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41496B - 复动化锻造模块 - Google Patents

复动化锻造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41496B
CN104741496B CN201310728914.5A CN201310728914A CN104741496B CN 104741496 B CN104741496 B CN 104741496B CN 201310728914 A CN201310728914 A CN 201310728914A CN 104741496 B CN104741496 B CN 1047414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 block
stress
force
power transmission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2891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41496A (zh
Inventor
苏贤修
蔡盛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tal Industrie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re
Original Assignee
Metal Industrie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r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tal Industrie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re filed Critical Metal Industrie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re
Priority to CN20131072891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414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414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414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414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414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JFORGING; HAMMERING; PRESSING METAL; RIVETING; FORGE FURNACES
    • B21J13/00Details of machines for forging, pressing, or hammering
    • B21J13/02Dies or mounting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Presses (AREA)
  • Forg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复动化锻造模块,包括:上模座,包括穿孔;上冲头,设置于上模座的穿孔内;下模座,相对应上模座而设置,下模座包括穿孔,相对应上冲头;下冲头,设置于下模座的穿孔内,当上模座对下模座施加向下作用力时,下模座向下移动;以及传动机构,包括:受力滑块,设置于下模座的下方,用以将向下作用力转变为第一横向作用力;传力滑块,设置于受力滑块的一侧,用以将第一横向作用力转变为向上作用力;以及冲头滑块,设置于传力滑块的上方,用以将向上作用力转变为第二横向作用力,其中当第二横向作用力推动上冲头时,上冲头向下模座移动。本发明的复动化锻造模块能控制该上模座及该上冲头之间的相对速度,以及该下冲头及该上冲头之间的相对速度。

Description

复动化锻造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复动化锻造模块,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利用滑块与滑块之间的推动及滑块与滑块之间的斜面角度,达到控制该上模座及该上冲头之间的相对速度,以及该下冲头及该上冲头之间的相对速度的复动化锻造模块。
背景技术
传统的锻造方法大都应用于锻制实体锻件(Solid Forgings),唯像歧状闳件、无缝一体形管件及各种高压管件皆具有单方向或多方向中空孔穴的特点,若以传统锻造成形的方式锻制,多道次的锻造工艺是必须的,若加上锻制前所需的加热及锻制后所需的剪缘、钻孔等机械加工程序,则整个工件所需的工艺可能多达十个道次,而且耗费大量的加工时间及造成材料的浪费。此时,若应用复动化锻造成形模具进行复动化锻造,即可达减少道次、减少村料、减少时间的目的。
复动化锻造工艺是近二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金属塑性成形技术,它可使锻件减少切削加工、改善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其有许多独特的优点。
图1为现有技术的杠杆式垂直双向复动化完全密闭锻造模块示意图。在该复动化完全密闭锻造模块900中,当上模座910向下移动,并且连动压制杆920下移。此时,驱动件930的内环锥面931顶推该些侧向冲头940,使得该些侧向冲头940到达定位,而该压制杆920与顶推杆950接触。由于上模座910与驱动件930间设置有弹性件960,因此该上模座910继续连动压制杆920下移,并使压制杆920压制该顶推杆950,而使顶推杆950驱动底板990与下冲头980上升,使得上、下冲头970、980同时与该些侧向冲头940密合。
然而,若要改变下冲头、上冲头之间的相对速度,则通常需要成更换另一台复动化锻造模块,以达到改变下冲头、上冲头之间的相对速度,无法直接只藉由更换顶推杆或侧向冲头而达到改变侧向冲头、下冲头、上冲头之间的相对速度。再者,顶推杆的杠杆传动方式是以杠杆的方式进行力量的传动,造成下冲头的移动速度为一变速,而不是定速,因此对于下冲头的移动速度会较难控制。
因此,便有需要提供一种能较准确控制上、下冲头的相对速度的复动化锻造模块,以解决前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控制该上模座及该上冲头之间的相对速度,以及该下冲头及该上冲头之间的相对速度的复动化锻造模块。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动化锻造模块,包括:一上模座,包括一穿孔;一上冲头,设置于该上模座的穿孔内;一下模座,相对应该上模座而设置,该下模座包括一穿孔,该穿孔相对应该上冲头;一下冲头,设置于该下模座的穿孔内,其中当该上模座对该下模座施加一向下作用力时,该下模座向下移动,该上模座、该下模座、该上冲头及该下冲头之间会形成一密闭空间,用以将一胚料设置在该密闭空间内;以及一传动机构,包括:一受力滑块,设置于该下模座的下方,用以将该向下作用力转变为一第一横向作用力;一传力滑块,设置于该受力滑块的一侧,用以将该第一横向作用力转变为一向上作用力;以及一冲头滑块,设置于该传力滑块的上方,用以将向上作用力转变为一第二横向作用力,其中当该第二横向作用力推动该上冲头时,该上冲头向该下模座移动。
本发明中所述的复动化锻造模块,利用不同滑块之间的推动,以及滑块与滑块之间的斜面角度,达到控制该上模座及该上冲头之间的相对速度,以及该下冲头及该上冲头之间的相对速度。而且在锻造时,只需利用一组动力源,对上模座施加压力,再藉由滑块之间的推动,就可达到复动化锻造的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杠杆式垂直双向复动化完全密闭锻造模块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复动化锻造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图3及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复动化锻造模块的剖面动作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复动化锻造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变速驱动箱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变速驱动箱的沿剖线aa’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变速驱动箱的动作图,其显示施力滑块、第一滑块及第二滑块的动作后的位置;
图9为本发明变速驱动箱的沿剖线bb’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动作图,其显示输出滑块、第一滑块及第二滑块的动作后的位置;
图11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复动化锻造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复动化锻造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 复动化锻造模块
101 胚料
102 密闭空间
110 上模座
110a 向下移动的力量
111 穿孔
120 上冲头
121 第四倾斜面
130 下模座
130a 向下移动的力量
131 穿孔
140 下冲头
200 传动机构
210 受力滑块
210a 横向移动的力量
211 第一倾斜面
220 传力滑块
220a 向上移动的力量
221 第二倾斜面
230 冲头滑块
230a 横向移动的力量
231 第三倾斜面
300 复动化锻造模块
320 传力滑块
330 冲头滑块
400 变速驱动箱
410 外壳
420 施力滑块
421 第一斜面
422 第二斜面
423 凹槽
424 受力面
430 第一滑块
431 受力面
432 施力面
440 第二滑块
441 受力面
442 施力面
450 输出滑块
451 第一受力面
452 第二受力面
453 出力面
500 复动化锻造模块
540 受力滑块
550 传力滑块
600 复动化锻造模块
630 下模座
640 受力滑块
900 复动化完全密闭锻造模块
910 上模座
920 压制杆
930 驱动件
931 内环锥面
940 侧向冲头
950 顶推杆
960 弹性件
970 上冲头
980 下冲头
990 驱动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将特举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再者,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垂直”或“横向”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复动化锻造模块的剖面示意图。该复动化锻造模块100包括:一上模座110、一上冲头120、一下模座130、一下冲头140以及一传动机构200。该上模座110包括一穿孔111。该上冲头120设置于该上模座110的穿孔111内。该下模座130相对应该上模座110而设置,并包括一穿孔131。该穿孔131相对应该上冲头120。该下冲头140设置于该下模座130的穿孔131内,其中当该上模座110对该下模座130施加一向下作用力时,该下模座130向下移动,且该下冲头140突出于该下模座130的该穿孔131。
该传动机构200包括一受力滑块210、一传力滑块220以及一冲头滑块230。该下模座130在垂直方向进行移动,该受力滑块210则设置于该下模座130的下方,用以将该向下作用力转变为一第一横向作用力,即该受力滑块210在水平方向进行移动。该传力滑块220设置于该受力滑块210的一侧,用以将该第一横向作用力转变为该向上作用力,即该传力滑块220在垂直方向进行移动。该冲头滑块230设置于该传力滑块220的上方,用以将向上作用力转变为一第二横向作用力,即冲头滑块230在水平方向进行移动。当该第二横向作用力推动该上冲头120时,该上冲头120相对于该下模座130移动。
较佳的,该受力滑块210与该下模座130之间的接触面为一第一倾斜面211,且该第一倾斜面211的角度决定该受力滑块210的横向移动速度与该下模座130的向下移动速度的速度比。
该传力滑块220与该受力滑块210之间的接触面为一第二倾斜面221,且该第二倾斜面221的角度决定该传力滑块220的向上移动速度与该受力滑块210的横向移动速度的速度比。
该冲头滑块230与该传力滑块220之间的接触面为一第三倾斜面231,且该第三倾斜面231的角度决定该冲头滑块230的横向移动速度与该传力滑块220的向上移动速度的速度比。
该上冲头120与该冲头滑块230之间的接触面为一第四倾斜面121,且该第四倾斜面121的角度决定该上冲头120的向下移动速度与该冲头滑块230的横向移动速度的速度比。
举例来说,当该第一倾斜面211、该第二倾斜面221、该第三倾斜面231及第四倾斜面121的角度皆为45度时,即表示该下模座130的向下移动速度、该受力滑块210的横向移动速度、该传力滑块220的向上移动速度、该冲头滑块230的横向移动速度以及该上冲头120的向下移动速度皆为相同速度。
当该第一倾斜面211、该第二倾斜面221、该第三倾斜面231及第四倾斜面121的角度不等于45度时,该受力滑块210、该传力滑块220、该冲头滑块230及该上冲头120之间的速度比也会随着该第一倾斜面211、该第二倾斜面221、该第三倾斜面231及该第四倾斜面121的角度不同而会有不同,进而就能控制该上模座110及该上冲头120之间的速度比。
图3及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复动化锻造模块的剖面动作示意图。
如图3所示,设置一胚料101于该上模座110、该上冲头120、该下模座130及该下冲头140之间。该上模座110及该上冲头120向下移动,且该上模座110抵接该下模座130时,该上模座110、该下模座130、该上冲头120及该下冲头140之间会形成一密闭空间102,且该胚料101位在该密闭空间102内,并藉由该上模座110、该上冲头120、该下模座130及该下冲头140的挤压,使该胚料101依据该密闭空间102的形状而变形。同时,该下模座130、该传动机构200及该上冲头120之间会相互抵接,其中该传动机构200的该受力滑块210、该传力滑块220及该冲头滑块230之间亦会相互抵接。即该上模座110向下移动的力量110a,传到该下模座130。该下模座130向下移动的力量130a,传到该受力滑块210。该受力滑块210横向移动的力量210a,传到传力滑块220。该传力滑块220向上移动的力量220a,传到该冲头滑块230。该冲头滑块230横向移动的力量230a,传到该上冲头120。最后,使该上冲头120产生向下的力量120a。
如图4所示,当该上模座110抵接该下模座130后而继续向下移动并推动该下模座130时,该上模座110对该下模座130施加一向下作用力,该下模座130就会向下移动并推动该传动机构200的受力滑块210。当该受力滑块210受到该下模座130的向下作用力推动时,该受力滑块210就会将该向下作用力转变为第一横向作用力,使该受力滑块210以水平方向移动。当该传力滑块220受到该受力滑块210的第一横向作用力推动时,该传力滑块220就会将第一横向作用力转变为向上作用力,使该传力滑块220以垂直的方向移动(为向上移动)。
当该冲头滑块230受到该传力滑块220的向上作用力推动时,该冲头滑块230就会将向上作用力转变为第二横向作用力,使该冲头滑块230以水平方向移动。当该上冲头120受到该冲头滑块230的第二横向作用力而移动时,该上冲头120就会以垂直的方向移动(为向下移动),并对该胚料101进行挤压,使该胚料101变形。
第一实施例的复动化锻造模块100,利用不同滑块之间的推动,并利用不同滑块之间的接触面角度以达到控制该上模座110及该上冲头120之间的相对移动速度,以及该下冲头140及该上冲头120之间的相对移动速度,以达成复动化锻造工艺。
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复动化锻造模块的剖面示意图。第二实施例的复动化锻造模块300大体上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复动化锻造模块100,类似的元件标示类似的标号。第二实施例的复动化锻造模块300与第一实施例的复动化锻造模块100不同的地方在于:该复动化锻造模块300更包括一变速驱动箱400。该变速驱动箱400设置于该传力滑块320与该冲头滑块330之间,该变速驱动箱400可用以将该传力滑块320的向上作用力转变为一推力,该推力再推动该冲头滑块330,使该冲头滑块330产生该第二横向作用力。
请参阅图6到图10,以说明该变速驱动箱400的结构。图6为本发明的变速驱动箱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变速驱动箱的沿剖线aa’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图7的变速驱动箱的动作图,其显示施力滑块、第一滑块及第二滑块的动作后的位置。图9为本发明变速驱动箱的沿剖线bb’的剖面示意图。图10为图9的动作图,其显示输出滑块、第一滑块及第二滑块的动作后的位置。
请参阅图6,该变速驱动箱400包括:一外壳410、一施力滑块420、一第一滑块430、一第二滑块440以及一输出滑块450。该施力滑块420、该第一滑块430、该第二滑块440及该输出滑块450的一端设置在该外壳410内。该变速驱动箱400定义有一XYZ轴座标,该外壳410用以限制该施力滑块420、该第一滑块430、该第二滑块440及该输出滑块450沿XYZ轴的移动方向。
请参阅图7,该施力滑块420具有一凹槽423、一第一斜面421、一第二斜面422及一受力面424。该第一斜面421及该第二斜面422位在该凹槽423的相对两侧,且该第一斜面421及该第二斜面422之间夹有一角度。该施力滑块420的该受力面424用以抵接该传力滑块320(如图5所示),因此当该传力滑块320产生该向上作用力时,该向上作用力同时对该施力滑块420施力。
该第一滑块430设置在该施力滑块420的该凹槽423内。该第一滑块430具有一受力面431及一施力面432。该第一滑块430的受力面431抵接并贴合该施力滑块420的该第一斜面421。例如,该受力面431与Y轴夹有135度。
该第二滑块440亦设置在该施力滑块420的该凹槽423内,并相对该第一滑块430,该第二滑块440亦具有一受力面441及一施力面442。第二滑块440的受力面441抵接并贴合该施力滑块420的该第二斜面422。例如,该受力面441与Y轴可夹有45度。
请参阅图7及图8,当该施力滑块420沿Z轴向下移动时,进而造成该第一斜面421与该第二斜面422的向下移动。该第一滑块430的该受力面431会受到该第一斜面421的推动,该第二滑块440的该受力面441也会受到该第二斜面422的推动,使该第一滑块430与该第二滑块440沿Y轴相互靠近。当该第一斜面421与该第二斜面422呈对称设置时,该第一滑块430与该第二滑块440会以相同的速度沿Y轴相互靠近。
该第一滑块430的该受力面431及该施力滑块420的第一斜面421与Y轴之间的夹角决定该施力滑块420与该第一滑块430的速度比,且该第二滑块440的该受力面441及该施力滑块420的第二斜面422与Y轴之间的夹角决定该施力滑块420与该第二滑块440的速度比。例如,若该施力滑块420沿Z轴向下移动速度为V1,则该第一滑块430或该第二滑块440沿Y轴的移动速度V2等于k×V1(k为V2与V1的速度比)。
请参阅图9及图6,该输出滑块450的一端设置在该施力滑块420的凹槽423内,并位在该第一滑块430与该第二滑块440之间。该输出滑块450包括一第一受力面451、一第二受力面452及一出力面453(如图6所示)。该第一受力面451抵接并贴合该第一滑块430的该施力面432。该第二受力面452抵接并贴合该第二滑块440的该施力面442。较佳地,该第一受力面451与该第二受力面452呈对称设置。该输出滑块450的出力面453用以抵接该冲头滑块330(如图5所示)。
请参阅图9及图10,当该第一滑块430与该第二滑块440沿Y轴相互靠近时,该输出滑块450的第一受力面451受到该第一滑块430的施力面432的推动,且该输出滑块450的第二受力面452受到该第二滑块440的施力面442的推动,使该输出滑块450沿X轴移动。
如上所述的,该第一滑块430及该第二滑块440的该施力面432、442及该输出滑块450的第一、第二受力面451、452与Y轴之间的夹角决定输出滑块450与该第一滑块430的速度比或该输出滑块450与该第二滑块440的速度比,进而决定该输出滑块450与该施力滑块420的速度比。例如,该第一受力面451与Y轴夹135度,且该第二受力面452与Y轴夹45角度。若该第一滑块430或该第二滑块440沿Y轴的移动速度为V2,则该输出滑块450沿X轴的移动速度V3等于V2。若该第一滑块430或该第二滑块440沿Y轴的移动速度V2等于k×V1,则该输出滑块450沿X轴的移动速度V3等于k×V1,其中V1为该施力滑块420沿Z轴向下移动速度。
该输出滑块450的移动方向与该施力滑块420的移动方向之间夹有一角度,例如该角度可为90度,亦即本发明的变速驱动箱的力量输入及输出的方向可为90度。因此,本发明的变速驱动箱400只需调整施力滑块420的第一斜面421及第二斜面422的角度与第一滑块430及该第二滑块440的该受力面431、441的角度,或调整该第一滑块430及该第二滑块440的该施力面432、442的角度与该输出滑块450的第一受力面451及第二受力面452的角度,就可以改变施力滑块420及输出滑块450的速度比。
图11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复动化锻造模块的剖面示意图。第三实施例的复动化锻造模块500大体上类似于第二实施例的复动化锻造模块300,类似的元件标示类似的标号。第三实施例的复动化锻造模块500与第二实施例的复动化锻造模块300不同的地方在于:该变速驱动箱400设置于该传力滑块550与该受力滑块540之间,该变速驱动箱400用以将该受力滑块540的第一横向作用力转变为一推力,该推力再推动该传力滑块550,使该传力滑块550产生该向上作用力。
第三实施例的变速驱动箱400与第二实施例的变速驱动箱400的内部结构相同,而不再赘述。详言之,第三实施例的变速驱动箱400的该施力滑块420的该受力面424用以抵接该受力滑块540。该输出滑块450的出力面453用以抵接该传力滑块550。
图12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复动化锻造模块的剖面示意图。第四实施例的复动化锻造模块600大体上类似于第二实施例的复动化锻造模块300,类似的元件标示类似的标号。第四实施例的复动化锻造模块600与第二实施例的复动化锻造模块300不同的地方在于:该变速驱动箱400设置于该下模座630与该受力滑块640之间,该变速驱动箱400用以将该下模座630的向下作用力转变为一推力,该推力推动该受力滑块640,使该受力滑块640产生该第一横向作用力。
第四实施例的变速驱动箱与第二实施例的变速驱动箱的内部结构相同,而不再赘述。详言之,第四实施例的变速驱动箱400的该施力滑块420的该受力面424用以抵接该下模座630。该输出滑块450的出力面453用以抵接该受力滑块640。
由上述可知,本发明的复动化锻造模块,利用不同滑块之间的推动,以及滑块与滑块之间的斜面角度,达到控制该上模座及该上冲头之间的速度比,以及该下冲头及该上冲头之间的相对移动速度。再者,在锻造时,只需利用一组动力源,对上模座施加压力,再藉由滑块之间的推动,就可达到复动化锻造的目的。本发明的复动化锻造模块增加变速驱动箱使用,除了能改变力量的移动方向之外,若需要调整不同滑块的移动方向的速度比时,可直接拆换具有不同速度比的各种变速驱动箱,以符合所需的速度比。如此一来,本发明复动化锻造模块只需更换变速驱动箱,就不需要更换成另一台复动化锻造模块。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复动化锻造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上模座,包括一穿孔;
一上冲头,设置于该上模座的穿孔内;
一下模座,相对应该上模座而设置,该下模座包括一穿孔,该穿孔相对应该上冲头;
一下冲头,设置于该下模座的穿孔内,其中当该上模座对该下模座施加一向下作用力时,该下模座向下移动,该上模座、该下模座、该上冲头及该下冲头之间会形成供一胚料容置的一密闭空间;以及
一传动机构,包括:
一受力滑块,设置于该下模座的下方,用以将该向下作用力转变为一第一横向作用力;
一传力滑块,设置于该受力滑块的一侧,用以将该第一横向作用力转变为一向上作用力;
一冲头滑块,设置于该传力滑块的上方,用以将向上作用力转变为一第二横向作用力,其中当该第二横向作用力推动该上冲头时,该上冲头向该下模座移动;以及
一变速驱动箱,该变速驱动箱设置于该传力滑块与该冲头滑块之间、该传力滑块与该受力滑块之间或该下模座与该受力滑块之间其中一者,其中该变速驱动箱包括:
一施力滑块,具有一凹槽、一第一斜面及一第二斜面,该第一斜面及该第二斜面位在该凹槽的相对两侧;
一第一滑块,设置于该施力滑块的该凹槽内,该第一滑块具有一受力面及一施力面,该第一滑块的受力面抵接该施力滑块的该第一斜面;
一第二滑块,设置于该施力滑块的该凹槽内,并相对该第一滑块,该第二滑块具有一受力面及一施力面,该第二滑块的受力面抵接该施力滑块的该第二斜面,其中当该第一斜面与该第二斜面向下移动时,该第一滑块的该受力面受到该第一斜面的推动,该第二滑块的该受力面受到该第二斜面的推动,使该第一滑块与该第二滑块相互靠近;以及
一输出滑块,设置于该施力滑块的凹槽内,并位在该第一滑块与该第二滑块之间,该输出滑块包括一第一受力面及一第二受力面,该第一受力面抵接该第一滑块的该施力面,该第二受力面抵接该第二滑块的该施力面,当该第一滑块与该第二滑块相互靠近时,该输出滑块的第一受力面受到该第一滑块的施力面的推动,以及该输出滑块的第二受力面受到该第二滑块的施力面的推动,使该输出滑块移动,其中,该输出滑块的移动方向与该施力滑块的移动方向之间夹有一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动化锻造模块,其特征在于,当该变速驱动箱设置于该传力滑块与该冲头滑块之间或该传力滑块与该受力滑块之间时,该受力滑块与该下模座之间的接触面为一第一倾斜面,且该第一倾斜面的角度决定该受力滑块的横向移动速度与该下模座的向下移动速度的速度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动化锻造模块,其特征在于,当该变速驱动箱设置于该传力滑块与该冲头滑块之间或该下模座与该受力滑块之间时,该传力滑块与该受力滑块之间的接触面为一第二斜倾面,且该第二斜倾面的角度决定该传力滑块的向上移动速度与该受力滑块的横向移动速度的速度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动化锻造模块,其特征在于,当该变速驱动箱设置于该下模座与该受力滑块或该传力滑块与该受力滑块之间时,该冲头滑块与该传力滑块之间的接触面为一第三倾斜面,且该第三倾斜面的角度决定该冲头滑块的横向移动速度与该传力滑块的向上移动速度的速度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动化锻造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上冲头与该冲头滑块之间的接触面为一第四倾斜面,且该第四倾斜面的角度决定该上冲头的向下移动速度与该冲头滑块的横向移动速度的速度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动化锻造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施力滑块的该第一斜面的角度及该第一滑块的该受力面的角度,决定该第一滑块与该施力滑块的速度比,该第一滑块的该施力面的角度及该输出滑块的该第一受力面的角度,决定该第一滑块与该输出滑块的速度比,进而决定该施力滑块与该输出滑块的速度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动化锻造模块,其特征在于,当该变速驱动箱设置于该传力滑块与该冲头滑块之间时,该施力滑块的受力面用以抵接该传力滑块,该输出滑块的出力面用以抵接该冲头滑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动化锻造模块,其特征在于,当该变速驱动箱设置于该传力滑块与该受力滑块之间时,该施力滑块的受力面用以抵接该受力滑块,该输出滑块的出力面用以抵接该传力滑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动化锻造模块,其特征在于,当该变速驱动箱设置于该下模座与该受力滑块之间时,该施力滑块的受力面用以抵接该下模座,该输出滑块的出力面用以抵接该受力滑块。
CN201310728914.5A 2013-12-25 2013-12-25 复动化锻造模块 Active CN1047414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28914.5A CN104741496B (zh) 2013-12-25 2013-12-25 复动化锻造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28914.5A CN104741496B (zh) 2013-12-25 2013-12-25 复动化锻造模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41496A CN104741496A (zh) 2015-07-01
CN104741496B true CN104741496B (zh) 2017-03-22

Family

ID=53582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28914.5A Active CN104741496B (zh) 2013-12-25 2013-12-25 复动化锻造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414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54827B (zh) * 2017-12-25 2020-08-14 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 复动化成形装置
CN108746452A (zh) * 2018-08-17 2018-11-06 海安金锻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闭塞锻造模具
CN111112415A (zh) * 2020-01-15 2020-05-08 宁波康迪普瑞模具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压边成型组件结构
CN112338043A (zh) * 2020-08-27 2021-02-09 天津市天锻压力机有限公司 一种环锻液压机的双面浮动预冲孔工艺控制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382573A1 (ru) * 1986-04-08 1988-03-23 Всесоюз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рументальный Институт Штамп дл радиальной штамповки поковок с центровыми отверсти ми
US4977773A (en) * 1988-09-13 1990-12-18 Mitsubish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Double action die set for closed forging
TW388303U (en) * 1997-11-07 2000-04-21 Metal Ind Res & Dev Ct Fully enclosed forging module of wedged block vertical, bi-directional, and multiple moving type
CN2619740Y (zh) * 2003-02-10 2004-06-09 杨俊彬 三轴双向复动成形的复动化锻造模块
TW201221244A (en) * 2010-11-19 2012-06-01 Metal Ind Res & Dev Ct Multi-movement forging formation modu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55461B2 (ja) * 1999-02-18 2003-10-14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閉塞鍛造装置
JP2007245229A (ja) * 2006-03-20 2007-09-27 Fuji Heavy Ind Ltd 閉塞鍛造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382573A1 (ru) * 1986-04-08 1988-03-23 Всесоюз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рументальный Институт Штамп дл радиальной штамповки поковок с центровыми отверсти ми
US4977773A (en) * 1988-09-13 1990-12-18 Mitsubish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Double action die set for closed forging
TW388303U (en) * 1997-11-07 2000-04-21 Metal Ind Res & Dev Ct Fully enclosed forging module of wedged block vertical, bi-directional, and multiple moving type
CN2619740Y (zh) * 2003-02-10 2004-06-09 杨俊彬 三轴双向复动成形的复动化锻造模块
TW201221244A (en) * 2010-11-19 2012-06-01 Metal Ind Res & Dev Ct Multi-movement forging formation modu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41496A (zh) 2015-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23096B (zh) 汽车桥壳类件的半滑动式液压胀形工艺及其模具
CN104741496B (zh) 复动化锻造模块
CN100471594C (zh) 薄板的成形方法
US8601850B2 (en) Incremental forging
CN103025449A (zh) 用热压机进行的钢板成型方法
CN102836941B (zh) 锻件的制造方法
CN107695146B (zh) 一种紫铜过桥弯管成型一体机
JP4970900B2 (ja) プレス加工法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成形装置
CN113751650B (zh) 一种双向镦球锻造装置
CN105081157A (zh) 一种重型汽车平衡轴的无飞边锻造方法
CN105127357A (zh) 一种突缘叉锻造毛坯实现热挤压锻造的方法
CN107020326A (zh) 一种零部件连续冲模模具
CN100588516C (zh) 冰箱门胆横向冲孔模
CN105081161A (zh) 一种转向节锻造毛坯实现无飞边锻造的方法
CN205056912U (zh) 垂直双向复动化锻造模块的改良结构
CN104550609B (zh) 一种闭塞锻造成形模具
CN105921662A (zh) 一种双工位正向精整模具及精整工艺
CN105081164A (zh) 一种汽车前轴工字梁毛坯实现无飞边锻造的方法
CN103100570B (zh) 开合式曲拐挤压装置及大型船用曲轴曲拐的成形方法
CN202411308U (zh) 一种分离式闭塞锻造装置
CN105081162A (zh) 一种万向节叉锻造毛坯实现无飞边锻造的方法
CN109530593B (zh) 一种水平分模液压平锻机
CN210280534U (zh) 一种非对称断面钢轨镦粗装置
CN106513486B (zh) 一种基于并联机构的板料充液拉深成形方法
CN107999600B (zh) 一种连续模载体连料结构及工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