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52799A - 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52799A
CN104752799A CN201310752647.5A CN201310752647A CN104752799A CN 104752799 A CN104752799 A CN 104752799A CN 201310752647 A CN201310752647 A CN 201310752647A CN 104752799 A CN104752799 A CN 1047527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arth connection
group
signal line
communication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5264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传恩
刘信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404 SCI-TECH Co Ltd
Moxa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404 SCI-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404 SCI-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404 SCI-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6081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78566A/zh
Priority to CN201310752647.5A priority patent/CN104752799A/zh
Publication of CN1047527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527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将微带线结构进行改良,以及将微带线结构与共平面波导结构彼此结合进行改良,藉以使得外部接地与内部系统接地可完全分断开,藉此可以达成无线通讯电路结构中同时具有抗电磁敏感性干扰、抗静电放电以及防止漏电功能与无线通讯功能的技术功效。

Description

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路保护结构,尤其是指一种用于无线通讯的电路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现有的无线通讯电路结构包含有带状线(Stripline)结构、带状线耦合(Coupled Stripline)结构、微带线(Microstrip)结构、微带线耦合(CoupledMicrostrip)结构、共平面波导(CPW)结构以及具接地面的共平面波导(CPWGround)结构…等。
请参考「图1A」所示,「图1A」绘示为现有带状线结构立体示意图。
带状线结构的基板10包含第一面11以及相对第一面11的第二面12,于基板10内设有无线通讯信号线20,分别于第一面11以及第二面12设有整面的接地线30,带状线结构特色在于通过控制无线通讯信号线20的厚度和宽度、基板10的介电常数以及两层接地线30之间的距离,即可控制无线通讯信号线20的特性阻抗,并且由于带状线结构的第一面11以及第二面12设有整面的接地线30,因此制无线通讯信号线20的特性阻抗容易被控制,且具有较佳的遮蔽性,但缺点在于无线通讯信号传输速度较慢。
接着,请参考「图1B」所示,「图1B」绘示为现有带状线耦合结构立体示意图。
带状线耦合结构的基板10包含第一面11以及相对第一面11的第二面12,于基板10内设有二个无线通讯信号线20,分别于第一面11以及第二面12设有整面的接地线30,带状线耦合结构特色在于通过控制二个无线通讯信号线20的厚度和宽度、基板10的介电常数以及两层接地线30之间的距离,即可控制无线通讯信号线20的特性阻抗,并且由于带状线耦合结构的第一面11以及第二面12设有整面的接地线30,因此制无线通讯信号线20的特性阻抗容易被控制,且具有较佳的遮蔽性,但缺点在于无线通讯信号传输速度较慢,不过带状线耦合结构的无线通讯频宽会比带状线结构还要大。
接着,请参考「图1C」所示,「图1C」绘示为现有微带线结构立体示意图。
微带线结构的基板10包含第一面11以及相对第一面11的第二面12,于基板10的第一面11设有无线通讯信号线20,并于基板10的第二面12设有整面的接地线30,微带线结构特色在于通过控制无线通讯信号线20的厚度和宽度以及无线通讯信号线20与接地线30之间的距离,即可控制无线通讯信号线20的特性阻抗,并且由于微带线结构的无线通讯信号线20一面是与基板10接触另一面则是与空气接触,即可具有较快的无线通讯信号传输速度,但容易受到周围辐射干扰以使得遮蔽性较为不足。
接着,请参考「图1D」所示,「图1D」绘示为现有微带线耦合结构立体示意图。
微带线耦合结构的基板10包含第一面11以及相对第一面11的第二面12,于基板10的第一面11设有二个无线通讯信号线20,并于基板10的第二面12设有整面的接地线30,微带线耦合结构特色在于通过控制二个无线通讯信号线20的厚度和宽度以及无线通讯信号线20与接地线30之间的距离,即可控制无线通讯信号线20的特性阻抗,并且由于微带线耦合结构的无线通讯信号线20一面是与基板10接触另一面则是与空气接触,即可具有较快的无线通讯信号传输速度,但容易受到周围辐射干扰以使得遮蔽性较为不足,不过微带线耦合结构的无线通讯频宽会比带状线结构还要大。
接着,请参考「图1E」所示,「图1E」绘示为现有共平面波导结构立体示意图。
共平面波导结构的基板10包含第一面11以及相对第一面11的第二面12,于基板10的第一面11设有无线通讯信号线20,并于基板10的第一面11且无线通讯信号线20的两侧分别设有接地线30,共平面波导结构特色在于通过控制无线通讯信号线20的厚度和宽度以及无线通讯信号线20与接地线30之间的距离,即可控制无线通讯信号线20的特性阻抗,并且由于共平面波导结构的无线通讯信号线20以及接地线30皆位于基板10的第一面11大幅的减少制程步骤,且使得无线通讯信号线20以及接地线30与电子元件之间的串联及并联都非常容易,不需要在微带线结构上必须有额外的穿孔,在微带线结构上的穿孔在高频的无线传输过程中往往会带来不可忽略的电感效应,降低了高频的无线传输的效率。
接着,请参考「图1F」所示,「图1F」绘示为现有具接地的共平面波导结构立体示意图。
具接地的共平面波导结构的基板10包含第一面11以及相对第一面11的第二面12,于基板10的第一面11设有无线通讯信号线20,并于基板10的第一面11且无线通讯信号线20的两侧分别设有接地线30,具接地的共平面波导结构特色在于通过控制无线通讯信号线20的厚度和宽度以及无线通讯信号线20与接地线30之间的距离,即可控制无线通讯信号线20的特性阻抗。
但是,对于上述的无线通讯电路结构,其中的一个特性在于无线通讯信号线以及接地线的完整性,通过无线通讯信号线以及接地线的完整性以使得于800MHz至6GHz的无线通讯频率范围中的损耗(Loss)接近于0dB,具有良好的无线通讯效果,不过由于无线通讯信号线以及接地线的完整性,会造成内部系统接地与外部接地无法分开,即上述的无线通讯电路结构没有办法提供抗电磁敏感性(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EMS)干扰、抗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以及防止漏电的能力,进而会造成内部系统会受到电磁敏感性干扰以及静电放电的影响产生系统故障甚至于毁损的问题。
而为了提供抗电磁敏感性干扰、抗静电放电以及防止漏电的能力,则需要将上述的无线通讯电路结构中无线通讯信号线以及接地线分断开来时,于800MHz至6GHz的无线通讯频率范围中的损耗大于30dB,即无法提供无线通讯的效果。
综上所述,可知现有技术中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现有无线通讯电路结构中抗电磁敏感性干扰、抗静电放电以及防止漏电功能与无线通讯功能相互排斥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提出改进的技术手段,来解决此一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现有无线通讯电路结构中抗电磁敏感性干扰、抗静电放电以及防止漏电功能与无线通讯功能相互排斥的问题,本发明遂揭露一种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其中:
本发明所揭露的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其包含:基板、无线通讯信号线组、第一接地线组、第二接地线组以及第三接地线组。
基板包含第一面以及相对第一面的第二面。
无线通讯信号线组设置于第一面上,无线通讯信号线组包含第一无线通讯信号线以及第二无线通讯信号线,且第一无线通讯信号线通过电容以桥接形式与第二无线通讯信号线连接。
第一接地线组设置于第一面上且设置于无线通讯信号线组的一侧,第一接地线组与无线通讯信号线组之间具有间隙,第一接地线组包含第一接地线以及第二接地线,且第一接地线通过电容以桥接形式与第二接地线连接。
第二接地线组设置于第一面上且设置于无线通讯信号线组的另一侧,第二接地线组与无线通讯信号线组之间具有间隙,第二接地线组包含第三接地线以及第四接地线,且第三接地线通过电容以桥接形式与第四接地线连接。
第三接地线组设置于第二面上,第三接地线组包含第五接地线以及第六接地线,且第五接地线通过电容以桥接形式与第六接地线连接。
本发明所揭露的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其包含:基板、无线通讯信号线组以及第三接地线组。
基板包含第一面以及相对第一面的第二面。
无线通讯信号线组设置于第一面上,无线通讯信号线组包含第一无线通讯信号线以及第二无线通讯信号线,且第一无线通讯信号线通过电容以桥接形式与第二无线通讯信号线连接。
第三接地线组设置于第二面上,第三接地线组包含第五接地线以及第六接地线,且第五接地线通过电容以桥接形式与第六接地线连接。
本发明所揭露的结构如上,与现有技术之间的差异在于本发明通过将微带线结构进行改良,以及将微带线结构与共平面波导结构彼此结合进行改良,藉以使得外部接地与内部系统接地可完全分断开,以提供抗电磁敏感性干扰、抗静电放电以及防止漏电的能力,且在特定无线通讯频率范围中的损耗可满足提供无线通讯的能力。
通过上述的技术手段,本发明可以达成无线通讯电路结构中同时具有抗电磁敏感性干扰、抗静电放电以及防止漏电功能与无线通讯功能的技术功效。
附图说明
图1A绘示为现有带状线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1B绘示为现有带状线耦合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1C绘示为现有微带线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1D绘示为现有微带线耦合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1E绘示为现有共平面波导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1F绘示为现有具接地的共平面波导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A绘示为本发明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2B绘示为本发明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2C绘示为本发明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第一实施例的实测数据图。
图3A以及图3B绘示为本发明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与电磁敏感性元件组串连连接电路示意图。
图4A绘示为本发明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4B绘示为本发明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第二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4C绘示为本发明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第二实施例的实测数据图。
图5A以及图5B绘示为本发明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与电磁敏感性元件组串连连接电路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  基板
11  第一面
12  第二面
20  无线通讯信号线
30  接地线
40  基板
41  第一面
42  第二面
50  无线通讯信号线组
51  第一无线通讯信号线
52  第二无线通讯信号线
61  第一接地线组
611 第一接地线
612 第二接地线
62  第二接地线组
621 第三接地线
622 第四接地线
63  第三接地线组
631 第五接地线
632 第六接地线
64  电容
71  实测数据
72  实测数据
80  电磁敏感性元件组
81  电容
82  电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图式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以下首先要说明本发明所揭露的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的第一实施例,并请参考「图2A」至「图2C」所示,「图2A」绘示为本发明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视角立体示意图;「图2B」绘示为本发明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视角立体示意图;「图2C」绘示为本发明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第一实施例的实测数据图。
首先采用微带线结构加以改良,微带线结构的基板40包含第一面41以及相对第一面41的第二面42,无线通讯信号线组50设置于第一面41上,无线通讯信号线组50包含第一无线通讯信号线51以及第二无线通讯信号线52,并且第一无线通讯信号线51通过电容64以桥接形式与第二无线通讯信号线52连接。
第三接地线组63设置于第二面42上,第三接地线组63包含第五接地线631以及第六接地线632,第五接地线631以及第六接地线632之间具有间隙,即可将第三接地线组63的第五接地线631定义为外部接地,且第三接地线组63的第六接地线632定义为系统接地,以将内部系统接地与外部接地完全的分断开。
而由现有技术可知,而为了提供抗电磁敏感性干扰、抗静电放电以及防止漏电的能力,将第一无线通讯信号线51以及第二无线通讯信号线52与第五接地线631以及第六接地线632分断开来,并且第一无线通讯信号线51通过电容64以桥接形式与第二无线通讯信号线52连接,然而于800MHz至6GHz的无线通讯频率范围中的损耗依然大于30dB,即无法提供无线通讯的效果。
故需要将第五接地线631通过电容64以桥接形式与第六接地线632连接,藉此可以同时提供抗电磁敏感性干扰、抗静电放电以及防止漏电的能力,并且经过测试后的实测数据71可知,如「图2C」所示,于800MHz的无线通讯频率的损耗小于0.5dB,于2.4GHz的无线通讯频率的损耗小于1.3dB,于5GHz的无线通讯频率的损耗则超过8dB,到了5.9GHz的无线通讯频率的损耗则超过15dB。
基于微带线结构改良可以在800MHz至2.4GHz的无线通讯频率具有良好的无线通讯效果且具抗电磁敏感性干扰、抗静电放电以及防止漏电的能力,但对于超过2.4GHz的无线通讯频率时,无线通讯效果会显著的下降。
接着,请参考「图3A」以及「图3B」所示,「图3A」以及「图3B」绘示为本发明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与电磁敏感性元件组串连连接电路示意图。
为了能够更进一步的提高本发明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的电磁敏感性(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EMS),即可将无线通讯信号线组50的第二无线通讯信号线52与电磁敏感性元件组80串连连接,电磁敏感性元件组80包含电容81与电感82,电容81通过电感82连接到系统接地。
如「图3A」所示,无线通讯信号线组50的第二无线通讯信号线52与一组电磁敏感性元件组80串连连接,如「图3B」所示,无线通讯信号线组50的第二无线通讯信号线52与三组电磁敏感性元件组80串连连接,在此仅为举例说明之,并不以此局限本发明的应用范畴。
当无线通讯信号线组50的第二无线通讯信号线52与越多组电磁敏感性元件组80串连连接时,可以具有越高的电磁敏感性。
接着,要说明本发明所揭露的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的第二实施例请参考「图4A」至「图4C」所示,「图4A」绘示为本发明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视角立体示意图;「图4B」绘示为本发明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第二视角立体示意图;「图4C」绘示为本发明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第二实施例的实测数据图。
第二实施例为第一实施例更进一步的改良,为了更进一步的减少超过2.4GHz的无线通讯频率的损耗,即在改良后的微带线结构与共平面波导结构进行结合后的再改良。
改良后的微带线结构与共平面波导结构结合再进行改良即为本发明所提出的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即基板40包含第一面41以及相对第一面41的第二面42,无线通讯信号线组50设置于第一面41上,无线通讯信号线组50包含第一无线通讯信号线51以及第二无线通讯信号线52,并且第一无线通讯信号线51通过电容64以桥接形式与第二无线通讯信号线52连接。
第三接地线组63设置于第二面42上,第三接地线组63包含第五接地线631以及第六接地线632,第五接地线631通过电容64以桥接形式与第六接地线632连接。
在第一面41上且于无线通讯信号线组5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接地线组61,第一接地线组61与无线通讯信号线组50之间具有间隙,第一接地线组61包含第一接地线611以及第二接地线612,且第一接地线611通过电容64以桥接形式与第二接地线612连接。
在第一面41上且于无线通讯信号线组50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接地线组42,第二接地线组42与无线通讯信号线组50之间具有间隙,第二接地线组42包含第三接地线621以及第四接地线622,且第三接地线621通过电容64以桥接形式与第四接地线622。
并且将第一接地线组61的第一接地线611、第二接地线组42的第三接地线621以及第三接地线组63的第五接地线631定义为外部接地,以及将第一接地线组61的第二接地线612、第二接地线组42的第四接地线622以及第三接地线组63的第六接地线632定义为系统接地,在本发明所提出的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可以将内部系统接地与外部接地完全的分断开,藉以提供具抗电磁敏感性干扰、抗静电放电以及防止漏电的能力,并且经过实际测试,本发明所提出的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可满足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Discharge,ESD)中电压为8KV的接触(contact)放电测试。
在经过测试结果可知,如「图4C」所示,于800MHz至6GHz的无线通讯频率范围中的损耗皆小于1dB,本发明所提出的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可以在800MHz至6GHz的无线通讯频率范围中皆具有良好的无线通讯效果且具抗电磁敏感性干扰、抗静电放电以及防止漏电的能力。
接着,请参考「图5A」以及「图5B」所示,「图5A」以及「图5B」绘示为本发明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与电磁敏感性元件组串连连接电路示意图。
为了能够更进一步的提高本发明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的电磁敏感性(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EMS),即可将无线通讯信号线组50的第二无线通讯信号线52与电磁敏感性元件组80串连连接,电磁敏感性元件组80包含电容81与电感82,电容81通过电感82连接到系统接地。
如「图5A」所示,无线通讯信号线组50的第二无线通讯信号线52与一组电磁敏感性元件组80串连连接,如「图5B」所示,无线通讯信号线组50的第二无线通讯信号线52与三组电磁敏感性元件组80串连连接,在此仅为举例说明之,并不以此局限本发明的应用范畴。
当无线通讯信号线组50的第二无线通讯信号线52与越多组电磁敏感性元件组80串连连接时,可以具有越高的电磁敏感性。
综上所述,可知本发明与现有技术之间的差异在于本发明通过将微带线结构进行改良,以及将微带线结构与共平面波导结构彼此结合进行改良,藉以使得外部接地与内部系统接地可完全分断开,以提供抗电磁敏感性干扰、抗静电放电以及防止漏电的能力,且在特定无线通讯频率范围中的损耗可满足提供无线通讯的能力。
藉由此一技术手段可以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无线通讯电路结构中抗电磁敏感性干扰、抗静电放电以及防止漏电功能与无线通讯功能相互排斥的问题,进而达成无线通讯电路结构中同时具有抗电磁敏感性干扰、抗静电放电以及防止漏电功能与无线通讯功能的技术功效。
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惟所述的内容并非用以直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任何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些许的更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基板,所述基板包含一第一面以及相对所述第一面的一第二面;
一无线通讯信号线组,所述无线通讯信号线组设置于所述第一面上,所述无线通讯信号线组包含一第一无线通讯信号线以及一第二无线通讯信号线,且所述第一无线通讯信号线通过电容以桥接形式与所述第二无线通讯信号线连接;
一第一接地线组,所述第一接地线组设置于所述第一面上且设置于所述无线通讯信号线组的一侧,所述第一接地线组与所述无线通讯信号线组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接地线组包含一第一接地线以及一第二接地线,且所述第一接地线通过电容以桥接形式与所述第二接地线连接;
一第二接地线组,所述第二接地线组设置于所述第一面上且设置于所述无线通讯信号线组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接地线组与所述无线通讯信号线组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接地线组包含一第三接地线以及一第四接地线,且所述第三接地线通过电容以桥接形式与所述第四接地线连接;及
一第三接地线组,所述第三接地线组设置于所述第二面上,所述第三接地线组包含一第五接地线以及一第六接地线,且所述第五接地线通过电容以桥接形式与所述第六接地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于800MHz至6GHz的无线通讯频率范围中的损耗皆小于1dB。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中所述第一接地线组的所述第一接地线、所述第二接地线组的所述第三接地线以及所述第三接地线组的所述第五接地线定义为外部接地,且所述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中所述第一接地线组的所述第二接地线、所述第二接地线组的所述第四接地线以及所述第三接地线组的所述第六接地线定义为系统接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中所述无线通讯信号线组的所述第二无线通讯信号线更与至少一电磁敏感性元件组串连连接,所述电磁敏感性元件组包含一电容与一电感,所述电容通过所述电感连接到系统接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满足静电放电中电压为8KV的接触放电测试。
6.一种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基板,所述基板包含一第一面以及相对所述第一面的一第二面;
一无线通讯信号线组,所述无线通讯信号线组设置于所述第一面上,所述无线通讯信号线组包含一第一无线通讯信号线以及一第二无线通讯信号线,且所述第一无线通讯信号线通过电容以桥接形式与所述第二无线通讯信号线连接;及
一第三接地线组,所述第三接地线组设置于所述第二面上,所述第三接地线组包含一第五接地线以及一第六接地线,且所述第五接地线通过电容以桥接形式与所述第六接地线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于800MHz至2.4GHz的无线通讯频率范围中的损耗皆小于1.2dB。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中所述第三接地线组的所述第五接地线定义为外部接地,且所述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中所述第三接地线组的所述第六接地线定义为系统接地。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中所述无线通讯信号线组的所述第二无线通讯信号线更与至少一电磁敏感性元件组串连连接,所述电磁敏感性元件组包含一电容与一电感,所述电容通过所述电感连接到系统接地。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满足静电放电中电压为8KV的接触放电测试。
CN201310752647.5A 2013-12-31 2013-12-31 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 Pending CN1047527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60810.2A CN109378566A (zh) 2013-12-31 2013-12-31 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
CN201310752647.5A CN104752799A (zh) 2013-12-31 2013-12-31 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52647.5A CN104752799A (zh) 2013-12-31 2013-12-31 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60810.2A Division CN109378566A (zh) 2013-12-31 2013-12-31 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52799A true CN104752799A (zh) 2015-07-01

Family

ID=5359212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52647.5A Pending CN104752799A (zh) 2013-12-31 2013-12-31 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
CN201811360810.2A Pending CN109378566A (zh) 2013-12-31 2013-12-31 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60810.2A Pending CN109378566A (zh) 2013-12-31 2013-12-31 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475279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6721A (zh) * 2017-03-29 2018-10-16 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共平面形波导传输线的电子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60390A1 (en) * 2008-09-09 2010-03-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line substrate
US20110032056A1 (en) * 2008-03-27 2011-02-10 Risato Ohhira High-frequency substrate and high-frequency modu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22334A1 (en) * 2006-03-24 2007-09-27 Chang-Feng Wan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tep actuator capable of both analog and digital movements
WO2012162999A1 (zh) * 2011-10-11 2012-1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e1信号传输线、e1信号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CN103457252A (zh) * 2012-06-01 2013-12-1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共模信号保护电路及具有该电路的电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32056A1 (en) * 2008-03-27 2011-02-10 Risato Ohhira High-frequency substrate and high-frequency module
US20100060390A1 (en) * 2008-09-09 2010-03-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line substrate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AYMOND CHANG: "《MiTAC》", 28 May 2003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6721A (zh) * 2017-03-29 2018-10-16 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共平面形波导传输线的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78566A (zh) 2019-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864596U (zh) 一种毫米波差分微带线到矩形波导的过渡结构
CN102957310A (zh) 基于局部电磁带隙结构的电源分配网络
US20140049862A1 (en) Miniature Passive Structures for ESD Protection and Input and Output Matching
US8202111B2 (en) Connector and cable assembly
CN109560360A (zh) 一种定向耦合器
JP2019103125A (ja) Rfデバイス
CN104752799A (zh) 无线通讯电路保护结构
TWI385888B (zh) Radio frequency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its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device
CN104936373A (zh) 一种电路板及其表层差分线的分布方法、通信设备
US20150223311A1 (en) Wireless communicaitons circuit protection structure
KR101088981B1 (ko) 초광대역 방향성 결합기
CN114284258A (zh) 一种超高集成的多路并行光电转换组件
CN111370830B (zh) 差分共面波导传输线
US11405012B2 (en) Balu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3505893A (zh) 一种参量放大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TWI570999B (zh) 無線通訊電路保護結構
JP5454222B2 (ja) 低域通過フィルタ
KR20090081571A (ko) 비아 홀 주위에 이중 적층 전자기 밴드갭 구조를 가지는반도체 패키지 기판
CN103841749A (zh) 电路板
CN218770029U (zh) 一种应用于Sub6G的微带双频防雷电路
CN101752636A (zh) 一种信号传输模块
CN219644198U (zh) 一种微带隔离装置及射频功率放大电路
Huang et al. Interleaved power transmission line for mitigation of digital to RF de-sense
US20210280529A1 (en) Package Structure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WO2022253019A1 (zh) 一种介质滤波器、印制电路板和通信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