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67318A - 动力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动力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67318A
CN104767318A CN201410004755.9A CN201410004755A CN104767318A CN 104767318 A CN104767318 A CN 104767318A CN 201410004755 A CN201410004755 A CN 201410004755A CN 104767318 A CN104767318 A CN 1047673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output shaft
length
power set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0475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67318B (zh
Inventor
万照云
杨凯
曲利国
王立志
鲜万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rship chip manufacturing (Suzhou) Limite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jia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jia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jia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0475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673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673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673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673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673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装置,其包括电机、传动机构和插栓,所述电机具有带有第一接收槽的输出轴,所述传动机构具有输入轴,该输入轴在其端部形成的配合孔用于接收所述输出轴,所述配合孔的内壁上形成有第二接收槽和从第二接收槽向配合孔的底部倾斜延伸的斜坡部分,所述插栓同时配合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接收槽中,从而将输出轴和输入轴在旋转方向上相对于彼此锁定,其中插栓的长度l满足:l≥(a×110%),其中a为所述斜坡部分的长度。根据本发明,可以减少动力装置传动故障的发生,提高工作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动力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电机和接收电机动力的传动机构的动力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利用电机的输出功率,通常需要采用传动机构来接收电机的旋转输出并将该旋转输出转变成适合形式的动力,例如具有不同的转速、功率或不同的运动形式,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在此,电机与传动机构的组合被称为动力装置。
现有的动力装置中,如图1所示,传动机构2的输入轴2-1的端部形成配合孔2-2用于接收电机1的输出轴1-1,在所述配合孔2-2的内壁和所述输出轴1-1上分别形成有接收槽2-3和1-2,当输出轴接收在配合孔中时可以将插栓3配合在上述接收槽1-2、2-3中,以连接输出轴和输入轴。存在的问题是,在传动机构输入轴接收槽的后方形成有斜坡,插栓在使用过程中会向斜坡方向滑动而滑出接收槽,如图1所示,从而造成传动故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动力装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力装置,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具有输出轴,该输出轴的外周表面上形成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一接收槽;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具有输入轴,该输入轴在其端部具有沿着其轴向延伸的配合孔,用于将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接收于其中,所述配合孔的内周表面上形成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二接收槽和从第二接收槽向配合孔的底部倾斜延伸的斜坡部分;和插栓,当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被接收在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入轴的配合孔中时,所述插栓同时配合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接收槽中,从而将所述输出轴和输入轴在旋转方向上相对于彼此锁定,其中插栓的长度l满足:l≥(a×110%),其中a为所述斜坡部分的长度。
优选,所述插栓的长度l满足:l≥(a×150%)。
优选,所述插栓的长度l满足:l≤(b×100%),其中b为所述第二接收槽的长度。更优选地,所述插栓的长度l满足:l≤(b×95%)。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动力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衬垫,所述衬垫被放置在所述传动机构的配合孔的底部,以防止所述插栓滑向所述配合孔的底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所述插栓在其一端形成有垂直于其纵向延伸的突出部。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在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将变得显见,所述附图中:
图1是现有的动力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动力装置的示意图,其中电机、传动机构和插栓处于未组装状态;
图3A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动力装置的另一示意图,其中电机、传动机构和插栓处于组装状态;
图3B示出图3A所示动力装置中装配在一起的电机输出轴、传动机构输入轴和插栓的横截面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动力装置的示意图;
图5A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动力装置的示意图;
图5B是图5A所示的动力装置中采用的插栓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具体地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动力装置。应该理解的是,这里所给出的实施例仅是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而给出的示例,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组合使用,而并不限于特定的实施例。各个附图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
第一实施例
图2和图3A、3B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动力装置的未组装状态和组装状态下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机10和连接至电机10的传动机构20。传动机构20通常用于接收电机的旋转输出并将该旋转输出转变成适合形式的动力,例如具有不同的转速、功率或不同的运动形式,以适应不同的应用。举例来说,传动机构20可以为减速器,用于降低来自电机的旋转输出的转速。传动机构20也可以是例如凸轮机构,用于将来自电机的旋转输出转变为例如直线往复运动。
电机10具有输出轴11。传动机构20具有输入轴21,输入轴21的自由端形成有沿其轴向延伸的配合孔22,用于将电机10的输出轴11同轴地接收于其中。为此,配合孔22的内径可大致等于或略微大于输出轴11的外径。
从图2中可以看到,输出轴11的外周表面上形成有平行于输出轴轴向延伸的第一接收槽12,输入轴21的配合孔22的内周表面上形成有平行于输入轴轴向延伸的第二接收槽23和从第二接收槽向配合孔22的底部倾斜延伸的斜坡部分24。第一接收槽12和第二接收槽23各自具有适于接收插栓30的形状。举例来说,插栓30可以具有长方体形状;相应地,第一接收槽12和第二接收槽23各自具有矩形横截面。此外,第一接收槽12和第二接收槽23的沿着输出轴11和输入轴21的径向方向的深度设置为使得插栓30能够同时被接收在第一和第二接收槽11、21两者之中,如图3A和3B所示。这样,插栓30将输出轴11和输入轴21旋转锁定,即使得输出轴11和输入轴21不能相对于彼此旋转,从而来自输出轴11的旋转输出能够被有效地传递到输入轴21。
组装的时候,可以将插栓30首先插入电机10的输出轴11上的第一接收槽12中,插栓30的一部分将从第一接收槽12中突出;然后,在插栓30的从第一接收槽12中突出的部分对准配合孔22的第二接收槽23的情况下,将输出轴11和插栓30两者一起插入传动机构20的输入轴21的配合孔22中。当然,以上组装方式仅仅是示例性的,本发明在这方面不受限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力装置中,插栓30的长度l被选择为满足以下关系:(a×110%)≤l,其中a为所述斜坡部分的长度。这样可以防止插栓30在动力装置工作时向斜坡部分24滑动离开第二接收槽23而造成传动故障。
优选地,可以将插栓30的长度l进一步选择为满足:(a×150%)≤l。这能够进一步防止插栓30滑动离开第二接收槽23。
此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力装置中,为了避免由于插栓30的长度过长而阻碍组装,插栓30的长度l优选进一步满足:l≤(b×100%),其中b为所述第二接收槽的长度。更优选地,插栓的长度l满足:l≤(b×95%),这样可以提供良好的安装操作性。
下面以数值例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动力装置的改进:
示例:
在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一接收槽的长度为30mm,传动机构的输入轴中的第二接收槽的长度为30mm,斜坡部分的长度为:15mm的情况下,采用长度为28mm的插栓。该示例的动力装置中的电机输出轴、传动机构输入轴和插栓能够方便地组装到一起,并且在动力装置的工作过程中有效地防止插栓从第二接收槽滑出,提高了传动的可靠性,降低了动力装置的维护成本。
对比例:
在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一接收槽的长度为30mm,传动机构的输入轴中的第二接收槽的长度为30mm,斜坡部分的长度为:15mm的情况下,采用长度为15mm的插栓。该对比例中,插栓30在动力装置的工作过程中会比较容易从第二接收槽顺着斜坡部分滑入配合孔的底部,从而造成传动故障。
第二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动力装置与第一实施例的动力装置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二实施例中,动力装置还包括放置在传动机构20的输入轴21的配合孔22的底部的衬垫40,以防止插栓30滑向配合孔22的底部。为了清楚起见,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衬垫40被放置在传动机构20的输入轴21的配合孔22的底部,这样衬垫40就占据了配合孔22底部的空间。当插栓30由第二接收槽23向斜坡部分24滑动时,衬垫40会阻挡插栓30进一步进入配合孔22的底部,从而防止其脱离第一和第二接收槽。
衬垫40可以采用任何适合的材料,只要其能够实现上述阻挡插栓30的作用。例如,衬垫40的材料可以是金属、塑料、木头、树脂等。衬垫40可以是具有固定形状的垫块等,也可以是可弹性变形的例如纤维填料等。
第三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动力装置与第一实施例的动力装置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三实施例中,插栓30'在其一端形成有垂直于其纵向伸出的突出部,从而具有L形形状,如图5B所示。为了清楚起见,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5B所示,插栓30'包括主体30'a和从主体30'a的一端沿垂直于主体纵向的方向伸出的突出部30'b。当插栓30'的主体30'a接收在第一和第二接收槽12和23中时,如图5A所示,突出部30'b定位于电机10的输出轴11的自由端端面上,从第一接收槽12在所述端面的开口处沿输出轴11的径向延伸。这样,如果插栓30'在第一和第二接收槽12、23中向配合孔22的底部滑出而倾斜,则突出部30'b将抵靠配合孔22的内周表面,从而阻止插栓30'的进一步滑出。
以上已经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做了详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上述描述仅仅是说明性和示例性的,本发明的实施并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变型或组合。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方案来限定。

Claims (6)

1.一种动力装置,包括:
电机,所述电机具有输出轴,该输出轴的外周表面上形成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一接收槽;
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具有输入轴,该输入轴在其端部具有沿着其轴向延伸的配合孔,用于将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接收于其中,所述配合孔的内周表面上形成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二接收槽和从第二接收槽向配合孔的底部倾斜延伸的斜坡部分;和
插栓,当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被接收在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入轴的配合孔中时,所述插栓同时配合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接收槽中,从而将所述输出轴和输入轴在旋转方向上相对于彼此锁定,
其中插栓的长度l满足:l≥(a×110%),其中a为所述斜坡部分的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装置,其中,所述插栓的长度l满足:l≥(a×15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力装置,其中,所述插栓的长度l满足:l≤(b×100%),其中b为所述第二接收槽的长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装置,其中,所述插栓的长度l满足:l≤(b×9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装置,进一步包括衬垫,所述衬垫被放置在所述传动机构的配合孔的底部,以防止所述插栓滑向所述配合孔的底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装置,其中,所述插栓在其一端形成有垂直于其纵向延伸的突出部。
CN201410004755.9A 2014-01-06 2014-01-06 动力装置 Active CN1047673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04755.9A CN104767318B (zh) 2014-01-06 2014-01-06 动力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04755.9A CN104767318B (zh) 2014-01-06 2014-01-06 动力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67318A true CN104767318A (zh) 2015-07-08
CN104767318B CN104767318B (zh) 2017-05-03

Family

ID=53649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04755.9A Active CN104767318B (zh) 2014-01-06 2014-01-06 动力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6731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21052A (zh) * 2016-11-01 2018-05-11 和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设备故障监控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26795B1 (en) * 2000-05-09 2003-03-04 Mario Fabris Expanding spline drive for high torque
US20060258469A1 (en) * 2005-03-22 2006-11-16 Crompton Technology Group Limited Composite transmission shaft joint
CN101360578A (zh) * 2006-06-19 2009-02-04 彗星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的工具系统的两个部件之间的接口
CN201802776U (zh) * 2010-10-11 2011-04-20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油压装卸的胀紧套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26795B1 (en) * 2000-05-09 2003-03-04 Mario Fabris Expanding spline drive for high torque
US20060258469A1 (en) * 2005-03-22 2006-11-16 Crompton Technology Group Limited Composite transmission shaft joint
CN101360578A (zh) * 2006-06-19 2009-02-04 彗星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的工具系统的两个部件之间的接口
CN201802776U (zh) * 2010-10-11 2011-04-20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油压装卸的胀紧套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21052A (zh) * 2016-11-01 2018-05-11 和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设备故障监控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67318B (zh) 2017-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20014764A1 (en) Contaminant-rejecting screw threads
ATE407298T1 (de) Wellen-naben-verbindung mit sicherungssystem
WO2020051155A3 (en) Shaft couplings for high tensile loads in esp systems
CN104797835A (zh) 内座圈和护罩套筒
CN1936351A (zh) 联轴器和轴组件
CN104767318A (zh) 动力装置
CN205745002U (zh) 防反转联轴器
MX2013008760A (es) Miembro de embrague adaptado para permanecer embragado en una posicion fija si se encuentra bajo una carga pesada.
CN105889263A (zh) 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防松螺栓
KR101876071B1 (ko) 자동변속기의 토크 컨버터 허브와 오일 펌프 기어의 연결 구조
CN110925320A (zh) 包括转子轴和输出轴的系统、输出轴及制造包括转子轴和输出轴系统的方法
CN105790496A (zh) 一种用于重合闸的减速电机
CN107791243B (zh) 舵机及机器人
CN203939302U (zh) 一种改进的锁芯机构
CN102141074B (zh) 一种工作轴的胀压锁紧圆螺母
CN204878396U (zh) 一种免键联轴器的装配结构
CN104565093A (zh) 一种零件与电机转轴安装结构
CN206017472U (zh) 一种伺服电机自定心联轴器
CN104300309A (zh) 一种防松连接器
CN203098608U (zh) 联接用新型胀紧套
US20070051195A1 (en) Spindle nut
KR101978051B1 (ko) 등속조인트
CN203717716U (zh) 一种快插式离合泵放气结构
CN212762903U (zh) 一种电主轴与砂轮杆联结用反转防松装置
CN212156135U (zh) 转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5123 333 Xinghua street,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Patentee after: Warship chip manufacturing (Suzhou)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15025 333 Xinghua street,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Hejia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