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48303A -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748303A CN104748303A CN201510113035.0A CN201510113035A CN104748303A CN 104748303 A CN104748303 A CN 104748303A CN 201510113035 A CN201510113035 A CN 201510113035A CN 104748303 A CN104748303 A CN 10474830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eep
- air conditioner
- preset
- parameter value
- us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3
- 230000007958 sleep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07
- 230000003860 sleep qualit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4
- 206010062519 Poor quality sleep Diseas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8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9499 gro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36760 body temperatu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897 real-time det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60 me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081 physical ac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667 sleep st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618 wa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24F11/66—Sleep mo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接收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的用户的睡眠质量信息,其中,睡眠质量信息包括深睡状态信息、浅睡状态信息、睡醒状态信息;根据睡眠质量信息,调整空调器的睡眠参数值;根据调整后的睡眠参数值,控制空调器运行。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和空调器控制系统。本发明通过检测获取用户的人体活动情况,从而可以实时调整空调器的温度以及风速输出,促进用户睡眠质量,提高用户使用舒适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空调器执行制冷或制热操作都是根据用户预先设定的温度或风速等参数值进行调节的。即使空调器在自动调节模式下也是根据自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变化以及预置的人性化温度运行曲线(如睡眠曲线)进行调节的,此类调整方式比较固定,同时按照此类调整方式输出的温度或风速并非适用于任何使用者。如若用户晚上使用空调,因处于睡眠状态而“感觉过冷”或者“感觉过热”时,空调器并不能自动地实时获取到用户的这一信息而进行自动调整,因此,用户很可能会在使用过程中被冻醒或热醒,然后用户醒来后再进行空调器睡眠参数的调整,从而影响到了用户的睡眠质量,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旨在解决空调器不能根据用户的睡眠质量信息而自动进行相应调整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所述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的用户的睡眠质量信息,其中,所述睡眠质量信息包括深睡状态信息、浅睡状态信息、睡醒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睡眠质量信息,调整空调器的当前睡眠参数值;
根据调整后的所述睡眠参数值,控制所述空调器运行。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睡眠质量信息,调整空调器的当前睡眠参数值包括:
当接收到的所述睡眠质量信息为深睡状态信息时,确定用户处于深睡状态,并根据预设的第一调整规则,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当前睡眠参数值;所述当前睡眠参数值为预先设定的睡眠曲线在当前时间对应的睡眠参数值。
优选地,所述根据预设的第一调整规则,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当前睡眠参数值包括:
确定用户处于深睡状态时,每隔预设时间t1,对所述空调器的预先设定的当前睡眠参数值进行调节,直到调节的时间大于预设时间,或者所述睡眠参数值的调节量大于预设的第一睡眠参数调节量;或者,
确定用户处于深睡状态时,将所述空调器的预先设定的当前睡眠参数值调节预设的第一睡眠参数调节量。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睡眠质量信息,调整所述空调器的所述睡眠参数值还包括:
根据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监测用户的睡眠状态是否发生变化,并计算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
当用户的睡眠状态由深睡状态向浅睡状态变化或者由浅睡状态向睡醒状态变化,且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超过预设的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时,根据预设的第二调整规则,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当前睡眠参数值;所述当前睡眠参数值为预先设定的睡眠曲线在当前时间对应的睡眠参数值。
优选地,所述根据预设的第二调整规则,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当前睡眠参数值包括:
当用户的睡眠状态由深睡状态向浅睡状态变化或者由浅睡状态向睡醒状态变化,且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超过所述预设的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时,每隔预设时间t2,对所述空调器的预先设定的当前睡眠参数值进行调节,直到调节的时间大于预设时间,或者所述睡眠参数值的调节量大于预设的第二睡眠参数调节量,或者用户处于浅睡状态或睡醒状态;或者,
当用户的睡眠状态由深睡状态向浅睡状态变化或者由浅睡状态向睡醒状态变化,且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超过所述预设的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时,将所述空调器的预先设定的当前睡眠参数值调节预设的第二睡眠参数调节量。
优选地,所述根据预设的第一调整规则,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当前睡眠参数值之后包括:
当用户由深睡状态转换为浅睡状态时,将深睡状态对应的所述睡眠参数的值平滑过渡到浅睡状态对应的所述睡眠参数的值。
优选地,所述根据预设的第二调整规则,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当前睡眠参数值之后还包括:
若调整后的睡眠参数值的调节量大于预设睡眠参数值的调节量且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未超过所述预设的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时,则将调整后的睡眠参数的值平滑过渡到调整前的睡眠参数的值。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睡眠质量信息,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当前睡眠参数值包括:
当根据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确定用户进入深睡状态或进入浅睡状态时,根据预设的第三调整规则,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当前睡眠参数值,所述当前睡眠参数值为用户在控制空调时设定的睡眠参数值。
优选地,所述根据预设的第三调整规则,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当前睡眠参数值包括:
用户进入深睡状态或浅睡状态时,每隔预设时间t3,根据用户所进入的睡眠状态对应的调节量,对所述空调器的预先设定的当前睡眠参数值进行调节,直到调节次数达到预设次数;其中用户进入深睡状态对应的调节量大于用户进入浅睡状态对应的调节量;或者,
用户进入深睡状态或浅睡状态时,将所述空调器的预先设定的当前睡眠参数值调节预设的第三睡眠参数调节量。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睡眠质量信息,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当前睡眠参数值还包括:
当根据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确定用户退出深睡状态时,恢复用户进入深睡状态之前空调器的睡眠参数值;
当根据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确定用户退出浅睡状态时,恢复用户进入浅睡状态之前空调器的睡眠参数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所述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包括:
睡眠质量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的用户的睡眠质量信息,其中,所述睡眠质量信息包括深睡状态信息、浅睡状态信息、睡醒状态信息;
睡眠参数值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睡眠质量信息,调整空调器的当前睡眠参数值;
控制运行模块,用于根据调整后的所述睡眠参数值,控制所述空调器运行。
优选地,所述睡眠参数值调整模块包括:
第一调整单元,用于当接收到的所述睡眠质量信息为深睡状态信息时,确定用户处于深睡状态,并根据预设的第一调整规则,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当前睡眠参数值;所述当前睡眠参数值为预先设定的睡眠曲线在当前时间点对应的睡眠参数值。
优选地,所述第一调整单元用于:
确定用户处于深睡状态时,每隔预设时间t1,对所述空调器的预先设定的当前睡眠参数值进行调节,直到调节的时间大于预设时间,或者所述睡眠参数值的调节量大于预设的第一睡眠参数调节量;或者,
确定用户处于深睡状态时,将所述空调器的预先设定的当前睡眠参数值调节预设的第一睡眠参数调节量。
优选地,所述睡眠参数值调整模块还包括:
监测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监测用户的睡眠状态是否发生变化,并计算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
第二调整单元,用于当用户的睡眠状态由深睡状态向浅睡状态变化或者由浅睡状态向睡醒状态变化,且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超过预设的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时,根据预设的第二调整规则,调整所述空调器的所述睡眠参数值,所述当前睡眠参数值为预先设定的睡眠曲线在当前时间对应的睡眠参数值。
优选地,所述第二调整单元包括:
当用户的睡眠状态由深睡状态向浅睡状态变化或者由浅睡状态向睡醒状态变化,且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超过所述预设的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时,每隔预设时间t2,对所述空调器的预先设定的当前睡眠参数值进行调节,直到调节的时间大于预设时间,或者所述睡眠参数值的调节量大于预设的第二睡眠参数调节量,或者用户处于浅睡状态或睡醒状态;或者,
当用户的睡眠状态由深睡状态向浅睡状态变化或者由浅睡状态向睡醒状态变化,且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超过所述预设的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时,将所述空调器的预先设定的当前睡眠参数值调节预设的第二睡眠参数调节量。
优选地,所述睡眠参数值调整模块还包括:
第一平滑调整单元,用于当用户由深睡状态转换为浅睡状态时,将深睡状态对应的所述睡眠参数的值平滑过渡到浅睡状态对应的所述睡眠参数的值。
优选地,所述睡眠参数值调整模块还包括:
第二平滑调整单元,用于若调整后的睡眠参数值的调节量大于预设睡眠参数值的调节量且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的变化速率未超过所述预设的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时,则将调整后的睡眠参数的值平滑过渡到调整前的睡眠参数的值。
优选地,所述睡眠参数值调整模块还包括:
第三调整单元,用于当根据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确定用户进入深睡状态或进入浅睡状态时,根据预设的第三调整规则,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当前睡眠参数值,所述当前睡眠参数值为用户在控制空调时设定的睡眠参数值。
优选地,所述第三调整单元用于:
用户进入深睡状态或浅睡状态时,每隔预设时间t3,根据用户所进入的睡眠状态对应的调节量,对所述空调器的预先设定的当前睡眠参数值进行调节,直到调节次数达到预设次数;其中用户进入深睡状态对应的调节量大于用户进入浅睡状态对应的调节量;或者,
用户进入深睡状态或浅睡状态时,将所述空调器的预先设定的当前睡眠参数值调节预设的第三睡眠参数调节量。
优选地,所述睡眠参数值调整模块还包括:
第四调整单元,用于当根据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确定用户退出深睡状态时,恢复用户进入深睡状态之前空调器的睡眠参数值;当根据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确定用户退出浅睡状态时,恢复用户进入浅睡状态之前空调器的睡眠参数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控制系统,所述空调器控制系统包括空调器、可穿戴设备、控制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与所述控制设备无线信号连接,其中,
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用户的睡眠质量信息;第一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无线信号方式发送所述睡眠质量信息,其中,所述睡眠质量信息包括深睡状态信息、浅睡状态信息、睡醒状态信息;所述控制设备包括上述任一所述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
优选地,所述控制设备还包括转换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睡眠质量信息转换为所述空调器的睡眠参数的控制指令;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空调器的睡眠参数的控制指令至空调器。
优选地,所述控制设备设于所述空调器的内部。
本发明通过可穿戴设备实时检测获取用户的睡眠质量信息,并根据用户的睡眠质量信息,实时调整和优化空调器预置的睡眠曲线参数,控制空调器的温度和风速输出,进而促进用户睡眠质量,提高用户使用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的制冷模式下的睡眠状态示例图;
图3为本发明中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的制冷模式下的睡眠质量曲线示例图;
图4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方法根据图2所示的睡眠状态,对空调器设定温度的调整过程的第一示例图;
图6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方法根据图2所示的睡眠状态,对空调器设定温度的调整过程的第二示例图;
图7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方法根据图3所示的睡眠质量曲线,在用户深睡状态下对空调器当前的设定温度的调整过程的示例图;
图8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方法根据图3所示的睡眠质量曲线,在用户深睡状态下对空调器当前的设定风速的调整过程的示例图;
图9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的制冷模式下的睡眠质量曲线另一示例图;
图11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方法根据图10所示的睡眠质量曲线,在用户由深睡状态向浅睡状态转换时对空调器当前的设定温度的调整过程的示例图;
图12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方法根据图10所示的睡眠质量曲线,在用户由深睡状态向浅睡状态转换时对空调器当前的设定风速的调整过程的示例图;
图13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方法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中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的制冷模式下的睡眠质量曲线另一示例图;
图16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方法根据图15所示的睡眠质量曲线,对空调器当前的设定温度的调整过程的示例图;
图17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方法第六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方法根据图2所示的在恒定温度下的深睡状态,对空调器设定温度的调整过程的第一示例图;
图19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方法根据图2所示的在恒定温度下的深睡状态,对空调器设定温度的调整过程的第二示例图;
图20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方法根据图2所示的在恒定温度下的浅睡状态向深睡状态转变,对空调器设定温度的调整过程的第一示例图;
图21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方法根据图2所示的在恒定温度下的浅睡状态向深睡状态转变,对空调器设定温度的调整过程的第二示例图;
图22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装置中睡眠参数调整模块第一实施例的细化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装置中睡眠参数调整模块第二实施例的细化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装置中睡眠参数调整模块第三实施例的细化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装置中睡眠参数调整模块第四实施例的细化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装置中睡眠参数调整模块第五实施例的细化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28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系统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29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系统第一实施例的连接示意图;
图30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系统第二实施例的连接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是:根据用户使用的可穿戴设备实时检测获取到的用户的睡眠质量信息,动态实时调整空调器预置的睡眠曲线参数,从而进一步优化适合于用户睡眠质量的温度和风速输出。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的用户的睡眠质量信息,其中,所述睡眠质量信息包括深睡状态信息、浅睡状态信息、睡醒状态信息;
可穿戴设备主要利用设备中内置的加速度传感器,或者人体脉搏传感器、他、体温传感器等对人体活动情况进行检测。从而,通过检测人体活动对应的各项检测指标,也即睡眠质量信息,即可以判断当前人体所处的睡眠状态情况。图2为本发明中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的睡眠状态示例图,为更好区分用户的睡眠状态,本发明将用户的睡眠状态划分为:深睡状态、浅睡状态、睡醒状态三种状态。例如,如图2中所示,23点前为睡醒状态,23点到1点之间为浅睡状态,1点到4点之间为深睡状态,4点到6点为浅睡状态,6点以后进入睡醒状态。
为更好地结合本发明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在本实施例中,需要将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的各项人体活动指标信息,也即睡眠质量信息,对睡眠质量信息进行数值化处理,并转化为本发明中空调器可识别且可使用的睡眠质量值。图3为本发明中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的睡眠质量曲线示例图。为更好地从数值上区分用户的睡眠状态,本发明从数值上,对睡眠状态进行了划分,假设睡眠质量值为S,例如,可将0<S<2,对应为深睡状态;将2<S<4,对应为浅睡状态;将4<S<5.5,对应为睡醒状态。上述睡眠质量值的划分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设置。在用户的整个睡眠期间,其睡眠质量信息是不断变化的,因此睡眠质量值S从二维坐标图上反映出来就是一条睡眠质量曲线。一般而言,用户从开始入睡到醒来的睡眠状态基本过程大致为:睡醒状态->浅睡状态->深睡状态->浅睡状态->睡醒状态,如图2所示。当然,用户睡眠期间也会有多种睡眠状态的交替,例如,在深睡阶段有可能会出现深睡状态与浅睡状态的交替变化,如图3所示。
步骤S20,根据所述睡眠质量信息,调整空调器的当前睡眠参数值;
在本实施例中,当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用户的睡眠质量信息发生了变化时,空调控制器需要根据接收到的睡眠质量值进行睡眠参数值的调整,以得到更符合当前用户睡眠质量情况的温度和风速。例如,当空调控制器接收到的睡眠质量值S为1.5时,即可判断此时用户处于深睡状态,从而根据预设的睡眠参数值调整规则,对空调器的当前睡眠参数值进行相应的调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睡眠参数包括温度参数、风速参数,即睡眠参数值为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和设定风速,通过调整睡眠参数值即可相应调整空调器的温度和风速输出。
本实施例中,根据接收到的睡眠质量值进行空调器温度和风速的调整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例如,当睡眠质量值对应的睡眠状态为深睡状态时,调整空调器的温度和风速输出,而当睡眠质量值对应的睡眠状态为浅睡状态或睡醒状态时则不作温度和风速调整;同时,当达到预设的触发调整条件时,可一次性在当前温度或风速的基础上,调高或调低一个固定值,例如,当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睡眠状态为深睡状态时,此时触发调整睡眠参数,比如一次性调高1℃或一次性调低风速转速100转/分钟等。又或者是每隔固定时间,微调一个固定值,如,每隔10分钟,微调0.5℃或30转/分钟等,但调整的时长不能超过预设时长,比如整个调整时长不能超过20分钟,又或者调整的固定值不能超过预设固定值,比如总共不超过2℃或300转/分钟。又或者是,当完成一次的调整后,然后判断用户当前的活动特征情况,以再次重新调整,比如,当将温度调高1℃后,若检测判断用户可能感觉过热,则可再次下调0.5℃,并再次检测判断用户的活动特征情况,直到达到检测到用户的活动特征符合预定的范围。
步骤S30,根据调整后的所述睡眠参数值,控制所述空调器运行。
根据步骤S20中的睡眠参数,控制空调器运行。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空调器运行的空调控制器既可以按所述睡眠参数控制空调器运行,同时也可以将所述睡眠参数转换为睡眠参数控制指令后,空调器按该控制指令运行。例如,当空调控制器内置于空调器中时,可以直接接收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睡眠质量值,以调整空调器当前的睡眠参数值并按该睡眠参数值控制空调器运行。又或者是,当空调控制器为一种移动终端时,例如遥控器、智能手机,移动终端通过接收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睡眠质量值,并将该睡眠质量值转化为睡眠参数控制指令,并控制空调器按此控制指令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入睡前可以选择开启或关闭预先设定空调器的睡眠参数功能,若选择则按设定的睡眠参数值控制空调器运行;同时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用户睡眠状态,并发送给空调器或者其他设备,空调器或者其他设备根据接收到的睡眠质量信息实时调整预设的睡眠参数值。需要指出的是,为避免可穿戴设备进行检测与空调器进行睡眠参数值调整相互冲突,本实施例中,可设定可穿戴设备发送睡眠质量信息的间隔时间大于空调器进行睡眠参数值调整的时间。又或者是,可设定空调器进行睡眠参数值调整时,忽略接收到的二次调整请求,待当前次睡眠参数调整结束后再进行二次调整。避免上述冲突的方式很多,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
本实施例中,根据用户使用的可穿戴设备实时检测获取到的用户的睡眠质量信息,进而以动态实时调整空调器预置的睡眠曲线参数值,从而可进一步优化适合于用户睡眠质量的温度和风速输出,促进用户睡眠质量,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参照图4,图4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基于上述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0包括:
步骤S201,当接收到的所述睡眠质量信息为深睡状态信息时,确定用户处于深睡状态,并根据预设的第一调整规则,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当前睡眠参数值;所述当前睡眠参数值为预先设定的睡眠曲线在当前时间对应的睡眠参数值。
一般而言,用户进入深睡状态后,其体温也会有相应的变化,因此,需要相应调整空调器的温度和风速输出,以免致使用户在深睡过程中被“冻醒”或者“热醒”,从而影响用户睡眠。从用户睡眠的整个过程来看,用户处于深睡状态的时间是最长的,同时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最为关键的时间,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当用户处于深睡状态时,需要根据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的用户睡眠质量值,同时根据预设的第一调整规则,调整空调器的当前睡眠参数值,从而保证用户睡眠的舒适性。
本实施例中,调整空调器的睡眠参数值的第一调整规则有很多,例如,可一次性在当前温度或风速的基础上,调高或调低一个固定值;又或者是每隔固定时间,微调一个固定值等。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整规则的调整趋势为:若为制冷模式,则调高设定的温度,或者同时降低设定的风速;若为制热模式,则降低设定的温度,或者同时也降低设定的风速。
如图5所示的一温度睡眠曲线调整示例图,在时间1点到4点之间为深睡状态,此深睡状态区间内需要根据第一调整规则对当前空调器的设定温度进行调节。在本实施例中,此时为一次性在原有设定的温度基础上再调高0.5℃,当睡眠状态改变后再下降0.5℃,也即在4点这一深睡状态与浅睡状态的临界点,调整后的温度值大于调整前的温度值0.5℃。
如图6所示的另一温度睡眠曲线调整示例图,在时间1点到4点之间的深睡状态区间内,每隔10分钟提高温度0.1℃,但温度提高的最大值为0.5℃,当超过0.5℃后不再进行温度调整或者超过20分钟后不再进行温度的调整。
如图7所示的又一温度睡眠曲线调整示例图,在时间1点到2点之间以及3点到4点之间的深睡状态区间内,每隔10分钟提高温度0.1℃,但温度提高的最大值为0.5℃,当超过0.5℃后不再进行温度调整或者超过50分钟后不再进行温度的调整。
如图8所示的一风速睡眠曲线调整示例图,在时间1点到2点之间以及3点到4点之间的深睡状态区间内,每隔10分钟降低风速50转/分钟,当转速降低的最大值为150转/分钟,当超过150转/分钟后不再进行温度调整或者超过30分钟后不再进行风速转速的调整。
本实施例是对预置的睡眠曲线的优化,由于预置的睡眠曲线已经比较符合用户睡眠状态下的温度和风速控制,因此,本实施例优选对用户处于深睡这一状态对应的睡眠曲线进行调整优化,而不需要对其他睡眠状态再做过多的调整。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在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方法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预设的第一调整规则,调整所述空调器的所述睡眠参数值包括:
确定用户处于深睡状态时,每隔预设时间t1,对所述空调器的预先设定的当前睡眠参数值进行调节,直到调节的时间大于预设时间,或者所述睡眠参数值的调节量大于预设的第一睡眠参数调节量;或者,
确定用户处于深睡状态时,将所述空调器的预先设定的当前睡眠参数值调节预设的第一睡眠参数调节量。
本实施例中,参数t1为预设时间参数。对于空调器的睡眠参数值的调整需要同时调整温度或者同时调整风速。在本实施例中,需要根据用户预先设定的制冷或制热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例如,若用户预设为制冷模式,则每隔时间t1,比如10分钟,调高温度值0.1℃,降低风速50转/分钟,且当超过50分钟后,停止调节,又或者当大于预设的温度值0.5℃或预设的风速转速150转/分钟(第一睡眠参数调节量)时,停止调节。同样,若用户预设为制热模式,则每隔时间10分钟,降低温度值0.1℃,降低风速50转/分钟,且当超过50分钟后,停止调节,又或者当大于预设的温度值0.5℃或预设的风速转速150转/分钟(第一睡眠参数调节量)时,停止调节。采用上述预设的第一调整规则,可以使用户渐渐适应温度的变化或风速的变化,从而防止突然的变化而对用户睡眠造成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用户处于深睡状态过程中,将所述空调器的预先设定的当前睡眠参数值调节预设的第一睡眠参数调节量。例如,可一次性在当前温度或风速的基础上,调高或调低一个固定值,如图5所示,一次性调高1℃或一次性调低风速转速100转/分钟(第一睡眠参数调节量)等。但此类调节方式将可能会对用户睡眠造成一定影响。
进一步地,参照图9,图9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基于上述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0还包括:
步骤S202,根据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监测用户的睡眠状态是否发生变化,并计算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
步骤S203,当用户的睡眠状态由深睡状态向浅睡状态变化或者由浅睡状态向睡醒状态变化,且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超过预设的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时,根据预设的第二调整规则,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当前睡眠参数值;所述当前睡眠参数值为预先设定的睡眠曲线在当前时间对应的睡眠参数值。
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睡眠质量值的变化量,在本实施例中,对于预设睡眠质量值的变化速率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设定。
当所述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用户由深睡状态向浅睡状态变化或者由浅睡状态向睡醒状态变化,且同时该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超过预设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时,此时,用户的人体活动特征变化开始加大,此时用户将不再适应当前的空调温度和风速,因此,需要根据预设的第二调整规则,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当前所述睡眠参数值,从而保证用户睡眠的舒适性。
本实施例中,调整空调器的睡眠参数值的第二调整规则有很多,例如,可一次性在当前温度或风速的基础上,调高或调低一个固定值,例如,一次性调高1℃或一次性调高一个风速等级等。又或者是每隔固定时间,微调一个固定值等。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调整规则的调整趋势为:若为制冷模式,则降低设定的温度,或同时提高设定的风速;若为制热模式,则提高设定的温度,或同时提高设定的风速。
基于图10所示的睡眠质量曲线示例图,在图11所示的温度睡眠曲线调整示例图中,在时间2点到3点、3点到4点以及4点到5点之间,存在睡眠状态由深睡状态向浅睡状态变化且变化速率超过预设的变化速率时,在此类条件下,空调器将调整温度睡眠曲线中的温度参数值,具体调整方法同上述实施例中所述。
基于图10所示的睡眠质量曲线示例图,在图12所示的风速睡眠曲线调整示例图中,在时间2点到3点、3点到4点以及4点到5点之间,存在睡眠状态由深睡状态向浅睡状态变化且变化速率超过预设的变化速率时,在此类条件下,空调器将调整风速睡眠曲线中的风速参数值,具体调整方法同上述实施例中所述。
本实施例中,通过实时检测用户的睡眠质量值的变化趋势及变化速率,从而动态相应调整空调器的睡眠参数值,从而保证用户在睡眠状态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得到舒适的体验。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举例说明为用户由深睡状态转换为浅睡状态时,进行的调整处理。同理,用户由浅睡状态转换为睡醒状态时,具有相同的处理方式方法,只是处理的睡眠参数的值不同而已。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在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方法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预设的第二调整规则,调整所述空调器的所述睡眠参数值包括:
当用户的睡眠状态由深睡状态向浅睡状态变化或者由浅睡状态向睡醒状态变化,且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超过所述预设的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时,每隔预设时间t2,对所述空调器的预先设定的当前睡眠参数值进行调节,直到调节的时间大于预设时间,或者所述睡眠参数值的调节量大于预设的第二睡眠参数调节量,或者用户处于浅睡状态或睡醒状态;或者,
当用户的睡眠状态由深睡状态向浅睡状态变化或者由浅睡状态向睡醒状态变化,且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超过所述预设的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时,将所述空调器的预先设定的当前睡眠参数值调节预设的第二睡眠参数调节量。
本实施例中,参数t2为预设时间参数。对于空调器的睡眠参数值的调整需要同时调整温度以及风速。在本实施例中,需要根据用户预先设定的制冷或制热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例如,若用户预设为制冷模式,则每隔时间10分钟,降低温度值0.5℃,提高风速50转/分钟,且当超过20分钟后,停止调节,又或者当大于预设的温度调整值0.5℃或预设的风速调整值150转/分钟(第二睡眠参数调节量)时,停止调节,又或者是当用户进入到浅睡状态或睡醒状态时,停止调节。同样,若用户预设为制热模式,则每隔时间10分钟,提高温度值0.5℃,提高风速50转/分钟,且当超过20分钟后,停止调节,又或者当大于预设的温度调整值0.5℃或预设的风速调整值150转/分钟(第二睡眠参数调节量)时,停止调节,又或者是当用户进入到浅睡状态或睡醒状态时,停止调节。采用上述预设的第二调整规则,可以使用户在调整过程中渐渐适应温度的变化或风速的变化,从而防止突然的变化而对用户睡眠造成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当用户的睡眠状态由深睡状态向浅睡状态变化或者由浅睡状态向睡醒状态变化时,还可以将所述空调器的预先设定的当前睡眠参数值调节预设的第二睡眠参数调节量。例如,可一次性在当前温度或风速的基础上,调高或调低一个固定值,比如一次性调高1℃或一次性调低风速转速100转/分钟(第二睡眠参数调节量)等。但此类调节方式可能会对用户睡眠造成一定影响。
进一步地,参照图13,图13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基于上述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述步骤S20还包括:
步骤S204,当用户由深睡状态转换为浅睡状态时,将深睡状态对应的所述睡眠参数的值平滑过渡到浅睡状态对应的所述睡眠参数的值。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预设的第一调整规则,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当前睡眠参数之后,且当所述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用户由深睡状态转换为浅睡状态时,也即此时空调器已经完成了对睡眠参数的调整后,再回到原有设定的睡眠参数时,此时会产生一个突发的跳跃,也即突然从调整后的状态转变为调整前的状态,而这种突发变化将会对用户的睡眠产生影响,因此,当在深睡状态阶段进行调整后再进入浅睡状态时,为了不使温度或风速突变到当前的温度或风速,可以再增加一个平滑处理阶段,从而可以使温度或风速缓慢下降或上升到调整前的温度或风速,以避免突然下降或上升到调整前的温度或风速而影响用户睡眠的舒适性。
本实施例中,对空调器的睡眠参数进行平滑处理的调整规则有很多,例如,对于温度睡眠曲线,每隔1分钟,上升或者下降0.1℃,直到平滑处理后的温度等于调整前的温度时,停止进行平滑处理。对于风速睡眠曲线,每隔1分钟,上升或者下降30转/分钟。又例如,可进一步地,根据检测用户的活动状态进行调节,若当选择上升或者下降0.1℃时,用户的活动状态变化不大时,则可相应加大下次温度上升或者下降的速度。例如,第一分钟下降0.1℃,在进行检测后,第二分钟则可下降0.3℃,并继续进行检测后再做温度下调处理。同理,根据检测用户的活动状态进行调节,若当选择上升或者下降30转/分钟时,用户的活动状态变化不大时,则可相应加大下次风速转速上升或者下降的速度。例如,第一分钟下降30转/分钟,在进行检测后,第二分钟则可下降50转/分钟,并继续进行检测后再做风速下调处理。
如图6所示的温度睡眠曲线中的平滑阶段。在时间4点以后,用户将进入到浅睡状态,由于在深睡状态时已对温度进行了调整,此时调整后的温度要比调整前的温度高0.5℃,也即在4点这一深睡状态与浅睡状态的临界点,调整后的温度值大于调整前的温度值0.5℃。因此,为避免过大温差变化对用户产生影响,从而可以再设置一小段时间作为温度的平滑处理阶段,例如,将浅睡状态开始前的10分钟作为温度的平滑处理阶段,也即在4:00-4:10之内,需要将温差0.5℃分成多次下降,比如,每分钟下降0.05℃,又或者前3分钟下降0.2℃,中间5分钟下降0.2℃,最后2分钟下降0.1℃。
如图8所示的风速睡眠曲线中的平滑阶段,在时间4点以后,用户将进入到浅睡状态,由于在深睡状态时已对风速进行了调整,此时调整后的风速要比调整前的风速低150转/分钟,因此,为避免过大风速差变化对用户产生影响,从而可以再设置一小段时间作为风速的平滑处理阶段,例如,将浅睡状态开始前的10分钟作为温度的平滑处理阶段,也即在4:00-4:10之内,需要将风速差150转/分钟分成多次上升,比如,第一上升30转/分钟,第二次上升70转/分钟,第三次上升50转/分钟。
本实施例中,根据预设的第一调整规则,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当前睡眠参数之后,且当用户由深睡状态转换为浅睡状态时,将深睡状态对应的所述睡眠参数的值平滑过渡到浅睡状态对应的所述睡眠参数的值,通过增加一个平滑处理阶段,从而可以使温度或风速缓慢下降或上升到调整前的温度或风速,以避免突然下降或上升到调整前的温度或风速而影响用户睡眠的舒适性。
进一步,参照图14,图14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方法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基于上述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0还包括:
步骤S205,若调整后的睡眠参数调节量大于预设睡眠参数值的调节量且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未超过预设的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时,则将调整后的睡眠参数的值平滑过渡到调整前的睡眠参数的值。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用户由深睡状态向浅睡状态变化或者由浅睡状态向睡醒状态变化,且同时该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超过预设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时,则根据预设的第二调整规则进行睡眠参数的调整,此时,若调整后的睡眠参数值的调节量大于预设睡眠参数值的调节量且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未超过预设的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时,则将调整后的睡眠参数的值平滑过渡到调整前的睡眠参数的值。也即在空调器完成睡眠参数的调整后,若后续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未超过预设的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则需要将当前睡眠参数值调回到原有设定的睡眠参数值,同时若调整的睡眠参数值的调节量大于预设睡眠参数值的调节量,则将睡眠参数值调回到原有设定的睡眠参数值时将会产生一个突发的跳跃,也即突然从调整后的状态转变为调整前的状态,而这种突发变化将会对用户的睡眠产生影响,因此,为了不使温度或风速突变到当前的温度或风速,可以再增加一个平滑处理阶段,从而可以使温度或风速缓慢下降到调整前的温度或风速,以避免突然下降到调整前的温度或风速而影响用户睡眠的舒适性。
本实施例中,对空调器的睡眠参数值进行平滑处理的调整规则有很多,例如,对于温度睡眠曲线,每隔1分钟,上升或者下降0.1℃,直到平滑处理后的温度等于调整前的温度时,停止进行平滑处理。对于风速睡眠曲线,每隔1分钟,上升或者下降30转/分钟,直到平滑处理后的风速等于调整前的风速时,停止进行平滑处理。又例如,可进一步地,根据检测用户的活动状态进行调节,若当选择上升或者下降0.1℃时,用户的活动状态变化不大时,则可相应加大下次温度上升或者下降的速度。例如,第一分钟下降0.1℃,在进行检测后,第二分钟则可下降0.3℃,并继续进行检测后再做温度下调处理。同理,根据检测用户的活动状态进行调节,若当选择上升或者下降30转/分钟时,用户的活动状态变化不大时,则可相应加大下次风速转速上升或者下降的速度。例如,第一分钟下降30转/分钟,在进行检测后,第二分钟则可下降50转/分钟,并继续进行检测后再做风速下调处理。
如图15所示的睡眠质量曲线中,在时间1:00至1:40之间存在用户由深睡状态向浅睡状态变化且同时该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超过预设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而在时间1:40之后的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未超过预设的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在时间5:00至5:20之间存在用户由浅睡状态向睡醒状态变化且同时该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超过预设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而在时间5:20之后的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未超过预设的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此时,将根据第二调整规则,对时间1:00至1:40之间以及时间5:00至5:20之间的睡眠参数值进行调整,如图16所示的基于图15的温度曲线调整。
在图16中,在时间1:00至1:40之间进行温度的调整,此时调整后的温度调节量大于预设温度调节量,则需要根据预设的调整规则,将调整后的温度值平滑过渡到调整前的温度值,从而可以使温度缓慢下降到调整前的温度,以避免突然下降到调整前的温度而影响用户睡眠的舒适性。同理,在时间5:00至5:20之间,由于此时调整后的温度调节量也大于预设温度调节量,因此也需要根据预设的调整规则,将调整后的温度值平滑过渡到调整前的温度值。在本实施例中,预设睡眠参数值的调节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当用户处于深睡状态或者浅睡状态时,若用户由深睡状态向浅睡状态变化或者由浅睡状态向睡醒状态变化,且同时该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超过预设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时,则根据预设的第二调整规则进行睡眠参数值的调整,此时,若调整后的睡眠参数值的调节量大于预设睡眠参数值的调节量且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未超过预设的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时,则根据预设的调整规则,将调整后的睡眠参数的值平滑过渡到调整前的睡眠参数的值,通过平滑处理从而可以使温度或风速缓慢下降到调整前的温度或风速,以避免突然下降到调整前的温度或风速而影响用户睡眠的舒适性。
进一步,参照图17,图17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方法第六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基于上述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0还包括:
步骤S206,当根据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确定用户进入深睡状态或进入浅睡状态时,根据预设的第三调整规则,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当前睡眠参数值,所述当前睡眠参数值为用户在控制空调时设定的睡眠参数值。
本实施例中,该调整的当前睡眠参数值为用户在控制空调器时设定的睡眠参数值。例如用户开启空调器时,设定室内温度为26℃。在空调器进入睡眠时,空调器将根据可穿戴设备所检测的睡眠质量信息,判断用户是否进入深睡状态或进入浅睡状态。并在确定用户进入深睡状态或进入浅睡状态时,根据预设的第三调整规则,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当前睡眠参数值。
进一步地,该步骤S206可包括:用户进入深睡状态或浅睡状态时,每隔预设时间t3,根据用户所进入的睡眠状态对应的调节量,对所述空调器的预先设定的当前睡眠参数值进行调节,直到调节次数达到预设次数;其中用户进入深睡状态对应的调节量大于用户进入浅睡状态对应的调节量;或者,
用户进入深睡状态或浅睡状态时,将所述空调器的预先设定的当前睡眠参数值调节预设的第三睡眠参数调节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预设一个时间t3,当确定用户进入深睡状态或进入浅睡状态时,每隔预设时间t3,根据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对应的调节量,对所述空调器的预先设定的当前睡眠参数进行调节,其调节可以一次性将睡眠参数调整到调节量,也可以是每隔预设时间t3对睡眠参数进行一个小的调节量,直到调节次数达到预设次数。进一步的,用户进入深睡状态时的调节量与用户进入浅睡状态时的调节量不同,且用户进入深睡状态对应的调节量大于用户进入浅睡状态对应的调节量。为了避免调节温度过大,本发明实施例仅设定预设次数,当调节次数达到预设次数时,停止调节。
本实施例中,用户进入深睡状态或浅睡状态时,还可以将所述空调器的预先设定的当前睡眠参数值调节预设的第三睡眠参数调节量。例如,可一次性在当前温度或风速的基础上,调高或调低一个固定值,比如一次性调高1℃或一次性调低风速转速100转/分钟(第三睡眠参数调节量)等。但此类调节方式将会对用户睡眠造成一定影响。
如图18所示,以用户预设为制冷模式的温度调节为例,当用户睡觉前将温度值预设为26℃,则当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用户进入深睡状态时,按照预设的第三调整规则进行温度的调节,比如一次性将设定的恒定温度调高设定的调节值0.5℃,也即调为26.5℃,又或者如图19所示,每隔15分钟,调高温度值0.5℃,且调节两次以后不再调节;又或者是当超过20分钟后停止调节,又或者当大于预设的温度值1℃时,停止调节;又或者是用户睡眠状态改变时,停止调节。
又例如,制冷模式下,基于图2所示,在时间23点至1点为浅睡状态区间,在时间1点至4点为深睡状态区间,设浅睡状态区间的温度调整量为△X1,深睡状态区间的温度调整量为△X2,则△X1小于△X2。如图20所示,当检测到用户进入浅睡状态时将温度调高0.5℃,而当进入深睡状态时调高0.8℃。同时浅睡状态区间的温度调整量与深睡状态区间的温度调整量的调整可以是分别对应一次性调整△X1与△X2;又或者如图21所示,可以是分多次进行调整直至调整后的值分别对应达到△X1与△X2后或者调整预设次数后停止调整。若进入浅睡状态后每隔15分钟调整0.25℃,调整两次后不再调整,或者进入深睡状态后每隔15分钟调整0.4℃,调整两次后不再调整。本方式的多次调整较一次性调整更为平稳且舒适性更好。
进一步地,该步骤S20还包括:
当根据睡眠质量信息确定用户退出深睡状态时,恢复用户进入深睡状态之前空调器的睡眠参数值;当根据睡眠质量信息确定用户退出浅睡状态时,恢复用户进入浅睡状态之前空调器的睡眠参数值。
当在用户进入深睡状态或者进入浅睡状态的睡眠参数值调节结束时,将睡眠参数的值再次恢复到调整前的睡眠参数的值,如图18-19所示,当调节后的温度为26.5℃时,则调整结束后需要相应降低0.5℃,从而恢复到调整前的温度26℃。此外,当用户睡眠状态改变时,需要对应恢复到调整前对应的睡眠参数值。如图20-21所示,检测到用户进入浅睡状态时调高0.5℃,进入深睡状态后再调高0.8℃,而退出深睡状态且进入浅睡状态后相应调低0.8℃,而退出浅睡状态后调低0.5℃。
参照图22,图22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包括:
睡眠质量信息接收模块10,用于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的用户的睡眠质量信息,其中,所述睡眠质量信息包括深睡状态信息、浅睡状态信息、睡醒状态信息;
睡眠参数值调整模块20,用于根据所述睡眠质量信息,调整空调器的当前睡眠参数值;
控制运行模块30,根据调整后的所述睡眠参数值,控制所述空调器运行。
可穿戴设备主要利用设备中内置的加速度传感器,或者人体脉搏传感器、他、体温传感器等对人体活动情况进行检测。从而,通过检测人体活动对应的各项检测指标,也即睡眠质量信息,即可以判断当前人体所处的睡眠状态情况。为更好区分用户的睡眠状态,本发明将用户的睡眠状态划分为:深睡状态、浅睡状态、睡醒状态三种状态。例如,如图2中所示,23点前为睡醒状态,23点到1点之间为浅睡状态,1点到4点之间为深睡状态,4点到6点为浅睡状态,6点以后进入睡醒状态。
为更好地结合本发明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在本实施例中,需要将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的各项人体活动指标信息,也即睡眠质量信息,对睡眠质量信息进行数值化处理,并转化为本发明中空调器可识别且可使用的睡眠质量值。为更好地从数值上区分用户的睡眠状态,本发明从数值上,对睡眠状态进行了划分,假设睡眠质量值为S,例如,可将0<S<2,对应为深睡状态;将2<S<4,对应为浅睡状态;将4<S<5.5,对应为睡醒状态。上述睡眠质量值的划分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设置。在用户的整个睡眠期间,其睡眠质量信息是不断变化的,因此睡眠质量值S从二维坐标图上反映出来就是一条睡眠质量曲线。一般而言,用户从开始入睡到醒来的睡眠状态基本过程大致为:睡醒状态->浅睡状态->深睡状态->浅睡状态->睡醒状态,如图2所示。当然,用户睡眠期间也会有多种睡眠状态的交替,例如,在深睡阶段有可能会出现深睡状态与浅睡状态的交替变化,如图3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当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用户的睡眠质量信息发生了变化时,空调控制器需要根据接收到的睡眠质量值进行睡眠参数的调整,以得到更符合当前用户睡眠质量情况的温度和风速。例如,当空调控制器接收到的睡眠质量值S为1.5时,即可判断此时用户处于深睡状态,从而根据预设的睡眠参数值调整规则,对睡眠参数值进行相应的调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睡眠参数包括温度参数、风速参数,即睡眠参数值为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和设定风速,通过调整睡眠参数值即可相应调整空调器的温度和风速输出。
本实施例中,根据接收到的睡眠质量值进行空调器温度和风速的调整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例如,当睡眠质量值对应的睡眠状态为深睡状态时,调整空调器的温度和风速输出,而当睡眠质量值对应的睡眠状态为浅睡状态或睡醒状态时则不作温度和风速调整;同时,当达到预设的触发调整条件时,可一次性在当前温度或风速的基础上,调高或调低一个固定值,例如,当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睡眠状态为深睡状态时,此时触发调整睡眠参数,比如一次性调高1℃或一次性调低风速转速100转/分钟等。又或者是每隔固定时间,微调一个固定值,如,每隔10分钟,微调0.5℃或30转/分钟等,但调整的时长不能超过预设时长,比如整个调整时长不能超过20分钟,又或者调整的固定值不能超过预设固定值,比如总共不超过2℃或300转/分钟。又或者是,当完成一次的调整后,然后判断用户当前的活动特征情况,以再次重新调整,比如,当将温度调高1℃后,若检测判断用户可能感觉过热,则可再次下调0.5℃,并再次检测判断用户的活动特征情况,直到达到检测到用户的活动特征符合预定的范围。
根据睡眠参数值调整模块20调整后的睡眠参数值,控制空调器运行。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空调器运行的空调控制器既可以按所述睡眠参数控制空调器运行,同时也可以将所述睡眠参数转换为睡眠参数控制指令后,空调器按该控制指令运行。例如,当空调控制器内置于空调器中时,可以直接接收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睡眠质量值,以调整空调器当前的睡眠参数并按该睡眠参数控制空调器运行。又或者是,当空调控制器为一种移动终端时,例如遥控器、智能手机,移动终端通过接收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睡眠质量值,并将该睡眠质量值转化为睡眠参数控制指令,并控制空调器按此控制指令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入睡前可以选择开启或关闭预先设定空调器的睡眠参数功能,若选择则按设定的睡眠参数控制空调器运行;同时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用户睡眠状态,并发送给空调器或者其他设备,空调器或者其他设备根据接收到的睡眠质量信息实时调整预设的睡眠参数。需要指出的是,为避免可穿戴设备进行检测与空调器进行睡眠参数调整相互冲突,本实施例中,可设定可穿戴设备发送睡眠质量信息的间隔时间大于空调器进行睡眠参数调整的时间。又或者是,可设定空调器进行睡眠参数调整时,忽略接收到的二次调整请求,待当前次睡眠参数调整结束后再进行二次调整。避免上述冲突的方式很多,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
本实施例中,根据用户使用的可穿戴设备实时检测获取到的用户的睡眠质量信息,进而以动态实时调整空调器预置的睡眠曲线参数,从而可进一步优化适合于用户睡眠质量的温度和风速输出,促进用户睡眠质量,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参照图23,图23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装置中睡眠参数调整模块第一实施例的细化功能模块示意图。基于上述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装置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睡眠参数值调整模块20包括:
第一调整单元201,用于当接收到的所述睡眠质量信息为深睡状态信息时,确定用户处于深睡状态,并根据预设的第一调整规则,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当前睡眠参数值;所述当前睡眠参数值为预先设定的睡眠曲线在当前时间对应的睡眠参数值。
一般而言,用户进入深睡状态后,其体温也会有相应的变化,因此,需要相应调整空调器的温度和风速输出,以免致使用户在深睡过程中被“冻醒”或者“热醒”,从而影响用户睡眠。从用户睡眠的整个过程来看,用户处于深睡状态的时间是最长的,同时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最为关键的时间,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当用户处于深睡状态时,需要根据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的用户睡眠质量值,同时根据预设的第一调整规则,调整空调器的当前睡眠参数值,从而保证用户睡眠的舒适性。
本实施例中,调整空调器的睡眠参数值的第一调整规则有很多,例如,可一次性在当前温度或风速的基础上,调高或调低一个固定值;又或者是每隔固定时间,微调一个固定值等。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整规则的调整趋势为:若为制冷模式,则调高设定的温度,或者同时降低设定的风速;若为制热模式,则降低设定的温度,或者同时也降低设定的风速。
如图5所示的一温度睡眠曲线调整示例图,在时间1点到4点之间为深睡状态,此深睡状态区间内需要根据第一调整规则对当前空调器的设定温度进行调节。在本实施例中,此时为一次性在原有设定的温度基础上再调高0.5℃,当睡眠状态改变后再下降0.5℃,也即在4点这一深睡状态与浅睡状态的临界点,调整后的温度值大于调整前的温度值0.5℃。
如图6所示的另一温度睡眠曲线调整示例图,在时间1点到4点之间的深睡状态区间内,每隔10分钟提高温度0.1℃,但温度提高的最大值为0.5℃,当超过0.5℃后不再进行温度调整或者超过20分钟后不再进行温度的调整。
如图7所示的又一温度睡眠曲线调整示例图,在时间1点到2点之间以及3点到4点之间的深睡状态区间内,每隔10分钟提高温度0.1℃,但温度提高的最大值为0.5℃,当超过0.5℃后不再进行温度调整或者超过50分钟后不再进行温度的调整。
如图8所示的一风速睡眠曲线调整示例图,在时间1点到2点之间以及3点到4点之间的深睡状态区间内,每隔10分钟降低风速50转/分钟,当转速降低的最大值为150转/分钟,当超过150转/分钟后不再进行温度调整或者超过30分钟后不再进行风速转速的调整。
本实施例是对预置的睡眠曲线的优化,由于预置的睡眠曲线已经比较符合用户睡眠状态下的温度和风速控制,因此,本实施例优选对用户处于深睡这一状态对应的睡眠曲线进行调整优化,而不需要对其他睡眠状态再做过多的调整。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装置中睡眠参数调整模块第一实施例,在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装置中睡眠参数调整模块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整单元201用于:
确定用户处于深睡状态时,每隔预设时间t1,对所述空调器的预先设定的当前睡眠参数值进行调节,直到调节的时间大于预设时间,或者所述睡眠参数值的调节量大于预设的第一睡眠参数调节量;或者,
确定用户处于深睡状态时,将所述空调器的预先设定的当前睡眠参数值调节预设的第一睡眠参数调节量。
本实施例中,参数t1为预设时间参数。对于空调器的睡眠参数值的调整需要同时调整温度以及风速。在本实施例中,需要根据用户预先设定的制冷或制热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例如,若用户预设为制冷模式,则每隔时间t1,比如10分钟,调高温度值0.1℃,降低风速50转/分钟,且当超过50分钟后,停止调节,又或者当大于预设的温度值0.5℃或预设的风速转速150转/分钟(第一睡眠参数调节量)时,停止调节。同样,若用户预设为制热模式,则每隔时间10分钟,降低温度值0.1℃,降低风速50转/分钟,且当超过50分钟后,停止调节,又或者当大于预设的温度值0.5℃或预设的风速转速150转/分钟(第一睡眠参数调节量)时,停止调节。采用上述预设的第一调整规则,可以使用户渐渐适应温度的变化或风速的变化,从而防止突然的变化而对用户睡眠造成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用户处于深睡状态过程中,将所述空调器的预先设定的当前睡眠参数值调节预设的第一睡眠参数调节量。例如,可一次性在当前温度或风速的基础上,调高或调低一个固定值,如图5所示,一次性调高1℃或一次性调低风速转速100转/分钟(第一睡眠参数调节量)等。但此类调节方式将会对用户睡眠造成一定影响。
进一步地,参照图24,图24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装置中睡眠参数调整模块第二实施例的细化功能模块示意图。基于上述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装置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睡眠参数值调整模块20还包括:
监测计算单元202,用于根据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监测用户的睡眠状态是否发生变化,并计算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
第二调整单元203,用于当用户的睡眠状态由深睡状态向浅睡状态变化或者由浅睡状态向睡醒状态变化,且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超过预设的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时,根据预设的第二调整规则,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当前睡眠参数值;所述当前睡眠参数值为预先设定的睡眠曲线在当前时间对应的睡眠参数值。
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睡眠质量值的变化量,在本实施例中,对应于预设睡眠质量值的变化速率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设定。
当所述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用户由深睡状态向浅睡状态变化或者由浅睡状态向睡醒状态变化,且同时该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超过预设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时,此时,用户的人体活动特征变化开始加大,此时用户将不再适应当前的空调温度和风速,因此,需要根据预设的第二调整规则,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当前所述睡眠参数值,从而保证用户睡眠的舒适性。
本实施例中,调整空调器的睡眠参数值的第二调整规则有很多,例如,可一次性在当前温度或风速的基础上,调高或调低一个固定值,例如,一次性调高1℃或一次性调低一个风速等级等。又或者是每隔固定时间,微调一个固定值等。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调整规则的调整趋势为:若为制冷模式,则降低设定的温度,同时提高设定的风速;若为制热模式,则提高设定的温度,同时也提高设定的风速。
基于图10所示的睡眠质量曲线示例图,在图11所示的温度睡眠曲线调整示例图中,在时间2点到3点、3点到4点以及4点到5点之间,存在睡眠状态由深睡状态向浅睡状态变化且变化速率超过预设的变化速率时,在此类条件下,空调器将调整温度睡眠曲线中的温度参数值,具体调整方法同上述实施例中所述。
基于图10所示的睡眠质量曲线示例图,在图12所示的风速睡眠曲线调整示例图中,在时间2点到3点、3点到4点以及4点到5点之间,存在睡眠状态由深睡状态向浅睡状态变化且变化速率超过预设的变化速率时,在此类条件下,空调器将调整风速睡眠曲线中的风速参数值,具体调整方法同上述实施例中所述。
本实施例中,通过实时检测用户的睡眠质量值的变化趋势及变化速率,从而动态相应调整空调器的睡眠参数值,从而保证用户在睡眠状态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得到舒适的体验。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举例说明为用户由深睡状态转换为浅睡状态时,进行的调整处理。同理,用户由浅睡状态转换为睡醒状态时,具有相同的处理方式方法,只是处理的睡眠参数的值不同而已。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装置中睡眠参数调整模块第一实施例,在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装置中睡眠参数调整模块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调整单元203包括:
当用户的睡眠状态由深睡状态向浅睡状态变化或者由浅睡状态向睡醒状态变化,且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超过预设的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时,每隔预设时间t2,对所述空调器的预先设定的当前睡眠参数值进行调节,直到调节的时间大于预设时间,或者所述睡眠参数的调节量大于预设的第二睡眠参数调节量,或者用户处于浅睡状态或睡醒状态;或者,
当用户的睡眠状态由深睡状态向浅睡状态变化或者由浅睡状态向睡醒状态变化,且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超过预设的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时,将所述空调器的预先设定的当前睡眠参数值调节预设的第二睡眠参数调节量。
本实施例中,参数t2为预设时间参数。对于空调器的睡眠参数值的调整需要同时调整温度以及风速。在本实施例中,需要根据用户预先设定的制冷或制热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例如,若用户预设为制冷模式,则每隔时间10分钟,降低温度值0.5℃,提高风速50转/分钟,且当超过20分钟后,停止调节,又或者当大于预设的温度调整值0.5℃或预设的风速调整值150转/分钟(第二睡眠参数调节量)时,停止调节,又或者是当用户进入到浅睡状态或睡醒状态时,停止调节。同样,若用户预设为制热模式,则每隔时间10分钟,提高温度值0.5℃,提高风速50转/分钟,且当超过20分钟后,停止调节,又或者当大于预设的温度调整值0.5℃或预设的风速调整值150转/分钟时,停止调节,又或者是当用户进入到浅睡状态或睡醒状态时,停止调节。采用上述预设的第二调整规则,可以使用户在调整过程中渐渐适应温度的变化或风速的变化,从而防止突然的变化而对用户睡眠造成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当用户的睡眠状态由深睡状态向浅睡状态变化或者由浅睡状态向睡醒状态变化时,还可以将所述空调器的预先设定的当前睡眠参数值调节预设的第二睡眠参数调节量。例如,可一次性在当前温度或风速的基础上,调高或调低一个固定值,比如一次性调高1℃或一次性调低风速转速100转/分钟(第二睡眠参数调节量)等。但此类调节方式将会对用户睡眠造成一定影响。
进一步地,参照图25,图25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装置中睡眠参数调整模块第三实施例的细化功能模块示意图。基于上述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装置中睡眠参数调整模块第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睡眠参数调整模块20还包括:
第一平滑调整单元204,用于当用户由深睡状态转换为浅睡状态时,将深睡状态对应的所述睡眠参数的值平滑过渡到浅睡状态对应的所述睡眠参数的值。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预设的第一调整规则,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当前睡眠参数之后,且当所述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用户由深睡状态转换为浅睡状态时,也即此时空调器已经完成了对睡眠参数的调整后,再回到原有设定的睡眠参数时,此时会产生一个突发的跳跃,也即突然从调整后的状态转变为调整前的状态,而这种突发变化将会对用户的睡眠产生影响,因此,当在深睡状态阶段进行调整后再进入浅睡状态时,为了不使温度或风速突变到当前的温度或风速,可以再增加一个平滑处理阶段,从而可以使温度或风速缓慢下降或上升到调整前的温度或风速,以避免突然下降或上升到调整前的温度或风速而影响用户睡眠的舒适性。
本实施例中,对空调器的睡眠参数进行平滑处理的调整规则有很多,例如,对于温度睡眠曲线,每隔1分钟,上升或者下降0.1℃,直到平滑处理后的温度等于调整前的温度时,停止进行平滑处理。对于风速睡眠曲线,每隔1分钟,上升或者下降30转/分钟。又例如,可进一步地,根据检测用户的活动状态进行调节,若当选择上升或者下降0.1℃时,用户的活动状态变化不大时,则可相应加大下次温度上升或者下降的速度。例如,第一分钟下降0.1℃,在进行检测后,第二分钟则可下降0.3℃,并继续进行检测后再做温度下调处理。同理,根据检测用户的活动状态进行调节,若当选择上升或者下降30转/分钟时,用户的活动状态变化不大时,则可相应加大下次风速转速上升或者下降的速度。例如,第一分钟下降30转/分钟,在进行检测后,第二分钟则可下降50转/分钟,并继续进行检测后再做风速下调处理。
如图6所示的温度睡眠曲线中的平滑阶段。在时间4点以后,用户将进入到浅睡状态,由于在深睡状态时已对温度进行了调整,此时调整后的温度要比调整前的温度高0.5℃,也即在4点这一深睡状态与浅睡状态的临界点,调整后的温度值大于调整前的温度值0.5℃。因此,为避免过大温差变化对用户产生影响,从而可以再设置一小段时间作为温度的平滑处理阶段,例如,将浅睡状态开始前的10分钟作为温度的平滑处理阶段,也即在4:00-4:10之内,需要将温差0.5℃分成多次下降,比如,每分钟下降0.05℃,又或者前3分钟下降0.2℃,中间5分钟下降0.2℃,最后2分钟下降0.1℃。
如图8所示的风速睡眠曲线中的平滑阶段,在时间4点以后,用户将进入到浅睡状态,由于在深睡状态时已对风速进行了调整,此时调整后的风速要比调整前的风速低150转/分钟,因此,为避免过大风速差变化对用户产生影响,从而可以再设置一小段时间作为风速的平滑处理阶段,例如,将浅睡状态开始前的10分钟作为温度的平滑处理阶段,也即在4:00-4:10之内,需要将风速差150转/分钟分成多次上升,比如,第一上升30转/分钟,第二次上升70转/分钟,第三次上升50转/分钟。
本实施例中,根据预设的第一调整规则,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当前睡眠参数之后,且当用户由深睡状态转换为浅睡状态时,将深睡状态对应的所述睡眠参数的值平滑过渡到浅睡状态对应的所述睡眠参数的值,通过增加一个平滑处理阶段,从而可以使温度或风速缓慢下降或上升到调整前的温度或风速,以避免突然下降或上升到调整前的温度或风速而影响用户睡眠的舒适性。
进一步,参照图26,图26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装置中睡眠参数调整模块第四实施例的细化功能模块示意图。基于上述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装置中睡眠参数调整模块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睡眠参数调整模块20还包括:
第二平滑调整单元205,若调整后的睡眠参数值的调节量大于预设睡眠参数值的调节量且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未超过预设的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时,则将调整后的睡眠参数的值平滑过渡到调整前的睡眠参数的值。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用户由深睡状态向浅睡状态变化或者由浅睡状态向睡醒状态变化,且同时该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超过预设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时,则根据预设的第二调整规则进行睡眠参数值的调整,此时,若调整后的睡眠参数值的调节量大于预设睡眠参数值的调节量且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未超过预设的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时,则将调整后的睡眠参数的值平滑过渡到调整前的睡眠参数的值。也即在空调器完成睡眠参数值的调整后,若后续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未超过预设的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则需要将当前睡眠参数值调回到原有设定的睡眠参数值,同时若调整后的睡眠参数值的调节量大于预设睡眠参数值的调节量,则将睡眠参数值调回到原有设定的睡眠参数值时将会产生一个突发的跳跃,也即突然从调整后的状态转变为调整前的状态,而这种突发变化将会对用户的睡眠产生影响,因此,为了不使温度或风速突变到当前的温度或风速,可以再增加一个平滑处理阶段,从而可以使温度或风速缓慢下降到调整前的温度或风速,以避免突然下降到调整前的温度或风速而影响用户睡眠的舒适性。
本实施例中,对空调器的睡眠参数进行平滑处理的调整规则有很多,例如,对于温度睡眠曲线,每隔1分钟,上升或者下降0.1℃,直到平滑处理后的温度等于调整前的温度时,停止进行平滑处理。对于风速睡眠曲线,每隔1分钟,上升或者下降30转/分钟,直到平滑处理后的风速等于调整前的风速时,停止进行平滑处理。又例如,可进一步地,根据检测用户的活动状态进行调节,若当选择上升或者下降0.1℃时,用户的活动状态变化不大时,则可相应加大下次温度上升或者下降的速度。例如,第一分钟下降0.1℃,在进行检测后,第二分钟则可下降0.3℃,并继续进行检测后再做温度下调处理。同理,根据检测用户的活动状态进行调节,若当选择上升或者下降30转/分钟时,用户的活动状态变化不大时,则可相应加大下次风速转速上升或者下降的速度。例如,第一分钟下降30转/分钟,在进行检测后,第二分钟则可下降50转/分钟,并继续进行检测后再做风速下调处理。
如图15所示的睡眠质量曲线中,在时间1:00至1:40之间存在用户由深睡状态向浅睡状态变化且同时该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超过预设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而在时间1:40之后的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未超过预设的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在时间5:00至5:20之间存在用户由浅睡状态向睡醒状态变化且同时该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超过预设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而在时间5:20之后的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未超过预设的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此时,将根据第二调整规则,对时间1:00至1:40之间以及时间5:00至5:20之间的睡眠参数值进行调整,如图16所示的基于图15的温度曲线调整。
在图16中,在时间1:00至1:40之间进行温度的调整,此时调整后的温度调节量大于预设温度调节量,则需要根据预设的调整规则,将调整后的温度值平滑过渡到调整前的温度值,从而可以使温度缓慢下降到调整前的温度,以避免突然下降到调整前的温度而影响用户睡眠的舒适性。同理,在时间5:00至5:20之间,由于此时调整后的温度调节量也大于预设温度调节量,因此也需要根据预设的调整规则,将调整后的温度值平滑过渡到调整前的温度值。在本实施例中,预设睡眠参数调节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当用户处于深睡状态或者浅睡状态时,若用户由深睡状态向浅睡状态变化或者由浅睡状态向睡醒状态变化,且同时该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超过预设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时,则根据预设的第二调整规则进行睡眠参数值的调整,此时,若调整后的睡眠参数值的调节量大于预设睡眠参数值的调节量且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未超过预设的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时,则根据预设的调整规则,将调整后的睡眠参数的值平滑过渡到调整前的睡眠参数的值,通过平滑处理从而可以使温度或风速缓慢下降到调整前的温度或风速,以避免突然下降到调整前的温度或风速而影响用户睡眠的舒适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27,图27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装置中睡眠参数调整模块第五实施例的细化功能模块示意图。基于上述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装置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睡眠参数调整模块20包括:
第三调整单元206,当根据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确定用户进入深睡状态或进入浅睡状态时,根据预设的第三调整规则,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当前睡眠参数值,所述当前睡眠参数值为用户在控制空调时设定的睡眠参数值;
本实施例中,该调整的当前睡眠参数值为用户在控制空调器时设定的睡眠参数值。例如用户开启空调器时,设定室内温度为26℃。在空调器进入睡眠时,空调器将根据可穿戴设备所检测的睡眠质量信息,判断用户是否进入深睡状态或进入浅睡状态。并在确定用户进入深睡状态或进入浅睡状态时,根据预设的第四调整规则,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当前睡眠参数值。
具体地,上述第三调整单元206用于:
用户进入深睡状态或浅睡状态时,每隔预设时间t3,根据用户所进入的睡眠状态对应的调节量,对所述空调器的预先设定的当前睡眠参数值进行调节,直到调节次数达到预设次数;其中用户进入深睡状态对应的调节量大于用户进入浅睡状态对应的调节量;或者,
用户进入深睡状态或浅睡状态时,将所述空调器的预先设定的当前睡眠参数值调节预设的第三睡眠参数调节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预设一个时间t3,当确定用户进入深睡状态或进入浅睡状态时,每隔预设时间t3,根据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对应的调节量,对所述空调器的预先设定的当前睡眠参数进行调节,其调节可以一次性将睡眠参数调整到调节量,也可以是每隔预设时间t3对睡眠参数进行一个小的调节量,直到调节次数达到预设次数。进一步的,用户进入深睡状态时的调节量与用户进入浅睡状态时的调节量不同,且用户进入深睡状态对应的调节量大于用户进入浅睡状态对应的调节量。为了避免调节温度过大,本发明实施例仅设定预设次数,当调节次数达到预设次数时,停止调节。
本实施例中,用户进入深睡状态或浅睡状态时,还可以将所述空调器的预先设定的当前睡眠参数值调节预设的第三睡眠参数调节量。例如,可一次性在当前温度或风速的基础上,调高或调低一个固定值,比如一次性调高1℃或一次性调低风速转速100转/分钟(第三睡眠参数调节量)等。但此类调节方式将会对用户睡眠造成一定影响。
如图18所示,以用户预设为制冷模式的温度调节为例,当用户睡觉前将温度值预设为26℃,则当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用户进入深睡状态时,按照上述实施例中预设的第一调整规则进行温度的调节,比如一次性将设定的恒定温度调高设定的调节值0.5℃,也即调为26.5℃,又或者如图19所示,每隔15分钟,调高温度值0.5℃,且调节两次以后不再调节;又或者是当超过20分钟后停止调节,又或者当大于预设的温度值1℃时,停止调节;又或者是用户睡眠状态改变时,停止调节。此外,当调节结束时,将温度再次恢复到调整前的温度,比如,当调节后的温度为26.5℃时,则调整结束后需要相应降低0.5℃,从而恢复到整前的温度26℃。
又例如,制冷模式下,在时间23点至1点为浅睡状态区间,在时间1点至4点为深睡状态区间,设浅睡状态区间的温度调整量为△X1,深睡状态区间的温度调整量为△X2,则△X1小于△X2。如图20所示,当检测到用户进入浅睡状态时将温度调高0.5℃,而当进入深睡状态时调高0.8℃。同时浅睡状态区间的温度调整量与深睡状态区间的温度调整量的调整可以是分别对应一次性调整△X1与△X2;又或者如图21所示,可以是分多次进行调整直至调整后的值分别对应达到△X1与△X2后或者调整预设次数后停止调整。若进入浅睡状态后每隔15分钟调整0.25℃,调整两次后不再调整,或者进入深睡状态后每隔15分钟调整0.4℃,调整两次后不再调整。本方式的多次调整较一次性调整更为平稳且舒适性更好。此外,当用户睡眠状态改变时,需要对应恢复到调整前对应的睡眠参数值。比如,检测到用户进入浅睡状态时调高0.5℃,进入深睡状态后再调高0.8℃,而退出深睡状态且进入浅睡状态后相应调低0.8℃,而退出浅睡状态后调低0.5℃。
第四调整单元207,用于当根据睡眠质量信息确定用户退出深睡状态时,恢复用户进入深睡状态之前空调器的睡眠参数值;当根据睡眠质量信息确定用户退出浅睡状态时,恢复用户进入浅睡状态之前空调器的睡眠参数值。
当在用户进入深睡状态或者进入浅睡状态的睡眠参数值调节结束时,将睡眠参数的值再次恢复到调整前的睡眠参数的值,如图18-19所示,当调节后的温度为26.5℃时,则调整结束后需要相应降低0.5℃,从而恢复到整前的温度26℃。此外,当用户睡眠状态改变时,需要对应恢复到调整前对应的睡眠参数值。如图20-21所示,检测到用户进入浅睡状态时调高0.5℃,进入深睡状态后再调高0.8℃,而退出深睡状态且进入浅睡状态后相应调低0.8℃,而退出浅睡状态后调低0.5℃。
进一步地,参照图28,图28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系统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控制系统包括空调器1、可穿戴设备2、控制设备3,所述可穿戴设备2与所述控制设备3无线信号连接。
优选地,如图29所示,当控制设备3设置于空调器1的内部时,控制设备3与可穿戴设备2通过蓝牙信号方式直接连接。此时,控制设备3可以直接接收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睡眠质量值,以调整空调当前的睡眠参数并按该睡眠参数控制空调器运行。
优选地,如图30所示,当控制设备3设置于空调器1的外部时,空调器1与控制设备3通过wifi或红外信号方式连接,控制设备3与可穿戴设备2通过蓝牙信号方式连接。例如,控制设备3可以为遥控器、智能手机、蓝牙转红外设备等移动终端设备。此时,控制设备3通过接收可穿戴设备2发送的睡眠质量值,并将该睡眠质量值转化为睡眠参数控制指令,并控制空调器1按此控制指令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可穿戴设备2包括:检测模块21、第一发送模块22。
所述检测模块21,用于检测用户的睡眠质量信息;例如,通过内置的脉搏传感器检测用户的脉搏信息,或者通过内置的温度传感器检测用户的体温信息。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22,用于发送所述睡眠质量信息,其中,所述睡眠质量信息包括深睡状态信息、浅睡状态信息、睡醒状态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设备3包括上述任一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31。
优选地,所述控制设备3还包括:转换模块32、第二发送模块33。
所述转换模块32,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睡眠质量值转换为所述空调器的睡眠参数的控制指令;当控制设备3设于空调器1的外部时,控制设备3需要将接收到的睡眠质量值转换为睡眠参数的控制指令,从而控制空调器1按此控制指令运行。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33,用于发送所述空调器的睡眠参数的控制指令至空调器1。控制设备3通过将睡眠质量信息值转化为睡眠参数控制指令,并控制空调器1按此控制指令运行。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3)
1.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的用户的睡眠质量信息,其中,所述睡眠质量信息包括深睡状态信息、浅睡状态信息、睡醒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睡眠质量信息,调整空调器的当前睡眠参数值;
根据调整后的所述睡眠参数值,控制所述空调器运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睡眠质量信息,调整空调器的当前睡眠参数值包括:
当接收到的所述睡眠质量信息为深睡状态信息时,确定用户处于深睡状态,并根据预设的第一调整规则,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当前睡眠参数值;所述当前睡眠参数值为预先设定的睡眠曲线在当前时间对应的睡眠参数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的第一调整规则,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当前睡眠参数值包括:
确定用户处于深睡状态时,每隔预设时间t1,对所述空调器的预先设定的当前睡眠参数值进行调节,直到调节的时间大于预设时间,或者所述睡眠参数值的调节量大于预设的第一睡眠参数调节量;或者,
确定用户处于深睡状态时,将所述空调器的预先设定的当前睡眠参数值调节预设的第一睡眠参数调节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睡眠质量信息,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当前睡眠参数值还包括:
根据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监测用户的睡眠状态是否发生变化,并计算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
当用户的睡眠状态由深睡状态向浅睡状态变化或者由浅睡状态向睡醒状态变化,且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超过预设的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时,根据预设的第二调整规则,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当前睡眠参数值;所述当前睡眠参数值为预先设定的睡眠曲线在当前时间对应的睡眠参数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的第二调整规则,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当前睡眠参数值包括:
当用户的睡眠状态由深睡状态向浅睡状态变化或者由浅睡状态向睡醒状态变化,且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超过所述预设的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时,每隔预设时间t2,对所述空调器的预先设定的当前睡眠参数值进行调节,直到调节的时间大于预设时间,或者所述睡眠参数值的调节量大于预设的第二睡眠参数调节量,或者用户处于浅睡状态或睡醒状态;或者,
当用户的睡眠状态由深睡状态向浅睡状态变化或者由浅睡状态向睡醒状态变化,且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超过所述预设的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时,将所述空调器的预先设定的当前睡眠参数值调节预设的第二睡眠参数调节量。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的第一调整规则,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当前睡眠参数值之后包括:
当用户由深睡状态转换为浅睡状态时,将深睡状态对应的所述睡眠参数的值平滑过渡到浅睡状态对应的所述睡眠参数的值。
7.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的第二调整规则,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当前睡眠参数值之后还包括:
若调整后的睡眠参数值的调节量大于预设睡眠参数值的调节量且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未超过所述预设的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时,则将调整后的睡眠参数的值平滑过渡到调整前的睡眠参数的值。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睡眠质量信息,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当前睡眠参数值包括:
当根据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确定用户进入深睡状态或进入浅睡状态时,根据预设的第三调整规则,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当前睡眠参数值,所述当前睡眠参数值为用户在控制空调时设定的睡眠参数值。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的第三调整规则,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当前睡眠参数值包括:
用户进入深睡状态或浅睡状态时,每隔预设时间t3,根据用户所进入的睡眠状态对应的调节量,对所述空调器的预先设定的当前睡眠参数值进行调节,直到调节次数达到预设次数;其中用户进入深睡状态对应的调节量大于用户进入浅睡状态对应的调节量;或者,
用户进入深睡状态或浅睡状态时,将所述空调器的预先设定的当前睡眠参数值调节预设的第三睡眠参数调节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睡眠质量信息,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当前睡眠参数值还包括:
当根据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确定用户退出深睡状态时,恢复用户进入深睡状态之前空调器的睡眠参数值;
当根据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确定用户退出浅睡状态时,恢复用户进入浅睡状态之前空调器的睡眠参数值。
11.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包括:
睡眠质量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的用户的睡眠质量信息,其中,所述睡眠质量信息包括深睡状态信息、浅睡状态信息、睡醒状态信息;
睡眠参数值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睡眠质量信息,调整空调器的当前睡眠参数值;
控制运行模块,用于根据调整后的所述睡眠参数值,控制所述空调器运行。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睡眠参数值调整模块包括:
第一调整单元,用于当接收到的所述睡眠质量信息为深睡状态信息时,确定用户处于深睡状态,并根据预设的第一调整规则,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当前睡眠参数值;所述当前睡眠参数值为预先设定的睡眠曲线在当前时间对应的睡眠参数值。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整单元用于:
确定用户处于深睡状态时,每隔预设时间t1,对所述空调器的预先设定的当前睡眠参数值进行调节,直到调节的时间大于预设时间,或者所述睡眠参数值的调节量大于预设的第一睡眠参数调节量;或者,
确定用户处于深睡状态时,将所述空调器的预先设定的当前睡眠参数值调节预设的第一睡眠参数调节量。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睡眠参数值调整模块还包括:
监测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监测用户的睡眠状态是否发生变化,并计算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
第二调整单元,用于当用户的睡眠状态由深睡状态向浅睡状态变化或者由浅睡状态向睡醒状态变化,且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超过预设的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时,根据预设的第二调整规则,调整所述空调器的所述睡眠参数值,所述当前睡眠参数值为预先设定的睡眠曲线在当前时间对应的睡眠参数值。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整单元包括:
当用户的睡眠状态由深睡状态向浅睡状态变化或者由浅睡状态向睡醒状态变化,且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超过所述预设的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时,每隔预设时间t2,对所述空调器的预先设定的当前睡眠参数值进行调节,直到调节的时间大于预设时间,或者所述睡眠参数值的调节量大于预设的第二睡眠参数调节量,或者用户处于浅睡状态或睡醒状态;或者,
当用户的睡眠状态由深睡状态向浅睡状态变化或者由浅睡状态向睡醒状态变化,且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超过所述预设的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时,将所述空调器的预先设定的当前睡眠参数值调节预设的第二睡眠参数调节量。
16.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睡眠参数值调整模块还包括:
第一平滑调整单元,用于当用户由深睡状态转换为浅睡状态时,将深睡状态对应的所述睡眠参数的值平滑过渡到浅睡状态对应的所述睡眠参数的值。
17.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睡眠参数值调整模块还包括:
第二平滑调整单元,用于若调整后的睡眠参数值的调节量大于预设睡眠参数值的调节量且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的变化速率未超过所述预设的睡眠质量信息的值的变化速率时,则将调整后的睡眠参数的值平滑过渡到调整前的睡眠参数的值。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睡眠参数值调整模块还包括:
第三调整单元,用于当根据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确定用户进入深睡状态或进入浅睡状态时,根据预设的第三调整规则,调整所述空调器的当前睡眠参数值,所述当前睡眠参数值为用户在控制空调时设定的睡眠参数值。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调整单元用于:
用户进入深睡状态或浅睡状态时,每隔预设时间t3,根据用户所进入的睡眠状态对应的调节量,对所述空调器的预先设定的当前睡眠参数值进行调节,直到调节次数达到预设次数;其中用户进入深睡状态对应的调节量大于用户进入浅睡状态对应的调节量;或者,
用户进入深睡状态或浅睡状态时,将所述空调器的预先设定的当前睡眠参数值调节预设的第三睡眠参数调节量。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睡眠参数值调整模块还包括:
第四调整单元,用于当根据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确定用户退出深睡状态时,恢复用户进入深睡状态之前空调器的睡眠参数值;当根据所述睡眠质量信息确定用户退出浅睡状态时,恢复用户进入浅睡状态之前空调器的睡眠参数值。
21.一种空调器控制系统,包括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控制系统还包括可穿戴设备、控制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与所述控制设备无线信号连接,其中,
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用户的睡眠质量信息;第一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无线信号方式发送所述睡眠质量信息,其中,所述睡眠质量信息包括深睡状态信息、浅睡状态信息、睡醒状态信息;
所述控制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1-20中任一所述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空调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还包括转换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睡眠质量信息转换为所述空调器的睡眠参数的控制指令;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空调器的睡眠参数的控制指令至空调器。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空调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设于所述空调器的内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13035.0A CN104748303B (zh) | 2015-03-13 | 2015-03-13 |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13035.0A CN104748303B (zh) | 2015-03-13 | 2015-03-13 |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48303A true CN104748303A (zh) | 2015-07-01 |
CN104748303B CN104748303B (zh) | 2017-06-16 |
Family
ID=53588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13035.0A Active CN104748303B (zh) | 2015-03-13 | 2015-03-13 |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748303B (zh) |
Cited By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15101A (zh) * | 2015-07-28 | 2015-12-02 | 珠海市奥美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夜间睡眠时自动控制空调温度的方法及设备 |
CN105137787A (zh) * | 2015-08-13 | 2015-12-09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控制家电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
CN105222274A (zh) * | 2015-09-22 | 2016-01-06 | 天津大学 | 根据人体生理反应控制室内空调运行的方法 |
CN105242775A (zh) * | 2015-09-02 | 2016-01-13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状态调整的方法及装置 |
CN105444365A (zh) * | 2015-12-31 | 2016-03-30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CN105509248A (zh) * | 2015-12-31 | 2016-04-20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CN105509249A (zh) * | 2015-12-31 | 2016-04-20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CN106524407A (zh) * | 2016-10-28 | 2017-03-22 |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CN106679087A (zh) * | 2016-12-30 | 2017-05-17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舒睡控制方法、空调器以及舒睡控制系统 |
CN105674504B (zh) * | 2016-03-02 | 2018-04-06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调节空调温度的方法、装置及终端电子设备 |
CN107894064A (zh) * | 2017-10-09 | 2018-04-10 |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穿戴式设备的温度调节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08415306A (zh) * | 2017-02-09 | 2018-08-17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08592193A (zh) * | 2018-04-23 | 2018-09-28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可读存储介质 |
CN108592348A (zh) * | 2018-04-23 | 2018-09-28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睡眠评价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8613341A (zh) * | 2018-04-23 | 2018-10-0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睡眠阶段的监测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8713314A (zh) * | 2016-02-24 | 2018-10-26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服务器和由服务器控制用户环境的方法 |
CN111197866A (zh) * | 2018-11-20 | 2020-05-26 |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壁挂炉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和一种壁挂炉 |
CN111578476A (zh) * | 2020-04-21 | 2020-08-25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
WO2021022674A1 (zh) * | 2019-08-06 | 2021-02-1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和空调 |
CN112556123A (zh) * | 2020-11-30 | 2021-03-2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控制系统及方法、空调 |
CN113432286A (zh) * | 2021-06-29 | 2021-09-24 | 海尔(深圳)研发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空调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空调 |
CN113623736A (zh) * | 2021-07-19 | 2021-11-09 | 重庆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3932425A (zh) * | 2021-10-12 | 2022-01-14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及装置、空调 |
CN113926045A (zh) * | 2021-11-22 | 2022-01-14 | 紫罗兰家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辅助睡眠的家纺产品的智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5077021A (zh) * | 2022-05-05 | 2022-09-20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提高睡眠质量的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WO2023221462A1 (zh) * | 2022-05-18 | 2023-11-23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的辅助睡眠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146271A (ja) * | 1998-11-16 | 2000-05-26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空調装置の温度設定装置 |
CN104154633A (zh) * | 2014-08-19 | 2014-11-1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智能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4315663A (zh) * | 2014-10-29 | 2015-01-28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控制空气净化器工作的方法及装置 |
-
2015
- 2015-03-13 CN CN201510113035.0A patent/CN10474830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146271A (ja) * | 1998-11-16 | 2000-05-26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空調装置の温度設定装置 |
CN104154633A (zh) * | 2014-08-19 | 2014-11-1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智能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4315663A (zh) * | 2014-10-29 | 2015-01-28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控制空气净化器工作的方法及装置 |
Cited By (3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15101A (zh) * | 2015-07-28 | 2015-12-02 | 珠海市奥美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夜间睡眠时自动控制空调温度的方法及设备 |
WO2017024712A1 (zh) * | 2015-08-13 | 2017-02-16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控制家电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
CN105137787A (zh) * | 2015-08-13 | 2015-12-09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控制家电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
US9940828B2 (en) | 2015-08-13 | 2018-04-10 | Xiaomi Inc. | Home appliance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
CN105137787B (zh) * | 2015-08-13 | 2018-05-18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控制家电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
CN105242775A (zh) * | 2015-09-02 | 2016-01-13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状态调整的方法及装置 |
CN105242775B (zh) * | 2015-09-02 | 2018-05-08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状态调整的方法及装置 |
CN105222274A (zh) * | 2015-09-22 | 2016-01-06 | 天津大学 | 根据人体生理反应控制室内空调运行的方法 |
CN105222274B (zh) * | 2015-09-22 | 2017-09-19 | 天津大学 | 根据人体生理反应控制室内空调运行的方法 |
CN105509249A (zh) * | 2015-12-31 | 2016-04-20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CN105509248A (zh) * | 2015-12-31 | 2016-04-20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CN105444365A (zh) * | 2015-12-31 | 2016-03-30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CN105444365B (zh) * | 2015-12-31 | 2018-03-27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US10809679B2 (en) | 2016-02-24 | 2020-10-2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Serv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user environment by server |
CN108713314B (zh) * | 2016-02-24 | 2021-03-16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服务器和由服务器控制用户环境的方法 |
CN108713314A (zh) * | 2016-02-24 | 2018-10-26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服务器和由服务器控制用户环境的方法 |
CN105674504B (zh) * | 2016-03-02 | 2018-04-06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调节空调温度的方法、装置及终端电子设备 |
CN106524407A (zh) * | 2016-10-28 | 2017-03-22 |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CN106524407B (zh) * | 2016-10-28 | 2019-07-19 |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CN106679087A (zh) * | 2016-12-30 | 2017-05-17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舒睡控制方法、空调器以及舒睡控制系统 |
CN108415306B (zh) * | 2017-02-09 | 2021-07-20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08415306A (zh) * | 2017-02-09 | 2018-08-17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07894064A (zh) * | 2017-10-09 | 2018-04-10 |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穿戴式设备的温度调节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08592348A (zh) * | 2018-04-23 | 2018-09-28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睡眠评价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8592193A (zh) * | 2018-04-23 | 2018-09-28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可读存储介质 |
CN108613341A (zh) * | 2018-04-23 | 2018-10-0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睡眠阶段的监测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1197866A (zh) * | 2018-11-20 | 2020-05-26 |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壁挂炉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和一种壁挂炉 |
WO2021022674A1 (zh) * | 2019-08-06 | 2021-02-1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和空调 |
CN111578476B (zh) * | 2020-04-21 | 2021-12-2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1578476A (zh) * | 2020-04-21 | 2020-08-25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2556123A (zh) * | 2020-11-30 | 2021-03-2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控制系统及方法、空调 |
CN113432286A (zh) * | 2021-06-29 | 2021-09-24 | 海尔(深圳)研发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空调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空调 |
CN113623736A (zh) * | 2021-07-19 | 2021-11-09 | 重庆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3932425A (zh) * | 2021-10-12 | 2022-01-14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及装置、空调 |
CN113926045A (zh) * | 2021-11-22 | 2022-01-14 | 紫罗兰家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辅助睡眠的家纺产品的智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3926045B (zh) * | 2021-11-22 | 2023-10-13 | 紫罗兰家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辅助睡眠的家纺产品的智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5077021A (zh) * | 2022-05-05 | 2022-09-20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提高睡眠质量的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WO2023221462A1 (zh) * | 2022-05-18 | 2023-11-23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的辅助睡眠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48303B (zh) | 2017-06-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748303B (zh) |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4848473B (zh) |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5650815B (zh) | 空调风扇联动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
US11668480B2 (en) | Sleep enhancement in an HVAC system | |
CN108826454B (zh) | 除湿机的控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和除湿机 | |
CN110701756B (zh) | 运行控制方法、运行控制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 |
US10729373B2 (en) | Fan, and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therefor | |
JP7390594B2 (ja) | 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 |
CN111609537B (zh) |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空调系统 | |
US20150369509A1 (en) | Method and control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a night mode of a heating system and/or a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on and off | |
CN105805898A (zh) | 空调器及其舒睡模式控制方法 | |
CN105509248A (zh)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
CN112217699A (zh) | 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 |
CN110740525A (zh) | 控制电热毯的方法、控制电热毯的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06705367B (zh) | 控制系统、睡眠控制装置、空调器及其睡眠控制方法 | |
CN106765971A (zh) |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装置 | |
EP2725817B1 (en) | Energy conservation controller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control system | |
CN113531849B (zh) | 自适应自动调温的智能空调系统 | |
CN106352503A (zh) |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 |
CN107560065B (zh) | 一种智能空调控制方法及服务器 | |
CN104184883A (zh) | 手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6899868A (zh) | 基于智能手环的电视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15143589A (zh) | 曲线智能调温方法 | |
JPH04194538A (ja) | 空調機制御方式 | |
CN106979591B (zh) | 空调控制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