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53517B - 信号接收电路 - Google Patents

信号接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53517B
CN104753517B CN201310745758.3A CN201310745758A CN104753517B CN 104753517 B CN104753517 B CN 104753517B CN 201310745758 A CN201310745758 A CN 201310745758A CN 104753517 B CN104753517 B CN 1047535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pmos tube
nmos tube
pmos
nmo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4575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53517A (zh
Inventor
莫善岳
陈捷
朱恺
郭之光
翁文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filed Critical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Priority to CN20131074575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535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535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535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535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535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信号接收电路,其中,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并作为所述第一反相器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并作为所述第一反相器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适于输入第一电压,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二P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一反相器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PMOS管的源极适于输入第二电压,所述第一PMOS管的沟道长度小于所述第二PMOS管的沟道长度。

Description

信号接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号接收电路。
背景技术
图1为一种CMOS反相器,所述反相器包括PMOS管MP和NMOS管MN。所述PMOS管MP的栅极连接所述NMOS管MN的栅极并作为所述反相器电路的输入端IN。所述PMOS管MP的漏极连接所述NMOS管MN的漏极并作为所述反相器电路的输出端OUT。所述PMOS管MP的源极适于输入高电压VDD,所述NMOS管MN的源极接地。
PMOS管MP的开启电压VGS(th)P<0,NMOS管MN的开启电压VGS(th)N>0,高电压VDD>|VGS(th)P|+VGS(th)N。
若反相器电路的输入端IN输入低电平信号,例如所述低电平信号为0V,则PMOS管MP导通,NMOS管MN截止,反相器电路的输出端OUT的电压接近高电压VDD。
若反相器电路的输入端IN输入高电平信号,例如所述高电平信号与高电压VDD的电压值相等,则NMOS管MN导通,PMOS管MP截止,反相器电路的输出端OUT的电压接近0V。
因此,反相器电路的输入端IN输入低电平信号时,反相器电路的输出端OUT输出高电平信号;反相器电路的输入端IN输入高电平信号时,反相器电路的输出端OUT输出低电平信号;从而实现了反相器的功能。
芯片的输入输出管脚通常连接一个信号接收电路,该信号接收电路包括两个串联的CMOS反相器,两个CMOS反相器的电源端的电压不同。但是,现有信号接收电路的信号延迟时间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信号接收电路的信号延迟时间较长。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信号接收电路,包括:第一反相器电路和第二反相器电路;
所述第一反相器电路包括:第一PMOS管和第一NMOS管;
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并作为所述第一反相器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并作为所述第一反相器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适于输入第一电压,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接地;
所述第二反相器电路包括:第二PMOS管和第二NMOS管;
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二P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一反相器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PMOS管的源极适于输入第二电压,所述第二电压的电压值大于所述第一电压的电压值,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接地;
所述第一PMOS管、第一NMOS管、第二PMOS管和第二NMOS管的栅氧化层厚度相等,所述第一PMOS管和第一NMOS管的沟道长度均小于所述第二PMOS管的沟道长度,所述第一PMOS管和第一NMOS管的沟道长度均小于所述第二NMOS管的沟道长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PMOS管的衬底连接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一NMOS管的衬底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
可选的,所述第二PMOS管的衬底连接所述第二P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二NMOS管的衬底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
可选的,所述信号接收电路还包括:第三反相器电路;
所述第三反相器电路包括:第三PMOS管和第三NMOS管;
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三N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一反相器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三P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NMOS管的漏极。
可选的,所述第三PMOS管的衬底连接所述第三P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三NMOS管的衬底连接所述第三NMOS管的源极。
可选的,所述第三PMOS管的源极适于输入第三电压,所述第三N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三电压的电压值等于所述第一电压的电压值。
可选的,所述第三PMOS管和第三NMOS管的栅氧化层厚度相等,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氧化层厚度小于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氧化层厚度。
可选的,所述第三PMOS管和第三NMOS管的沟道长度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PMOS管的沟道长度,所述第三PMOS管和第三NMOS管的沟道长度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NMOS管的沟道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信号接收电路的电流驱动能力变大,信号上升沿变快,信号延迟时间变短。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反相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信号接收电路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信号接收电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接收电路,包括:第一反相器电路1和第二反相器电路2。
所述第一反相器电路1包括:第一PMOS管MP1和第一NMOS管MN1。
所述第一PMOS管MP1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MN1的栅极并作为所述第一反相器电路1的输入端IN1,所述第一PMOS管MP1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MN1的漏极并作为所述第一反相器电路1的输出端OUT1,所述第一PMOS管MP1的源极适于输入第一电压VDD1,所述第一NMOS管MN1的源极接地GND。
所述第二反相器电路包括:第二PMOS管MP2和第二NMOS管MN2。
所述第二PMOS管MP2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MN2的栅极,所述第二PMOS管MP2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MN2的漏极和所述第一反相器电路1的输入端IN1,所述第二PMOS管MP2的源极适于输入第二电压VDD2,所述第二电压VDD2的电压值大于所述第一电压VDD1的电压值,所述第二NMOS管MN2的源极接地GND。
在上述信号接收电路中,第一PMOS管MP1、第一NMOS管MN1、第二PMOS管MP2和第二NMOS管MN2的栅氧化层厚度相等,第一PMOS管MP1和第一NMOS管MN1的沟道长度均小于所述第二PMOS管MP2的沟道长度,第一PMOS管MP1和第一NMOS管MN1的沟道长度均小于所述第二NMOS管MN2的沟道长度。
所述第一PMOS管MP1的衬底可以连接所述第一PMOS管MP1的源极,所述第一NMOS管MN1的衬底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MN1的源极。所述第二PMOS管MP2的衬底连接所述第二PMOS管MP2的源极,所述第二NMOS管MN2的衬底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MN2的源极。
输入第二反相器电路2的高电平信号通常与第二PMOS管MP2源极输入的电压相等,即第二电压VDD2。所以,第二PMOS管MP2和第二NMOS管MN2应当至少具有与第二电压VDD2相等的耐压值。
根据背景技术描述的CMOS反相器的工作原理可知:第二反相器电路2输出的高电平信号接近第二电压VDD2,第二反相器电路2输出的低电平信号接近0V。所以,输入第一反相器电路1的输入端IN1的高电平信号与第二电压VDD2的电压值相等。
本申请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为了满足第一反相器电路1对第二电压VDD2的输入需要,会将组成第一反相器电路1的MOS管设置为与第二反相器电路2相同的MOS管,即第一PMOS管MP1和第一NMOS管MN1也至少具有与第二电压VDD2相等的耐压值。但是,这样的信号接收电路信号延迟时间较长,信号的上升沿很缓慢。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申请发明人对现有信号接收电路进行了研究,发现仅根据第二电压VDD2来选择第一PMOS管MP1和第一NMOS管MN1的尺寸存在缺陷。
具体的,将MOS管的栅极到衬底的方向称之为横向,MOS管的源极到漏极的方向称之为纵向,MOS管的耐压性应当与横向耐压性和纵向耐压性都相关。MOS管的横向耐压性与MOS管的栅极和衬底的电压差值和栅氧化层厚度相关,MOS管的纵向耐压性与MOS管的源极和漏极的电压差值和沟道的长度相关。因此,现有技术将组成第一反相器电路1的MOS管设置为与第二反相器电路2相同的MOS管时,未考虑MOS管的纵向耐压性,使得现有技术中组成第一反相器电路1的MOS管的沟道长度远大于其实际需要的沟道长度。在MOS管的寄生电容相等的情况下,沟道长度越大,电流驱动能力越弱,从而导致信号上升沿缓慢,信号延迟时间较长。
鉴于上述结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PMOS管MP1和第一NMOS管MN1栅氧化层厚度与第二PMOS管MP2和第二NMOS管MN2的栅氧化层厚度相等,从而满足横向耐压性需要,即至少具有与第二电压VDD2相等的横向耐压值。第一PMOS管MP1和第一NMOS管MN1的沟道长度根据第一PMOS管MP1源极的第一电压VDD1来确定。由于第一电压VDD1小于第二电压,所以第一PMOS管MP1和第一NMOS管MN1的沟道长度小于所述第二PMOS管MP2和第二NMOS管MN2的沟道长度。在MOS管的寄生电容相等的情况下,本实施例采用的第一PMOS管MP1和第一NMOS管MN1的沟道长度变小,电流驱动能力变大,导致信号上升沿变快,信号延迟时间变短。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信号接收电路还可以包括:第三反相器电路3。
所述第三反相器电路3可以包括:第三PMOS管MP3和第三NMOS管MN3。所述第三PMOS管MP3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三NMOS管MN3的栅极和所述第一反相器电路1的输出端OUT1,所述第三PMOS管MP3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NMOS管MN3的漏极。
所述第三PMOS管MP3的衬底可以连接所述第三PMOS管MP3的源极,所述第三NMOS管MN3的衬底连接所述第三NMOS管MN3的源极。
所述第三PMOS管MP3的源极适于输入第三电压VDD3,所述第三NMOS管MN3的源极接地GND,所述第三电压VDD3的电压值等于所述第一电压VDD1的电压值。
所述第三PMOS管MP3和第三NMOS管MN3的栅氧化层厚度相等,所述第三PMOS管MP3的栅氧化层厚度小于所述第一PMOS管MP1的栅氧化层厚度。所述第三PMOS管MP3和第三NMOS管MN3的沟道长度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PMOS管MP1的沟道长度,所述第三PMOS管MP3和第三NMOS管MN3的沟道长度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NMOS管MN1的沟道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相器电路1可以将第二反相器电路2输出的信号的电压降低,第三反相器电路3则起到将电压降低后的信号传输的作用。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信号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反相器电路和第二反相器电路;
所述第一反相器电路包括:第一PMOS管和第一NMOS管;
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并作为所述第一反相器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并作为所述第一反相器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适于输入第一电压,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接地;
所述第二反相器电路包括:第二PMOS管和第二NMOS管;
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二P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一反相器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PMOS管的源极适于输入第二电压,所述第二电压的电压值大于所述第一电压的电压值,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接地;
所述第一PMOS管、第一NMOS管、第二PMOS管和第二NMOS管的栅氧化层厚度相等,所述第一PMOS管和第一NMOS管的沟道长度均小于所述第二PMOS管的沟道长度,所述第一PMOS管和第一NMOS管的沟道长度均小于所述第二NMOS管的沟道长度;
所述第一PMOS管的衬底连接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一NMOS管的衬底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
所述第二PMOS管的衬底连接所述第二P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二NMOS管的衬底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反相器电路;
所述第三反相器电路包括:第三PMOS管和第三NMOS管;
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三N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一反相器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三P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NMOS管的漏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PMOS管的衬底连接所述第三P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三NMOS管的衬底连接所述第三NMOS管的源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PMOS管的源极适于输入第三电压,所述第三N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三电压的电压值等于所述第一电压的电压值。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PMOS管和第三NMOS管的栅氧化层厚度相等,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氧化层厚度小于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氧化层厚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号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PMOS管和第三NMOS管的沟道长度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PMOS管的沟道长度,所述第三PMOS管和第三NMOS管的沟道长度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NMOS管的沟道长度。
CN201310745758.3A 2013-12-30 2013-12-30 信号接收电路 Active CN1047535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45758.3A CN104753517B (zh) 2013-12-30 2013-12-30 信号接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45758.3A CN104753517B (zh) 2013-12-30 2013-12-30 信号接收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53517A CN104753517A (zh) 2015-07-01
CN104753517B true CN104753517B (zh) 2018-08-10

Family

ID=53592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45758.3A Active CN104753517B (zh) 2013-12-30 2013-12-30 信号接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5351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44A (zh) * 1994-07-21 1996-03-2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半导体集成电路
CN1121232A (zh) * 1994-05-31 1996-04-24 夏普株式会社 抽样电路、信号放大器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221206A (zh) * 1997-12-26 1999-06-3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平转换电路和运用电平转换电路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
CN1637832A (zh) * 2001-04-27 2005-07-13 株式会社东芝 显示装置、数字模拟变换电路和数字模拟变换方法
CN1777029A (zh) * 2004-11-16 2006-05-24 矽成积体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稳定逻辑转换点的输入缓冲器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61524A1 (en) * 2002-06-13 2004-04-01 Stmicroelectronics Pvt. Ltd. Digital electronic circuit for translating high voltage levels to low voltage levels
US8536921B2 (en) * 2011-08-16 2013-09-17 Lsi Corporation Uniform-footprint programmable-skew multi-stage delay cell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232A (zh) * 1994-05-31 1996-04-24 夏普株式会社 抽样电路、信号放大器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119344A (zh) * 1994-07-21 1996-03-2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半导体集成电路
CN1221206A (zh) * 1997-12-26 1999-06-3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平转换电路和运用电平转换电路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
CN1637832A (zh) * 2001-04-27 2005-07-13 株式会社东芝 显示装置、数字模拟变换电路和数字模拟变换方法
CN1777029A (zh) * 2004-11-16 2006-05-24 矽成积体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稳定逻辑转换点的输入缓冲器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53517A (zh) 2015-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82721B1 (ko) 고밀도 집적 회로를 위한 레벨 시프터
CN102386898B (zh) 复位电路
CN105529909B (zh) 功率管栅驱动电路及分段驱动方法
JP5198309B2 (ja) レベルシフタ回路
US20140152369A1 (en) Level Translator Circuit, Driving Circuit for Driving High-Voltage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CN102130668A (zh) 延时电路
CN105099173B (zh) 充电泵
CN203813657U (zh) 一种电源自适应的电荷泵装置
CN103117740A (zh) 低功耗电平位移电路
CN103825599B (zh) 电平转换电路
CN104753517B (zh) 信号接收电路
CN103944556A (zh) 电平转移电路
CN104299647B (zh) 负压转换电路
CN106899011B (zh) 静电保护电路
Zhang et al. A noise immunity improved level shift structure for a 600 V HVIC
CN103138741B (zh) 一种超低功耗电平位移电路
CN104716938B (zh) 一种栅跟随输入输出电路
CN105790574B (zh) 一种电压倍增电路
CN106547332B (zh) 电源启动重置电路、电源启动重置方法及其电子装置
CN103809646B (zh) 分压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06849922A (zh) 一种可调延时电路
CN103580675A (zh) 驱动电路
US9401711B2 (en) Driver output with dynamic switching bias
CN108206689B (zh) 电平转换驱动电路
CN106230415A (zh) 应用于显示装置的闸极驱动器的电源开启重置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