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65197A -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基板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基板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65197A
CN104765197A CN201510184186.5A CN201510184186A CN104765197A CN 104765197 A CN104765197 A CN 104765197A CN 201510184186 A CN201510184186 A CN 201510184186A CN 104765197 A CN104765197 A CN 1047651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lectrode
underlay substrate
source structure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8418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65197B (zh
Inventor
曲连杰
郭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18418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6519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651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651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651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6519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基板的制造方法,所述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和周边区域;形成于所述衬底基板的周边区域的光源结构;以及,用于限定所述光源结构发出的光出射方向,以使得所述光源结构所发出的光朝预定方向出射的遮光结构。通过上述方案,能够在基板上进行背光集成,从而达到了将背光和基板集成一起的技术效果,解决了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与光源无法集成的问题。

Description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基板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基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图1所示为目前的TFT-LCD(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目前的TFT-LCD包括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组,其中显示面板由彩膜基板(CF)1以及阵列基板(TFT)2通过封框胶6对盒而成,背光模组主要包括边框、光源3、导光板4、底反射片5以及光学膜片等,其中通常导光板4设置于阵列基板2的下方,光源3设置在边框上,并位于导光板4的一侧,光源发出的光线进入导光板4内,并经导光板底部的底反射片5进行反射后,进入光学膜片,最终从阵列基板2和彩膜基板1的显示区域出射。
背光模组所采用的光源一般有LED(发光二极管)光源和EL(电致发光片)光源两种,这两种光源各有优缺点。其中LED光源优点在于寿命较长,但是工艺较复杂,而EL光源的工艺简单,但是寿命相对较短。EL是一种直接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结构。EL是通过加在两个电极的交流电压产生交流电场,而电场激发的电子轰击荧光物质,引起电子的能级跃迁、变化、复合而发射出高效率冷光的一种物理现象,即电致发光。图2所示为一种EL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EL光源包括:位于上层的金属电极7、与金属电极7相对的可透光的底部透明电极8、在金属电极7和底部透明电极8之间的发光层9以及介电体层9’,该发光层9通常由荧光物质形成。
传统的显示器的光源都是与显示面板相互独立,即,显示面板所使用的为外置光源,这样存在着以下缺点:光源占用空间较大,集成度低;并且,外置光源在显示器制造组装过程中可能存在位置偏移误差,从而导致显示面板的光学差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基板的制造方法,能够在基板上进行背光集成,从而达到了将背光和基板集成一起的技术效果,解决了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与光源无法集成的问题。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显示基板,包括:
衬底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和周边区域;
形成于所述衬底基板的周边区域的光源结构;
以及,用于限定所述光源结构发出的光出射方向,以使得所述光源结构所发出的光朝预定方向出射的遮光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基板为彩膜基板,所述衬底基板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其中,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表面的显示区域设置有黑矩阵,
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二表面的周边区域设置有所述光源结构,且所述光源结构的发光面面对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二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遮光结构包括:
形成于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表面的周边区域的第一遮光部,所述第一遮光部包括一由不透光材料制成的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具有一中空区,且所述中空区正对所述光源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遮光部与所述黑矩阵材质相同,并与所述黑矩阵同层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遮光结构还包括:
形成于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二表面的周边区域的第二遮光部,所述第二遮光部包括第一遮光罩结构,所述第一遮光罩结构具有一开口,且所述第一遮光罩结构的开口朝向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二表面而罩设于所述光源结构上。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结构包括电致发光组件,所述电致发光组件包括:
形成于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二表面上的可透光的第一电极;
形成于所述第一电极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的不透光的第二电极;
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发光层;
其中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设置有围设在所述第一发光层四周的第一遮光层,且所述第一遮光层与所述第二电极配合,形成所述第一遮光罩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遮光层和/或所述第二电极采用反射率大于预设值的金属制成,用于将所述第一发光层发出的光反射至所述第一遮光罩结构的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遮光层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为一体,且所述第一遮光层与所述第一电极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基板为阵列基板,所述衬底基板包括相对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
其中,所述第三表面的显示区域设置有薄膜晶体管,
所述衬底基板的第四表面的周边区域设置有所述光源结构,且所述光源结构的发光面背向所述衬底基板的第四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遮光结构包括:
形成于所述衬底基板的第四表面上的第三遮光部,所述第三遮光部包括第二遮光罩结构,所述第二遮光罩结构具有一开口,所述光源结构设于所述第二遮光罩内,且所述第二遮光罩结构的开口背向所述衬底基板的第四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结构包括电致发光组件,所述电致发光组件包括:
形成于所述衬底基板的第四表面上的不透光的第三电极;
形成于所述第三电极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三电极相对的可透光的第四电极;
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三电极和所述第四电极之间的第二发光层;
其中在所述第三电极和所述第四电极之间设置有围设在所述第二发光层四周的第二遮光层,且所述第二遮光层与所述第三电极配合,形成所述第二遮光罩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遮光层和/或所述第三电极采用反射率大于预设值的金属制成,用于将所述第二发光层发出的光反射至所述第二遮光罩结构的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遮光层与所述第三电极连接为一体,且所述第二遮光层与所述第四电极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层。
一种显示基板的制造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
在衬底基板的周边区域形成光源结构;
在衬底基板上形成用于对所述光源结构发出的光进行遮挡,以使得所述光源结构所发出的光朝预定方向出射的遮光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表面的显示区域形成黑矩阵;
在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二表面的周边区域形成所述光源结构,其中所述光源结构的发光面面对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二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中,采用转印方式在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二表面的周边区域形成所述光源结构,具体包括:
在转印版上形成所述光源结构,包括:在转印版上依次形成不透光的第二电极、第一发光层、与所述第二电极相对的可透光的第一电极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并围设在所述第一发光层四周的第一遮光层;
在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表面的周边区域涂布第一粘结树脂层;
将转印版上的光源结构的第一电极面对所述第一粘结树脂层;
熔融所述第一粘结树脂层,利用所述第一粘结树脂层的黏结性将所述第二电极、第一发光层、第一电极及第一遮光层转印至所述衬底基板上。
进一步的,在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三表面的显示区域形成薄膜晶体管;
在所述衬底基板的第四表面的周边区域形成所述光源结构,其中所述光源结构的发光面背对所述衬底基板的第四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中,采用转印方式在所述衬底基板的第四表面的周边区域形成所述光源结构,具体包括:
在转印版上形成所述光源结构,包括:在转印版上依次形成可透光的第四电极、第二发光层、与所述第四电极相对的不透光的第三电极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电极和所述第四电极之间并围设在所述第二发光层四周的第二遮光层;
在所述衬底基板的第四表面的周边区域涂布第三粘结树脂层;
将转印版上的所述第三电极正对所述第三粘结树脂层;
熔融所述第三粘结树脂层,利用所述第三粘结树脂层的黏结性将所述第四电极、第二发光层、第三电极及所述第二遮光层转印至所述衬底基板上。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基板。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的导光板,其中,所述导光板至少包括与显示面板的周边区域上的光源结构位置相对应的入光部分,所述光源结构所发出的光通过所述遮挡结构朝预定方向出射至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部分。
本发明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在显示基板上集成设置光源,并利用遮光结构将光源发出的光限定至朝特定方向出射,例如:遮光结构使得光源发射的光朝向背光模组中的导光板出射,从而实现将背光光源集成于基板上,有利于提高集成度,解决了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与光源无法集成的问题,并且,与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背光光源为外置光源相比,可以减少组装误差,从而避免组装时光源偏移对光亮度等的影响,使得显示面板的光学差异度变小。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现有技术中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电致发光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基板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表示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基板作为彩膜基板时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表示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基板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表示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基板作为阵列基板时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表示本发明的显示基板作为彩膜基板时制造过程中转印工艺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8表示本发明的显示基板作为彩膜基板时制造过程中转印工艺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针对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背光光源为外置光源,集成度不高,占空间,且易有组装误差,导致显示面板的光学差异性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基板的制造方法,能够在显示基板上进行背光集成,从而达到了将背光和显示基板集成一起的技术效果,解决了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与光源无法集成的问题。
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基板包括:
衬底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和周边区域;
形成于所述衬底基板的周边区域的光源结构;
以及,用于限定所述光源结构发出的光的出射方向,以使得所述光源结构所发出的光朝预定方向出射的遮光结构。
上述方案中,在显示基板上集成设置光源,并利用遮光结构将光源发出的光限定至朝特定方向出射(例如:遮光结构使得光源发射的光朝向背光模组中的导光板出射),从而实现将背光光源集成于基板上,有利于提高集成度,解决了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与光源无法集成的问题,并且,与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背光光源为外置光源相比,可以减少组装误差,从而避免组装时光源偏移对光亮度等的影响,使得显示面板的光学差异度变小。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该显示基板既可以是液晶显示面板的彩膜基板,也可以是液晶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
以下就分别以该显示基板为液晶显示面板的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该显示基板也可以是其他基板。
实施例1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基板为彩膜基板。
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显示基板作为彩膜基板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对于与本发明无关的部分结构在图中未示出。
图4所示为采用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显示基板作为彩膜基板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对于与本发明无关的部分结构在图中未示出。
如图3和图4所示,当所述显示基板为彩膜基板时,所述衬底基板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102;其中,在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表面101的显示区域设置有黑矩阵(图中未示出),在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二表面102的周边区域设置有所述光源结构200,且所述光源结构200的发光面面对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二表面102。
上述方案中,将光源结构200集成在彩膜基板上,由于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对盒后,由于彩膜基板与阵列基板之间的空间有限,因此,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该光源结构200位于彩膜基板的外侧(即彩膜基板的远离阵列基板的一侧);
并且,如图3和图4所示,当所述显示基板作为液晶显示面板的彩膜基板10时,其背光模组通常设置于阵列基板的远离彩膜基板10的一侧,因此彩膜基板10上所集成的光源结构200,其发射的光需在所述遮光结构的限定下,朝向靠近阵列基板20的一侧方向出射至导光板30上,此时导光板30上至少包括与显示面板的周边区域上的光源结构200位置相对应的入光部分,所述光源结构200所发出的光需通过所述遮挡结构朝预定方向出射至所述导光板30的入光部分后,再经导光板30出射至阵列基板20和彩膜基板10的显示区域,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源结构200的发光面设计为面对彩膜基板10的衬底基板的第二表面102,以使得所述光源结构200所发出的光朝向位于阵列基板20的远离彩膜基板10的一侧的导光板30出射。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遮光结构包括:
形成于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表面101的周边区域的第一遮光部,所述第一遮光部包括一由不透光材料制成的框架结构401,所述框架结构401具有一中空区4011,且所述中空区4011正对所述光源结构200,用于使得所述光源结构200发出的光从所述中空区4011出射。
采用上述方案,在彩膜基板10的第一表面101的周边区域设置第一遮光部,并利用第一遮光部的框架结构401对彩膜基板10的第二表面102上的光源结构200所出射的光进行遮挡,以使得光源结构200所出射的光能够被很好的限制住,直接从该第一遮光部的中空区4011出射至阵列基板一侧的导光板30的入光部分,而不会在在彩膜基板10和阵列基板之间出射至显示区域以及显示面板的外侧,实现防止杂散光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的,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遮光部与所述黑矩阵材质相同,并与所述黑矩阵同层设置。采用上述方案,可以通过同一次构图工艺在彩膜基板10的衬底基板上直接利用黑矩阵来形成所述第一遮光部,结构简单,工艺简单。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遮光结构还包括:
形成于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二表面102的周边区域的第二遮光部,所述第二遮光部包括第一遮光罩结构,所述第一遮光罩结构具有一开口,且所述第一遮光罩结构的开口朝向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二表面102而罩设于所述光源结构200上。
采用上述方案,可以通过在彩膜基板10的第二表面102的周边区域设置第二遮光部,且该第二遮光部的开口朝向衬底基板的第二表面102,以使得光源结构200所出射的光朝向阵列基板一侧的导光板30出射。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源结构200优选的采用电致发光光源。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光源结构200也可以采用LED光源等。其中采用电致发光光源与采用LED光源相比,结构更加简单。具体地,该电致发光光源可以包括电致发光组件,所述电致发光组件包括:
形成于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二表面102上的可透光的第一电极201;
形成于所述第一电极201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电极201相对的不透光的第二电极202;
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电极201和所述第二电极202之间的第一发光层203;
其中在所述第一电极201和所述第二电极202之间设置有围设在所述第一发光层203四周的第一遮光层204,且所述第一遮光层204与所述第二电极202配合,形成所述第一遮光罩结构。
上述方案中,利用电致发光组件中的不透光的第二电极202与第一发光层203外侧围设的第一遮光层204直接形成所述第一遮光罩结构,其是通过对电致发光组件自身结构的改进来直接形成光源结构200以及所述遮光结构,结构更加简单。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电致发光组件的结构也可以是与现有技术中的电致发光光源的结构相同,而第一遮光罩结构也可以是直接在电致发光光源或LED光源外罩设一开口朝向衬底基板的第二表面102的不透光罩结构即可,例如该不透光罩结构可以是利用黑胶带粘贴在电致发光光源或LED光源外形成。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极202采用反射率大于预设值的金属制成,用于将所述第一发光层203发出的光反射至所述第一遮光罩结构的开口。采用上述方案,电致发光组件中的第二电极202可以采用反射率大于预设值的高反射金属制成,例如:采用反射率大于38%的铜或者反射率大于92%的铝等金属制成,能保证光源结构200所发出的光不从光源结构200的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出射,而是从第一遮光罩结构的开口反射至阵列基板一侧的导光板30中。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遮光层204也可以采用反射率大于预设值的金属制成,用于将所述第一发光层203发出的光反射至所述第一遮光罩结构的开口。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第一遮光层204可以采用反射率大于预设值的高反射金属制成,例如:采用反射率大于38%的铜或者反射率大于92%的铝等金属制成,能保证光源结构200所发出的光反射到阵列基板一侧的导光板30中。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遮光层204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例如采用黑胶带,而可以在所述第一遮光层204的内侧设置反射层来使得光源结构200所发出的光反射到阵列基板一侧的导光板30中。
此外,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遮光层204与所述第二电极202连接为一体,且所述第一遮光层204与所述第一电极201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205。
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将第二电极202和所述第一遮光层204通过一次工艺同时形成,且所述第一遮光层204与所述第一电极201之间设置第一绝缘层,以保证所述第一电极201与所述第二电极202相互绝缘,第一电极201和第二电极202分别作为电致发光组件的两个电极与显示面板电连接,以形成电场来激发第一发光层203发光。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202和所述第一遮光层204也可以采用不同材质形成,第二电极202与第一遮光层204可以绝缘设置,此时,所述第一遮光层204与所述第一电极201之间即可不再设置所述第一绝缘层。
此外,如图3所示,所述电致发光发光组件还可以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发光层203与所述第二电极202之间以及所述第一发光层203与所述第一遮光层204之间的第一介电体层206。
实施例2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二种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基板为阵列基板。
图5所示为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显示基板作为阵列基板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对于与本发明无关的部分结构在图中未示出。
图6所示为采用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显示基板作为阵列基板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对于与本发明无关的部分结构在图中未示出。
如图5和图6所示,当所述显示基板为阵列基板20时,所述衬底基板包括相对的第三表面103和第四表面104;其中,所述第三表面103的显示区域设置有薄膜晶体管(未示出),所述衬底基板的第四表面104的周边区域设置有所述光源结构200,且所述光源结构200的发光面背向所述衬底基板的第四表面104。
上述方案中,将光源结构200集成在阵列基板20上,由于彩膜基板10和阵列基板20对盒后,由于彩膜基板10与阵列基板20之间的空间有限,因此,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该光源结构200位于阵列基板20的外侧(即阵列基板20的远离彩膜基板10的一侧);
并且,如图5和图6所示,当所述显示基板为液晶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20时,其背光模组通常设置于阵列基板20的远离彩膜基板10的一侧,因此阵列基板20上所集成的光源结构200,其发射的光需在所述遮光结构的限定下,朝向远离彩膜基板10一侧方向出射至位于其远离彩膜基板10的一侧的导光板30上,此时导光板30上至少包括与显示面板的周边区域上的光源结构200位置相对应的入光部分,所述光源结构200所发出的光需通过所述遮挡结构朝预定方向出射至所述导光板30的入光部分后,再经导光板30出射至阵列基板20和彩膜基板10的显示区域,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源结构200的发光面设计为背向所述衬底基板的第四表面104,以使得所述光源结构200所发出的光朝向位于阵列基板20的远离彩膜基板10的一侧的导光板30出射。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如图5所示,所述遮光结构包括:
形成于所述衬底基板的第四表面104上的第三遮光部,所述第三遮光部包括第二遮光罩结构,所述第二遮光罩结构具有一开口,所述光源结构200设于所述第二遮光罩结构内,且所述第二遮光罩结构的开口背向所述衬底基板的第四表面104,用于使得光源结构200所出射的光从所述第二遮光罩结构的开口出射。
采用上述方案,可以通过在阵列基板20的第四表面104的周边区域设置第三遮光部,且该第三遮光部的开口朝向衬底基板的第二表面102,以使得光源结构200所出射的光朝向阵列基板20一侧的导光板30出射。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源结构200优选的采用电致发光光源。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光源结构200也可以采用LED光源等。其中采用电致发光光源与采用LED光源相比,结构更加简单。具体地,该电致发光光源可以包括电致发光组件,所述电致发光组件包括:
形成于所述衬底基板的第四表面104上的不透光的第三电极601;
形成于所述第三电极601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三电极601相对的可透光的第四电极602;
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三电极601和所述第四电极602之间的第二发光层603;
其中在所述第三电极601和所述第四电极602之间设置有围设在所述第二发光层603四周的第二遮光层604,且所述第二遮光层604与所述第三电极601配合,形成所述第二遮光罩结构。
上述方案中,利用电致发光组件中的不透光的第三电极601与第二发光层603外侧围设的第二遮光层604直接形成所述第二遮光罩结构,其是通过对电致发光组件自身结构的改进来直接形成光源结构200以及所述遮光结构,结构更加简单。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电致发光组件的结构也可以是与现有技术中的电致发光光源的结构相同,而第二遮光罩结构也可以是直接在电致发光光源或LED光源外罩设一开口朝向衬底基板的第四表面104的不透光罩结构即可,例如该不透光罩结构可以是利用黑胶带粘贴在电致发光光源或LED光源外形成。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三电极601采用反射率大于预设值的金属制成,用于将所述第二发光层603发出的光反射至所述第二遮光罩结构的开口。采用上述方案,电致发光组件中的第三电极601可以采用反射率大于预设值的高反射金属制成,例如:采用反射率大于38%的铜或者反射率大于92%的铝等金属制成,能保证光源结构200所发出的光不会从光源结构200的靠近衬底基板的一侧出射,而是从第二遮光罩结构的开口反射至阵列基板20一侧的导光板30中。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二遮光层604也可以采用反射率大于预设值的金属制成,用于将所述第二发光层603发出的光反射至所述第二遮光罩结构的开口。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第二遮光层604可以采用反射率大于预设值的高反射金属制成,例如:采用反射率大于38%的铜或者反射率大于92%的铝等金属制成,能保证光源结构200所发出的光反射到阵列基板20一侧的导光板30中。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遮光层604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例如采用黑胶带,而可以在所述第二遮光层604的内侧设置反射层来使得光源结构200所发出的光反射到阵列基板20一侧的导光板30中。
此外,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电极601还可以是透明电极,将阵列基板20上集成光源结构时,还可以是在彩膜基板10的第一表面101的周边区域设置框架结构401,并在框架结构401的中空区4011所对应的位置设置一不透光的反射层,以使得光源结构发出的光经反射层反射至导光板30。
此外,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遮光层604与所述第三电极601连接为一体,且所述第二遮光层604与所述第四电极602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层606。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将第三电极601和所述第二遮光层604通过一次工艺同时形成,且所述第二遮光层604与所述第四电极602之间设置第二绝缘层,以保证所述第三电极601与所述第四电极602相互绝缘,第三电极601和第四电极602分别作为电致发光组件的两个电极与显示面板电连接,以形成电场来激发第二发光层603发光。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电极601和所述第二遮光层604也可以采用不同材质形成,第三电极601与第二遮光层604可以绝缘设置,此时,所述第二遮光层604与所述第四电极602之间即可不再设置所述第二绝缘层。
此外,如图5所示,所述电致发光发光组件还可以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二发光层603与所述第三电极601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发光层603与所述第二遮光层604之间的第二介电体层605。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如图4和图6所示,其包括彩膜基板10和阵列基板20,其中彩膜基板10和阵列基板20通过封框胶对盒,且所述彩膜基板10和/或所述阵列基板20中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显示基板。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其彩膜基板10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显示基板时,在彩膜基板10的集成有光源结构200的第二表面102上还设置有第一偏光片700,且该第一偏光片700仅形成于彩膜基板10的第二表面102的显示区域。
还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其阵列基板20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显示基板时,在阵列基板20的集成有光源结构200的第四表面104上还设置有第二偏光片800,且该第二偏光片800仅形成于阵列基板20的第四表面104的显示区域。
此外,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20上集成光源结构时,所述第三电极601还可以是透明电极,将阵列基板20上集成光源结构时,还可以是在彩膜基板10的第一表面101的周边区域设置框架结构401,并在框架结构401的中空区4011所对应的位置设置一不透光的反射层,以使得光源结构发出的光经反射层反射至导光板30。
此外,还需说明的是,在彩膜基板10和阵列基板20之间的封框胶还可以采用不透光材料制成,以作为遮光结构对光源结构出射的光进行限定,以防止光源结构出射的光进入液晶盒的显示区域。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4和图6所示,其包括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其中所述显示面板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显示面板,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的导光板30,并且,所述导光板30至少包括与显示面板的周边区域上的光源结构200位置相对应的入光部分,所述光源结构200所发出的光通过所述遮挡结构朝预定方向出射至所述导光板30的入光部分。
显然,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也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基板所带来的有益效果。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的制造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
在衬底基板的周边区域形成光源结构;
在衬底基板上形成用于对所述光源结构发出的光进行遮挡,以使得所述光源结构所发出的光朝预定方向出射的遮光结构。
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的方法可以用于制造本发明实施例1所提供的彩膜基板和本发明实施例2中所提供的阵列基板。具体地,
当所述方法用于制造本发明实施例1所提供的彩膜基板10时,结合图3和图7、图8,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01,在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表面101的显示区域形成黑矩阵;
步骤S02,在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二表面102的周边区域形成所述光源结构200,其中所述光源结构200的发光面面对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二表面102。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侧面的周边区域形成第一遮光部,其中,所述第一遮光部包括一由不透光材料制成的框架结构401,所述框架结构401具有一中空区4011,且所述中空区4011正对所述光源结构200。
其中,在步骤S01中,可以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在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侧面的显示区域形成黑矩阵的同时,在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侧面的周边区域形成所述第一遮光部。
此外,在步骤S02中,可以采用转印工艺在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二侧面的周边区域形成所述光源结构200。具体地,转印工艺步骤包括:
步骤S021,在转印版上形成所述光源结构200,包括:在转印版上依次形成不透光的第二电极202、第一发光层203、与所述第二电极202相对的可透光的第一电极201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201和所述第二电极202之间并围设在所述第一发光层203四周的第一遮光层204;
步骤S022,在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表面101的周边区域涂布第一粘结树脂层;
步骤S023,将转印版上的光源结构200的第一电极201面对所述第一粘结树脂层;
步骤S024,熔融所述第一粘结树脂层,利用所述第一粘结树脂层的黏结性将所述第二电极202、第一发光层203、第一电极201及第一遮光层204转印至所述衬底基板上。
其中,步骤S021之前,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20,在转印版上形成第二粘结树脂层,其中,所述第二电极202形成于所述第二粘结层上,且所述第一粘结树脂层和所述第二粘结树脂层的熔融温度相同,所述第一粘结树脂层的黏结性大于所述第一粘结树脂层的黏结性,以保证转印成功。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步骤S021中,所述第二电极202与所述第一遮光层204可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同时形成。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02中,也可以在衬底基板的第二表面102上直接依次形成第一电极201、第一发光层203、与所述第一电极201相对的可透光的第二电极202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201和所述第二电极202之间并围设在所述第一发光层203四周的第一遮光层204。
此外,还需说明的是,在显示面板的制作过程中,彩膜基板10上需要贴第一偏光片700,因此,考虑到贴第一偏光片700对于步骤S02中转印工艺的影响,在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中,步骤S02可以是在彩膜基板10的衬底基板上先进行转印形成光源结构200,再进行基板切割之后,贴第一偏光片700;或者,也可以是,在彩膜基板10的衬底基板进行基板切割之后,在衬底基板上进行转印,再贴第一偏光片700。其中如图7和图8所示,贴第一偏光片700的步骤可根据需要调整其顺序。
当所述方法用于制造本发明实施例1所提供的阵列基板20时,结合图5、图7和图8,所述的方法包括:
步骤S11,在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三侧面的显示区域形成薄膜晶体管;
步骤S12,在所述衬底基板的第四侧面的显示区域形成第二偏光片800,在所述衬底基板的第四侧面的周边区域形成所述光源结构200,其中所述光源结构200的发光面背对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二侧面。
其中,在步骤S12中,可以采用转印方式在所述衬底基板的第四侧面的周边区域形成所述光源结构200。具体地,转印步骤包括:
步骤S121,在转印版上形成所述光源结构200,包括:在转印版上依次形成可透光的第四电极602、第二发光层603、与所述第四电极602相对的不透光的第三电极601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电极601和所述第四电极602之间并围设在所述第二发光层603四周的第二遮光层604;
步骤S122,在所述衬底基板的第四侧面的周边区域涂布第三粘结树脂层;
步骤S123,将转印版上的所述第三电极601正对所述第三粘结树脂层;
步骤S124,熔融所述第三粘结树脂层,利用所述第三粘结树脂层的黏结性将所述第四电极602、第二发光层603、第三电极601及所述第二遮光层604转印至所述衬底基板上。
其中,步骤S121之前,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20,在转印版上形成第四粘结树脂层,其中,所述第四电极602形成于所述第四粘结树脂层上,且所述第四粘结树脂层和所述第三粘结树脂层的熔融温度相同,所述第三粘结树脂层的黏结性大于所述第四粘结树脂层的黏结性以保证转印成功。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步骤S121中,所述第三电极601与所述第二遮光层604可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同时形成。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12中,也可以在衬底基板的第四表面104上直接依次形成不透光的第三电极601、第二发光层603、与所述第三电极601相对的可透光的第四电极602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电极601和所述第四电极602之间并围设在所述第二发光层603四周的第二遮光层604。
此外,还需说明的是,在显示面板的制作过程中,阵列基板20上需要贴第二偏光片800,因此,考虑到贴第二偏光片800对于步骤S12中转印工艺的影响,在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中,步骤S12可以是在阵列基板20的衬底基板上先进行转印形成光源结构200,再进行基板切割之后,贴第二偏光片800;或者,也可以是,在阵列基板20的衬底基板进行基板切割之后,在衬底基板上进行转印,再贴第二偏光片800。其中如图7至图8所示,贴第二偏光片800的步骤可根据需要调整其顺序。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和周边区域;
形成于所述衬底基板的周边区域的光源结构;
以及,用于限定所述光源结构发出的光出射方向,以使得所述光源结构所发出的光朝预定方向出射的遮光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基板为彩膜基板,所述衬底基板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其中,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表面的显示区域设置有黑矩阵,
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二表面的周边区域设置有所述光源结构,且所述光源结构的发光面面对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二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光结构包括:
形成于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表面的周边区域的第一遮光部,所述第一遮光部包括一由不透光材料制成的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具有一中空区,且所述中空区正对所述光源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遮光部与所述黑矩阵材质相同,并与所述黑矩阵同层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光结构还包括:
形成于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二表面的周边区域的第二遮光部,所述第二遮光部包括第一遮光罩结构,所述第一遮光罩结构具有一开口,且所述第一遮光罩结构的开口朝向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二表面而罩设于所述光源结构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结构包括电致发光组件,所述电致发光组件包括:
形成于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二表面上的可透光的第一电极;
形成于所述第一电极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的不透光的第二电极;
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发光层;
其中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设置有围设在所述第一发光层四周的第一遮光层,且所述第一遮光层与所述第二电极配合,形成所述第一遮光罩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遮光层和/或所述第二电极采用反射率大于预设值的金属制成,用于将所述第一发光层发出的光反射至所述第一遮光罩结构的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遮光层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为一体,且所述第一遮光层与所述第一电极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基板为阵列基板,所述衬底基板包括相对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
其中,所述第三表面的显示区域设置有薄膜晶体管,
所述衬底基板的第四表面的周边区域设置有所述光源结构,且所述光源结构的发光面背向所述衬底基板的第四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光结构包括:
形成于所述衬底基板的第四表面上的第三遮光部,所述第三遮光部包括第二遮光罩结构,所述第二遮光罩结构具有一开口,所述光源结构设于所述第二遮光罩内,且所述第二遮光罩结构的开口背向所述衬底基板的第四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结构包括电致发光组件,所述电致发光组件包括:
形成于所述衬底基板的第四表面上的不透光的第三电极;
形成于所述第三电极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三电极相对的可透光的第四电极;
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三电极和所述第四电极之间的第二发光层;
其中在所述第三电极和所述第四电极之间设置有围设在所述第二发光层四周的第二遮光层,且所述第二遮光层与所述第三电极配合,形成所述第二遮光罩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遮光层和/或所述第三电极采用反射率大于预设值的金属制成,用于将所述第二发光层发出的光反射至所述第二遮光罩结构的开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遮光层与所述第三电极连接为一体,且所述第二遮光层与所述第四电极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层。
14.一种显示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
在衬底基板的周边区域形成光源结构;
在衬底基板上形成用于对所述光源结构发出的光进行遮挡,以使得所述光源结构所发出的光朝预定方向出射的遮光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表面的显示区域形成黑矩阵;
在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二表面的周边区域形成所述光源结构,其中所述光源结构的发光面面对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二表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中,采用转印方式在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二表面的周边区域形成所述光源结构,具体包括:
在转印版上形成所述光源结构,包括:在转印版上依次形成不透光的第二电极、第一发光层、与所述第二电极相对的可透光的第一电极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并围设在所述第一发光层四周的第一遮光层;
在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表面的周边区域涂布第一粘结树脂层;
将转印版上的光源结构的第一电极面对所述第一粘结树脂层;
熔融所述第一粘结树脂层,利用所述第一粘结树脂层的黏结性将所述第二电极、第一发光层、第一电极及第一遮光层转印至所述衬底基板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三表面的显示区域形成薄膜晶体管;
在所述衬底基板的第四表面的周边区域形成所述光源结构,其中所述光源结构的发光面背对所述衬底基板的第四表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中,采用转印方式在所述衬底基板的第四表面的周边区域形成所述光源结构,具体包括:
在转印版上形成所述光源结构,包括:在转印版上依次形成可透光的第四电极、第二发光层、与所述第四电极相对的不透光的第三电极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电极和所述第四电极之间并围设在所述第二发光层四周的第二遮光层;
在所述衬底基板的第四表面的周边区域涂布第三粘结树脂层;
将转印版上的所述第三电极正对所述第三粘结树脂层;
熔融所述第三粘结树脂层,利用所述第三粘结树脂层的黏结性将所述第四电极、第二发光层、第三电极及所述第二遮光层转印至所述衬底基板上。
19.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
2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的导光板,其中,所述导光板至少包括与显示面板的周边区域上的光源结构位置相对应的入光部分,所述光源结构所发出的光通过所述遮挡结构朝预定方向出射至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部分。
CN201510184186.5A 2015-04-17 2015-04-17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基板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651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84186.5A CN104765197B (zh) 2015-04-17 2015-04-17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基板的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84186.5A CN104765197B (zh) 2015-04-17 2015-04-17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基板的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65197A true CN104765197A (zh) 2015-07-08
CN104765197B CN104765197B (zh) 2017-11-14

Family

ID=53647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8418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65197B (zh) 2015-04-17 2015-04-17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基板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6519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3504A (zh) * 2019-06-29 2019-09-17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压力传感装置、压力传感装置的驱动方法及制作方法
CN110703500A (zh) * 2019-10-25 2020-01-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2257078A1 (zh) * 2021-06-10 2022-12-15 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键合检测装置及方法和厚度均匀性检测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1039A (zh) * 2005-04-19 2008-04-09 电气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金属基电路基板、led及led光源单元
JP2011134629A (ja) * 2009-12-25 2011-07-07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面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20130135537A1 (en) * 2010-08-06 2013-05-3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lluminating devic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ing device
CN103293763A (zh) * 2012-12-07 2013-09-1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N103309083A (zh) * 2012-09-29 2013-09-1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N104516150A (zh) * 2015-01-28 2015-04-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1039A (zh) * 2005-04-19 2008-04-09 电气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金属基电路基板、led及led光源单元
JP2011134629A (ja) * 2009-12-25 2011-07-07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面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20130135537A1 (en) * 2010-08-06 2013-05-3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lluminating devic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ing device
CN103309083A (zh) * 2012-09-29 2013-09-1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N103293763A (zh) * 2012-12-07 2013-09-1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N104516150A (zh) * 2015-01-28 2015-04-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3504A (zh) * 2019-06-29 2019-09-17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压力传感装置、压力传感装置的驱动方法及制作方法
CN110243504B (zh) * 2019-06-29 2021-06-15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压力传感装置、压力传感装置的驱动方法及制作方法
CN110703500A (zh) * 2019-10-25 2020-01-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194190B2 (en) 2019-10-25 2021-12-07 Chongq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2257078A1 (zh) * 2021-06-10 2022-12-15 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键合检测装置及方法和厚度均匀性检测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65197B (zh) 2017-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58994B2 (en) Solid state light sheet and bare die semiconductor circuits with series connected bare die circuit elements
CN110379322A (zh) 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JP5979218B2 (ja) 発光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851983A (zh) 有机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有机发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3227186A (zh) 双面发光显示面板
CN104360539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CN109859644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模组
CN109411521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CN106501998A (zh) 背光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KR100683407B1 (ko) 표시장치와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0395893C (zh) 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
JP2022097494A (ja) 電子機器
KR20120133141A (ko) 평판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02043054A (ja) 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856203A (zh) 一种顶发射显示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78482B (zh) 背光模块及使用此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
CN104765197A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基板的制造方法
KR102203766B1 (ko)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0379050C (zh) 全色化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09037468A (zh) 一种显示面板
CN101123267B (zh) 影像显示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US20060087828A1 (en) Light-emitting diode lamp with high heat dissipation
US8853935B2 (en) Organic EL module including an element substrate and a pole to connect a plurality of terminals
CN110021650A (zh)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oled显示装置
US9853239B2 (en) Surface light-emitting uni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