适的是,例如,将进气管道及废气管道延伸直到行李架中并且将它们部分结合到行李架中。行李架的底座支撑物支撑(例如)带有用于热气及回流气的两个腔室的中空型材。
结合到行李架中的中空腔室还可被理解成中空腔室区段之间的通风连接的一部分,所述中空腔室区段在客厢的顶板区域及内部中延伸。与通风管与来自或到客厢的出口或入口之间的“普通”连接(所述连接基本上仅实现竖直气流)相比,结合到行李架中的中空腔室还允许在轨道车辆的纵向方向上穿过底座支撑物的气流。因此,行李架中的中空腔室满足两个功能。一方面,它们放大通风管的有效截面,并且另一方面,它们提供到客厢的连接。
形成共同通风管的中空腔室之间的密封可由合适的密封构件(例如,基于EPDM(乙烯-丙烯-二烯烃单体)的橡胶密封件)实现。这也简化了行李架的组装及中空腔室的接合。中空腔室之间的额外连接件不是必需的,但可在需要的情况下提供。
根据一个实施例,中空腔室区段可包括金属片、塑料材料或复合材料或可由以上各者构成。所述材料相对较轻并且容易加工。
根据一个实施例,中空腔室区段密封在底座支撑物上。在此,基于EPDM的密封件如同其它密封材料(例如,硅)一样也是合适的。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一或多个纵向通风管或部分或全部中空腔室区段具有朝下指向的开口,所述开口实现到竖直延伸的侧壁管道的连接。还可指定为分支管道的侧壁管道将空气从(例如)通风管中的一者传导到客厢的底板区域。在这种情况下,侧壁管道与通风管之间的密封也可使用合适的密封构件实现,这有可能省掉额外的连接件,例如,中间管道。基于EPDM的密封件或其它密封构件的使用简化了组装,因为不需要软管夹等等。
根据一个实施例,竖直延伸的侧壁管道实施在轨道车辆的内部镶板与在轨道车辆的内部镶板与车身壳体之间延伸的镶板之间。侧壁管道因此可由两个半壳构造并且可仅通过彼此面对的镶板件的“内部”形态界定。
根据一个实施例,纵向通风管或部分或全部中空腔室区段具有朝下指向的废气开口,所述开口在行李架底侧上开放到轨道车辆的客厢中。在这种情况下,中空腔室区段借助于在行李架的底侧上实施的废气开口提供到客厢的直接连接。因此,可以说中空腔室区段形成在客厢与在顶板区域中延伸的通风管之间的连接元件及通风管的有效截面的延伸。
根据一个实施例,两个纵向通风管在轨道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彼此平行布置,其特征在于横跨管道穿过所述第一通风管,底座支撑物或其顶臂在所述横跨管道中延伸。所述第二通风管是由第一朝上开放的中空腔室及第二朝下开放的中空腔室构造的。第一中空腔室可包括直接或借助于底座支撑物连接在一起的单独的中空腔室区段或可由所述单独的中空腔室区段构成。
第一通风管可(例如)完全安装在轨道车辆的顶板区域中,但所述第一通风管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直到安装行李架的区域中。举例来说,根据上文,第一通风管在用于紧固行李架的紧固元件上方延伸直到车身壳体上并且覆盖所述紧固元件。因此行李架仍然能够紧固在车身壳体上,第一通风管具有横跨管道,底座支撑物或其部分能够经引导穿过所述横跨管道以便移动到与紧固元件啮合。
第一通风管紧固在车身壳体上,但不紧固在行李架上。相反,第二通风管至少部分由行李架支撑。具体来说,如上文已进一步描述,第一或下部中空腔室在这种情况下由固定在底座上的中空腔室区段形成。
根据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构造轨道车辆的行李架的行李架模块。行李架模块具有两个底座支撑物,所述底座支撑物彼此分隔开、带有用于紧固在轨道车辆的车身壳体上的紧固元件,其特征在于底座支撑物在每种情况下具有至少一个开口。朝向行李架顶侧开放的至少一个中空腔室区段在分隔开的底座支撑物之间延伸并且在其相应端面上以密封方式固持在相应底座支撑物上,其特征在于当在纵向方向上查看时,中空腔室区段开放并借助于其相应端面包围底座支撑物中的开口。
行李架模块承担若干功能。一方面,其充当行李厢的支撑构件(即,底座支撑物,例如,侧臂)、吸收乘客的正常使用期间产生的负载并将负载引导到车身壳体中。此外,行李架模块通过借助于中空腔室区段延伸直到行李架的区域中的顶板管道放大通风管的可用截面。
例如,沿模块化维度实现行李架模块的安装,所述模块化维度(例如)由窗口隔板提供。行李架模块可预组装,随后现场紧固在轨道车辆中。因为可交换单独的模块,所以模块化构造实现快速组装,并且在适用的情况下,实现快速拆卸及维修。
作为对此的一替代方案,可能的是一个接一个地组装行李架的单独组件,即,例如,首先组装底座支撑物,中空腔室区段随后紧固在所述底座支撑物上。
根据一个实施例,中空腔室区段在其底侧上具有至少一个开口,空气能够穿过所述开口流入中空腔室区段或流出中空腔室区段。连同其延伸通风管的截面的功能,中空腔室区段因此还承担穿过开口分布空气的功能。所述开口可以(例如)直接开放到客厢中。在这种情况下的优选方式中,所述开口提供废气开口。作为对此的一个替代方案或除此之外,所述开口还可实现到其它管道(例如,沿着轨道车辆的侧壁的管道)的横跨连接以便将空气(进气或废气)传导到客厢的其它区域中或传导出所述其它区域。
中空腔室区段具有在轨道车辆的纵向方向上传导气流并以横跨方向将气流分布到轨道车辆的功能,所述气流在这种情况下流动穿过底座支撑物或侧臂。
根据一个实施例,中空腔室区段由带有开口的壁在其顶侧上界定。中空腔室区段借助于开口连接到顶板管道的顶部朝下开放的中空腔室。它们一起形成通风管。作为对此的一个替代方案,还可在无顶壁的情况下实施中空腔室区段。
根据一个实施例,行李架模块具有彼此平行延伸并且彼此分离的两个中空腔室区段。因此,延伸两个顶板管道以构造截面扩大的通风管是可能的。
根据一个实施例,两个中空腔室区段中的一者由底壁界定,所述底壁部分弯曲直到另一中空腔室区段下方。底壁允许两个通风管中的一者以所需形式朝下实施,例如,以便能够以合适方式安放出口开口。如果底壁界定(例如)排气管道并且并非直接布置在轨道车辆的侧壁上,那么(例如)在侧臂方向上的所述弯曲使得在可能的情况下可能能够从侧壁的十分靠近处(例如窗口上方)去除废气。不管出于通风原因还是便利性原因,这都是所需的。
根据一个实施例,行李架模块包含用于以下元件中的至少一者的至少一个固持器:间接照明系统、扬声器、座椅布告。行李架模块因此满足了更多功能并且另外还可支撑走线。
根据一个实施例,行李架模块包含由呈侧臂形式的两个底座支撑物形成的底座支撑模块,所述底座支撑物彼此分隔开并且彼此平行延伸,所述侧臂借助于至少一个纵向支撑物刚性地连接在一起。因此,构造支撑行李架模块的其它组件并且可紧固在车身壳体上的框架。
总之,可一起实施底座支撑物与一或多个中空腔室区段,使它们承担以下功能。
-用于热气从顶板管道到侧管道的空气传导;
-用于回流气从客厢到顶板管道的进气及空气传导;
-用于行李厢的固持器;
-用于间接照明装置的固持器;
-用于盖板型材的固持器;
-用于扬声器的固持器;
-用于座椅布告的固持器。
前面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任何任意方式组合在一起。
附图说明
附图说明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图式的元件是相对于彼此的并且未必真正按照比例。相同参考符号指定相同部分。
图1根据一个实施例示出轨道车辆的一部分的截面和通风装置的示意性表示。
图2示出沿图1中的朝下指向箭头的竖直截面。
图3示出沿图1中的朝上指向箭头的竖直截面。
图4示出贯通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通风装置的截面。
图5示出图4的通风装置的部分细节的3维表示。
图6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通风装置的3维表示。
图7示出贯通图6的通风装置的第一截面。
图8示出贯通图6的通风装置的第二截面。
图9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用于形成竖直侧壁管道的轨道车辆的内部镶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贯通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通风装置的示意性表示的截面。行李架30的底座支撑物31紧固在轨道车辆的车身壳体100上。通常,行李架30包含两个底座支撑物31,所述底座支撑物彼此分隔开、固定在车身壳体100上并且还可指定为侧臂。底座支撑物31吸收通常出现的负载并且将其引导到车身壳体100中。为紧固在车身壳体100上,底座支撑物可具有合适的紧固元件,例如,法兰或挂钩元件,底座支撑物借助于所述元件直接紧固在车身壳体100上或紧固在固定在车身壳体100上的支撑构件上。在图4至8中示出具体实例。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支撑物31在其指向车身壳体100的端上具有两个贯通开口32。在轨道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纵向通风管(在本示范性实施例中,此为第一通风管10及第二通风管20)布置在行李架30上方。通风管10、20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直到行李架30的区域中。在本实施例中,两个通风管10、20延伸大致达到行李架的底座支撑物31的底侧。在此实施例中,两个通风管向下的竖直延伸大致相同,但可以不同。
通风管10及20(特别是通风管10及20的底部区域)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穿过行李架30,使得通风管10、20部分延伸穿过行李架30的底座支撑物31。通风管10、20的顶部区域在轨道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在轨道车辆内部的内部镶板105与车身壳体100之间延伸。轨道车辆的内部镶板105可相对于客厢直接界定或限定两个通风管10、20中的至少一者并且形成通风管的壁的一部分。
当在截面中查看时,在此处示出的实施例中的通风管10、20在每种情况下由一个朝上开放的第一中空腔室11、21及行李架30上方的一个朝下开放的第二中空腔室12、22构造,所述第一中空腔室由在每种情况下在行李架30的底座支撑物31之间延伸的单独的中空腔室区段11a、21a产生。为了在行李架30的区域中实现纵向方向上的气流,底座支撑物30具有用于中空腔室区段11a、21a的连接的贯通开口32。在图2及3中更详细地示出这种情况,图2及3示出贯通通风管的纵向截面。在这种情况下,图2对应于大致沿图1中的朝下指向箭头延伸的纵截面。相反,图3对应于大致沿图1中的朝上指向箭头延伸的纵截面。
两个底座支撑物31与由底座支撑物31支撑的中空腔室区段11a、21a一起形成行李架模块,所述行李架模块可紧固、预组装在车身壳体上。这简化了组装。因此,底座支撑物31支撑通风管10及20的第一(底部)中空腔室11、21。
行李架30上方的相应通风管10、20的顶部部分可(例如)部分由顶板镶板元件或壳体元件形成。所述部分可与作为轨道车辆105的镶板的一部分的顶板镶板一起一体地形成,或可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单独元件或可由所述元件构成。它们一起形成第二中空腔室12、22,所述第二中空腔室在其底侧上开放并且在轨道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底侧不必完全开放。对于底侧,在宽广区域内具有开口(例如,大纵向开口)就足够了。
相反,相应通风管10、20的底部部分延伸穿过行李架30的区域,所述区域指向车身壳体100并且在此处由单独的中空腔室区段11a、21a形成,所述中空腔室区段在不同情况下在两个邻近底座支撑物31之间延伸。中空腔室区段11a、21a一起提供第一或底部中空腔室11、21。中空腔室区段11a、21a借助于邻近行李架模块的底座支撑物31在纵向方向上连接在一起。举例来说,在邻近行李架模块的底座支撑物31之间实现密封,使得形成连续的纵向中空腔室。
通过底座支撑物31中的贯通开口32(在这种情况下为在每种情况下与第一中空腔室11、21相关联的大贯通开口32)使得到第一中空腔室11、21中的气流可能在纵向方向(纵长方向)上。如果要增加底座支撑物31的稳定性及承载力,那么可以对应方式调适开口32的截面或提供若干较小开口。但是,随后应理想地以使得良好纵向空气流成为可能的方式调适贯通开口的总体截面。
第一中空腔室11、21与第二中空腔室12、22一起形成相应通风管10及20。彼此相关联的第一和第二中空腔室以密封方式在纵向边缘上连接在一起,从而产生封闭通风管。每一通风管10、20可包括一个顶部半壳及一个底部半壳或可由所述半壳构成,术语“半壳(half shell)”未必必须以数学意义理解。
通过将通风管10、20延伸直到行李架30的区域中,扩大了相应通风管10、20的截面。因此,尽管每单位时间的气流体积保持一样,但进气及废气的流速可以减小,这对噪音产生及压力维持具有有利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在图1及2中示出的实施例中邻近车身壳体100的第一通风管10提供热气管道。所述热气管道在其底侧上连接到侧壁管道40,所述侧壁管道紧挨着窗口110侧向地延伸,并且可借助于侧壁管道将热进气引导到客厢的底部区域中,例如,到底板区域中。为此目的,第一通风管10或中空腔室区段11a具有使到竖直延伸的侧壁管道40的连接成为可能的朝下开放的开口14。以更精确的方式在图5中示出这种情况。合适的密封材料(例如,基于EPDM的)可以用于第一通风管10与侧壁管道之间的密封。
与这种情况相比,在图1及3中示出的实施例中邻近客厢的第二通风管20提供废气管道,所述废气管道借助于废气开口24连接到客厢的内部。在这种情况下,废气开口24可布置在行李架30的底侧上。
用于形成第一中空腔室11、21以及第二中空腔室12、22的单独的中空腔室区段11a、21a可包括金属片、塑料材料或复合材料,或可由以上各者构成。实例为铝片及来自foam的平板材料,即,一种由玻璃纤维增强型酚醛泡沫或三聚氰胺泡沫生成的材料。
根据此处呈现的实施例,第一中空腔室11、21直接接触其相关联的第二中空腔室12、22中的每一者。不需要额外的管连接等等。中空腔室仅在其彼此面对并且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边缘上连接在一起。合适的密封材料(例如,基于EPDM的)也可在此处用于密封。
图4及5示出通风管的具体实施例。底座支撑物31悬挂在支撑板113中并且紧固在其上。支撑板113紧固在两个C形轨道111上,所述C形轨道(例如)使用阻尼元件112与车身壳体100一体地实施。
第一通风管10形成在图4中由参考符号WL指定的热气管道。热气管道的第一中空腔室11由在底座支撑物31之间延伸的侧壁15、顶壁17及底壁16界定。第二通风管20形成在图4中由参考符号RL指定的回流气管道。第二通风管20的第一中空腔室21由侧壁25、顶壁27及底壁26界定。在两个第一中空腔室11、21之间延伸的侧壁15、25可由一个共同平板元件或由两个单独的平板元件形成。
第一通风管10的第一中空腔室11的底壁16具有用于连接到侧壁管道40的开口14。如图4中所示,挠性管道41可产生到侧壁管道40的连接并且抵消可能的公差。另外,以这种方式实现较好振动去耦及密封。
在第一通风管10的第一中空腔室11的顶壁17中提供连接开口18。所述连接开口从第一中空腔室11朝上延伸到第二中空腔室12中。
第二通风管20的第一中空腔室21的底壁26由部分在底座支撑物31下方延伸的型材元件形成,所述型材元件由较薄材料产生。在其指向客厢的侧上,底壁26啮合在指向客厢的侧壁25的收纳构件25a中并且以密封方式固持在此处。底壁26具有呈狭缝形式的废气开口24。它们的沿轨道车辆的侧壁100的方向的朝下弯曲形式使得有可能以它们朝向轨道车辆的侧壁背向客厢的方式实施废气开口。因此,废气开口24不可见,这是出于美观性原因优选的。另一方面,直接在窗口上方去除回流气,使得实现沿窗口的优选的回流。
尤其在图5中可看出,由于朝外弯曲的底壁26,第二通风管20部分在第一通风管10下方延伸。底壁26另外可收纳实现间接照明系统的照明装置。为此目的,底壁26可形成在部分区域中,使得其形成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凹口26a。举例来说,透明盖板45封闭凹口26a,照明构件(此处未示出)能够容纳在所述凹口中。
此外,借助于对应形成,底壁26还可提供容纳扬声器、传感器及走线的可能性。总之,底壁26以可见及功能性方式覆盖指向车身壳体100的行李架30的区域并且充当窗口上方的型材。
第二通风管20的第一中空腔室21的顶壁27也具有连接开口以便将中空腔室21、22彼此连接及实现第二通风管20的延伸。在这种情况下,未必必须提供顶壁17、27,而是也能够在必要时省略。
在纵向方向上邻近的第一中空腔室区段11a、21a借助于底座支撑物31中的贯通开口32连接在一起。为此目的,侧壁15、25、顶壁17、27及底壁16、26在其相应端面处密封在底座支撑物31上。
行李架30还可在其底侧上具有行李厢36。
从图9可以看出,竖直延伸的侧壁管道40可实施在轨道车辆的内部镶板121与在轨道车辆的内部镶板121与车身壳体100之间延伸的镶板122之间。在这种情况下,镶板121、122可充当侧壁管道40的半壳并且以合适方式连接在一起。传导穿过侧壁管道40到底板区域中的热气或进气在开口123处传送(例如)到客厢中,所述开口实施在(例如)轨道车辆的内部镶板121中。
单独的镶板121、122可(例如)借助于单独的铰链或其它构件以铰接方式紧固在车身壳体100上或紧固在固定在所述车身壳体上的支撑元件上,使得尤其是轨道车辆的内部镶板121或其部分能够(例如)出于检查的目的而铰接上。
在行李架30上方延伸的第二中空腔室12、22可包括在纵向方向上彼此接合的单独区段或可由所述区段构成。如果(例如)如图4中所示,提供其它通风管以及热气管道WL(第一通风管)及回流气管道RL(第二通风管),那么单独的区段可具有用于构造所述通风管的结构并且同时形成轨道车辆的内部镶板在顶板的区域中的一部分。在图4中,废气管道AL在热气管道WL及回流气管道RL上方延伸。提供用于冷却的通风管CL可实施在回流气管道RL的侧向及上方。单独的区段可为此目的以合适方式预组装,即,就图4的情况来说,每一区段具有四个空腔或中空,所述空腔朝下开放用于回流气管道RL及用于热气管道WL,并且提供所述通风管的第二中空腔室中的每一者。相反,两个其它通风管AL及CL当在截面中查看时是封闭的。邻近通风管可借助于共同的中间壁彼此分离。
单独的区段可具有(作为一体的单元的)构造通风管所需的外壁及分隔壁。作为对此的一个替代方案,可由单独的平板元件或由部分成形的平板元件的组合构造单独的区段。
图6至8通过将通风管延长到行李架的区域中来示出其另一实施例。在这种情况下再次充当热气管道的第一通风管210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实施为连续单元(当在截面中查看时),即,不存在由中空腔室区段形成的中空腔室。相反,第二通风管220实质上如同图4及5中一样构造。
第一通风管210的一部分在第二通风管220的第一中空腔室221“后方”延伸,即,进入到第一中空腔室221与车身壳体100之间的区域中。横跨管道250穿过所述区域中的第一通风管210。在底座支撑物231横跨第一通风管210之处提供横跨管道250,使得所述底座支撑物穿过横跨管道250并且啮合在车身壳体100及支撑板213中。横跨管道250相对于第一通风管210密封。
为此目的,相比图4及5稍加修改底座支撑物231。底座支撑物231在其指向车身壳体100的端上具有两个自由臂。具体来说,它们具有带有挂钩的一个顶臂233及带有用于支撑在支撑板213上的法兰的底臂234。顶臂233及因此底座支撑物231借助于挂钩从支撑板213悬挂。
在图7及8中清楚地示出这种情况,图7及8示出贯通行李架230及通风装置的截面,图7示出行李架模块的两个底座支撑物231之间的截面,而图8示出沿在这种情况下呈侧臂形式实施的底座支撑物231的截面。
此外,行李架模块的两个底座支撑物231借助于纵向支撑物236刚性地连接在一起,以便由底座支撑物231及纵向支撑物236形成底座支撑模块。因此,改善了行李架230的稳定性。使用纵向支撑物236的这类解决方案就本文描述的其它实施例的情况来说也是可能的,并且每当需要足够的稳定性时,所述解决方案尤其是优选的。另外,更容易使用这类底座支撑模块来组装行李架模块,因为其更具扭转刚性。
图6至8中的行李架模块因此包含底座支撑模块231、236以及用于构造第二通风管220的第一中空腔室221的中空腔室区段221a。在组装期间,第一通风管210首先安装在顶板的区域中。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小心确保横跨管道250与支撑板213对齐。另外,如已经结合其它实施例解释的,第二或顶部中空腔室(在图6至8中未示出)安装在顶板上。
随后通过行李架模块的两个顶臂233移动穿过相应横跨管道250及借助于其挂钩啮合在支撑板213后方来紧固行李架模块。借助于底臂的法兰抵靠支撑板213支撑行李架模块,并且还可(例如)借助于螺钉紧固在此处。
通过安装若干行李架模块,第二通风管的第一中空腔室221通过借助于邻接邻近行李架模块的底座支撑物231在纵向方向上接合中空腔室区段221a来实现。第二通风管的第一或底部中空腔室221随后与第二或顶部中空腔室222形成第二通风管220,两个中空腔室221、222借助于第一中空腔室221的顶壁227中的连接开口228及第二中空腔室222的底壁中的连接开口228a连接。
与图4及5中的实施例相比,第一中空腔室221具有带有开口229a的内壁229。所述内壁是任选的并且用于稳定第一中空腔室221。如上文已进一步描述,第二通风管220的底壁226由具有废气开口224的客厢的盖板形成。
第一中空腔室221的中空腔室区段221a另外具有用于顶板面板的收纳构件260,所述收纳构件同时可抵靠客厢的内部密封第二通风管。第一中空腔室221与第二中空腔室222之间的其它密封件同样是可能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不存在对气密密封的需求。但是,在单独的通风管之间应存在良好密封。由于第一通风管210以一体的方式实施,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情况适用。
图8未示出中空腔室区段221a,因为其未延伸穿过底座支撑物231而是借助于其端面在所述底座支撑物处终止,并且可合适地密封。用于构造第一中空腔室的中空腔室区段221a之间的纵向连接借助于贯通开口232实现。
上述实施例可以任意方式组合。
尽管本文已经示出并描述具体实施例,但在不背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以适当方式修改示出的实施例是属于本发明的框架内的。所附权利要求书提供第一非约束性尝试来以普通方式定义本发明。
参考符号列表
10、210                  第一通风管
20、220                  第二通风管
11、21、221              第一中空腔室
11a、21a、221a           中空腔室区段
12、22、222              第二中空腔室
14、24、224              开口/废气开口
15、25                   侧壁
16、26、226              底壁
17、27、227              顶壁
18、28、228、228a        连接开口
24                       废气开口
25a                      收纳构件
26a                      凹口
30、230                  行李架
31、231                  底座支撑物
32、232                  贯通开口
36                       行李厢
40                       侧壁管道
41                       挠性管道
45                       透明盖板
100                      车身壳体
105                      轨道车辆的内部镶板
110                      窗口
111                      C形轨道
112                      阻尼元件
113、213                 支撑板
121                      轨道车辆的内部镶板
122                      镶板
123                      开口
229                      内壁
229a             内壁中的开口
233              顶臂
234              底臂
236              纵向支撑物
250              横跨管道
260              用于顶板面板的收纳构件

Claims (15)

1.一种轨道车辆,其具有至少一个纵向通风管(10,20),所述通风管在所述轨道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其特征在于
当在竖直截面中查看时,所述通风管(10,20)从行李架(30)上方所述轨道车辆的内部镶板(105)与所述轨道车辆的车身壳体(100)之间的区域延伸直到所述行李架(30)的区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部分延行穿过所述行李架(30)的底座支撑物(31),所述底座支撑物在所述轨道车辆的所述纵向方向上彼此分隔开并且紧固在所述车身壳体(10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当在竖直截面中查看时,所述通风管(10,20)是由一个朝上开放的第一中空腔室(11,21)及所述行李架(30)上方的一个朝下开放的第二中空腔室(12,22)构造的,所述第一中空腔室由单独的中空腔室区段(11a,21a)形成,所述中空腔室区段在所述行李架(30)的所述底座支撑物(31)之间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支撑物(30)具有用于所述中空腔室区段(11a,21a)的连接的贯通开口(3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两个纵向通风管(10,20)在所述轨道车辆的所述纵向方向上彼此平行布置,所述通风管中的每一者是由第一朝上开放的中空腔室(11,21)及第二朝下开放的中空腔室(12,22)构造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空腔室(11,21)各自包括直接或借助于所述底座支撑物(31)连接在一起的单独的中空腔室区段(11a,21a)。
4.根据权利要求2至3中的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腔室区段(11a,21a)包括金属片、塑料材料或复合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2到4中的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腔室区段(11a,21a)密封在所述底座支撑物(30)上。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的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或多个纵向通风管或部分或全部所述中空腔室区段(11a)具有朝下指向开口(14),所述开口实现与竖直延伸的侧壁管道(40)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延伸的侧壁管道(40)实施在所述轨道车辆的内部镶板(121)与在所述轨道车辆的所述内部镶板(121)与所述车身壳体(100)之间延伸的镶板(12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到7中的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通风管或部分或全部所述中空腔室区段(21a)具有朝下指向废气开口(24),所述开口在所述行李架(30)的所述底侧上开放到所述轨道车辆的所述客厢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两个纵向通风管(210,220)在所述轨道车辆的所述纵向方向上彼此平行布置,其特征在于
横跨管道(250)穿过所述第一通风管(210),所述底座支撑物(231)或其顶臂(233)在所述横跨管道中延伸,
所述第二通风管(220)是由第一朝上开放的中空腔室(221)及第二朝下开放的中空腔室构造的,
所述第一中空腔室(221)包括直接或借助于所述底座支撑物(31)连接在一起的单独的中空腔室区段(221a)。
10.一种用于构造轨道车辆的行李架的行李架模块,所述行李架模块具有
两个底座支撑物(31),其彼此分隔开,带有用于紧固在所述轨道车辆的车身壳体上的紧固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支撑物(31)在每种情况下具有至少一个开口(32),以及
至少一个中空腔室区段(11a,21a),其朝向所述行李架(30)的顶侧开放、在所述分隔开的底座支撑物(31)之间延伸并且在其相应端面上以密封方式固持在所述相应底座支撑物(31)上,其特征在于当在所述纵向方向上查看时,所述中空腔室区段(11a,21a)是开放的并且借助于其相应端面包围所述底座支撑物(31)中的所述开口(3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行李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腔室区段(11a,21a)在其底侧上具有至少一个开口(14,24),空气能够穿过所述开口流入所述中空腔室区段或流出所述中空腔室区段。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行李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腔室区段(11a,21a)由带有开口(18,28)的壁(17,27)在其顶侧上界定。
13.根据权利要求10到12中的一项所述的行李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架模块具有彼此平行延伸并且彼此分离的两个中空腔室区段(11a,21a)。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行李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中空腔室区段中的一者(21a)由底壁(26)界定,所述底壁部分弯曲直到另一中空腔室区段(11a)下方。
15.根据权利要求10到14中的一项所述的行李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架模块包含用于以下元件中的至少一者的至少一个固持器(26a):间接照明系统、扬声器、座椅布告。
CN201380057693.1A 2012-09-10 2013-09-10 具有部分结合在行李架中的通风管的轨道车辆及用于构造行李架的行李架模块 Pending CN10476882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2108411.4A DE102012108411B4 (de) 2012-09-10 2012-09-10 Schienenfahrzeug mit einem in einen Gepäckträger teilweise integrierten Lüftungskanal, und Gepäckträgermodul zum Aufbau eines Gepäckträgers
DEDE102012108411.4 2012-09-10
PCT/EP2013/068699 WO2014037578A1 (en) 2012-09-10 2013-09-10 Rail vehicle having a ventilation duct which is incorporated in part into a luggage rack, and luggage rack module for constructing a luggage rack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68827A true CN104768827A (zh) 2015-07-08

Family

ID=49118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7693.1A Pending CN104768827A (zh) 2012-09-10 2013-09-10 具有部分结合在行李架中的通风管的轨道车辆及用于构造行李架的行李架模块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892783B1 (zh)
CN (1) CN104768827A (zh)
DE (1) DE102012108411B4 (zh)
ES (1) ES2864771T3 (zh)
WO (1) WO201403757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19967A (zh) * 2018-08-01 2018-11-16 青岛威奥轨道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车用风道、侧顶板、行李架及照明集成结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83423A (en) * 1943-08-27 1945-08-21 Pennsylvania Railroad Co Air purifying and conditioning system
EP0182433A1 (en) * 1984-11-17 1986-05-28 van Kuik, Rubertus Johannes Petrus Method and device for adjusting the temperature in a vehicle
JP2003095093A (ja) * 2001-09-19 2003-04-03 East Japan Railway Co 鉄道車両用空調システム
EP1442935A1 (en) * 2003-02-03 2004-08-04 Ellamp Interiors SPA Overhead luggage bin structure
CN201272356Y (zh) * 2008-09-12 2009-07-15 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的空调风道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55210A (en) 1965-12-28 1967-11-28 United Aircraft Corp Baggage rack assembly
GB1316429A (en) * 1969-07-22 1973-05-09 South Wales Transport Co Ltd Ventilating system for passenger vehicles
DE3302424C2 (de) * 1983-01-26 1985-03-21 Messerschmitt-Bölkow-Blohm GmbH, 8000 München Einrichtung zum Klimatisieren eines Fahrgastraumes
GB9721360D0 (en) 1997-10-08 1997-12-10 Transmatic Europ Limited Rack unit
AT3059U1 (de) 1998-07-31 1999-09-27 Integral Verkehrstechnik Ag Lüftungssystem für einen personenwaggon
GB0327709D0 (en) * 2003-11-28 2003-12-31 Bombardier Transp Gmbh Air conditioning assembly
DE202006010428U1 (de) * 2006-07-06 2007-09-06 Hymer-Leichtmetallbau Gmbh & Co. Kg Klimaanlage in einem Land-, Wasser- oder Luftfahrzeu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83423A (en) * 1943-08-27 1945-08-21 Pennsylvania Railroad Co Air purifying and conditioning system
EP0182433A1 (en) * 1984-11-17 1986-05-28 van Kuik, Rubertus Johannes Petrus Method and device for adjusting the temperature in a vehicle
JP2003095093A (ja) * 2001-09-19 2003-04-03 East Japan Railway Co 鉄道車両用空調システム
EP1442935A1 (en) * 2003-02-03 2004-08-04 Ellamp Interiors SPA Overhead luggage bin structure
CN201272356Y (zh) * 2008-09-12 2009-07-15 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的空调风道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19967A (zh) * 2018-08-01 2018-11-16 青岛威奥轨道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车用风道、侧顶板、行李架及照明集成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37578A1 (en) 2014-03-13
EP2892783A1 (en) 2015-07-15
ES2864771T3 (es) 2021-10-14
EP2892783B1 (en) 2021-03-17
DE102012108411B4 (de) 2023-07-06
DE102012108411A1 (de) 2014-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04818B (zh) 一种铁路客车的车顶内部顶板连接结构
AU2011305363B2 (en) Integrated aircraft interior
AU704891B2 (en) Passenger transport vehicle
CN201538324U (zh) 一种铁路客车的车顶内部顶板连接结构
CN100457488C (zh) 构件,特别是用于汽车横梁的混合构件及其应用
CN103991483B (zh) 用于车辆的顶部拱顶装置
CN2889817Y (zh) 地铁车辆顶置式空调机组安装结构
CN101522446A (zh) 轻型的顶置式空调设备或/和顶置式供暖设备
EP3418088B1 (en) Moving vehicle
US6991276B2 (en) Luggage loft assembly
CN104768827A (zh) 具有部分结合在行李架中的通风管的轨道车辆及用于构造行李架的行李架模块
JP2011207459A (ja) 軌条車両
JP5864048B2 (ja) 鉄道車両の天井構造
CN102019936A (zh) 组装铁路车辆的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获得的铁路车辆
CN103241252A (zh) 轨道车辆拼接式空调风道及其拼装方法
CN205179754U (zh) 联合收割机
JP2017144947A (ja) 車体前部構造
RU2011137320A (ru)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и предварительно собранный модуль для установки в кабине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100366483C (zh) 用于车辆的通风系统
US7367612B2 (en) Load-carrying component for supporting of a vehicle cross-member
CN205344443U (zh) 公交车pvc风道
CN205706075U (zh) 一种侧置式多功能敞篷客车空调风道
CN213921010U (zh) 一种轨道车辆轻型风道分配箱
CN104918807A (zh) 用于对包括除霜管网的车辆进行空气调节的设备
CN219947835U (zh) 吹脚风道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