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48262A - 多联机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多联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48262A
CN104748262A CN201510151611.0A CN201510151611A CN104748262A CN 104748262 A CN104748262 A CN 104748262A CN 201510151611 A CN201510151611 A CN 201510151611A CN 104748262 A CN104748262 A CN 1047482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oor unit
value
expansion valve
degre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5161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48262B (zh
Inventor
罗彬�
谭志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15161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482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482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482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482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482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0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 F24F3/065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with a plurality of evaporators or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联机系统,其包括室外机装置、分流装置、多个室内机装置,分流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器、第一电子膨胀阀,分流装置以预设的中压初始控制目标值对第一电子膨胀阀进行控制,并获取制热室内机装置的过冷度值、制热室内机装置的出风温度、经过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冷媒的过冷度值以及每个室内机装置中的节流元件的开度值,如果任意一个室内机装置中的节流元件的开度值达到最大开度,分流装置根据制热室内机装置的过冷度值、制热室内机装置的出风温度和经过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冷媒的过冷度值对当前中压控制目标值进行调整。该多联机系统能够根据运行的制热内机的状态参数等自动调节中压控制目标值,从而达到多联机系统同时制冷制热效果最佳。

Description

多联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联机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热回收多联机系统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而两管式热回收多联机系统是目前市场上主流热回收多联机系统中的一种。其中,两管式热回收多联机系统运行主制冷模式的时候,室外机输向室内侧的是一定干度的气液两相态冷媒,理论上只要室外换热器能实现足够精细控制,气液两相态冷媒的干度能够实现定值控制,这样制冷制热内机都能达到较好的效果,然而实际上经常出现液多气少或者气多液少的情况。
相关技术中,为了使制冷制热内机都能达到较好的效果,需要按合适的比例将液态冷媒分配给制冷室内机,气态冷媒分配给制热室内机,通常通过调节分流装置中的第一电子膨胀阀前后的压差来实现制冷制热室内机冷媒的分配,然而将分流装置中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前后压力差按照一定值或一定范围内进行控制,这种控制策略往往是基于制造厂家根据各种模拟实验获取的数据进行的,调节范围不仅有限,而且也不够智能,很难使系统运行在较佳的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联机系统,能够根据运行的制热内机的状态参数以及经过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冷媒的过冷度值等参数自动调节第一电子膨胀阀的中压控制目标值,从而达到多联机系统同时制冷制热效果最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多联机系统,包括室外机装置、分流装置、多个室内机装置,其中,所述分流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器、第一换热组件、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二换热组件和第二电子膨胀阀,所述分流装置以预设的中压初始控制目标值对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进行控制,并获取所述多个室内机装置中制热室内机装置的过冷度值、所述制热室内机装置的出风温度、经过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冷媒的过冷度值以及每个室内机装置中的节流元件的开度值,如果所述制热室内机装置中的节流元件的开度值达到最大开度,所述分流装置根据所述多个室内机装置中制热室内机装置的过冷度值、所述制热室内机装置的出风温度和经过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冷媒的过冷度值对当前中压控制目标值进行调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首先分流装置以预设的中压初始控制目标值对第一电子膨胀阀进行控制,然后获取多个室内机装置中制热室内机装置的过冷度值、制热室内机装置的出风温度、经过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冷媒的过冷度值以及每个室内机装置中的节流元件的开度值,如果制热室内机装置中的节流元件的开度值达到最大开度,这时分流装置根据制热室内机装置的过冷度值、制热室内机装置的出风温度和经过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冷媒的过冷度值对当前中压控制目标值进行调整,因此能够根据制热内机的运行参数以及经过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冷媒的过冷度值等参数自动修正中压控制目标值即控制第一电子膨胀阀前后的压力差值的目标值,以保证多联机系统的制冷制热内机效果均最佳。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果所述制热室内机装置中的节流元件的开度值达到最大开度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间,且所述制热室内机装置的过冷度值大于目标过冷度值、所述制热室内机装置的出风温度小于目标温度以及经过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冷媒的过冷度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所述分流装置按照预设步长增加所述当前中压控制目标值。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果所述制热室内机装置中的节流元件的开度值达到最大开度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间,且所述制热室内机装置的过冷度值大于目标过冷度值、所述制热室内机装置的出风温度小于目标温度以及经过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冷媒的过冷度值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所述分流装置按照预设步长减少所述当前中压控制目标值。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为2-4分钟,所述预设步长为0.05-0.15Mpa。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多联机系统工作在主制冷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多联机系统启动运行第二预设时间内,所述分流装置以所述预设的中压初始控制目标值对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间为10-20分钟。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系统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运行于纯制热模式时的系统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运行于主制热模式时的系统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运行于纯制冷模式时的系统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运行于主制冷模式时的示意图;以及
图6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通讯网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多联机系统。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包括:室外机装置10,多个室内机装置例如四个室内机装置21、22、23、24,以及分流装置30。
其中,室外机装置10包括压缩机101、四通阀102、室外换热器103、外机气液分离器104、油分离器105、第一电磁阀106、毛细管107、四个单向阀108A、108B、108C、108D,以及第一接口109和第二接口110。压缩机101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四通阀102具有第一至第四阀口,第一阀口与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中的其中一个连通,第四阀口与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中的另一个连通,第一阀口通过油分离器105与压缩机101的排气口相连,第四阀口通过外机气液分离器104与压缩机101的回气口相连,第二阀口与第一接口109之间串联有单向阀108A,第三阀口与室外换热器103的第一端相连。
分流装置30包括气液分离器301,多个第一控制阀例如四个第一控制阀302A、302B、302C、302D,多个第二控制阀例如四个第二控制阀303A、303B、303C、303D,第一电子膨胀阀304A,第二电子膨胀阀304B,四个第一单向阀305A、305B、305C、305D,四个第二单向阀306A、306B、306C、306D,第一换热组件307A和第二换热组件307B。其中,气液分离器301具有入口、气体出口和液体出口,入口通过高压截止阀40、单向阀108B与室外换热器103的第二端相连接,气体出口分别与四个第二控制阀303A、303B、303C、303D相连;四个第一控制阀302A、302B、302C、302D分别通过低压截止阀50与第一接口109相连。第一换热组件307A和第二换热组件307B可以是板式换热器,也可以是套管换热器。
如图1至图5所示,单向阀108A的第一端通过单向阀108C连接至单向阀108B和第二接口110之间,单向阀108A的第二端通过单向阀108D连接至单向阀108B和室外换热器103之间。
第一换热组件307A和第二换热组件307B分别具有第一换热流路和第二换热流路,气液分流器301的液体出口与第一换热组件307A的第一换热流路相连,第一换热组件307A的第一换热流路与第一电子膨胀阀304A相连,第一换热组件307A的第二换热流路分别与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二换热流路和四个第一控制阀302A、302B、302C、302D相连。
如图1至图5所示,每个室内机装置均包括室内换热器和节流元件,其中,室内机装置21包括室内换热器211和节流元件212,室内机装置22包括室内换热器221和节流元件222,室内机装置23包括室内换热器231和节流元件232,室内机装置24包括室内换热器241和节流元件242。每个室内机装置中的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与对应的节流元件相连,每个室内机装置中的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与对应的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相连,每个室内机装置中的节流元件与对应的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相连,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流向相反。并且,四个第一单向阀305A、305B、305C、305D均连接至第一公共流路,四个第二单向阀306A、306B、306C、306D均连接至第二公共流路,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一换热流路分别与第一公共流路和第二公共流路连通,第一电子膨胀阀304A连接至第一公共流路,第二电子膨胀阀304B分别与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二换热流路和第二公共流路相连,第一电子膨胀阀304A还并联有第二电磁阀308。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分流装置30以预设的中压初始控制目标值对第一电子膨胀阀304A进行控制,并获取多个室内机装置中制热室内机装置的过冷度值、制热室内机装置的出风温度、经过第一电子膨胀阀304A的冷媒的过冷度值以及每个室内机装置中的节流元件的开度值,如果制热室内机装置中的节流元件的开度值达到最大开度,分流装置30根据多个室内机装置中制热室内机装置的过冷度值、制热室内机装置的出风温度和经过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冷媒的过冷度值对当前中压控制目标值进行调整。
其中,如果所述制热室内机装置中的节流元件的开度值达到最大开度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间,且所述制热室内机装置的过冷度值大于目标过冷度值、所述制热室内机装置的出风温度小于目标温度以及经过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冷媒的过冷度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所述分流装置按照预设步长增加所述当前中压控制目标值。如果所述制热室内机装置中的节流元件的开度值达到最大开度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间,且所述制热室内机装置的过冷度值大于目标过冷度值、所述制热室内机装置的出风温度小于目标温度以及经过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冷媒的过冷度值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所述分流装置按照预设步长减少所述当前中压控制目标值。
具体地,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可以为2-4分钟,所述预设步长可以为0.05-0.15Mpa。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还在并联的第一电子膨胀阀304A和第二电磁阀308的两端分别设置压力传感器309A和压力传感器309B,并且在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一换热流路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310A和温度传感器310B。此外,还在第一换热组件307A的第二换热流路的一端设置压力传感器309C。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压是指压力传感器309A检测到的压力值与压力传感器309B检测到的压力值之间的压力差值,并且是通过自动修正中压控制目标值以控制第一电子膨胀阀的。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多联机系统工作在主制冷模式时进行中压控制的。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多联机系统的运行模式还包括纯制冷模式和纯制热模式、主制热模式。
下面就参照图2至图5来分别描述多联机系统工作在纯制热模式、主制热模式、纯制冷模式和主制冷模式时的冷媒流向。
如图2所示,室外机装置10判断多联机系统工作在纯制热模式时,此时四个室内机装置进行制热工作。其中,冷媒流向为:高压气体从压缩机101的排气口经油分离器105到四通阀102,然后经过单向阀108C、第二接口110、高压截止阀40到气液分离器301,高压气体从气液分离器301的气体出口分别经过四个第二控制阀303A、303B、303C、303D到对应的四个室内换热器,变成高压液体,然后四路高压液体经过对应的节流元件和四个第一单向阀305A、305B、305C、305D到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一换热流路,经过第第二电子膨胀阀304B变成低压气液两相,低压气液两相经过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二换热流路和第一换热组件307A的第二换热流路回到室外机装置10,即低压气液两相通过低压截止阀50、第一接口109、单向阀108D回到室外换热器103后变成低压气体,低压气体通过四通阀102、外机气液分离器104回到压缩机101的回气口。
如图3所示,室外机装置10判断多联机系统工作在主制热模式时,此时四个室内机装置中有三个室内机装置进行制热工作,一个室内机装置进行制冷工作。其中,用于制热的冷媒流向为:高压气体从压缩机101的排气口经油分离器105到四通阀102,然后经过单向阀108C、第二接口110、高压截止阀40到气液分离器301,高压气体从气液分离器301的气体出口分别经过三个第二控制阀303A、303B、303C到对应的三个制热室内机装置中的室内换热器,变成高压液体,然后三路高压液体经过对应的节流元件和三个第一单向阀305A、305B、305C到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一换热流路,经过第第二电子膨胀阀304B变成低压气液两相,低压气液两相经过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二换热流路和第一换热组件307A的第二换热流路回到室外机装置10,即低压气液两相通过低压截止阀50、第一接口109、单向阀108D回到室外换热器103后变成低压气体,低压气体通过四通阀102、外机气液分离器104回到压缩机101的回气口。用于制冷的冷媒流向为:经过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一换热流路的高压液体的一部分还通过第二单向阀306D流向室内机装置24中的节流元件242,变成低压气液两相,再经过室内机装置24中的室内换热器241后变成低压气体,该低压气体经过第一控制阀302D后与经过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二换热流路和第一换热组件307A的第二换热流路的低压气液两相混合后,回到室外机装置10。
如图4所示,室外机装置10判断多联机系统工作在纯制冷模式时,此时四个室内机装置进行制冷工作。其中,冷媒流向为:高压气体从压缩机101的排气口经油分离器105到四通阀102,然后经过室外换热器103后变成高压液体,高压液体经过单向阀108B、第二接口110、高压截止阀40到气液分离器301,高压液体从气液分离器301的液体出口经过第一换热组件307A的第一换热流路到第一电子膨胀阀304A和第二电磁阀308,然后经过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一换热流路分别到四个第二单向阀306A、306B、306C、306D,经过四个第二单向阀306A、306B、306C、306D的四路高压液体分别对应经过四个室内机装置中的节流元件后变成四路低压气液两相,四路低压气液两相分别经过对应的室内换热器后变成四路低压气体,然后对应经过四个第一控制阀302A、302B、302C、302D回到室外机装置10,即低压气体通过低压截止阀50、第一接口109、单向阀108A、外机气液分离器104回到压缩机101的回气口。
如图5所示,室外机装置10判断多联机系统工作在主制冷模式时,此时四个室内机装置中有三个室内机装置进行制冷工作,一个室内机装置进行制热工作。其中,用于制冷的冷媒流向为:高压气体从压缩机101的排气口经油分离器105到四通阀102,然后经过室外换热器103后变成高压气液两相,高压气液两相经过单向阀108B、第二接口110、高压截止阀40到气液分离器301进行气液分离,其中,高压液体从气液分离器301的液体出口经过第一换热组件307A的第一换热流路到第一电子膨胀阀304A和第二电磁阀308,然后经过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一换热流路分别到三个第二单向阀306A、306B、306C,经过三个第二单向阀306A、306B、306C的三路高压液体分别对应经过三个室内机装置中的节流元件后变成三路低压气液两相,三路低压气液两相分别经过对应的室内换热器后变成三路低压气体,然后对应经过三个第一控制阀302A、302B、302C回到室外机装置10,即低压气体通过低压截止阀50、第一接口109、单向阀108A、外机气液分离器104回到压缩机101的回气口。用于制热的冷媒流向为:经过气液分离器301进行气液分离的高压气体从气液分离器301的气体出口经第二控制阀303D到室内机装置24中的室内换热器241,变成高压液体,高压液体经过室内机装置24中的节流元件242后通过第一单向阀305D与经过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一换热流路的高压液体汇合。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为了实现自动控制第一电子膨胀阀304A前后的压差,每个室内机装置均需要向分流装置30发送室内机装置的运行参数,其中,每个室内机装置的运行参数包括:室内机装置的运行模式(如制冷模式、制热模式等)、室内机装置作为制冷内机时的过热度、室内机装置作为制冷内机时的节流元件开度、室内机装置作为制热内机时的过冷度、室内机装置作为制热内机时的节流元件开度等。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6所示,室外机装置与分流装置之间可直接进行通讯,每个室内机装置通过分流装置与室外机装置进行通讯。其中,每个室内机装置分配有一个地址,便于各个室内机装置之间的通讯以及各个室内机装置与分流装置之间的通讯,例如第一室内机装置分配有第一地址,第二室内机装置分配有第二地址,…,第七室内机装置分配有第七地址。另外,每个室内机装置还包括线控器,每个室内机装置还与各自的线控器进行通讯。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室外机装置中的室外机控制单元与分流装置中的控制模块进行通讯,同时分流装置中的控制模块与各个室内机装置中的室内机控制单元进行通讯。其中,室外机装置中的室外机控制单元实时获取室外机装置的温度信息(如室外机装置所处环境温度、排气温度、回气温度、热交换温度等)、压力信息(如排气压力、回气压力等)以及多个室内机装置发送的每个室内机装置的运行模式等来判定多联机系统的运行模式(例如纯制热模式、主制热模式、纯制冷模式和主制冷模式),并将多联机系统的运行模式的指令发送给分流装置。同时,室外机装置中的室外机控制单元还根据内部逻辑输出指令信号控制压缩机和室外风机等部件运行。
具体地,当多联机系统启动后,室外机装置中的室外机控制单元获取室外机装置的环境温度信息、压力信息以及各个室内机装置的运行模式,来判断多联机系统的运行模式,例如,当各个室内机装置均运行于制冷模式时,多联机系统运行模式为纯制冷模式;当各个室内机装置均运行于制热模式时,多联机系统运行模式为纯制热模式;当多个室内机装置中,既有运行于制冷模式也有运行于制热模式时,多联机系统运行模式为同时制冷制热模式,室外机装置根据判断的系统运行模式发送相应模式指令给分流装置。同时,室外机装置根据内部逻辑输出指令信号控制压缩机和室外风机等部件运行。分流装置根据室外机装置给定的模式指令进行各个状态参数的控制。
并且,在多联机系统启动运行第二预设时间后,分流装置以预设的中压初始控制目标值对第一电子膨胀阀进行控制。其中,第二预设时间可以为10-20分钟,优选地,可以为15分钟。
也就是说,当多联机系统运行模式为主制冷模式时,多联机系统在该模式下的运行初期如15分钟内,分流装置30给定一个中压初始控制目标值例如0.5Mpa,并根据该预设的中压初始控制目标值对第一电子膨胀阀进行PI控制。此时,运行于制冷模式的室内机装置即制冷内机按照一定的过热度值SH对与之对应的节流元件例如电子膨胀阀进行PI(Proportional Integral,比例积分)控制,运行于制热模式的室内机装置即制热内机按照一定的过冷度值SC对与之对应的节流元件例如电子膨胀阀进行PI控制,同时,制冷内机将过热度值SH和节流元件的开度每隔一定时间发送给分流装置30,制热内机将过冷度值SC和节流元件的开度、出风温度每隔一定时间发送给分流装置30。
当多联机系统运行于主制冷模式的时间大于15分钟时,分流装置30根据制热内机发送来的过冷度值、出风温度、每个室内机装置中的节流元件的开度值以及获取的经过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冷媒的过冷度值判断是否对中压控制目标值ΔP进行修正。当有制热内机的过冷度值>目标过冷度值,且该制热内机对应的节流元件(即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达到最大开度(例如480P)并持续3分钟,以及制热内机的出风温度小于目标温度和经过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冷媒的过冷度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例如5度时,判断冷媒中气多液少,需要将目标ΔP增大,即目标ΔP=当前ΔP+0.1MPa(每3分钟修正一次);当有制热内机的过冷度值>目标过冷度值,且该制热内机对应的节流元件(即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达到最大开度(例如480P)并持续3分钟,以及制热内机的出风温度小于目标温度和经过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冷媒的过冷度值大于第二预设阈值例如15度时,判断冷媒中气少液多,需要将目标ΔP减小,即目标ΔP=当前ΔP-0.1MPa(每3分钟修正一次)。最后,分流装置根据修正后的目标ΔP对第一电子膨胀阀进行PI控制。
因此,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当多联机系统运行在主制冷模式时,如果室外机装置调节的精度不够,出现气多液少或气少液多时,分流装置可根据制热内机的状态参数以及经过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冷媒的过冷度值自动修正中压控制目标ΔP,然后根据修正后的目标ΔP对第一电子膨胀阀进行PI控制,使得气液两相态冷媒气液分离后气态冷媒尽量去往制热室内机装置,液态冷媒尽量去往制冷室内机装置,以保证制冷制热内机的效果均达到最佳。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首先分流装置以预设的中压初始控制目标值对第一电子膨胀阀进行控制,然后获取多个室内机装置中制热室内机装置的过冷度值、制热室内机装置的出风温度、经过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冷媒的过冷度值以及每个室内机装置中的节流元件的开度值,如果制热室内机装置中的节流元件的开度值达到最大开度,这时分流装置根据制热室内机装置的过冷度值、制热室内机装置的出风温度和经过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冷媒的过冷度值对当前中压控制目标值进行调整,因此能够根据制热内机的运行参数以及经过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冷媒的过冷度值等参数自动修正中压控制目标值即控制第一电子膨胀阀前后的压力差值的目标值,以保证多联机系统的制冷制热内机效果均最佳。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Claims (7)

1.一种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外机装置、分流装置、多个室内机装置,其中,
所述分流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器、第一换热组件、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二换热组件和第二电子膨胀阀,所述分流装置以预设的中压初始控制目标值对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进行控制,并获取所述多个室内机装置中制热室内机装置的过冷度值、所述制热室内机装置的出风温度、经过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冷媒的过冷度值以及每个室内机装置中的节流元件的开度值,如果所述制热室内机装置中的节流元件的开度值达到最大开度,所述分流装置根据所述多个室内机装置中制热室内机装置的过冷度值、所述制热室内机装置的出风温度和经过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冷媒的过冷度值对当前中压控制目标值进行调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制热室内机装置中的节流元件的开度值达到最大开度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间,且所述制热室内机装置的过冷度值大于目标过冷度值、所述制热室内机装置的出风温度小于目标温度以及经过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冷媒的过冷度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所述分流装置按照预设步长增加所述当前中压控制目标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制热室内机装置中的节流元件的开度值达到最大开度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间,且所述制热室内机装置的过冷度值大于目标过冷度值、所述制热室内机装置的出风温度小于目标温度以及经过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冷媒的过冷度值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所述分流装置按照预设步长减少所述当前中压控制目标值。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为2-4分钟,所述预设步长为0.05-0.15Mpa。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联机系统工作在主制冷模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联机系统启动运行第二预设时间内,所述分流装置以所述预设的中压初始控制目标值对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进行控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为10-20分钟。
CN201510151611.0A 2015-03-31 2015-03-31 多联机系统 Active CN1047482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51611.0A CN104748262B (zh) 2015-03-31 2015-03-31 多联机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51611.0A CN104748262B (zh) 2015-03-31 2015-03-31 多联机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48262A true CN104748262A (zh) 2015-07-01
CN104748262B CN104748262B (zh) 2017-05-03

Family

ID=53588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51611.0A Active CN104748262B (zh) 2015-03-31 2015-03-31 多联机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48262B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65925A (zh) * 2015-12-09 2016-04-06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lng动力船多温空调系统及使用方法
CN105571082A (zh) * 2016-02-22 2016-05-1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模式切换控制方法
CN106322652A (zh) * 2016-08-19 2017-01-1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主流路阀体组件的故障检测方法
CN106369697A (zh) * 2016-08-19 2017-02-0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主流路阀体组件的故障检测方法
CN106545958A (zh) * 2016-10-11 2017-03-29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室内机制冷能力不足的判定方法
CN106556067A (zh) * 2016-11-30 2017-04-05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二管制多联机的室内机组件和具有其的二管制多联机
CN106765894A (zh) * 2016-11-29 2017-05-3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的冷媒量的判定方法
CN108036465A (zh) * 2017-11-20 2018-05-15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测试的压力调节模拟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09269137A (zh) * 2016-12-23 2019-01-25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的控制方法
CN109798628A (zh) * 2019-01-25 2019-05-24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冷媒分流装置压力差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1637657A (zh) * 2020-05-30 2020-09-08 广东志高暖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式制冷系统减少气液分离器容积的控制方法
CN115493320A (zh) * 2022-08-31 2022-12-20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气源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91951A (ja) * 1991-01-10 1996-11-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CN1695034A (zh) * 2002-10-30 2005-11-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CN102112816A (zh) * 2008-10-29 2011-06-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JP2013002742A (ja) * 2011-06-17 2013-01-07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マルチ形空気調和装置
CN103486689A (zh) * 2013-09-11 2014-01-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3486691A (zh) * 2013-09-17 2014-01-01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制冷剂流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91951A (ja) * 1991-01-10 1996-11-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CN1695034A (zh) * 2002-10-30 2005-11-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CN102112816A (zh) * 2008-10-29 2011-06-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JP2013002742A (ja) * 2011-06-17 2013-01-07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マルチ形空気調和装置
CN103486689A (zh) * 2013-09-11 2014-01-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3486691A (zh) * 2013-09-17 2014-01-01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制冷剂流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65925A (zh) * 2015-12-09 2016-04-06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lng动力船多温空调系统及使用方法
CN105571082A (zh) * 2016-02-22 2016-05-1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模式切换控制方法
CN105571082B (zh) * 2016-02-22 2018-06-29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模式切换控制方法
CN106322652A (zh) * 2016-08-19 2017-01-1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主流路阀体组件的故障检测方法
CN106369697A (zh) * 2016-08-19 2017-02-0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主流路阀体组件的故障检测方法
CN106322652B (zh) * 2016-08-19 2018-11-20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主流路阀体组件的故障检测方法
CN106545958B (zh) * 2016-10-11 2019-07-26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室内机制冷能力不足的判定方法
CN106545958A (zh) * 2016-10-11 2017-03-29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室内机制冷能力不足的判定方法
CN106765894A (zh) * 2016-11-29 2017-05-3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的冷媒量的判定方法
CN106765894B (zh) * 2016-11-29 2019-07-26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的冷媒量的判定方法
CN106556067A (zh) * 2016-11-30 2017-04-05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二管制多联机的室内机组件和具有其的二管制多联机
CN106556067B (zh) * 2016-11-30 2020-10-13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二管制多联机的室内机组件和具有其的二管制多联机
CN109269137A (zh) * 2016-12-23 2019-01-25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的控制方法
CN109269137B (zh) * 2016-12-23 2020-09-04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的控制方法
CN108036465A (zh) * 2017-11-20 2018-05-15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测试的压力调节模拟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09798628A (zh) * 2019-01-25 2019-05-24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冷媒分流装置压力差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1637657A (zh) * 2020-05-30 2020-09-08 广东志高暖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式制冷系统减少气液分离器容积的控制方法
CN111637657B (zh) * 2020-05-30 2021-09-21 广东志高暖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式制冷系统减少气液分离器容积的控制方法
CN115493320A (zh) * 2022-08-31 2022-12-20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气源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5493320B (zh) * 2022-08-31 2024-05-10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气源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48262B (zh) 2017-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48262A (zh) 多联机系统
CN104748426A (zh) 多联机系统
CN104776630A (zh) 多联机系统
CN104748239A (zh) 多联机系统
CN104748261A (zh) 多联机系统
CN104748429A (zh) 多联机系统
CN104748428A (zh) 多联机系统
CN104101127B (zh) 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化霜控制方法
CN106288488B (zh) 空调器系统和空调器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9297151A (zh) 空调系统的回油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系统
WO2013145006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7747832B (zh) 一种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833126A (zh) 多联机系统
KR101712213B1 (ko) 멀티형 공기조화기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CN106016458A (zh) 空调器及其模式切换控制方法
CN101341367A (zh) 具有脉宽调制控制器的热泵
CN104764115A (zh) 多联机系统
CN106152633A (zh) 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764242A (zh) 多联机系统
CN104776635A (zh) 多联机系统
CN104748432A (zh) 多联机系统
CN110398082B (zh) 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764243A (zh) 多联机系统
CN104748430A (zh) 多联机系统
CN210912428U (zh) 基于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循环的地铁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