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48432A - 多联机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多联机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748432A CN104748432A CN201510151783.8A CN201510151783A CN104748432A CN 104748432 A CN104748432 A CN 104748432A CN 201510151783 A CN201510151783 A CN 201510151783A CN 104748432 A CN104748432 A CN 10474843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xpansion valve
- electric expansion
- line system
- porch
- val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1—Expansion valv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联机系统,其包括室外机装置、分流装置、多个室内机装置,其中,所述分流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器、第一换热组件、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二换热组件和第二电子膨胀阀,分流装置获取第一电子膨胀阀入口处的过冷度,并在第一电子膨胀阀入口处的过冷度大于预设阈值时,分流装置向室外机装置发送补气指令,以使室外机装置根据补气指令降低风档。该多联机系统能够准确地判断制热内机所需的气态冷媒不足时,及时进行补气控制,从而提高系统的制热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联机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热回收多联机系统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而两管式热回收多联机系统是目前市场上主流热回收多联机系统中的一种,其中,两管式热回收多联机系统能够实现同时制冷制热,对于制热内机,从能力和能效角度考虑要求流向制热内机进口的冷媒为气态,而当系统中制热内机需求气态冷媒不足时,如何通过分流装置的调节以及时地从外机补充用于制热的气态冷媒,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联机系统,能够准确地判断制热内机所需的气态冷媒不足时,及时进行补气控制,从而提高系统的制热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多联机系统,包括室外机装置、分流装置、多个室内机装置,其中,所述分流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器、第一换热组件、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二换热组件和第二电子膨胀阀,所述分流装置获取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入口处的过冷度,并在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入口处的过冷度大于预设阈值时,所述分流装置向所述室外机装置发送补气指令,以使所述室外机装置根据所述补气指令降低风档。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通过分流装置获取第一电子膨胀阀入口处的过冷度,并在第一电子膨胀阀入口处的过冷度大于预设阈值时,分流装置判断需要补气,并向室外机装置发送补气指令,以使室外机装置能够根据补气指令及时降低风档,因此,能够准确判断制热室内机是否缺乏用于制热的气态冷媒,并使得室外机装置能够及时向制热室内机补充气态冷媒,从而提高系统的制热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入口处的压力值,并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入口处的温度值,所述分流装置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和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值计算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入口处的过冷度。
其中,所述分流装置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入口处的过冷度:
SC1=Ts-Tc
其中,SC1为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入口处的过冷度,Ts为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入口处的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Tc为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入口处的温度。
优选地,所述预设阈值为3-6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多联机系统工作在同时制冷制热模式。
其中,所述同时制冷制热模式包括主制冷模式和主制热模式。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多联机系统启动运行第一预设时间后,所述分流装置开始获取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入口处的过冷度。
具体地,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可以为10-20分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室外机装置还根据所述补气指令旁通补气电磁阀,其中,所述补气电磁阀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室外机装置中的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四通阀的第一阀口之间,所述补气电磁阀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系统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运行于纯制热模式时的系统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运行于主制热模式时的系统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运行于纯制冷模式时的系统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运行于主制冷模式时的示意图;以及
图6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通讯网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多联机系统。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包括:室外机装置10,多个室内机装置例如四个室内机装置21、22、23、24,以及分流装置30。
其中,室外机装置10包括压缩机101、四通阀102、室外换热器103、外机气液分离器104、油分离器105、第一电磁阀106、毛细管107、四个单向阀108A、108B、108C、108D,以及第一接口109和第二接口110、补气电磁阀111。压缩机101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四通阀102具有第一至第四阀口,第一阀口与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中的其中一个连通,第四阀口与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中的另一个连通,第一阀口通过油分离器105与压缩机101的排气口相连,第四阀口通过外机气液分离器104与压缩机101的回气口相连,第二阀口与第一接口109之间串联有单向阀108A,第三阀口与室外换热器103的第一端相连。并且,补气电磁阀111的一端连接到压缩机101的排气口与四通阀102的第一阀口之间,具体地,补气电磁阀111的一端连通到油分离器105与四通阀102的第一阀口之间,补气电磁阀111的另一端连接到气液分离器301的入口,具体地,补气电磁阀111的另一端与第二接口110连通。
分流装置30包括气液分离器301,多个第一控制阀例如四个第一控制阀302A、302B、302C、302D,多个第二控制阀例如四个第二控制阀303A、303B、303C、303D,第一电子膨胀阀304A,第二电子膨胀阀304B,四个第一单向阀305A、305B、305C、305D,四个第二单向阀306A、306B、306C、306D,第一换热组件307A和第二换热组件307B。其中,气液分离器301具有入口、气体出口和液体出口,入口通过高压截止阀40、单向阀108B与室外换热器103的第二端相连接,气体出口分别与四个第二控制阀303A、303B、303C、303D相连;四个第一控制阀302A、302B、302C、302D分别通过低压截止阀50与第一接口109相连。第一换热组件307A和第二换热组件307B可以是板式换热器,也可以是套管换热器。
如图1至图5所示,单向阀108A的第一端通过单向阀108C连接至单向阀108B和第二接口110之间,单向阀108A的第二端通过单向阀108D连接至单向阀108B和室外换热器103之间。
第一换热组件307A和第二换热组件307B分别具有第一换热流路和第二换热流路,气液分流器301的液体出口与第一换热组件307A的第一换热流路相连,第一换热组件307A的第一换热流路与第一电子膨胀阀304A相连,第一换热组件307A的第二换热流路分别与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二换热流路和四个第一控制阀302A、302B、302C、302D相连。
如图1至图5所示,每个室内机装置均包括室内换热器和节流元件,其中,室内机装置21包括室内换热器211和节流元件212,室内机装置22包括室内换热器221和节流元件222,室内机装置23包括室内换热器231和节流元件232,室内机装置24包括室内换热器241和节流元件242。每个室内机装置中的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与对应的节流元件相连,每个室内机装置中的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与对应的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相连,每个室内机装置中的节流元件与对应的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相连,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流向相反。并且,四个第一单向阀305A、305B、305C、305D均连接至第一公共流路,四个第二单向阀306A、306B、306C、306D均连接至第二公共流路,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一换热流路分别与第一公共流路和第二公共流路连通,第一电子膨胀阀304A连接至第一公共流路,第二电子膨胀阀304B分别与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二换热流路和第二公共流路相连,第一电子膨胀阀304A还并联有第二电磁阀308。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分流装置30用于获取第一电子膨胀阀304A入口处的过冷度,并在第一电子膨胀阀304A入口处的过冷度大于预设阈值时,分流装置30向室外机装置10发送补气指令,以使室外机装置10根据补气指令降低风档,实现及时补气控制。其中,预设阈值可以为3-6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还在并联的第一电子膨胀阀304A和第二电磁阀308的两端分别设置压力传感器309A和压力传感器309B,并且在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一换热流路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310A和温度传感器310B,在压力传感器309A的附近设置温度传感器。此外,还在第一换热组件307A的第二换热流路的一端设置压力传感器309C。
其中,通过压力传感器309A检测第一电子膨胀阀304A入口处的压力值,并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第一电子膨胀阀304A入口处的温度值,这样分流装置30就可根据检测到的压力值和温度值计算第一电子膨胀阀304A入口处的过冷度SC1。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分流装置30根据以下公式计算第一电子膨胀阀入口处的过冷度:
SC1=Ts-Tc
其中,其中,SC1为第一电子膨胀阀入口处的过冷度,Ts为第一电子膨胀阀入口处的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Tc为第一电子膨胀阀入口处的温度。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多联机系统工作在同时制冷制热模式时进行补气控制的。其中,同时制冷制热模式包括主制冷模式和主制热模式。需要说明的是,多联机系统的运行模式还包括纯制冷模式和纯制热模式。
下面就参照图2至图5来分别描述多联机系统工作在纯制热模式、主制热模式、纯制冷模式和主制冷模式时的冷媒流向。
如图2所示,室外机装置10判断多联机系统工作在纯制热模式时,此时四个室内机装置进行制热工作。其中,冷媒流向为:高压气体从压缩机101的排气口经油分离器105到四通阀102,然后经过单向阀108C、第二接口110、高压截止阀40到气液分离器301,高压气体从气液分离器301的气体出口分别经过四个第二控制阀303A、303B、303C、303D到对应的四个室内换热器,变成高压液体,然后四路高压液体经过对应的节流元件和四个第一单向阀305A、305B、305C、305D到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一换热流路,经过第第二电子膨胀阀304B变成低压气液两相,低压气液两相经过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二换热流路和第一换热组件307A的第二换热流路回到室外机装置10,即低压气液两相通过低压截止阀50、第一接口109、单向阀108D回到室外换热器103后变成低压气体,低压气体通过四通阀102、外机气液分离器104回到压缩机101的回气口。
如图3所示,室外机装置10判断多联机系统工作在主制热模式时,此时四个室内机装置中有三个室内机装置进行制热工作,一个室内机装置进行制冷工作。其中,用于制热的冷媒流向为:高压气体从压缩机101的排气口经油分离器105到四通阀102,然后经过单向阀108C、第二接口110、高压截止阀40到气液分离器301,高压气体从气液分离器301的气体出口分别经过三个第二控制阀303A、303B、303C到对应的三个制热室内机装置中的室内换热器,变成高压液体,然后三路高压液体经过对应的节流元件和三个第一单向阀305A、305B、305C到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一换热流路,经过第第二电子膨胀阀304B变成低压气液两相,低压气液两相经过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二换热流路和第一换热组件307A的第二换热流路回到室外机装置10,即低压气液两相通过低压截止阀50、第一接口109、单向阀108D回到室外换热器103后变成低压气体,低压气体通过四通阀102、外机气液分离器104回到压缩机101的回气口。用于制冷的冷媒流向为:经过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一换热流路的高压液体的一部分还通过第二单向阀306D流向室内机装置24中的节流元件242,变成低压气液两相,再经过室内机装置24中的室内换热器241后变成低压气体,该低压气体经过第一控制阀302D后与经过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二换热流路和第一换热组件307A的第二换热流路的低压气液两相混合后,回到室外机装置10。
如图4所示,室外机装置10判断多联机系统工作在纯制冷模式时,此时四个室内机装置进行制冷工作。其中,冷媒流向为:高压气体从压缩机101的排气口经油分离器105到四通阀102,然后经过室外换热器103后变成高压液体,高压液体经过单向阀108B、第二接口110、高压截止阀40到气液分离器301,高压液体从气液分离器301的液体出口经过第一换热组件307A的第一换热流路到第一电子膨胀阀304A和第二电磁阀308,然后经过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一换热流路分别到四个第二单向阀306A、306B、306C、306D,经过四个第二单向阀306A、306B、306C、306D的四路高压液体分别对应经过四个室内机装置中的节流元件后变成四路低压气液两相,四路低压气液两相分别经过对应的室内换热器后变成四路低压气体,然后对应经过四个第一控制阀302A、302B、302C、302D回到室外机装置10,即低压气体通过低压截止阀50、第一接口109、单向阀108A、外机气液分离器104回到压缩机101的回气口。
如图5所示,室外机装置10判断多联机系统工作在主制冷模式时,此时四个室内机装置中有三个室内机装置进行制冷工作,一个室内机装置进行制热工作。其中,用于制冷的冷媒流向为:高压气体从压缩机101的排气口经油分离器105到四通阀102,然后经过室外换热器103后变成高压气液两相,高压气液两相经过单向阀108B、第二接口110、高压截止阀40到气液分离器301进行气液分离,其中,高压液体从气液分离器301的液体出口经过第一换热组件307A的第一换热流路到第一电子膨胀阀304A和第二电磁阀308,然后经过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一换热流路分别到三个第二单向阀306A、306B、306C,经过三个第二单向阀306A、306B、306C的三路高压液体分别对应经过三个室内机装置中的节流元件后变成三路低压气液两相,三路低压气液两相分别经过对应的室内换热器后变成三路低压气体,然后对应经过三个第一控制阀302A、302B、302C回到室外机装置10,即低压气体通过低压截止阀50、第一接口109、单向阀108A、外机气液分离器104回到压缩机101的回气口。用于制热的冷媒流向为:经过气液分离器301进行气液分离的高压气体从气液分离器301的气体出口经第二控制阀303D到室内机装置24中的室内换热器241,变成高压液体,高压液体经过室内机装置24中的节流元件242后通过第一单向阀305D与经过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一换热流路的高压液体汇合。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为了实现自动控制第一电子膨胀阀304A前后的压差ΔP,每个室内机装置均需要向分流装置30发送室内机装置的运行参数,其中,每个室内机装置的运行参数包括:室内机装置的运行模式(如制冷模式、制热模式等)、室内机装置作为制冷内机时的过热度、室内机装置作为制冷内机时的节流元件开度、室内机装置作为制热内机时的过冷度、室内机装置作为制热内机时的节流元件开度等。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6所示,室外机装置与分流装置之间可直接进行通讯,每个室内机装置通过分流装置与室外机装置进行通讯。其中,每个室内机装置分配有一个地址,便于各个室内机装置之间的通讯以及各个室内机装置与分流装置之间的通讯,例如第一室内机装置分配有第一地址,第二室内机装置分配有第二地址,…,第七室内机装置分配有第七地址。另外,每个室内机装置还包括线控器,每个室内机装置还与各自的线控器进行通讯。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室外机装置中的室外机控制单元与分流装置中的控制模块进行通讯,同时分流装置中的控制模块与各个室内机装置中的室内机控制单元进行通讯。其中,室外机装置中的室外机控制单元实时获取室外机装置的温度信息(如室外机装置所处环境温度、排气温度、回气温度、热交换温度等)、压力信息(如排气压力、回气压力等)以及多个室内机装置发送的每个室内机装置的运行模式等来判定多联机系统的运行模式(例如纯制热模式、主制热模式、纯制冷模式和主制冷模式),并将多联机系统的运行模式的指令发送给分流装置。同时,室外机装置中的室外机控制单元还根据内部逻辑输出指令信号控制压缩机和室外风机等部件运行。
具体地,当多联机系统启动后,室外机装置中的室外机控制单元获取室外机装置的环境温度信息、压力信息以及各个室内机装置的运行模式,来判断多联机系统的运行模式,例如,当各个室内机装置均运行于制冷模式时,多联机系统运行模式为纯制冷模式;当各个室内机装置均运行于制热模式时,多联机系统运行模式为纯制热模式;当多个室内机装置中,既有运行于制冷模式也有运行于制热模式时,多联机系统运行模式为同时制冷制热模式,室外机装置根据判断的系统运行模式发送相应模式指令给分流装置。同时,室外机装置根据内部逻辑输出指令信号控制压缩机和室外风机等部件运行。分流装置根据室外机装置给定的模式指令进行各个状态参数的控制。
并且,在多联机系统启动运行第一预设时间后,分流装置30开始获取第一电子膨胀阀入口处的过冷度。其中,第一预设时间可以为10-20分钟,优选地,可以为15分钟。
也就是说,当多联机系统运行模式为同时制冷制热模式时,多联机系统在该模式下的运行初期例如15分钟内,分流装置不对第一电子膨胀阀入口处的过冷度进行获取,此时,运行于制冷模式的室内机装置即制冷内机按照一定的过热度值SH对与之对应的节流元件进行PI(Proportional Integral,比例积分)控制,运行于制热模式的室内机装置即制热内机按照一定的过冷度值SC对与之对应的节流元件进行PI控制,同时,制冷内机将过热度值SH和节流元件的开度每隔一段时间发送给分流装置,制热内机也将过冷度值SC和节流元件的开度每隔一段时间发送给分流装置。
当多联机系统运行于同时制冷制热模式的时间大于15分钟时,分流装置就可根据压力传感器309A检测到的压力值和设置在第一电子膨胀阀入口处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值计算第一电子膨胀阀304A入口处的过冷度SC1,然后分流装置根据计算得到的第一电子膨胀阀304A入口处的过冷度SC1判断是否需要补气。如果第一电子膨胀阀304A入口处的过冷度SC1大于预设阈值例如5度,即意味着气液分离器内部气态冷媒所占比例过少,无法较好地满足制热室内机的气态冷媒需求,分流装置判断需要补气。分流装置30向室外机装置10发送补气指令,室外机装置10在接收到补气指令后根据补气指令降低室外风机的运行风档,确保及时补气。并且,室外机装置还根据补气指令旁通补气电磁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通过分流装置获取第一电子膨胀阀入口处的过冷度,并在第一电子膨胀阀入口处的过冷度大于预设阈值时,分流装置判断需要补气,并向室外机装置发送补气指令,以使室外机装置能够根据补气指令及时降低风档,因此,能够准确判断制热室内机是否缺乏用于制热的气态冷媒,并使得室外机装置能够及时向制热室内机补充气态冷媒,从而提高系统的制热效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Claims (9)
1.一种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外机装置、分流装置、多个室内机装置,其中,
所述分流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器、第一换热组件、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二换热组件和第二电子膨胀阀,所述分流装置获取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入口处的过冷度,并在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入口处的过冷度大于预设阈值时,所述分流装置向所述室外机装置发送补气指令,以使所述室外机装置根据所述补气指令降低风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入口处的压力值,并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入口处的温度值,所述分流装置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和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值计算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入口处的过冷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装置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入口处的过冷度:
SC1=Ts-Tc
其中,SC1为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入口处的过冷度,Ts为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入口处的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Tc为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入口处的温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阈值为3-6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联机系统工作在同时制冷制热模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时制冷制热模式包括主制冷模式和主制热模式。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联机系统启动运行第一预设时间后,所述分流装置开始获取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入口处的过冷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为10-20分钟。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装置还根据所述补气指令旁通补气电磁阀,其中,所述补气电磁阀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室外机装置中的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四通阀的第一阀口之间,所述补气电磁阀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51783.8A CN104748432B (zh) | 2015-03-31 | 2015-03-31 | 多联机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51783.8A CN104748432B (zh) | 2015-03-31 | 2015-03-31 | 多联机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48432A true CN104748432A (zh) | 2015-07-01 |
CN104748432B CN104748432B (zh) | 2017-05-03 |
Family
ID=53588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51783.8A Active CN104748432B (zh) | 2015-03-31 | 2015-03-31 | 多联机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748432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03044A (zh) * | 2016-11-03 | 2017-02-15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系统及其室内机制热能力的判定方法 |
CN107940826A (zh) * | 2017-11-10 | 2018-04-20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系统及其冷媒分配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09916043A (zh) * | 2019-02-02 | 2019-06-21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模式切换的控制方法和空调系统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443287A2 (en) * | 2003-01-16 | 2004-08-04 | Lg Electronics Inc. | Multi-type air conditioner with plurality of distributor able to be shut off |
CN103175344A (zh) * | 2013-03-13 | 2013-06-26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寒冷地区用多联机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3486691A (zh) * | 2013-09-17 | 2014-01-01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制冷剂流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03842742A (zh) * | 2011-11-07 | 2014-06-04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调装置 |
-
2015
- 2015-03-31 CN CN201510151783.8A patent/CN10474843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443287A2 (en) * | 2003-01-16 | 2004-08-04 | Lg Electronics Inc. | Multi-type air conditioner with plurality of distributor able to be shut off |
CN103842742A (zh) * | 2011-11-07 | 2014-06-04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调装置 |
CN103175344A (zh) * | 2013-03-13 | 2013-06-26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寒冷地区用多联机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3486691A (zh) * | 2013-09-17 | 2014-01-01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制冷剂流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03044A (zh) * | 2016-11-03 | 2017-02-15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系统及其室内机制热能力的判定方法 |
CN106403044B (zh) * | 2016-11-03 | 2019-05-31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系统及其室内机制热能力的判定方法 |
CN107940826A (zh) * | 2017-11-10 | 2018-04-20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系统及其冷媒分配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07940826B (zh) * | 2017-11-10 | 2020-04-03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系统及其冷媒分配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09916043A (zh) * | 2019-02-02 | 2019-06-21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模式切换的控制方法和空调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48432B (zh) | 2017-05-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748261B (zh) | 多联机系统 | |
CN104748429A (zh) | 多联机系统 | |
CN104776630A (zh) | 多联机系统 | |
CN104748426B (zh) | 多联机系统 | |
CN104748239A (zh) | 多联机系统 | |
CN104748262A (zh) | 多联机系统 | |
CN103759455B (zh) | 热回收变频多联式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4833126A (zh) | 多联机系统 | |
CN104154673B (zh) | 一种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制冷方法及系统 | |
CN104764115A (zh) | 多联机系统 | |
CN104748428A (zh) | 多联机系统 | |
CN101341367A (zh) | 具有脉宽调制控制器的热泵 | |
CN206207630U (zh) | 多联机空调及其室外机 | |
CN102809255B (zh) | 空调除霜系统及除霜方法 | |
CN104949210A (zh) | 空调系统、空调器和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
CN104764242A (zh) | 多联机系统 | |
CN202675719U (zh) | 风冷热泵空调 | |
CN104776635A (zh) | 多联机系统 | |
CN104197571A (zh) | 一种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 | |
CN104197570A (zh) | 一种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制热方法及系统 | |
CN104748432A (zh) | 多联机系统 | |
CN214536576U (zh) |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 | |
CN106871474A (zh) | 风冷水冷组合式空调系统 | |
CN104764243A (zh) | 多联机系统 | |
CN210832348U (zh) | 多联制冷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