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63779A - 一种具有简便编排逻辑能力的传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简便编排逻辑能力的传动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63779A
CN104763779A CN201410006398.XA CN201410006398A CN104763779A CN 104763779 A CN104763779 A CN 104763779A CN 201410006398 A CN201410006398 A CN 201410006398A CN 104763779 A CN104763779 A CN 1047637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le
shifting axle
rotatable parts
shifting
driv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0639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司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00639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63779A/zh
Publication of CN1047637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637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0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 F16H3/083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with radially acting and axially controlled clutching members, e.g. sliding ke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06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power being selectively transmitted by either one of the parallel flow path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0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 F16H3/085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with more than one output sha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简便编排逻辑能力的传动机构,整体属于纯机械结构,能在处理动力分配、转速改变、离合输出、机械控制等场合得到广泛应用,并用七个应用实例做了说明,面对新方法不断涌现并演变成现有技术,同时纯机械传动机构使用范围不断退缩的局面,需要不断构创出新的机械传动机构,产生新的技术效果,扩展新的应用领域,毕竟机械传动机构的生命力在于不断推陈出新。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简便编排逻辑能力的传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传动领域,尤其涉及至少一个以上动力源和至少一个以上输出端的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至少一个以上动力源和至少一个以上输出端的传动机构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动力传递路线的技术设计环节,例如单一动力源驱动多个输出端的动力切换、多个动力源共同驱动几个输出端的动力组合,不过由于现阶段机械和电气融合程度较高,对存在的编排转矩传递逻辑问题往往采用电气技术手段实现,不太注重在机械传动机构中实施、总结、提高、乃至解决。另外,一个机械传动机构在实际逻辑编排合理性的评判上,如果不把它放到一个具体的技术方案里,也很难有个正确的结论,为此,下面将采用叙述实例方案的方式,对现有技术做一展开说明。
有一台动力源通过动力分配传递成为三路动力输出,并且有单路、双路和同步输出的逻辑特点,很明显是个涉及编排逻辑设计的方案,这个方案若在一个设备或一个生产线上使用,采用的方式很简单,就是去掉单一动力源,分别在需要动力之处设置三台电动机,使用普通电动机或步进电动机配合PLC来完成有编排逻辑的设计,同理亦可使用伺服电动机配合伺服控制器完成有编排逻辑的设计。但上述技术方案若再做进一步条件限制,动力源是燃油发动机,野外作业环境且驱动中有多种变化的运行方式,即发电机、气泵和液压站,有着不同的传动组合方式,前假设的三电机加PLC的方案就不可能去实施,我们仍需要传统的动力分配箱来分配动力,动力分配箱一般采用轮系传动机构完成一分为二的转矩分解,如果再增加输出端的数量,就需要采用复合轮系,考虑存在输出端编排逻辑设计,再加上应满足各输出端的转速比要求,这样的动力分配箱结构太复杂,很难规划出易于实施的方案,如果再有增加输入动力源数量的需求,可以断言动力分配箱已经没有采纳的实用价值,但也可用相对简便的方式,让燃油发动机输出端连接一个长传动轴,在长传动轴的三个不同位置并列布置转动部件、经另外三个轴上被动传动部件和长传动轴上转动部件对应传动连接,进行动力传递,考虑动力组合编排逻辑设计问题,可在被动传动部件同心布置的轴上加装离合器和操作杆,按如此配套设置三处,用人工顺序操作完成不同逻辑关联的动力输出。离合器主要用于同心轴与轴之间的连接,工作时通过操作杆控制离合器轴上构件轴向滑动,完成兩轴间动力的分离或结合,当然也可采用把手动离合器改为电磁式离合器,用电路设计和开关操作解决编排逻辑问题,总之上述方式不管如何改进,均存在传动轴多、离合器多、结构复杂、控制手段和操作方式繁琐的技术现状。
以我们所能见到的叉车为例,说明一下在现有技术中惯用的技术手段,叉车的动力源为燃油发动机,有叉车移动、叉车铲升降和叉车铲纵向角度摆动三处输出端动力驱动,并且三处输出端有任意逻辑组合形式。叉车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发动机有选择的驱动叉车后轮和液压泵,液压泵通过操作控制的两个手动双向控制阀,再驱动升降油缸和摆动油缸,这是个很实用的方案,但可以看出设计人员有意回避了全机械式的传动方案,用油泵巧妙地做了减法设计,把存在的三输出端化解为实质性的并列二输出端,因此也化解了任意组合输出的编排逻辑技术难关,在此例中若全部采用机械结构,一个动力源驱动三个输出端用机械传动机构尚能做到,三输出端有任意组合的编排逻辑,机械传动方式很难做到,当然,此处所讲难做除了结构上,也包含成本和实用性难以兼顾等因素。
有一个动力源为电动机,在使用中需要切换几种转速的技术方案,按常规思维很容易想到把变频技术作为首选手段,其实,机械变速方式里包含着控制转矩大小变化的实用价值,也是俗称的“四两拨千斤”特征,由此可知变频技术不可能全面取代机械变速机构,当一个需要通过变速来增加转矩的场合,我们还离不开变速箱,变速箱是一系列轴和齿轮组成的全封闭传动机构,变速时靠一个齿轮或一组齿轮做轴向滑动,增减齿轮副啮合次数和不同大小齿轮啮合的替换形式,用以改变动力传动路线、在规划设计中要根据传动比、轴间距、齿轮强度、计算模数再进行整体传递设计,有时甚至不得已选用变位齿轮,齿轮轴是齿轮的径向承载体也是轴向滑动齿轮的导向体,同时还作为固定齿轮的轴向定位体,当前可以买到批量生产的变速箱成品,但变速箱技术方案本身就存在传动副数量多、传动链长和传动效率低的缺陷,从机械传动形式上讲是成熟的产品,但不是上佳的传动机构变速产品。
有一个收放线机的技术方案,分别有几个绕线轮收放不同线径和用途的绝缘导线,动力源为一个电动机或者人工,使用中有分别单独转动某绕线轮或一起转动收放线轮的编排逻辑设计环节,由于这个收放线机整体配合精度不高,制作工艺简单,有使用价值但附加值低,显然不易设置多个离合器或采用复杂的动力分配机构,现有的收放线机是用插销方式或紧定螺钉方式连接绕线轮和轮轴,以替代离合器,手动操作程序复杂且极为不方便,有必要寻求一个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能方便实现编排逻辑的离合方式。
在机械传动中,经常可以见到凸轮间歇运动机构、棘轮机构、槽轮机构和不完全齿轮机构等组成的控制机构,它能控制部件的直线、定向、间歇、轨迹等运动形式,此类机构亦有在控制应用中编排逻辑的实际需求,创新机械控制运动形式,我们也有必要在不断探索中,构创出新方式的机械控制机构。
从以上的各技术方案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现有技术只有运用得当才能发挥出最佳效果,面对新方法不断涌现并演变成现有技术,同时纯机械传动机构使用范围不断退缩的局面,需要不断构创出新的机械传动机构,产生新的技术效果,扩展新的应用领域,毕竟机械传动机构的生命力在于不断推陈出新。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方案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简便编排逻辑能力的传动机构,整体属于纯机械结构,能在处理动力分配、转速改变、离合输出、机械控制等场合得到广泛应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具有至少两个以上相互平行轴的主体架构,一个冠名为移动轴,其它皆称辅轴,移动轴与导向部件、轴支撑部件共同协助轴向运动、并载有传递动力的转动部件、与移动轴联接的操作部件、移动轴上的滑动键和定位部件共同组成,其特征在于:移动轴是一根既有转动还有轴向移动,且径向开有沿轴向至少一个以上键槽的光杆长轴,移动轴上以连续、间隔或径向均布结构布局加工键槽,导向部件的主形体连接固定后与移动轴保持平行结构布局,导向部件通过机械配合方式为移动轴提供轴向导向,与移动轴有配合关系的所有键均为间隙配合,移动轴上转动部件以与滑动键配合存在的形式,选择转动部件能否与移动轴同步转动的离合,移动轴的移动改变了输入转矩传递的分配路线,移动轴对其所载的转动部件只做径向固定不做轴向限制,径向固定方式为间隙配合,移动轴上所载转动部件只靠定位部件提供轴间和轴向位置固定,操作部件换档操作的主运动形式,仅有轴向的往复移动。
所述的滑动键其特征在于:只有参与配合存在变化选择的滑动键,具有随移动轴同步移动的间隙配合,即为在轴键槽是过盈配合的固定连接,并以至少一个以上转动部件与滑动键的配合存在形式,决定动力传递中所要实现的整体编排逻辑。
在逻辑电路中,常用“非”、“与”、“或”表示输入源和输出端的高电平或低电平变化,也可用二进位的“0”和“1”表示,在本传动机构中,通过移动轴的有序位移,改变动力输入源和输出端传递的转矩分配方式,在辅轴上的传动部件就有可能获得传递转矩,转矩的获得取决于移动轴上的转动部件是否有滑动键“配合存在”形式,这个转矩分配权与滑动键的联系,类同于逻辑电路中“0”和“1”表示形式,若规定有滑动键“配合存在”为1,那么无滑动键“配合存在”就为0,这就减少了总体设计传动机构时容易引起的思绪混乱,考虑编排逻辑传动结构件时只需注重与滑动键所表示的“0”和“1”状态,使设计程序得到简化,是本发明所称“简便编排逻辑能力”的内在含义。
“非”、“与”、“或”在逻辑电路中可以进一步组合,同理多个移动轴组成的传动机构之间可复合使用组合,以便承担更复杂编排逻辑设计的多机构传动中,其使用组合形式有两种,即并联组合和串联组合,这种组合延伸扩大了机构应用场合,组合后各移动轴所组成的复合传动机构同步操作移动为并联,组合后各移动轴的复合组成传动机构分别操作移动为串联,移动轴在长度方向移动距离正比例传动机构中的组合逻辑次数之和。
所述的导向部件主形体,其特征在于:导向部件主形体有空心和实心结构之分,其结构共同点是主形体与移动轴平行布局,均以轴向固定连接形式,为移动轴提供轴向导向,不同点是空心主形体与移动轴为同心相接触的滑动配合结构,实心主形体与移动轴为间接联动的滑动配合结构,即通过与移动轴一体连接固定的其它部件装配总成,同步联动并间接地为移动轴提供轴向移动导向。
所述的空心主形体在实际使用中也兼做辅轴,一般由两个同心轴套转动部件的分离体构成,并有滑动键连接实现与移动轴同步转动,是辅轴的一种特殊结构形式。
所述的定位部件,是指调整确定移动轴所载转动部件的轴间隔和轴向位置之部件,应有轴上定位件和轴外定位件的两种形式,轴上定位件具有让滑动键顺利通过的空位结构,其装配结构与移动轴同心并以两相邻的转动部件体上构建自身径向固定连接,轴外定位件以自身固定形式对移动轴上转动部件进行端面限制,达到用外结构定位转动部件轴向位置的目的,单个轴外定位件可以定位转动部件的数量至少在一个以上,移动轴上由转动部件加长配合的轴套,是轴上定位件的一种特殊结构形式,其构建自身轴间隔形式实为转动部件的连体轴套。
常规机械机构应用特征单一,结构特点有独占的针对性,我们不可能把动力分配箱当变速箱使用,也不能把变速箱当动力分配箱使用,本发明的传动机构突破了这一常规束缚,跨越了不同的应用场合,并且极大的减少了结构件数量,从动力分配的角度评价,本发明改变了动力分配的传统结构形式,从改变变速的角度评价,本发明大幅减少了轴和齿轮部件的数量,从动力离合输出的角度评价,本发明具有一步操作控制多处离合的新效果,从机械控制的角度评价,本发明增添新的控制技术手段,总体讲借助逻辑电路中处理问题的理念,把机械机构编排逻辑技术环节变得清晰化和简单化。
在此不妨以一个已有机械设备做应用假设,当前混合燃料汽车异军突起,它有两个动力源,常见的是一个燃料发动机和一个电动机,需要分别驱动后桥、发电机和气泵,我们先做个规划:汽车起步、上坡同时使用两个动力源,下坡和减速选用发电机和电动机逆用发电用以限速,气泵在一般情况下都处于正常运转中,这样的技术方案用现有技术就有很大地制约,只能增加了机械设备的复杂程度,甚至到了得不偿失的地步,而应用本发明就很容易解决,原因在于简便编排逻辑能力的传动机构简化了传统的设计模式,如果采纳实施这个技术方案,可以大幅减低制造成本,另外,由于有了两个动力源适时地独用和共用,首先就可选择降低单台发动机的功率和体积,混合燃料汽车有着庞大的使用群体,产生的燃料节省费用和降低的环境污染程度效果都是不可估量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传动机构的常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应用本发明传动机构的变速箱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是应用本发明传动机构的大范围变速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是应用本发明传动机构的简易收放线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是应用本发明传动机构的复合并联机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6是应用本发明传动机构的时序控制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7是应用本发明传动机构的混合燃料汽车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第一移动轴,2.第二移动轴,3.第一辅轴,4.第二辅轴,5.第三辅轴,6.发动机,7.电动机,8.发电机,9.气泵,10.直线移动执行机,11.短轴向定位件,12.长轴向定位件,13.短轴外定位件,14.长轴外定位件,15.链条,16.皮带,17.轴承,18.直线轴承,19.超越离合器,21.第一转动部件,22.第二转动部件,23.第三转动部件,24.第四转动部件, 25.第一滑动键,26.第二滑动键,27第三滑动键,28.第四滑动键, 31.第一传动部件,32.第二传动部件,33.第三传动部件,34.第四传动部件, 36,齿轮轴,40. 动力第一传动部件,41.动力第二传动部件,42.输入第一传动部件,43.输入第二传动部件,44.中间齿轮,46.前辅轴套,47.后辅轴套,48.导轨,50.内六方螺钉,51.六方螺钉,52.操作手柄,53.锁档板,54.连接杆,55.轴承盖,56.轴承座,57.轴垫圈,58.辅轴第一固定键,59.辅轴第二固定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传动机构的基本形式结构,此实例中有电动机7、第一移动轴1、第一输出辅轴3、第二输出辅轴4、和第三输出辅轴5组成,电动机通过动力第一传动部件40和输入第一传动部件42传递动力至第一移动轴,输入第一传动部件由短轴外定位件13提供轴向定位,移动轴所载的第一转动部件21、第二转动部件22和第三转动部件23分别与三输出轴辅轴所载的第一传动部件31、第二传动部件32和第三传动部件33逐一固定对应的传递转矩,移动轴所载三转动部件由长轴外定位件14提供轴向定位,并由短轴向定位件11和长轴向定位件12提供轴间隔定位,导向部件由导轨48、直线轴承18和内六方螺钉50组成,导轨主形体为实心结构,导轨由内六方螺钉做连接固定,并通过连接杆54、轴承座56、六方螺钉51和轴承17的装配总成构成与移动轴的滑动配合连接,为移动轴提供轴向滑动导向,导轨与移动轴为平行间接联动的滑动配合结构,操作手柄52和锁档板53为移动轴提供轴向移动定位,此例中第一滑动键25较长,说明在全移动轴位移行程里始终处于配合存在状态,第一转动部件轴套内有两个短键,即第二滑动键26和第三滑动键27,也处于配合存在状态,移动轴第二转动部件轴套内没有滑动键,不处于配合存在状态,说明与移动轴的同步转动处于分离状态,移动轴第三转动部件轴套内有第四滑动键28,也处于配合存在状态,具有配合存在的转动部件均与移动轴同步转动,由此看出滑动键的长短、位置和轴套内结构事关滑动键配合存在状态,电动机的转矩输出传递由滑动键有无配合存在所决定,第一转动部件的轴套较长,是为了转矩传递编排逻辑的需要,也是轴上定位件的一种特殊结构形式,在此是与短轴向定位件共同构建了两转动部件之间的轴间隔,当然也可以利用转动部件的轴套加长单独构建轴间隔,移动轴在不同的档位时,三个输出辅轴所获取转矩的离合状态,随移动轴上滑动键的配合存在发生变化。
图2是应用本发明的变速器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在此例中动力的输入部分是由电动机7、动力第一传动部件40、输入第一传动部件42、辅轴第一固定键48、前辅轴套46、后辅轴套47构建并承担,前辅轴套和后辅轴套由两个同心位置的转动部件,并以分离体形式构成的一个辅轴,在轴承17中以转动形式进行轴向固定,并有滑动键连接实现与移动轴同步转动,是辅轴的一种特殊结构形式,变速部分由第一移动轴1轴向移动实现转速改变,输出部分由第一辅轴3承担。第一移动轴上的转动部件轴间隔由短轴向定位件11固定,轴向位置由长轴外定位件14固定,长轴外定位件在图中可以看出是机壳,由于在此仅说明组成构造要素,所以只从构成特征解说,短轴向定位件和长轴外定位件均属于定位部件,并完成了所有转动部件的轴向固定,第一移动轴对其所载的转动部件只做径向固定不做轴向限制。第一辅轴的所有传动部件按常规固定方式并有辅轴第二固定键59完成转动连接,也意味者所有的传动部件均与第一辅轴同步转动。第一移动轴上的第一转动部件21、第二转动部件22、第三转动部件23、第四转动部件24分别与第一辅轴上的第一传动部件31、第二传动部件32、第三传动部件33、第四传动部件34啮合传递转矩,在第一辅轴上的传动部件均装配有超越离合器19,在第一移动轴上装有第一滑动键25、第二滑动键26、第三滑动键27,其中只有第二滑动键参与和转动部件的配合存在,并随第一移动轴移动,其它两个滑动键与前辅轴套和后辅轴套为过盈配合并不随第一移动轴移动,第一移动轴上的四个转动部件和第一辅轴上的对应传动部件啮合时的传动比不同,所以当第二滑动键与不同的转动部件配合存在时就有不同的转速输出,超越离合器的作用是在换挡操作时,其过程瞬间会出现两个转动部件同时驱动两个传动部件的情况,此时无论是转动惯性或者速度高低的哪一因素起主导作用,均会迫使某一个传动部件做超越转动,从而完成正常换挡操作。这是一个新的变速箱技术方案,改变了原来存在传动副数量多、传动链长和传动效率低的缺陷,如果说到具体应用,此方案经微型化设计应用到人力车变速上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转动部件和传动部件不变化的啮合形式,输入第一传动部件位置可以沿轴向随意设置,变速无须遵循渐变原则,这些特征都与人力车变速有很好的亲和力,完全可以取代现有塔链轮和导链的变速部件,并有简单和可靠的技术特点,面对世界所倡导的绿色出行方式和国内人手近乎一辆的人力车现状,无疑面临一个很大的潜在市场。
图3是应用本发明传动机构的大范围变速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一般讲单级机械传动中的最大传动比总是有一个上限,而且也只能选择一种降速或增速传动形式,此实例中打破了这一常规,图中由电动机7通过动力第一传动齿轮40、输入第一传动部件42、辅轴第一固定键58、前辅轴套46、第一滑动键25把动力传递到第一移动轴1,第一移动轴上分别载有第一转动部件21、第二转动部件22、第三转动部件23,并且逐一对应着第一辅轴上的第一传动部件31、第二传动部件32、第三传动部件33,这些部件具体构造形式分别为链轮、齿轮、皮带轮,并为开式传动形式,其传动比分别有低速、中速、高速,在单级机械传动中开创了具有降速和增速的多种存在形式,以与第一移动轴同步移动的第二滑动键配合存在,选择不同变速比的转矩输出,此例中可以看出增加第一移动轴和第一辅轴的平行间距,即可增加变速比范围,并且移动轴上的转动部件轴向间隔较大,其间隔距尺寸大于第二滑动键长度,所以第一辅轴上的传动部件没有加装超越离合器,但在皮带轮传动转速过高时,超过了链轮允许线速度,可考虑在链轮上加装超越离合器,使链轮不随高速轴转动,也可以把链轮传动改为齿轮传动,因为其传动形式没有限制。此应用实例中,前辅轴套和后辅轴套是属于导轨的空心主形体,与移动轴为同心相接触的滑动配合结构,并有滑动键连接实现与移动轴同步转动,是辅轴的一种特殊结构形式。图3的单级机械传动大范围变速形式及附带有的高速皮带传动时安全保护作用、转动惯性大及转速平稳,是现有单级机械传动机构中所不具有的。
图4是应用本发明传动机构的简易收放线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动力由电动机7、动力第一传动部件40、皮带16、输入第一传动部件42、辅轴第一固定键58、前辅轴套46、第一滑动键25传递到第一移动轴1,第一移动轴上的第一滑动键25、第二滑动键26、第三滑动键27、第四滑动键28均与轴同步移动,也就是说都有滑动键配合存在的变化,选择了转动部件能否得与移动轴同步转动的离合,这里也包括第一滑动键由图示的两个配合存在到一个配合存在变化,但始终与前辅轴套配合存在的情况,在操作手柄52的图示位置,第一转动部件21、第二转动部件22、第三转动部件23均有滑动键的配合存在,所以一并同步转动,锁档板有四档,移动操作手柄向左移动档位,滑动键的配合存在发生变化,分别对应三个转动部件的独立转动,第一移动轴上的转动部件由长轴外定位件14提供轴向固定,长轴外定位件从整体结构特征上讲为机架,轴承17为滑动轴承。此例中动力第一传动部件和输入第一传动部件为皮带轮,形成一级减速传动,三个转动部件为收放线轮,是比现有技术收放线机操作更为简便的创新产品。
图5应用本发明传动机构的复合并联机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从整体构造上讲,是图2实例镜像后的两变速器对称结合形式 ,所以主要相同的零部件均为两套,是两移动轴组成的复合传动机构,由于两移动轴同步操作移动故为并联,图中只选一套主要零部件做了序号标识,和图2有主要区别的是前端动力传递结构,转矩通过电动机7、动力第一传动部件40、传递到输入第一传动部件42、和输入第二传动部件43,由于两个输入传动部件的齿数相同,转动方向相反,所以第一辅轴3和第二辅轴4会得到转动方向相反的四种转速。在机械设计制造行业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传动形式需求,因此这个实施例结构也不乏用武之地。
图6是应用本发明传动机构的时序控制实施例结构示意图,转矩通过电动机7、动力第一传动部件40、输入第一传动部件42、辅轴第一固定键58、前辅轴套46传递到第一移动轴1,轴上有三个滑动键,其中第一滑动键25和第三滑动键27不随第一移动轴移动,也就是没有滑动键配合存在的变化,只有第二滑动键26随第一移动轴移动,以滑动键配合存在的变化形式决定四个转动部件能否与移动轴同步转动的离合,不随第一移动轴移动的第一滑动键、第三滑动键与前辅轴套、后辅轴套的配合分别为过盈配合,第一移动轴的移动由直线移动执行机10控制操作,直线移动执行机可以是气缸、油缸或者是直线电机,通过电动机和直线移动执行机的配合运动就可以完成让第一转动部件21、第二转动部件22、第三转动部件23、第四转动部件24按时序控制分别转动。此例中如果电动机采用同步电机,用电器协调同步电机和直线移动执行机配合运动,也可以方便地实现间歇运动机构或不完全齿轮机构的运动形式,另外在转动部件的键槽处沿圆周加宽,也会有以上控制效果,在此只做提示,不再做深入探讨,这是个全新的机械控制机构,当排列的控制元件较多时,参与配合存在变化的滑动键较多和编排控制逻辑复杂时,方能更加凸显它的实用价值。
图7是应用本发明传动机构的混合燃料汽车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也是延续说明书中发明内容章节最后一个自然段的话题,整体讲这是本发明传动机构的基本形式结构和图2结构的变速箱复合使用组合,组合后由于两移动轴是分别操作移动故为串联,在此只针对前面的基本形式结构做些详细叙述,后面复合组合的变速箱不再重复说明。此实施例中有两个动力源,发动机6和电动机7,有三个动力输出端,发电机8、气泵9和至变速器的输出,其中至变速器的输出还有转动换向的倒转,发动机和电动机的转矩分别由动力第二传动部件41、输入第二传动部件43、动力第一传动部件40、输入第一传动部件42传递到第一移动轴1,这样在第一移动轴上的转动部件就有序号标识的46、43、21、22、42、23、24、47的转动部件,虽然其中序号标识43、42称为动力第二传动部件和动力第一传动部件只是为了按作用区分类别,以便进行清晰化表达,第一移动轴上还有序号标识为25、26、27、28的滑动键,均与第一移动轴同步移动,参加转动部件与各滑动键配合存在的变化,操作手柄52和锁档板53处有A、B、C、D四档,下面用滑动键的“0”和“1”状态来表示转矩传动情况,A档25(0),46;26(1),43(0),21;27(1),22;27(1),42;27(1),23(0),24;28(1),47;28(1),说明此档由电动机驱动,通过第一转动部件和第二转动部件的皮带传动驱动发电机和气泵工作,通过齿轮24带动齿轮34转动,输送转矩到变速箱,当然前辅轴套和后辅轴套也同步转动。B档46;25(1),43;26(1),21(0),22;27(1),42;27(1),23(0),24;28(1),47;28(1),说明此档由发动机和电动机共同驱动,通过第二转动部件的皮带传动驱动气泵工作,通过齿轮24带动齿轮34转动,输送转矩到变速箱,前辅轴套和后辅轴套也同步转动。C档46;25(1),43(0),21;26(1),22(0),42;27(1), 23(0), 24;28(1), 47;28(1),说明此档是在下坡和减速时,选用发电机和电动机逆用发电用以限速,通过第一转动部件的皮带传动发电机工作,由变速箱获取转矩动能,通过齿轮34带动齿轮24转动,再带动第一移动轴转动,前辅轴套和后辅轴套也同步转动。D档46;25(1),43;25(1),21(0),22(0),42;26(1),23;27(1),24(0),47;28(1),说明此档由发动机和电动机共同驱动的倒档,转矩通过第三转动部件23、第三传动部件33、齿轮轴36、第四转动部件24带动齿轮34,输送反向转矩到变速箱驱动倒车,前辅轴套和后辅轴套同步转动,在这个四个档位中,均有可配合使用的变速档,是个全新的混合燃料汽车实施方案,此例中如果让传动机构的基本形式结构和图2结构的变速箱改并联形式复合使用组合,那么个动力分配档就要固定使用某变速档,能有效地简化操作。
本发明的机械传动机构虽然用了七个应用实例做了说明,但只是所设想能应用中的一部分,借以表达说明其结构特征,寄希望运用其基本规律和结构特征不断地推陈出新,不断扩展使用行业和应用领域是本发明的初衷,同时也是为后续推出的实用产品做些准备工作。

Claims (7)

1.一种具有简便编排逻辑能力的传动机构,具有至少两个以上相互平行轴的主体架构,一个冠名为移动轴,其它皆称辅轴,移动轴与导向部件、轴支撑部件共同协助轴向运动、并载有传递动力的转动部件、与移动轴联接的操作部件、移动轴上的滑动键和定位部件共同组成,其特征在于:移动轴是一根既有转动还有轴向移动,且径向开有沿轴向至少一个以上键槽的光杆长轴,移动轴上以连续、间隔或径向均布结构布局加工键槽,导向部件的主形体连接固定后与移动轴保持平行结构布局,导向部件通过机械配合方式为移动轴提供轴向导向,与移动轴有配合关系的所有键均为间隙配合,移动轴上转动部件以与滑动键配合存在的形式,选择转动部件能否与移动轴同步转动的离合,移动轴的移动改变了输入转矩传递的分配路线,移动轴对其所载的转动部件只做径向固定不做轴向限制,径向固定方式为间隙配合,移动轴上所载转动部件只靠定位部件提供轴间和轴向位置固定,操作部件换档操作的主运动形式,仅有轴向的往复移动。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简便编排逻辑能力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只有参与配合存在变化选择的滑动键,具有随移动轴同步移动的间隙配合,即为在轴键槽是过盈配合的固定连接,并以至少一个以上转动部件与滑动键的配合存在形式,决定动力传递中所要实现的整体编排逻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简便编排逻辑能力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多个移动轴组成的传动机构之间可复合使用组合,其复合使用组合有两种形式,即并联组合和串联组合,组合后各移动轴所组成的复合传动机构同步操作移动为并联,组合后各移动轴的复合组成传动机构分别操作移动为串联,移动轴在长度方向移动距离正比例传动机构中的组合逻辑次数之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简便编排逻辑能力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导向部件主形体有空心和实心结构之分,其结构共同点是主形体与移动轴平行布局,均以轴向固定连接形式,为移动轴提供轴向导向,不同点是空心主形体与移动轴为同心相接触的滑动配合结构,实心主形体与移动轴为间接联动的滑动配合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简便编排逻辑能力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部件应有轴上定位件和轴外定位件的两种形式,轴上定位件具有让滑动键顺利通过的空位结构,其装配结构与移动轴同心并以两相邻的转动部件体上构建自身径向固定连接,轴外定位件以自身固定形式对移动轴上转动部件进行端面限制,达到用外结构定位转动部件轴向位置的目的,单个轴外定位件可以定位转动部件的数量至少在一个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向部件主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心主形体在实际使用中也兼做辅轴,一般由两个同心轴套转动部件的分离体构成,并有滑动键连接实现与移动轴同步转动,是辅轴的一种特殊结构形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位部件,其特征在于:移动轴上由转动部件加长配合的轴套,是轴上定位件的一种特殊结构形式,其构建自身轴间隔形式实为转动部件的连体轴套。
CN201410006398.XA 2014-01-07 2014-01-07 一种具有简便编排逻辑能力的传动机构 Pending CN1047637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06398.XA CN104763779A (zh) 2014-01-07 2014-01-07 一种具有简便编排逻辑能力的传动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06398.XA CN104763779A (zh) 2014-01-07 2014-01-07 一种具有简便编排逻辑能力的传动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63779A true CN104763779A (zh) 2015-07-08

Family

ID=53645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06398.XA Pending CN104763779A (zh) 2014-01-07 2014-01-07 一种具有简便编排逻辑能力的传动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6377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39667A1 (en) * 2017-08-23 2019-02-28 Kang Myungkoo TRANSMISSION WITH DISCONTINUOUS VARIATION COMPRISING GEARBOXES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8101331A (zh) * 1987-03-19 1988-10-05 伊顿公司 机械变速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460795Y (zh) * 2000-05-18 2001-11-21 杜仁忠 双叠式塔轮变速器
US6427551B2 (en) * 2000-02-16 2002-08-06 Jatco Transtechnology Ltd. Transmission for vehicle
CN1719063A (zh) * 2004-07-09 2006-01-11 C.R.F.阿西安尼顾问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双离合器齿轮箱档位的伺服助力控制系统
CN201359058Y (zh) * 2009-02-17 2009-12-09 姜云 移轴式无极变速器
US20100173746A1 (en) * 2007-06-19 2010-07-08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Power transmission unit
CN102141119A (zh) * 2011-03-22 2011-08-03 昆明理工大学 滑动轴滚轮键锁多级倒档齿轮变速器
CN102146988A (zh) * 2011-03-23 2011-08-10 昆明理工大学 滑动轴键锁齿轮变速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8101331A (zh) * 1987-03-19 1988-10-05 伊顿公司 机械变速器及其控制方法
US6427551B2 (en) * 2000-02-16 2002-08-06 Jatco Transtechnology Ltd. Transmission for vehicle
CN2460795Y (zh) * 2000-05-18 2001-11-21 杜仁忠 双叠式塔轮变速器
CN1719063A (zh) * 2004-07-09 2006-01-11 C.R.F.阿西安尼顾问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双离合器齿轮箱档位的伺服助力控制系统
US20100173746A1 (en) * 2007-06-19 2010-07-08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Power transmission unit
CN201359058Y (zh) * 2009-02-17 2009-12-09 姜云 移轴式无极变速器
CN102141119A (zh) * 2011-03-22 2011-08-03 昆明理工大学 滑动轴滚轮键锁多级倒档齿轮变速器
CN102146988A (zh) * 2011-03-23 2011-08-10 昆明理工大学 滑动轴键锁齿轮变速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39667A1 (en) * 2017-08-23 2019-02-28 Kang Myungkoo TRANSMISSION WITH DISCONTINUOUS VARIATION COMPRISING GEARBOXE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48679B (zh) 一种复合轮系动力保持型三挡自动变速器
CN102233806A (zh) 具有双鼓档位控制设备的机动车的混合动力推进系统
CN204061754U (zh) 三挡两轴换挡变速机构
KR20190039825A (ko) 차량용 동력 구동 시스템 및 차량용 동력 구동 시스템을 갖는 차량
CN107867165A (zh) 用于车辆的动力驱动系统以及车辆
CN104763779A (zh) 一种具有简便编排逻辑能力的传动机构
CN203076679U (zh) 一种用于车床的铣削系统
CN203880070U (zh) 一种电动车变速器换挡机构及变速器
CN201914108U (zh) 电传动推土机行走驱动装置
CN202441828U (zh) 一种频率及间歇转数可调的齿式自动换向装置
CN105114583A (zh) 组合内置式离合器机构的双离合机械变速器
CN205915949U (zh) 动力驱动系统以及车辆
CN102069702B (zh) 电传动推土机行走驱动装置
CN102490062B (zh) 一种机床变速箱传动装置
CN106394214A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
CN105697742A (zh) 一种换挡动力补偿型动力换挡齿轮箱及换挡方法
CN107867164A (zh) 用于车辆的动力驱动系统以及车辆
CN103615505B (zh) 一种压路机变速器
CN203770549U (zh) 一种变速机构及使用该变速机构的驱动系统和车辆
CN204114030U (zh) 一种三轮车倒挡增力变速机
CN202707960U (zh) 一种调速装置
CN206802213U (zh) 一种双轮驱动棘爪移动式换挡三挡变速装置
CN103775571A (zh) 变速机构及使用该变速机构的驱动系统和车辆
CN109707818A (zh)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设备
CN104838178A (zh) 用于机动车辆变速器的操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