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44702B - 牛血清白蛋白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牛血清白蛋白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44702B
CN104744702B CN201510134432.6A CN201510134432A CN104744702B CN 104744702 B CN104744702 B CN 104744702B CN 201510134432 A CN201510134432 A CN 201510134432A CN 104744702 B CN104744702 B CN 1047447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um albumin
bovine serum
imprinted polymer
solution
molecularly imprin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3443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44702A (zh
Inventor
刘名茗
皮江燕
林丹妮
王小洁
冯雄汉
刘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13443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4470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447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447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447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4470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化学与材料领域,涉及一种牛血清白蛋白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模板分子,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修饰的碳纳米管为基质,硅氧烷功能化离子液体为功能单体,在交联剂四乙氧基硅烷的作用下,在碳纳米管表面接枝一层对牛血清白蛋白具有选择性识别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本发明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热稳定性好、比表面积大,具有能与牛血清白蛋白特异结合的有效识别位点,对牛血清白蛋白吸附容量大,选择性和特异性好,重复使用性能好。

Description

牛血清白蛋白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与材料领域,涉及一种牛血清白蛋白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模拟抗体-抗原相互作用,采用人工方法制备的对特定分子(模板分子)具有专一性结合能力的聚合物的技术。首先,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产生互补的相互作用形成模板-单体复合物,然后在交联剂作用下,在模板-单体复合物周围发生本体聚合反应形成聚合物,最后在一定条件下除去聚合物中的模板分子,即可得到具有与模板分子匹配的特定空间结构空穴和识别位点的选择性分子识别材料,即通常所说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由于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构象预定性、特异识别性、长期稳定性及实施简便性等优点,在色谱分离、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抗(受)体模拟、模拟酶催化以及生物传感器等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迄今,针对药物、氨基酸、除草剂等小分子化合物的印迹技术已经十分成熟,而对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进行印迹的成功例子还比较少。这主要是因为蛋白质类生物大分子作为分子印迹模板存在体积庞大、结构复杂、可结合位点多以及容易变性失活等问题,按照传统的包埋法对其进行印迹研究相当困难。
表面分子印迹技术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构建在基质表面上的分子印迹方法。该方法是在聚合溶液中引入基质或将聚合溶液涂覆在基质上,使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的聚合反应发生在基质表面以形成分子印迹聚合物薄膜,从而使分子识别位点暴露在基质表面。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可以克服传统包埋法中空间位阻的影响,使模板分子能够自由地进出基质表面聚合物中的特异性识别位点。同时,由于基质具有较强的机械稳定性,因此可以有效调节聚合物的强度以适应实际应用的需要。以碳纳米管为基质,采用预组装或自组装的方法对其表面进行修饰,然后在其表面接枝一层分子印迹聚合物薄膜,可以制备出一系列具有不同识别位点和空腔结构的碳纳米管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从而解决蛋白质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和识别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离子液体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类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绿色溶剂和功能材料,具有无毒、低温不挥发、对水和空气稳定、溶解性好、稳定性高、极性强、成膜性能好以及易于改性的优点。这些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在分离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以离子液体为溶剂用于液相萃取、以离子液体为功能材料制备吸附剂、色谱柱以及分子印迹聚合物。由于离子液体特殊的阴阳离子结构,可以与氨基酸、DNA以及蛋白质等生物活性物质发生静电和氢键等相互作用,从而表现出对生物大分子优异的识别性能。因此可以离子液体为功能单体来制备蛋白质分子印迹聚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牛血清白蛋白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牛血清白蛋白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它是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模板分子,氯化1-丙基(三甲氧基硅基)-3-甲基咪唑为功能单体,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修饰的碳纳米管为基质,在交联剂的作用下,制得的对牛血清白蛋白具有选择性识别能力的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所述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修饰的碳纳米管、牛血清白蛋白、氯化1-丙基(三甲氧基硅基)-3-甲基咪唑的重量比依次为1∶(3~6)∶(4.5~30)。
一种制备所述牛血清白蛋白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10mg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修饰的碳纳米管加入到10mlpH为7~10的缓冲溶液中,超声、搅拌分散均匀,得到第一份溶液;
2)将30~60mg牛血清白蛋白,45~300mg氯化1-丙基(三甲氧基硅基)-3-甲基咪唑溶于10mlpH为7~10的缓冲溶液中,得到第二份溶液;
3)将1.5~5ml交联剂溶于pH为7~10的的缓冲液中,使交联剂溶液的总体积为15ml,将第一份溶液与第二份溶液混合,搅拌2~12h,然后加入交联剂溶液,继续搅拌1~3天;
4)将固液两相分离,对固相产物采用缓冲溶液洗涤1~5次,再用超纯水洗脱至无蛋白质残留,冷冻干燥,即得。
优选地,所述交联剂为四乙氧基硅烷。
优选地,所述交联剂的体积为2~2.5ml。
优选地,所述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修饰的碳纳米管是对羧基化碳纳米管进行表面化学修饰得到的,所述羧基化碳纳米管的管径10-20nm,长度10-30μm,-COOH含量2.00wt%,纯度>95%,比表面积>200m2/g,表面化学修饰的方法是:称取0.5g羧基化碳纳米管,加入40mL二氯亚砜和10滴二甲基甲酰胺,70℃搅拌冷凝回流24h后80℃直接蒸干,再加入40ml二甲基甲酰胺和20ml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45℃下搅拌冷凝回流48h,产物用乙腈洗涤,60℃烘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制备的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能与牛血清白蛋白特异结合的有效识别位点,能选择性和特异性吸附牛血清白蛋白。
2)由于印迹薄膜铺展于碳纳米管表面,暴露在表面的印迹位点更多,空间位阻更小,因此模板分子能够自由进出,洗脱更完全,吸附更迅速,吸附容量更大,重复使用性能更好。
3)碳纳米管的存在增加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机械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以上这些优良的性能使其在牛血清白蛋白识别、分离和纯化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同时也为解决其它蛋白质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和识别中存在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附图说明
图1:牛血清白蛋白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路线示意图。
图2:不同pH值条件下离子液体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曲线图。
图3:交联剂含量对牛血清白蛋白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效果的影响曲线图。
图4:含量不同的交联剂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a,1.5mL;b,2mL;c,2.5mL;d,3.5mL;e,5mL)和空白分子印迹聚合物(f,2mL)的热重曲线图。
图5:含量不同的交联剂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a,0mL;b,1.5mL;c,2mL;d,5mL)的扫描电镜图。
图6:分子印迹聚合物和空白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牛血清白蛋白的等温吸附曲线。
图7:pH值对分子印迹聚合物和空白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量的影响。
图8:分子印迹聚合物和空白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牛血清白蛋白,人血清白蛋白,人血红蛋白以及溶菌酶选择性吸附能力比较。
图9:分子印迹聚合物和空白分子印迹聚合物的重复使用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氯化1-丙基(三甲氧基硅基)-3-甲基咪唑,购自上海成捷化学有限公司;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修饰的碳纳米管,是对羧基化碳纳米管进行表面化学修饰得到的,羧基化碳纳米管购自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管径10-20nm,长度10-30μm,-COOH含量2.00wt%,纯度>95%,比表面积>200m2/g。
表1实施例1~12的用量表
碳纳米管 牛血清白蛋白 离子液体 四乙氧基硅烷 缓冲溶液pH
实施例1 10mg 30mg 45mg 2.5mL 7
实施例2 10mg 30mg 60mg 2.5mL 8
实施例3 10mg 30mg 80mg 2.5mL 8.9
实施例4 10mg 30mg 160mg 2.5mL 9.9
实施例5 10mg 45mg 120mg 1.5mL 8.9
实施例6 10mg 45mg 120mg 2mL 8.9
实施例7 10mg 45mg 120mg 2.5mL 8.9
实施例8 10mg 45mg 120mg 3.5mL 8.9
实施例9 10mg 45mg 120mg 5mL 8.9
实施例10 10mg 60mg 180mg 2mL 9.9
实施例11 10mg 60mg 240mg 2mL 9.9
实施例12 10mg 60mg 300mg 2mL 9.9
实施例1:
将10mg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修饰的碳纳米管加入到10mLpH7的磷酸缓冲溶液中,置于100mL锥形瓶中超声分散30s,室温磁力搅拌12h,得到第一份溶液。将30mg牛血清白蛋白,45mg离子液体氯化1-丙基(三甲氧基硅基)-3-甲基咪唑溶于10mLpH7的磷酸缓冲溶液中,4℃冰箱放置12h,得到第二份溶液。将四乙氧基硅烷2.5mL溶于12.5mLpH7的磷酸缓冲液中,将第一份溶液与第二份溶液混合,4℃磁力搅拌12h,然后向混合溶液中加入四乙氧基硅烷溶液,继续在4℃磁力搅拌48h。反应完成后,将固液两相分离,对固相产物采用pH7的磷酸缓冲溶液洗涤四次,再用超纯水洗脱至无蛋白质残留,冷冻干燥,得到牛血清白蛋白分子印迹聚合物。空白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与洗脱方法与此相同,只是在合成过程中未加入模板分子牛血清白蛋白。
实施例2:
将10mg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修饰碳纳米管加入到10mLpH8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置于100mL锥形瓶中超声分散30s,室温磁力搅拌12h,得到第一份溶液。将30mg牛血清白蛋白,60mg离子液体氯化1-丙基(三甲氧基硅基)-3-甲基咪唑溶于10mLpH8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4℃冰箱放置12h,得到第二份溶液。将四乙氧基硅烷2.5mL溶于12.5mLpH8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将第一份溶液与第二份溶液混合,4℃磁力搅拌12h,然后向混合溶液中加入四乙氧基硅烷溶液,继续在4℃磁力搅拌48h。反应完成后,将固液两相分离,对固相产物采用pH8的Tris-HCl缓冲溶液洗涤四次,再用超纯水洗脱至无蛋白质残留,冷冻干燥,得到牛血清白蛋白分子印迹聚合物。空白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与洗脱方法与此相同,只是在合成过程中未加入模板分子牛血清白蛋白。
实施例3:
将10mg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修饰碳纳米管加入到10mLpH8.9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置于100mL锥形瓶中超声分散30s,室温磁力搅拌12h,得到第一份溶液。将30mg牛血清白蛋白,80mg离子液体氯化1-丙基(三甲氧基硅基)-3-甲基咪唑溶于10mLpH8.9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4℃冰箱放置12h,得到第二份溶液。将四乙氧基硅烷2.5mL溶于12.5mLpH8.9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将第一份溶液与第二份溶液混合,4℃磁力搅拌12h,然后向混合溶液中加入四乙氧基硅烷溶液,继续在4℃磁力搅拌48h。反应完成后,将固液两相分离,对固相产物采用pH8.9的Tris-HCl缓冲溶液洗涤四次,再用超纯水洗脱至无蛋白质残留,冷冻干燥,得到牛血清白蛋白分子印迹聚合物。空白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与洗脱方法与此相同,只是在合成过程中未加入模板分子牛血清白蛋白。
实施例4:
将10mg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修饰碳纳米管加入到10mLpH9.9的碳酸钠-碳酸氢钠缓冲溶液中,置于100mL锥形瓶中超声分散30s,室温磁力搅拌12h,得到第一份溶液。将30mg牛血清白蛋白,160mg离子液体氯化1-丙基(三甲氧基硅基)-3-甲基咪唑溶于10mLpH9.9的碳酸钠-碳酸氢钠缓冲溶液中,4℃冰箱放置12h,得到第二份溶液。将四乙氧基硅烷2.5mL溶于12.5mLpH9.9的碳酸钠-碳酸氢钠缓冲液中,将第一份溶液与第二份溶液混合,4℃磁力搅拌12h,然后向混合溶液中加入四乙氧基硅烷溶液,继续在4℃磁力搅拌48h。反应完成后,将固液两相分离,对固相产物采用pH9.9的碳酸钠-碳酸氢钠缓冲溶液洗涤四次,再用超纯水洗脱至无蛋白质残留,冷冻干燥,得到牛血清白蛋白分子印迹聚合物。空白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与洗脱方法与此相同,只是在合成过程中未加入模板分子牛血清白蛋白。
实施例5:
将10mg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修饰碳纳米管加入到10mLpH8.9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置于100mL锥形瓶中超声分散30s,室温磁力搅拌12h,得到第一份溶液。将45mg牛血清白蛋白,120mg离子液体氯化1-丙基(三甲氧基硅基)-3-甲基咪唑溶于10mLpH8.9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4℃冰箱放置12h,得到第二份溶液。将四乙氧基硅烷1.5mL溶于13.5mLpH8.9的Tris-HCl缓冲液中,将第一份溶液与第二份溶液混合,4℃磁力搅拌12h,然后向混合溶液中加入四乙氧基硅烷溶液,继续在4℃磁力搅拌48h。反应完成后,将固液两相分离,对固相产物采用pH8.9的Tris-HCl缓冲溶液洗涤四次,再用超纯水洗脱至无蛋白质残留,冷冻干燥,得到牛血清白蛋白分子印迹聚合物。空白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与洗脱方法与此相同,只是在合成过程中未加入模板分子牛血清白蛋白。
实施例6:
将10mg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修饰碳纳米管加入到10mLpH8.9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置于100mL锥形瓶中超声分散30s,室温磁力搅拌12h,得到第一份溶液。将45mg牛血清白蛋白,120mg离子液体氯化1-丙基(三甲氧基硅基)-3-甲基咪唑溶于10mLpH8.9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4℃冰箱放置12h,得到第二份溶液。将四乙氧基硅烷2mL溶于13mLpH8.9的Tris-HCl缓冲液中,将第一份溶液与第二份溶液混合,4℃磁力搅拌12h,然后向混合溶液中加入四乙氧基硅烷溶液,继续在4℃磁力搅拌48h。反应完成后,将固液两相分离,对固相产物采用pH8.9的Tris-HCl缓冲溶液洗涤四次,再用超纯水洗脱至无蛋白质残留,冷冻干燥,得到牛血清白蛋白分子印迹聚合物。空白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与洗脱方法与此相同,只是在合成过程中未加入模板分子牛血清白蛋白。
实施例7:
将10mg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修饰碳纳米管加入到10mLpH8.9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置于100mL锥形瓶中超声分散30s,室温磁力搅拌12h,得到第一份溶液。将45mg牛血清白蛋白,120mg离子液体氯化1-丙基(三甲氧基硅基)-3-甲基咪唑溶于10mLpH8.9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4℃冰箱放置12h,得到第二份溶液。将四乙氧基硅烷2.5mL溶于12.5mLpH8.9的Tris-HCl缓冲液中,将第一份溶液与第二份溶液混合,4℃磁力搅拌12h,然后向混合溶液中加入四乙氧基硅烷溶液,继续在4℃磁力搅拌48h。反应完成后,将固液两相分离,对固相产物采用pH8.9的Tris-HCl缓冲溶液洗涤四次,再用超纯水洗脱至无蛋白质残留,冷冻干燥,得到牛血清白蛋白分子印迹聚合物。空白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与洗脱方法与此相同,只是在合成过程中未加入模板分子牛血清白蛋白。
实施例8:
将10mg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修饰碳纳米管加入到10mLpH8.9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置于100mL锥形瓶中超声分散30s,室温磁力搅拌12h,得到第一份溶液。将45mg牛血清白蛋白,120mg离子液体氯化1-丙基(三甲氧基硅基)-3-甲基咪唑溶于10mLpH8.9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4℃冰箱放置12h,得到第二份溶液。将四乙氧基硅烷3.5mL溶于11.5mLpH8.9的Tris-HCl缓冲液中,将第一份溶液与第二份溶液混合,4℃磁力搅拌12h,然后向混合溶液中加入四乙氧基硅烷溶液,继续在4℃磁力搅拌48h。反应完成后,将固液两相分离,对固相产物采用pH8.9的Tris-HCl缓冲溶液洗涤四次,再用超纯水洗脱至无蛋白质残留,冷冻干燥,得到牛血清白蛋白分子印迹聚合物。空白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与洗脱方法与此相同,只是在合成过程中未加入模板分子牛血清白蛋白。
实施例9:
将10mg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修饰碳纳米管加入到10mLpH8.9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置于100mL锥形瓶中超声分散30s,室温磁力搅拌12h,得到第一份溶液。将45mg牛血清白蛋白,120mg离子液体氯化1-丙基(三甲氧基硅基)-3-甲基咪唑溶于10mLpH8.9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4℃冰箱放置12h,得到第二份溶液。将四乙氧基硅烷5mL溶于10mLpH8.9的Tris-HCl缓冲液中,将第一份溶液与第二份溶液混合,4℃磁力搅拌12h,然后向混合溶液中加入四乙氧基硅烷溶液,继续在4℃磁力搅拌48h。反应完成后,将固液两相分离,对固相产物采用pH8.9的Tris-HCl缓冲溶液洗涤四次,再用超纯水洗脱至无蛋白质残留,冷冻干燥,得到牛血清白蛋白分子印迹聚合物。空白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与洗脱方法与此相同,只是在合成过程中未加入模板分子牛血清白蛋白。
实施例10:
将10mg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修饰碳纳米管加入到10mLpH9.9的碳酸钠-碳酸氢钠缓冲溶液中,置于100mL锥形瓶中超声分散30s,室温磁力搅拌12h,得到第一份溶液。将60mg牛血清白蛋白,180mg离子液体氯化1-丙基(三甲氧基硅基)-3-甲基咪唑溶于10mLpH8.9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4℃冰箱放置12h,得到第二份溶液。将四乙氧基硅烷2mL溶于13mLpH9.9的碳酸钠-碳酸氢钠中,将第一份溶液与第二份溶液混合,4℃磁力搅拌12h,然后向混合溶液中加入四乙氧基硅烷溶液,继续在4℃磁力搅拌48h。反应完成后,将固液两相分离,对固相产物采用pH9.9的碳酸钠-碳酸氢钠缓冲溶液洗涤四次,再用超纯水洗脱至无蛋白质残留,冷冻干燥,得到牛血清白蛋白分子印迹聚合物。空白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与洗脱方法与此相同,只是在合成过程中未加入模板分子牛血清白蛋白。
实施例11:
将10mg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修饰碳纳米管加入到10mLpH9.9的碳酸钠-碳酸氢钠缓冲溶液中,置于100mL锥形瓶中超声分散30s,室温磁力搅拌12h,得到第一份溶液。将60mg牛血清白蛋白,240mg离子液体氯化1-丙基(三甲氧基硅基)-3-甲基咪唑溶于10mLpH9.9的碳酸钠-碳酸氢钠缓冲溶液中,4℃冰箱放置12h,得到第二份溶液。将四乙氧基硅烷2mL溶于13mLpH9.9的碳酸钠-碳酸氢钠中,将第一份溶液与第二份溶液混合,4℃磁力搅拌12h,然后向混合溶液中加入四乙氧基硅烷溶液,继续在4℃磁力搅拌48h。反应完成后,将固液两相分离,对固相产物采用pH9.9的碳酸钠-碳酸氢钠缓冲溶液洗涤四次,再用超纯水洗脱至无蛋白质残留,冷冻干燥,得到牛血清白蛋白分子印迹聚合物。空白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与洗脱方法与此相同,只是在合成过程中未加入模板分子牛血清白蛋白。
实施例12:
将10mg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修饰碳纳米管加入到10mLpH9.9的碳酸钠-碳酸氢钠缓冲溶液中,置于100mL锥形瓶中超声分散30s,室温磁力搅拌12h,得到第一份溶液。将60mg牛血清白蛋白,300mg离子液体氯化1-丙基(三甲氧基硅基)-3-甲基咪唑溶于10mLpH9.9的碳酸钠-碳酸氢钠缓冲溶液中,4℃冰箱放置12h,得到第二份溶液。将四乙氧基硅烷2mL溶于13mLpH9.9的碳酸钠-碳酸氢钠中,将第一份溶液与第二份溶液混合,4℃磁力搅拌12h,然后向混合溶液中加入四乙氧基硅烷溶液,继续在4℃磁力搅拌48h。反应完成后,将固液两相分离,对固相产物采用pH9.9的碳酸钠-碳酸氢钠缓冲溶液洗涤四次,再用超纯水洗脱至无蛋白质残留,冷冻干燥,得到牛血清白蛋白分子印迹聚合物。空白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与洗脱方法与此相同,只是在合成过程中未加入模板分子牛血清白蛋白。
图1为上述实施例1-12牛血清白蛋白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示意图。首先,牛血清白蛋白与功能单体氯化1-丙基(三甲氧基硅基)-3-甲基咪唑通过静电作用形成复合物;硅氧烷功能化离子液体和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修饰碳纳米管之间发生水解缩聚反应,将牛血清白蛋白/功能单体复合物固定在碳纳米管表面;加入的交联剂四乙氧基硅烷水解缩聚成溶胶,将牛血清白蛋白/功能单体复合物包裹在碳纳米管表面;洗脱出模板分子,碳纳米管表面留下对牛血清白蛋白具有特异性吸附能力的印迹位点。
图2通过紫外光谱法评价了不同pH条件下,不同用量离子液体与30mg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其中,△A为牛血清白蛋白与离子液体单样吸光度的和减去两者混合后的吸光度,用于评价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的理论作用力大小,△A越大,表明两者作用力越强。从图中可知,pH对离子液体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作用力有显著影响,当pH为7时,两者之间的作用力最大,随着pH值的升高,两者之间作用力显著下降。另外,离子液体的含量越高,△A越大,当离子液体含量达到一定值以后,△A值趋于稳定。四种不同pH条件下,最佳的离子液体用量分别为50mg,60mg,80mg和140mg。
图3比较了上述实施例5-9加入不同含量四乙氧基硅烷交联剂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和空白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吸附量。由图可知,随着交联剂的增加,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和空白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吸附量先增加后减少,交联剂含量为3.5mL(占混合溶液总体积的10%)时,吸附量最大,而交联剂含量为2mL(占混合溶液总体积的5.7%)时,特异吸附性能最好。
表2比较了上述实施例5-9加入不同含量四乙氧基硅烷交联剂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和空白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比表面积及其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吸附量。从表中可以看出,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吸附量与其比表面积呈反比例关系,而空白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吸附量与其比表面积呈正比例关系。一般而言,对于非特异性的物理吸附,比表面积越大,吸附量应该是越大的,而本发明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由于在其表面存在对牛血清白蛋白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印迹位点,因此其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吸附主要受印迹位点强弱和数量的影响,而与比表面积的大小影响不大。比如,当交联剂的含量为2mL时,尽管分子印迹聚合物和空白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比表面积非常接近,但是其吸附量相差很大,印迹因子达到2.33。当交联剂的含量为2.5mL(占混合溶液总体积的7.1%)时,印迹因子达2.29,仅次于最佳数值。
图4为上述实施例5-9加入不同含量四乙氧基硅烷交联剂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和空白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热重曲线图。从图中可知,分子印迹聚合物(a-e)与空白分子印迹聚合物(f)的失重曲线非常相似,温度上升到800℃时,b与f的重量损失都为18%,说明分子印迹聚合物与空白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热稳定非常好,碳纳米管表面的聚合物厚度一致,同时也说明分子印迹聚合物中牛血清白蛋白洗脱完全。
表2不同交联剂含量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和空白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比表面积及其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吸附量
图5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修饰碳纳米管以及上述实施例5、6和9加入不同含量四乙氧基硅烷交联剂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扫描电镜图。从图中可知,与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修饰碳纳米管相比,随着交联剂的增加,碳纳米管表面的聚合物涂层逐步增厚,碳纳米管的直径明显变粗。当交联剂的量为2mL时,碳纳米管表面的聚合物涂层较薄,厚度均匀,对牛血清白蛋白具有最佳的印迹效果。当交联剂的量为5mL时,碳纳米管表面的聚合物非常厚,同样存在传统包埋法存在的模板分子质量传递困难的问题,因此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印迹效果大幅度下降。
图6为上述实施例6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和空白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牛血清白蛋白的等温吸附曲线。从图中可知,随着溶液中牛血清白蛋白浓度增加,分子印迹聚合物和空白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吸附量也随之增加。当牛血清白蛋白的浓度增加到0.8mg/mL时,达到吸附平衡,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6.7和26.5mg/g。很明显,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牛血清白蛋白的亲和力比空白分子印迹聚合物高得多,这主要归因于碳纳米管表面形成的对牛血清白蛋白具有特异性的印迹位点。
图7比较了不同pH条件下,上述实施例6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吸附量。由于蛋白质存在等电点,随着pH值的变化,蛋白质本身的电荷性也会发生变化。从图中可知,随着pH值的增加,分子印迹聚合物与空白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吸附量均明显降低。由于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量减小的幅度比空白分子印迹聚合物小,因此,印迹因子逐渐增大。当pH为9.9时,印迹因子可以达到5.0。这些结果表明,牛血清白蛋白在分子印迹聚合物表面的吸附作用以静电相互作用为主。
图8比较了上述实施例6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牛血清白蛋白,人血清白蛋白,人血红蛋白以及溶菌酶的吸附能力。从图中可知,分子印迹聚合物对人血清白蛋白,人血红蛋白以及溶菌酶的印迹因子分别为1.79,0.85和1.04,选择性因子分别为1.11,2.33和1.90。分子印迹聚合物对人血清白蛋白同样具有较好的印迹效果,这主要是因为人血清白蛋白与牛血清白蛋白同为球状心形蛋白,且分子大小、等电点和氨基酸序列相似。对于与牛血清白蛋白结构性质相差较大的牛血红蛋白和溶菌酶,分子印迹和空白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量相差不大,其对溶菌酶的吸附量比牛血清白蛋白更大,这主要是因为溶菌酶等电点在10.5左右,与缓冲溶液的pH8.9比较接近。这些结果表明,本发明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牛血清白蛋白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吸附能力。
图9为上述实施例6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和空白分子印迹聚合物的重复利用性。从图中可知,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分子印迹和空白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吸附量都有所降低,但不是非常显著。第四次使用时,分子印迹与空白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吸附量分别下降至81.6%和87.6%,这有可能是因为洗脱离心导致了分子印迹材料的质量损失,也有可能是因为洗脱过程导致了碳纳米管表面聚合物涂层损坏,破坏了部分印迹位点。但总的来说,分子印迹聚合物重复使用后仍然能表现出较稳定的吸附效果。

Claims (1)

1.一种制备牛血清白蛋白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10mg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修饰的碳纳米管加入到10mlpH为7~10的缓冲溶液中,超声、搅拌分散均匀,得到第一份溶液;
2)将30~60mg牛血清白蛋白,45~300mg氯化1-丙基(三甲氧基硅基)-3-甲基咪唑溶于10mlpH为7~10的缓冲溶液中,得到第二份溶液;
3)将1.5~5ml交联剂溶于pH为7~10的的缓冲液中,使交联剂溶液的总体积为15ml,将第一份溶液与第二份溶液混合,搅拌2~12h,然后加入交联剂溶液,继续搅拌1~3天;
4)将固液两相分离,对固相产物采用缓冲溶液洗涤1~5次,再用超纯水洗脱至无蛋白质残留,冷冻干燥,即得,
所述交联剂为四乙氧基硅烷;
所述交联剂的体积为2~2.5ml;
所述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修饰的碳纳米管是对羧基化碳纳米管进行表面化学修饰得到的,所述羧基化碳纳米管的管径10-20nm,长度10-30μm,-COOH含量2.00wt%,纯度>95%,比表面积>200m2/g,表面化学修饰的方法是:称取0.5g羧基化碳纳米管,加入40mL二氯亚砜和10滴二甲基甲酰胺,70℃搅拌冷凝回流24h后80℃直接蒸干,再加入40ml二甲基甲酰胺和20ml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45℃下搅拌冷凝回流48h,产物用乙腈洗涤,60℃烘干。
CN201510134432.6A 2015-03-26 2015-03-26 牛血清白蛋白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447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34432.6A CN104744702B (zh) 2015-03-26 2015-03-26 牛血清白蛋白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34432.6A CN104744702B (zh) 2015-03-26 2015-03-26 牛血清白蛋白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44702A CN104744702A (zh) 2015-07-01
CN104744702B true CN104744702B (zh) 2016-01-20

Family

ID=53585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3443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44702B (zh) 2015-03-26 2015-03-26 牛血清白蛋白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447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45579B (zh) * 2015-07-07 2016-06-08 华中农业大学 碳纳米管表面溶菌酶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98721B (zh) * 2015-11-23 2018-03-09 天津科技大学 一种黄曲霉毒素分子印迹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14997B (zh) * 2017-06-30 2019-12-17 三峡大学 生物蛋白印迹水凝胶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基底的制备方法
CN108079974B (zh) * 2017-12-26 2021-03-12 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蛋白印迹高分子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吸附装置
CN108752524B (zh) * 2018-06-22 2021-06-04 西京学院 一种溶菌酶分子印迹温度敏感性水凝胶的制备方法
CN110343250B (zh) * 2018-06-28 2021-11-30 新加坡国立大学 一种基于两次或多次聚合形成的分子印迹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897144B (zh) * 2019-02-28 2020-05-19 南开大学 多肽交联的蛋白质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324409A (zh) * 2020-09-23 2023-06-23 国立大学法人神户大学 用于制作检测对象分析用传感器的基材、检测对象分析用传感器和检测对象的分析方法
CN113385150B (zh) * 2021-05-26 2023-05-05 扬州大学 磁性分子印迹多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90506A2 (en) * 2003-03-03 2004-10-21 University Of Massachussets Surfaces that selectively bind to moieties
CN100500693C (zh) * 2005-04-26 2009-06-17 南开大学 分子印迹树脂和制备方法及其分离提纯蛋白质的应用
CN1911975A (zh) * 2005-11-25 2007-02-14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蛋白质印迹两亲性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00557C (zh) * 2005-11-25 2008-07-09 天津理工大学 蛋白质印迹大孔高分子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84984B (zh) * 2012-02-29 2017-10-13 哈佛大学校长及研究员协会 抗生素药敏性的快速测试
CN104142361B (zh) * 2014-07-31 2016-08-17 中南民族大学 一种蛋白质分子印迹聚离子液体膜电化学传感器
CN104356308B (zh) * 2014-11-14 2017-03-01 中北大学 一种牛血清白蛋白分子表面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44702A (zh) 2015-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44702B (zh) 牛血清白蛋白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Zhou et al. Recent advances and trends of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for specific recognition in aqueous matrix: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sample pretreatment
Xu et al. A novel poly (deep eutectic solvent)-based magnetic silica composite for solid-phase extraction of trypsin
Liu et al. A review on the use of ionic liquids in preparation of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for applications in solid-phase extraction
Wang et al. Double affinity integrated MIPs nanoparticles for specific separation of glycoproteins: A combination of synergistic multiple bindings and imprinting effect
CN103801269B (zh) 一种表面印迹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
Li et al.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grafted on polysaccharide microsphere surface by the sol–gel process for protein recognition
Shi et al. Chitosan-coated silica beads as immobilized metal affinity support for protein adsorption
Su et al. A combination of “thiol− ene” click chemistry and surface initiated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Fabrication of boronic acid functionalized magnetic graphene oxide composite for enrichment of glycoproteins
Perçin et al.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 (N-isopropylacrylamide) thermosensitive based cryogel for immunoglobulin G purification
Wu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green reagents for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Li et al. Deep eutectic solvents functionalized polymers for easily and efficiently promoting biocatalysis
Yuan et al. A novel ionic liquid polymer material with high binding capacity for proteins
Zhang et al. Growth of MOF@ COF on corncob as effective adsorbent for enhancing adsorption of sulfonamides and its mechanism
Sun et al. Interconnectivity of macroporous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fabricated by hydroxyapatite-stabilized Pickering high internal phase emulsions-hydrogels for the selective recognition of protein
Guo et al. Novel smart chiral magnetic microspheres for enantioselective adsorption of tryptophan enantiomers
Fan et al. Preparation of a novel mixed non-covalent and semi-covalent molecularly imprinted membrane with hierarchical pores for separation of genistein in Radix Puerariae Lobatae
Bai et al. Upper surface imprinted membrane prepared by magnetic guidance phase inversion method for highly efficient and selective separation of Artemisinin
Ding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iocompatible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 (ionic liquid) films on the surface of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Dmitrienko et al.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for biomedical and bio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Li et al. One-pot preparation of silica-supported hybrid immobilized metal affinity adsorbent with macroporous surface based on surface imprinting coating technique combined with polysaccharide incorporated sol–gel process
Zhou et al. Metal coordination assisted thermo-sensitive magnetic imprinted microspheres for selective adsorption and efficient elution of proteins
Zhou et al. Thiolactone-based conjugation assisted magnetic imprinted microspheres for specific capturing target proteins
CN110152624A (zh) 一种微孔聚合物包覆的亲水性树脂及其在糖肽富集中的应用
Zhu et al. Direct growth of boronate based shikimic acid imprinted polymer on porous substrate surface: A stable membrane for specific molecular separ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

Termination date: 201903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