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42998A - 一种双轴后独轮驱动电动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轴后独轮驱动电动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42998A
CN104742998A CN201510123028.9A CN201510123028A CN104742998A CN 104742998 A CN104742998 A CN 104742998A CN 201510123028 A CN201510123028 A CN 201510123028A CN 104742998 A CN104742998 A CN 1047429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ar panel
single wheel
twin shaft
electronlmobil
wheel dri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2302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海
梁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ning University
Nanning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Nanning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ning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Nanning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51012302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42998A/zh
Publication of CN1047429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429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61/00Motor vehicles or trail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r number of whe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four wheels in diamond pattern
    • B62D61/06Motor vehicles or trail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r number of whe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four wheels in diamond pattern with only three wheels
    • B62D61/065Motor vehicles or trail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r number of whe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four wheels in diamond pattern with only three wheels with single rear whe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3/00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vibration damp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7/00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8/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y from forces of nature, e.g. sun or wind
    • B60L8/003Converting light into electric energy, e.g. by using photo-voltaic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轴后独轮驱动电动汽车,包括:车架;两个前转向轮,其设置在车架的前端;后驱动轮,其通过后平叉设置在所述车架的后端;电动机,其通过链条传动驱动所述后驱动轮。本发明采用后独轮驱动,减少了车轮接触地面时车辆的滚动阻力,而且省略传统汽车的变速器与差速器的总成,进而减轻汽车的整备质量,节省车载电池的消耗,从而大大提高车辆的续航能力;并设置与减震器连接的加长杠杆,通过调节减震器与加长杠杆之间的连接位置,可以适合使用于不同路况条件,让车辆在各种路况条件下能够保持驱动轮紧贴路面,有足够的驱动力,方法简单、成本低、重量轻、并达到了设计的强度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双轴后独轮驱动电动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轴后独轮驱动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汽车数量猛增,城市空气污染其原因之一为汽车尾气排放过多,但由于大气污染,城市空气质量不断恶化,雾霾天气不断增加,所以对汽车尾气排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无污染的理想“零排放”纯电动汽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纯电动汽车的优点是:它本身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有利于节约能源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量,正因为它有这些优点,如今汽车工业的热点就是电动汽车的研究和应用。
目前市面上电动汽车都是延续汽油汽车的设计思路,基本上都是四个车轮的,由于四个车轮接触地面车辆的滚动阻力增加,而且四个车轮的车辆必然含有两个驱动轮,这就需要变速器和差速器的总成等装置,装置复杂,同时传动机构比较复杂,研发和制造成本相对较高,这都不利于电动汽车这类低能耗低动力的车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能够提供一种双轴后独轮驱动电动汽车,采用后独轮驱动,减少了车轮接触地面时车辆的滚动阻力,而且省略传统汽车的变速器与差速器的总成,进而减轻汽车的整备质量,节省车载电池的消耗,从而大大提高车辆的续航能力,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通过设置与减震器连接的加长杠杆,并调节减震器与加长杠杆之间的角度,可适应路面凹凸不平的变化,在凹凸不平路面行驶时,始终保持驱动轮紧贴路面。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通过设有太阳能充电机构,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延长电动汽车的行驶时间,避免开车中途没电,而且太阳能电池能随着太阳的位置而调节角度,使太阳能电池能够最大范围的接受太阳的照射从而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轴后独轮驱动电动汽车,包括:
车架;
两个前转向轮,其设置在车架的前端;
后驱动轮,其通过后平叉设置在所述车架的后端;
电动机,其通过链条传动驱动所述后驱动轮。
优选的是,所述的双轴后独轮驱动电动汽车中,还包括:
圆杆,其沿着所述车架横向方向固定连接在所述车架后端,所述圆杆外部可转动地套设一匹配的圆套筒,所述圆套筒与所述后平叉远离所述后驱动轮的一端固定垂直连接;
加长杠杆,其固定连接在所述后平叉上面且远离所述后驱动轮,所述加长杠杆与所述后平叉形成120°的角度;
减震器,其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车架后端,其另一端设有一个第一通孔,所述加长杠杆沿着其长度方向均匀设有多个相匹配的第二通孔,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任意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通孔连接所述减震器与所述加长杠杆;
且所述减震器、所述加长杠杆均分别与所述圆套筒垂直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的双轴后独轮驱动电动汽车中,还包括:
设于所述车架上的壳体以及座椅,车轮转向装置,车轮刹车装置,驾驶操纵装置,电动机调速控制装置以及蓄电池组。
优选的是,所述的双轴后独轮驱动电动汽车中,还包括防撞装置,其包括:
不锈钢空心管,其沿所述壳体的下部外周设置;
多个V型加强梁,其间隔设置在所述不锈钢空心管与所述车架之间,且所述V型加强梁由两块呈75°~90°夹角的金属板组成,所述金属板的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为2-2.5mm;
多个减震弹簧,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不锈钢空心管与所述壳体,且任意两个V型加强梁之间设有一根减震弹簧。
优选的是,所述的双轴后独轮驱动电动汽车中,所述不锈钢空心管的表面包覆有厚度为1-1.5cm的橡胶垫。
优选的是,所述的双轴后独轮驱动电动汽车中,还包括,太阳能充电机构,其包括:
竖直板,其竖直连接于所述座椅椅背;
水平板,其通过第一转轴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竖直板,所述第一转轴上设置有一用于限制所述竖直板和所述水平板之间的夹角的第一限位凸块,使所述水平板与所述竖直板呈90-270°,所述水平板的表面开设有一凹槽;
第一太阳能电池板,其内嵌在所述凹槽内;
第二太阳能电池板,其通过第二转轴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板,所述第二转轴上设置有一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板和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板之间的夹角的第二限位凸块,使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板与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板呈0-180°。
优选的是,所述的双轴后独轮驱动电动汽车中,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板为多个子板拼接而成,所述多个子板平行排列,每个所述子板包括两个呈45-60°夹角的斜子板。
优选的是,所述的双轴后独轮驱动电动汽车中,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板与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板表面包覆有厚度为3-5mm的防水透气膜。
优选的是,所述的双轴后独轮驱动电动汽车中,所述电动机采用直流串激电动机。
优选的是,所述的双轴后独轮驱动电动汽车中,所述车壳体材料采用玻璃钢。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采用后独轮驱动,减少了车轮接触地面时车辆的滚动阻力,而且省略传统汽车的变速器与差速器的总成,进而减轻汽车的整备质量,节省车载电池的消耗,从而大大提高了续航能力;通过设置与减震器连接的加长杠杆,并调节减震器与加长杠杆之间的角度,可适应路面凹凸不平的变化,在凹凸不平路面行驶时,始终保持驱动轮紧贴路面;通过设有太阳能充电机构,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延长电动汽车的行驶时间,避免开车中途没电,而且太阳能电池能随着太阳的位置而调节角度,使太阳能电池能够最大范围的接受太阳的照射从而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双轴后独轮驱动电动汽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双轴后独轮驱动电动汽车中的防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双轴后独轮驱动电动汽车中的太阳能充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双轴后独轮驱动电动汽车中的第二太阳能电池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双轴后独轮驱动电动汽车,包括:
车架1;
两个前转向轮2,其设置在车架1的前端;
后驱动轮3,其通过后平叉5设置在所述车架1的后端;
电动机,其通过链条传动驱动所述后驱动轮3。
本发明的电动汽车是三轮电动汽车,减少了车轮接触地面时车辆的滚动阻力,所述车架1前端连接两个所述前转向轮2,通过齿轮齿条式转向机等实现前转向轮的转向操纵,后端有一个所述后驱动轮3,采用后独轮驱动,省略了传统汽车的变速器与差速器的总成,进而减轻汽车的整备质量,节省车载电池的消耗,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适合于电动汽车这类低能耗低动力的车型。
所述的双轴后独轮驱动电动汽车中,还包括:
圆杆,其沿着所述车架1横向方向固定连接在所述车架1后端,所述圆杆外部可转动地套设一匹配的圆套筒4,所述圆套筒4与所述后平叉5远离所述后驱动轮3的一端固定垂直连接;
加长杠杆6,其固定连接在所述后平叉5上面且远离所述后驱动轮3,所述加长杠杆6与所述后平叉5形成120°的角度;
减震器7,其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车架1后端,其另一端设有一个第一通孔,所述加长杠杆6沿着其长度方向均匀设有多个相匹配的第二通孔,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任意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通孔连接所述减震器7与所述加长杠杆6;
且所述减震器7、所述加长杠杆6均分别与所述圆套筒4垂直设置。
开车前,通过所述螺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不同的所述第二通孔来连接所述减震器7和所述加长杠杆6,从而调节所述减震器7与所述加长杠杆6之间的连接角度,从而调节车身高度,以适应路面凹凸不平的变化,在凹凸不平路面行驶时,始终保持驱动轮紧贴路面。
所述的双轴后独轮驱动电动汽车中,还包括:
设于所述车架1上的壳体110以及座椅120,车轮转向装置,车轮刹车装置,驾驶操纵装置,电动机调速控制装置以及蓄电池组130,所述壳体110是敞篷式,所述座椅120安装在所述车架1上,所述蓄电池放置在所述车架1上靠近所述座椅120后方的位置。
所述的双轴后独轮驱动电动汽车中,还包括防撞装置,其包括:
不锈钢空心管810,其沿所述壳体110的下部外周设置;
多个V型加强梁820,其间隔设置在所述不锈钢空心管810与所述壳体110之间,且所述V型加强梁820由两块呈75°~90°夹角的金属板组成,所述金属板的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为2-2.5mm;
多个减震弹簧830,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不锈钢空心管810与所述壳体110,且任意两个V型加强梁820之间设有一根减震弹簧830。
所述的双轴后独轮驱动电动汽车中,所述不锈钢空心管810的表面包覆有厚度为1-1.5cm的橡胶垫。
在所述壳体110下部外周设置所述不锈钢空心管810,可以有效将紧急碰撞情况下碰撞物体对车本身的伤害减到最低,而在所述壳体110和所述不锈钢空心管810之间间隔设置多个所述V型加强梁820和多个所述减震弹簧830,进一步提高车子抗碰撞能力,提高其安全性能,而且所述减震弹簧830对碰撞可以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构成所述V型加强梁810的金属板上开设多个直径为2-2.5mm的通孔,这样既可以减轻所述V型加强梁的重量负担,又不会因为通孔的存在而降低其抗压强度;不锈钢空心管810表面包覆厚度为1-1.5cm的橡胶垫,由于橡胶具有很好的弹性,进一步降低了碰撞所造成的损害和影响,而橡胶厚度过低,则防碰撞缓冲效果不佳,而厚度过高,则浪费材料,影响美观。
所述的双轴后独轮驱动电动汽车中,还包括,太阳能充电机构,其包括:
竖直板910,其竖直连接于所述座椅120椅背;
水平板920,其通过第一转轴930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竖直板910,所述第一转轴930上设置有一用于限制所述竖直板910和所述水平板920之间的夹角的第一限位凸块,使所述水平板920与所述竖直板910呈90-270°,所述水平板920的表面开设有一凹槽;
第一太阳能电池板940,其内嵌在所述凹槽内;
第二太阳能电池板950,其通过第二转轴960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板940,所述第二转轴960上设置有一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板940和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板950之间的夹角的第二限位凸块,使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板940与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板950呈0-180°。
所述竖直板910竖直连接于所述座椅120椅背,水平板920可以绕着所述第一转轴930转动,与所述竖直板910形成90-270°的角度,而所述水平板920的表面开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第一太阳能电池板940,这样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板940就可以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调节自身的角度,以最大面积的接受太阳能的照射,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能,从而转换能电能,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板950可以绕着所述第二转轴960转动,与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板950形成0-180°的角度,亦可以通过调节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板950自身的角度,从而最大面积的利用太阳能;
所述的双轴后独轮驱动电动汽车中,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板950为多个子板拼接而成,所述多个子板平行排列,每个所述子板包括两个呈45-60°夹角的斜子板951,这样很大程度增加了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板的表面积,可以将更多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所述的双轴后独轮驱动电动汽车中,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板940与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板950表面包覆有厚度为3-5mm的防水透气膜,防止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板940和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板950被水汽或者雨水淋湿所造成的损害。
所述的双轴后独轮驱动电动汽车中,所述电动机采用直流串激电动机,直流串激电动机具有软机械特性,其转矩和转速可随着运行阻力以及运行条件变化而自行调节,工作可靠,操作简单。
所述的双轴后独轮驱动电动汽车中,所述壳体110材料采用玻璃钢,成本低、重量轻,并达到了设计的强度要求。
本发明为一种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后轴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本电动汽车车架结构为边梁式车架结构,车辆前转向轮为两个,后驱动轮为一个,设有一个驾驶座一个副驾驶座。其结构包括:车身、底盘、车轮、座椅、驾驶操纵机构、驾驶驱动电动机、电源和电动机的调速控制装置等组成。所述座椅、驾驶操纵机构、驾驶驱动电动机、电源和电动机的调速控制装置都布置于两条边梁组成的车辆底盘之上。所述车轮通过独立悬架机构连接于车辆底盘上。所述车身安装在车辆底盘上方。所述电动汽车积娱乐与使用为一体,是一些公园或景区用于租借游客代步的首选车辆。
一种双轴后独轮驱电动汽车,包括:车身、底盘、车轮、座椅、驾驶操纵机构、驾驶驱动电动机、电源和电动机的调速控制装置等。车辆车架结构为边梁式车身结构,车辆前转向轮为两个,后驱动轮为一个,设有一个驾驶座一个副驾驶座,以车身自带电源为能源,电动机作为驱动,调速控制装置和驾驶操纵机构作为车辆的行驶操纵方式。
所述的双轴后独轮驱电动汽车,前轮两个一左一右为转向轮通过齿轮齿条式转向机等实现转向操纵。后轮为单独一个轮,通过电动机提供动力由链条传动实现驱动。
所述的双轴后独轮驱电动汽车,底盘布置是由两条边梁承担整车支撑呈倒三角形布置,悬架、驱动和驾驶操纵机构均布置于底盘上。
所述的双轴后独轮驱电动汽车,其底盘特征在于前悬架为双横臂式独立悬架,布置于倒三角形边梁的两边顶点处。后悬架为杠杆式独立悬架,布置于倒三角边梁的后端。
所述的双轴后独轮驱电动汽车,其后悬架特征在于独特设计了由螺旋弹簧支撑的杠杆式独立悬挂机构,它能自动适应路面凹凸不平的变化,并且巧妙布置了使用链条传动使得驱动结构见解,制造成本低。
所述的双轴后独轮驱电动汽车,采用具有“软”机械特性的直流串激电动机控制系统,系统工作可靠,操作简单,电机和控制装置都布置于车辆的座椅后方。
所述的双轴后独轮驱电动汽车,驾驶座与副驾驶座布置于车辆中部,左边为驾驶座右边为副驾驶座,相应的方向盘和油门、刹车等操纵机构也布置于驾驶座一侧。
所述的双轴后独轮驱电动汽车,车身安装在车辆底盘上面,设计成流线型敞篷式,露出驾驶座与副驾驶座,
所述的双轴后独轮驱电动汽车,车身融入了现代感强的跑车元素,美观大方,车身材料用玻璃钢制作,其制作方法简单、成本低、重量轻、并达到了设计的强度要求。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作品中采用了后轴独轮驱动,车身底盘结构为三角形,行驶稳定性高,省略传统汽车的变速器、差速器总成,从而减轻汽车的整备质量,节省车载电池的消耗,从而大大提高车辆的续航能力。2)后轮悬架为创新设计,采用了螺旋弹簧的杠杆式独立悬挂机构,它能自动适应路面凹凸不平的变化,在凹凸不平路面行驶时,始终保持驱动轮紧贴路面,使驱动力可靠。3)根据汽车行驶特性的要求,设计出了具有“软”机械特性的直流串激电动机控制系统,系统工作可靠,操作简单。4)车身设计成流线型敞篷式,融入了现代感强的跑车元素,美观大方;车身材料用玻璃钢制作,其制作方法简单、成本低、重量轻、并达到了设计的强度要求。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10)

1.一种双轴后独轮驱动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
两个前转向轮,其设置在车架的前端;
后驱动轮,其通过后平叉设置在所述车架的后端;
电动机,其通过链条传动驱动所述后驱动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后独轮驱动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圆杆,其沿着所述车架横向方向固定连接在所述车架后端,所述圆杆外部可转动地套设一匹配的圆套筒,所述圆套筒与所述后平叉远离所述后驱动轮的一端固定垂直连接;
加长杠杆,其固定连接在所述后平叉上面且远离所述后驱动轮,所述加长杠杆与所述后平叉形成120°的角度;
减震器,其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车架后端,其另一端设有一个第一通孔,所述加长杠杆沿着其长度方向均匀设有多个相匹配的第二通孔,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任意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通孔连接所述减震器与所述加长杠杆;
且所述减震器、所述加长杠杆均分别与所述圆套筒垂直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轴后独轮驱动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车架上的壳体以及座椅,车轮转向装置,车轮刹车装置,驾驶操纵装置,电动机调速控制装置以及蓄电池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轴后独轮驱动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撞装置,其包括:
不锈钢空心管,其沿所述壳体的下部外周设置;
多个V型加强梁,其间隔设置在所述不锈钢空心管与所述车架之间,且所述V型加强梁由两块呈75°~90°夹角的金属板组成,所述金属板的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为2-2.5mm;
多个减震弹簧,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不锈钢空心管与所述壳体,且任意两个V型加强梁之间设有一根减震弹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轴后独轮驱动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空心管的表面包覆有厚度为1-1.5cm的橡胶垫。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轴后独轮驱动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太阳能充电机构,其包括:
竖直板,其竖直连接于所述座椅椅背;
水平板,其通过第一转轴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竖直板,所述第一转轴上设置有一用于限制所述竖直板和所述水平板之间的夹角的第一限位凸块,使所述水平板与所述竖直板呈90-270°,所述水平板的表面开设有一凹槽;
第一太阳能电池板,其内嵌在所述凹槽内;
第二太阳能电池板,其通过第二转轴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板,所述第二转轴上设置有一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板和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板之间的夹角的第二限位凸块,使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板与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板呈0-18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轴后独轮驱动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板为多个子板拼接而成,所述多个子板平行排列,每个所述子板包括两个呈45-60°夹角的斜子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轴后独轮驱动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板与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板表面包覆有厚度为3-5mm的防水透气膜。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轴后独轮驱动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采用直流串激电动机。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轴后独轮驱动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壳体材料采用玻璃钢。
CN201510123028.9A 2015-03-19 2015-03-19 一种双轴后独轮驱动电动汽车 Pending CN1047429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23028.9A CN104742998A (zh) 2015-03-19 2015-03-19 一种双轴后独轮驱动电动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23028.9A CN104742998A (zh) 2015-03-19 2015-03-19 一种双轴后独轮驱动电动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42998A true CN104742998A (zh) 2015-07-01

Family

ID=53583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23028.9A Pending CN104742998A (zh) 2015-03-19 2015-03-19 一种双轴后独轮驱动电动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4299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99288A (zh) * 2017-08-30 2017-12-22 良系(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车辆防托底装置和车辆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83540U (zh) * 1972-01-17 1973-10-11
JPS4883541U (zh) * 1972-01-17 1973-10-11
CN2380476Y (zh) * 1999-07-28 2000-05-31 张亚军 能减震和省力的自行车
CN2639148Y (zh) * 2003-07-30 2004-09-08 苏援农 微型电动代步车
CN200964131Y (zh) * 2006-10-30 2007-10-24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悬架系统
CN201021238Y (zh) * 2007-03-27 2008-02-13 李永祥 一种防撞保险杠总成
CN201023543Y (zh) * 2007-01-25 2008-02-20 刘晓龙 一种新型电动三轮车
CN201821294U (zh) * 2010-09-21 2011-05-04 上海科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波浪形太阳能采集装置
CN201821295U (zh) * 2010-09-21 2011-05-04 上海科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太阳能支架
CN203544257U (zh) * 2013-11-07 2014-04-16 赵文力 便携式折叠太阳能电动车
CN203739819U (zh) * 2013-12-20 2014-07-30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多角度减震式保险杠
CN204688253U (zh) * 2015-03-19 2015-10-07 南宁学院 一种双轴后独轮驱动电动汽车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83540U (zh) * 1972-01-17 1973-10-11
JPS4883541U (zh) * 1972-01-17 1973-10-11
CN2380476Y (zh) * 1999-07-28 2000-05-31 张亚军 能减震和省力的自行车
CN2639148Y (zh) * 2003-07-30 2004-09-08 苏援农 微型电动代步车
CN200964131Y (zh) * 2006-10-30 2007-10-24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悬架系统
CN201023543Y (zh) * 2007-01-25 2008-02-20 刘晓龙 一种新型电动三轮车
CN201021238Y (zh) * 2007-03-27 2008-02-13 李永祥 一种防撞保险杠总成
CN201821294U (zh) * 2010-09-21 2011-05-04 上海科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波浪形太阳能采集装置
CN201821295U (zh) * 2010-09-21 2011-05-04 上海科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太阳能支架
CN203544257U (zh) * 2013-11-07 2014-04-16 赵文力 便携式折叠太阳能电动车
CN203739819U (zh) * 2013-12-20 2014-07-30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多角度减震式保险杠
CN204688253U (zh) * 2015-03-19 2015-10-07 南宁学院 一种双轴后独轮驱动电动汽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99288A (zh) * 2017-08-30 2017-12-22 良系(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车辆防托底装置和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86423B2 (en) Drifting kart
CN108859732B (zh) 一种分布式轮毂驱动电动汽车底盘结构
CN104175861B (zh) 一种全轮驱动全轮转向电动叉车底盘驱动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2059959B (zh) 新能源或混合动力的微型电动汽车
CN104890529B (zh) 一种代步电动汽车
CN203127051U (zh) 具有龙骨骨架的双轮自平衡巡逻车
CN204688253U (zh) 一种双轴后独轮驱动电动汽车
CN205916258U (zh) 一种具有助力驱动的两轮电动车
CN203698533U (zh) 具有框架式结构的双轮平衡车
CN100361858C (zh) 轴距可调节汽车
CN201023610Y (zh) 新型三轮车
CN104742998A (zh) 一种双轴后独轮驱动电动汽车
CN204095429U (zh) 一种四轮环保电动车
CN104309429A (zh) 一种四轮环保电动车
CN203832673U (zh) 一种四轮行走机构
CN102285413A (zh) 封闭式可变后轮距三轮车系统
CN102826150A (zh) 一种车体可倾斜式组合车辆
CN201646988U (zh) 脚踏电动四轮自行车
CN201665295U (zh) 太阳能独轮游览车
CN203637595U (zh) 一种电动沙滩车
CN204750349U (zh) 电动搬运车
CN201824896U (zh) 新能源或混合动力的微型电动汽车
CN106240727A (zh) 一种独立悬架的转向控制系统
CN201140668Y (zh) 一种全封闭四轮摩托车
CN201999131U (zh) 球形两轮双向轿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